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十

《卷三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東通志卷三十
3
《仙釋志:
4
二氏之學,儒者所不道,而百家傳記恒稱述之,豈其人盡,侏𠌯而言皆荒誕哉?葢物與无妄,心理皆同,大聖大賢,明體逹用,操存涵養,未嘗墮於一偏,而二氏以獨覺之,知探無極之理,求之不得,甚至捐親戚,遺肢體而不顧,迹其篤念本性,以力持於知誘物化之交者,不可謂非志士堅苦之行也。世俗聾瞶鍼砭,斯存其人,其言有足採者,正樂得而志之,若夫致虚守寂之說,不足以經緯萬端。元史作釋老傳曰:佛於晉、宋、梁、陳、黄、老於漢、魏、唐、宋,其效可覩矣,洵有味乎其言之也。作仙釋志。
5
仙釋。舊志所採頗失之雜,兹削其浮誕之說,而取史志中傳聞有據者增補之,稍加别裁,以云「慎也。自晉以後,仙前釋後為例,各朝凖此」。
6
7
白兎公長,白山人,事吐納之術,得長生神仙交感傳》云是彭祖弟子常騎白兎,往來如飛,因稱為「白兎公」。唐韓翃送齊山人歸長白山有舊事,仙人白兎公」之句。
8
浮丘公姓李。嘗居嵩山修道與王子晉控鶴而遊。所著有《相鶴經》。今新泰縣有《浮丘鄉邑志》,以為即仙翁故里也。
9
涓 子齊人好餌术,飫其精,至三百年乃見於齊。著《天人經》四十八篇。後釣於荷澤,得鯉魚,腹中有符,受伯陽九仙法,能致風雨。淮南王得其書,有《琴心》三篇。
10
11
安期生琅邪人,老而不仕,賣藥海邊,始皇東遊,請輿語三日夜,賜金璧,值數千萬,俱不受,置於阜鄉亭而去,畱赤玉舄為報。李少君對漢武帝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𤓰,安期生仙者,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12
盧 敖燕人始皇時為博士,詔採藥海中,東至合丘,見一石洞,洞口如斗,遂匿不出,辟穀導引,世謂之休糧。洞詳《山川志》。
13
平常生居穀城鄉,數死復生,時人不信,後大水出一鄉被害,平在闕門,山頭大呼曰:「平常生在此」,且云:「雨五日必止」。止則上山求之,但見衣帔革帶而已。後數十年,復為華陰門卒。
14
黄石公張良狙擊秦王不中,亡匿下邳,遇老父,坐圯上脱履圯下,謂良取履,良跪進之曰:「孺子可教,約後日㑹此出。一編曰:「讀之當為王者師。後十年、興十三年,見濟北殺城山下黄石,即我也。後十三年,良從漢高祖過濟北,果見穀城黄石,乃取而葆祠之。
15
16
稷丘君泰山下道士,武帝時,以道術受,賞賜甚厚,髪白再黒,齒落更生,後罷去。上東廵泰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擁琴來迎,拜曰:「陛下勿上也」。上必傷足,行數里,左足趾果折,上諱之。封事畢,命為稷丘君立祠」。
17
泰山老父,姓氏不傳:武帝東封,見老翁於山下道傍,頭上白光高數尺,怪而問之,對曰:「臣年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遇有道者教臣絶穀,但服术飲井水,併作神枕,法臣行之,轉老為少,日行三百里,今年百八十歲矣」。帝受其方,賜玉帛,辭不受。老父後入山去,每十年五年,一返鄉里,歴三百年,遂不復還東方朔平原厭次人,武帝時,仕持㦸郎,東郡獻短人,上呼朔至,短人指朔曰:「西王母種桃三千年結實,此兒三偷之矣」。又《風俗通云:東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時為風后,堯時為務成,子周時為老,𥅆在越為范蠡,能興帝王之業,變化無常,故以仙目之。
18
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黄老,居潛山下,後作黄散赤丸、賣藥都市,會民有大疫,文擁朱旛繫黄散以狥,人門飲散者即愈,所活萬計。
19
李少君齊人受安期生爐火術,貧不能辦,漢武帝募方士,乃以其術上之,言丹砂可成黄金,金成,服之昇仙,天子甚尊禮之,賜遺無數。帝前有古銅噐少,君言是齊桓公柏寢所陳,帝驗其刻字果齊,故器少君數百,歲人視之如五十許,靣色肌膚,甚有色澤,乃作神丹謂帝曰:「陛下不能絶驕奢,遣聲色殺伐不止喜怒不勝大道,葢未可成也。以丹砂少許與武帝,便尸解而去」。
20
黄 公東海人,嘗佩赤金刀,制御蛇虎如其意,事見《西京雜紀》。今安邱有黄公墓,其羽化處也。巫。 炎字子都,北海人,官駙馬都尉。武帝出見炎於渭橋,其頭上欝欝,紫氣高丈餘,帝召問:「君年幾何所得?」何術對曰:「臣年百三十八歲,亦無所得」。詔東方朔使相之,朔曰:「是得陰道之術」。帝屏左右問之,對曰:「臣年六十五,苦腰痛,脚冷不能自温,又痺不能行,得此道以來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氣力如壯時,無所憂患」。帝曰:「卿有道不聞於朕,非忠臣也」。對曰:「臣誠知此道為真,然陰陽之事,宫中不利,臣子所難言,又行之皆逆人情,故不敢以聞」。帝曰:「戲之爾」。卒受其術。炎年二百歲,白日,飛昇而去。
21
抱犢子氶縣君山,壁立千仞,上有田數頃,隱者王老抱犢而耕,遇異人仙去,因名抱犢崮。詳山川志苓。按《嶧縣志》云:抱犢子,鄴人也,少在黒山採松子茯 ,餌之且數百年。時壯時,老人乃知其為仙。嘗牽黄犢過陽都酒家,其女悦之,共牽犢而走,人不能追。後還復在市中數十年乃去,見潘山下。冬月,賣桃李云。事見劉向《列仙傳》。葛洪云:「犢子鬻桃以淪神」,葢指此也。
22
鹿皮公甾川人,少為府小史。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史白府君請木工三十人作轉輪造懸閣,梯道成,上其顛作祠屋,因畱止其旁,食華芝飲神水七十餘年。淄水未下,呼宗族得六十餘人,命上山半水出,盡漂一郡。小史辭遣宗族令下山着鹿皮衣,升閣而上,後百餘年下賣藥齊市也,世稱鹿皮公。葛洪曰:鹿翁陟險以流泉」。
23
園 客濟隂人常種五色香草,積數十年,服食其實,忽一日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上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蠶,亦以香草飼蠶,得繭百二十頭,大如甕,每一繭,繅六七日乃盡。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葛洪云:園客蟬蜕於五車。
24
孔安國魯人常行,氣服鉛丹,年三百歲,色如童子,隱潛山,弟子隨之數百人。每斷穀入室,一年復出,顔色益少。其不入室,則飲食如常,與世人無異。寶惜道要,不肯輕傳。奉事至五六年,審其志性,後乃授之。一人物內,另 孔安國
