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苌楚斋三笔卷一

《苌楚斋三笔卷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苌楚斋三笔卷一
2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3
绥寇纪略
4
邹漪字流绮,博学多闻,好著述,游娄东吴伟业之门,伟业《绥寇纪略》半出漪手。生平交游多名士,新城王士祯《岁暮怀人绝句》所谓「花时曾过九龙山,第二泉边挹妙颜」是也。见《无锡金匮县志·文苑传》。声木谨案:吴伟业《绥寇纪略》行世已久,从无有知其半出邹漪之手,亦可补注《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二《惠山下邹[流]绮过访》条下,以补惠氏所未及。
5
本自江海人
6
番禺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官至湖北按察使。自宣统辛亥国变后,为人书件,后钤一印,文曰「本自江海人」五字。声木谨案:此五字本六朝谢灵连诗,诗云:「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云云。钤此印文,隐寓黍离麦秀之痛,伤心人诚别有怀抱,非随波逐流者所能比拟也。
7
胥吏撰述
8
国初之时,人材辈出,两举博学宏词,得人最盛。虽下至胥吏,亦有潜求经籍,著书传后,以与文士争短长者,洵美谈也。张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由供事议叙,官至泗州知州,撰《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公馀笔记》三卷。聂鈫字剑光,泰安人,少为府胥,撰《泰山道里记》一卷。皆刊行于时。均见《皇朝通考·经籍志》。
9
李义山诗注
10
李、杜、韩、苏等集,后人为之笺注者甚多,而可与颉颃者,厥惟李义山诗集。南宋刘克庄、张文亮各有注本,今皆不传,固无论矣。明释道源有注三卷,国朝朱鹤龄因之,成诗注三卷、补注一卷,程梦[星]有笺注□卷,姚培谦有笺注□卷,冯浩有笺注□卷,皆有刊本行世。吴江徐逢源、海盐陈许延、宁化李世熊、安居王恕、海宁许昂霄、满洲高文良公其倬,各有笺注之本,未刊。而诸家评本,迹近于陋,亦不赘述。语见冯注李义山诗。声木谨案:程梦星注本,本桐城方扶南□□世举所撰。世举有《编年昌黎诗注》十二卷,极精审,甚行于世。程与方本为中表,方故让善于程,假名刊行。说见程晋芳《勉行堂文集》、萧穆《敬孚类稿》。
11
桐城艺文志补遗
12
桐城一县,为国朝文学渊薮,能文章者,前后相望,可谓盛极一时。同邑士人,留心乡邦撰述,辑成《桐城艺文志》□卷,搜罗甚备,然仍有未尽者。予(浏)览所及,复得六种,录之于此:钱秉镫字澄之,撰有《五代史注》□卷,见《苏州府志》。方正瑗字引蘧,号方斋,撰有《方斋补庄》□卷,见《皇朝文献通考》,《连理山人诗钞》□卷,见《国朝诗人征略》。吴日昶字函三,撰有《世仪堂集》□卷,见上、江两县志。吴自高字若山,撰有《善卷堂四六注释》十卷,孙元衡字湘南,撰有《赤嵌集》四卷,均见《皇朝文献通考》。
13
阮大铖工书法
14
阮大铖工诗,撰有《咏怀堂诗集》,已见《[随]笔》卷[三]。予又见焦山石刻中,有阮大铖《宿焦山大半在烟雨中》四诗。诗既工丽,字亦恣肆,颇有徐季海、苏长公遗意,是不特工诗,且工书。其石刻中有一印,文曰「佳木之友」四字,颇难索解,想亦有取意矣。
15
高宗西湖胜事
16
