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

《卷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二
3
星野
4
天官有書,天文有志,史氏所占,遞相傳述。其說本於《周禮》,昉於《虞書,呉越、土屬星紀,序十二次之首。保章所辨,與羲和所掌可考,而知聖人敬授人時,别宵旦之中星,以定四仲。是以政事修而泰階平,景星見,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也。志星野。
5
浙江省:
6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祅祥。注星,土星所主土地。封,猶界也,大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中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十二次之分星紀、呉、越也。元枵,齊也。娵訾,衞也。䧏,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壽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疏》,呉越在南,齊、魯在東,今歲星或北或西,不依國地所在者。此古之受封之日,歲星所在之辰,國屬焉故也。呉、越二國同次者,亦謂同年受封,故同次也。
7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夏,呉伐越,始用師於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乎!」越得歲而呉伐之注此年歲在星紀,呉、越之分也。歲星所在,其國有福。《疏》:天文分野,斗主呉。牽牛主越。此年歲星在牽牛。《廣雅斗,牽牛,嬃女呉。
8
《春秋元命苞,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春秋》:「文耀鉤布,度定紀,分州繫象,䝉山以東至南江㑹稽,震澤徐、揚之州,屬權星。
9
《越絶書》:「越故治。今大越山陰,南斗也。呉,故治西江都,牛須女也。
10
呉越《春秋》:「呉」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史記》《天官書》:「南斗,其北建星、牽牛,其北河鼓、婺女,其北織女注《索隱》曰:「須女謂之務,女或作「婺」。《正義》曰:「須女四星,亦楘女南斗、牽牛、須女,皆為星紀,於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為呉之分野」。
11
漢書》天文志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丙、丁、江、淮、海、岱、戌、呉、越、呉、楚之疆,候熒惑、占鳥衡。
12
《漢書天文志》:「孝景二年十二月,水、火合於斗。斗,呉也」。又為粤元鼎中,熒惑守南斗。南斗,越分也。
13
漢書地理志》:「呉地,斗分野也。今之㑹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呉分也。粤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蒼梧、鬰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14
謹按,浙江地,西漢屬㑹稽郡者十之八,屬丹陽郡者十之二,未分置呉郡,故班固云然。其以兩郡屬斗分,與今測合,故節録之。
15
《漢書律厯志》:「斗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謂之星紀。
16
《淮南子天文訓天有九野注:斗,呉之分野。牽牛,一名星,紀、越分野。《後漢書天文志》注《星經曰:熒惑主揚州。璇璣者,謂北極星也。玉衡者,謂斗九星也。玉衡第六星主揚州,常以五巳日候之,辛巳為丹陽,丁巳,為呉郡㑹稽。謹按:洪武蘓州府志》,謂此日占斗星之色。
17
《後漢書郡國志》注《帝王世紀》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黄鐘,斗建在子,今呉、越分野。
18
《後漢書律厯志注月令章句》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分,為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國也。自斗六度至須女二度,謂之星紀之次,越之分野。
19
《三國呉志注》、《㑹稽典録》虞《翻》曰:㑹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
20
思呉都賦》:上當星紀,拓土畫疆。包括於越婺,女寄其曜。
21
《晉書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呉越分野,屬揚州費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
22
晉書天文志》:斗、牽牛、須女、呉、越,揚州,丹陽入斗十六度,㑹稽入牛一度。
23
《晉書天文志》,歲星曰東方,春木主齊、呉,熒惑曰南方,夏火,主楚、呉、越以南。
24
晉書苻堅載記》:「堅引羣臣㑹議曰:吾將薄伐南裔,於諸卿意何如?太子左衞率石越對曰:今歲鎮星守斗、牛,福徳在呉,懸象無差,不可犯也。堅獨留苻融議融曰:歲鎮在斗牛,呉越之福不可以伐。
25
吳地記《禹貢》「揚州之域,當磨蝎、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唐書天文志》:「貞觀中,淳風譔《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始以唐之州縣配焉。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牽牛去南河寖逺,自豫章迄㑹稽,南逾嶺徼,為越分通。占大象厯星,經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云:宰相爵禄之位,盛明王道,和平將相,同心帝命壽,天下安通。占大象厯星,經越一星,在婺女之南。
26
乙巳,占:「聖人觀象,分配國野,或取水土所生,或視風氣所宜,因係之以成形象之應,故越人伺察,以斗牛辨祥」。
27
《通典》:揚州在於天文,斗則呉之分野,漢之㑹稽、九江、丹陽、鄣郡、廬江、廣陵、六安、臨淮,皆其分也。今丹陽、呉郡、呉興、餘杭、新定、新安、㑹稽、餘姚、臨海、縉雲、永嘉、東陽等郡地也。按呉國之分,雖強盛之時,殊不全得揚州之地,今配星次,且約《漢書》,其厯代所屬,則各具於諸郡。天文精義,賦斗、牛、星、紀、呉、越隸揚。
28
《宋史天文志》: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主開徳宣符。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上台上星主兖豫,下星主荆揚。
29
宋史天文志:極度極星之在紫垣,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衆星所拱,是謂北極,為天之正中。而自唐以來,厯家以儀象考測,則中國南北極之正,實去極星之北一度有半,此蓋中原地勢之度數也。中興更造渾儀,而太史令丁師仁乃言:臨安府地勢向南,於北極髙下當量行移易。局官吕璨言:「渾天無量行更易之制,若用於臨安與天參合移之,他徃必有差忒」。遂罷議。後十餘年,邵鍔鑄儀,則果用臨安北極髙下為之,以清臺儀較之,實去極星四度有竒也。
30
宋史天文志:北方南斗六星,天之賞禄府,主天子夀,算為宰相爵禄之位。南二星魁,天梁也。中央二星,天相也。北二星,天府廷也。南星者,魁星也。北星,杓也。石申曰魁,第一主呉,二㑹稽。
31
《文獻通考》、《宋兩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列各十一星,其東垣南第六星曰呉越。
32
《乾道臨安志》、《國史地理志》,兩浙路當天文、南斗、須女之分。
33
天文、祕訣,南斗、牽牛,星紀之次,初斗十一度外,末女七度內,於分為呉越,於辰在丑,於野在揚,兩浙之蘇、秀、湖、杭、常、潤、明、越、睦、處、温、台、衢、婺,皆呉越之分也。天市垣、呉越去極七十八度,入九度,皆入牛宿十二諸國。越距西星,去極二十三度,入斗四度。王十朋《㑹稽風俗賦越於九域,分曰揚州,仰瞻天文,度當斗牛,在辰為丑,自夏而侯。
34
孫因越問射祥光於斗分兮,占星紀於天倪。牽牛炳其初躔。兮届須女之七度。少陽。當其正位兮,為萬物之潔齊。
35
葛灃《錢塘賦》:顧兹都督之大府,上當星紀之躔次,驗《夏書》之所别,為揚州之內地。
36
羣書考索九州十二域,或繫之北斗,或繫之二十八宿,或繫之五星,揚徐主於權,此繫之北斗者也。星紀,呉、越也。此國之繫於二十八宿也。星紀之次,其州曰揚,此州之繫於二十八宿也。歲星之主,齊、呉、熒惑之主楚、越,此繫之五星者也。然呉越南而星紀在丑南,北相反而相屬,何也?先儒以為古者受封之日,歲星所在之辰,其國屬焉。觀《春秋傳》凡言占相之術,以歲之所在為福,則古之言星紀者未嘗不視歲之所在也。班固曰:丙丁,江淮海岱,戍主呉越,此以方位辨州土也。蓋自甘徳石申以十二次更配十二分野,而分野之次已明。自班固取三統厯十二次以配十二野,而分野之次,益明及費直之說。《周易》、蔡邕之《月令章句》所言頗有先後,故陳卓更言郡國所入之宿度,而分野之度數為尤明。
37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晉天文志》十二次分野始角、亢者,以東方蒼龍為首也。唐十二次始女虛、危者,以十二支子為首也。其以斗、牛為星分之首者,日月、五星起於斗宿。古之言天者,由斗、牛以紀星,則星紀為十二次之首,而斗牛又二十八舍之首也。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府縣,並屬斗、牛分。
38
觀象玩占,歲星經南斗,呉越有福,其歲大豐。守之六十日,臣有増爵祿者。木星經南斗,呉國大稔。歲星守牛,天下和平。石氏曰:「守三十日、九十日,四夷來朝」。火星入牽牛而出,其南守二十日,有大赦。黃白雲氣入牛、牛、蕃、息。木星經女石氏曰:「越人以金銀貢織女三星,在天市垣東,一曰東橋。一曰天女,天帝之女也,主經緯布帛絲枲之事,主收藏珍寶,以制衣裳,成文繡,天之水府也。星足常向,扶筐,牽牛亦常向織女之足。三星俱明,天下和平。
39
於越新編,按呉越在東南,而斗牛乃在揚州分次,餘照所及星光燭天,區區尺土,誰為界限?若以南北江源論,則星之與野原不甚逺。
40
星圖發凡北極出地,各處不同,如順天出地四十度,常見亦四十度。浙省出地三十度,常見亦三十度。南極入地理同。
41
杭州府:
42
《五代史》呉越世家》豫章人有善術者,望斗、牛,間有王氣。牛斗,錢塘分也,占之在臨安。
43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杭州府,《禹貢》「揚州之域,牛女分野」。
44
明一綂志杭州斗分野。
45
《萬厯、杭州府志》,羣書所指,呉越度數,不無稍異。蓋乾象推遷,前後有差,殊耳。然大要則起於斗也,故一綂志斷從斗分野,今從之。
46
內緯,秘言斗十三度。杭州府錢塘、仁和二縣入八分之八,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麗八分之九。
47
舊浙江通志:古測杭州斗分野,今測杭州斗一度。杭州府志》:杭州斗十度,值漸臺下,或曰斗一度顧豹文曰:「星野之說,或有獻疑者,曰:呉越地近江海,在南分野,星紀在北,是驅南轅於北荒也。答曰:測地者,午南子,北測日。晷者,午北子南,今呉越在南,而測之者在丑之辰,是與測日晷者同一法也,何疑焉?一行曰精氣所屬,或以封國,或以歲祀,世多採用其言,其實非也。或又曰:厯代以丑為星紀,斗、牽、牛、女度數多不同。且星與世推移,此又可疑者也。答曰:「自春秋時,論呉斗分也,越牽,牛分也。厯二千餘年,天漸差而西,星辰漸差而東。明初,杭郡當斗十度,值漸臺蘓州當箕四度,值扶筐,若守春秋之法,則與天違矣。及後一綂,志改三度,迄今又百餘年,移入斗一度。夫度一與度三雖有異,而所去不遠,同在斗度則一,是可深信者也」。
48
藏書集要,武林,杭州府斗八度丑宮,錢塘縣志,杭為斗一度,前志俱然。惟劉基謂為牛分,唐順之謂是牛一度,蓋在斗、牛之間,女稍逺矣。謹按星紀分野,呉越同占,其各郡所入度數,則皆言人人殊,况屬邑乎?故於總部外第就十一郡分列諸家之說,而不及各縣。但縣志內或有與諸家之說相發明者,間附一二,以備參考。嘉興府。
49
至元嘉禾志嘉興乃斗之分野,而崇徳處呉、越之間,則獨在斗牛躔度之交。宋建炎初秋,占者望斗牛,間有紫氣,既而移蹕維揚,謂其已驗。暨冬十月戊寅,孝宗虹渚之祥,實在嘉興,非其明驗歟?
