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萇楚齋續筆卷十

《萇楚齋續筆卷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萇楚齋續筆卷十
2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3
康熙設立官字號
4
康熙壬午,科場中設立官字號,十名中分中一人,以為限制,專以供官員子弟應試而設。官卷之制:內官三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吏禮二部司官,外官藩臬以上,武官提鎮以上之子孫,同胞兄弟,同胞兄弟之子,每舉人進士十名,派中官卷一名,副榜如之,邊省免。後來官卷未聞有中副榜者。江南鄉試,俗名第十九名為官元,以官卷中式最高名數以第十九名為止。兩主試以十八名內之魁卷歸之寒士,使得一鄉魁美名也。
5
汪琬語
6
長洲汪苕文太史琬嘗語人云:「士大夫行己不可無本末,讀書不可無師承,立論不可無依據。」云云。聲木謹案:太史數語,最為包括,讀書不可無師承,尤為扼要。漢儒最重師承,授受有序,源遠流長,有傳至十餘代者,故其解經卓絕千古,確有依據。惟漢儒始能虛心求救,實心受教,不敢自逞臆見,所以最重師承,故能學問淵深,靡有涯涘。東漢□帝時,班昭續成《漢書》,馬融在當時,亦博學者,請伏閣從班昭受句讀,其識見過後人遠矣偉矣。試問現在《清史稿》成,誰願伏閣從人受句讀耶?
7
俊秀主書院講席
8
嵇文駿字步雲,號春原,無錫人。年甫弱冠,即橐筆出遊,當道薦主濟南書院講席。時以俊秀主講,實罕有之事。婁縣姚春木上舍椿,亦困於一衿,以俊秀歷主夷山、荊南、景賢等書院講席,士論尤為翕然。非道德文章冠絕流輩,焉能如此。嵇公後於道光壬辰,中順天鄉試,姚君則終於監生,論者尤為惋惜云。
9
學海堂
10
儀徵阮文達公元,於道光六年,任兩廣總督,創立學海堂於廣州城北粵秀山,專課經解詩古,聲名文物,幾於震天下。其實當時經費,每年收入,僅壹千伍百餘兩。堂中無山長,派學長八人,專司課事,每年僅四課,每課以貳百金為膏火。學長每人修金,年僅參拾陸兩。專課肄業生住院,以十名為限,三年為期。期滿更換,以期普及。番禺林月亭孝廉伯桐,撰《學海堂志》一卷,紀載甚詳,刊入《修本堂叢書》中,予略舉其大略記之。
11
武生薦舉博學宏詞
12
邵岷字百峰,元和人,武生。乾隆元年,由太僕寺卿蔣漣薦舉博學鴻詞,為部所駁,不準與試。百峰雖武生,實文人。嘉興李富孫鶴征後銘,言其學博才敏,其所為詩最工游覽,如《五丁峽》、《雞頭關》等作,酷摹少陵云云。仁和杭世駿《詞科掌錄》,言其與秀水張庚皆工古詩,而百峰登覽之作尤勝,云云。長洲沈文愨公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言其七言律詩最工,居然作手云云。據三家所言,百峰實當時之學人,而詩才卓絕,推為作手,不得仍以武生目之。蔣太僕薦舉,確為學問而然,並非濫舉。惜乎為部臣所糾,不得與試,誠為可惜。以武生工文學,薦舉博學宏詞,不特為我朝之盛事,亦千古所罕聞也。
13
潘義炳論詩語
14
潘義炳字蔚友,號念堂,桐城人,諸生。木崖□□江孫,淵源家學,工詩,撰有《念堂詩鈔》□卷。其論詩之語曰:「一代有一代之風氣,一人有一人之懷抱。蛾眉不同貌而俱動於魄,芳草不同氣而皆悅於魂,其各抒性情,一也。」又曰:「學詩者,沉酣乎經史以裕其原,浸淫乎漢魏以厚其質,涵泳乎六朝唐宋以腴其華滋。」又曰:「詩貴立體而忌俗者五,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云云。聲木謹案:茂才所論甚卓,惜袁簡齋明府未見此論。明府之詩,俗意俗韻,集中尤多,未能見及此也。
15
方宗誠論文語
16
桐城方存之京卿宗誠《柏堂集外編》有《復胡伯良書》,言作文之法,甚簡明,節錄於此,文云:「夫文非一端,大抵以有本有用為貴,而其義法,則在古大家文中求之。辭宜質而不可俚,義宜正而不可迂,敘事宜詳明而不可繁贅,記事宜簡古而不可晦拙,是皆所當留意者。」云云。又有答某書云:「修辭立其誠。君子於人,毀不可,譽亦不可。立一言於此,千百世下,皆信吾言之不妄,而後為不朽之言。」云云。聲木謹案:儒者立言,雖不能如此,而存心不能不如此。孝子不誣其親,況他人乎!