高宗南巡,驻跸浙江行宫,本建于西湖。浙人相传:某年高宗于行宫外西湖中架木放烟火,时天朗气清,因为时过久,忽湖中波浪掀天,风雨骤至。说者谓西湖中龙神不安,怒而出此。虽属无稽之言,犹可想见太平天子盛事。浙人又相传:本地如有兵灾,西湖之水必变异色。粤匪之乱,未及浙境,西湖之水早作赤色。光绪十年,中法开衅,西湖之水,仅有极浅粉红色。予幼时曾见之,未几果有宁波之役。
17
诗文忌自誉誉人
18
南皮张文襄公之洞《輶轩语》中有云:「古今体诗,忌好自誉誉人。如酬应诗,誉公卿必曰韩范,守令必曰龚黄,将帅必曰卫霍,诗则李杜,文则韩苏之类,受者滋愧,作者失言。至于述怀,借口杜诗自比稷契之语,信口夸诞,尤为恶习。」云云。声木谨案:张文襄公此语,洵属诗中万金良药。曾文正公国藩《论文臆说》亦云:「称人庸德,不可愈量,贬犹加慎。」云云。亦即张文襄公之意。孝子且不诬其亲,况施于他人,岂可有愈量之语。
19
筠清馆金文别本
20
仁和龚定庵礼部自珍诗集内《己亥杂诗》中有云:「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悔向侯王作宾客,廿篇《鸿烈》赠刘安。」自注云:「某布政欲撰《吉金款识》,属为编纂。予为聚拓本,穿穴群经,极谈古籀形义,成书四十卷。俄布政书来请绝交,书藏何子贞太史家。」云云。声木谨案:礼部此语,为南海吴荷屋中丞荣光而发。所谓某布政者,因中丞任福建布政使时,曾属礼部编纂钟鼎文字,未及成而罢,见于中丞《筠清馆金文》卷首中丞自序中。今世所行之《筠清馆金文》五卷,其中注释字义甚少,不足以资考证。果使当日以礼部所释之本刊行,必较原书为善,惜当日中丞逞一时之意气,无故绝交。道州何氏书籍字画碑帖久已散出,独未闻有此书稿本,想久已遗佚矣。
21
道光辛丑探花词
22
临桂龙翰臣方伯启瑞,道光辛丑探花,词中有云:「二百人中数少年,孙郎虽美不如钱。更教输却王郎好,未卜谁家玉镜圆。」自注云:「孙君锵鸣年二十三,钱君宝青年二十一,且未婚,皆浙人。吾乡王君锡振年二十四,犹未聘也。」云云。见《浣月山房诗集》。声木谨案:三人年相若,已捷南宫仍未娶,或未聘,真科名中之佳话也。锡振后更名拯,字定甫,号少鹤,官至通政使副使。后娶泾阳张文毅公芾女弟,未久旋卒,续娶山阴施□□司马之妹。夙从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授古文法,详见予所撰《桐城文学渊源考》。
23
南宋黄裳演山词语
24
南宋黄勉仲□□裳《演山词》卷二谱《蝶恋花》云:「千二百回圆未满,人世悲欢,此景长相伴。行到身边琼步款,金船载酒银河畔。」云云。声木谨案:此即俞荫甫太史樾「试向天边看明月,已经千二百回圆」句所本。
25
管嗣复译述医书三种
26
《医学世界》首期《药物学纲要序》中云:「《西医论略》、《内科新说》为管同所译述。」云云。声木谨案:长洲王紫铨茂才韬《瀛濡杂志》言,管嗣复在沪,主于英人合信,译成医书三种。」云云。嗣复字小异,上元人,同子。传其父业,能文章,工算学。与合信合译《西医略论》三卷、《内科新说》二卷、《妇婴新说》一卷。卷端中只题管茂材撰,未著嗣复名。予撰《桐城文学渊源考》,已为之更正,更详记之于此。
27
王先谦书论编辑续古辞类纂
28
