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三

《卷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西通志卷十
3
闗隘
4
寧武府:
5
寧武縣。
6
寧武闗,古樓煩地,據雁門、偏頭兩闗之中,明初為軍屯,景泰元年築城。成化二年,巡撫都御史李侃言:「寧武北臨雲、朔,西帶偏保,最為要衝,請設闗置守備」。於是因遼寧武軍舊名立闗,𢎞治間,巡撫都御史侯恂復奏置守禦所,轄堡十有二,東為大河、為陽房、為朔寧,北為神池、為大水口、為利民,西北為黃花嶺、為土棚、為義井,西為寧文,為二馬營,西南為西鎮,而寧文實犄角寧武,以扼西山之險。嘉靖十三年,都御史任落,自鵰窩梁至逹逹墩,築邊八里二百二十二步,砌以石。十八年,都御史陳講議陽房要衝迤西,胥缺藩籬,乃修復王野梁廢蹟,東起陽房口,經溫嶺大小水口、神池、蕎麥川,至八角堡,胥築長城,凡百八十里,且築且斸土石相半,外為壕塹。十九年,兼轄寧化所。二十二年,置三闗鎮守總兵官,駐寧武,轄雁門、偏頭二闗。二十三年,都御史曽銑謂邊墻髙厚,不逮雁門,復増築焉。 明景泰元年,築城方四里,髙三仞,厚二仞,門樓三。成化元年訖工。𢎞治十一年,巡撫魏紳拓故城,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髙二丈五尺,下有塹。 寧武闗,東北至陽方口,又北至朔寧堡,又北至鵰窩梁堡內邊,垣胥在西。 《朔州志》:寧武軍口,在朔州南一百二十里,南連靜樂縣分水嶺,左編寧、武處三闗之中,援應東西實陽方溫嶺、神池、義井之門户,外接八角堡,內維岢嵐。 唐志:管涔山北有樓煩闗。按今「寧武當即古樓煩闗地。 《周經》:寧武闗,紀寧,武古寧武軍也,即軍舊名名闗。 宋太平興國中,潘美兼三交都部署,屯留以捍北邊。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軍,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美潛師襲之,遂據其地,積粟屯兵以守之,北邊以寧。 楊博三闗兵將,疏山西三闗,先年以有東勝、大同為之屏蔽,邊患絶少,自東勝失守,漸肆窺視,然猶恃有大同,未敢深入,今三闗之警,大異往昔,正徳十二年則直至陽曲灣,今嵗則直至交城、圪塔頭,若更長驅而入,雖平陽、潞安俱為蹂踐之地矣。今都御史陳講、御史連鑛覆勘具奏,臣等議得神池堡與老營堡委係必爭之地,而八角堡介於其間,尤為適中雁門守備,當十八隘口之險,而北樓口委為空濶所據,各官要於神池老營堡各添設,叅將北樓口,添置把總,八角堡改置游擊,畫地分守,勢成鼎足,據險扼塞,誠為長便,又要將神池守備改置利民堡,三岔八角,俱為裁革,水泉營等處設置把總,管領屯種,要皆劑量斟酌,無不曲當,但副總兵既與巡撫、都御史協同行事,威權已重,欲加都督職銜,似難輕議,今俟命下施行。巡撫、都御史每年秋近,仍駐劄寧武八角以上,仍轄雁門兵備,五寨以下,仍轄岢嵐兵備,庶聲勢聨絡緩急,有濟及照東、長峪地方,係大同、三闗兩鎮接境之地,極為𦂳要,其建城設兵於兩鎮,既稱有益,亦當及早整理。 方逢時邊闗機宜疏三闗俱通㓂要區,東路自盤道梁、夾柳樹、燕兒水、鵰窩梁等堡,進直犯代、忻、太原等處,西路自滑石澗、黃龍池、寺塢堡、水泉營等堡,進直犯鎮西、興嵐等處,中路陽房口、王野梁失守,少費迂迴,可逹東路矣。荍麥川野,豬溝失守,少費迂迴,可逹西路矣,此邊形之大較也。東中二路,外有馬邑,朔州烽火相接,零騎遽難以潛入,大舉或數年一至,西路邊長二百餘里,東自水黄墩起,西至丫角山,止一百餘里,尚在朔州川之內,自丫角山起,西至老牛灣止一百餘里,逼隣沙漠,大舉慿陵,易逞零騎,出沒無常,御史賀一桂移鎮之說,有見於此。計寧武離偏闗一百八十里,正兵營軍馬在三路,土著有年,勢難他徙,其叅遊軍馬果數足,勢强大舉,雖未能遏絶零騎,必可拒堵,此移鎮之便也。查兩營軍少一千三百三十四名,馬少三千四百四十二匹而遽移之,是總兵亦叅將等也,㓂豈憚一總兵官名乎?況偏闗抵崞縣原平驛二百餘里,東路報警䇿,應恐難猝至,此移鎮之未便也。先年俺答乗虛謀陷老營,總兵郭琥早得其情,由寧武日暮提兵四鼔,即抵其地,而堡賴以全,是不移與移鎮同也。今該鎮劉國,既稱軍馬寡弱,東路窵遠,合無依其仍駐寧武,遇三路但有聲息,星馳調度,隨賊堵截。 李攀龍《寧武兵備》題名記三十七年,改雁門為雁平,岢嵐為偏寧。明年仍以偏寧為岢嵐兵備,以偏老、岢嵐、河曲三守備西路叅將,老營、遊擊、地方、兵馬屬之雁門兵備,仍駐代州。以廣武、北樓、平刑三守備東路,北樓、太原叅將地方,兵馬屬之。其八角、利民、神池、寧武四守,備中路叅將地方兵馬,則以設今道云。 上谷岳倫曰:「山西京師之屏翰,三闗,山西之咽喉。 嘉靖二十六年,總督翁萬逹議撤山西內邊兵,并力守大同,報可,巡撫孫繼魯抗章爭曰:「紫荊、居庸、山海諸闗,東枕溟渤,雁門、寧武、偏頭諸闗,西據黃河,天設重險以藩衛,國家豈可聚師曠野,洞開重門以延敵?夫紫荆諸闗之拱衛,京師與雁門諸闗之屏蔽,全晉一也。今議者不掣紫荊以并守宣府,豈可獨掣雁門以并守大同耶?