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居業堂文集

《居業堂文集》[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且屈甚一
2
元緒羌勺幽開雕八
3
口乙一靈宅怪
4
一惜一籠凈謙交蓋師
5
一富口一門一一賣亡偏謙德函截板
6
口口一
7
三二縞日降
8
屋口場奴乙
9
10
也以聖門以當前一石主
11
遭下云禱訪羽一刀信不一匕一一一富二川兵乂瓜巾空判臣久質交一才

居業堂文集目錄》

1
卷一
2
3
劉誠意伯傳
4
于忠肅公傳
5
于侍郎傳
6
譚參政傅
7
卷一
8
9
新樂了傳
10
鞏都尉傳
11
妻都督傳
12
李高合傳
13
保定張氏兄弟合傳
14
王將軍傳
15
司禮監高時明傳
16
卷三
17
18
興國公傳
19
口且駟口巳口卜伍酌卜口且肝關昨一爛王義士停關主烈士傳
20
金主事停
21
秦處亡傅
22
卷四
23
24
處士傳
25
五公山人傳
26
顏習齋先生傳
27
溫孝懿先生傳
28
李孝愨先生傳
29
周孝廉傳
30
曹太學傳
31
一卷五
32
33
秦舍人傳
34
姚少保傳
35
軸俠傳
36
徐烈婦傳
37
口卜巴氏
38
高節婦傳
39
墨豐傳
40
禍情陳孺人傳
41
吳烈女傳
42
吳節婦停
43
長沙陳孺人傳
44
周節女傳
45
卷六
46
47
與友人論韓林兕書
48
禮凌人論史書
49
與友人論侯朝宗文書
50
與王吏部書
51
與黃自先書
52
與湯西崖書
53
復陸紫宸書
54
與周生書
55
與張天中書
56
復蔡靜子書
57
與梅耦長書
58
卷七
59
60
與戴田有書
61
典朱字祿書
62
與李中孚先生書
63
與張生書
64
與閻百詩書
65
與程偕柳書
66
復柯寓匏書
67
倦八
68
書啟
69
典禱湘帆書
70
示及門書一
71
與某公書
72
與婿梁仙來書
73
典方靈皋書
74
典康孟謀論脩郁志書
75
丑且且甘丑虹氾虹丑虹坦丑丑復姚梅友書
76
典毛河右先生書
77
再與毛河右書
78
家大人八十徵言啟卷九
79
80
郊祀論
81
老子論
82
李陵論
83
道德仁藝論
84
脩辭立誠論
85
佛法論上
86
佛法論中
87
佛法論下
88
賈謝論
89
費禪論
90
諸葛誕論
91
張賓論
92
卷十
93
94
權論
95
孚俞
96
月言
97
戰論
98
八陣論
99
鄭莊公論
100
子元論
101
司馬戌諭
102
魏舒甫
103
吳越諭
104
龐還柵
105
趙勝論
106
項羽論
107
李廣論
108
趙充國論
109
鄧禹論
110
卷十一
111
論說辦
112
庾翼論
113
謝安論
114
唐太宗論
115
季密論
116
岳忠武王諭
117
韓蘄王論
118
伯顏諭
119
耿炳交論
120
太極說
121
適安居說
122
水維說
123
可焚端宇說
124
損齋說
125
遭伯居士乾凈齋說
126
刻印銷印辨
127
卷十二
128
129
庚申君遺事序
130
六陵遺事序
131
史閣部遺文序
132
孤忠遺翰序
133
口口耳已匠住枉黃忠烈公年譜序
134
顏習齋先生年諧序
135
異圖指掌序
136
兵法要略序
137
家譜序
138
平書序
139
讀易通言序
140
萬季野補晉書五表序
141
五鎮圖忘序
142
孔宅志序
143
卷十三
144
145
歷法通考序
146
周易玩辭序
147
春秋質疑序
148
柳邊紀略序
149
皇華紀聞序
150
潁上風物紀序
151
甫遊日記序
152
153
弋鼻喜
154
洪去蕪文集序
155
遂研堂集序
156
梁質尺文集序
157
捐東惠民錄序
158
省餘集序
159
華崑蟠海外尋親詩序
160
吳童子詩序
161
卷十目
162
163
周生詩序
164
劉雨蜂詩序
165
蕪度臣詩序
166
宜人軒詩序
167
張梓庵詩序
168
朱字綠詩序
169
張采舒詩序
170
北省槁序
171
京華集序
172
莘野集序
173
屈翁山持序
174
175
口乃口枉李蒼存詩序
176
陳健夫諱序
177
夢月巖詩序
178
