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欽定續通志卷一百三十

《欽定續通志卷一百三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續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職官略二
2 職官略
3 唐五代宋官制下
4 ○唐五代宋官制下
5 御史台
6 秘書省
7 殿中省
8 太常寺
9 宗正寺
10 光祿寺
11 衛尉寺
12 太僕寺
13 大理寺
14 鴻臚寺
15 司農寺
16 太府寺
17 國子監
18 少府監
19 將作監
20 軍器監
21 都水監
22 司天監
23 殿前司
24 侍衛親軍馬軍步軍
25 環衛官
26 △御史台
27 御史大夫 唐置一人為御史長官五代亦置御史大夫宋初不除正員止為加官元豐更制罷不置
28 御史中丞 唐置三人為御史大夫之貳元和後不置五代仍置御史中丞宋置中丞一人為台長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
29 侍御史 唐制侍御史六人至德以後定議侍御史彈奏先白中丞大夫複通狀中書門下然後得奏五代時以郎中員外郎兼侍御史
30 宋置侍御史一人掌貳台政
31 殿中侍御史 唐置九人五代亦置是官宋置二人掌言事以儀法糾百官之失凡大朝會及朔望六參則東西對立彈糾失儀御史所
32 屬有主簿一人檢法一人即令殿中侍御史奏闢寍宗嘉定後主簿檢法多不置
33 監察御史 唐置十五人大歷十四年以監察御史察尚書省六司謂之六察五代亦置是官宋置六人分掌六曹及百司之事糾其謬
34 誤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其官卑而入殿中監察侍御者謂之里行寍宗慶元以後常置三人
35 (臣)等謹案宋承唐制御史台與諫議諸職並稱台諫唐以諫官主諫諍御史主彈劾分司其事故稱拾遺補闕為侍臣而稱御史中丞
36 為法吏宋則御史兼糾劾論諫之事是其委任之殊也元豐三年詔監察御史以三人分領察案以三人專言事八年複命殿中御史兼察曹司
37 監察御史兼言得失由是殿中侍御史與六察官同一責守矣
38 △秘書省
39 秘書監少監 唐置監一人少監二人丞一人宋置監一人少監一人監丞一人掌古今經籍圖書國史實錄天文術數之事初為寄祿
40 官郎官至秘書監有以他官兼領有特令供職有以秘閣官兼判者凡經籍圖書悉歸秘閣而秘書所掌惟祭祀祝版而巳元豐更制悉以三館
41 職事歸秘書監南渡後遇修國史則開國史院遇修實錄則開實錄院其會要所則以省官統任其事又有太史局鐘鼓院算學並屬焉
42 著作郎著作佐郎 唐制著作局郎二人佐郎二人宋置著作郎一人佐郎二人掌修纂日厯
43 秘書郎 唐制三人宋制二人掌集賢院史館昭文館秘閣圖籍以甲乙丙丁為部各分其類
44 校書郎正字 唐制秘書省校書二人正字二人又置弘文館校書郎二人集賢殿校書四人正字一人宋惟秘書省置校書郎四人正
45 字二人掌校讎典籍刊正訛謬
46 (臣)等謹案宋以三館秘閣四處藏書初置三館長慶門北謂之西館太平興國初於升龍門東北剙立三館書院三年賜名崇文院遷
47 西館書貯焉東廊為集賢書庫西廊分四部為史館書庫崇寍初修繕秘書省告成以秘閣總其中而昭文書庫列於東廊集賢書庫列於南端
48 史館書庫列於西序猶存唐代分貯秘書之制焉紹興中重建秘書省右文殿居中列四庫於殿前秘閣居後石渠次之道山堂又次之著作庭
49 居後然收藏圖書終不克複崇寍之舊蓋偏安一隅事多簡略即藏書亦未能完備也
50 △殿中省
51 殿中監少監 唐置監一人少監二人丞二人宋制監少監各一人丞二人掌供奉玉食醫藥服御幄帟輿輦舍次之政令又置提舉六
52 尚局及管幹官一人又有御樂院句當官無常員尚衣庫使副使二人內衣物庫監官二人新衣庫監官二人朝服法物庫監官二人
53 (臣)等謹案唐殿中省總領六局尚食尚藥尚醞尚衣尚舍尚輦皆置奉御宋初六局之官隨局而移不領於省監
54 (臣)等又案唐六典以秘書省殿中省及內侍省分載尚書門下中書三省之後稱為六省鄭志以門下中書列尚書之前複改秘書殿
55 中二省為監與內侍省並列諸卿蓋本唐典而稍易其前後焉今從宋職官志以秘書殿中二省列九寺之前至內侍惟供掃除初無職守前代
56 輕假事權漸竊威柄設官亦日見冗繁而諸史之述職官者遂以宦者與諸卿並載仍累朝之弊政而未能厘正舛陋孰甚焉臣等前進續職官
57 典遵旨於厯代官品刪去內侍凡在閽寺諸使給役掖庭不得與朝士齒肅官方而昭鑒戒誠萬世所當遵守今秩品內謹依續通典之例不入
58 內侍階品而省院則仍撮其大略移載軍衛之後以備考核其遼金元明各代亦隨其官制依類附見焉
59 △太常寺
60 太常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太常寺及同判寺以兩制以上充別置太常禮院有判院同知
