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湧幢小品卷之三十

《湧幢小品卷之三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眾來歸
2
常鄭公既擒納哈出。其眾驚潰。河水一夕大深。斷其後路。皆曰天也。其帥五十八。帥眾來歸。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連人。習其國書。入太學。麤涉傳記。頗醇謹。在元為平章。既歸。賜姓。歷官。數有功。恬退不爭。以壽終。
3
職官走虜
4
也先之變。山西榆次縣李員外亦走虜中為之用。蓋利其賞賜。且政寬。不受文法苦楚也。時見獲姦細李喜、孫荊弼之言如此。係景泰五年。御史鍾同審出。
5
路河
6
自廣寧東二十里。至海州東昌堡。凡一百七十里。緣路濬河。謂之路河。海運由此河直達廣寧。嘉、隆間增築河隄。人馬通行其上。近年隄頹河塞。內水輒瀦為湖。而虜乘隙以入。居民行旅皆遭擄掠。此遼之大患也。
7
抵捐金
8
嘉靖三十七年。大同右衛被圍久。月糧既缺。舍餘馮瑤。捐萬金代發。圍解不即償。且以朽幣抵之。瑤訴訟。經數年。楊虞坡還本兵。知狀。題奏。乃以馬價給之。
9
壯夫
10
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宣府東關莊壯夫李愷挺身角虜。手刃七八人。身被十餘鎗。授所鎮撫。仍坐堡提調。
11
虜款賞恤
12
俺答款貢。每五年守例寧靜。加賞一次。銀三十兩。大紅紵絲蟒衣一襲。彩段表裏。或八或六。中間小酋入犯。能制馭罰服者。加賞銀五十兩有差。萬曆九年十二月死。與祭七壇。?書一道。彩段十二。表裏布一百匹。降真香七炷。若俺答者。跳梁于前。馴服于後。智哉。可謂變夷而享榮名者矣。妻三娘子。名哈屯。另築城以居。請名。賜曰歸化。寺曰弘慈。俺答為順義王。其子黃台吉。封龍虎將軍。台吉襲王封。其子扯力克台吉襲將軍封。亦如之。三娘子稱一品夫人。不稱妃也。黃台吉更名乞慶哈。嗣封三年死。恤典如父。襲封亦如之。
13
虜勢日分
14
把漢那吉既降。得歸俺答。命主板升之眾。號曰大成台吉。妻曰大成比妓。以哈台吉輔之。大成台吉死。三娘子欲以其妻與少子不他失禮。哈吉不從。三娘子以兵攻之。各落酋講和未定。扯力克自以兵收比妓為妻。扯力克者。黃酋之長子也。從此與三娘子成隙。而虜勢益分。板升之眾。日受蹂躪。不能自存。丘富趙全之子。入赴于總督鄭洛。求以千百人入附。洛以貢市好言卻之。大約都被夷人殺盡。把漢那吉封昭勇將軍。于萬曆十一年四月三十日。射生。墮馬死。邊臣以聞。得旨。那吉首克歸款。忠順可嘉。給與辦祭。彩段六。表裏布三十匹。此賞猶薄。當照俺答例減半可也。
15
賜經像
16
虜既互市。朝廷每遣僧賜以經像。始出塞。官為制大紅袈裟。四人輿。張蓋。爐香前引。至虜帳數十步。皆紅毯衣地。上施白繚綾。使者奉所賜經像。蹈以進。既入。施設。虜王投體膜拜。九頓首。良久乃起。起受詔畢。復九拜。甚恭。禮竟。敬問皇帝萬康。暨輔臣府部而降安否。震旦有無佛法隆汙。使者具對。且為推言善惡因緣果報之說。護生甚善。斬刈剽竊。罪最劇。善升釋梵天生人中。不產邊地夷落。罪墮泥犁。受報無央。酋聞輒齧指咋舌。胡騎數萬。環以聽。大酋梵唱。屬而和者。如秋潮之撼山。羅拜。顙擊地。若萬杵登登也。酋故所奉西國像數軀。皆金銀。隨所駐。皆施淨幕。香花莊嚴。懸所得漢飾綢絹巾帨。糺結粉糅幾滿。使者始至。供酥油茶一盞。供佛。飯僧。皆設大敵胾。辭而行。攀戀浹旬不聽發。告以王程。輒曰。師輩佛子。而制國法乎。曰。中華國法。大於佛法也。使者四人。人餉馬數十蹄為禮。
17
耗雄心
18
王鑑川司馬云。俺酋之雄心。半耗於奉佛。以後虜中得西僧。輒奉為活佛。中國因而縻之。盡得其力。佛教之有益於國家如此。但今之學士大夫亦有此好。浸淫成俗。虜性彊變為弱。中國慈則變而險。虜性直變為和。中國智則變而詭。將來未卜所終。而其端已見矣。
19
市易
20
互市起於漢武帝。所謂關市不絕以中之是也。有謂起於開元者。別是一說。然魏絳和戎亦是此意。而要之三代禦夷狄。亦必有所餌而羈縻者。非獨自漢始也。
21
番族
22
