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六十八

《卷六十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万姓统谱卷六十八   明。 凌迪知。 撰上声。
3
一董。
4
陇西角,音黄帝之后姒姓,国有飂叔。安裔子董、父好龙龙多归之曰豢龙氏,舜赐姓董,因氏,唐虞。董父。舜时豢龙氏,相传为今闻喜人。
5
、董狐,晋史:官灵公欲杀赵盾,盾出奔,已而赵穿弑公盾,遂复。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6
董安于赵简子使治晋阳,民乐其政
7
董公新城人,秦之隠士,史失其名。说汉髙祖讨弑义成帝者曰:「顺德者昌,逆徳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项。羽无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大王宜率三军以伐之。
8
董仲舒广川人,少治《春秋》,下帷讲授,三年不窥园圃,以贤良对䇿,劝武帝勉强,学问行道,设诚于内」等语,帝嘉之,以为江都相。仲舒学有源委,正谊明道之言,度越诸子,为汉醇儒。
9
董宣少平,陈留圉人,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宣格杀之。帝怒,强使叩头谢主,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及卒,帝遣使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大麦数斛。帝曰:「董宣㢘洁,死乃知之」。子竝官至齐相。
10
董钧文伯,资中人。习庆氏礼。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郊庙礼乐,威仪章服,多从钧议,当时称为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
11
董黯字叔达,句章人,董仲舒十世孙,事母孝,比隣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讽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后母死,斩寄首以祭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且旌异行,召拜郎中,不受。
12
董扶绵竹人,灵帝时私谓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遂求出为益州牧,扶亦归蜀。后天下大乱,昭烈称帝于蜀,皆如扶言
13
董正,字伯和,番禺人。汉末累徴不起,操守清白,志趣髙尚,晋南海太守袁彦伯奏旌其门。董昭字公仕,定陶人。初事袁绍归曹操,劝操挟天子令诸侯,卒成霸业。拜司徒,尝上疏陈末流之弊。卒,諡定侯。
14
董永千乗人,少失母,独养父,流寓孝感。父亡无以塟,乃从人贷钱一万,曰:「后无钱还,当以身作奴塟毕,忽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诣钱主,令织缣三百疋以偿,一月而毕,辞永去,乃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
15
董仲永子母乃天之织女,故仲生而灵异数篆符,镇邪怪尝游京山潼泉,以地多蛇毒,书二符以镇之,其害遂絶。今篆石在京山之隂。
16
董班字季宛人,少游太学,尊事李固才、髙行美,固诛,奔赴,哭泣尽哀,守尸不去,桓帝嘉其义,许送丧塟,隠徳不仕。
17
三国董恢休绪,襄阳人,事先主为宣信中郎,费禕使呉恢副之。孙权大醉,问杨仪:「魏延牧竖小人。禕不答。恢曰:「今方扫除强冦,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有风波而
18
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诸葛闻之,以为知焉,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
19
董和幼宰,南郡枝江人,刘璋以为成都令。时蜀土富实,百姓僭侈,和躬率以俭,所在移风变善,转巴东都尉,迁益州太守,清约如前。南土爱信、昭烈、定蜀,与丞相亮竝署大司马事,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储。
20
董允字体,昭和子,蜀汉黄门侍郎。丞相亮出师表,称其良实,志虑忠纯,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俾补缺漏,有所广益。延熈中,守尚书令。
21
董袭,字元代,㑹稽人,身长八尺,英烈过人。孙䇿署门下贼曹,以平黄龙、罗周勃功,拜别驾司马,寻迁扬武都尉,平彭虎功,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从讨黄祖,袭百计御之,与凌统各将死士百馀人,人被两铠,乗大舸突入,祖兵失势袭纵,大军继之,遂斩黄祖功第一,从权逆曹操濡须口,其夜暴风,袭所督五楼船俱倾,衆惊溃,乞袭急出,袭怒曰:「将军令备,贼可委去耶?」复敢言者斩,于是莫敢言者。船败,袭死,权哀恸,改服临殡,供应甚厚。陆机曰:「呉大帝之能割据山川,跨制荆呉,与天下争衡者,袭有杀身卫主之功云」。
22
董徵字文发,魏人,迁安州刺史,因过家置酒,髙㑹曰:腰●返国,昔人称荣杖节还家,云胡不喜」。董厥为丞相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毎与之言,思慎宜适」。后稍迁为尚书令。董景道字文博,●农人,少好学,千里从师,与人寡交,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宻。永嘉中,知世乱,隠于商洛山。刘曜时,徵为太子少傅、散骑常侍,皆不就。
23
董遇季直,华隂人,性质直而好学,兴平中,闗中扰乱,与兄仲耒耜负贩,而常挟持经史,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建安中,举孝㢘,拜黄门侍郎。
24
董京逸士也,初至洛阳,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后不见董奉居庐山,有道术。为人治病不取钱,病重而愈者,令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杏。成林子熟时作一仓,令买者随器之,大小易以榖,若置榖少,取杏多,羣虎辄吼逐之,所得榖悉以赈贫,奉后仙去。
25
董霸永嘉中,为平乐太守,破牂牁、平夷等处南北。董徴卫国人,身长七尺,好古学,尚雅素,博通诸经。仕魏为四门小学博士。宣武诏徴教授诸生,累迁至司农少卿、光禄大夫。卒,諡文烈。
26
董绍字兴逺,鮦阳人,起家四门博士,累迁兼中书舍人,为魏宣武所知。豫州城人白早生以城内叛,绍●劳为贼,锁送江东。梁武使劳之云:「忠臣孝子不可无之,今当听卿还国」。绍申梁武之志,欲以宿豫还魏,魏以汉中见归,魏不许。