61 院四人太常寺與禮院事不相兼康定元年判寺兼禮院事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禮樂郊廟社稷壇壝陵寢之事丞一人博士四人
62 主簿協律郎奉禮郎太祝各一人其屬有郊社令太廟令籍田令宮闈令太醫局大晟府
63 △宗正寺
64 宗正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後唐置卿一人宋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敘宗派屬籍丞一人主簿一人初置判寺事以
65 宗姓充元豐更制詔宗正長貳不專用國姓以大宗正司統皇族南渡後卿不常置以太常兼少卿紹興三年複置少卿一人
66 大宗正司 宋景佑三年始置司有知事同知事元豐更制增置丞二人熙寍三年以異姓朝官知丞事
67 △光祿寺
68 光祿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以朝官以上充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祭祀朝
69 會宴饗酒醴膳羞之事丞一人主簿一人其屬有大官令法酒庫內酒坊大物料庫牛羊司牛羊供應所奶酪院外物料庫南渡後廢寺並入禮
70
71 △衛尉寺
72 衛尉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以郎官以上充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儀衛甲
73 胄兵械之政令丞一人主簿一人其屬有內弓箭庫南外庫軍器弓槍庫軍器弩劍庫儀鸞司宣德樓什物庫左右金吾街司左右金吾仗司六
74 軍儀仗司南渡後廢寺並入工部
75 △太僕寺
76 太僕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廄牧車輅之令丞一人
77 主簿一人其屬有車輅院騏驥院鞍轡庫義象所南渡後廢寺並入兵部
78 群牧司 朱景德四年始置司有制置使副使都監判官又置鞍轡使副監官元豐後並入太僕寺
79 △大理寺
80 大理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二人掌折獄詳刑鞫讞之事正
81 二人推丞四人斷丞六人司直六人評事十二人主簿二人職務分左右凡奏劾官校及闢囚疑讞皆隸左斷刑若特旨委勘及責償官逋皆隸
82 右治獄以少卿分領其事而卿總其成
83 △鴻臚寺
84 鴻臚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一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四裔朝貢宴勞給賜送
85 迎之事丞一人主簿一人其屬有往來國信所都亭西驛及管幹所禮賓院懷遠驛中太乙宮建隆觀等提點所在京寺務司提點所傳法院左
86 右街僧錄司同文館及管句所南渡後寺廢並入禮部
87 △司農寺
88 司農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六人後唐置卿一人宋初置判寺事二人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倉儲委積之政令
89 丞主簿各一人所隸有倉二十五草場十二園苑四下卸司都曲院水磨務柴炭庫炭場南渡後罷寺並隸倉部後複置
90 △太府寺
91 太府卿少卿 唐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後唐置卿一人五代亦置太府卿宋初置判寺事元豐更制置卿一人少卿一人掌邦國
92 財貨之政令丞主簿各一人所隸有左藏東西庫西京南京北京左藏庫內藏庫奉宸庫祗候庫元豐庫布庫茶庫雜物庫糧料院庫審計司都
93 商稅務汴河上下鎖蔡河上下鎖都提舉市易司市易上界市易下界雜買務雜賣場榷貨務交引庫抵當所和濟局惠民局店宅務石炭場香
94 茶庫南渡後寺罷並隸金部後複置
95 (臣)等謹案九寺卿與尚書分設唐宋皆仍隋制考寺監之名多昉於漢然漢百官志無所謂六部尚書也故諸卿並建各有專司隋以
96 後六部之任既專二十四司之曹複備則以前代九卿之職歸諸六部矣而複增立諸寺謂之九卿多設官屬是徒知沿襲其名而不知職任冗
97 煩轉使事權不一而官失其守也元豐更制惟銳意複唐六典尚書諸卿必參用周六官漢九寺故事豈非好言法古不複權量於時宜哉然諸
98 卿之中如宗正以統族大理以恤刑太常光祿以理祭祀宴饗鴻臚以通朝譯太僕以均馬政皆有分職惟衛尉司農太府宜分隸諸曹焉紹興
99 中多所裁並而司農太府旋廢旋置尚未為因革之善也
