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非易毛。从囗员声,读若员。王问切。十三部。按古音如云。
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3
回huí
4
注解:转也。渊,回水也。故颜回字子渊。毛诗传曰:回,邪也。言回为□之假借也。又曰:回,违也。亦谓假借也。□,衺也。见交部。从囗,中象回转之形。中当作口。外为大囗,内为小口,皆回转之形也。如天体在外左旋,日月五星在内右旋是也。户恢切。十五部。回,古文。古文象一气回转之形。
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6
图tú
7
注解:画计难也。左传曰:咨难为谋。画计难者,谋之而苦其难也。国语曰: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谓先规画其事之始终曲折,历历可见,出于万全,而后行之也。故引伸之义谓绘画为图。聘礼曰:君与□图事。释诂曰:图,谋也。小雅传曰:虑、图皆谋也。从囗,规画之意。从啚。啚,难意也。说从啚之意。啚者,啬也。啬者,爱涩也。愼难之意。同都切。五部。
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9
圛yìp277下
10
注解:回行也。谓回曲而行。从囗□声。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商书》曰:商各本讹尚。今依广韵、玉篇正。曰字各本无。今补。「曰圛。」句绝。商书谓洪范曰圛,唐卫包改为曰驿。而尚书正义、诗齐风正义皆作曰圛,此天宝以前未改之本也。自贞观以前,史记宋世家集解云:尚书作圛。引注:圛,色泽而光明也。周礼大卜注引洪范:曰雨,曰济,曰圛,曰蟊,曰克。齐风郑笺云:古文尚书弟为圛。皆古文尚书作圛之明证也。古文尚书弟为圛者,谓夏矦欧阳作弟,古文尚书则作圛也。言此者,证诗之弟字亦当为圛而训明也。知今文尚书作弟者,宋世家作涕可证也。今本郑笺作以弟为圛,衍一字而不可通矣。圛者,者字依广韵、五经文字补。旧读圛圛升云为句,误甚。升云半有半无,此释书曰圛之义,与本训回行不同,故箸之。如□席别于火不明,堲□别于以土增大道,文法正同。升云半有半无。正某氏气落驿不连属,王肃霍驿消减如云阴,所本。如许说则商书圛字正绎之假借。读若驿。
1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12
国ɡuó
13
注解: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1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15
□kǔn
16
注解:宫中道。释宫曰:宫中衖谓之壼。郭云:巷,合门道也。按大雅:室家之壼。毛曰:壼,广也。笺云:壼之言捆也。室家相捆致,皆引伸假借之义。从囗,象宫垣,道上之形。从囗,象宫垣也。馀象道。按上当是从束省。从束者,内言不出于阃之意与。玉篇此字入□部。苦本切。郭、吕并邱屯反。古音在十二部。《诗》曰:「室家之□。」
1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18
囷qūn
19
注解:廪之圜者。从禾在囗中。去伦切。十二部。圜谓之囷,见诗魏风传、考工记注、吴语韦注、急就篇颜注。方谓之京。管子曰:新成囷京。史记仓公传:见建家京下方石。释名曰:京,矜也。宝物可矜惜者投之其中也。急就篇:门户井灶庑囷京。广雅曰:京庾廪廘仓也。按吴语注:员曰囷,方曰鹿。鹿卽京也。廘者,鹿之俗。
2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21
圈juàn
22
注解:养畜之闲也。畜当作嘼,转写改之耳。闲,阑也。牛部曰:牢,闲,养牛马圈也。是牢与圈得通偁也。从囗卷声。考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音义云:圈,说文作□。而集韵卄五愿云圈□二同,养畜闲也。类篇圈□分出,皆云养畜闲也。疑说文本作□,后人改之耳。渠篆切。十四部。
2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24
囿yòup278上
25
注解:苑有垣也。高注淮南曰:有墙曰苑,无墙曰囿。与许互异,葢有无互讹耳。魏都赋曰:缭垣开囿。缭垣,西京赋作缭亘。缭亘绵聮,卽西都赋之缭以周墙也。周礼注曰:囿,今之苑。按古今异名。许析言之,郑浑言之也。引伸之凡渊奥处曰囿。夏小正:正月囿有见韭。囿也者,园之燕者也。四月囿有见杏。囿也者,山之燕者也。又引伸之凡分别区域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岛为九囿。九囿卽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域同或。古或与有与 囿通用。从囗有声。于救切。古音在一部。一曰所□养禽兽曰囿。养字依御览补。所□二字今补。大雅灵台传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养者,域而养之。周礼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按韵会无一曰二字。草部云:苑所□养禽兽也。此云苑有垣,则养禽兽在其中矣。此句葢浅人增之。□,籒文囿。草部□从此为声。
2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27
园yuán
28
注解:所□树果也。郑风传曰:园所以树木也。按毛言木,许言果者,毛诗檀榖桃棘皆系诸园,木可以包果。故周礼云:园圃毓草木。许意凡云苑囿巳必有草木,故以树果系诸园。从囗袁声。羽元切。十四部。
2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30
圃pǔ
31
注解:所□穜菜曰圃。所□二字今补。齐风毛传曰:圃,菜园也。马融论语注曰:树菜蔬曰圃。□应引仓颉解诂云:种树曰园,种菜曰圃。从囗甫声。博古切。五部。
3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33
因yīn
34
注解:就也。就下曰:就,高也。为高必因丘陵,为大必就基址,故因从囗大,就其区域而扩充之也。中庸曰: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左传曰:植有礼,因重固。人部曰:仍,因也。论语:因不失其亲。谓所就者不失其亲。从囗大。于真切。十二部。
3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36
□nà
37
注解:下取物缩臧之。谓摄取也。今农人罱泥。罱卽□之俗字。从又,下取故从又。从囗,缩藏之故从囗。读若聂。女洽切。七部。聂,小徐作籋。
3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39
囹línɡ
40
注解:狱也。狱上当有囹圉二字。幸部曰:囹圉所□拘罪人。葢许作囹圉,与他书囹圄不同也。月令郑注曰:囹圄所以禁守系者,若今别狱矣。蔡邕云:囹,牢也。圄,止也。所以止出入,皆罪人所舍也。郑志:崇精问曰:囹圄,何代之狱。焦氏荅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汉曰若卢,魏曰司空。从囗令声。锴曰:囹,棂也。栊槛之名。郞丁切。十一部。
4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42
圄yǔ
43
注解:守之也。从囗吾声。鱼举切。五部。按韵会云:圄,说文本作圉。葢小徐本有圉无圄。左传: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
4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45
囚qiú
46
注解:系也。从人在囗中。似由切。三部。
4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48
固ɡù
49
注解:四塞也。四塞者无罅□之谓。周礼夏官掌固注云:固,国所依阻者也。国曰固,野曰险。按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巳然者曰固卽故之假借字也。汉官掌故,唐官多作掌固。从囗古声。古慕切。五部。
5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51
围wéi
52
注解:守也。从囗韦声。羽非切。十五部。
5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54
困kùn
55
注解:故庐也。庐者二畞半一家之居,居必有木,树墙下以桑是也。故字从囗木。谓之困者,疏广所谓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也。困之本义为止而不过,引伸之为极□。论语:四海困竆。谓君德充塞宇宙,与横被四表之义略同。苞注曰:言为政信执其中,则能竆极四海,天禄所以长终也。凡言困勉,困苦,皆极□之义。从木在囗中。苦闷切。十三部。□,古文困。广雅:橜机闑□也。按稚让用□为捆字。此可证四海困竆之义。
5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57
圂hùn
58
注解:豕厕也。少仪:君子不食圂腴。注云:周礼圂作豢,谓犬豕之属食米榖者也。腴有似于人秽。按云周礼圂作豢者,槀人掌豢祭祀之犬是也。豢从豕□声,圂从囗豕会意。据许说本非一字。豢以人之萎养而言,圂以牢中溷浊而言。少仪圂腴不烦改字,谓豕厕为圂,因谓豕犬为圂耳。引伸之义人厕或曰圂,俗作溷。或曰淸,俗作圊。或曰轩。皆见释名。从囗,象豕在囗中也。会意。象当作豕。字之误也。胡困切。十三部。
5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60
囮é
61