27
董常河南人北面王通受王佐之道,备闻六经之义董阳三世同居诏榜门曰笃行董氏之门」。
28
董谧东武城人。父京与同郡崔康时、广原霍原等俱以硕学播名辽海。谧好学,传父业,仕魏,拜仪曹郎,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
29
董僧慧姑孰人,慷慨有志节,好读书,膂力絶人,能反手于背弯弓,时人莫及。事晋安王子懋为防阁,晋安欲讨反侧以复鄱阳。随郡二王之死,僧慧攘袂劝之。及晋安遇害,与英皎号哭尽哀,为丧殡主。●、邈知其豫谋,执之。僧慧曰:「晋安举义兵,仆实豫议。古人云:非死之难,得死为难。得为主,人死无恨。愿至主人大敛毕就死」。●、邈义而许之,还白明帝,乃配东冶。言及九江时,辄悲不自胜。子懋子昭基,九嵗以方二寸绢为书,候其消息,并遗钱以金,假人得达。僧慧覩书曰:「此郎君书也」。悲恸而卒。
30
董伯仁随人,善画,名画记》云:顾、陆、张、呉为正经,杨、陈、董展为三史隋。董叔封开皇四年为盐亭令,有徳爱政暇,宴游凤凰山,后人思之,号为董叔山唐。董召南安丰人,苦学读书,隠居行义,事亲以孝闻。韩愈尝作董生行以送之,有云:「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唯有天翁知」。
31
董晋虞乡人,擢明经,拜祠部郎中、持节使回纥,徳宗立,授御史中丞,贞元中拜相,后封陇西郡公。四子:全道,著作郎。溪,秘书郎。全素,太子舍人。澥,太祝
32
董满长兴人,天寳三年,父亡庐墓,生芝九茎,大中元年,表其乡曰「嘉瑞。董全祯徳兴人,天佑中为御史,兼八砦将首。一日,贼自浙东来,全祯兵寡,不能战,乃自㫁其首,已而雷电晦㝠,如有戈甲甚盛,贼大惊溃,邑人庙祀之。
33
董昌僖宗时,黄巢与王仙芝作乱,自号踵天大将军后,转掠江西,再入饶、信、杭州,衆至二十万。攻临安,戍将董昌兵寡不敢战,伏数十骑莽中,贼至,伏弩射杀贼将,下皆走。昌进屯八百里,见舍媪曰:「有追至,告以临安兵屯八百里矣」。贼骇曰:「向数骑能困我,况军八百里乎!」乃还,残宣、歙等十五州。
34
董思恭官至右史,与许敬宗等撰《揺山玉五百卷,见《艺文志》。又按《杜正伦传》:思恭为中书舍人,与正伦夜直论文思恭归,谓人与杜公论文,觉吾文顿进」。
35
董龙盩厔人,家贫,与里人共祀社衆,买牲牢龙,撰文以祭。祭毕,分胙,久之,衆不平,逐出龙龙,造汜饭以祭,祭毕,泣于树下。将焚文,有白鼠衔文入地穴掘之,获白金一斗。龙不自私,率衆首官县令贤之,奏表其闾曰「义夫闾」。
36
董宗本仕汉随州刺史,绰有政声,宋太祖微时徃依焉,其子遵诲曰:「毎见城上紫云如葢,又梦登髙台,遇黒蛇,化龙飞去,是何祥也?」太祖皆不对,及即位,召见遵诲曰:「卿尚记徃,日紫云黒龙之梦乎?」乃以遵诲为通逺军节度使。
37
、董遵诲范阳人,太祖以西戎近边,使守通逺军,凡十四年,蕃汉恱服,许以便宜制军事,太祖解其所服珍珠盘龙衣,命赍赐之,综曰:「遵诲人臣,岂敢当此!」太祖曰:「吾为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38
董衢永,新人,由进士授棘寺评事,乾徳初,改永新令,时同年六人,向相、王仲华、何昌龄、郭尧卿、苏揆分宰一郡,各相规励,故为治㢘平,衢嗜酒,然无过误絶请托,吏不敢欺,事亦习而民亦安矣。邑人段鹄、顔俨,未第时,衢拟唐白、乐天荐刘轲事,荐鹄等入郡,俱试擢进士第,暨满考,百姓遮道攀辔,及暮不能行,次旦逃去,官至中丞。
39
董俨太宗朝陈议为三司使,董俨为枢副,胡旦知制诰,皆同年生,旦夕会饮,茶觞壶矢未尝虚,日夜归,金吾●马首声喏谚曰:「陈三更,董半夜」。
40
董枢元氏人为殿中侍御史,宋初,迁主客员外郎,出兼桂阳监。尝上书请平呉伐蜀,及取广南,累官兵部郎中,歴知连襄州,终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为剑州判官。时李师雄之党攻剑州,枢引兵击败之,招降者有数百馀人。
41
董孝章,解州人,真宗时十世同居。同时又有潞州邢浚八世同居。隰州赵友,七世同居,以所在请加旌表,从之,仍蠲其课调。
42
董元亨深州人,累官国子博士,通判贝州。王则据城叛,元亨坐㕔事,贼党排闼而入,左右皆奔溃。贼胁元亨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叱厉,声张目骂,贼遂被害。事闻,仁宗曰:「守法之臣也」。赠太常少卿。
43
董扬休神宗时,以比部郎中知真州,苏辙有诗赠之,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往来观,恵术蟠错,试馀锋文字从堆案尊罍,强解容金山,只隔水时,复聴晨钟。
44
董必,字子疆,熈宁九年进士,久从王荆公游居官所,至有声。后知荆南府,多建堡塞以张控扼之势,溪洞诸蛮由是不敢为冦。以功再任。卒,赠龙图阁直学士。
45
董敦逸梦授,永丰人。举进士,歴知穰县、弋阳县,俱有惠政及民。元佑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临江军。哲宗复召,拜御史,上疏辨瑶华秘狱,出知兴国军。徽宗召拜谏议大夫,极言蔡京、蔡卞过恶,迁户部侍郎。
46
董乂彦臣,治平间进士,官魏王宫教授,迁天章阁修撰,迁大理寺卿,进乐书释青嚢经,进朝议大夫、敷文阁待制、知华亭县,开国男,哲宗勅云:「典教王宫,有忠孝勉旃之意,司刑大理极寛恤剖决之仁」,累赐札问,且题门牌云:「数封天子,诏两代帝王师」。
47
董端忠字舜邻,政和间进士,歴官至知严州。建炎间,提举河北常平,出使谕叛,在道死,诏立庙董浚字禹川,崇宁进士,除太学录。徽宗赐对,陈治道千馀言,大槩谓法前王,述先烈以修饬法度。歴秘书正字员外郎、起居郎、秘书少监。时有东宫官奏罢读《孟》,子浚力诋其非,谓使东宫独不得闻仁义之言,尧、舜之道,乞罢言者。上从之。建炎间,上书进所撰《辅宋集、兴治纲领图》、《中兴四议》、《中兴指掌图》、《国用须知》,上善之。除江西提刑、知兴仁府。召对,立言「为法在于立行,先自治,以定大业」。数百言,复请祠。明年请老,所著又有《五行新书》、《同官辨疑》、《大成书》等集。
48
董公偃安义,来苏人。博物洽闻,操行纯正。大观中,转运陈觉民表奏以八行举大司成,考行如章,未及官,卒。公偃尝作静和轩于家,乡大夫林迪诗曰:「寂寂峯峦千古意,溶溶花木一家春」。聘君陈易游石所题于轩壁曰:「酒吸阳春入肺肠,茶罢清风生肘腋,安知石所洞中人,不是武陵溪上客」。观此可想见其人。
49
董俨望之,洛阳人。以大理评事出通判饶州,史纪其俊办有材干董少舒师仲,兰溪人。世业儒笃,行著于乡。父亡,负土筑坟庐于左,有灵芝生紫葢之祥。宣和中,郡守范之才荐于朝。
50
董将嘉禾人,绍兴间,以左朝请大夫守真州。初,庙学頽于兵燹,权寓城南,非经久计将至,始迁还旧址,文庙斋舍,粗克备焉
51
董徳修字仲修,乐安人,三赴漕试,不第,隠居力学,曰:「吾族自显庸矣,何必仕!」尝游象山之门,终日静坐,潜心理窟,从之㳺者,多徳成名立,咸尊之曰心斋先生。
52
董鼎徳兴人,自幼力学,受业于勉斋黄干,得其端绪,尝著《书传纂疏》,行世同邑。余芭、舒亦潜心、程、朱之学,所著有《书》、《传》、《解》等集。
53
