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八禮樂議

《卷八禮樂議》[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禮樂議
2
太祖建隆三年夏四月,太常寺博士聶從義上《三禮圖》。先是,周世宗時,將禘於太廟,言事者以宗廟無祧室,不當行禘祫之禮。崇義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茲後,以五年為禘。且魏以武帝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祫。其太學博士議云:按禘祫之禮,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二也。梁武帝用謝廣識,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謂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則知祭者是追養之道,以時移節變,孝子感而思親,故薦以首時,祭以仲月,間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禮之經也,非關宗廟備與未備,其證三也」終從崇義之議。世宗詔參定郊廟祭玉,崇義因考正三禮,至是,表上之。帝覽而嘉之,詔曰「禮器、禮圖,相承傳用,浸歷年祀,寧免差違。聶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討尋故實,刊正疑訛,奉職效官,有足嘉者,崇義宜量與酧獎。所進《三禮圖》,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所冀精詳,苟有異同,善為商榷」
3
尹拙駁正三禮,聶崇義復引經釋之,下工部尚書竇儀裁定。儀上奏曰「伏以聖人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所傳或異,年祀浸遠,圖繪缺然,趶駁彌深,丹青靡據。聶崇義研求師說,耽味《禮經》,較於舊圖,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聞。尹拙駁議及聶崇義答義各四卷,臣再加詳閱,隨而裁置,率用增損,列於注釋,共分為十五卷,以聞」詔頒行之。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釜異同」之說,詔下中書省集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按聶崇義稱祭天蒼璧,九寸圓好,祭地黃琮,八寸無好,圭、璋、琥並長九寸。自言周顯德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職及阮諶、鄭玄舊圖,載其制度。臣等按《周禮玉人》之職,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之文,即無蒼璧、黃琮之制,兼引注有《爾雅》肉倍好之說,此即是注璧羨度之文,又非蒼璧之制。又詳鄭玄自注《周禮》,不載尺寸,豈復別作畫圖,違經立異。《四部書目》內有《三禮圖》十二卷,是隋開皇中敕禮官修撰,其圖第一、第二題云梁氏,第十後題云鄭氏,又稱不知梁氏、鄭氏名位所出。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氏、鄭氏,不言名位。厥後有梁正者,集前代圖記,更加詳議,題《三禮圖》曰:陳留阮士信受禮學於潁川綦冊君,取其說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刪為二卷。其阮士信即諶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諶之紕謬,兼三卷《禮圖》刪為二卷,應在今《禮圖》之內,亦無改祭玉之說。臣等參詳,自周公制禮之後,叔孫通複位以來,《禮》有緯書,漢代諸儒頗多著述,討尋祭玉,並無尺寸之說。魏、晉之後,鄭玄、王肅之學,各有生徒,《三禮》、《六經》,無不論說,檢其書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參驗畫圖本書,周公所說正經不言尺寸,設使後人謬為之說,安得便入周圖。知崇義等以諸侯入朝獻天子、夫人之琮、璧以為祭玉,又配合羨度肉好之言,彊為尺寸。古今大禮,順非改作,於理未通。又據尹拙所述,禮神之六玉,稱取梁桂州刺史崔靈恩所撰《三禮義宗》,內昊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長尺二寸,以法十二時。祭地之琮長十寸,以效地之數。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圓外曰璧,圓中方外曰琮。崇義非之,以為靈恩非周公之才,無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補六玉闕文,尤不合禮。臣等竊以劉向之論《洪範》,王通之作《元經》,非必挺聖人之姿而居上公之位,有益於教,亦為斐然。臣等以靈恩所撰之書,聿稽古訓,祭玉以十二為數者,蓋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時,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圓丘之邊豆十二列,天子以鎮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內守,皆長尺有二寸,又祼圭尺二寸,王者以祀宗廟。若人君親行之郊祭,登壇酌獻,服大裘,搢大圭,行郊奠,而手秉尺二之圭,祼獻九寸之璧,不及禮宗廟祼圭之數,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則靈恩議論,理未為失,所以自《義宗》之出,歷梁、陳、隋、唐垂四百年,言禮者引為師法,今《五禮精義》、《開元禮》、《郊祀錄》皆引《義宗》為標準。近代晉、漢兩朝,仍依舊制。