王益吾祭酒先谦致萧敬孚明经穆书云:「见在所辑古文辞,专就乾嘉以来诸人采录,遥接惜抱之传。从前佳文未入类纂者元多,今若一律选登,似于续例不合。况惜抱所遗而我收之,隐然有与先辈竞名之意,非末学后进所敢出也。惜抱同时,如梅崖、洁非诸君,尚可录入。姜坞,惜抱所从受业者,亦当并登。阳湖诸公,若恽子居辈,体稍未醇,要有不可磨灭之作,皆严汰而酌采之。后来贤俊云兴,姚氏之绪论流衍于东南,或亲得师承,或转相私淑,虽成就大小不同,然未有不由其门径义法而能自立者,故于姚氏以后各家,务在网罗徧及。其以古文著称,未臻绝诣,又无他书传后者,因人存文,择录尤者一二艺,以见其概。不以古文名家而他书必为传人者,虽集高一尺,亦不入选。区区别择之私,不审高明谓然否。」云云。见《虚受堂书札》。声木谨案:祭酒此编,体例谨严,论议畅达,固较黎氏为胜,然亦不能无弊。祭酒录三十九人之文,共四百五十篇,其中录曾文正公国藩文捌拾壹篇、姚鼐文伍拾柒篇、梅曾亮文捌拾篇、吴敏树文肆拾贰篇、朱仕琇文拾柒篇、吴定文拾参篇、恽敬文贰拾柒篇、张惠言文拾篇、管同文拾捌篇、龙启瑞文贰拾陆篇,其馀贰拾玖家,共录文柒拾玖篇。虽罗列诸家,少者仅录文一二篇,似不足尽诸家之长。所录十家为最多,成为十家文钞,亦一病也。
29
国朝以龟为名
30
自明以来,以龟为名者殊不数见。我朝有罗鉴龟,字鹤年,湖南长沙人,诸生,撰有《思贻堂文稿》□卷。
31
袁枚论诗绝句
32
《小仓山房诗集》中,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并自注云:「遗山论诗,古多今少。馀古少今多,兼怀人故也。」云云。声木谨案:金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廿九首皆论古人,末一首乃自谓,并未论及同时一人。新城王文简公士祯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四十首,间及同时人,如崔不雕□□华等。简斋明府所言,非当时耳食,即笔误。
33
纪昀逸事
34
恩施樊云门方伯增祥,于光绪己亥七月三日夕,得一曾孙,命之曰喜子,并系以诗,末二句云:「合使阿珩蒙上赏,河间示罚我论功。」自注云:「纪文达公为其孙树馨娶妇,弥年不孕,文达笞之十。树馨守宜昌,亲为先祖言之。」云云。《见樊山续集》卷九。声木谨案:纪文达公遗事,后世相传非止一端,此为其孙树馨太守所言,更为的确。又见□□□□□言:有平姓娶妇,文达于常礼外,另赠《诗韵》一部。问之,则曰:「不过平上去入而已,无他异也。」闻者亦失笑。
35
真山民诗集联
36
南宋遗民真山民撰诗一卷,收入《四库》,《提要》称其为宋末遗民第一流,推挹甚深。予浏览其集,集其诗句为联语,姑录于此,以备遗忘。五言云:「旧梦青编在,无营白昼长」,「守拙疏生理,心宽不贮愁」,「此中有幽致,便觉少尘埃」,「唫怀愁渺渺,孤坐思悠悠」,「时事三缄口,虚明两竹牕」,「楼阁庄严界,古木老成人」,「携书来过此,点《易》露痕香」,「风定香烟直,牕明报月来」,「楹低檐得月,境静昼偏长」,「地皆宜避暑,花外步清晨」,「园林三月景,济楚一书房」,「孤唫谁是伴,皓首抱遗经」,「独坐本无况,闲居安所之。」七言云:「万事如棋君看取,九转无丹别自全」,「豪挥彩笔诗千首,建括相望天一涯。」
37
两蒋衡两吴汝纶
38
国朝道咸年间,同时有两蒋衡。一字湘帆,自称拙老人,江苏金坛人,诸生,寓居扬州琼花观十二年,专写《十三经》。□□后经□□□□为之进呈,赏国子监学正衔。即以此本勒石,亦即我朝石经。一字丕绍,号芝冈,江苏长洲人,诸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又有两吴汝纶,皆官直隶冀州知州。一在道光时,见归安陆心源《金石学录补》。一在同光间,即世所称为吴京卿,夙负盛名者也。
39
万卷堂书目
40
明宗室朱□□□□睦A藏书甚富,编有《万卷堂书目》□卷,素罕传本。近代湘潭叶焕彬吏部德辉刊入《观古堂书目□种》中,足供艺林考核。声木谨案:其书目类中,《内府经厂书目》一卷,《福建书目》、《河东书目》、《江西书目》、《京书目》等帙,皆当时各省官刊书目,与今时官书局书目无异。今时若有言其家有官书局刊书为藏书,鲜有不笑其陋者。□□□□以宗室之贵,搜罗之富,不讳言之,犹存古人笃实遗意,非后人专喜矜张者所可比拟也。
