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十二v48~53地部十八·崗

《十二v48~53地部十八·崗》[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太平御覽》   一二

太平御覽卷第四十八》

地部十三》

1
文●
閣印
    汪士鐘藏南州
高士
●●
豪家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

1
  静山    驚磯山   黄鶴山   烽火山
  雞翅山   闔閭山   印山     朔山
  望夫山   翠屏山   九宫山   角山盧木齋
藏書
清華
大學
圖書
館𡒉

  鍾臺山   武昌山   樊山    西塞山
  白雉山   鳯栖山   神人山   南昌山
  松門山   馬當山   釣磯山   雞籠山
  五女山   射的山   石印山   龍虎山
  羊山    羅霄山   鍾山    望鳯山
  昌山    石室山   黃唐山   儲潭山
  赤石山   螺亭石山  上洛山   空山
  金雞山  峽山   梓潭山  柴侯峽
  官山   君山   盤固山  歸美山
  莫巨山  五章山  麻山   鄧公山
  明府山  鶴嶺山  石虹山
  洪崖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静山》

1
江夏圖經曰静山在縣東南一百一十里其山廻聳無連接曲澗清流茂林髙峻可以息諸仁智拪遊羽客故名静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驚磯山》

1
江夏圖經曰在縣東九十里其山無連接西南俯臨大江下有石磯波濤迅急啇旅驚駭故以為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黃鶴山》

1
江夏圖經曰在縣東九里其山斷絶無連接舊傳云昔有仙人控黃鶴於山因以為名故梁湘東王晉安寺碑云黃鶴從天之夜響是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烽火山》

1
江夏圖經曰烽火山在縣東北四十里
2
梁典云梁武征齊頓軍於此舉烽火相應故名烽火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雞翅山》

1
江夏圖經曰雞翅山在縣南八十里昔有金雞飛集此故名雞翅山
2
舊記云金水有金雞從雞翅山向南飛産金於此水故名金水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闔閭山》

1
武昌記曰昔闔閭與伍子胥屯衆於此山為城故曰闔閭
2
《史記》曰:闔閭九年子胥伐楚
3
又《春秋》云子胥將兵破楚掘平王之墓皆屯軍於此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印山》

1
武昌記曰奉新縣有渚石臨水髙三十丈上有字髣髴似印故曰印山
2
《輿地志》云縣西有石臨水髙三十丈有書字為印山此即是也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朔山》

1
武昌記曰朔山有竹長一十餘丈圍𢿙尺常有聲天將雨此竹鳴焉今無此竹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望夫山》

1
《輿地記》曰望夫山上有望夫石石上曽生蕪菁遂以名山上有石髙三丈形如女人謂之望夫石
2
又記曰武昌郡奉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今古慱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逺赴國難擕弱子餞送於此山旣而立望其夫乃化為石因以為名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翠屏山》

1
《輿地志》曰江水入富池一百八十里得奉新上流三百里有城山三面壁立一面峻極水是奉新大源本名石城山天寳五載改為翠屏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九宫山》

1
武昌記曰九宫山西北陸路去州五百八十里其山晉安王兄弟九人造九宫殿於此山遂以為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角山》

1
武昌記曰天欲雨其山有聲如吹角以此為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鍾臺山》

1
武昌記曰鍾臺山在縣東南一百里上有桃花洞洞側有李邕讀書之所荒基遺址石室花木猶在上有一石室臺上有一名鍾或時鳴響遠近皆聞故名鍾臺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武昌山》

1
續捜神記曰晉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採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曲示以藂茗而後去俄而復還乃探懐中橘遺精怖負茗而歸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樊山》

1
江夏圖經曰樊山西陸路去州一百七十三里出紫石英山東𢿙十歩有岡岡上甚平敞青松緑竹常自蔚然其下有水溪凛凛然常有寒氣故謂之寒溪有磻龍石謝玄暉詩云樊山開廣宴是也
2
又干寳捜神記云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致大雨今往往有驗
3
武昌記曰樊山孫權常獵於下見一姥問獵得何物荅曰只獵得一豹曰何不堅其尾言訖忽然不見權於後立廟祀之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西塞山》

1
江夏風俗記曰西塞山髙一百六十丈周廻三十七里峻崿撗江危峯断岸長波所以東注髙浪為之西飜
2
𡊮宏〈東征賦〉云㳂西塞之峻崿是也
3
又江表傳云劉勲敗於彭澤走之入楚江聞晥巳没遂投西塞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白雉山》

1
江夏圖經曰白雉山其山上有芙蓉峯前有師子嶺後有金雞石西金南出銅𨥥自晉宋梁陳巳來常置立炉治烹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鳯栖山》

1
江夏圖經曰鳯栖山西北陸路去州二百二十五里呉建興年中鳯皇降此山因以為名山有石鼓鼓鳴則雨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神人山》

1
暦帝記曰神人山呉建衡二年有神人乗白鹿從此山出因為名神人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南昌山》

1
豫章圖經曰南昌山者昔呉王濞鑄錢之山時有夜光遥望如火以為銅之精光
2
梁氏十道志云以豫章有銅山山中有洪井飛流懸注其深無底是也山有洪崖先生錬藥之井亦號洪崖山有石曰存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松門山》

1
䂊章圖經曰松門山者以其山多松遂以為名北臨大江及彭蠡湖山上有石境光明照人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云攀崖照石境牽葉入松門是也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馬當山》

1
九江記曰馬當山髙八十丈周𢌞四里在古彭澤縣北一百二十里其山横枕大江山象馬形𢌞風急擊波浪涌沸舟舡上下多懷憂恐山際立馬當山廟以祠之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釣磯山》

1
《異苑》曰:釣磯山者陶侃嘗釣於此山下水中得織梭一枚還掛壁上後化成赤龍從室而去其山石上猶有侃迹存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雞籠山》

1
郡國志曰江州雞籠山山上有石雞冠距如生有道士李鎭住此山下常賞翫之雞一旦自毀鎭曰雞旣如此吾其終乎果卒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五女山》

1
郡國志曰江州五女山始皇死五女葬此山天昏毎聞筝笛之聲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射的山》

1
郡國志曰射的山者古老相傳云上有玉在石壁內南面遥望似有白處曽有胡人來取上山後遇風雨不果得今逺望頗似射侯故名射的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石印山》

1
呉志曰天璽元年鄱陽郡言歷陵山石有文理成字巫言石印神有三郎皓遣使以大牢祭并印綬拜三郎為王
2
又按江氏記云歷陵有石印山臨水髙百丈有七穿駢羅穿中色黄赤相續因謂之石印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龍虎山》

1
信州圖經曰龍虎山在貴谿縣二山相對谿流其間乃張天師得道之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羊山》

1
宋永𥘉山川記曰啇安縣西有羊山山有燃石黄白而理麄以水灌之便𤍠若石炭以鼎置之烹煑可熟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羅霄山》

1
王孚安成記曰萍郷羅霄山澤水所出水傍出石乳天旱吏人禱之因以大木長三四丈投井中即雨水懸湊井溢輙令木涌出而雨止蓋潜龍之穴也以陽居隂神精上通故扣之而必有玄感則〈蜀都賦〉云應鳴鼓而興雨者也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鍾山》

1
裴子野宋略曰永嘉元年鍾山因洪水有鍾從山流出時人得之送上驗銘云是秦時樂器因以為名
2
又按成記云鍾山臨水阻峽春夏則湍洑涌沸濆上白沙如米兩岸石上各九十餘里以之𠉀歳若一岸偏饒則其方豊穰民以為準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望鳯山》

1
冝春圖經曰望鳯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上有一峯逺觀似鳯以此為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昌山》

1
冝春圖經曰昌山在州東六十里舊名傷山周廻連延一十八里𡊮江流於其間巨石枕﨑潺激舟人上下多傾覆故名傷山顧野王《輿地記》云時人以傷為非善徴乃改為昌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石室山》

1
冝春記曰郡有石室山山有𢿙石室相連髙十餘丈皆相似素壁若雪萬像森羅於其所因以為名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黄唐山》

1
《輿地志》曰贑縣黃唐山有石室如𢿙千間屋上通天䆫下有方榻者二石人巾櫛而坐傍有小石室七所相通悉有石人室前時有車馬跡春夏草不生無諸毒蟲林木繁茂水石幽絶盖靈仙窟宅也山下居毎丙日輙聞山室有茄鼓簫樂之音
2
鄧德明記云有石子如彈丸聚在山角至丙日不復見他日復有其山獨立髙一千三百丈相傳以石室呼為黄唐廟因以名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儲潭山》

1
南康記曰儲潭山俯臨清潭有儲君廟因以名焉
2
《輿地志》云咸和二年刺史朱偉所立常有漁者釣於此潭得金𤨏縈引舟中向𢿙百丈忽一物隨瑣而來其形如水牛眼赤角白及見人驚駭拽走而漁者以刀断得𢿙尺不知其所由然也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赤石山》

1
南康記曰赤石山大石連聳粲若舒霞山角多赤石有玉房瓊室耆舊相傳云宋元嘉年中有人自稱安道士者不知何許人披服巾褐栖於此山中𢿙十年忽失所在其後有人時復見者天寳六年勑改為玉房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螺𠅘石山》

1
南康記曰螺亭山有大石臨水號曰螺亭云昔有貧女暮宿於亭採螺忽夜中見衆螺張口亂噉其肉貧女乃死其伴因殯水傍其冢化為巨石螺殻無𢿙號曰螺亭石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上洛山》

1
《輿地志》曰䖍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𩔖也形似人語亦如人遥見分明近則藏隱能斫杉枋聚於髙峻之上與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交𨵿者前置物枋下却走避之木客㝷來取物下枋與人隨物多少甚信直而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殯葬嘗有山行人遇其葬日出酒食以設人山中有石墨可書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空山》