西番烏斯藏等處。將命者都尉番僧。有闡教、闡化、輔教、贊善、護教、五王。大乘、大寶、二法王。以文皇神聖。亦迎法王至京。禮之甚重。今靈谷寺左尚有法王殿基。蓋彼中惟知法王重之。所以收之。若曰建醮薦福。此特假為名。弄人耳目而已。至正德中。命司禮太監劉允往烏斯藏賷送番供等物。時左右近幸言西域胡僧有能知三生者。土人謂之活佛。遂傳旨查永樂、宣德間鄧成、侯顯、奉使例。遣允乘傳往迎之。必珠琲為旛幢。黃金為七供。賜法王金印袈裟及其徒以巨萬萬。內庫黃金為之一匱。?允往返。以十年為期。得便宜行事。又所經路。帶鹽茶之利。亦數十萬計。允未發。遣行相續。至臨清。運船為風阻。截入峽江。舟大難進。易以舟?冓舟?鹿。相連二百餘里。至成都。有司先期除新館。督造旬日而成。日支官廩百石。蔬菜銀亦百兩。錦官驛不足。傍取近城數十驛共之。又治入番物料。估值銀二十萬。鎮巡爭之。減為十三萬。取百工雜造。徧于公署。日夜不休。居歲餘始行。率四川指揮千戶十人、甲士千人、俱西。踰兩月。至其地。番僧號佛子者。恐中國誘害之。不肯出。允部下皆怒。欲脅以威。番人夜襲之。奪其寶貨器械以去。軍職死者二人。士卒數百人。傷者半之。允乘良馬走。僅免。復至成都。仍戒其部下。諱言喪敗事。空函馳奏乞歸。時上已登遐矣。
23
洮河邊外皆番族。與虜隔絕。國初設茶馬司。與番為市。每歲納馬易茶者為熟番。封貢後。虜常鈔掠諸番。番不能支。俛首屈服。歲有輸納。名曰天巴。於是虜騎數至番中。而火落赤者。尤桀黠。入據莽刺川時。掠漢人畜。邊將或就索。輒復得之。萬曆十九年。副將李魁方大醉。軍士報虜有侵掠。魁即單騎赴之。不介而馳。虜人初來。持鞚自白。魁輒拔刀斫之。虜大噪。射魁。創甚。還營死。督臣檄大帥劉承嗣擊虜。不勝。虜遂入犯至洮河。副將李聯芳出戰。遇雨。為虜所乘。敗沒。乃以戎政尚書鄭洛為七邊經略使。切責順義。趣之東歸。而聲火酋之罪。革其市賞。逐之遠去。西邊以安。
24
番僧專以進貢為生業。邊吏因而為奸。每一起。必用大車數十輛。所裝玉石雜貨。以箱計者。不可勝數。各色番人附麗者尤眾。禮部雖執舊制。限起限數。終亦不得盡行其說也。在境上。建寺起屋。納妻妾。酗淫賭博。靡所不至。而所謂西方活佛者。代推一人為主。能前知。頗有靈驗。其禪修者。亦自不少。蓋自白馬馱經以來。歷晉至梁。顯于達摩。其西來者甚盛。至唐有玄奘之行。其後用兵。設州縣。屯戍。終於傾陷。宋為西夏所隔。元無所不包。遂窮河源。帝師、國師、自其本俗。朝廷因而羈縻之。車書萬里。固不得而盡廢也。乃主者每欲減削。夫國家浮費甚多。柔遠人。其得而輕議乎。
25
與虜角射
26
馮仰芹子履。大宗伯琦之父也。備兵雲中。小酋那吉入市。操強弓。請與戲下士角射。公曰。吾與汝躬射。虜射利近。密移遠其侯。公連射皆中。酋盡輸其衣裘鞍馬。大愧。乃前其侯。使自射而賞之。復盡予所奪。虜大喜。叩頭去。曰。好太師。天朝有人。辛卯歲。星見。民間訛言。易州有王氣。官舉兵。誅至矣。眾空城走。郎中項公德楨過署中。策曰。民方恫疑。未可驟止。闔門。治具合樂。徐遣吏曉諭。乃定。
27
烽堠
28
一邊將為餘言。近日虜得中國人。頗用狡計。先擁入邊。俟舉烽相傳。即回騎出。從他道入。入又舉烽。又從他道入。飽掠得志。邊將但見烽舉。即提兵往撲。既至。無所見。而先舉烽者以誤傳報軍門。他道失事者。盡推之烽堠不明以解。堠卒坐斬。并及其次。真是可憐。此際必當暗設一法。出入以單雙為別。互而用之可也。
29
報功之弊
30
邊將殺平民報功。不必言矣。更有一弊。時有降虜。至健。而審譯無他者。留為家丁。束以帽服。其老弱言語可疑者。另置一處。高墻垣。嚴扃之。食以虜法。不改椎結。俟有失事。取斬之。或三五。或十餘顆。報上。驗之。真虜首也。因而免罪。且加賞。人皆不疑。蓋一參將曾守邊者。為餘言如此。此最可恨。惜無有發之嚴禁者。
31
西南夷
32
高皇帝欲征雲南。未發。乃衢童即謠於道。求其故。知為土地神所洩。因謫之雲南。後馮巫于府治之西山。故名其山曰進耳山。
33
雲南六詔。一曰蒙舍詔。今蒙化府。二曰浪穹詔。今浪穹縣。曰鄧瞼詔。今鄧川州。四曰施浪詔。今施浪縣蒙次河之地。五曰摩此詔。今麗江府。六曰蒙雋詔。今建昌。
34
五開、銅鼓、等處。俗獷悍。其不逞。群而歃血立盟。推其豪為之魁。號曰華款。有犯者。家立碎。人畏之甚於盜賊。
35
凡蠻夷不受鞭罰。輸財贖罪。謂之賧。誤用者。至作為器物。
36
廣南諸夷。以牛貨易。又謂里為牛。凡幾十幾里。則曰幾十幾牛。
37
南人用貝一枚。曰莊。四莊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貝之為索。猶錢之為緡也。
38
苗納糧一石。有至五兩、八兩者。
39
鮮卑聚語。崔昂問王昕曰。頗解此否。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宋史曰嘍囉。
40
闌干之名。起於北魏。南蠻中。依樹積水以居。名曰闌干。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往往推一長者為王。入唐。此二字成雅語矣。
41
番人見中國兵少。曰磨子兵。謂其子旋轉數。不能益也。殺而啖之。曰磨粉。立誓以埋奴為重。埋至數十人。有埋奴銘。
42
