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吳縝 撰 |
2  | ○二十曰字書非是 |
3  | 昔班固為漢書其間存用古字使後世兼見古人文字之學且又不妨本書而餘光施及後人斯可謂一舉而兩得在小學家不為無助故其敘傳自云正文字維學林此實史家之一美而後世修書者之所宜法也今新書則不然不惟失一舉兩得使人不忘古之意而又時載不經訛誤之字使後世何述焉今略編其字如左 |
4  | 誤用字 |
5  | 姚宋傳贊 嚴挺之傳 |
6  | 藩鎮傳序 崔郾傳 |
7  | 張廷珪傳 杜佑傳 |
8  | 蕭俛傳 蕭遘桓彥範等傳 |
9  | 康承訓傳 蕭至忠贊 |
10  | 隱太子巢刺王突厥等傳 |
11  | 袁朗傳 張建封傳 |
12  | 屈突通唐儉崔寧傳 |
13  | 崔光逺傳 辛替否髙郢等傳 |
14  | 薛嵩傳 孫逖傳 |
15  | 韋侍價等傳 狄仁傑傳 |
16  | 姦臣傳贊上官儀贊 |
17  | 李嶠傳 何皇后傳 |
18  | 竇建徳傳 王義方傳 |
19  | 員半千傳安祿山史思明贊 |
20  | 鄭善果傳 吐火羅傳 |
21  | 不經字 |
22  | 張建封傳 蘇源明傳 |
23  | 安金藏傳 田緒傳 |
24  | 吳元濟并李日知傳 |
25  | 孫思邈傳 盧弘宣傳 |
26  | 李栖筠傳 鄭餘慶傳 |
27  | 李翰徐申等傳 李光弼楊炎等傳 |
28  | 岑文本等傳 韋處厚傳 |
29  | 吉溫傳 五行志 |
30  | 裴冕傳 呂諲傳 |
31  | 訛錯字 |
32  | 南蠻傳 史憲誠傳 |
33  | 王勃傳 韓滉傳 |
34  | 太宗紀 僕固懷恩傳 |
35  | 李懷仙傳 代宗紀 |
36  | 矦君集傳 陳京傳 |
37  | 昭宗紀 傳王播傳 |
38  | 韋挺傳 魏徵陸贄等傳 |
39  | 姜撫傳 劉氏宰相世系表 |
40  | 元稹傳 王緯傳 |
41  | 李紳傳 百官志 |
42  | 李徳裕傳 李磎傳 |
43  | 李錡傳 劉崇望等傳 |
44  | 王凝傳 矦希逸傳 |
45  | 栁宗元傳 盧懷慎及吐蕃等傳 |
46  | 李晟贊 韓愈傳 |
47  | 劉武周傳 蘇定方傳 |
48  | 誤用字 |
49  | 姚宋傳贊 |
50  | 姚宋傳贊云崇勸天子不求邊功璟不肯賞邊臣而天寶之亂卒悼其害可謂先見矣 |
51  | 今案卒悼其害不知謂何意者悼乃蹈之誤歟 |
52  | 嚴挺之傳 |
53  | 嚴挺之傳云君子以為徧 |
54  | 今案此徧乃徧字當為偏亦有偏音然行之已久不可亂也 |
55  | 藩鎮傳序 |
56  | 藩鎮傳序云其人自視由羌狄然 |
57  | 今案由蓋猶字史臣之誤也 |
58  | 崔郾傳 |
59  | 崔郾傳云五子瑤瑰瑾珮璆瑤任禮部侍郎鄂岳觀察使瑾禮部侍郎湖南觀察使瓌珮俱達官 |
60  | 今案初用瑰字末用瓌字可乎 |
61  | 張廷珪傳 |
62  | 張廷珪傳彫弊字 |
63  | 今案當作凋字而新書內二字通用之如是頗多難以具載今因此發之它不復云 |
64  | 杜佑傳 |
65  | 杜佑傳云信安郡王漪表為靈州別駕 |
66  | 今案信安郡王名禕漪禕雖同音而義訓不同不可通用也 |
67  | 蕭俛傳 |
68  | 蕭俛傳云穆宗初兩河底定 |
69  | 今案底字疑當為砥 |
70  | 蕭遘桓彥範等傳 |
71  | 蕭遘傳云迫畏不暝 |
72  | 桓彥範傳云髙枕而暝 |
73  | 李涵傳云席地以暝 |
74  | 今案古字瞑眠通其字當從目 |
75  | 康承訓傳 |
76  | 康承訓傳云留婦弱持陬 |
77  | 今案說文云陬阪隅也今此云婦弱持陬義不可曉疑當為掫字說文云掫夜戒守有所擊也 |
78  | 蕭至忠贊 |
79  | 蕭至忠贊云帝且悞往失而精來鑒已 |
80  | 今案悞字合是悟字 |
81  | 隱太子巢刺王突厥等傳 |
82  | 隱太子傳云髙祖授禪 |
83  | 巢刺王元吉傳云帝授禪 |
84  | 突厥傳云皆授靖節度以討之 |
