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養吉齋叢錄

《養吉齋叢錄》[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劾瘛3適鉤薊迫實恪⒑樾愀ǜ韝臣投髕唄桑涸紜9錈覽胙紓適鉤賈4媲⒑榱揀┮喔呈式�
2
新正筵宴,乾隆以來,率為定例。如有他故,或值齋期則停止,亦有移於他日者。乾隆癸丑、甲寅正月十六日月食,罷廷臣宴。乙卯上元月食,移正大光陰殿外藩筵宴於十四日,移宗親宴於十六日,移廷臣宴於燕九日。
3
上元正大光明殿筵宴,觀慶隆舞,狀八旗士馬射獵破陣。旁列伶工,唱清字歌曲,皆陳王業艱難,與武始北出,再成而南之義相似。其曲譯漢者,具載會典,甚古雅。
4
除夕,保和殿筵宴,入座者年班外藩及王公一、二品大臣,而講官以本年起居注進書作前後序者二人預宴。席於殿之西北隅。是日派蒙古王公遞酒,上將進殿後門,出席前排列,上升座,賜坐,行一叩禮。宴畢,仍出席如前。俟上出殿後門,乃退。筵內果品羊臘等,皆得攜歸。
5
按:殿上坐次既定,樂作。進爵大臣起,退至殿門外,去補服,仍懸敷珠入殿,至御座下跪。掌儀司以臺淺授進爵大臣,恭進御前,復退至御座下。上進酒,進爵大臣一叩起,至御前受臺■,下復跪,掌儀跪接而退。掌儀復以金巵酌酒,立賜進爵大臣,進爵大臣一叩,飲畢,掌儀司取巵退。進爵大臣再叩,起至殿門外,仍服補服,人原坐次。
6
太和殿筵宴,定例惟宗室王公及大臣中指定班次者始入殿,與朝正外藩按序就宴,大學士、尚書均在丹陛列席。乾隆三十四年,始命大學士、尚書依班次列坐殿內。
7
初定外札薩克四部落時,以九白為貢。白駱駝一,白馬八。其後年例由呼圖克圓奏進。
8
投誠向化,以此為信,故不可一歲無九白貢也。宣宗御製詩云:「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賦此事也。貢至,宴使臣日九白宴,至今歲歲循行之。
9
按:舊會典載,喀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丹金喇嘛、那顏台吉,四季共貢白馬八匹、白駱駝各一匹。又康熙三十年,以土謝圖汗、車臣汗既留汗號,仍準貢九白,其餘概不得貢。至若昔時出塞行圍,蒙古王公進宴,則進九白。雖必卻之,實為嘉貢。
10
而與年貢之九白,則別為一事。
11
曩聖駕駐蹕避暑山莊,筵宴外藩,輒召至御前賜酒,內廷詞臣,亦得與賜。觀燈或一夕,或三夕,銀花火樹,無異上元。其地在萬樹園,平原千畝,夭喬繁茂。雖以園名,不施土木。
12
宴時則張穹幕。
13
山莊宴外藩,嘉慶間有在卷阿勝境者。萬壽節宴外藩,有在閱是樓者。
14
乾隆以後,還師奏凱,宴勞諸將,在紫光閣。方平金川時,所俘番童有習鍋莊及甲斯魯者,番中儺戲也,亦命陳之宴次。
15
凡一切筵宴,酒一巡而止。
16
按:藩部內附之初,朝正之日,因加宴齎者,自順治以來,事不勝紀。康熙二十年後,蒙古諸藩先後效順,而喀爾喀最強。聖祖北巡,以鎮撫之。庚午秋,大宴於多倫諾爾,凡四十八家。名王君長、世官貴族,靡不畢集。因從諸王公請,於其地立廟一區,四十八家,家置一僧,以為住持。賜名「匯宗」以明佛法無二,統之一宗之義。此真長駕遠馭,開國規模,尤為極盛者也。
