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七

《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七
2
3 ○碑
4 大元敕赐修堰碑
5 重建济州会源闸碑
6 天华万寿宫碑
7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8 敕赐汉昭烈帝庙碑
9 双节庙碑
10 龚先生碑
11 严先生碑
12 乐丘碑
13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14 赵功可墓志铭
15 奔清甫墓志铭
16 处士杨君墓志铭
17 △大元敕赐修堰碑
18 江水出蜀西南徼外,东至于岷山,而禹导之。秦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凿离堆,分其江以灌川、蜀,川、蜀以饶。自秦历千数百年,所过冲薄荡啮,大为民害。有司岁治堤防百三十三所,役兵民多者万人,少者千人,其下犹数百人,人七十日,不及七十日,虽事治,不得休息。不役者,日三缗 日三缗,四部丛刊本作「三日□缗」。 。富绌于赀 绌,四部丛刊本作「屈」,下句同。 ,贫绌于力,上下交病。会其费,岁不下七万缗。毫发出于民,十九藏于吏,概之出入不足以更费。
19 至今上皇帝即位之明年,佥四川廉访司事吉当普巡行周视,得要害之处三十有二,馀悉罢之。且召灌州判官张弘计曰:「若甃之石,则役可罢 则,四部丛刊本作「可」。 ,民可苏,弊可除,胡惮而莫之为?」弘曰:「公虑及此,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万世之利也。弘请出私钱试以小堰。」堰成,水暴涨,堰不为动。乃具文书会行省及蒙古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复祷祠与神约:「昔凿离堆以富川、蜀,建万世之利,神之功也。今水失其道,民失其利,吏乘其弊若此,而神弗之救,是神之惠弗终也。神克相馀,余治;神弗馀相,请与神从事。」卜之吉。
20 于是征工发徒,以至元改元十有一月朔肇事于都江堰。都江即禹凿之处,分水之源也。盐井关限其西北,水西关据其西南,江南北皆东行。北旧无江,冰凿以辟沫水之害。中为都江堰,少东为大、小钓鱼。又东跨二江为石门,以节北江之水。又东为利民台,台之东南为侍郎、杨柳二堰 二堰,四部丛刊本误作「三堰」。 。其水自离堆分流入于南江。南江东至鹿角,又东至金马口,又东过大安桥,入于成都,俗称大皂江。江之正源也。北江少东为虎头山,为鬬鸡台。台有水则尺,为之画凡十有一 凡十有一,四部丛刊本作「凡有十一」。 ,水及其九,其民喜,过则忧,没其则则困。乃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其傍 低作堰,疑当作「高作堰」。 ,为治水之法。皆冰所为也。又东为离堆。又东过凌虚 凌虚,原作「陵虚」,依四部丛刊本、元史河渠志改。 、步云二桥。又东至三石洞,酾为二渠,其一自上马骑东流,过陴入于成都,古谓之内江,今府江是也;其一自三石洞北流,过将军桥,又北过四石洞,折而东流,过新繁,入于成都,古谓之外江;此冰所穿二江也。南江自利民台有支流,东南出万工堰,又东为骆驼,又东为碓口,绕青城而东,鹿角之北涯,有渠曰马坝,东流至成都,入于南江。渠东行二十馀里,水决其南涯四十有九,岁疲民力以塞之。乃自北涯凿二渠与杨柳渠合,东行数十里,复与马坝渠会,而渠始安流。自金马口之西凿二渠,合金马渠东南入于新津江,罢蓝淀、黄水、千金、白水、新兴至三利十二堰。
21 北江三石洞之东为外应、颜上、五斗诸堰。外应、颜上之水皆东北流,入外江。五斗之水入于马坝渠,皆内江之支流也。外江东至崇宁,亦为万工堰。堰之支流自北而东为三十六洞,过清白堰,东入彭、汉之间,而清白堰水溃其南涯,延袤三里馀,有司因溃以为堰,堰辄坏,乃疏其北涯旧渠,直流而东,罢其堰及三十六洞之役。
22 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使底其功,应期而毕。若成都之九里堤,崇宁之万工堰,彭之堋口 堋口,四部丛刊本作「㻚口」。 、丰润、千江、石洞、济民、罗江、马脚诸堰,工未及施而诏亦责长吏及农隙为之。诸堰都江及利民台之役最大,侍郎、杨柳、外应、颜上、五斗次之,鹿角、万工、骆驼、碓口、三利又次之。而都江又居大江中流,故以铁万六千斤铸为大龟,贯以铁柱,而镇其源,以捍其浮艖,然后即工。
23 诸堰皆甃以山石,范铁以关其中,取桐实之油,刀麻为丝,和石之灰以苴罅漏,御水潦。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盖以数百万计。所至或疏旧渠而导其流,以节民力;或凿新渠而杀其势,以益民用。遇水之会,则为石门,以时启闭而泄蓄之。凡智力所及,无不为也。
24 初,郡县及兵家共掌都江之政。延佑七年,其兵官奏请独任郡县,乃以其民分治下流诸堰,广其增修而大其役,民苦之,至是复合焉。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渠所置碓磑纺绩之处以千万数 数,四部丛刊本作「计」。 ,四时流转而无穷。
25 其始至都江,水深广莫可测,忽有大洲涌出其西南,方可数里,人得用事其间。入山伐石 伐石,原作「伐木」,误。依四部丛刊本改。 ,崩石已满,随取而足,所向皆然。蜀故多雨,自初役至于工毕,无雨雪,故力省而功倍,民不知劳,若有相之者,亦其忠诚所感如此。致烦天子赐酒之使 烦,四部丛刊本作「使」。 ,相望于道;省台劝工之檄,不绝于吏;所溉六州十二县之民,咸歌舞焉 咸,四部丛刊本作「皆」。 。而下至郡县,上至藩部,恶其害己,且疾且怨,或决三洞之水以灌其次,或毁都江之石以害其成,挠之百端,不拔益固。甫越五月,大功告成。百一恒费,民永休享,古未有也。而吉当普会以监察御史召,省台上其功,诏臣傒斯纪之于碑。
26 臣闻水先五行,食首八政,九畴所叙,其次可观矣。夫水者,衣食之原也。然所以为利,亦所以为害,在善导之而已。禹平水土,犹己溺之,后稷播种,犹己饥之,万世有称焉。是故为政不本于农,不先于水,是为不知务。不知务,是为冥行之臣。李冰一凿离堆,民受其赐。吉当普才大而德敏,忧深而知远,不枉其道,不屈其志,临难忘身,为国忘家,安于命而勇于义,而知所先务,故事可立而功可建。其在四川,若请罢盐运使司、正盐井之法以去其奸利,置安抚使抚四方流寓之民,使安其耕凿;及居台端,知无不言,言无不合,诚国之宝也。判官张弘,殚智竭虑,终始克相其成,虽百折而不悔,亦今之贤有司乎!