北戎、南蠻。都不出痘。一入中國。痘輒死。蓋夷落不啖鹽、醬。即胎毒無所觸。不發。
43
迤北地寒。不產鐵。迤南地煖。不產硝。故戎虜苗獞。國家得以五兵及火器制之。雖曰地氣。亦天意實有以限之。
44
諸葛擒孟獲。散青羌于五斗壩。此凌霄都蠻之自來。宋元豐中徵之。國朝成化中徵之。萬曆再徵。皆因大雨而克。
45
萬曆二十八年。流民徐應龍為紅苗所擄。詐稱親王。假傳詔旨。嚇詐苗。擒獲論死。後遂誣紅苗僭稱名號欲稱兵者。可笑。紅苗介蜀、楚、貴、三省之中。即古三苗遺種也。
46
楊安地界
47
播州前宣尉楊相。避禍。逃之水西安氏。後以病死。播人取屍。水西不與。多開供費之銀。求以地贖屍。播人難之。或為之謀曰。以鹽浸紙。曬乾為券,三年必碎爛。然後與之爭地。彼無馮據。且以還我。如其議。屍果歸。數年後。爭地。契已碎爛。水西計窮。而地終不肯歸。後告督府勘明。亦不肯歸。則以贖屍事尚在人口故也。
48
安疆臣俯首郭青螺中丞之命。絕楊應龍進兵。又讓後屯信地以報成功。即李霖寰總督亦許之。有近地可撥。朝廷不愛惜之語。及事平。蜀閫齮齕。黔中求多。安氏責輸糧。便輸糧。責獻印。便獻印。責擒叛。便擒叛。可謂恭順之至矣。乃蜀撫喬璧星欲取安氏為功。坐以侵佔播地為罪。而喜功之輩緣以為說。馴至以受賄棄地。彈前督臣。王霽宇中丞逐之。此別有所謂。非因棄地也。
49
兵兆
50
瓊州生黎。以香易土人牛。巡兵奪牛。黎憤。拔刀殺數人而去。此一尉可治。乃參將倖功。聞於兵使者姚善。率眾掩之。大敗。至督府遣師。又大敗。後調數萬人擊之。黎走險深入。得老弱首數百顆了事。官兵至一崖下。有蘇東坡碑。明示用兵之兆。吁。奇矣。其東坡先見。抑後人添飾耶。總督為江右張鳴岡。餘同官南中。識之。
51
寨鎮
52
海島寨中必立一銅銃為鎮。失之則災眚立見。中國以計取之。方制其命。如閩中柬埔寨失銃。皇皇無據。約獻賊腹心。并我兵陷沒者數百人。乃以歸之。寨酋爇香頂受。齎金書牙蠟來獻。誓擒賊報效。且請歲貢以為常。
53
54
高麗、朝鮮、皆以在東方。近日出。故朝字讀為朝夕之朝。鮮字讀作鮮明之鮮。
55
平壤府。其西京也。天使至。列兵江上護行。觀察使先於十數里外。遣伶戲來迓。抵近郊。列香亭、龍亭、儀仗、鼓樂。率僚屬迎詔。樂人皆著襆頭束帶。執仗者皆著戎冠葵花袗。金釘帶與花同。陳百戲。環繞作百獸率舞態。幡幢四。上書曰。萬國同歡爭蹈舞。兩儀相對自生成。天下太平垂拱裏。海東無事鑿耕中。迎導入城。至大同館。門外東南二面各樹鰲山彩繃。山上下列伶妓諸戲。入館。行禮畢。王遣使來問安。拜詔。所至皆如之。
56
朝鮮有成均館。宣聖廟。其廟扁曰大聖殿。廟制。欞星門、儀門、正殿。兩廡聖賢俱塑象。並與華同。其春秋丁祭。俱用朝廷頒降。雅樂官有大司成、少司成。館生曰生員。府州郡縣學生曰生徒。皆著儒巾、藍衫。與華同。但巾用軟羅為之。
57
朝鮮使臣。洪武四年。用禮部尚書偰斯宣諭。隨命斯冊封。其用內相。起于永樂中。成化四年。朝鮮國王李瑈卒。遣太監鄭同持冊封世子晄為王。巡按遼東御史侯英奏。朝鮮雖稱外國。其人多讀書知禮。使非其人。必為所輕。且遼東瘡痍未起。歲復不稔。內臣沿途繹騷。勞費百端。乞追寢成命。選廷臣有學行者以往。上是之。以詞林充正使。給事中副之。
58
嘉靖七年。朝鮮人遇風。飄至通州。被囚於守禦所。訊之。乃其國主試官。作詩云。白浪滔滔上接空。布帆十幅不禁風。此身若葬江魚腹。萬里孤臣一夢中。又云。跡殊溺海唐王勃。事異投江楚屈平。
59
安南遣使。必以詞林為正使。將至。則國王躬率臣僚。馳百里外。立迎道側。使者以守國辭。則退至數十里。又如之。比至郭門。凡三迎焉。分階陞位。正東西拜。
60
欽州知州林希元上疏。陳伐安南之策凡四。上不報。蓋希元自大理丞左遷炎荒。忿懣無聊。故襲道路傳聞之語。以冀一當。李古衝貽書曰。欽州非用武之地。君面亦非封侯之相。蓋希元貌侵。誚之也。林。閩人。有文學。後升僉事。罷歸。
61
莫登庸之亂。安南黎寧遣陪臣鄭惟憭以聞。後赦登庸為都統使。惟憭不得歸。處之長樂。給城中宅一區。田五十畝。從者三十畝。吁。獨不能量才。處以小小職銜耶。即才不堪用。百金百畝之產。中國何吝焉。
62
安南進代身金人。範用囚服面縛。萬曆二十六年。黎惟潭自以恢復放。罪視莫登庸有間。為立面肅容狀。閱驗。嫌其倨。令改範俯伏焉。鐫其背曰。安南黎氏世孫黎惟潭。不得蒲伏天門。恭進代身金人。悔罪乞恩。二十五字。按進金人代罪。乃蓋蘇文所以戲唐太宗者。我朝宣德中用之。黎利仍陋習舛。諸大臣其未之攷耶。
63
差往海外
64
琉球一差。最為煩費。嘉靖間。給事中陳侃、行人高澄之奉使也。以壬辰夏五月。其行也以甲午四月。萬曆初年。給事中蕭崇業、行人謝傑之奉使也。以丙子秋九月。其行也以己卯夏五月。巨艦造作。文移來往。非經年不能成。桅木尤艱。丁丑歲造成。復破。一造費可九千金。官吏從人餼廩不與焉。及到國。日有饋。旬有問安。月有筵宴。隨從四五百人。淹留四五月。糧食犒賞。不可勝計。故吾學編有彼國遣陪臣至省城領封之說。