17
撰述命名立異
18
詞曲命名,有以新穎纖巧見者,尚屬常有之事,若詩文集,則更罕見。若唐陸龜蒙名其詩文集曰《笠澤叢書》四卷、《補遺》一卷,南宋鄧牧名其詩文集曰《伯牙琴》一卷、《附錄》一卷,元楊維禎名其賦集曰《麗則遺音》四卷,明崔銑名其詩文集曰《洹詞》十二卷,任環名其詩文集曰《山海漫談》三卷、《附錄》二卷,婁堅名其文集曰《學古緒言》廿五卷,國朝顏元名其文集曰《習齋記餘》□□卷,徐倬《道貴堂類稿》中有名曰《耄餘殘瀋》,上卷為詩,下卷為文,錢國珍名其文集曰《寄廬雜記》□卷,李象鹍名其文集、公牘等類曰《棣懷堂隨筆》□卷,戴豪名其詩文集曰《贅言錄》八卷、《附錄》一卷,李士棻名其詩集曰《詩半》□卷,自謂古少今多,故名曰半。亦有名集而實非集者,如宋曾鞏《隆平集》廿卷,收入《四庫》史部別史類,宋陳埴《木鐘集》十一卷,收入《四庫》子部儒家類。國朝陳瑚撰《頑潭詩話》二卷,許丙椿撰《斆園詩談》八卷、《續編》二卷,實係詩集,名之曰《詩話》。吳文溥撰《南野堂筆記》十二卷,實系詩話,名曰《筆記》。皆屬有心立異,毫無意義,不足訓也。
19
雁來紅種類
20
吾鄉秋日,只有雁來紅一種,以之點綴秋光。據《習苦齋畫絮》言,有雁來黃,異種也。近聞有雁來綠者,色如翡翠,又居黃上。他日乞得此種,當補畫之云云。以天下之大,奇花異草何限,非《群芳譜》所能備載,亦勢理所當然也。
21
書燈
22
予自十一歲至廿八歲,在書房讀晚書,每晚青燈一盞。先文莊公嚴禁點燭,並言從古至今,只有書燈而無書燭,如欲點燭才念書,終身必不能念出書來。其事雖小,極為讀書不讀書之關係。後來聲木以先文莊公之諭,驗之他人,果然如此,始信先文莊公當日嚴禁之有由也。
23
甲子各省教會勢力
24
甲子十一月廿九日,基督教徒謂之耶穌聖誕日,上海各教會發出傳單,中云:「基督教自公歷壹千捌百伍拾捌年,即南宋慶元肆年,中國政府允許各國傳教後,現在中國之天主教有主教伍拾人,神父及女教士壹千參百人,基督教有教士壹萬捌千人,受聖餐教徒參拾伍萬人,受洗禮教徒柒拾萬人,新舊大小教會捌千捌百捌拾陸所,教會小學伍千玖百貳拾捌所,教會小學生拾陸萬零玖百玖拾壹人,教會中學玖百陸拾貳所,教會中學生貳萬貳千伍百陸拾玖人,教會高等以上學校參拾捌所,教會高等以上學生壹萬壹千柒百玖拾人,教會醫院參百貳拾陸所,施醫地點參百肆拾肆所,教會看護學校壹百零陸所,看護學生壹千參百捌拾人,青年會參拾捌所,會員伍萬捌千捌百拾貳人,學校青年會壹百捌拾參所,會員貳萬肆千貳百參拾伍人,教會出版物甚多,但以《時兆月報》、《通問報》為最巨。」云云。據教會自己所說,現在耶穌教會,在中國勢力仍非小也。
25
無名氏詩句
26
山東省城金波門,宋曾南豐祠、張勤果公曜專祠,皆在焉。有□□□□□□《濟南紀事詩》中有云:「壽世文章勝功業,崇祠還欲傍南豐。」大足為文人吐氣,意味頗耐人思索。
27
金農等字
28
錢塘金冬心□□農、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字體皆太詭異,墮入惡道,雖各有所本,終非所宜。金習《谷郎》、《爨寶子》及《中嶽廟》等碑,包專習唐武后所書《昇仙太子碑》。明府《藝舟雙楫》中,論書之語頗高,所書不逮所論,實不可以道里計。其所自書、自監人刻成之《小倦游閣法帖》全石,雖間有損字,尚未殘缺,現存揚州江西富商□□蕭怡豐家,久無拓本。光緒□□年,合肥蒯禮卿觀察光典與怡豐家相識,曾借拓壹百分,今亦不知流落何所矣。