注解:译也。译,疑当作诱。一说周礼貉隶掌与兽言,夷隶掌与鸟言,是其事也。从囗化声。今小徐本有声字,是。五禾切。十七部。率鸟者系生鸟□来之名曰囮,率,捕鸟毕也。将欲毕之,必先诱致之。潘安仁曰:暇而习媒翳之事。徐爰曰: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读若讹。囮者,误之也。故读若讹。□,囮或从繇。各本篆作□,解作繇。今正。按或当作也。本二字,一化声,一□声,其义则同。广雅释言曰:囮,□也。是可证为二字转注矣。潘岳射雉赋:恐吾游之晏起,又良游呃喔,引之规里。徐爰注:雉媒,江淮闲谓之游。唐吕温有由鹿赋,游与由皆卽□字也。从□当作从囗□声。音由。三部。徐铉云讹由二音,误也。文二十六 重四
6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囗部
63
p279上员yuán
64
注解:物数也。本为物数,引伸为人数。俗偁官员。汉百官公□表曰: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是也。数木曰枚,曰梃。数竹曰个。数丝曰紽,曰緫。数物曰员。小雅:员于尔辐。毛曰:员,益也。此引伸之义也。又假借为云字。如秦誓若弗员来,郑风□乐我员,商颂景员维河。笺云:员,古文云。从贝,贝,古以为货物之重者也。囗声。王权切。古音云在十三部,囗声在十五部,合韵冣近。凡员之属皆从员。□,籒文从鼎。鼎下曰:籒文以鼎为贝字,故员作□,则作□。
6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员部
66
□yún
67
注解:物数纷□乱也。□今字作纭,纭行而□废矣。纷□谓多,多则乱也。古假芸为□。老子: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从员云声,读若《春秋传》曰「宋皇郧」。宋皇郧见左传。羽文切。十三部。文二 重一
6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员部
69
贝bèi
70
注解:海介虫也。介虫之生于海者。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见释鱼:猋作贆,俗字也。蜬亦当作函,浅人加之偏傍耳。虫部曰:蜬,毛蠹也。则非贝名。象形。象其穹隆而腹下岐。博葢切。十五部。古者货贝而宝龟,谓以其介为货也。小雅:旣见君子,锡我百朋。笺云:古者货贝,五贝为朋。周易亦言十朋之龟。故许以贝与龟类言之。食货志:王莽贝货五品。大贝、壮贝、么贝、小贝皆二枚为一朋,不成贝不得为朋。龟货四品。元龟当大贝十朋,公龟当壮贝十朋,矦龟当么贝十朋,子龟当小贝十朋。此自莽法。郑笺诗云古者五贝为朋,注易以尔雅之十龟,未尝用歆、莽说也。周而有泉,周礼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注云:布,泉也。读为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泉始葢一品,周景王铸大泉而有二品。按许谓周始有泉,而不废贝也。至秦废贝行钱。秦始废贝,专用钱。变泉言钱者,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也。金部钱下锴本云:一曰货也。檀弓注曰:古者谓钱为泉布。则知秦汉曰钱,周曰泉也。周礼泉府注云:郑司农云:故书泉或作钱,葢周人或用假借字,秦乃以为正字。凡贝之属皆从贝。
7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72
□suǒp279下
73
注解:贝声也。从小贝。聚小贝则多声,故其字从小贝。引伸为细碎之偁,今俗琐□字当作此。琐行而□废矣。周易旅初六:旅琐琐。陆绩曰:琐琐,小也。艮为小石,故曰旅琐琐也。按琐者,□之假借字。玉部琐谓玉声。稣果切。十七部。
7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75
贿huì
76
注解:财也。周礼注曰:金玉曰货,布帛曰贿。析言之也。许浑言之,货贿皆释曰财。从贝有声。呼罪切。按古音在一部。古假悔字为之。聘礼注曰:古文贿皆作悔。
7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78
财cái
79
注解:人所宝也。宝,珍也。周礼注曰:财,泉谷也。□下云:小雨财□也。以为今之□字。从贝才声。昨哉切。一部。
8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81
货huò
82
注解:财也。广韵引蔡氏化淸经曰: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从化。从贝化声。形声包会意。韵会无声字。呼卧切。十七部。
8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84
□ɡuì
85
注解:资也。按篇、韵皆云赌也。许无赌字。从贝为声。诡伪切。古音在十七部。或曰:此古货字。锴本无此,但云臣锴按字书云古货字。按为化二声同在十七部。货古作□,犹讹讹通用耳。铉本此下更有读若贵三字。
8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87
资zī
88
注解:货也。货者,化也。资者,积也。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綌,皆居积之谓。资者,人之所藉也。周礼注曰:资,取也。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从贝次声。卽夷切。十五部。
8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90
贎wàn
91
注解:货也。广韵云:赠货。从贝万声。无贩切。十四部。
9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93
赈zhèn
94
注解:富也。见释言。郭曰:谓隐赈富有。西京赋:乡邑殷赈。薛曰:谓富饶也。匡谬正俗曰:振给,振贷字皆作振。振,举救也。俗作赈,非。从贝辰声。之忍切。十三部。
9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96
贤xián
97
注解:多财也。财各本作才。今正。贤本多财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贤。人偁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小雅: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传曰:贤,劳也。谓事多劳也。故孟子说之曰:我独贤劳。戴先生曰:投壶。某贤于某若干纯。贤,多也。从贝臤声。胡田切。十二部。
9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99
贲bì
100
注解:饰也。易象传曰:山下有火贲。序卦传曰:贲,饰也。按古假贲为奔。从贝卉声。彼义切。十五部。按亦音坟,亦音肥。文与微合韵冣近。
10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02
p280上贺hè
103
注解:□礼物相奉庆也。物字依韵会、玉篇补。相奉庆,玉篇作相庆加,为长。心部曰:庆行贺人也。是庆与贺二字互训。贺之言加也,犹赠之言增也。古假贺为嘉。觐礼:余一人嘉之。今文嘉作贺是也。广韵曰:贺,担也,劳也。此谓或假贺为儋何字也。儋何,俗作担荷。从贝加声。胡个切。十七部。
10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05
贡ɡònɡ
106
注解:献功也。贡功叠韵。鲁语曰;社而赋事,烝而献功。韦注:社,春分祭社也。事,农桑之属也。冬祭曰烝,烝而献五谷布帛之属也。周礼:八则治都鄙。六曰赋贡以驭其用。注云: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按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凡其所贡皆民所有事也。故职方氏曰:制其贡。各以其所有。从贝工声。古送切。九部。○按今周礼六作五。
10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08
赞zàn
109
注解:见也。此以叠韵为训。疑当作所以见也。谓彼此相见必资赞者。士冠礼赞冠者,士昏礼赞者,注皆曰:赞,佐也。周礼大宰注曰:赞,助也。是则凡行礼必有赞,非独相见也。从贝从兟。铉曰:兟,音诜。进也。锴曰:进见以贝为礼也。则旰切。十四部。
11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11
赆jìn
112
注解:会礼也。以财货为会合之礼也。苍颉篇曰:赆,财货也。张载注魏都赋曰:赆,礼贽也。又孟子曰: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或假进为之。如汉高纪曰萧何为主吏,主进是也。从贝□声。徐刃切。十二部。
11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14
贷dài
115
注解:施也。谓我施人曰贷也。从贝代声。他代切。一部。
11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17
貣tè
118
注解:从人求物也。从人犹向人也。谓向人求物曰貣也。按代弋同声,古无去入之别。求人施人,古无貣贷之分。由貣字或作贷,因分其义,又分其声。如求人曰乞,给人之求亦曰乞,今分去讫、去旣二音。又如假借二字,皆为求者予者之通名。唐人亦有求读上入,予读两去之说,古皆未必有是。貣别为贷,又以改窜许书,尤为异耳。经史内貣贷错出,恐皆俗增人旁。□字,经典释文、五经文字皆作□,俗作蟘,亦其证也。周礼泉府:凡民之贷者。注云:贷者谓从官借本贾也。广韵卄五德云:貣谓从官借本贾也。其所据周礼正作貣。而周礼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释文别其音,亦可知本无二字矣。从贝弋声。他得切。亦徒得切。一部。按古多假貣为差忒字。
11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20
赂lùp280下
121