50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嘉興府《禹貢》揚州之域,斗分呉地」。
51
《明一統志嘉興斗分野。
52
內緯,秘言斗十五度,嘉興府嘉興、秀水、嘉善三縣入七分之六,海鹽、平湖、石門、桐鄉四縣入八分之四。舊浙江通志》嘉興劉基分為斗十一度,古測嘉興斗分野,今測嘉興斗二度。
53
舊《嘉興府志》羣書及舊志所載,皆謂嘉興屬揚州,以斗、牛、女三舍為其分,而《明一統志》謂嘉興府天文斗分,又清類分野,謂斗二度入呉。嘉興府分屬斗十一度,即今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彗星見斗,欽天監奏屬呉越則郡分,可專言斗不必及牛、女也。《嘉興府志》:嘉興府揚州之域,於經星為斗、牛,於緯星為女,火為天弁,於次為星紀,於度為斗。六至須女三,於十二辰為丑,於五星為熒惑,於占為朱鳥。《藏書集要》:檇李,嘉興府斗九度丑宮」。
54
湖州府:
55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湖州府,《禹貢》「揚州之域,斗牛之分,古防風氏之國也。
56
《明一統志》:湖州斗牛分野內緯,秘言斗二十一度,湖州府烏程、歸安二縣入六分之三,牛四度,湖州府徳清、長興、武康入四分之三安,吉州、孝豐入四分之五。
57
舊《浙江通志》:湖州亦斗分、古測湖州斗、牛分野。今測湖州斗二度。
58
藏書集要》:呉興,湖州府,斗十度丑宮。《烏程縣志》:烏程南屬㑹稽,北屬丹陽,㑹稽屬越,丹陽屬呉,介在呉越,㑹稽入牛一度,丹陽屬斗十六度,是烏程分野在牛、斗之間。
59
《徳清縣志:呉越之國,其地相近,其星野亦不相逺。今《廣輿記》載杭州嘉興為斗分野,紹興為牛女分野,湖州為斗牛,分野,可見徳清在牛分者,什之三,在斗女者什之一。
60
寧波府:
61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寧波府,《禹貢》揚州之域,牛女之分越地。
62
明一統志:寧波牛女,分野成化。四明郡志前後論呉越星次度數互有不同,惟呉虞翻有言㑹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為得之。今本府實㑹稽之東部,其牽牛之宿歟?嘉靖寧波府志春秋州鳩禆竈之徒,所論諸國,分星詳矣,然不及呉越寧波,故禹貢》揚州之域,於春秋為呉,越地於分野,則始見於《周禮》。鄭康成注曰:星紀,呉、越也。范史志,星紀起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於辰為丑,於分野為呉越。然則郡之所占,蓋斗、牛、女之次矣。《晉書》星紀起斗十二度,比范《志》減一度。費直星紀,起斗十度,比范《志》多一度。終婺女五度,比范《志》減二度。蔡邕星紀起斗六度,比范《志》多五度。終婺女二度,比范《志》減五度。一行星紀起斗九度,比范《志》多二度。終、婺女四度。比范志減三度諸說星紀、丑分皆不同,蓋當時布算之術各有所據,故其說各因之。然語、斗、牛、女為呉、越之分,一也。班志:呉斗分野,越牽牛、婺女分野。此又分星紀為二,而呉與越又自有分矣。有辨星紀之非呉越者曰呉,越南星紀北,然以厯家仰儀之理推之,仰儀,反以觀天取光之所燭為驗。則星紀在北而光燭於南,其以呉、越當之者,從星紀之所燭也。春秋元命苞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虞翻曰:㑹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此又不及斗、婺女。蓋舉其中牽牛,則前後二星皆舉之矣。故言吾郡之分星,其為星紀也信矣。鄞縣志:分野之說,昉於周禮邦次之。繫注,於鄭司農、歲星之屬取於賈氏。京房以卦位積算費,直以周易起度,蔡邕月令陳卓分躔,皆各為分野之疏,以合占驗之旨,諸論紛紜,張時徹嘉靖郡志亦敘之博矣。但浩而無涯,弛而寡鍵,今舉其未詳明者列之呉越域,本揚州分宿為牽牛、婺、女,次於星紀。爾雅曰:星紀,斗牽牛也。郭璞雲斗牽牛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魏史以南斗牛、女丑屬之,而分㑹稽入牛一度之內,葢太乙三宮起斗,八宮起女屬北方之第七舍,斗辰六星,二十四度,牛丑六星七度。女子四星十度在天共四十一度,在地五十三度,總屬揚州之分而入㑹稽則牛一度。元史云: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杪,外入呉越。此斗、牛、女星紀為總屬之說也。天文志:南斗、牽牛,星紀之次。初斗十一度外,末女七度內,於分為呉越,於辰在丑,於野在揚州。自廬江、九江負淮水之南,盡臨淮廣陵至東海,又逾南河,西濵彭蠡,南至越州,南斗在雲漢之下流,當淮、海之間為呉分。牽牛去南河寖逺,故其分野,自古豫章東達㑹稽,南逾嶺徼為越分。列星度數云,斗第二星至㑹稽,又女七度主越。春秋元命苞牽牛,分為越國。淮南子支干分野,以丙子屬越。張氏河圖分野,其第九宮亦以丙屬明、越二州,此呉越分野之別也。班志,地理斗分呉牽牛,婺女分越而志天文又以斗屬江湖,牽牛、婺女屬揚州,亦自異矣。太微指掌天市垣,有列國星二十二起,宋厯呉越止於河中,而呉越國星正對牛女之次。又女宿宮內有十二國星,東起於越,是知星本有土天,自成分野,非即保章氏所謂辨星土者歟?元命苞謂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流者自彼及此之謂分者,由本及支之,謂星本北而地在南,精氣流映揚為本,而越為支光。芒旁燭。唐一行曰懸,象在天,其本在地,星之與地,以精光相屬,而不繫乎方隅,其占測以山河為限,而不主於州國。是精氣流分之義,晰山河分界之限明,而星北地南相岐之說與郡縣杳𣺌難辨之疑可推矣。李淳風州域分野祕術揚州域曰,癸丑支之所屬,呉越得丑八數,刼煞在寅,災煞在卯,天煞在辰,地煞在已,刑在酉丑刑戍。又金鏡祕訣,揚州丙戍宮,以癸酉總一宮之分,野內呉越屬丙辰,謂太乙、厯州遊郡以二十八宿躔度,所臨苦與四神刼煞刑併者,其域必凶。此太乙占呉、越分野之法也。天之所覆甚廣,地之所應無窮,而災祥之見纖微具别者,大約以分宿為主,屬辰參之,而再稽於本國之星之度,其入度不同,則占應自異。晉史墨曰:越得歲而呉伐之,必受其凶。釋者曰:分歲在星紀。夫星紀呉越一也。何以有得不得之考?呉之始伐越乃在辛卯夏五月。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乎?按太歲在卯,曰單閼名䧏入在婺,女虛危,故曰得歲。然何以獨言越得也?蓋越之野屬丙丙,則與辛合呉越之野屬丑,災煞在卯。天文志云:歲星所在,國不可伐,可以伐人。呉所伐者,乃同得歲星之國故凶。杜氏曰:歲星所在,其國有福,呉先用兵,故受其殃,此越得之之說也。乙巳夏五月,呉伐越越,敗呉於檇李。按丑野局地煞在巳,檇李為呉之丑,地煞巳落。呉天盤秘指,是年仲夏女十度斗十六度,漸次十度,與太乙遊宿之度贏二度,以其贏者入於天漢。是時天市之呉,越星界於天漢北河分流之岐,呉在越前為稍,北越居呉,後為稍南。正在河漈,則越已贏二度,丑女七度原主越。今行十度,合太乙遊行之數,此又越之所以獨得於月而勝者也。丁未春二月,夫差伐越,敗越於夫椒。按金鏡紫徼、丁未,越野分宮入庚子元,四十四局,太乙在八宮,陽徳為天目,外廹主,算三十三主大將,三宮外宮,廹主㕘將九宮,蓋其推法在太乙前一辰為外廹在後,一辰為內廹,在前敗宫為外宫,廹在後,一宫為內宮廹也。是年越果 戊辰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呉,是歲天煞在辰,災煞在卯。且歲星十二歲而周天至此已越三週,而復以卯日克之,史墨所謂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之說驗矣。然歲星在寅曰攝提格,名監徳在斗牽牛,歲星在子曰困敦,名天宗亦在牽牛,史墨不取,而獨取單閼之在婺女,則知女度之為越分也,益確認山河脉絡於兩戒識雲,漢星沈於四維,參以古郡國,此一行之善法,上慎禔而下恪,承安在天,高辰逺之,不可縷分纖析耶?
63
《內緯秘言牛三度:寧波府鄞縣,慈溪入七分之六女初,初度寧波府奉化、定海、象山三縣入七分之三,舊浙江通志》古測、寧波、牛女分野,今測、寧波斗四度」。《藏書集要》四:明寧波府斗十度丑宮。
64
紹興府:
65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紹興府,《禹貢》「揚州之域,其山鎮曰㑹稽牛女之分。
66
萬厯紹興府志:星野諸說,大率紹興主牽牛為多。舊志云:春秋傳呉越同壤,漢永嘉中,木火金聚牛,女孫氏實有江左,陳亡星孛於牽牛,班氏別之,恐未然。按西漢㑹稽兼呉、越地,故孟堅於兩分皆稱㑹稽斗、牛、女連度呉山陰,閩嶺南蒼梧亦接壤,或分或合,總之浙東皆在牽牛度,固不牴牾。二孫俱領㑹稽太守,陳奄有江南,山隂無偏王,奚必應在呉分哉?史墨曰:越得歲,呉伐之,必受其凶。呉越歲各有主,班氏論未必非也。周述學曰:紹興府領八縣,隸浙江布政司,疆域不及古㑹,稽十之一,所分天度,無幾所干,災祥甚微,當以呉越通占。况斗、牛二宿同在星紀一次,閫奥之中,亦不宜分論,惟風雲物氣,乃一郡之所發,庶可以專視也。今清類以辰次配野,丑為呉越,分屬揚州,一行以為在地。江河之精氣在天為雲漢,地有南北河,雲漢亦分兩派,南戒自嶺徼達於甌,閩為南紀,江源自南紀之首,循梁州南徼達華陽,與地絡相㑹,並行而東流,謂之南河。揚州、呉越當南河之末流,斗牛當雲漢之南派,故星紀應揚州呉越之分,南斗當淮海間,牽牛去南河寖逺,自豫章抵㑹稽,南逾嶺徼訖蒼梧、南海為越分,清類辰次躔度赤道起虛六度外為的黃道,自斗三度至女一度為星紀之次,仍元守敬以弧矢定也。考班固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費直分斗十度至女六度,蔡邕分斗六度至女二度。晉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一行初南斗九度中,南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其分躔次之殊者,以古辰次與節氣相係,各據當時厯數與歲差之變也。據以南斗為吳分,則廣陵當屬斗,而晉志以屬牛八牽牛為越分,則豫章當屬牛,而晉志以屬斗十。據清類,斗三度入丑則斗一度,在燕不得屬九江。女二度入子,則女六度在齊,不得以屬六。安非惟躔度分次之失,而宿度配郡亦訛,故惟據一行之配野守敬之分次,則分野之論定。其經星分野紫微垣外,北斗七星據石氏,第四星主吴,春秋文耀鉤以㑹稽與北斗七星屬權星。據東漢天文志,第六星主揚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丁巳日為吳郡㑹稽。太微垣外三台、六星,春秋元命苞以上台下星主荊、揚、天市垣二十二星。宋兩朝天文志,東南第六星為吳越,南斗六星、第二星主㑹。稽建星在吴越,分所主經始之謀,女宿南十二諸國十六星,周天全度入牛宿七度,去北極一百二十三度為越星畢宿北。五車五星列星度數,以東南一星為司空,主楚越。其緯星分野木星,據精義以東方歳星主齊、魯,東吳之國,火星據精義,史記天官書,吴分於五行屬火,亦相同也。其十干分野,淮南子甲,齊乙東夷。若以甲乙俱屬華,則甲為齊,魯乙為吳越天官書,以吴越分其日屬丁。其十二支分野。據精義,寅卯屬東方,木卯為吴越,淮南子以戌為吴,分其九宮,八卦分野。按河圖,四宮㢲屬東南屬吳越,經星惟主斗牛,其餘各星,僅備參驗而已。緯星以木為主,以火為輔。天干以嶺徼之內屬,乙而外為屬丁,支辰以屬卯為得,正又為屬。戌者取其合也,其宮卦則重於加照。又曰星野之分雖有定屬,世厯千古不能無變。有因天運而變者,有因地勢而變者,有因人事而變者。以天運論之,宿度分於黃道,黃道遷於歲差,如宿屬斗末者,或變而為牛,初則野之,𨽻於斗末者,亦當更而為牛初矣。此因天運之變而分野當改也。以地勢論之,吴越相隔,一浙風俗音容相尚頓殊,是人物限於山川,而山川限為分野。惟山亘古今而不變,然川亦有壅塞,或有開導河,或有遷徙,如汴城或徙於河之北,復更於河之南,則亦當隨其遷徙,壅導而判其分野矣。此因地勢之變,而分野當改也。以人事論之,據魏徙大梁,則西河合於東井,秦拔宜陽則上黨入於輿鬼,或昨屬荊、豫,今𨽻司兖。朝為零、桂之士,夕為廬九之民,此因人事之變,而分野當改也。若在分野之占,亦有異同。以人在地上,占星有南北之分,星在天上,現占有隱顯之殊,其應災福,亦隨以異。即南北兩朝之占,北國先見變而災重,南國遲見變而災輕微矣。三才交變如此,分野之說豈可泥於一定而無變通之術耶?紹興府志王嗣臯曰:按舊志載周述學之言,篇幅頗長,計二千二百餘言,其雜引諸書,往往多謬,由訛以傳訛也。如丑為星紀之次,其度數始末,古人所論不同。班固始斗十一度,終女七度,費直始斗十度,終女六度。蔡邕始斗六度,終女二度,迄乎晉志,唐書亦復互異,豈古人牴牾其說哉?特因二十八宿必於每宿內論一距星,而諸家所論之星先後不同,則宫次之得度亦異,周君遂疑為歲差之故則謬矣。夫厯法以冬至太陽所躔之度為厯元,而歲歲移動,故曰歲差。即每月昏中旦中之星亦以歲差而移動昭眧也。若夫分野原以列宿配之,此天地自然之理,如尾箕為燕斗,牛女為吳越,此說與歲差無涉,而儒家不曉,乃分為瞀亂牽合,可乎?余怪文獻通考載洪氏隨筆篇為野,因歲差而當變,因地勢而當變,因遷民而當變杜撰之言,太史家嗤之。余謂天變人變之說,固不可以論分野。若夫川有通塞河,有遷徙分野,以地勢變此,實偶合於天地之理,其餘皆妄論也。舊志載述學之言多從洪氏來,而又加臆說,以人命吉凶附㑹分野,謹刪而辨之。又曰,古今為分野之說者,言其槩則分以十二辰言,其詳則分以二十八宿。按吳越繫揚州,晉書天文志,陳卓所定自南斗十一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之分,唐、宋皆因之。元書郭守敬所定自南斗四度九分至須女二度一十二分,為星紀於辰在丑。呉越之分先後差六度有奇,然非互異也。凡太陽黃道二十八宿直之,每宿有一距星距者,以此宿與彼宿相距之界也。自漢迄宋,皆以斗柄為距星,故呉越分野始於南斗十一度至須女七度,其自斗十一度以前,每占無分多不驗。郭守敬精算特絶,不以斗柄為距星,而以斗魁為距星,實從唐僧一行之言。悟入唐書載一行分野篇,凡分野以雲漢貫注列宿相符為驗,乃曰,南斗在雲漢下流,故當淮海間為呉分,而牽牛去南河寖逺,故自豫章至㑹稽郡,又南逾嶺徼,皆為越分。一行闡其理。郭守敬精其算,明誠意。伯劉基有清類分野志,繫以唐書一行之論,而劉誠意所指紹興府則曰牛女分野。夫既言牛矣,又何以言女?凡占驗越郡之地與海稍逺者,以牽牛驗。其沿海一帶皆驗於須女。然牛、女二宿仍以南斗為領,故呉越分野占天,官家知之,難與儒家言也。內緯秘言:牛五度,紹興府山隂㑹,稽入八分之五。蕭山、諸暨、餘姚入八分之七女三度。紹興府上虞、嵊縣,新昌入四分之六。
67
舊《浙江通志古測》,紹興牛女分野,今測紹興斗五度,《藏書集要》於「越紹興府斗十一度丑宮」。
