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十四 外篇天地第十二

《卷十四 外篇天地第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四
2
河 南 郭 象 注
3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天地第十二》

1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2
〔注〕均于不为而自化也。
3
〔疏〕夫二仪生育,覆载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其状不殊,念念迁谢,实唯均等,所谓亭之也。故云天地生我并生。
4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5
〔注〕一以自得为治。
6
〔疏〕夫四生万物,其类最繁,至于率性自得,斯理唯一,所谓毒之也。故又云万物与我为一。
7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8
〔注〕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
9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10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11
〔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也。
12
〔疏〕原,本也。夫君主人物,铃须以德为宗;物各自得,故全成自然之性。
13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14
〔注〕任自然之运动。
15
〔疏〕玄,远也。古之君,谓三皇已前帝主也。言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也,盖何为哉。此引古证今,成天德之义也。
16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17
〔注〕无为者,自然为君,非邪也。
18
〔疏〕以虚通之理,观应物之数,而无为因任之君,不用邪僻之言者,故理当于王道。
19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20
〔注〕各当其分,则无为位上,有为位下也。
21
〔疏〕夫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事,尊卑劳逸,理固不同。譬如首自居上,足自居下,用道观察,分义分明。
22
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23
〔注〕官各当其所能治矣。
24
〔疏〕夫官有高卑,能有优劣,能受职则物无私得,是故天下之官治也,
25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26
〔注〕无为也,则天下各以其无为应之。
27
〔疏〕夫大道生物,性情不同,率己所以,悉皆备足,或走或飞,咸应其用,不知所以,岂复措心。故以理褊观,则庶物之应备。
28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
29
〔注〕万物莫不皆得,则天地通。
30
〔疏〕通,同也。同两仪之覆载,与天地而俱生者,德也。
31
行于万物者,道也;
32
〔注〕道不塞其所由,则万物自得其行矣。
33
〔疏〕至理无塞,恣物往来,同行万物,故曰道也。
34
上治人者,事也;
35
〔注〕使人人自得其事。
36
〔疏〕虽则治人,因其本性,物各率能,威自称适,枚事事有宜而天下治也。
37
能有所艺者,技也。
38
〔注〕技者万物之不用也。
39
〔疏〕率其本性,自有艺能,非假外为,故真技衍也。
40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41
〔注〕夫本末之相兼,犹手臂之相包,故一身和则百节皆适,天道顺则本末俱畅。
42
〔疏〕兼,带也,济也,归也,夫艺能之技,叉须带事。不带于事,技衍何施也。事苟失宜,技便无用。虽行于义,不可乖德;虽有此德,理须法道虚通;故曰虚通,终归自然之衍。斯乃理事相包,用不同耳。是故示本能摄末,自浅之深之义。
43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
44
〔疏〕夫兼天所以无为,兼道所以无欲。故古之帝王养畜拿庶者,何为哉?盖无欲而苍生各足,无为而万物自化也。
45
渊静而百姓定。
46
〔疏〕一人垂拱而玄默,百姓则比屋而可封。故《老经》云我好静而民自正。
47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
48
〔疏〕一,道也。夫事从理生,理叉包事,本能摄末,故知一,万事毕。语在《西升经》,庄子引以为证。
49
无心得而鬼神服。
50
〔注〕一无为而韦理都举。
51
〔疏〕夫进混人问之事,心证自然之理,而穷原彻际,妙极重玄者,故在于显则为人物之所归,处于幽则为鬼神之所服。
52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剖心焉。
53
〔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剧而去之。
54
〔疏〕失子者,老子也。庄生师老君,故曰夫子也。制,去也,洒也。虚通之道,包罗无外,二仪待之以覆载,万物得之以化生,何莫由斯,最为物本。叹洋洋之美大,以勖当世之君王,可不法道之无,为洗去有心之累者邪。
55
无为为之之谓天,
56
〔注〕不为此为,而此为自为,乃天道。
57
〔疏〕无为为之,率性而动也。天机自张,故谓之天。此不为为也。
58
无为言之之谓德,
59
〔注〕不为此言,而此言自言,乃真德。
60
〔疏〕寂然无说而应答无方,譬县镜高堂,物来斯照,语默不殊,故谓之德也。此不言而言者。
61
爱人利物之谓仁,
62
〔注〕此任其性命之情也。
63
〔疏〕慈若云行,爱如雨施,心无偏执,德泽弘普,惜其性命,故谓之仁也。
64
不同同之之谓大,
65
〔注〕万物万形,各正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
66
〔疏〕夫刻雕众形,而性情各异,率其素分,素合自然,任而不割,故谓之大也。
67
行不崖异之谓宽,
68
〔注〕玄同彼我,则万物自容,故有馀。
69
疏〕夫韬光晦述,而混俗扬波,若树德不异于人,立行岂殊于物哉。而心无崖际,若万顷之陂,林薮苍生,可谓宽容矣。
70
有万不同之谓富。
71
〔注〕我无不同,故能独有斯万。
72
〔疏〕位居九五,威夸万乘,任庶物之不同,顺苍生之为异,而韦性咸得,故能富有天下也。
73
故执德之谓纪,
74
〔注〕德者,人之纲。
75
〔疏〕能持己有之德行者,可谓韦物之纲纪也。
76
德成之谓立,
77
〔注〕非德而成者,不可谓立。
78
〔疏〕德行既成,方可立功而济物也。
79
循于道之谓备,
80
〔注〕夫道非偏物也。
