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五

《卷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十五     明。 彭大翼 撰地理。
3
4
抱朴子曰:太極初搆,萬物始分,故天先成而地後定。白虎通地者,元氣所生,萬物之祖也。
5
流謙
6
天》。
7
貴貞
8
《漢書》:「天道貴信,地道貴貞。不信不貞,萬物不生道卑。
9
《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德方」。
10
《易》《坤》卦《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廣輪。
11
《周禮》:「大司空掌天下地土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注云:「東西為廣,南北為輪」。
12
牡牝
13
《家語》:子夏曰:「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髙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川谷為牝」。
14
辨物
15
《周禮》,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土之物生。一曰山林,動物宜毛植,物宜皁。二曰川澤,動物宜鱗植,物宜膏。三曰丘陵,動物宜羽,植物宜覈。四曰墳衍動物,宜介植物宜筴。五曰原隰動物宜臝植,物宜叢。
16
縮脉
17
《神僊傳》:費長房遇壺公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聚在目前,放之復如舊。
18
金柱
19
闗令內傳地厚萬里,其下得大空大空四角,下有自然。金柱,方圓五千里也。
20
銅儀
21
東漢張衡,字平子,南陽人。作候風動地儀,以精銅鑄其器,圓徑八尺,蓋合隆起,形似酒罇,飾以篆文及山龜鳥獸之狀。罇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闗發機。外有八龍首,各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地或動則隨其方面,龍吐銅丸,伺者因此乃知震動之所在。
22
行馬
23
《易》《坤》卦,牝馬地類,行地無疆」。王弼注「《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
24
御驥
25
孫楚祖道詩:「御天惟龍,御地以驥。利有攸往,不期而至母德。
26
楊泉物理論地者,其卦曰坤,其神曰祇,其德曰母地」。形有髙下,氣有剛柔,物有巨細,味有甘苦。
27
媪神。
28
《漢書》「惟泰元尊媪神蕃釐,經紀天地,作成四時。注曰:「媪,地神也」。
29
步極
30
《淮南子》曰:「禹使太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歩,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31
分野
32
星經角、亢,鄭之分野。兖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州。女、虛、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衞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東井與鬼秦之分野,雍州。栁、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角、亢等星,謂之二十八舍,主十二州。
33
不滿:
34
《列子》曰:「共工氏與顓頊爭帝,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之山崩,天柱折,地維絶,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百川水潦歸焉。
35
常動。
36
春秋元命苞》:天左旋地,右動。《尸子》曰:「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闢而起畢昴」。《河圖》:括地象地常動不止,譬如人在舟中,開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
37
骨脉。
38
張華博物志》:地以名山為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土為之。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膏腴。
39
金陵者,洞墟之膏腴勾曲之地肺。注云:其地肥良曰膏腴,水至則浮曰地肺」。按「膏腴」二字,本自人身而言,背上肥曰膏,腹下肥曰腴。今以此喻土地之饒美者。
40
統形
41
《文中子》曰:「地者統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謂也」。積塊。
42
見天》。
43
墨子稱仁。
44
墨子曰:「禽子問:天地孰仁?」墨子曰:「翟以地為仁,民衣焉,食焉,死焉塚焉。地終不責德焉,故以地為仁」。
45
管仲知數
46
齊桓公問管仲曰:「地數可得聞乎?」仲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戴日戴斗」。
47
《爾雅》: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北戴斗極為空,桐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日所入,為太●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之人,信空桐之人。武注云:戴,值也。
48
多喑多聾。
49