周顯德中,田敏等妄作穿鑿,輒有更改。自唐貞觀之後,凡三次大修五禮,並因隋朝典故,或節奏繁簡之間稍有釐革,亦無改祭玉之說。伏望依《白虎通》、《義宗》、《唐禮》之制,以為定式。又尹拙依舊圖畫釜,聶崇義去釜畫鑊,臣等參詳舊圖,皆有釜無鑊。按《易說卦》云:坤為釜。《詩》云:維錡及釜。又云:溉之釜鬵。《春秋傳》云:錡釜之器。《禮記》云:燔黍捭豚。解云: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即釜之為用,其來尚矣,故入於《禮圖》。今崇義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鑊、供鼎鑊,又以《儀禮》有羊鑊、豕鑊之文,乃云:畫釜不如畫鑊。今諸經皆載釜之用,誠不可去。又《周》、《儀禮》皆有鑊之文,請兩圖之。又若觀諸家祭祀之畫,今代見行之禮,於大祀前一日,光祿卿省視鼎、鑊,伏請圖鑊於鼎下」詔從之。
4
乾德元年二月,太常竇儼上言曰「三五之興,禮樂不相沿襲。洪惟聖宋,肇建皇極,一代之樂,宜乎立名。樂章固當易以新詞,式遵舊典」從之,因詔儼專其事。儼乃改周樂文舞《崇德》之舞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為《高安》,祭地為《靜安》,宗廟為《理安》,天地宗廟登歌為《嘉安》,皇帝臨軒為《隆安》,王公出入為《正安》,皇帝食飲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宮為《順安》,皇太子軒縣出入為《良安》,王冬朝會為《永安》,郊廟俎豆入為《豐安》,祭享、酌獻、飲福、受胙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農用《靜安》。五月,有司上言「僖祖文獻皇帝室奏《大善》之舞,順祖惠元皇帝室奏《大寧》之舞,翼祖簡恭皇帝室奏《大順》之,舞宣祖昭武皇帝室奏《大慶》之舞,從之。翰林學士承旨陶穀等奉詔撰定祀感生帝之樂章曲名:降神用《大安》,太尉行用《保安》,奠玉幣用《慶安》,司徒奉俎用《咸安》,酌獻用《崇安》,飲福用《廣安》,亞獻用《文安》,送神用《普安》。五代以來樂工未具,是歲秋行郊享之禮,詔選開封府樂工八百三十人,權隸太常,習鼓吹。
5
四年春,遣拾遺孫吉取成都孟昹偽宮縣至京師。太常官屬閱視,考其樂器不協音律,命毀棄之。
6
六月,判太常寺和峴言「大樂署舊制,宮縣三十六虛設於庭,登歌兩架設於殿上。望詔有司別造,仍令徐州求泗濱石以充磬材」許之。先是晉開運末,禮樂之器淪陷,至是,始令有司復二舞、十二案之制。二舞郎及引舞一百五十人,按視教坊開封樂籍,選樂工子弟以備其列,冠服準舊制。鼓吹十二案,其制,設氈床十二,為熊羆騰倚之狀以承其下,每案設大鼓、羽葆鼓、金錞各一,歌簫、笳各二,凡九人,其冠服同引舞之制。
7
十月,峴又言「樂器中有叉手笛,樂工考驗皆與雅音相應。按唐呂才歌《白雪》之琴,馬滔進《太一》之樂,當時得與宮縣之籍,況此笛足以協十二旋相為宮,亦可通八十四調。其制如雅笛而小,長九寸,與黃鍾管等,其竅有六,左四右二,樂人執持,兩手相交,有拱揖之狀,請名之曰拱宸管。望於十二案、十二編磬并登歌兩架,各設其一,編於令式」詔可。
8
太祖每謂雅樂聲高,近於哀思,不合中和,又念王朴、竇儀,素名知樂,皆已淪沒,因詔和峴討論其理。峴言「以朴所定律呂之尺較西京銅望臬古制石尺短四分,樂聲之高良由於此」乃詔依古法別創新尺以定律呂,自此雅音和暢,事具《律歷志》。
9
自國初已來,御正殿、受朝賀,用宮縣次。御別殿、群臣上壽,舉教坊樂。是歲冬至,上御乾元殿,受賀畢,群臣詣大明殿,行上壽禮,始用雅樂、登歌二舞。
10
是月,和峴又上言「郊廟殿庭,通用《文德》、《武功》之舞,然其綴兆未稱武功、文德之形容。又依古義,以揖讓得天下者,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者,先奏武舞。陛下以推讓受禪,宜先奏文舞。按《尚書》,舜受堯禪,玄德升聞,乃命以位。請改殿宇所用文舞為《玄德升聞》之舞。其舞人約唐太宗舞圖,用一百二十八人,以倍八佾之數,分為八行,行十六人,皆著履,執拂,服褲褶,冠進賢冠。引舞二人,各執五采纛。其舞狀、文容、變數,聊增更改。又陛下以神武平一宇內,即當次奏武舞。按《尚書》周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大定,請改為《天下大定》之舞。其舞人數行列,悉同文舞。其人皆被金甲,持戟,引舞二人,各執五采旗。其舞六舞:一變象六師初舉,二變象上黨克平,三變象淮揚底定,四變象荊、湖歸復,五變象邛蜀納款,六變象兵還振旅。乃別撰舞曲樂章,其鐃鐸、雅相、金錞、鞀鼓,并引二舞等工人冠服,即依樂令,而《文德》、《武功》之舞,請於郊廟仍舊通用。又按唐貞觀十四年,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採古《朱鴈》、《天馬》之義,作《景雲河清歌》,名《燕樂元會第二奏》者是也。伏見今年荊南進甘露,京兆、果州進嘉禾,黃州進紫芝,和州進綠毛龜,黃州進白兔。欲依月律,撰《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會登歌,首奏之」有韶「二舞人數、衣冠悉仍舊制,樂章如所請」
11
六年峴又言「漢朝獲天馬、赤鴈、神鼎、白麟之瑞,並為郊歌。國朝合州進瑞木成文,馴象由遠方自至,秦州獲白烏,黃州獲白雀,並合播在管絃,薦于郊廟」詔峴作《瑞文》、《馴象》、《玉烏》、《皓雀》四瑞樂章,以備登歌。
12
未幾,峴復言「按《開元禮》,郊祀車駕還宮,入嘉德門,奏《采茨》之樂。入太極門,奏《太和》之樂。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宮縣但用《隆安》,不用《采茨》。其《隆安》樂章本是御殿之辭,伏詳禮意,《隆安》之樂自內而出,《采茨》之樂自外而入,若不並用,有失舊典。今大樂署丞王光裕誦得唐日《采茨曲》,望依月律別撰其辭。每郊祀畢,車駕初入,奏之。御樓禮畢,還宮,即奏《隆安》之樂」並從之。
13
URN: ctp:ws23992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