兵部是繼魯言,上方倚萬逹,卒如萬逹言。陽方口堡,在布政司北三百六十五里,東至盤道梁堡六十里,西至神池堡二十五里,南至寧武所界二十五里,北至朔州五十五里。 兩鎮三闗,志寧、武、據兩闗之中,地勢平衍,便易馳驅,陽方口當雲朔馬邑之衝,至為要害,雖距寧武為近,而緩急常不得力,近日築邊之議,首及王野梁至老營,蓋先慮也。 康丕揚三闗志陽、方口,晉邊第一要害地。 胡松答翟中丞書陽方口外當雲、朔、馬邑之衝,內通忻、代、嵐、石諸郡之路,至為要害。鎮城雖距寧武為近,然緩急終不得力,宜以寧武所城移陽方」。 陳講上議曰:「西北邊鎮,莫重宣大,三闗,國初急宣大,而緩三闗,以大同,足蔽三闗也。今時則異矣,故必急三闗,急三闗,必増戍,増戍必先設險夫,雁門有勾注之險,偏頭有老營之扼,故増戍必自寧。武、始陽方口者,朔州之大衝也,臣願藉山西民壮夫力而濟,以郡縣贖金,城是大險,不三月可就」。從之,於是築長城自陽方口始。 胡松楊方堡築城,記西蜀陳公講,既受命,上公提督三闗,兼巡撫山西地方,乃言於朝曰:「山西雁門、寧武、偏頭諸闗,為國重鎮,東起代之瓶形嶺,西暨保徳河曲地,東西延袤千有餘里,而寧武闗之陽方口東西長可百八十里,適當朔州大川之衝,平衍夷漫,雖數十萬騎,皆可成列以進。臣查山西諸路民壯,可得萬餘,忻代五臺諸郡邑𣙜金,嵗得數千,不足,則取諸大原所部吏民贖鍰,費不傷乎?正額勞不及於齊民,其築之便」。上下其奏兵部,兵部議如公指無異,乃以雁門兵備副使王鎬察監經費,都司署都指揮同知王松、太原府同知邢倫總督工程,其下文武百執事,並選亷慎而有幹者使攝之,經始嘉靖十九年之春,三月畢工。明年之夏六月,東起陽方口、經溫嶺、大小水口、神池蕎麥川,迄於八角堡之野豬溝、老營堡之丫角墩,土築惟半,餘則斬山之崖為之,計長三萬三千一十餘丈,可百八十里,無論土石,並髙二丈有竒,下廣一丈五尺,上廣七尺,加四尺,為女墻,可騎以馳,可蔽以擊墻外壕塹深廣之度,畧如墻中,増敵臺四十三座、煖鋪五十五間,暗門五座、重樓三座,䕶水堤臺稱之,包築流水溝洞百十二處,後中丞劉公臬代奉廷議,屬予與㕘政,張君子立規計工事,補築東路三百里,按察司僉事趙君瀛補築西路黃河堧百五十里。 灰河東流經堡北出口。 崞縣陽方倉寓陽方口 正徳九年十月,㓂由陽方口深入,至陽曲灣。 嘉靖三十四年,俺答入宣、大山西,俄而自陽方口出,總督許論遮撃於朔州,復由王茂山遁。 三十九年,俺答自陽方入犯忻州,原平、石嶺闗復由此出,以此地梁內梁外,皆平曠無際,故設大將於此。 趙炳然分布秋防,疏山西總兵統正兵暫駐陽方口,一則調度本境,一則便援雲、朔,副總兵統竒兵,仍駐老營,一以專防黃河,一以東西勦遏。西路叅將統援兵駐水泉營,中路叅將統援兵駐蕎麥川、暗門,東路叅將統援兵駐廣武站,太原叅將統援兵駐馬蘭口,神機司把總統標兵駐舊廣武白草溝北樓叅將統援兵暫駐長柴嶺游撃,統游兵暫駐八角堡。 王家屏《三邊修守記:陽方口西迄小紅溝寨八里,又西築八利境之尖山梁寨十里,既成,而公視東隅不稱復,増築馮家梁寨二十里,屬之王野梁,以綰寧雁之界,面陽方左右顧,兩臂若畫一矣,甓三城,陽方神池,利民,増築土堡一八角。
7
寧化守禦所寧化所,城方二里餘,髙三仞,厚二仞,門樓三。明洪武二年築。 隋立汾源宮,建城周六里四十一歩。明洪武二年,因舊址東畔倚山坡,改建周二里一百九十六步,髙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西、南、北三門,萬厯三十四年,寧武道郭光甃磗,東西闗城二座。 宋太平興國五年,置寧化軍,寧化縣隸焉。 淳熈九年,金置寧化州。 明初,置寧化所,隸山西都司。嘉靖十九年,都御史陳講請改隸寧武。從之。 《宋志:寧化軍四砦 西陽 腦子。 細腰 窟谷 明寧化四堡。 石壩 榆㑹 川湖 大峪屯。 寧化十四寨。 馬頭山。 吳家溝 小橫溝 牛心 三岔定河 葱園 楊房。 子房。 石佛。 細窯。 灰窯 石家 賀家屯。 明寧化守禦千户所,在静樂縣北八十里,置正副千戶百户,旗軍三千三百四十八名。 明洪武二年,都指揮常守道駐兵寧化所。五年,延安侯唐勝宗増築寧化城,率千户唐成勦四大王部。 嘉靖十五年,俺答繇崖頭入,至寧化三馬營、寧文堡西一里寧武城,處東偏西山下臨,識者慮其難守。明正徳十年,兵備副使張鳯羾議城寧文堡於西山,共相犄角。 尹耕曰寧文城,而寧武可守,與江左戍石頭意同。
8
樓煩鎮寧化所。嶺北有東路。南路嶺。南有河川、天城川,西川,南川、細磨川。嶺南北外乂有西路北路,而樓煩鎮為河川。村首乃嶺南第一村也。漢立雁門郡樓煩縣。元魏建樓煩宮,隋、唐立樓煩郡。唐置樓煩監。 遼耕陽武砦及寧化火山北地,知并州韓琦鑿塹立石界之。
9
堡口,寧武堡口,險隘非尋。常堡寨比大河堡,在東二里。
10
石湖嶺 石湖水口在東二十里。 翁萬逹疏曰:自石湖嶺起,西至野豬溝,止為垣七里,塹十之一,増添敵臺二十八舖,屋八十四,又自野豬溝起,東至石湖嶺,止為垣六里有竒,増添敵臺九十二舖,屋二百七十六,水口三,暗門二。自石湖嶺起,東至鵰窩梁小西溝止,為垣六里有竒,増添敵臺八十六,舖屋二百五十八,品窖七萬六千二百二十四,暗門二,水口十一,水洞三。 石湖嶺堡。
11
野豬嶺堡,在縣境。
12
