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北洋歐羅巴洲
2
此卷五國,皆在洲中之北,與冰海近,故別為北洋。
3
○普魯社國記一作陂魯斯,一作破路斯,一作埔魯窵,一作圖裏雅,皆譯音不同。《職方外紀圖》作亞爾彌亞,《西域聞見錄》作控葛爾國,又或作馬西噶比
4
普魯社國,即來粵貿易之單鷹也,在歐羅巴中央之北,疆域舊小,部落星散。耶穌紀年千有八百年嘉慶五年,富律達利王,奪得歐塞特厘國之西裏西阿部,並波蘭之波新部,遂列於大國;甫六年,與佛蘭西戰,敗績於支那,國幾不守。近日乘佛蘭西為俄羅斯所敗,興兵複仇,並糾沿邊番部助攻佛蘭西,約以奪回疆土即令各有其地,番眾踴躍,爭先破敵。事後王悔前言,推諉數年,後始如約,至今未踐。政事設賀官四人,每會議,各國之賀官,俱集於耶麻尼。兵三等,一曰士丹定阿彌,一曰蘭威阿,一曰蘭士端。其蘭士端之兵,惟護衛都城,不出征,未悉其數目。其士丹定阿彌之兵,額設駐防兵萬有七千九百,步兵八萬二千九百三十有八,騎兵萬九千六百四十七,炮手萬有三千五百,共十四萬一千有奇。年三十以上為一班,年四十以上為一班。蘭威阿之兵以二十二萬七千為一班,十八萬為一班,共兵五十萬有奇。故墨蘭領麥之人,充伍者居十之二。其各部教門不一,或奉加特力教,或奉波羅士特教,或由斯教,或魯低蘭教。普魯社國,在歐羅巴洲中央稍北,部落星散,幅員十萬七千有二十五方裏,戶千有三百八十四萬口,轄大部落九,小部落三百四十有三。
5
墨蘭領麥部東界波斯,西界都領吉阿,南界塞循,北界敏那尼阿在耶麻尼兆少東,與波蘭交界;幅員萬六千零四十九方裏,戶百五十七千有三口,領小部落四十有一,其孛斯日部,則舊都也。又佛郎賀部,近阿達阿,每五年開市交易一次,則俄羅斯、波蘭之人皆至。國土瘠,雖竭力耕種,亦不敷用,土產煙、苧麻、呢布、木絲、發、磁器、玻璃。
6
東普魯社部東界俄羅斯,南界波蘭,西界西普魯社,北界冰海幅員九千九百八十五方裏,戶七十七萬二千五百七十七口,領小部落四十,其首部曰南塞,有三城,貿易皆盛,土產與東普魯社同。
7
波新部東界波蘭,西界墨蘭領麥,南界西裏棲阿,北界西普魯社在波蘭國境,原屬波蘭,後為普魯社所得,地平衍,幅員萬一千八百八十五方裏,戶百有五萬一千一百三十七口,設總領一人,領小部落四十有三,奉加特力教、由教、魯底蘭教,土產穀、牛、羊極多。
8
西裏棲阿部東界波蘭、塞牙裏,西界都領吉阿,南界歐塞特裏,北界波新在歐塞特裏阿、波蘭兩國之中,濱阿達阿,西邊多山,東邊多沙,幅員萬五千四百三十一方裏,戶二百四十五萬五千四十九口,領小部落四十有二,皆尊波羅特士頓教,其首部曰墨裏斯路,又有額那斯部,在山穀中,有炮台二,土產苧麻、煙、布、呢、鉛、銅、鐵、砒霜、鹽。
9
都領吉阿部東界魯那底阿,南界威麻,西界阿那窪,北界墨蘭領麥在塞循部落內,最為堅固,幅員九千八百零九方裏,戶百三十九萬六千二百四十口,領小部落二十有三,首部曰墨尼麥,街衢廣,貿易盛。
10