董钺字义夫,自梓漕得罪归鄱阳,遇东坡于齐安,曰:「吾再娶栁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而忧栁氏,亦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是难能也」。令家童歌其所作满江红,坡次其韵结句云:「便相将右手把琴,书云间宿」。盖用乐天左手引妻子右手,把琴书句也。
54
董居谊仁夫,临川人,淳熈进士,充贺金国生,辰使至北廷,㑹有内变,悉得其国中事宜以归,升学士、四川制置使,在蜀镇静不扰,为政寛和,民得安堵。
55
董方九举不第,号白蜡明经》时,以张鷟青钱学士为对董传字至和,有诗名。尝与东坡相从坡和,其诗云:「麄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空嚢不便寻春马眼乱行,㸔择壻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韩,魏公知长安荐之
56
董湜天水人。家多田,未尝亲治稼穑,好读书,以教子为乐,住京师,以钱万缗买监书以归。后其子《四经》、登能书,绶、纬同擢第而约继之
57
董居安,字子安,松溪人。乾道间,知顺昌县,清俭如寒士,遇事明敏不倦。时县之鹾法更变,帑藏空虚,吏请如旧令,计民産赁钱,谓之纲本,居安以为赋外之敛,不聴优游措画,不烦而办。
58
董楷,字正俞,临海人。为绩溪簿,直寃狱,赈饥馑,修城捍水。迁知洪州,有惠政,官至吏部郎中。有《克斋集》
59
董琮玉振,号复斋,庆元间进士,任龙阳簿,明程、朱之学,所著有《复斋集》。董梦程字万里,号介轩,得朱子之学于黄勉斋,登开禧进士,官朝奉大夫、知钦州,著《诗书训释董煟季兴,受学,沙随程氏,绍熈间进士,知瑞安,改辰溪,值嵗饥,立救荒策,民赖以苏,宁宗诏褒之,召见,进所撰活民书勅,日「尔忠惟报国,诚在爱民」云云。
60
董颖仲达,以髙第官学正,学识醇正,朱文公尝叙其集。董与几字叔存,绍熈进士,任湖北提举两勅督军务,屡上方畧,宁宗诏褒之,转朝议大夫。所著有《观光集》。
61
董铢字叔仲,登进士,官金华尉。朱子门人来学者,必命铢与辨难,然后折●。所著有《性理注解》、《易书注》。卒,黄勉斋志其墓。
62
董槐定逺人,广颡丰,頥美少喜言兵,既而折节为学。嘉定初,登进士,调靖安主簿,累官右丞相兼枢宻使,为政务大体,茍可以利国家,知无不为,进封许国公。一日将暮,值天,雷雨大作,槐起衣冠而坐,为诸生说兊、谦二卦毕,遂卒,諡文清
63
董洪字颖实,晋江人,擢嘉定十三年进士第二人,为太学录,迁博士,丏外通判南剑,就知郡事,蠲役钱、苗米以万计,创陜阳、济籴二仓,以待歉嵗,更筑延平书院,士民徳之。
64
董章文卿,真定人,为人亷明,其政毅而寛,公退,不入内阃,清坐●歌,毎至夜,分作善教」二十四条以劝民。
65
董积躬字师道,济南人。天徳中举进士,歴县尹,知海州。羣盗出没,积躬峻城郭,严斥堠,盗不入境。寻规措京兆府三白渠事,至日以便民为己任,凡所灌溉,均得其利。歴官山东东路转运都勾。
66
判官兼提举学校事
67
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人,少敏赡,好学强记。皇统中,举进士,调泽州军事判官,累官㕘知政事、尚书左丞,尝曰:「宰相不当事细务,但一心正两眼,明足矣」。卒,諡文定。弟师俭,亦登进士,师金平遥县丞,捕杀剧贼,一境以安。时大军后野多枯胔,悉为塟之,迁绵上令
68
董俊,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末归元,以功,累官左副元帅,大小百战,无不克捷,后围金主于归徳,力战而死,俊忠实自许,不妄杀,故人乐为之用,后追封夀国公,諡忠烈。
69
董文炳,俊长子,幼孤俨如成人。以父任为藁城令,以恩济威,有惠政。从世祖取淮西,率弟文用等趍江南岸,大败宋兵,巴延平。宋还,留事一委文炳,累官至中书左丞。卒,諡「忠献。
70
董文忠俊季子沉毅寡言,内行修饬,累官佥枢宻院事,好贤乐善,虽一介造门,亦款曲接纳,茍有才长,必为闻达。卒,追封赵国公,諡正献。子士珍,太傅、清献公。士良,开州尹。士恭,御史中丞。
71
董圭祁州人童时读书即晓大义,日记数千言,父母未之竒也。一日,随父出道,见古碑,使视之,一览辄记,父大惊,遣就明师学,遂成其业。登至治辛酉,第授定州路同知。
72
董朴顺,徳人,自幼强记师事乐舜咨、刘道济有求道之志,至元中,用荐为陜西知法官,未几,以亲老归养,召不起,命以翰林修撰致仕,卒年八十五。朴所学自六经及孔、孟,先儒㣲言,莫不融贯其㫖,为人清而通,和而介,学者称为龙冈先生。
73
董旭,字太初,少负英气,博通羣书,天文地理,靡不精究,习举子业,遭时不偶,与名公卿交,不避权贵,与穆尔固实最善。迈为元进士,以枢宻院判官总制浙东军马,分绍兴迈兴师讨方氏,台臣怒其不禀命,杀之,公作诗吊之曰:「栢乌南遁志尤荒,不为中原驻夕阳,周国诏颁明月死,金人宴坐岳飞亡,枕戈仇有门人复罢吊哀闻百姓丧,我是侯门旧知己,抚棺无路泪沾裳」,遂归隠山中,后方氏据台庆,强欲致之幕下,公拒不受,遂遇害。兄曽知无为州,亦死节。
74
董抟霄,磁州人。累官河南行省右丞。所至理寃狱,革弊政,尝克复杭、湖、徽、饶诸路,斩获无算。寻驻兵南皮县,而毛贵兵奄至,抟霄督兵力战而死。事闻,追封魏国公,諡忠定。是日,其弟昻霄在济南,亦死,追封陇西郡,矦諡忠毅。
75
董文用卫辉路总管时有重役,妨农文,用驱胥校以应,民用不困。又时议欲通卫河以便漕者,文用曰:「此地最下,若通之,是无卫也」。乃止之
76
董文蔚彦华,世祖时,授槀城等处行军千戸,南镇邓州,与荆襄接境,沿边城壁未筑,是年冬十一月,修光化乙夘,立毗阳,丙辰,筑●阳,文蔚悉总之。治板干其畚锸,储糇粮,运木石,程其工力,时其饥饱,药其疾病,见执役者,常以善言抚之,弗事威猛,衆咸感曰:「他将领役,鞭棰怒辱,不恤困苦。今董矦慈惠若此,我曹安忍负之!」各尽力成之。
77
董伦安常,宛平县人。端厚质实,能诗文。洪武中,为右春坊大学士。久之,出为河南㕘政,坐累谪云南。洪武末,召还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礼遇甚厚
78
董尚洪武初,知武进县,守法公勤,为政简肃。至于修建学校,抚恤黎民,尤尽心焉,至今人慕之。董荆字宗,楚元死节忠臣旭之弟。博学好古,长于诗文,尤善于画。国初,隠居不仕,所作有《翠微漫稿》。洪武十七年,上亲问治道,称㫖授以县丞之职,辞不就,卒于家。弟薛,后中进士。
79
董琰,字子荘,东安人。洪武间,歴官翰林,编修国子司业。时古厓呉溥在京师,国学缙绅荣之,赋诗有「两京师案属临川」之句。
80
董仁中洪武中,莆田知县一毫不取,诸民棰楚不施,民大恱服。卒于官,贫不归塟,民相与营塟于邑之西刘山
81
董镛「或」作「庸」,不知始所自起,亦不知何许人,建文时为监察御史,诸御史有志节效忠本朝者,时时㑹镛所誓,不负此心,将校懐贰,不力战者,辄露章劾之。靖难,后衆所持,谓镛,逆党也。论死,家徙戍边。
82
董镛,字孟声,仁和人。永乐初登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授文学官。久之,荐知永丰县。有学行。诗文和平类其为人。有文集三卷,藏于家。子璵,仕至礼部郎中。孙序,中书舍人、礼部主事。
83
董轰字文雷,奉化人。以父知徐州,侨居于徐。轰性温雅,博通经史,词翰兼美。以徐州知州杨秘、大学士徐人权谨交荐,受承天门待诏。
84
