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上

《卷上》[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一難》

1
一難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髒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
2
難,問難也。《難經》者,問難《黃帝內經》之義也。黃帝諮歧伯,作《素問》、《靈樞經》謂之《內經》。
3
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手太陰脈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手陽明脈動合谷、陽溪,手少陰脈動極泉、神門,手太陽脈動天窗,手厥陰脈動勞宮,手少陽脈動禾髎,足太陰脈動箕門、衝門,足陽明脈動大迎、人迎、氣街、衝陽,足少陰脈動太谿、陰谷,足太陽脈動委中,足厥陰脈動太衝、五里、陰廉,足少陽脈動聽會、頷厭。皆穴名。然,答語辭。寸口者,脈之大會,以肺主氣,十二經之脈動,肺氣鼓之也,故肺朝百脈,十二經脈,皆朝宗於肺。而大會於寸口。寸口者,氣口成寸,以決死生,《素問·經脈別論》語。故曰寸口。氣口,即寸口也。寸口三部,魚際為寸,太淵為關,經渠為尺,皆穴名。是手太陰肺經之動脈也。四十五難,脈會太淵,亦是此義。
4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髒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5
靈樞·五十營》: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一周於身,下水二刻。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下水二十刻,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凡行八百一十丈。《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衛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手足六陽。行於陰亦二十五度,手足六陰。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會於手太陰之寸口。經脈一日五十周,今日平旦,始於手太陰之寸口,明日平旦,又會於手太陰之寸口,此五髒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6
會寸口者,營氣也,故氣口成寸,以決死生,但言營氣。若衛氣,則今日平旦,始於足太陽之睛明,明日平旦,又會於睛明,不會於寸口也。

二難》

1
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中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始終,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2
寸口者,脈之大要會,言是經脈中絕大之要會也。尺中主陰,寸口主陽,關上陰陽之中分也。分寸為尺者,分一尺之一寸為尺也,分尺為寸者,分一尺之九為寸也。陰得尺中之一寸,曰尺者,以一寸為一尺也,陽得寸內之九分,曰寸者,以一分為一寸也,其實尺寸始終,止得一寸九分而已。

三難》

1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髒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2
掌內手大指根豐肉曰魚。關前為陽脈,當見九分而浮。遂上魚為溢,此不止九分,而浮亦乖常,是陽脈之太過者,為外關內格,此陰乘陽位之脈也。關後為陰脈,當見一寸而沉。遂入尺為覆,此不止一寸,而沉亦殊恆,是陰脈之太過者,為內關外格,此陽乘陰位之脈也。外關內格者,陰格於內而陽關於外也。內關外格者,陽格於外而陰關於內也。溢者,如水之滿溢也,覆者,如墻之傾覆也。真髒之脈,胃氣絕也。義詳《素問·玉機真髒》。《靈樞·終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外格不通,死不治。寸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義與此異。

四難》

1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2
陽浮而陰沉,心肺為陽,故呼出者,心肺之氣也,腎肝為陰,故吸入者,腎肝之氣也。呼吸之間,不浮不沉,其應在脾,是脾之受穀味,而在中者也。
3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肝腎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而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主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4
心肺俱浮,而心則大散,肺則短澀,是肺脈浮而微沉也。肝腎俱沉,而腎則濡實,肝則牢長,是肝脈沉而微浮也。
5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6
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兩關候肝脾,兩尺候腎也。

五難》

1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2
肺主皮,心主脈,脾主肉,肝主筋,腎主骨,故其脈各見其部。菽,豆也。

六難》

1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2
陰位於裏,其脈沉,陽位於表,其脈浮。

七難》

1
七難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也?將病脈耶?然:皆王脈也。
2
經,《內經》。《素問·著至教論》:「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舊誤在平人氣象論。王脈,脈之得令而氣王也。
3
其氣以何月?各王幾日?然:冬至後,得甲子,少陽王,復得甲子,陽明王,復得甲子,太陽王,復得甲子,太陰王,復得甲子,少陰王,復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此三陰三陽之王時日大要也。
4
一歲三百六十日,六氣分王,各六十日。冬至子半陽生,始得甲子,三陽當令,夏至午半陰生,始得甲子,三陰司氣。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素問·六節髒象論》語。六氣分王六甲,而終一歲,一定之數也。

八難》

1
八難曰: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然:諸十二經脈者,皆係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
2
氣根於水,腎間動氣,是謂人身生氣之原,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此氣者,人之根本,譬之樹木,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人死者,水中生氣獨絕於內也。守邪之神,保固真氣,捍禦外邪也。

九難》

1
九難曰:何以別知髒腑之病?然:數者腑也,遲者髒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髒腑之病也。
2
腑脈數,髒脈遲,數為熱,遲為寒。