25
王 遠字方平,東海人,舉孝亷,仕至中散大夫,棄官修道。桓帝時,屢徴不起,使郡國廹載詣京師詔問,皆不答,乃題宫門扇四百餘字而去,所言方來事多驗,帝使人削之,其字逾顯。
26
麻 姑王方平妹,修道於牟之姑餘山,語見《續文獻通考》,今寧海州姑餘山,一名崑嵛山,仙蹟具存。唐太宗東征軍至鄒平之昌陽,鎮麻姑,顯異運餉助軍軍士築臺表之,今齊東之麻姑堂是也。按《圖經》,撫州南城縣有麻姑仙壇。《葛洪神仙傳》云:王方平過吳、蔡,經家,遣人與麻姑相聞,亦莫知麻姑為何神也。還報曰:「不見忽已五百餘年,尊卑有序,修敬無階」。觀此,則仙蹟既非寧海,亦並不言平之妹。且方平桓帝時人降吳,猶在晉前,安得即云五百餘年耶?附述以備博考。
27
樂正子長即墨人。好道遇仙人,授以巨勝。赤散方仙曰:服此藥老成化,童子長服之。年八十,色如少女。子長受之入海,登勞山仙去
28
夏侯臯即墨人徐誕弟子勤修得道。臯殁後,有人遇臯,以手巾寄信,與誕視之,乃棺中物也。見《郡國志》。
29
馬明生臨淄人,本姓和,字君實。少為縣吏捕賊,被傷死。遇神人以藥活之,遂棄職。隨神周遊天下,遇安期生,受《太陽神丹經》三卷,歸入華山合藥,不樂昇舉,但服半劑,為地仙恒居人間。不過三年,輒易其處,輾轉五百餘年,人多識之。
30
唐 虞不知其人有道術,莫知其歲。《後漢書》云:「與華陀同時,能道赤睂、張歩家居里落,若與相及」。語見《華陀傳》。
31
王和平北海人,性好道術,自謂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至京師㑹和平殁,邕葬之東陶,有書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還之。後弟子言其尸解,乃恨不取其寶書仙藥焉。
32
于 吉琅邪人,精苦修道,數見老君,親授元旨。吳孫䇿平,江東將士多病,吉噀水輒瘥,策渡江襲許,與吉俱行。時大旱,策見將士多在吉所,怒之,遂收吉縳置烈日中,使請雨。俄而大雨驟至,溪澗盈溢,將士喜,謂吉必見原策,竟殺之,俄失其屍。周遊吳、魏間,又百餘年乃仙去。
33
宫。 嵩琅邪人師事于吉,隨吉於曲陽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縑朱字,《太平經》十部,吉併以付嵩。其書多論陰陽否泰,分天道、地道、人道云。嘗服雲母數百歲,有童子色,後入紵嶼山,仙去。
34
35
鮑 靚東海人,字太𤣥,學兼內外明天文河洛書,稍遷南陽中部都尉,為南海太守。嘗行部入海,遇風饑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濟。靚嘗見仙人陰君授道訣,百餘歲卒。
36
王仲倫衛國人,初入少室山學道,常往來鳴石山,愛其響,輒畱聽。太康中,進士田宣隱於岩下常拊石自娛,每見一人白衣道冠,徘徊岩上,及晩方去,翌日,宣令人於岩下擊石,而潛於岩上伺之,俄而果來,執袂詰之,因自言其詳,乃求問養生訣,惟畱一石如雀卵,去時凌空冉冉入烟霧,宣得石,含之輒百日不饑。
37
賀。 欒,茌平人,官水部郎。與葛稚川善,得導引之術。一日,至驪山白鹿觀井中,見金蝦蟆口出,五色。光欒曰:此肉芝也,餌之入費,䝉山不返,今茌平有賀欒店是也。
38
魏夫人任城人,司徒魏舒女也,性樂神仙,味真慕道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攝生,常欲别居閒處,父母不許,年二十四,强適南陽劉㓜彦,生二子,子息粗立,乃離隔室宇,齋於别,寑有清虛,真人王君與羣仙來降,授以太上寳文,經守静之思,與日俱進,在世八十三年,以成帝咸和九年托形化,去證位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
39
羊 權道輿,泰山人,羊忱少子,居茅山得道,有九嶷山仙女羅郁顔色。絶世,穆帝昇平三年,降權丹室,贈權浣布巾、金玉條、脱各一枚,移時而去。
40
元陽子長白山人,於伏生墓中得《金碧潛通》之書,自為註解,得《還丹訣》,修真於華陽宫十九年,仙去在山中時,人不見其飲食,惟晝夜燃香,不用火發,以氣呵之,香逹城市
41
蘭 公曲阜人有孝行,忽斗中真人,降其舍,自稱孝弟王,曰:吾自上清托化人間,示陳孝弟之義,子真誠不昧當,授以秘旨,勉力行之。蘭公承獲妙訣領悟真機,嘗與里人共遊郊野,見古冡三公曰:此三仙解化之墳,第一冡有真人仙骨,今已復形,是為地仙。長生乆,視第二冡,仙衣一具,道經一函,其人方如醉卧,發之良乆,乃能話言。此以太陰鍊形綿養真氣者第三冡,有玉液金丹服之,便當冲舉並發之,一如所言。公因披仙衣,吸金丹,捧道經招卧冡,二真人起,同躡層雲,冉冉而去,衆羅拜,問何時再降?公曰:但施行,孝道自當衛爾,無日不降也」。言訖不見。
42
盧童子黄縣人,㓜有至性,九歲離俗居縣西南盧山辟穀,導引後騎,白鶴昇仙,唐時封冲禧真君李道空陽信人,常遊濟、兗間。冬夏一衲衣,三十年不易。人有所詢,但以指示之。病者求醫則張目呵嘘,可治則付以藥,不可治則示以期。
43
陳仲舉膠人學黄老術,却粒服氣,隱大珠山之石室,時人莫知其歲數,仙蹟尚存。石 坦字洪孫,北海劇人。居無定所,不娶妻,不營生,衣敝食粗,陶然自得。人有喪葬,輒策杖弔之,無達近寒暑,或同日同時,衆咸見焉,始知其為仙也。姚萇之亂,莫知所終。
44
竺法太東筦人道,貌魁梧,湛深禪學。時領軍王洽、東亭王珣、太傅謝安咸敬禮之,臨寂預示其期,以太元十二年卒于精舍。
45
竺道生魏姓鉅野人,生而頴悟,師事竺法太,年十五,便登講座,吐納問辨,雖名宿莫敢抗,至具戒,器鑒目深,太祖設㑹下食,良乆,衆疑日晩,帝曰:「始可中耳」。生曰:「日麗天天,言中即中矣」。徑取鉢食,衆咸服其樞機,得𠂻後於虎邱山,聚石為徒,講《湼槃經》,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說契佛心否?」羣石為之㸃頭。又說法於金陵天雨曼陀羅花,至今名雨花臺。
46
南北朝
47
張 忠中山人,字巨和,隱於泰山,常穴居清虚,服氣符堅,聞其賢,徴至長安,以野法見,乞還,餘齒歸岱。宗堅以安車送之,至華山而逝,諡曰安道先生。
48
慧 重,閔姓,魯郡人,僑居金陵,南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勅於新安寺出家。秉性清徹,機悟深沉,言不經營應時若㵼,為禪宗所推仰。
49
僧 鍾孫,姓魯,郡人,年十六出家,志識宏遠,嘗至夀春,導公見而竒之,言於譙郡王鄴,畱具供養,每有講論,導公為之讓席,後止中興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來聘,帝以鍾有德聲,勅與酬對,往復論辨,言無偶失,南北重之。
50