威塞花裏阿部東界希西領俄,西界尼達蘭,南界臘引,北界哈那窪在荷蘭、哈那窪之間,濱獵比河,北岸多沙,南岸多石,山林深密,不能栽種;幅員七千八百六十七方裏,戶百二十一萬零七百有十二口,領小部落二十有一,其首部曰曼斯達士,最膏沃。又有敏領一部,貿易最大,土產鐵、煤、鹽、火腿、布、大花緞、細麻布、嗶嘰。
11
臘引部東界那省,西界尼達蘭,南界佛蘭西,北界威花裏阿先分數部:一曰汝裏阿斯,一曰格裏威斯,一曰羅窪臘引,後並為一,統而名之曰臘引,在耶麻尼、荷蘭之中;幅員九千七百二十五方裏,戶二百二十二萬零八百五十三口,領小部落三十六,其首部曰戈祿尼,貿易甚大。又格裏威斯部,險固,有炮台,以濱臨臘引河得名。東岸有大山,西岸多山,產不敷食,土產苧麻、布、五金、絲發。
12
波彌那尼阿部東界普魯社,南界波新,西界墨蘭領麥,北界冰海在巴爾底海沙灘,對海有玉斯南島、烏林島、魯凝島,地皆磽瘠,資穀他部。幅員八千七百五十八方裏,戶萬二千百四十口,領小部落四十有三,斯特鼎斯特臘山,其港口也。
13
○普魯社國沿革原無今補
14
《貿易通誌》曰:破路斯國,政事有名,國人戴之;產五穀、材木、白鉛、大尼麻布,商船六百五十二隻,外國船進口者二千隻,所載入之貨,與各西洋國不異此條補入
15
海錄》單鷹國,又名帶輦,在雙鷹西北,疆域風俗略同。今番舶來廣東,用白旗畫一鷹者是。
16
又曰埔魯窵國,又名馬西噶比,在單鷹之北此以單鷹與埔魯社國為二者,蓋埔魯窵指其國都,而來粵貿易之單鷹,乃其屬地,亦猶安集延之幹敖罕也,疆域稍大,風俗與回回同案:普魯社奉天主教,且疆域與回回不相接,此言風俗偶同,非謂教門同也。自亞哩披華至此,天氣益寒,男女俱穿皮服,仿佛如中國所披雪衣,夜則以當被。自此以北,瀕海則不知其所極矣。
17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陂魯斯國,南連峨羅斯、奧地利、加日爾曼、佛蘭西等國,北及巴得冰海,東至波蘭、峨羅斯國,西連綏林、領墨等國,北極出地自四十九度至五十八度,偏東自六度至二十度,廣袤方圓三十二萬方裏,居民一千三百萬丁。其房屋三百三十一萬一千間。每年入國帑銀三千六百萬員,所出者相等,其中兵餉銀千五百六十九萬員,國之欠項銀萬三千萬員,此時漸減少。兵十六萬五千人,其中侍衛萬八千人,騎兵萬九千人,炮手萬五千七百,步兵十萬零四千;另有民壯三十五萬九千二百,共計五十二萬四千。國分東西兩方,共十部,或在日耳曼內,或在於其國外。
18
陂魯斯東路各部,一曰班丁堡,縱橫阿得河流,而大舟航其水面,沿河水澤,泥地暢茂,草場畜牲;其餘地平坦,多沙無土,故所出之五穀不足用。其地面四分之一,係鬆橡林而已。居民製造磁器,又織昵、緞等貨。其會城為國都,曰伯鄰,在北極五十度,及三十一分,遍東十三度二十二分。居民二十二萬丁,城周圍三十六裏,有市二十二,門十五,上帝之殿二十七,其居民大半皆崇耶穌正教。城內有孤子院,養孤子千人;武藝院,醫院內收諸旅客、貧民五千有餘。其殿袤四十六丈,廣二十七丈,高十丈,古狀巍巍。