29
曾國藩論文語
30
曾文正公《致吳南屏書》中有云:「僕嘗稱古文之道無施不可,但不宜乎說理耳。」云云。吳摯甫京卿《致馬通伯學部書》中亦有云:「文章不宜談理,此前哲微言,執事最不信此語,究其談理之作,實亦不能工也。」云云。聲木謹案:桐城文家雖喜言宋儒之學,然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立,不偏重義理,所以能獨立千古。桐城諸老以文學授受者,幾徧天下,予別撰《桐城文學淵源考》十三卷、《引用書目》一卷、《名氏目錄》一卷、《撰述考》四卷詳言之,而傳其義理者無人。道咸之間,方植之明經東樹目見漢學流行,其焰甚熾,毅然欲興復宋學,傳授徒黨,以與之抗,並撰《漢學商兌》□卷以攻之。卒之其文章一傳而為戴存莊孝廉鈞衡、方存之京卿宗誠,天下猶知其人。其理學一傳而為蘇厚子徵君敦元、文鍾甫茂才漢光,鄉曲之間,尚不知其名氏,顯分軒輊矣。
31
陳夔龍詩句
32
貴陽陳小石制府夔龍《詠懷》詩中有云:「一琴一鶴尋常事,清獻當年浪得名。」云云。其生平甚以清廉自負,亦頗為一時所稱,而詩之語意,亦有所本。宋劉章曰:「臣書生,無他長,惟菲儉自度。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為易。」見於□□□□□□□是以清廉自負者,自宋已然矣。
33
曾國藩論吳汝綸
34
桐城吳摯甫京卿汝綸《吳先生尺牘》中有云:「某任冀州時,有三起盜案,逾期未獲,實心愧。前任冀州李鑒堂中丞秉衡善於捕盜。」云云。自言之不諱,實為人所難。予在濟南謀食時,聞王古愚孝廉振垚言,曾聞曾文正公當日論幕中人材,言及京卿,有「只宜讀書作文,短於政事,材不宜為官」之語。知人則哲,曾文正公之言,所見遠矣。
35
明邵寶學史
36
明人撰述迂謬,頗多可笑者。如邵寶撰《學史》十三卷,其以十二卷象十二月,多一卷以象閏,每卷或三十條,或廿九條,以象月之大小,且取日格一物之義。《四庫提要》中,言其殊可不必如此,洵為卓見。古今撰述奚止千萬,孰有如是之膠固鮮通者乎。至其書之佳惡,姑勿論也。
37
魏茂林撰述
38
魏笛生觀察茂林□□人,□□□□進士,官直隸永定河道。向只見其《駢雅訓纂》十六卷、《識語》一卷,註釋甚為博洽,嘗疑其撰述決不止此。後讀錢塘戴文節公熙《習苦齋古文》,中有《房師魏笛生先生七十壽序》,言觀察所撰,尚有《易貫》六卷、《別雅輯證》四十卷、《覃雅》□卷、《禮因》一卷、《文法一揆》六卷、《廣腋》□卷、《天部類腋》四卷、《國朝四十七科同館詩賦題解》十四卷、《天部二十九聞》□卷、《重校袁文箋補》四卷、《帳中編略》□卷,此書自秦漢六朝以來經史子集諸大部[書]薈萃(書)貫串,搜羅剔抉,丹黃甲乙,數十年迄未成書,蓋類書也。復有《類海探源》□卷,內分廿九門,此少作,亦類書也云云。據戴文節公所述,信乎觀察聞見宏富,撰述等身,惜乎多未刊行。予所見者,僅《駢雅訓纂》、《別雅輯證》、《國朝四十七科同館詩賦題解》三種。後二種雖刊,未見他家著錄。
39
皇輿表
40