68
㑹稽縣志或問:紹興府既占牛,又何以占女?曰:郡境之南,陽宜占牛,其隂負海,宜占女。凡分野有大綱,以十二辰分之,元授時厯郭守敬所定,自南斗四度,起厯牽牛之度,至婺女二度,止為揚州,配呉越。劉基稱其最精,又分野有節目,以二十八宿分之。今紹興即古越地,自唐、宋、元、明以來,俱占牛、女,其應如響。
69
蕭山縣志清類分野編次紹興府曰:牛女分野,則占牽牛亦占婺女乃兼二宿,此確論也。儒者不解,以鄭夾漈釋一行,雲漢圖悞指,南北河為在地之江河,夫天有北河三星,名北戒。南河三星名南戒,所謂兩戒也。此兩戒為天下大勢所闗,故漢志有曰:北河為邉門,南河為越門。漢武帝時有星孛於南北河,而擊㧞、朝鮮置二郡。太史所載班班可考也。台州府。
70
孫綽游天台山,賦台嶽之所奇挺,實神明之所扶持。䕃牛宿以曜峯,託靈越以正基。
71
《名勝志》:陶隱居云:「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斗牛之分。上應台星,故曰天台」。
72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台州府《禹貢》揚州之域,南斗、須女之分。
73
《明一統志》:台州牛女分野內緯,秘言牛五度,台州府臨海,太平入五分之三女五度,台州府黃巖、天台、仙居入三分之九。
74
舊《浙江通志》:台州臨海屬牽牛四度,古測台州牛女分野,今測台州斗六度。
75
《藏書集要》,天台、台州府,斗十一度丑宮。《寧海縣志》:甘卓、范蠡諸人,分星次丹陽,入斗十六度。㑹稽入牛一度,寧海接壤㑹稽郡,其入牽牛,當與鄞越同。
76
《太平縣志》,厯代星書皆以斗、牛、女為呉、越之分。《野郡志》亦云台與兩浙皆為南斗,須女之分特。《晉志》州郡躔次以㑹稽入牛一度。陶𢎞景亦謂天台山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以名山分野當在牛、女之間,於次為星紀,於南斗為天梁,星於北斗為權星,於三台為司命。下星於天,市垣為呉。越星於五星為熒惑,於辰為丑。
77
金華府。
78
《元和郡縣志》,開皇九年隋平陳,置婺州。蓋取其地於天文,為婺女之分野。
79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金華府,《禹貢》揚州之域,牛女之分越地」。
80
《明一統志:金華府牛女分野,萬厯《金華府志》:金華自昔以婺女名州,宋濓寶《婺觀記》,說者謂自南斗十二度至婺女七度為星紀,呉越之分皆屬焉,何獨婺之人得以專祠婺女乎?是不然,呉越之分固廣,而斗牛女之所該亦廣,茍以躔度細推之,郡之墟正上直於婺女耳星之降祥,焉可誣也。鄭宗疆婺星所舍,辨封域分星、災祥之說,見於保章氏久矣,然而謂婺郡為婺星所舍者,其說甚長,不可以不辨。竊考星經周天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此天之圍數也。夫圍數三則徑一實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此天之徑數也。至於二十八宿度數,每一度計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有奇,則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合周天之數明矣。若以周天之數限於十六餘萬里之內,自昔帝王而下,闢地之最廣者,無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計其四封之境,亦不過二萬餘里,此外為里者猶十四有餘萬里。今星家論著星宿所入度數,止以角亢氐為鄭分,一曰韓房,心為宋,分尾、箕為燕分,斗為呉,分牛、女為越,分虛、危為齊,分室壁為衞,分奎、婁為魯分,胃、昴為趙分,觜、參為魏分,井鬼為秦分,栁星為周分,翼軫為楚分。若以地域二萬里計之,不過得星之一十五度耳,而乃以三百六十五度盡入於二萬里之內,其理果何謂乎?此外十四餘萬里,或大海,或廣漠四夷及百蠻在其間者,星宿或無所隸屬焉,此其可疑者一也。又況尾箕為東方之宿,而乃主北方之燕,危虛為北方之宿,而乃主東方之齊,奎婁在西而東,主魯井鬼在南而西,主秦、畢、昴正西而北主乎趙角,亢正東而中主乎鄭,以至呉越居東南,乃屬北方斗牛女之分,宋與衛鄰乃屬東方,房心之分周在河陽,既以為南方栁星張之次,而班固復以子為周,趙在河北,既以為西方昴畢之次,而班固復以寅為趙,則東西南北互易其位,靡有定據,是星之與土各自異方矣。此其可疑者二也。又如北斗之度周乎天中,猶可謂主乎九州,若天五車九坎皆在牽牛之南,偏居一方而亦分主列國,何耶?此其可疑者三也。至論其躔次之疎,宻地壤之廣狹,則又有疑焉。宋衞之於燕,踰越甚逺,而房心尾箕實連而為次。魯衞與趙疆理不入,而奎婁昴畢實貫而為列,自斗牛以至室壁,皆北方之宿也,而南起二廣,東亘江浙,過宋魯而北,終於齊衞,則自呉越而至齊、至衞皆連乎是七宿者也。夫尾箕乃幽燕之分,而斗、牛二宿承之,閩廣、幽燕,呉越相望,判乎其不相入矣,自井鬼以迄翼、軫,皆南方之宿也,而西起秦雍,南帶四川,又北折入於三河,成周而南,始入於楚,帶乎衡湘,則自秦雍而至楚至衡湘皆連乎是七宿者也,角亢乃鄭之分,與楚為隣翼,軫而下角,亢聨之秦雍,荆衡里道絶逺杳乎其不相比矣。星甚相邇,其地絶相逺,其故何耶?此其可疑者四也。而又於南則分野太疏,於北則分野太宻,宋鄭二國同在豫州之東,為里幾何而乃當夫角亢,氐房、心之五星,魯、衞二國,宻比乎兖徐之間,所封尚狹,而乃當夫室壁奎婁之四次,周遷洛陽,其地尤褊,而分秦與楚之外,亦獨占夫栁星,張之三次,北之分野可謂太宻矣。斗牛女止三宿耳,而南起二廣,東抵福建二浙,北至江南兩淮逺,據江南之九路,井鬼二宿耳,而北起於秦南及四川,以至於河南溪洞雲南,大理諸國,奄及西南之二方,南之分野,可謂太疏矣,或疏或宻,所隸不等,其又何耶?此其可疑者五也。或者求其說而不得,則曰其國始封之日,推歲星所在而言,謂如歳星在斗牛,而呉越始封,而斗牛屬呉越,自以為得其說矣,而不知太史公天官書謂木火金水土,各以其舍命國,則不但指嵗星而已也。雖然二者之義,䝉則於斯,皆謂未然,何者?姑以婺女一星考之,星經云,兹星明則天下豐,女功儲,大國充富。夫二十八宿,隨天運轉,靡一息之或停,輝光所燭,下及萬方,何有乎分野之局?婺星凡十一度,計一萬五千四百七十里,豈但臨乎婺郡而已,此星一明,豐及天下,其照臨之逺,且大槩可想矣。竊謂天道流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初何嘗有限界?星天星也,亦何限哉?大抵宇宙間萬象異形而同體,三才異位而同神,蓋自有交相感應之理,此其機括之所係淵乎至哉?嘗考左氏所載,高辛遷閼伯於商邱主辰,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故參為晉星。夫商邱豈必上當辰大夏,豈必上當參惟人職,主是星而為之祀,則是星之休咎亦隨其地而應焉。杜預注謂主辰主參為主祀是也。能知乎此,則䝉所謂前之五疑者,又不待辨而自明矣,是以朔方共主於昴宿,則昴亦應之。其餘蠻夷諸國,亦必於星宿各有所主,特中國不得而盡聞耳。然後知分野之說,即星之所應,言之則可,以地驗之則不可,此杜元凱主祀之言,實為古今確論也。䝉近為寶,婺觀作重建記,謂郡因所主宇而祀之,非有局於分野,既不悞於歲星所封,亦不拘泥於五星所舍命國之論,實有合於元凱主祀所注,足以釋千古之疑焉。明道先生,謂天地間只有一箇感與應而已,更有甚事?伊川先生謂感應之理,知道者黙而觀之,是雖概為事物而言,然主祀之義,亦可驗於此矣,䝉庸取是而為之辨。
81
內緯祕言牛三度。金華府金華、蘭谿、東陽入六分之四,女四度,金華府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入七分之二。
82
舊《浙江通志古測》,金華牛女分野,今測金華斗四度。《藏書集要》,寳婺金華府斗十二度丑宮。
83
《蘭谿縣志》,蘭古於越國揚州之地,分野為斗、牛、婺、女之間。至隋、唐以婺名州,則婺星專屬吾郡之分星矣。
84
浦江縣志:婺星一十一度一萬五千四百七十里。浦江去金華百里,同婺女之次明矣。
85
衢州府:
86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衢州府《禹貢》揚州之域,牛女之分。《明一統志》:衢州牛女分野」。
87
《𢎞治衢州府志》:魏陳卓分星度最精,乃以㑹稽入牛一度。若然,則衢之分星當在牛,而《國史志》地星又謂兩浙當南斗,須女之分,故並載以俟知者。內緯秘言牛二度,衢州府西安、江山二縣入二分之六女二度,衢州府龍游、常山、開化入七分之八。舊浙江通志古測:衢州牛女分野,今測衢州斗四度,藏書集要:太末,衢州府斗十二度丑宮。
88
西安縣志:蔡汝楠《天文略》曰:十二次揚州,丑分星紀之次衢州,自牛五度至女一度,明清類分。《野書》曰:衢自牛五度至女三度。按天文諸家言,或以㑹稽為呉,或以牛女兼主越,或言牛不及女,或言斗不及牛,或言星不言度,獨天文略分野書二說為正。蓋斗牛承箕尾末度,自淮而江,東漸三呉,南盡宣、歙,而斗乃分入饒、信、洪、吉諸州之界。牛則自睦以東,合婺之須女,故為牛女,而衢地適當其處,故二書得以鑿鑿言之。總之㑹稽越也,本不兼呉斗,呉星也,本不入越女,越星也,本不入呉,此其劃然可辨者。惟唐一行以衢屬㑹,稽入牛一度至五度是已,而又不及女,且度數又與二說不同,常以度數與道里較之,女固婺星也,牛女之界被於閩粤逺而衢,與婺相距僅二百里,則不應入三度而宜為一度,可無疑矣。
89
《開化縣志》金華舊為婺州,而衢在唐亦常以女名樓。江山舊亦稱須江。
90
嚴州府:
91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嚴州府,《禹貢》揚州之南境,牛女分野」。
92
明一統志》:嚴州牛女分野。萬厯。《嚴州府志》:嚴州清類分野書: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屬呉越分揚州,而一統志亦謂天文牛女分野。戴槐志淳安謂去㑹稽六百餘里,范蠡、鬼谷諸人以㑹稽入牛一度,則淳安尚未入牛,當如宋史所云南斗、須女之分似為有據。建徳縣志舊郡治在淳安之雉山,故云。內緯祕言:「牛三度,嚴州府建徳、淳安、桐廬三縣入三分之四女。初度嚴州府,遂安、夀昌分水入八分之四。
93
舊《浙江通志》:古測嚴州牛女分野,今測嚴州斗三度。《藏書集要》嚴陵嚴州府斗十三度丑宫。
94
夀昌縣志:夀昌本㑹稽富陽地,當在牛一度。天文志以㑹稽入牛一度,故云。
95
分水縣志:按揚州分野,舊史》謂總屬斗、牛、女,此就揚州統言之也。若以一邑分言之,不惟專屬一星,而且專屬星之一度,其間分寸未可混也。蓋在天一度,在地計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九寸四分,斗有二十五度,牛有七度,女有十一度,概以三星隸之,豈有一邑而統十二萬里者乎?今考天盤合地盤之法,以星宿配山川,而不及郡邑,蓋郡邑時有改移,山川永無變易。而杭之崤山當斗宿,在新城分水之界,相去僅四十里,則當從斗為是。
96
溫州府:
97
宋史天文志》:東甌五星,在翼南。《天文録》曰:東甌,東越也,今永嘉郡永寧縣是也。按東甌五星,《晉志》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書》屬張宿。武宻書屬翼宿,與《步天歌》合。
98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溫州府,《禹貢》揚州之域,斗牛、須女之分越地」。
99
《明一統志》:溫州斗、牛、女,分野萬厯」。《溫州府志》:溫州,故《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呉越地。其分野所值,當在斗、牛之交,於辰則丑,於次則星紀,於宿則斗、牛、女。
100
《內緯》秘言斗五度,溫州府瑞安、平陽、泰順三縣入六分之八一本在牛五度,斗二十一度。溫州府永嘉、瑞安二縣,入五分之七,樂清、平陽、泰順三縣入六分之八。舊浙江通志》古測溫州斗、牛分野處,州斗分野,今測溫州斗六度,處州斗四度。
101
《藏書集要》,東甌,溫州府斗十四度丑宮。《瑞安縣志》。按諸家志,呉、越、揚州分野雖起度不同,要不越於斗、牛、須女間,此次舍之正星也。至於翼南、東甌五星,是為一方專星,惟東甌主之,而他郡不與焉。
102
謹按舊浙江通志》,星野度數,沿訛者多,不能符合。今測而嚴州但云淳安尚未入牛度溫處,旁引東甌處,士星又與分野圖說自相牴牾,故並録以俟參考。
103
處州府:
104
《名勝志》:隋開皇九年,處士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宋史》天文志: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或曰博士宫,南第一星處士第二星議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明大而黃,則賢士舉
105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處州府,《禹貢》揚州之域。斗分呉地,古縉雲之壇。
106
宋濓神仙宅碑栝之名,山上直少微,天文家所謂處士之星也。靈輝下燭,凝粹敷和。
107
《崇禎處州府志》:處州古括蒼地,於天文屬揚州,斗分為牛女之次。上直少微,星應處士,故以名郡。
108
內緯:秘言,斗十七度。處州府:麗水、青田、縉雲、松陽、遂昌入三分之七,龍泉、慶雲、雲和、宣平、景寧五縣入四分之二。
109
浙江通志卷二
110
欽定四庫全書
111
浙江通志卷三
112
疆域
113
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而辨方正位以為民極,此大司徒職方氏之掌,所以正經界也。
114
聖朝統御萬國,六合一家,原無此疆彼界之限,而郡縣所轄,各有定制,考舊圖而準今志。浙省廣輪之數,可按籍而知,已志疆域。
115
浙江全省
116
御纂圖書集成浙江布政使司所轄地。析揚之南,跨閩之北,東距海洋,西控宣、歙。廣五百一十里,袤一千七百五十九里,周圍五千二百七十五里。統府十一。附㑹城者,一曰杭州㑹城,東北之府,一曰嘉興。西北之府,一曰湖州。西之府一:曰嚴州。西南之府三:曰金華、曰衢州、曰處州。東南之府四:曰紹興、曰寧波、曰台州、曰溫州。
117
舊浙江通志,東至大海蓮花洋界,西至江西廣信府界六百五十五里,南至福建沙埕界一千三百里,北至江南蘓州府界三百三十里,東南至大海水洋為界,西南至福建浦城縣界七百三十里,東北至江南金山衞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江南寧國府界。四百一十里。
118
杭州府:
119