《淮南子》曰:「山氣多男,澤氣多。女障氣多喑,嵐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岸,下氣多腫。石氣多力險阻,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谷氣多㾖,丘氣多狂衍氣多,仁陵氣多貪輕。土多利重,土多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中土多,聖人皆象。其氣氣皆應,其類九州。
50
《爾雅》: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州,濟河間曰兖州,濟南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51
《九府》
52
《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東南之美者,有㑹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昆崙虛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東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中有岱岳,與其五穀,魚鹽生焉。注云: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珣玗琪玉之屬也。璆琳,美玉名琅玕,狀似珠。《山海經》崑崙有琅玕樹,文皮虎豹皮之綵縟者。
53
十洲。
54
東方朔海內十洲記》,一曰祖洲,一曰瀛洲,在東海中與會稽相對。一曰●洲,在北海中戌亥之地,一曰炎洲,在南海中。一曰長洲,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曰元洲,在北海中。一曰流洲,在西海中。一曰生洲,在東海丑寅之間。一曰鳯麟洲,在西海中央,一曰聚窟洲,在西海中,未申之地。又有扶桑、蓬萊、昆崙,謂之三島。又日本國所屬豐前、豐後等曰九島,又謂之九州。
55
十藪
56
爾雅:「魯有大野,晉有大陸,秦有楊陓,宋有孟諸楚,有雲夢、吳、越之間有具區,齊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鄭有圃田,周有焦䕶。郭璞注,大野,今髙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大陸,今鉅鹿北廣河澤是也。楊陓今在扶風汧縣西。孟諸在梁國睢陽縣東北。雲夢,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具區,今吳縣南,太湖即震澤是也。海隅海濱,廣斥昭、余、祁,今太原、鄔陵縣北九澤是也。圃田,今滎陽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焦䕶,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八夤。
57
《淮南子》曰:九州之外,乃有八夤,亦方千里。自東北方曰大澤,曰無通。東方曰大渚,曰少海。東南方曰具區,曰無澤。南方曰大夢,曰浩澤。西南方曰渚資,曰丹澤。西方曰九區,曰泉澤。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澤。北方曰大●,曰寒澤。
58
八紘
59
《淮南子》曰:「八夤之外,迺有八紘:東北方曰和丘曰荒土,東方曰棘林曰桑野。東南方曰大窮曰衆女。南方曰都,廣曰反户。西南方曰焦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積,冰曰委羽。
60
八極
61
淮南子》曰:八紘之外,乃有八極:東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蒼門,東方曰東極之山,曰開明之門。東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陽門。南方曰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曰編駒之山曰白門,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又《晉地理志》:八極之廣,東南西北,相去各二億二萬餘里,自地至天半八極之數。又《爾雅》東至泰逺,西至邠國,南至濮、鈆,北至祝栗,謂之四極」。
62
八柱
63
《淮南子》曰:「天有九柱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按《河圖》括地象》,崑崙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又曰:「凡天下有九區,別為九州,中國九州名。赤縣,即《禹貢》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乃大九州,非《禹貢》之小九州也」。
64
四荒
65
爾雅》:「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注云:「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
66
四游
67
《尚書考靈耀》,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則中矣。
68
三壤
69
梁元帝纂要嵩、泰、衡、華、恒,謂之五嶽,江、河、淮、濟謂之四瀆,上、中、下謂之三壤。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謂之「五土」。
70
五方
71