其軍局多大炮兵器,其文學院內,有儒千六百餘。其磁器造房有名,居民絲綢、布帛、百貨,製作在西國最著出眾,商旅不遠萬裏而來。一曰陂墨鄰部,廣袤方圓三萬六千方裏,居民九十萬丁。阿得河通流之,入巴得海,其海濱最低,有沙阜,時出琥珀。南方田豐肥,其餘地多沙,出木料、麻、五穀,河口商船出入不絕。居民文學甚興。會城士得丁,在河濱。居民二萬七千丁,自有商船百六十隻。其郊長大海口,稱曰瑞隱口,大船出入無礙。率他港城,在巴得海濱,居民萬五千丁,其上帝之殿堂,蓋以紅銅。額林城內建文學院,吉鄰城在海邊,街直屋美,文石為路。薩牙居民七千丁,房屋高大。北勒有居民四千,城中學院之師,學問有名。近城有聖池,於宋朝年間,居民初進耶穌之教,時受洗禮,每次數千人。田宜穀麥。突比城,離海不遠,由小河交通,居民巧造琥珀奇器。
19
治勒,隱班之南,一帶山嶺,阿得河源在此境,自南至北通流其地,大半膏腴,所耕之六萬九千頃多出五穀;但人稠地狹,必由外國運入以補之也。有八千機杼,織夏布,又賣羊毛與英國;山出鐵,每年十五萬石,銀二千六百七十七斤。其會城曰伯老,居民八十萬六千丁,內多巧匠;其文院多名儒。瀕河堅城,曰瑞匿,曰勒匿,曰額剌,曰峨告,曰匿士,皆深溝高壘。又一曰薩普部,在隱班部西南,多五穀,其羊毛最細,居民好禮溫柔;皆崇正教;其都會抹得堡固城,居民三萬二千丁,壘高池深,屢次擊退國敵。哈勒為大文學院,內有千儒。吉令堡,昔乃尼姑所掌,多寺廟,令居民棄邪歸正。又一曰陂斯部,乃極東之境,與峨羅斯交界,即以此都會為國名;平坦無山,出五穀,出鬆橡,高宜建船,賣與英國。省會王山,居民六萬三千丁,其城垣周圍二十七裏,但不可防禦攻敵。其河名日河澤,界境東西,陂魯斯城在此。海口澤城有六萬居民,經營貿易。道光八年,所入之船,千有五十隻,運出麥最多。敵兵圍困其城,所失者千五百萬員。至北之墨麥城,與西國通商,有得實城與佛蘭西議和之處,有益平城在海口,每年進千四百船。又一曰波新部,昔屬波蘭,今陂魯斯據其地,釋其奴,教其子,令庶民向化,其民始怨終服。其地惟出五穀,無他物產。會城居民二萬五千丁,街市廣大,百姓半執異端。
20
陂魯斯西路各部一曰西法裏,在日耳曼國中間,多澤密林,居民織漂麻布,售火腿;半崇異端,未奉正教,其會城曰閔士得。一曰如勒山部,在萊尼河沿山地,居民最巧,造各項鐵器、布匹甚眾,每年貨價銀數百萬員。會城曰可倫,在來尼河邊,居民五萬丁,造香水、綢緞,其城之廟甚古,入之者自覺肅畏。本城內大文學院,益百田人民蔚起,戶口繁多,出鐵器、布帛。突鄉,在萊尼河邊,街闊市廣,為樂國。一曰下來尼部,多出葡萄酒,但缺五穀。因山水之秀,遠客恒往遊賞。全地在來尼河濱,其都會曰穀鄰城,有民萬二千,亞金居民三萬二千丁,織造布帛。陂魯斯國新立不久,在明朝年間,為日耳曼國之諸侯,盡忠治國,其王悅之,封以藩地。於康熙三十九年,始自稱王號。其世子深通韜略,武藝絕倫,又善理財,遂以富強。嗣子菲得王,國帑充足,與外國結仇,百戰百勝,自後威聲大震。後王淫湎,其國漸衰,戰敗受辱,其世子屏斥奸邪,以厚風俗。但嘉慶十一年,佛蘭西水軍由海道,侵國,戰敗,所失不可計數,割去地之一半;六年後捐餉招兵,結列國為唇齒,擊退佛軍,攻複舊都,再取昔所據地。國王遂修文偃武,善得民心,務農商,興學院,訓練兵卒,召各部貴人會議政務,是以國勢複盛。