65
萬曆三十年壬寅當封。吾師許敬庵申請於朝。允領封之說。不從。次年遣給事中夏子陽、行人崔德。丙午年方歸。夏。餘同年生相厚駐閩。與撫臣徐學聚抵牾。徐困之。月給十金為費。交章不休。
66
使琉球。所用舟。其形制與江河間座船不同。座船上下適均。出入甚便。坐其中者。八牕玲瓏。開爽明睿。真若浮屋然。不覺其為船也。此則艙口與船面平。官艙亦止高二尺。深入其中。上下以梯。艱於出入。面雖啟牖。亦若穴中之隙。所以然者。海中風濤甚巨。高則衝。低則避也。前後艙外猶護以遮波板。高四尺許。長一十五丈。闊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為二十三艙。前後豎以五桅。大桅長七丈二尺。圍六尺五寸。餘者以次小而短。舟後作黃屋二層。上安詔?。中供天妃。舟之器具。舵用四副。其一見用。其三防不虞也。櫓用三十六枝。風微逆。或求以人力勝。備急用也。大鐵錨四。約重五千斤。大棕索八。每條圍尺許。長百丈。惟船大。故運舟者。不可得而小也。舟?華船二。不用。則載以行。用則藉以登岸也。水四十櫃。海中惟甘泉為難得。勺水不以惠人。多備以防久泊也。通船以紅布為圍幔。五色旗大小三十餘。而刀鎗弓鎗之數。多多益辦。佛郎機亦設二架。凡可以資戎事者。靡不周具。正副使各用一船。後從陳侃之奏。共一船。
67
占城
68
吳惠。蘇之洞庭山人。進士。有膽氣。父子皆能武藝而有文名。惠使占城。舟遇颶風。有一大山石。擁出如刀戟。隱隱多人狀。去舟里許。祭訖而風返。占城國小土城。乘陴者持竹槍。其主坐馴象郊迎。既見。疾入。衛卒兩行。魋結趺地坐。三伐鼓。乃享使。其人極弱。夜鼓以十更為率。
69
成化中。給事中馮義。與行人司副張瑾。賷?印。封占城國王孫齊亞麻勿庵。多挾私貨。圖市利。至廣東。聞齊亞麻勿庵已死。而其弟古來。遣哈那巴等來請封。慮空還失利。亟至占城。占城人言。王孫請封之後。即為古來所殺。而安南已以偽?立其國人曰提婆苔者權掌國事。義等不俟奏報。輒以印幣授提婆苔。封之為王。得其賂黃金百餘兩。又經滿剌加國。盡貨其私物以歸。義至海洋病死。瑾具其事。且納偽?於朝。禮部劾瑾專擅封立。當正典刑。命下錦衣衛獄鞠治。始得其狀。法司比依大臣專擅選官罪。坐斬。時占城哈那巴在館。禮部譯問之。云古來實王弟。齊亞麻勿庵之死。以病不以殺。而所謂提婆苔者。亦不知其為誰。乃命哈那巴等暫回廣東。令有司以禮優待。俟提婆苔謝恩使至。并審其情偽別處之。瑾後亦減死。赦出。
70
日本
71
元世祖征日本。固是好大喜功。卻有深意。宋末來降諸將范文虎等與部下何止數十萬。躑躅海上。恐為後患。故驅之入島。勝則輦海外奇珍貢我。不勝而死。盡除內患。這達子盡有算計。關白遣清正行長。與朝鮮為難。亦是此意。二酋決不敢歸。亦何苦殺入中國來。中國人全然不曉。懦者為封貢之說。躁者欲盡兵力。跨海長征。中國有甚兵力。學得倭子襲人。只備禦為上。漸漸消耗他。
72
關白信急時。上封事者謂十萬入廣。十萬入閩。十萬入浙。十萬入淮。十萬入山東。十萬入天津。將如何。餘在家暗笑道。關白坐七十二州。盡自得意。要中國來甚麼。獸離穴即擒。彼難道全不思前算後。孟浪發六十萬人渡海。幾許人看家。當一箇大人家。發出五隻哨船。也自不易入。夜來便覺虛怯。中國大矣。分八枝兵攻。楊應龍費了多少氣力。不謂日本便能大舉。
73
或曰。海上儆急。難道可置度外。曰。天下事。你道那一件可置度外。人家近了小漾小水。也要隄備。況下海通番之人。勾引竊發。東西海面。不啻萬里。在在事體不同。隨方備禦。顧其人何如耳。
74
海寇莫甚於孫恩、盧循。卻未聞通倭。當是倭尚微細。孫、盧、在海邊騷擾。透入內地。受其殘破。中國只禦之于陸。不聞戰於海洋。比據廣州。便窺伺荊江、建業。為劉寄奴所滅。
75
倭一名韓中。以其鄰三韓而國也。
76
倭寇之起。緣邊海之民。與海賊通。而勢家又為之窩主。嘉靖二十六年。同安縣養親進士許福。有一妹。賊虜去。因與聯婚往來。家遂巨富。考察閒住僉事某。放誕挾制。尤屬無賴。甚至占官兵為防守。一方苦之。甚於盜賊。及朱秋厓開府巡視。行保甲法。破碎其謀。而謗言大興。今承平六十年。恐復有襲此風者。
77
嘉靖三十一年春三月。倭登黃華。勇士某等三十六人。接戰。死之。勇士者。栝人也。驍悍無比。皆衣楮甲。用鐵搊。與倭遇。即前突之。而淫霖不止。甲濡且重。又兵寡不敵。欲少退擇利。顧橋已斷矣。蓋土人畏倭。而以勇士委之也。倭凡數百千人。尾勇士數人而行。勇士迫則舉搊反擊。逐賊。賊走復來。如是者數四。莫敢近。土人隔水望見者。莫不壯之。於是勇士乃從埭渡。埭崩。而栝人不善水。遂沈水中。賊從上射之。宛轉死矣。其後河上常聞鬼哭聲焉。