27 是役也,石工、金工皆七百人,木工二百五十人,徒三千九百人,而蒙古军居其二千。粮为石千有奇,石之材取于山者百万有奇,石之灰以斤计六万有奇,油半之,铁六万五千,麻五千。最其工之直,物之价,以缗计四万九千有奇,皆出于民之庸积。而在官者馀廿万一千八百缗,责灌守以贷于民,岁取其息,以备祭祀,若淘滩修堰之供。仍蠲灌之兵民常所徭役,以专其堰事。
28 呜呼!后之莅此土者,尚永鉴于兹,勿怠其政,堕其事,以为民病,以为国家之忧。臣拜手稽首而作颂曰:
29 凿离堆兮江势分,川蜀饶兮民忘为秦。秦可忘兮国有人,何后世兮忘吾民。岁伐竹兮历岩㠂,载乱石兮堰江涛。堰无功兮民孔劳,民孔劳兮天不吊。龙伯怒兮江妃笑,岂江为之患兮惟人自。厚龙节兮绣衣,炜皇皇兮不我遗。召龙工兮汝为,汝讵知兮馀所期。江滔滔兮广且深,鼋鼍出没兮蛟龙昼吟。下不可以极兮上若有所临 所临,四部丛刊本无「所」字。 ,洲澶漫兮江之心。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堰既作兮民无患灾,此岂余之功兮神汝哀。神洋洋兮工既毕,堰永固兮民安逸。川蜀饶兮国之实,千万年兮功不失。惟帝之力兮臣之职。
30 △重建济州会源闸碑
31 皇帝元年夏六月,都水丞张侯改作济州会源闸成。明年春二月,具功状,遣其属孟思敬至京师请文勒石。
32 惟我元受命,定鼎幽蓟,经国体民,绥和四海。辨方物以定贡赋,穿河渠以逸漕度。乃改任城县为济州,以临齐、鲁之交,据燕、吴之冲,道汶、泗以会其源,置闸以分其流,西北至安民入于新河埭。于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十六,以达于永济渠。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为闸十。又南入于河。北至奉符为闸一,以节泗水。东北至于兖州,为闸一,以节汶水。而会源之闸制于其中。岁益久,政日弛,弊日滋,漕度用弗时,先皇帝以为忧。
33 延佑六年冬,诏以侯分治东阿,始修复旧政,诞布新令,严暴横之禁,杜奸利之门。南疏北导,靡所宁处。明年冬,以当代请去,弗许。行视济闸,峻怒狠悍,岁数坏舟楫,土崩石泐,岌不可持。乃伐石区里之山,转木淮海之滨,度功即工,大改作焉。
34 明年皇帝建元至治三月甲戌朔,侯朝至于河上,率徒相宜导水。东行堨其下上而竭其中,以储众材。彻故闸,夷坳泓,徙其南二十尺,降七尺以为基,下错植巨栗如列星,贯以长松,实以白石,概视其地无有罅漏。衡五十尺,纵一百六十尺。八分其纵,四为门。纵孙其南之三,北之一,以敌水之奔突震荡。五分其衡,二为门容,折其三以为两墉。四分其容,去其一以为门崇,廉其中而翼其外,以附于防。三分门,纵间于北之二,以为门,中夹树石,凿以纳悬板 凿,胡思敬校云:「『凿』字,文粹本阙。」 。五分门崇,去其一以为凿。崇翼之外,更为石防以御水之洄洑冲薄,纵皆二百三十尺。爰琢爰甃,犬牙相入,苴以白麻,固以白胶,磨礲铲磢,关以劲铁。厓削砥平,浑如天成。冠以飞梁,偃如卧虹。越六月十有三日乙卯讫工 讫工,四部丛刊本作「讫功」。 ,大会群吏,宴于河上以落之。工徒咸在,旄倪四集,酒举乐作,挥锸决堨,舣棹鱼贯,水平舟行,伐鼓欢呼,进退闲暇。其称侯之功,颂侯之德,雷动云合。且拜曰:圣天子继志述事,不易任,以成厥功,惟亿万年享天之休。
35 是役也,以工计,石工百六十人,木工十人,金工五人,土工五人,徒千四百二十人。以材计,木万一百四十有一,石五千一百二十有八,甓二亿一千二百有五十。以斤计,铁二万五千五百,麻二千三百,石之灰二亿三万三百三十有四 二亿,四部丛刊本作「三亿」。 。以石计,粟千二百有五十。视他闸三之 三之,四部丛刊本下空阙一字。 ,视旧倍之。其出于县官者,铁若麻木十之七,石五之一,粟五之三。馀一以便宜调度,不以烦民,此其大较也。
36 初侯至之明年,凡河之溢者辟之,壅者涤之,决者塞之。拔其藻荇,使舟无所底 无所底,四部丛刊本下空阙一字。 ;禁其刍牧,使防有所固。隆其防而广其址,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防之外增为长堤,以阏暴涨,而河以安流。潜为石窦以纳积潦,而濒河三郡之田民皆得耕种。又募民采马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锢其溃沙。北自临清,南至彭城,东至于陪尾,绝者通之,郁者斯之,为杠九十有八,为梁五十有八,而挽舟之道无不夷矣。
37 乃建分司及会源、石佛、师庄三闸之署,以严官守。树河伯、龙君祠八,故都水少监马之贞 马之贞,原误作「马之真」,四部丛刊本同。此依本集卷五建都水分监记及元史河渠志改。 、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中书断事官忙速祠三 忙速,元史河渠志作「忙速儿」。 ,以迎休报劳。凡河之所经,命藏水以待暍者,种树以待休者。遇流莩则男女异葬之,饿者为粥以食之,死而藏、饥而活者岁数千人。是以上知其忠,下信其令,用克果于兹役也。侯亦勤且能矣。
38 然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故人才得以自见。方世祖皇帝时,天清地宁,群贤满朝,少监马公之徒得以陈力载劳 得,四部丛刊本无。 ,垂功无穷者,虑之远,择之审,任之专也。向使侯竟代去,虽怀甚忠极智,无能究于其职,是亦侯之所遇也。惟兹闸地最要,役最大,马氏之后侯之功为最盛,故详于是碑,以告后之人。侯名仁仲,河南人。辞曰:
