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福州府志万历本

《福州府志万历本》[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四尺,两旁有齿如锯。曰狗鲨,头如狗。曰乌头,颊尾黑,背大,有百馀斤,其皮用汤泡净沙,缕作脍,鬐鬣泡去外皮,存丝,亦堪作脍,色晶莹,如锯丝。曰胡鲨,背上青色有沙,大者长丈馀,小者长三四尺,鼻如锯,皮可缕为脍。曰鲛鲨,似蛟而鼻长,皮可饰剑靶。曰剑鲨,尾长似剑。曰乌鬐,尾颊皆黑。曰出入鲨,初生随母浮游,见大鱼从母口中入腹,须臾复出。曰时鲨,有肉无腹,大者刳其肉烹之,多油,可啖,亦可燃。曰帽鲨,腮两边有皮如戴帽,一曰双髻鲨。曰黄鲨,好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又有青鲨、淡鲨、夹鲨之类。
2 黄蜡鱆亦鲳也,鳞金点,差厚。
3 吹 鲨大如指,狭圆而长,身有黑点,尝张口吹沙,生流水中。
4 鱼辟背有肉二片,乾之,名金丝鲞,形味俱类鲨鱼翅。
5 鲳 鱼囗之小者其形匾。又一钟形圆者,斗底鲳。
6 鮆 鱼头长而狭,腹薄而腴,多鲠,脊如刀刃。《尔雅》注谓之剑鱼,俗曰刀鱼。《山海经》云:「食之可已妬。」
7 鲈 鱼类囗肉肥,味厚而二腮。
8 鳜 鱼巨口,细鳞,鬐鬣皆圆,味美如鲈。其斑文鲜明,色著者为雄,晦者为雌。
9 子 鱼似乌鱼而短,身圆口小,目赤鳞黑,以至子月肥极,故云。一名鲻鱼,又名鮯鱼,惟福清县有之。
10 拨 尾子鱼之小者。
11 鮶 鱼似鲳而目大,似鲤而鳞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12 鲥 鱼板身,扁首,燕尾,青脊,白鳞,大者长数尺,肥腴多鲠,春来有之。又一种春涨溯流而上,月长一寸,至十月满尺者佳。此鱼以不腥为异,一名青鳞。
13 鳓 鱼似鲥而多鲠。
14 鰶 鱼如鲥而小,鳞青色,一名青鳞,俗呼青鲫。又一钟出洪塘江者,为江鰶。
15 石首鱼脑中有两小石如玉,螵可为胶。鳞黄,璀灿可爱,一名囗。郭璞《江赋》云:「鯼魮囗时而往还」,谓此。俗名黄瓜鱼。
16 黄梅鱼石首之短小者,一名大头鱼。
17 鱼命 鱼形如石首而差大,鳞细口红。
18 鱓 鱼似蛇无鳞,旧志作鳝。
19 鳗 鱼似耼而腹大,一名囗狗鱼。
20 状 鳗似鳗,生江中,味美多油。
21 鳟似鳗,目中赤色,好独行。《诗》「九罭之鱼鳟鲂,」谓此。
22 占 鱼「尔雅」曰鯷,《本草》曰鮧。
23 鰌 鱼似鱓而短,以涎自染,难掘。
24 GFAB3 鱼乚似占而小,腮边有刺,能螫人,其声GFAB3轧。《本草》名黄赖鱼,至能醒酒。
25 海 鰌最巨,能吞舟,目闪,鬣鬐若簸朱旗。
26 泥 鰌产水田中,大如指。
27 鳅 鱼似鰌,小大错生,吐涎最多。
28 田 鱼耨似鳅而小。
29 比目鱼状如牛脾,一眼,须两鱼相合则行,俗名鞋底鱼。
30 鲽鲨鱼形扁而薄,或谓即比目。《海错疏》云:「非是,盖比目只一目,必相合乃行。而此鱼左目明,右目昧,可独行,殊非比目也。」一去漯沙,俗亦呼鞋底鱼。
31 [HT]过腊鱼头类鲫,身类鳜,以腊来春去,故名。
32 乌 鲗旧志曰乌贼。八足,绝短,集在口,缩喙在腹,怀含墨,每遇大鱼,辄噀墨溷水自匿,小鱼则吐墨以迷之。性嗜鸟,每暴水面,伺鸟下啄,则卷而食之,俗呼为墨鱼。大者曰花枝,晒乾者,俗名曰螟脯乾。
33 柔 鱼似乌贼而小,色紫,俗名锁管。
34 墨 斗似锁管而小,能吐墨。
35 猴 染比墨斗稍大,比锁管稍小。
36 马鲛鱼青斑色,无鳞刺,一名章鱼引。
37 鳁 鱼似马鲛而小,有鳞。
38 嘉酥鱼海中鱼之最大者,其脊鲞以为酥。
39 洲鯯鱼板身,多鲠而肥美。《尔雅》曰当魬。
40 黄 雀似鯯而小,冬月最盛。
41 青 鲛类黄雀而小。
42 章 举似石拒而大。
43 带 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一种小者曰带柳。
44 鱆 鱼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上,皆有圆文浮起,紫色。江赋所谓「森衰垂翅」是也。
45 石 拒似鳟鱼而大,居石穴中,人取之,则以足粘石相拒,故名。
46 涂 婆似石拒而足短。
47 鱼规 鱼肝及子最毒,一名河豚。
48 水 母一名鮀,形圆而大,多足,浮游水上,以鰕为目。《本草》曰「樗蒲鱼」,《北户录》曰「蚱」。
49 黑魟鱼形如团扇,无鳞,紫黑色,尾长于身,能刺人。
50 鱼党 魟背厚尾长,有□,大者二三百斤。
51 水 盖背差薄于鱼党,刳之多水。
52 斑 车背上有斑,其腹中有肚,味佳。
53 黄 貂似燕而嘴大,薧可为鲞。
54 泥猴鱼大如拇指,鬐鬣青斑,生泥穴中,夜则骈首朝北海。《物异名记》云「物捷若猴,故名。」《海错疏》名为「弹涂」,一名跳鱼。
55 白 颊似跳鱼而颊白。
56 田 瑟穴田堘间,无鳞,有刺。《海错疏》谓之「涂虱」。
57 鱼戋 鱼长七八寸,骨柔,无鳞,类钱之半,有五色文。唐李柔谓鱼戋为玉羹。
58 白 鳔形圆,薄如钱,名金钱鳔。
59 鲂平鱼大如拇指,有五色。
60 丁 斑大如指,长二三丈,身有花文,红绿相间。人家盆中畜之,善斗。一名斗鱼。
61 溪 斑鳞细墨斑。
62 重 唇头大尾无鳞,生石穴中。
63 叠 甲身圆,长五寸,鳞有两鱼。
64 银 鱼口尖,身锐,白如银条。
65 麪 条似银鱼而极大。
66 浆 鱼似浆麪而嘴小。
67 白 沫梅雨时,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无骨,大如箸,薧之味厚,名丁香魺。
68 鰔 鱼状似鯈啄如针。
69 钱 串嘴小,身长,青色,亦名青针。
70 海燕鱼形如飞燕,有肉翅,能奋飞海上。
71 飞 鱼有肉翅,一跃十馀丈。
72 白 鱼板身,色白。
73 黄 鱼扁薄,色黄。
74 鰦 鱼头微而小扁。
75 竹 鱼身甚薄。
76 大面鱼板身阔二三寸,尾无鳞。
77 镜 鱼眼圆如镜,水上翻转如车,亦名翻车鱼。
78 圆 眼口尖,眼圆而赤。
79 黄彡鱼鳞细,黄赤色。
80 黄鱼啬鱼鬣黄色。
81 耍 鱼其状纤细,又名黄丝耍。
82 金 鲐尾脊有细鳞,金色。
83 绯 鱼色如绯。
84 白刀鱼白鳞,形似刀。
85 鱼历 鱼身长,鳞白。
86 鱱 鱼大者长五六寸,白质黑章。
87 白泽鱼《海物异名记》云:「群生,随波,潮缩在泽。」
88 鲭 鯷背青,身长,一名青鱼。
89 鯶色微黑,一名鲲。
90 庸 鱼雌生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一名松鱼。
91 枫叶鱼《海物异名记》云「海树霜叶,风飘浪翻,腐若萤化,厥质为鱼。」
92 琵琶鱼身扁,状似琵琶。
93 石伏鱼伏于溪下。
94 鹿角鱼《海物异名记》云:「芒角,持戴在鼻。小者腌为酢,味佳;大者长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错。」
95 鱼定 鱼无皮鳞。
96 抱石鱼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贴于石上。
97 土 蟀形如蚯蚓。
98 蛊鲐鱼尾有腥,多穴于田堘或泥岸中。
99 骰 鱼细如米粒,可鮓,即鱼苗之大者。
100 GFAB3 鱼海产,其类甚众。
101 斗 潮采波雾集,故名。
102 鲮 鲤一名穿山甲,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常吐舌出涎须,蝼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
103 虾有数种。虾魁,即龙虾。虾姑、白虾、草虾、梅虾、芦虾、稻虾、对虾。赤尾,虾之小者,金钩子,小于赤尾,涂苗,《海物异名记》谓之「酱虾」。
104 介之属
105 龟崔豹《古今注》云:「一名黑衣督邮。」
106
107 鳖一名团鱼。
108 蟹毛蟹、金钱蟹二种。
109 石 盐状似蟛蜞,而长不及半,广仅半之。
110 蟛 鱼越似石蟹而小,色微黄,左螯大而无毛。
111 螃 蜞似蟛鱼越而大,右螯小而赤。
112 蟳《埤雅》云「蝤蛑,其螯最健大者,能杀人。」
113 虎 狮形似虎头,又名揭哺子,有红赤斑点,螯扁,与爪皆有毛。
114 桀 步一名拥剑,又名执火。二螯,大小不侔,以大者斗,小者食。
115 金 蟳色黄,大于蟳。
116 虎 蟳文有虎斑。
117 芦 禽形似蟛鱼越。
118 涂 蜥俗呼涂蜞。
119 蠘螯銛利,截物如剪,故名。
120 蛤 蜊壳白,厚而圆,肉如车螯。
121 千人擘状如虾姑,壳坚硬,人尽力擘之,不能开。《酉阳杂俎》谓之「千人捏。」
122 蚶一名瓦屋,大或专车,其壳可以为器,小者有珠蚶、丝蚶二种。
123 赤 蛤壳有花文,赤色。
124 海 红形类赤蛤而大。
125 螂 虫光形似蛤蜊而白。
126 蜞 螂似蛤蜊。
127 西施舌似蚌而小,舌极白而脆美,俗名车蛤。
128 红 栗似蛤而小,色白而微红。
129 文 蛤壳有文理,唐时尝充土贡。
130 海 蛤壳为风涛所洗,自然圆净。
131 沙 虱似螂虫光,而壳差薄。
132 红 绿似蛤而小。
133 土 铫壳薄,绿色,尾白色,一名沙屑。
134 白 蛤《海错疏》云:「一名空豸。」
135 车 螯陈藏器云:「大蛤也。最小者曰螯白。」
136 蛎 房壳磈石垒相粘如房,一名曰蚝,又曰牡蛎。江赋所云:「磈石垒石石亚」也。
137 草鞋蛎大如盂。
138 黄 蛎大蛎房数倍,五六月有之。
139 淡 菜生海石上,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一名壳菜,又名海夫人。
140 沙 箭淡菜之小者。
141 乌 石念似淡菜而极小,中无毛。
142 乌 投似乌蛤而壳坚,中有毛。
143 蚬俗名曰蟟。
144 江珧柱壳色如淡菜,柱圆而脆。《海物异名记》云:「厥甲美如瑶玉,肉柱肤寸。」
145 蚌头钱有球胎。江赋曰:「琼蚌晞曜而莹珠。」
146 蛤 青似蚌而壳薄,青色。
147 翠 翠似蚌而壳翠。
148 海 月形圆如月,一名蛎镜。
149 石 华附石而生,壳如牡蛎而大,可饰窗牖。谢灵运诗:「杨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150 石 帆紫黑色,枝柯相动,连带不绝,生海上石穴中。