41
四库著录香奁诗
42
《四库全书》著录体例亦有未能画一者,盖以卷帙浩繁,百密必有一疏,实情理所宜有。其中类如唐韩偓《香奁集》三卷,朱彝尊《曝书亭集》八十卷,原本有《风怀二百韵》,《四库》均削去不录,持论可谓正矣。元杨维桢《复古诗集》六卷,中多香奁之体,黄之隽《香屑集》十八卷,虽系集句,全属香奁之体,皆一例收入。岂以韩偓之孤忠劲节,为唐末完人,故特严其例,以待君子。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且言《香奁集》为五代和凝所伪作,托名于韩偓,《提要》亦未言及。言风月之书者,始于唐崔令钦所撰之《教坊记》一卷,北宋陈振孙已深斥其猥亵,亦收入《四库》。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十八卷,馀怀《板桥杂记》三卷,其体例与《教坊记》相同,皆入《存目》,而于《青泥莲花记》,且深斥其劝百惩一,洵属确论。
43
张树声靖达公奏议
44
合肥张靖达公树声历官数省,当时在其幕中主持笔墨者,实惟□□何梅生孝廉嗣焜。张靖达公故后,其家中因当时奏稿多系孝廉所代拟,请其编刊《奏议》□卷,未成而卒,江阴缪筱珊太史荃孙踵成之。孝廉于张靖达公故后,不应他姓币聘,及张靖达公长子蔼卿阁学华奎署川东道,一招即往,当时相传,有不适异姓之谑。后孝廉复为盛杏荪尚书宣怀司笔札。
45
王照圆女士汉学
46
国朝妇人能诗者不可胜纪,能文者仅数人,若言学问,终当以栖霞郝兰皋主事懿行原配□□王照圆□□为最。所撰《列女传补注》八卷、《列仙传校正》二卷,俨然汉学家言。又撰有《诗经小记》□卷、《梦书》一卷、《闺中文字》一卷。与夫合撰《和鸣集》一卷,末附《祭财神诗》一卷。同治□□□□其孙联荪等校刊《郝氏遗书》本,光绪十年,复续刊《晒书堂集》于东路厅署。惟《诗经小记》□卷未刊。郝氏书目录已见《汇刊书目》,不知何以易名曰郝兰皋著述。主事所撰《晒书堂诗钞》仅二卷,中有《咏书带草》与《雁来红》二七言古,颇为他人所罕咏,实为将来志《群芳谱》者所必采辑。
47
顾炎武悼亡诗
48
益都赵秋谷宫赞执信撰《谈龙录》,中有云:「诗中须有人在,不当为缥渺无著之语,使人人可用,处处可移。」云云。予尝怀此语读《亭林诗集》,中有《悼亡》五首,真觉此诗他人不能移用,而至情流露,可歌可泣,实为别开生面。诗云:「独坐寒窗望稾砧,宜言偕老记初心。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邱时。」「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摩天黄鹄自长饥,但惜流光不可追。他日乐羊来故里,何人更与断机丝。」云云。五诗已录入自纂《国朝悼亡诗辑》中,更录于此,以资讽咏。
49
李鸿章楷书讣文
50
瑞安孙蕖田太史锵鸣,道光廿一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撰有《盘阿草堂词》□卷,为合肥李文忠公鸿章会试房师。少年巍科,急流勇退,年未三十,即罢官归里,坐享山林福者五十馀年。及光绪廿□年,李文忠公卒时,太史仍健在。其挽联中有云:「弟子为相业数十年,犹先其师而薨。」云云。亦师弟之美谈。我朝士大夫家通行规矩:凡丧家刻讣文,只能用于平等或平辈之人,如有尊亲及禄位太相悬殊者,另用楷书书以讣之。李文忠公卒时,爵位既崇,且年登大耋,门生故吏徧天下,对于太史,仍用楷书讣之,当时颇有诧为异事者。又师弟称呼,北京相传普通规矩:弟子对于师称受业,对于师母称门下士,对于师之师称小门生,对于师之师母称门下晚学生。现在伦常乖舛,礼教沦胥,感恩知己之风,当早已灭绝于天下矣。