姚息園詩序
179
汪淡洋詩序
180
卷十五
181
182
程仙懼詩序
183
北行詩序
184
燕齊近草序
185
聽雨軒詩序
186
游仙詩小序
187
燕游詩序
188
薄度臣嗣序
189
雲峭闔拂時序
190
悵氏宗階序
191
馬氏族譖序
192
江州義門陳氏族譖序畿輔采風錄序
193
歲試錄序
194
能茂賤禱
195
終尺丑丑且刀主翦林時藝序
196
贈張孝子序
197
送喬侍謂歸曰田序
198
送胡心仲歸南昌序
199
送顧生序
200
送喬束湖序
201
送衛副憲撫黔中序
202
送馮敬智宇
203
204
送徐侍讀歸里序
205
送令貽宰茂名序
206
送臧侍御序
207
送孔束塘尸部序
208
送常廷尉歸壁序
209
送王大宗伯致仕南歸序
210
送成乾夫任南安序
211
閻再彭六卜一序
212
張太君八十序凡喪妃霍几什禱
213
口且几己且不口且口口洪翁八十序
214
屯士六十序代家大人作萬季野六十序
215
張天中七十序
216
吳翁七十序
217
梅耦長六一序
218
黃復庵隱君六十序
219
林不巖先生九卞序
220
墓詰
221
進士吳君墓誌銘
222
中書科中書舍人侯君墓誌銘封君甯獻賢墓誌銘
223
將退歷太學墓誌銘
224
蔡叔謙墓誌銘
225
廖處士墓誌銘
226
伍雲若墓誌銘
227
吳孝廉墓詰銘
228
李夙公文學墓誌銘
229
降慨悔懽降區陷憚口一以
230
口口口已匠一蛩田己口口口田住一卷十八
231
墓請墓表行實行狀告文
232
王母青安人墓誌銘
233
集節婦墓誌銘
234
董孺人墓誌銘
235
楊太君墓誌銘
236
梁鶴林先生墓表
237
劉處士墓表
238
張文學墓表
239
先府君行實
240
先兄汲公行蓋
241
孫氏斛烈狀
242
告西岳交
243
金莽告墓文八則
244
卷十九
245
肥碑
246
十到陵記上
247
十一陵記下
248
景泰陵記
249
250
景泰陵記
251
口口且巳丑眾晏公祠記
252
順天書院記
253
東園記
254
亦安樂喬記
255
梅花堂記
256
怡園記
257
濤園記
258
息筋記
259
一幅川鄰翼小像記重脩長虹是甫塘記
260
一加叩易縣文昌祠碑文
261
曲國唐碑文
262
卷一十
263
一晝夜時蹶題詩紀事雜著
264
綏寇紀略書後
265
熊經略秦疏書後
266
自書史閣部遺文序後
267
李氏家讀書後
268
丑江丑以只
269
書孫氏敕命後
270
書方孺人傳後
271
自書張氏兄弟傳後
272
出塞圖書後
273
書唐鑄萬滑書後
274
書知我錄後
275
書三鶴打學士新後
276
胡智脩新樂府跋
277
西山遊記跋
278
懷山吟拔
279
朱孝子傳跋
280
歸舟載花圖跋
281
喬凝歷六十感懷詩跋
282
曼殊墓銘跋
283
明月夜歸圖跋
284
大鳩阡忠跋
285
溪山無盡圃跋
286
道德經墨諧跋
287
餘生慮圖題詞
288
裏一餘生麾圖題詞
289
丑江口又一高子畫船題詞
290
太乙弄題詞
291
玉諫議還妾紀事
292
或庵寤語十則
293
八百之一口口口口口又以以丑且引丑且驅丑田詘
294
音友王君克承之子源字崑繩與其兄汲公以文學名於時見繩岸異多英氣自其十數歲余輒器之及再來廣陵瞿量為率量成帙作項羽論縱橫馳騁若前無古人者名下士爭譽之余未之詩豈繩口不言而意爽然也後數年復調余廣陵領下須曰是四寸目光問閑疽人比著責邑一寺而崑繩年亦幾一十矣再出頊羽論則議論多肯要法度老成且曰源往者不自得久而心服先生之駑翼體洲者十而五矣崑繩為尺才迢
295
余嘗辟之缺離之馬然其實用處不及崑繩也嗟乎吾老矣而見繩今不可為少彼耿伯昭周公瑾何人哉人學問嘗有變化少年英發中睨之歲實沉深掩抑便不顯其光音他日以見繩之文觀之矣丁巴易堂魏禧題魏叔賢集尺魏冰叔沒在處士能古文者吾知王子崑繩孔孟不作文章道衰荒探母鳩過諭次當世公卿侯王將相人文變矣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有天下有道文章在上堯舜文武蠅於錐一惆停天下無過德乃在下於時有孔子實無秋孔盂之權有義中伍耐矯枉救弊楊墨以其有義矯之救之而失也至於偏且弊愈以亂天下詩曰毋教猿升木
296