注解:遗也。见鲁颂大赂传:笺云:大犹广也。广赂者,赂君及卿大夫也。按以此遗彼曰赂,如道路之可往来也。货赂皆谓物。其用之则有公私衺正之不同。从贝各声。洛故切。五部。按各古有洛音。铉云:赂当从路省声。非也。
12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23
剩shènɡ
124
注解:物相增加也。剩增叠韵。以物相益曰剩,字之本义也。今义训为赘疣,与古义小异,而实古义之引伸也。改其字作剩而形异矣。从贝□声。以证切。六部。一曰送也,副也。人部曰:□,送也。剩训送,则与□音义皆同。副,贰也。贰,副益也。训送,训副皆与增加义近。
12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26
赠zènɡ
127
注解:玩好相送也。赠送叠韵。秦风渭阳、大雅韩奕皆云何以赠之。毛传,郑笺皆云:赠,送也。崧高云:以赠申伯。传云:赠,增也。增与送义异而同,犹剩之训增亦训送也。旣夕礼云: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何休云:知死者賵赙,知生者赠襚。按以玩好送死者亦赠之一端也。今人以物赠人曰送。送亦古语也。从贝曾声。昨邓切。六部。
12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29
貱bì
130
注解:迻予也。迻,迁徙也。展转写之曰迻书,展转予人曰迻予。貱迻叠韵。从贝皮声。彼义切。古音在十七部。
13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32
□ɡònɡ
133
注解:赐也。释诂曰:赣,赐也。据释文本作赣,后人改作贡耳。端木赐字子赣。凡作子贡者,亦皆后人所改。淮南道应、要略二训注皆云:赣,赐也。从贝,竷省声。古送切。按竷声当在八部,而读同贡,则音之转也。赣之古义古音皆与贡不同。□,籒文□。集韵、类篇作□。
13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35
赉lài
136
注解:赐也。释诂:赉贡锡畀予况赐也。又曰:赉,予也。小雅毛传云:赉,予也。大雅传云:厘,赐也。厘者,赉之假借也。从贝来声。洛带切。一部。按徐仙民音来。《周书》曰:「赉尔秬鬯。」文矦之命文。今尔作尔。
13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38
赏shǎnɡ
139
注解:赐有功也。锴曰:赏之言尚也。尚其功也。从贝尚声。书两切。十部。
14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41
赐cì
142
注解:予也。释诂:赉贡锡畀予况赐也。七字转注。凡经传云锡者,赐之假借也。公羊传曰:锡者何,赐也。赐者,与之通称。禹贡:纳锡大龟。乃下与上之词。又玉藻言赐君子,与小人者,别言之。统言则不别也。方言曰:赐,□也。此借赐为澌。澌,□也。□之字俗作儩。从贝易声。斯义切。十六部。
14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44
貤yìp281上
145
注解:重次弟物也。汉书注引作物之重次弟也。重次弟者,旣次弟之又因而重之也。汉武帝诏曰: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貤。应劭训貤为移。上林赋说果树曰:貤丘陵,下平原。郭朴曰:貤,犹延也。按卖爵者展转与人,蔓莚丘陵者层叠兹长,皆重次弟之意也。毛诗施于中谷,施于孙子,皆当作貤。从贝也声。以豉切。古音在十七部。
14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47
赢yínɡ
148
注解:贾有馀利也。依韵会本订。左传曰:贾而欲赢,而恶嚣乎。俗语谓赢者输之对。从贝□声。按惟羸骡字可云□声。赢字当云从贝□。□者,多肉之兽也。故以会意。女部嬴当云赢省声。今本多误。以成切。十一部。
14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50
赖lài
151
注解:赢也。高帝纪:始大人常□臣亡赖。应曰:赖者,恃也。晋曰:许愼云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闲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按今人云无赖者,谓其无衣食致然耳。方言云:赖,雠也。南楚之外曰赖。赖,取也。从贝剌声。洛带切。十五部。
15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53
负fù
154
注解:恃也。左传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孟子曰:虎负隅,莫之敢撄。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会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史记:栗姬偩贵。皆作偩,俗字也。一曰受贷不偿。凡以背任物曰负,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负。
15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56
贮zhù
157
注解:积也。此与宁音义皆同。今字专用贮矣。周礼注作□,俗字也。从贝宁声。直吕切。五部。
15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59
贰èr
160
注解:副益也。当云副也,益也。周礼注:副,贰也。说详刀部。从贝弍声。形声包会意。而至切。十五部。弍,古文二。
16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62
宾bīn
163
注解:所敬也。大宰:八统。八曰礼宾。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宾客。浑言之也。析言之则宾客异义。又宾谓所敬之人,因之敬其人亦曰宾。又君为主,臣为宾。故老子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矦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司马相如引诗: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从贝,贝者,敬之之物也。□声。必邻切。十二部。□,古文。铉本无首画。玉篇、集韵、类篇皆有。
16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65
赊shē
166
注解:贳买也。贳买者,在彼为贳,在我则为赊也。周礼泉府: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郑司农云:赊,贳也。从贝馀声。式车切。古音在五部。
16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68
贳shìp281下
169
注解:贷也。泉府以凡赊者与凡民之贷者并言。然则赊与贷有别。赊,贳也。若今人云赊是也。贷,借也。若今人云借是也。其事相类,故许浑言之曰贳,贷也。高祖本纪:常从武负王媪贳酒。韦昭曰:贳,赊也。按赊贳皆纾缓之词。从贝世声。神夜切。按古音在五部。声类、字林、邹诞生皆音势。刘昌宗周礼音乃读时夜反。
17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71
赘zhuì
172
注解:□物质钱。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按大雅传曰:赘,属也。谓赘为缀之假借也。孟子:属其耆老。大传作赘其耆老。公羊传云:君若赘旒。史、汉云:赘壻。此为聮属之偁。又庄子云:附赘县肬。老子云:馀食赘行。此为馀剩之偁。皆缀字之假借。从敖贝。会意。之芮切。十五部。敖者犹放,敖,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谓贝当复取之也。谓字依韵会补。放者当复还,赘者当复赎。其义一也。此十字释敖贝之意。
17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74
质zhì
175
注解:□物相赘。质赘双声。以物相赘,如春秋交质子是也。引伸其义为朴也,地也。如有质有文是。小雅毛传云旳质也,周礼射则充椹质,左传策名委质,皆是。又绵诗、抑诗传曰:质,成也。礼谓平明为质明。从贝从斦。阙。阙者,阙从斦之说也。韵会从斦作斦声,无阙字。之日切。十二部。
17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77
贸mào
178
注解:易财也。卫风:抱布贸丝。咎繇谟:贸迁有无化居。从贝卯声。莫□切。三部。
17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80
赎shú
181
注解:贸也。尧典:金作赎□。从贝□声。殊六切。三部。
18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83
费fèi
184
注解:散财用也。论语曰:君子惠而不费。从贝弗声。房未切。十五部。
18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86
责zé
187
注解:求也。引伸为诛责、责任。周礼小宰:听称责以传别。称责,卽今之举债。古无债字。俗作债,则声形皆异矣。从贝朿声。侧革切。十六部。
18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89
贾ɡǔ
190
注解:贾,此复举字之未□者。市也。市,贾卖所之也。因之凡买凡卖皆曰市。贾者,凡买卖之偁也。酒诰曰:远服贾。汉石经论语曰:求善贾而贾诸。今论语作沽者,假借字也。引伸之凡卖者之所得,贾者之所出,皆曰贾。俗又别其字作价,别其音入禡韵,古无是也。从贝襾声。公户切五部。一曰坐卖售也。六字葢浅人妄增。司市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居卖物,谓居积物亦兼卖之也。居非谓坐。此以坐与下行相对,又赘以说文所无之售字,殊无文理。