51
唐诗神韵集
52
王文简公士祯所编《唐诗神韵集》□卷,见于文简公自撰各笔记中,仪徵汪韡怀刑部棣尝校刊行世,寥寥仅数十首,见王兰泉侍郎昶《蒲褐山房诗话》。是当时实有是书,实已刊行,但非全帙耳。声木谨案:曾购得《唐诗神韵集》六卷,卷端题「渔洋山人原选,云间俞仍实、胡延庆辑注,周京、王鼎同订」。卷一录拾壹人诗参拾首,卷二录壹人诗贰拾陆首,卷三录参人诗贰拾首,卷四录拾壹人诗拾玖首,卷五录贰人诗贰拾伍首,卷六录拾参人诗贰拾玖首,共录肆拾壹人诗,壹百肆拾玖首。文简未言人数首数,与侍郎所言数十首不合,疑文简原本复加窜乱。乾隆辛亥秋日,俞益斋□□仍实枫溪澹远轩写字圈点袖珍刊本,前有俞氏行书自叙云:「馀向读国初诸大家诗,每服渔洋山人之诗,其神韵殆不可及。盖调音宫羽之先,别味酸咸之外,会心不远,而妙契无言,馀蕴所流,孰窥元绪。继得其原选《唐诗神韵集》,益悠然于宗尚之不苟,而嘉惠承学者靡穷也。诗不拘初、盛、中、晚,第协于神韵者则登是选。后贤或广其所订,便失庐山面目,概从舍旃。往年侍先子于锦江官署,课馀多暇,辄忆旧闻,标注成帙。惜行笈无全书,不免贻讥挂漏,归订胡君竹堂,相与竣事。今秋寓谷水西偏,兼质之周君二禅、王君条山,谬蒙襃许,因付剞劂氏,便子弟诵习而已,行远云乎哉!昨晤条山先生,谓近阅渔洋翁《感旧集序》,知尚有《本朝诗神韵》一选,至今未见刊播,异日当访诸同志。倘得如延平之剑,一时合并,尤足慰余私淑渔洋之愿也夫。」云云。据俞氏所云,又为原本。汪氏刊本既未得见,其窜乱之迹无从考核,亦憾事也。
53
周铣诒兄弟古金木
54
永明周仲泽铣诒、季譻銮诒昆季,收藏金木印甚富,凡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官私金木印一千有奇,唐宋辽金元印押称是,同编《共墨斋藏古金木印谱》十卷,光绪癸巳印行。当时为之搜辑者,则有高要何昆玉、潍县胥伦、高文翰、杜维周等,为之鉴定者,则有宗室盛伯熙祭酒昱、福山王文敏公懿荣、汉军许旭堂部郎延暄、铜梁王孝禹观察瓘,亦一时好古之士。后闻周氏子孙不能守,已售归丰城馀介卿观察金声,观察亦喜收藏字画。其家以贩运安化茶至俄致富,暂时可不致易姓矣。
55
金涂塔考证
56
吴越钱忠懿王金涂塔一版,纵二寸有奇,横约寸半,阳面佛象已漶不可析,其阴有「吴越国王钱宏俶敬造捌万肆千宝塔乙卯岁记」十九字,「记」下别有「人」字,盖编次意也。按《曝书亭集》志此,讹称武肃者,竹坨翁实未之见,故系元周方泉诗于后为据。周诗但从如来舍身象起议,亦未确指为忠懿,今可以证其失矣。赵味辛舍人携出示客,前辈覃溪学士因拓数十纸,并作长歌。学士语馀:「塔本四版,上函以盖,友人曩于陕中睹之。模制既多,流传在世,兹特一中之一耳。馀分所拓归,展玩不足,亦成是章。」云云。见昭文吴悊甫礼部蔚光《素修堂诗集》引。声木谨案:此言金涂塔,出自目睹,最为确切,故记之于此。
57
王士祯论次书目
58
大兴翁覃溪学士方纲《复初斋诗集》自注云:「尝举王渔洋先生所论次书目,凡伍百伍拾馀种。」云云。声木谨案:学士此书,久无传本,存佚未可知。予欲踵为之撰《王文简公论次书目考》□卷,有志未逮,以后不知能偿此愿否。
59
城西文社盛事
60
嘉庆癸亥,满洲福禹门太史申,偕同志二十人,倡立城西文社。谒□□鲍觉生侍郎桂星,称弟子。当从游之时,惟常轩、荔岩已举于乡,馀皆诸生。未几,同社十九人皆登科第,亦熙朝之盛事,科名之佳话,师生之美谈。名氏科第,均见《觉生诗钞》,兹复备录于此:癸亥之明年为甲子,乡试中式者五人:昆峰那莪、中峰岳魁、蔼堂三福、谧斋恒安、绪堂福保。又三岁丁卯科,中式者六人:云亭锺祥、禹民铭德、清园永泰、云桥毓书、显堂荣第、宗室醴洤奕溥。而捷南宫者:乙丑常轩穆彰阿,后任中堂,己巳昆峰、绪堂,皆以知县用,禹民授编修,谧斋任中书。惟昆峰两试皆旗元,归班待选。禹门戊辰中乡试,继与醴洤并入词馆,荔岩、铁麟出宰楚北。至甲戌会试,翥青云麟成进士,出宰秦中。丁丑,图南联捷入农曹,清园同榜。庚辰会试,枢之庆辰亦捷南宫。中惟蔼人早逝未与,云云。自来同社科举之盛,未有盛于此者。