85  | 今案授皆當作受 |
86  | 袁朗傳 |
87  | 袁朗傳云至見危受命則無人焉 |
88  | 今案受當作授 |
89  | 張建封傳 |
90  | 張建封傳云與徐軍埆 |
91  | 今案埆當作确其字從石 |
92  | 屈突通唐儉崔寧傳 |
93  | 屈突通傳云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趨斬之 |
94  | 唐儉傳云命趨還舟 |
95  | 崔寧傳云趨與禁兵雜往 |
96  | 今案三傳趨字皆當作趣字史臣之悞也 |
97  | 崔光逺傳 |
98  | 崔光逺傳云後召見悞非是 |
99  | 今案悞字當作悟 |
100  | 辛替否髙郢等傳 |
101  | 辛替否傳云寺塔不足穰飢饉 |
102  | 高郢傳云不勞人以攘禍又云若以攘禍 |
103  | 今案穰攘皆當作禳 |
104  | 薛嵩傳 |
105  | 薛嵩傳云好蹴踘 |
106  | 今案踘當作鞠毱 |
107  | 孫逖傳 |
108  | 孫逖傳云父喪缺復拜舎人 |
109  | 今案缺合作闋 |
110  | 韋待價等傳 |
111  | 韋待價傳云朝野共蚩薄之 |
112  | 李商隱傳云黨人蚩謫 |
113  | 李齊運傳士人蚩之 |
114  | 今案說文云蚩蟲也又毛詩注云敦厚貌無蚩薄之訓疑當作嗤 |
115  | 狄仁傑傳 |
116  | 狄仁傑傳云如得上方斬馬劍 |
117  | 今案前漢朱雲周勃傳百官表上方字皆作尚方然則為上字者悞矣 |
118  | 姦臣傳贊上官儀贊 |
119  | 姦臣傳贊三宰嘯凶牝奪辰上官儀贊牝咮鳴辰 |
120  | 今案此蓋取書牧誓之語其字皆當作晨 |
121  | 李嶠傳 |
122  | 李嶠傳云今百姓■〈受,去冖〉窶 |
123  | 今案集韻■〈受,去冖〉字注云被表切說文物落上下相付也通作■〈艸受,去冖〉■〈艸受,去冖〉又同部殍注云餓死曰殍或作𦹡■〈草受,去冖〉莩然則■〈受,去冖〉窶之字當作殍𦹡■〈草受,去冖〉莩則可若作■〈受,去冖〉則本訓不同於義未允也 |
124  | 何皇后傳 |
125  | 昭宗何皇后傳云帝奔播既屢威柄盡喪左右皆捍逆庸奴 |
126  | 今案捍字疑當作悍 |
127  | 竇建徳傳 |
128  | 竇建徳傳云使人如灌津祠充墓 |
129  | 今案史記及前漢竇后傳地理志皆作觀顏師古曰觀津清河之縣也舊書亦作觀蓋唐初嘗於其地置觀州然則未嘗有作灌字者獨新書如是蓋悞也 |
130  | 王義方傳 |
131  | 王義方傳云光武失之逢萌 |
132  | 今案人姓逢字當作夅今從夅非也又案後漢紀傳皆作龎萌蓋逄龎得姓本殊為字亦異不可混同今改龎為逢非也 |
133  | 員半千傳安祿山史思明贊 |
134  | 員半千傳云得天下英才五千與榷所長 |
135  | 安祿山史思明贊云張杜榷論至今多稱誦之 |
136  | 今案半千之意欲與天下英才校其所長則榷字疑當作角或作確張杜榷論字當作確 |
137  | 鄭善果傳 |
138  | 鄭善果傳云從幸江都從宇文化及至遼城 |
139  | 今案本紀武徳二年閏二月辛丑竇建徳殺宇文化及于聊城又淮安王神通傳云進擊宇文化及于魏化及敗走聊城神通追北賊願降神通不受竇建徳拔聊城勢遂張竇建徳傳云建徳引兵討化及連戰破之化及保聊城乃四面乘城拔之然則化及之敗在聊城而善果傳以為遼則非也 |
140  | 吐火羅傳 |
141  | 吐火羅傳云有稻夌粟豆 |
142  | 今案夌字當作麥 |
143  | 不經字 |
144  | 張建封傳 |
145  | 張建封傳地迫于宼常困𦄉不支 |
146  | 今案字書無𦄉字疑當作蹙集韻蹙迫也 |
147  | 蘇源明傳 |
148  | 蘇源明傳云市井餒𩛞 |
149  | 今案字書無𩛞字此蓋殍字誤為此爾 |
150  | 安金藏傳 |
151  | 安金藏傳云桑𡎉紩之 |
152  | 今案𡎉字字書所未見疑當作𥀁 |
153  | 田緒傳 |
154  | 田緒傳賈躭目錄賈躭 |
155  | 今案躭當從耳今皆從身非也 |