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八十二里。御定皇輿表,東至赭山海口六十里,西至嚴州府桐廬縣界一百三十五里,南至紹興府蕭山縣界二十八里,北至湖州府徳清縣界四十五里。自府治至京師四千二百里。
120
杭州府志:東南到紹興府蕭山縣。西興界二十八里自界到縣一十里,西南到金華府浦江縣金沙嶺界三百四十里自界到縣一百一十里,東北到嘉興府石門縣十六都横溪界,一百二里自界到嘉興府九十里,西北到江南寧國府寧國縣干秋闗界,二百八十里自界到寧國府一百一十里
121
錢塘縣。
122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四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123
杭州府志:東至清泰、望江二門,抵城而止,西至餘杭縣長橋界十里,南至富陽縣廟山界七十里,北至湖州徳清縣導墩舖界七十里,東南到紹興府蕭山縣西興界二十八里,西南到富陽縣分金嶺界六十五里,東北到仁和縣羲和坊四里,西北到餘杭縣西溪界四十里。
124
大清謹按杭州府志依明制,列仁和為首縣,伏查今恭 㑹典敘錢塘於仁和之前,舊浙江通志亦同。御定閲輿圖表於杭州,府屬首列錢塘,自宜欽遵奉為 ,皇銓次以下各門,悉准此例。
125
仁和縣。
126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六十一里,南北袤八十四里成化。杭州府志:東至海寧縣上舍涇界六十里,自界至縣四十七里,西至錢塘門,抵城而止,南至紹興府蕭山縣漁浦界二十八里。自界至縣一十里,北至湖州府徳清縣五林村界四十五里。自界至縣三十六里,東南到紹興府蕭山縣西興界二十八里。自界到縣一十里,西南到甘泉西城腳下,接錢塘縣界,東北到嘉興府崇徳縣。即今石門縣。橫溪界一百二里,自界到縣二十七里,西北到湖州府徳清縣導墩舖界七十里,自界到縣四十里。
127
謹按通志各門俱詳,志原始例,引前代舊志,獨疆域厯朝建置不一,道里逺近亦殊,當以見在版圖御定為正。故各府謹遵康熙二十二年所修,舊通志及 皇輿表外,惟引用各府縣新志,其間微有異同者,則以縣志分注於府志之下,以備參考。惟杭州府志內「仁和一縣疆域,誤襲咸淳志之文。查成化之府志與今仁和縣志合,故仍。
128
海寧縣:
12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130
杭州府志:東至嘉興府海鹽縣金牛山界八十三里,西至仁和縣上舍涇界四十七里,南至紹興府蕭山縣。浙江中流界四十里,北至嘉興府石門縣白塔界三十里,東南到紹興府餘姚縣石棋山界六十里。西南到蕭山縣赭山。浙江中流界五十四里,東北到嘉興府海鹽縣橫湖界七十八里,西北到湖州府徳清縣大麻堰界四十八里。
131
海寧縣。志自縣治至
132
京師四千一十三里。
133
富陽縣。
13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九十里東西。廣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
135
杭州府志東至錢塘縣湖塘山石碑界二十五里,富陽縣志到縣九十里。西至新城縣,分派峴界三十里,富陽縣志到縣五十里。南至紹興府諸暨縣嶺峰界八十五里,富陽縣志到縣一百六十里。北至餘杭縣,篠嶺界三十里,富陽縣志:到縣五十五里。東南到紹興府蕭山縣古石碑界四十五里,西南到金華府浦江縣金沙嶺界一百四十里,東北到錢塘縣,分金嶺界五十里,西北到臨安縣芝羅嶺界四十五里。
136
富陽縣。志東北至
137
京師四千三百里。
138
餘杭縣
13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七十里,東西廣四十三里,南北袤八十四里。
140
杭州府志:東至錢塘縣長橋界二十六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四十五里,西至臨安縣杜塢橋界一十七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一十八里,南至富陽縣篠嶺界二十五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三十里,北至湖州府武康縣馬頭山界五十九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三十里。東南到錢塘縣西溪界三十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四十里,西南到臨安縣進賢西村界二十五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二十五里。東北到武康縣盤石界六十五里,餘杭縣志:自界至縣三十五里。。西北到湖州府安吉州獨松闗界七十五里。餘杭縣志:自界至州四十五里
141
餘杭縣。志東北至
142
京師陸路三千二百八十里,水路四千一百一十二里。
143
臨安縣。
14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一百里,東西廣五十三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145
杭州府志:東至餘杭縣杜塢橋界一十八里自界至縣一十八里,西至於潛縣橫塘塍界三十五里自界至縣三十里,南至新城縣閟嶺界四十里自界至縣三十里。北至湖州府孝豐縣倪嶺界七十里自界至安吉州四十里,東南到富陽縣青樹嶺界三十五里自界至縣四十五里。西南到新城縣筍嶺界二十五里自界至縣五十五里,東北到餘杭縣進賢西村界二十五里自界至縣二十五里,西北到於潛縣天目山界五十里。
146
臨安縣。志北抵
147
京師水行四千一百三十里,陸行三千三百二十里於潛縣。
14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一百七十里,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
149
杭州府志:東至臨安縣橫塘塍界三十里自界至縣三十五里。西至昌化縣蘆嶺界三十里自界至縣一十里。南至嚴州府分水縣磚山埠界六十里自界至縣一十二里。北至江南寧國府寧國縣千秋闗界,五十五里自界至縣一百五里,東南到新城縣浮雲嶺界四十里自界至縣八十里。西南到昌化縣金鷄嶺界三十里自界至縣一十五里。東北到湖州府安吉州水凝嶺界九十里自界至縣一百五里,西北到昌化縣羅紋嶺界五十五里自界至縣三十五里
150
於潛縣志北至
151
京師陸行三千三百八十里,水行四千二百一十五里。新城縣。
15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九十五里,南北袤九十里。
153
杭州府志東至富陽縣衆圃石牌界二十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二十五里。西至於潛縣寶福山界七十五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三十五里南至嚴州府桐廬縣白峰山界二十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二十五里,北至臨安縣金嶺界七十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二十里,東南到富陽縣高平嶺界二十一里。新城縣志:自界至富陽六十四里西南到嚴州府分水縣桐嶺界二十五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七十里,東北到臨安縣呉村界二十五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五十里。,西北到於潛縣浮雲嶺界七十七里。新城縣志自界至縣三十一里
154
新城縣。志東北至
155
京師四千三百二十里。
156
昌化縣。
15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二百一十里,東西廣八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
158
杭州府志:東至於潛縣界頭溪界一十五里自界至縣三十,西至江南徽州府歙縣,昱嶺闗界七十五里自界至縣一百七十五里,南至嚴州府淳安縣沈嶺界七十五里自界至縣一百五里,北至江南寧國府寧國縣黃花闗界六十里自界至縣一百二十里,東南到嚴州府分水縣洪嶺界五十里自界至縣三十里,西南到淳安縣貢嶺界七十里自界至縣一百二十里,東北到於潛縣羅紋嶺界三十里自界至縣五十里,西北到徽州府績溪縣蕨嶺界八十里自界至縣八十里
159
昌化縣。志北達。
160
京師陸行三千三百里,水行四千二百里。嘉興府。
161
名勝志:在浙江省城北一百八十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御定皇輿表,東至江南松江府華亭縣界五十里,西至杭州府仁和縣界一百里,南至海八十三里,北至江南蘓州府呉江縣界二十七里。自府治至京師四千二十里。
162
嘉興府志:東南盡平湖界大海,接江南金山衞一百五里,西北盡桐鄉界烏程之烏鎮五十里,西南盡石門界仁和縣之金鵝鄉一百里,東北盡嘉善界。蘓州府長洲縣之章練八十里。
163
嘉興縣。
164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六十四里。嘉興府志:東界平湖嘉興縣志,東至平湖縣界白馬堰五十四里。東南界海鹽嘉興縣志,南至海鹽縣界五十三里,東南到海鹽縣界五十四里。自界首到海鹽縣九里,東北界嘉善嘉興縣志北至嘉善縣界三十二里,東北到嘉善縣界三十里。自界首到嘉善縣五里。西南北並界秀水。嘉興縣志西至城內秀水縣界十步城外,西南至秀水縣界三里,南至城內秀水縣界十步,北至城內秀水縣界十五步,西北到城內秀水縣界二十一步,自界首到秀水縣一里。
165
秀水縣。
166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三十八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167
嘉興府志》:東界嘉善秀水縣。志東北至嘉善縣界四十五里。東南界嘉興,秀水縣志東至嘉興縣界三里,南至嘉興縣界十五里,東南至嘉興縣界五里。東北界呉江,秀水縣志北至呉江縣界三十里。西北界石門,秀水縣志西北至桐鄉縣烏鎮界四十五里。西南界桐鄉。秀水縣志西至桐鄉縣界三十五里,西南至桐鄉縣界三十里。
168
嘉善縣。
16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三十六里,東西廣三十九里,南北袤九十八里。
170
嘉興府志:東界江南華亭嘉善縣志,東至松江府七十里,西至本府北門二十七里。,東南界平湖,嘉善縣志:東南至平湖縣治三十六里,西南至府治三十六里。南界嘉興,嘉善縣志南至嘉興縣界一十里。北界江南崑山,嘉善縣志東北至青浦縣界三十十六里,至長洲縣界四 里。西北界江,南呉江。嘉善縣志北至呉江縣界三十二里。
171
嘉善縣。志:達省城二百里。達京師。水行四千一百三十里。陸行三千六百二十里。海鹽縣。
17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八十里,東西廣六十四里,南北袤八十八里。
173
嘉興府志:東南廹海海鹽縣圖經:東半里,海東南二里海,西南界海寧,海鹽縣圖經:西六十三里南四十八里,西南五十里,並至海寧縣。北界嘉興,海鹽縣圖經:北七十里嘉興縣,東北界平湖。海鹽縣圗經東北五十里,平湖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嘉善縣。
174
海鹽縣:圖經至司二百七十五里。至京水程四千一百六十五里,陸程三千八十二里。石門縣:
175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九十里石門縣志》東北抵嘉興府,水陸各八十里。,東西廣五十二里,南北袤二十七里。
176
嘉興府志:東北界桐鄉,石門縣志:東界桐鄉募化鄉二十里,北界桐鄉保寧鄉二十里,東北至桐鄉清風鄉三十里。西南界徳清,石門縣志西界徳清縣金鵝鄉二十五里,西南至金鵝鄉二十五里。東南界海寧,石門縣志:南界海寧昌亭鄉十里,東南至海寧元吉鄉十里。,西北界歸安。石門縣志,西北至歸安太一鄉三十里。石門縣志西南抵布政司水陸各一百十里,北達京師。水四千一百九十里,陸三千六百七十里。平湖縣。
17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五十四里,東西廣三十九里,南北袤六十八里。
178
嘉興府志:東南界海平湖縣志:東界海三十六里,南界海二十七里,西界嘉興平湖縣志,西界嘉興縣三里,西南界海鹽平湖縣志,南界海鹽四十里,北界江南華亭平湖縣志,東北界江南華亭二十九里,西北界嘉善。平湖縣志西北界嘉善十五里。
179
平湖縣志:西南至布政司二百四十九里。西北至京師水路四千一百五十四里,陸路三千六百三十八里。
180
桐鄉縣
18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六十里,東西廣三十五里,南北袤六十里。
182
嘉興府志:東界嘉興桐鄉縣。志東至嘉興縣嘉㑹都界一十八里。東南界海鹽,桐鄉縣志南至海寧縣昌亭鄉界三十里,東南至海鹽縣長水鄉界四十五里。東北界秀水,桐鄉縣志東北至秀水思賢鄉界三十八里。西南界石門,桐鄉縣志西至石門縣玉溪鎮界二十五里,西南至石門縣崇徳鄉界二十七里。西北界歸安桐鄉縣志西北至歸安縣太原鄉界三十七里。北界江南呉江。桐鄉縣志北至呉江縣澄源鄉界三十二里。
183
桐鄉縣。志至省㑹水陸各一百七十里。至京師水路四千一百三十里,陸路三千七百一十二里。
184
湖州府:
185
名勝志:在省城西一百八十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八里。
186
御定皇輿表:東至江南蘓州府呉江縣界六十里,西至江南廣徳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杭州府仁和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蘓州府呉縣界一十八里,自府治至
187
京師四千三百里。
188
州府志:東南至嘉興府桐鄉縣界九十里,以烏鎮為界,自界到嘉興府又八十里,西南至江南寧國府寧國縣界二百四十里,以紫峴山為界,自界到寧國府又一百五十里,東北至江南蘓州府呉江縣界六十里,以染店浜為界。自界到蘓州府又七十里,西北至江南常州府宜興縣界七十里,以懸腳嶺為界,自界到常州府又七十里。
189
烏程縣。