1
南康圖經云空山晉咸康五年太守𢈔恪於山西麓中建立神廟歷代祈雨最有靈應
2
按郡國志云空山在郡南山多林木果實食物一郡皆資此山雖名空山其出物百倍於他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金雞山》

1
南康記曰金雞山臨貢水石色如霞其傍有穴廣四尺一石正當穴口如彈丸嘗有金雞出入此穴晋義熙中再三出見有人挾彈放丸於穴口化為石其雞至今不見因號曰金雞穴宋永初中又見捿翔於此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峽山》

1
南康記曰峽山上時有夜光飛熖遥見若火炤燎于原從峽泝流𢿙十里有石臨水名曰蛟窟天寳六載勑改名夜光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梓潭山》

1
南康記曰梓潭山有大梓樹吴王令都尉蕭武伐為龍舟槽斫成而牽引不動占云湏童男女𢿙十人為歌樂乃當得遂依其言以童男女牽拽糟没于潭中男女皆溺其後天晴朗浄髣髴若見人舡焉夜𪧐潭邊或聞歌唱之聲因號梓潭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柴侯峽》

1
南康記曰柴侯峽山漢靈帝時有劉叔喬避地於兹死葬村側自云柴侯墓晋末䘮亂有發其塚者忽有大風雨棺及松栢悉飛渡水移上此峯其棺乃化為石因是而名之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官山》

1
南康記曰官山者天寳六年改名珠玉山其山髙峻有善鳥香草嘗有人於此山見大珠玉相傳謂之官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君山》

1
南康記曰君山翠麗鮮明遥若臺𧛼名曰媧宫亦曰女姥石山去盤固山五十里上有玉臺方廣𢿙十丈上有自然石室形風雨之後景氣明静頗聞山有鼓吹之聲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盤固山》

1
南康記曰盤固山有石井井側有大銅人常守之按此石井五百年水一湧起髙𢿙丈銅人以手掩之其水即止其山盤紆峻嶒因號為盤固山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歸美山》

1
南康記曰歸美山髙𢿙百丈逺望嵯峨靈闕騰空故老謂之神闕其山有水出焉西面嶮峻自然有石城髙𢿙十丈周廽三百歩又有石峽左右髙五六十丈勢若𩀱闕其狀入雲復有古石室色如黃金號為金室有鸀鳥形色鮮絜自愛毛羽其𨾏者或鑒水向影悲鳴自絶方知孤鸞對鏡為不虚矣山頂有杉枋𢿙百片髙危懸絶非人力所及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莫巨山》

1
荀伯子臨川記曰巖內有石人坐盤石上體有塵穢則興風雨洗訖晴日遍體絜朗如玉瑩浄民以為準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五章山》

1
荀伯子臨川記曰五章山絶巖嶮峭有宻蜂依之為房其形如笠採者皆懸磴𢿙十丈然後獲之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麻山》

1
荀伯子臨川記曰麻山或有登之者望廬岳彭蠡皆在其下有黃連厚朴𢘆生焉又有楓樹及𢿙千年者如人形眼𤾁口全而無臂脚入山往往見之或斫之者皆出血人以籃冠其頭明日看輙失籃俗名楓子鬼其山竹木稠宻如麻因名麻山天寳六年職方奏改名豊材山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鄧公山》

1
信州圖經曰鄧公山在縣北本名銀山因鄧逺為鄧公場儀鳯二年𥙊山山頽䧟焉
2
按開山記云揔章二年邑人鄧逺經刺史豆盧公陳開山之便㝷為山䧟後人立鄧公廟焉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明府山》

1
信州圖經曰明府山在縣東其山乆晴不雨山或自鳴必有大雨乆雨不晴欲晴自有煙霧蓋其頭古老相傳祈請有驗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鶴嶺山》

1
信州圖經曰鶴嶺山自貴溪縣界崗阜鱗次北入縣境嶺上多松樹有鶴窠因得名為鶴嶺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石虹山》

1
鄱陽記曰石虹山有石室中有石砥平如床可容置𢿙百人旁列石鄣如屏風篆書為八十三字有撗石跨水而渡文彩青赤若虹蜺因名為石虹山

地部十三·南楚諸山·洪崖山》

1
䂊章記曰按舊經云古老相傳昔有洪崖先生者居此山上故以為名
2
又《列仙傳》云洪崖山者山之陽有洪唐寺山中有洪崖壇每亢旱禱於此
3





《太平御覽》卷第四十八

太平御覽卷第四十九》

地部十四》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

1
  景山    荆山    荆門山   勾將山
  虎牙山   孤山    髙筐山   佷山
  冝陽山   丹山    小酉山   芋山
  嵩梁山   崇山    武山    壷頭山
  天門山   黃聞山   風門山   石忛山
  虎齒山   移山    淳于山   武陵山
  平都山   陽歧山   髙都山   君山
  小廬山   静福山   方臺山   攸縣雲陽山
  烏龍白𮪍山       文斤山   石鷰山
  萬歳山   黃箱山   麓山    昭山
  五溪山  錢石山  采玉山  玉山
  臨賀山  馬嶺山  彈丸山  百丈山
  灕山   𨼆山   獨秀山  南溪山
  龍蟠山  堯山   雲母山  馬鞍山
  慮山   火山   浮石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景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景山在上洛縣西南二百里東與荆山連接有沮水源出焉其山一名鴈浮山荆山之首曰景山鴈南翔北歸徧經其上土人由兹改名為鴈山又為鴈塞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荆山》

1
《山海經》曰:荆山首曰景山金玉是出此即卞和抱璞之處南連青山北接鴈塞通林交麓峭峙相望雖群峯競起而荆山獨秀卞和得玉於此山獻厲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厲王薨獻之武王玉人相之又曰:石也刖其右足和抱其璞哭荆山之下
2
《河圖》括地象曰荆山為地雌上為軒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荆門山》

1
𡊮山松冝都山川記曰南崖有山名荆門北對崖有山名虎牙二山相對其荆門山在南上合而下空徹山南有像門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勾將山》

1
𡊮山松勾將山記曰登勾將山南望見冝都江陵近在目前沮潭沔漢諸山嵎嵎時見逺眺雲夢之澤皛然與天際四顧揔視衆山𢿙千仞者森然羅列於足下千仞以還者𡾋嵬如丘浪勢焉今在上洛縣西北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虎牙山》

1
𡊮山松冝都山川記曰虎牙山有石壁其文黃赤色有牙齒形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孤山》

1
郡國志曰安遠有陸抗城故城之南有孤山𡊮山松為郡嘗登此山以四望見大江如縈帶舟舡如鳬鴈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髙筐山》

1
𡊮山松勾將山記曰登勾將北見髙筐山嶷然半天荆州圖副云昔堯時大水此山不没如筐因名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佷山》

1
冝都記曰佷山山谷之內有石穴穴出清泉水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釣者先請多少拜而請之𢿙滿便止水側有異花欲摘如魚請又有異木名千歳葉似𬃷冬夏青青復有蒼范溪相近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冝陽山》

1
冝都記曰冝陽山有風井穴大如甕夏出冬入有樵人置笠穴口風噏之後於長楊溪口得笠則知潜通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丹山》

1
冝都記曰丹山時有赤氣籠井如丹故有此名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小酉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故梁湘東王云訪酉陽之逸典是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芋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芋山有蹲鴟如兩斛大食之終身能不飢今民取食之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嵩梁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嵩梁山在澧水之陽望之如香炉之狀今名石門呉永安六年自然洞開𤣥朗如門三百丈門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謂之天箒孫休以為嘉祥置縣因山為名隨文帝改曰石門山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崇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崇山書云放驩兠于崇山崇山在澧陽縣南七十五里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武山》

1
武陵記云武山髙可萬仞山半有盤瓠石窟中有一石狗形云是盤瓠之遺像又有班蛇四眼身大十圍山有水出謂之武溪是也在縣之西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壷頭山》

1
武陵記曰壷頭山在縣東馬援所穿室也室內有蛇如百斛舡云是援之餘靈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天門山》

1
武陵記曰天門山上有葱如人所種畦壟成行人欲取之先禱山神乃取氣味甚美不然者不可得巖中有書𢿙千卷人見而不可取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黃聞山》

1
武陵記曰昔有臨沅黃道眞在黄聞山側釣魚因入桃花源陶潜有桃花源記今山下有潭立名黄聞此蓋聞道眞所說遂為其名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風門山》

1
武陵記曰風門山有石門去地百餘丈每將欲風起此門先有黒氣若煙隱隱而上斯須風起竟人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石㠶山》

1
武陵記曰石㠶山石危起若𢿙百幅㠶形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虎齒山》

1
武陵記曰虎齒山形如虎齒民嘗六月祭之不然即輙有虎害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移山》

1
武陵記曰移山在汧陽界本在江北岸因風雨之勢一夕移渡江南岸後以此名之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淳于山》

1
武陵記曰淳于山與白雉山相近在辰州武陵二郡界絶壑之半有一白雉逺望首尾可二丈申足翔翼若虛中翻飛即上視之乃有一石雉舒翅綴着石上山下有石室𢿙畒望室裏雖闇猶見銅鍾髙丈餘𢿙十枚其色甚光明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武陵山》

1
武陵記曰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㝷水號曰桃花源敞陶潜有桃花源記
2
又云山上有神母祠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平都山》

1
《神仙傳》云後漢延光元年隂長生於馬明生邊求仙法乃將長生入青天山中煑黃𡈽為金以示之立壇唼血取太清神丹經授之乃別去長生後於平都山白日昇天即此山是也山在南賔縣北二里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陽歧山》

