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湖廣通志巻二十五
3
《祀典志》祠廟附
4
稽古王者,享帝立廟,國之大事繫焉。《記》曰:功成作樂,如周之《大武》,及漢武,德文始,五行四時之奏是也。《治定制禮,周之《周官》是也。唐則有開元禮,繼繼承承垂國法,為家法,故代各不同。若夫天地、社稷、山川、鬼神之祀,雖一時一事,亦必有洽神人而和上下者。魯儒生謂禮樂百年後興,迂矣。欽惟我皇上聰明睿智,典禮敦庸,崇聖加五王之封,褒忠進二公之爵。
5
躬耕藉田
6
詔天下大小臣工、邵農祗事各郡縣,忠孝節義,特加崇祀,凡前古未備之儀,集大成焉。而衡嶽洞庭,江漢間增修建置,祀事孔明,猗與盛哉!
7
8
先農耕籍田
9
每嵗仲春亥日已時祭。
10
先農壇午時行耕耤禮。祭日,承祭官率各官請。 神位供於壇上,衣朝衣行禮。祭畢送。 神入祠
11
高二尺一寸,廣二丈五尺 牌髙二尺四寸,廣六寸 座髙五寸,廣九寸五分。壇後祠宇。
12
正房三,配房各一,正房中供先農神位紅牌金字。 東正房貯祭器、農具 西正房貯耤田米榖東配房買辦祭品。 西配房看守農氏居住
13
藉田
14
四畆九分買於東郊
15
祭品
16
帛一白色羊一  豕:一  鉶一,籩四。  豆四  簠二  簋二儀注
17
祭日,各官衣朝衣,禮生引承祭官至拜位。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各就位,承祭官就位。通贊唱瘞毛血,禮生引詣盥洗所。贊盥洗淨巾,引詣香案前,贊迎神,行二跪六叩頭禮。興,行初獻禮引詣。
18
神位前跪,奠帛,獻爵,叩頭,興,詣讀祝位,跪,衆官皆跪。宣祝文畢,叩頭興,引唱復位。通贊唱行亞獻禮,引詣。
19
神位前跪獻爵,叩頭,興,復位。通贊唱行三獻禮,如亞獻儀。通贊唱飲福,受胙,引唱詣飲福受胙位,跪飲福酒,受福胙,跪,叩頭,興,謝胙一跪三叩頭,興,復位。通贊唱徹饌,送神,行二跪六叩頭禮,興。通贊唱司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各詣燎所,引唱「詣望燎位,焚畢,揖復位。通贊唱禮畢,各官更蟒衣,詣耤田,行耕耤禮。
20
耕藉儀
21
一官捧青箱,一官播種,各官俱用右手。扶犂左手執鞭,各行九推禮。農夫終畆。耕畢,各回官㕔更朝衣望。
22
闕恭行三跪九叩頭禮。仍將遵行耕藉日期具奏省城總督、廵撫、秉耒,知縣執青箱,知府播種。府城知府秉耒佐貳,執青箱知縣播種。州縣則正印官秉耒,佐貳執青箱播種。専城衛所亦用正印官秉耒。如無屬員,即選擇耆老,執青箱播種耕藉器物。
23
農具一赤色 牛一黒色 耔種一青色耕,藉人役。
24
耆老一名牽牛農夫二名扶犂農童六名唱歌
25
文廟
26
每嵗春、秋上丁日致祭。先期,承祭官率陪祭各官齋赴。
27
文廟階下行一跪三叩頭,禮教官滌器視牲,竝瘞毛血至期。黎明,各官衣朝衣,齊集行禮。
28
正殿
29
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30
祭品
31
帛一白色牛一。  羊:一  豕一豋一。  鉶二。  簠二  簋二籩十。  豆:十  酒罇一。  白磁爵三四配。
32
復聖顔子。     述聖子思子,宗聖曾子。     亞聖孟子祭品
33
帛一白色豕一  羊:一  鉶一,簠二。  簋二  籩八  豆八、酒罇一。 白磁爵三
34
十哲東五位又加朱子一位閔子名損     冉子名雍,端木子,名賜。    仲子名由,卜子名商。     朱子名熹。祭品五案:朱子一位一案
35
帛一白色豕一  鉶各一。  簠各一,簋各一。 籩各四。 豆各四。  豕首一,白磁、爵三。
36
十哲西五位
37
冉子名耕。     宰子名予,冉子名求。     言子名偃,顓《孫子,名師。
38
祭品與東五位同
39
東廡
40
蘧瑗       澹臺滅,明原憲。       南宮适商瞿       漆雕開,司馬耕。      有若巫馬施      顔辛曹䘏。       公孫龍秦商:      顔髙壤駟赤。     石作蜀公夏首。     后處奚客蒧。     顔祖句井疆。     秦祖縣成。      公祖句兹燕伋      樂頦狄,黑。      孔忠公西蒧     顔之僕,施之常。     申棖,左丘明。     秦冉牧皮      公都子公孫丑。     張載程頥      公羊髙孔,安國     毛萇,髙堂生。     鄭康成諸葛亮     王通司馬光     歐陽修胡安國     尹焞呂祖謙     蔡沈陸九淵     陳淳魏了翁     王相許衡      許謙王守仁     薛瑄羅欽順     陸隴其祭品
41
帛一白色豕三  每案簠一。  簋一、籩四。  豆四  銅爵各四。
42
西廡
43
林放      宓不齊公冶長。     公晳哀髙柴      樊須商澤      梁鱣冉孺      伯䖍冉季      漆雕徒,父漆,雕哆。     公西赤,任不齊。     公良孺公肩定。     鄡單罕父黒     榮旂左人郢。     鄭國原亢      亷潔叔仲噲     公西輿邽巽。      陳亢琴張      步叔乗秦非。      顔噲顔何?      縣亶樂正克     萬章周敦頤     程顥邵雍      榖梁赤伏勝      后蒼董仲舒     杜子春范寗      韓愈范仲淹     胡瑗楊時      羅從彥李侗      張栻黃幹      真徳秀何基      趙復金履祥     陳澔陳憲章     胡居仁蔡清
44
祭品與東廡同
45
儀注
46
分獻、陪祭各官入兩旁,門序立。贊引官導承祭官至盥洗處盥手畢,引至臺階下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分獻官、陪祭官各就位。贊引官贊就位,承祭官就拜位立,分獻官隨後立。典儀唱迎神,唱舉迎,神樂奏《咸平之章,樂作。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陪祭官、分獻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興,樂止。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唱舉初獻樂奏《寧平之章,樂作。贊引官贊陞壇,導承祭官由東階上進殿左門,贊引官贊詣。
47
至聖先師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一跪一叩頭禮。贊引官贊奠帛,捧帛官以帛跪進,承祭官接帛拱舉,立獻畢,贊引官贊獻爵,執爵官以爵跪進,承祭官接爵拱舉立。獻畢,行一跪一叩,頭禮,興。贊引官贊詣讀祝位,承祭官詣讀祝位立。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版立於案左,樂止。贊引官贊跪,承祭官、讀祝官、分獻官陪祭,各官俱跪。贊引官贊讀祝,讀畢,捧祝至。
48
正位前案上跪安帛匣內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贊叩,興」,承祭官及各官行三叩頭禮,興。贊引官贊詣。
49
復聖顔子位前,承祭官就案前立,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一跪一叩頭,興。贊引官贊奠帛,捧帛官跪進於案左,承祭官接帛拱舉,立獻案上。贊引官贊獻爵,執爵官跪進於案左,承祭官接爵拱舉立,獻案上,行一跪一叩,頭禮,興。贊詣宗聖曾子位前,如前儀。贊詣
50
述聖子思子位前如前儀。贊詣亞聖孟子位前,如前儀。其十哲、兩廡分獻官,俱照前儀。行禮畢,贊引官贊復位。承祭官、分獻官仍詣至聖先師位前立,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唱舉亞獻樂奏《安平之章,樂作。贊引官贊陞壇獻爵於左,如初獻儀。贊引官贊復位,承祭官、分獻官各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三獻禮。唱舉三獻樂,奏《景平之章,樂作。贊引官贊陞壇獻爵於右,如亞獻儀。贊引官贊復位。承祭官、分獻官各復位立,樂止。典儀唱「飲福,受胙。贊引官贊詣受福胙位,承祭官至殿內立。捧酒胙官二員捧至。
51
正位案前拱舉。至飲福胙位右傍跪接福胙官二員在左傍跪,贊引官贊跪,承祭官跪贊「飲福酒」,承祭官受爵,拱舉授接爵官。贊受福胙,承祭官受胙拱舉授接胙官,贊引官贊叩,興,承祭官三叩頭興,贊復位。承祭官復位立。次行謝福胙禮,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分獻官及陪祭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興。典儀唱徹饌,唱舉徹饌,樂奏咸平之章,樂作,徹訖,樂止。典儀唱送神,唱舉送,神樂奏咸平之章,樂作。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分獻官及陪祀各官皆行三跪九叩頭禮,興,樂止。典儀唱捧祝帛饌,各詣燎位。捧祝官、捧帛官至各位前一跪三叩頭,捧起,祝文在前,帛次之,捧饌官跪不叩頭,捧起在後,俱送至燎位。承祭官退至西傍立候。祝帛饌過,仍復位立。典儀唱「望燎」,唱舉望燎,樂與送神同,樂作。贊引官贊詣望燎位,導承祭官至燎位立。祝帛焚訖,樂止。贊引官贊禮畢,退。
52
樂章
53
迎神樂《咸平之章》: 無舞太四南工
54
林尺仲上太四仲上林尺仲上南工林尺仲上太四林尺仲上黄合太四黄合太四仲上林尺南工林尺太四仲上黄合南工林尺仲上林尺仲上黃合太四
55
初獻,樂《寧平之章》: 有舞自太四仲上林尺仲上太四黄合仲上太四南工林尺仲上太四黃合仲上仲上太四仲上太四仲上林尺黃合太四林尺仲上太四南工黄六林尺南工林尺仲上太四
56
亞獻樂《安平之章: 有舞大太四仲上黃合太四南工林尺仲上太四仲上太四仲上林尺,時仲上太四林尺仲上黄合南工仲上仲上林尺仲上黃合太四太四南工黃合林尺南工林尺仲上太四
57
三獻《樂景平之章》: 有舞仲上南工林尺仲上林尺仲上太四黄合黄合南工林尺仲上林上仲上太四黃合太四黃合林尺仲上南工林尺太四仲上仲上太四林尺仲上黃合南工林尺仲上
58
徹饌,樂《咸平之章》: 無舞犧仲上太四仲上林尺太四仲上黄合太四太四南工林尺仲上仲上林尺太四仲上黄合太四仲上太四南工林尺仲上太四黃合太四仲上林尺黄合南工林尺仲上
59
送神樂《咸平之章》: 望燎同有太四南工林尺仲上黃合太四仲上太四黃合南工林尺。仲上南工。林尺。仲上太四仲上林尺南工林尺。仲上太四林尺。仲上黃合南工。林尺。仲上南工。林尺。仲上太四