190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一百八里,南北袤八十一里。湖州府志:東至江南呉江縣界七十二里,以潯溪為界,西至長興縣界三十五里,以水瀆中分為界,南至歸安縣界六十三里,以橫水中分為界,北至太湖口一十八里,東南到歸安縣一里,以小市巷為界烏程縣志界兩平橋,西南到歸安縣界五十里,以呂村為界,東北到呉江縣界六十里,以諲澤浦中分為界,西北到長興縣界三十里,以卞山村為界。
191
歸安縣。
192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九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湖州府志:東至桐鄉縣界八十二里,以璉市東為界,西至烏程縣界一里,以儀鳯橋西為界,南至徳清縣界六十里,以橫溪中分為界,北至烏程縣界二里,以奉勝門為界,東南至嘉興府石門縣界一百二十里,以白馬村為界,西南至安吉州界一百二十里,以銅山鄉石門村為界,東北至烏程縣界四十里,以上陂村為界,西北至烏程縣界五里,以荻塘為界。
193
長興縣。
19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七十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長興縣志,東西相距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湖州府志:東至烏程縣界三十五里,以白鶴嶺為界,西至江南廣徳州界二百里以龍目嶺為界,長興縣志西至廣徳州界一百里。南至安吉州界六十里,以小溪橋為界,長興縣志南至安吉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江南宜興縣界六十里,以懸腳嶺為界,東南至烏程縣界三十五里,以宋瀆、中心為界,西南至安吉州界六十里,以趙村為界,長興縣志西南至安吉州界一百五里,以白水澗為界。東北至太湖口二十五里,西北至江南常州府宜興縣界七十里,以義鄉山為界。
195
長興縣志。東南至省城二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三百七十里。
196
徳清縣。
19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九十里,東西廣六十三里,南北袤六十九里。徳清縣志:東西相距七十五里。
198
湖州府志,東至石門縣九十里,以大麻村為界,徳清縣志:到石門縣一百八里。西至武康縣界三里,以金鵝山為界,徳清縣志:西至武康縣三里,以永安橋為界,到縣二十六里。南至仁和縣界三十里,以五林村為界。徳清縣志:到杭州府九十里。北至歸安縣界三十里,以渚前瀆為界,徳清縣志:北至歸安縣界三十六里,到湖州府一百里。東南至仁和縣界三十里,以古駱塘為界,徳清縣志:東南到海寧縣界九十三里,以古駱塘為界。西南至仁和縣界一十五里以奉口斗門為界,東北至歸安縣界五十四里,以郜浦中流為界,西北至歸安縣界三十五里,以渚前瀆為界。
199
徳清縣。志南達浙江布政司九十餘里。北達京師三千八百里。
200
武康縣。
20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一百七十里,東西廣七十九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202
湖州府志,東至徳清縣界二十三里,以金鵝山為界,武康縣志:東至金鵝山二十七里。西至安吉州界五十五里,以銅峴山為界,武康縣志:西至安吉州界高塢嶺七十里。南至餘杭縣界三十里,以馬頭闗為界,北至歸安縣界一十五里,以桃塢嶺為界,武康縣志:北至桃塢嶺三十五里。東南至錢塘縣界三十六里,以界頭村為界,武康縣志:東南至錢塘縣三十七里。西南至餘杭縣界三十五里,以盤溪為界,武康縣志:西南至餘杭縣,闔石埃三十五里。東北至歸安縣界四十里,以塘頭舖為界,西北至歸安縣界一百八十里,以方山為界。武康縣志:西北至方山嶺二十八里。
203
武康。縣:志至浙江布政司九十里。至京師陸路三千八百九十一里,水程四千四百七里。安吉州。
20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一百二十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205
湖州府志,東至武康縣界三十五里,以銅峴山為界,安吉州志:東至武康縣九十里。西至江南廣徳州界四十里,以苦峴山為界,安吉州志,西至廣徳州九十里。南至孝豐縣界三十里,以沿干市為界,安吉州志,南至孝豐縣四十里,南二十里抵沿干為孝豐縣界。北至長興縣界五十里,以方山謝公鄉為界,安吉州志,北至歸安縣一百二十里,北四十五里抵小溪橋為長興縣界。東南至餘杭縣界四十五里,以獨松闗為界,西南至江南寧國府寧國縣界一百二十里以下峴山為界,安吉州志,西南三十里抵錫干,為孝豐縣界。東北至長興縣界四十三里,以梅溪鄉大嶺為界,安吉州志東北四十三里抵前趙村,為歸安縣界。西北至江南廣徳州界四十一里,以五嶺為界。安吉州志,西北四十里抵龍潭嶺,為長興縣界。
206
安吉州志:東南至省城三百里,北至京城四千二百里。
207
孝豐縣。
20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九十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209
湖州府志,東至武康縣界三十里,以菱湖嶺為界,孝豐縣志東至武康縣一百二十里。西至江南廣徳州界四十里,以苦峴山為界,孝豐縣志:西至江南寧國府一百二十里,以孔夫闗為界。南至臨安縣界五十里,以烏山闗為界,孝豐縣志:南至臨安縣六十里。北至安吉州界二十五里,以沿干溪為界,孝豐縣志:北至安吉州四十里。東南至餘杭縣界三十里,以幽嶺為界,孝豐縣志:東南至餘杭縣一百一十里。西南至於潛縣界三十里,以郎採闗為界,孝豐縣志:西南至於潛縣七十里。東北至安吉州界二十里,以穆王城為界,孝豐縣志:東北至安吉州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江南廣徳州界三十里,以金鵝嶺為界。孝豐縣志西北至廣徳州界七十里。
210
孝豐縣志至省二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三百九十里。
211
寧波府:
212
名勝志,在省城南五百里寧波府志:西北至省城四百八十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二百二十四里,南北袤二百八里。
213
御定皇輿表。東至海岸一百四里,西至紹興府餘姚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台州府寧海縣界一百四十六里,北至海岸六十二里。自府治至
214
京師四千六百四十里。
215
寧波府志:東南極海岸一百一十二里,東北極海岸七十二里,南極柵墟嶺之海一百四十六里,西南極杉木嶺一百二十六里,皆際於台州。西極桐下浦一百二十里,西北極鳴鶴鄉之雙河,一百有五里,皆際於紹興。
216
鄞縣
217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六十五里,南北袤六十六里。
218
寧波府志:東至陽堂鄉隴東河舖三十五里,界鎮海,南至鄞塘鄉傅河壩五十里鄞縣志五十五里界奉化,西至桃源鄉潘嶴嶺三十里界慈谿,北至老界鄉磚橋舖十五里,界鎮海。東南至豐樂鄉之金峩山九十里,界奉化,西南至通逺鄉梅山嶺一百七十里界紹之餘姚,東北至老界鄉張家堰四十一里,界鎮海,西北至清道鄉西渡三十五里界慈谿。慈谿縣。
21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六十里,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九十里。
220
寧波府志:東至梅林涇鸕鶿浦六十里,界鎮海。南至鍾乳山潘嶴嶺三十里界鄞西,至桐下湖。從浦至大江八十里,界餘姚。北至海中桑嶼、黃牛山,六十里界海鹽。東南至西渡江心十五里界。鄞西南至楊溪村石門山一百里,界餘姚。東北至鴈門嶺六十里,界鎮海,西北至上林鄉八十里,界餘姚、慈谿縣志。西北至省城四百三十里。至京師四千六百一十里。
221
奉化縣。
22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八十里,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里。
223
寧波府志:東至鄞之藤嶺道陳嶺七十里,西至新昌縣六詔嶺、嵊縣、剡嶺界。俱一百里。南至寧海柵墟嶺六十里,北至鄞北渡四十五里。東南陸路由十廟碶渡海,并折水路,凡二百五十里,界象山。西南由杉木嶺至龍宮馬嶴八十里,界寧海。東北至金峩山嶺六十里,界鄞西。北至箬坑嶺一百二十里,界嵊。奉化縣志:西北到嵊縣一百七十里。上虞縣二百里,餘姚縣二百二十里。
224
奉化縣。志至浙江布政司,陸路五百六十里,水路六百里至
225
京師陸路四千六百三十里,水路四千五百五十八里。
226
鎮海縣
22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六十五里,東西廣二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五十七里。寧波府志:在郡治東北六十里,東西相距二百五十里,南北相距二百三十里。
228
寧波府志:東北切近海岸,由闗口二里至港口。又五里至虎蹲山,又十里至蛟門山,又十里至搗杵山。又三十里至金塘山西首山腳,又十里至太平山,又十里至後海。又五十里至東霍山,又五十里至西霍山。又二十里至七姊妺。山計洋面延袤四十里。東北界定鎮洋汛。西北界乍浦洋汛,南至靈巖鄉阿育王山三十里,界鄞西至清泉鄉。浦橋北五十里界鄞。東南至海晏鄉旗頭山、青龍港海洋一百十里,界象山。西南至崇丘鄉張家堰三十五里,界鄞西北至靈緒鄉。東埠墟松浦閘一百二十里,界慈谿。
229
鎮海縣志。西北至省城五百三十里。至京師四千七百二十里。
230
象山縣。
23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二百七十里,東西廣二百里,南北袤二百五里。象山縣志: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寧波府志:東至海岸四十里,南至海岸一百二十里,西至寧海一百八十里,北至奉化一百九十里。東到鄞港東,殊山八十里,南到寧海界秋蘆門海港一百九十里,西到寧海界蓋蒼山脊一百里,北到鄞港中烏嶼山六十里,東南到海岸三十里,西北到奉化界。鄞港中白石山六十里,東北到鄞港中翁山。七十里。西北到寧海縣界漁溪梅港一百五十里。
232
象山縣志。西北至省城七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九百五十里。
233
定海縣
234
寧波府志:在府治東北二百六十里。自東門至甬東嶴十五里過呉洞二嶴。又十五里過蘆蒲嶴,又十里過舵嶴,又十里至大展嶴,又十里為東之盡。從海船渡,過蓮花洋、金缽盂計水道。五十里至普陀山,往東南十里至朱家尖,往南三十里至桃花,登步六橫,俱係懸山,舟行可達大小洛伽山外,係大洋可達日本國自南門三里至道頭水道二十里至螺頭門,過橫水洋向南至大榭向。西至金塘,六十里至蛟門,三十里至小港口,十里至招寶山界。鎮海縣自西門鹽倉嶴五里過西高嶺,十五里至紫薇嶴,十里至岑港嶴,向西北二十里至大小沙向西二十里至碇齒,為西之盡。從海船過。渡五里至冊子山,又十里至金塘鄉。又二十里與鎮海縣蛟門連界。自北門至□河嶴,向東北十里,過東高嶺。又十里至皐洩嶴,十里至白泉嶴,十五里至北墠嶴。又十里至大展嶴,與舵嶴連接,從□河正北二十里至千欖嶴。又二十里至馬嶴,從海船過渡,至秀山,再渡至岱山外,即衢洋洋外即衢山與江南崇明鎮洋面接界。
235
定海縣志定海縣境,舊志所載,當時以海面遼濶,不可道里計,故就潮候約言之。今之縣境則異是。東自沈家門至塘頭嘴、普陀、大小洛伽、朱家尖、樹栨、洋嶼、梁橫、葫蘆、白沙,南自龜山至大小渠山小猫、六橫蝦岐,西自大榭、金塘至野鴨中、釣外釣、冊子菜花、刁柯魚、龍蘭山、太平、搗杵,北自灌門至筊杯、官山、秀山長白、龜鼈、岱山、峙中雙合、東墾、西墾、燕窩,東南自十六門一名石衕門。至大小干拗山、桃花山、順母、塗登埠、馬蟻㸃燈馬秦。西南自竹山至鴨蛋、盤嶼、螺頭洋、螺蟹嶼、寡婦礁、摘箬、大猫穿鼻西北自裏釣至馬目𤓰連菰茨、五嶼、桃花女。東北自釣門至螺門、蘭山、青黃肚栲鼈、竹嶼,東西岳、長塗劍山、五爪湖、樸頭、王山、□山,俱內洋地。若東之浪岡、福山北之大小衢山鯗、蓬寨、子爛,東𤓰西北之大小漁山、魚腥腦,東北之香爐、花瓶、青幇廟子湖、鼠狼湖東西寨黃星、三星霜子、菜花、環山則皆外洋也。其南內洋至六橫與鎮海縣接界。西內洋至金塘,與鎮海縣蛟門山接界。北外洋而上為羊山。徐公山,則江、浙連界。若西南之梅山、青龍港、穿鼻港、旗頭洋,則屬鎮海縣。東西雙嶼、牛門、青門、旦門、鎻門、澹水門、洞下門、道人、龍洞亂礁鞍子、大目、牛欄、珠山、韭山、石浦、孝順洋則皆屬象山縣西北。內洋之游山、七里墅、虎蹲招、寶蛟門固屬鎮海縣。而外洋之東西霍七姊妹亦附鎮海縣,黃盤則為江南省金山、衞對出灘滸二山在羊山西北者,俱屬江南省汛。惟乍浦屬嘉興府之平湖縣。東北外洋至浪岡,猶江、浙聫界。而花腦、洛華、梳頭、馬蹟、裘子璧、下東庫、大小盤、陳錢、李西則專屬江南省汛地。此又界限之不可不辨者也。
236
定海縣志。西至省城七百六十里。至京師四千九百六十里。
237
紹興府:
238
名勝志:在省城東南一百三十八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二百九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七里。
239
御定皇輿表,東至寧波府慈谿縣界二百里,西至杭州府富陽縣界二百三十五里,南至金華府東陽縣界二百五十里,北至海口三十里。《紹興府志》:北至海四十里。自府治至京師四千四百五十八里。
240
紹興府志:東南至台州府天台縣界三百里,西南至杭州府富陽縣界。一百九十二里,東北至寧波府慈谿縣界。二百二十七里,西北至杭州府錢塘縣界。一百二十五里。
241
山陰縣
242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九十八里,南北袤一百一十八里。
243
《紹興府志》:東至㑹稽縣不二里許界,運河而中分之,東南至覆盆嶺諸暨縣界四十里,南五十里際古博嶺,西南踰金牛嶺七十里,達於浣江,亦接諸暨,北至海岸四十里,沙隄極目,轉徙無常,海之北岸則嘉興之澉浦也。東北以宋家漊為界,隣㑹稽,西至錢清五十五里,界蕭山縣,西北抵航塢之𤓰瀝村,亦達於海。