1
荆南記云石首縣陽歧山山無所出不足可書本屬南平界〇范𤣥平記云故老相承云胡伯始以本縣境無山此山上計偕簿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髙都山》

1
江源記云《楚辭》所謂巫山之陽髙丘之阻髙丘蓋髙都山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君山》

1
《博物志》云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衛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印東海北山
2
𢈔穆之湘州記云昔秦皇欲入湘觀衡山而遇風浪溺敗至此山而免因號為君山又荆州圖副云湘君所遊故曰君山有神祈之則利渉山下有道與呉包山濳通上有美酒𢿙斗得飲者不死
3
《漢武帝故事》云帝齋七日遣欒賔將男女𢿙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飲之東方朔曰臣識此酒請視之因即便飲帝欲殺之朔曰殺朔若死此為不驗如其有驗殺亦不死帝赦之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小廬山》

1
衡山圖經曰小廬山一名浮丘山在縣西一百八里髙六里三十歩東西二十里南北四十里言其山似九江廬山故曰小廬山
2
又古老相傳謂浮丘公上昇之所兼有道觀存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静福山》

1
衡山圖經曰静福山在縣北五十里有梁廖沖者守清虛為本郡主簿西曹祭酒湘東王國常侍大同三年家於此山先天二年飛昇於此山後刺史蔣防敬慕髙風刻石為𥓓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方臺山》

1
蕭誠荆南志曰華容方臺山山出雲母土人採之先𠉀雲所出之處於下掘取無不大獲往往有長五尺者可以為屏風當掘之時忌有聲響則所得麄惡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攸縣雲陽山》

1
遁甲經云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可以避時可以隱居雲陽氏古之仙人姓氏因號雲陽山在攸縣仙方記云南嶽山有福地有松膏實甘鮮可餌相傳云服食練行之人多來採此松膏而服之不苦澀與餘處松有別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烏龍白𮪍山》

1
湘川記云汝城縣東有烏龍白𮪍山遠望似城有黒石如龍白石如馬羅列號曰烏龍白騎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文斤山》

1
湘川記云耒陽文斤山上有石床方髙一丈四面緑竹扶踈常隨風委拂此床天旱則禱雨時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石鷰山》

1
甄烈湘州記云石形似鷰大小如一山明雲浄即翩翩飛翔〇羅含湘中記云石鷰在零陵縣雷風則羣飛翩翩然其𡈽人未有見者今合藥或用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萬歳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桂陽萬歳山出靈壽草仙方服之不死又有話石山石有聲如人共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黃箱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黄箱山一名黄岑山在東南三十里其山郴水所出即是五嶺之一從東第二𮪍田嶺是也又有浪井井三日一涌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麓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長沙西岸有麓山其下有精舎左右林嶺環廻泉澗精舎傍有礜石毎至巖冬其不上停霜雪
2
宗淵麓山記云山足曰麓蓋衡山之足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昭山》

1
宋永初山川記云昭山下有旋潭深無底是湘水最深之處昔有人舟覆於此潭其槽并甑有名題號後於洞庭㝷得即知暗通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五溪山》

1
長沙圖經云五溪山在縣西北五十八里髙二里北入朗州界昔吴黃龍三年潘濬將兵五萬討武陵五溪蠻在此山下立營截除徒黨因以為名按溪水自邵州武剛縣東北流至岳州沅江縣合益水益陽城記云在益水之陽水出縣北流入資口在縣門橋下皆五溪之下口也又按𨵿羽屯軍資水北岸即一名茱茰江也吴甘寧拒之云聞吾咳唾羽即不敢過江是此處今號為𨵿羽瀬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錢石山》

1
湘川記云曲江縣東有錢石山其狀四方有若臺其石三面壁立其上碎石如錢故謂之錢石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采玉山》

1
湘川記曰曲江縣有採玉山卉木滋茂泉石澄澈相傳云古採玉於此得名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玉山》

1
湘川記曰玉山下有廟曽有人得玉瑛於此有銀山白石山越玉山又浮山其地躡一處則百餘歩地動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臨賀山》

1
盛弘之《荆州記》曰臨賀山東山中有二竹大𢿙十圍有盤石俓四五丈極方正青如彈棊局兩竹屈垂拂掃石上絶無塵穢未至𢿙十里間風吹簫管之音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馬嶺山》

1
郡國志郴州馬嶺山本名牛脾山山上有仙人蘇躭壇即郴人也為兒童時與衆童牧更直守牛毎躭守牛牛不敢散嘗與衆兒獵即乗鹿人𥬇之曰龍也去郡百二十里母臨食晩往買鮓須㬰即還一旦有衆賔來躭啓母曰受性當仙仙人合召躭去今年疾疫甚飲家中井水即無恙又種藥於園梅樹下可治百病賣此水及藥過於供養便去母遽視之衆賔皆白鶴也以躭常乗白馬故號馬嶺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彈丸山》

1
《水經注》曰:臨桂彈丸山有湧泉奔流迅激東注于灕水山龕及溪中有石如彈丸因以石名焉驗其山有石竇下深𢿙丈洞穴深逺莫究其極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百丈山》

1
桂林《風土記》曰:百丈山在郡城東北七十五里一名把杖山疊障深重連延西南𢿙百里四接郡界莫窮逺近自府北驛路徑穿其中俗以﨑嶇險阻故以百丈名之又以林巒深䆳行人皆持兵仗以防猛獸因亦名把扙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灕山》

1
桂林《風土記》曰:灕山在城南二里灕水之陽因以名焉一名沉水山其山孤拔下有澄潭上髙三百餘尺傍有洞穴其穴廣𢿙丈南北直透上有怪石欹危藤蘿縈茂世亂民保以避㓂旱或禱祀頗靈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隱山》

1
桂林《風土記》曰:隱山在州之西郊先是榛莽翳薈古莫知者寳歷𥘉李渤出鎭遂㝷其源見石門㸦開有水淵澈乃夷䕌蕪穢踈通巖穴石林磴道若天造靈府不可根本因號隱山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獨秀山》

1
桂林《風土記》曰:獨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歩直聳五百餘尺周廻一里平地孤抜秀異下有洞穴凝垂乳竇路通山北傍廻百餘丈豁然明朗宋光禄𡖖顔延年牧此郡常於北石室中讀書遺跡猶存嘗賦詩云未若獨秀者嵯峨郭邑開是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南溪山》

1
桂林風𡈽記曰南溪山在縣之南五里餘其山聳抜千尺煙翠凝空古今所遺其溪東注與桂江合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龍蟠山》

1
桂林《風土記》曰:龍蟠山本名盤龍山有石洞深致洞中天然石室石床石盆洞門𢿙重人秉燭遊常見龍跡大如椀洞有水水中有魚四足有角如龍形人殺即風雨晦𭁷立至也前使李渤給事改為隱山連其所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堯山》

1
郡國志云廣州堯山髙四千丈自番禺交阯見之有𩗗風風發屋折樹翻湖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雲母山》

1
續南越志云天后朝曽城縣有何氏女服雲母粉得道於羅浮山山因所出以名之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馬鞍山》

1
南越志云始皇朝望氣者云南海有五色氣遂發卒千人鑿之以断山之岡阜謂之鑿龍今所鑿之處形如馬鞍故名焉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慮山》

1
裴𨵿廣州記云東官縣有慮山其側有楊梅山桃只得於山中飽食不得取下如下則輙迷路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火山》

1
嶺表録云梧州對岸西火山山下水澄潭水深無極其火每三五夜一見于山頂毎至一更𥘉火起匝其頂如野花之甚者廣十丈餘食頃而息或言其下水中有寳珠光照于上如火上有茘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熱故謂火山也

地部十四·西楚南越諸山·浮石山》

1
交州記云海中有浮石山而峙髙𢿙十丈去永平營百餘里浮在水上昔李遜征朱崖欲審其實否牽長索於山底洞過
2

《太平御覽》卷第四十九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

地部十五》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

1
  隴山    小隴山   朱圉山   契吴山
  可藍山   石門山   燕然山   天山
  祁連山   焉支山   勿居山   臨松山
  三危山   羊鶻山   西王母樗蒲山
  九隴山   鴻鷺山   沙角山   葱嶺山
  巫咸山   懸度山   頭痛山   鐡山
  青山    石崖山   䟽屬山   侖山
  蛇山    東口山   流波山   鈎吾山
  天臺山   鵲山    小次山   長古山
  基山    猥翼山   宻山    亶受山
  𦒿闍窟山 靈烏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隴山》

1
《說文》隴山天水大坂也辛氏《三秦記》引俗歌云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遥望秦川肝腸断絶
2
又云震𨵿遥望秦川如帶大
3
酈元《水經注》云縣西山謂之小隴巖嶂髙嶮不通軌轍
4
故張衡四愁詩云我所思𠔃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是也
5
周地圖記云其山髙處可三四里登山東望秦州可五百里目極泯然墟宇桑梓與雲霞一色其上有懸溜吐于山中為澄潭名曰萬石潭流溢散下皆注於渭東人西役升此而顧莫不悲思其歌云隴頭泉水流離西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髙遠望涕零𩀱墮是此山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小隴西》

1
《三秦記》曰小隴山一名隴坻又名分水嶺
2
《漢書》楊雄解嘲云響若坻頽應劭曰天水有大坂名隴山其旁有崩落者聲聞𢿙百里故曰坻頽
3
又曰:其坂九廻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有縣縣因此水而名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朱圉山》