《欽定皇輿表》十六卷,卷一、卷三、卷四、卷六、卷七、卷十一、卷十三、卷十四、卷十六各分上下二卷,實廿五卷,內府刊本。原裝綻廿四本,四布函。康熙四十三年,禮部尚書喇沙里奉敕編輯。其書本表格體例,清晰易覽,考證詳明,洵非私家撰述所可比擬。惟有一弊,全書中空白太多,徒佔篇幅,若改為直行,可省四之三。書僅六本,取攜既便,價值亦廉,惜無人為之改製。誠能得稍明撰述體例者,即可從事,尚不難也。
41
諧聲別部
42
南昌喻端士編輯新城王文簡公士禎《皇華紀聞》、《隴蜀余聞》、《池北偶談》、《居易錄》、《香祖筆記》、《分甘餘話》六種中論詩之語,分志趣、風雅、感概、考證、評論、匯編六門,每門一卷,《匯編》分上下二卷,乾隆己酉五月,信江枕山亭自刊本。一本名《諧聲別部》,一本名《分類詩話》。一人所輯,同時所出,而序文、例言,兩書一字不易,亦無一言言其更名,是真不可解矣。王文簡公當日以避世宗憲皇帝廟諱,以前刻書者,皆改為「士正」,讀者往往讀「正」字為去聲而不知非也。《漢書·律歷志》「子為天正」,《王莽傳》「人民正營不安」之意,「正」字皆音征。以「正」字代原名者,正取其音同耳,不然,何取以「正」字代用?自奉諭改名為「士禎」,益見王言之如綸矣。
43
史澄詩句
44
番禺史穆堂宮允澄,撰《趨庭瑣語》八卷、《退思軒試帖》二卷、《詩存》一卷,光緒乙酉,繼園自刊本,附於其父春林□□善長《味根山房全集》後。其詩存僅七言絕句一百首,皆以「七十老翁何所求」為起句,歷敘自己生平,即自述詩,而又別開生面,文人狡獪,故無奇不有。然此種詩,年老之人以之為游戲則可,決無佳詩,更難傳世行遠也。
45
黃任詩注本
46
永福黃莘田明府任以詩名一世,後人頗有仿傚其體製,所撰《香草箋》一卷、《秋江詩集》六卷。《秋江詩集》一名《香草齋詩集》。《香草箋》有雲窗主人註,析分三卷,《補遺》一卷,後附明府之女黃淑畹、外孫女林群玉《綺窗餘事》一卷,嘉慶己巳,寶章堂原刊袖珍本。復有寄聞軒註《香草箋偶箋》二卷,甲寅,福州宏文閣石印袖珍本。陳應魁註有《香草齋詩註》六卷,嘉慶甲戌,永陽戇窩原刊寫字本。王元麟註有《秋江詩集》六卷,道光癸卯,東山家塾原刊本。明府孫婿葉夢苓字景西,號松根,侯官人,乾隆壬午舉人,官鳳山縣教諭,復有《香草齋詩註》□卷。聲木搜求多年,迄未得見。後見□□□□□言,夢苓與其次子殿材字紹能,於乾隆五十一年,臺灣匪人林爽文滋事,父子俱被執,罵賊而死云云,是不特博聞之士,其忠烈更堪與日月爭光。明府之詩,箋註之本有五家之多,亦可見其膾炙人口,留垂天壤矣。
47
漵浦三賢詩文鈔
48
向師棣字伯常,漵浦人,諸生。同治三年,入曾文正公幕府,任以支給,出入數百萬,無絲毫紊亂。曾文正公甚器之,委署上元縣知縣,不就。後忽遘奇疾,曾文正公雖軍書旁午,日必數視之。及卒,挽以聯云:「與舒嚴並稱漵浦三賢,同蹶妙年千里足;念吳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憐孝子九原心。」云云。漵浦三賢之說,在曾文正公當日,不過偶爾一言,後人竟据為典要。□□朱□□光恆,編輯《漵浦三賢詩文鈔》十三卷,□□□□□□楚善書局刊本。所謂三賢者,即舒燾《綠猗軒詩文鈔》六卷,嚴咸《受葊詩文鈔》五卷,向師棣《涵古樓詩文鈔》二卷。舒燾字伯魯,山東登萊青道舒夢齡長子。嚴咸字秋農,通政使嚴正基之子。三人皆年少,以才學鳴一時,亦皆妙年同死。故曾文正公云爾,蓋深為惋惜之也。