王野,梁石湖嶺東。明嘉靖二十年八月,吉囊繇朔州入至王野梁,副總兵丁璋、遊擊周宇戰没,遂深入太原。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陳逹請城雁門諸隘,起王野梁,厯白草溝水峪口,至平刑闗,為石垣髙濶,以一丈為式。
13
五花營東一百二十里。
14
火燒溝東南十五里。
15
金家觜東南八十里。
16
靳家窊東南四十里。
17
夾栁樹堡東南六十里詳崞縣、小蓮花堡東南七十里詳崞縣盤道梁堡東南八十里詳崞縣朔寧堡東南二十里。 燕兒水堡,東南四十里。 西溝口堡。東南四十五里。 鵰窩梁堡,東南六十五里。三馬營,堡西六十里。 大水口堡北三十五里。 石槽堡。 麻峪堡。 三岔堡。 西嶺堡。 馬圏灣堡,黃土坡堡。 金家堡。 張家堡。 梅家堡。 楊家堡東莊。 馬營村堡。 頭馬營堡。 分水嶺寨。 八答窊寨: 石嘴頭寨。 白馬崖寨。 紅村寨。 汾河溝寨 謝家溝寨。 白臺寺寨。 反口深烟寨。 壩上寨。 石莊寨。
18
偏闗縣。
19
偏闗縣。長城東接平魯丫角山起,西接河曲縣河口鋪止。
20
明老營堡制五眼井墩北直赤山,東接朔州衛丫角山墩,長城復折而西,為西山老營堡界。首繇東北至右衛兎毛河,西墩止胥有長塹。又西有關,繇關北出,有長城塹,東起赤山,西止廟記山廟,記山北乃哈屯不喇也。乂西為青草卯墩,長城復迤北,又西為將臺、堂門耳房胥具,南直官河源,又西為破魯闗,又西為垣內平安口墩。又西為阻虎墩,南直老營堡,又西為拒虎墩乂,西為馬頭山,長城凸而北老營堡界止。 長城自河曲石梯隘起,至老營、丫角墩,袤二百四十里,惟船灣斬賊溝、娘娘廟、石城鋪,天險壁立,故明時多未築。其築者後亦多頺云。 領賈家堡。 五眼,井堡,馬站堡。 永興堡。
21
明水泉營堡制:元卯墩東接老營堡、馬頭山,墩水泉營界首南直垣內水泉墩,又西為將臺堂門耳房胥具。又西為垣內南海子墩,又西為黎兒墩㣲凸,又西為東梁亭,長城勢迤南。又西為紅門,隘口有甕城城,北有關三關鎮市塲也。甕城北有閘三:曰中曰左,曰右近甕城,有閘。一曰內閘,乃市馬之界也。隘口內有城南墩墩,東西有石垣限隘口,南直八桞樹堡,又西為紅門、右墩長城勢,迤北又西為䕶城墩,坡勢凸而北南,直水泉營堡,又西為䕶營墩,又西為北窊墩,胥在垣內,南直馬站堡,又西為石卯凸而北。又西,垣內有海子墩,又西為石窊垣,內有長梁墩,又西垣南直乾溝堡,又西有墩墩,西南垣內又有乾溝墩,又西為鎮羌墩乂,西為滅魯墩,又西為石山。垣勢附山半南直草垜山堡。又西,垣內有殺賊墩,北直石山劄賊墩。又西石山,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復起有垣,又西石山,復缺有垣。又西石山,復突兀,有驢皮窰墩,乂西石山,復缺。有垣。又西石山,綿亘垣,勢胥附山,南直揚家莊墩,又西石山,復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復突兀。垣內有青草、卯墩乂,西為水口、兩石山間有垣南,直偏頭闗城,又西石山、復突兀、大起垣勢附山。垣內有保安墩。又西,石山、復忽缺、滑石澗,繇兩山間水門北流。又北有水垣,又北乂有水垣,又北為小口子、水垣,又北為大口子、水、垣胥、夾山水門。又西石山復起。有小口子墩,垣內有滑石澗。暗門,南直滑石澗堡。又西,垣內有滑石二墩,又西石山、復忽缺兩山,澗有水門,滑石澗水,繇小口子北流,又西石山、復突兀、大起兩山間,有滑石澗水口。垣北又有水口垣。又北又有水口、垣胥夾山水口。垣西北袤亘娘娘、廟垣,又西石山復起,有垣折而西,又西石山忽復缺。兩山間有水口垣。又西石山,復起巔,有垣北對水,北娘娘廟,又西巔又有垣,又西為水門墩,北對娘娘廟。西:連山。又西有墩。又西石山,垣內有龍頭墩,北對水。北石山巔、石門墩,又西有墩,又西為小莊。窩墩、石山,少平坦水。泉營界止此,為西盡。又西老牛灣墩,復折而南。 領草垜山堡。 滑石澗堡。 老營堡、水泉營堡一墩多列三四墩,故視朔州衛東北,墩數少減。其天鎮陽髙以西,亦有一墩列數墩者。
22
明老牛灣墩,東接水泉營、滑石澗堡、小莊、窩墩、老牛灣界首。長城復折而南。又南有五墩,又南山復突西,上有老牛灣墩。又南有官廨,南直官河,外常樂墩。又南山勢復突。西南直官河、外河口墩,袤至黃河,止老牛灣。山南乃官河,入黃河地也。 山西長城東自東界牌墩起,西至老牛灣墩止。 偏闗縣以闗為主,故先列長城於前。
23
偏頭闗,漢武州縣地,東連丫角山,西連黄河隔河套,裁一水,闗勢東仰西伏,故名。 元有偏頭闗,乃偏頭砦址也,嘗置武節將軍、樞宻院,判鎮守,明洪武中,始設闗置守備,專勅守闗,轄堡一十有八闗,以東為馬站、為八柳樹為老營,東北為小營、為水泉,北為寺,墕為滑石澗,西為樺林、為樓子營,為羅圏、為楊冕,為唐家㑹,為五花營,為得馬水,為灰溝,東少南為永興,東南為八角,為長林。大邊在闗北一百二十里,起大同之崖頭,至黃河七十里,無墻而有界。成化三年,總兵王璽復於闗北六十里起老營丫角墩,至老牛灣,築墻二百四十里,號二邊,而三墻則在闗東北三十里,起石廟兒至石梯墩,凡七十里。嘉靖九年,副總兵李瑾築四墻,在闗北二里,起鷹窩山至教塲一百二十里。正徳十年,兵備道張鳯羾築,後復以時増修。
24