78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五月初一日。倭船五十餘。從吳淞猝至上海。百計攻圍。積十七日。內外援絕。賊窺西南隅。地曠而僻。作竹梯三乘。高與城等。置兩輪於左右端。乘四鼓時。守者多倦寢。賊布梯濠上。匍匐渡者百餘人。舁梯倚城墻。推輪而上。一賊躡級將登。適守城鄉紳徐鳴鸞。不寐心動。促諸生唐緝巡城。瞥見驚呼。城夫楊鈿躍起。登女墻吶喊。賊從下以槍戳之。鈿墜城外。壓梯上。賊亦墜。城上炮石如雨。賊不能支。退而涉濠。偶潮決浦口堰。水高數尺。相隨溺濠中。城上人未之知也。平旦。賊棄營壘走。偵者往濠上。見衣裙浮水面。拽之。得死人。爭入水。拽得六十七人。皆披重鎧。持利器。頭顱大如斗。口員而小。色黝黑。知為真倭。其精銳盡於此矣。是日。賊從浦中南去。至六月七日。復回舟。從浦出海。自後雖有警報。更不入境云。
79
嘉靖丙辰。倭寇淮揚。李克齋遂為督撫。子。見羅材。時上春官。年方二十餘。適在署中。見攻圍勢急。援兵未至。白於父。匹馬散服出門。召淮揚城內諸豪問計。發漕司庫金。大陳廡下。明賞格。令諸豪縋出。募通泰河上敢死士三千縋入。給兵仗。夜半縋出。自將。乘雨後奮擊。大破乏。斬首五千。諸將追蹙。盡殲之。克齋以此晉南大司馬。見羅馳歸。不顯其功。沈晴峰在圍中親見。筆於書。當不誣也。
80
王長年
81
古稱操舟者為長年。王長年。閩人。失其名。自少有膽勇。漁海上。嘉靖己未。倭薄會城大掠。長年為賊得。挾入舟。舟中賊五十餘人。同執者男婦十餘人。財物珍奇甚眾。賊舟數百艘。同日揚颿汎海去。長年既被執。時時陽為好語媚賊。酋甚親信之。又業已入舟。則盡解諸執者縛。不為防。長年乘間謂同執者曰。若等思歸乎。能從吾計。且與若歸。皆泣曰。幸甚。計安出。長年曰。賊舟還。將抵國。不吾備。今幸東北風利。誠能醉賊。奪其刀。盡殺之。因捩柁飽帆歸。此不可失也。皆曰。善。會舟夜碇海中。相與定計。令諸婦女勸賊酒。賊度近家。喜甚。諸婦更為媚歌唱。迭勸。賊叫跳歡喜。飲大醉。臥相枕藉。婦人收其刀以出。長年手巨斧。餘人執刀。盡斫五十餘賊。斷纜發舟。旁舟賊覺。追之。我舟人持磁器雜物奮擊。斃一酋。長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風舉帆。行抵岸。長年既盡割賊級。因私剜其舌。別藏之。挾金帛。并諸男婦登岸。將歸。官軍見之。盡奪其級與金。長年禿而黃須。類夷人。并縛詣鎮將所。妄言捕得賊。零舟首虜。生口具在。請得上功幕府。鎮將大喜。將斬長年。并上功。鎮將。故州人也。長年急。乃作鄉語。歷言殺賊奔歸狀。鎮將唶曰。若言斬賊級。豈有驗乎。長年探懷中藏舌示之。鎮將驗賊首。皆無舌。諸軍乃大駭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軍門覆按。皆實。用長年為裨將。謝不欲。則賜酒。鼓吹乘馬。繞示諸營三日。予金帛遣歸。并遣諸男婦。而論罪官軍欲奪其功者。長年今尚在。老矣。益禿。貧甚。猶操漁舟。
82
馬勇士
83
我湖人。失其名。倭自松江出掠。湖戒嚴。僉民兵。勇士與焉。時烏程尹張公諱冕。有膽氣。部勒東出禦倭。至平望登岸。止勇士隨之。忽有十餘倭突出。張窘甚。勇士奮而前。揮張使去。竟死之。張尋得其屍。傍有死倭六人。其首。已為土人刎去得賞。蓋皆勇士所殺也。為葬於峴山之麓。
84
倭官倭島
85
關白。倭之官號。如中國兵部尚書之類。平秀吉者。始以販魚。醉臥樹下。別酋信長為關白。出山畋獵。遇吉衝突。欲殺之。吉有口辯。自詭曾遇異人。得免。收令養馬。名曰木下人。吉又善登高樹。稱曰猴精。信長漸委用。合計奪二十餘州。後信長為呵奇支所殺。吉討平之。遂居其位。丙戌年擅政。盡併六十六州。其主山城君。懦弱無為。壬辰破高麗。改天正二十年為文祿元年。自號大閣王。以所養子孫七郎為關白。
86
日本原六十八島。各據其地。至平秀吉。始統攝之。及老且病。子秀賴尚幼。托於婦父家康代攝其位。吉死。家康止以和泉、河內、二島歸賴。賴既成立。索其位於家康。不與。忿還其女。致爭鬬。賴兵敗。走入和泉。焚城而死。又有言逃入薩摩者。其位遂歸於家康。傳其子為武藏將軍。倭俗簡易。寸土屬王。倭民住屋一編。闊七尺。歲輸銀三錢。耕田者。粟盡入官。只得枯□。故其貧者。甚於中國。往往為通倭人買為賊。每名只得八錢。其人輕生決死。飲食甚陋。多用湯。日只二餐。以苦蓼搗入米汁為醋。其地多大風。夏秋間風發。瓦屋皆震。人立欲飛。乍寒乍暖。氣候不常。其暑甚酷。一冷即挾纊。九月以後即大雪。至春止矣。大小終日圍爐。婦人齒盡染黑。閨女亦然。以雪拋擲。孩子穿紅縐紗。踐于雪中。不惜。其酋長喜中國古書。不能讀。不識文理。但多蓄以相尚而已。亦用銅錢。只鑄洪武通寶、永樂通寶。若自鑄其國年號。則不能成。法有斬殺。無決配。倭人傷明人者斬。倭王見明人。即引入座。我姦民常假官。詐其金。留倭不歸者。往往作非。爭鬬、賭盜、無賴。有劉鳳岐者。言自三十六年至長崎島。明商不上二十人。今不及十年。且二三千人矣。合諸島計之。約有二三萬人。此輩亦無法取歸。歸亦為盜。只講求安民之策可也。