道。 敬琅邪王氏,凝之之孫,從逺公出家,每歎戒律,終身難全,願凈六根,但禀一戒,以為得度之要,逺公許之,篤志念佛,早夜勿替。宋永初元年,端坐唱贊而逝,衆見光明滿室,移時方滅。
51
普 明張姓,臨淄人,時誦《法華》、《維摩》二經,有别衣别座,未嘗混雜,嘗見普賢乘象至其前,授以神咒,救病輒瘥。宋孝建中,卒於大明寺
52
僧 巖,北海人寥廓靡常,人不能測。劉善長為青州,欲舉為秀才,拂衣而去。後為沙門,栖遲山谷,常以一壺自隨。一日為弟子曰:「吾今夕當死,壺中大錢一千,以通九泉之語,蠟蠋一挺,以照七尺之軀,至夜而亡。時人以為知命。
53
智 順徐姓,琅邪人。年十五,出家師事智度,受戒具陶錬衆經而獨歩於湼槃,透論貫徹,徒衆嘗數百人。齊竟,陵王創寺居之,至梁天監六年趺逝。
54
竺 朗京兆人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隱於泰山之琨瑞谷,因謂之朗公谷。秦符堅欽其德行。元魏太祖亦遣使致書,以繒素、旃罽、銀鉢為禮。後燕慕容德師事居,給以兩縣租税。谷中舊多,虎朗居之,處患遂絶。《秦書》曰:朗嘗與隱士張巨和遊,張常穴居,而朗大起殿舍,連樓纍閣,雖素飾不同,並以靜外致稱,年八十五而終」。
55
僧 意竺朗弟子貞確,有思力,每登座講說,輒天花下散,將終,見一沙彌現形,云天帝請師講經,沐浴端坐而逝。
56
法 定梵,僧也。魏正光初來遊方山,見希有如來曽,於此成道,遂經營梵宇,有一蛇引道,二虎負經,白兎、元鶴之異,遐邇助工,於是窮岩絶谷化為寶坊,勅賜名靈巖寺
57
惠 始清河人張姓,少詣長安,師鳩摩羅什,觀習經典。坐禪於白渠北,晝則入城聽講,夕則還處靜坐。時趺行履泥,初不汙足,色愈鮮白,世謂之白脚佛。太延中,寂化齋,潔端坐停十餘日,容色如 ,衆神異之。
58
59
由吾道榮」,琅邪人,少為道士,常遊燕、趙間,聞晉陽有異人,精於法術,遂往訪之,得其傳,凡符水禁咒、陰陽律數,無不通解。後隱於琅邪山,辟穀餌松术,以求長生之秘。隋開皇初,拜諌議大夫,苦辭歸,卒年八十五。今郯城馬陵山有由吾仙洞。
60
徐 則東海郯人沈靜寡欲,懐栖隱之操,初居縉雲山,後入天臺,絶穀養性,所資惟松水而已,雖隆冬沍寒,不服綿絮。年八十一,赴晉王廣之召王,請受道法,徐辭以時日不便。後一夕,卒。王遣人送柩至天臺,徐徒歩而歸,至其舊居,取經書道法分遺弟子,然後跨石梁而去。須臾柩至,方知其靈化王聞而益異之。
61
李 清益都人,世傳染業,少學道,多延方士。開皇四年,嘗入雲門山,遇仙人,授書一軸,立談甫半日,歸視城郭人民已非舊日,訪其子孫,皆云「自入南山未歸」。時唐高宗永徽元年,開所授書,皆小兒醫方也。自是遍遊名山,莫知所終。
62
慧 藏姓郝,趙國平棘人。十一歲出家,年四十,乃潛於㟙山,木食山漿。澄心𤣥奥,研窮雖廣,而以華嚴為本宗。初,北齊主武成降書邀請於大極殿,開講華嚴,至大業元年,年八十四卒。
63
法 安鼓姓,安定鶉狐人,少出家太白山九龍精舍。開皇中,晉王召住慧目寺,及從駕幸泰山,帝道渴,安以刀刺石出水,帝飲之而甘,乃於朗公谷建神通寺。初,安與晉王入谷,見一僧着敝衣,乗白衛而來,安禮之甚恭,王問何人,安曰:「斯朗公也!將創造神通,故來規度爾。寺既建,即勅安住,持年九十八而終」法 瓚齊州人,初隱於泰山之阜,開皇十四年,帝東廵狩,招訪名德,下勅延之,命住京師勝光寺,後送舍利於神通寺,役旋而終
64
胡 燦沂水人,本韋姓。仁夀初,詔送舍利於蔣州棲霞寺,遍訪江表叢林,得經一百餘卷,併前錄所遺及諸缺本,於是到處傳冩北方諸乗始完。
65
僧 世青州人住興善寺,仁夀,初送舍利於萊州𢎞藏寺役,旋又送舍利於密州茂勝寺,行逹青州,宿道藏寺,是夜,赤光從房內出,直指東南,及造石函,忽變為赤,金如棗,如豆,餘悉變,為青琉璃,圖表以進,帝大悦,還京,無疾而逝。
66
法 楷青州人師習湼槃,通解詞義,受具後,遍遊名山,入京師,住揚化寺,宣揚戒律,宗風大振。仁夀初送舍利於曹州寶乗寺,建塔諦銘,感徵最盛。
67
曇 觀莒人七歲入禪,欣慕法宇,仁夀初奉勅送舍利於定林寺,初停公館,即放大寶,光掘地得銅浮屠一枚,制同神造,用以安盛舍利,恪得相容。
68
69
保 恭青州人,本崔姓,㓜年入道,晩而愈精。自陳、隋以來,南北無不欽仰。武帝初年八十而卒,葬長安東郊,詔秘書監蕭德言撰碑。
70
王遠知,琅邪人母晝夢鳯集其身,因有娠,生逺,知少警,悟陶𢎞景度為道士,授法籙,隋煬帝作玉清元壇以處之,貞觀九年,詔潤州即茆山真其中,後謂弟子潘師正曰:吾少時誤損」。 觀俾養童子吻,不得白日昇天。今召署少室伯,將行即沐浴,加冠而逝。高宗追諡昇𤣥先生,又詳方伎。
71
于兹仙翁姓李,名元枝,字甘美,居泗水之南天花橋,少讀書,年五十餘,應舉獲第,已而棄家遊黄山西峪,得道家書,結茅於鄒平之于兹山。貞觀四年,仙去初隱,其姓名因山有姜石,晴則乾,雨則濕,乃姓姜,名澤,字仙露。脱凡之日,謂山下行人曰:我于兹道人也。今山上鈎臺石屋遺蹟,尚有邑人設祠祀之周季道號紫陽真人遊費,䝉山遇羡門子,乗白鶴,執羽扇玉女侍從,季道叩乞長生訣,羡門子曰:爾名已在丹臺石室之中,何憂不仙,但攝靜以俟之,逺渉江湖,來此何索?
72
王希夷滕人,隱嵩山師黄頤學養生四十年,更居徂徠山,喜讀《周易》、《老子》,餌松柏葉雜花,年七十餘,筋力柔强。𤣥宗東廵,召見行在,時年九十餘,拜國子博士,聽還山。
73
張道通,齊人天寳時,栖息於東莞織女山洞中,年三百歲,人作迎仙觀於其下。蕭靜之蘭陵人,舉進士不第,性好道,絶粒鍊氣,結廬漳水之上十餘年,而貌悴髪落,引鏡而怒,因遷鄴下,逐市人求什一之利,資用豐足,乃置地葺居,掘得一物類,人手肥而潤色微紅,嘆曰:「太歲之神,將為祟耶!」遂烹而食之,逾月而貌復少壯,一道士顧而駭曰:「子必嘗餌仙藥求眕其脉,乃曰:「子所食肉芝也,生於地類,人手肥潤而紅得食者,夀同龜鶴,然當深隱山林,更期至道,不可自溷於塵濁之間!」靜之果如其言,捨家而去,不知所終。
74
徐釣者不知其名。自言東海蓬萊鄉人,常櫂舟泛於鄂渚,上及三湘,下經五湖,每將魚市,酒人逐之,不可,近乃水仙也,嘗吟詩云:「曽見秦皇駕石橋,海神忙,廹漲驚潮,蓬萊隔海雖難到,直上三清却不遙」。董京威即衡陽董錬師也,初在䝉山修道,杜甫贈詩所云「故人昔隱東蒙峯」。
75
劉 棟淄州人養母甚孝,所居臨河,一旦忽扶其母登山,是夕大水平地丈餘,人始異之,其後去城數里,作窟室以居,别築小室以奉其母,朝暮出視,母寑膳訖,復還窟黙坐,如是十餘年,士大夫欲見者入窟室中,相對不交一談,問亦不答,但云「速修速修而已。母卒,營葬畢,棄家去,不知所在。
76
道。 因濮陽人甫七歲,詣靈巖寺落髪聽講,不浹旬,通《湼槃經》,衆駭嘆,以為神悟,乆之,杖錫出山避亂三蜀,居多寳寺,宣論維摩,聽者數千人。後赴京師,止大慈恩寺𤣥奘法師等具來諮訪,仍著《湼槃華楞伽章疏》數千言。
77
黒虎禪師不知何處人,居萊山麓下,築洞演法。太宗東征過其洞,有二黑虎當道,車馬莫能近,禪師呵之使去,因詔問東征之事,禪師對曰:「决勝」。果如其言,凱旋,為建禪寺,賜名真定。