151 沙 箸长尺馀,其状如簪,故又名涂钗。《岭表录异》云:「生海岸沙中,春时吐苗,其心苦,骨白劲,可为酒筹。」
152 海 蚕俗名泥笋。
153 沙 蚕似土笋而长。
154 土 钻似沙蚕而长。
155 石 砝俗名龟脚,生石上,如人指甲,连枚带肉,有软爪,得春雨则开花。江赋所云:「石砝应节而杨葩」是也。
156 老蜯牙似虫戚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名。
157 虫戚生海中,附石,壳如麂蹄,壳在上,肉在下,大者如雀卵。
158 石 磷形如箬笠,壳在上,肉在下。
159 石决明附海石生,惟一壳,无对,大者如手,小者如两三指,旁有十数孔。《三山志》云:「即鳆鱼。」《本草图经》云:「鳆鱼别是一种,与决明相近。」
160 海 胆壳圆如盂,外结密刺,肉有膏黄。土人以为酱。
161 石 榼形圆,色黄,内紫,有刺,人触之则刺动摇。
162 寄 生海上枯虫赢壳存者,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四足两螯,其味若虾。
163 蛏生海泥中,可种而生,大如指,长三寸许。肉白,壳薄。更有二种,曰竹蛏,似蛏而长大,壳厚;曰玉箸蛏,似蛏而小,麦熟时最盛。
164 鲎腹下有十二足,壳厚掩身,尾长有刺,碧血,骨眼,子如绿豆。雌常负雄,虽风涛不解,故渔者必双得之。韩退之诗「鲎实如惠文骨眼,相附行,其壳可屈为杓轑釜,其尾烧烟,可辟蚊蚋。
165 螺种类不一。曰田螺,曰溪螺。曰香螺,大如瓯,长数寸,其掩杂众香,烧之使益芳,独烧则臭。《本草》谓之甲香。曰钿螺,光彩如钿,可饰镜背。曰黄螺,壳厚,色黄。曰米螺,小粒如米。曰红螺,肉可为酱。曰蓼螺,味辛如蓼。曰椶螺,壳细长,文如雕鍐。曰竹螺,壳文粗,味清香。曰紫背螺,紫色,有斑点,俗谓之砑螺。曰鹦鹉螺,状若鹦鹉,堪作酒杯。曰泥螺,壳似螺而薄,多涎有膏,一名土铁,又名麦螺。曰鸲鹆螺,壳小而厚,黑白。曰马蹄螺,曰指甲螺,俱以形似因名。曰江桡螺,即指甲之大者。曰花螺,圆而扁,壳有斑点,味胜黄螺。曰醋螺,出洪塘江,去壳腌之,味佳。曰莎螺,形如竹螺,味微苦,尾极脱。
166 龙 虱似蜣蜋而小,黑色,两翼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来落水田或池塘,土人捞取,油盐而食。
167 虫之属
168
169 蛇蝮蛇、花蛇、红蛇、白蛇、蛇、乌蛇、蟒蛇、青竹蛇、黄颔蛇。
170 蛙背青绿色。又有黄文者,谓之金线蛙。
171 蜥 蜴似蛇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备者为雄,不备者为雌,生草泽中,一种喜缘篱壁间,形小而黑,名蝘蜒,又曰守宫。
172 龟背深绿色。又有黄文者,又有金线龟。
173 黾一名虾蟆,大腹。一脊青,一种黑色,俗谓之青蛤。又一种名水鸡。又生山涧中者,名石鳞,别名谷虫东,其味甚美。
174 蜘 蛛空中结网,小者丝垂者,俗呼为喜蛛。
175 蟾 蜍《尔雅》云:「似虾蟆,居陆地下阴处。身大,背黑,行迟。其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蟾蜍也。《抱朴子》云:「蟾蜍万岁生角,画地流水,五月五日得之,谓之辟兵。」
176 大 约青背,黄脊,一路微黑,腹下而色黄褐,嘴尖,当头两旁有白圈。
177 雨 蛤一名雨鬼,形似虾蟆,大如小拇指,天将雨则鸣。
178 蝙 蝠一名伏翼,昼伏夜飞,掠蚊虻含之。生岩洞者,食石钟乳精,五百岁变白,体重。
179 蜂在岩石作房者,色黑;在人家窠槛中作房者,甚小,色微黄,中有大者身稍长,呼为蜂王。有螫毒。
180 蝶有黄、白二色,一名野织。
181 蝉即蜩也。《诗》:「五月鸣蜩。」本生土中,至夏则登木而蜕。秋鸣者为蝉。有象鼻蝉,红翠相间,好登荔枝木而不能鸣。又有翠玉蝉,翠色可爱,韵如弹筝。或曰闰年蝉多。
182 蚯 蚓《淮南子》曰:「食土者无心,不慧。」
183 螳 螂青色,长臂。
184 蜻 蜓一曰绛驺,一曰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俗呼青鸦娘。
185 蝼 蛄
186 蛣 蜣
187 寒 螿二月鸣者,名虫甯女,似寒螿而小,七月鸣者名蛁蟟,色青,九月、十月中鸣甚凄急者,乃寒螿也。旧志「入秋鸣者,名促织。」曾师建云:「有数种,通名蟋蟀,有尾者为雌,能鸣。北地寒,惟秋始鸣。,冬则蛰;南地暖,往往鸣声不绝。」
188 螽 斯蝗属。
189 蛴 螬
190 蠮 螉
191 蜗即蜗牛,头有小角。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也。
192
193 螟 蛉桑虫。
194 斑 猫
195 鼠 妇《尔雅》注云:「瓮器底虫。」
196 蜈 蚣能制蛇。《庄子》称「蝍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困于蝍蛆」,即此。
197
198 蜉 蝣
199 水 蛭
200
201 虻数种,皆能啖牛马血。木虻,稍大而绿色,几如蜩蝉。蜚虻,状如蜜蜂,黄色。绿虻,大如蝇,大抵能治血,五月采腹有血者。
202 蝇「苍色,首赤者,呼为景迹」,欧阳公赋云。
203 白 蚁礼谓之比蜉。梅雨时,化为飞蛾。又有黄蚁,出入有序。
204 货之属
205
206
207
208 盐日晒而成。福清有盐埕。
209 丝蚕桑差薄,所产多类。
210
211
212 线 绢
213
214
215 改 机改机,故用五层。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段机为四层,故名改机。
216 吉贝布
217 丝 布故时细织苎麻杂丝,织以为布,今纯用丝。
218 苎 布
219 麻 布
220 葛 布
221 蕉 布
222 縩 布布之匾丝者,俗名济布。
223 红 曲
224 糖煮为之。
225
226 黄 蜡蜂蜡也。
227 白 蜡虫蜡也。
228 蓝 淀采马蓝草,水浸经月,去渣,以灰扰之,即成淀。
229 红 花
230 紫 草
231 乌 梅
232 木 绵
233 生 漆
234
235 麻有二种。青麻,皮可织为布;黄麻,皮仅可绞带。
236 茶诸邑皆有。闽之方山、鼓山为最。唐宪宗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唐《地理志》亦载「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以前也。他如侯官之九峰,长乐之蟹谷,福清之灵石,永福之名山室,皆产茶,然不甚多,而香味不减鼓山也。
237
238 油菜油、茶油、麻油、桐油、桕油。
239 硝取故墙囗土,淋水煎煮而成。
240 论曰:「吾郡负山襟海,珍错富于武库,即生长其中者,未能尽别也。隆盛之世,诛求有艺,侈靡未开,民安居美食,老死不相往来,岂不称乐土哉?挽近税日增,用日侈,而民之射利也日竞,虎窟鲛宫,无不探矣。虽山童海眢,足为漏卮实乎?漆沮之多鱼也。周以兴,至于三星在罶,而顾瞻者心怛焉。谁谓土之毛无关世道哉?乃鶢鶋商羊之占,海凫洛鹃之辨,又所弗论矣!
241 官政志一
242 无诸开疆,审知建国,于闽则人祖也。封建罢有司,至自监司、部使者,下至郡邑,一命之秩,布采奠服,棋置星错,上下千年间,更仆未易数矣。乃其树标纪伐,遗惠流声,素丝无改于生前,甘棠勿剪于去后,盖十无一焉。仲尼曰:「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若一时之阿私,徒滋灾右,异代之矫诬,未免欺天矣。志官政。
243 封 爵
244 闽粤王无诸及粤东海王摇,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并天下,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叛秦,无诸、摇率粤归番阳令吴芮,所谓番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时,项羽主命,不王也,主号命诸侯,不王无诸、摇等也,以故不佐楚。汉击项籍,无诸、摇帅粤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粤王,王闽中故地,都冶。即侯官县。孝惠三年,举高帝时粤功,追论其功。[HT]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号曰东瓯王。后数世,孝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粤,[HT6SS]招粤令从之。闽粤未肯行,独东瓯从。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以故得不诛。吴王子驹亡走闽粤,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粤击东瓯。建元三年,闽粤发兵围东瓯。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太尉田蚡,蚡对曰:「粤人相攻击,固其常,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中大夫严助诘蚡,言当救。天子遣助发会稽郡兵,浮海救之语具在助传。汉兵未至,闽粤引兵去。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