87
東湧偵倭
88
萬曆四十四年。閩撫臺黃與參遣義民董伯起出海探倭。五月十七日。柁手館頭施七回言。伯起同李進、葉貴、傅盛、三人。十六夜自館頭開洋。十七天明至竿塘。一更至橫山。十八早至東湧。一路兵船躲各澳。皆不見。遂上東湧山四望。止倭船一隻。泊山後南風澳。一泊布袋澳。二澳相連。篷檣俱卸。但掠定海白艕船。藏南碴穩處。伯起即將海道紅票。埋藏山上。並抝天妃判官手為證。忽見南碴船張帆來。施七曰。此非好船。好船不起帆趕我也。李進曰。今勿走。走則銃打立盡。少頃。倭船至。通事同侯過船搜問。汝何船也。齊應曰。討海船。通事問。見有兵船否。應曰。無有。通事目伯起等曰。汝但說有兵船。他以五十金雇我來。我欲去。他不肯去。說有兵船。他方去也。眾曰。我說恐殺我。通事曰。不怕。不怕。汝但開口作說話狀。我為汝說。又曰。汝既討海人。為我取水。眾見倭坐我船中。不得已。為取水訖。彼首軍忽過船。細視伯起。相其手。又視葉貴。三人徧相之。即搖首。汝不是討海人。老實說。不說。殺汝。眾未應。倭以刀恐之者數。眾慄慄相視。伯起知不免。大聲曰。我說亦死。不說亦死。我等是軍門海道差來。聞汝造船三百隻。我軍門海道。已備有戰船五百隻。汝來則戰。汝若是好船。何故久泊此地。今日殺我也由汝。不殺亦由汝。汝殺我。兵船即至矣。于是群倭齊拍手。喃喃且吐舌。通事曰。他琅砂磯。國王差往雞籠。風既不便。歸去恐得罪。欲將你首軍一人。去回報國王免罪。決不害汝。即問誰是首軍。眾指伯起。首軍者。彼處老爹之稱也。遂呼伯起過船。伯起奮而過曰。我今拚命報國矣。即索網巾于倭。得之。又索衣。首軍以番衣予之。不受。從葉貴等。借衫遞與之。倭首軍陪伯起食飯。此十八晚事也。十九亭午。帶所掠船併我船。送至臺山外。伯起為請放。即放各船歸。倭船大可丈八。內有馬四匹。銅鐵滿艙。皮箱甚多。叫我人去看。說汝國人往我處。每年有三四十船。我俱禮待你。中國人見我來。便要殺。說彼國簡易。說中國即皺眉。倭亦能寫字。以筆與伯起寫。伯起不寫。倭即寫日本人無情。伯起取其筆。寫日本人有情。倭又抹卻有字。仍寫無字。七又言倭人與吾人。亦無甚異。但喜弄刀。或以刀作銃。眇視而聲之。無刻不然。此差原係方輿。輿薦伯起自代。傅、盛等三人皆方輿所遣。三人歸。而伯起不返。可憐。明年三月。以計紿之。送歸。得為海上裨將。
89
籌倭
90
禦倭之策甚詳。大要曰。禦于海。使不得上岸。為最緊著。數其次。曰將、曰兵、曰船、曰器械。然倭之言曰。兵船至。我臥而殺之。兄弟兵至。我立而與敵。兄弟兵者。謂漁船也。蓋漁船不畏風濤。膽壯。能識風勢、水勢。第不敢帶銃。若招募編隊。給以工食。資以刀、銃。而不廢其捕漁之業。又漁人中。聽其自推擇為長。良有司約束。隸于兵道。獲級之賞。一如官軍。而所謂點閘、團操、迎送、朔望、祗候之類、皆免。則人自樂從。故從來海上破倭。多得漁船之力。今登、萊、天津、用此法防奴酋綽然。而多用兵者何。
91
平倭
92
世廟時。南倭北虜並急。其時竭天下之力。禦虜南方。急時所輸于北者。不絲毫減。中間悉力拮據。終得蕩平者。胡襄懋力也。事平之後。襄懋中讒死。同志如茅先生鹿門。幾至破家。有功秀才蔣洲、陳可願、至謫戍。生平受襄懋卵翼喣沫者。皆噤而避匿。且諱之。不敢出聲。一切戰功。惟有鹿門徐海一篇。而最難致者王直。卻又不及。間以詰其子孝若曰。尊公與襄懋情誼如何。乃不詳錄者何。孝若蹙額曰。并此篇幾削去。賴長兄言之。得止。嗟乎。世有縛一草賊。捕一叛民。因人成事者。尚連篇累牘。震耀以求。必傳于世。而公半壁之功。十餘年出生入死。辛苦泯泯。至此安用一時文士為。餘老矣。每每訪求。不可得。間有譚者。年遠未可信。近見唐凝庵先生胡少保傳。極為詳贍。喜甚。訂錄數款。惟王江涇之捷。的係張半洲經、李承庵天寵、左事調度。襄懋方為巡按。固不得因之掠美也。
93
初為益都知縣。有賊曰草上飛虎。悍甚。眾至數千。據礦為患。久莫能制。公召其父母宗族。諭以利害。示之恩信。群盜解散。擇其可用者千人。編為義勇。會有詔。令巡撫曾銑募青齊兵入衛。遂以應焉。一不以擾其民也。
94
三十三年甲寅。江南倭大至。官兵屢敗。南兵書張經。帶部務。總督軍務。公為巡按。方至嘉禾。賊自武塘將逼城。公出酒百餘甕。米五十包毒之。封包如故。載以二小舟。授數健兒。賷冠、服、文牒。若犒兵者。賊見逐之。健兒浮水遁。賊入舟。見冠、服、文牒。信為犒兵也。呼類。歡飲且醉。復作飯食之。一時流血暴死者七八百。餘賊知中計。遂相戒。勿食民間遺物。會雨驟至。又無所得食。淋漓飢困。斃者益眾。遂解去。
