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蜀中廣記卷十一

《蜀中廣記卷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明)曹學佺 撰。
2
○名勝記第十一
3
上川南道
4
嘉定州
5
《水經》曰:江水至犍為武陽縣青衣水,沬水從西南來,合而注之。酈道元註云:江水又東南徑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髙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溉,有灘名壘坻,亦曰監溉,李氷所平也。縣治青衣江、惠襟帶二水矣。
6
《華陽國志》云:青衣有沬水出濛山下,伏行地中,惠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胍漂疾,破害舟船,厯代患之,李氷發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氷鑿崖時,水神怒氷,乃操刀入水中與神鬬,至今蒙福。按漢書溝洫志,蜀守李氷鑿離𡺾避沬、水之患」。晉灼云:𡺾,古塠字即此。
7
《寰宇記》云:「青衣水發,源自瀘山徼外,東南流,徑嚴道、洪、雅夾江至龍游,與岷江合。沬水發源大渡河,一名峩水,自陽山縣流入江」。按青衣沬水合流,在州西十五里,俗名尖山,其下為紙。房楮薄如蟬翼,而質堅可久」。
8
《通志》云:嘉定州治在兩川合流之際,晉郭璞所定治東有八卦井,即璞所鑿。
9
《水經注》云:蜀王開明故治也。來敏《本蜀論》曰:荊人鱉令死,其尸隨水上,荊人求之不得。鱉令至汶山下,邑復生起,見望帝望帝者杜宇也,從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為宇妻,遂王於蜀,號曰「望帝」,望帝立鱉,令以為相。時巫山峽壅而蜀水不流,帝使鱉令鑿巫峽通水,蜀得陸處,望帝自以徳不若,遂以國禪,號曰開明」。
10
《蜀記》云:古夜郎國傳為一女人。浣溪有竹浮下而中啼聲,取而視之,則孩也。及長,呼為夜郎,封竹溪王。今治北三里有竹公溪矣。按宋祁答《勸農李淵宗嘉州江上見寄詩》,嘉月嘉州路牁峩接畫船山,圍杜宇,國江入夜郎天」,即詠此事。又《輿地廣記》云:「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漢書地里志》,夜郎故縣乃屬牂柯郡。如此,則今之嘉州犍為郡非夜郎故地矣。後世徒見嘉州名犍為郡,又領犍為縣,遂以為夜郎國,恐失真。
11
《蜀志補罅云:「嘉州十五:景唐貞觀中刺史盧士珵記曰:望靈峰曰西嶺精舍曰石梁水,曰後壑、曰分溪塘、曰桂竹汀、曰梭原,曰茗岡、曰六度潭、曰長林閣、曰望山臺,曰青蒨徑,曰山梔園、曰石壑院、曰南洲草堂,併賦詩刻之石上」。宋鄧諌從云:「天下山水窟有二,曰嘉定曰桂林」。鮮于繪《議道堂記》云:「漢嘉背負三峩襟帶,二江為西南州,最清巋處」。
12
《海錄碎事》載偽蜀歐陽彬得嘉州,曰:「青山緑水中,為二千石,作詩飲酒為風月,主人豈不佳哉!」其後太守呂昌朝以宋複古所畫《八景圖》,皆天下名勝,懸於州治,與相映發。蘇子瞻有八詠,繼東呉之贈也。
13
《蜀都賦》云:「戶有橘柚之園」。《注》曰:「出犍為南安縣」。《華陽國志》:「南安有柑橘,官社出名茶」。
14
《寰宇記》云:「有石碑山,山上遍植海棠,為郡守宴賞之地,一名《海棠山」花譜》云:「海棠有色無香,惟蜀之嘉州者有香」。
15
呉中復戒石》云:「嘉州出荔枝輿地,紀勝有荔枝樓。《愛日齋叢抄》云:幹道間,陸放翁取家藏前輩筆札,盡刻石,置荔枝樓下。
16
《方輿勝覽》云:梨花山過西津橋五里,有梨花百餘樹,人寒疾,取此花食之,即愈。岑參過西津王判官所居詩:「勝跡不在逺,愛君,池館幽素懐茗中語,宛得塵外遊。
17