董璘髙邮人,永乐戊戌,礼部第一进士第一,歴修撰。董琳廷瑞,鄞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南京监察御史。时户、兵、刑、工四部尚书及国子祭酒皆不职,遂抗章论之。掌南京锦衣卫事都指挥刘敬父子,怙势肆虐,言官莫敢谁何,琳独疏其不法。敬遂逮系降黜,而子亦戍边,风裁凛然。转山东按察司佥事,劬劳职事。以疾乞归,卒。
85
董方仲矩,漷县人,正统乙丒进士,歴官刑部尚书。
86
董俊南乐人,由举人受知英庙,不俟廷奏擢监察御史,中外竒之,未几,升云南按察司副使,㑹寻甸府夷叛,俊勒兵讨之,兵不血刃而首恶就擒,境内宴然,升本省按察使。
87
董进第,元城人。成,正统进士,筮仕,歴知慈溪、太湖二县,俱有惠政,湖人乃立祠祀之,累迁吏科都给事中。后忤㫖归,杜门不出,有司罕窥其面,交章荐之,不获大用,士林惜之。
88
董严临清人,少聪敏,性多仁爱,淡然无欲,长领宣徳乡荐授南宫教谕,生徒有贫者,严即推俸以食,择其聪明特达者,又身自为之。教育寒暑不辍,白圭辈多成伟器,邑人莫不思之。
89
董阜民字徳之,庆都人,以明经举,任工部主事,质直方毅,不为容恱,时同官有被譛系狱者,阜民疾笃,恐其罹刑,置谏书于懐死都门,上怜其死谏,命礼塟之,遂赦被譛者。
90
董鼐同州人。正统中,任芮城教谕,歴知州。为人清谨消虎,患絶蝗灾,兴利除害。景泰初,召见,赐钞定,升吏部员外郎。
91
董伦,字诚之,上海人,天顺甲申进士,歴御史。董纲,字万纪,泾县人,呉寛榜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转寺副果㫁,有才不妄许与,擢云南按察司佥事,守法不徇,为时所重,攻词章,善真草书法。
92
董威威县人,成化丁未进士,任南京戸部主政,转郎中,清慎自持,升江西布政使㕘议,时逆瑾播弄威福,藩、臬多纳赂求媚,不者必隂中伤之,威曰:「枉道徇人,剥民取宠,君子不为也!吾宁自守以获罪,吾甘心焉」。瑾闻之,果矫诏遣输粟于居庸闗以赎罪,威倾囊输之,了无怨色。转㕘政,遂求去,当时称为「急流勇退」。
93
董倬,泾县人。天性孝友,庭无间言。少从邑庠徐旭受举于业旭。染疫,羣弟子逃避,独奋身供药饵,得愈甚。器之尝以诗赠兄杰,忠孝备至。次子鋐,官进士
94
董越,字尚矩,宁都人。性雅饬,博学善文,成化己丒,赐进士及第。累官翰林学士、南京工部尚书。尝典试文衡,所取多得人,奉使朝鲜,著《朝鲜赋》,馆阁推重。居官清介,端谨耻奔兢。卒,諡文僖。
95
董时望乐安人,登成化甲辰进士,授御史。幼孤,事母至孝,居丧以毁闻。性刚介,有经济大志,力学厉行,非义不取。三十馀卒于官,无以为殓。所存有《雪峯稿》。
96
董杰,字万英,泾县人。●治初进士,疏论经筵事,知沔阳。时大旱,蠲租开廪赈乏,民荷更生莅任三月,以事去,悉取赈籍焚焉。民攀援泣送者以千计。歴官至都御史
97
董玘文玉,㑹稽人,●治乙丒,举礼部第一,登进士及第,第二,授翰林编修,歴谕徳詹事。嘉靖初,修《武宗实录》,玘因上言曰:「昔者武宗即位,纂修《孝宗实录》,于时大学士焦芳依附逆瑾,变乱国事,报复恩怨,毒流天下,犹为未足,又肆其不逞之心,将以欺乎后世,其于叙传,即意所比,必曲为掩䕶,即夙所嫉,辄过为丑诋,又时自称述,甚至矫诬敬皇而不顾,凡此类,皆隂用其私人,誊冩同在,纂修者,或不及见。伏望将孝宗实录一并●出,逐一重为校勘,出于焦芳一人之私者,悉改正之,庻敬皇知人之哲不为所诬,而诸臣难明之迹,得以自雪,传之无穷,可据以为信矣!不然,万世之下,安知此为芳之私笔也哉?」疏上,士论惬然,其诸经筵陈奏,据经议礼,亦多类此。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以忧制归,为胡明善、汪鋐论劾,遂不复出。
98
董钥启之,琳子,●治庚戌进士,补上海令,兴利除害,颂声载道,升监察御史,未几辄屡上封事,如论救副使杨茂元等,此其尤大者。既而出按云南,镇守太监孙景与都督卢和交构,累经按鞫,莫敢与决钥,承㫖一讯,辄得情,皆置诸大辟,及刘瑾窃柄,除不附己者,乃矫诏逮之,勒令致仕,瑾诛,复徴,竟以病不起。
99
董锐抑之,昌邑人,●治癸丒进士,歴布政使。董澐字子涛,海宁卫人。能诗吟咏,至忘寝食。晩年从王阳明讲学,尽弃所习。人有非之者,笑曰:「吾将从吾所好」。遂自号曰「从吾道人」。
100
董恬世良,上海人,●治丙辰进士,歴官大理寺卿。董天锡字夀甫,宁都人,●治丙辰进士,歴官大理寺卿。董鏊济之,鄞县人,正徳辛未进士,歴官给事中。董子俊字羽吉,上海人,嘉靖戊戌进士,歴官都御史。董学字希顔,海宁人,嘉靖丙辰进士,任行人。歴御史,巡按宣、大真。定锄强扶善,革里甲,定均平,实心为民。立志以君子自期,惜厄于病,不竟其所施。
101
董䇿,字希仲,长沙人,嘉靖辛丒进士,歴官布政使董●字邦竒,肤施人,嘉靖丙戌进士,歴都御史董威字仲夫,信阳州人,嘉靖辛丒进士,歴官都御史。董世彦字子才,钧州人。嘉靖癸丒进士,歴三边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赠尚书。董邦政克平,阳信人。由选贡嘉靖中任六合知县。㢘勇慷慨,心思所及,辄多竒绩,当道礼之。升浙江兵备佥事,御倭有功。
102
鲁国角音子姓之后,㣲子启封。宋弟微,仲衍六世孙正,考父生孔嘉父,以字为氏。郑有孔,张出于子。卫有孔悝,魏有孔达,出于姬,姓同而族异也
103
,孔子其先宋人,六世祖孔父嘉之子奔鲁,遂为鲁人。父叔梁纥母顔氏,祷于尼邱,生孔子,因名丘。少习礼容。适周见老子回,弟子益进,适齐景公,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沮之,退而修《诗》、《书》、《礼》、《乐》
104
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进为司空,复为大司冦,三月而诛少正。夘、齐惧于鲁,㑹于夹谷,孔子摄行相事,遂归所侵之田,还堕三都,齐人馈女乐,而孔子适卫,歴聘各国,复归鲁,正乐晩而喜易,因鲁史作春秋。年七十三卒,弟子心丧三年,鲁追諡尼父,汉追諡宣尼公,后周追封邹国公,唐追封文宣王。宋加至圣元加大成,自汉以来皆封。其后本朝益尊崇之世,封其后为衍圣公,择其后之贤者,世知曲阜县。
105
孔鲤孔子之子尝趋庭,受《诗》《礼》之训。先孔子卒,后世累封为泗水侯,从祀孔子庙庭孔忠孔子兄之子,后世累封郓城侯,从祀孔子庙庭
106
孔伋鲤子为鲁穆公师,公问可以利民者,曰:「毁不居之室以赐民」,夺嬖宠之禄以赈困匮,无令人有怨愁,而后世有闻见也」。作《中庸》,以述道统之《传》。后世追封沂国述圣公,配享孔子庙庭
107
孔白伋子博,通羣书,仕齐威王为相。
108
孔斌,孔子六世孙。魏王闻其贤,聘以为相。秦伐赵,魏以为便。斌曰:「吾闻燕雀处室,呴呴相乐,竈突炎上,栋宇将焚,不知祸之将及己也」。相魏凡九月,务陈大计不用,乃喟然曰:「言不用,居官食禄,是尸位素餐矣」。遂辞以疾。
109
孔穿字子髙,孔子七代孙。楚、魏、赵三国交䀻不就,尝与公孙龙㑹于平原君所,辨其白马非马之说,龙又言臧三耳。甚辨析穿,曰几能用臧三耳矣。然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髙辨事,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尝著儒家之语十二篇,名之曰阙。孔文子卫大夫,名圉,卫大叔疾,娶于宋文子,使出其妻而妻其女。孔姞疾,诱其初妻之娣置于犁为一宫。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遂行,疾惧,奔宋。国人立其弟遗,文子以姞适遗子贡,疑其諡文而问孔子,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释曰:非经天纬地之文也」。