39 昔在至元,惟忠武王,自南还归。请开河渠,自鲁涉齐,以达京师。河渠既成,四海率从,万世是资。朝颿夕樯,垂四十年,孰慢而隳。翼翼张侯,受命仁宗,号令风驰。征工发徒,既涤既修,济闸攸基。先鸡而兴,既星而休,触冒炎曦。疾者药之,死者槥之,奚有渴饥。拊循劳徕,信赏必罚,勿亟勿迟。十旬之间,遹溃于成,智罔或遗。洋洋河流,中有行舟,若遵大逵。舳舻相衔,罔敢后先,亦罔敢稽。贤王才侯,自北自南,顾盼嗟咨。曰惟京师,为天下本,本隆则固。惟帝世祖,既有南土,河渠是务。四方之供,于万千里 万千,四部丛刊本作「千万」。 ,如出跬步。圣继明承,命官选才,惟侯之遇。昔者舟行,日不数里,今以百数。昔者舟行,岁不数万,今以亿虑。惟公乃明,惟勇乃成,惟廉则恕。汶泗之会,有截其闸,有菀其树。功在国家,名在天下,永世是度。
40 △天华万寿宫碑
41 唐贞元中,吉州刺史阎侯隐于城东十五里天岳山之芙蓉峰,后传以为仙云。其山世为阎氏业,子孙世为郡人。山高广可十里,俯览郡中诸山。或言古仙人浮丘伯及其弟子王、郭二人亦尝往来其处,及称山中多鬼怪 及,胡思敬校云:「疑『又』」。 ,倏忽变化甚异。
42 延佑三年,侯之孙弘毅即其地祠浮丘 之孙,四部丛刊本作「诸孙」。 ,以其二弟子及侯配。广殿大庭,高门修廊,皆合制度。又割田廪有道之士,以奉祠事。明年,郡人曾编修巽申为请于玄教大宗师,命为天华观。至顺元年,升为宫。明年,正一教主三十九代天师加天华万寿宫,并书其额 额,四部丛刊本作「颜」。 。咸谓君子作始,宜具金石刻,请为辞。
43 按庐陵志,侯名寀,初隐芙蓉,后得道山东南三十里之洞岩。临江玉笥山志又言,承天宫西南十五里南障山葆光观有吉州阎使君别墅,后得道衡岳学仙之人。固芒忽不可知。而戎昱集载送吉州阎使君入道诗,此尤足徵者。浮丘事见列仙传。天下高山绝境,类有浮丘遗迹,要不可诘。然古之士君子负德行材艺不见用于世,或著书立言以传其道,或躬耕采拾以乐其志,或依托佛、老以寄其迹,若此者世多有之;后世至有因之为富贵利达之途,赫然与王公大人并驰争先者。
44 侯之孙自壮岁抱其才游京师,数被荐,不合,去。最后受知集贤诸学士,荐为甘肃儒学副提举。又翩然叹曰:「即见用,以逾五望六之年,驰数千里之地,逐尺寸之禄,智者不为也!」曰:「天华吾故土,吾将老焉!」其犹有乃祖之遗风欤 遗风欤,四部丛刊本作「风与」。 !其辞曰:
45 瞻天华之岩岩兮,前青牛而后玄武。乍蜿蜒而回伏兮,忽骞腾而轩翥。丹霞烂其高兮,白云缟乎在下。俯城郭之鳞蓐兮,览平原之膴膴。香城郁其在望兮,乃匡仙之故居。枕黑潭之黕淡兮,大江淘而右趋。步灵皋而造神澳兮,顾列仙之攸馆。浮丘既厌世而高驰兮,阎仙又摈馀而不返。召青鸾使驾辂兮,俾丹凤以调笙 丹凤,四部丛刊本无「丹」字。 。抗交龙之云旗兮 交龙,四部丛刊本作「文龙」。 ,仍析羽以为旌。冀神君之来降兮,馀将肃其并迎。昔孔子欲乘桴以浮海兮 欲,四部丛刊本作「之欲」。 ,老聃亦度关而西游。知文武之不可以作兮 以,四部丛刊本无。 ,道懔乎其莫留。何盛世之孔明兮,亦高蹈而远引。矧兹邑之巨丽兮,乃英贤之所蕴。君子固难进而易退兮,亦因时而显隐。神君既有此灵宫兮,曰高明而又爽垲。山丛丛以四周兮,缭青川之浼浼。抚下人而顾怀兮,历千载而犹未改 千载,四部丛刊本作「千岁」。 。起倚槛而浩歌兮,将毕景而靡悔。
46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47 天下称大名山在大江之西者三,曰匡庐,曰合皂,曰玉笥,玉笥又为天下绝境。按道书及图志,于洞天则太秀、法乐,于福地则郁木,凡为老氏之宫二,为观二十有一,而皆统于万寿承天之宫。宫在洞天之西,三会峰之下,玉涧之上,云即梅子真隐处。汉初,覆箱之麓有观曰玉梁,言初为观时,天降白玉梁,因以为名。晋永嘉中,徙观于此 徙观,四部丛刊本作「徙号」。 。唐之季,道士刘潜谷建老君院观旁,曹处明亦建精思院,而王处士遂以观为灵宝院。南唐保大中,徙灵宝、文质、议合三院之田,复为玉梁观。刘传陈绍规 陈绍规,四部丛刊本作「陈绍观」。 ,王传丁守玄、姚文质,曹传宋怀德、汪希声,皆有道者,号玉梁八祖。宋大中祥符元年,赐观额曰承天。宣和初,升为宫。宫之众几六千指,为友寮五十馀。而唐、宋之君,数设金籙醮于此。故玉笥之名震天下。
48 大观庚寅,宫灾,各出建坛场以居,寮之存者仅十有三。灵宝之友曰超燕、浩然、水竹、养真,老君曰仁智 仁智,四部丛刊本作「智仁」。 、玉洞、玉山、寿玉,精思曰清音、清隐、桐涧、道冲、云庵。建炎、绍兴之际,管辖刘思齐、知宫杨德清始复其宫,何道冲、何守元继之,宫日以修。咸淳中,管辖李允一之兄珏为合门宣赞舍人,得幸上,为请以甲乙传次,从之。入国朝至元二十六年,诏加万寿承天宫,给五品章,以允一为本宫住持提点兼本路道录,与知宫谢景巽谋大新其宫以称上赐。景巽乃种树积财以待之。
49 大德三年,初作东西庑,而允一卒。刘寿翁、周源深、刘居敬、何应仙等继之。皇庆二年,寿翁、源深建寿春阁,主宰三官三殿 三殿,胡思敬校云:「疑『二殿』。」 。延佑改元,建三门及正纪堂、钟楼、斋堂、庖库之属。至顺二年,居敬、应仙建三清殿,费巨万计 费,四部丛刊本作「费以」。 ,居敬及李师周各以私钱五千缗倡之,馀皆出诸宫中王实仙等 王实仙,四部丛刊本作「王宝仙」。 。木惟栋材得巨曛暧诳と说耸匾唬馀皆取之谢景巽所手植者 手植,四部丛刊本作「手植之」。 。于是,栋宇之制,金碧之饰,象设之严,莫不度越于前矣。又增饭众之田,合新旧为亩万有奇,而宫始犬备。