國朝雍正三年,改偏頭所為偏闗縣,同城為偏闗營,領樓溝堡、老牛灣堡。 明偏頭所屬城二:八角、老營堡,所與偏頭為三。 偏頭五堡。 九梁津 焦尾城小偏頭村。 灰溝 馬營 十三寨。 石城 大嶽伍門樓 甘草嘴 海子 董家 西莊 平泉大峪。 河㑹。 辛家莊 王花 下營 尹耕武州考古有兩武州,其一為州,即漢之下落縣,今宣府也。史曰:後魏置文徳縣,唐陞武州是也。其一為縣,即漢之武州縣,今偏頭闗地也。史曰單于將十萬騎穿武州塞是也。唐總管劉世讓拒髙開,道進保武州,地連懐戎,則所守之武為下洛元知院,魏賽音布哈兵廹博羅特穆爾,扼險偏頭,則所駐之武為武州縣也。又曰偏闗,古武州地,北為東勝,南為岢嵐,所謂夾寨溝也。 北漢主鈞天㑹元年,城偏頭砦於韓廣嶺之上,即今闗城也。 元庫庫特穆爾討博羅特穆爾紀功於碑曰移師武之阸塞,曰偏頭闗。 明洪武二十三年,鎮西衞指揮張賢改築於西原城近河坪,去故址一里,方三里餘,髙三仞,厚二仞,門樓三。成化元年,都御史李侃展拓,周九里八步,髙二丈三尺。 明𢎞治十四年以後,㓂住套中,地勢平漫,偏頭闗,逼近黃河、焦家坪、娘娘灘、羊圏子,地方皆套部渡口,往來無虛日,保障為難,三闗要害,雖同偏頭尤亟。 周經重修大邊記:大同於九十里外築小城曰小邊,又於百里外築大城,曰大邊嵗久,小邊僅存,而大邊蕩然矣。𢎞治辛酉,僉都御史劉公宇等協議僉事王從鼎專事修築,工興於夏四月,訖於秋八月,城廣一丈五尺,髙一丈三尺,其延亘起西陽河,接偏頭闗凡九百八十里,其増置斥堠也,百加増堡砦也,六百有七十,挑鑿坑塹也百萬,形勢髙深,保障復故。 項忠覆鄧亨邊闗疏,偏頭最為緊要,寧武闗次之,雁門又次之,但山川聨絡,烽火接連,一處有警,彼此皆懼,所以鎮守守備官員,一概奏討添兵,互相爭執,地方𦂳要,此實通患。 又覆御史薛為學防邊疏,偏頭有警,延綏東路,大同西路,雖非統屬,必湏䇿,應朔代有警,偏頭南路,宣府中路,雖非管攝,隨當掩襲,宣、大有警,本處前後左右副㕘遊守,互相邀截。其地近朔、代,如繁興、岢嵐諸邑,宜令一體隄備,嚴督訓練,庶免後艱」。 總督宣大翟鵬疏三闗中為寧武。雁門在東,偏頭居西,西鄰黃河,逼近河套,每遇河凍,侵犯嵐、靜,多由偏闗出沒,而雁門一帶,恃有大同,為之屏蔽。 總督翟鵬題防邊禦㓂不過戰守二事:守則有要,據險守要,以一當百戰,則有機度地,陳兵以逸待勞,請東自平刑闗,西至偏頭闗,盡境止,定擬戍兵,畫地分守,再設遊兵三枝,一在雁門,一在寧武,一在偏闗,賊若攻墻戍兵,上墻拒敵,遊兵出闗夾攻,所謂守中有戰正中之竒,東自大同陽和城西抵山西老營堡,徧觀地形,詳察賊路,如賊從北來,則設兵於左右衞鄉村、羊圏頭、曹家梁、小金莊等處以待之,賊從東北來,則設兵於懐仁髙山鄉村、周家莊、吳家窰、劉按莊等處以待之,賊從西北來,則設兵於井坪、平魯鄉村、窯子頭、髙家堡、油房頭南北帳子等處以待之,又東於宣大、之交三闗之界,各設勁兵,以防奔逸,又選慣戰官軍六千員名,分為二營,臨時㑹行總督張鳳,親自統領,隨機應變,所謂戰中有守,竒中之正,北直𨽻河南、山東等處紫荊、倒馬、龍泉等闗有備,亦可無備,亦可本兵,毛伯溫議行,但紫荊、倒馬、龍泉等闗,切鄰邊境,與直隸、河南、山東不同,必湏嚴加隄備,使宣大陳兵力戰,必不能扺闗而攻,使三闗分墻拒守,必不能越闗而入。嘉靖二十二年三月,總督翟鵬言:「大同自有五堡北邊少事,以恃溝塹也,今議自鎮邊堡而東,至陽和後口、鎮河堡而西至老營堡,鑿為長塹,其間山險不可鑿處,不過三十餘里,量為斬崖,修墻鑿塹之勞,省於築垣,設險之利,同於禦㓂。 總督翁萬逹疏偏闗地稱險阻,塞亦堅完明,水灣雖云盤住,遽難侵軼。 三邊總督王之誥防秋䟽,延寧二鎮,沙漠平衍,哨卒無所趨避,故套中動靜,皆得預知,宜與山西偏老互相傳報。 韓邦竒《邊事》論:西北之大邊,六宣府最為𦂳要,額兵十二萬,其次大同額兵八萬,其餘各鎮兵俱少,於是內外一帶界山,自山海至居庸、紫荆、雁門、寧武、寧化、岢嵐、保徳偏闗,直抵黄河㟁,自北南視如千仞,崇垣㧞地而起,固天所以限內外也。中古始守於險外,以為藩籬,居庸、紫荊之外,有宣府、雁門、寧武之外,有大同國家,又設老營堡,居庸、紫荊、雁門、寧武皆設兵將,寧化以西乃畧而不備,秦時城址猶在,若考其地而設兵,如雁門等處,㓂必不能長驅而入矣,若止從老營堡修至寧武,亦不為甚費,今㓂入邊境,惟老營堡地方乃一大空闕,異時妄興他志,以侵內地,惟此塗為便,既過老營地方,而寧化、岢嵐無守,則天門、忻口、元崗、陽方之險,不足恃矣!偏闗之城,昔在山麓下,若㓂乗山而攻,旦夕可破,移於城西築以甬道,長不過二里,即至山巔,上濶二丈、髙三丈,兩面環一女墻,設數鋪房,㓂至以兵守之,金湯之固矣! 左編乞割偏老以南、寧、雁以北,特設一巡撫,專委之以邊計,而開府於偏闗,以總兵駐老營,以副總兵駐河曲,自平刑、北樓、雁門、寧武而北,悉以隸之,移寧武道於偏闗,以為分守,而岢嵐、保徳等州縣專屬偏闗,巡撫如朔應之於大同、山西都御史,罷其軍務,但專巡撫畫闗而守之,偏闗㕘將,換駐寧武,其雁門以北巡按事宜,亦或以并於宣大,而山西一應派額應輸三闗者,俱仍其舊。 尹耕曰:「詢之境外,明水灣、柳川鋪、火熖山、大黒山、松樹山,駐帳則必犯偏頭」。又曰:「論者謂偏頭倚大同為援。夫丫角之西,牛灣之東偏,守自為邊也,大同何得蔽之?」 