100 △國子監
101 祭酒司業 唐置祭酒一人司業二人丞一人後唐置祭酒一人司業一人宋初置判監事二人以兩制或帶職朝官充元豐更制置祭
102 酒一人司業一人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小學之政令複置丞主簿各一人崇寍元年建外學於國之南設司業丞各一人三年詔闢雍置司成
103 司業各二人四年改闢雍司成為太學司成總國子監及內外學士宣和三年罷三舍法悉依元豐舊制南渡後以國子監並禮部後複置
104 博士 唐制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律學書學算學俱置博士宋初置直講八人以京官選人充元豐三年改國子監直講為太學
105 博士十人掌分經講授考校程文以德行道藝訓導又置律學博士二人掌傳授法律武學博士學諭各二人掌訓授武藝卜學置職事教諭二
106 人集正一人
107 學正學錄 唐置正錄一人宋制學正學錄各五人掌舉行學規考校訓導如博士之職又置職事正錄五人學諭二十人直學四人
108 (臣)等謹案唐國子監領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六學宋熙寍中分為三學置大學律學武學博士而考其成於祭酒司業然唐六
109 學之外複置五經博士宋三學之外複設小學教諭亦因時而廣其制也宋又置書庫官掌印經史群書備朝廷宣索賜予之用其宗學博士則
110 屬之宗正等
111 △少府監
112 少府監少監 唐置監一人少監二人丞六人宋初置判監事以朝官充元豐更制監少監各一人掌百工伎巧之政令丞主簿各一人
113 所隸文思院綾錦院染院裁造院文繡院舊置南郊祭器庫監官二人太廟祭器法物庫監官二人旌節官二人鑄印篆文官二人諸州鑄錢監
114 監官各一人並屬焉
115 △將作監
116 將作監少監 唐制監一人少監二人丞四人宋初置判監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豐更制置監少監各一人掌宮室城郭橋梁舟車
117 營繕之事亟主簿各一人所隸修內司東西入作司竹木務事柴場麥𪌭場窯務丹粉所作坊物料庫第三界退材場簾箔場南渡後
118 以將作監並歸工部後複置
119 △軍器監
120 軍器監少監 唐置監一人丞二人宋初戎器之職領於三司胄案熙寍六年廢胄案乃按唐令置監以從官總判元豐定制始置監少
121 監各一人掌監督繕治兵器什物以給國用丞二人主簿一人所隸有東西作坊皮角揚作坊物料庫南渡後置御前軍器所以軍器監並工部
122 後複置
123 △都水監
124 都水使者 唐置使者二人丞二人宋初置三司河渠案仁宗嘉佑三年始置監一人置局於澶州曰外監元豐中置使者一人掌內外
125 川澤河渠津梁堤堰之事丞二人主簿一人元佑中複置外都水使者所隸有街道司紹興十年以監歸於工部不複置
126 (臣)等謹案唐六典以國子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為五監宋元豐始複唐制後複議刪並蓋六曹二十四司之任既專則自國子監外四
127 監官皆為贅設也至建炎初議廢國子監而獨不及少府監殆未審乎損益之宜矣
128 △司天監
129 司天監少監 唐置司天台監一人少監一人丞一人宋承唐制監少監各一人掌察天文祥異寫造厯書丞主簿各一人春官正夏官
130 正秋官正冬官正靈台郎保章正挈壺正各一人元豐更制罷司天監立太史局隸秘書省
131 (臣)等謹案唐武德中以太史局隸秘書省後屢有改置元宗天寶元年改太史局為監始不隸秘書省宋元豐中以太史局屬秘書監
132 仍行唐代之制也
133 △殿前司
134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周顯德元年始置殿前都指揮使其散員則又有鐵騎控鶴諸使又置殿前都點檢在都指揮使上宋置都指
135 揮使副都指揮使各一人都虞候一人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而總其政令所隸諸使騎軍則有殿前指揮使內殿直散員散指
136 揮散都頭散祗候金槍班東西班散直鈞容直及捧日以下諸軍指揮步軍則有御龍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諸軍指揮其諸班
137 則有都虞候指揮使都軍使都知副都知押班其御龍諸直則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南
138 渡後都指揮多不除則以主管殿前司一人任其事所屬有乾辦公事主管禁衛二員准備差遣准備差使點檢醫藥飯各一員書寫機宜文字
139 一員其下有統制統領將佐等分領其事