61
瑞澄戒烟札语
62
宣统元二年间,厉行官吏戒烟,禁令森严,素来有瘾者,莫不惴惴。当时满洲瑞莘儒制府澄任苏州藩司,札饬官[吏]戒烟,文告中有「诸公不必畏难,本司前有十五年之老瘾,尚能一旦戒断。不惜以身作则,明为劝告。」云云。见者谓其颇有先儒诚实不欺遗意。
63
西人哲列米贴罗语
64
近见《□□报》中,译有西人哲列米贴罗言论谓:「男子得善良妇人,乃天之大惠与也。其声如音乐,其笑如樱花,其腕为健康之药石,其舌为诚实之参谋,其胸为温和顾问之府,其勤劳为男子之理财库。有善良之妇女,乃有善良之奴婢。观家畜之肥瘠,可以知主妇之良否。」云云。声木谨案:西人言男子得善良妇人,乃天之大惠与,一生幸福全在于此,家畜且蒙其福,可谓罕譬曲喻,至情至理。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其只字,天诚大惠与哲列米贴罗矣。
65
蝴蝶会
66
近人谓各携酒食聚饮,谓之蝴蝶会,不知实为壶碟会。声木谨案:□□赵味辛司马怀玉《亦有生斋集》中言,京师士人,各携一壶一碟醵饮,谐其声曰蝴蝶会,云云。司马为乾隆四十五年召试举人,官青州府同知,是乾隆时已有此称矣。
67
胡天游临卒语
68
胡天游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人,诸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藻耀高翔,才名为词科中第一,当时以持服不与试。丁巳补考,以鼻血大作,纳卷而出。后修志太原,病,太守周西鲸来视。稚威拱手曰:「公来甚佳,别矣。」即瞑,气缕缕,若腾烟。须臾,张目曰:「不能不再生人间,为南人乎?为北人乎?公为筹之。」周泣下曰:「人南归南。」曰「然」,遂气绝云云。见袁简斋明府枚所撰墓志铭。声木谨案:明经天才绝特,骈文当推为国朝冠冕,其行事颇有晋人风度,故摘录其语,以广异闻。
69
彭祖贤笃于先世友人
70
长洲彭尺木进士绍升博学工文,研求理学,复通释典,世人推为理学家别派。当时与之最为莫逆者,为瑞金罗台山孝廉有高,吴县汪大绅茂才缙,族子秋士布衣绩,长洲薛家三孝廉起凤。四家之集,均赖进士编辑刊行。后经粤匪之乱,刊板皆焚毁。光绪初年,进士曾孙芍庭中丞祖贤编刊《长洲彭氏家集》,复因进士平生最契之友,四人遗集陆续付刊。中丞追念先德,并念及先德友人,可谓能追远矣。而四人卒赖当年友谊,遗集不致淹没,亦交友中之佳话,佛家所谓因果也。
71
翁方纲以妾为妻
72
大兴翁覃溪学士方纲自撰之《翁氏家事略记》,实即年谱,中有云:「嘉庆二十年九月十二日,集亲友,公议妾王氏扶正,并树昆生母刘氏一并正名,俱称夫人。」云云。声木谨案:以妾为妻,经籍悬为厉禁。「扶正」二字,未见载籍,只流俗妄人,相沿有此名称。学士生平,素称媚事宋儒,持律甚严,不失铢黍,不应有此等非礼失教之行,自鸣得意。假言集亲友公议,实欲委过于人,其居心狡诈,阴贼险狠,不啻蛇蝎。谚云名士好财,理学好色,学士兼有之。以视王莽事事仿《周礼》,其居心亦犹是耳。
73
六大洲地球图说
74