245 六年,闽粤击南粤。南粤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以闻。上遣大行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皆为将军。兵未囗岭,闽粤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与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言汉地广大,兵众强盛,今虽胜之,后必更来也。灭国乃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囗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王头至,不战而殒,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司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军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繇,邑号也,音摇。乃使郎中将立丑为粤繇王,奉闽粤祭祀。馀善以杀郢,威行国中,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为馀善不足兴师,曰:「馀善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馀善为东粤王,与繇王并处。至元鼎五年,南粤反,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从楼船击吕嘉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解者,自解囗若囗言分囗囗囗。不行,持两端,阴使南粤,[HT6SS]遣使与相知。及汉破番禺,楼船将军仆杨仆也上书,愿请引兵击东粤。上以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留屯豫章岭领待命。明年秋,馀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留境,且囗囗囗囗囗囗乃遂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是时,汉使大司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将屯齿,阳城恭王子也,旧封山州侯。不敢击,却就便处,却退也。皆坐畏懦诛。馀善刻武帝玺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妄自尊大也。上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章。会稽之县,浮海从东方往,楼船将军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粤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如邪、白沙。元封元年冬,咸入东粤。东粤素发兵距险、使狥北将军守武林,败楼船军数校尉,杀长史。楼船军卒钱唐榬终古斩狥北将军,钱唐,会稽县也。榬,姓;终古,名也。榬音袁。为语儿侯。越中地也,今吴南亭是。「语」字或作「篽」,或作「篽」自兵未往。故粤衍侯吴阳前在汉,汉使归谕馀善,不听。及横海军至,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及故粤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谋,俱杀馀善,以其众降横海军。封居股为东成侯,万户。封敖为开陵侯。功臣表云:开陵侯建成,以故东越建成侯斩馀善,侯二千户。而此传云名敖,疑表误。封阳为卵石侯,功臣表作「外石」,与此不同,疑表误。横海将军说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缭音辽,荌于耕反。福者,城阳王子,故为海常侯,坐法失爵,从军亡功,以宗室,故侯。及东粤将多军多军,名囗。汉兵至,弃军降,封为无锡侯。故瓯骆将左黄同斩西于王,封为下鄜侯。鄜音囗。于是天子曰:「东粤陿多阻,闽粤悍,数反覆。悍勇也。」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之间,东粤地遂虚。右见《汉书》。
246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父恁,世为农,兄潮为县吏。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闻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军校,。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乃以绪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绪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绪。绪率众南奔,所至剽掠。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绪性猜忌,部将有材能者多因事杀之。潮颇自惧。军次南安,潮说其前锋将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绪所胁尔,岂其本心哉,今绪雄猜,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前锋将大悟,与潮相持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绪至,跃出擒之,囚之军中。绪后自杀。绪已见废,前锋将曰:「生我者,潮也。」乃推潮为主。是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潮略地至其境,而军行整肃。其耆老相率遮道留之。潮即引兵围彦若,逾年克之。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泉州刺史。景福元年,岩卒,其婿范晖自补留后。潮遣审知攻晖,久不克,士卒伤死甚众。审知请班师,潮不许。又请,潮自临军,且益兵。潮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审知惧,乃亲督士卒,攻破之,晖见杀。是岁,唐即以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乾宁四年,潮卒,审知代立。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为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唐亡,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审知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倓,唐相溥之子;杨沂,唐相涉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审知,同光三年卒,年六十四,谥曰:「忠懿,」子延翰立。
247 延翰,字子逸,审知长子也。同光四年,唐拜延翰节度使。是岁,庄宗遇弑,中国多故。延翰乃取司马迁《史记·闽越王无诸传》示其将吏,曰:「闽,自古王国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军府将吏上书劝进。十月,延翰劝进称王,而犹禀唐正朔。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审知丧未期,彻其几筵。又多选良家子为妾。崔氏性妒,良家子之美者,辄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以击其颊,又以铁锥刺之,一岁中死者八十四人。崔氏后病见以为祟而卒。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本姓周氏,自审知时,与延翰不叶。延翰立,以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二人因谋作乱。十二月,延禀、延钧皆以兵入,执延翰,杀之。而延钧立,更名鏻。
248 鏻,审知次子也。唐即拜鏻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初,延禀与鏻之谋杀延翰也,延禀之兵先至,已执延翰而杀之,明日鏻兵始至。延禀自以养子,推鏻而立之。延禀还建州,鏻饯于郊。延禀临诀,谓鏻曰:「善继先志,无烦老兄复来。」。鏻衔之。长兴二年,延禀率兵击鏻,攻其西门,使其子继雄转海攻其南门。鏻遣王仁达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枭其首西门,其兵见之,皆溃去。延禀见执,鏻诮之曰:「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延禀不能对,遂杀之。延禀子继升守建州,闻败,奔于钱塘。长兴三年,鏻上书言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鏐皆为尚书令,今皆已薨,请授臣尚书令。唐不报,鏻遂绝朝贡。鏻好鬼神道家之说。道士陈守元以左道见信,建宝皇宫以居之。守元谓鏻曰:「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鏻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既而复位,遣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曰:「六十年后当为大罗仙人。」。鏻乃即皇帝位,受册于宝皇,以黄龙见真封宅,改元为龙启,国号闽,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而闽地狭,国用不足,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多察民间囗事,致富人以罪而籍没其资以佐用。闽人皆怨。又荐妖巫徐彦曰:「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鏻使彦视鬼于宫中。文杰与内枢察使吴英有隙,英病在告,文杰谓英曰:「上以公居近密,而屡以疾告,将罢公。」英曰:「奈何」?文杰因教英曰:「即上遣人问公疾,当言头痛,无他苦也」英以为然。明日,讽鏻,使巫视英疾。巫言入北庙,见英为祟,顺王所讯曰:「汝何敢谋反」,以金槌击其首。