81
〔疏〕循,顺也。能顺于虚通,德行方足。
82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83
〔注〕内自得也。
84
〔疏〕挫,屈也。一毁誉,混荣辱,不以世物屈节,其德完全。
85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
86
〔注〕心大,故事无不容也。
87
〔疏〕韬,包容也。君子赞人,肆于已前十事,则能包容物务,心性宽大也。
88
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89
〔注〕德泽滂沛,任万物之自往也。
90
〔疏〕逝,往也。心性宽闲,德泽滂沛,故为常生之所归往也。
91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
92
〔注〕不贵难得之物。
93
〔疏〕若如前行,便是无为,既不羡于荣华,故不贵于宝货。是以珠生于水,不索故藏之于渊;金出于山,不求故韬之于岳也。
94
不利货财,
95
〔注〕乃能忘我,况货财乎。
96
〔疏〕虽得珠玉,尚不食以资身;常用货财,岂复将为利也。
97
不近贵富;
98
〔注〕自来寄耳,心常去之远也。
99
〔疏〕寄去寄来,不哀不乐,故外疏远乎轩冕,内不近乎富贵也。
100
不乐寿,不一及夭:
101
〔注〕所谓县解。
102
〔疏〕假令寿年延永,不以为乐,性命夭促,不以为哀。
103
不荣通,不丑穷;
104
〔注〕忘夭寿于胸中,况穷通之闲哉。
105
〔疏〕富贵荣达,不以为荣华;责贱窒塞,不以为丑。辱寿夭尝不以措意,荣辱之情,岂容介怀。
106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107
〔注〕皆委之万物也。
108
〔疏〕光临宇宙,统御天下,四海珍宝,总系一人而行不利货财委之万国,岂容拘束入己,用为私分也。
109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110
〔注〕忽然不觉荣之在身。
111
〔疏〕覆有黔黎;主领天下,而推功于物,忘其富贵,故不以己大而荣显也。
112
显则明,
113
〔注〕不显则默而止。
114
〔疏〕明,彰也。虽坐汾阳,丧其天下,铃也显智,,岂日韬光也。
115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116
〔注〕蜕然无所在也。
117
〔疏〕忘于物我,故万物可以为一府;冥于变化,故死生同其形状。死生无变于己,况穷通夭寿之问乎。
118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浮乎其清也。
119
〔疏〕至理深玄,譬犹渊海,胶然清洁,明烛鬓眉。渊则叹其居寂以深澄,僇则叹其虽动而怛洁也。本亦作君字者。
120
金石不得,无以呜。
121
〔注〕声由寂彰。
122
〔疏〕呜由寂彰,应由真起也。
123
故金石有声,不考不呜。
124
〔注〕因以喻体道者物感而后应也。
125
〔疏〕考工,击也。夫金石之内,素蕴官商,若不考击,终无声响。亦由至人之心,实怀圣德,物若不感,无由显应。前托渊水以明至道,此寄金石以显圣心。
126
万物孰能定之。
127
〔注〕应感无方。
128
〔疏〕喻彼明镜,方兹虚谷,物来斯应,应而无心。物既修短无穷;应亦方圆无定。
129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130
〔注〕任素而往耳,非好通于事也。
131
〔疏〕素,真也。逝,往也。王盛不骄不矜,任真而往,既抱朴以清高,故羞通于物务。
132
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
133
〔注〕本立而知不逆。
134
〔疏〕神者,不测之用也。常在理上,往而应物也。不测之神,知通于物,此之妙用,叉资于本。欲示本能起用,用不乖本义也。
135
故其德广,
136
〔注〕任素通神,而后弥广。
137
〔疏〕夫清素无为,任真而往,神知通物,而怛立本原,用不乖体,动不伤寂。德行如是,岂不大中之者邪。
138
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139
〔注〕物探之而后出耳,非先物而唱也。
140
〔疏〕探,求也。夫至圣虚怀,而物我斯应,自非物求圣德,无由显出圣心。圣心之出,良由物探。欲和而不唱,不为物先。
141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142
〔疏〕形者,七尺之身;生者,百龄之命;德者,能澄之智;道者,可通之境也。道能通生万物,故非道不生;德能鉴照理原,故非德不明。《老经》云,道生之,德畜之也。
143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144
〔疏〕存,任也。穷,尽也。任形容之妍丑,尽生龄之夭寿,立盛德以匡时,用至道以通物。能如是者,其唯王德乎。
145
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146
〔注〕忽,勃,皆无心而应之貌。动出无心,故万物从之,斯荡荡矣。故能存形穷生,立德明道而成王德也。
147
〔疏〕荡荡,宽平之名。忽,勃,无心之貌。物感而动,逗机而出,因循任物,物则从之。犹具众美,故为王德也。
148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149
〔疏〕至道深玄,圣心凝寂,非色不可以目视,绝声不可以耳听。
150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151
〔注〕若夫视听而不寄之于寂,则有閤昧而不和也。
152
〔疏〕虽复冥冥非色,而能陶甄万象;乃云寂寂无响,故能谐韵八音。欲明从体起用,功能如是者也。
153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
154
〔注〕穷其原而后能物物。
155
〔疏〕即有即无,即寂即应,遣之又遣,故深之又深。既而穷理尽性,故能物众物也。
156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157
〔注〕极至顺而后能尽妙。
158
〔疏〕神者,不测之名。应寂相即,有无洞达,既而非测非不测,亦不非测,乃是神之精妙。
159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
160
〔注〕我确斯而都任彼,则彼求自供。
161
〔疏〕遣之又遣,乃曰至无。而接物无方,随机称适,千差万品,求者即供,若县镜高堂,物来斯照也。
162
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163
〔注〕皆恣而任之,会其所极而已。
164
〔疏〕骋,纵也。宿,会也。若夫体故至无,所以随求称适,故能顺时因任,应物多方,要在会归而不滞一。故或大或小,乍短乍长,乃至修远,其来者,随彼机务,悉供其求,应病以药,理无不当。
165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166