140 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 五代有日騎都指揮使控鶴都指揮使宋太平興國二年改控鶴為天武雍熙四年改日騎為捧日各置都
141 指揮使一人捧日天武又各分左右廂並置都指揮使每軍又分置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軍使副兵馬使十將
142 將虞候並隸於殿前司
143 △侍衛親軍馬軍步軍
144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後唐天成中始設侍御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宋初以侍衛親軍為親近之職在殿前司之上咸平中始分馬
145 步為二軍居殿前司下馬步軍各置都指揮使一人副都指揮使一人都虞候一人掌馬步軍諸指揮之名籍而總其政令
146 龍衛四廂都指揮使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五代置龍捷都指揮使虎捷都指揮使宋改龍捷為龍衛虎捷為神衛各置都指揮使一人
147 統隸於侍衛馬軍步軍都指揮使
148 (臣)等謹案親軍指揮之名自梁起宣武軍乃使以鎮兵因其舊號置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唐遂改為侍衛親軍至周則尤重殿前
149 諸班焉宋以殿前司馬軍司步軍司為三衙而分捧日天武龍衛虎衛為四廂又謂之上四軍各有左右廂廂各三軍而分屬於三衙是其互相
150 統轄之制也
151 △環衛官
152 左右金吾衛 唐制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五代亦置左右金吾衛宋為環衛官無定員以宗室為之亦為武臣贈
153 官大將軍以下中郎將郎將為武臣責授散官紹興中置上將軍尋罷後以節度使領上將軍
154 左右衛 唐制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五代亦置左右衛宋設官如唐制不專授後以承宣使領上將軍
155 左右驍衛 唐置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五代亦置驍衛宋設官如唐制不除授
156 左右武衛 唐置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一人宋設官不除
157 左右屯衛 唐置左右威衛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宋改為左右屯衛設官不除授
158 左右官軍衛 唐置左右領軍衛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宋為官軍衛設官如唐制不專授無定員
159 左右監門衛 唐置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宋設官如唐制不專授無定員
160 左右千牛衛 唐置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五代亦置千牛衛宋置官如唐制與金吾衛以下並為環衛官
161 (臣)等謹按唐制禁軍分南北衙以十六衛為南衙而以羽林龍武神武諸軍為北衙兵政之興廢皆以十六衛為輕重宋世禁軍分隸
162 殿前及侍衛兩司遂以十六衛為散官唯爵秩之名尚仍唐典爾
163 皇城司 唐置城門郎四人屬門下省五代亦置皇城使梁太祖開平元年改城門郎為門局郎宋置乾當官七人掌宮城出入之政令
164 三衛官三衛郎一人中郎文武各一人博士主簿各一人親衛府勛衛府翊衛府各有郎十人中郎十人南渡初為行營禁衛府後改稱皇城司
165 所隸有冰井務
166 客省引進使 五代置客省使引進使宋置客省使副使各一人掌國信使見辭宴賜及四方進奉及朝覲貢獻之儀引進司使副使各
167 一人掌臣僚番國進奉禮物之事
168 四方館使 宋置使二人掌進章奏建炎初客省四方館並歸東上合門
169 東西上合門使 唐設典儀二人領贊唱之節屬門下省宋置東上合門使西上合門使各三人掌朝會宴幸供奉贊相禮儀之事宣贊
170 舍人十人祗候十二人舊制東西上合門多以處外戚勛貴建炎初並省為一
171 帶御器械 宋初選三班以上武干親信者佩橐鞬御劍或以內臣為之亦名御帶咸平元年改為帶御器械
172 (臣)等謹按元豐更官制務使省寺軍衛大小相維然如皇城司客省四方館合門御帶諸職仍無所隸屬南渡後諸將在外多兼帶禦
173 器械蓋假禁近之名為軍旅之重也
174 入內內侍省 唐內侍省置監二人宋初有內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入內內班院又改內侍省入內內侍班院景德三年入內內侍