49
廬州江防同知衙署
50
粵匪未兆亂以前,民物殷富,士大夫提倡風雅,爭築園亭,以為燕游之所。衙署中尤數見不鮮,雖官小如郡丞,亦有自得之樂。據東鄉吳蘭雪刺史嵩梁《香蘇山館詩集》自註謂:「吾郡江防同知駐扎無為州,署中有梅花壹百貳拾樹,南樓可眺望九華諸山。」云云。系當時送薛畫水司馬之官無為州而作,令人有緬想太平之盛。
51
春雨堂叢書
52
北宋黃庭堅刊集,集後附其父黃庶《伐檀集》二卷,久為名教所不容。《四庫提要》極為詆斥,析出別錄於前,最為允協。不謂後來刊集,仍有遵行之者。同治元年二月,寶應朱百臻畐卿、百和炳卿、百祿宜卿兄弟刊其父銓甫□□士端《春雨堂叢書》七種。其高祖朱之璣懷堂,撰《棗花書屋詩集》一卷,附於其父《吉金樂石山房詩集》後,且並未列目。其祖父朱毓楷幼則,撰《讀書解義》一卷、《附》一卷,列目第四種,在其父撰述三種之後,又在《吉金樂[石]山房文集》之前。此等不倫不類編置刊本,不知何所取義。朱百臻等刊於同治元年,不應不知黃庭堅附刊其父《伐檀集》於集後之謬而仍踵行,殊不可解,或亦未曾讀《四庫提要》之過歟。
53
生香花蘊合集
54
海寧俞儼字生香,撰詩集廿四卷。娶婦烏程徐靜安,字花蘊,撰詩集四卷。婦歸生香十四年卒,生香合刊其夫婦詩,名其集曰《生香花蘊合集》,道光丁亥刊本,亦集部別開生面者也。雖云鍾於情,然於古今撰述體裁全未看見,故有此等奇異命名,真鄉曲士之尤者也。
55
姚瑩行述
56
姚慕庭明府浚昌,撰其父石甫廉訪瑩行述,多至萬餘言,專言居官政績,於文學概置之不道,殊為乖謬。他人無文學可紀,□言事功可也。若廉訪文學,未必無可紀之價值,行述中無一字言及。明府深知撰述體例,不知其何以如此,殊不可解。
57
文廷式大考第一
58
光緒廿年,歲在甲午,翰詹大考,萍鄉文芸閣學士廷式得一等第一名。合肥蒯禮卿京卿光典炯知其源委,心不能平,語人曰:「某年玉皇大帝考十二屬,兔子取了第一,大眾莫測究竟,那知月裏嫦娥在玉皇大帝處遞了條子。」聞者咸為之噴飯。草野傳聞,說者謂考試之日,德宗景皇帝親書一條,交閱卷官,文云:「文廷式不許入二等,崔國因不許列三等。」國因亦果于是考革職。德宗景皇帝瑾妃、珍妃,原系同胞姊妹,他他拉氏,滿州鑲黃旗人□□侍郎長敘女,志文貞公銳之妹。瑾妃于宮內屢有乞請,珍妃尤有寵于德宗景皇帝。學士館于志文貞公家,兩妃從之讀書,因是代為請求,推此屋烏之愛。本年十月,兩妃特奉孝欽顯皇后懿旨,以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均著降為貴人,云云。海內人士,益信當時之事,人言嘖嘖,確有原因,非齊東野語可比也。
59
明七子等名氏
60