17
養吉齋叢錄卷之十六賜進士出身雲貴總督翰林院編修臣吳振棫纂大駕巡幸,留京王大臣日詣文華門辦事。恭請合符,輪流值宿。卯刻四人同入,非直班者,申初散出;直宿班者,在內守合符,俟次晨交替,合符而後出。
18
按:康熙三十四年,上出古北口,巡曆塞外。命大學士阿蘭泰留京理章奏。留京二字,始見於此。
19
祖宗時,大駕巡幸至行宮行營,本日進班之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臣、侍衛、章京等皆晝夜隨扈。至王公等之護衛,大臣、侍衛、章京官員等之僕從,不準人黃城外布帳門內,以駐蹕重地,應環衛嚴肅也。後來大臣等於晚膳後,先趕前營,且有賃宿民居,不宿行帳者。
20
嘉慶問,曾奉嚴飭。惟軍機大臣每日報到,即召見咨詢。又查道大臣,如遇道路窄狹,須夜往攔截車馱,許於啟鑾前先往。此外王公及各衙門堂官,皆在卡倫內宿,次日在宮門外恭候。
21
自御前大臣至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等,皆佩橐韃,於站班後隨從行走,不許先趕前營。
22
凡隨圍大臣,有派管鍚伯甲者,派管買賣街者,派管杭愛車者。
23
前鋒營,掌卡路之事。以鈴繫索為界,不得私越。
24
行營之制,內方外圓。中建黃幔城,外加網城,索絢為之。設連帳百七十有五為內城。
25
飲旌門三,每門植纛二。東鑲黃,西正黃,南正白。外設連帳二百五十有四為外城。啟旌門四,每門植纛二。東鑲白,西鑲紅,南以正藍、鑲藍分日植之,北正紅。外周設宿衛警蹕。
26
各帳皆以八旗護軍官校環衛焉。
27
大駕將至,管行宮之大臣先至行宮辟除。一人嗚鉦,諸色人聞鉦聲皆出。又駕未至行宮時,喇嘛於殿階下席地梵誦,以祓逐不祥也。
28
八旗扈從官員馬褂,各按旗色,舊制也。日久漸弛。嘉慶六年,命隨圍之都統,毋庸按照旗色;副都統未賞黃馬褂者,俱按旗色服之。
29
康熙四十年以前,秋獮獮出古北口,皆駐喀喇河屯行宮。至四十一年,始駐蹕熱河避暑山莊。其時率以五月東幸,亦有在四月者。乾隆間,北郊禮成後啟鑾。嘉慶間,於七月啟鑾。
30
初聖祖幸避暑山莊,由十八盤嶺人,後乃改由常山峪。
31
國語謂圍場日輝罕。稱木蘭者,國語哨鹿之謂。圍場為哨鹿所,故云爾。久則視若地名,且有稱上蘭者。地本喀爾沁、敖罕、翁牛特諸部所屬。康熙間,王公等以地獻為圍場,周一千三百餘里。四面立界,日柳條邊。插柳成列如牆,以區內外。凡口外所謂邊門皆如是,亦日鹿柴門。凡幸山莊,先一日遣官以秋彌告奉先殿。由山莊啟蹕,自波羅河屯入圍場,有二道:東伊遜崖口,西瑪圖口。人口,就平川行。小圍名曰甸獵,國語謂之阿達密。次日方於山中布大圍,國語謂之阿巴喇密。圍期率以二十日為度。東口首圍為永安莽喀.國語沙日永安,岡日莽喀。西口首圍為永安湃。漢語沙地也。圍場地名,率仍蒙古,惟此則用國語,均聖祖命名,以漢字書。永安,諧吉語也。