156  | 吳元濟并李日知傳 |
157  | 吳元濟傳云以馬㹅為留後李日知傳諸子方■〈牛悤〉角今案馬㹅字會元以義考之字當作摠且諸紀傳皆作㧾字其字俱從手獨此從牛蓋流俗不典之字字書所無也日知傳亦同 |
158  | 孫思邈傳 |
159  | 導以藥石救以𨥧劑 |
160  | 今案字書無𨥧字當作砭說文云以石刺病也 |
161  | 盧弘宣傳 |
162  | 盧弘宣傳云下檄䝱諭 |
163  | 今案字書無䝱字當作脅 |
164  | 李栖筠傳 |
165  | 李栖筠全傳棲字皆從手 |
166  | 今案其字從手不見于經典案集韻則當從木 |
167  | 鄭餘慶傳 |
168  | 鄭餘慶傳云損增儀矩又云准漢舊事 |
169  | 今案矩當作矩准當作準 |
170  | 李翰徐申等傳 |
171  | 李翰傳云析骸以爨 |
172  | 徐申傳云繇爨蠻 |
173  | 今案說文當作爨此二傳字皆非也 |
174  | 李光弼楊炎等傳 |
175  | 李光弼傳云設麼幄城隅 |
176  | 楊炎傳云貌麼陋 |
177  | 今案麼字皆當作么 |
178  | 岑文本等傳 |
179  | 岑文本隋楊炎傳愍字 |
180  | 今案愍當作愍 |
181  | 韋處厚傳 |
182  | 韋處厚傳云皇子方襁褓 |
183  | 今案說文褓當作緥 |
184  | 吉溫傳 |
185  | 吉溫傳云見溫襁葆時 |
186  | 今案其字當為襁緥今作襁葆非也 |
187  | 五行志 |
188  | 五行志貞觀十三年三月壬寅雲陽石燃 |
189  | 今案燃當作然 |
190  | 裴冕傳 |
191  | 裴冕傳云爯調渭南尉 |
192  | 今案爯當作再 |
193  | 呂諲傳 |
194  | 呂諲傳云志行整飭 |
195  | 今案飭當作飭 |
196  | 訛錯字 |
197  | 南蠻傳 |
198  | 南蠻傳云入自卭峽闗圍雅州 |
199  | 今案雅州止有卭崍闗峽乃崍字之悞也 |
200  | 史憲誠傳 |
201  | 史憲誠傳云丌志紹 |
202  | 今案其傳作志沼及文宗紀亦沼然則作紹者誤也 |
203  | 王勃傳 |
204  | 王勃傳云客劍南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 |
205  | 今案地理志彭州九龍縣有葛璝山作憒者誤也 |
206  | 韓滉傳 |
207  | 韓滉傳云為元佐辦裝 |
208  | 今案方述劉玄佐事復云元佐蓋玄誤為元也 |
209  | 太宗紀 |
210  | 太宗紀貞觀二十二年九月眉卬雅 |
211  | 今案當作卭字卬字誤也 |
212  | 武徳二年劉武周據并州宋金剛陷滄州 |
213  | 今案劉武周獨孤懷恩尉遲敬徳傳乃澮州作滄者悞 |
214  | 僕固懷恩傳 |
215  | 僕固懷恩傳云諸節度皆以兵會次黃水 |
216  | 今案代宗紀及史朝義傳乃橫水作黃者悞也 |
217  | 李懷仙傳 |
218  | 李懷仙傳云故懷先與田承嗣薛嵩 |
219  | 今案先字悞當作仙 |
220  | 代宗紀 |
221  | 代宗紀廣徳元年永泰元年書戰于盩厔又云盩厔穭麥生渾奴刺宼盩厔 |
222  | 今案其字皆悞當作盩厔 |
223  | 矦君集傳 |
224  | 矦君集傳云為磧石道行軍摠管 |
225  | 今案太宗紀貞觀八年十二月君集為積石道行軍摠管宰相表亦同然則磧字悞當為積也 |
226  | 陳京傳 |
227  | 陳京傳云天子尚尤豫未剛定 |
228  | 今案尤字必悞合是冘字如馬璘傳諸將冘疑張文瓘傳冘豫少決李抱真傳內冘豫皆與此同意也 |
229  | 昭宗紀贊 |
230  | 昭宗贊云昭宗為人明雋 |
231  | 今案雋字悞當作雋 |
232  | 王播傳 |
233  | 王播字明剔 |
234  | 今案當作揚 |
235  | 韋挺傳 |
236  | 韋挺傳云蓋牟城 |
237  | 今案牟當從牛今從乾誤也 |
238  | 魏徵陸贄等傳 |
239  | 魏徵傳云龍逄比干也 |