十難》

1
十難曰:一脈十變者,何謂也?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干心也,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腸也。五髒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2
一脈十變,義見《靈樞·邪氣髒腑病形論》。五邪,五髒五腑之邪。剛柔,髒邪剛,腑邪柔。肝脈急,肝合膽,心脈大,心合小腸,脾脈緩,脾合胃,肺脈澀,肺合大腸,腎脈沉,腎合膀胱,剛則脈甚,柔則脈微。髒腑之邪各五,二五為十,故令一脈變為十也。此候小腸與心脈,即候心、小腸于左寸,肺、大腸于右寸之法也。
3
大小腸腑雖至濁,而其經自手走頭,乃六陽中之至清者,故可候於兩寸。後世庸愚,乃欲候二腸於兩尺,狂妄極矣!

十一難》

1
十一難曰:經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髒無氣者,何髒也?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髒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2
經,《靈樞》。五十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髒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髒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髒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髒無氣,十動一代者,四髒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髒無氣。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則五十動中必見代止,故知一髒無氣者,腎氣先盡也。由腎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其次第也。

十二難》

1
十二難曰:經言五髒脈已絕於內,用鍼者反實其外,五髒脈已絕於外,用針者反實其內,內外之絕,何以別之?然:五髒脈已絕於內者,腎肝脈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脈,五髒脈已絕於外者,心肺脈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而補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2
經,《靈樞》。九鍼十二原:五髒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鍼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則必死,其死也靜。五髒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鍼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肝腎為陰,心肺為陽,陽在外,陰在內,絕於內者,腎肝之氣也,絕於外者,心肺之氣也。

十三難》

1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然:五髒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澀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2
經,《靈樞》。邪氣髒腑病形: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鉤,黃者,其脈代,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濡、軟同。
3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4
此段,《靈樞·邪氣髒腑病形》文。
5
五髒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應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6
肝木色青,浮澀而短,肺脈,勝肝者也,大而緩,脾脈,肝所勝也,浮大而散,心脈,肝所生也,小而滑,腎脈,生肝者也。經言知一為下工六語,亦邪氣髒腑病形文。

十四難》

1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然: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絕命,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2
至脈從下上,自下而升也。損脈從上下,自上而降也。
3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髒六腑也,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之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4
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損脈從上下,骨痿不起者,自肺而之腎也,至脈從下上,皮聚毛落者,自腎而之肺也。
5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6
肝病者,木鬱土賊,腹滿裏急,故宜緩其中。
7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8
損至之脈有輕重,則病亦不同,應有分別之法。
9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
10
前謂寸,後謂尺,寸大尺小,濁氣上逆,故頭痛目眩,寸小尺大,清氣下陷,肝脾不升,則肺胃不降,故胸滿短氣。脈洪大者,苦煩滿,膽胃上逆而火升也。膽木化氣相火。沉細者,腹中痛,肝脾下陷而木賊也。滑者,傷熱,溫氣內鬱而肝病也。澀者,中霧露,寒氣外襲而肺病也。夜為陰,晝為陽,沉細陰盛故夜加,浮大陽盛故晝加,甚者則死也。
11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12
無魂,魂絕而神敗也。
13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14
飲食不消,停蓄中脘,陽遏不降,故上部有脈,下部無脈,當吐之則愈。若非吐證,而見此脈者,是根本敗竭,法主死也。

十五難》

1
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來疾去遲,故曰鉤。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花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極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2
經,《素問·玉機真髒論》。
3
如有變奈何?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4
《素問·平人氣象論》: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
5
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纍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6
平人氣象論:實而益數,如雞舉足,曰脾病。
7
秋脈毛,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8
仲景脈法,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
9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
10
平人氣象論:銳堅如鳥之喙,曰脾死。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
11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生死之要會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喙,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見也。
12
主稟四時,四時所稟也。此篇引玉機真髒、平人氣象二論,而語微顛倒。