圍場按八旗以一營房統五卡倫,分地稽察。布圍用蒙古一千二百五十人,以黃纛為中權,兩翼左正白,右正紅。兩翼前各以一藍旗為前哨二剛哨進,後哨以次隨發。由遠而近,圍遂合。方布圍時,兩翼前各數騎擁纛飛馳,謂之跑烏圖里。將至看城,喧呼瑪喇哈,則圍合矣。於時大駕出看城,佩弓矢蒞圍,引矢射,大臣侍衛乃射,中者記諸冊。如圍中有熊虎猛獸,則馳報,命虎鎗官兵掩殺,或御神鎗及弓矢,親殪之。凡遇看城傳膳之日,尖營及看圍城,俗謂之等城。蓋以等候為名。親視調和湯飯並盤煮羊,賜御前大臣、侍衛及扈從行圍之舊藩新部王公、台吉等早餐。未初罷圍,還行營,陳牲敷獲,頒賜扈從王公大臣官員。其蒙古王公等在圍場時,宴齎無定制。
32
迨圍畢,出哨至張三營行宮,復賜食頒賞,王公以下緞匹,兵丁白銀、布匹。遣歸部落,皆定制也。
33
謹案:聖祖每年冬至後至明安溝行圍,即俗所稱米峪舊也。圍畢,回熱河暫駐,然後還宮。此當在藩部獻地以前事。又按:台吉與塔布囊爵同。土默特左翼八旗及喀喇沁三旗,日塔布囊,其餘部落日台吉。
34
高宗自乾隆辛酉至辛亥秋彌四十次。仁宗自嘉慶壬戌至庚辰秋獮二字闕次。
35
威遜格爾,亦圍場地名。聖祖行圍時,嘗奉太皇太后避暑於此,所居為樺皮室。蒙古語謂樺皮為威遜,室為格爾也。乾隆間行圍,亦奉皇太后觀獵。乙酉以後,則雖避暑熱河,不復出塞,以春秋高也。
36
圍場八旗分四正四隅。相距二、三十里不等,近者距六、七里。蓋有山者,始為圍場,山大則禽獸多,山小則禽獸少,故遠近不能一致。凡進哨行圍,每日收圍後,路中諸蒙古獻禽者,分賞黃馬褂、孔雀翎。
37
哨鹿者,秋分前後,昧爽時,戴鹿首伏林壑中,以哨致鹿。哨以木為之,引吻達氣,低昂應聲,鹿即隨至。
38
圍獵未竟,或秋霖盛潦,泥淖艱阻,因命中輟者,謂之減圍。若未獵而止,謂之停圍。
39
行圍木蘭,蒙古卓索圃、昭烏達二盟長蒙古王公台吉有東三盟、西三盟。盟有盟乓副盟乓哲哩木、昭烏達、卓索圖,東三盟也。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西三盟也。例進御宴。高宗有塞宴四事詩。一詐馬,滿語謂之跑等。扎薩克於進宴時,擇名馬數百,列二十里外,結束鬉尾,去羈韉,幼童乘之。以鎗聲為節,遞施傳響,則眾騎齊騁,不踰晷刻而達。
40
掄其先至者三十六騎,優齎有差。北漠,三月馬始生駒。取牝馬令駒叩乳,少飼之即執駒別系於長綆,其名日遮勒。婦人灑馬湩為漿,其名曰七格。至四月初成。於穹廬中插柳祈福以嘗新。於是為詐馬之宴。蓋蒙古舊俗最所重也。一什榜,蒙古樂名。其器用笳、管、箏、琶、弦阮、火不思之類,將進酒於筵前,鞠■奏之,鼓喉而歌,和囉應節。一相撲,蒙古所最重,謂之布克,國語謂之布庫,即撩跤也。脫帽短構,兩兩相角,以搏摔仆地決勝負。
41
厄魯特則袒裼而撲,雖蹶不釋,必控首屈肩至地乃為勝。一教駣,蒙古謂之騎額爾敏達驛。
42
馬三歲以上,日達驛;額爾敏,則未施鞍勒者也。扎薩克於所部驅生馬至宴所,散逸原野。
43
王公子弟雄傑者,執長竿馳縶之,加以覊韉。始則怒騁駴趕,人立而嘶齧,馭者騰躍而上,控掣自如,須臾調良,率得名馬。又宴前例進九白駝,為蒙古最尊重之禮。朝廷厚往薄來,故每貢必卻也。