〔注〕此寄明得真之所由。
167
〔疏〕赤是南方之色,心是南方之藏。水性流动,位在北方。譬迷心绿镜,閤无所照,故言赤水北也。昆丘,身也。南是显明之方,望是观见之义,玄则疏远之目,珠乃珍贵之宝。'欲明世问韦品,莫不身心迷妄,驰骋耽者,无所觉知,閤似北方,动如流水,迷真丧道,实此之由。今欲返本还源,析真访道,是以南望示其照察,还归表其复命,故先明失真之处,后用显得道之方。法所显方法,列在下文。
168
使知索之而不得,
169
〔注〕言用知不足以得真。
170
〔疏〕索,求也。故绝虑不可以心求也。
171
使离朱索之而不得,
172
〔疏〕非色,不可以目取也。
173
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174
〔注〕聪明吃诟,失真愈远。
175
〔疏〕吃诟,言辨也。离言不可以辨索。
176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177
〔疏〕罔象,无心之谓。离声色,绝思虑,故智与离朱自涯而反,吃诟言辨,用力失真,唯罔象无心,独得玄珠也。
178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179
〔注〕明得真者非用心也,象罔然即真也。
180
〔疏〕离娄迷性,恃明目而丧道,轩辕悟理,叹罔象而得珠。勖诸学生,故可以不离形去智,黜聪享体邪。
181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日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日被衣。
182
〔疏〕已上四人,并是尧时隐士,厌秽风尘,怀道抱德,清康洁己,不同人世,尧知其贤,欲让天下。庄生示有承禀,故具列其师资也。
183
尧问于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
184
〔注〕谓为天子。
185
吾藉王倪以要之。
186
〔注〕欲因其师以要而使之。
187
〔疏〕配,合也。藉,因也。尧云:啮缺之贤者,有合天,位之德,庶因王倪,遥能屈政。情事不次,故问许由o
188
许由曰:殆哉圾于天下。
189
〔注〕圾,危也。
190
〔疏〕殆,近也。圾,危也。若要啮缺,让万乘,危亡之徵,其则不远也。
191
啮缺之为人也,聪明截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
192
〔注〕聪敏过人,则使人跋之,屡伤于民也。
193
〔疏〕欢,圣也。给,捷也。敏,速也。夫圣人治天下也,冕流垂目,难绩塞耳,所以杜聪明,不欲多闻见。今啮缺乃内怀圣智,外眩聪明,词锋捷辫,计数宏达,德行性机,所作过人;其述既彰,铃以为息。危亡之状,列在已下。
194
而又乃以人受天。
195
〔注〕用知以求复其自然。
196
〔疏〕物之丧真,其日已久,乃以心智之衍,令复其初,故自然之性失之远。
197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198
〔注〕夫过生于聪知,而又役知以禁之,其过弥甚矣。故曰,无过在去知,不在于强禁。
199
〔疏〕过之所由生者,知也。言啮缺但知审禁苍生之过息,而不知息生之由智也。
200
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
201
〔注〕若与之天下,彼且遂使后世任知而失真。
202
〔疏〕若与天位,令御韦生,铃运乎心智,悦乎天理,则物皆丧己,无复自然之性也。
203
方且本身而异形,
204
〔注〕夫以万物为本,则韦变可一而异形可同。斯迸也,将遂使后世由己以制物,则万物乖矣。
205
〔疏〕方,将也。夫圣人无心,因循任物。今啮缺以己身为本,引物使归,令天下异形,从我之化。物之失性,实此之由,后世之患,自斯而始也。
206
方且尊知而火驰,
207
〔注〕贤者当位于前,则知见尊于后,奔竞而火驰也。
208
〔疏〕夫不能忘智以任物,而尊智以御世,遂将徇迸,拾己效人,驰骤奔逐,其速如火矣。
209
方且为绪使,
210
〔注〕将兴后世事役之端。
211
〔疏〕绪,端也。使,役也。不能无为,而任知御物,后世劳役,自此为端。
212
方且为物该,
213
〔注〕将遂使后世拘牵而制物。
214
〔疏〕演,碍也。不能用道以通人,方复任智以碍物也。
215
方且四顾而物应,
216
〔注〕将遂使后世指麾以动物,令应上务。
217
〔疏〕方将顾昤四方,抚安万国,令彼之氓黎,应我之化法。
218
方且应众宜,
219
〔注〕将遂使后世不能忘善,而利仁以应宜也。
220
〔疏〕用一己之知,应众物之宜,既非无心,未免危殆矣。
221
方且与物化,
222
〔注〕将遂使后世与物相逐,而不能自得于内。
223
〔疏〕将我己知,施与物众,令庶物从
224
化,物既失之,我亦未得也。
225
而未始有恒。
226
〔注〕此皆尽当时之宜也,然今日受其德,而明日承其弊矣,故曰未始有叵o
227
〔疏〕以智理物,政出多门,前荷其德,后遭其弊,既乖淳古,所以无怛。
228
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
229
〔注〕其事类可得而祖效。
230
〔疏〕族,薮也。夫啮缺隐居山薮,高尚其志,不能混逵,未足配天。而流俗之中,罕其辈类,故志尚清遐,良可效耳。
231
可能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232
〔注〕众父父者,所以述也。
233
〔疏〕父,君也。言啮缺高尚无为,不夷乎俗,虽其道可迷,适可为众人之父,而未可为父父也。父父者,尧也。夫尧寄坐万物之上,而心驰乎姑射之山,往见四子之时,即在汾阳之地。是以即寂而动,即动而寂,无为有为,为无为有,有无一时,动寂相即,故可为君中之君,父中之父。所谓穷理尽性,玄之又玄,而为众生之父,故其宜矣。故郭注云,父父者所以进也,
234
治,乱之率也o
235
〔注〕言非但治主,乃为乱率。
236
〔疏〕率,主也。若用智理物,当时虽治,于后叉乱。二途皆以智为率。
237
北面之祸也,
238
〔注〕夫桀纣非能杀贤臣,乃赖圣知之逵以祸之。
239
〔疏〕桀纣赖圣智以杀贤臣,故圣智是北面之祸也。
240
南面之贼也。
241
〔注〕田恒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242
〔疏〕田怛资仁义以杀主,故仁义南面之贼。注云,田怛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243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
244
〔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嘻,叹声也。封人见尧有圣人之德,光临天下,请祝愿常富,庶享多福。
245
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246
〔疏〕夫富寿多男子,实为繁挠,而能体之者,废无为。故寄彼二人,明兹三息。辞让之旨,列在下文。
247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不欲,何邪?