通志云:蓮花山在治東八里,山陽有溪,四時不涸,產蓮花為盛。樓臺亭榭,雅與勝會者曰都督府。唐于邵序云,犀灘古地熊阜,外虞長空青冥,通波萬里,曰郡齋。平望江山岑參詩山光圍一郡,江月照千家曰,丁東院在州學,前院有方響洞,洞腹有水如環,珮聲。黃魯直詩,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至今,我為更名方響洞,信知山水有清音。范成大詩隔凡水磵不可越,眾真微步壺中月,徙倚含風玉佩聲,何須聴作蕤賓鐵。自注云:漢嘉廣佛院中,水洞有聲,琅然莫知其所由來。舊名丁東水山谷易,今名且有詩也。石介詩云:萬樹芙蓉秋色裏,千家方響月明中。曰:澄江樓在憲司左,窺龍泓,右瞰烏,尤髙明爽塏,得江山之趣。淳祐間,提刑程逄辰摹刻蘇子瞻書其外祖程公逸事於此曰:明月樓在譙樓之右,下瞰明月湖。郭璞讖雲:鬱姑鬱姑將州對洛都,但看千載後變成。明月湖後隋鬱姑,將軍開此湖也。洛都山名,在州西五里,曰壁津樓。宋郡守逰仲鴻建。魏了翁記:在治東南,跨城為樓,下瞰江流,三峩九頂森列左右曰萬景樓,在髙標山上。髙標一名髙望郡之主山也。有弘明觀,後周所剏。隋大業末,方製大殿,塑飛天神王像,無名氏記,其神異甚詳。樓為宋郡守,呂由誠建宇文粹中記。範成大云,嘉州城中山上登覽勝絕,殆冠西川,予令畫工作圖以歸山谷山谷,來游時但有安樂園,未有此樓也。後人立涪翁亭在此樓前,曰月榭陸務,觀詩試傾萬景湖亭酒,來看半輪江月。秋為同年王子蒼作也。註云:傍榭有一嵓,景趣尤佳子。蒼欲作樓未果曰,碧雲亭在石筍之隙。楊翬記云:石挺出於山傍,髙丈有二尺,上鋭而下廣,眾水匯於前,左右視群山之邐迤,若覆盂於地,此亭在其上也。熊耳平羌,據其上流。寰宇記云,熊耳水一名熊耳峽。古老言武侯鑿山開道,即熊耳峽東古道也。又云:平羌縣本漢平羌戍,在榮州應靈縣界深谷戍是也。周保定年置縣,隋大業中獠叛,移就大江。唐寳厯中,又移於開峽驛。道書謂之平羌。化山圖經云:天下二十四化之一也,有太白亭在焉。相傳太白,讀書於此,黃魯直作亭其上。蘇子瞻詩云:峩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
18
石闕堂溪環繞其趾。《郡國志》云:龍游縣有二石闕,即漢武帝使唐蒙下夜郎置碑目》云:嘉州舊市鎮石闕,上有唐李徳裕領重兵過此」九字。《寰宇記》云:石堂溪水在縣東一里,源出溪泉,流入明月湖亭,退入流花橋,會大江。薛能《石堂溪詩》:「三面枕漁樵,前門向郡橋,岸沙崩,橘柚,山徑入茶苖,夜擁軍煙合,春浮妓舸邀此心無與醉,花影莫相饒」。
19
九頂烏尤,傑立捍流。《方輿勝覽》云:九頂山在城,左有九峰,曰鳯集、棲鸞、靈寳、就日、丹霞,祝融擁翠,望雲兌說。唐會昌已前,峰各有寺,今惟存凌雲一寺,又名大像寺,開元中,僧海通於瀆江,沬水、蒙水三江之合,衝濤怒浪之濵,鑿山為彌,勒大像,髙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層閣以覆之,至韋皋時積十九年而工始備。皋有《大像記》《墨莊漫錄》云:《嘉州凌雲寺大像記韋皋文張綽書》,其碑甚豐,字畫雄偉,頃於潘義榮處見之。岑參詩:「寺出飛鳥外,青楓戴朱樓,搏壁躋半空,喜得登上頭,始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天晴見峩眉,如向江上浮逈野煙景豁陰森棕楠稠願割區,中緣永從塵,外逰回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僧房雲濛蒙,夏月寒颼颼,回合俯近郭,寥落見逺舟,發槩無端倪,天宮可淹留,一官詎足道,欲去令人愁,薛能詩像閣與山齊何人?置石梯萬煙生聚落,一崦露招提,霽月人來下,殘陽鶴去棲,從邉亦已極,烽火是沉黎」。司空曙》詩:「春江古寺繞滄波石磴盤空鳥道過百丈金身開翠壁,萬龕燈焰隔煙蘿雲生客到侵衣濕花落僧禪覆院多,不與方袍同,結社下歸塵,世竟如何?李習凌雲漫興云:古寺臨江間,碧波石梯深入白雲窠,僧房寂寂無人跡,滿地落花春。又過。薛濤《寄題凌雲寺上韋相公詩》:「聞說凌雲寺裏苔風髙日近絕塵埃,橫雲點染芙蓉壁,是待詩人寳月來,黃庭堅凌雲記游詩,凌雲一笑見桃花,三十年來始到家,從此春風春雨後,亂隨流水到天涯」,陸游凌雲禮佛詩,山郭尋幽一笑新,旋呼艇子截煙津,不辭疾步登重閣,聊欲今生識偉人,泉鏡自涵螺髻緑,浪花不犯寳趺塵,始知神力無窮盡,丈六金身小果身」。自註云:「一泉泓,然正在髻下,每歲水漲,不能及佛足。
20
碑目云:「凌雲山麓有唐放生碑,山頂有清音亭」。邵博記》:「天下山水之勝,在蜀、蜀之勝在嘉州,嘉州之勝在凌雲寺寺之南山,又其勝也。蘇子瞻名其亭曰清音,又南山之勝也,其下有治易洞東坡磨厓大字云:「聖作易,晦其數。劉傳呉識易祖,蓋宋郡守呉秘,得之於劉牧耳。