44
進哨行圍,大駕親御弓矢,殪猛獸。獸或負創而逃,則命一、二侍衛逐之,腧越岩谷,或舍馬徒步,必得以歸獻。又圍中射鹿,先割其尾以獻,獲車載之,輸於幔城,以待頒賜。
45
司獸數尾,即知獲鹿之人 與其敷云。
46
凡行圍,圍合處設幔城,日看城。圍凡三幣,外圍用新滿洲,皆衣白廚。將合圍,命騎舉銅器呼之,謂之順風耳。
47
舊時出哨後所用氆帳,題曰「四宜居」,以寒暑風雨皆可避也。
48
扈從大臣,滿洲皆屬橐韃,漢文員則否。
49
圍場行圍,蒙古王公台吉獲獸,二品以上官在御前跪獻,三品以下交杭愛處。杭愛,清語也,管牲酞者。嘉慶間,以御前行走之蒙古王公等隨扈奮勉,命其子孫及胞弟侄不拘品級,準在御前跪獻。
50
行圍有賞黃馬褂者,隨圍則服之。常時不得服用。
51
扈從之王公大臣、侍衛等官,例於山莊宮門校射。王公大臣中三矢,賽馬一緞一;四矢,加緞一;五矢,加緞二。侍衛等官中三矢,資銀十兩;四矢,十五兩;五矢,二十兩。又隨圍之滿、漢司 員,敵蹕前有宮門較射之制。滿員中五箭,賞花翎;漢員中三箭,賞花翎。俗謂箭翎。中箭合格者,侍衛即以一翎繫於冠。叩首謝恩而退。
52
按:乾隆間,汪文端之子承霈、張文和之子若淳,皆以中二箭賜翎。
53
國初,都城外多曠地,每年左右翼前鋒統領,有率領章京護軍演習步圍之事。承乎日久,田疇屋宇,其比如櫛,更無所謂圍場,而沿習具文,歲有奏報。嘉慶六年,命停止。
54
舊時澱池有水圍,後罷,而水亦涸。總督高斌濬之。乾隆間,復舉行。又甲戌,奉皇太后觀水獵於昆明湖。又高宗戊辰,幸趙北口,行水圍。庚午、癸酉、辛巳如之。
55
干、嘉間。春日謁陵,回蹕至南苑,轍行春搜之典。故俗有春圍、秋圍之名。又皇子等每歲奉命至南苑行圍,以習武事。若冬日或往圍獵,謂之打狼圍,所以除狼暴也。
56
南苑,即南海子,在都城南。元故址也。聖祖有南苑行圍、閱馬諸詩。又按:王士禎居易錄:「國制每歲五月,臨幸南海子,觀八旗走馬,上御晾鷹臺。自六十里外,萬騎爭馳,齊至臺下,以先至者為最,賞內府綵緞至數十匹,以下賞各有差。其最者,量留天廄,齊馬力也。」據此,則國初南海子五月走馬之制可見。又汪琬世祖挽詩註:每歲駕幸南海子必累月云云。康熙間,亦時 時駐蹕於此,其後有暢春園,繼又拓圓明園,而南苑遂不恆至矣。
57
晾鷹臺在苑之迤南。六飛春搜,有晾鷹臺殺虎之典。臺上張幄次,臺下虎鎗處人員列侍,臺前置虎籠,大■繞籠數匝,而引其端於十餘步外。大駕既蒞幄次,虎槍處人取綜之端,騎馬繞籠疾行,以解之。■盡,而籠之門以啟。虎囚檻已慣,往往伏不動,臺上隨駕之侍衛,承命以火鎗俯擊之,或又嗾猘犬吠籠側,虎乃奮迅而出。虎鎗人咸屏息以待,虎至則三數人爭刺之,突圍出,則逐而殺之。頭鎗、二鎗,管虎鎗處及領侍衛大臣察明。上聞,頒賞白金、荷囊有差。乾隆庚申,奉皇太后幸南苑。道光間,亦嘗奉皇太后幸南苑。
58
南苑舉行大閱之典,世祖二次,聖祖十二次,世宗二次,高宗四次,仁宗二次一。宣宗口次。凡南苑大閱,三年一次奏請,順治間從鰲拜議也。又歲九月,有仰山窪合操之制,由值年旗具奏。屆期,滿、蒙、漢二十四旗官兵皆至,以閱兵大臣八人蒞其事,閱兵大臣,乃閣部大臣及都統之兼。雖都統亦受指揮。其大臣有內廷差使者,則是日不至。