248
〔疏〕前之三事,人之大欲存焉。汝独致辞,有何意谓。
249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250
〔疏〕夫子胤扶疏,忧惧斯重;财货殷盛,则事业实繁;命寿延长,则贻困辱。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
251
封人曰:始也我以汝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252
〔疏〕我曰言汝有无双照,便为体道圣人;今既拾有趣无,适是贤人君子也。
253
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
254
〔注〕物皆得所而志定也。
255
〔疏〕天地造化为万物,各有才能,量才授官,有何忧惧。
256
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
257
〔注〕寄之天下,故无事也。
258
〔疏〕百姓丰饶,四海殷实,寄之韦有而不以私焉,斯事无为也。
259
夫圣人,鹑居
260
〔注〕无意而期安也。
261
而毂食,
262
〔注〕仰物而足。
263
〔疏〕鹑,鹊鹑也,野居而无常处。壳者,乌之子,食铃仰母而足。圣人寝处检薄,譬彼鹊鹑;供誊栽充,方兹谷鸟。既无心于侈靡,岂有情于滋味乎。
264
行而无彰;
265
〔注〕率性而动,非常进也。
266
〔疏〕彰,文逵也。夫圣人灰心灭智而与物俱冥,犹如乌之飞行,无踪迹而可见也。
267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
268
〔注〕猖狂妄行而自蹈大方也。
269
〔疏〕运属清夷,则抚临亿兆;物来感我,则应时昌盛。郭注云猖狂妄行,恐乖文旨。
270
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问;
271
〔注〕虽汤武之事,苟顺天应人,未为不问也。故无为而无不为者,非不间也。
272
〔疏〕问音闲。时逢扰乱,则混俗韬光,修德隐迩,全我生道,嘉遁闲居,逍遥遁世。所谓隐显自在,用拾随时。
273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274
〔注〕夫至人极寿命之长,任穷理之变,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故云厌世而上仙也。
275
〔疏〕夫圣人达生死之不二,通变化之为一,故能一尽天年之修短,厌嚣俗以消升。何铃鼎湖之举,独为上仙,安期之寿,方传千岁。
276
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277
〔注〕气之散,无不之。
278
〔疏〕精灵上升,与太一而冥合,乘云御气,届于天帝之乡。
279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280
〔疏〕三息,前富寿多男子也。夫驾造物而来往,乘变化而遨游,三息本自虚无,七尺来从非有,殃辱之事,曾何足云。
281
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
282
[疏〕请言既饱,封人于是去之。尧方悟非,所以请答也。
283
封人曰:退已。
284
〔疏〕所疑已次,宜速退归。
285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286
〔疏〕伯成子高,不知何许人也,盖有道之士也。
287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288
〔疏〕唐虞之世,南面传孤,逮乎有夏,退耕于野。出处顿殊,有何意谓。
289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290
〔疏〕夫赏罚者,所以著劝畏也。而尧以无为为治,物物从其化,故百姓不待其褒赏而自勉行善,无劳刑罚而畏恶不为。此显之圣明,其德如是。
291
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292
〔疏〕盛行赏罚,百姓犹不仁,至德既衰,是以刑书滋起,故知将来之乱,从此始焉。
293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侣侣乎耕而不顾。
294
〔注〕夫禹时三圣相承,治成德备,功美渐去,故史籍无所载,仲尼不能问,是陕虽有天下而不与焉,斯乃有而无之也。故考其时而禹为最优,计其人则虽三圣,故一尧耳。时无圣人,故天下之心俄然归启。夫至公而居当者,付天下于百姓,取与之非己而往故失之不求,得之不辞,忽然恫然而来,是以受非毁于康节之士而名列于三王,未足怪也。庄子因斯以明尧之弊,弊起于尧而衅成于禹,况后世之无圣乎。寄远述于子高,使弃而不治,将以绝圣而反一,遗知而宁极耳。其实则未闻也。夫庄子之言,不可以一涂诂,或以黄帝之述秃尧舜之经,岂独贵尧而贱禹哉。故当遗其所寄,而录其绝圣弃智之意焉。
295
〔疏〕阖何不也。落,废也。他亿,耕地之貌。伯成谓禹为夫子。夫子何不行去邪。莫废我农事。于是用力而耕,不复顾昤也。夫三圣相承,盖无优劣,但浇淳异世,故其迸不同。郭注云弊起于尧而衅成于禹者,欲明有圣不如无圣,有为不及无为,故高远进,以明绝圣弃智者耳。
296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297
〔注〕无有,故无所名。
298
〔疏〕泰,太,初,始也。无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太初之时,惟有此无,未有于有。有既未有,冬将安寄。故无有无名。
299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300
〔注〕一者,有之初,至妙者也,至妙,故未有物理之形耳。夫一之所起,起于至一,非起于无也。然庄子之所以屡称无于初者,何哉?初者,未生而得生,得生之难,而犹上不资于无,下不待于知,突然而自得此生矣,又何营生于已生以失其自生哉。
301
〔疏〕一应道也,有无一之名而无万物之状。
302
物得以生,谓之德;
303
〔注〕夫无不能生物,而云物得以生,乃所以明物生之自得,任其自得,斯可谓德也。
304
〔疏〕德者,得也,谓得此也。夫物得以生者,外不资乎物,内不由乎我,非无非有,不自不他,不知所以而生,故谓之德也。
305
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问,谓之命,
306
〔疏〕虽未有形质,而受质以有素分,然且此分修短,愁乎更无问隙,故谓之命。
307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308
〔疏〕留,静也。阳动阴静,氛氲升降,分布三才,化生万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谓之形也。
309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310
〔注〕夫德形性命,因变立名,其于自尔一也。
311
〔疏〕体,质;保,守也。弃受形质,保守精神,形则有丑有妍,神则有愚有智。既而宜便轨则,各自不同,素分一定,更无改易,故谓之性也。
312
性修反德,德至伺于初。
313
〔注〕怛以不为而自得之。
314
〔疏〕率此所弃之性,循复生初之德,故至其德处,同于太初。
315
同乃虚,虚乃大。
316
〔注〕不同于初,而中道有为,则其怀中故为有物也,有物而容养之德小矣。
317
〔疏〕同于太初,心乃虚豁;心既虚空,故能包容广大。
318
合喙呜,
319
〔注〕无心于言而自言者,合于喙吗。
320
〔疏〕喙,鸟。也。心既虚空,迩复真物,故其说合彼乌呜。乌吗既无心于是非,圣言岂有情于憎爱。
321
喙呜合,与天地为合。
322
〔注〕天地亦无心而自动。
323
〔疏〕言既合于鸟吗,德亦合于天地。天地无心于覆载,圣人无心于言说,故与天地合也。
324
其合缙缙,若愚若昏,
325
〔注〕坐忘而自合耳,非照察以合之。
326
〔疏〕缙,合也。圣人内符至理,外顺常生,唯迸与本,罄无不合,故曰缙缙。是混俗扬波,同尘万物,既若愚蠢,又如昏暗。又解:既合喙吗,又合天地,亦是缙缙。
327
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328
〔注〕德玄而所顺者大矣。
329
〔疏〕总结已前,欺其美盛。如是之人,可谓深玄之德,故同乎太初,大顺天下也。
330
夫子问于老聘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331
〔注〕若相放效,强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斯矫其性情也。
332
〔疏〕师于老聘,所以每事请答。泛论无的,故曰有人。布行政化,使人仿效,以己而制物,物失其性,故己之可者,物或不可,己之然者,物或不然,物之可然,于己亦尔也。
333
辨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
334
〔注〕言其高显易见。
335
〔疏〕坚白,公孙龙守白论也。孔穿之徒,坚执此论,当时独步,天下无敌。今辨者云:我能离析坚白之论,不以为辫,雄辫分明,如悬日月于区宇。故郭注云言其高显易见也。
336
是则可谓圣人乎?