240  | 今案逄當作逢 |
241  | 魏徵傳云蕭然耗矣 |
242  | 陸贄傳全卷皆作耗 |
243  | 今案耗當作耗 |
244  | 姜撫傳 |
245  | 方技姜撫傳云旱藕杜蒙也 |
246  | 今案本草藥中無杜蒙疑是牡蒙牡蒙紫參也見嘉祐本草第七卷沙參注中 |
247  | 劉氏宰相世系表 |
248  | 宰相世系表劉氏注云尉氏房有仁軌琢 |
249  | 今案尉氏劉氏在唐無名琢者為宰相止有瑑相宣宗琢字乃瑑之悞也 |
250  | 元稹傳 |
251  | 元稹傳豈睱陳治安議教化 |
252  | 今案睱字合從日今從目誤也 |
253  | 王緯傳 |
254  | 王緯傳云浙西觀察使 |
255  | 今案淅乃浙字也 |
256  | 李紳傳 |
257  | 李紳傳末云屢為怨仇所根卻 |
258  | 今案此根字當作拫其字從手今從木誤也 |
259  | 百官志 |
260  | 百官志大理獄丞所掌職事內云家人入待 |
261  | 今案此乃侍字之誤也 |
262  | 李徳裕傳 |
263  | 李徳裕傳舊制歲抄運內粟 |
264  | 今案此抄字合從禾 |
265  | 李磎傳 |
266  | 李磎傳云反摘磎奏 |
267  | 今案當作返擲 |
268  | 李錡傳 |
269  | 李錡傳云天下㰌酒漕運 |
270  | 今案㰌當作搉 |
271  | 劉崇望等傳 |
272  | 劉崇望傳即河中䥴諭鐫宙傳䥴諭之 |
273  | 今案皆當作鐫 |
274  | 王凝傳 |
275  | 王凝傳云州有冶賦羨銀常摧直以優吏奉 |
276  | 今案摧字恐是搉之誤 |
277  | 矦希逸傳 |
278  | 矦希逸傳云人䒷之 |
279  | 今案䒷乃苦字之誤 |
280  | 栁宗元傳 |
281  | 栁宗元傳貞符內云後之祅淫囂昏好怪之徒 |
282  | 今案此囂字疑是嚚字 |
283  | 又云琢斯屠剔膏流節離之禍不作 |
284  | 今案此琢字疑是椓字 |
285  | 盧懷慎及吐蕃等傳 |
286  | 盧懷慎傳疆場有警 |
287  | 吐蕃傳疆場不定又疆場不明 |
288  | 今案此皆合作場 |
289  | 李晟贊 |
290  | 李晟傳贊云捉孤軍抗群賊身佩安危而氣不少衰 |
291  | 今案郭子儀傳贊曰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戰逐北誼不還顧又五王贊曰五王提衛兵誅嬖臣中興唐室蓋提之為言緫勒統御之謂若乃命之為捉於文殊為不典今李晟贊所謂捉孤軍者即提字之誤歟 |
292  | 韓愈傳 |
293  | 韓愈傳所要光決於心 |
294  | 今案乃是先決於心 |
295  | 又贊云無柢捂聖人者 |
296  | 今案當作抵 |
297  | 又云以荀況揚雄為未淳今 |
298  | 案當作醇 |
299  | 劉武周傳 |
300  | 劉武周傳云破之於美食川 |
301  | 今案獨孤懷恩及秦瓊傳皆為美良川蓋良悞為食也 |
302  | 蘇定方傳 |
303  | 蘇定方傳云縳賀魯以還又云遂面縳降 |
304  | 今案其字皆當作縛 |
305  | 新唐書糾謬二十卷五代史纂誤五卷此二書皆元祐中故朝請大夫吳君縝所撰君字廷珍成都人熙豐時名公師孟之子歷數郡守俱以惠政聞生平力學博通古今多求前史謬誤而叅訂之然未嘗示人間有傳者此二書而已今直寶文閣宇文公時中自蜀來守吳興以郡庠有新唐書五代史版本而吳君此書不可不附見也遂令併刻之且俾元美序其後元美曰唐人稱杜征南顏秘書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今觀其推廣發明二子信有功矣至班左語意乖戾處往往曲為說以附會之安在其為忠也今吳君於歐宋大手筆乃能糾謬纂誤力禆前闕殆晏子所謂獻可替否和而不同者此其忠何如哉然則唐人之論忠也陋矣惜乎君之志徒見於其書也紹興戊午四月望左從政郎充湖州州學教授長樂吳元美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