明王世貞字符美,太倉州人,嘉靖丁未進士,歷官至刑部尚書,為嘉靖七子之領袖。初,元美以結詩社,定社中詩友為七子,曰□□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王九思□□□□康海□□後又改為前七子,又稱宏治七子。後七子曰□□李攀龍□□□□王世貞□□□□吳國倫□□□□宗臣□□□□徐中行□□□□梁有譽□□□□謝榛□□又稱嘉靖七子。又後五子,則南昌餘曰德德甫、蒲圻魏裳順甫、歙縣汪道崑伯玉、銅梁張佳允肖甫、新蔡張九一助甫。廣五子,則崑山俞允文仲蔚、浚縣盧楠次楩、濮陽李先芳伯承、孝豐吳維嶽峻伯、南海歐大任楨伯。續五子,則陽曲王道行明甫、東明石星拱辰、從化黎民表維敬、豫章朱多煃用晦、常熟趙用賢汝師。末五子,則□□□用賢□□京山利瓦伊楨本寧、鄞縣屠隆緯真、南樂魏允中懋權、蘭溪胡應麟元瑞。其又廣為四十子,皆元美一人所主持。其當時奔走天下士,一時詩流皆望其品題,得其一言以為輕重,非高才博學,焉能如此。惟恩怨過于分明,臨清謝榛茂秦詩本極工,本在七子結社之列,乃因興國吳國倫詆明卿為糞土小嫌,遽擯之,不得與于七子、五子之列,而《四溟山人集》□卷,終在天壤。
61
長元吳三縣地丁錢糧
62
國朝定制:各省首府及外府附郭州縣,大半皆兩縣同城。江蘇省城蘇州府屬首縣為長洲、元和、吳縣三縣,初不解其故。後聞人言,長、元、吳三縣,每縣地丁錢糧各伍拾萬兩。吾皖亦江南大省,全省幾于僅比長、元、吳三縣。當日分治,未嘗不由於此。吾皖最大州縣為宣城縣,每年地丁錢糧僅拾萬兩,縣小者僅數萬兩,外間已有金宣城、銀六安之謠。江蘇洵財賦之區,非天下所能及,即皖贛同列江南三省中,亦儻乎後矣。
63
王又樸不諱過
64
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自訂年譜》一卷中有云:「當年十四五時,餘情竇甫開,慾心甚熾。曾欲盜一婢,為其母所覺而止。又有所悅一婦,已乘醉鑽穴以就之,忽悔悟。父母知之,急為娶婦。」又云:「餘信道不篤,偶為人誘,得非分財百金,以致喪志,棄館走山左求富,幸不得。」云云。聲木謹案:司馬夙從桐城方望溪侍郎苞游,立身行事,以宋儒為依歸,侍郎甚賞異之。自記往事如此,不文過,自不吝改過。《左傳》有云:「過而能改,善孰大焉。」能不文過,自是君子之用心,較之以文過為宗旨者,其用心相去遠矣。司馬不惜自書之,以告後之人,聲木更不惜重錄之,以告後之人。
65
明陳耀文正楊
66
明陳耀文撰《正楊》四卷,專糾楊慎《丹鉛四錄》之偽謬。其中肆意毒詈,如云「不通」,「太橫」,「髫鬌之見」,「無目之人」等語,千古著書,向無此例。《四庫提要》謂其釁起爭名,語多吹索,醜詞惡謔,無所不加,殊乖撰述之體,洵屬公論不刊。徐文靖《管城碩記》中,復駁正陳耀文十餘條,考證益為精密。大抵考證之學,推勘益精,如築室然,後來者居上,亦理勢使之然也。
67
李元度駁方苞語
68
蠡縣李剛主□□塨之子長人夭死,方望溪侍郎與之書謂:「吾兄著書,多訾謷朱子。自陽明以來,凡極詆朱子者,多絕世不祀,僕所見聞,俱可指數。若習齋、西河,又吾兄所目擊也。」云云。平江李次青方伯元度《天岳山館文鈔》中著論駁之,所言誠是。但侍郎書中又有云:「泰伯無子,伯魚早喪,況吾兄子姓甚殷。固知所陳理弱情鄙,不足移有道之胸。」云云。是侍郎早己自言理弱情鄙,並非謂顛撲不破之理。在當時不過勸慰中之一語,雖有語病,已自言之,固未嘗堅護己見也。
69
詞家比詩家
70
詞家之有柳永、周邦彥,猶詩家之有李杜也。蘇軾、辛棄疾,猶詩家之韓蘇也。吳文英、張炎,猶詩家之有溫李也。晏殊、歐陽修、秦觀、晏幾道,猶詩家之有王、孟、韋、柳也。葛立方、趙師使,猶詩家之有元白也。姜夔、史達祖、高觀國等專言格律,後人易於學步,是以三家詞,習之者最多,以有規矩可尋,不難照式摹擬之故。因現在時人多喜言詞,聊記其大略如此。