劉龍指揮僉事袁杲行狀:「瀕河七堡與延綏大同,隔逺瞭望不通公議,添設大楊諸墩,一有警報,瞬息數百里。 尹耕垣塹窖三險,議築土為防、曰垣,鑿地橫垣,曰塹間,鑿間否形如品字,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三者,垣最可恃,窖次之塹斯下矣。何者?因髙遠眺,敵無所逃,乗險下拒,已易為力,此垣之功也。若夫塹,則沿守者無所倚蔽,眺望者不獲遠施,嘗計一卒挾一束,芻則萬衆,頃刻之際,可平數丈也,窖有隆伏,平之反難。 明張四維復鄭范溪,書三闗為晉障雖均,然寧雁,外蔽朔應,而偏闗則宻,與套㓂為鄰,其緩急不同,今雁平之塞,若盤、道梁等處石壁,足稱天險,而偏頭以西抵於黃河,最為剝膚地,乃其墻臺,猶未足為永賴,倘再加料理,亦若盤道梁之周,此三晉萬年利也。
25
樓溝堡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里,東至永興堡二十里,西至河保營九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里,北至偏闗城四十里。 明隆慶二年,兵備范大儒建袤四百二十九丈,髙三丈五尺。
26
老牛灣堡布政司,西北六百一十里。東至滑石澗堡二十里,西至黃河二十里,南至樺林堡八十二里,北至邊墻一里。 明成化三年,總兵王璽築墻。崇禎九年,兵備盧友竹建堡,周一百二十丈,髙三丈五尺。堡東接滑石澗,西臨黃河㟁,首當西北之衝。 二邊至老牛灣黃河㟁止。 垣至小莊,窩墩為西,盡老牛灣墩,復折而南。 堡南河口墩,乃官河入黃河地也。官河南為樺林界。 明崇禎九年,移寺墕堡防守一員,守兵一百五十名駐堡。 翁萬逹疏自老牛灣黃河㟁起,北至水泉營紅門隘口,止増添敵臺一百一十五鋪,屋三百四十五。 梁斗輝邊防議:「山西三闗,惟偏老沿邊地方,自蕨菜岇起,至老牛灣止邊,長一百一里有竒,添設磗包、空心樓、實心樓各十五座,敵臺二百一十六座,見存城堡、墩臺、隘口、空實敵臺三千七百一十處。 萬恭疏:「嘉靖二十一年,總兵王繼祖謂自老牛灣至於險崖,河急不凍據墻,而防自險崖至於隂灣,河緩始氷,廢墻以守,而打氷之議起,隨打隨結,愈鑿愈堅,㓂登東崖,無墻可拒,今議自險崖至隂灣,每年河凍為極衝,除濟道溝起止羊道坂四里,石山陡險,不必議修,應修築者二十餘里,又自隂灣起止石門,隘口,河多不凍為次,衝應修築者亦二十餘里。
27
常勝山,北六十里,上有墩,右老牛灣堡、左滑石澗堡,俯瞰黃河。
28
東:長嘴,北五十里,東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經其中。張士瑄詩石角枕流,水曲通界,分南北㟁。西東萬家寨,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嶄巖,下臨河㟁,昔人結寨其上。
29
老營所,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東至賈家堡界官河口一里,至賈家堡二十里,西至馬站堡界方城坪十里,馬站堡四十里,南至八角堡界紅崖子六十里,北至邊墻一里,東南到利民堡西,南到八角堡,西北到五眼井堡三十里。 領賈家堡。 五眼井堡。 馬站堡。 永興堡。 明景泰間,都督杜忠建堡。成化初,修方五里,髙三仞,厚二仞,門樓三。 二邊起老營、丫角墩。 兩鎮三闗,志偏頭,西逼黃河渾脫,可以飛渡,然山澗﨑嶇,難於大舉,老營東接平魯,去大同邊不遠,使聨絡屯守,則八角墩而南,陽方口而東,烏用是紛紛也? 明老營、堡所四堡。 長林 長安鎮。 大莊窩。 小營兒。 老營堡、廣積倉。 嘉靖十六年八月,俺答繇平魯衞入至老營。四十二年,俺答用趙全謀,欲夜襲老營,結堡中張輝諸賊為內應。先一日,水泉營守備陳一言偵知,馳報總兵郭琥,琥衘枚疾馳堡。上倐易置守門將士,以親丁部署。甫定而俺答至,舉火為號,中無應者,扣城中何人,曰:「郭大將軍」。懼而宵遁。 總督翟鵬曰:「自五堡以至老營堡,皆要路也,於斯設險,必難飛越」。 韓邦竒欽遵勅諭,疏照得山西三闗一帶沿邊地方,寧武以東隘口及沿邊平漫之處,皆有隘可據,寧武以西,漫然平曠,戎騎可以長驅無阻,而原設兵將,比之他邊甚少,城堡亦甚稀踈,臣等嘗詳察內外之界,自大河以西,由石隰、岢嵐、靜樂、寧武至雁門,歴紫荊、居庸,直抵山海闗,一帶界山,崇岡峻坂,中古以來,類皆守於險外,以為重險之固,寧武以西,其險則在興、嵐、石、隰等處,古人皆以此地建節國,家亦守於險,外置偏頭老營城堡,然止設一副總兵、一遊擊,并近日巡撫奏設,止有四守備騎兵惟九千餘名,而興嵐等處又棄而不守,更何所恃以為藩屏哉?國家設險禦戎,獨偏頭等處乃一大空闕,以臣計之,岢嵐州實內外之界,有險可據,宜設一㕘將,益兵三千,神池堡要害之地,宜拓一城,設一守備,益兵五百,八角之東,寧武之西,八角之西,偏頭之東,適中之地,亦各為一堡,各設一守備,或於五寨前後設立據險,以便截殺,亦各益兵五百,副總兵宜升為總兵,惟選謀勇都督領之,駐劄寧武,其偏頭仍一守備益兵,八百可也。