十六難》

1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然:是其病,有內外証。
2
三部九候,見十八難。陰陽,見四難。輕重,見五難。六十首,《素問·方盛衰論》: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蓋上古診法也。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脈法不一,離聖久遠,人各自是其法,何以別其是非長短也?是其病,有內外証,言凡病,但以內外之證驗之,自得其真,不必拘拘於諸法也。
3
其病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滿閉,溲便難,四肢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4
肝脈弦,其色青,其志怒,凡物稍不如意則怒生,是為善潔。其位在臍左,其主筋,其性疏泄。風木鬱遏,疏泄不行,則腹滿便閉,前後皆阻,四肢轉筋也。
5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6
心脈鉤,其色赤,其聲笑,其位在臍上。啘,嘔而無物,心煩作惡也。
7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8
脾脈代,脾脈緩,隨四時更代,弦、鉤、毛、石之中而有緩象,是即脾脈,脾不主時也。其色黃,其志思,其主味,其位當臍,其主四肢。脾為太陰溼土,濕旺脾鬱,不能消化水穀,則腹滿食停,脾鬱腹滿,則胃氣上逆,而生噦噫。體重節痛,濕流關節。怠惰嗜臥,脾土困倦,則欲臥眠。四肢不收也。
9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10
肺脈毛,其色白,其竅鼻,肺氣逆衝,出於鼻竅,則為嚏。其志悲,其聲哭,其位在臍右,其藏氣,肺氣阻逆,則生喘咳。其主皮毛,皮毛感傷,則生寒熱。灑淅,皮毛振悚。
11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色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12
腎脈石,其色黑,其志恐,其性蟄藏。日暮陰隆,腎氣上引,陽將蟄而未蟄,陰引而下,陽引而上,則為欠,欠者,開口呵氣也。其位在臍下,木生於水,水寒不能生木,甲木上拔,則病逆氣,乙木下衝,則小腹急痛,泄而下重。其主骨髓,骨髓失溫,則足脛寒逆也。

十七難》

1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2
經,《素問》脈要精微、平人氣象諸論。
3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4
肝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木陷也,故當得肝脈,而反得肺脈者,死,金剋木也。
5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濡而微者,死也。
6
肝膽同氣,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膽木上逆也,故當得膽脈,而反得腎脈者,死,膽木化氣於相火,水剋火也。
7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鼽,音求。
8
吐血、衄血,肺胃上逆,收氣不行也,而反得心脈者,死,火克金也。
9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脈沉細微者,死也。
10
譫言妄語,心火上炎也,故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得腎脈者,水剋火也。水勝火熄而譫言者,神敗也,是以死。
11
病若大腹而洩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12
大腹而洩者,脾土濕陷而木賊也,微細而澀,肺脈也,而反得肝脈者,死,木剋土也。

十八難》

1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2
脈有三部,寸、關、尺也。部有四經,兩寸,心、肺、二腸,兩關,肝、膽、脾、胃,兩尺,腎、膀胱、心主、三焦也。手太陰肺陽明大腸,金也,右寸。生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水,左尺。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足厥陰肝少陽膽,木也,左關。其實肝脾見於左關,膽胃見於右關。生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火,左寸。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包絡少陽三焦,火也,右尺。生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土,右關。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
3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4
《素問·三部九候》法與此不同。
5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然:診病在右脅有積聚,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疾甚,結微則積微。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沉伏。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裏,法皆如此。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疾,有積聚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而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6
髒病曰積,腑病曰聚。

十九難》

1
十九難曰:脈有逆順,男女有恆,而反者,何謂也?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2
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男一歲起丙寅,順行二歲丁卯,以陽生於子,子至寅而三陽成也。女一歲起壬申,逆行二歲辛未,以陰生於午,午至申而三陰成也。命家起小運法。寅木生火,火炎上,故男脈在關上,申金生水,水流下,故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寸脈恆盛,女子尺脈恆盛,寸脈恆弱,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脈,寸弱而尺盛也,女得男脈,尺弱而寸盛也。
3
其為病何如?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4
男得女脈,以陽而變陰,故為不足。陰盛於內,故病在內。女得男脈,以陰而變陽,故為太過,陽盛於四肢,故病在四肢。

二十難》

1
二十難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髒而言伏匿耶?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2
陽脈而見陰來,謂之陽中伏陰,陰脈而見陽來,謂之陰中伏陽。
3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4
重陽者狂,木火之陽旺也,重陰者癲,金水之陰旺也。心主喜,肝主怒,狂者木火有餘,故多喜怒。腎主恐,肺主悲,癲者金水有餘,故多悲恐。脫陽者陰旺,鬼,陰類也,故見之。肝竅於目,緣肝藏血,血舍魂,魂化神,魂神升發,而生光明,上開雙竅,則為兩目。陰者,陽之宅也,陰脫宅傾,神魂散亡,是以目盲。名曰脫陰,而實脫陰中之陽氣也。

二十一難》

1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死,何謂也?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2
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此以診者息數不調,不應脈數也。

二十二難》

1
二十二難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輒變為二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
2
經,《錄樞·經脈》也。
3
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滯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4
氣留則血滯,故氣先病而血後病。

二十三難》

1
二十三難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蹺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經脈長短之數也。
2
此引《靈樞·脈度》文。
3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4
經脈十二相注之次,見《靈樞·經脈》。別絡十五別走之道,見《靈樞·經別》,絡脈之行,皆與經脈同原,而別交他經,如環無端,轉相灌溉,而悉朝於寸口、人迎,人迎,足陽明動脈,在喉旁。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5
經曰:明知終始,陰陽定矣,何謂也?然:知終始者,脈之紀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6
《靈樞·終始》: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髒為紀,陰陽定矣。朝,朝宗也。使,使道也。即經隧也。三陰三陽之脈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是謂十二經終。詳見《靈樞·終始》。亦載《素問·診要經終》。