21
《地理備考》曰:布魯西國,一作普魯社,在歐羅巴州之中,北極出地四十九度起,至五十六度止,經線自東三度三十分起,至二十度三十分止。通國分為東、西二處,東方則東至厄羅斯、波羅尼、奧斯的裏三國,西連亞諾威爾、布倫瑞克二國,南接波羅尼、奧斯的裏、薩克索尼三國,北界乖零德勒利地斯二國,暨州中海,長二千一百二十五裏,寬一千一百三十七裏,地面積方十萬零八百五十裏。西方,則東至諾威爾、亞裏曼等國,西連賀蘭、北爾日加二國,南接佛蘭西國,北界賀蘭、諾威爾二國,長七百五十裏,寬約六百餘裏,地面積方約一萬七千五百裏,總計煙戶一京二兆四億六萬八千口。本國東北二方平坦廣闊,地勢低窪,頗為荒瘠。西南二方,岡陵聯絡,田土膏腴,中有磽確,河之至長者九,湖之至大者八,土產金、銀、銅、鐵、錫、硝、磺、礬、煤、雄黃、信石、白玉、琥珀、瑪瑙、硇砂、磁粉、及各色花石等,實為富庶;穀果敷用,牲畜蕃衍。至於王位,曆代世襲;所奉之教,乃路得羅修教,暨羅馬天主公教,通國之人,奉修教者五分之三,奉公教者五分之二,至外國人寄寓所奉何教,概不禁止。技藝精良,商賈雲集。
22
在昔民皆北狄之類,不受外轄。宋理宗嘉熙元年,始有亞裏曼國人進薄其地,以兵服之。明憲宗成化二年,亞裏曼國人暴虐無道,本國人冀避水火,求拯於波羅尼亞國王,越十二載遂為波羅尼國所轄。明萬曆四十七年,波羅尼國君薨絕嗣,仍歸本國管轄。時國君改立,開辟疆域。中國康熙四十年,雖遭幹戈之苦,然皆自能創業。嘉慶十一年,與佛蘭西國戰敗,皆為那波良所取。越九載,各國公使集維耶納地會議,複還所喪各地,仍為歐羅巴州巨邦。通國分八部:一名巴郎的布爾尼部,首邑名伯爾靈,乃國都也,建於斯波勒河岸,宮室峻麗,貿易興隆,人煙輻輳;一名波美拉尼部,首邑名斯德丁;一名細勒西部,首邑名北勒斯勞;一名波森部,首邑亦名波森;一名布魯西亞部,首邑名哥尼斯北爾;一名薩克索尼部,首邑名馬德不爾厄;一名維士德發裏部,首邑名蒙斯德爾;一名勒那納部,首邑名哥羅尼。以上八部之內,其巴郎的布爾尼、波美拉尼亞、細勒西亞、薩克索尼亞、維士德發裏亞、勒那納等六部,乃與亞裏曼國結盟,通共應出兵丁七萬九千二百三十四名,其國通商衝繁之處,內外不一,或為海邊大馬頭,或為內地大埠頭,兼攝之地惟一,名曰牛弗沙德爾,在蘇益薩國境內。
23
《地球圖說》:波路西亞國,又名波路斯,又名普魯社,東界峨羅斯國,南界阿士氐拉國,西界伯利諸恒國,並荷蘭國,北界海;百姓約四百萬,都城名比耳林。城內民二十二萬,大半耶穌教,小半天主教,是國昔年最小,厥後東侵西占以廓其地。書院廣設,百工技藝嫻習,地雖平坦,大半磽瘠,難樹五穀,內有至大之江三:即耳蘭英江、烏達江、伊拉伯江是也。土產綿花、布、羊毛、布呢、綢緞、磁器、木料、琥珀、鐵器,並所造之奇器等物。