71
夜合花
72
幼時讀唐詩,有「夜合花開香滿庭」之句,意謂凡花之香者,無逾於此,頗欲得見此花以為快。及年廿歲,姊婿李伯行侍郎經方贈先文莊公兩盆,並言出產嶺南,則更大喜過望,終日摩挲花下,以待其開。及至開時,花色白,宛如野百合,全無香味,近嗅之,且有微臭。始悟唐人作詩,未必得見此花,姑以「夜合」三字起首耳,詩人之言不可信如此。
73
高宗挽朱軾四字
74
朱文端公軾之卒,高宗純皇帝就坐地御書「帝師元輔」四字,以為挽額。戴可亭相國□□嘗為陳碩士侍郎用光言之,見侍郎《太乙舟詩集》自註。
75
尹洙河南集
76
尹師魯在北宋以古文負盛名,所撰《河南集》廿七卷,自宋以來,久已淹沒,各家所藏,僅有傳鈔本。至乾嘉年間,長洲陳貞白□□善為古文,於北宋獨好《河南集》,謂其簡古質實,自班孟堅以下,未有能及之者。後得葛氏本及同里吳君仲伊善本,復博考諸書,校定同異,勒為一本,刊於嘉慶十三年正月。自有此刊本,世間始能復得見《河南集》,其有益於文苑甚大。尹師魯在當時,與歐陽修同以古文馳名,時人稱為歐尹。今歐集徧天下,家喻戶曉,《河南集》幾於失傳,非陳貞白一刻,後世竟無有知其人、讀其集者。文之顯晦亦有時,深可駭異,此所以賴有後世揚子雲也。
77
石韞玉藏書語
78
吳縣石琢堂方伯韞玉《獨學廬文稿》中,有《凌波閣藏書目錄序》,文末云:「古人云:積金與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與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然積金既多,賢者損其智,愚者益其過。積書者,子孫即不能讀,亦不致損其智,益其過而為之累也。」云云。語意甚善,不妨作如是觀念。但積書雖不致如積金之有損,子孫不賢,論斤秤賣,依然與積金等耳。
79
林瀚訓子詩
80
閩縣林亨大□□瀚《訓子》詩有云:「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云云。真達人之見。記得光緒□□年,邑人某氏有占予家屋基數尺者,先叔考資政公函告先文莊公。時先文莊公任川督,以此詩寄回,先叔考資政公亦悟,遂聽之。今其家已無髫齡,徒為他人佔耳。
81
北宋蘇軾讀書法
82
蘇東坡云:「以我觀書,則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掩卷茫然。」云云。聲木謹案:藏書而不能讀,讀而不能用,何以異是。
83
受宜堂宦游筆記
84
納蘭常履坦中丞安遭際休明,宦轍所至,數十年間,幾徧天下。乃薈萃其見聞所獲,名曰《受宜堂宦游筆記》四十六卷,乾隆十一年八月,男氏、琇、琦等同校刊,圈點寫字本,用單宣紙印。字既工整,圈點分明,刷印如新,洵屬貴人之游記,貴人家之刊本。《筆記》四十六卷,中分十四省,計京畿八卷、盛京二卷、山東二卷、山西二卷、河南一卷、江南三卷、浙江十卷、江西三卷、湖廣一卷、廣東一卷、廣西一卷、雲南一卷、貴州三卷、西陲二卷、北路六卷。其中所缺者,僅川、陝、閩三省。洵屬筆記中之創格,絕無而僅有者。中丞又編有《二十二史文鈔》一百零九卷,久已風行海內,固滿洲之撰述家也。