21
《紀勝》云:「烏尤山,一名離堆山,在九頂山之左,舊名烏牛,突然水中作犀牛狀,至山谷題涪翁亭,始謂之「烏尤」。又名《烏龍碑目》云:「郭璞《移水記》,謂「世主播遷,兵戈滿地。於是優游嘯傲,放意山水間。乃於嘉州城東百步烏龍山鑿書嵓。而蘇子由詩亦指其注《爾雅》於此。史謂璞無入蜀之文。按《移水記》有「嘉州」二字,則碑非手筆,恐後人之附會耳。蓋嘉州」之名始於後周,而自周已前止曰漢嘉郡,曰龍游縣耳,安得有所謂嘉州哉?子由詩云:「巉巉九頂峰,可愛不可住。飛舟過山足佛腳見江滸。俄頃已不見,烏牛在中渚。移舟近山陰,峭壁上無路。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提刑張方詩,竹橋沙水度烏尤,絕壁孤巖意氣驕,故與凌雲分半坐,僧窻假寐見金焦」,以其似金山焦山也。
22
青衣石峽循而東去。東觀漢記曰:「元初二年五月,青衣蠻唐律歸義注云:「地在大江、青衣二水之會,今嘉州龍游縣也」。寰宇記云:「青衣津在治南四十里,有青衣神」。益州記云:「神號雷塠廟,即華陽國志之雷垣也。班固以為離堆下有石室,名玉女房,蓋此神耳。岑參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淨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詩引云:青衣山在大江之中,屹然逈絕,崖壁蒼峭,周廣七里,長波四匝,有惠浄。上人廬於山巔,惟繩床竹杖而已。恒持蓮花,經十年不下山。予自公浮舟,聊一登眺。友人夏官弘農楊侯清淡之士也,素工為文,獨立於世,與餘有方外約,每多獨往之意。今者幽躅,勝槩歎,不得與此公俱。爰命小吏,刮磨石壁以識其事,乃詩以逹。楊友爾詩云: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浮舟一躋攀,側徑緣穹蒼。絕頂詣老僧,豁然登上方。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蘭若向西開,峩眉正相當。猿鳥樂鐘磬,松蘿泛天香。江雲入袈裟,山月吐繩床。早知清淨理,久乃機心忘。尚以名宦拘,聿來夷獠鄉,吾友不可見,鬱為尚書郎,早歲愛丹經,留心向青囊,渺渺雲智逺,幽幽海懐長勝賞欲與俱,引領遙相望,為政愧無術,分憂幸時康。君子滿天朝,老夫憶滄浪,況值廬山逺,抽簮歸法王。或云:青衣即烏尤山,然烏尤之廣,不能以七里計也。
23
《方輿記》云:東巖在城東佛峽即聖岡山,薛能詩「古跡是何王,平身入石房,逺林通後徑,一郡隔前岡,晝靜惟禪客,春來有女郎,獨醒回不得,無事可焚香,岩半有洞出泉,宜釀東坡詩,一時付與東巖酒,即此陸務觀詩。能仁院前有石像髙丈餘,蓋作大像時稿也。詩云:「江閣欲開千尺像,雲龕先定此規模,斜陽徙倚空三嘆,嘗試成功自古無」。
24
《碑目》云:東津院有黃魯直草書,《圓照大師小碑》,其詩云:赤旃檀塔六七級,白菡蓞花三四枝,禪客相逢以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又云:「黃太史自敘《南經,此有所作《墨竹記》。
25
予觀《嘉州新志:城西一里有楊雄山,石洞幽邃,相傳以為子雲遊,此有子雲草亭蔡楨詩云:「獨步城西路,蕭條一草亭,古苔環徑碧修竹,繞軒青石鑿觀書,所碑鐫陋室,銘草玄今已矣千載想儀刑東北四十里有麻平河,流出千佛崖,與泥溪合」。王勃麻平曉行》詩云:「百年懐士望,千里倦遊情,髙低循戍道,逺近聴泉聲,磵葉纔分色,山花不辨名,覉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泥溪。詩云:「弭棹臨奔壑,低鞭躡峻岐。江濤出岸險,峰磴入雲危。溜急船紋亂,崖斜騎影移。水煙籠翠渚,山照落丹崖。風生蘋浦葉,露泣竹潭枝。泛水雖云美,勞歌誰復知」。
26
峩眉縣。
27
任豫益州記》云:峩眉山在南安縣界,兩山相對,狀如峩眉,張華博物志》以為牙門山也。本傳云:昔善財禮徳,雲比邱時,佇立妙髙,峰觀此山,如初月現,故稱峩眉。
28
李膺《益州記》云:「隋開皇九年,立峩眉縣,以山為名,縣在南安之西,峩眉之東。唐乾元間獠叛,移就峩眉觀東,今縣理是也」。