78
道。 哲臨邑人,初隱終南駱谷山,履雪空巖,彈指覺悟,後延住京師大莊嚴寺,道行益高。貞觀九年,化去,年七十有二。所撰有《百識觀門》十卷,智照自體論、《大乗聞恩錄》等書,傳於世。
79
明。 淨高密人自少出家,南遊天臺山,日至村中乞食,曰:「值羣虎閉目開口,若饑餒狀」。乃以匙抄飯納虎口中,大小均徧,日復如是。貞觀三年,召至京師,值大旱,命祈雨。甘霖立沛,獲大有年,後住義勝寺,莫知所終。
80
道。 寂俗名李仁萬,齊州正覺寺都維僧來居長白山修營寺宇入都,上表請額,時上大興佛教,有三藏淨義法,師居大薦寺,演律譯經勅道寂勘校,因賜新譯諸品經文,還寺開堂,宣暢之次,遂致感應東巖醴泉出,病者飲之,即愈。表上,中宗勅賜名醴泉寺,及師宗寂,乃知為梁寳誌公後身也。開元中,有碑記、碑陰,鐫刻誌公像。
81
光 寶并州人初謁荷澤,神㑹禪師,闡析同異,超然頓悟,居於沂之䝉山,元和二年圓寂。惟 政本周姓,平原人,勤行不息,妙契上乗。文宗嘗食蛤蜊,中有菩薩形象,召惟政問之,請立觀音像,以荅殊休。武宗即位,入終南山隱寂。
82
臨。 濟俗名邢義元,南華人,初同睦州,在黄檗坐下得佛法大意,後住鎮州臨濟院,即名臨濟和尚,逺近來叅者,惟示以辨魔㨂異之旨,㑹趙州遊方到院,彼此對質,應機了悟,懿宗咸通八年,示寂,傳其法者凡十六宗,皆號臨濟法嗣。
83
趙州和尚俗名郝從諗,曹州人。師事南泉,受戒後遍歴諸方。嘗謂:「七歲兒童勝我者,我師之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教之」。住趙州東觀音院四十年,人皆稱「趙州和尚」。乾寧四年,將示寂,謂弟子曰:「吾焚化後,不用淨淘舍利,身已是幻,舍利何生」。趺坐而逝。
84
五代
85
楊仙公淄齊間道士莫知其年,歲時遊行於市,或就鐵舖,借鐵椎,自擊其頂,或令人用石擊其腰背,雖盡力,終無所損,入山與虎豹為戯,狎之如鶩雛,後唐長興中,入蜀峨睂山不返。
86
樹。 王不知其名。居嶧之滄浪西龍門觀中,草衣木食四時帝棲樹間,人呼為「樹王」。同時有李先生者,亦居此。觀踪跡靈異,里人不知樹王行事,惟李先生數數稱之。晉天福間,二人俱羽化去,華葢真人劉姓,蜀人,居勞山,魔睂皓髪,靣如渥丹,敝衣掩形,不冠不履,世稱華葢真人,忽一夕尸解而去矣
87
義 楚裝姓,相州安陽人,七歲來歴下,後覽大藏,慨儒家與佛教文多謬解,事多誤用。《擬白《樂天六帖》,纂釋氏義理,庶事羣品,以類相從,建立門目,計五十部,隨事别列四百四十門。周顯德元年,進呈,世宗勅付史館,賜紫衣,仍加號明教禪師,至宋開寶終。
88
子。 鄰范,姓兗州人。其父見僧必咄唾而子,鄰性慕之,已而辭母,投柬都廣愛寺為僧。後十年省親歸,則其父喪明,母亡已三載矣。子鄰誓願報母,乃詣泰山祠,誦《法華經》三轉。又往鄮山,禮阿有王塔,設四萬拜,求母得度,忽空中有呼子鄰聲仰視之,則母在雲氣中,曰:「仗佛慈,悲己生㣼利天矣」。
89
賀。 元琅邪人得道不死,真宗東封,謁於道左曰:「晉水部員外郎賀元再拜而去」。後熙寧時,有道士喬仝與蘓軾為友,一日辭去,曰:「賀元期,我於䝉山也」。軾有寄賀詩云:「舊聞父老晉郎官,已作飛騰變化看,聞道東蒙有居處,願供菽水看燒丹人」。按晉有賀欒,茌平人,官水部郎時,謂即其 也。
90
甄棲貞字道淵,單父人,舉進士不第,初訪道於勞山,華葢真人乆之,入建隆觀為道士,後遇許元陽,授《錬形養元訣》。二三年,漸返童顔,登高躡危,輕若飛舉,乾興元年,謂其徒曰:「此歲之暮,吾當逝矣!」即日甃殯室,室成不食,月餘,衣紙衣,卧磗禢卒,人未之竒也,及歲乆,形如生,衆始驚,傳以為尸解。棲真自號神光子,與隱人海蟾子者,以詩往還,論養生秘術,目曰《還金篇》,凡有兩卷。
91
靳八公長清人,以鬻酒為業,有一道者,屢至其家,公出醇酒飲之,酩酊而去,不知其為仙也,後復至,稱有篤疾,卧其家,痰涎嘔穢,索麵湯食之,公家偶乏,道者於葫蘆內取麵付之,遂為湯道者,食畢,畱餕餘不潔,八公妻取而投之於火,公亟奪而食之,道者即偕八公登東山而去,其妻泣而隨之,道者草書十字遺之,世傳以為號咷歸别處結綵,便飛雲石,刻遲賢亭詳古蹟下。
92
黄冠道人姓氏里居不傳:熙寧間,以醫遊於楚邱棗堌村,不事方劑,但令病者見之,一與之語即愈。居數月,忽不知所在。
93
劉野夫青州人,有道術,嘗約友人龔德莊曰:「今夕家人必出,我往見君,至晚,德莊坐待不至,俄火自門起,德莊同家人犯,烈熖出,四傍皆儘,異日野夫來曰:「君家人幸出,可賀也」。宋政和間,寓興居寺,人計其夀,已一百四十五歲,唉
94
王老志濮州人,遇異人於丐中,自言吾鍾離先生也,予之丹,服之而狂,遂棄妻子結廬田間,時為人言休咎。政和間,召至京師,進緘書一封,帝啓之,乃昔歲秋中與劉喬二妃燕好,語由是信之,封為洞㣲先生,乆之,托疾歸,未幾卒,詔贈正議大夫。
95
魏二翁雷澤人遇異人得道,手持蒲箑,語禍福,多竒驗。一夕,盜將竊其衣物,潛伺於外,二翁呼其名使來,欲與之,盜驚逸而去。徽宗遣使徴之,笑曰:「是以我為林靈素也」。畱頌武彛一章,置几上而逃。賈 文號成公,臨沂人。㓜慕道教,政和間嘗遇純陽子,與之遊,自後能洞知休咎。上召見,賜以紫衣。後歸䝉山之陽,建宇集徒,年七十四,一旦,羣鶴集庭,乃仙化去。今祠在䝉山玉虛觀。
96
高尚處士,劉姓,濱州人,性穎慧,㓜有高真之色,長通儒書及二氏法,一日,遇異人,授以養生秘訣,遂不語,結廬黙坐為竇,以通蔬水。政和間,賜錢三百貫,加號高尚處士。其後靖康盜起,凡經其居者,無敢驚擾,後尸解而去。
97
靳用章字民之,須城人,聞濱州有高尚處士師事之。道成命弟子繒其像既畢,撫掌笑絶。越數日,啓手足有異香,屬纊若空衣然。
98
侯谷神沂州道士,貌古形𦡱,慕神仙之術。一日,鶉衣道者,入觀中,授丸藥一粒,命谷神啖之,年八十五,羽化去。
99
吳守一蘭陵人,早為道士,從淵黙劉真人,受錬度秘術,入瑯邪神峯山,辟榖數年,忽有一道者,入廬與語,䄂出苶烹而飲之,道者出户,遂失所在。吳年至九十餘,羽化之時,異香滿室,白鶴遶空者移日雪竇禪師趙州人,俗名李重顯,自㓜出家,遍叅名宿,駐錫四明,雪竇山發,願建立道塲,趺坐窮岩,誦經不輟。有山鹿、啣花、野猿設供之異,旬日之間,布施雲集,構成,賜額明覺寺,詔移住瑯邪山,興復資聖禪院,廣延法,嗣身披一布衫,五十年不易。皇祐七年,示寂,戒其徒闇毘舍利,仍送歸,雪竇薌林。師嘗作《雪竇布衫偈》云:「趙州無義漢雪竇,老婆禪一川風雨,後明月獨當天。
100
郭里店僧,博州郭里店有僧,遺其名,閉闗叅悟,戒行甚高。嘉祐八年正月二十一日,仁宗夢一僧類古阿羅漢狀謁帝曰:「我博州郭里店,院中僧也,未有當今額,特來請賜」。帝覺而異之,訪得其寺,賜額覺慈。
101
文 㓜淄川人字夙悟,博通經律,尤精百法,論所至為徒衆講解,重修經藏,補諸經之缺。明道二年,受具足戒。嘉祐五年,賜紫方袍。元豐三年,示寂於明水鎮之惠覺院。
102