提督、都御史不必兼理巡撫,山西一省,止巡撫沿邊一帶地方,忻、代、保、嵐、石五州所屬及雁門、石隰二兵備,并都司、布政司、管糧官、按察司管屯官,并守巡冀寧道及㕘遊守備,俱聼節制,其餘山西布按二司府州縣官員賢否,軍民詞訟,嵗辦差役,俱不必管理,庶得專意經畧邊事,老營堡宜設一所,以管常備新軍,其山西汾州等衛所防禦大同官軍,仍掣囘山西三闗防守,遇有警急,與大同互相應援,如此則不惟三闗之兵威可振,而大同之勢,亦遥為之壯矣! 王崇古免調援兵疏山西,自偏頭闗、老牛灣、黃河東㟁起,東至老營堡丫角墩止,共長一百四里,是為外邊秋守邊,而冬守河極為㓂衝,又自丫角墩起,東至平刑闗、石窯菴,止共長七百餘里,是為內邊中聨、寧武、雁門、倒馬諸闗,向恃大同為藩籬,脫遇大舉大同,不能堵截,每繇內邊諸口,直犯闗南,內郡是有兵,尚難自固也,若復將老營遊兵,盡選馬軍,遠戍保安,正兵東駐陽方,去偏老三四百里,一旦㓂入,非惟老營不可守,即汾、石、隰、吉諸州,皆可蹴至矣,今春㓂宻謀掩襲老營,一夕即至幸哨,報早聞總兵官郭琥連夜趨防,兵方至,城㓂即入境內,若移駐遠方,焉能速濟?近方議總兵移鎮老營免,往返勞費,豈宜復聼東援,坐失西守,且自老營寧武至保安、靈蔚,千有餘里,皆係山程石澗,萬一有警,士馬疲勞,斷難濟用,所以每次議留,惟北樓㕘將,原設援兵不及三千,馬僅二千匹,亦可東援,乞免調山西正遊兵馬,選定北樓馬軍二千,則東西庶可兼濟。 明給事中劉東星計安四鎮,疏老營堡,孤懸絶塞,左控平魯,右接偏闗,陽方諸口,恃為耳目,最稱要害,而本堡山勢﨑嶇,運道險隘,即遇緩急,難以屯聚,援兵轉運糧餉,尤為可慮。宜於附近地方,如乃河堡等處,添設軍伍,以備聲援,乂於城中多積芻糧,以防坐困。 老營堡巡檢司。
30
窖兒墕東北八十里。
31
塌崖溝東北八十五里胥偏頭,東北要道。鎮溝樓東八十里,亦稱險隘,因建敵樓於上地椒岇東九十里,𦂳逼東邊。
32
賈家堡●老營營東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東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二十里,西至老營所二十里,南至大同府朔州界五里,北至乃河堡界八里。 明嘉靖四十三年,兵備王遴建廣一里一百步,東接雲、朔,北通五眼井堡,西接老營河口,南通長林火路,乃朔寧二郡咽喉地也。 明設操守一員,兵三百名,後増設把總一員,兵二百二名。
33
五眼井堡隸老營營東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東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三里,西至水泉營四十里,南至老營所三十里,北至邊牆二里。 明崇禎十年,兵備盧友竹,建周一百丈,髙三丈五尺,堡接丫角山,最為衝要。 五眼井墩,山西老營堡,界首垣至朔州丫角山墩為南,盡五眼井墩,復折而西。 總督翁萬逹曰:「山西起保徳州黃河㟁,迤邐而東,歴偏闗,抵老營,盡境大同,起西路丫角山,迤邐而北,歴北中二路抵東路之東陽河、鎮口臺,皆逼臨邊,境險在外者也。山西老營堡轉南而東,歴寧武、雁門、北樓至平刑闗,盡境,又轉南而東,為保定界,歴龍泉、倒馬、紫荊之吳王口、插箭嶺、浮圖峪,至沿河口,皆峻山崇岡,險在內者也。是故丫角五眼井為外邊內邊之要樞」。 明設防守一員,兵二百二名,後増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兵四百名。
34
視遠隘東北一百一十里,乃五眼井堡邊隘也,在堡西一十五里,戍樓遠眺,下有石洞,名視遠洞。 翁萬逹疏自石廟兒視遠隘以北,起北至周家口止,又自視遠隘以南起,南至樊家窰,止為垣四里。
35
五眼井口東北一百二十里。
36
新窰溝東一百三十里溝,通塞外馬站堡𨽻老營營東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東至老營所四十里,西至偏頭所四十里,南至八角堡七十里,北至草垜山堡四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備張鳳羾建。嘉靖二十年廢。四十二年,兵備王遴復修周四里,髙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衝,設遊擊一員,中軍千把總八員,兵三千一十四名,馬三千一百三十七匹。 嘉靖十五年八月,俺答繇寺墕入至馬站營。
37
永興堡河曲𨽻老營營。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東南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樓溝堡二十里,南至三岔堡五十里,北至馬站堡二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備張鳯,羾建周一里,髙三丈五尺,設防守一員。
38