救之而是也直灶宿閱且弊忠以詩驟俯微殄可口一不如紅王一擊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余嘗見冰叔於金陵邑蓬暴叔出左氏司馬以下其為人欲以諸葛忠武為師然既沒以吾求天下之人於處士見豈繩昆露之文於左氏司馬遷長豈無當世公卿將相侯王所得論列然非犀士之所宜有也天下而有管夷吾公孫僑張良蕭何楚操之帝王使之論次自成皋暴又非處士之所為也冰響稱崑繩丈矣冰叔處士也余則以左氏司馬遷論崑槐之文而烏能終以處士論崑稱之為人哉崑繩名源北于墨菩言裏丘
297
且丑只汪以一
298
土崑繩家傳
299
進管繩萊饌
300
王源宇崑繩三立憲大興人先世無錫有王王者從成雌踰難有功戰亡白清河子孫世襲為錦衣衛指揮無鳴父世德仕崇禎朝國亡變服為僧痛野史載烈皇事多誣其為崇禎遺錄基源其次子幼興兄潔以能文稱於時岸異英傑有不可甚之概少以所為文不甫郁醜一鵬未善也久之詳其文為可施於用先是源父既遣國變備轉江淮閒喜任瘞翼所交多瑰奇隱異之士陳丈故普面武鄉葉而與陳同甫並驅爭先年四十餘貧困州所過乃折節為俯者氣益純粹墨足師傭筆墨是時國家承平數十年方以八股文取士富貴家子弟如所事經濟古文之學源初未嘗為時文人或以此病之源笑日是尚需學而能相時沉何司求試中式康熙斗十二年舉人或勸更應禮部試溫封日吾寄焉為謀生計使趨詬厲巳耳晚歲交蠡縣李脈祠與師事博野顏元講理學盡關程朱陸王祠迎倒尤之古曰格物者大學之始事也程朱之釋格物也上極於性天下極於草木鳥獸非高遠則汗漫陽明意叫
301
任良邢其釋格物也一以為正事物一以為去物欲非脩丑四五更片口仆腕肱關翎耀
302
之事則誠意之功總於格物之義無當物非他即大司徒教萬民而賓興之之一物也格物非他即學習六藝以恢切其縣與行也蓋德行之實事皆在六藝而六藝總歸一禮故孔子謂非禮不動所以脩身敦顏子以克己復禮為舊叉日為國以禮故學禮部格也致也約禮即試正脩也慚翠也小學大學由淺入深師以此教弟以此學也士嬰此造才以此取也士大夫之學出於此君相之學亦出益也明明德親民由於此止至善即由於此也源既祖寥誓禮之說終日整衣冠對僕御無所苟且其生平潛悲慨儒際桐城侍郎方苞稱其有易傳十卷平書一卷兵證玉簟阜小可得惟古文三十卷詩十卷年六十餘客死子兆符康熙辛丑進士有詩若干卷並藏余家謚曰源以世家子弟國蠻家毀蒼涼鬱勃之氣加所發拽一一寓之於文今其文具在多紀明人逸事發揚蹈厲往復不窮當時號為古文家者未足與比也然非適時之難因一心衡慮烏能成其所至若此哉晚而歸宗於理學夫亦盛氣既平知非悔過之所為與後世讀洪文者可以窺其志矣八打叟弋戶
303
304
口一
305
一江且息陋且且丑魃口臣江甘江江書蟲標四君書傳之一桐城力苞撰
306
恚蹄字崑繩世為直隸宛平人父某明錦衣衛指揮明亡拋轉江淮寓高郵源少從其父口在鐘亶丕長從甯都轂子學古文性豪邁不吁羈束於並世人視之蔑如也雖古人亦然所心慕獨漢諸葛武矣明王文成於文章日甲左邱明太史公韓退之外無肯北面者年四十餘以家富肇始鑿爵俯畫畫沓豪多壇示習時文笑公聞而常以自鄙未嘗降辭色或極飲大醉嘲謔罵譏中其所忌諱諸公用此陽體貌之而陰濱焉源雖好氣與世參商嫁內行篤脩其兄死旬歲中貌若非人以余所見居兄弟之喪顏色稱其情者獨源與山陽劉永植兩人而巴其於人是有善未嘗不降心晚年與蠡縣李捧遊大悅之逐與師事博野顏習齋學禮終日正衣冠對僕隸心肅恭然自負經世之略益堅每曰吾所學乃今始可見之行事非重言也始源概不快意五十後葬其親遂棄妻子為汗羹夕墨至名山廣壑輒淹留踰時忽復他往見大不鄉隴翟裏妄一二賓重旱丘口易准兄之鹽川片外吁
307
姓客渝杜績姑繞筵鍾嗜彭伊膠碧孩譚狂玉誓愛參什臺二乏尹鬚只項乏刃一形暑悽尹襄賓屋口卜呵二二已丑甘口攀視含殮卒之夕神色微然無輕重集事其古文既刻者世多有所著易旦十卷平書幕壽曩棄刻妄蕪象
308
土氏塋記
309
武進管細萊誰
310
鹽謗西便門循濠而西五里許地名官坊店或日羊顏店王氏塋在焉王氏先會祖毋外家也塋巽乾向葬士穴背故明錦衣衛指揮使韓世德字霜皋先會祖母曾祖也不之有葬霜皋先生長子諱濕字汲公先行禪師伯祖也冬其右為四姑煩不知何人又其右為霜皋先生孫康熙韓丑巡士諱兆符字瑩刀先曾祖母父也主穴之左壙外肩冢大樹生其上壤不吁脩為隆力先生子諱匡字方度書祖母弟所抱他姓子名曰口葬地其契券悉錯褐上
URN: ctp:ws13069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