文 宗王,姓登州人,幼年出俗,投延洪院,傳大乗戒,開演法華,修恒圓滿,徽宗每宣入內殿,對御講經,賜紫金衣,加號禪鑑大師。
103
曉 初登州人住辛山白雲資慶院為維那僧善奉佛院,有真武像,朝夕頂禮,山臨海島,有邵武軍周應等乗間謀刼曉,初趺坐,感真武,告之曰:「廵司設伏以待應等被擒」。事聞,特勅改資慶為真武院,并賜初紫衣,號真應大師。
104
道。 楷崔姓,沂州人,與洞山雲禪師俱為青原,法嗣,而楷更精進。大觀初,賜紫方袍,不受,號定照禪師」。政和八年,作偈而逝,偈曰:「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横行三界外,騰騰任運無拘束」。
105
法 寜李姓,莒縣人,初依沂州天寧妙空和尚㕘侍,既乆,盡得雲門宗旨,後住沂之淨居寺,闡揚真諦。尋南遊至松江華亭縣之青龍鎮,有章氏母夢天人告以古佛來鎮,翌日師至,乃建刹居之,仍名淨居寺。紹興間,沐浴端坐而逝。
106
普 和䝉,陰人,自㓜為僧,即異於衆,及長,有戒行䝉之堂,阜社有巨蟒,當路,行者病之,和往咒之蟒,俯首隨和,至一石穴,潛伏其中,患遂絶,年六十餘,趺坐而逝。今石穴尚在,每春夏則巨蟒,蜿蜒可見,人爭睹之。
107
108
劉志堅蒲臺人。㓜年入道,師濱州,高尚處士,功行甚篤,能服氣餐霞,自號「江月子」。皇綂間,賜金襕紫衣,加號「洞真大法師」。
109
薛𤣥微,濱州人生有慧識,年十四,投高尚觀禮師。歴十九年,方證𤣥妙,以大定壬辰年寂逝,至明昌二年,有人見於泰山下,與語,若生平,又二年,復由東平府舟運珉石,至觀中而去,人因勒銘紀其仙蹟。唐仙姑姑,餘山人。㓜有慧悟,十歲入烟霞,觀修鍊十三,道成有同里王處一來師事之。姑曰:「我非汝師也」。數日後,汝師當來。已而重陽子至,王處一與丘處,機等七人奉以為師。姑辭去,即羽化。今清風嶺有石廟鐫像,併志在壁。
110
王重陽陜西盩厔人,天眷中,東遊海上,往來東牟,嘗棲息於修真觀,味道探𤣥牗廸,後進王玉陽等七真,皆師事之,為仙家北宗之祖。
111
馬丹陽初名從義,改名鈺,字元寶,先世陜西扶風人,徙居寧海。弱冠能詩,舉進士。大定間,遇重陽子,授以仙術,專務清淨,遊闗西,徧覽名勝。東歸,道經芝陽山,愛其巖壑,清邃環堵,為修煉之所。後羽化於萊陽遊仙宫,加號丹陽順化真人,為七真之首。
112
孫不二,馬,丹陽之婦也。丹陽既師重陽,婦亦預聞,至道,詣金蓮堂出家。大定十五年,居洛陽之風仙姑洞。越八年壬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卓午,沐浴更衣,書卜筭子祠,端坐而化。時丹陽居遊仙宫,忽拂衣起舞,謂門人曰:「孫姑已仙去矣」。明年春,洛陽信至,時日不爽。
113
譚處端寧海人,初名玉,字伯玉,少感風痺疾,誦《北斗經》求濟。大定中,往師王重陽,冬夜,籍以海藻,不勝其寒,重陽展一足,今處端抱之,汗出如置身甑中。黎明,以盥手水滌其靣,宿疾頓廖,心知重陽為異人,誠心事之,得其道要。一日過吳,六酒肆,書「龜蛇」二字於壁。是夕,四鄰火燼無遺,而酒肆獨完,人皆異之。元至元六年,贈長春雲水藴德真人。
114
劉處𤣥東萊人,字通玅,師事重陽子,得其傳,自註黄庭、道徳清淨諸經,𤣥旨秘輿,人不能喻。至元六年,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115
王玉陽,東牟,人名處,一遇重陽子,授《道法》三十六卷,修真於崑嵛山之烟霞洞,嘗臨危崖翹足駐立,人目為「跌脚仙人。承安中召見,問:「先生事能前知,何也?」對曰:「鏡明自能鑑物,此在自已之靈明耳」。興定未蜕逝,至元中,贈玉陽體𤣥廣度真人。
116
郝廣寧寧海人,初名大通,隱於卜筮。後從重陽子學道修真崑嵛山。年七十三,羽化元至元中贈廣寧通𤣥太古真人。所著有《太古集》、《太易圖》及《示教真言》。行世 以上六人,並丘、長春為北宗七真,長春詳元代下。
117
靈源姑。濰志稱:唐栝夫人嚮慕真風,躭味𤣥理。大定壬寅春,馬丹陽行化過濰,姑徑往叅禮,畧聆道妙。是年十月,親詣崑嵛山,復於丹陽前懇祈要訣丹陽作滿庭芳詞,授之,得聞清心鍊息之義,還濰剏庵以居,幅巾麻衣,甘食粗糲,盡屏塵務,專志頤真,終以勤苦得成示期。《仙化詞》有石刻刻,在濰之五清宫中。
118
任風子》黄縣人,狀貌竒異,師事馬丹陽,修煉於萊陽之迎仙觀,氣體充粹,寒暑不侵,人以休咎,叩之,發言有驗,大定間端坐而逝。
119
劉德仁,樂陵人,讀書稍通大義,一日遇老叟,授以道德要言,併投筆一枝而去。自是𤣥學頓進,大定初,迎住京城天長觀,賜號東岳真人。元至元中,贈無憂普濟開明洞微真人。
120
汪仙翁單父惠冲,素好道,大定間有藍縷道人,自稱汪姓,來止其家,冲供養無缺,忽一日,發狂奔,墜城南井中,拯之已死,冲厚葬之,逾月,有人自汴京來,云汪先生寄書,致意冲以為紿,已置書檐隙,不發。明年,居室毁於火,書獨無恙,冲乃發書視之,始知為純陽吕仙翁也。開冡啓棺,已空空矣。世傳四月十四日乃仙翁誕辰,至期伺之,有白鶴翺空之異。
121
楊真人不知何處人,白日冲舉後 真於費縣之白雲岩,大定中於揚州見之,寄還石像數龕。張信真樂安人,世以農桑為業,母嘗夢一馭鶴仙人而娠,六歲讀書,聰悟過人。泰和初,年十五,從父叅禮。大通為師,戒行精嚴,祛邪治病,大有靈異,後於天長觀見天師授正乙盟威秘籙,賜號真人。年五十五歲,當晝凌空而去。
122
郭志空章丘人,别號超。然嘗遇異人傳授秘法,遂長坐不卧,吐納運氣,或化為靈風,或涎為玉液。章宗時,召見,賜金冠錦服,道號長春真人。
123
李 □濟南人慕臨安山水之勝,往遊焉,憇淨慈寺,見青衣道人林下劚筍,□揖而問焉,道人曰:「爾來可共食」。因燃火燒之,□食之甚美,道人忽不見□,自覺身輕,不復飲食,後入青城山乗雲仙去。李頤真昌邑人,仕為武畧將軍,性好道,棄官隱於青石山,名其園曰歲寒庵。日守休值劉長生過其園,以𤓰殻題石壁曰「遇仙園」字,至今不滅。
124
披,雲真人平度人年十二,從劉長生學道,天性敏慧,道行淑真,後羽化於終南山,偈曰:「喝散迷雲,驅囘宿霧,萬法無私,千峯獨歩」。其徒以事聞,詔贈披雲真人。
125
寶峯僧嶧人楊姓,名守忠,出家為寳峯寺僧,有戒行杖錫遊諸名山,多所證悟,及老,退居寳峯,一日登坐自喝曰:「六十九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翻身跳出萬重闗,驚起泥牛耕海靣,端坐而逝。敖 亨字虚明,任城人。先是,有汴僧福安居任城寳相寺,倚樹而化亨,其後身也,人皆呼為安山主,年十三,受戒具師事鄭州普照寳,和尚苦行有年一日,於雲堂聞打板聲,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靣月靣,流星閃電,若更遲疑,靣門着箭咄寳公。深契之後,出世五坐道塲,詔住慶夀寺,復主少林法席。興定己卯,寂逝,闍維時熖如蓮花,目睛不壊,兒時圓珠隱額至是,爍然飛去。