95
三十四年乙卯二月。工部侍郎趙文華祭告海神。兼視軍情。四月。至松江祭海。是時倭據川沙窪柘林為巢。涉冬春。新倭復日有至者。地方甚恐。及狼兵至者五千人。眾稍安。總兵俞大猷遣遊擊白泫等稍有斬獲。文華因謂狼兵果可用。厚犒之。激使進剿。至曹涇。遇倭數百人。與戰不勝。頭目鍾富、黃維等十四人俱死。失亡甚眾。於是賊知狼兵不足畏。復肆掠如故。五月。張經蹙侯于王江涇。大破之。經素貴倨。以文華部民也。藐之。觸怒。會倭寇蘇州大掠。即奏經畏懦失機。玩寇殃民。上怒。逮經及巡撫李天寵問斬。以應天巡撫周珫代經。尋以珫衰老。黜之。以南侍郎楊宜代超公。僉都御史代天寵。而先四月。公上疏。請宣諭日本。覆允。比得旨。新受事。檄寧波。選委知海情者。得弟子員蔣洲、陳可願、二人。因令充正副使。而先犯海禁繫獄朱尚禮、胡節中、并釋。令各募二十人。輔洲等賷文以往。公密授計。洲以十月壬午行。十一月丙午至日本。從山口、豐後、二道宣諭。汪直。故為舶主。原徽州人。因令養子毛冽。率眾邀洲等至五島。詢以故。洲等奉計誘之。直佯言曰。我本非為亂。因俞總兵圖栽。拘收家屬。遂絕歸路。今軍門如是寬仁。裁將歸。然毋用人眾也。今聞薩摩島徐海等。大糾委眾。來春必犯浙、直。吾令毛列、葉宗滿、伴送陳副使、朱尚禮先覆軍門。吾與蔣先生宣諭畢日。亦同歸順。但倭國缺絲綿。必須開市。海患乃平。可願偕毛冽。以仲冬閏月。泊列港。至定海關。已而直剿殺海洋流賊數十級效功。以窺我意。公詢得其情。奏聞。且厚犒之。趙文華遂請還京。
96
三十五年丙辰正月。冽率倭兵一百八十人。助盧參將搗舟山賊。斬首三十。餘賊奔邵嶴山。屯於山巔。公奉旨賚冽等金幣。且令回諭直早歸順。冽感激。因送商伴夏正、童華、邵岳、報徐海入犯消息。遂留為通事。陰厚遇之。意未嘗一日不在直也。是月辛酉。賊數百。自閩連江洪。突犯平陽、仙居、等縣。趣四明、奉化。合錢倉新至。賊深入上虞。轉戰千里。官軍望風奔潰。海道孫弘軾馳檄告急。甲子。自率標兵渡錢江而東。合諸道兵。及容美土兵皆會。丁卯。賊由上浦潛渡曹娥江。見官兵由對山出海塘。轉山陰。壬申。公至江橋。遇賊夾河而行。從馬上操小旗。語諸將曰。使此賊見我旗指。不顧而西。勝負未可知。若觀望遲疑。即可撲滅也。賊見旗東西交指。果聚立。公笑曰。賊氣奪矣。麾兵渡河。賊驚。問諜者。知軍門自至。遂不敢戰。南走後梅村。急麾諸軍圍之。一晝夜。用火器力攻。賊負傷深匿。戰益急。我兵登屋舉火。煙焰大起。賊多焚死。已而雷雨大至。公與諸將冒雨立水田中。或勸之少避。不聽。明日五鼓。賊乘霧突鄉兵。我軍四合奮擊。俘斬二百五十九。餘賊逃走鍾村。平明。追及西嶺。殺百賊。賊披靡。公揮兵追之。少仞衂。復遣土兵及于蒲岐亭。斬六十級。餘賊夜遁入海。先是居民閒賊至。咸奔避入城。公所至。炊宿無所。薄暮。入山巔小庵。饑甚。道人具酒餅以獻。方數酌。哨者至。備詢其故。已而問哨者食否。答曰。枵腹兩日矣。公淚下。盡撤酒餅與之。道人進曰。庵中僅有此。願少留。公曰。此探卒。吾三軍耳目也。不得食。必斃。寧忍饑以食有功。左右皆感泣。時陳東屯於陶宅。知公悉軍而東。復襲敗官軍。楊宜剿新場倭。又敗。罷之。以南侍郎王誥代。而先文華還京。言倭大勢已定。餘零散者。諸將剿之可立盡。既敗報踵至。上甚疑。以問嚴嵩。嵩支吾以對。文華大懼。而素與吏部尚書李默有違言。因訐默出題謗訕。欲敗國事。初罷楊宜。即當以宗憲代。而專愎自用。推舉周珫。珫老悖。致殘倭復熾。上大怒。收默下獄。止誥無行。升公兵部侍郎。兼僉都總督軍務。陞阮鶚代巡撫浙江。四月。鶚敗于崇德。陷驍將宗禮等。走桐鄉被圍。公諭解之。文華兼副都復出督視。七月收徐海、陳東。詳鹿門集。公授計把總張四維。雪夜渡舟山。出賊不意。大破。殲之。
97
三十六年丁巳。倭入閩、廣。改鶚撫福建。公兼兩浙巡撫。不更設。王直忽駕舟?巨艦。□驍倭。突進舟山涔港住泊。以送蔣洲為名。公遂遣夏正等往覘。而自提兵駐紹興。且令畫工圖涔港形勢。正還報。直語甚肆。謂必待奏奉明旨。許其寬宥。與以都督職。使得稽壓海上開市以息兵。方圖歸順。必不效徐海墮牢籠。作俘囚也。而畫工所圖形勢。甚險惡。四山峭立。海環其外。入口僅容一舟。別無他道。公覽之。謬曰。此絕地也。乃令直長子澄。述祖母意為書。道制府恩厚。促直早歸順。以全母子之情。遣直中表方大忠偕夏正等持往。直啟書。笑罵曰。兒呆何至此。汝父在。故厚汝。父歸。闔門駢首僇矣。大忠與正等曉譬百端。直意稍動。遣王滶、葉宗滿。隨方大忠、蔣洲、至軍門輸款。公因送監軍御史王本固。本固疏其狀于朝。公念滶乃直之養子。用事不還。直且疑而生變。因言於本固送還。將行。