1
《漢書·地理志》曰天水兾縣有朱圉山一名曰巖山在縣南梧中聚土地
2
《十三州志》云朱圉有石鼓不擊自鳴則兵起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契吴山》

1
涼州記曰契吴山在縣北七十里赫連勃勃北遊契吴而歎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海吾行地多矣自嶺巳北大河巳南未有若斯之壯麗矣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可藍山》

1
涼州記曰可藍山一名都盧山皆涇水源與笄頭山連亘赫連定勝光二年畋于涼州登可藍山望統萬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業豈有今日在平涼縣接百泉界
2
又云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石門山》

1
酈元《水經注》曰:離水又東經石門口山髙險絶對岸若門故以得名疑即臯蘭山門也漢武元狩三年驃𮪍將軍霍去病出隴西至臯蘭謂是山之𨵿塞矣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燕然山》

1
《漢書》曰:貳師引兵還至燕然山單于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𮪍遮擊貳師軍大亂敗貳師降單于
2
范曄《後漢書》曰:竇憲與單于戰於稽范山大破之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碑令班固作名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天山》

1
《漢書》曰: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𮪍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級而還
2
又曰:且西彌國王治天山東大谷去長安八千六百七十里
3
《續漢書》曰:竇固出塞至天山斬首千餘級
4
《水經注》曰:隂山故郎𠉀應言於漢曰隂山東西一千餘里單于之苑囿也自武帝出師攘之於北漠匈奴過之未嘗不哭謂此山也
5
西河舊事曰天山髙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䥫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蒲海東一百里即漢貳師擊右賢王之處也
6
《山海經》曰:天山多金玉有雄黃莢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湯谷有神鳥狀如黄囊赤如丹火六沌四翼渾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天山今名折羅漫山在縣北一百里
7
九州要記曰涼州古〈武成〉郡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於此山山近崆峒山山頂有魏太祖馬垀焉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祁連山》

1
《漢書》曰:霍去病擊匈奴至祁連山濟居延水遂臻小月氏西河舊事曰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焉支山在刪丹故縣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亦冝畜匈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2
涼州記曰祁連山張掖酒泉二界之上東西二百里
3
南北百餘里山中冬温夏涼冝牧牛乳酪濃好夏冩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酥特好酪一斛得升餘酥又有仙人樹行人山中飢渇者輙食之飽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見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焉支山》

1
《漢書》曰:霍去病將萬𮪍出隴西渉狐奴水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執渾邪王収休屠𥙊天金人
2
凉州記曰焉支山在西郡界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有松栢五木其水草茂美冝畜牧與祁連同一刪丹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勿居山》

1
後魏《書》曰:張衮從太祖破賀訥登勿居山聚石為峯以紀功德命衮為文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臨松山》

1
《十六國春秋》曰:晉元嘉元年張掖臨松山有石如張掖字掖漸滅張字分明又有文曰初天下四方安萬年後魏太和中置臨松郡故城在此山下臨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馬蹄山又云丹松嶺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三危山》

1
《河圖》括地象曰三危山在鳥鼠之西南與汶山相接上為天苑星黒水出其南
2
西河舊事曰三危山有三峯故曰三危俗亦為昇雨山在縣南二十里
3
《尚書·禹貢》謂竄三苗于三危
4
又云導黒水至于南海水即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
5
西山經曰三危之山青鳥居之三青鳥主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棲息於此山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羊鶻山》

1
叚國沙州記曰羊鶻山多巖石少樹木甚似魯國南鄒山傍山北行三十里遠眺頋瞻百里但見山嶺巉巖無尺木把草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西王母樗蒲山》

1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甘松山東北有西王母樗蒲山大有神驗江水出焉
2
叚國沙州記曰羊鶻嶺東北二百里有大山遥望甚似東岳岱山極髙大嶮峻嵯峨崔嵬頗有靈驗羗胡父老傳云是西王母樗蒲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九隴山》

1
周地圖記曰昔有神人坐張掖西方山上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白神射得九籌畫此山上遂成九隴因以為名九隴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鴻鷺山》

1
《穆天子傳》曰:天子循黒水至于壁玉之山謂此也今名為鴻鷺山以山多鴻鷺所棲得名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沙角山》

1
《三秦記》曰河西沙角山峯崿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麄有如乾糒又山之陽有一泉云是沙井綿歷今古沙不塡之人欲登峯必歩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動人足
2
又西河舊事云沙州天氣晴朗即沙鳴聞於城內
3
又云人遊沙山結侣少或曽遊即生怖懼莫敢前其沙或隨人足自頓下經宿却自還山上在縣七里亦名鳴沙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葱嶺山》

1
《漢書》曰:西城三十六國而限葱嶺其河兩源一河出葱嶺山一出于寘國于寘國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葱嶺河合《廣志》曰葱嶺其山嶺生葱茂於常葱
2
西域諸國志曰葱嶺髙行十二日可至頂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巫咸山》

1
西域志曰巫咸山一曰覆莫山
2
《注水經》云塩水西北經巫咸山北
3
《山海經》云巫咸之神以右手操青虵左手操赤虵在葆登群巫所從上下也
4
又〈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靈洲巫咸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直巫抵巫謝巫羅十里巫從此昇降百藥爰在
5
郭璞云群巫上下靈山採藥往來也蓋神巫所遊故山得名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懸度山》

1
《漢書》曰:烏秺國有懸度者石山也谷磎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又大頭痛山度則頭痛嘔吐驢畜皆然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頭痛山》

1
《漢書》曰:杜欽說大將軍王鳯曰𦋺賔國自知絶逺兵不可至道又歷大頭痛山小頭痛山赤𡈽身熱之阪道使者尺六寸長往三十里
2
《漢書》曰:𦋺賔國歷大頭痛山有三池盤石坂道狹者尺六七寸繩索相引乃度
3
《廣志》曰大頭痛山小頭痛山皆在𦋺賔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鐡山》

1
《漢書》曰:莎車國有鐵山出青玉《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剞居蟻切閭氏乃命剞閭氏供養六師之人于鐵山之下天子祭鐡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青山》

1
《水經注》曰:北地富平縣西河則有兩山相對水出其間即上河峽也世謂之青山河水歴峽北注枝分東出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石崖山》

1
《水經注》曰:塞外歷域有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上自然有文𦘕獸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𦘕石山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䟽屬山》

1
《山海經》曰: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䟽屬之山梏猶繫縛也桎其右足桎械也反縛兩手與髮約髪合縛之也繫之山上磐石之下在開題西北漢宣帝時使人鑿上郡發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倮𬒳髪反縛械一足時人不識乃載之於長安帝以問群臣群臣莫能知劉子政案此言之宣帝大驚於是時人争學山海經矣論者多以為是其尸象非眞體也意識者以為靈恠化論難以理測物禀異氣出於不然不可以常理推之可以近較摖之矣魏時有人發故周靈王冢得殉葬女子不死至𢿙日而有氣𢿙月而能語狀如二十許女子人送詣京師郭太后愛養之𢘆不離左右十餘年太后崩哀思哭泣一年餘而死即此𩔖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侖山》

1
音論
2
《山海經》曰:侖山者其山上有金玉下多青雘有木狀如榖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若或非臯蘇臯蘇一名白若見《廣雅》可以血玉血謂可用染玉作光彩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蛇山》

1
《山海經》曰:北海之內有虵山者虵水出焉東入于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郷漢宣帝元康元年五色鳥以萬𢿙飛屬縣即此鳥五采之鳥名曰翳鳥鳯属也〈離騷〉曰駟玉風而乗翳鳥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東口山》

1
《山海經》曰: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㓂帶釰伇使虎豹好謙讓有司幽之民帝俊生星龍星龍生司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言其人直思而氣通魄合而生子此《莊子》所謂白鶴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之𩔖也食𮮐食獸是使四鳥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流波山》

1
《山海經》曰: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十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䕫黃帝得之以其皮作鼓橛以雷獸之骨雷獸則雷神獸龍身鼓其腹者撅挽繫也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鈎吾山》

1
《山海經》曰:鈎吾之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銅有獸焉羊身人面而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𧲼鴞食人為物貪婪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后鼎《左傳》所謂饕餮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天臺山》

1
《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臺海水入焉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鵲山》

1
《山海經》曰:鵲山其首曰招搔臨于西海之上在南山之西頭濵西海也多桂桂葉似杜𣏌長尺餘味辛白花叢生生間無𮦀木《吕氏春秋》曰:招搔之桂是也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韮而青花其名曰祝餘或作程茶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黒理榖楮也皮作𥿄其華四照言有光炎也若木華赤光照下見亦比𩔖也見〈離騷〉其名曰迷糓佩之不遠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小次山》

1
《山海經》曰:小次山山上多白玉下多銅有獸如猨白首赤足名曰未厭見則大兵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長古山》

1
《山海經》曰:長古之山無草多水有獸焉狀如𤲳而四耳名長古以山出此獸因以名之音如吟如人呻吟聲見則郡縣大水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基山》

1
《山海經》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隂多金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縛訑搏他二音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䳤𩿧䳤𩿧憋怤兩音急性食之無卧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猥翼山》

1
《山海經》曰:猥翼之山其中多恠獸水多恠魚几言恠者皆為貌狀掘竒不常也《尸子》云徐偃王好恠没水而得恠魚入山得怪獸者争列於庭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宻山》