126
127
丘處機棲霞人,號長春子兒,時有相者謂其當為神仙宗伯,年十九,修全真學于崑嵛山,師事王重陽,為七真之最,太祖特詔求之,乃與弟子同往雪山,見太祖大悦,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太祖深契之歲,乙酉,熒惑犯尾,其占在燕,禱之即退舍,㑹旱祈雨,期以三日,應果驗,詔改其居為長春宫,賜號無為演道大宗師。尹志平太和丘,長春弟子住,濰之玉清宫,長春應召侍行者十八人,尹居其首。太祖問道者三:微言啓沃,詔賜清和。演道,𤣥德真人,撰述甚多,提掖後學,今玉清宫有清和仙跡碑。
128
范常真平度州人丘長春弟子,住州之上。清觀境有狼噬人,常真黙咒遣之,人因稱為狼范。後尸解去。
129
李志常,觀城人,母夢神人授以玉兎,覺而有娠。及誕,瑞光照室異香。遠聞長師丘長春學,修煉法。後世祖遣使召至大都,命為大濟度宗師住長春觀。一日,忽見五色雲從東來,亟召徒衆,屬以後事,端坐而化。
130
何道柔河間,景州人。年十五,出家為道士,遇異人,指以海上七真,宜師事之,乃周遊寧海,登萊、雲光、望仙諸處,得與長春諸真人相印證,乃浩然而歸聚徒,河北名流皆宗仰之
131
戴元歆修道於東䝉岩穴中得養生訣,兼精祈禱之術,世祖召見,賜紫衣,加號冲寂大師、知蒙山玉虚觀事。
132
楊道真沂州人,嘗仕宋為縣令,聞苻離之敗,知宋運將終,乃棄官為道士,遍歴蜀、廣闗、隴之地,叅悟頗有所得。至元二十年,至嶧州青檀山,尸解,詔贈通元希妙大師。
133
雲,嵒子。博州人,名劉志堅。少事永昌王,凡使命多任之,有劉使臣之稱,感異夢,棄家入道,拜郭志空為師,篤行不倦,居鰲山二十年。屢著靈異蜕,葬即墨之葦樓山,凌烟崓中。
134
真成子沂州人,俗名戎體。元師事馬丹陽,受修真之要,性醇古簡淡,愽覽羣書,尤精於老、莊,居嶧之清真觀。至元間,召見殿庭,賜紫金襴,加號「中真大師」。
135
張仙公日照人,十歲即知慕道,十四歳入朝元觀為道士,精修數十年。大德五年元旦,忽有白雲繞庭,鳴鶴羣舞,仙公即化去,今昇仙橋是其遺蹟也,號永壽真人
136
馬靈真滕縣人,又名了道,師事馬丹陽弟子雷洪陽,得丹陽正𣲖游,至雪山,見洞谷幽竒,遂結廬於旁,服氣導引後形,解仙去,其徒即於其地剏雲峯萬夀宮,號丹陽洞,同時羽人有王志,專號清明子,張志廣號清虚子,楊志清賜號希丘真人,張志静賜號淵静大師,張志玉賜號通真大師,皆滕人也。或師洪陽,或師靈真,皆栖止洞之左右。
137
張志純,㤗,安州人,號天倪子,居嶽麓㑹真宮,道行超羣,賜號崇真保德大師,授紫服。郡人王天挺贊之曰:「氷霜外潔,日星內炳」。又曰:「山澤之臞道,德之腴化」。時年一百二十歲。
138
徐世隆東平人,嘗賦詩哭文文山,棄官入道,往來泰山,與天倪子遊叅叩𤣥,要能逆覩未然。天順間復至岱下,惟升𤣥觀一老道士識之,其容貌如兒時所見云。
139
王嘉祿新城人,少入勞山,遇道士,教以五禽之術,乆遂不食,但以石為飯,或食松柏葉,渴則飲澗水,乆之,遍身生毛寸許。一日,思其母歸,復火,食毛盡落然,食石如故,嘗囊石自隨,映日視之,即辨其味,著齒無聲,如粉粢糕餌。後母死,復入勞山,遂不知所終
140
何。 老新城人,縣東六七里有一茅庵,何老修行於此,獨居數十年,毎夜焚香誦經,即有蛇虎來相拱䕶,庵後有積水,灣曰豢龍池,相傳何老擾龍處。
141
葆光子,郭姓,章丘人,居城北女郎山之三陽洞,學鍊神服氣之術,自號葆光子。後仙去郝志隆,滕縣人,嘗因萃仲舊觀經營為道院,未集而尸解,羽化之夕,月色如晝,祥風慶雲,由西北而來。冉冉從東南去,萬目共覩弟子。劉志淵竟其事,改觀曰太清觀。
142
鹿茂之泰,安州人。初,業儒後,以黄冠隠卜築於徂徠山之二聖宫,味老氏言晩而玩易,題其所居曰貧樂」,巖、曰演易齋示期,羽化長清、杜仁傑為之譔碑。
143
李 堅號麻衣先生,來遊長清,嘗以藥濟人,或預告人,休咎無不驗。年逾百歲,一日過石澗店,謂人曰:「某日,吾葬此」。至期果化去。
144
張仙招逺人,初為傭耘田,若有神助,後居羅山燈草澗絶穀,茹松柏,飲水三年,竟蜕化於羅峯絶頂。
145
王仙姑招逺人居縣南十五里,日樵於野,不採而薪自集,後卒於樵所,鄉人掘地將埋之,得石槨,題曰「仙姑之墓」,遂納之於槨,立祠祀焉。
146
周祖師招逺人,世居埠頭村,其父周太公入螺山採木,忽澗旁聞兒啼聲,視之,見一虎在兒旁,逐之,虎忽不見,抱兒歸育之,年十二,始能言,仍往螺峯山學道。其後與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張公、廖公同日昇舉。
147
陳 僧不知何處人,煉丹於安東衛之阿掖山石洞中,後破壁飛去,今名陳僧洞,以志其仙蹟云。,天和子徐姓,膠州人,嘗師李靈山,得秘傳。元綂間隱居,即墨鶴山修煉功成,順帝召見,賜紫襴衣入,明莫知所終。
148
周真人黄縣人,年十五,投道士陸翁為師,不藉言詮,别有慧悟,已而為陸所逐,夜卧澗側有虎,擁衛其旁,陸知之,轉拜周為師,越數年,同遊名山,莫知其跡。
149
廣 恩賈,姓順德,洺水人,夙有慧根,至元初,祝髪為開元寺僧遊,歴名山叅訪禪旨。後居臨清淨土寺,戒行精嚴,傳法甚廣,元帥路通深敬信之。至元中,贈䕶國興理大師寶法宗菩薩。
150
志 德劉,姓東昌,聊城人。年十二,出家受戒具至二十盡得秘,乗世祖召見,辨難不絀,賜紫方袍,使主天禧旌忠。二刹三十年,一履一衲,敝弗易也。一夕,夢梵僧高座上,散花如雨,遂覺悟,因示微疾,趺坐而化,年八十八歲,闍維時舍利無筭,詔建塔藏之,學士趙孟頫為銘。
151
正 寶俗名趙譚,長山人,投廣教禪院。仁公薙髪,苦行焚修,無所開悟,乃遍歴齊、魯、燕、趙,擇師訪友。元貞丙申,至五臺,值太后駕謁文殊東臺現圓光異相南臺碑版,光鑑岩谷寶視之,心地頓開,歸而成道。大德三年,欽授帝師法號。
152
大 行齊州人入泰山,草衣木食,行法華三昧感普多現身」,遂覺心眼洞明,見十方諸佛,猶如明鏡中像。至元間,詔入宮闕,詔賜號「開國法師,常精進菩薩」
153
普 喜未詳何郡人,身偉靣黑,如梵僧狀,德行髙邁,精究宗旨。至元二十五年,剏立江淮御講之所,詔師主鎮江普照寺,後示寂荼,毘舍利無數。高僧傳稱曰:吉祥佛,山東人也。
154
辯和尚不知何處人,嘗至青州,創普照寺,世稱青州辯和尚禪教,盛行北方二百餘年,燕、秦、齊、魯之間入是宗者,皆其法。嗣有《青州百問》一卷。
155
海 印泰,安州人,居鄒縣大明禪院,功深悟道,一日,謂弟子曰:「吾幻身非乆住世,親書偈畢,端坐而逝」。
156
善 道臨淄人入大藏,信手探卷,得無量夀佛經,及住廬山,觀逺公遺躅,豁然増思,後遁跡終南,又往晉陽,從綽禪師授經,入定七日,洞見本來,一日,謂徒衆曰:「吾明日歸去」。至日中,誦佛而逝」。
157
僧一庵北直懷來人,元末,卓鍚於萊之大澤山,叅契真詮,授徒甚衆。洪武初,一日示期登座,對衆說偈曰:「生本無生,㓕本無㓕,太空浮雲洪爐㸃雪」。言訖而逝。
158