水泉營堡舊𨽻老營,今歸縣。東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東至五眼井堡四十里,西至草垜山堡二十里,南至馬站堡十五里,北至邊墻二里。 領草垜山堡、滑石澗堡。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謙建廣三里一百七十步,置防守一員,兵五百名,後設㕘將兵二千五百名。隆慶二年,改設守備把總各一員,増兵一千名,馬騾三百匹頭。 水泉營在堡城東,少南為紅門口。附口外少南有南海子堡,城西南有後海子、驢皮窰口,東北六十五里,徑道平衍,昔為邊衝,而兩崖胥石山可以制勝。
39
紅門市口堡,東北八十餘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東至邊墻,西至邊墻,南至水泉營堡界,北至䝉古地界,東南到五眼井堡,西南到水泉營堡。 口近水泉營,乃厰溝也。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謙以溝通塞,外建敵臺橋洞一座,外設邊墻,一道壕塹,品窖三層,撥軍二十名,偵望萬厯。二十六年,兵備道趙彦増左右雙翼磚臺,東有東梁亭。 明三闗鎮市塲在水泉營隸岢嵐道,順義王諸部互市於此。先設宴邊外有閘三:曰中、曰左,曰右馬,繇此入臨邊有閘,一曰內閘馬,繇此登數入境。紅門有臺,袤一十三丈,臺上有納欵,㕔撫賞於此,以銀一萬兩宴餽一萬兩,撫賞諸部四萬兩市馬馬,以六千為率價,以一十二兩為率,互市日,岢嵐道提調監督,雁平、寧武兩道協理之,鎮守總兵官、副將綂兵彈壓,西路㕘將理市事,正兵營軍二千,一駐老營堡,一駐八栁樹馬站,游兵營軍移駐滑石澗、小營兒、獅子坪,㕘將軍移駐馬站堡,以備要衝,草垜山堡隸水泉營,北少東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七十里,東至水泉營堡二十里,西至滑石澗堡三十里,南至馬站堡四十里,北至邊墻五里。 明𢎞治十五年,兵備楊綸建後廢。萬厯二十二年,兵備趙彦復修,周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出崇山,直望三十餘里,為沿邊傳𤇺之首。 明設防守官兵三百名。萬厯二十二年,増設守備中軍把總胥一員。
40
滑石澗堡𨽻水泉營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東至邊牆三里,西至老牛灣堡二十里,南至偏闗城七十里,北至邊墻一里。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謙建。嘉靖二年陷於敵。隆慶三年,兵備范大儒復修周一百八十丈二尺,髙連女墻四丈。堡即邊垣也。 堡前有滑石澗,暗門。西有滑石、二墩墩。西有水門。滑石澗自水門北流,有小口子墩水,出小口子,又出大口子水門。西又有滑石澗水口,西北流,出水口門。 明置操守一員,兵二百五十名。隆慶三年,設守備一員,兵三百七十五名。 翁萬逹疏:自老營堡丫角墩起,西至滑石澗水門,墩止,為垣九十里,有竒塹如之,増添敵臺四十四鋪,屋六十二,品窖三千,暗門一,水口一,水門溝口北七十里。滑石澗東上有敵樓,下有湧泉,稱險隘焉。
41
蚕虎口北七十里滑石澗堡前,昔稱邊隘,今農民耕塞外田。
42
娘娘廟北一百里石山,上下臨溝蹊黃龍池堡,北五十里。東距寺墕堡二十里,北通草垜山大邊。明𢎞治間,與草垜山堡同建,置操守一員,兵三百名,後廢。
43
寺墕堡北四十里。明嘉靖間,總兵李瑾建置。防守一員,兵三百名,後廢。
44
韓家坪堡東二十里。明嘉靖間建,置防守一員,兵二百名,後廢。
45
八栁樹堡東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都指揮杜忠建後廢小營兒堡東六十里。明嘉靖間,總兵李瑾建,後廢長林堡東一百五里。明𢎞治間建,後廢。
46
好漢山堡東北一百里,明崇禎間建,後廢栢楊嶺堡東北九十里。明𢎞治間建後,廢東闗河隘口,老營城東一里,南接利民堡,北接紅門,東通平魯井坪。嘉靖二十三年,建橋洞三座,上建重樓,規制猶闗西河口後毀。
47
通邊闗東北六十里為草垜山,迤東為水泉營,又東為老營,抵好漢山,接平魯縣界,南折接朔州界。 明成化二年,總兵王璽築東起老營堡之丫角墩,西抵老牛灣,南折黃河㟁,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餘里。成化二十二年,兵備郝志義修。嘉靖二十三年,巡撫曽銑檄㕘政蘇祐、兵備劉璽幇,築建敵臺二百二十六座,上建舖。隆慶二年,巡撫楊巍檄兵備范大儒等,加幇巡撫宋纁覈實。萬厯二十五年,兵備趙彥又建空心磗樓并諸隘口敵臺。
48
楊家砦。 下鎮砦。 星坐驛。 峰子塢鋪。 壕子塢。鋪寺前墩。 闗口 浦家灣 銀安口 青天口黃河渡 焦家坪渡 娘娘灘渡。 太子灘渡 羊圏子。渡神池縣。
49
荍麥川口利民堡北 霍冀《九邊圖說》兵自威逺、平魯而下,即扺荍麥川奔利民堡。 劉龍指揮僉事袁杲,行狀守備寧武闗,議築蕎麥川、鎮狐諸堡。
50