50 君子曰:大江之西虽有三大名山,惟此山兼洞天福地之重。峰有太白、云台、群玉、秦望之属三十有三,坛有太清、太一、曜明、白鹤之属三十有九,台有东华、赤松、白云之属十有二,谷有彤霞、丹阳之属五,井有丹砂、玉乳、醴泉之属十。至若三溪、八池、七潭、六源、四坞、二十四涧,皆胜绝之处。高摩天关,深入地轴,载之莫究其名,穷之莫极其源。云雨所都,雷电所家,金芝灵草之所囿,神龙异兽之所窟宅,天锺其英,地储其灵,磅礴扶舆,非遗世绝俗乘虚驭景之士不能徧睹也。
51 古今隐居得道于此计不可数。其幸知名者,若秦孔丘明等十人,汉梅子真,梁杜昙永、萧子云,唐罗子房、罗公远、谢修通、刘道平,宋沈麟、毛得一、李思广之徒,三十有八人,皆磊落奇杰,世不常有。其不肯名于世者,不知其几。且神禹,大圣也;汉武,英君也;言皆尝应符受籙于此。使天下之人披图志,听游士谈说,孰不延颈稽首,矫然如在弱水之外,信天下之绝境矣!而万寿承天宫实统于此山 于,四部丛刊本无。 ,不亦重乎!今宫庭之丽不独可称上赐,又足以称此山,不亦美乎!然是宫也,兴于汉,盛于唐,毁于宋,虽复于南渡,又二百馀年以至于今,始完且美,厥惟艰哉!为之后者,当何如其继也。
52 今住持提点是宫者,通玄冲素明远法师教门高士何君应仙也。宫之浩然堂邵天麟念其修复之难,何、刘以上诸老之勤,请文刻石。予与邵善 善,四部丛刊本作「然」。 ,又尝识何君。序已,复系以诗云:
53 大江之西洞庭东,三山鼎峙争长雄。玉笥嵯峨与天通,千回万转重复重。十人辟秦入山中,池养十鱼为九龙。九人乘龙上虚空,赤帝飞入为九嵕。四海照耀何烘隆,三疏不救莽贼凶。曹瞒欺天塞帝聪,玉梁白昼随丰隆。寿春真人抗灵踪,玉坛佳气长郁葱。璇题翠羽开神宫,九霞照地光熊熊。急涧鸣玉相撞舂,群峰四合如朝宗。承天万年亮天功,太秀幽诡郁木同。重岩洞壑守鬼工,白猿夜啼宝气冲。我欲求之白云封,金阙先生碧两瞳。弟子文咏敬以恭,巢云驾雾留飞踪 飞踪,胡思敬校云:「与上『灵踪』同韵,疑误。」 。玄洲长史白玉容,八十二口来相从。一入不复世莫逢,忽而见之若发蒙。朱宫玉堂绣帘栊,青童素女清而丰。桃花杏花相映红,忽而不见空溟蒙。或闻玲玲磬与钟,或如金鸡叫晓风 叫晓风,四部丛刊本作「晓啼风」。 。何刘沈谢数十公,遗声逸响犹渢渢。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佩琅璁。下与世人哀瘝恫,身为风牧常先鸿。上佐皇羲播时雍,还淳返朴服孝忠。物不疵疠年谷丰,气酣飞上三会峰。周览四极摩苍穹,前有天柱如华嵩。落日照作金芙蓉,三峰东出号赤松。云台太白相横纵,群玉金扇远更浓。两峰相倚如駏蛩,紫微高阁紫霞冲。石桥金柱争巃嵸,长江外抱如白虹。束以惊峡轰奔洪,千今万古声淙淙。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仙来不来我心忡,山中有草名碧茸。食之千岁颜如童,我欲求之不可穷。愿佩含影从仙翁,紫袍白马来两鬃。夺取神君一尺铜,坐阅绝景忘春冬。
54 △敕赐汉昭烈帝庙碑
55 燕俗庙祀汉昭烈帝、关将军羽及秦蜀郡太守李冰甚虔。昭烈、关将军皆涿人,今州南十里楼桑村即昭烈故宅,其祀昭烈、羽宜,以乡里故。冰在蜀堰江水以灌民田,又凿石为五犀牛以厌水怪 五犀牛,四部丛刊本作「犀五牛」。水怪,四部丛刊本作「水妖」。 ,燕无洪河大川,岁多暴水故。涿之范阳礼智乡有益者,神巫王媪之子也。媪为巫馀五十年 馀五十年,四部丛刊本作「五十馀年」。 ,媪死,益袭其业,如媪之神,遂合所得施与作昭烈帝及蜀太守庙于其里。前辽阳行省平章政事今中政院使哈剌帖木儿相以私钱若干,而殿堂门庑象设器物之属无不备。元统元年九月十日,为请于上,降香币以落其成。明年三月六日,又言之奎章阁侍书学士沙刺班,使奏命臣傒斯纪其事于石,而上皆从之。其不绝人为善之略如此。
56 且天子固天下神民之主,凡有功烈于民者,宜不限以地,使天下皆得尸而祝之,以系其尚德慕义之心。然臣闻有天地即有鬼神,鬼神一阴阳也。阳其神,阴其鬼,阳变而阴化,一变一化,鬼神之道著矣。故传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谓鬼神能祸福人者,无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鬼神之机而善恶之应,皆人所自为也。虽古之巫觋祷禳祈禜,亦因其人心所感而为之应焉尔。所祷非所感而能福人者,无之。故曰:皆人所自为也。若昭烈续汉祚于既亡,关羽不事贼操而委质刘氏,李冰当秦之暴而拯民于溺,至今人庙而祀之者,岂非为善之应乎 乎,四部丛刊本作「耶」。 ?亦其所自为也。神既以此而受福于千万世,其所以福人者岂肯异于其所受耶?呜呼!阴阳也,鬼神也,极天下为能变化者也。福善祸淫而无所容其心,人可不知所自为者乎 者乎,四部丛刊本作「也哉」。 !诗曰「求福不回」,此之谓也。臣既奉诏,谨拜手稽首而著其说,复为之诗曰:
57 坎坎兮伐鼓,扬扬兮合舞。神之来兮如云,神之去兮如雨。神福我民兮不知,民望神兮恐神不来。神不来兮心孔悲,神之来兮民之依。黄屋兮赤旗,左诸葛兮右羽飞。神在汉兮汉不衰,汉虽衰兮神不遗。神福我国兮逾汉盛时。长戟兮丹毂,堰江流兮灌平陆。神在蜀兮秦之福,禾黍芃芃兮妖孽伏。神福我民兮如神在蜀。涿鹿兮范阳,神之合兮煌煌。宜君宜臣兮祚灵长,五风十雨兮均万方。庙孔硕兮荐苾芳,神永世兮兹顾享。