60
樂器
61
麾。  金鐘  玉磬  鼓  搏、拊、柷。  敔   琴  瑟   排簫笙  簫  笛   塤  箎舞譜
62
初獻
63
稍前向,外開籥舞    生蹈向裏,開籥舞合手罇,朝上     來起辭身向外髙舉,籥面朝兩兩相對,罇東西相向   底合手罇朝上正揖       盛起平身出,左手立兩兩相對,自下而上,東西相向  師稍前舞,舉籥垂翟中班轉身,東西相向立,惟兩中班十二人轉身,俱東西相向舉翟,三合籥     度稍前向,外垂手舞蹈向裏,垂手舞     前向前合手,謙進歩,雙手合籥囘身,再謙,退歩,側身向外,高手,回面向上正罇朝上
64
稍舞,躬身挽手、側身向外呈籥耳邊面朝上正揖起辭身挽手,復舉籥正立   禮兩兩相對交籥,兩班俱東西手。執籥正揖       斯向外退,挽手舉籥向外面朝上囘身正立     黍稍前舞
65
正罇朝上     非左右垂手,兩班上下,俱雙垂手,東西相向起合手相向立     惟左右側身垂手向外開籥,垂手舞右側身,垂手向裏垂手舞   之正揖朝上
66
躬而受之,躬身朝上,拱籥而受之。三鼓畢,起亞獻
67
左右進歩向,外垂手舞   哉右向裏,垂手舞向外落籥,面朝上    師退向正身立正罇       《天起身向前轉向外舞向裏舞》      徳合手,謙進歩向前雙手合籥,存謙兩兩相對,自下而上,兩班相對,舉籥東西
68
上下俱垂手,惟兩中班上下十二人,俱垂手轉身,東西相向轉身東西相向立    崇相向立,兩班上下,以翟相籥稍前舞蹈,兩班上下俱垂手向外 祀向裏,垂手舞》
69
合手,謙進步向前,垂手合籥  斁囘身,再謙。兩班上下,東西相向,合籥立稍前舞向,外開籥翟。    酤《向裏舞》
70
雙手平,執籥翟,開籥翟  馨合籥翟,朝上正位,嘉側身垂左手,兩班側垂手向外舞 牲躬身,正揖雙手舞,籥翟躬身   碩躬而受之,躬身朝上,拱籥受之,一鼓而起一叩頭,舉右手,叩頭。   羞舉左手叩頭
71
復舉,右手叩頭     明拜一,鼔畢,即起躬身三鼓平身三舞蹈舉,籥向左,躬身舞  幾舉籥向右,躬身舞
72
舉籥,復向左,躬身舞   格拱籥,躬身而受之三獻
73
向外開籥舞     王向裏開籥舞側身向外面朝上    師朝上正位兩班上下兩兩相對交籥。   民合手,朝上正罇側身向裏落籥     軌合籥,朝上正立向外開籥舞     之向裏,開籥舞開籥,朝上正立     洋合籥向外開籥舞     其向裏開籥舞進歩向前,雙手合籥    止回身,東西相向手,謙向外開籥舞     彼向裏開籥舞開籥,朝上正立     罍合籥,朝上正立向外垂手舞     清向裏垂,手舞朝上正揖      㫖躬身而受之躬身向左,合籥舞    獻躬身向右,合籥舞躬身復向,左右籥    三合籥,朝上拜。一鼓便起身側身向外,垂手舞    嘻側身向裏,垂手舞朝上正揖      禮躬身朝,南受之。三鼓畢,起身舞器
74
節  羽  籥
75
佾舞生三十六名。
76
樂工五十二名
77
糾儀官二名。
78
禮生十名。
79
崇聖祠雍正元年,追王五代肇聖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聖王、祈父公東一室,南向。詒聖王防叔公西一室,南向。昌聖王、伯夏公東二室,南向。啓聖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祭品五案
80
帛一白色羊一  豕:一  鉶一,簠一。  簋一  籩八  豆八、酒罇一。 白磁爵三
81
配位
82
顔氏無繇     孔氏曽氏      孟孫氏祭品每位一案
83
帛一白色豕首一 簠一  簋一、籩四。  豆四  豕肉一 每位銅爵三,東廡。
84
周輔臣惇頥之父    程珦顥,頥之父蔡元定沈之父
85
西廡
86
張廸載之父     朱松熹之父祭品
87
帛一白色簠一  簋一  籩四,豆四。  豕肉一 每位銅爵三儀,注同正殿,惟不用樂。
88
名宦、鄉賢二祠同時分祭儀同兩廡祭。
89
武廟
90
每嵗,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春秋二祭祭品。
91
帛一白色牛一。  豕:一  羊一籩十  豆:十
92
五月十三日,祭品後殿不用牛,餘同帛一白色,牛一。  豕:一  羊一果五盤。
93
儀注
94
祭日,贊引官引承祭官進左傍門,至盥洗所,贊盥洗,盥洗畢,引至殿內行禮處立。典儀唱執事者各司其事,贊引官贊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立。典儀唱迎神,司香官捧香盒就香爐左,邊立。贊引官引承祭官就香爐前立,司香官跪,贊引官贊上香,承祭官立將炷香,接舉揷爐內,又上塊香。三次畢,贊引官贊復位,承祭官復位立,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頭禮。典儀唱奠帛爵,行初獻禮捧帛爵官將帛爵捧進神位前,奠帛官跪獻畢,行三叩頭禮,退。執爵官立獻畢,退。讀祝官詣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捧起,祝文立。贊引官贊跪,承祭官、讀祝官俱跪。贊「讀祝,讀畢捧至。
95
神位前跪安,盛帛盒內畢,行三叩頭禮,退。贊引官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頭禮立。典儀唱行亞獻禮,執爵官照初獻禮獻畢,退。典儀唱「行三獻禮」,執爵官自案右邊照亞獻禮獻畢,退。典儀唱徹饌」,唱送神。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立。典儀唱捧祝帛饌,各詣燎位,捧祝帛香饌官各至。
96
神位前俱跪,捧祝帛官行三叩頭禮。捧香饌官不叩頭,將祝帛香饌依序捧送,承祭官退至西傍立。候捧祝帛各官過畢,復位立。贊引官贊詣望燎位,承祭官至燎爐前焚訖,揖。贊引官贊「禮畢,退。
97
祭後殿雍正三年,追封三代公爵、光昭公正中南向。
98
裕昌公東一室南向。
99
成忠公西一室南向。
100
春秋二祭祭品
101
帛各一白色  豕各一。  羊各一,籩、豆各八。
102
儀注
103
行二跪六叩頭禮。承祭官詣。 光昭公 裕昌公 成忠公各爐前奉香,餘同前殿。
104
105
江神廟。
106
每歳春秋仲月 日致祭先期,陪祭官赴廟省牲祭品。
107
帛一  豕:一  羊:一  酒爵三儀注
108
祭日,主祭官衣蟒衣,禮生稟請行禮,至盥洗所,贊盥洗盥洗畢,引至殿內行禮處立。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各就位,主祭官就位瘞,毛血迎神,行二跪六叩頭禮,興。行初獻禮引唱詣酒罇所,司罇者舉幂酌酒詣。
109
神位前跪,進帛,進爵,叩頭興,詣讀祝位跪,衆官皆跪。讀祝畢,叩頭,俱興,復位。通贊唱行亞獻禮如初獻儀,行三獻禮如亞獻儀。通贊唱飲福,受胙。引唱詣飲福受胙位,跪飲福酒,受福胙,叩頭興,謝胙一跪三叩頭,興,復位。通贊唱徹饌送神,行二跪六叩頭禮,興。司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各詣沉帛所,引唱「詣望沉帛位」,引承祭官至江邊揖,復位,禮畢。
110
111
龍神祠致祭如祭江神廟儀祭
112
社稷壇。
113
每嵗春秋仲月上戊日,出主於壇而祭之祭品。
114
帛一黑色豕一  羊:一  鉶一,籩四。  豆四  簠二  簋二儀注與先農同。
115
116
風雲雷雨
117
山川
118
城隍之神共一壇。
119
每嵗春秋仲月,合祭風雲雷雨居中帛四、山川居左帛二,城隍居右帛一俱白色,祭品、儀注與社稷同。祭厲壇。
120
每嵗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請城隍之神出主。其祭榜,無祀鬼神分祀之,羊三、豕三,飯米三石,香燭、酒紙隨用,祭時有告。 城隍文
121
軍牙六纛霜降日,武官致祭帛一。  豕:一  羊一:武昌府。
122
社稷壇在武勝門外。
123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中和門外,先農壇在賔陽門外。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124
文廟在平湖門內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125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宫㦸門左右。
126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文昌閣在學宮側。
127
關帝廟在城內長街左。
128
城隍廟。在府治西南。
129
旗纛廟在都司署內。
130
厲壇在武勝門外。
131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龍神祠在撫署東,雍正五年奉㫖建。
132
江神廟在城外大江濵、鐵牛厰,雍正六年,奉㫖建。 以上二廟祭日儀注詳前
133
江夏縣。
134
東嶽廟一在縣東,將臺舖右,一在城東隅,三皇廟在孟城。
135
三公廟在城東,唐建祀伍員范蠡、馬援三忠祠。在城南,祀屈原、賈誼、杜甫明,督學道髙世泰建。
136
江漢神祠,在漢陽門樓。宋淳熈中,通判劉靖以江漢宜為望祀,即靈竹寺西為壇祭之,後改祀今所。陸大憲祠在縣西南,祀漢陸、賈、賈使南粤至江夏,亡,郡人立廟祀之。
137
宋大憲祠在城內,明月,橋東漢宋無忌為火精,唐立廟祀之,以禳火災。宋紹興中,知州王信復立,名火星堂。
138
雙孝祠,在縣學內,合祀黃香、孟宗、關帝廟,一在小東門內,一在卓刀泉。張侯廟在城西,祀張飛。
139
江東廟在文昌門內,祀孫權、魯肅廟,在縣西南。
140
孟孝感廟在忠孝門外,祀孝子孟宗。宋紹興間建。蔣王廟在城東,祀金陵蔣山仙。
141
陶侃廟在縣西北。晉咸平中,侃鎮武昌,卒於樊口。咸康中立廟,有碑記。
142
張王廟,一在縣城南金龍巷,一在金口。祀張廵周子祠,在武勝門內,祀濓溪先生。
143
忠義祠在城北,宋建炎間,金騎渡江,郡守李宜嬰城固守,民頼以安,後為賊殺,百姓立祠祀之。
144
岳鄂王廟一在縣東五里,宋乾道中建。一在賔陽門內青草坡,兵燹後為菴,易王像於殿側。康熈十二年,知縣馬中駿題額,改正王像」於殿中。
145
晏公廟,在南門外。公諱戊仔,宋末清江鎮人,入元為文錦局,溺死鄱陽湖,屢著靈異,封為平浪侯。
146