鏻以语文杰。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问其疾何如」?鏻遣人问之,英言头痛。鏻以为然,即收英下狱,命文杰劾之。英自诬伏,见杀。英尝主闽兵,得其军士心,军士闻英死,皆怒。是岁,吴人攻建州,鏻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行在道,不肯进,曰:「得文杰乃进。鏻惜之,不与,其子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数术,自占云「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疾驰,二日而至。军士踊跃,磔文杰于市,闽人争以瓦石投之,脔食立尽。明日,鏻使者至,赦之,已不及。初,文杰为鏻造槛车,以为古制疏阔,乃更其制,令上下通,中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首被其毒。龙启三年,改元永和。王仁达为鏻杀延禀有功而典亲兵,鏻心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耶」?仁达曰:「秦二世愚,故高指鹿为马,非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鏻惭,赐与金帛,慰安之,退而谓人曰:「仁达智略,在吾世犹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鏻嬖之,遂立以为后。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鏻婢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鏻已病,继鹏因陈氏以求春燕。鏻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断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昶图之。是岁十月,鏻饷军于大餔殿,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囗。以为鏻病已甚,乃命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明日晨朝,鏻无恙,问仿杀可殷何罪。仿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而入。鏻闻鼓噪声,走匿九龙帐中,卫士刺之,不殂,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继韬及陈后、归郎,皆为仿所杀。鏻立十年见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249 继鹏,鏻长子也。既立,更名昶,改元通文。以李仿判六军诸卫军。仿有杀君之罪,既立昶,而心常自疑,多养死士以为备。昶患之,因大饷军,伏甲擒仿,杀之,枭其首于市。仿部曲千人叛,烧启圣门,夺仿首,奔于钱塘。晋天福二年,昶遣使朝贡京师。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封昶闽王,拜其子继恭临海郡王。损至闽,昶称疾不见,令继恭主之,又遣中书舍人刘乙劳损于馆。乙衣冠伟然,驺僮甚盛。他日,损遇乙于涂,布衣芒屩而已。损使人诮之曰:「凤阁舍人,何逼下之甚也?」乙羞愧,以手掩面而走。昶闻之,怒损,稍侵辱之。损还,昶无所答,而其子继恭遣其佐郑元弼随损至京师,贡方物,致书晋大臣,述昶意,求以敌国礼相往来。高祖怒其不逊,下诏暴其罪,归其贡物不纳。兵部员外郎李知损上书请籍没其物,而禁锢使者。于是以元弼下狱。狱具引见,元弼俯伏,曰:「昶夷貊之君,不知礼义。陛下方示大信以来远人,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鑕,以赎昶罪。」。高祖乃赦元弼,遣归。昶亦好巫,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而妖人林兴以巫囗幸,事无大小,兴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守元教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无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声不辍,云如此可求大还丹。三年夏,虹见于宫中,林兴传神言,此宗室将为乱之兆也。乃命兴率壮士杀审知子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后兴事败,亦被杀。而昶愈惑乱,立父婢春燕为淑妃,后立以为皇后,又遣巫人陈究以空名堂牒卖官。昶弟继严判六军诸卫军,昶疑而罢之,代以季弟继镛。而募勇士为宸卫都以自卫,其赐予给赏独厚于他军。控鹤都将连重遇、拱宸都将朱文进,皆以此怒激其军。是岁夏,术者言昶宫中当有灾。昶徙南宫避灾,而宫中火。昶疑重遇军士纵火。内学士陈郯素以便佞为昶所亲信。昶以火事语之,郯反以告重遇。重遇惧,夜率卫士纵火,焚南宫。昶挟爱姬、子弟,黄门卫士斩关而出,宿于野次。重遇迎延羲,立之。延羲令其子继业率兵袭昶,及之,射杀数人。昶知不免,掷弓于地。继业执而杀之,及其妻子,皆死无遗类。延羲立,谥昶曰康宗。
250 延羲,审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遣使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曦自昶世倔强难制,昶相王倓每抑折之,曦亦惮倓,不敢有所发。新罗遣使聘闽以宝剑,昶举以示倓,曰:「此将何用?」倓曰:「不忠不孝者斩之。」曦居旁色变。曦既立,而新罗复献剑,曦思倓前言,而倓已死,命发冢戮其尸。倓面如生,流血被体。泉州刺史馀廷英尝矫曦命,掠取良家子。曦怒,召下御史劾之。廷英进买宴钱千万。曦曰:「皇后土贡何在?」廷英又献皇后钱千万,乃得不劾。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御史中丞刘赞坐不纠举,将加笞。谏议大夫郑元弼切谏。曦谓元弼曰:「卿何如魏郑公,乃敢强谏。」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曦喜,乃释赞不笞。曦弟延政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自曦立,不协,数举兵相攻。曦由此恶其宗室,多以事诛之。谏议大夫黄峻舁榇诣朝堂极谏。曦怒,贬峻漳州司户参军。校书郎陈光逸上书,疏曦过恶五十馀事。曦命卫士鞭之百而不死,以绳系颈挂于木,久而乃绝。国计使陈匡范增算商之法以献。曦曰:「匡范,人中宝也」。已而,岁入不登其数,乃借于民以足之。匡范以忧死,其后知其借于民也,剖棺断尸,弃之水中。曦性既淫虐,而妻李氏悍而酗酒,贤妃尚氏有色而宠。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以为相。曦常为牛饮,君臣侍酒,醉而不胜,有诉及私弃酒者,辄杀之。诸子继柔弃酒,并杀其赞者一人。连重遇弑昶,惧为国人所讨,与朱文进连姻以自固。曦心疑之,常以语诮重遇等。重遇等流涕自辩。李氏妒尚妃之宠,欲图曦,以立其子亚澄,乃使人谓重遇等曰:「上心不平于二公,奈何」?重遇等惧。六年三月,曦出游醉归,重遇遣壮士拉于马上而杀之,谥曰景宗。
251 延政,审知子也。曦立,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监其军。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延政,为延政所败。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
252 明年,连重遇已杀曦,集闽群臣告曰:「昔太祖武皇帝亲冒矢石,遂启有闽。及其子孙,淫虐不道。今天厌王氏。百姓与能当求有德以安此土。」群臣皆莫敢议,乃掖朱文进升殿,率百官北面而臣之。文进以重遇判六军诸卫事。王氏子弟在福州者无少长皆杀之。以黄绍颇守泉州,程贇守漳州,许文缜守汀州。称晋年号。时开运元年也。泉州军将留从效诈其州人曰:「富沙王兵取福州矣。吾属世为王氏臣,安能交臂而事贼乎?」州人共杀绍颇,迎王继勋为刺史。漳州闻之,亦杀贇,迎王继成为刺史,皆王氏之诸子也。文缜惧,以汀州降于延政。延政已得三州,重遇亦杀文进,传首建州以自归。福州裨将林仁翰又杀重遇,谋迎延政,都福州。是时,南唐李景闻闽乱,发兵攻之。延政遣其从子继昌守福州。而南唐兵方急攻延政,福州将李仁达谓其徒曰:「唐兵攻建州,富沙王不能自保,其能有此土耶?」乃擒继昌杀之,欲自立,众惧,不附,以雪峰寺僧卓俨明示众曰:「此非常人也。」被以衮冕,率诸将吏北面而臣之。已而,又杀俨明,乃自立,送款于李景。景以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更其名曰弘义。而景兵攻破建州,迁延政之族于金陵、封鄱阳王。是岁,景保大四年也。留从效闻延政降唐,执王继勋送于金陵。李景以泉州为清源军,以从效为节度使。景已破延政,遣人召李仁达,使入朝。仁达不从,遂降于吴越。而留从效亦逐景守兵,据泉、漳二州。景犹封从效晋江王。周世宗时,从效遣牙将蔡仲兴为商人,间道至京师,求置邸内属。是时世宗与李景划江为界,遂不纳。从效仍臣于南唐,其后事具国史。晋开运三年丙午,南唐保大四年也。是岁,李景兵破建州,王氏灭。《江南录》书保大三年,虏王氏之族,迁于金陵者,缪也。据王潮实以唐景福元年入福州,拜观察使,而后人纪录者,乃用「骑马来骑马去」之谶以为据,遂以王潮光启二年岁在丙午拜泉州刺史为始年,至保大四年岁复在丙午而灭,故为六十一年。然其奄有闽国,则当自景福元年为始,实五十五年也。今诸家记其国灭丙午是也,其始年则牵于座谶书,缪矣。惟《江南录》又差其末年也。
253
254 孙亮,永安三年黜为侯官侯,夫人随之国,居侯官。
255 东 晋
256 孔坦,咸和中封晋安男。
257
258 柳元景、沈庆之,孝建中俱封晋安郡公。