58 △双节庙碑
59 皇帝元年,江浙行省言漳州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其君,配王氏死其夫,邦人既为之立庙,请加褒显以慰邦人心,以为天下后世劝。乃下吏部定封,太常议谥,而封阚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贞烈夫人,庙曰双节之庙。今右司郎中张侯士弘为吏部侍郎时所力行也。新安郑玉复持张侯命请暴其事于丽牲之石。
60 阚文兴不知何许人。王氏,金陵民间女。至元十三年,从万户贾将军戍漳州。十七年八月望,剧贼陈钓眼夜率众为乱,杀招讨傅全及其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阚文兴力战死。其配王氏有美色,为贼所执,逼污之,绐曰:「我不幸至此,岂敢爱其身?愿收葬吾夫,然后唯命。」贼义而许之。得其夫乱尸中,置积薪火之,遂自跃火中,并烧死。后十八年,府始上其事,连帅及部使者以达行省。又九年,行省始达于朝 达,四部丛刊本作「闻」。 ,下礼部议。部请访王氏族里,旌其门闾,收恤其宗亲,仍以其事付史馆。事下江浙求之,六年无所得。乃用漳守言表其故营曰「烈女之坊」,然无及文兴者。又二十有一年,士民之言不已 之言,胡思敬校云:「疑倒。」 ,以有今日之请。
61 呜呼!二人之死,卓卓如此,犹历五十有四年始获五等之封,「双节」之锡,且必待张侯赞之,人之伏岩薮、沈下僚,砥名砺操,欲闻于天下,不亦难乎 乎,四部丛刊本作「矣」。 !况数十年之间,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为王氏止。王氏信莫及已,阚文兴亦讵可少哉!天下绾符仗节,拥万夫之众,镇千里之地者,不知其几,一旦四方有急,天子之命未及于境,已闭阁称疾者有矣,遂委兵而逃者有矣;当是时,变起仓卒,使阚文兴第守簿书期会之常,负妻子逾垣而避之,人亦孰得而议之?而临难忘身,见危授命,蒙凶威,蹈白刃,奋万死不顾之勇,死而不悔者,何则?祸乱作于前,忠义激于内,不暇择地而死也。至若王氏 至若,四部丛刊本作「至于」。 ,决死生于俄顷,不辱其身,烈丈夫有弗逮矣。君子曰:人皆死于危,二人独死于安,皆有苟免之道而不为也。然江浙之请虽坚,中书之命虽下,微张侯,英毅必不侯,贞烈之封亦不及。而阚之死其君,王之死其夫,亦岂欲求庙食,冀褒宠,邀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夫妇之义焉耳。
62 傅全阖门死难,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不及者,武臣死事,国有常典云。其辞曰:
63 世道升降,视纲与常。纲常弗紊,国乃吉昌。仡仡阚侯,夙佐戎幕。匪矛伊戟 伊戟,四部丛刊本作「匪戟」。 ,而簿书攸托 攸托,四部丛刊本作「攸记」。 。婉婉王姬,来嫔于阚。夙兴夜寐,惟警戒是鉴。元有南土,爰镇于漳。闽山岩岩,以海为疆。谓国既平,谓威德既加,弗戒弗备,而内生蘖芽。盗夜斫营,侯亦战死。王姬不辱,入火如水。五十四年,民请弗却。庙有新号,而封有新爵。载念厥初,风教未立。三纲如此,命胡不集。惟侯克齐而家,而妇克配尔德。生虽不融,没有遗则。民心孔怀,庙食孔宜。式著刻辞,为臣妾之规。
64 △龚先生碑
65 自周、程、朱、张氏没,天下一资其书以为富贵利达,孔、孟之道,暗然不明。宋末科目极弊之馀,用周、程、朱、张氏之书以为学,皇元科目复兴之后,能用周、程、朱、张之书以为教,吾郡南昌则有龚先生云。先生没九年,其门人朱志孚、黄希尹三以状谒铭。其始至也,馀以忧在告。其再至也,国方有大故。三至而辞益悲,志益勤,得师弟子终始之道,乃叙其概而铭之。
66 先生讳日新,字中孚。五岁入小学,十岁通进士业,十五有能声。从胡氏纯、饶氏应中、吴氏应期,始去旧业,由周、程、朱、张氏之说以求达夫孔、孟。至元中,以郡太守之招分教进贤,日与邑贤士龚君焕讲求孔、孟之旨,使知仁义为重,富贵利达为轻,而孔、孟之道为大。邑人翕然师尊之。
67 先生八岁时,大父成已以户调督输失期,逮至邑,潜往候之,坐当笞,从容进曰:「大父耄老,家君适有采薪之忧,幸少贷,当代输。」令大惊,试以尚书禹贡、盘庚诸篇,诵说如注,令礼而免之。父钧尝得暴疾,气已绝,咸谓宜迁正寝。先生曰:「必三日乃可。」时时手注善药口中,翼日忽自苏。又十二年而终。妇翁袁大夫渐治宜黄,有杀人之舅、诬其甥而已证之者,先生至邑,廉得实,白而正之。咸淳初,度宗潜藩,恩试京师,谒陈尚书宜中,坐顷,贾似道至,起避旁舍中。宾退,尚书曰:「能一诣此人否?」对曰:「不能。」尚书嗟叹久之。咸淳癸酉,复与计偕而国亡矣。吴先生疾 疾,四部丛刊本作「疾也」。 ,日往问焉。其没也,无以为哀,已葬焉。其教人也谆谆不倦,不达不止。
68 呜呼,先生远矣!今之诵周、程、朱、张氏之言者 诵,四部丛刊本作「读」。 皆是也,而先生远矣。没之日,实至治二年八月五日。以某年月日葬于某原 原,四部丛刊本无。 。夫人某氏。子男三:以庄、立信、太初。庄蚤世。孙男五人 人,四部丛刊本无。 ,与窦侍郎禹钧之子同,而亡其侃。铭曰 铭曰,四部丛刊本作「乃铭之曰」。
69 道行以天,行道以人。万变荡摩 荡摩,四部丛刊本作「摩荡」。 ,忽而缁磷。惟君子人,内主外宾。彼得于天,吾自吾身。穷达一揆,尊尊亲亲。邈矣先生,勒此贞氏!