110
孔悝荘叔之后。文子,圉之子也,事卫辄为卿孔距心齐平陆大夫
111
孔鲋子鱼,孔子八世孙,博通经史。秦始皇并天下,召为鲁国文通君,迁少傅。丞相李斯始议焚书。鲋闻收其家《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壁中,隠于嵩山。
112
孔丘明秦时人,与骆法通等十人避乱,相与结交,逺访大道来玊笥山修炼,歳久,道成,腾空而去,惟仙良一人慢游不与,但成地仙云。
113
、孔贞孔子十世孙该习古今,有髙尚之志,徴为博士,封褒成侯孔臧孔子十一代孙文聚为汉都尉,以破项羽功封蓼侯。臧嗣爵,歴位九卿,武帝时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世以经学为家相,承作训法。今俗儒繁说逺本,杂以妖妄,难可以训。侍中安国受诏,缀集古义,臣乞为太常,典臣家业,与安国纪纲古训,使永垂后嗣」。帝从之,礼赐如三公,著书十篇,赋二十篇。又尝作书,与从弟安国皆有义。
114
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申,公弟子,治古文尚书,承诏作传。武帝朝为谏议大夫,以文章政事名当时
115
孔霸字文孺,孔子十三世孙,昭帝时为博士,后为元帝师,赐爵闗内侯。孔均长平,孔子十六世孙。好学,有大才。平帝时,封褒成侯。王莽以为太尉,三以疾辞,得还。孔子建,孔子十六代孙。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劝子建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遂归,终于家。
116
孔僖仲和,鲁国人,孔子十九代孙,自安国以下,世传尚书。僖仕肃宗为兰台令史,从幸阙里,帝曰:「今日于卿有」。光僖曰:「陛下崇礼先儒,増辉圣徳,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门子孙,安有斯言!」
117
孔季彦孔子,二十代孙,尝过梁梁人,有继母杀父,其子杀之,有司欲当以大逆,季彦曰:继母如母,谓有父也。今既杀父母,名已絶。昔文姜与弑鲁桓,春秋去,其姜氏宜以非司冦而擅杀当之,不当以逆论。延光二年,河南大雨雹,帝召见,问其故,对曰:此隂乗阳之徴也。今贵臣擅权,母后党炽,陛下宜修圣徳,虑此二者」。帝黙然,左右皆恶之,季彦曰:吾岂容媚势臣而欺人君乎?归终于家。
118
孔光子夏,霸子明经学,居公辅,前后十七年,歴事成,哀、平三朝,上赐灵夀杖,归老于家。孔褒,山阳张俭与孔融兄褒有旧,为中常侍侯览所怨亡,抵于褒不遇。俭见融,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宻就掩,捕俭脱去,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疑不能决。乃上谳诏书,竟坐褒」。孔乔字子松,宛人,学《古文尚书》。《春秋左氏传》。乔幽居修徳,锐意典籍,至乃歴年,身不出门,乡里莫得瞻见。汉安帝时,公车徴不行,卒于家。
119
孔休,字子泉,陈留人。成帝时,守新都。王莽时,去官归,莽遣使赍●纁束帛,请为国师,遂呕血,托病自絶。
120
孔恂新淦人为州别驾车,前旧有屏星如刺史车制刺史因怒欲去之,恂曰:「撤去屏星,毁国旧仪,别驾可去,屏星不可省」。即投传去。刺史追谢,乃不去屏星。
121
孔嵩字仲山,南阳人,家贫亲老,乃变姓名为新野佣,友人范戎行部,见而识之,把嵩臂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游集家学,吾䝉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懐道隠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昔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闗,子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常,岂为鄙哉!佣如故不去」。
122
孔昱字元世,鲁人。少习家学,大将军梁冀辟,不应,太尉举方正,对䇿不合,乃辞病去。后遭党禁锢。灵帝即位,公车徴拜议郎,补洛阳令,以师丧弃官,卒于家。
123
孔奋君鱼,茂陵人。少受学刘歆。王莽末,避兵河西,为窦融守姑臧,与妻子甘澹泊,而奉母极厚。光武时,单车就徴吏民馈遗,悉不受。后迁武都太守,郡中称为清平。
124
孔融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献帝都许,召拜大中大夫。融髙谈清教,可玩而诵名重。当时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才疎意广,讫无成功。曹操忌其威望,害之。
125
三国孔淳之字彦深,本鲁人,孔子二十六代孙,居㑹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或旬日忘归,㑹稽太守苦要之,不能致,使谓曰:「茍不入吾郡,何为入吾郭?」淳之笑曰:「潜游者不识其水,巢栖者非辨」。
126
其林终不肯往,宋元嘉初,徴为散骑常侍,不就。
127
孔愉,字敬康,会稽人。从父奕,明察过人,仕为全椒令。愉幼孤,养祖母以孝闻。后隠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建兴初,始出应召,以功封馀不亭矦,迁侍中。太常苏峻反,愉朝服守宗庙,卒,年七十。
128
五諡曰:贞从弟羣。志尚不羁,官至中丞。
129
孔衍舒元,孔子二十二世孙。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元帝引为安东㕘军,掌记室书令殷积,而衍亦以称职见知。
130
孔羣字敬休,愉从弟。性嗜酒,与亲友书云:「今年田得秫七百石,不足了麯糵」,其躭湎如此」。仕晋,歴中丞。卒
131
孔汪字徳泽,愉之子,好学,有志行,孝武帝时,位至侍中。时茹千秋以佞媚见幸于㑹稽王道子,汪屡言于帝,帝不纳,以不合意,出为广州刺史,政绩甚著,为岭表所称。
132
孔沉字徳度。何充荐于王导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门。辟丞相司徒掾,不就。孔坦君平,为侍中,常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已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谘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恱,以疾去职,加散骑常侍,迁尚书,未拜,疾笃,庾永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寜家之术,乃作儿女子问邪!永深谢焉」。孔祗承祖,元帝时太守《周礼》命为功曹,史礼为沈充所害,故人宾吏莫敢近者。祗冒刃号哭,亲行殡礼,送丧还义兴,时人义之。