四賢祠。在縣學內,祀明郭正域、吴裕中、熊廷弼、賀逢聖、康熈六十年,知縣潘寀鼎建。
147
表忠祠在城東。明萬厯二年,建祀忠臣、姚善、廖昇、樊士信、周拱辰。
148
賀公祠在府學,前祀賀陽亨先生,以文忠祔焉。忠節祠,一在長街。
149
勅祀左都督、贈太子太傅徐勇一在府街口,勅祀督糧道,贈工部右侍郎葉映橊。
150
宣公祠在長街,祀都司,贈榮祿大夫、宣徳仁額公,祠在賔陽門,祀總督、贈忠勇將軍、額倫特楊公祠在賔陽舖祀總督、贈太子少保楊宗仁。華光廟有六:一在胭脂山,一在七府坡,一在貢院,一在明月橋,一在金沙洲,一在按察司前。
151
痘母祠在金華山。
152
武昌縣。
153
馬步廟在梁子湖上,以端午致祭。龍巢廟在永福鄉,退叟馮貴記,關帝廟在飯羅山。
154
孫大帝廟在縣西。
155
陶太尉廟在縣東北,龍蟠石三賢祠。一在縣西,祀陶侃、陶潛、元結。一在西山寺,後祀陶侃、元結、蘇軾。
156
蘇文忠公祠在寒溪寺東,祀蘇軾。黃文獻公祠在西山,後祀宋黃幹。趙忠顯公祠在縣西。公名令𡷫,宋建炎初通判鄂州,守黃四年,寇至不屈死。宣撫張復請額賜忠顯。陳文忠公祠,在儒學。東元延祐五年,立公名天祥汪公祠,在鳯臺書院,祀明知縣汪璽。𢎞治庚戌旱,璽禱之,累日,斃於齋舍,民為立祠。
157
嘉魚縣。
158
關帝廟在分司舊址。
159
三忠祠在縣東。明嘉靖八年,知縣陳一言,建以闗忠義,張睢、陽岳、武穆合為一祠,春秋祀之。
160
孫王廟,在石頭口。
161
張中丞廟,在縣南,專祀張廵蒲圻縣。
162
水星廟在縣市北水門內。龍王廟在荊泉山。
163
虞帝廟在龍翔山西。
164
文昌祠在東門內。
165
關帝廟,一在登瀛坊下,一在縣北門內,孫王廟在西門外。
166
侯王廟在仙雲觀,下祀吳鎮牧、魯肅、呂䝉、陸遜、張忠烈祠。一在縣治東,一在五岳觀,一在神山,俱祀張廵。
167
顔忠烈祠在縣南白石山,合祀顔真卿。杲卿允臧,八月十五縣令致祭。
168
王墩廟在大田坂,祀三顔公、宣公祠,在盤石湖隄,祀明築隄,知縣宣大勲通天明王廟,在北門內。
169
天妃廟在河北龍翔山右,祀臨水夫人咸寧縣。
170
關帝廟在縣東。
171
來蘇廟,在縣西南。
172
宋馮文簡公祠在學宫右。明嘉靖四十一年,知縣李和以文簡江夏人,咸寧舊江夏地,故建。
173
崇陽縣。
174
伏波將軍廟在縣北,舊志馬援征交趾常過此。又前武帝元鼎五年,遣伏波將軍路博徳將兵擊南越。建武二十五年,援征武陵,進營壺頭。或曰葛洪亦伏波將軍,而崇陽多洪煉丹處。
175
關帝廟在縣西南二百歩,張中丞廟在北峯亭下。
176
溫司空祠在縣東。黃巢弄兵,溫遷約自長沙糾義兵捍禦,賊不敢犯,卒以靖民。朝廷嘉之,遂命上柱國、檢校司空、鄂州制置使兼知鄂州。
177
先賢祠在縣學,左祀溫庭筠、張詠、李涓、陳仲微。張乖崖廟在縣北,張詠宰是。邑有美政,民思之,即詠所建美美亭立生祠。
178
王令祠在昌國寺前。宋乾道中,縣令王溉有惠政,邑民祠之,以丞相李綱配享。
179
李大夫忠顯廟在縣東南城上,祀宋令李涓通城縣。
180
關帝廟在東城內公署後。廖將軍廟在下太平里,祀廖忠興國州。
181
關帝廟在大東門內。
182
髙山廟在州北六十里,祀孫䇿吳將軍廟在富池口,祀吳甘寧。宋以神有䕶國功,賜王爵,廟號昭勇,明改號吳將軍。甘公之神,春秋祀之。大冶縣亦有廟。
183
陸宣公廟在州南四十里,陸䞇使外郡過此,奏免本邑酒稅,民立祠祀。
184
疊山祠在州東,謝枋得以直言謫此,立祠祀之大冶縣。
185
昭濟龍王廟在縣東五里,蛟潭上。荊王廟在縣西三十里。漢高祖封從兄賈為荊王、九江王。黥布反,王從征沒,葬於此,因立廟祀。
186
關帝廟,一在採芹橋,一在香爐山,一在興密山謝將軍廟,在縣西北一里,祀晉謝鐵龍。
187
宋高祖廟在鐵山上,祀劉裕。
188
張中丞廟,在縣西五十里。祀張廵銀青光祿大夫廟,在縣東四十里,相傳王姓。唐將以破賊有功,後人立廟祀之。
189
止齋先生祠在城隍廟左,祀鄉先生萬貞通山縣。
190
三閭大夫祠在通津橋南,關帝廟在縣西半里。
191
謝公祠在學宮北,專祀謝枋得漢陽府。
192
社稷壇在西城外,永安橋西,風雲雷雨。山川壇在永安橋西。先農壇在西關外。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193
文廟在府治西,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194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宫㦸門左右。
195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闗帝廟在城內小教塲。
196
城隍廟,在府治東。
197
旗纛廟在府城內。
198
厲壇在大別山。
199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漢陽縣。
200
雷祖殿,在大別山頂。
201
龍王廟,在府南紀門外,大江之滸。大禹廟在大別山麓。
202
息夫人廟在大別桃花洞,即桃花夫人也。蔡侯以息媯語楚子,楚子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而不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以一婦人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楚子卒,令尹子元蠱息媯館於宮側而振萬焉。息媯泣曰:「先君以是習戎備也,今不尋諸仇讐,而於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子元曰:「婦人不忘讐,我反忘之!」遂伐鄭。
203
關帝廟有二:一在大別磨刀石,一在西南大江濵。魯肅廟在魯山上。
204
胡奮祠祀晉征南大將軍仁顯廟,在九真山上,相傳為劉伯通,不知何代人。梁大同中,長沙王祀之。元封敷濟仁顯靈祐王,下有靈泉。
205
張王廟在南紀門外,祀張巡,太白祠在府城郎官湖北岸。六先生祠在鳯棲山,宋知軍黃幹立祠,祀周程游、朱明。正德中,太守蔡欽,増祀黃榦楊時。
206
漢川縣
207
文昌閣在城外東北濵,漢江。白龍廟在縣東北五里,苦野坡子。文廟在縣西二里,祀楚令尹鬬穀於菟關。帝廟有五:一在南關外,一在縣學東,一在戊子圻,一在縣東北,一在劉家隔。
208
廣威將軍廟,在縣東四十里,祀晉朱伺水府。廟在東關外,臨河祀蕭公。
209
黃陂縣。
210
文昌閣在縣境內,河南知縣金殿臣倡建關帝廟,在城隍廟左。
211
木蘭廟在木蘭山下,事見陵墓,竝詳雜紀。雙忠廟在縣東,祀張廵許逺。
212
二程先生祠,在魯臺山麓,祀明道、伊川二公。明季燬,皇清廵。按李成紀謫陂丞,捐建。
213
孝感縣。
214
龍王廟在龍宫潭上。
215
忠孝祠在縣學左,舊專祀漢孝子、董永後增唐忠臣張抃。 縣城東門內别有董孝子祠。
216
關帝廟在縣西。
217
張昭烈廟在縣西,祀張抃黃州府。
218
社稷壇在清淮門外。
219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一字門外,先農壇在清淮門外。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220
文廟在府治左,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221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222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城南一字門外。
223
城隍廟在清源門內。
224
旗纛廟在衛署內。
225
厲壇,在清淮門外三里。
226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黃岡縣。
227
江神廟在縣城外。
228
武節祠在安國寺右,祀張廵韓。魏公祠在安國寺左。韓琦初侍兄琚守黃州,於西廂讀書,邑人就書齋立祠祀之旁,立王陽明祠,春秋合祭。
229
二程先生祠在河東書院下。東坡祠有二:一在城東,一在赤●山。三賢祠在儒學內。祀王禹偁、韓琦、蘇軾。忠節祠在舊鼓樓西祀。宋死節。守何大節附蘇軾、王禹偁。
230
忠顯廟在清淮門外,宋建炎間,趙令𡷫守黃死節,贈徽猷閣待制,諡忠愍,州人立廟祀之,都監王逺、判官吳源、廵檢劉卓俱死難竝祀。
231
蘄水縣
232
關帝廟,在縣東城內。
233
孫權廟,在縣西北三十里。三賢祠在縣南,祀王羲之、陸羽、蘇軾三公廟,在縣大街。
234
仙女祠在密峯山。
235
龍女祠在月子山。
236
羅田縣。
237
東嶽廟在東門外。
238
百神祠,在縣署內。
239
闗帝廟在縣前。
240
麻城縣
241
闗帝廟在縣北。
242
張相公祠在縣北,宋張行七毀沿江諸廟繫獄,適有火災,令使張捍之,立止至五腦山,人馬俱化,邑人祠祀忠節祠,在縣城南,內祀宋趙令𡷫、王達、吴源、劉卓、陳季常祠,在岐亭北二里杏花村,季常墓側。傅元帥廟在縣東一里,鄉民有疫禱之,立應黃安縣。
243
關帝廟在縣東南。
244
蘄州
245
東嶽廟在州前。
246
髙山廟在州五里。
247
水府廟在州南。
248
清源廟在州西。
249
火星廟在北門外。
250
關聖廟在南門外。
251
唐王廟在州東南。
252
魯王廟在州東。
253
二烈士廟在龍眼磯旁,祀王彥明後竝祀王介。四節祠在州學內,祀王彥明、李誠之、秦鉅、王介。褒忠廟在州內祀李誠之、秦鉅,誠之封正節侯,鉅封義烈侯,賜額。
254
崇賢祠。在州學西,祀學正莆田、林宗廣濟縣。
255
關帝廟,在縣治西。
256
費龍君廟,在縣東二十里。明洪武初,重建石港。龍王廟,在縣南四十里龍池山,下黃梅縣。
257
關聖廟。在縣河南岸。
258
宋益廟在黃齡洞前,益任番禺刺史,棄官隱此,後人祀之。唐封顯應侯,宋加「靈濟昭徳,元加惠蔭,善濟安陸府。
259
社稷壇,在城北二里。
260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三里,先農壇在城東七里,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261
文廟在府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262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263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城南月城內。