259 晋安王子勋,孝武第三子也。大明四年,封食邑二千户,泰始二年伏诛。
260 周盘龙,泰始二年,封晋安郡晋安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261 晋平王休佑,文帝第十三子也。初封山阳王,泰始四年改封。六年,以休佑贪虐,不可莅民,留之京邑。卒谥曰刺。七年追免为庶人。凡十三子,并徙晋平郡。元徽元年,听还都。
262 原丰县侯宣彦,休佑次子也,泰始末封,寻免。
263
264 晋安王子懋,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江陵君,建元四年晋封。
265 晋安王保义,字智勇,明帝长子也。建武元年封。梁受禅,封巴陵郡王,谥曰隐。
266 晋安郡王宝寅,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后改封鄱阳王,中兴二年谋反,奔魏。
267
268 简文帝,名刚,武帝第三子也。天鉴五年,封晋安王。大宝元年,入即位。
269 敬帝,名方智,文帝子也。承圣元年,封晋安郡王。绍泰元年,自寻阳入即位。
270 陈宝应,侯官人也。父羽,为郡雄豪。梁时,晋安数反,累杀郡将。羽初扇惑成其事,后复导官军破之。由是郡兵权自己出。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令宝应典兵。侯景平,元帝因以羽为晋安太守。陈武帝辅政,羽请归老,求传郡于宝应。武帝许之。绍泰三年,封侯官县侯。武帝受禅,授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文帝即位,加其父光禄大夫,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宝应娶留异女为妻,侯安都之讨异,宝应遣兵助之,又资周迪兵粮,出寇临川。及都督章昭达破迪,文帝因命讨宝应,诏宗正绝其属籍。宝应据建安湖际,逆拒昭达。昭达深沟高垒,不与战,但命为箅,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栅。宝应众溃,执送都,斩建康市。
271
272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文帝第六子也,天嘉六年封。
273 论曰:迁《史》于鲁、齐、燕、赵诸国,别名世家,冠诸列传,盖以其建邦启宇,南面称孤,义不当与亚邻伍也。无诸、审知带砺海邦,传祚奕世,斯其最著乎?如孙亮、孔坦者伦,亦皆赐履于朝,统有兹土,其递君递长,夫亦治乱废兴之林也。用是首列两世家,而诸分封附之,若宋季,虽行都在焉,事关帝纪,非郡乘所得载,故不书。
274 官政志二
275 方 面职员
276 闽地自汉建安以后,或属南部都尉,或隶扬州刺史,或隶江州刺史,或隶东扬州刺史,至陈始为闽州刺史,治所方面之设,盖蚄于此。然其建官设属之制,载籍未详,其可考者,实自唐始。
277
278 置都督府
279 都 督
280 别 驾
281 长 史
282 司 马
283 录事参军事各一员。
284 录 事二员。
285 功曹参军事
286 仓曹参军事
287 户曹参军事
288 田曹参军事
289 兵曹参军事
290 法曹参军事
291 士曹参军事各一员。
292 参军事四员。
293 市 令
294 市 丞
295 文 学
296 医学博士
297 助 教各一员。
298 经略使
299 都防御使
300 副 使
301 判 官
302 推 官
303 巡 官各一员。
304 节度使
305 副大使
306 知节度事
307 行军司马
308 副 使
309 判 官
310 掌书记
311 推 官
312 巡 官各一员。
313 同节度使副使十员。
314 馆驿巡官
315 府院法直官
316 要 籍
317 逐要亲事各一员。
318 随 军四员。
319 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320 副 使
321 判 官
322 推 官
323 巡 官
324 衙 推各一员。以上俱团练使官属。
325 副 使
326 支 使
327 判 官
328 掌书记
329 推 官
330 巡 官
331 衙 推
332 随 军
333 要 籍
334 进奏官各一员。以上俱观察使官属。按:《三山志》又有监军使。
335 节度观察留后以上诸使,皆郡守兼领。
336
337 置威武军
338 节度使
339 承宣使
340 福建路安抚司
341 安抚使
342 参议官
343 添差参议官
344 主管机宜文字
345 乾办公事
346 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各一员。
347 准备差遣
348 措置招捉盗贼官
349 安抚司兵官
350 福建路兵马副总管
351 福建路兵马钤辖
352 福建路兵马都监
353 东南路第十将副各一员。
354 准备将领一员。
355 队 将二员。
356 押 队三员。
357 训 练三员。
358 延祥寨水军正副统领一员。
359 准备将
360 提辖官
361 训练官
362 指教官
363 钱粮官各二员。
364 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
365 缉捕官一员。
366 准备将领二员。
367 安抚司使臣
368 正任厘务指挥二员。
369 厘务听候使十员。
370 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下班八官
371 添置厘指使准备差使大小使臣校尉五员。
372 沿海缉捕盗贼一员。
373 添置不厘务使臣二员。
374 准备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三员。
375 添置不厘务指使散祗候小使臣校尉六员。
376 走马承受一员。
377 福建制置司
378 制置使一员。
379 福建转运司
380 转运使
381 副 使
382 判 官
383 主管文字
384 乾办官各一员。
385 文臣准备差遣
386 武臣准备差使
387 提刑司
388 文臣提刑
389 武臣提刑
390 乾办公事
391 检法官各一员。
392 提刑司使臣
393 正任厘务缉捕盗贼四员。
394 添置厘务辑捕盗贼三员。
395 添置厘务指挥三员。
396 添置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二员。
397 添置不厘务指使六员。
398 提举常平茶司
399 主 管
400 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401 乾办官
402 西外宗正司
403 知司事
404
405 簿
406 敦崇院主管各一员。
407 宗学教授一员。绍兴三年置于福州,掌外居宗室,考察以闻。
408 南外宗正司置司泉州,职员与西外宗正司同。
409 启运官奉迎神御所
410 乾办官一员。绍兴四年置,绍兴、淳熙中增置一员。
411 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
412 提 举
413 提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
414 提 举
415 提举坑冶司
416 提 点一员。
417 乾办公事二员。
418 检踏官六员。
419 称铜官
420 纲 官各一员。
421
422 置福建行中书省
423 平章政事二员。
424 左 丞
425 右 丞各二员。
426 参知政事
427 签 省
428 郎 中
429 员外郎各二员。
430 都 事
431 管 勾
432 照 磨各一员。
433 随省官属
434 检校所检校一员。
435 理问所理问
436 副理问各二员。
437 知 事
438 提控案牍各一员。
439 都镇抚司
440 都镇抚
441 副都镇抚各一员。
442 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立,本省及属官职员俱与上同。
443 福建道宣慰使司
444 宣慰使二员。
445 同 知一员。
446 副 使二员。
447 经 历一员。
448 都 事二员。
449 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450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51 宣慰使都元帅三员。
452 同知副都元帅一员。
453 副 使二员。
454 经 历
455 知 事
456 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员。
457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458 廉访使
459 副 使各二员。
460 佥 事四员。
461 经 历
462 知 事
463 照磨兼管勾各一员。
464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
465 运 使二员。
466 同 知
467 副 使
468 运 判
469 经 历
470 知 事
471 提 控
472 照 磨各一员。
473 盐课提举司
474 提 举二员。
475 同提举
476 副提举
477 知 事
478 提 控
479 照 磨各一员。
480 盐场司令
481 司 丞
482 管 勾
483 典 史各一员。
484 市舶提举司
485 提 举
486 同提举
487 副提举各二员。
488 知 事一员。
489 儒学提举司
490 提 举
491 副提举
492 吏 目各一员。
493 医学提举司
494 人匠提举司各提举一员
495 国 朝
496 副 使
497 镇 守国初,用文武大臣。永乐间,或命内臣,景泰以来遂专命焉,嘉靖初废。
498 巡抚都御史正统初设,至成化末废,嘉靖三十六年,以倭患复设。
499 [HT]巡按监察御史国初设。又有清理军政及刷卷御史按治给事中,今废。
500 镇守总兵官嘉靖四十二年,以倭患设。