29
《禹貢》:「梁州之山四:岷、嶓、蔡、蒙、西山皆岷北,皆嶓南山,皆蒙峩眉之在。《禹貢》則蒙山之首也。
30
《飛玄羽經》曰:「峩眉之山,金臺之室」,《飛玄羽經秘其內。《稽神樞》云:「句曲洞天,西通峩眉」。皆大道也。其間有小徑、雜路、阡陌抄會非一處。《華陽國志》云:峩眉山孔子地圖,言有仙藥,漢武帝遣使者祭之,欲致其藥,不能得。碑目云:宋太宗峩眉山普賢殿簡版書天真皇人論道之地,楚狂接輿隱跡之鄉。按《雜花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故我世尊等正覺而有方所說經而有道場、普賢於道場,開化、人天等眾故現相海於峩眉山中宻引世人而通菩提覺性。
31
《三皇經》云:「皇人者,泰帝之所使在峩眉山。黃帝往受真一五牙之法。
32
費士戣《歌鳯台記》云:按晉皇甫謐《髙士傳》、葛洪神仙傳》、宋劉孝標注《世說》,皆以接輿為避楚入蜀,隱於峩眉,不知所終也。
33
《寰宇記》云:中峩山在峩眉縣南二十里,又名覆蓬山,有葛仙洞入穴,初纔容人,行數里漸寛,洞中蝙蝠,大如箕。小峩山在峩眉縣南三十里,一名鏵刃山,山有季仙洞,是為三峩。
34
李膺《益州記》云:「龍門山在峩眉西十里,兩崖峭峙,其形如削,仰視青天,纔餘一罅」。又云:「峩眉山下有池,廣袤十里,號龍池」。
35
《方輿記》云:綏山廢縣在峩眉縣西四十里。按《列仙傳》:葛由,周威王時人,好刻木為牛,賣之,一日,騎木牛見人,蜀中王侯追之,上綏山。綏山在峩眉山西南,其髙無極,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36
《水經注》云:峩眉山有蒙水,即大渡水也。水發蒙漢,東南流,與涐水合,徑汶江道。呂忱曰:涐水出蜀,許慎以為涐水也。從水涐聲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東入江。
37
通志云:羅目河出峩眉山麓右溪自小天池以東,左溪自黃毛坪以北至羅目廢縣界,合二溪之委,為江水石,甚竒怪。縣址去治西九十里,唐麟徳置,宋省入。
38
《寰宇記》云:「隴寧山在羅目縣東南七里」。《神仙傳》云:「宿山圖者,隴西人也。採藥此山,服之羽化」。
39
又云:嘉樹在羅目縣東南三十里,陽山江溉兩樹對植,圍各三二尺,上引橫枝亙二丈,相援連理,陰庇百夫。其名曰黃葛,號嘉樹。蘇子由詩予生,雖江陽未省到嘉樹即此」。
40
又云:夷惜水在羅目縣東北五十里,源出嶲州界,中有嘉魚,長三尺,每年二月隨水而下,八月逆水而上入穴。《蜀都賦》云「嘉魚出於丙穴」是也。
41
予按名山記:「峩眉山周匝千里,石龕百一十二,大洞十二,小洞二十八。南北有臺。凡遊大峩者,自縣勝峰門出,至華嚴院恰十五里,前代於峩眉山剏寺,六光相居山絕頂為遊山之底,極華嚴,居山之前,峰為遊山之嚮導,而白水寺居其中,自白水至光,相厯八十四盤,山徑如線,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頂即普賢示現處屋,皆以板為之。
42
予以萬厯辛亥歲遊是山,作記云:出嘉州之西門,為峩眉徑,而峩愈用,自逺遇津焉,絕流者二,掲衣者一。既入縣縣,田食堰水,膏液雲油,有沃益之稱,遇嶺焉閣覆於上,宋時建魏華父書也。首坡名解,脫以出山者,釋危就坦,至此而盡,噫!予惡知乎出解,脫入解脫耶?過此為華嚴寺,即華嚴𡎇為純陽殿,殿前俯溪有石如船,水出灌堰石上龍門」二字。蘇子瞻書又過為中峰寺,即乾明觀黃魯直居之為歌鳯臺列仙傳所稱楚狂接輿,隱於峩眉山中,不知所終也。陳希夷福壽,字殊俗,筆峩石,神水亦亡。謂又過為雙飛橋山中橋非一,此可稱橋,一橋受一水,一水自一洞來,有黑白之分,若挾而舞,若摶而赴,勢不相下,過橋始狎,久之乃濟。有石狀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後牛心寺前者,白水而後者黑水也,謂之符文水。孫思邈居於白水,今之萬年寺即白水寺,由山下至寺一舍而遙,倍之而近,如循牆自牖,以逹堂窔,每遇一嶺,輒如止扉寺前為四逹,而內則大宮也。其地皆稻田塍埒,俯仰隈隩,氣候和暖,不異於外。有蒲氏村蒲人居之,云漢蒲公之後,蓋權輿是山爾。出寺至明月池,俗名初喜亭,其嶺蔓延,行之無盡,石磴難數。