24
《外國史略》曰:陂路斯國,漢人謂之單鷹,亦以其船之旗名之。唐朝年間,在陂蘭、日耳曼交界,屢爭鬥,始立君自衛,所駐地曰班丁布,曆三百年陸續廣地,後衰。及明永樂八年,有何欣素林者即位,抑五爵以靖地方,但其地褊小,無多物產。明嘉靖間,其君務令百姓服上帝,崇正教,國從此興。萬曆四十七年,國君卒,所有東界之陂路斯國,盡歸班丁布,境益遼,民日繁。維時在日耳曼國之西邊,各據地方,與歐羅巴列國結盟,連兵肇釁。明崇禎年間,有智勇之君,曰威嚴者,號第一王興焉。招新民,墾荒地,和睦鄰國,賢才雲集;三十年物阜民康,其子纘述立國。嗣王好兵,廣募壯士,多積財帛,卒後其子號威得第二王即位,輒募兵先取親屬所據治利西之地,敗東國之兵,名揚海外;各國忌之,結盟來侵,戰攻連歲,國帑空虛。既而陂路斯國,權勢愈增,版圖愈廣。威得王之侄嗣位,不履正道,欠項日積,先業日衰。嘉慶二年,威得威嚴王號第三王即位,甚不好戰,不肯肇釁,值佛蘭西國之大變,陂路斯不之助,是以佛國深恨之。嘉慶十年,佛國主波那穩,乘機攻敗陂路斯軍,降其堅城,雖峨羅斯兵來助皆敗退;陂那穩王遂據地大半,重征稅餉,待陂路斯如藩屬。嘉慶十七年,佛軍在峨羅斯國敗退,陂峨連合,結為唇齒,脅力以遏佛國,招日耳曼、瑞丁東等國陷其軍。於是陂路斯武功大震,並列國之兵,入佛之都,令佛之君波那穩退位,其舊主威聲王複立,且恢複其原地加益焉。波那穩王再舉返國之時,陂軍又合英人擊敗之,再入佛都,而立其原君。於是其王攝權,多設學館,廣通商,與日耳曼等國互易,大開造製之局,練軍士,益民壯。其世子於道光二十年即位,力行善政,廣貿易,恭奉救主耶穌,隻畏上帝焉。
25
陂路斯國,大半在日耳曼地內,為其外藩也;地廣袤方圓千一百七十八裏,居民二百三十七萬二千三百口,平坦無山,多沙,其澤瀦長江,自波蘭流來者曰威悉河、尼憫河,近海,水甚淺;東北兩港甚長甚窄,惟入小船。林甚廣,天氣冷。其都城曰王山,居民六萬五千口,在必額江邊廣大古邑也。多五穀木料,但悉城在巴得海中,居民五萬八千口,最廣之埠也;屋五千餘家,多製造物件,並將五穀木料等貨皆運出售於他國;益賓城居民萬九千口,特悉城居民萬一千五百口;此邑距峨羅斯界不遠,昔佛蘭西王與陂峨二國於此結平焉。
26
博閔部廣袤方圓五百七十四裏,居民百八萬五千丁,地平坦,在巴得海隅之南;阿得河分兩支,又分三派入海;其地大半沙磽,獨比力士、他押兩邑之郊外甚腴,產麥穀,其海產狗肚魚、琥珀;其會城曰士得丁,居民三萬二千口,在阿得江邊;出糖,冬多雪,廣通商;士達孫在巴得海邊,貿易次之;此部之書院,在開瓦得,居民一萬零五百口;士達甲居民萬有一千;比力在豐地最多穀。南宋寶慶間,其崇佛教之居民,初進天主教,故作受浸禮之池,立教館以誌之。
27