蠻夷戎狄,中國曰五方,《爾雅》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為卭卭,岠虛齧甘,草即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此四方中國之異氣也。注云:「鰈狀似牛脾,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江東呼為王,餘魚鶼鶼,似鳬一目,一翼相得乃飛。北方有獸,其名為蟨,䑕前而兎,後趨則頓,走則顚,卭、卭岠虛䑕後,而兎前前髙不得取甘草,故須蟨食之。今鴈門廣武縣夏屋山中有獸形如兎而大,相負共行,俗名之為蟨䑕是也。比肩民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猶魚鳥之相合,更望以備驚急。枳首蛇,岐頭蛇也。江東呼為兩頭蛇。
72
十形
73
楊泉物理論,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龜龍,體有麟鳯,貌有弓弩,勢有斗升,象有張舒,形有塞閉,容有隠真之安,有累卵之危,有膏腴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十形者,氣勢之始終,陽陰之所極也。
74
七表
75
《河圖括地》象:「天有五行,地有五嶽。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氣,地有八風,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維,地有四瀆。
76
五溪
77
五溪在辰州府盧溪縣西武山。酈道元水經》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皆槃瓠子孫所居。又杭州有九溪,曰西溪、苕溪、仇溪、錦溪、交溪、紫溪、葛溪、雙溪、晚溪是也。
78
三川
79
西周有三川涇、洛汭,秦有三川、伊、洛、河。蜀有四川、西川、成都、東川、潼州、北川、利州、南川、䕫州。又《禹貢》有九川,謂弱水、黑水、河水、漢水、江水、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也。三河:
80
唐堯都河東,殷都河內,周都河南,謂之三河。又《禹貢》有九河,曰徒駭、太史、馬頰、覆釡、胡蘇、簡潔、鈎盤、鬲津。其一則河之經流也。其四海、三江、五湖等,俱見後海與江湖類。
81
九澤
82
禹貢》:「九澤既陂,謂大陸雷,夏孟瀦滎澤、大野、彭蠡、震澤、雲夢、荷澤也」。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臣聞楚有七澤,臣之所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方九百里。
83
三城
84
唐張仁愿取漠南之庭,於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絶突厥南冦之路,三城拂雲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各四百餘里。
85
七渡
86
長編、左司諫吳表臣言:大江之南,上自荊鄂,下至常、潤十郡之間,其●要之處,不過七渡,又有三流上流,最●者三:荊南之公安石,首岳之北津,中流最●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者二,建康之宣化,鎮江之●洲是也。惟此七渡,當擇官兵、脩器械,其餘畧為之防足矣。
87
三岡
88
三岡在山西大同府應州。趙霸岡在城東。黃花岡在城西。䕶駕岡在城南,又有四鎮。安邊鎮在城東。大羅鎮在城南。司馬鎮在城西。神武鎮在城北。
89
九郡
90
漢武帝命路博德平南越,獲建德呂嘉,遂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是為九郡。後平西南夷,復置五郡。卭都為越嶲郡,筰都為沈黎郡,冉駹為汶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又有武威、張掖、酒泉、燉煌、金城為河西五郡。
91
五嶺
92
《漢書吳祐傳注》云:「嶺自衡山之南,東至於海,一山之限耳,別標名則有五焉」。又裴氏《廣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是為五嶺」。
93
五陵
94
長陵漢髙祖安陵惠帝陽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杜詩五陵衣馬自輕肥,即此。
95
三湘
96
寰宇記》:湖廣長沙府湘潭、湘鄉、湘陰三縣,曰三湘、三闗。
97
燕有三闗、松亭、古北居庸。漢有四闗東成、臯南、伊闕西、函谷,北孟津。
98
三輔:
99
漢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共在長安中分領諸縣三口。
100
三口,謂清河口、渦口、潁口也。宋真德秀上言:「今淮東要害在清河之口,淮西糧道在渦潁之口,敵之糧道實出於此,故欲固兩淮須防三口。按淮東,今淮安、●州諸處。又曰淮左,淮西,今汝寧、鳯陽、廬、舒等處。又曰淮右至於邳、徐、豐、沛諸處,曰淮北。
101
兩都。
102
漢兩都,謂西都、東都也。西都在雍州,東都在洛陽。班固作《兩都賦》,即此左。太沖有《三都賦》,謂蜀都、吳都、魏都也。又上都、京兆、東都、河南、西都、鳯翔、南都、江陵、北都、太原,謂之五都。一說雒陽、邯鄲、臨淄、宛城、郭市、長安曰五都,王莽更名五液。
103
二京
104
二京,謂東京、西京也。張衡擬班固《兩都賦》,作二京賦。《三巴》。
105
三巴,謂中巴東、巴西巴是也。漢末,劉璋為益州牧,置永寧縣,治江州,號中巴,即今重慶府是也。又置巴東,治永寧縣,即今䕫州府是也。又置巴西郡,治閬中縣,即今保寧府是也。
106
三峽
107
巫峽在䕫州巫山縣東,即巫山也,與西陵峽、歸峽並稱三峽。
108
三邊
109
幽州并州凉州曰三邊。又有九邊,曰遼東、太寧、宣府、大同、寧夏、甘肅、薊州、榆林、固原是也。
110
四塞
111
韓生說項羽曰:闗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可都以霸蓋闗中。東有黃河、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闗,南有南山及武闗、嶢闗,西有大隴山及隴山闗,大震、烏闌等闗,北有黃河南塞,是謂「四塞。
112
九市
113