244
㑹稽縣
245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九十二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246
紹興府志:東九十里至曹娥江之中流上虞縣界,㑹稽縣志東九十二里至曹娥江之中流東南一百四十里,至三界南一百一十里至南嶀口,溪之中流並嵊縣界,西南八十里至駐日嶺諸暨縣界西一里運河中流,西北三里並山隂縣界北二十里一抵海,㑹稽縣志:逾北岸,嘉興府海鹽縣界。東北七十五里至瀝海纂風鎮,上虞縣界。
247
蕭山縣
24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一百一十一里,東西廣六十二里,南北袤九十里。
249
《紹興府志》:東五十里至浦陽江之中,東南五十一里至螺山之外,東北四十九里至龕山,抵航塢山,並山隂界。西至浙江之中二十三里,西北一十五里並錢塘縣界,南至壕嶺六十五里。諸暨縣界。西南四十八里至黃嶺富陽縣界,北至大海之中三十五里。杭州府仁和縣界。
250
蕭山縣志至省城三十里。至京師四千三百四十三里。諸暨縣:
25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一百四十二里,諸暨縣志至本府一百一十里。,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紹興府志:東至古博嶺山隂縣界駐日嶺,㑹稽縣界俱七十里,西至五洩山富陽縣界。金華府浦江縣界俱五十里,南至善坑嶺、白巖山,金華府義烏縣界六十里,北至兔石頭、蕭山山隂二縣界,俱九十里,東北至白水山山隂縣界九十里,西北至雀門嶺富陽縣界七十里,西南至日入柱山浦江縣界七十里,東南至宣家山嵊縣界八十里而近白水嶺。金華府東陽縣界八十里而遙。
252
諸暨縣志:至布政司二百里。至京師四千四百二十里。
253
餘姚縣
25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一百四十七里,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餘姚縣志:東西廣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九十六里。
255
紹興府志:東二十里界桐下湖橋餘姚縣志東十里界桐下湖橋,東南三十五里,界楊溪之石門山餘姚縣志東南四十五里界石門山。,東北七十里,界上林之漾塘,並慈谿縣西三十里界小楂湖,西南六十里界筀竹嶺餘姚縣志:西南五十里界筀竹嶺。。西北七十里界烏盆斷塘,並上虞縣南一百六十一里,界黎州山嵊縣北三十五里入海際,又北包懸泥山,跨海之北,抵海鹽縣。
256
餘姚縣志:至省城三百一十里。至京師四千五百七十里。
257
上虞縣
25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五十三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一里上虞縣志:南北一百三十里」。
259
紹興府志:東二十里至通明壩,上虞縣志:東二十八里至新橋,東南四十五里至帛道猷嶺,東北二十里至新壩,俱餘姚縣界西二十八里至曹娥江之中流,西北八十七里至黃家堰,俱㑹稽縣界,上虞縣志:西北八十里至黄家堰。西南九十里至車騎山南,一百三十里至覆巵山,俱嵊縣界,上虞縣志:南七十里至郁嶺石牀舖、嵊縣界。北六十里抵海。上虞縣志:海北即嘉興府海鹽縣界。
260
嵊縣
26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一百八十里嵊縣志達府一百一十里。,東西廣三百七十六里,南北袤一百七十六里。紹興府志:東至陸照嶺一百四十里。寧波府奉化縣界,東南至太湖山七十里,南至胡塍一百五里,俱新昌縣界,西南至白峰嶺九十里。東陽縣界,西至勞績嶺一百三十六里。諸暨縣界,西北至孫家嶺七十里,北至池湖五十五里。俱㑹稽縣界,東北至郁樹嶺六十里,上虞縣界。
262
嵊縣志至省城三百二十五里。至京師水行四千六百四十里,陸行四千五百四十五里。
263
新昌縣。
26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二百二十里,東西廣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
265
紹興府志:東至黃柏尖,台州府寧海縣界一百里。新昌縣志至縣一百八十里。,東南至闗嶺天台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彩烟山東陽縣界二百一十里,西南至穿巖山嵊縣界四十里,西至烏巖溪、嵊縣界三十里,新昌縣志至縣三十五里。。西北至花鈿嶺、嵊縣界十五里,新昌縣志至縣三十五里。北至王宅後溪嵊縣界四十里,東北至黃罕嶺奉化縣界一百里。新昌縣志至縣一百六十里。
266
新昌縣。志北至
267
京師四千五百五十八里。至省城三百二十五里。台州府。
268
名勝志:在省城東南三百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三百九十里,南北袤三百九十里。
269
御定皇輿表。東至海岸一百八十里,西至處州府縉雲縣二百一十九里,南至溫州府樂清縣界一百三十九里,北至紹興府新昌縣界一百四十五里。自府治至
270
京師四千七百七十八里。台州府志:東南二百九十二里入海。西南一百九十二里。括蒼山入處。州府東北三百二十五里。磕蒼山入寧波府。西北二百九十四里。大盆山入金華府。
271
臨海縣。
272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
273
台州府志:東一百八十里。牛頭山入海。西七十里黃沙嶺入仙居縣南四十五里黃土嶺,入黃巖。縣北六十五里杜潭嶺入天台。縣東南一百二十六里海門山入海。西南五十里,括蒼山,連登壇山,入仙居。縣東北五十五里桐巖嶺入寧海。縣西北六十五里黃振嶺入天台縣。
274
黃巖縣
275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六十里,東西廣三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276
《台州府志:東六十里。海門山入海。西二百五十里蒼山入仙居縣南五十里盤山入樂清。縣北一十里戍舖嶺,入臨海。縣東南六十里新河,入太平縣西南三百里塵山入永嘉縣東北六十里赤山村入臨海。縣西北七十里義誠鄉入臨海縣。
277
黃巖縣志至省城七百三十二里。至京師五千八百三十八里。
278
天台縣。
27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九十里,東西廣二百二十九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280
台州府志。東四十里。筋竹嶺入寧海縣天台縣志。東四十六里。筋竹嶺界,自界至縣八十里。西一百八十三里。大盆山入東陽縣天台縣志:自界至縣七十五里,南二十五里。杜潭入臨海縣天台縣志:自界至縣六十五里,北五十里石壘寨入新昌縣,天台縣志:自界至縣七十五里。東南四十里黃振嶺入臨海縣,天台縣志:自界至縣七十里。西南一百里紫籜山入仙居縣,天台縣志:自界至縣八十里。東北六十里靈墟入寧海縣西北四十里闗嶺舖入新昌縣。天台縣志西北五十里至闗嶺界,自界至縣七十里。
281
天台縣志至省城五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九百里。
282
仙居縣。
283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九十里,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仙居縣志:東西一百四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284
台州府志:東四十里。界嶺入臨海縣西一百里風門入縉雲縣南一百里道者山,入永嘉縣北五十里,祝家嶚入天台縣東南一百五十里五部山入黃巖縣西南一百里界,遶山入縉雲縣。東北八十里盧坑山入天台縣《仙居縣志》:「東北八十里紫岷入天台」,西北一百一十五里郭坦山,入永康縣仙居縣志:「西北一百五十里郭坦山」。。《仙居縣志》:「至省城七百里至」。
285
京師四千九百一十里。
286
寧海縣。
28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一百八十里,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五里。
288
台州府志:東一百一十里。西:溪嶺入象山。縣西六十里白溪源入天台。縣南一百一十五里寧和嶺入臨海。縣北七十里柵墟嶺入奉化。縣東南二百五十里牛頭洋入海。西南一百二十里桐巖嶺入臨海。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柴溪嶺入象山。縣西北九十里杉木嶺入新昌縣。
289
寧海縣志至省城六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八百七十里。
290
太平縣
29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一百五十里,東西廣七十五里,南北袤八十三里。
292
台州府志:東三十五里。新河所又五里抵海,西三十五里石橋入樂清。縣南三十里隘頑所。又三里抵海,北四十里小塘嶺,又五里入黃巖。縣東南五十里松門衞抵海,西南七十里楚門所抵。海東北四十五里。新橋入黄巖縣。西北四十里嶺店驛入樂清縣。
293
太平縣。志至浙江布政司八百一十二里,至京師五千三十五里。
294
金華府。
295
名勝志,在省城南五百五十里《金華府志》:至浙江布政司,陸路四百二十里,水路四百四十里。
296
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三百九十八里,南北袤三百六里。
297
御定皇輿表,東至台州府天台縣界三百九十里,西至衢州府龍游縣界九十里,南至處州府縉雲縣界一百八十六里,北至嚴州府建徳縣界一百一十里。自府治至
298
京師四千五百八十八里。《金華府志》:東南到台州府仙居縣馬鬃嶺,為界三百四十九里,西南到衢州府龍游縣方山,為界七十五里,西北到嚴州府建徳縣三河,為界一百里,東北到紹興府諸暨縣顔家畈界二百十五里金華縣。
299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九十三里,南北袤六十八里。金華府志:東至義烏縣界六十八里,地名航慈溪,金華縣志:自果至義烏縣治四十二里。東南到武義縣界四十五里,地名石龍頭。金華縣志:自界至武義茭道驛十里,到縣治又二十五里。南至武義縣界四十里,地名焦顔狀石,金華縣志:自界至武義縣治三十里。西南到湯溪縣界二十五里,地名白龍溪,金華縣志:自界至湯溪縣治三十里。西至蘭谿縣界二十五里,地名柵頭,金華縣志:自界至蘭谿縣治二十五里。西北到蘭谿縣界二十五里,地名九龍,金華縣志:自界至蘭谿縣治二十五里。北到蘭谿縣界三十五里,地名盤泉,金華縣志即北山最髙處,自界至縣治二十里。東北到浦江縣界五十五里,地名太陽嶺。金華縣志:自界至浦江縣治五十五里。蘭谿縣。
30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五十里,東西廣七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十五里。蘭谿縣志,今南北僅七十餘里。
301
金華府志:東至金華縣界三十里,地名竹馬館,東南到金華縣界二十里,地名古城,南到湯溪縣界二十五里,地名赤井橋,蘭谿縣志:南至湯溪縣,大有溪橋二十五里。西南到龍游縣界三十五里,地名游埠,西至夀昌縣界四十五里,地名檀村,西北到建徳縣界三十五里,地名白雁插,蘭谿縣志:白雁岐。北至建徳縣界四十五里,地名將軍巖,東北到浦江縣界五。
302
十五里,地名橫木。
303
蘭谿縣。志至浙江布政司,陸路三百六十五里,水路三百七十五里至。
304
京師陸路四千四百三十五里,水路四千五百二十三里。
305
東陽縣。
306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一百五十里,東西廣一百七十二里,南北袤一百二十八里。
307
金華府志:東至天台縣界一百四十里,地名梅枝嶺,東陽縣志東一百五十里梅枝嶺稍下蝦□巖為界,到天台縣治共二百二十里。東南到天台縣界,地名烏巖,東陽縣志至烏巖寨,抵深坑為界,共一百四十里,到天台縣治共一百九十里。南至永康縣界六十一里,地名五斗東陽縣志南六十七里至丈塢坑,水東橋為界,到永康縣治共一百十里。西南到義烏縣界,地名下墅東陽縣志下墅街牌巷及洪塘村中界坵、東郭坑,並義烏界各五十里,到義烏縣,皆百里。西至義烏縣界二十里,地名下昆溪東陽縣志至下昆溪二十里舖,昆橋為界,到義烏縣治共四十里西北到義烏縣界,地名蒲塘東陽縣志計十五里。北至諸暨縣界六十里,地名顔家畈,東陽縣志六十一里,以三保田中間石巖為界。舊志作顔家畈,東北到嵊縣界,地名白峰東陽縣志共九十里,上白峰嶺計三百步,抵界到嵊縣治共一百九十里。東陽縣志到浙江布政司三百里到。
308
京師四千六百二十里。
309
義烏縣。
31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一百一十里,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十七里。
311
金華府志:東至東陽縣界二十里,地名下崑溪,義烏縣志。自界至東陽縣治二十里,東南到東陽縣界五十里,地名洪塘,義烏縣志:自界至東陽縣治四十八里。。南至永康縣界九十七里,地名杳嶺,義烏縣志至永康縣界九十里,地名察嶺,自界至縣五十五里。。西南到金華縣界五十里,地名何樓子,義烏縣志:自界至金華縣治八十里。。西至金華縣界四十里,地名杭慈溪,義烏縣,志自界至金華縣治七十里。。西北到浦江縣界三十里,地名蒲墟,北至浦江縣界三十里,地名石斛,義烏縣志,自界至浦江縣治三十里。東北到東陽縣界三十里,地名愛頭。義烏縣,志自界至東陽縣治二十六里。義烏縣志至本省陸路五百三十里,水路五百五十里至。
312
京師陸路四千六百里。水路四千七百八里。永康縣。
313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一百一十里,東西廣二百六十五里,南北袤一百里。
314
