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

《卷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吐瀉論(附)
2
小兒吐瀉者,皆由脾胃虛弱。乳哺不調。風寒暑濕。邪干於正之所致也。其証不一。今條敘之。
3
吐逆自生下便吐者。此是兒初生之時。拭掠口中穢血不盡。因咽入喉故也。
4
吐逆胸膈滿悶氣急者。此因兒啼哭未定。氣息未勻。乳母忽遽以乳飼之。兒氣尚逆。乳不得下。停滯於胸膈之間。因更飲乳。前後相沓。氣不宣通。故氣逆而乳隨出之為吐也。宜調其氣而止吐。古書亦曰。大哭之後食乳者。多成吐瀉也。
5
吐逆腹脹喘息。乳不化。夾青水。面青唇白者。此因乳母冒寒取涼。食冷凍飲料寒。致冷氣入乳。變壞其汁。
6
而不捻去。仍以飼兒。或能食者,因以冷物飼之。其冷乳冷食入腹。與氣相搏。傷於脾胃。則氣逆而吐也。其証若此。宜溫胃止吐調氣。若傷重有停滯者。以穩藥磨化。不可快下。恐脾胃愈虛而生風也。凡風冷變壞之乳。當捻去之。暫斷乳兒。令乳母服藥溫腹。然後飼兒。若不捻去。非只令兒吐逆。腸胃虛者。冷因得入。亦不利也。
7
吐逆身熱。吐奶成片子者。胃有熱也。此因乳母冒熱。或因飲酒。熱入其乳。變壞其汁。而不捻出。仍以飼兒。或兒乘熱哺啜。致熱氣入胃。與氣相搏。致氣逆而吐也。其証若此。如久有積熱者。必四肢生瘡。多渴而面黃。宜微下之。虛者以穩藥磨化。後調其氣。
8
吐逆身熱。鼻青呵欠頓悶。口中氣熱,夜間發躁者。此傷風吐也。因解脫失宜。風冷襲之。搏於血氣。故身熱呵欠頓悶。口中氣熱也。氣不得順。故逆而作吐也。宜調氣止吐。發散風冷。
9
吐逆唇黑。面黃多啼。有痰吐氣臭者。此脾胃有傷也。宜先下之。後調其氣。
10
吐逆早晚發熱,睡臥不安者。此驚吐也。心熱則生驚。故睡臥不安。而神不寧也,心神不寧。則氣血逆亂而吐也。宜與鎮驚去熱止吐。
11
吐逆面 白無精光。口中氣冷。口頻撮。不思乳食。吐水者。胃氣不和也。宜補脾胃。
12
吐逆痰涎色黃。稠粘上壅者。胃熱也。若吐痰涎白淥。或吐沫者。胃虛冷也。熱者宜微利之。冷者宜溫補之。
13
吐逆痰涎及有血者。此肺熱也。久則肺虛成痿。昔錢乙治段齋郎子四歲。身熱吐痰。嗽數日而咯血。他醫以桔梗湯防己丸治之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遂請乙治。乙下褊銀丸一大服。複以補肺湯補脾散為治。乙曰。
14
此子咯血。肺虛也。肺雖咯血。有熱故也。久則虛痿,今涎上潮而吐。當下其涎。若不吐涎。則為甚便。蓋吐涎能虛。又生驚也。痰實上次。亦能發搐。根據法只宜先下痰而後補脾肺。必涎止而吐愈。為順治也。若先補肺為逆耳。乙所用藥方。本集載之。此所謂識病之輕重先後為治也。
15
者。比吐逆異也。吐者乃邪搏胃氣。逆而上行。穀不能傳化。隨氣出也。 者但氣逆而欲吐。吐則穀無所出。故俗謂乾嘔也。 者乃兒因吮乳汁過多。胃滿而上溢出也。故俗呼謂之噫奶。當便與空乳令吮。即定。
16
若頻久吮之。亦能為病。
URN: ctp:ws29441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