1
《山海經》曰:宻山山上多丹木貟葉赤莖黃花赤實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注于稷澤后稷神所憑山名之其中多白玉膏其源沸沸湯湯玉膏涌出之皃也《河圖》云少室山有白玉膏服即仙矣此𩔖也音拂也黄帝是食是饗所以得登龍於鼎湖而靈化也是生𤣥玉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歳五色乃清言鮮光也五味乃馨言滋香也黃帝取宻山之玉榮謂玉華也而投之鍾山之隂以為玉鍾瑾瑜之玉為良言善玉也堅粟精宻《禮記》鎭玉以粟或作栗玉有栗文所謂䅽壁濁澤有光濁謂潤澤也五色發作以知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玉所以祈𥙊者言能動矢地感鬼神也君子服之以衛不祥今徼外出金剛石金剛石似金有光采可以刻王外國人帶之云辟惡氣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亶受山》

1
《山海經》曰:亶受之山亶音蟬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言崇峭也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髮其名曰𩔗𩔖或作師自為牝牡食者不妬《莊子》亦曰𩔗自為雌雄而化今狟猪亦自雄雌也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耆闍窟山》

1
法顯記曰耆闍崛山未至頂三里有石窟佛本於此坐禪天魔波句化作鵰鷲住窟前以恐阿難佛以神力隔石舒手摩阿難頂怖即得止鳥跡手孔今悉在故名雕鷲窟山窟前有四佛坐處

地部十五·隴塞及海外諸山·靈鳥山》

1
支曇諦靈鳥山銘序曰昔如來遊王舎城憩靈鳥山舊云其山峰似鳥而威靈故以為名焉衆美咸歸壯麗畢備
2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一》

地部十六》

地部十六·石上》

1
《釋名》曰:山體曰石石硌硌也硌音落堅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礜口學切礜學也大石之形學學然山多小石曰磝五交切磝堯也毎石堯堯獨處而出也礫小石也磊雷罪切衆石也碭杜浪切文石也琅玕石似珠也出《尚書》注碔砆石似玉也出《廣雅》
2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䔧石在水中所以為隂難
3
又說卦曰艮為小石
4
《書》曰:青州厥貢鈆松怪石孔安國曰怪異好石似玉
5
又曰:泗濵浮磬孔安國注云泗水濱涯也水中見石可以為磬也
6
《詩》曰: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7
又曰:漸漸之石維其髙矣
8
又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9
禮曰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桓司馬宋向戍孫也名魋也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又曰: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寳藏興焉
10
《周禮》曰:王行洗乗石乗石王所登上居之石也
11
又曰:石有時而𪵶音勒石解散也
12
又曰:大司宼以嘉石平罷民有罪者坐諸嘉石以肺石達窮民凢焭獨老㓜欲復於上而未達者立於肺石注曰嘉石文石地肺石赤石也
13
傳曰隕石于宋五隕星也注曰但直言星則嫌星使石隕故重言隕星
14
又曰:齊髙固入于晉師磔石以投人
15
又曰:昭三年石言於晋魏榆晉侯問於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慿焉不然民聽濫也抑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冝乎
16
《春秋說題辭》曰《周易》艮為山為小石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輔陽故山合石石之為言託立法也
17
《史記》始皇二十年星墜于東郡至地為石或刻其文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盡誅石勞人燔銷其石
18
又按《說𫟍》云石隕東郡是也
19
又曰:王翦代李信擊荆州兵𢿙挑戰終不出乆之翦使人問軍中戯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士卒可用矣
20
又曰:張良見老人出一篇書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三年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也良後果得黄石寳而祠之及死并葬黃石伏臈祠之
21
又曰: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没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22
《後漢書》曰:梁鴻妻孟光有力能舉石曰
23
又趙歧曰吾死後置一圎石墓前刻曰漢有逸人姓趙名歧有志無時命也柰何
24
謝承《後漢書》曰:呉郡嬀皓父為南郡太守坐事繫獄皓懷小石至公𡖖門輙出石叩頭流血覆面父遂得免
25
《東觀漢記》曰:𣵠郡太守張豐舉兵反𥘉豐好方術有道士言豐當為天子以五綵囊盛石繫豐肘云石中有玉璽豐信之遂以反旣當斬猶曰肘有玉璽椎破之豐乃知𬒳詐仰天歎曰當死無所恨
26
魏略曰梁州柳谷有石無故自崩石有丈如率馬之狀後司馬氏得天下之應
27
又曰:太秦國石為城郭山出九色玉石
28
《魏志》曰:魏明帝増崇宫殿雕鏤觀閣鑿太行之石英採榖城之文石起景陽山於芳林園建昭陽殿於太極之北
29
又曰:辰韓在馬韓之東兒生便以石押頭欲其扁今辰韓人頭皆扁
30
又曰:公孫度為遼東太守時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為足
31
魏武帝末年鄴中雨五色石
32
王隱晋《書》曰:永康元年襄陽郡上言得鳴石鍾聞七八里又石勒傳曰初勒郷里所居原上地中石生日長𩔖鐵之象
33
又曰:陳緫遷殿中侍御史詔遣詣終南山請石緫先除小石祠唯有大石一所而祁之上文曰峩峩大石佐岳通理合滋吐潤惠我四海
34
又曰:孫子荆謂王武子曰當枕流漱石曰石非可嗽流非可枕孫曰所以枕流洗其耳漱石礪其齒
35
《晉陽秋》曰董威輦遁去莫知所之於其寢所得一石及竹子并詩二首
36
《齊書》曰虞愿為晉平太守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觀視清澈無隱蔽
37
南史曰到漑山池有竒礓石長一丈六尺梁武覩之輸焉即迎置華林宴居殿前移石之日都下傾城縱觀所謂到公石
38
趙《書》曰:劉耀築建德殿取土城西得圎石狀若水碓其銘曰律推石重四釗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議者未之詳或以為瑞叅軍續咸曰王莽時物
39
《後周書》曰髙琳母嘗祓禊泗濵遇見一石光彩朗潤遂持以歸是夜夢見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謂其母曰夫人向所將來之石是浮磬之精能寳持必生令子其母驚寤便舉體流汗俄而有姙及生子因名琳字季珉也
40
隋《書》曰:帝令江都郡丞王世充發淮南兵擊劉元進有大流星墜於江都未及地而南逝磨拂竹木皆有聲至呉郡而落于地元進惡之令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徑丈餘後𢿙日失石所在
41
《唐書》曰:車騎將軍劉山濤上言祖龍潜時𢿙往來落郊之莊舎嘗踐子石靴迹見於石中至今猶在髙祖令鑿之深寸餘其迹逾明乃止
42
又曰:則天時有人於洛水中得白石𢿙㸃赤詣闕輙進諸宰相詰之對曰此石赤心所以來進李昭徳叱曰此石赤心洛水中餘石豈能盡反𫆀左右皆𥬇
43
又曰:薛元超道衡孫也為中書舎人省有盤石初道衡為內史侍郎嘗踞而草制元超毎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又曰:甘露事敗王璠舉家無少長皆死初璠在浙西繕城壕役人掘得方石上有十二字云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璠視莫知其旨京口老人講之曰此石非尚書之吉兆也尚書祖名崟崟生礎是山有石也礎生尚書是石有玉也《尚書》之子名遐休休絶也庸非吉徴果赤
44
45
《老子》曰:落落如石
46
《列子》曰昔者女媧練五色之石以𥙷天《淮南子》又載
47
又曰: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山中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烟燼上下衆謂鬼物察之人也
48
孫𡖖子曰以桀詐桀猶有巧拙以桀詐堯若𡖉投石
49
又曰:負石而走赴河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
50
闕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周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𥬇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51
符子曰水生石未有居山而溺者火生木未有抱樹而焦者
52
《吕氏春秋》曰: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其堅
53
《淮南子》曰:禹娶塗山化為石在嵩山下方生啓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啓
54
又畢萬術曰埋石四隅家無鬼取蒼石四枚及桃七枚以桃弧射之乃取併埋弓矢四隅故無鬼殃
55
《抱朴子》曰白石似玉姦佞似賢
56
又曰:礠石引針
57
又曰:浮磬息音未別於衆石
58
又曰:燒泥為瓦燔木為炭蜂窠為蠟水沬為浮石
59
隋巢子曰禹産於䃂石啓生於石王韶之云啓生即母化為石
60
《六韜》曰武王伐殷得二大夫而問之曰殷國將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對曰殷國常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雞子大者如箕武王曰大哉妖也
61
樂資《春秋傳》曰秦始皇使鄭容將入凾𨵿見華山上有素車白馬疑之鬼神熟視稍近問鄭容曰安之荅曰之咸陽素車上人曰吾華山使願託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咸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樹有文石以欵樹當有應者即以書與之鄭容如其言以石欵梓樹果有人來取書
62
呉越《春秋》曰禹案黄帝中經見聖人所記曰在乎九疑上東南號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玉字禹乃退齋三日發石取書
63
《荆楚歳時記》曰:張騫㝷河源得一石示東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織女支機石何至於此
64
《神仙傳》曰:壷公內費長房於石室中頭上有大石方𢿙丈以茅縄懸之諸虵競齧且斷長房不移公撫之曰子可教矣
65
又曰:介象字元則㑹稽人入山求神仙見谷有石子皆紫色大如雞子象取二枚見一美女𬒳服五采象叩頭乞長生女曰急送汝手中物還着故處象送石還女授以還丹方一首
66
《列異傳》曰:豫寧女子戴氏乆疾出見小石曰尓有神能差我疾者當事汝夜夢人告之吾將祐汝後漸差遂為立祠名石侯祠
67
益部𦒿舊傳曰公孫述時蜀武檐山石折任文公曰西州智士死我將死矣後三月果卒
68
《韓詩外傳》曰:楚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没金飲羽下視知其石也因復射之矢摧無迹《漢書》載李廣亦如之文士傳曰魏文帝之在東宫也宴諸文學酒酣命甄后拜坐者坐者咸伏惟劉楨平仰觀之太祖以為不敬送徙𨽻簿後太祖乗歩牽車乗城降閲簿作諸徒咸敬而楨坐磨石不動太祖曰此非劉楨也石如何性楨曰石出荆山𤣥巖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內秉堅貞之志彫之不増文磨之不加瑩氣質貞正禀性自然太祖曰名豈虚哉
69
《神仙傳》曰:白生者常煑白石為粮就白石山居故號曰白石先生
70
《穆天子傳》曰:天子升于采石之山是取采石鑄以成器于黒水之山
71
三齊略記曰始皇作石塘欲過海看日出處時有神人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輙鞭之皆流血至今石悉赤陽城山盡起立嶷嶷東傾狀如相隋行事具神部
72
盛弘之《荆州記》曰興安縣水邊有平石其上有石櫛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脫履墮櫛於此
73
郭縁生《述征記》曰秦梁圯名也或云秦始皇東巡弗行舊道過此水率百官巳下人提一石以塡之俄而梁成今覩所累石無造之處也
74
《搜神記》曰:常山張顥為梁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入市人擲之墯地人争取化為圎石顥椎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75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一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二》