501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502 左布政使
503 右布政使
504 左参政
505 右参政
506 左参议
507 右参议各一员。以上俱旧制,后有增设督粮清军、诸郡分守道各一员,或参政,或参议。万历八年减清军事统右布政。通吏二人,令史一十四人,典吏三十六人,知印一人,承差六人。
508 经历司经历
509 都 事各一员,典吏二人。
510 照磨所照磨
511 检 校各一员,典吏四人。
512 理问所理问
513 副理问
514 案 牍各一员,司吏四人,典吏九人。
515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516 广积库大使
517 副 使各一员,司吏典吏各一人。
518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
519 按察使一员。
520 副 使二员。
521 佥 事四员。以上俱旧制,后又添设督学、兵备、海道、屯田、诸郡分巡道各一员,或副使或佥事皆奉敕专理。书吏一十人,典吏二十二人,承差四人。
522 经历司经历
523 知 事各一员,典吏一人。
524 照磨所照磨
525 检 校各一员,典吏四人。
526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527 福建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驻建宁,职员与此同,今废。
528 都指挥使
529 都指挥同知
530 都指挥佥事以上俱无定员。令史六人,典吏一十八人,知印一人,承差四人。
531 经历司经历
532 都 事各一员。
533 断事司断事
534 副断事各一员。
535 吏 目一员,司吏典吏各四人。
536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537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538 运 使
539 同 知
540 副 使各一员,司吏四人,典吏十二人。
541 判 官万历八年裁减。
542 经历司经历
543 知 事各一员。
544 盐课司大使
545 副 使各一员。
546 竹崎大使
547 副 使各一员。
548 闽安镇大使
549 副 使各一员。
550 盐仓大使
551 副 使各一员。以上副使职员万历八年裁减。
552 市舶提举司
553 提 举
554 副提举
555 吏 目各一员。万历八年裁革,事统运司。
556 郡县职员闽地在秦虽为闽中郡,而载籍不详。汉初,以封亡诸,其版图未入中国。武帝后,始有冶县。历吴、魏、六朝,郡县之制寝备,然建官设属,犹未能尽考。自唐以来始详焉。
557 福州府
558
559 置侯官长南部都尉
560
561 置建安郡太守
562
563 置晋安郡太守
564
565 武德七年置长乐郡中都督使按《三山志》:唐都督及节度观察等使皆刺史领之,则都督即州官也,其佐已载都督府。
566
567 置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
568 知州事一员。
569 通判军州事二员。
570 签书判官厅公事
571 节度推官
572 观察推官
573 节度判官
574 观察判官
575 节度掌书记
576 观察支使各一员。
577 录事参军
578 司户参军
579 司法参军
580 司理参军各一员。
581 州学教授一员。
582
583 置福州路总管府
584 达鲁花赤用蒙古人任。
585 总 管用汉人任。
586 同 知
587 治 中
588 判 官各一员。
589 推 官二员。
590 经历司经历
591 知 事
592 提控案牍各一员。
593 司狱司司狱一员。
594 儒学教授
595 学 正
596 学 录各一员。
597 蒙古学教授
598 学 正各一员。
599 三山书院山长一员。
600 医学教授二员。
601 学 正一员。
602 阴阳学教授
603 学 正各一员。
604 永丰仓盐收纳大使
605 副 使各一员。
606 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
607 副 使各一员。
608 盐仓大使
609 副 使各一员。
610 本路常盈库
611 运司广盈库
612 在城税务提领大使
613 副 使各一员。
614 在城站正提领
615 副提领各一员。
616 录事司达鲁花赤
617 录 事
618 判 官
619 典 史各一员。
620 国 朝
621 置福州府
622 知 府一员。
623 同 知一员,管清军海防。
624 通 判三员。一管粮,一捕盗,一驻古田杉洋,今改驻福宁防海。
625 推 官一员,司吏一十九人,典吏二十九人。
626 经历司经历
627 知 事
628 照磨所照磨
629 检 校各一员,司吏一员,典吏一人。
630 儒学教授一员。
631 训 导四员。生员廪膳四十人,增广四十人,附学无定员,今六百馀人,司吏一人。
632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吏一人。
633 织染局大使
634 副 使各一员,司吏一人。
635 常丰仓大使
636 副 使各一员,攒典一人。
637 税课司大使一员。司吏一人。
638 三山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639 三山递运所大使一员,吏一人。
640 阴阳学正术
641 医学正科各一员。
642 僧纲司都纲
643 副都纲各一员。
644 道纪司道纪
645 副道纪各一员。
646 闽 县
647 诸县职,唐以前不可考。唐置县令,以望,紧、上、中、下别之,而县名沿革多不同。今所载者自宋而下始详云。
648 宋 置
649 知 县
650
651 主 簿
652
653 刘溪巡检各一员。
654 元 置
655 达鲁花赤一员,蒙古人任。
656 县 尹一员,汉人任。
657 主 簿
658 县 尉
659 典 史各一员。
660 儒学教谕一员。
661 大义巡检
662 闽安镇巡检
663 闽安镇务提领大使
664 副 使各一员。
665 江南州务大使
666 副 使各一员。
667 大田站正提领
668 副提领各一员。
669 国 朝
670 知 县
671 县 丞
672 主 簿
673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674 儒学教谕一员。
675 训 导二员。生员廪膳二十人,增广二十人,附学无定员,今四百馀人。司吏一人。
676 五虎门官母屿巡检
677 闽安镇巡检各一员,司吏一人。
678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679 大田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680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681 侯官县
682
683 设官县及学同闽县
684 甘蔗州巡检一员。
685
686 设官同闽县
687 甘蔗寨巡检一员。
688 洪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689 白沙、小箬二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690 竹崎批引所提领大使一员。
691 国 朝
692 知 县
693 县 丞
694 主 簿
695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696 儒学教谕一员。
697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四百馀人,司吏一人。
698 竹崎所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699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700 白沙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701 小箬驿今有。
702 怀安县
703
704 设官视闽县
705 鸡菜镇巡检一员。
706 监盐仓一员。
707
708 设官同闽县
709 三县寨巡检一员。
710 税课提领大使
711 副 使各一员。
712 国 朝
713 知 县
714 典 史各一员。旧置丞簿,后省。司吏六人,典吏十四人。
715 儒学教谕一员。
716 训 导二员。
717 五县寨巡检一员,吏一人。
718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719 芋原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720 递运所大使一员,所吏一人
721 万历八年裁怀安县并入侯官所置职员俱废。
722 古田县
723 宋 置
724 知县事兼兵马监押
725
726 簿各一员。
727 尉二员。
728 监商税务二员。
729 监水口镇一员。
730 水口巡检一员。
731
732 设官视闽县
733 谷口巡检
734 杉洋巡检
735 西溪巡检各一员。
736 县务提领大使
737 副 使各一员。
738 水口务都监
739 同 监各一员。
740 水口、黄田二站提领各一员。
741 际留仓大使
742 副 使各一员。
743 国 朝
744 知 县
745 县 丞
746 主 簿
747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748 儒学教谕一员。
749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七十馀人,司吏一人。
750 杉洋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751 水口递运所大使一员,吏一人。