19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92
□shānɡp282上
193
注解:行贾也。白虎通曰: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通物曰商,居卖曰贾。按白虎通古本如是。汉律历志:商,章也。物成□可章度也。尚书:我商赉女。徐邈商音章。□部商从章声。皆可证。□俗作□。经传皆作商,商行而□废矣。浑言之则□贾可互偁,析言之则行贾曰□。行贾者,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从贝,商省声。式阳切。十部。
19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95
贩fàn
196
注解:买贱卖贵者。司市曰: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注云:贩夫贩妇朝资夕卖。按资犹取也。从贝反声。形声包会意。方愿切。十四部。
19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198
买mǎi
199
注解:市也。市者,买物之所。因之买物亦言市。论语:沽酒市脯。从网贝。会意。莫蟹切。十六部。春秋襄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密州。密州,左传作买朱锄。杜云:买朱锄,密州之字。按弑君未有书字者。传明云:书曰莒人弑其君买朱锄。然则左公所据之经实作买朱锄,不作密州也。买为密,朱为州,皆音之转。朱锄者,犹邾之言邾娄也。今本经与传不合,葢或以公、榖经文改左氏经文。《孟子》曰:「登垄□而网市利。」见公孙丑篇。此引以证从网贝之意也。垄孟子作龙。丁公箸读为隆。陆善经乃读为垄,谓冈垄□而高者。按赵注释为堁□而高者也。堁,尘塺也。高诱云:楚人谓尘为堁。赵本葢作尨□。尨,尘杂之皃。嚣尘不到,地势略高之处也。古书尨龙二字多相乱。许书亦当作尨□,浅人以陆善经说改为垄耳。
20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01
贵ɡuì
202
注解:物不贱也。从贝臾声。居胃切。十五部。臾,古文蒉。见草部。○按贵篆各本厕部末賏上,非旧次也。今更正。
20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04
贱jiàn
205
注解:贾少也。贾,今之价字。从贝戋声。才线切。十四部。
20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07
赋fù
208
注解:敛也。周礼大宰:以九赋敛财贿。敛之曰赋,班之亦曰赋。经传中凡言以物班布与人曰赋。从贝武声。方遇切。五部。
20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10
贪tān
211
注解:欲物也。心部惏,女部婪皆训贪。从贝今声。他含切。七部。
21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13
贬biǎn
214
注解:损也。从贝□声。形声包会意也。铉本作从贝从乏。方敛切。杜林作□。
21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16
贫pínp282下
217
注解:财分少也。谓财分而少也。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从贝分,分亦声。符巾切。十三部。□,古文从宀分。
21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19
赁lìn
220
注解:庸也。庸者今之佣字。广韵曰:佣,馀封切。佣,赁也。凡雇僦皆曰庸,曰赁。从贝任声。尼禁切。七部。
22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22
赇qiú
223
注解:□财物枉法相谢也。枉法者,违法也。法当有罪,而以财求免,是曰赇。受之者亦曰赇。吕□:五过之疪惟来。马本作惟求,云有请赇也。按上文惟货者,今之不枉法赃也。惟求者,今之枉法赃也。从贝求声。形声包会意。巨留切。三部。一曰戴质也。载各本作戴。今依韵会正。谓载质而往求人偁貣也。质谓以物相赘。
22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25
购ɡòu
226
注解:□财有所求也。县重价以求得其物也。汉律:能捕豺貀,购钱百。从贝冓声。古□切。四部。
22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28
□shǔ
229
注解:赍财卜问为□。卜问,广韵作问卜。史记货殖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竭能,为重糈也。日者传: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按糈皆当作□,同音假借。□所以雠卜者也。祭神米曰糈。卜者必礼神,故其字亦作糈。从贝疋声,读若所。疏举切。五部。
23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31
赀zī
232
注解:小罚□财自赎也。赀字本义如是。引伸为凡财货之偁。从贝此声。卽夷切。十五部。汉律:民不繇,赀钱二十三。繇傜古今字。二十三各本作二十二。今正。汉仪注曰: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又七岁至十四,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以补车骑马。见昭帝纪、光武纪二注及今四库全书内汉旧仪。按论衡谢短篇曰:七岁头钱二十三。亦谓此也。然则民不傜者,谓七岁至十四岁。赀钱二十三者,口钱二十并武帝所加三钱也。
23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34
賨cónɡ
235
注解:南蛮赋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曰:盘瓠之传蛮夷,秦置黔中郡,汉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魏都赋曰:賨幏积墆。幏见巾部。从贝宗声。徂红切。九部。
23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37
卖yù
238
注解:□也。□,行且卖也。□字不见经传。周礼多言儥。儥训买,亦训卖。胥师饰行儥慝,贾师贵儥者,葢卽说文之卖字。而说文人部儥,见也。则今之觌字也。玉篇云:卖或作粥鬻。是卖鬻为古今字矣。按□□变作卖,易与卖相混。从贝□声。□,古文睦,见目部。读若育。馀六切。三部。
23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40
賏yīnɡp283上
241
注解:颈饰也。从二贝。騈贝为饰也。乌茎切。十一部。文五十九 重三
24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243
邑yì
244
注解:国也。郑庄公曰:吾先君新邑于此。左传凡偁人曰大国,凡自偁曰敝邑。古国邑通偁。白虎通曰:夏曰夏邑,商曰商邑,周曰京师。尚书曰西邑夏,曰天邑商,曰作新大邑于东国雒皆是。周礼:四井为邑。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此又在一国中分析言之。从囗,音韦。封域也。先王之制,尊□有大小,从卪。尊卑谓公矦伯子男也。大小谓方五百里,方四百里,方三百里,方二百里,方百里也。土部曰:公矦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从孟子说也。尊卑大小出于王命,故从卪。于汲切。七部。凡邑之属皆从邑。
24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46
邦bānɡ
247
注解:国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析言之也。许云:邦,国也。国,邦也。统言之也。周礼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国。此谓统言则封竟之内曰国,曰邑,析言则国野对偁。周礼体国经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国,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矦。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礼故书: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谓土畍。杜子春改邦为域,非也。从邑丰声。博江切。九部。□,古文。从□田。之,适也。所谓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从之土。
24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49
郡jùn
250