地部十七》

地部十七·石下》

1
《西京雜記》曰:竇太后在家嘗有白鷰䘖石大如指墮后績筐中后取石剖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復開後為皇后常并置璽中為天璽
2
又曰:五鹿充宗受學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時常有人遇巳授以文石大如鷄𡖉成子吞之遂大明悟為天下通儒成子後病吐出此石授充宗充宗復吞又為明學
3
又曰:漢武昆明池養魚往往飛去後刻石為鯨魚致水中乃不飛去毎至當雨魚當鳴吼
4
顧凱之啓蒙記曰零陵郡有石鷰得風雨則飛如眞鷰
5
潯陽記曰石鏡山東一圓石懸崖明浄照人毫細必
6
7
《幽明録》曰:宫亭湖邊傍石間有石𢿙枚形圎若鏡明可鑑人謂之石鏡後人過以火燎一枚今不復明其人眼遂失明
8
𢈔仲雍湘州記云應陽縣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倫𥿄臼
9
王歆之南康記曰歸美山山石紅丹赫若采繪峩峩秀上切霄隣景名曰女媧石大風雨後天澄氣靜聞絃管聲
10
《拾遺記》曰:貟嶠山東有雲石廣五百里駮落如錦扣之片片蓊然雲起
11
又曰:魏明帝時太山下有連理文石髙十二丈狀如枯樹其文色彪發似人雕鏤自下及上皆合百餘歩及魏明帝之始稍𮗜相近如𩀱闕也土石隂𩔖魏為土德斯為靈
12
交州記曰有浮石山在海中虛輕可以磨脚煑飲之止渇洞𡨋記元鼎中條支國貢馬石以和九轉丹有髪白者以此石拭之應手而黒
13
顧野王《瑞應圖》曰石華者石生華也
14
劉澄之江州記曰興平縣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許丈石青色堪為書硯
15
蜀中記云隗叔通𣗥人也性至孝母毎食必湏江水通每汲江中石為之出今江中有石號孝子石
16
《十洲記》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積石名為昆吾石治其石成䥫作釰光明照洞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切泥𡈽焉
17
《益州記》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髙五丈當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閇古老相傳為玉女房
18
石虎鄴中記曰孟津河東去鄴城五百里有濟北郡榖城縣有糓城山是黄石公所葬處有人登此山見崩土中有文石石文鮮明虎使採取以治宫殿又免榖城令不奏聞故也㝷陽記曰落星石在宫亭湖中周廻百餘歩髙五丈上生竹木
19
武昌記曰陶太尉廟東有盤龍石舊傳云龍盤於此石
20
梁州記沔陽城泝漢上十五里有諸葛武侯所鎭在漢水南背山向水門前累石以為陣
21
荆州圖曰冝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云其一為陽石一為隂石水旱為災鞭陽石則雨鞭隂石則晴即廪君石是也但鞭者不壽人頗畏之不肯治也
22
丹陽記曰石頭城西有唐頽石王敦害周伯仁之所
23
又曰:湖熟縣晉惠帝永寧二年湖中有大石去渚二百歩浮來登岸百姓驚觀咸曰石來明年果有石氷入楊州
24
裴淵廣州記曰甘泉縣平野中孤石挺起峯秀入雲連石相接無異棟宇
25
安城記曰石室中有素石𢿙斛狀如雀頭甘潤虚脆殆可噉
26
曹叔邪《異物志》曰豫章有石黃白色而理踈以水灌之便熱以鼎加其上炊足以熟冷則灌之雷煥以問張華華曰然石也
27
《漢官儀》曰馬伯苐登泰山見石二枚一是武帝時石用五車載不能上因置山中為屋號五車石一是刻號記功德立壇上
28
王昭之始興記曰勞口北有逃石一名靈石晉水和中有二飛仙衣冠自來憩此石旬日乃去之
29
盛弘之《荆州記》曰臨賀郡有青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浄秋冬蕪穢云是雷磨石
30
又曰:築陽粉水口有一石下不測出地尺餘圍可三尺色極青其上如斫明可以鑒人相傳以為殞星縣西有孤石挺出其下臨潭曠有見根者如竹根
31
又曰:樊重母畏雷為石室避之悉以石為階砌今猶存
32
又曰:臨賀馮乗縣東五里有故縣廟相傳漢淮南王安𬒳誅其子奔迸來至一夜忽化為石人當縣門而立百姓怪而觀之其迫察者手足無不瘡爛
33
《述異記》曰:鏡湖俗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石上常㓗不生蔓草
34
《輿地志》曰㑹稽秦望山始皇刻石前有石廣𢿙丈云是始皇坐之石兩邊有方坐八所云是丞相巳下坐石故今有丞相石之名
35
玄中記曰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燋石焉方三萬里海水灌之随盡故水東流而不盈
36
又曰:玉門之西南有一國國中有山山上有廟國人歳歳出石𰧢子林切𢿙千枚名為霹𮦷𰧢從春雷而𰧢減至秋𰧢盡
37
鄱陽記曰錢倉石在饒州西一百里石形如倉囷昔漁人夜宿石下忽見石開窺其石中有錢取之盈艇而去因為名
38
郡國志云乞子石在馬湖南岸東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懷一小石故僰人乞子於此有驗因號乞子石
39
又曰:思州金雞石每有雞金色鳴於石上
40
又曰:仙人石曽有仙人飛下此石一曰仙人牀
41
又曰:恊州弄棟縣蜻蛉水下有石猪峯有石猪母子𢿙十頭云夷人昔牧於此猪化為石今夷人不敢於此牧
42
又曰:儋州昌化湖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云有兄弟二人向海捕魚因化為石號曰兄弟石也
43
又曰:桂州興安縣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舉體青黄隱起而謂之石人可以祈雨小舉則雨小大舉則雨大
44
又曰:貴州有洞池周十𢿙丈下有石牛時出池間歳旱民殺牛祈雨以血和泥塗牛即雨盡即晴以為恒
45
馬嶺山嶠多虺蛇毒殺人有泠石可以解之屑着瘡內即活
46
又曰:梁州女郎山張魯女浣衣石上女便懷孕魯謂邪滛乃放之後生二龍及女死將殯柩車忽騰躍昇此山遂葬焉其水旁浣衣石猶在謂之女郎山
47
又曰:郴州城北七十里有話石山孤石特竦仙人於此處談話
48
《輿地志》曰南陵縣有女觀山俗傳云昔有婦人夫官於蜀屢愆秋期憂思感傷登此騁望因化為石如人之形所牽狗亦為石今狗形猶存
49
《愽物志》曰:鸛水鳥也伏𡖉時𢿙入水𡖉冷取礜周圍繞𡖉以助暖氣
50
《華陽國志》汶山有鹹石煎之得塩
51
《異苑》曰:勝滕放太元𥘉枕文石枕卧忽暴雨震其所枕傍人莫不懾而放微𮗜有聲
52
又曰:永康王曠井上有一洗石時見赤氣後有二胡人𭔃宿忽求買之曠恠所以未及度錢子婦孫氏覩二黃鳥闘於石上疾往掩取變成黃金胡人不知索市逾急旣得橦破內止有二鳥處
53
劉敬叔《異苑》曰:晉武帝時呉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於是如言之聲聞𢿙十里
54
《異物志》曰夷州𡈽無銅鐵磨礪青石以作弓矢此石砮楛矢之𩔗
55
物理論曰𡈽精為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𤓰牙也
56
《博物志》曰:桃林在弘農湖縣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臺之棊也五色而文狀鶉𡖉焉
57
遊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
58
《山海經》曰:燕山多嬰石言似玉有采嬰帶所謂燕石也
59
又曰:錢來之山多洗石若澡洗可以磢去垢也
60
《水經注》曰:象林郡功曹姓區有子名連攻縣殺令自號為王值世亂離林邑遂立後乃襲代傳位子孫三國鼎争未有所附呉有交𡈽與之隣接進侵夀泠以為壃界自區連以後國無文史先其纂代世𢿙難詳宗胤滅絶無復種裔外孫范熊代立人情樂推後熊死子逸立有范文曰南西捲縣夷帥稚夷奴也文為奴時山邊牧羊於澗水中得兩鯉魚隱藏持歸䂓欲私食郎知檢其魚大慙懼詐云將礪石還非為魚也郎至魚所見是兩石信之而去文始異之石有䥫文入山中就石治䥫鍜作兩刀舉刃向鄣因呪曰鯉魚變化治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靈神文當治此為國君王斫不入者是無神靈進斫石鄣如龍淵干將之斬蘆藁由是人情漸附今斫石尚在魚刀猶傳子孫
61
又曰:澧水出武陵充縣東逕臨澧零陽二縣故界水之南岸白石𩀱丘厥狀類人髙各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相傳言昔充縣尉與零陽尉共論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為石
62
劉義慶《幽明録》曰:陽羡縣小吏呉龕有主人在溪南嘗以一日掘頭舡過水溪內見一五色浮石取內床頭至夜化成一女子也
63
又曰:冝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峯參差玄出上有𠋣石如二人像攘𬒮相對俗謂二郡督郵争界於此
64
楊雄蜀本紀曰秦王獻五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見大虵入山空中五丁引虵山崩五女上山化為石
65
又曰: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顔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無幾物故於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鏡一枚徑一丈髙五尺
66
鄧析《書》曰:譬猶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67
《世說》曰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携弱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化為石
68
兵《書》曰:軍中地生石將可以乆居
69
《史記》曰: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70
雜五行《書》曰:婦姑闘諍取石重六十斤埋門外即罷
71
荀伯子臨川記云石原狀似倉廪其內可容千斛廩口開則歳儉閉則年豊
72
又曰:石龍山有巖其下有石形隱起似龍頭尾長一丈二尺
73
地理記云有鱗甲因號為石龍
74
又曰:石鼓在冝黄水邊狀如鼔形闊九尺長一丈四尺四寸
75
又云圎浄如鼓因以鼔為名焉
76
又曰:破石髙五尺在冝黄水邊
77
又云有女人水次浣濯為蛟所牽入石中經𢿙日雷擊石破見死蛟及女人屍浮出因號為破石
78
又曰:浮石其石居汝水中心或水汎漲髙岸皆没此石居然不没因以為名之
79
又曰:落峭石去飛猿館一百一十五里在飛猿水巍峩嵌空𢿙里可望即謝靈運詩云朝發悲猿嶠暮𪧐落峭石是其處也
80
始興記云營口東岸有石四方而可髙百仞其狀若臺故名臺石又林水出焉其臺旁有石室室前盤石上行列十甕皆盖以青盆悉是銀製有人過者但得開𮗚而不可取之則悶絶若死封丘之奴竊二枚為大虵所害即不知其
81
永嘉元云永嘉南岸有帖石乃堯之神人以破石推將入惡溪道次置之溪側遥望有似張㠶今俗號為張㠶溪與天台山相接
82
又郡國志曰東海信郎神破石為㠶今陳海有信郎祠即是
83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二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三》