始治終亂,騎已絕,輿用二十許人舁蹲處於內,不能蔽軫,劣似輿形者耳首。十人不任輿,以舟視輿背如弓繩如絃,猶不滿輿者意,左右八人,翼伸縮如猿臂莫知,定向輿首者。察路如察脈,常苦眩,次者如眩師,或亟跳出輿外,或佹入輿內,或同前後,左右為一井,計二十人之形如鴻雁木葉,偶成文字,莫知所以。又或作十數層如懸線,或擁腫一處,如木癭也。輿不可以足代足,不可以手代扶予。行者不善地以善讓於予善,在左則棄右者善,在右則棄。左者亦有時而下,下不十上之,一輿相詬厲彌甚。首者拊不任,輿者背如相瞽然,留十數人,後後者躡石石,隨足下擊,前者足驚。全輿前者交平地,欲趣後者未脫險,不能從出。初喜亭至化城寺,俗名木皮殿,徑一嶺狹束,如溝水所流,注多磊砢善脫,足謂之滑石溝也。由木皮殿至雷洞坪,行者禁聲,有禁聲碑輿二十人,他輿者半,共百五十人,俱行筤筱灌莽中,若不相顧,若夣與人語而人不應。其木連囷糾紛,或寓或族,或相切磨,或自僕死,或翹繚而句,或無枝而檄。每上一嶺不能半望。若青天則有樹立於旁為客,繇役而悝盱也。木皮殿以上磴不能石,迭木如馬齒。雷洞坪以上,樹不能枝向,空如虎爪。由雷洞坪至天門石路,詰曲為八十四盤,峭直纔減半,梧丘當途,或出其前,或出其後,又或出其左右而還之。輿者,實則輿向空,久始實。輿者空,則輿趾礪地有聲而過。門以外為娑羅坪、娑羅,其葉冬青其花薝卜,其色赤白木皮,殿以上皆有之,然有雜樹故不之稱,稱天門天門,樹娑羅三之二,松居其一,有一樹枯而復榮,定者居之,將合無迹也。門內有橋曰天橋,有井曰井絡,有臺曰光相台,有鐡瓦殿,昔建有銅殿,今建有庵,以棲禪者,予登乎臺焉,其穆穆肅肅者耶?其明明斤斤者耶?其見乎蒼蒼之色,不在穹窿者耶?其於世也,悠悠洋洋者耶?前之岷江,大出而尾下也,背之瓦屋,上正而平章也,逺之雪山,瀐浮而汩沒也。予何以知朱明之別於玄英,又何以知皋、且之別於辜塗?何以知霾曀霡霂之相終始?何以知螮蝀挈貳之自消息?又何以知弇日覆雲之不為暈氣五采耶?又何以知人世之雕繪而繡錯,目眩而心亂者之有異乎此耶。噫!觀止矣!學佺曰:予遊名山多矣,直上百里,無所因緣,則未之聞見也。髙出五嶽秀甲九州島,天竺先生之言也。楚人利瓦伊楨述於台側。李公本寧前予守西川也。
43
陳子昻感遇詩,金鼎合神丹。世人將見欺,飛飛騎羊子,胡乃在峩眉,變化固非類。芳菲能幾時,疲痾苦淪世,憂悔日侵淄,眷然顧幽褐,白雲空涕洟,又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峩眉,念與楚狂子。悠悠白雲期,時哉悲不會。涕泣久漣洏,夢登綏山穴,南採巫山芝,探元觀群化。遺世從雲螭,婉孌時永矣,感悟不見之。《李白峩眉山》詩:蜀國多仙山,峩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吹瓊簫,石上弄寳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儻逄騎羊子,攜手凌白日。鄭谷峩《眉山》詩,萬仞白雲端。經春雪未殘,夏消江峽滿,晴照蜀樓寒。造境知僧熟歸林認鶴難,會須朝闕去。祗有畫圖看,賈島送譚逺。上人下視白雲時,山房掛樹皮垂枝。松落子側頂鶴聴棋清浄從沙劫中。終日未欹金光明。本行同侍出峩眉,釋皎然。思遊峩眉。寄林下。諸友詩:剛有峩眉念秋來,錫欲飛會拋湘寺。去便逐蜀帆歸難。世堪言善閒人合,見機殷勤別諸友。莫厭楚江薇。曹松送僧入蜀過夏詩師言結夏入巴峰。雲水回頭幾萬重,五月峩眉須近火。木皮嶺上祗如冬。薛能詠峩眉聖燈詩,莽莽空中稍稍鐙,坐看迷濁變清澄。須知火盡煙無益,一夜闌邉說向僧。
44
《予有前後峩眉》二歌,前《峩眉山歌,金陵為松谷,上人作云峩眉山上月千里,若為看峩眉山,上雪萬古逼人寒,山青如黛雪如粉,明月鏡中何隱隱,雙峰縹緲誰畫眉,挂在長空不可盡。西域雪山絕嶙峋,此中應見西方人。普賢菩薩行具足,三千徒眾皆應真,始信峩眉自惆悵,不作巫山神女身,八十四盤娑羅樹,花開如繪復如素,一間版屋千重嶺,正值行人問山路,登山路轉難投寺,日已晩,古苔如髮長新松學蓋偃氷窟炊不成,雷洞眠難穏,真僧入定久,行腳,乞食逺缽裏,龍形小嵓前鳥聲,囀雨氣沉如墨雲,光疾似電應有千,化身故作百寳現。橋梁宛虹架樓臺,疑蜃變天竺皆騎象,星光,盡散燕奕奕。