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汸"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經學歷史
條件: 包含字詞「汸」
Total 2

經學歷史

82
論宋、元、明三朝之經學,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宋劉敞、王安石諸儒,其先皆嘗潛心注疏,故能辨其得失。朱子論疏,稱《周禮》而下《易》、《書》,非於諸疏功力甚深,何能斷得如此確鑿。宋儒學有根柢,故雖撥棄古義,猶能自成一家。若元人則株守宋儒之書,而於注疏所得甚淺。如熊朋來五經說》,於古義古音多所抵牾,是元不及宋也。明人又株守元人之書,於宋儒亦少研究。如季本、郝敬多憑臆說,楊慎作偽欺人,豐坊造《子貢詩傳》、《申培詩說》以行世而世莫能辨,是明又不及元也。顧炎武論《書傳會選》云:「其傳中用古人姓名、古書名目,必具出處,兼亦攷證典故。蓋宋、元以來諸儒之規模猶在。而其為此書者,皆自幼為務本之學,非由八股出身之人,故所著之書雖不及先儒,而尚有功於後學。……自八股行而古學棄,《大全》出而經說亡。」其論明之不及宋、元,可謂深切。元、明人之經說,惟元趙《春秋屬詞》,義例頗明。孔廣森治《公羊》,其源出於趙。明梅鷟《尚書攷異》,辨古文之偽,多中肯綮,開閻若璩、惠棟之先。皆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