1
       汪士鐘藏

地部十八》

1
  丘     陵     阪
  陘     峽      岡

地部十八·丘》

1
《說文》曰:丘土之髙非人所為丘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從北中拜之居在崑崙一曰四方髙中央下象形也
2
《詩》曰:送子渉淇至于頓丘
3
又曰:子之蕩𠔃苑丘之上𠔃
4
又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髙大也
5
又曰: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6
又曰:綿蠻黄鳥止于丘隅
7
又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禮曰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正丘首正首丘也仁恩也
8
又曰: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二子衛大夫《文子》曰: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欲之則瑗請前利其欲害人良田也瑗伯玉名也
9
又曰:為髙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10
《周禮》曰:丘陵其動物冝羽物其植物冝覆物其民專而長傳曰車脫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〇《春秋》元命包曰堯為天子季秋下旬夢曰帝遺吾馬喙子其母為扶始昇髙丘賭白帝上有雲虎之狀感巳生臯陶
11
《春秋說題辭》曰丘者墓也〇又曰:丘谷輔氣元士扶化
12
《爾雅》曰:丘一成為敦丘成猶重《周禮》曰:為壇三成今江東呼地高堆者敦舊音頓再成銳上為融丘三成為崑崙丘崑崙山三重形如累三盂如乗者乗丘形似車乗如渚者渚丘水中小洲為渚水潦所止泥丘頂上洿下丘方胡丘形四方絶髙為之京人力所作非人為之曰丘地自然生水潦所還曰將丘宦音謂丘邊有界埓水繞環之上正章丘頂平澤中有丘都丘在水澤內當塗梧丘塗道塗出其右而還之重丘言為道所䂓畫途出其前戴丘道出丘南途出其後昌丘道出丘北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如覆敦者敦丘邐迤沙丘左髙咸丘右髙臨丘前髙旄丘後髙陵丘偏髙阿丘丘背有丘為負丘中央隆峻狀如負一丘於背上右澤定丘右陵泰丘宋有泰丘見《史記》如畒畒丘丘有壟界如田如陵陵丘丘上有丘為宛丘陳有宛丘今在陳郡陳縣淮晉有潜丘今在太原晉楊陽縣淮南有州𥠖丘今在壽春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在河北說者多以州𥠖宛營為河南者潜敦為河北者案北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之殆别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所在耳
13
《廣雅》曰:小陵曰丘
14
又曰:丘上有木為祕丘
15
《家語》曰:丘陵為牡谿谷為牝
16
《方言》曰:冢大者謂之丘
17
《穆天子傳》曰:天子昇于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宫郭璞注曰黄帝廵狩四海登崑崙山起宫室於其上
18
又曰:為盛姬謚曰哀淑人之丘天子名之為丘作名是曰淑人之丘乙丑天子東征舎乎五鹿叔㛗七和切且哭思盛姬也㛗穆王女也是曰女㛗之丘困以名五鹿也丁夘
19
《山海經》曰:崑崙之丘實惟帝之下都
20
《莊子》曰:衛靈公死卜葬於故墓不𠮷卜葬於沙丘而𠮷掘之𢿙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曰不慿其子靈公奪而埋之夫靈公之為靈乆矣
21
《淮南子》曰:堯時有大風為民害乃繳大風於青丘之野許愼注曰大風大鷙鳥也
22
《文子》曰: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泉塞
23
越絶《書》曰:闔閭冢在呉縣昌門外名曰虎丘下廣平六十歩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玉鳬之流扁諸之劒在焉卒十万人治之取𡈽臨湖葬三曰白虎居上故號曰虎丘
24
東方朔《十洲記》曰:長洲一名青丘在南辰巳地地五千里去岸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又多大樹樹有二千圍者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25
齊《地記》曰營丘在臨淄小城內古以為齊室也丘下周三百餘歩髙九丈北廂下隆丈五造井水深七丈餘井與地
26
伏韜北征記曰博望城內有成湯伊尹箕子冢今皆為丘𫐠異記曰南海中有軒轅丘鸞自歌鳯自舞古云天之樂也
27
郡國志曰濮陽縣本顓頊之城今謂之帝丘夏后之代昆吾居之《春秋》衞遷于帝丘夢人登昆吾之墟是也
28
又曰:濮州初徒陶於乗丘故縣掘得漆盃二厎內有朱
29
《書》曰:乗丘旣見風日糜然爛碎矣陶今定陶
30
《外國圖》曰:貟丘之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蕭丘多大風無人民群犬居之青丘之民食榖衣野𢇁去琅瑘萬三千里神丘有火穴其光照千里去琅瑘三萬里
31
《陳留風俗傳》曰雍丘縣有五陵之丘以故名縣
32
酈善長《注水經》曰沮水西逕楚昭王墓東對江陵城
33
故王仲宣之賦登樓云西接昭丘是也
34
又曰:隋縣有断虵丘隋侯出見大虵中断因舉而藥之故謂之断虵丘
35
又曰:鞏縣北有山臨河謂之岑原丘下有穴謂之鞏穴言山潜通淮濟北逹于河直穴有渚謂之鮪渚
36
十道志云岑原丘在縣西北三十三里

地部十八·陵》

1
《釋名》曰:陵隆也體隆髙也
2
《易》曰:天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
3
又曰:躋於髙陵三歳不覿
4
《詩》曰:鴪彼飛隼率彼中陵
5
又曰:髙岸為谷深谷為陵
6
禮曰五月可以居髙明可以遠眺望可以處臺榭
7
傳曰蹇叔送其子曰殽有二陵其南陵夏后臯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8
《春秋說題辭》曰陵之為言稜也輔山成其廣層稜扶推益厥長也
9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山川丘陵則景雲出宋均注曰景雲應間澤不偏也《爾雅》曰:大阜曰陵
10
又曰:東陵阠所陳切南陵息愼西陵威夷中陵朱勝北陵西隃鴈門是也音戍陵莫大於加陵梁莫大於溴梁墳莫大於河墳謂之八陵
11
《穆天子傳》曰:天子東遊次于崔梁曝蠹書于羽陵
12
《莊子》曰:盗跖死於東陵之上
13
又曰:歩仞之丘陵巨獸無所隱其軀而孽狐天子東征釣于隰水𥙊淑人是日𥙊丘為之降
14
《吕氏春秋》曰:凢葬必於髙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濕此則善矣
15
楊子《法言》曰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山是故惡夫住者住止
16
魏子曰堯入百仞之溪則不照三里非矇闇位卑勢下故也桀紂昇百丈之陵能見四海非照明位髙勢尊故也
17
《十洲記》曰:崑崙陵即崑崙山也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去中國十萬里有弱水周匝繞山
18
呉録曰張紘言於孫權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秦始皇時望氣故掘断連崗改名秣陵
19
物理論曰地者鎭之以五岳積之以丘陵