注解: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篇曰:千里百县,县有四郡。高注六月纪云:周制:天子畿内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郡有监。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周时县大郡小。至秦始皇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耳。按作雒篇与周礼不合。郑注月令但云:四监,主山林川泽之官。百县,乡遂之属。是不从作雒说也。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各本少受县下大夫五字。今从水经注河水篇所引补正。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十大夫受郡。见左传哀公二年。至秦初,天下置三十六郡□监县。战国策:甘茂曰:宜阳,大县也。名为县,其实郡也。秦武王时巳郡大县小矣。前此惠文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后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吴氏师道云:或者山东诸矦先变古县大郡小之制,而秦效之。是也。至始皇卄六年,始置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钱氏大昕曰:地理志:河东、太原、上党、东郡、颍川、南阳、南郡、九江、巨鹿、齐郡、琅邪、会稽、汉中、蜀郡、巴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皆曰秦置,长沙国曰秦郡,河南曰故秦三川郡,沛郡曰故秦泗水郡,五原曰秦九原郡,鬰林曰故秦桂林郡,日南曰故秦象郡,赵国曰故秦邯郸郡,梁国曰故秦砀郡,鲁国曰故秦薛郡,数之适得三十六。下文揔之曰: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确然不易者也。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乃在三十三年。裴駰以为不当在三十六之内,因舍三郡,以内史,鄣郡,黔中,足之。内史别于三十六郡不待言。故鄣郡虽见于志注,而不系之秦。黔中郡见昭襄王三十年,而志不之数,不可为典要也。史记之三十六与汉志同,乃揔摄后事而言之。故汉志、说文、高诱吕览注、应劭风俗通、皇甫谧帝王世纪、司马彪郡国志皆言秦分三十六郡。裴氏不从汉志之目。而唐人作晋书乃造秦四十郡之说,前此无言之者。从邑君声。渠运切。十三部。按释诂曰:郡,乃也。此未得其说,疑□之误也。
25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52
都dūp283下
253
注解: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左传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周礼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载师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则注曰:都鄙,公□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毕原之属在畿内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据杜氏释例:大曰都,小曰邑。虽小而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许改云有先君之旧宗庙,则必如晋之曲沃故绛而后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与周官合。从邑者声。当孤切。五部。周礼:歫国五百里为都。此周礼说也。周礼载师注引司马法曰: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25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55
邻línp284上
256
注解:五家为邻。见遂人职。按引伸为凡亲密之偁。从邑□声。力珍切。十二部。厸,古文邻。
25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58
酇zuǎn
259
注解:百家为酇。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酇,聚也。谓酇与攒攒音义皆同。攒,一曰丛木也。攒,冣也。从邑赞声。作管切。又作旦切。南阳有酇县。汉地理志南阳郡酇矦国。孟康曰:音赞。按南阳县作酇,沛郡县作□。许二字书然不相乱也,在沛者后亦作酇,直由莽曰赞治而乱。南阳酇音赞,沛□及改作酇字皆音嵯,音亦本不相乱。萧何始封之酇,茂陵书、文颖、臣瓒、颜师古、杜佑皆云在南阳,江统、戴规、姚察、李吉甫、今钱氏大昕皆云在沛。在沛说是也。始封于□,高后乃封之南阳之酇,与筑阳。文帝至莽之酇矦皆在南阳,故地理志于南阳云酇矦国,而沛郡酇下不云矦国,为在沛者不久也。诸家所传班固作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以韵求之,可以不惑。
26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61
鄙bǐ
262
注解:五酇为鄙。见遂人。五百家也。又周礼都鄙:王子弟公□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按大司徒以邦国、都鄙对言。郑注以邦之所居曰国,都之所居曰鄙对言。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葢周礼都鄙歫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故鄙可释为边。又引伸为轻薄之偁。而鄙夫字故作啚。冣目云俗儒啚夫玩其所习,可证也。今则鄙行而啚废矣。从邑啚声。兵美切。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
26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64
郊jiāo
265
注解:歫国百里为郊。杜子春注周礼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玉藻说郊祭曰:于郊,故谓之郊。从邑交声。古肴切。二部。按周礼故书作蒿,假借字。
26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67
邸dǐ
268
注解:属国舍也。文帝纪曰:入代邸。颜注曰: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按今俗谓旅舍为邸。经典假借邸为柢,如典瑞四圭有邸是也。释器:邸谓之柢。当作柢谓之邸。释言曰:柢,本也。郑司农引作邸本也可证。尔雅皆释经之辞。从邑氐声。都礼切。十五部。
26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70
郛fú
271
注解:□也。□各本作郭。今正。公羊传入其郛注:郛,恢郭也。城外大郭也。从邑孚声。甫无切。古音在三部。
27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73
邮yóu
274
注解:竟上行书舍。孟子: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释言:邮,过也。按经过与过失,古不分平去。故经过曰邮,过失亦曰邮。为尤訧之假借字。从邑□。会意。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边也。说从垂之意。在境上,故从垂。
27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76
□shàop284下
277
注解:国甸,大夫稍。稍,所食邑。载师注曰:故书稍或作削。按削当是□之误。许所据正故书或本也。太宰家削之赋当作家□。释文曰:家削本又作□是也。按国甸之下疑有夺文。大宰曰: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之赋。载师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地。此云国甸,卽经之邦甸也。邦甸去国二百里,家□三百里。此当云国甸之外曰家□。大夫稍。稍,所食邑。郑曰:家邑,大夫之采地也。稍与□叠韵。从邑肖声。所敎切。二部。《周礼》曰:「任□地。」在天子三百里之内。郑说同。
27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79
鄯shàn
280
注解:鄯善,西胡国也。许书三言西胡,皆谓西域也。言西胡以别于匈奴为北胡也。汉西域传云: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元凤四年,傅介子诛其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是则此时初制鄯字也。汉鄯善国城在今哈密卫东南。中国山川,维首在陇蜀。纪地者必始于西,故起西域而雍州。从邑善,善亦声。时战切。十四部。
28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82
□qiónɡ
283
注解:夏后时诸侯夷羿国也。弓部曰:□,帝喾□官,夏少康灭之。羽部曰:□,羽之□风,亦古诸矦也。按□□古通用。云帝喾射官而夏少康灭之,则夏之夷羿卽帝喾□官之后裔明矣。夷羿见左传虞箴。左传:魏绛云:夏训有之曰:有竆后羿,昔有夏方衰,后羿自锄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寒浞杀羿,靡灭浞,立少康,有穷由是遂亡。今左传作穷。许所据作□。今古字也。左氏之□石,杜不言其地所在,葢非山海经、离骚、淮南子所云弱水所出之穷石也。地理志,说文皆云弱水出张掖山丹,则山海经、离骚、淮南子所云竆石当在山丹。汉山丹今为甘州府山丹县,歫夏都安邑甚远。然许鄯善之下卽出□字,固谓西北边地。从邑,穷省声。渠弓切。九部。
28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85
□jì
286