337
〔疏〕结前问意。如是之人,得为圣否。
338
老聘曰:是胥易技系劳形休心者也。
339
〔疏〕胥,相也。言以是非更相易夺,用此技艺系缚其身,所以痕劳形体,休惕心虑也。此答前问意。技,有本或作枝字者,言是非易夺,枝分叶派也。
340
执狸之狗成思,暖狙之便自山林来。
341
〔注〕言此皆失其常然也。
342
〔疏〕缓狙,孺猴也。执捉狐狸之狗,多遭杰颈而猎,既不自在,故成愁思。狠猴本居山林,逶迤故旷,为挑攫便捷,故失其常处。狸,有本作猫者,竹鼠也。
343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
344
〔注〕首趾,犹始终也。无心无耳,言其自化。
345
疏〕若,而,皆汝也,首趾,终始也。理绝言辫,故不能闻言也。又不可以心虑知,耳根听,故言无心无耳也。凡有机无情,皆日终始,故言众也。咸不能以言说,悉不可以心知,汝何多设狠狙之能,高张悬寓之辨,今物效己,岂非过乎。
346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347
〔注〕言有形者善变,不能与无形无状者并存也。故善治道者,不以故自持也,将顺日新之化而已。
348
〔疏〕有形者,身也;无形者,心也。汝言心与身悉皆有存,我以理观照,尽见是空也。
349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350
〔注〕此言动止死生,盛衰废兴,未始有怛,皆自然而然,非其所用而然,故放之而自得也。
351
〔疏〕时在动静,物有死生,事有兴废,此六者,自然之理,不知所以然也。岂关人情思虑,仿效能政哉。但任而顺之物之自当也。
352
有治在人,
353
〔注〕不在乎主自用。
354
〔疏〕人各有率性而动,天机自张,非犹主教。
355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356
〔注〕天物皆忘,非独忘己,复何所有哉?
357
〔疏〕岂唯物务是空,抑亦天理非有。惟事与理,二种皆忘,故能造乎非有非无之至也。
358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359
〔注〕人之所不能忘者,己也,己犹忘之,又奚识哉。斯乃不识不知而冥于自然。
360
〔疏〕入,会也。且天下难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则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故能冥会自然之道也。
361
蒋问翘见季彻曰:鲁君谓范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
362
疏〕荐,献也。蒋问及季,姓也。勉,彻,名也。此二贤未知何许人也,未详所据。鲁君,鲁侯也,伯禽之后,未知的是何公。鲁公见翘,请受治国之衍,虽复辞不得免君之命,遂告鲁君为政之道。当时率师,恐不折中,敢陈所告,试默吾贤。铃不合宜,幸希缄艾。
363
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364
〔疏〕辑,音集。阿,曲也。孰,谁也。辑,和也。夫为政之道,先须躬服恭敬,俭素清约,然后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铨衡质直无私之士,默可替否,共治百姓,则蕃境无虞,域中清谧,民歌击壤,谁敢不和。
365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娘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366
〔注〕铃服恭俭,非志俭而俭也;技出公忠,非忘忠而忠也。故虽无阿私,而不足以胜矫诈之任也。
367
〔疏〕局局,晚身而笑也,夫叉能恭检,技出公忠,此皆伪情,非忘淡者也。故以此言为面南之德,何异乎螳娘怒臂以敌车辙,用小拟大,故不能任也。
368
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
369
〔注〕此皆自处高显,若台观之可睹也。
370
〔疏〕夫公俭公忠,非能忘淡,适自显耀以炫众。人既高危,叉遭车败,犹如台观峻耸,处置危县,虽复行李观见,而崩毁非久。
371
多物将往,
372
〔注〕将使物不止于本性之分,而矫
373
趺自多以附之。
374
〔疏〕观台高迥,人竞观之,立行自多,物争归奏。
375
投边者众。
376
〔注〕亢足投进,不安其本步也。
377
〔疏〕显耀动物,物不安分,故举足投进,企踵者多也。
378
蒋闻翘亲亲然惊曰:翘也沱若于夫子之所言矣。
379
〔疏〕亲亲,惊貌也。忙,无所见也。乍闻高议,率尔惊悚,思量不悟,所以忙然矣。
380
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381
〔疏〕风,教也。我前所陈,深为乖理,所愿一言,庶为法教也。
382
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383
〔注〕大志各有趣,不可相效也。故因其自摇而摇之,则虽摇而非为也;因其自荡而荡之,则虽荡而非动也。故其贼心自灭,独志自进,教成俗易,泛然无逃,履性自为而不知所由,皆云我自然矣。举,皆也。
384
〔疏〕夫圣治天下,大顺韦生,乘其自摇而作法,因其自荡而成教,是以教成而逵不显,俗易而物不知,皆除灭其贼害之心,而进修独化之志。不动于物,故若性之自为;率性而动,故不知其所由然也。举,皆也。
385
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淇津然弟之哉?
386
〔注〕淇津,甚贵之谓也。不肯多谢尧舜而推之为兄也。
387
〔疏〕淇津,甚贵之谓也。若前方法,以教苍生,则治各淳古,物皆得性,诅须独贵尧舜而推之为兄邪。此意揖让之风,不谢唐虞矣。
388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389
〔注〕居者,不逐于外也,心不居则德不同也。
390
〔疏〕居,安定之谓也。夫心驰分外,则触物参差;虚夷静定,则万境唯一。境境之异同,在心之静乱耳。是以欲将尧舜同德者,铃须是居其心也。
391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392
〔疏〕水南曰阴,种蔬曰圃,坪中日畦。隧,地道也。猾搅,用力貌也。丈人,长者之称也。子贡南进荆楚之地,途经汉水之阴,遂与丈人更相伉答。其抑扬词调,具在文中。庄子因记二贤以明称混沌。
393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394
〔疏〕械,机器也。子贡既见丈人力多而功少,是以教其械器,庶力少功多。辄进愚诚,未知欲否?
395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
396
〔疏〕奈何,犹如何,谓其方法也。日: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秩汤,其名为摔。
397
〔疏〕机,关也。提挈其水,灌其若抽,歌论数疾,似泱汤之腾沸,前轻后重,即今所用桔杆也。
398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399
〔注〕夫用时之所用者,乃纯备也。斯人欲修纯备,而抱一守古,失其曾也。
400
〔疏〕夫有机关之器者,铃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铃有机变之心。而机变存乎胸府,则纯粹素白不圆备矣。纯粹素白不圆备,则精神县境,生灭不定。不定者,至道不载也,是以羞而不为。此来未体真修,故抱一守白者也。
401
子贡瞒然惹,俯而不对。
402
〔疏〕瞒,羞作之貌也。既失所言,故不知何答也。
403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404
〔注〕有问,俄顷也。奚,何也。问子贡汝是谁门徒?作何学业?