金華府志:東至仙居縣界二百四十里,地名馬鬃嶺,東南到縉雲縣界四十里,地名南岡嶺,南至縉雲縣界四十五里,地名黃碧封堠,西南到武義縣界二十里,地名桐琴,西至武義縣界二十五里,地名桐琴西堠永康縣志:西至武義縣楊公橋,交界三十里。西北到武義縣界三十里,地名䭾塘,北至義烏縣界五十五里,地名杳嶺,東北到東陽縣界六十里,地名四路口。永康縣志到本省五百三十里到。
315
京師四千六百八十里。
316
武義縣。
31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八十里,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六十里《武義縣志》:東西廣七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318
金華府志:東至永康縣界三十五里,地名楊公橋,東南到永康縣界二十五里,地名桐琴,南至縉雲縣界三十里,地名小窖頭,西南到麗水縣界四十五里,地名應和《武義縣志》:西南至麗水、宣平二縣,以應和小後陶為界。西至金華縣界三十五里,地名長山,西北到金華縣界三十里,地名售溪武義縣志焦溪。。北至金華縣界三十里,地名梅公山,東北到金華縣界三十五里,地名石龍頭。
319
武義縣志。縣治至省陸路五百里,水路五百二十里至。
320
京師陸路四千五百七十五里,水路四千六百七十八里。
321
浦江縣
32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一百二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323
金華府志:東至諸暨縣界六十里,地名楊家埠,浦江縣志:東至諸暨縣五十里,以界牌為界,自界至縣治六十里。,東南到義烏縣界四十里,地名赤村橋,浦江縣志:東南至義烏縣三十里,以步虚嶺為界,自界至縣治三十里。南至金華縣界六十里,地名太陽嶺,浦江縣志:南至金華縣五十五里,以太陽嶺為界,自界至縣治五十五里。西南到蘭谿縣界六十里,地名洪塘,浦江縣志:西南至蘭谿縣五十里,以橫木為界,自界至縣治六十里。西到建徳縣界四十里,地名井坑嶺,浦江縣志:井坑嶺至縣治六十里。西北到建徳縣界五十里,地名截柘嶺,浦江縣志:西北至建徳縣四十里,截柘嶺為界,自界至縣治六十里。北至富陽縣界九十里,地名金山嶺下,浦江縣志:金沙嶺至縣治九十里。東北到桐廬縣界一百里,地名松山坑口,浦江縣志:東北至諸暨縣九十里,以楊塘嶺為界,自界至縣治五十里。
324
浦江縣。志至浙江布政司,陸路五百四十里,水路五百五十里至。
325
京師陸路四千六百十里,水路四千七百八里。湯溪縣。
326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五十五里,東西廣四十三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327
金華府志:東至金華縣界二十五里,地名白龍溪,東南到遂昌縣界七十里,地名周塢。湯溪縣志:東南四十里至遂昌縣界箬陽,南至遂昌縣界七十里,地名銀嶺,西南到龍游縣界二十里,地名方山。湯溪縣志:西南四十里至方山。,西至龍游縣界二十里,地名湖鎮,湯溪縣志:西一十八里至龍游縣界白渡橋。,西北到蘭谿縣界三十里,地名油埠。湯溪縣志西北二十二里至油埠。北至蘭谿縣界四十里,地名樟林,東北到蘭谿縣界三十里,地名張坑。
328
湯溪縣志。由縣治達省城陸路五百里,水路四百里達。
329
京師陸路四千四百十里,水路四千四百十五里。衢州府:
330
名勝志,在省城西南六百里《衢州府志》:水路六百里,陸路四百八十里,至浙江布政司」。
331
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里。
332
御定皇輿表。東至金華府蘭谿縣界一百二十二里。西至廣信府玉山縣一百一十五里,南至福建建寧府浦城縣界。二百一十里。北至嚴州府遂安縣界九十五里。自府治至
333
京師四千六百四十里。
334
衢州府志:東南一百四十里,至處州府遂昌縣界。西南一百八十里,至福建建寧府浦城縣界。東北九十里至嚴州府夀昌縣界。西北一百九十里至江南徽州府婺源縣界。一百九十五里。至江西饒州府徳興縣界。
335
西安縣。
336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七十五里,南北袤二百里《衢州府志》:南北二百二十里」。
337
衢州府志:東四十里至本府龍游縣界烏頭舖。自界至縣三十里西三十五里至本府常山縣界源湖舖。自界至縣四十五里南一百二十五里至處州府遂昌縣界。大金竹嶺自界至縣一百六十里,北九十五里至嚴州府遂安縣界。灰嶺自界至縣一百四里,東南一百三十里至處州府遂昌縣界馬嶺口,自界至縣一百五十里,西南五十里至本府江山縣界。後溪自界至縣二十五里,東北六十里至本府龍游縣界大路口。自界至縣二十里,西北四十里至本府常山縣界。葉坂自界至縣二十里龍游縣。
33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七十里,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衢州府志》:東西五十七里,南北一百五十五里。
339
衢州府志:東三十里至金華府湯溪縣界。自界至縣三十八里,西二十七里至本府西安縣界。盈川自界至縣四十里,南九十里至處州府遂昌縣界。馬越口自界至縣六十里,北六十五里至嚴州府夀昌縣界。梅嶺自界至縣二十五里,東南六十里到處州府遂昌縣界。井下。源自界至縣四十里,西南四十里到本府西安縣界。自界至縣四十里,東北四十里到金華府蘭谿縣界。石硤自界至縣六十里,西北五十五里到本府西安縣界下。葉自界至縣六十里。
340
龍游縣志自縣治至
341
京師四千五百里至省城五百里。常山縣。
34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八十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343
衢州府志:東四十五里至本府西安縣界雙牌。自界至縣三十五里西三十五里至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界。草萍自界至縣三十五里,南二十五里至本府江山縣界。竹荆自界至縣二十五里北三十五里至本府開化縣界。首自界至縣四十五里,東南一十五里,到本府江山縣界。左坑自界至縣四十里,西南三十五里到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界。黃塘自界至縣三十五里,東北五十里到本府西安縣界。葉坂自界至縣四十里,西北五十里到本府開化縣界深山嶺自界至縣四十里。
344
常山縣。志至浙江布政司,水路七百里,陸路六百里至。
345
京師水路四千七百二十里,陸路四千六百二十里。江山縣。
346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七十里江山縣志:去府城八十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衢州府志去府治七十五里,東西一百五里,南北一百六十里。
347
衢州府志:東三十五里至本府西安縣界紆溪源青山自界至縣四十里,西七十里至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界。栗木自界至縣十里南一百二十五里,至福建建寧府浦城縣界小竿頭嶺底,江山縣志南抵浦城縣界小竿嶺底一百三十五里。自界至縣一百里,北二十五里至本府常山縣界,竹荆自界至縣二十五里,東南一百里到處州府遂昌縣界。東磧嶺底自界至縣三十里,西南九十里到江西廣信府永豐縣界。巖後自界至縣三十里,東北三十五里到本府西安縣界後溪。江山縣志東北抵西安縣界後溪三十里。自界至縣四十里,西北四十里到本府常山縣界。馬駒自界至縣一十五里,江山縣志至省城七百里至。
348
京師四千七百里。
349
開化縣。
35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二百里,東西廣二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三十里。衢州府志:去府治一百六十里,東西二百二十里,南北一百六十里。
351
衢州府志:東四十里至本府常山縣界。深山嶺自至縣五十里西八十里至江西饒州府徳興縣界。白沙自界至縣七十里,南四十里至本府常山縣界。牌自界至縣三十五里北一百二十里至江南徽州府休寧縣界。江嶺自界至縣一百二十里,東南五十里到本府常山縣界。蓼嶺自界至縣六十里,西南八十里到江。西廣信府玉山縣菱塘嶺自界至縣六十里,東北七十里到嚴州府遂安縣界。誾嶺自界至縣五十里,西北八十里到江南徽州府婺源縣界際嶺自界至縣一百里。
352
開化縣志至省城六百九十五里。至京師四千六百里。
353
嚴州府:
354
名勝志,在省城西南四百里《嚴州府志》:自府治至浙江布政司,陸路二百七十里,水路三百一十里。
355
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三百九十里,南北袤三百三十里。御定皇輿表,東至杭州府富陽縣界二百里,西至江南徽州府歙縣界二百三十里,南至金華府蘭谿縣界五十里,北至杭州府於潛縣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356
京師四千四百二十八里。嚴州府志:東南到金華府一百八十里。西南到衢州府二百一十里,東北到杭州府三百一十里,西北到徽州府三百一十里。
357
建徳縣。
358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359
嚴州府志:東至桐廬縣界六十五里,以安仁牌為界,自界至桐廬三十五里,西至夀昌縣界六十里,以菱塘為界。自界至夀昌二十五里,南至金華府蘭谿縣界六十里,以花塘為界,自界至蘭谿三十里,北至分水縣界六十里,以胥嶺為界,自界至分水六十三里,東南到金華府浦江縣界七十五里,以井硎為界,自界到浦江三十五里,西南到金華府蘭谿縣界四十里,以檀嶺為界,自界到蘭谿四十五里,東北到桐廬縣界六十五里,以楊闡橋為界,自界到桐廬三十五里,西北到分水縣界四十五里,建徳縣志五十五里。以峽嶺為界,自界到分水五十三里淳安縣。
36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一百六十里淳安縣志:自縣至府陸路一百四十里,水路一百八十里,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361
嚴州府志:東至建徳縣界八十里,以銅官嶺為界,自界至建徳八十六里,西至遂安縣界七十三里,以楊嶺為界,自界至遂安四十五里,南至遂安縣界四十三里,以安硎嶺為界,自界至遂安四十里,北至杭州府昌化縣界一百六十里,以桐坑、庵獨石為界,自界至昌化七十五里,東南到夀昌縣界七十五里,以遼嶺為界,自界到夀昌五十里,西南到遂安縣界二十里,以銅橋為界,自界到遂安四十三里,東北到分水縣界八十六里,以塔嶺為界,自界到分水六十里,西北到江南徽州府歙縣界九十七里,以深渡為界,自界到歙縣一百八十里。淳安縣志一百一十里。
362
淳安縣。志:東至省城三百六十里。至京師四千五百八十里。
363
桐廬縣
36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一百里,東西廣九十七里,南北袤一百三十二里。桐廬縣志:東西相距八十五里,南北相距三十里。嚴州府志:東至杭州府富陽縣界三十里,桐廬縣志四十五里。以東梓口為界,自界至富陽五十里,西至建徳縣界三十五里,桐廬縣志四十里。以安仁牌為界,自界至建徳六十五里,桐廬縣志六十里。南至金華府浦江縣界七十里,以蕩父為界,自界至浦江二十里,北至分水縣界六十里,以畢嶺為界,桐廬縣志以石壁山為界。自界至分水二十里,東南到浦江縣界九十里,以野狐嶺為界,自界至浦江九十里,西南到建徳縣界三十五里,桐廬縣志四十里。以冷水堰為界,自界至建徳六十五里,桐廬縣志六十里。東北到杭州府新城縣界四十里,以白峰嶺為界,自界至新城三十里,西北到分水縣界七十里以何村為界,自界至分水一十八里。桐廬縣志:自縣治至浙江布政司陸路一百八十里,水路一百九十里至。
365
京師水陸俱四千四百二十八里。遂安縣。
366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一百八十里,東西廣一百二十三里,南北袤一百二十四里。
367
嚴州府志:東至淳安縣界四十三里,以界橋為界。自界至淳安二十里,西至江南休寧縣界八十里,以積雪嶺為界,自界至休寧一百四十三里遂安縣志西至休寧縣界九十里,以白磜嶺為界,自界至縣一百三十里。南至衢州府西安縣界七十九里,以黃連嶺為界。自界至西安九十八里,北至淳安縣界四十五里,以楊嶺為界,自界至淳安七十三里,東南到淳安縣界三十七里,以傖父灘為界,遂安縣志以侯嶺為界。自界至淳安四十里,遂安縣志:自界二十里入新安江,泝江至淳安縣二十里。,西南到衢州府開化縣界八十里,以馬金嶺為界。自界至開化五十里,遂安縣志西南至開化縣界七十里,以界牌為界,自界至開化縣六十里。東北到淳安縣界四十里,以安硎嶺為界,自界至淳安縣四十三里,西北到淳安縣界四十二里,以佛子嶺為界,自界至淳安六十五里。
368
遂安縣志:自縣治至省城陸路五百里。至京師四千八百八十里。
369
夀昌縣。
37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九十里,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371
嚴州府志:東至建徳縣界二十五里,以茭塘為界,自界至建徳六十里,夀昌縣志:自界至建徳六十五里。西至遂安縣界七十五里,以黃連嶺為界,自界至遂安七十里,南至衢州府龍游縣界四十里,以梅嶺為界,自界至龍游七十五里,夀昌縣志:西南至龍游。北至淳安縣界五十里,以杜瀆為界,自界至淳安七十五里,東南到金華府蘭谿縣界三十五里,以賭山為界,自界至蘭谿三十五里,夀昌縣志:東南至蘭谿縣,以巖洞山為界,自界至蘭谿六十里。西南到衢州府西安縣界六十里,以鵞籠山為界,自界到西安五十里,夀昌縣志:自界到西安九十里。東北到建徳縣界三十五里,夀昌縣志:東北到建徳三十里。以新安江為界,自界至建徳五十里,夀昌縣志:自界到建徳六十里。西北到淳安縣界五十里,以遼嶺為界,夀昌縣志以玳瑁嶺為界。自界到淳安七十五里。
372
夀昌縣志》至
373
京師陸路四千五百一十八里,水路四千六百八里。分水縣。