注解:周封黄帝之后于□也。乐记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按□蓟古今字也,蓟行而□废矣。汉地理志、郡国志皆作蓟,则其字假借久矣。陆德明曰:蓟,今涿郡蓟县是也,卽燕国之都也。孔安国、司马迁及郑皆云:燕召公与周同姓。案黄帝姓姬,君奭葢其后也。或黄帝之后封蓟者灭绝,而更封燕召公乎。疑不能明也。而皇甫谧以召公为文王之庶子,记传更无所出。又左传富辰言文王之昭亦无燕。玉裁按:地理志曰:广阳国蓟,燕召公所封。然则班意谓封黄帝之后卽召公也。而周本纪以封尧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并言。张守节疑蓟为燕所并,未知其审。从邑契声,读若蓟。古诣切。十五部。上谷有□县。地理志广阳国下曰: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郡国志广阳郡注曰:世祖省广阳郡,并上谷,永平八年复。按许云上谷有蓟县,依光武省并而言也。今京师顺天府附郭大兴县治卽古燕都。许说汉制作□,则知汉时故作□矣。但不解今之汉志何以作蓟也。○又按此五字,当如下文邰下□下之例,作今上谷蓟县是也七字。汉时字巳作蓟,如邰巳作斄,□巳作穰。古今字不同,故箸之以言其合。假令汉时字本作□,则其立文当云上谷县也周时黄帝之后所封。如邹下云鲁县古邾国,帝颛顼之后所封之例矣。然则□者,许所见古字也。蓟者,汉时字也。
28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88
邰táip285上
289
注解: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大雅:有邰家室。毛传曰:邰,姜嫄之国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国后稷于邰,使事天以显神,顺天命。是则邰本后稷外家之国名,炎帝之后姜姓所封也。国后稷于邰时,葢国姜姓于他处矣。至武王克殷,兴灭国,继绝世,乃封神农之后于焦。从邑台声。土来切。一部。右扶风斄县是也。见地理志。周人作邰,汉人作斄,古今语小异,故古今字不同。郡国志无斄县。郿下曰:有邰亭。葢斄县倂入郿也。邰亭,杜预谓之厘乡,徐广谓之斄乡,今陜西乾州武功县县西南二十二里故斄城是。《诗》曰:「有邰家室。」今生民诗有卽字。考高诱注吕览辨士引:实颖实栗,有邰家室。亦无卽。○宋本说文无卽。与九经字□所引合。一本有者非也。
29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91
□qí
292
注解: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风美阳中水乡。经典有岐无□。惟汉地理志曰:大王徙□,文王作酆。匈奴传曰:秦襄公伐戎至□。师古曰:□,古岐字。岐专行而□废矣。许所见豳岐作□,犹所见蓟作□也。地理志曰:右扶风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大王所邑。鲁颂笺曰: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阳。按此云文王所封,要其终而言。皇矣诗曰:度其鲜原,居岐之阳。笺云:乃始谋居善原广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也。文王自□迁酆,非文王始国□也。下云酆,周文王所都。则此当云大王矣。戴先生曰:美阳今为陜西凤翔府岐山、扶风二县。汉志:美阳、岐山在西北。今岐山县东七十里岐山是。从邑支声。巨支切。十五部。岐,□或从山支声。因岐山□名之也。□或者、岐之或字。谓岐卽□邑之或体也。又云因岐山□名之,则又□邑岐山画为二字矣。考岐山见于夏书、雅颂、汉志。□邑因岐山以名,□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薛综注西京赋引说文: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畍,山有两岐,因以名焉。此说文山部原文也。山有两岐,当作山有两枝。山有两枝,故名曰岐山。疑后人移入于此而□改之。学者读此可以□邑部之岐专入山部矣。○按汉书地理志曰大王徙□。曰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酆之地。郊祀志曰大王建国于□梁。匈奴传曰秦襄公伐戎至□。皆作□。□周字也。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是可证□岐之别。□,古文□,从枝从山。古文□当作古文岐,此亦浅人改山部之文入此部耳。亦当□此入彼。
29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94
邠bīnp285下
295
注解:周大王国。在右扶风美阳。从邑分声。补巾切。十三部。豳,美阳亭,卽豳也。民俗□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阙。按此二篆说解可疑。豳者,公刘之国。史记云庆节所国,非大王国。疑一。汉地理志、毛诗笺、郡国志皆云:豳在右扶风栒邑,不在美阳。疑二。地理、郡国二志皆云:栒邑有豳乡。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汉右扶风之漆与栒邑皆是豳域,不得美阳有豳亭。疑三。从山,豩声,非有阙也。而云从豩,阙。疑四。假令许果以豳合邠,当云或邠字,而不言及。疑五。葢古地名作邠,山名作豳,而地名因于山名,同音通用,如□岐之比。是以周礼钥师经文作豳,注作邠。汉人于地名用邠不用豳。许氏原书当是豳岐本在山部,而后人移之,倂古今字为一字。抑或许书之变例有然,未能定也。经典多作豳,惟孟子作邠。唐开元十三年始改豳州为邠州。见通典、元和郡县志。郭忠恕云:因似幽而易误也。
296
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297
郿méip286上
298
注解:右扶风县。前后二志同。大雅:申伯信迈,王饯于郿。毛云:郿地。笺云:时王葢省岐周,故于郿云。正义云:申在镐京之东南,自镐适申,涂不经郿。时宣王葢省视岐周,申伯从王至岐,自岐饯之。按今凤翔府郿县县东北十五里渭水之北有故郿城。从邑睂声。武悲切。师古音媚。十五部。
29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00
郁yù
301
注解:右扶风郁夷也。见地理志。班引诗:周道郁夷。师古曰:毛诗周道倭遟,韩诗作郁夷字,言使臣乗马行于此道。按古假借为□字,如论语郁郁乎文哉是也。□,有文章也。其始借彧为□,其后又借郁为彧。今陜西凤翔府陇州州西五十里有故郁夷城。后汉建武二年,邓禹遣兵击赤眉于郁夷,在此处也。从邑有声。于六切。古音在一部。
30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03
鄠hù
304
注解:右扶风县也。前后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鄠县县北二里有故鄠城,卽古扈国也。从邑雩声。胡古切。五部。
30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06
扈hù
307
注解:夏后同姓所封,战于甘者。尚书序曰: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马融曰:有扈,姒姓之国,为无道。又曰:甘,有扈南郊地名也。左传曰:夏有观扈。五观与扈皆夏同姓也。在鄠,谓夏之有扈在汉之鄠。鄠卽扈,如斄卽邰,蓟卽□,皆古今字。姚察史记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按扈为周字,鄠为秦字。通典云:至秦改为鄠。有扈谷、甘亭。此五字有脱误。当作有户谷户亭甘亭七字。今汉书鄠下云:古国,有扈谷亭。语不完。当依元和郡县志所引云: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史记正义所引志云:古扈国,有户亭。疑正义尚脱户谷二字。许书当与汉志同。户扈同字。姚察云:户扈鄠三字同。是也。从邑户声。胡古切。五部。按左传扈民无淫者也,同屈荡户之之户,止也。又离骚:扈江蓠于辟芷。王云:楚人名被为扈。□,古文扈,从山□。此未详其右所从也。锴曰:从辰巳之巳。窃谓当从户,而转写失之。
30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09
□péi
310
注解:右扶风鄠乡。谓右扶风鄠县有□乡也。下仿此。汉□成矦周绁。服虔音菅蒯之蒯。苏林音簿催反。小颜、小司马皆云:字从崩从邑。功臣表:剻成在长沙。张守节引舆地志云:□成县,故陈仓县之故乡聚名也,周绁所封。与汉表、说文皆乖异。而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又未详其地。从邑崩声。沛城父有□乡,沛郡城父见地理志。城父者,左传襄元年昭九年之夷地,今安徽颍州府亳州州东南七十里有故城父城是也。史记索隐引三苍云:□乡在城父县。音裴。读若陪。许云崩声,则在第六部也。读若陪,则音转在一部也。□城,楚汉春秋作凭城。师古云□又音普肯反。皆本音也。今音薄回切,依读若陪之云而入灰韵也。
31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12
□jūp286下
313
注解:右扶风鄠乡。从邑且声。子余切。五部。
31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15
郝hǎo
316
注解:右扶风鄠盩厔乡。铉本如此。谓右扶风之鄠县、盩庢县皆有郝乡也。玉篇作右扶风盩庢乡,无鄠字。而锴本作右扶风鄠乡盩庢县,脱落不完。汲古毛扆乃取以改旧本,可笑也。前志曰:右扶风盩庢。按在今陜西西安府盩庢县。从邑赤声。呼各切。五部。
31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18
酆fēnɡ
319
注解:周文王所都。诗书皆作丰。左传:酆,文之昭也。字从邑。前后二志亦作酆。大雅曰:旣伐于崇,作邑于丰。杜预曰:酆在鄠县。后志曰:酆在京兆杜陵西南。在京兆杜陵西南。京兆尹杜陵,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府东南十五里有故杜陵城。从邑丰声。□戎切。九部。
32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21
郑zhènɡ
322