九微燈棼棼,五色線人人為攝受各各睹顏面欲,知色是空色,即空中滅世,事如幻影詎必歎,竒絕依舊峩眉山,明月照清徹君來,白門秋山月幾圓缺浩浩江水流,尚帶峩眉雪後遊峩眉歌云:君不見太行誠險阻,西蜀峩眉羞與伍,又不見雪嶺長晶瑩,來映峩眉一叚,青禹貢蒙山此稱首梵語勝峰傳日久,洞天列在位之七。秀色甲乎州,有九,君不見軒轅氏。跪謁皇人叩玄旨,又不見鬼谷子著書珞琭藏洞裡隴西仙人宿山圖採藥山中顏色殊葛由賣羊,從此去接輿歌鳯胡為乎君不見子規啼處竇誼,悲夜啼,竹裂人不歸。又不見昆崙伯仲未可分逸少。曽詢周撫軍唐家子昻稱詞伯青蓮居士李太白,徃徃見諸吟詠間,白頭欲返青山宅,豈是峩眉善妬人,江水茫茫難問津,我今來遊亦偶爾,不然惆悵蜀國將。三春三春花已謝,木氷猶未嫁,五月披重裘,四時無一夏。娑羅鬥雪開,松枝受風亞,仙僧如故常客子,驚雲乍乍見甚遲,回人生不再來足,篆符文水身居光相台井絡金莖下,天門玉蘂開。願言獻北極,千秋萬歲杯」。
45
夾江縣
46
青衣水來繞縣界,而飛水溪注之,溪源出瀑布泉,狀如素練,李太白所謂「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者耶?而鳯凰、天馬,虎履伏龜諸山,或舞或翥,或蹲,或處左右而挾持之,過當縣城下,稍平,坦宋謝逹夫詩:「兩峰懐抱揖平川,張孝芳詩「平川麥穂藹如雲」,過此而東南三十里,乃作簾鉤之狀,晉張神君所謂「日移紅影在簾鉤」者,此也。
47
道書云:「平岡化依鳯凰山」,亦謂之依鳯岡及桐梓林。
48
山下有石湫門及石筍、雷柱,可以禱雨。在縣南十里。
49
《通志》云:天馬山,其勢飛騰似天馬,一曰馬鞍山,在縣東二十里。
50
《形勝志》云:「青衣水繞於南,黑虎山峙於北」。
51
《福地記》云:伏龜山有仙掌洞,相傳李阿真人所遺。宋人書其壁云跨龍門飲蟹泉摩仙掌,扣丹灶矣」。
52
本志云:「治西二十五里南安鎮,即漢南安縣治。有鄧通宅,故址前有瑪瑙溪,中有盤石,可以修褉。
53
《寰宇記》云:「夾江縣,本漢南安縣地,即封宣虎為侯之邑。隋開皇中,分龍游、平羌二縣置於涇上,臨江水,故號夾江」。按涇水昔秦惠王得蜀,移秦人萬家以實之,秦人思故鄉水,乃呼此水為涇水也。唐天寳六年,改為秦水。《史記年表:宣虎以破臧荼功,食邑於此」。
54
碑目云「漢和帝時,開道碑在夾江縣西,青衣越嶲道界,中有「永和七年,永和八年等字。
55
又云:漢楊宗楊暢墓在夾江縣東十里,墓前兩闕,其左右皆隸書縣。按縣東二十里,漢川縣界有亭,亭內碑二通,前立二石柱,一云:「漢故益州太守楊府君諱宗」字。徳仲墓道一云:「漢故中宮令楊府君諱暢,字仲普」。墓道皆隸書大字。
56
予按《揚雄賦》云「五兀參差左太沖,賦躡五屼之蹇、滻」。本《志》以為縣之北隅五兀山,《後漢書》費貽宅蓍草生焉,常有五色雲氣覆其上,貽蓋不屈於公。孫述者,犍為郡之夾江人。
57
洪雅縣。
58
離堆川流,東西屈曲百三十里,而後入大江,所謂洪雅川也。
59
《碑目云:「古夷獠誓碑在洪雅縣市中。又云漢靈帝時,張道陵碑在洪雅之《易》俗鄉,有「嘉平二年三月一日等字。
60
此縣之十里修文山山,即雅江所注,驚湍怒濤,名曰「龍潭」,漁者不敢入。
61
又二十里,其地多竹,為竹箐山,石甃梯磴,盤折而上,唐、宋所設也。
62
又十里為隱蒙山晉處士,龎居正,字隱蒙,隱此。
63
又二十里為花溪,發源,自瓦屋山與青衣合,可望雪嶺積雪,經年不化」。范忠宣詩:「雲堆雪嶺鋪銀界,日射金仙照碧津。
64
又二十里思經山,則與雅安分界矣。山趾有廢嚴道縣基,其上阿叱山,瀑布千仭,響撼山谷,有巨石,上鐫羅漢一百有八。
65
縣之東南有金釜山,下臨平羌江,古老相傳,昔有主簿於此煉金丹,故曰金釜山,亦名主簿山。
66
犍為縣
67
左思《蜀都賦》「東越玉津注云:「江出璧玉」,故名。《華陽國志》,蜀有七津之一也,今之犍為縣兼有玉津縣矣。陸務觀《舟過玉津詩》:「玻瓈江上送殘春,迭鼓催帆過玉津」。宋白為《玉津令貽田表聖詩》:「玉津縣裏三年悶,金粟山前九月愁」。又云:「竹裏衙人吏,花間押簿書」。
68
今縣治在沉犀山上。《寰宇記》云:「昔有犀牛渡,到此上,沉」一名。《沉犀灘志》云:「沉犀洞在沉犀山下,上有赤壁數丈,下有玄水千尺」。
69
縣有石人。《蜀記》云:「昔諸葛亮征蠻中,十里刻一石人。今黎、巂之路尚有存者。陳羽《城下聞夷歌詩》,犍為城下牂柯路,空冡灘西賈客舟,此夜可憐江上月,夷歌銅鼓不勝愁」。