丰顺丁雨生中丞日昌,于同光之间,广招译客,延聘文士,译成《番人六大洲地球图说》,成书一百馀卷,秀水杨利叔孝廉象济尝为润色,见《汲葊诗文存》。声木谨案:此书卷帙繁富,采译浩博,可供研求者必不少。独惜此书坊间未见传本,恐当时译成未刊。中丞当日以通洋务知名,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养知书屋文集》中,有《自伦敦致李文忠公书》云:「今时洋务,中堂能见其大,丁禹生能致其精,沈幼丹能尽其实。其馀在位诸公,竟无知者。」云云。据此,则中丞翻译之书,必有可观。中丞富有藏书,所编《持静斋书目》可供考证。中丞故后,其子孙不能守,早已易姓。《番人地球图说》一百馀卷稿本,想亦与之俱去矣。
75
以病为名号
76
前人别立名号,必另有取义,然亦有奇异,以病自名者。慈溪郑寒村性晚得痹疾,改其名为风。乌程张鉴效之,因取同声之字,更其名为蹇,见张鉴《冬青馆古宫词》自叙。独山莫子偲徵君友芝晚号耳目叟,《说文》言耳目为耳目皆废之意,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皆未免好奇太过,后人不必则效也。
77
黄道娘迷信佛教
78
常熟言宝侯□□良钰编集《续冈州遗稿》八卷,道光壬寅刊本。中有新会胡大灵布衣方《题黄道娘墓》诗,自注云:「黄家巨富,尽以施僧,至今僧俎豆之,岁扫其墓,墓在故居村口。」云云。声木谨案:此等事,实人世罕有之事,佛之魔力,可谓神通广大矣。
79
论丹朱
80
《尚书》「罔水行舟」,《孔传》:「丹朱习于无水陆地行舟。」《孔疏》:「郑玄云:『丹朱见洪水时人乘舟,今水已治,犹居舟中额额,使人推行之。』案下句云『予创若时』,乃勤治水,则丹朱行舟之时,水尚未除,非效洪水之时人乘舟也。」云云。声木谨案:《史记·夏本纪》作「丹朱无水舟行」,则是丹朱习于洪水之时舟行便利,今水已治,无须舟行矣,仍居舟中,在陆地行之。是安于习惯,只知守旧,不达时务。舟无水自不能行,不得已,额额使人推行。谓之固执鲜通,不能因时制宜则可,谓之大恶,则未也。德清俞荫甫太史樾《宾萌集》中《丹朱商均论》极力为之开脱,不为无见。
81
广陵诗事序语
82
仪徵阮文达公元撰《广陵诗事》□卷,序文中有云:「读广陵耆旧之诗,且得知广陵耆旧之事,随笔书记,动成卷帙。博览别集,所获日多,遂名之曰《广陵诗事》。其间有因诗以见事者,有因事以记诗者,有事不涉诗而连类及之者。大指以吾郡百馀年来,名卿贤士,嘉言懿行,综而著之,庶几文献可徵,不致零落殆尽。至于爵里族姓,或有舛误,遗文佚事,再当补遗,尚望同志君子,订而续之。」云云。声木谨案:文达以宏才博学,即随笔记录,亦体例谨严,议论明达。后来撰乡邦文献者,当以此为法。
83
前宋顺帝等悲痛语
84
前宋顺帝被逼禅位,曰「愿生生不生帝王家」。隋帝侗布席礼佛,曰「愿自今不复生帝王家」。二帝之言,何若是之悲痛。史家殆以刘裕、杨坚以凶暴权诈取天下,诛锄前代子孙太甚,故于二家末代子孙,特记其悲痛之语,以警世人。
85
国朝先正事略补编
86
平江李次青方伯元度撰《国朝先正事略》六十卷,久已风行遐迩。予又购得其《补编》二卷,光绪乙酉孟夏,敦怀书屋刊袖珍本。卷端虽题「平江李元度辑」,玩其笔意,决非方伯所撰。或他人重其书,代为编辑,冒名刊行。因其中亦有可供考核者,故备录其目于此。卷一录徐枋、徐继思、李容、陆圻、刘献廷、吴伟业、侯方域、汪琬、宋琬、赵执信、刘体仁、顾贞观、吴兆骞、胡渭、毛先舒、郑性、顾祖禹、张贞生、严绳孙、潘耒,汪绂、胡方、邵廷寀、郑燮、厉鹗、_寅亮、沈彤、段玉裁、金榜、梁同书、桂馥、武亿、潘谘、蒋湘南、潘德舆、蒋琦龄、魏源等参拾柒人。卷二录吴敏树、孙鼎臣、张金镛、胡锡燕、苗文琛、杨彝珍、刘熙载、杨翰、郭嵩焘、张修府、龙汝霖、邓辅纶、陈宝箴、邓绎、王闓运、朱克敬、阎正衡等拾柒人。其名氏多已见《国朝先正事略》,尤属不善作伪。
87
论左传太过语
88