70 △严先生碑
71 世有朴山易说十四卷,宋末吉之泰和严先生肃所著也。咸淳中,江丞相万里、马丞相廷鸾皆好其书,为献诸天子,徵为秘书省校勘。宋亡之岁三月二十有五日,亦以疾亡。
72 皇庆初,馀在京师,识其曾孙有开,有材艺,有德行,问其世,则曰:「吾之先冯翊人也。唐之季,祖实为江淮转运判官,遭乱不能归,留居广陵。子可求事淮南吴王 淮南,四部丛刊本作「江南」,误。按淮南吴王即杨氏吴国。杨行密于唐昭宗天复二年以淮南节度使封吴王,子杨隆演称吴国王,都扬州。 ,为尚书仆射同平章事。子续又事江南李主,亦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是为懿公。迁金陵。乱 乱,胡思敬校云:「上疑脱『遇』字。」 ,孙美举家南窜,至泰和,家焉。遂为泰和严氏。自懿公后,始去干戈,事文学,自秘书郎常州推官震始登宋庆历壬午进士第 第,四部丛刊本无, ,迄宋亡,为世科之家。」又一十有八年,馀在奎章阁,遗馀书曰:「昔者尝获与子详吾世家于京,惟大父绩学笃行,著书立言以惠我后人 我,四部丛刊本作「吾」。 ,而墓道之石未列,所刻辞敢请。」
73 按先生字子方。曾大父讳光道,朝奉郎通判潮州康元之弟也,官保义郎、淮东制置司干办公事。大父讳知古。父讳起予。娶段氏。子男二:骧父、用父。孙男四,曾孙男若干人 「四曾孙男」四字原无,据四部丛刊本补。 ,女若干人。寿六十六。墓在县南乡隆福山之原 南乡,四部丛刊本作「南之某乡」。
74 夫易之道深远矣,世之言易者至众矣,严氏之书最晚出,致使名宰相献之天子,藏之秘府,固有以得圣人之心乎?严氏两世相霸国,而转徙丧乱,曾无宁岁,积十有馀世,乃得先生以四圣人之心,竭四十年之力,其书不与国俱尽,宜哉。先生之被徵召也,到官数月即自免去,曰:吾岂以六十之年而不知所止乎?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言知几矣。铭曰:
75 经之全,惟易然。言之难,公得焉。子若孙,尚永传。
76 △乐丘碑
77 余尝读老聃氏书至「长生久视」之说,曰:此世所谓神仙者非耶?又有能以术役鬼神,召雷电,祷雨旸,已疾疠,亦曰出老聃氏,老聃氏果何道哉 老聃氏,原无,据四部丛刊本补。
78 庐陵高敏则君者,博达深识之士也,有所善颐浩先生。颐浩先生者,郡之安福人也,名同寅,字惟寅,姓陈氏。宋咸淳中,弃家入清真观为道士。至国朝,天下郡县置道官,又置南北道教所以领之。其教所号之曰明素葆真大师教门高士,以为郡道录,即为之不辞。历住冲虚观、梅峰道院,所至祷雨旸,已疾疠,崇栋宇,辟土地 土地,四部丛刊本作「土田」。 ,至于起居饮食,莫不与人同也。然今年八十矣,颜如春花,步履飘飘然如四五十岁人 如,四部丛刊本作「才如」。 岁,四部丛刊本无。 。又善为歌诗,一字不作俗下语 不作,四部丛刊本误倒。 。不知何道以致之。及察其所读书,皆老聃氏书也,观行事,皆非老聃氏所尝言者,岂守其真而溷其迹耶?
79 高敏则君又尝闻其言曰:「天地果无终乎,则累累乎莽苍之野者何为而有之?天地果有终乎,则炳而为日月星辰,峙而为山岳,流而为河海,何为而莫之易也?故圣人能存其所无终 存,四部丛刊本脱。 ,而不能存其所有终;众人常欲存其所有终,而不能存其所无终。彼累累者,吾独且奈何哉!今求吾之道者,曰老聃氏也。求吾之行者,曰老聃氏也。彼乌知老聃氏者,天地存与存 与,四部丛刊本作「亦」。 ,天地终与终,天地而有不终者存焉,彼又乌知老聃?吾方且为乐丘以待天地之终也。闻有揭子者能言,孰为我使志之 我,四部丛刊本作「吾」。 。」高敏则君以告,乃为之志而歌曰:
80 猗颐浩兮,不与我好兮,而使余告兮。猗颐浩兮,不与我期兮,而谓余知兮。天地廓廓,不可以度;日月烁烁,不可以约。吾非老聃,安能志斯丘之乐!