公故引入臥內。留共宿。而預為題稿。力乞貸直。并諸將請戰書十餘篇。置之案間。乃出。飲大醉還。因呼滶入宿。而公甫入室。大吐。床席俱沾污。侍者皆就寢。滶聞鼾聲滿室。竊起。翻案間。見疏稿。回顧公睡益熟。因錄其疏。復就榻。久之。公乃作伸欠狀。呼茶。且易枕席。而猶(口厭)(口厭)語。我為兒子輩。苦心開生路。乃猶遲疑取死耶。晨起。滶即于榻前告行。復好言慰之。陰檄文武諸將吏。聯絡棊布。以防奔逸。又密遣諜餌德陽諸酋長。購直首。使之自疑。直方猶豫。不知所出。滶等至。出疏稿示之。直猶未決。滶等力勸之。乃留夏正為質。自挈妻挐稽顙制府。公大喜。摩頂曰。兒來何晚。時長至前三日也。乃使朱尚禮、童華館、伴至杭。參謁監軍。次日。即回軍還杭。具述始末。閒於朝。又為書達當事。言兵機忌泄。如上意。罪止於直。則已。必欲盡其餘黨。乞密啟上。萬勿宣之明旨。時倭賊諸奸多在直舟。公將以直為媒。漸致之。不煩甲兵。談笑以靖禍本。監軍疏先至。輒奉旨。悉剿餘黨矣。然公已逆慮其然。先遣朱尚禮往說諸小酋。釋夏正及諭王滶、葉宗滿、來杭。滶等以候旨為辭。而密遣其驍銳吳九、項松、王四等。四散探旨。童華以告。公分遣將吏密擒之。明年二月。本兵檄至。直遂下獄。德陽走涔港。諸酋復叛。朱尚禮先聞。脫身走。夏正遂為所錮。公即移師寧波。調集諸將。水陸攻剿。賊堅壁不出。我師亦不得入。公曰。曩謂兵機不可洩。正慮今日。惟坐困。不憂不全勝也。時及汛期。新倭續至。或抵普陀。逼烏沙門。或自峒嶕。奔東北洋。或自洋中趨舟山。則水兵擒斬之。或犯樂清、金鄉、梅頭、臨海、松門。或攻太平、台州、溫州、永嘉、磬石、象山、仙居、平陽。四散流突。則陸兵擒斬之。其追至鐵場山者。諸軍冒險奪嶺。三面奮擊。賊從山後。奔陷海塗中。長跪受刃。俘斬無遺。大都賊之驍悍。非徐海、陳東比。而我將士久戰。膽力益壯。習知賊技。不足畏避。雖不無一二失律。而所至成功。卒無有得與直黨合者。其黨困甚。聞有賊在朱家尖。遣六百餘人。自涔港奔沈家門援之。又從響礁門。出碇石?齒。奔沈家門。皆為我師所邀。俱敗入巢。公乃命朱尚禮以先所收撫倭人夷來廷、夷來住等駕艇。伏炮其中。冒為倭船招之。賊不疑。登舟。來廷等佯稱還報。易八剌虎。先行。炮從舵後發。舟為煨燼。水兵乘之。俘獲二十二名。斬級二百五十。沈溺者無算。賊氣日挫。因嚴督諸軍。分番攻剿。殺傷甚眾。諸賊積恨為夏正所誘。支解之。公聞。躬至海邊。望祭慟哭。諸軍皆為墮淚。賊自知勢孤援絕。焚其餘舟。將并力出海。官兵乘勢焚柵廠。火光燭天。各賊夜奔柯梅候潮。官軍擊之。賊乘束仔小舟。遁出浦。水兵擊沈其半。斬首九十有七。諸將復統蒼船。追之俞山外洋。沈其四舟。生擒賊首汪印山、陳禮。計得脫者不及十一矣。是時。賊至江南者千餘。水兵禦之。不得登陸。遂扼之于崇明之三沙。江北之賊幾七千。北枝據淮安之廟灣。南枝據揚州之如皋。公皆分兵助戰。前後斬馘俱盡。三沙賊為官兵所困。不得聘。乃卸屋材為小舟以遁。飄至江北。亦殲焉。三十八年十一月。本兵再駁汪直等罪狀。下撫按三司詳議。梟斬于市。妻子沒官。葉宗滿免死戍邊。加公太子太保左都御史。蔭一子錦衣副千戶。文武將吏各加陞賞。夏正死事。贈都指揮。使蔭一子。與朱尚禮、童華、邵岳、俱正千戶。
98
先是處賊萬餘。盜義烏礦。會令缺。丞尉率鄉民逐之。賊易丞尉。列陣而出。戕鄉民。民怒。奮力死鬬。賊披靡入山。民追破其巢。賊悉戰死。公聞之。喜曰。處賊稱悍。烏民一戰殲之。勇可知已。吾方求其人而不得。儻新尹任事。淛可不徵調而強矣。會江陰趙大河宰義烏。謁制府。即語故。大河欣然任之。遂令戚繼光與之偕。給餉甚厚。繼光行。復語曰。江南所以不能戰者。以未諳節制耳。吾每思仿六花陣法訓練。爾喻之乎。繼光因獻鴛鴦陣。公曰。得之矣。自後義烏兵。遂以勁名天下。今所稱南兵是也。有事調用。遂以為常。
99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公請定節制禮儀視三邊事例。上嘉其任事。加兵部尚書兼右都。悉從所請。閩寇告急。撤其兵往援。行至桐山。邵副使尹參將舟師來會。賊已滿載。且聞淛兵至。急遁出海。水兵邀擊洋中。黎沈賊舟四十有七。溺死者無數。獲賊首嚴山老等百餘名。洪澤珍亦焚巢遁。八閩解嚴。提督遂以餉乏。令舒兵備。撤兵還。賊聞之。復糾眾入寇。犯福寧、桐山。閩兵再敗。公復發兵攻之。戰於桐山、壽寧。追至楓亭。血戰於仙遊。前後俘斬幾二千餘。賊遁入海。
100
四十年九月。討倭屢捷。加少保。
101
四十一年十一月。被逮。停其官。不補。陞趙炳然兵侍郎。兼僉都。撫浙江。
102
四十四年。再逮。疏辯。尋卒。上憐其功。免勘。
URN: ctp:ws38954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