59
聖駕恭謁東陵,駐蹕處為燕郊,為白澗,為隆福寺,為桃花寺。如幸南苑,則回蹕時,由燕郊至舊衙 門行宮、團河行宮、新衙門行宮。恭謁西陵,駐蹕處為黃新莊,為半壁店,為秋蘭,為梁格莊。如幸南苑,則回蹕時由黃新莊至斷衙門行宮、團河行宮、舊衙門行宮,經中頂回圓明園。
60
養吉齋叢錄卷之十七賜進士出身雲貴總督翰林院編修臣吳振棫纂幹清官為常日臨御之地。球圖法物,粲然備陳。而尊藏實錄玉牒、寶笈瓊函,尤為嚴重。
61
間歲,命三品以上官滿、漢各二員,同批本處官及干清官總管首領太監,於四月內抖晾一次,昭敬慎也。閣庋地極高,以梯上下,函裹重迭,故抖而不晾。亦四五日方訖事。用內監及蘇拉百餘人,奉派之員,立而監視。事畢,犒之以金,由本宮首領太監分給。宮中「正大光明殿」額,為世祖御書。聖祖御製題跋勒石。見午亭文編。景山觀德殿「正大光明」額,聖祖御書。圓明園「正大光明殿」額,世宗御信書。熱河勤政殿「正大光明」額,高宗御書。溯自康熙不再建儲以後,列聖皆默簡元良,告之天祖,密書祕緘,藏正大光明匾後。別封祕緘,或佩諸身,或置寢所。臨時敵視,主鬯得人,中外宴然,絕去前代建儲諸患。讀乾隆問所纂儲貳金鑑一書,用意至深遠矣。宮東間為東暖閣,西間為西暖閣,召見臣工率在於是。盛暑在殿中間召見。
62
幹清宮召見臣工,曩時,人宮門即鵠立階下以埃。咸豐初,命於西首階下架板屋三楹,為暫憩地。
63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尊藏寶璽二十有五。每歲開寶封寶之日,聖駕蒞此行九拜澧。
64
坤寧宮在交泰殿後,遇大慶典及元正行禮,中宮御此受賀。
65
懋勤殿為乾清官西廡之中三楹,內懸「基命宥密」額。聖祖沖齡讀書於此。後為內廷翰林脩書人直之地,棄藏書畫及文房四事等,則宮殿監司之。
66
重華宮舊為乾西二所,大內東西二路,各為二永巷。一永巷,以次列三宮,東西共十二宮。其後則為乾東五所,乾西五所。高宗潛邸也。當賜居時,成大婚禮於此。登極後,升為宮。屢經繕治,耀以璇題。前為崇敬殿,殿內曰樂善堂,用潛邸舊額。堂後為重華宮。東室為芝蘭室,東廉為葆中殿,殿內為古香齋,齋貯圖書集成。西廡為浴德殿,殿內為抑齋。
67
用舊時額。他處亦多用之宮後為翠雲館,館東次室曰長春書屋。他處亦每用此額。宮之東為漱芳齋,齋東室日高雲情,東次室日靜憩軒。齋後為金昭玉粹,東室曰隨安堂。乾隆間,宮廷園苑有可靜憩處,多署此名,不可一、二數也。自乾隆以來,歲時酬節,錫宴聯吟,開筆書「福」,皆在此宮。
68
毓慶宮,康熙時建,為皇太子所居。雍正間,高宗及和親王嘗居焉。乾隆間,皇子皇孫入學後,多有居於此宮,成婚乃移居邸第者。仁宗髫齡即居此,後移居東二所;乙卯冊立,復賜居是宮;己未親政,乃移居養心殿。自是,遂以毓慶為臨幸地,不復令皇子居之。杜揣摩、息詖說也。宮前為敦本 殿,宮後為繼德堂,皆高宗賜額。堂東次室曰味餘書室,潛邸舊額。再東為知不足齋,西次室曰宛委別藏。嘉慶間,裒四庫別本於此。