752 黄田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753 水口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754 阴阳学训术
755 医学训科
756 僧会司僧会
757 道会司道会各一员。
758 闽清县
759
760 设官裁丞,馀视闽县。
761 监商税务一员。
762
763 设官视闽县
764 安仁里巡检一员。
765 税务提领大使
766 副 使各一员。
767 国 朝
768 知 县
769 典 吏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770 儒学教谕一员。
771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七十馀人,司吏一人。
772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773 长乐县
774
775 设官视闽县。
776 监岭口盐仓一员。
777 榷商税务一员。
778
779 设官视闽县。
780 北乡巡检一员。
781 税务提领大使
782 副 使各一员。
783 国 朝
784 知 县
785 县 丞
786 主 簿
787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788 儒学教谕一员。
789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三百馀人,司吏一人。
790 松下巡检
791 石梁焦山巡检
792 小祉山巡检各一员,司吏一人。
793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794 长乐仓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795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796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797 连江县
798
799 设官视闽县。
800 监商税务一员。
801 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一员。
802
803 设官视闽县。
804 宁善等乡巡检一员。
805 名闻等乡巡检一员。
806 税务提领大使
807 副 使各一员。
808 际留仓大使
809 副 使各一员。
810 国 朝
811 知 县
812 主 簿
813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814 儒学教谕一员。
815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一百五十馀人,司吏一人。
816 北茭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817 定海仓副使一员,攒定一人。
818 蛤沙河泊所官一员,吏一人。
819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820 罗源县
821
822 设官视闽清县
823 监商税务
824 南湾巡检各一员。
825
826 设官视闽县
827 南湾寨巡检
828 税务提领大使
829 副 使各一员。
830 国 朝
831 知 县
832 典 史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833 儒学教谕一员。
834 训 导一员。生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六十馀人,司吏一人。
835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836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837 永福县
838
839 设官视闽县
840 辜岭巡检一员。
841
842 设官视闽县
843 漈门巡检一员。
844 税务提领大使
845 副 使各一员。
846 国 朝
847 知 县
848 典 史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一人。
849 儒学教谕一员。
850 训 导一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五十馀人,司吏一人。
851 漈门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852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853 福清县
854
855 设官视闽县。
856 监海口镇
857 海口盐仓各一员。
858 海口巡检
859 松林巡检
860 南匿巡检各一员。
861
862 改县为州设达鲁花赤一员。
863 知州事一员。
864 同 知
865 通 判各二员。
866 吏 目一员。
867 儒学学士一员。
868 蒙古学正一员。
869 龙江书院山长一员。
870 南日、海口、练门、迳上四寨巡检各一员。
871 本州、迳上、海口三务提领大使
872 副 使各一员。
873 际留仓大使
874 副 使各一员。
875 蒜岭、宏路二站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876 国 朝
877 知 县
878 县 丞
879 主 簿
880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881 儒学教谕一员。
882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三百馀人。司吏一人。
883 壁头巡检
884 牛头巡检
885 泽郎巡检各一员,司吏各一人。
886 福清仓大使二员,攒典一人。
887 万安仓副使一员,攒典一人。
888 蒜岭驿驿丞
889 宏路驿驿丞各一员,吏各一人。
890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891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892 郡武职附
893
894 置福州兵马钤辖一员,州官领之。武臣为之附。
895 驻泊兵马都监一员。
896 兵马都监四人。
897 监里外盐税务三员。
898 监作院一员。
899 监甲仗库一员。
900 福剑州巡辖马递铺一员。
901
902 至元二十二年置亳州翼万户府上隶帅府,不属于州。
903 达鲁花赤万户
904 副万户各一员。
905 经 历
906 知 事
907 提控案牍各一员。
908 镇抚所镇抚
909 都 目一员。
910 所统千户翼有十,各达鲁花赤千户一员。
911 副千户一员。
912 提控案牍一员。
913 弹 压一员。
914 上百户二员。
915 下百户十五员。
916 至元二十七年置福新万户府所统千户翼有六,设官如亳州翼。
917 国 朝
918 福州左卫指挥使司
919 指挥使一员。
920 指挥同知
921 指挥佥事各一员,令史二人,典吏五人。
922 经历司经历
923 知 事各一员。
924 卫镇抚二员,司吏一人。
925 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
926 正千户各一员。
927 副千户各一员。
928 镇 抚各一员。
929 百 户各一员。
930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
931 福州中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所,但有伍。
932 镇东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
933 梅花千户所
934 万安千户所设官吏视左卫六所。
935 官政志三
936 历 官方面
937
938 都督府
939 王义童武德末任。
940 张承庆景云初任。
941 梁惟忠
942 辛子言
943 李亚丘俱开元间任。
944 王 镇大中末任。
945 李 瓒咸通间任。以上俱福州刺史兼都督。
946 卫总持
947 任弘毅俱贞观间任。以上别驾。
948 王孝敬永徽间任。
949 唐循中开元间任。
950 李 偕广德初任。以上长史。
951 萧嗣德咸亨初,任司马。
952 唐循中开元间长史兼经略使。
953 吉 湒至德间授经略宁海军使。
954 李元宗开成间任。
955 裴 炜大中间任。上二人俱泉州刺史兼经略使。
956 董 玠乾元初,任都防御使。
957 李行穆大历间,由泉州刺史兼都防御使。
958 暨克华乾元初任副使。
959 李承昭上元中任节度使。
960 李 椅有传。
961 鲍 防大历间任。
962 常 衮有传。
963 孟 皞建中间任。
964 卢 惎
965 吴 诜
966 吴 凑有传。
967 郑叔则
968 王 翃
969 柳 冕
970 阎济美有传。以上俱贞元间任。
971 陆 庶
972 裴次元
973 裴 乂俱元和间任。
974 徐 晦宝历初任,有传。
975 张仲方
976 桂仲武
977 段伯伦俱太和间任。
978 唐 扶开成初任。
979 李 记
980 杨 发大中初任,有传。
981 李景温咸通中任,有传。
982 李 晦
983 李 播俱乾符间任。
984 郑 镒广明初任。
985 陈 岩中和末,逐观察使郑镒,自称观察使。
986 王 潮景福间任。
987 王 逢河南固始人。天福间任。贫不能归,因家于闽南石室山。以上俱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988 李贻孙太和中任。
989 沈亚之有传。