133
孔严㑹稽人,隆和元年,天文失度,哀帝欲依鸿祀之制于太极殿前庭,亲执䖍肃,尚书左丞严谏曰:「鸿祀虽出于尚书大传,先儒所不究,歴代莫之兴,承天接神,岂可以疑殆行事乎!天道无亲,惟徳是辅,陛下祗顺恭敬,留心兆庻,可以消灾复异,皆已蹈而行之,徳合神明,丘祷久矣!岂须屈万乗之尊,修杂祀之事!君举必书,可不慎欤!」帝嘉之而止。
134
孔逿字世逺,好典故学,与王俭交升,明中,为齐台尚书仪曹郎,屡箴阙礼,多见信纳。上谓王俭曰:「逿真所谓仪曹,不忝厥职」。俭为宰相,逿常谋议幄帐,俭从容启上曰:「臣有孔、逿,犹陛下之有臣」。永平中,为太子家令,卒。
135
孔子袪少孤好学,耕耘樵采,常懐书自随。明古文尚书》,为国子助教,迁西省学士,助贺琛撰录。累迁中书通事舍人。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子袪常考阅羣书,以为义证。又自撰注《尚书》及《尚书义》,后加散骑侍郎,卒于官。
136
孔佥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论语》,生徒数百人,三为《五经》博士,值太清之乱,卒于家。子淑●,亦以文学著,官至太学博士。兄子元素善三礼,亦有盛名。
137
南北孔鲜。孔子二十六世孙。恢廓有大度,好学博览,宋元嘉中,封崇圣侯。子乗,二十七世孙,博学有才艺,魏延兴中,封崇圣侯。
138
孔琇之靖孙,有吏能,仕南齐为呉令,后迁廷尉卿,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隆昌中,累迁江夏内史。
139
孔靖愉孙,宋初从平闗、洛,以为尚书令,辞,乃拜侍中,解事东归,武帝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子灵运,位著作郎。
140
孔琳之彦琳,孔子二十八代孙。好文艺,解音律。妙草隷桓●辅政,以为西阁,琳不能顺●㫖意,故不见知。累迁尚书左丞。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直法无所挠,武帝行经兰台,亲加临幸。卒,赠太常。琳不事産业,家贫素,有文集十卷。
141
孔觊字思逺,山隂人,琳之侄孙,觊孝建中为长史,不媚权幸,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无壅,弟道存、从弟道徽,请假东还,辎重四十馀船,皆绵绢纸席,觊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作贾䜿耶?」孔稚圭字徳璋,山隂人,仕南齐,累迁都官尚书。圭风韵清竦,好文咏,饮酒七八斗,门庭内草莱不前,中有蛙鸣,尝笑谓客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
142
孔灵符元嘉末,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尚书吏部郎。世祖大明初,自侍中为辅国将军、郢州刺史,又为寻阳王子房右军长史,太守如故。慤实有才干,不存华饰,毎所莅官,政绩修理。前废帝景和中,犯忤近臣,为所谗构,杀之
143
孔灵産宋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隠遁之志,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颇解星文,好术数,齐髙帝辅政,沈攸之起兵,灵産白髙帝曰:「攸之兵衆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髙帝验其言,擢光禄大夫,以簏盛灵産上灵台,令占其候,赐灵産白羽扇素几曰:「君有古人之风,赠君以古人之服」。当世荣之」。
144
孔佑山隂人,隠于四明山,尝见山谷中有数百斛钱,有鹿中矢投佑,佑豢之,创愈乃去,引羣复来,依佑,太守王僧䖍与张绪书曰:「孔处士行动幽祗,徳标松桂,辟拜不就,此古之遗徳也」。子道徽,亦有髙行。
145
孔奂休文,陈永定中,除晋陵太守,郡中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其俭素,饷以衣氊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岂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不烦厚意」。
146
孔休源庆绪,山隂人,晋尚书冲之八世孙。举秀才,为太学博士。梁大通中,行荆徐州事,昼决词讼,夜览坟籍,书盈七千卷。
147
孔伯恭邺人,仕魏,累官镇东将军,后以散骑常侍、彭城镇将都督,除南、北兖州诸军事。唐孔绍安蚤知名励,志于学,陈亡。外兄虞世南谓绍安曰:「本朝沦覆,吾分湮灭,有弟若此,知不亡矣!」绍安与孙万夀皆以文辞称,时谓之「孙、孔」。子祯歴监察御史,门无宾谒,时讥其介祯子季诩擢。
148
制科授秘书郎陈子昻称其神清韵逺可比。卫玠,从子若思。
149
孔敏行至之。元和初,擢进士第,歴官谏议大夫。时李绛遇害,事本监军杨叔元,朝议莫敢显攻之者,独敏行上书,极论其罪,风力劲然。未及大用,早卒,赠工部尚书。
150
孔若思山隂人。唐初擢明经,歴库部郎中。尝曰:「仕官至郎中足矣。座右置止水一石,明自足意」。后迁礼部侍郎。弟仲思,迁给事中。三任并与兄同府,时人荣之。若思子至,歴著作郎。
151
孔璋,许昌人李邕下狱当死。璋以布衣上书,谓邕往者折二张之角,挫韦氏之锋,有功于国臣,无益于时,愿以身代之,遂减邕死。
152
孔逭抗直有才藻,制《东都赋》,于是才士称之。孔颖达彛州人,孔子三十二世孙,诵记日千馀言。及长,善属文。隋末,举明经。后仕●,累官国子司业,迁祭酒,撰《五经正义》。子志孙恵,俱为司业,时人美之。
153
孔斌明州刺史明贡蚌蛤淡菜,水陆劳费,斌奏罢之,嵗免役夫四十馀万。孔润保昌人,少聪明嗜学,景福初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迁袁州刺史。孔巢父弱翁,冀州人,孔子三十七世孙,少力学,李季卿荐为㕘军。徳宗时,与李白、韩凖、裴政、张叔明、陶沔号「竹溪六逸」,后使李懐光遇害。子戣,官至礼部尚书。孙纬,尚书左仆射。
154
孔戡字胜始,孔子三十八代孙。进士及第,补大理评事、左昭义军卢从史,偃蹇不轨,戡极谏之,不从,遂以疾归洛阳。未几,李吉甫镇扬州,表置幕府,从史诬以事,奏三上,诏戡以卫尉丞分司东都,吕元膺执不可。宪宗遣使谕曰:「朕非不知戡行用之矣」。卒,追赠司勲员外郎。
155
孔戢字方举,戡之弟。初,父死难,诏与一子官,补修武尉,不受,以让其兄戢。擢明经书,判为校书郎,累迁京兆尹。时嵗旱,文宗忧甚,戢躬祠曲江池,一夕大澍,帝恱,诏兼御史大夫。卒,赠工部尚书。子温业书,举进士,大中时为吏部侍郎,求外迁,宰相白敏中顾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乐居朝矣」。后为太子宾客。
156