70
郭璞《記》云:犍為縣北百里書樓山,是孔子背書樓。
71
本志云:子雲城在縣南三十里,昔楊子雲避亂於此,後人増築為城,今水月寺是其故址,俗訛為紫雲城。
72
《碑目》云:「《孝女碑》在犍為縣清溪口楊洪山下。東漢永建初,孝女叔先雄以父尼和墜湍水,尸喪不歸於溺處,自投水死。後五日,與父屍相持,浮江上郡,表言為雄立碑。宋元祐中重立。本《志》云:「清水溪在縣南十里,流至孝女渡入江」。
73
《神異傳》云:「趙昱嘗隱青城山,隋煬帝起為嘉州太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昱率甲士千人夾江鼓噪,持刀入水。有頃,江水盡赤,昱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隋亂隱去,不知所終。後嘉州水漲,人有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獵者,於波面過。宋太宗封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
74
《碑》目云:「犍為縣東南四十里,有唐大佛寺,寺中菊坡」二大字,乃袁天綱筆。
75
通志云:宋邵博墓在犍為縣,博為制置司叅議,卒葬於此。本志云:康節嘗言世亂惟蜀可居。宣和末,伯溫攜家入蜀,止於嘉州,今犍為之紫雲城,是其故業矣。
76
杜甫宿青溪驛奉懐張員外《十五兄之緒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荒渚,我生本飄飄,今復在何許?石根青楓林,猿鳥聚儔侶,月明遊子靜,畏虎不得語,中夜懐友朋,乾坤此深阻,浩蕩前後間,佳期付荊楚」。自註云:青谿驛在嘉州犍為縣,崔塗秋日犍為道中詩,久客厭岐路,出門吟且悲,平生未到處,落日獨行時,芳草不長緑,故人無重期,那堪更南渡,鄉國已天涯,範成大犍為,江樓》詩河邉,堵立看歸篷,三老開頭暮欲東,漲水稠灘連峽內,淺山浮石似湘中,無人驛路榛榛草,有客江樓浩浩風,種落塵消少公事,剩裁新語寄詩筒蘇軾《犍為王氏書樓詩: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濵,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江邉日出紅霧散,綺牕畫閣青氛氳,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嘐戞岩花春,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逺戍長苦辛,先登搏戰事斬馘,區區何者為三墳?書生古亦有戰陣,葛巾羽扇揮三軍,古人不見悲世俗,回首蒼山空白雲」。
77
威逺縣。
78
縣有中峰,峰巒峭拔,又有中溪溪水幽清。寰宇記》云:「東十五里葛仙山,古志相傳葛仙翁曽游其地志云:「舊設觀仙臺,碑刻剝落矣」。
79
《山居錄》云:威逺李圃,淳熙中,以忠州別駕歸,隱白茅山中,築秀發齋吟詠,《自適齋銘》曰:「前山特秀,入我牕戶,朝來爽致,起我幽趣,望天宇之澄明,何迷途之獨悟,搘頥終日為蝶,為周兩忘之矣!聊舉扇以自障,豈世塵之能污,行歌山中,採其薇矣!雲外飛鴻,悠然來去,而弋人何慕哉?」
80
榮縣
81
蜀地不宜松,而榮州之松獨著紀勝,曰榮黎松樹如龍盤,陸游詩楠根橫,走松倒植,故擅有其竒狀矣,曰榮黎,曰榮隱,曰榮徳,所謂三榮也。寰宇記云:榮黎山在州東十五里,山上有龍池,池邉有松如盤,龍竹亦有如龍形者,俗謂之羅漢杖,碑目云榮黎山古寺碑、唐元和禱雨碑俱在本山。
82
《紀勝》云:「榮隱山在州西三十里,一名石筠,無名氏石刻云:「筠山髙極入穹蒼,人道虎為殃,行人過此不曽傷,咸陽宮闕在平地,髙鹿食人無數計,吁嗟苛政猛於虎」,斯言垂萬古古有。榮隱先生修道於此,石室猶存,碑目有《榮隱山》、《修道觀、石碑》。
83
方輿云:榮徳山在州東北四十二里,州以此得名。其山在谷中,獨拔五百餘丈,中有希夷觀老君祠,刻石為像,有小路至山巔,以木為梯,半山有唐刺史。薛髙邱磨崖碑碑目云:「開元二十年,刺史薛髙邱立,多載仙靈事,今已磨滅。本志云:榮徳山為陳摶修真處,又名希夷山,有石室二十四及龍池、千葉蓮。
84