990 陈 岩中和间任。以上团练副使。
991 武自和元和间任。
992 李敬彝太和初任。以上判官。
993 权幼公元和间任巡官。
994 卢 昂元和间任观察支使。
995 杨邵伯元和间任。
996 侯 绩太和间任。以上判官。
997 冯 审元和间任推官。
998 鱼 献
999 刘元弼以上监军使。
1000 皇甫政大历间任节度观察留后。
1001 范 晖
1002 王 潮俱景德间自称留后。
1003 王审知乾符末,自号福建留后。光化初,授节度观察留后。
1004 伪闽节度使
1005 王延翰五代,唐天成初授。
1006 王延曦五代,晋天福间,自称节度使。
1007 王继鹏长兴间任。五代,唐授。
1008 王延钧五代,唐天成初,授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
1009 王继恭五代,晋天福间授。
1010 王延曦五代,晋天福间授。以上俱威武军节度使。
1011 王亚澄五代,晋天福间授威武军节度副使。
1012 南 唐
1013 威武军节度使
1014 李仁达五代,晋开福运间,仁达杀卓岩明,自称威武军节度使留后。南唐授仁达威武军节度使,赐名弘义,后又更名弘达。
1015 吴 越
1016 节度留后
1017 李孺贇知福州留后。
1018 吴 程知节度事。俱五代汉乾佑间任。以上节度留后。
1019 钱弘儇
1020 钱元璝俱五代,周广顺间任。初,更威武军为彰武军。
1021 沈承礼宋开宝间任。按《三山志》:太祖授承礼威武军节度、福州管内观察,处置三司水陆发运使。沈承礼移为安囗囗军节度事。
1022
1023 威武军节度使
1024 童 贯政和末授,依前领枢密院事。
1025 郑居中宣和初授,充佑神观使。
1026 李显中乾道中授,充左金吾卫上将军。以上威武军节度使。
1027 姚平仲靖康间任承宣使。
1028 王德用庆历间任观察使。
1029 高继勋
1030 高 化俱景佑间任观察留后。
1031 福建路安抚司
1032 林 遹建炎间任。
1033 张 浚
1034 叶梦得
1035 辛次膺
1036 汪 澈
1037 陈俊卿
1038 郑 侨
1039 辛弃疾
1040 蔡幼学
1041 杨长孺
1042 杨 栋以上十人俱有传。
1043 何 琮端平间任。
1044 魏了翁有传。
1045 赵必愿有传。
1046 徐清叟淳佑间任。史称其风采凛然。
1047 吴 潜宁国人,淳佑间任。忠亮刚直。
1048 赵 葵淳佑二年,以大学士改。
1049 吴 渊有传。
1050 马天骥有传。
1051 江万里都昌人。景定间任。
1052 洪天锡有传。
1053 雷宜中咸淳间任。以上俱知福州兼安抚使。
1054 王晞亮有传。
1055 李诚之东阳人,庆元间任。
1056 徐鹿卿有传,以上俱乾办公事。
1057 马 秦绍兴间任。
1058 萧鹧巴乾道间,任兵马总管。
1059 姜特立有传。兵马都监。
1060 燕 度有传。
1061 鱼 泽
1062 李 贵
1063 黄 庠
1064 郑兴裔乾道间任,有传。
1065 张思孟
1066 辛 恩俱武翼大夫。
1067 张世贤武功大夫。
1068 郭 钦修武郎。
1069 来处恭武功大夫。
1070 王 炳武节大夫。俱嘉定间任。
1071 寿 困
1072 辛 恩再任武功大夫。俱宝庆间任。
1073 毛楷之
1074 缪 震武德郎。
1075 张世雄武经郎。上三人俱端平间任。
1076 徐森木武翼大夫,嘉熙间任。
1077 赵 藻武翼大夫。
1078 施梦龙武节郎。
1079 林宋英修武郎。
1080 孙宗礼武翼大夫。俱淳佑间任。以上兵马钤辖。
1081 福建制置司
1082 王积翁宋末,以全闽八郡图籍献于元。制置使。
1083 福建转运司
1084 杨克让有传。
1085 崔 荣雍熙末任。
1086 任维则
1087 牛 冕有传。俱端平间任。
1088 赵中和
1089 周 渭俱淳化间任。
1090 丁 谓至道间任。
1091 赵 贺
1092 刘 照俱咸平间任。
1093 陈世卿有传。
1094 袁 炜景德间任。
1095 彭惟节大中祥符初任。
1096 方仲荀
1097 韩 庶
1098 唐 肃俱天禧间任。
1099 吕 言
1100 苗 稹
1101 王 奇
1102 张 方
1103 俞献卿
1104 王嘉言
1105 李应言俱天圣间任。
1106 赵 湘有传。
1107 庞 籍有传。
1108 边 调
1109 陆 轸俱景佑间任。
1110 吕绍宁
1111 刘立德俱宝元间任。
1112 刘 适
1113 张徙华
1114 王建中
1115 安 积
1116 高易简
1117 邵 饰
1118 蔡 襄有传。
1119 张去惑俱庆历间任。
1120 陈荣古
1121 唐 询
1122 杨 紘
1123 盛中甫俱皇佑间任。
1124 卢 革治中间任,有传。
1125 罗 振
1126 张 徽
1127 许 抗
1128 蹇周辅俱熙宁间任。
1129 贾 青元丰初任。
1130 谢卿材元佑初任。
1131 朱 宗有传。
1132 马天骥知福州兼。
1133 江万里上二人俱景定间任。
1134 吴 坚
1135 刘震孙
1136 李伯玉
1137 黄万石
1138 冯梦得
1139 雷宜中
1140 曹元发俱咸淳间任。
1141 赵宗机德佑间任。以上九人,俱知建宁府兼。以上俱转运使。
1142 张吉甫
1143 苏 澥
1144 徐 亿
1145 李 竦俱熙宁间任。
1146 王子京
1147 陈 紘俱元丰间任。
1148 吕温卿
1149 张 询俱元佑间任。
1150 陈 建
1151 赵 岍俱宣和间任。
1152 张 穆
1153 程 迈
1154 祖秀实有传。俱建炎间任。
1155 陈郭遂
1156 李承造
1157 刘 榕
1158 郑士彦
1159 陈 桶有传。
1160 贺允中
1161 馀应求
1162 陈敏识
1163 王浚明
1164 赵伯牛
1165 张 宇
1166 马 纯
1167 钧光祖
1168 曹 戬
1169 赵令詪有传。
1170 王时升俱绍兴间任。
1171 陈良佑隆兴间任。
1172 陈良翰临海人。在台府直言无隐。
1173 沈 度
1174 任文荐
1175 王 淮
1176 赵子英
1177 沈 枢
1178 傅自得俱乾道间任。
1179 郑 丙
1180 柴 瑾
1181 钱 钿
1182 谢师稷
1183 赵公硕
1184 颜 度
1185 苏 岘
1186 赵彦操俱淳熙间任。
1187 周 颉
1188 陈公亮俱绍兴间任。
1189 王 恬
1190 张孝曾
1191 曾 炎俱庆元间任。
1192 权安节嘉泰间任。
1193 何 琮
1194 刘克庄俱端平间任。
1195 饶虎臣淳熙末,知建宁府兼。
1196 袁立儒
1197 高斯得有传。俱宝佑间任。
1198 洪 勋
1199 赵孟传俱景定间任。
1200 家铉翁以上俱副使。
1201 马 遵
1202 刘文炳俱庆历间任。
1203 张 翥
1204 陈宗古
1205 宁 赡
1206 曹元举
1207 蔡延庆俱嘉佑间任。
1208 黄 照
1209 郭 宏俱治平间任。
1210 湛 俞
1211 蒋之奇有传。
1212 谢仲规
1213 曾 默
1214 董 钺
1215 石 赓
1216 王子京
1217 周 沃俱熙宁间任。
1218 蒋 续元丰末任。
1219 孙 奕
1220 刘士彦
1221 曹 辅
1222 韦 骧
1223 李孝广
1224 王得臣
1225 陈 郛俱元佑间任。
1226 秦 定
1227 黄 思
1228 文 勋
1229 黄 诰俱绍圣间任。
1230 张康国
1231 檀宗旦俱元符间任。
1232 孙 鼛钱塘人。蔡京欲引为助,胣拒之。
1233 郑可简
1234 唐 绩俱宣和间任。
1235 谢如意
1236 鲁 詹俱建炎间任。
1237 张 觷
1238 侯 懋
1239 徐 宇
1240 宇文师瑗
1241 薛昌宋
1242 钱 耚
1243 郑士彦
1244 晁谦之
1245 范 同
1246 黄积厚
1247 徐 琛
1248 范寅秩
1249 苏 策
1250 赵令詪
1251 鲍延祖
1252 袁复一
1253 丘 砺
1254 陈 起
1255 姚 沇
1256 赵不溢
1257 黄 轺
1258 陈弥作
1259 王 瀹俱绍兴间任。
1260 邵及之
1261 芮 烨
1262 赵不敌
1263 吕企中
1264 陈 岘
1265 杨由义俱乾道间任。
1266 王 佐
1267 刘祖礼
1268 王师愈
1269 王 回
1270 林 枅有传。
1271 沈作砺
1272 陈公亮俱淳熙间任。
1273 薛叔似有传。
1274 孙绍远
1275 卢彦德俱绍熙间任。
1276 权安节
1277 苏 林
1278 赵充夫俱嘉泰间任。
1279 赵善闓
1280 赵善防
1281 李 浃俱开禧间任。
1282 赵 宣
1283 章良肱
1284 綦 奎
1285 费 培
1286 俞 建
1287 魏大中
1288 赵彦倓
1289 赵伉夫
1290 谯令宪
1291 王 松俱嘉定间任。
1292 陈 汶
1293 郑如冈俱绍定间任,兼知建宁府职事。
1294 袁 甫有传。
1295 姚 瑶俱端平间任,兼知建宁府。
1296 陈 埙鄞县人。轻财急义,明白洞达。
1297 王伯夫
1298 方大琮有传。俱嘉定间任。
1299 项寅孙
1300 谢公旦
1301 康 植
1302 包 恢
1303 郑次申
1304 史季温上四人兼知建宁府,俱淳佑间任。以上俱判官。
1305 陈觉民
1306 徐 常
1307 方天若
1308 翁彦国宣和中任。
1309 柳廷俊
1310 黄 愿
1311 柯 赐
1312 毛 奎
1313 曾 仔
1314 诸葛安节
1315 章 铸
1316 何处任景定初任。以上一十二人,建宁旧志俱不载何官。
1317 余祖奭有传。
1318 赵崇侯有传。以上主管文字。
1319 赵彦木肃有传。乾办官。
1320 提刑司
1321 马 亮有传。
1322 丁 逊景德末任。
1323 刘 囗大中祥符间任。
1324 王文震
1325 耿克从俱天禧间任。
1326 王 耿乾兴初任。
1327 林 宥天圣初任。
1328 刘立之
1329 韩 琚
1330 栾 源俱景佑间任。
1331 李 敷
URN: ctp:ws18889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