班固《傳》:「長安有九市,其六在道西,三在道東,五服」。
114
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衞服謂五服。古者先王治天下,而侯甸等所以服事天子者,各有逺近之差,故曰服三吳。
115
據《水經》,以呉興、吳郡、會稽為三。《吳通典》又以吳興、吳郡、丹陽為三吳,二說似有不同。然不知秦時定江南初置會稽郡,至漢武帝又分湖州為丹陽郡,順帝又統為吳郡。三國又獨以湖州為吳興,故二說不同。以此又會稽郡,非今紹興之會。稽即蘇、常、杭、嘉也。一說以蘇州為東吳,潤州為中吳,湖州為西呉。
116
三楚
117
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壽春,故為三楚。又謂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乃以此三地在楚之東西南,故云一說。以淮南沛、陳、汝南為西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為南楚、彭城、東海、廣陵為東楚三秦。
118
初,項籍自立為西楚霸王,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都,櫟陽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髙奴,是為三秦。
119
三晉
120
《春秋》,晉有智氏、趙氏、韓氏、魏氏、范中行氏,號「六卿」。後晉君失政,六卿專權。周定王十一年,智、韓、趙、魏共滅范中,行分其地。十六年,趙、韓、魏又共滅智氏,分其地。安王二十六年,三家共廢晉君而分其地,號曰三晉。
121
三齊
122
顔師古曰:「三齊濟及齊北、膠東也百粤。
123
《地理志》:粤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三代時盖藩服,世稱古百粵,粤即越國。周顯王時,楚滅越,其族散處江南,海上各為君長,有甌越,雒越之屬甚蕃,故曰百粵,以粤為●州南境。又曰●越,秦始皇利粤犀象珠璣,乃使尉屠睢統五軍,監祿鑿渠,以通粮道,殺西甌君,譯吁、宋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附,秦陰置桀,駿以為將,夜攻秦人,殺尉屠睢,秦乃發戍備之。後王翦滅楚,乗勝畧定●、越,陸梁地為桂林、象郡,秦末為南越王趙佗所據。傳至趙光時,漢武平南越,光遂降。漢以其地為蒼梧、鬱林,合浦郡屬交趾部,又三越、杭州為吳越,廣州為南越,福州為閩越。或問閩中謂之閩越者何?葢秦立閩中郡。及漢興,師越人佐漢有功,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郡冶,今建寧之建安、福州之侯,官是其地,故謂之閩越。
124
二周
125
二周謂東周、西周、東周洛陽、西周、鎬京、兩漢。
126
兩漢謂西漢東漢也。西漢都長安,東漢都洛陽、八閩。
127
圖經閩中八郡,建、劔、汀、邵,號上四州。其地多溪山、福、泉、漳、興號下四州,其地多坦夷,謂之八閩。周時為七閩地。秦屬閩中郡,漢屬閩越國。按劔州即今延平府,宋名劔浦。
128
兩浙
129
寧、紹、溫、台、嚴、金衢處為浙東杭、嘉湖在浙水之西,為浙西。
130
三韓
131
東夷有三韓: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有十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韓在辰韓之南,亦有十二國,共七十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
132
三苖
133
三苖國,名堯時四夷之地,今為湖、廣、江、鄂、岳之三州,故今三州人多苖姓,是其遺種。
134
九夷
135
畎夷于夷方夷黃夷朱夷●夷白夷風夷陽夷曰九夷。又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曰四夷。
136
四蠻
137
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譯,謂之四蠻。又南方之蠻有五種,以金裹兩齒,曰金齒蠻,漆其齒曰漆齒,蠻文其面曰繡面蠻,刺其足曰花腳蠻,以綵繩撮髻,曰花角蠻,又有八蠻。
138
五狄。
139
月支狄赤狄、匈奴狄單于狄,白狄為五狄五胡。
140
劉淵,匈奴也,居晉陽。石勒,羯也,居上黨苻氏,氐也,居臨渭。姚弋仲,羌也,居扶風。慕容廆,鮮卑也,居昌黎,是為五胡。
141
五凉
142
晉有五:凉張軌據河西,今甘州為前凉,呂光繼之為後凉,李暠遷酒泉,今肅州號西凉沮渠,●遜據張掖,今鎮蕃衞號,北凉禿髪烏孤據姑臧,今西寧號北凉。按杜氏通典》論涼州地勢之險,可以自保於一隅,財富之殷,可以無求於中國,故五凉相繼,與五胡角立,中州人士避難者多往依之。唐韋蟾詩: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蓋稱其為塞北之江南也。其風土之可樂,如此兩爨。
143
《華陽國志》:㸑昌寧,大姓也。南蠻有兩爨,一曰東爨烏蠻,一曰西爨白蠻。西爨之先為晉南寧郡守,因中國亂,遂王蠻中,號曰南寧西爨。
144
二甌
145
《寰宇記》:「永嘉郡為東甌,鬱林郡為西甌」。又接舊經閩越地,即東甌也。今福州、溫州是其地。
146
六詔
147
南詔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川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蠻語謂王曰詔,先有六詔:一曰蒙嶲詔,二曰越析詔,三曰浪穹詔,四曰邆晱詔,五曰施浪詔,六曰●舍詔。唐開元末●舍,詔皮羅閣浸疆大而五詔㣲弱,乃賂唐劒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朝廷許之,賜名歸義,徙居太和城,以其在五詔之最南,故號曰南詔。
148
山堂肆考卷十五
URN: ctp:ws22812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