利民堡,北六十里布政司北少西四百三十里。東至朔州治六十里,西至八角堡四十里,南至神池堡六十里,北至邊墻三里。 利民堡北出荍麥川口,為朔州井坪孔道。 利民堡,舊名逹沭河,明成化十七年。三闗志:十五年,都御史秦紘築土堡方五里餘,髙二仞餘,厚一仞餘,門樓三,以指揮防守,正徳時増展。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陳講設守備,建倉萬厯四年砌,石城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髙連女墻二丈五尺。 利民驛,南十里至南堡,又十里至羊房村,又三十里。又木𤓰溝,又十里至縣。 明正統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檢司,在朔州南九十里,南有土城址,是迂道而西南也。至嘉靖十八年,劚神池、長城、溫嶺、蕎麥川、磨石山之間,塹道不通。今蕎麥、川口、利民、堡胥為孔道。 嘉靖十八年,巡撫都御史陳講以神池、利民二地要害,築城置守利民倉,堡內西北隅。翁萬逹疏:自利民堡勒馬溝起,西至八角堡界,止為垣三,里増添敵臺六,鋪屋十八。
51
八角堡,西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三十里,東至利民堡四十里,西至三岔堡五十里,南至五寨堡七十里,北至馬站堡七十里,西南到五寨堡七十里。 八角堡,舊名永寧驛。明𢎞治二年,僉事王璿築土堡方四里,髙三仞,厚二仞,門樓三。嘉靖四年建倉。萬厯十六年,磗包周四里九十二步,髙連女墻二丈六尺,城樓八座,故名八座。 八角驛北至櫻桃鎮十里,又至北沙城十里,又至草菴鋪十里偏闗界。 楊博三闗疏,神池堡與老營堡均係要地,而八角堡介於其間,尤為適中,若於神池老營添置,㕘將八角,改設遊擊,畫地分守,勢成鼎足,據險阨塞,誠為長便,又冝將神池守備改置利民堡」。 嘉靖三十二年,俺答以萬騎入大同,縱掠至八角堡。巡撫趙時春禦之,遇敵於大蟲嶺,總兵李淶戰死,軍覆。 汪道昆《許論傳》:妖民呂鶴結俺答入公,時督府决䇿擒鶴斬之,獻馘四十。鶴既誅㓂旋馬西,向公敗之紫塞八角堡,追襲俘馘百七十有竒八角,倉堡內東北隅
52
黄花嶺南十三里,又二里,至寧武縣界,㑹城,孔道也。北五里至郝家坡,又八里至縣。 黃花嶺一名摩天嶺,盤踞二十里,髙四十丈,南連寧武縣界,東連寧武縣山。 唐元和四年夏六月,范希朝改授河東節度使。朝議以沙陀在五原近吐蕃,命從希朝詣河東。希朝選其驍騎千餘自隨,號沙陀軍,處其餘衆於定襄川、朱邪、執宜乃保神武之黃花堆。 朱邪執宜,居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萬騎,皆驍勇善騎射,號沙陀軍。 太和四年,節度使栁公綽以陘北沙陀素為九姓,六州所服,請委朱邪執宜治雲、朔塞下廢府十一科部人禦邊,號代北行營,授執宜招撫使,從之。 一名逹速嶺。齊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逹速嶺,覽山川險要,將起長城。
53
大澗口,東五里朔州界大同孔道。 寧武自陽方口外惟荍麥川口,為北道要衝。陽方口內則東郊,外大澗口亦屬要地。 遼太康三年,北院樞宻副使蕭哈爾吉經畫西南邊天池舊塹,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還。乾柴溝北九十里邊墻外,偏闗神池之界也,趙莊堡西十五里。 土棚屯西三十里。 大黒莊西五十里。 銀洞窊西北三十里。 義井堡西四十里。劉海莊,西北四十里。 嚴佩鎮西北四十里,有大、小二鎮。 櫻桃鎮西北七十里。 得勝堡,北五十五里五寨。
54
三岔堡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六十里,東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河曲縣九十里,南至岢嵐州一百三十里,北至樓溝堡四十里,東南到五寨堡。 嘉靖間,總兵周尚文建萬厯間兵備胡來貢甎甃,設兵三百,防守領之。 三岔堡,北至深墕村、賀家梁鋪十里,又北至劉家溝十里偏闗縣界。 三岔堡,東繇東塞坡經石廟兒村十里,又東至官莊村五里神池,縣界三岔堡,西經大村鋪五里,又西至丈子溝村五里,又西至韓家樓村十里,岢嵐州界。此繇大同西至保徳州濟河逹陜西府谷之孔道也。 三岔堡,南至劉家灣村五里,又南至舊寨村十里,又南至莊窩村五里,又南至小河頭村十里,又南至石嘴頭村一十五里,又南至中所村一十一里,又南至縣東闗四里,故明人名堡曰三岔。
55
大梁山十字,墕東二十里寧武縣界,西小徑一十四里至薛家口。又經大橋一里至周家口,又二里至李家口,又三里至沙灘橋,乃東闗外鎮口大橋也。
56
店坪山南三十里寧武縣界,北小徑一十四里至薛家口。
57
老牛坡東二十五里,又五里至張家坪,胥蘆芽山支麓,為神池縣小辛莊界。 西八里至南坪村,又十里至烟洞梁,又二里至右所村,又五里至東闗。
58
麻子澗溝西一十五里為岢嵐州韓光寨界石嘴頭北一十五里。
59
獅子口村西北三十五里,又五里至韓家樓村,岢嵐州界東南小徑一十五里至郭家河村,又二十五里至中所村,又五里至西闗。
60
山西通志卷十三
URN: ctp:ws39859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