264
城隍廟,在大東門外。
265
旗纛廟在衛署內。
266
厲壇在北門外。
267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鍾祥縣。
268
東嶽廟在縣東。
269
三皇廟在東城內。
270
文昌閣在東檀坡,康熈三十八年,郡守吳肇榮重修三賢堂,在縣城威武門外,祀申包胥、宋玉、屈原岳。武穆廟在城南,舊在拱辰門南。宋淳熈中,建三忠祠,在西門內。
271
包公祠在縣東。
272
善利顯佑公廟,在縣南六十里。五顯廟有二,一在城外,一在城內京山縣。
273
靈泉廟在惠山西。
274
楚申大夫廟,在縣東南,瀕江祀申包胥。明天順中建,今廢。
275
關帝廟,在縣東二里。
276
惠澤廟,在惠亭山上,祀王安石、潛江縣。
277
關帝廟,在縣城內。
278
髙季興廟,在縣西北九十里沔陽州。
279
神農廟。在州治北。
280
馬侯廟,在州治西,祀伏波將軍馬援。關帝廟在州東。
281
天門縣。
282
東嶽廟在縣東北
283
水府廟在西湖隄。
284
伏羲廟在華山麓縣,本古風國風,太昊、伏羲姓。神農廟,在縣五華山臨津門。
285
令尹子文廟在官城村。
286
劉先主廟,在畱駕河。
287
諸葛武侯廟,在白湖村。
288
關帝廟,在南薫門外。
289
荊門州
290
闗帝廟,在州西十五里。
291
威顯廟,在州北二十里,神乃張飛之子,某孫遵也。俗呼為「張三郎,四郎。
292
尉遲公祠,在州南七十里。新店舖二孫祠,在州東山書院,祀孫何孫,僅三賢祠,在州東城下,祀胡安國、陸九淵、朱震岳。武穆廟在州南七十里。
293
陸文安祠舊在䝉山下,陸九淵嘗知荊門軍故祠,明正徳中,改建象山下,春秋祀之。
294
英愍廟在州南,祀吳昉。
295
當陽縣。
296
泰山廟在縣南。
297
關帝廟在縣西北五里,古漳鄉地,以塋墓所在建立祠宇,有司以時致祭。舊制簡畧弇鄙。雍正十年,廵撫王士俊行藩司查明妥議,續經具覆批准,動支存耗銀兩,委員重修。
298
張侯廟在倒流橋,祀漢張飛。胡文定祠在縣北,古漳水濵,舊志謂安國塜在焉,嵗時祀享,同知寗祥立石。
299
德安府:
300
社稷壇,在城西二里。
301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北二里,先農壇在城南,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302
文廟在府治東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303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304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府治東南。
305
城隍廟,在府治內東南。
306
旗纛,廟在所署後。
307
厲壇去府城外東北二里,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安陸縣。
308
淮瀆廟在縣南溳水上。
309
槎山廟在縣北五十里槎山上。鄖公廟在縣治內,楚封鬭辛為鄖公。孝子廟在縣城東南隅,祀黃香明知府范理建。張亮廟在儒學東,祀唐鄖國公張亮。
310
七相堂,在縣東,祀唐郝處俊、宋張齊賢、寇凖、宋庠、呂大防、范純仁等。
311
思賢堂在縣西,祀范純仁賢。守廟在縣治中,祀知府陳規。建炎初,規極力禦賊,有徳於民,後立廟賜額賢守,追封忠利侯。
312
雲夢縣。
313
令尹子文廟,在縣北十里於菟鄉,後遷縣東北界。宋元祐賜額忠應」。
314
韓信廟,在縣東三十里韓王岡。諸葛廟,在縣北二十里。
315
闗帝廟有二:一縣:東門。外一縣南:應城縣。
316
洞庭廟在縣西。
317
龍王廟,舊建縣西。雍正七年,知縣唐琳奉勅立廟縣北三里。
318
蒲騷廟在縣南,塑楚武王像。南有三塜關帝廟在縣北
319
謝公祠在縣署外,祀宋上蔡謝良佐。朱考亭有記隨州。
320
神龍王廟,在州南五里。
321
炎帝廟在厲山。《九域志》:厲山,炎帝生,處舜帝廟,在州北十里。
322
季子廟在學宮東,祀隨大夫季良子房,祠在太平山,相傳子房,辟榖處闗,帝廟在州署東。
323
應山縣。
324
龍王廟有二,一在東嶽廟後岡,一在天井澗。石壁關帝廟有二:一在平靖關南,一在縣東北一里張中丞祠,在縣東半里祀張廵。
325
四賢祠在縣南,故法興寺址。宋宣和中,令宋羲年建祀。其祖祁伯祖郊及連、庠、連,庻因四公同講學於此。嘉泰中,縣令李紹祖重建。元至正中,縣令魏從恕修明,正統中,知府范理增修。
326
馬都司祠在縣東北二十里澍林口。明正徳中,霸州寇起,河南都指揮馬振率十餘騎追捕,至此,力戰死之。時三月十日,後人以死事日舉祀。
327
楊忠烈祠在城內,祀楊漣。
328
荊州府:
329
社稷壇在南紀門外西南,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南紀門外。先農壇在楚望門外佛華寺傍。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330
文廟在府治右,配亨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331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332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府治南門內,即當年帥府舊基。雍正十年,廵撫王士俊。
333
奏准於司庫存留荊關節省飯食項內動支充費。鼎建祠宇於舊三義殿後祀。
334
勅封三代神主修葺正殿大門,內建鐘鼓二樓,東西對峙。
335
謹按荊州府關廟有五:一在公安門內,一在擲甲山脊,一在石馬頭,一在草市,惟在南門內者,守土官歳時致祭,舊制尚多缺,畧兹鼎新,工竣仰見。
336
聖朝褒忠盛典云
337
城隍廟,在府治西。
338
旗纛廟在衛署內。
339
厲壇在北門外。
340
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江陵縣。
341
東嶽廟,在城東草市。
342
楚莊王廟在沙市,莊王都郢,三年不下,令繼聽伍,舉蘇從諫而國治,後人因祀之。
343
馬伏波廟在草市,相傳援征《交趾經》此闗帝廟有四:一在公安門內,一在擲甲山,一在石馬頭,一在草市。
344
三公廟在城東,合祀羊祜、杜預、陶侃。梁元帝祠在草市。帝始為湘東王,與王僧辯、陳霸先東撃侯景,後人立廟祀之。
345
清源君廟在新東門內,祀隋趙昱。鐵女廟在縣西四里,相傳唐孫姓者監。冶虧數被囚,二女痛父投爐死,化為二鐵人。有司上聞,釋其父,恤其家,後人祀之。
346
髙季興祠在通㑹橋西,季興節度荊州,築隄有功,併塑保融、保朂像,合祀之。
347
包孝肅廟在縣東嶽廟內。大五通廟在縣東北。
348
荊南三節祠在縣東南五里。祀尚書愍節公劉儁、知州忠節公何忠,知縣贈光祿少卿錢錞。
349
劉太守祠,在沙市。明正統中,知縣劉㫤有善政,民祀之,內附祀張愷、丁寧、蔣瑶,又名三賢祠。
350
莽將軍廟在城北十里,康熈四十二年,八旗滿洲官兵建。
351
公安縣。
352
南嶽廟在永寧坊。
353
龍王廟在寇萊公祠東北。西湖廟在西湖河隄。
354
諸葛武侯廟在縣東孱陵街。關帝廟有二,一在西關外,一在井子鋪。孱陵侯廟,在永寧坊祀吳呂䝉。
355
寇萊公祠,舊在油河隄,街久廢,康熈六十年,縣令楊之駢改建於北關外。
356
三相祠,在儒學內祀宋寇凖、孟珙、元亷、希憲、謝相廟在西關外,以地逺見黃山謝驎塜,故名石首縣。
357
東嶽廟,在縣西楚望山上。馬伏波廟在楊林口。
358
漢昭烈廟,在縣繡林口。
359
關帝廟在西門外。
360
孫王廟在縣東七十里,孫權與先主曹操戰於此,故祀之。李衛公祠在龍蓋山上,李靖取江陵,破蕭銑,後人祀之。岳武穆王廟在縣南六十里,王討楊么時,屯兵於此,故祀之。謝公祠在縣西六十里,祀宋謝驎。
361
監利縣。
362
東嶽廟。 南嶽廟俱在縣城內,洞庭廟在縣北。
363
馬伏波廟,在縣北八十里關帝廟。 歐陽將軍廟俱在縣東五十里。三賢祠在縣東二十里,祀二程子及朱子。朱文公祠,在縣南三十五里。
364
松滋縣:
365
南嶽廟在秀峯山。
366
漢景帝廟在麻山上,漢昭烈行軍至荊,以景帝神主祭享於此。
367
瀼口廟在東瀼口,祀漢岑彭毛灘廟,在縣東二十里。祀昭烈帝闗聖殿,在縣城內。
368
胡安定公祠,在儒學櫺星門。內祀胡瑗。文公廟在縣南九十里,祀朱文公枝江縣。
369
漢景帝祠在著紫山上。
370
定江王廟在漸洋洲,舊碑云:二侯乃漢中山王孫,岑彭廟在百里洲。
371
闗帝廟有三:一在縣西,一在城外沙沱濵,一在城西隅夷陵州。
372
江瀆廟在州治內
373
龍王廟,在州治南。
374
黃陵廟在州西黃牛峽,相傳神嘗佐禹治水。漢景帝廟在南門外,昭烈征吳,奉帝神主駐蹕於此闗,帝廟在大北門外。
375
四賢祠,在州學東,祀唐顔真卿、宋歐陽修、蘇轍、黄庭堅、姜孝子,祠在大江西岸。姜詩為姜陽令時,權居於甘泉寺,陳煊燬佛塑像祀,詩以木主。
376
烈女廟在浣沙河側。
377
宜都縣。
378
龍王廟有二,一在縣北,一在縣東。關帝廟在縣西北。
379
逺安縣。
380
真武廟,在縣鳴鳯山。
381
關帝廟在南嘉門,月城內。二賢祠在縣署儀門外,祀唐韋皋、元畢遜二人。龍女祠,去縣七十里。宋賜額:靈貺贈通惠大夫、襄陽府。
382
社稷壇,在府治西一里。
383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一里,先農壇在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384
文廟在府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385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宫㦸門左右。
386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闗帝廟在城東隅。
387
城隍廟。在府東北一里。
388
旗纛廟在衛署後。
389
厲壇在府西。
390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襄陽縣。
391
八蜡廟,在南門外。雍正八年,知府尹㑹一修建樊侯廟,在樊城。
392
徴獻祠在縣西南,祀周、楚、漢、晉、吳、梁、唐、宋以來名宦鄉賢仲山甫等共八十六人,今廢。