374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一百五十里,分水縣志:去府城一百五十五里。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一里。嚴州府志:東至杭州府新城縣界八十里,以廣陵溪為界,自界至新城二十五里,西至淳安縣界六十里,以塔嶺為界,自界至淳安八十里,南至建徳縣界六十三里,以胥嶺為界,自界至建徳六十里,北至杭州府於潛縣界一十二里,以印渚溪為界。自界至於潛五十里,東南到桐廬縣界二十里,以畢嶺為界,自界至桐廬六十里,西南到建徳縣界五十里,以峽嶺為界。自界至建徳五十里,東北到杭州府臨安縣界六十三里,以栗硎口為界,自界至臨安四十里,西北到淳安縣界七十八里,以皐硎嶺為界,自界至淳安一百三十里。
375
分水縣志至省城二百八十里。至京師四千五百里。
376
溫州府:
377
名勝志,在省城東南六百五十里。溫州府志:至省城一千八十五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一百六十九里,南北袤八百二十里。
378
御定皇輿表。東至海岸九十里,西至處州府青田縣界九十里,南至福建福寧州界四百九十里,北至台州府黃巖縣界三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379
京師四千六百九十里。
380
溫州府志:東南到福建福州城。八百六十里。東北到台州城四百八十里,西南到福建建寧城一千里,西北到處州城三百六十里。
381
永嘉縣。
382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一百六十九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
383
溫州府志:東至海七十里,西至安溪九十里,為處州府青田縣界。自界到縣二十里,南至麗塘二十里,為瑞安縣界。自界到縣六十里,北至柟溪、箬嶺三百里,為台州府仙居縣界。自界到縣五十里,東南到大海一百里,西南到桐嶺瑞安縣界三十五里。自界到縣六十七里,東北到館頭樂清縣界三十里。自界到縣五十里。永嘉縣志:西北到青田縣界一百里。
384
樂清縣。
385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北八十里,東西廣二百五里樂清縣志:東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五里。
386
溫州府志:東至海渡一十五里,萬厯温州府志:越渡至温嶺一百三十里,為黃巖縣界。西至柟溪、桐嶺六十里,為永嘉縣界。自界到縣六十里,南至海五里,萬厯溫州府志:越海至玉環鄉南社一百三十里為海洋。北至仙居縣界一百九十里,自界到縣一百九十里,樂清縣志:北至接莆嶺六十里,亦永嘉縣界。東南到大海一十里,西南至館頭永嘉縣界五十里,自界到縣三十里,西北至仙居縣界二百里,自界到縣三百八十里,萬厯溫州府志:東北到黃巖縣界一百二十里,自界到縣六十里。
387
樂清縣。志:自縣至省城一千里。至京師四千八百一十里。
388
平陽縣。
38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一百三十里,東西廣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五里。
390
溫州府志:東至海二十五里,西至笠帽山一百三十五里,為泰順縣界。南至廬屯山二百二十里,為福建福寧州界。北至散嶼三十五里,為瑞安縣界。自界到縣一十五里,東南到海五十里,東北到瑞安縣五十里,西南到福建福寧州界。一百一十里。自界到州一百八十里,共二百九十里,西北到瑞安縣五十里。
391
平陽縣志。自縣至省城一千三百五十里。至京師四千八百二十里。
392
瑞安縣。
393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八十里,東西廣三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七里。
394
溫州府志:東至海一十里,西至龍鬭山二百里,為泰順縣界。到縣共三百里。南越飛雲渡至平陽界一十五里,到縣共五十里,北至永嘉縣界五十二里。到縣共八十里。東南到海二十里,西南到平陽縣五十里,東北到永嘉縣八十里,西北到處州府青田縣。三百五十里。
395
瑞安縣。志自縣至武林一千三百里,至京都四千七百七十里。
396
泰順縣。
39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二百九十里,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398
溫州府志:東至瑞安縣界一百里,到縣三百里,西至福建夀寧縣黃洋隘,界十里,到縣三百里。南至夀寧縣界三里,到福建福安縣三百里,北至處州府景寧縣界一百里,到縣二百一十里,東南到平陽縣一百八十里,東北到青田縣界一百一十里,西南到福建福安縣界八十里,西北到景寧縣上標界一百里。
399
泰順縣志至省城一千五百里。至京畿五千七十里。
400
處州府:
401
名勝志:「在省城南七百里。舊浙江通志:「東西廣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六百一十里。御定皇輿表。東至台州府仙居縣界一百一十里,西至衢州府江山縣界一百六十五里,南至溫州府瑞安縣界三百五十里,北至金華府永康縣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402
京師四千五百八十里。
403
處州府志:東南至溫州府二百六十五里。西南至福建建寧府八百二十里。東北至金華府二百七十八里。西北至金華府三百二十里。
404
麗水縣。
405
舊浙江通志:「附郭東西廣九十里,南北袤八十里。處州府志,東至青田縣界二十五里,麗水縣志:至其縣一百五十里。,南至景寧縣界一百一十里,麗水縣志:至其縣一百二十里。西至松陽縣界五十里,麗水縣志至其縣一百四十里。北至縉雲縣界五十里,麗水縣志:至其縣九十里。括蒼彚紀:東南至青田臘原寨六十里,東北至縉雲縣八十里,西南至景寧縣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宣平縣界四十里,至其縣一百二十里。
406
青田縣:
407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東一百五十里,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408
處州府志:東至永嘉縣界三十里青田縣志:地名安溪。自界至城九十里」。,南至瑞安縣界一百里青田縣志:地名烏杉。自界至縣一百五十里」。,西至麗水縣界一百二十五里。青田縣志,地名金村,自界至城二十五里。,北至縉雲縣界一百里青田縣志:地名盧溪,自界至城六十里。。括蒼彚,紀:東南至瑞安縣二百里,東北至台州府仙居縣三百四十里,西南至福建政和縣七百七十里,西北至縉雲縣二百四十里。
409
青田縣志。由縣達省九百三十五里。達京師五千一百九十里。
410
縉雲縣
411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北九十里,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
412
處州府志:東至仙居縣界八十五里,南至青田縣界一百里,西至麗水縣界三十五里,北至永康縣界四十里。括蒼彚紀,東南到永嘉縣界一百五十里,東北到東陽縣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到宣平縣界一百里,西北到武義縣界四十五里。
413
縉雲縣志。由縣達省六百七十里。達京師五千一百五十里。
414
松陽縣。
415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一百四十里,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416
處州府志東至麗水縣界七十里,松陽縣志到縣一百二十里。南至雲和縣界七十五里,松陽縣志到縣一百三十里。西至龍泉縣界一百二十里,松陽縣志到縣二百四十里。北至宣平縣界三十里。松陽縣志到縣六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麗水縣一百三十里,東北至宣平縣一百一十里,西南至龍泉縣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遂昌縣六十里。松陽縣志北到遂昌縣七十里。
417
松陽縣。志由縣至省一千三十五里。至京師四千五百八十里。
418
遂昌縣。
419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二百里《遂昌縣志》一百八十里」。,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一百里。
420
處州府志東至松陽縣界二十里,遂昌縣志距縣六十里。南至龍泉縣界九十里,遂昌縣志距縣一百八十里。西至江山縣界一百里,遂昌縣志距縣二百三十里。北至龍游縣界四十里。遂昌縣志北至龍游縣界六十里,距縣一百二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松陽縣七十五里,東北至金華縣二百里,西南至龍泉縣二百四十里,西北至衢州府西安縣一百七十里。遂昌縣志:由縣達省九百三十里達。
421
京師五千二百九十里。
422
龍泉縣
423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三百一十里《龍泉縣志》二百四十里,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424
處州府志:東至雲和縣界八十里,龍泉縣志東至武溪八十里。至景寧縣界八十里,龍泉縣志南至小梅村七十里。西至慶元縣界七十里,龍泉縣志西至牌頭九十里。北至遂昌縣界九十里,龍泉縣志北至黃鶴嶺八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麗水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北至松陽縣界二百二十里,龍泉縣志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浦城縣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遂昌縣界二百四十里。龍泉縣志二百三十里。
425
龍泉縣。志自縣至
426
京師四千五百八十里。
427
慶元縣。
428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四百里,東西廣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五里。
429
處州府志:東至福建夀寧縣界九十里,慶元縣志:至其縣一百九十里。南至福建政和縣界五十里,慶元縣志至其縣一百里。西至福建松溪縣界三十里,慶元縣志至其縣八十里。北至龍泉縣界六十五里。慶元縣志至其縣一百七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政和縣一百五十里,東北至景寧縣一百里至其縣二百里,西南至政和縣九十里,西北至龍泉縣一百五十里。
430
慶元縣志至省一千三十里。至京師五千四十里。
431
雲和縣。
432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一百一十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433
處州府志東至麗水縣界四十里,雲和縣志至縣一百二十里。至景寧縣界二十里,雲和縣志至縣四十里。西至龍泉縣界四十里,雲和縣志至縣一百二十里。北至松陽縣界五十里。雲和縣志至縣一百二十里。括蒼彚紀:東南至青田縣二百里,東北至松陽縣一百里,西南至景寧縣三十五里,西北至龍泉縣一百七十里。
434
雲和縣志至省七百十里。至京師四千九百里。
435
宣平縣。
436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437
處州府志:東至縉雲縣界一百里,宣平縣志:東至麗水縣西溪八十里,自西溪至縉雲六十里。南至麗水縣界八十里,宣平縣志:南至麗水黃茅洋八十里,自黃茅洋至麗水四十里。西至松陽縣界三十里,宣平縣志西至松陽縣陳嶚四十里,自陳寮至松陽二十里。北至武義縣界六十里,宣平縣志:北至武義后陶六十里,自后陶至武義四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麗水縣界六十里,宣平縣志:東南至麗水太平八十里,自太平至麗水三十里。東北至武義縣界一百一十里,宣平縣志:東北至武義呉村八十里,自呉村至武義三十里。西南至雲和縣界一百七十里,宣平縣志:西南至本縣白岸口五十里,自白岸口至雲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遂昌縣界一百四十里。宣平縣志:西北至遂昌周塢六十里,自周塢至遂昌八十里。
438
宣平縣志至省六百六十里。至京師四千八百八十里。
439
景寧縣。
440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南一百四十里,東西廣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
441
處州府志東至青田縣界一百一十里,景寧縣志一百二十里。南至温州府泰順縣界一百五十里,景寧縣志八十五里。西至慶元縣界一百二十里。景寧縣志一百四十里。北至雲和縣界三十里。景寧縣志五十里。括蒼彙紀,東南至泰順縣二百二十里,東北至青田縣三百二十里,西南至慶元縣三百里,西北至麗水縣一百二十里。
442
景寧縣志。由縣達省九百一十里。達京師五千二百七十里。
443
玉環
444
台州府屬太平縣及温州府,屬樂清縣。交界之所,有玉環山周圍,約計七百餘里,孤懸海面,西由烏洋進蒲岐,所至樂清縣地方西南,亦由烏洋直過黄華門,進盤石口,至温州府城西北由楚門所横渡水面,僅里許,即登岸踰嶺,直至太平縣,止五十餘里,東南有黄坎二門,出此則為大洋。
445
玉環志:玉環山在溫州府城東南,陸路一百八十里。水路兩潮,四境界於溫台之間,東西相距五十里,南北相距九十五里,東南四十里。坎門西南三十五里。普竺東北四十五里。梅嶴西北五十五里芳杜,是為四至之境。北四十五里入太平二十三都界,此陸路也。由西清港約五十里,兩潮至江下界約五十里。兩潮至白沙溪約三十里。一潮至鏵鍬約四十里,一潮至蒲岐約七十里。兩潮至石馬等處樂清界,此水路也。至省城九百二十里。至京師五千一百二十里。
446
浙江通志卷三
URN: ctp:ws29420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