通大師,姓名不詳,洪武間嘗往來於單父鄉鎮間,春夏耕鋤,喜為人力作,不受值,人皆愛之,乆之,往來行人見逺近傭力者,皆若僧也,衆悉驚異,僧遂去居曹之九塜寺,顧瞻殿廡頺甚,願新之,乃杖鍚行,丐至濟河側,有木長數丈,徑尺餘,就商易之,商曰:「汝能肩之,吾即施汝僧」。謝訖,以鍚扣者三,肩之而歸,未嘗輟步。今梁脊通木,懔即其木也,寺工成,又杖鍚而去,不知所之。
159
禧 果壽,光人,八歲,隨元兵至沙漠,投金山寺,依僧勝廸,廸甚器重之,已而勝廸死,南還。洪武十九年,上召見,畫䇿定遼左,賜賚甚厚,後與法弟禧海偕遊,至濟南,住正覺寺。永樂元年,移住棲霞法勝庵,持行清嚴,老而彌篤,年九十歳坐逝。
160
麻衣仙趙,姓名,不傳冬夏常衣麻,因呼為「麻衣。趙洪武中,隠膠州大珠山,石室辟穀得仙。今有朝陽庵遺蹟。
161
去畱馨范姓,膠州人,自㓜好道遇異人,授以辟穀導引之術,身輕如葉行住處,異香襲人人,因稱為去畱馨,終日行歌於市,洪武中,乗雲仙去。
162
鞠 恩游僧,不知何許人。永樂間,居文登灣東寺,或禪坐累日,或日歴數山學士,與之遊,講論風生,能以符水濟人。又精堅白同異之術,年八十餘,一日,整衣冠而卒,顔色不變。
163
繼。 逹田姓,膠州人。自㓜出家戒律,精進妖婦唐賽兒聞其名,不敢入,州境膠,人賴之,一夕趺坐化去。
164
張三丰本貴州黄平人,永樂間,來隠青州雲門洞,修煉不出,一日往遊勞山居,民蘓現,禮之甚恭。三丰取擔頭耐冬花,一枝挿現庭前,枝葉菁葱,經愈茂,至正月花發清艶,不凡分枝,移之輒萎死,葢上仙葩也。臺按三丰一名,張躐蹋,嘗考《黄平州志》在《三丰禮》。斗 註云:山東平州人,元末遣戍於此」。又嘗見三丰墨跡,題曰晉陵,未詳孰是。
165
史。 老嘉祥人,宣德間,修道焦城之牛山小洞中,有巨蛇䕶其洞口,山下平疇數頃,募人種粟,收穫洞內,每逄雨雪,輒取飼羣鳥。一日下山,謂人曰:「吾為某醫」。牛去去輒不返,蛇亦無跡。後有人見於太和山中,旋失去,不知所之,今山下田猶名「史老灣」。
166
海上老人不知姓名,自言海州人也,生元至正甲辰,至成化癸卯,年一百二十歲。嘗師異人,得攝形鍊氣之要,白髮被額,顔色如童,來居濟寧,辟穀導引日,惟啖棗數枚,或菜數莖,飲水少許而已。憲宗召見時館指揮王瑄家,遂稱王,士能敷對,稱㫖,賜寶鏹遣歸,諸公問所以壽,對曰:「無術也。弟不茹葷,不娶妻,不識數不爭氣爾」。既還,居濟十餘年,去遊海上,不知所終。
167
鞏道巖滋陽人,元劉長生弟子。成化中,居三清萬夀觀,一夕有神降,童子曰:亟掃殿內。明午,八仙至,道巖異之。次早潛匿三清供桌下,日停午,果有乞丐八人入殿內,望三清拱手,道巖趨出,跪懇仙術,因授書一卷而去,道巖習之,能呼風喚雨,拘役龍雷,後以搬運術授其徒吳道人,吳嘗修天仙宫,一切匠役工價,令各隨地自檢所得銀錢,正償其值,其神異如此。道巖逝既乆,兗人或在淮、揚間遇之,始知其仙也。何志嶠恩州人童時淳樸禮南昌劉仙為師,遂隱盤山,棲雲巖,一日忽仙去,遺書示弟子:「口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
168
藍縷道人不知姓氏,成化間寓萊之凝祥觀,終日取爐灰和成丸積之座隅。一日辭衆,曰:「來春此地人疫得吾灰丸可救」。遂去,不知所之。次年春,果疫,服丸即愈。
169
李守真滕縣人,少遊勞山,遇異人,授以修鍊之術,還隱雪山,屢著靈異、成化間,微至京師,授太常愽士,不拜,詔居顯佑宫勘校道藏,主持法籙二年,懇還山,許之,賜號冲虚妙悟太極涵真,子李隱仙。任 山范縣人,少好學,過目成誦。年十七,忽棄儒為酒家傭遇。純陽吕翁授導引法,乃修鍊於安平鎮之顯惠廟,或行歌於市,或醉,卧氷雪中,人呼為「任風子」。𢎞治甲子冬,蜕化廟中,今迎仙坊、昇仙橋,皆其遺跡也。
170
趙天雷𢎞治中,修真於長清之洞真觀,得正乙法,勘攝符咒,試之皆驗,㑹歲旱,禱於南山,日乆不雨,邑令憾之,天雷,呼童子至前,掌中書一「雷」字,遣下山霹靂,自手中發,大雨如注,邑人異之,因名其山曰雷山,遺有風雷雨,三碑禱雨輒應,洞真觀一名,神虚宫觀之,東曰仙人臺,即天雷羽化處也。李子真濮州人,通政著之子,正德辛未,著知平凉府,子真隨之任,遇洪道士,授以異術,一日,子真月下閉門卧,隣人張氏見子,真行菼葦上,廹視之,不見。及門子真方睡,熟未起,越數年,羽化葬之日,郡人宋某見子真跨白驢西去。
171
元凝子高密人,年十三,牧豕海上,有道士佩劍,遇與藥一丸赤如火,吞之,即隨道士去,入青城山白龍洞,洞前積雪三四尺,凝處之若温,時敲氷濯足,澗中戲折澗竹,竅而吹之,作鳳凰鳴。未幾,道士去,獨處洞中。一日,斸芝巖下,遇一白虎,握其尾躍上虎眷,走里許舍去,嘗往來吳越間,人問姓名不答,廹之以指就案,書元凝二字,題詩贈人,運筆如飛字,類霆書鬼篆,多不可識,後道士復㑹偕入瑯琊山,不知所終張道人不知何處人,自言姓張,來住勞山上清宫,貌如少壯,而歴叙所經,皆百年以上事,人未之信,一日募修東嶽廟雷石灰數千觔,急切不能辦,張募之某嫠婦家婦以貧辭,張曰:汝家門前槐樹旁有灰三千觔,何云無也?發之,果如其言,或問:何以知之,張笑曰:渠先祖建樓所,餘吾見之,其家不知也。凡事頗能前知,有問之者,佯狂不答。
172
仙桐道人嘉靖初,有道士遊曹州定清寺,敝衣垢靣,恒如醉狂。寺有枯桐,為僧所伐,止存朽根,道人撫摩之。噀水者三趺坐根上,曰:「此樹再生」。僧衆莫顧也。至夜半,聞歌曰:「木有根兮真可惜,上天下地㳺八極」。詰旦視之,已失所在。越三日,枯根頓發逾月,枝葉扶疎,經年圍至五六尺矣,不詳其名,謂之仙桐道人。
173
牛 仙不知姓名。卜居文登東南平山之陽,棲息茅廬中,冬夏不易衣,出騎一青牛,居山常數日不舉火製。丹成山前遂産葠,取汁。和丹服之,與一童子俱飛,去其牛飲葠,遺汁亦隨仙去,山人稱為「牛仙」,因以名其山。
174
耍 子㓜從師修真於登郡之萬夀宮,遇異人,止宫之窑,師不為禮,私食之,異人授以術,㸃鐵成,金師覺異人遯去,耍子沐浴趺坐,而化遺一履,是日,城西三十里有人見其赤一足逐一鵞,行曰:「煩寄吾師,吾尋異人去矣」。
175
蕭道士萊陽人,純謹無異能,但禱雨輒驗。一旦端坐逝,是日有鄉人如城者,遇之,塗問何往?曰:「遊勞山至城,知蕭已逝矣」。
176
赤脚王王姓不知所自碧目蒼顔,常戴一笠,非布非絨,其光如漆,製式甚古,云是始冠時物。嘗於文登為人力田,隆冬不履踏,氷上如平地,其行若飛,奔馬不能及,問以長生,則厲色嗔詞,俚不可解。八九十老人言童時嘗見其貌,正如今日嬰兒痼疾,撫摩即愈,有調笑下其裳者,童身稚膚,實全真子也,人欲師事之,已遯去,以其四時徒跣,故號「赤脚王」云。
177
顛倒李。萊陽李氏子,少遇異人,得仙術,遂徉狂棄家,嘗依郭外墓所,晝乞於市,夜竪雙足於樹上而首向下,因稱為顛倒。李後過吳沽河,遇羣盗盜,戲問之,李曰:「爾輩死期至矣」。盜怒,詰之曰:「爾何時死?」曰:「即死」。羣盜毆斃之沙洲中。無何,官兵追盜,擒之。居人舁李屍具棺,葬沽水側,後有見之者,發墓唯空棺云。李真人不知何處人,住平度雲臺觀,日久後坐化石岩下,經二十餘年,皮骨不朽。尚書趙煥題曰「李真人蟬蜕處」。