405
曰:孔丘之徒也。
406
〔疏〕答,宣尼之弟子也。
407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408
〔疏〕于于,佞媚之谓也。言汝博学瞻闻,拟似圣人,馅曲佞媚,以盖常物;独坐弦歌,抑扬哀欺,执斯圣述,卖彼名声,历聘诸国,褊行天下。
409
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410
〔注〕不志不堕,则无庶几之道。
411
〔疏〕几,近也。汝忘遗神气,廖壤形体,身心既忘,而后庶近于道。
412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413
〔疏〕而,汝也。乏,阙也。夫物各自治,则天下理矣;以己理物则大乱矣。如子贡之德,未足以治身,何容应聘天下。理宜速往,无废吾业。
414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415
〔疏〕卑陬,暂作之貌。顼顼,自失之貌。既被抵诃,颜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复常。
416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417
〔疏〕反,复也。子贡之门人谓赐为夫子也。向见之人,修何艺业,遂使先生一睹,容色失·常,竟日崇朝,神气不复?门人怪之,所以致问。
418
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
419
〔注〕谓孔子也。
420
不知复有夫人也。
421
〔疏〕昔来禀学,宇内唯夫子一人;今逢丈人,道德又更深远,所以卑暂不能自得也。既未体乎真假,实谓贤乎仲尼也。
422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423
〔注〕圣人之道,即用百姓之心耳。
424
〔疏〕夫事以适时为可,功以能遂为成。故力少而见功多者,则是适称遂之机。子贡迷昔时所闻,以为圣人之道。
425
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沱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426
〔注〕此乃圣王之道,非夫人也。子贡闻其假修之说而服之,未知纯白者之同乎世也。
427
〔疏〕今丈人问余,则不如此。言执持道者则德行无亏,德全者则形不亏损,形全者则精神专一。神全者则寄进人问,托生同世,虽与韦物并行,而不知所往,芒昧深远,不可测量。故其操行淳和,道德圆备,不可以此功利机巧语其心也。斯乃圣人之道,非假修之衍。子贡未悟,妄致所谈。
428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警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429
〔注〕此宋荣子之徒,未足以为全德。子贡之迷没于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于季咸也。
430
〔疏〕警诞慢之容,傥是无心之貌。丈人志气淳素,不任机巧,心怀寡欲,不务有为。纵令举世赞誉,称为斯德,知为无益,曾不顾昤;举世非毁,声名丧失,达其无损,都不领受,既毁誉不动,可谓全德之人。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郭注云,此宋荣子之徒,未足以为全德。子贡之迷没于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于季咸。
431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卫者也;
432
〔注〕以其背今向古,羞为世事,故知其非真浑沌也。
433
〔疏〕子贡自鲁适楚,反归于鲁,以其情事,咨告孔子。夫混沌者,无分别之谓也。既背今向古,所以云不真是者也。
434
识其一,不知其二;
435
〔注〕徒识修古抱灌之朴,而不知因时任物之易也。
436
〔疏〕识其一,谓古而不移也。不知其二,谓不能顺今而适变。
437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438
〔注〕夫真浑沌,都不治也,岂以其内为异而偏有所治哉。
439
〔疏〕抱道守素,治内也,不能随时应变,不治外也。
440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问者,汝将固惊邪?
441
〔注〕此真浑沌也,故与世同波而不自失,则虽道于世俗而泯然无进,岂铃使汝惊哉。
442
〔疏〕夫心智明白,会于质素之本;无为虚淡,复于淳朴之原。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薮万物,乌兽不骇,人岂惊哉。而言汝将固惊者,明其够不惊也。
443
且浑沌氏之术,子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444
〔注〕在彼为彼,在此为此,浑沌玄同,孰识之哉?所识者常识其述耳。
445
〔疏〕夫浑沌无心,妙绝智虑,假令圣贤时达,亦何足识哉。明恍惚深玄,故推之于情意之表者也。
446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
447
〔疏〕谆,淳也。苑,小风也,亦言是扶摇大风也。滨,涯;大壑,海也。谆芒苑风,皆寓言也。庄生寄此二人,明于大道,故假宾主,相值海涯。
448
苑风曰:子将奚之?
449
〔疏〕奚,何也。之,往也。借问谆芒,有何游往。
450
曰:将之大壑。
451
〔疏〕欲往东海。
452
曰:奚为焉?