393
酇侯祠有二,俱在縣治內。
394
鹿門廟在鹿門山。習郁以侍中從光武幸黎邱,與光武俱夢見蘇嶺山神。後封郁襄陽侯,使立蘇山神祠,刻二石鹿夾祠前,因名。
395
劉表廟,在縣境內。
396
三義祠在龜山下,祀劉先主、關壯繆張桓侯、龐公祠在東門外。知縣徐宗奭修。
397
諸葛武侯廟在隆中山,即侯故宅。雍正八年,重修四賢祠。在縣西,祀龐德公、孔明、張順、張貴。
398
羊侯廟,在峴山西。祜都督荊州諸軍事,晉人創廟祀之。三髙祠在鹿門山北。
399
三賢祠在樊城北河口祀宋范天順、張漢英。牛富忠節祠在城南鳯凰山,祀平蠻將軍陽明。
400
宜城縣
401
真武廟,在縣西牛心山。
402
楚昭王廟,在縣西三十里,今廢。關帝廟,在縣治二門內。
403
晏公廟,在縣北二十五里,江、漢之濱。五顯廟在縣南
404
范將軍廟,在縣南十里,祀宋將軍范文虎南漳縣。
405
西溪廟,在縣北一百四十里,以嵗季春孟冬朔旦,祀龍王之神。
406
卞和廟在縣西,即卞和、抱玉之地,今廢。關帝廟在縣東。
407
棗陽縣
408
泰山廟在小東門外半里。水府廟在大東門外。
409
光武廟,在縣南三十里獅子山上。關帝廟在縣大東門內。
410
榖城縣
411
禹王廟,在縣西門外五里,禱雨輒應。榖伯廟在縣北八里,周榖伯封,此因祀之關帝廟。 髙亭廟在縣南門外五里髙亭山下,明知縣髙寜,有惠政,邑人祀之。
412
光化縣。
413
江神廟在老河口。
414
楊四將軍廟 五龍祠在縣西十五里五龍潭上。禹王廟,在縣北三里。
415
蕭丞相廟,在縣北一里。漢蕭何封酇侯,此為食邑,故祀之。關帝廟在城東門內。
416
均州
417
比干廟在州西五里。宋楊恢守州,以其裔居此土,因祠祀之。闗帝廟在南門內。
418
黒虎廟在州南九十里九渡澗上烏鴉廟,在州南天門外。
419
鄖陽府:
420
社稷壇,在府西三里。
421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東三里,先農壇在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422
文廟在府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宫㦸門左右。
423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縣城南。
424
城隍廟,在府治北二里。
425
旗纛廟在行都司署內。
426
厲壇,在府治北二里。
427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鄖縣。
428
火星廟在縣治南。
429
蕭公廟,在縣治東。
430
原都御史祠在縣城北里許,祀明原傑房縣。
431
龍王廟在縣西南,潵澥堰。尹吉甫廟在縣西南六里。蕭何廟有二,一在永豐東,一在守禦所西。黃香祠在縣西。
432
諸葛廟在縣西長望川。
433
關帝廟 崇祀廟費長房托此為神祈雨。有感竹山縣。
434
水府行祠在縣南。
435
龍王廟,在縣西。
436
太華行祠在縣東。
437
關帝廟,一在縣西,一在新街口前。二郎廟在縣西北一里。
438
竹谿縣。
439
關帝廟在西門外。
440
嘉祐廟,在縣西。
441
鄖西縣
442
火星廟在縣南門內。
443
蕭何廟在縣東門內。
444
關帝廟在縣東門外。
445
聖母祠,在縣城隍廟側。
446
保康縣。
447
闗帝廟,在縣南百里。
448
洞庭廟,在縣東四十里。
449
直●歸州。
450
社稷壇在州東門外。
451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州東門外,先農壇在州東二里。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452
文廟在後大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453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名宦祠。 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454
忠義孝弟祠祠內立碑刻,恩旌忠義孝弟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內。 節孝祠祠前建坊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在學宮外。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關帝廟在東城外。
455
城隍廟,在治後朝天寺左旗纛廟。
456
厲壇在北門外。
457
里社、鄉、厲二壇在城外。
458
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江瀆廟在州新灘南岸。
459
清烈公祠祀三閭大夫屈原。唐元和十五年,刺史王茂元於州治西偏江北十里即屈公舊宅址建祠。宋元豐三年,封清烈公,邦人立廟。元至正壬午,郡長穆爾阿瑪奉㫖新其廟,江忽暴漲,得柏木數十株以為梁棟,共驚為神輸。延祐五年,加封忠節清烈公。明萬厯三年,知州陳深修墓,即其墓側建祠,令裔孫諫楚守之,奉其常祀。
460
女嬃,廟祀屈原姊。嬃,其名也,在三閭鄉。屈原沱東北,即原故宅,去州百里,唐元和中始立。
461
百福廟即漢景帝廟,在州西二十里。廟成時,有鐘自空飛來,聲如雷,今猶存。
462
明妃廟,在州東北四十里。三公廟祀晉羊祜、杜預、陶侃。向王廟在州東,本州東陽人向輔。隋大業初,於所生之地穿山鑿石,顯著靈異,後人祀之。
463
黃魔神廟在州峽中。《寰宇記》:唐咸通中,蕭遘竄黔,南經三峽,至秭歸,夢神人曰:「我黄魔神也,居紫極守西北隅,將䕶公出境」。又廟記:李君甫自忠州舟經此峽,濤漲波,怒忽,有神人湧出水上,扶舟李,問何神,曰:我黄魔神」。後廟廢,舟行多覆土人感夣,知州王景陽捐貲重建土神祠在州前。
464
長陽縣。
465
闗帝廟 資求廟,在縣西北九十里,祀蜀將軍向寵興山縣。
466
泰山廟,在縣西七里。
467
昭君祠,在縣南一里。
468
關帝廟,在縣西冷坪。
469
巴東縣
470
玉皇閣,在縣西二里,明羽士王道成募。建康熈六十年重建。
471
文昌閣舊在學宮左,知縣張尚儒改建治東二里,與玉皇閣東西相對。
472
東嶽廟,在縣東一里,康熈十四年重修土主廟有二,一在寇公祠左,一在連天關漢王廟有二,一在勸農亭左,一在縣治南。灘關帝廟在縣東一里。
473
宼萊公祠,原在舊縣,尋廢。縣尉王寧孫即秋風亭祀之。明景泰五年改建。今治學宮,左知縣盛杲葺之。萬厯三十二年,知縣張尚儒重修。康熈六十年,知縣司世教重建,尋廢。
474
三公祠在萊公祠左,祀明知縣盛杲、葉正、鄒光裕,今廢。
475
水府蕭公廟有四:一在治北,對岸飛鳯山下,一在治西瓦窰溪上,一在東瀼,一在治西南二百四十里桃符口蕭公,新淦人,名化軒,沒於宋,咸淳間為水,神明初,遣使諭祭於汰洋洲廟。永樂中,詔封水府通靈廣濟顯應陰佑侯。
476
恩施縣。
477
巴公祠,在縣內印山上。
478
竹王祠在城東山上,即夜郎侯祠。《華陽國志》:「一女子浣於遯水有三節竹,流於水間,中有嬰兒聲,剖竹得男收養之。及長,材武自立為夜郎。王以竹為姓。漢武平西南夷王被殺,夷獠求後天子,封其三子為侯。死後,配食其父。宋崇寧中,賜廟額曰靈惠。
479
關帝廟有二:一在縣城南陽門上,一在南門外田太翁祠,在髙羅安撫司南半里。太翁本司峒長,初土人惟事燒畬,不知耕鑿之利,太翁教之,闢田採杉,土人感徳,立祠祀之。
480
磨嵯神廟在城西十里,磨嵯山、洛浦蠻為邊患,孟蜀屢擊破之。神每以陰兵助官軍擊賊,靈跡顯著,所在祀之。
481
長沙府:
482
社稷壇在府城北。
483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內,先農壇在北門外。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484
文廟在南門內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485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486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悌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487
關帝廟在新開門內飛虎寨,城隍廟在府城北。
488
郡厲壇,在府城內。
489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內。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福湘滋農龍王廟在新開門內泐潭寺左,雍正九年奉。
490
㫖建祭日儀注詳前。
491
江神廟在城外湘江西橘洲之上。雍正八年,奉㫖建祭日儀注詳前。
492
旗纛廟在府城東。
493
長沙縣。
494
漢長沙定王廟,在縣東一里,祀漢長沙定王發孝烈靈妃廟,在縣東二十里。《明一統志》:秦武陵令羅君用督鐡運溺水,其女挈弟尋父屍不獲,遂赴水死。宋元豐間,贈女曰孝烈靈妃,弟曰孝感侯,立廟長沙李公祠,在北門大街,郡人捐貲建祀。
495
皇清廵撫李發甲
496
趙公祠在北門大街,郡人捐貲建祀皇清廵撫趙申喬。
497
善化縣。
498
吳王祠在湘春門外,祀漢長沙王。吳芮、屈賈二公祠,在大西門內祀楚大夫屈原、漢太傅賈誼,即誼故宅,明李東陽有《記》。
499
趙公祠在南門外,郡人捐貲建祀。皇清副使趙廷標
500
郎、公祠在燈龍巷,郡人捐貲建祀。皇清布政司郎永清。
501
陶公廟在縣南二里,晉太尉陶侃封長沙公,有功於潭,郡人立廟祀之。
502
向公祠在大西門內,祀宋安撫向士璧。崇道祠在嶽麓書院側,祀宋朱子張栻。真西山祠在大西門內。宋嘉定中,真徳秀出知潭州,以亷仁公勤諭,屬以周、胡、朱、張之學訓士,後人建祠祀之。
503
李公祠,即熊湘閣,在大西門內。芾知潭州,闔門殉難,潭人即其死節處立祠祀之。明李東陽有記。
504
慕道祠在嶽麓文廟,後祀宋知州李允則、朱洞,安撫劉珙,山長周式明,同知楊茂元,通判陳綱,號六君子祠」。
505
周、蔡二公祠在大西門內,祀明死難。知府周二南、司理蔡道憲。
506
湘潭縣
507
許旌陽祠在馬山上,祀唐旌陽令許遜四先生祠。在儒學,後祀宋儒胡安國、張栻、朱子真、徳秀。