孔述睿梁侍中休源八世孙。少与兄弟克符、克譲笃孝,偕隠嵩山,而述睿资嗜学。大厯中,刘晏荐于代宗,累擢司勲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一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以为常。徳宗立,拜谏议大夫,兼赐第宅,固辞,久乃改秘书少监,以太子宾客还乡。
157
孔戣君严,孔子三十八代孙。举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穆宗召为左丞,以老自乞。韩愈谓曰:「公尚壮,上三留,何去之果?」戣曰:「吾年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上疏言:「戣守节清苦,议论正平,忧国忘家,用意至到。今求退。陛下若不聴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吏部尚书致仕,赐羊酒,如徴士礼。孔纬化文,戣之孙,举进士,歴集贤直学士,擢御史中丞。性方雅疾恶,中外闻风,未绳辄肃。迁吏部侍郎,权要私谒,至盈儿,一不省,当路不恱,改太常卿。僖宗欲幸蜀,避朱玟次陈仓。纬䇿玟必反,建言请幸梁州,进兵部侍郎。玟平,从帝还,领诸道盐鐡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仆射,封鲁国公。卒,追赠太师。
158
孔祯髙宗朝为州长史,曹王明不循法度,祯每进谏不从。后坐法迁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之言」。累迁泽州刺史。
159
孔承恭京兆人,昭宗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父荘,晋谏议大夫。承恭以䕃入官,累官太常少卿,以疾求解官,且言早游嵩少间,乐其风土,愿卜居焉。授将作监,致仕。
160
孔至字惟微,中宗时歴著作。郎氏族学,与韦述、萧颖士、栁冲齐名,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近世新族剟去之说。子垍方有宠,怒曰:「天下族氏,何豫若事,而妄纷纷邪!」垍弟素善,至以实告。初,书成,示韦述,谓可传。及闻垍语,惧欲更増损,述曰:「止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揺,有死不可改」。遂罢。
161
五代孔仁玉温如,孔子四十三代孙,善六艺,尤精《春秋》。初,孔未既害光嗣,自为曲阜令时,仁玊方生九月,母张氏抱归,育于外家。后鲁人见其长事,闻于朝,乃罢。未以仁玉为先圣,嗣袭封文宣公。
162
后周太祖幸庙,召对,赐章服,赠兵部尚书。后世以孔氏苗裔几絶,复续推为中兴祖、孔括字端仲、伯源、父淑、叔滋,皆登第。括宰淳安县,公清㢘介名。震行都,髙宗题殿柱曰「吏师孔括」。比满,百姓诣阙借留,上顾宰相曰:「可转一官」。令再任,后更与升擢,歴任终濠州守。
163
孔宜不疑,孔子四十四代孙,祖光嗣,唐末泗水主簿。父仁玉,九嵗通春秋,为曲阜令,屡举进士不第,乾徳中,诣阙上书,述其家世,诏以为曲阜主簿,袭封文宣公,累迁殿中丞,太宗尝赐诏称其。
164
服勤素业砥砺,㢘隅宜生,延世袭封。其次子曰宪,曰朂,皆中进士第。
165
孔朂,字自牧,兖州人,孔子四十五代孙。进士及第,以殿中丞通判广州,以清洁闻。有治行,召对,以为博士。歴尚书工部侍郎致仕。
166
孔旼宁极,孔子四十六代孙。宋时隠居汝州滍阳城,事亲至孝,读书循礼法。性孤洁,喜闻善,环府百里之人皆爱慕之,见旼于路,辄敛袵以避。塟其父,庐墓三年,卧破棺中,日食米一镒,壁间生紫芝数十,本州以行。义闻,特赐旌表。
167
孔维为则,雍邱人,乾徳中,以九经及第为国子博士,使髙丽王,治问礼,维对以君臣父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治恱曰:「今日复见中国之夫子也」。累迁国子祭酒,校定五经疏义》。
168
孔延之长源,新喻人,宣圣四十七世孙。幼孤贫,昼则带经耕锄,夜则燃松读书。庆厯间,举进士,九迁至司封郎中。平生惟与周敦、頥、曽、巩最友善
169
孔道辅原鲁,孔子四十六世孙。朂子举进士,为宁州推官,累迁御史中丞。仁宗时,伏阙争废后事,出知泰州,徙兖州。未几,复为中丞,遇事弹劾,不避权贵,出知郓州。
170
孔延世嘉佑间,知封州遗爱在民。三子:文仲、武仲、平仲,同读书于郡斋,后人榜曰桂堂孔文仲字经文,延世子。性狷直,学问博洽。嘉佑间举进士,再迁台州推官。熈宁初,范镇以制举荐,极论新法之害,为王安石所黜。哲宗初,再迁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同知贡举,以疾卒。有文集五十卷。
171
孔武仲文仲弟,嘉佑间举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尝论科举之弊,诋王氏学,进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建北郊议》,累迁礼部侍郎,出知洪州。坐元佑党,夺职,居池州,卒。有所著《诗、书、杂文,总百馀卷。孔平仲字敬父,武仲弟。治平间举进士,为集贤校理。绍圣间,坐党籍,谪知衡州,再谪恵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即位,召还,累官金部郎中。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等书行世。
172
孔端友,宣圣四十八代孙,宋袭封衍圣公,靖康之变,与子玠随髙宗南渡,因赐地居衢,终宋之世,皆袭爵封。元初封宣圣,后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召孔洙赴阙,洙逊于居曲阜者,世祖曰:「宁辞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拜国子祭酒。本朝凡孔子子孙居衢者,悉复其家。
173
孔宗哲先圣四十六代孙,宋崇宁三年,以白身最长补迪功郎,堂差兴仁府乗氏县主簿、孔若采先圣四十七代孙,宋宣和四年,以白身最长,补迪功郎,充兴仁府济隂县主簿、孔端木知临江军,修庠序之教,文风丕振,后与张著并祠于郡学
174
孔端直曲阜人,孔子四十七代孙,道城尹,有政声
175
孔宗翰字国翰,道辅子,气貌浑厚,事亲孝。登进士第,知仙源县,歴知䖍、陜、扬、洪、兖州,皆以治闻。元佑初,累官刑部侍郎,以宝文阁侍制知徐州,未拜而卒。
176
孔良辅道辅弟,性慷慨有吏才,官至大理寺丞,上章求退,帝嘉之,授太子中舍。弟彦辅,授将作监主簿。父疾,乞归养,十五年,衣不解带,药必先尝,乡党称孝。官至国子博士。
177
孔《传》字世文,道辅孙。精于《易》学,操行介洁。建炎初,与孔端友南渡,寓居衢州,率族人拜疏于阙下,叙家门故事。尝知邠州,锄强扶弱,吏民畏服。知陜州,平鼎、澧冦,以功知抚州。建昌进《续白氏六帖》、《文枢要记》,诏送秘书省。所著有《东家杂记》、《杉溪集》,官至中散大夫。子端,已歴官奉议郎孔元龙季凯,孔子五十代孙。尚志笃学,从真徳秀游,任馀干县簿,后为柯山精舍山长,以宣教郎致仕,年至九十,手不释巻。所著有《柯山讲义》、《论语集说》、《鲁樵叟》槀,奏议丛璧。卒,赠太子少师孔思齐知果州号为循吏,郡人为立良牧碑