81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82 元统元年十有一月月几望,奎章阁承制学士臣沙剌班召臣傒斯至学士院,传诏命臣撰故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别敕新南台治书侍御史臣巎巎书其文 巎巎,原作「巙巙」,四部丛刊本同。据至顺四年巎巎手书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题款改。 ,翰林学士承旨臣师敬篆其额。
83 臣窃谓自太祖皇帝应天启运,其将相大臣父子孙曾传百数十年,称名臣者数十人,或拥旄仗节,出谋发虑,佐定海宇;或安危靖乱,行政施化,藩屏国家于外;或献可替否,拾遗补过,匡辅政理于内;功不绝于信史,名不染于罪籍,天下庸人妇女皆能称说者,惟董氏而已。以臣傒斯获备载述 载述,四部丛刊本作「载籍」。 ,与有荣耀,故不敢伏阙辞让。
84 谨按公讳守中,字子平,世为真定槁城人。曾大父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知中山府事讳俊,大父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典瑞卿讳文忠,龙虎公第八子,上自天子皆以第称。父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讳士珍。公始入太学,简知世祖,召问时政,条对详敏,如素习吏事者,命之仕,则辞。年二十二,乃以世胄补内供奉。历尚服院,怀庆路判官,河南行省理问,典瑞丞,佥典瑞院事,集贤侍读学士,浙东廉访使,河南、湖广参知政事,汉中、河南、湖北廉访使,累阶正奉大夫。公入官几四十年,最其在官才十有二年。以母丧去供奉闲居十有七年,以尚服院罢解判官闲居一年,以上怒有司左迁公止怀庆之行闲居三年,以父忧不果赴理问及辞典瑞丞终制二年,以弟守庸为御史舍浙东、以疾弃湖北皆闲居二年。遂以至顺四年六月朔年六十一薨于家。自同大父以下,亲无不在傍者。薨九日,葬邑西九门先茔。赠某官。
85 公之居家,与夫人事父母尽其孝,遇宗族乡党宾客尽其礼,驭臧获尽其恩。诸弟妹婚嫁皆取具夫人奁中之资,父之泽则以让其弟,大父之泽则以让其叔父。诸子女无适庶,视之如一。
86 公之居官,潮壅扬州金沙河,舟楫不通,豪民恐夺两河地,数贿有司勿浚,有司亦因以为利,及公为河南,竟浚之。河北饥,部使者下令尽逐流民之南渡者北归,公尽止而济之。其在湖广,宋以冯文简公故宅为贡士院,在洪山寺傍,及宋亡,寺毁屋仆碑而有其地,公复取以为贡院。江西岁给蒙山银冶粮四万馀石,输银三万五千两,兴国龙阁诸山亦多产银,有请包办蒙山银者,公曰:「此奸利之民也。」斥之。公方留妻子于鄂,赴汉中,过汲,当国家中兴,行省大臣留参军事,肃清郡邑以迓新天子,多用公计策,独不听谏止孛罗守潼关,关果不守,骚动三晋。及新天子至,召赐白金百两,以为河南廉访使,帅师守武关,迄乱定,无一人敢窥关者。明年天下大饥,武昌群豪控诸米商闭籴以徼大利,城中斗米至万钱,公适至,杖其党与七十馀人,米大贱。又辍贡士庄钱入学养士,恐以饥废讲,刻朱文公戊申封事于南阳书院,使学者知格君之道。有司受赇听民诬父妾负财逃 受赇,四部丛刊本作「受赃」。 ,妾实与争溺水死,公正有司及诬者罪。
87 惟公平生于朝廷无干进之牍,于权门绝私谒之迹,又不幸年止中寿,故上不能尽公之用,下不自竭其志,竟如是而止,悲哉!然臣尝待罪国史,伏读太祖以来实录,及观董氏家传,朝野所纪载,询诸典刑故老,董氏之先,南征北伐,未尝妄杀一人,妄施一政,天下初定,诸将并解兵柄,惟董氏不许,以佥枢公寄天子腹心,居中者四十年,才四迁其官。观公进退,可谓无忝乃祖矣。
88 公夫人名臣翰林学士承旨王文康公鹗之孙,翰林直学士之纲之女。勤俭懿爱,德为九族师,封陇西郡夫人。生三男子,一女子。男辖、铉、钥也。姬子女各一人,男鐩。辖由武备库使五迁而佥群玉内司事,廉直贞亮,为英宗、文宗所知。及铉之笃行,钥之好学,鐩之修谨,皆能守祖父之训,为孝子慈孙。龙虎公累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谥忠烈。佥枢累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太师,谥正献。中丞赠纯诚肃政功臣、太傅,谥清献。阶并开府仪同三司,勋皆上柱国,爵皆赵国公。铭曰:
89 天启有国,笃生贤哲。董氏数世,终始一节。人谓董氏,独保天迪。匪天私董,惟以不杀。如汉酇留,佐命兴刘,有举必贤,有谋必酬;惟满溢是戒,惟清静是修。又如西平,在唐之造,功则让能,过则引咎;惟善是与,惟德是懋。而子而孙,半于天下 于,四部丛刊本作「涆」。 ,王公令仆,方骛并驾。人惟好德,如春在物;生生靡穷,莫之能遏 能遏,四部丛刊本作「能敢遏」。 。岂彼骄阳,焮灼歊蒸。歘兮凛秋,为寒为冰。矧兹董公,翼翼其承。惟祖考是训,惟德义是经。进退用舍,与时偕行。而用不尽材 而,四部丛刊本无。 ,寿不侔德。而公之啬,而后之益。隐卒丰终,为天子之公。厚本浚源,惟子孙之恭。臣拜稽首,式扬休风。以示赵人,以笃世忠 世忠,四部丛刊本作「世宗」。
90 △赵功可墓志铭
91 余读太史公书至仓公扁鹊传,叹曰:「功之及人深矣,然其子孙无传焉!」及观欧阳先生守道所为天和老人碑,累千数百言,与庞安常并称,且曰:「子若孙皆进于学,其门户将大。」又叹曰:「子孙之大也,其必由学乎!」
92 天和姓赵氏,其始祖三衢人,从赵清献公官赣土 赣土,四部丛刊本作「赣上」。 ,至庐陵,家焉。三世至荣道,尽让田庐兄弟而自立。荣道生庆善。庆善生鹗飞,是为天和。博学善为文 文,四部丛刊本作「文章」。 ,有盛德,著书百二十六卷 二十六,四部丛刊本作「二十有六」。 。生四子:惠、愿、戆 戆,四部丛刊本作「赣」,下同。 、日章。日章从老氏学。惠生宋永、宋强。愿生宋文。戆生宋庠、宋安。宋永字仪可,宋安字功可,以文章齐名,号「二赵先生」。仪可尝三贡于乡,又入太学充博士弟子员。宋强亦登进士第,为韶州仁化簿尉卒 韶州仁化,四部丛刊本脱「州仁」二字。 。功可虽不及贡,他人得其文辄与贡。使宋不亡,仪可必不止太学,功可必贡且第。及科举复,则皆老矣。仪可寻没,功可丧明。然仪可之文播天下,功可谨自晦,犹为人所尊尚,称乡先生。泰定三年十有二月乙未,功可亦没。明年秋八月,其孤靖衰绖走门,泣且拜曰:「我大父则欧阳先生铭其墓而文丞相题其盖,我伯父则翰林学士承旨程公铭其墓而翰林学士承旨赵公书其碑,惟先人之葬愿并以累子。」噫,余敢抗诸老哉!然获知功可今二十七年矣,其得辞!