508
湘隂縣
509
黃陵廟在縣北,祀虞、舜二妃。《後漢書》《郡國志》羅縣,注《帝王世紀》曰:「有黃陵亭」,《湘中記》亦云「二妃之神」。《水經注》:「湖水西流,逕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故民為立祠於水側焉。《方輿勝覽》:「黃陵廟在縣北八十里,唐韓愈有碑」。
510
汩羅廟在汩羅江上,祀楚屈原。《水經注》:羅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又有《漢太守程堅碑》,記在原廟湘鄉縣。
511
蔣公祠,在縣城內,祀漢相蔣琬。褚公祠。在縣城內,祀唐都督褚遂良。宋魏了翁有記醴陵縣。
512
伏波將軍廟,在縣治西,祀漢新息侯馬援。東萊祠在縣治北,祀宋儒呂祖謙。
513
攸縣
514
周昭王廟在縣東郭一里。雙忠祠在縣東,祀蔡道憲周二南益陽縣。
515
五賢祠,在縣城南,祀楚、屈原、漢諸葛亮、宋張詠、張栻、胡寅。
516
瀏陽縣。
517
楊孝子祠,在縣治東。唐時楊孝子哭親而歿,邑人為立祠。
518
楊龜山祠,在縣治南。宋紹聖間,楊時為瀏陽令,有惠澤,邑人立廟以祀。
519
歐陽圭齋祠在縣治西南,祀元學士歐陽𤣥皇清康熈五十九年,裔孫勝謙構學舍,置祀田五十畝,改額曰南山書院學使黎致逺為記。
520
寧鄉縣。
521
張公父子祠在儒學,左祀宋魏公張浚、浚子栻,明楊廷和有記。
522
安化縣。
523
忠靖威顯靈佑王廟,在縣城內,祀唐張忭南霽雲嘉應侯祠在縣東。祀五代時王仝,宋吳致堯,有記茶陵州。
524
岳王廟在州城內,祀宋少保、岳飛三學士祠。在州城西,祀明劉三吾、李東陽、張治,衡州府。
525
社稷壇在府城北。
526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門外,先農壇在府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527
文廟在崇賢坊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528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529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悌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530
關帝廟在府城內。
531
城隍廟,在府治南。
532
郡厲壇在府城北。
533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城內。
534
衡陽縣。
535
舜廟在縣西。宋郡守劉清之命主簿程洵重建申包胥廟。在縣南打線坪。
536
諸葛武侯廟在縣北石鼓山。宋張栻有記。伏波將軍廟在縣北,烝江西岸。
537
趙汝愚祠在縣東開福寺,汝愚為韓侂胄所忌,謫永州,道經衡州,為守臣錢鍪所窘,暴卒殯此,因立祠向子忞祠,在開福寺旁。宋向子忞知衡州,有善政,民立祠祀之,胡寅為記。
538
三賢祠在府學,東宋丞相李廸、劉摯、中書劉攽,皆以忠直謫衡,後人立祠祀之。
539
胡銓祠在縣西西湖寺。宋胡銓謫衡州,嘗講學於此,鄒、陳二公祠在縣西二十里花光山廣教寺,宋鄒浩、陳瓘俱以言事謫官,過此留題寺中,郡守劉清之立祠以祀之。
540
先賢堂祠在縣西,宋郡守王亞夫建湯。《漢記》。李忠節公祠在縣西,祀宋李芾。
541
皮公祠在縣北,祀宋皮龍榮。七賢祠,在縣北石鼓山,明𢎞治間,建祀韓愈、朱子、張栻、黄幹、李寛、李士真,萬厯間,増祀周敦,頥為七賢、六賢祠,在縣東,宋郡守劉清之建祀,張九齡、韓愈、宼凖、周敦頥、胡安國為五賢。明嘉靖中,郡守蔡汝楠増祀,清之,改曰六賢。
542
二守祠在石鼓山,初在朱陵道院,《宋史劉清之傳》作朱陵道院祠。張九齡、韓愈、宼凖、周敦頥、胡安國於左,祠晉死節太守劉翼、宋死節,內史王應之於右雅儒、吉士日相周旋其間,而叅佐謀論多在焉。《府志:嘉定中,知縣徳興遷此。
543
衡山縣
544
南嶽廟在縣西北,赤帝峯下,虞、夏、殷、周咸望祀焉。秩視三公。歐陽氏《集古錄、漢西嶽華山碑》云:「孝武皇帝修封禪之禮,廵省五嶽,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漢書郊祀志》云:「南嶽灊山於灊,此後遂以灊為南嶽」。唐武徳、貞觀之制,五嶽、四鎮、四海,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南嶽衡山於衡州,復古制也。天寶五載,加王號。宋乾徳六年,有司請祭南嶽於衡州,從之。大中祥符五年,加帝號明正,號曰南嶽之神。
545
皇清因之,凡有大事,皆遣官祭告我聖祖仁皇帝鼎新廟貌,經始於康熈四十四年竣工,於康熈四十六年奉。
546
御書扁額者再:曰光輔紫宸,曰永峙南維。復奉御製碑文,昭示永久。雍正十年,我
547
皇上特允撫臣趙宏恩所請,重新廟貌為億萬生民,祈報煌煌曠典矣。
548
謹按《漢書》載武帝登灊天柱山,自尋陽浮江。應邵云,「灊屬廬江郡」。或疑今廬江在江北,尋陽在江南,武帝既至江北,不應復自江南浮江。又因《路史》有「灊山即衡嶽」一語,遂謂武帝實至衡山。考杜佑云:「漢尋陽在江北,今蘄春郡界,晉溫嶠移於江南」。胡三省云:「自晉立尋陽郡於江南之柴桑,而江北尋陽之名遂晦」。《周禮》疏云:「按《爾雅》,「霍山為南嶽者,霍山即衡山。《地理志》,揚州霍山為南嶽者,山今在廬江」。數說俱可訂謬。
549
韓文公祠在縣城內,即開雲樓三賢祠在縣城內祀朱子、張栻、胡安國,配以胡宏、胡寅、林澤之,每春秋二仲致祭。
550
李鄴侯祠,在南嶽後。
551
轄神祠在南嶽廟後,神元時,䝉古人名阿爾斯蘭,以忠顯校尉為潭州總管,監修嶽廟,能以亷惠集事。廟成,遂祀之。
552
靈山三徳侯祠在縣南九十里靈山之巔,有三石,似覆釜。五季時,劉氏兄弟三人,生有神異,奉母來,隱於此。唐同光中,三人各坐一石,與石俱化,去人異之,因廟祀焉。
553
耒陽縣。
554
靈顯廟在縣東北鷔山,唐末盜起,郴人廖思文、弟思政、思宥三人率鄉民保障,宼莫敢犯,因立祠祀之,有禱輒應。宋賜今額。
555
羅含廟,在縣西南四里西湖側伍子胥廟,在縣北伍相橋側。伍員仕楚嘗居此,立廟祀之。
556
昭烈祠在縣西。
557
蔡倫祠,在縣南蔡池上。元知縣陳宗義有記龐統祠,在縣北,統嘗為縣令,後人為立祠。杜少陵祠在縣北二里,杜甫葬此,因立祠常寧縣。
558
三皇祠在縣南門外,前殿祀三,皇後有雨華堂。熒惑廟在縣南門外。
559
安仁縣。
560
周文忠祠在儒學左,其地名益相里,宋丞相周必大嘗讀書處也。明𢎞治中,郡守鄧淮建祠祀之。
561
尹公祠在城內。明嘉靖間,知縣尹鳴商有惠政,民立祠祀之。
562
忠節祠在儒學右。明成化間,學使薛綱立祠以祀。宋參議陳億孫。
563
髙長官祠,在縣西五里蜜泉。宋嘉祐間,建祀縣令髙岳。
564
賴公遺愛祠,在縣治北。明萬厯中,建祀知縣賴霖四忠祠,在縣東南三里。明正徳中,建祀唐將南霽、雲雷,萬春及宋、周必大陳。億孫。嘉靖中,改建為清溪書院,專祀周必大。
565
酃縣
566
炎帝祠,在縣東三十里。炎帝陵李義祠,在縣東康樂鄉。晉李義擊賊有功,邑人祀之桂陽縣。
567
趙常山將軍廟在州東芙蓉山側。龍渡廟在州南三十里。宋陳傅良有記七賢祠在城內,祀漢守衛颯茨充許、荊、欒、巴、度尚、周昕、臨武、長唐羌,後廢。
568
䕶英祠在芙蓉山南,漢趙雲立營於此,因廟祀之,宋進士黃照隣為立碑。
569
八蜡祠,在州城北。
570
臨武縣。
571
舜廟在縣西。舜峯,元至正四年,知縣閔孝純重建,明嘉靖間修。
572
周公祠在武水旁,祀漢太守周憬。唐公祠在縣前,祀漢邑令唐羌烈婦祠,在縣南,祀烈婦鄺氏。詳《列女志》,藍山縣。
573
舜廟在西南四十五里。
574
皇英祠在縣東十五里百疊山。䕫廟在縣西二里。䕫山,下。永州府。
575
社稷壇在府城北門外。
576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南門外,先農壇在府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577
文廟在府治正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578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579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悌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580
關帝廟,在府城內東山。
581
城隍廟,在府治東。
582
郡厲壇在府北門外。
583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北。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後萬石亭右。零陵縣。
584
文昌閣在城北。
585
東嶽廟一,在縣治南,一在河西柳子祠左。南嶽廟在城東岡。
586
永山祠,在縣南七十里。
587
帝舜廟,在縣治南。
588
瀟湘廟在瀟湘門內。明洪武四年封為瀟、湘二川之神。
589
畱侯廟,在縣南四十里。
590
諸葛廟在縣西十里,百家渡三賢祠在郡圃祀漢召信臣龍述、宋胡寅,今廢。呂將軍廟在縣東祀吳呂䝉,孫權使䝉,畧地零陵,軍令嚴整,人皆感悅,為之立廟。
591
唐公廟在城內髙山寺右,舊名零陵王廟,祀唐、唐世旻。《明一統志》:唐世旻,本零陵人,年十七,在郡為衙校。唐季宼盜充斥,世旻能擁州兵以全郡邑,湖南馬氏以王爵享祀之,後宋亦累封焉。
592
寓賢祠在朝陽巖上,舊為唐獨孤愐、竇必所建茅閣。明正徳中,知府曹來旬專祀唐元,結為元刺史祠。嘉靖間,知府唐珤合宋時遷謫諸賢,以黃庭堅、蘇軾、蘇轍、鄒浩、范純仁、范祖禹、張浚、胡銓、蔡元定諸賢竝祀之,名曰寓賢祠。後司理。萬元吉,復增祀楊萬里,萬里子長儒。
593
柳子祠在城西愚溪上,祀唐柳宗元。宋汪藻有記。濓溪祠,在城北濓溪書院內。
594
浮溪祠在城北望江樓下,祀宋汪藻。楊誠齋祠在縣治左,祀宋楊萬里忠節祠,在府學左,祀明陳純徳祁陽縣。
595
文昌祠在城內。
596
真武廟在江東岸。
597
瀟湘廟在縣治西南二里。武陵廟在縣南。
598
昭陵廟,在城北隅。
599
忠靖廟,在城內南大街。
600
白沙廟,在城內北大街。
601