唐劉兼初至郡詩》:「嘉陵江畔接榮川,兩岸旌旗下瀨船,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猶惹御爐煙,蓮塘小飲香隨艇月榭髙吟水壓天,錦字莫嫌歸路逺,華夷一統太平年,又有去年今日詩云:「去年今日到榮州,五騎紅塵入郡樓,貔虎只知迎太守,蠻夷不信是儒流。奸豪已息時將泰,疲瘵全蘇歲又周。聖主若容辭重祿,便歸煙水狎群鷗」。
85
碑目有「唐貞元二年建榮縣碑,今移植於東橋。有《榮州院碑》,偽蜀司倉參軍茍延慶撰。本志云:「蓮宇山在學宮後,有宋人《九域圖碑。城東桂林山舊縣學有《衡陽王書》、《文明碑》。
86
碑目又云真義侯碑在本廟,唐元和二年遷。舊經云即古蜀將獨孤、白馬二人廟也。又云「大周聖徳勒石碑在州衙子城門外,長安三年韋綨撰文。
87
劉兼登《郡樓詩》:偶奉綸書蒞旭川,郡樓佳致盡,依然松欹鳥道雲藏寺月滿漁,舟水浸天望,帝古祠花簇簇,錦城歸路草芊芊,有時倚檻垂雙袂,故國風光似眼前。
88
陸務觀《自序,其詞云:「三榮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樓,觀曰髙齋,下臨山村,蕭然如世外,予留十日,被命參成都戎幕而去。臨行,徙倚竟日,作《桃源憶故人》一首,所謂「衰翁老去踈,榮利,絕愛山,城無事也」。
89
城北有橫溪閣,務觀閣上小宴,沁園春詞引云:橫溪閣者,跨於雙溪之上也,一自西來,其水濁,一自東來,其水清。二水合流於城下,為閣以俯之,其比鳯鳴山,則黃魯直所題榮川祖無大師,此君軒在焉。紀勝云:「鳯鳴之竹,多茂實,言此竹結實有鳯來棲也。魯直詩云:「王師學琴三十年,響如清夜落澗泉,有酒如澠客,滿門不可一日無此君當時寺栽數寸碧,聲挾風雨今連雲。此君傾蓋如故舊,骨相竒怪清且秀,程嬰杵臼立孤難,伯夷叔齊採薇瘦,霜鐘堂上弄,秋月微風入絃此君說君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
90
《勝覽》云:龍洞在州東南四里真如院,岩穴峭深,洞左石壁,竒聳巨栢,老蒼洞右有石角,立舊經以為孫登嘯台,三者乃榮之勝處」。陸游詩》:「嘯臺載酒,雲生履,仙穴尋梅雨」墊巾碑》,目云「嘯臺」。《磨崖記》,宋隆興元年端午日,榮守太史公李燾仁父書。
91
予考諸傳記所載,榮雖山谷間實為郡國一都會。青陽門記云,榮州有青陽洞,以少昊國在其北門,今正臨之,故名。按史,黃帝子元囂封於青陽,國為少昊。金天氏少昊降,居江水國於青陽,以金徳王位在西方,集覽云江水在蜀青陽是也。
92
宋崔仰之《送人牧榮州詩山色臨巴回江流入漢清。
93
《志》云:「邑東榮川即古遯水,河岸有竹王祠,蓋以祀夜郎王者」。《蜀記》云:「昔有女人於溪浣紗,有大竹流水上,觸之有孕。後生一子,自立為王,以竹為姓。漢武使唐蒙伐牂柯,斬竹王。土人不忘其本,立竹王廟,歲必祠之,不爾為人患。薛濤《題竹郎廟》雲: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何處江村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
94
《漢地理志》云:「縣有滇池,周迴三百里,水出駿馬,日行五百里,事同大宛」。又有馬鳴戍。《益州記》云:「漢刺史韋拔夜過此地,聞神馬嘶漢中馬嘶以應之,故有此戍」。
95
成都市《九州島要記》云:和義郡,古夜郎之地,武帝時開南中,使僰道令通僰青衣道無功。唐蒙將殺之,令曰:「恨不見成都市而死」。蒙即立市如成都以殺之,故曰成都市。按和義郡,本屬瀘州。《寰宇記》云:唐貞觀八年,割屬榮州。
96
志云:城西清富山有古榮王府。按周榮公封國之後,唐憲宗封其子幘,宋真宗封子徳雍,孝宗封子光宗、寧宗封子曮俱曰榮王。縣舊有綾錦村、杏春村,皆宋藩封故跡也。
97
《朝野雜記》:天子即位,嘗所領州鎮,自防禦州而下,皆升軍名,若節鎮州,則建為府。光宗自榮州刺史進封榮王,而榮州不錫軍名,蓋中書之誤也。南渡後,始陞為紹興府。
98
《宋名臣傳》載「李畋為國子直講求郡,晨登講席,諸生見畋巾,兩焰火起,是日報得榮州」。蓋當時亦甚重之矣。
URN: ctp:ws35330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