二十四難》

1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其吉凶否?然。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髮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2
腎主骨,其榮髮。戊篤己死,土勝水也。
3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4
脾主肉,其榮唇,甲篤乙死,木勝土也。人中滿,舊訛作肉滿,依《靈樞》改。
5
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榮即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6
肝主筋,聚於陰器而終於舌本,庚篤辛死,金勝木也。
7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氣弗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8
肺主皮,其榮毛。丙篤丁死,火勝金也。
9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黑如黎,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10
心主脈,其榮色。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11
五陰氣俱絕,則目眩轉,轉則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者,則志先死,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
12
五陰,五髒之陰也。五髒主藏五神,目瞑不見,神敗光失也。
13
六陽氣俱絕,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泄,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14
六陽,六腑之陽也。陽主外衛,陽亡表泄,故出絕汗。此篇全引《靈樞·病傳》文,舊誤在經脈中。而字句微異。其訛舛之甚者,依《靈樞》正之。

二十五難》

1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髒六腑十一耳,其一經,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2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與手少陽三焦為表裏。

二十六難》

1
二十六難曰:三焦何稟何主?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當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
2
膻中者,《素問·十二髒相使》: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膻中即心包所在。玉堂,任脈穴,氣街,足陽明穴,其府在氣街,府,氣府也,《素問·氣府論》:經絡腧穴,氣之府也。氣街,氣之道路也,《靈樞·標本》: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蓋氣之所聚會曰府,氣之所通達曰街。足陽明,髒腑之原,多血多氣,故獨有氣街之名。三焦下腧,並足太陽之經,下行胸中,出於委陽,見《靈樞·本輸》,路由陽明之氣街,在毛際兩旁。是亦三焦之氣府也。三焦之經,為手少陽三焦相火,生脾胃而化水穀,全賴乎此。故上焦主受納飲食,中焦主腐化水穀,下焦主傳輸便溺,所謂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十二髒相使語。緣其火足土燥,蒸水化氣,氣降水生,注於膀胱,而後水道能出也。

二十七難》

1
二十七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2
十五絡,見《靈樞·經別》。本以督脈之別、任脈之別與脾之大絡,合為十五,不數陰陽二蹺,與此不同。

二十八難》

1
二十八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2
不拘於經,不與經脈同行也。
3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下降,溝渠滿溢,當此之時,霶霈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4
十二經脈,各有疆界,自經脈而入奇經,則經脈不能復拘。譬之天雨下降,溝渠滿溢,霶霈妄行,不拘井田分畫之舊制也。

二十九難》

1
二十九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經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2
下極,篡後之屏翳穴,即會陰也。督行於背,自脊裏而上風府,督脈穴名。入於腦中。
3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4
中極,任脈穴名。任行於腹,自腹裏而上關元,任脈穴名。升於頭上。
5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6
並足陽明之經,《素問·經絡論》作少陰之經。舊本誤在骨空論。按,衝脈起於足陽明之氣衝,上會橫骨、大赫等十一穴,皆足少陰經也。
7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8
回,繞也。
9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也。
10
陽蹺,足太陽之別,起於足太陽之申脈,循外踝上行,入於足少陽之風池也。
11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12
陰蹺,足少陰之別,起於足少陰之照海,循內踝,上至咽喉,而交衝脈。
13
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故陽維起於諸陽會,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14
陽維、陰維,維絡於身,陽維主一身之表,起於諸陽會,足太陽之金門也,陰維主一身之裏,起於諸陰交,足少陰之築賓也。
15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
16
八脈者,十二經之絡脈也。經脈隆盛,入於八脈,則溢蓄於外,不能灌溉諸經,故經脈不能拘之。其受邪氣感襲,則表陽蓄積,而生腫熱,宜以砭石瀉之也。

三十難》

1
三十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衝之為病,逆氣而裏急。督之為病,脊強而厥。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2
陰蹺行於脮裏,病則外緩而內急。陽蹺行於脮外,病則內緩而外急。衝行於身前,病則經氣上衝,逆氣而裏急。督則行於身後,病則經脈失榮,脊強而身厥。任為諸陰之宗,陽根下潛,蟄藏於此,陽洩根拔,寒凝氣結,男子則為七疝,女子則為瘕聚。帶脈環腰如帶,橫束諸經,病則帶脈不束,腹滿,腰冷溶溶,若坐水中。陽維主一身之表,病則表傷而苦寒熱。陰維主一身之里,病則里傷而苦心痛。蓋陽維維於諸陽,陰維維於諸陰,若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表裏渫越,喪其保障故也。
URN: ctp:ws28283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