在日耳曼界陂路斯王所據之地:一曰班丁布,廣袤方圓七百三十裏,居民百八十八萬六千口,其地平坦多沙,出麻苧木料,其居民頗聰敏;阿得並他小港,通流此地,曰必林城,在小江之邊,國都在焉。軍民三十五萬四千丁;多藝術之師;學館中,海外之士雲集。布坦邑,距必林不遠,為其君之行館,居民三萬丁,班丁布邑,居民萬四千口,國之舊都在焉。凡弗城,在阿得河邊,商旅所雲集也,居民二萬四千丁。二曰陂新部,前屬陂蘭之地,廣袤方圓五百三十六裏,居民百二十五萬九千口,邑一百四十五座;其地平坦,有湖澤,其林廣密,最多穀,最貴者係五爵,廣財帛,百姓大半崇天主新教;城中居民三萬三千口,有教師之魁居之。三曰治利西部,前屬東國,廣袤方圓七百四十一裏,居民二百九十三萬丁;西南多山,最豐盛,出穀豆等物,綿羊毛最細,可造好呢羽;山內產銀、鐵、銅、石炭、硫磺、各種玉。每年所出之鐵十萬八千石,各礦值銀百四十六萬圓。所織之麻布,與中國夏布等,其呢羽由峨國運進中國,每年不下數十萬匹,今峨國自織呢矣。其會城曰必老,居民九萬口,廣通商。比勒居民萬一千丁,勒匿萬二千丁,勒力萬四千丁,耐士萬一千丁,地曠民繁,尚缺日用。四曰撒孫部,在班丁布之南,廣袤方圓四百六十裏,居民百六十六萬九千丁,此豐盛之地多產物,居民崇耶穌老教;其會城曰馬得布,鞏固之城也,居民五萬五千口,多貿易,城內塔高及雲。吉林布,居民萬七千三百口,布邑居民萬四千五百口,多織呢,益弗居民二萬五千口。五曰西法部,在撒孫西向,廣袤方圓三百六十八裏,居民百四十萬,地平坦多沙,產五穀,火腿尤勝,出銅、鐵各器。其會城曰閔得,其塔廣大,禮拜堂尤美。比田城居民七千九百口,此地出細白布。六曰來尼部,廣袤方圓四百八十七裏,居民二百六十四萬,在來尼河之兩岸;多山,出礦,若銀、銅、鐵、石炭、石鹽等貨,葡萄大有名。居民奉天主教,戶口繁滋,所製造之鐵銅器及布匹絲緞,廣通商。其會城曰哥倫,是舊羅馬君一千八百年前所建者,居民七萬,有禮拜堂高大,士悉突邑,在來尼河邊,居民三萬,係製造之地。附近巴閔邑,居民三萬,人多巧思,崇耶穌本教。居民萬四千丁,內有大書院。亞金邑,居民四萬丁,多造呢羽。穀連邑,居民萬四千。威悉邑,鞏固之城也,在來尼河邊。陂路斯國之形勢,東與峨羅斯交界,南連東國及日耳曼列國,西與佛蘭西國,北及巴得海隅,居各大國中間,四面受敵,非克自振拔不至此。別有端士,國中之微地,稱曰匿查得,廣袤方圓十四裏,居民六萬,通計陂路國地,延袤共五千零九十一方圓地裏,其居民千五百三十一萬三千口,或為田並牧場,或為園埔葡萄埔,或為山林,地不豐沃,民能力農,每年產麥千五百五十萬石,荷蘭薯更多,即每年用千三百五十萬石,以蒸酒二萬萬樽;造之啤酒過其數;所出之煙,每年約二十萬石;運出之油亦價重。其農務過他國者,因其前君寬,釋農夫之徭役,準竭力耕耘,故有七萬新農,墾千三百方圓地裏,牲畜馬百五十萬隻,牛五百萬隻,綿羊千六百五十萬隻,豕二百五十萬隻,其價銀二萬萬圓;綿羊價千二百萬圓,其毛賣與外國者約五萬八千石;山出礦,道光十七年,掘出鐵百四十五萬五千石,鐵條十五萬石,鑄鐵器三十三萬七千石,細器十三萬四千石,長條鐵百十四萬一千萬石,鐵薄十三萬三千石,鐵線六萬五千石,銀二萬四千斤,鉛三萬四千石,銅萬九千三百石,銅器萬六千一百四十八石,黃銅一萬八千五百石,白鉛二十一萬五千四百石,白鉛箔萬五千六百石,大青入中國者八千七百石,白信石三千石,白礬三萬三千石,鐵礬三千八百石,銅三千四百石,石鹽四萬三千石。計其礦值每年銀二千萬圓,傭工人六萬五千二百名,工費銀約六百萬圓。