《春秋》鲁昭公十二年《左氏传》云:「楚灵王闻子革之言,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云云。声木谨案:《左氏》极言楚灵王悔过之诚,形容尽致,未免太过。悔过之诚与否,在于寸衷,不在食寐,焉用皆废。《檀弓》载曾子言执亲之丧,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犹以为过。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况悔过耶!《论语》称孔子发愤忘食,亦未尝言不食寐也。
89
宋文鉴选经义二篇
90
南宋吕祖谦编《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内收张才叔经义二篇,一题为《惟几惟康其弼直》,一题为《自靖人自献于先王》。而《四库提要》、《简明目录》,顾炎武《日知录》,均言《宋文鉴》只收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未知何故。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在宋人经义中最为杰出。朱子节录其语,入经书注,又尝于醉后口诵之,见于□□□□□□可以知其不苟作。即此经义一篇,亦堪传世,传世之作,岂在多乎!
91
古人名随意增减
92
古人之名,可随意增减。晋文公名重耳,而《左传》云「晋重鲁申」。晋悼公名周,而《左传》云「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周子有兄而无慧」,「周子曰」,累累称之,毫不为异。《通鉴·魏纪》黄权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胡注「葛谓诸葛孔明」云云,是「马迁」、「葛亮」,自三国时已然,其所由来者远矣。
93
论曾国藩联语
94
湘乡曾文正公国藩生平以工于联语自负,尝云与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所作工力悉敌,有包办联语之徽号,见□□□□□声木谨案:侍郎联语,世不多见。曾文正公联语,有搜辑编刊于《曾文正公杂著》后者,约有数十联。窥其用意,殆欲以山谷生硬作诗之法,通之于联语。所作皆生硬,不谐声律,谓之为别派则可,谓之为佳,则未敢许也。厥后桐城吴挚甫京卿汝纶善得其意,较之曾文正公益生硬,不谐人口。且多作七字句,于山谷诗,尤属具体而微。此声木夙昔之私意如此。
95
三笔卷二
96
毛晋撰述未刊
97
学史不始于黄宗羲
98
毛干干命名
99
方苞作文受谢
100
三事忠告
101
俞樾祖父撰述
102
苏州绅士三人轿
103
论不录生存人
104
西泠十子燕台七子
105
黄任受许遇诗学
106
王士祯别墅题咏
107
厉鹗妆域联句手迹
108
先文庄公联语
109
论左袵
110
范文子等祝宗祈死
111
李鸿章临圣教序
112
翁同和五不居士
113
两宋以经艺入集
114
名偃字游举例
115
李鸿章文忠公全集
116
温州府陋习
117
某太史谄谀得祸
118
藩臬病故赐恤例
119
李鸿章庚辛议和时气焰
120
扛鼎会
121
词话汇集
122
潘永受毷氉
123
黄金满投诚细情
124
碍竹妨花四字
125
内廷所用香帛等事
126
光绪甲午□□宫门联语
127
用牛耕田所始
128
能以气吹砚石
129
江苏诗征录祖父母诗
130
矜鳏字解
URN: ctp:ws180130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