顔元祠在縣南浯溪,上祀唐顔真卿,元結《浯溪志》古有兩祠,不詳所始。宋紹興中,永州守許永、祁陽縣令劉獬始合為一。明成化中,僧正䙗重建於中宮寺之右。
602
濓溪祠,在鎮祁樓下。
603
精忠祠在城內,祀宋岳飛東安縣。
604
南嶽廟,在縣花橋。
605
舜廟在縣楊江源。
606
三閭大夫廟在縣斜溪源鄧酇侯廟,在縣石背村。義氣橋邊。唐公廟,在縣城南。
607
周元公祠在縣城西。
608
道州
609
東嶽廟在城東門外。
610
南嶽廟在州南門。
611
虞舜廟在州西門外儒學旁石刻「虞山」二字。臯陶廟在州西,營樂鄉,世傳臯陶隨大舜。至此陽。刺史廟在州西東陽觀,右祀唐刺史陽城。崇應廟在州西北五里五龍山下。晏殊《𩔖要》:唐陽城出守道州,至襄陽,有五老人來迓,自云舂陵人城與之帛,問其所居,曰居城西北五里。至則訪焉,惟有五龍,井帛猶存,因為立廟。大觀四年,賜廟號曰崇應。政和中,封侯,爵山有五侯祠。
612
李王廟,在州西南登封鄉。唐李靖南征有功,民為立廟。
613
周濓溪祠在州儒學內,祀宋周惇、頥胡銓,為記淳熈間重建張栻記。
614
蔡公祠在州西,祀宋蔡元定。宼萊公祠在州治西,宋寇凖嘗貶道州司馬,州為立祠。
615
歐陽崇公祠在州治內,今廢石將軍廟,在州西門外,祀元將軍石堅、沈守備,祠在州北六十里,祀明沈至緒。至緒,山陰人,以武進士為永道守備,懐宗戊寅,髙、紫二源猺賊犯道州,至緒誘賊至木壘,其地阻山拒水,因率衆逼之,賊知不免,殊死鬭,值監司蔡官治忌功,援兵不至,至緒遂戰死。其女名官弟,年十五,通書曉兵,再戰,殺賊甚衆,奪父屍而還,城獲全,事聞,得䘏,典立祠於木壘寜逺縣。
616
「舜寧廟在縣南九疑山下。《營陽郡記》「九疑山下有舜祠,故老相傳,舜登九疑」。《水經注》「九疑山南有舜廟,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復識。自廟仰山極髙,直上可百餘里。泰伯祠在縣北五里。
617
仲雍祠在泰伯祠側。
618
褒忠祠在縣東南,祀宋都廵檢王政。乾道初,郴寇犯境,政禦之,被執,罵賊死。贈觀察使,立廟祀之。
619
蕭孝子祠在褒忠祠後。
620
永明縣。
621
盤古廟在縣東北文徳鄉。王佐廟在縣南十五里,祀唐李靖濓溪祠,在學宮東。
622
周御史廟,在縣西二十里,祀宋周渭。建隆初,奏免嶺南耗租,民感而祀之。
623
吳將軍廟,在縣南六十里。祀宋吴舜舉詳人物。江華縣。
624
南嶽廟,在縣南二里。
625
李王廟在縣南一里,祀唐李靖烈女祠,在縣城內,為趙志倫女向正立新田縣。
626
福徳祠在縣治內。
627
寳慶府。
628
社稷壇在府城西北一里,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先農壇在府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629
文廟在府治西隅,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630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631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悌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632
關帝廟,在府城東。
633
城隍廟在府城內。
634
郡厲壇,在府治北。
635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治北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治後。
636
邵陽縣
637
盤古廟,在城西十里。
638
大舜廟,在城北一里。
639
大禹廟在城北四十里。宋建諸葛武侯廟,在城東南二里。宋建鄧,畱侯廟在城東。祀五代時刺史鄧處訥水府廟在城東。
640
八蜡廟,在城東二里。
641
普濟廟在城東八十里,宋建張桓侯廟,在城西門外,祀漢張飛。張太尉廟在城西,祀張九成、召伯祠,在城東祀召公奭。濓溪祠在府學內。
642
四先生祠,在縣治內。
643
二忠祠在城東,祀宋待詔曾如驥、明參政賀興隆三忠祠。在城東祀李振珽、何三傑、王紱。
644
忠孝祠在城內,祀劉孔暉。
645
楊海清祠在石井舖。
646
新化縣
647
朱公祠在縣南,祀朱應昇。余公祠在縣南,祀知縣余傑林公祠。在縣南福景山,祀林培城歩縣。
648
飛山廟在縣東關。
649
伏波將軍廟,在縣南門外,祀漢馬援武岡州。
650
鼇山廟在州城內。
651
潭王廟,在州東百里。
652
寧逺廟在州南,祀將軍劉賜昭潭廟在州南五里古山之麓,祀昭潭龍神渠,渡廟,在州城北。宋封神為靈濟侯。
653
新寜縣。
654
水府廟在縣東二里。
655
沉水廟在縣東三十五里,白公廟在縣南,祀楚大夫白善十先生祠,在縣學,旁元縣尹李文淵,創始蕭從周繼成之,祀宋周惇、頥、程顥、程頥、張載、邵雍、司馬光、朱子、張栻、呂祖謙、元許衡。邑人許元齡,輸私田百畝供祭祀。
656
袁侯祠在演武㕔。前祀袁劉芳岳州府。
657
社稷壇在府城北。
658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先農壇在府西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659
文廟在府治東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660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661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弟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662
關帝廟,在府城西。
663
城隍廟,在府治北。
664
郡厲壇在府城東。
665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北。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城南。
666
巴陵縣
667
巴山廟在城內巴邱山。
668
閔忠廟在城內。宋淳祐初,制置使孟珙以荊、襄殉難之臣,創祠祀之,賜額閔忠。
669
魯將軍廟在城內,祀魯肅五賢廟,在城內,祀魯肅、陶侃、滕宗諒、李鏡、陶宗孔。李公祠在城內,祀知府李鏡。
670
孫王廟,在城東,祀孫權。
671
鄭王廟在城內,祀鄭文秀。湖山神廟在城南,祀洞庭君山神。三閭大夫廟在城南。
672
董王廟在城北,祀董景珍。岳武穆廟在城北七里山,明成化間建。湘妃廟在君山。
673
羅娘廟在南津港,一名孝感廟,詳長沙縣祠,祀內洞庭神廟,在洞庭湖金沙洲上。康熈十八年,王師討賊,駐此波浪不驚,舟師克濟精英肹蠁,實賴神功奏捷事。
674
聞遣官致祭,封為洞庭之神,載在祀典、御製祭文恭錄首巻。
675
康太尉廟在城南三十里,雷將軍廟在城南七十里,祀唐雷萬春、明少保鄭廷瓚,總督兩廣軍務,征鬱林諸種蠻,感夢於公,次日㑹戰,因得黙佑,奏凱後,疏請於朝,崇祀東陵。
676
龍王廟,在城東二十里。
677
韓烈婦廟在七里山,祀賈瓊妻韓氏。詳《列女臨湘縣。
678
劉公廟祀宋劉琦一,在縣中街,一在城陵磯,正武宫在城南。
679
太尉廟,在城南五十里鳯凰山祀康太尉崇惠廟,在城東南三十里。
680
石通判,廟在大雲山,祀通判石光平江縣。
681
三賢祠。在縣治右。祀屈原王旦、唐介王、文正公祠。在縣治左,祀王旦。魯公祠,在縣城東,吳魯肅為建昌太守,屯兵於此,後人立廟祀之。
682
關瀨祠在縣城南,有祠久廢。雍正五年,邑人劉况、吳昌年等重建。
683
屈原廟在縣城南。
684
宋公祠在縣東南,祀知縣。《宋鑑》華容縣。
685
禹王廟在縣城東,祀大禹鼎山廟。在縣城東,祀漢昭烈墨山廟,祀陳、墨子,以六月六日祭。漢處士胡綱祠在儒學內。
686
荊佽飛廟,在縣城南三十里楊子洲,相傳有蛟為患。佽飛渡江,斬之,自是患絕,因立廟以祀。
687
伏波廟,在縣南門外。
688
勇士王相祠,在縣北門外。明嘉靖間寇至,相以民兵戰死,知縣周霄立祠祀之。
689
洪山廟祀張廵
690
馬王廟在縣西北,祀五代馬殷、常徳府。
691
社稷壇,在府西一里。
692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東門外二里。先農壇在府城西。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693
文廟在府治西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694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學宮㦸門左右。
695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悌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立碑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696
關帝廟在府西北。
697
城隍廟,在府治東。
698
郡厲壇,在府北三里。
699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西門外。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治南。
700
武陵縣。
701
舜二妃廟在城西。
702
陽山廟在縣東北,祀陽山之神,以征南將軍梁松配享。宋封靈濟侯,賜廟額。
703
忠佑廟在城內,祀宋刺史程昌,寓英佑侯廟。一在東門外,一在清泥灣祀水府神善巻祠,在縣東南善徳山上。宋李燾有記,三閭祠在縣東二里。
704
四賢祠在府學,前祀屈原、馬援、唐介、岳飛、雙忠祠,在縣西南,祀張廵許逺。
705
烈士祠在縣西善濟山上,祀唐人袁映都土地,祠在縣治後。
706
桃源縣
707
東嶽廟,在縣東三里。
708
伏波將軍廟,在縣南三里。蘇公祠,在縣東三里。
709
龍陽縣。
710
洪沾水神廟在縣東一百八十里,濵湖西祀洞庭湖神。
711
潘將軍廟,在縣西半里,祀吳潘濬。張大帝廟在縣南一里,祀漢張渤仙翁祠,在縣南六十里金牛山上。忠惠祠在縣東,祀本縣典史青文勝,詳名宦明。陸釴《青尉祠詩》,祗因遺愛畱湘土,不放忠魂,歸蜀鄉沅江縣。