注解:京兆县。二志同。今陜西同州府华州州城北有故郑城。周厉王子友所封。前志曰:周宣王弟郑桓公邑。从邑奠声。直正切。十一部。宗周之灭,郑徙潧洧之上,今新郑是也。桓公友之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取虢郐鄢蔽补丹依畴历华十邑之地,右雒左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从其故名曰郑。至汉为河南郡新郑。二志同。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西有故郑城。
32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24
合hé
325
注解:左冯翊合阳县。二志同。应邵曰:在邰水之阳也。按今陜西同州府合阳县卽其地。从邑合声。矦合切。七部。《诗》曰:「在合之阳。」大雅文。今诗合作洽。水经注引亦作合。按魏世家:文矦时西攻秦,筑雒阴合阳。字作合,葢合者水名。毛诗本作在合之阳,故许引以说会意。秦汉间乃制合字耳。今诗作洽者,后人意加水旁。许引诗作合者,后人所改。
32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27
□kǒu
328
注解:京兆蓝田乡。二志皆云:京兆尹蓝田。今陜西西安府蓝田县县治西十一里有蓝田故城。□者,乡名。今人叩击字从⼙,不当作□。从邑口声。苦后切。四部。
32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30
□fán
331
注解:京兆杜陵乡。水经注渭水篇:泬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卽杜之樊乡也。汉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最,赐邑于此乡。按樊乡见史汉樊哙传。索隐引三秦记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樊乡卽樊川也。宋敏求长安志曰:樊川在万年县南三十五里。引十道志云:其地卽杜陵之樊乡。凡言樊乡,卽许之□乡也,在今西安府南三十里之樊川。周语:樊仲山父谏。韦曰:仲山父王□士,食采于樊。毛传曰:仲山甫,樊矦也。按周襄王赐晋文公阳樊之田。阳樊,一名樊,一名阳。国语:阳人不服,而曰阳有樊仲之官守焉。然则仲山甫之樊非此□也。阳樊,方舆纪要云:或曰在今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从邑樊声。附袁切。十四部。
33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33
□fūp287上
334
注解:左冯翊县。见地下志。按封禅书秦文公作鄜畤。今陜西鄜州洛川县县东南七十里有鄜城废县。从邑麃声。甫无切。按票声麃声当在二部。而孟康鄜音□者,凡汉志地名皆随其地语言为音故也。□省作鄜。
33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36
□tú
337
注解:左冯翊合阳亭。谓左冯翊合阳有□亭也。各本作□阳亭,误。今依集韵、类篇、王伯厚诗地理考,正。伯厚困学纪闻亦作□阳亭,则宋时本固是,非错出也。大雅韩奕:出宿于屠。毛曰:屠,地名。宋潏水李氏谓地在同州□谷,是也。按屠□古今字。顾氏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作荼谷渡,云在今陜西同州府合阳县东河西故城南。从邑屠声。同都切。五部。
33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39
邮yóu
340
注解:左冯翊高陵亭。各本无亭字。今依广韵尤韵及玉篇补。锡韵又曰:邮,乡名,在高陵。按左冯翊高陵,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高陵县卽其地。从邑由声。徒历切。古音在三部。
34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42
□nián
343
注解:左冯翊谷口乡。左冯翊谷口,见地理志。今陜西西安府醴泉县东北七十里有故谷口城。从邑年声,读若宁。奴颠切。十二部。按广韵奴丁切。年声而读如宁,合韵也。
34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45
邽ɡuī
346
注解:陇西上邽也。见地理志。郡国志曰:汉阳郡上邽故属陇西。胡氏三省云:秦本纪:武公伐邽冀戎,初县之。上邽县,故邽戎地也。此为上邽,京兆有下邽。今甘肃秦州州西六十里有故上邽城。从邑圭声。古畦切。十六部。
34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48
部bù
349
注解:天水狄部。地理志水无狄部,未详。顾氏祖禹曰:汉天水郡,今陜西巩昌府以东秦州之境是其地。从邑否声。蒲口切。四部。按广韵曰:部,署也。许冣目曰: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35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51
郖dòup287下
352
注解:弘农县庾地。二志弘农郡首弘农县。郡县同名,故言弘农县也。庾当作渡,字之误也。水经注河水篇曰:门水又北径弘农县故城东。城卽故函谷关。门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浢津。以河北有浢水南入于河,故有浢津之名也。穆天子传:天子自填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于南郑。考其沿历所踵,路直斯津,是知袁豹之徒窦津之说非矣。按浢郖同字。魏志杜畿传:畿遂诡道从郖津渡。陈寿用字合许书也。宋元嘉二十九年,北魏将封礼自郖津南渡赴弘农,拒桺元景。在今河南陜州灵宝县西十里。从邑豆声。当矦切。四部。按矦当作□。
35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54
鄏rǔ
355
注解:郏鄏,二字依韵会补。河南县直城门官陌地也。官,赵抄宋本李仁甫本作宫。今集韵作官,类篇作官,似官是。官陌卽今云官路也。河南县者,二志皆云河南郡河南,郡县同名,故但云河南县,以别于凡县不云县也。若汉魏时碑则云河南矣。汉雒阳县,周之成周也。汉河南县,周之王城也。今河南河南府府东北二十里有雒阳故城,府城西北有河南故城,河南故城西有郏鄏陌,或谓之郏山,北二里曰邙山。从邑辱声。而蜀切。三部。《春秋传》曰:「成王定鼎于郏鄏。」宣三年左传文。按逸周书云:周公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雒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溱。地理志曰:河南郡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是则汉之河南县,左传之郏鄏也。周时郏鄏为大名,汉时专□城外官陌为郏鄏陌,旧名之仅存者。故皇甫谧、杜预皆云:县西有郏鄏陌也。许君先举汉陌,后举周地,使文义相足。别详邙下。
35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57
鄻liǎn
358
注解:周邑也。左传昭卄九年:王子赵车入于鄻以叛。杜云:鄻,周邑。从邑辇声。力展切。十四部。
35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60
□zhài
361
注解:周邑也。左传曰: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按春秋经、左传、国语、史记、逸周书、竹书纪年,凡云祭伯、祭公谋父,字皆作祭。惟穆天子传云□父。注云:□父,□公谋父。□者本字,祭者假借字。韦注国语云: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也,为王□士,谋父字也。是则□本西都畿内邑名。至东周时,隐元年祭伯来。庄卄三年祭叔来聘。尚仍其西都旧偁。许云周邑,系诸河南河内之闲,其诸东都亦有□与,抑如郑之仍旧偁与。从邑祭声。侧介切。十五部。礼记叶公之顾命,以周书祭公解正之。叶乃祭之误。
36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63
邙mánɡp288上
364
注解:河南雒阳北。雒各本作洛,误。今正。河南雒阳,二志同。芒山上邑。芒,宋本或作亡,或作土。玉篇、集韵、类篇作土。今定作芒。左传昭卄二年杜注曰:北山,洛北芒也。文□应休琏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曰:登芒济河。李注引说文:芒,洛北大阜也。今说文虽无此语,然所据为唐以前书。郡国志雒阳下亦引皇览:县北芒山,道西吕不韦冢。水经注谷水篇曰:广莫门北对芒阜。是则山本名芒,山上之邑则作邙。后人但云北邙,鲜知芒山矣。亡者,讹字也。土者,浅人臆改之也。北芒山在今河南河南府府北十里,山连偃师、巩、孟津三县,绵□四百馀里。左传昭二十二年王田北山,卽此。按周书所谓郏山者,北邙山也。王城谓之郏者,以山名之。桓七年王迁盟向之民于郏,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周语晋文公旣定襄王于郏,皆谓王城也。然则云郏鄏者,谓郏山下肥漘之地。郏古字容当作夹。从邑亡声。亦从芒省。会意。莫郞切。十部。
36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66
鄩xún
367
注解:周邑也。左传昭廿二年:郊鄩溃。杜曰: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鄩中。水经注洛水篇曰:鄩水于訾城西北东入洛水。京相璠云:有鄩城,葢周大夫鄩肸之邑也。按鄩肸、鄩罗皆子朝之党。见左传。今河南河南府巩县县西南五十八里有故鄩城。从邑寻声。徐林切。七部。
36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69
郗chī
370
注解:周邑也。在河内。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隤、怀。杜曰:絺在野王县西南。按郗者本字,絺者古文假借字也。前志河内郡波县,孟康云有絺城。后志亦云河内波有絺城。按许但云河内,不云某县者,有所未审也。从邑□声。丑脂切。十五部。