85
紅豆樹
86
明嘉靖中,顧耿光自海南移紅豆樹,植於虞山之芙蓉莊,大可合抱。莊廢,樹在田中,為萑苻所毀。乾隆元年,復長孫枝,後又盈把云云。見王夢樓太史文治《夢樓詩集》常熟顧鎮注中。聲木謹案:此言紅豆故實,最為簡明,因錄之於此。
87
菘字解
88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本□□□□□□二語流傳甚廣,幾於盡人皆知。韭固無不知之者,惟菘究不知為何菜。雖歷翻典故本,言之詳細,終不敢指為何菜。惟明陸容《菽園雜記》云菘即白菜,可謂簡潔痛快,固可家喻而戶曉矣。
89
小琉球漫志
90
建寧朱筠園明府仕玠,梅崖廣文仕琇之兄,(兄)[廣文]以古文名一世,明府亦以工詩聞。當其任鳳山縣教諭時,撰《小琉球漫志》十卷,分目有六,曰《泛海紀程》一卷、《海東紀勝》二卷、《瀛涯漁唱》二卷、《海東剩語》三卷、《海東月令》一卷、《下淡水社寄語》一卷。門人吳聲煒寫定,乾隆三十年仲秋,女壻徐家泰刊本。寫刊甚精,傳世頗罕。獨惜其中自載其歌詩甚多,頗非地志所宜有。明府工詩,自刊詩集可也,溷之於地志中,雖詠鳳山縣之事,亦宜去之。臺灣一省,於康熙廿二年,始收入版圖。鳳山縣故實無多,不得不添湊以成卷帙,亦編輯時不得已之苦衷耳。
91
春秋經筌
92
南宋諸儒中,有未讀《春秋三傳》即侈言著書,意欲傳之後世者。趙鵬飛撰《春秋經筌》十六卷,書中不知成風為莊公之妾,僖公之妾,作疑詞以虛懸之。目不睹《三傳》,所以如此,見於《四庫提要》中。聲木謹案:宋儒空疏,雖久為後人所詬病,然如趙氏之鹵莽輕易著書,宋儒中亦不多見,未可舉一而廢百也。
93
尹繼善文端公詩集
94
尹文端公繼善撰《尹文端公詩集》十卷,嘉慶庚申秋月,其第十三男慶保□□溫陵□署刊本,袁枚編輯,曾承基校字。前有袁簡齋明府枚四六文序,字係恭楷,連史紙印,摹刻甚工。《隨園詩話》謂尹文端公詩多係迭韻,有迭至十次八次者。觀刊本詩集,雖間亦有之,殊不盡然。當時蓋偶一為此,明府誤以為全詩皆然。尹文端公聯姻帝室,勛業爛然,本不藉詩以傳,與文人爭短長,其家蓋因其素好吟詠而刻之耳。
95
王峻論水經注
96
常熟王次山侍御峻,乾隆二年,授江西道監察御史。拜命甫三日,即劾罷左都御史彭維新,當時直聲震京都,天下仰望豐采。旋以丁母憂,在任僅半月。後遂杜門不出,歷主揚州、安定、徐州、雲龍、蘇州、紫陽等書院。以高才直節,自甘暴棄于休明之時,吾知其意果何在也。所撰《艮齋詩集》四卷、《病中自述》一卷,乾隆癸酉夏月,長洲蔣棨誦先校刊寫字本,極工致,惟傳本甚罕,殊為憾事。惟《病中自述》謂:「《水經》正文為後世所亂,與註混淆,然其書實古今水道之准繩,病中嘗厘正經文。至酈注精核,惜舊箋但注古事,於是書水道之變遷,名號之異同,未經考及。欲合唐宋以來諸書,參以近時府州縣志,勒成一書,名曰《水經廣注》。」云云。聲木謹案:近世宜都楊守敬於《水經》用力甚勤,自謂《水經》經注混淆,為伊一人獨得之見,發千古未發之秘,不知侍禦早已言之於百餘年前,守敬之言真無稽也。
URN: ctp:ws40525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