712
南嶽廟在縣城南。
713
湖西廟在縣西岸,祀水神、郭公廟,在縣碧角口,祀郭汾陽蠡山廟。在縣東北蠡山上。祀越范蠡、辰州府。
714
社稷壇在府城南。
715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東北,先農壇在府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716
文廟在府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717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718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弟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719
關帝廟,在府城東。
720
城隍廟,在府城西。
721
郡厲壇在府城北。
722
里社、鄉、厲二壇在府城北。以上壇、廟祠各州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府治後。
723
沅陵縣。
724
䕶國夫人廟在城東,夫人姓瞿氏,郡人以其昇仙立祠祀之,宋賜額。
725
馬援廟有二:一在府城外江南岸,宋時建明、宣徳間,改建薛瑄記,一在壺頭山,名青平廟。
726
王忠臣廟在城外教塲東北,祀郡人王夢麒瀘溪縣。
727
忠賢祠,在縣治內。宋建祀郡守張建侯、江長源、盧陽令王憲之。
728
伏波廟,在縣治東。
729
辰溪縣。
730
新息侯廟,在縣治西。
731
善巻祠在縣江南岸,宋祥符間,詔春秋致祭,賜號遐世髙蹈先生」。
732
溆浦縣。
733
南嶽廟在縣東。
734
伏波廟。在縣西。
735
736
英顯廟在州東四十里,神唐人姓林,為溪洞首領,沒為神。宋紹興中,陰助討賊,乾道間,賜廟額英顯。咸淳五年,封䕶國侯,勅云:「沅芷、澧蘭,見於九歌,楚俗之信鬼,而好祀尚矣。爾神兄弟以溪洞首領競爽於唐,而顯跡於宋紹興,卻曹成之宼,乾道,賜新廟之名,出雲雨以致豐年,禦強暴以保境內民,頌之不休,其何愛侯封,而不以慰沅人之心哉?可依前件奉勅如左:漢車騎將軍張公廟,在州南四里,祀蜀將張飛昭,靈廟在州南五里,祀三閭大夫,宋嘉定中,賜額顯應廟,在州西北五里,祀明山之神」。明一統志:「宋章惇討田元猛,以兵事禱得吉卜,元猛果降,因奏封顯應侯,賜廟額」。
737
黔陽縣。
738
昭烈王廟在縣東演武塲。《宗饒《端學記畧》:昭烈廟者,南嶽忠靖王行祠也。寶慶初,元端學之母弟敏學,來令此邑,鼎新之,走書湘中屬《紀事》。按朝奉大夫方公師尹淳熈時記云:昔官京口賑濟淮陰,因讀棄指亭記,得王顚末王諱,扞姓張,唐天寶中,家滑之白馬,任俠尚氣,每出必擕金椎安、史之亂,張廵許逺保孤城,得南霽雲為將,霽雲與王素善,遂俱入睢陽,洎乞師,賀蘭進明進明無出師意,壯二士欲強留之,為大饗張樂霽雲,㧞刀斷指,血淋漓,以示進,明王感憤瞋目裂,皆亦斷一指偕還,城陷,王與廵逺、霽雲皆死之。又按清湘志:政和初,賊潘宗巖犯沅州,城危垂陷,衆急禱宗巖縱火,有反風,又聞若有人呼外兵來援,遂退卻州,上其事,特封靈佑侯。端學以為忠義之士,此心更千載如在,爭光日月,雖晦蝕於一時,而天實顯之,有終不可得而逸者。故王姓名可逸於唐史三十六人之間,而威徳在人,自不能忘於沅水之上。今考《忠義傳》,又載廵遣霽雲敗賊寧陵,別將二十有五,而逸其姓名者亦四人,益知山巔水涯,斷碑遺文,有助史闕為多」云。
739
三忠祠在縣北,祀屈原、馬援、關帝、麻陽縣。
740
武侯祠,在縣內東街。
741
四節祠在河東岸,明萬厯九年,建祀向門四節永順府。
742
社稷壇。
743
風雲雷雨山川壇
744
先農壇
745
文廟
746
名宦祠。
747
鄉賢祠。
748
關帝廟
749
城隍廟。
750
郡厲壇
751
以上壇廟祠應俟城池工竣,續載保靖縣。
752
伏波廟。在縣南。
753
直𨽻澧州。
754
社稷壇在州城西。
755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州城東,先農壇在州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756
文廟在州治南,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757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758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弟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759
關帝廟,在州治東。
760
城隍廟。在州治西。
761
州厲壇在州城北。
762
里社、鄉厲二壇,在州城東南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州城西北。
763
屈原祠。在州東蘭江驛。
764
李彭思王廟在州西,彭山舊名應廟,明易,今名安鄉縣。
765
忠濟廟在縣北黃山上。祀劉宋謝晦七里。廟在縣北渡口南岸。
766
華光廟在縣東門外。
767
白馬廟,在縣東北十五里,祀岳武穆。范文正公祠,在縣北讀書臺。宋慶元中,建石門縣。
768
彭山廟在縣東。
769
南嶽廟,在縣江南。
770
慈利縣。
771
秀峯祠,在縣東七里。
772
安福縣。
773
水府廟,在舊永定衛南門外,直𨽻郴州。
774
社稷壇在城外東南。
775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外西北,先農壇在州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776
文廟在州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777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側。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778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弟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779
關帝廟在州城內。
780
城隍廟。在州城東。
781
州厲壇在州城南。
782
里社、鄉、厲二壇在州城外西北。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旗纛廟在州城東。
783
女郎廟在州治西,士民請禱輒騐,唐韓愈《郴州祈雨詩》:「乞雨女郎魂,炰羞潔且繁,廟開鼯䑕叫神降越巫言旱氣期銷蕩隂宮,想駿奔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784
義帝祠在舊學後,《湘中記》郴縣有義陵祠,元陳元明義,《帝祠記畧義。陵在郡之西祠,改創於宋之咸淳年。至正甲申冬,通議大夫脫穎溥、化疇、埜公來監是郡,因謁廟、升陵、捐俸新之。
785
景賢祠舊在州學內,今改建於天主堂。舊址《廣輿記》:唐韓愈謫陽山時過此郡,人慕之立祠。
786
周濓溪祠一在州城內,一在桂陽縣忠愛祠,在州城內,祀宋守王橚、廵道程秀、守道宋廷表。
787
何文簡祠在州治前,祀吏部侍郎何孟春。忠肅祠在州城西,祀兵部尚書鄺埜。劉瞻祠舊在州學,前久廢。
788
柳毅祠在州城東魚□山上永興縣。
789
漢三侯祠在縣西,祀安國侯王陵、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又桂東有漢三侯祠。
790
孝婦祠在縣治西北,即孝婦蔡氏墓。忠靖祠在縣治北,祀唐張廵。
791
湖南夫子祠在學宮內,祀宋陳純夫宜章縣。
792
廣惠武侯祠在縣南石虎山,祀昭徳侯黃師浩。唐時為都,綂沒於此為神。
793
七賢祠在縣東門外,祀邑令李教、薛蓁、鄭希程、劉珍、楊燫、梁必登、羅𢎞論,後廢。
794
興寧縣。
795
李廣廟在縣城北
796
鄧都司廟,在縣南八十里。明都指揮鄧旻與賊力戰死,於此立廟祀之。
797
桂陽縣
798
朱恭簡祠在縣東,祀明左都御史朱英六君子祠。在縣學前祀周、邵、二程、張,朱六君子。後廢桂東縣。
799
三閭祠在縣城南。
800
直●靖州
801
社稷壇在州城北。
802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州城南,先農壇在州東郊。雍正四年,奉㫖建築祭日儀注詳前。
803
文廟在州治東,配享從祀祭日儀注詳前崇聖祠在。 文廟後,雍正元年奉。
804
㫖改建封爵祭儀詳前。 文昌閣在學宮旁。 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
805
忠義孝弟祠祀忠義孝弟,立碑祠前,刻恩旌、忠義、孝弟姓名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節孝祠祀節孝,建坊祠前,刻恩旌節,孝姓氏於上。雍正三年,奉㫖建。 以上二祠,春秋致祭
806
關帝廟在州城內。
807
城隍廟。在州城南。
808
州厲壇在州城北。
809
里社、鄉、厲二壇在州境。
810
以上壇廟祠各縣皆如制。東嶽廟在州東二里。
811
威逺侯廟在州西,祀誠州刺史楊再思。李王淨神廟,在州西北,大由鄉。
812
二忠祠,在州西三里。明嘉靖間,廵撫顧璘建祀死節都指揮鄧旻、曹鵬。
813
忠節祠在州南,州人宋以方死宸濠之難,建祠祀之,詳《忠臣志》。
814
㑹同縣。
815
飛山廟在縣東,祀楊再思,宋封威逺侯。南嶽廟在縣東。
816
三淨廟在縣西
817
楊公廟在縣北。
818
石萬戸祠祀宋石仲斌。嘉定間,五溪等處苗叛,斌出應募,擒苗長潘元有功。
819
李萬戸祠祀宋李萬庭。嘉定間,勦苖有功通道縣。
820
武侯祠在縣東。
821
普光祠。在縣南。
822
綏寧縣。
823
永豐祠,在縣南。
824
詹公祠在縣南,祀縣丞詹信增。
825
雍正十一年二月,接准部咨荊州闗帝廟。
826
御書乾坤正氣匾額
827
湖廣通志巻二十五
URN: ctp:ws35946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