37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72
郓yùn
373
注解:河内沁水乡。河内郡沁水,二志同。今河南怀庆府济源县县东北有故沁水城是也。沁水县有郓乡。从邑军声。王问切。十三部。鲁有郓地。见左氏春秋经传。公羊作运。文公十二年,成公九年,襄公十二年,昭公元年之郓。杜云:莒别邑,在城阳姑幕县。此在鲁东者也。成公十六年之郓。杜云:鲁西邑,在东郡廪□。此在鲁西境者也。东郓当在今山东靑州府诸城县。西郓在今山东曹州府郓城县,有郓城故城。按此与沛城父有□乡,鲁东有□戎为一例。别于前义。
37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75
邶bèip288下
376
注解:故商邑。商,畿内之地也。邑,国也。商颂曰:商邑翼翼。自河内朝歌□北是也。河内朝歌,二志同。前志曰:朝歌,纣所都。诗諩曰:邶庸卫者,商纣畿内方十里之地。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敎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庸,东谓之卫。后三监导武庚叛,成王杀武庚,伐三监,更于此三国建诸矦。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彼二国,混而名之,从其国本而异之,为邶庸卫之诗焉。故邶城在今河南卫辉府府东北。通典曰:故庸城在新乡县县西南三十二里。从邑北声。补妹切。古音在一部。
37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78
邘yú
379
注解:周武王子所封。左传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在河内野王是也。是也二字衍文。河内野王,二志同。前志孟康注曰:故邘国,今邘亭是也。后志曰:野王有邘城。尚书大传曰:文王受命一年,□虞芮之讼,二年伐邘。此商时之邘也,武王子所封。徐广曰:在野王县西北。按今河南怀庆府府西北十三里有故邘城。从邑亏声。况于切。五部。读又若区。于声则读如于矣。又读同区,与四部合韵也。
38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81
□lí
382
注解:殷诸侯国。今商书西伯戡黎。今文尚书作耆。尚书大传文王受命五年伐耆,周本纪明年败耆国,是也。或作□,或作饥,皆假借字也。许所据古文尚书作□,戈部作黎,葢俗改也。左传曰:赤狄夺黎氏地。诗序曰:狄人迫逐黎矦。未知卽商诸矦之后与否。在上党东北。上党,郡名。不言何县者,有未审也。前志上党壶关。应劭曰:黎矦国也,今黎亭是。后志同应说。今山西潞安府府治卽汉壶关县,府西南三十五里有黎亭。从邑□声。郞奚切。十五部。□,古文利。见刀部。《商书》:「西伯戡□。」商书篇名。
38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84
邵shào
385
注解:晋邑也。左传襄二十三年:齐矦伐卫,遂伐晋。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杜曰:取晋邑而守之。杜不言郫邵二邑名,据许则当是二邑也。文六年:贾季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此单言郫也。后志:河东垣县有邵亭。注引博物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厄。赵孟杀公子乐郫邵,岂张华所见左传有异欤。按今山西绛州垣曲县东有邵城,后魏之邵郡,后周之邵州皆此也。依许则经典独此字从邑召。凡周召字作邵者,俗也。后儒或谓垣曲邵城为周召分陜之所,其说不经。从邑召声。寔照切。二部。
38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87
鄍mínɡp289上
388
注解:晋邑也。左传僖二年: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服虔曰:谓冀伐晋也。下文冀之旣病,亦唯君故。谓虞助晋也,将欲假道称前恩以诱之。按服说是也。杜云鄍,虞邑。非也。许同服说。从邑冥声。莫经切。十一部。《春秋传》曰:「伐鄍三门。」是也。
38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90
鄐chù
391
注解:晋邢矦邑。按当云晋雍子邑。许笔误也。左传襄卄六年:声子曰: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子灵卽申公巫臣,奔晋,晋人与之郉。昭十四年:晋郉矦与雍子争鄐田。杜曰:郉矦,巫臣之子也。从邑畜声。丑六切。三部。
392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93
□hòu
394
注解:晋之温地。左传成十一年:晋却至与周争□田。却至曰:温,吾故也。杜曰:□,温别邑。今河内怀县西南有□人亭。按□田今在河南怀庆府武陟县。刘歆遂初赋:越矦田而长驱兮,释叔向之飞患。巳下皆述叔向事,则矦田正谓郉矦雍子所争者也。章樵以□田说之,疑非。从邑矦声。胡遘切。四部。《春秋传》曰:「争□田。」
395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96
邲bì
397
注解:晋邑也。杜曰:邲,郑地。按水经注济水篇曰:次东得宿胥水口,济水与河浑涛东注济水于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三年:晋楚之战,楚军于邲。卽是水也。顾氏祖禹曰:其地葢卽荧口受河之处。今在河阴县西。从邑必声。毗必切。十二部。《春秋传》曰:「晋楚战于邲。」宣十二年左传文。
398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399
却xì
400
注解:晋大夫叔虎邑也。叔虎之子曰却芮,以邑为氏。从邑谷声。绮□切。古音在五部。
401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02
□péi
403
注解:河东闻喜乡。乡各本作县。今依广韵正。河东郡闻喜,二志同。今山西绛州闻喜县,汉县地也。广韵曰:□,乡名,在闻喜。伯益之后封于□乡,因以为氏。后徙封解邑,乃去邑从衣。按今字裴行而□废矣。从邑非声。薄回切。十五部。切
404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05
□qián
406
注解:河东闻喜聚。乑部曰:邑落曰聚。舜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小于邑也。从邑虔声。渠焉切。葢十四部。
407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08
邼kuānɡ
409
注解:河东闻喜乡。从邑匡声。去王切。十部。
410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11
鄈kuí
412
注解:河东临汾地,河东郡临汾,二志同。今山西平阳府太平县县南二十五里临汾故城是也。汉武帝纪:元鼎四年,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崛,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馀丈。汾阴县治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也。师古曰:以其形高起如人尻脽,故以名云。一说地临汾水之上,地本名鄈,音与葵同,彼乡人呼鄈音如谁,因转而为脽字耳。故汉旧仪云葵上。玉裁按:水经:汾水又西过皮氏县。注曰:汾水径鄈□北,故汉氏之方泽也。贾逵云:汉法:三年祭地汾阴方泽。泽中有方□,故谓之方泽。□卽鄈□也。经又曰: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注曰: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据郦氏此注:鄈、脽异处极明。然封禅书、郊祀志皆云: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与武纪合。水经注河水篇亦云:河水东际汾阴脽,县故城在脽侧,城西北隅有脽□,上有后土祠。是则鄈脽本无二。汉志云汾阴,许云临汾者,葢二县地边竟相接故。似不当分别鄈、脽为两地也。从邑癸声。水经注引此。揆唯切。十五部。即汉之所祭后土处。
413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14
郉xínɡp289下
415
注解:周公子所封,左传:富辰曰:凡蒋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曰:郉国在广平襄国县。地近河内怀。前志:赵国襄国,故郉国。后志同。按襄国故城在今直□顺德府城西南。许不云在赵国襄国而云地近河内怀者,有所审定之辞也。河内郡怀,二志同。今河南怀庆府武陟县县西南十一里有故怀城。从邑幵声。户经切。按玉篇又轻千切。十一十二部。
416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17
邬wū
418
注解:大原县。二志同。前志曰:晋大夫司马弥牟邑。按弥牟为邬大夫。见昭二十八年左传。前此有邬臧,以邑为氏。戴先生曰:今山西汾州府介休县县东三十五里有故邬城,汉县也。其北魏之邬城,在今介休县东四十五里,俗讹武城。从邑乌声。安古切。五部。按据许字从乌,以乌为声甚明。此所以字林乙袪反。郭朴三苍解诂音瘀,于庶反。阚駰音厌饫之饫,重言之也。陆氏左传音义乃云太原县字,从焉作鄢,误甚。且云旧音乌户反非。当从于庶反。夫于庶与乌户,亦南朝鱼虞敛侈之辨耳,安有是非也。
419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420
祁qí
421
注解:大原县。二志同。前志曰:�
URN: ctp:ws385783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