69
三座門北,殿宇三所,覆以綠瓦,亦舊時皇子所居,俗呼阿哥所,或稱所兒。中曰擷芳殿,仁宗初出宮時邸第也。嘉慶間,宣宗及諸皇子亦嘗居此。道光間,隱志貝子薨逝所中,久無居者,至二十八年正月,文宗始移居焉。先一日掌儀司奏派大臣於所內安神。
70
尚衣監後殿宇二層,舊時亦為皇子所居。乾隆間,改為三通館、清字經館。嘉慶間,為實錄館、文穎館。
71
慈寧宮在隆宗門西,順治十年建,為尊養東朝之地。聖祖詣太皇、太后宮問安即此。乾隆間,祗奉孝聖憲皇后逾四十年,孝養尊隆,古未之有。西為壽康宮,亦頤奉起居之所。宮後本咸安宮舊址,乾隆間改建壽安宮,則恭祝慈闡六、七秩時,遞舉上儀之崇構也。先朝嬪御,亦多有居此者。
72
寧壽宮,康熙間建。外有景福門,內為景福宮,聖祖奉孝惠章皇后居此。乾隆間,御書五福頌,揭於宮中門。列奇石曰「文峰」,西山產也。乾隆壬辰重修,授璽之後,將以是為燕居地,故殿曰養性軒,曰頤和堂,曰遂 初室,曰得閒閣,曰符望齋,曰倦勤,皆寓此意。然其後訓政三年,孜孜無倦,迄未嘗移蹕也。標勝之地,尚有尋沿書屋、梵華樓、佛日樓、擷芳亭、延趣樓、旭輝庭、古華軒、抑齋、矩亭、聳秀亭、玉粹軒、竹香館、楔賞亭、翠鬟亭、樂壽堂,堂前後廊壁嵌高宗御書敬勝齋法帖。方丙申落成時,奉孝聖憲皇后宴於新宮。是年茶宴,即以命題。并令大學士于敏中及王際華、董誥至宮瞻仰,俾鋪敘鴻規,措詞親切也。復命仿幹清宮例,於皇極殿前豫製燈聯。聯句為尚書彭元瑞撰,以東西南北、前後左右,分詮臚頌。高宗極賞其工麗。
73
養心殿,本前明遺址,雍正年間,始加繕葺。殿作工字式,前後凡十二楹。中為穿堂,東、西配殿十楹。前殿之東、西暖閣,中界為重戶曲室,或屏或壁,或紗廚,各懸榜以為別。
74
東曰寄所託,曰隨安室, [一]高宗潛邸即有此名,蓋取隨遇而安之義.嗣後宮廷苑囿率以此題額。曰如在其上,曰明窗西,曰勤政親賢,曰三希堂,曰自強不息,曰無倦齋,曰長春書屋,曰梅塢,曰為君難,曰能見室。自雍正以來,是殿實為宵旰寢興之所。又勤政親賢之南窗外抱廈中,設幾供銅爐一,每晨炷香,以昭穆清乾惕之意。
75
養心殿西暖閣西門上,懸各省總督以下、知府以上,將軍以下、總兵以上姓名單;西壁懸天下缺 [一]「室」原作「堂」,據初稿本改。
76
分繁簡單,自乾隆間始。
77
世宗嘗蒙聖祖「戒急用忍」之訓,既踐祚,以此四字為養心殿額。東暖閣額「惟仁」二字,聯語云:「諸惡不忍作;眾善必樂為。」西暖閣額「為君難」三字,聯語云:「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按:養心殿有佛堂,朔望以喇嘛十人放烏卜藏。
78
雍和宮在皇城東北隅,世宗潛邸也,登極後,升為宮。乾隆十年,莊嚴法相,以梵僧守之。四十四年,於法輪殿後建重樓五楹。宮之東為書院,其正室曰太和齋,為聖駕至宮瞻禮後憩息召對之所。宮之後室日五福堂,世宗在潛邸時,聖祖所書賜也。乾隆甲辰,皇元孫載
URN: ctp:ws30064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