453
〔疏〕又问何所求访。
454
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455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问泄之而不乾。以譬至理,而其义亦然。故虽寄往沧淇,实乃游心大道也。
456
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457
〔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故谓之横月之民。且谆芒东游,临于大壑,观其深远,而为治方。苑风既察此情,因发斯问:夫子岂无意于黔首?愿闻圣化之法也。
458
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
459
〔疏〕施令设官,取得宜便,技擢荐举,不失才能。知此则天下太平,彝伦攸叔,圣治之卫,在乎兹也。
460
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461
〔注〕皆因而任之。
462
〔疏〕夫所乖舛,事业多端,是以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故治之者莫先任物,铃须睹见其情事而察其所为,然后顺物而行,则无不当也。
463
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464
〔注〕使物为之,则不化也。
465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为,而不使物从己。如此,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
466
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467
〔注〕言指指麾顾昤而民各至其性也,任其自为故。
468
〔疏〕挠,动也。言动手指挥,举目顾盼,则四方钦附,万国来朝。圣治功能,其义如是。有本作显字者,言用显指挥,四方皆服。此中凡有三人:一圣,二德,三神。以上圣治,
469
以下次列德神二。愿闻德人。
470
〔疏〕前之圣治,以蒙敷释;德人之义,深所愿闻。
471
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
472
〔注〕率自然耳。
473
〔疏〕妙契道境,得无所得,故曰德人。德人凝神端拱,寂尔无思,假令应物行化,曾无谋虑。
474
不藏是非美恶。
475
〔注〕无是非于胸中而任之天下。
476
〔疏〕怀道抱德,物我俱忘,岂容蕴蓄是非,包藏善恶邪。
477
四海之内共利之之为悦,共给之之为安;
478
〔注〕无自私之怀也。
479
〔疏〕夫德人惠泽弘博,褊覃韦品,故货利将四海共同,资给与万民无别,是普天庆悦,率土安宁。
480
照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481
〔疏〕夫婴儿失母,心照怅而无所依;行李迷途,神傥莽而无所据。
482
用斯二事,以况德人也。财用有馀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483
〔注〕德者,神人述也,故曰容。
484
〔疏〕寡欲止分,故财用有馀;不责滋味,故饮食取足;性命无求,故不知所从来也。总结前义,故云德人之容。
485
愿闻神人。
486
〔注〕愿闻所以述也。
487
〔疏〕德者,神人之逵耳,愿闻所以述也。
488
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
489
〔注〕乘光者乃无光。
490
〔疏〕乘,用也。光,智也。上品神人,用智照物,虽复光如日月,即照而亡,寨体黜聪,心形俱遣,是故与形灭亡者也。
491
此谓照旷。
492
〔注〕无我而任物,空虚无所怀者,非阁塞也。
493
〔疏〕智周万物,明逾三景,无幽不烛,岂非旷远。
494
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
495
〔注〕情尽命至,天地乐矣。事不妨乐,斯无事矣。
496
〔疏〕穷性命之致,尽生化之情,故寄天地之问而未尝不逍遥快乐。既达物我虚幻,是以万事销亡。
497
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
498
〔注〕情复而混冥无进也。
499
〔疏〕夫忘照而照,照与三景高明;忘生而生,生将二仪并乐。故能观万物之还原,睹四生之复命,是以混沌无分而冥同一道也。
500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
501
〔疏〕门与赤张,姓也。无鬼,满稽,名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师,众也。武王伐纣,兵渡孟津,是时则二人共观。
502
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罹此患也。
503
〔疏〕罹,遭也。虞舜以揖让御时,武王以干戈济世。而揖让干戈,优劣县隔。以斯商度,互有不及之言。而兵者不祥之器,故遭残杀之祸也。
504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505
〔注〕言二圣俱以乱故治之,则揖让之与用师,直是时异耳,未有胜负于其问也。
506
疏〕均,平也。若天下太平,物皆得理,则何劳虞舜作法治之。良由尧年将喊,其德日衰,故让重华,令其缉理也。
507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508
〔注〕均治则愿各足矣,复何为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以为君哉。许无鬼之言是也。
509
〔疏〕宇内清夷,志愿各足,则何须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之为君。此领悟无鬼之言,许其有理也。
510
有虞氏之药疡也,
511
〔注〕天下皆息创乱,故求虞氏之药。
512
〔疏〕疡,头疮也。夫身上患创,故求医疗,亦犹世逢纷扰,须圣人治之。是以不病则无医,不乱则无圣。
513
秃而施髻,病而求医。
514
〔疏〕鬓发如云,不劳施松,幸无疾恙,岂假医人。是知天下清平,无烦大圣。此之二句,总结前二事也。
515
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憔然,圣人羞之。
516
〔注〕明治天下者,非以为荣。
517
〔疏〕操,执也。修,理也。焦然,憔悴貌。夫孝子之治慈父,既不伐其功绩,圣人之救祸乱,岂矜以荣显。事不得已,是故羞之。
518
至德之世,不尚贤,
519
〔注〕贤当其位,非尚之也。
520
〔疏〕夫不肖与贤,各当其分,非尚之以别贤。
521
不使能;
522
〔注〕能者自为,非使之也。
523
〔疏〕上拙习性,不相夸企,非尚而使之。
524
上如标枝,
525
〔注〕出物上而不自高也。
526
〔疏〕君居民上,恬淡虚忘,犹如高树之枝,无心荣贵也。
527
民如野鹿;
528
〔注〕放而自得也。
529
〔疏〕上既无为,下亦淳朴,譬彼野鹿,绝君王之礼也。
530
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531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岂识裁非之义。率乎天理,更相亲附,宁知偏爱之仁者也。
532
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
533
〔注〕率性自然,非由知也。
534
〔疏〕率性成实,不知此实为忠;任其当理,岂将此当为信。
535
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536
〔注〕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
537
〔疏〕赐,蒙愿也。蠢动之物,即是精爽之类,更相驱使,理固自然。譬彼股肱,方兹耳目,既无心于为造,岂有情于蒙赖。无为理物,其义亦然。
538
是故行而无边,
539
〔注〕主能任其自行,故无进也。
540
〔疏〕君民淳朴,上下和平,率性而动,故无迩之可记。
541
事而无传。
542
〔注〕各止其分,故不传教于彼也。
543
〔疏〕方之首足,各有职司,止其分内,不相传习。迩既昧矣,事亦灭焉。
54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545
〔疏〕善事父母为孝。谈,伪也。馅,欺也。不以正求人谓之馅。为臣为子,事父事君,不馅不谈,尽忠尽孝;此乃再子之盛德也。
546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547
〔注〕此直违俗而从君亲,故俗谓不肖耳,未知至当正在何许。
548
〔疏〕不肖,犹不似。君父言行,不择善恶,直致随时,曾无练争之心,故世俗之中,实为不肖,未知正理的在可许也。
549