28
陂路斯國生齒繁盛於他國。嘉慶二十年,計一千萬名,今一千五百萬名。此地之五爵無大權,百姓崇正教者五分之三,天主教八分之三。大城十八座,居民各二萬餘;大邑八十五所,小邑六百零二座。國民精造織,毛布之杼二十九萬,以織呢羽等貨。每年用羊毛二千五百萬斤,銀七百五十萬圓,紉線之紃,五十五萬件;織布匹之杼機,五萬九千九百,所用之綿花每年約十六萬石,織線素色三萬九千石,各色三千石;織絲緞之杼,計萬四千五十張,賣與外國每年約銀五百萬;煙每年國內種者二十萬,運自外國者十一萬八千石;用紅蘿卜造糖,約十一萬八千石。立學館二萬二千九百一十處,男教師、女教師,二萬五千五百七十五名;入學之男,百一十萬零九千名,女一百零六萬二千名。大學院七百三十四間,男女教師二千九百名,學生九萬名。另設兵丁之學館,又有藝術之大學百一十處,教師千四百名,儒生二萬三千名。其大院肄業計六處,在彼敦務者五千名,教師四百名,在都內者千八百名。其國廣通商,運出油、綿羊、苧麻、五穀、葡萄酒、木料、油種、麻種、鐵、白鉛、鐵器、黃銅器、顏色皮綿、書本、麻綿、布匹、綢緞、琥珀;運進之貨物,係白糖、珈琲、煙、葡萄、絲、茶、香料、胡椒、丁香、豆蔻、錫硝、玻璃、魚、牲畜。其居民文學有名,農夫學史書,兒童知地理,女子悉天文。其君曰威嚴,號第三王,操全權,招十八歲以上宗室,並功績之臣,日在國內講求軍機,教門、醫務、內國、外國之務,各有大臣以籌事入奏。其百姓亦立公會,每同官憲議政。國帑所入,每圓重七錢。其山林為官業者,每年售四百萬圓。賣官業之價,另銀百萬圓,礦鑄五金、製造、磁器九十一萬七千圓,驛務百四十萬圓,白鴿標務九十二萬九千圓,稅餉四千七百二十八萬圓,雜稅五千五百八十六萬圓。國帑所出者,欠項利息,八百五十七萬四千圓,俸祿二百二十八萬圓,賞賚一百萬圓,大臣俸祿三十萬六千圓,教門務宜三百萬圓,內國務宜二百五十六萬圓,外國務六十六萬八千圓,軍士二千三百七十二萬圓,刑部與所屬之務二百二十一萬圓,戶部務百四十三萬圓,工部三百萬圓,大憲百六十九萬九千圓,養馬十七萬三千萬圓,雜費二百四十三萬圓。其國之欠項萬七千四百八十六萬圓,每年務填還,近日日減矣。國居各大國之中,故募兵不少,男不論貴賤尊卑,均入陣;儒則二年,常人則必三年後,始為民壯,每年一操演。凡兵之數,步兵八萬七千,馬兵萬九千,炮手一萬四千。第一等民壯,自二十六歲及三十二歲,二十五萬丁;第二等民壯,自三十三歲至三十九歲,一十八萬丁,共計五十五萬二千丁。有要務,其君與百姓議論,然後定納賢儒。畏上帝,崇拜救主耶穌。為眾民之表法,固保封疆,以免峨羅斯、佛蘭西、東國之侵淩。
URN: ctp:ws25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