178
斑 仙名全真,居招遠,螺山最高峯,石洞巉險,人跡罕到黄邑,一孝亷,應公車斑與别曰:「公此行必㨗,南宫令某邑,余當過而問焉」。孝亷行後一日斑集,常供薪,未者數十人,告之曰:「余當去矣,洞中數年,無以為報,惟祈諸公以清淨為心,不爭為福」。言畢逝,人遂葬之山上,孝亷果成,進士授令兩月,斑造訪焉盤桓,數日辭歸,迨入覲,過里,始知斑乆化去,開壙視祇,空棺雙履而已,後建祠山巔,曰覺觀,名其洞曰斑仙洞。
179
柏 顛新城人,㓜不娶,薄遊江湖三十年,有異術,能於暗中嘘氣作光巨石數十人莫能動者,輒手移之,雞過其前則命之舞。又能使人作異夢,閉斗室中燒丹,未及期而母啓之,鼎遂焚,柏驚仆其旁,既甦乃顛,後不知其所往。
180
于半仙居淄川城西冶頭店,性質樸無僞,家有鐵拐,仙人畫像于日具香紙齋奉,閲數歲常蚤起,赴縣役,天尚昧,中途見一人,宛然所供畫像,曰:「非吾李仙師乎?」遂懇切求度曰:「汝隨我行,慎勿開目」。須臾至一處,開目視之,則波濤拍天,浩無畔岸,乃東海濱也,驚怖告歸,乃與之金,旬日抵家,年至九十,無疾而終,因謂之半仙。
181
勞山道士即墨勞山中,多一二百歲人。高密張生讀書道觀觀,有老道士,形容怪醜,執樵蘇之役,張意忽之一日,張為其徒說《易》道士牕外,呼曰:君所述,皆俗說。試叩之,名理出人意,表生受其學,遂以說《易》擅東方
182
許。 朴濮州人得辟穀術,數日不飲食,顔色如常,栖東阿山中,譚大司馬聘至京,與語不合,辭之歸,曰:「翁老而靣赤,好動徤於房慾,必有授以吐納之術者。曉起試,看溺器中溷汁,是遺精也,恐一旦火發,救之遲耳」。後數月,譚卒朴入山愈深,不知所終。
183
王 勅,字雲芝,歴城人,嘗讀書卧牛山寺,見火光發之,得異書勅,中夜焚香展誦,能通天徹地,御風出神,知未來休咎,所在多竒蹟焉。
184
楊 生歴城諸生,喜談神仙,居龍山鎮,兒夜啼,生剪紙為二月口吹上昇,使二月相鬬,娛兒以止啼,百里內皆見之,廵撫某知為仙術,秘訪之,問尚有别術否?生舉所檠茶潑之堦前,水暴長,若降雨然,呼以仙師送之歸,後數日,復訪之,已擕妻子去,不知所之。
185
馬真一初居華山人,於𢎞正間見之,已百數十歳。萬歴末遊遼左,天啓乙丑來登州,栖遲十餘年,預識郡變,多隱語,皆後驗
186
籜冠子自名九一,崇禎甲戌,栖息於曹之天齊廟,手註隂符,道德清淨,三經明白,簡易牽鑿,為之一廓,已而知難將作,挾之入勞山,不知所終。
187
隋仙姑萊陽丁氏婦,持齋誦經,篤志清修。崇禎甲申正月十六日,至灰村南三里許,小山之陽曰:「此余歸真處也」。娶薪為堆,姑登其上,囑衆舉火,莫與之燃,乃環歩數匝後登,上蟠膝坐。未幾火起,衣燼不灰髪如卷雲,香靄騰空而逝。
188
張真子莫詳里居,常往來萊陽灰村,已而卜靜於菩薩頂石室中,凡三年一夕,囑守菴道士勿酣睡,夜半風作,山壁震響,道人驚詰,已失真子所在,但有詩畱石壁云:「孤峯雲擁舊茅堂,二百餘年借此鄉,今夜乗風入瑶島,碧桃開處,姓名香龍飛」。甲申二月,上旬二百五十二歲,松筆道人張真子題雪。 簔不知何許人,浪遊東土,自號雪簔人,目為吳人佯應之。好談𤣥理,嗜酒,飲無算,贈以錢物衣履,遇貧者即與之,醉輒箕踞嘲罵,王公落落,不可一世詩。尚豪放,善作大字磨,濃瀋數升,信手揮成,矯徤有勢。今雲門山有「大夀」,字在峭壁上,遒古軼倫,一絃琴世無傳者,惟簔能譜之,後去不知所終。蓮 菴始業農十八歲,披剃於掖之資聖寺,閉闗二十年,常入靜,見水波盈前,詔其弟子曰:「連掃除天將兩矣」。時烈日中天,不移時即大雨如注,年九十,結趺而逝。
189
文 淨濟寧人目有異光,能讀經闇室中,恭證㣲言,神悟妙賾,號無塵,上人嘗靜坐,主黙能前知,扣之多不答,間出一二語,必竒中,人咸異之。後於普照寺建萬佛閣勅賜藏經,庋閣上閣,東一室結趺,其中或日一糲食,或三五日,閉闗不通飲食,純修三十年。正德中,預示化期沐浴端逝,僧臘九十年矣。知。 永陽信人有戒行,為僧衆所推,城南十里有大蛇當道,行者患之,永向前以手按蛇蛇,乗風飛去。
190
寶 燈東阿,楊氏子也。二十出家居城北香山寺,叅禪誦經,頗通內典,持行清苦,時刻不懈。壽九十四歲,一日,沐浴更衣而逝。
191
湧空禪師俗姓,趙名天得,字禮之,宣府世將也,征戰有功,累官遊擊將軍,崇禎改元,棄職歸沙門,駐鍚新城,南闗之萬佛堂茅椽,僅足容膝,師閉闗結趺,寒暑不易,對人無言,有問者,但云「念佛好」三字,庚辰,臘月寂化。
192
遊 僧崇禎十一年,在南糧船中,行至臨清,忽下岸,向人言曰:「世間好事,焚修第一人」。問其姓名,不答。隨走至白家,圜內夜端坐口鼻,出火自焚,遍體金色擊之有聲,一州之人皆拜禮焉,隨埋之,即其處築土山,高三丈許,建菩薩殿,奉香火不絶。
193
《皇清》。
194
金邦寧滋陽羽士,素居《三元廟䖍》誦《太上真經》,年六旬,餘一日,忽徧辭鄰里曰:「上帝召我,某日當永别矣!」或笑其狂惑,至期,果沐浴,更衣,捧經,持杖端坐而逝,五月不仆,遠近觀者如市。
195
趙來祥直𨽻廣平人,住新城縣北闗真武廟五十餘年,持行勤苦,毎夕誦經,有巨蟒伏門外,如聽經狀,聞鐘魚聲輒至,誦畢,道人必施食馴擾之人,以為清修所致,康熙間,坐逝。
196
大 空德州人居衛河西五里觀音庵,碌碌未顯。中歲走五臺叅禪,憬然有悟,精修戒行,時舉般若秘義以示人,人不之解也。順治五年元旦,雪初霽,村人見庵前無行跡,啓户視之,趺坐,禪床玉筯,雙垂至地,觀者咸瞻禮讚頌之。
197
道。 忞廣東人初投青州府法慶寺為僧法,號「木陳堅,持戒律𣲖衍。臨濟正宗後住四明之天童,詔山開堂說法,弟子常至千人。順治間, ,賜紫衣,加號𢎞覺禪師。
198
寶 如文登人于姓子鋭志修行,契心內典叅報恩東蓮柏山諸名者,得臨濟宗旨,成大知識。順治十三年,振錄還東,建法源禪院於黄縣之小河,登壇說戒,紹續薪燈有《語錄》三卷
199
普慶庵老僧庵在博山縣城內,原係孫氏香火,陀僧修持無别長,惟朝夕誦佛聲千句,一日,早起,沐浴更衣,呼侍者曰:「好語主人,吾去矣!」遂趺坐而逝,壁間有一偈云:「這個臭皮袋,撇下無罣碍,洪爐烈熖中,明月清風在」,惜亡其名。
200
祖 珍卓錫,泰山西麓之普照寺,不言所自息。影禪廬,聚經典數千卷,澄思密探徹悟,真宗栖遲於嶽色,溪聲之間,心迹雙清,翛然自遠。寺前一石,題之曰「界塵石」,名流往訪咸比之遠公蓮社,云「年七十餘化去」。
201
觀。 公明季隱者,問其姓名不答,一日題詩有「觀公」二字,人以是呼之,其學浩傳無涯,陰陽醫卜,靡不精妙,偶至費縣之,其山見古寺頽廢,遂卓鍚山下,風雨虎狼,莫能侵害,人異之,共為結庵身,實心空所得,愈進臨寂,自冩其像,合掌端坐而逝,有語錄一卷,存於寺。
202
山東通志卷三十
URN: ctp:ws29126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