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导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550
〔注〕言俗不为尊严于君亲而从俗,俗不谓之馅,明尊严不足以服物,则服物者更在于从俗也。是以圣人未尝独异于世,铃与时消息,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岂有背俗而用我哉。
551
〔疏〕严,教也。此明违从不定也。世俗然善,则谏争是也。夫违俗从亲,为之导谈,而违亲从俗,岂非馅佞邪。且有逆有顺,故见是见非,而违顺既空,未知正在何处,又违亲从俗,岂谓尊严君父。
552
谓己导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553
〔注〕世俗遂以多同为正,故谓之导谈,则作色不受。
554
而终身导人也,终身谀人也,
555
〔注〕亦不问道理,期于相善耳。
556
〔疏〕勃,怫,皆嚷貌也。导,达也,谓其馅佞以媚君亲也。言世俗之人,谓己馅佞,即作色而怒,不受其名,而终身导谈,举世皆尔。
557
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558
〔注〕夫合譬饰辞,应受导谈之罪,而世复以此得人以此聚众亦为从俗者,怛不见罪坐也。
559
〔疏〕夫能合于譬喻,饰于浮词,人皆竞趋,故以聚众,能保其终始,合其本末,众既从之,故不相罪坐也。譬,本有作璧字者,言合圭璧也。
560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导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
561
〔注〕世皆至愚,乃更不可不从。
562
〔疏〕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以象天地,红紫之色,问而为彩,用此华饰,改动容貌,以媚一世,浮伪之人,不谓导谈,翻且从君馅佞。此乃与夫流俗之人而徒党,更相彼此,通用是非,自谓殊于众人,可谓愚痴之至。
563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564
〔注〕夫圣人道同而帝王殊进者,诚世俗之惑不可解,故随而任之。
565
[疏〕解,悟也。灵,智也。知其愚惑者,圣人也。随而任之,故愚非惑也。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议阁鄙,触境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
566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567
〔注〕天下都惑,虽我有求商至道之情而终不可得。故尧舜汤武随时而已。
568
〔疏〕适,往也。政,至也。惑,迷也。析,求也。夫三人同行,一人迷路,所往之方,犹自可至,惑少解多故也;二人迷则神劳而不至,迷胜悟劣故也。今宇内皆惑,庄生虽求向至道之情,无由能致,故可悲伤也。
569
大声不入于里耳,
570
〔注〕非委巷之所尚也。
571
《折杨》《皇萼》,则磕然而笑。
572
〔注〕俗人得情曲,则同声动笑也。
573
〔疏〕大声,谓咸池大韶之乐也,非下里委巷之所闻。《折杨》《皇华》,盖古之浴中小曲也,斥狎鄙野,故嗑然动容,同声大笑也。昔魏文侯听于古乐,悦然而睡,闯郑卫新声,欣然而喜,即其事也。
574
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
575
〔注〕不以存怀。
576
〔疏〕至妙之谈,超出俗表,枚谓之高言。适可蕴常圣之厦府,岂容止于众人之智乎。大声不入于里耳,高言固不止于众心。
577
至言不出,俗盲胜也。
578
〔注〕此天下所以未尝用圣而常自用也。
579
〔疏〕出,显也。至道之言,淡而无味,不入委巷之耳,岂止众人之心。而流俗之言,饰词浮伪,犹如折杨之曲,喜听者多。俗说既其当途,至言于乎隐蔽,故《齐物》云,言隐于荣华。
580
以二垂踵惑,而所适不得矣。
581
〔注〕各有信据,故不知所之。
582
〔疏〕踵,足也。夫迷方之士,指北为南,二惑既生,垂脚不得,一,人亦无由独进,砍达前所,其可得乎。此复释前惑者也。
583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
584
〔疏〕夫二人垂踵,所适尚难,况天下皆迷,如何得正。故虽有求向之心,其固不可得。此释前不亦悲乎,伤欺既深,所以郑重。
585
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
586
〔注〕即而同之。
587
〔疏〕释,放也。迷惑既深;造次难解,而强钦正者,又是一愚,莫若放而不推,则物我安矣。
588
不推,谁其比忧,
589
〔注〕趣令得当时之适,不强推之令解也,则相与无忧于一世矣。
590
〔疏〕比,与也。若任物解惑,弃而不推,则彼此逍遥,忧息谁与也。
591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592
〔注〕厉,恶人也。言天下皆不愿为恶,或迫于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
593
〔疏〕厉,丑病人。遽,速也。汲汲,勿迫貌。言丑人半夜生子,速取火而看之,情意忽忙,恐其似己。而厉丑恶之甚,尚希改丑以从妍,欲明愚惑之徒,岂不厌迷以思悟邪。释之不推,自无忧息。
594
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595
〔疏〕牺,刻作牺牛之形,以为祭器,名曰牺尊也。问,别。既削刻为牛,又加青黄文饰,其一断弃之沟渍,不被收用。若将此两断相比,则美恶有殊,其于失丧性一也。此且起譬也。
596
蹶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
597
〔疏〕此合谕也。桀坏之纵凶残,曾史之行仁义,虽复善恶之迸有别,而丧真之处实同。
598
且夫失性有五:
599
〔疏〕迷情失性,抑乃多端,要且而言,其数有五。
600
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601
〔疏〕五色者,青黄赤白黑也,流俗耽责,以此乱目,不能见理,故曰不明也。
602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603
〔疏〕五声,谓官商角徵羽也。淫滞俗声,不能闻道,故日不聪。
604
三曰五臭薰鼻,困傻中颗;
605
〔疏〕五臭,谓擅薰香经腐。惶,塞也,谓刻贼不通也。言鼻耽五臭,故壅塞不通而中伤颗额也。外书呼为臭也。故《易》云其臭如兰;《道经》谓五香,故《西升经》云香味是充也。
606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607
〔疏〕五味,谓酸辛甘苦咸也。厉,病;爽,失也。令人著五味,秽浊口根,遂使咸苦成疠,舌失其味,故言厉爽也。
608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609
〔疏〕趣,取也。滑,乱也。顺心则取,违情则舍,挠乱其心,使自然之性驰竞不息,轻浮躁动,故曰飞扬也。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610
〔疏〕总结前之五事,皆是伐命之刀,害生之斧,是生民之巨害也。
611
而扬墨乃始离歧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
612
〔疏〕离趺,用力貌也。言杨朱、墨翟,各擅己能,失性害生,以此为得,既乖自然之理,故非庄生所得也。
613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鹊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
614
〔疏〕夫仁义礼法约束其心者,非真性者也。既伪其性,则遭困苦。若以此困而为得者,则何异乎鸠鹊之乌在樊笼之中,传其自得者也。
615
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鹉冠捂笋绅修以约其外,
616
〔疏〕皮弁者,以皮为冠也。鹤者,乌名也,似骛,绪色,出郁林;取其翠羽饰冠,故谓之鹤冠。此乌,知天文者为之冠也。缙,圭,亦插也。缙,插。份,犹质也。绅,大带也。修,长裙也。此皆以饰朝服也。夫浮伪之徒,以取舍为业,故声色诸尘柴塞其内府,衣冠插质约其外形,、背无为之道,乖自然之性,以此为得,何异鸠鹊也。
617
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继缴,院梡然在继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618
〔疏〕支,塞也。盈,满。栅,篱也。继缴,绳也。院院,视貌也。夫以取舍塞满于内府,故方柴栅;缙绅约束于外形,取譬缴绳。既因弊如斯,而自以为得者,则何异有罪之人,交臂历指,以绳反缚也。又类乎虎豹遭陷,困于囊槛之中,忧厄困苦,莫斯之甚,自以为得,何异此乎。
URN: ctp:ws29041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