93 君生七岁而孤,服除而母嫁,大父鞠而教之。警敏绝人,贯穿诸经,罗络百家,而为人温厚纯悫,和而不同,为文疏达雅粹,丰而能约。其教人也,本之以不欺,继之以不倦,故从之游者皆贤子弟。其兄死,诸孤孑立,皆与教育而婚嫁之,而见之未尝不以礼。晚岁楼于屋之西偏,揭曰吾美 吾美,四部丛刊本作「我美」。 。盖感其平生沦落不偶,晚得安享太平,无去国怀乡之忧而自幸也。自是赋诗饮酒,无日不在兹楼矣。及其没也,饮酒三日,无疾而殁,年八十一。
94 娶胡氏,子男三人:初、远、靖。初客南海二十年,父死不及归。远为新会县教官卒。凡丧纪惟靖而已。女一人,适张元。孙男六:宜简、宜晦、宜逊、宜和、宜肃、宜立 宜立,四部丛刊本置「宜逊」下。 。女一人。曾孙男女各一人。将以闰月二十日葬所居之赵山 以,四部丛刊本无。
95 呜呼,功可已矣!余观靖之为人,简悫严重,且其为文甚类其父,诸子又类,欧阳先生所谓大者,其在兹乎!仪可后易名文家,复有神甑之事云。铭曰:
96 赵昔有甑,大比则鸣。伯也三应,叔果弗灵。甑既堕矣,天开圣朝。昔视为祥,今视为妖。温温君子,弗究以老。蔼蔼令德,无忝祖考。嗟尔振振,曰子曰孙。念尔祖考,允大尔门。
97 △奔清甫墓志铭
98 安成有士而隐于医者曰奔氏,讳清甫,生宋宝佑间。九岁而孤,即强学自爱,视取高科都美官如指掌。积勤十二年,而国亡科举废。又连遭大丧,征徭风火,巨室瓦解。乃尽弃其田畴,取神农、黄帝之书,日夜读之,心通理解,天授神设,以之察脉视疾,论生死、虚实、寒热,虽世业鲜能过之。四方无贵贱富贫,求者如归市,遂以名医闻。自是声日起,家日裕,而无椎剥糜烂之忧。天下立医学,置吏,多劝君为之者,君不应。然学校每赖君以为重。
99 君平居孝友,凡见父之执、母之族,必敬之如父母。兄深甫贫,事其兄如父,事其嫂如母,抚其子如子。从父仲龙老而无家,养之终身。兄及从父没,又以礼葬之 又,四部丛刊本无。 。从妹之夫刘才英溺死,二孤■〈懛病等唬君为经纪其家。同居子侄有他适,必谨视其私,虽犬豕使各得其所。见故家子弟羁孤沦落旁皇无所归 见,四部丛刊本无。 ,或馆之,或食之,或衣之,曰:「此名家之子也。」人以横逆相加,未尝难焉。惟读书老不释卷,多所编校。及科举复而老矣。泰定三年七月,得疾,手课程文一通,授其子,沐浴衣冠语众曰:「后三日夜半吾当死。」及期而没 没,四部丛刊本作「卒」。 ,年七十二。将以没之明年九月庚申,葬郭北顺安乡印山之原。孤元凯命其子中泠以书谒铭 中泠,四部丛刊本作「中冷」,下同。
100 君之先汴人,七世祖仕能事宋徽宗为侍御 侍御,四部丛刊本作「侍禁」。 ,靖康之乱,从隆佑太后南幸至安成,家焉。仕能生成甫。成甫生逸,孝宗时举直言极谏科。逸生成节。成节生子英 成节生子英,原作「郎子英」,据上下文补改。 。子英生普州安居尉士同。士同生志学,是为君之父。君三娶皆刘氏,子男三:元方 元方,四部丛刊本作「元芳」。 、元凯、元中。元方本赵氏子,从母归奔,故冒奔氏,与元中世医学,惟元凯业儒,文多奇。女三,长适乡贡进士刘辰发之子尚宾,次适倪刚大 适,四部丛刊本作「许适」。 。孙男五,长中泠业进士,有声,馀方向学。女二。惟君少孤,能勇自树立,既食于医,能为善不倦;又力以诗书教子孙,没犹不忘以进士业励其后;且其明足以知死生之故,有合于君子之道,宜得铭。铭曰:
101 猗民之生,汨汨营营。为之礼乐,以防其情 防,原作「坊」,依四部丛刊本改。 ;为之药石,以和其形。民犹蚩蚩,弗念厥生。故善为政者,不失其经;善为方者,不爽其平,惟以保其贞。嗟嗟奔卿,子孙其兴。
102 △处士杨君墓志铭
103 豫章先生熊氏以六经教授东湖之上,燕、晋、齐、鲁、关、陕之士,皆不远数千里受业门下。去即掇高科,都显官,立盛名,至有闭户穷经甘白首而不屈者。郡人杨绶又独崭然群弟子中。其读书务求大意,不棘棘章句;其为文钩玄抉幽,非博学识字不能读,然反复沈郁,固将就平易而未及者;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说不能乱,世好不能惑,恒居无杂言,盛暑必冠带,与人交必敬,为人谋必忠,不以利害枉其道,不以毁誉屈其志,三试进士三见黜,不易其所好。熊先生深爱之,同学亦皆以为不能及。熊先生没,常忽忽不自聊,然益奋于学,有一日千里之势。至顺二年四月二十日,年三十八,竟以疾卒。君子莫不伤之。且曰:「使不死,我辈皆当出其下。」明年夏,葬于某原,其孤某 「葬于某原」二句:胡思敬校云:「二句原文倒错,天顺本同,据半亩园本文粹改正。」四部丛刊本作「其孤某年月日葬于某」。 ,以状介父之执至京师,请铭。
104 按杨氏其先闽世家,五世祖显寿徙豫章,遂为南昌辟邪里人。显寿生文质。文质生炳及开庆己未进士抚州金溪主簿会龙。炳无子,以会龙次子惟善为之后,娶信州铅山主簿胡庭桂女,生君。君字宗敬,蚤孤,能服勤母教,又得名师友以成之。故所至有过人者。
105 惟人之生也,命之修短悬于天,学之成否系乎人,是以君子之学常恐志未毕而年不待也,孜孜勉勉,死即已矣。若杨君者,不亦深可哀耶!君娶揭氏,生二子:成允、成彦,二女尚幼。铭曰:
106 楩枏豫章,为栋梁兮。璆琳琅玕,为圭璋兮。才而短折,君子之伤兮。
URN: ctp:ws287074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