地部十八·阪》

1
《詩》曰:阪有漆隰有栗
2
《爾雅》曰:坡者曰阪郭璞注曰阪地不平也
3
《史記》曰:漢文帝嘗從覇陵西馳下峻坂表盎𭣄轡上曰將軍怯也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𠋣衡今聖主乗危馳不側之淵如馬警車敗柰髙廟何上乃止
4
《漢書·地理志》曰河東蒲坂縣故曰蒲泰更名應劭曰秦始皇東廵見有長坂孟康曰本属晉文公以賂秦秦人還蒲魏人喜曰蒲反矣
5
《漢書》曰:王陽為益州至卭僰蒲北切坂九折歎曰柰何以先人之遺體乗此險乎遂以病去及王遵為刺史至此坂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𫆀叱其馭駈之曰王陽為孝子王遵為忠臣應劭注曰坂在嚴道縣界
6
《漢書·西域傳》曰西域有赤玉身𤍠之坂上即今人身𤍠無色頭痛嘔吐
7
《續漢書》〈地理志〉曰河東大陽縣有顛軨坂
8
《蜀志》曰先主至當陽之長坂為曹公所追敗
9
王隱《晉書》曰:孫登楊駿逼迎之與語不荅賜布𫀆登借刀截断棄門中大呼云刺斫刺斫卒病死後人見在貴馬坂《穆天子傳》曰:天子南還昇于長松之坂郭僕注曰坂有長松
10
酈善長《注水經》曰洛水東逕九曲其地千里有九坂之曲《穆天子傳》所謂天子西征升九阿是也
11
又曰:河水東逕旋門坂北今城臯西大坂是也昇陟此坂而東趣成臯城
12
列女後傳曰吕榮者呉郡許昇之妻也昇為賊所害榮貞固自守黄巾賊陳寳欲干穢之榮執節不聽寳遂殺榮是日疾風暴雨雷電晦𭁷寳恐懼叩頭謝葬之而去䴢府君聞榮髙行遣主簿𥙊之又出錢助縣為冢於嘉興郭里墟北名曰義婦坂
13
《華陽國志》曰有牛叩頭坂馬搏頰坂其嶮如此
14
晋太康《地記》曰常山曲陽縣有𢘆山坂號飛狐口上壺関縣有羊膓坂
15
〈地理志〉曰凾谷東坂謂之八特坂
16
《述征記》曰黄卷坂者傍絶澗以昇潼関長坂十餘里九坂皆迤邐長坂〈東京賦〉曰所謂西阻九阿者也
17
戴延之〈西京賦〉曰黄坂去終南六十里少華山西
18
任豫《益州記》曰汶江水源出玉輪坂下今属汶江郡在郡東北三十里
19
古今地名曰𭁷軨坂在塩池東呉城之北今之呉坂
20
《新序》曰:趙簡子上羊腸之坂群臣皆推車宗㑹獨當㦸行歌簡子曰人臣而侮其主其罪若何宗㑹曰其罪死君亦聞人君而侮其臣乎則智者不為謀辯者不為闘則其國危乎簡子曰善以宗㑹為上客
21
郡國志曰雍州咸陽縣北十五里長平坂漢武帝幸甘泉馳道有蟲覆地赤如生肝問東方朔朔曰秦獄地𡨚氣也臣聞酒能銷愁以酒澆之果銷矣

地部十八·陘》

1
《爾雅》曰:山絶曰陘郭璞注曰《連山》中断者也
2
《漢書》曰: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
3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乃絶漳水至于鈃山之下郭璞注曰即井鈃山今在常山石邑郷
4
《述征記》曰燕趙間凢厥山路名之曰陘井陘在常山

地部十八·峽》

1
《水經注》曰:丹山在丹陽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帝女居焉宋玉所謂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髙唐之岨且為雲暮為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謂之巫峽盖因山為名也
2
盛弘之《荆州記》曰舊云自二峽取蜀𢿙千里中𢘆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唯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日月至於夏水襄陵㳂泝阻絶或王命急宜有時云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里雖乗奔御風不為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渌潭廻清到影絶獻多生檉栢懸泉瀑布飛其間清榮峻茂良多雅趣毎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髙猿長嘯属引凄異空岫傳嚮哀轉乆絶故漁者𰙔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又曰:南崖有重嶺疊起最大髙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黒牛黃成就分明此崖旣大加以江湍縈紆廻塗經宿猶望見之行者歌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日三夜黄牛如故
4
𢈔仲雍《荆州記》曰巴陵楚之丗有三峽明月峽廣德峽東突峽即今之巫峽秭歸峽歸郷峽
5
袁山松冝都記曰巴陵楚之丗有三峽髙山重鄣非日中半夜不見日月猿鳴至清諸山谷傳其響冷冷不絶也
6
王韶之始興記曰宿縣有觀峽横巒交枕絶崖岝㟧護水口有貞女峽峽西岸水際有石如人形髙可七尺狀似女子是曰貞女父老相傳秦丗有女𢿙人取螺於此遇風雨晝昏而一女化為此石
7
鄧德朋南康記曰雩都峽其水常自激通奔如轉輪
8
郡國志曰南郷峽峽西八十里有巴郷村善釀酒故俗稱巴郷酒也村傍有溪溪中多靈壽木焉
9
《水經注》曰:湞陽觀峽下有廟丗人以為河伯晉時縣人有使至洛者使訖將還忽有一人𭔃其書云吾家在觀前石間石間懸藤即其處也但扣藤自當有人取之使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書并延入水府衣不霑濡
10
又曰:《續漢書》云虞詡為武都太守下辯東三十餘里有峽峽中白水生大石鄣塞水流春夏輙濆溢敗壞城郭詡使人燒石以醋灌之石皆淬裂因鐫去焉遂無泛溺之害
11
又曰:涇水東南逕都盧山山路之中常有如彈筝之聲行者鼔舞樂而後去即絃歌之山也故謂此山峽為彈筝峽隴西記曰襄武有錦鏡峽即黒水所經其峽四望花木明媚照影於其中因以稱之也
12
峽程記曰瀘合遂蜀四郡皆峽之郡自蠻江桔栢沲導等江至此二百八十江㑹于峽前次荆門都四百五十灘即有清水重峯胡灘漢灘忽雷閃電咤灘瀬灘狼尾使君主簿皆使君主簿沉舟之所遂為名其他不悉記之三峽者即明月峽仙山峽廣澤峽其有瞿塘灧澦鷰子屏風之𩔖皆不預三峽之𢿙
13
李膺《益州記》曰廣陽州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二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髙四十丈其壁有圎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地部十八·崗》

1
《釋名》曰:崗亢也在上言之
2
《詩》曰:陟彼髙崗我馬𤣥黃
3
又曰:如山如阜如崗如陵
4
又曰:謂山盖髙為崗為陵
5
又曰:陟彼崗矣瞻望兄矣
6
《尚書》曰:火炎崑崗玉石俱焚
7
《爾雅》曰:山脊曰崗
8
山謙之丹陽記曰句容縣東三十五里有龍崗崗頂有沸潭周廻十三丈聞人聲水便沸動不聞不涌也
9
王韶之始興記曰郡西南有芙蓉崗髙若玉山隣枕郊郭周廻連亘四十餘里
10
又曰:含淮縣白鹿城南有白鹿崗晉咸和中郡民張鮑作令著惠有白鹿遊此崗因以為名
11
雷次宗豫章記曰洪井西有鸞崗舊說洪崖先生乗鸞所憩處也
12
顧微廣州記曰四㑹有金崗行人往往見金於崗側
13
裴淵廣州記曰城西北五里連續大崗直上百㝷名為越王冢呉朝掘覔尉他墓竟無所見於天井崗得六玉璽一小車州城北有馬鞌崗秦時瞻氣者言南方有天子氣始皇發民鑿破此崗地中出血今鑿處猶在増城縣有雲母崗日出照之晃曜
14
武昌記曰城北有崗髙𢿙丈名曰鳯闕其處顯敞昇闕以望州澤多所遠瞻呉黃龍元年有鳯皇集此崗故謂之鳯闕鳯闕南十里有金牛崗古老相傳云有金牛出此崗崗今半崩坈深数丈金牛躍出踐崗邊遺跡猶存
15
王妥安成記曰萍鄉西津南五里山名女崗天氣將雨水輙先涌出石門而有五色玄黄百姓謂之玉女披衣
16
鄧德明南康記曰陳蕃墓在青龍崗土人傳云昔見一物龍形而通身絶青数出崗頂及山邊故言名青龍也
17
又曰:贑縣馬脊崗在縣西其形馬脊故以為名也
18
任端休江陵記曰州城北五十四里有楚平王冢枝江班竹崗又云平王冢周廽数百歩未知孰是
19
《荆州記》曰零陵郡東南有黃溪黄溪西有礬石崗
20
衡山記曰衡山有曽青崗出曽青可合仙藥有靈壽崗有靈壽木周廽数十里芝草崗有神芝靈草
21
郡國志曰乆畱崗昔太守衛諷罷郡還京故老送別乆留此崗
22
又曰:顯朝崗在欝平縣陸績制渾儀處
23
隋圖經曰歴陵縣西十里有石子崗寳山也而髙大有冢如硯子世謂之研子冢是趙簡子冢也石虎令人發之𥘉得炭深一丈得連木板厚髙八尺次得流泉水水色清冷非常以牛皮為囊作絞車以汲之一月而水無極乃止築城繞之氣成樓闕
24
𮠑元注《水經注》曰:●缺字:⿱艹𮊿水出襄國石井崗崗上有井大如輪隋區宇圖志云此井光武營軍所鑿傍有藂荆𣗥生皆蟠縈如人手結云是光武繫馬處
25
又石勒時天旱沙門佛圖證於此崗掘得一死龍長尺餘濟之以水良乆乃蘇㝷𥙊之龍騰空而上天雨即降因名龍崗
26
鄱陽記曰大雷崗在縣東北後漢雷義字仲公所居又有小雷崗側
27
又曰:雷煥所居之處
28


《太平御覽》卷第五十三
URN: ctp:ws41592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