178
孔嗣宗嘉佑中,以荣州资官令措置大宁监,凡监事有不便于民者悉除去,民以为便,立祠祀之孔宗旦鲁人为邕州司户㕘军,侬智髙未反时,州有白气出庭中,宗旦以为兵象,度智髙,必反,以告知州陈珙,珙不聴,及智髙反,州破被执,贼欲任以事,宗旦大骂,遂被害
179
孔元勲,番禺人。自少颖异长,益敦厚。绍兴初,中进士乙科,授迪功郎、连州教授。正身善诱,知封州,能文章,工诗,清劲沉蔚,类其为人。
180
、孔端甫孔子,四十八代孙,明昌初进士,党懐英荐其年徳俱髙,读书乐道,该通古学,召至京师,特赐及第,除将仕郎、小学教授,以主簿奉致仕。
181
孔璠,孔子四十九代孙,宋袭封衍圣公端友弟端操之子。天眷中,诏求孔子后,加璠承奉郎、奉祀事。卒,子拯袭
182
孔总字元㑹,孔子四十九代孙。少颖悟,通《左氏春秋》。及袭封衍圣公,管勾祀事。世宗召赴阙下,欲留任用,总力辞,请専祀事,特授曲阜令,严洁祭祀,敦睦亲族,终奉直大夫。
183
孔元用俊卿,孔子五十一代孙。贞佑初,元措从宣宗迁汴,元用摄祀事。及宣宗克平山东,擢袭封衍圣公,改济州通判兼京东西路按抚。时太师、国王征益都,以元用偕行,没于城下。
184
孔希祯仕祥,盘庚都人,宣圣五十六代孙。仕元,晋宁路教授,母老归养。洪武初,以儒士举,有诗,上当道,云:「正当报主,勤劳日争,柰逢亲喜惧」。时辞之不允。授河南涉县教谕,擢工部屯田主事。
185
所著有《蒭荛集》,藏于家。
186
孔元彦亨,新河人。少有志操,稍长,胆力絶人。屡从征讨有绩,授忠武校尉,加宣武将军、右威卫亲军总管,卒。子鹰扬,孙成祖,皆世袭,佩金符。
187
孔公俊师道,曲阜人,宣圣五十三代孙,至正间,尹邵武县,邑新被冦,公俊存恤劳徕,恵化兼施,尝曰:「逆节之萌,由教养之无法也」,乃轻徭薄赋,爱重民力,首输佐费之泉,且㑹廪稍之羡。大修学宫,俾摄学事,李宗垕董其役役,不及民财,不敛衆而功告成。
188
孔思晦字同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质端重而性简黙,读书讲求义理,不事词章,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弗懈,逺近争聘为弟子师,袭封衍圣公,修理庙庭,请加封宣圣父为启圣王,母为王夫人,卒諡文肃
189
孔午宣圣五十四代孙,自四世祖因徙居于萧午,当金末聚衆誓约,捍御一境,民赖以安,元初,授徐州观察副使,以夀终。
190
孔淮宣圣五十七代孙为江山县尹,亷勤,为吏民所服,弟灏继之,亦有政声。孔福字伯祥,天铎次子。天才识度,非衆可肩,壮年选充唐山尉。太行盗贼蠭午,委捕骁悍无敌,束手就擒者有之,叛命斩首者有之,四境泰然。一宁朝推其勲,升南和尹,见沙河孔氏世族记。
191
孔文贞从善,东平人,宣圣之裔,至元知崇安练达措置,催科不扰,救饥恤患,剔蠧去贪,修崇庙学,奨与善类,平反寃滥民,化翕然去任两朞,邑人思之不忘
192
孔㞥,字天璧,一字秀夫,平阳人。少好学,随妻父许澹斋,至豫章,熊朋来荐之行省,授永新儒学正,改龙溪书院长,后升江州教授,所至皆有声,士辈慕之。除湖口簿,均赋役,抑豪强,邑称神明,及为庆元、绍兴㑹稽尹,政事皆如湖口,年六十,称疾还家,以诗文自娯夀,八十馀而终明。孔克坚璟夫,思晦子,博贯经史,尤善《左氏春秋》,授资政大夫,袭封衍圣公。时以克坚明习礼学,徴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未几,拜中台治书侍御史,授国子祭酒、集贤学士、山东㢘访使,皆不
193
就明朝,洪武间诏入觐,待以宾礼而不名。
194
孔立,庐州人,洪武元年,由秀才赍印来知上杭,归附之始,百废未兴,立秉心㢘直,庻政毕举。是年夏,兰秀山贼冦境,民甚警骇,乃谋于邑人蒋公旦,设计歼其渠魁,悉平馀党,民赖以安。有虎为害,以文告于圆峯神,虎患遂息。时大旱,苗皆就稾,百姓忧之,立制文䖍祷雨,应期而至,苗得以苏。故邑推善政,以立为称首。
195
孔秉忠洪武中,郾城典史沙河水嵗为患,秉忠率民筑堤四十馀里,其患遂息,以至治民事神各得其道,以能升信阳知县。
196
孔克中字庸夫,孔子五十五代孙,洪武初知呉江州,凡事修饬,恵政聿新孔克表平阳人,孔子五十五代孙,博学笃行,尤精于史学,洪武中,荐为翰林修撰。孔克仁曲阜人,髙庙命授诸皇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就学
197
孔克勲洪武初,清河知县劝农兴学,修举废坠,不劳民,不伤财,吏民恱服孔克愚钝夫,仁和人,宣圣五十五世孙,父文学,任西湖书院主,奉建徳路总管府知事,遂家焉。克愚读书隠居夹城之上,有西塍吟稿,嵗乡饮郡,毎请为大宾,年八十二卒,翰林学士曽棨铭其墓
198
孔显灵璧人,洪武初,以右卫镇抚知邓州。时值兵馀民散,地无居守者二十馀年。显至,询其故址,相地筑城,修举废坠,收集散亡,人多来归。内乡盗起,显率所部兵尽歼之,境内安堵。以功赐龙衣一袭,寻升正千户,后调贵州乌撒左所致,仕归邓,卒入祀名宦祠。显生著著生安安、生泰,俱袭乌撒卫千户。泰生懐征普安有功,升乌撒卫指挥,懐生鸾鸾生学,俱袭指挥。其子孙在邓者,亦多业儒登仕籍云。
199
孔复字士亨,山东博兴人。永乐初,以御史出知九江府,宅心纯厚,㢘公有威,案牍清而吏弊殄,田野辟而民用饶,至今人犹颂之。
200
孔文英世杰,陜西安化人,先圣之后也。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徳初,知江西庐陵县,擢浙江道御史,直黄岩县,有健讼者,构揑齐民三千人,相聚譸张为非,文英奉勅鞫问,一讯既得其罗织之情,立遣诖误之衆,独械首讼一人,至京处治,中外服其明,果官至刑部侍郎。
201
孔克中曲阜人,永乐中,衍圣公以贤荐为本县令,克中力农不受,后迫之乃从。既官,营葺祖庙,睦族爱民,至今徳之,附祀乡贤祠。
202
孔注曹县人,宣圣之后。性孝友,经史无不通贯,能诗词。永乐辛夘举人,任工部主事,以清慎闻。后升陜西布政司右㕘政。
203
孔诚注之弟,治诗经,百家子史无不通贯,时人无老少贤愚,皆知其孔生也。永乐、宣徳间,有司屡荐之,皆以母老固辞不就。
204
孔谔曲阜人。永乐中举乡试,上宠异,特赐进士,任左春坊中允,赐宅一区,教皇太子师道严正,一无所阿,上惮之。后转大理评事,累官河南按察司佥事
205
孔友谅长洲人,其先出阙里。永乐进士改庻吉士,双流知县,上言六事,上命礼部行之,宣徳间赴考吏部第一
206
孔公恂字文宗,孔子五十八代孙。景泰中举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赏先边戍,弊革侵渔,歴迁左春坊左谕徳。
207
孔镛韶文,友谅子,景泰进士,歴工部侍郎。平生忠信自许,不顾利害,论者谓其无愧古人。初任髙州知府,乗一马往招洞贼,徐行抵其营,神色不动,与极论祸福,衆皆解散归降,人服其量。
208
孔公才字希文,山东曲阜人,宣圣五十八代孙,由江都知县擢兵部主事,调大名通判。正徳七年,升知和州,以严为治,令行禁止。州治后山,旧为武人所侵,公才复之,辟学基,增号房,造祭器,建尊经阁,其功不一
209
孔天●字汝锡,汾州人,宣圣后裔。嘉靖进士第二,督浙江学校,颇称得士。歴河南左布政、统见《姓苑》
210
万姓统谱卷六十八
URN: ctp:ws38290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