175 省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班高班內侍黃門
176 內侍省 唐置內侍省少監二人內侍四人宋初有內班院淳化五年改為黃門旋改為內侍省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
177 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其屬有句當官諸員
178 (臣)等謹按唐中葉以後內侍多兼領他職宋以入內內侍省為前省內侍省為後省而前省尤為親近政和中更定內侍官階其內客
179 省使延福宮使宣政使宣慶使昭宣使等稱皆易以大夫美名其所屬有閣院諸司句當官皆一時弊政茲不詳載
180 府尹 唐有都牧有府尹有少尹五代皆置開封尹宋制開封府牧尹不常置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其屬有判
181 官推官四人司錄參軍一人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參軍各一人左右軍巡使判官各二人左右廂公事乾當官四人應天府亦置知府
182 事通判判官推官各一人其次府牧尹以下並同開封多不除授南渡後置臨安府知府一人通判二人其屬有簽書公事推官判官參軍九人
183 分使臣十員立五酒務監六都監兩提轄乾道七年廢通判簽判等官置少尹判官推官後複舊
184 節度使 唐制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其屬有節度副使判官至德以後增置二十餘道其有功者多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代仍
185 唐制宋初無定員職事悉歸本州島恩數與執政同其加中書令或侍中及中書門下平章者謂之使相元豐更制改為開府儀同三司南渡後諸
186 州刊改節鎮勛臣多兼兩鎮或兼三鎮節度使
187 承宣使 唐至德以後藩鎮置留後以所親信充後務五代仍唐制有留後兵馬留後副留後宋初節度觀察留後無定員政和七年改
188 為承宣使
189 觀察使 唐置觀察使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宋沿唐制諸州觀察使無定員其遙領者資品止敘本官
190 防禦使團練使刺史 唐制防禦使一人團練使一人州刺史各一人五代仍唐制宋防禦使團練使諸州刺史無定員
191 大都督府 唐太府皆置都督長史司馬宋設大都督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參軍助教闕則置知府事一人通
192 判一人凡都督州並置官屬南渡後多以宰相充都督
193 大都護府 唐置大都護一人副大都護二人長史一人司馬一人五代仍唐制共分為四大都護宋不置
194 (臣)等謹按節度使觀察使皆唐時方鎮之任宋則節度使為優禮之官觀察使多用遙領葢矯藩鎮之弊而奪其權也然不與以權而
195 猶存其職與防禦團練諸使並授當由名號相沿未能遽革爾至大都督府舊與長史掌司牧尹南渡後以宰相兼領有同都督兼視軍馬多以
196 執政為之名稱雖同實以總理軍政督護諸將而未嘗開府厘務在一代中前後己殊制矣
197 制置使 唐宣宗大中五年始設制置使五代有安撫制置宋制置使掌經畫邊鄙軍旅之事不常置南渡後多以安撫大使兼之其地
198 重秩高者加制置大使位宣撫副使上或置副使以貳之開禧中江淮四川並置大使後惟四川守臣帶安撫制置使又有沿海制置使以明州
199 守臣領之
200 宣諭使 宋紹興元年始置宣諭使掌宣諭德意不預他事歸即罷任後以宣諭使招撫盜賊按察官吏節制軍馬其權任遂亞於宣撫
201 開禧後多以從官行使
202 宣撫使副使 宋制宣撫使掌宣布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副使掌貳使事徽宗宣和末始置又置
203 判官南渡後亦稱處置宣撫使或以正使兼副使
204 總領 宋置四人掌措置移運應辦諸軍錢糧以朝臣充初建炎中置四川總領紹興十一年改置淮東湖廣淮西三總領序位在轉運
205 副使上十五年複置四川總領其官屬有乾辦公事准備差使淮東西有分差糧料院審計司榷貨務都茶場御前封樁甲杖庫大軍倉大軍庫
206 贍軍酒庫市易抵當庫惠民藥局湖廣有給納場分差糧料院審計院御前封樁甲仗庫大軍倉庫贍軍酒庫四川有分差糧料院審計院大軍
207 倉庫撥遣船運官贖藥庫糴買場
208 (臣)等謹按宋南渡後以制置使宣撫使為行軍要職及增置總領則軍屯之財賦皆有專責然朝臣領職者仍帶報發御前軍馬文字
209 則又使之與聞軍政不獨專理饋餉也
210 留守副留守 唐置三都留守五代置留守及副留守宋制天子親征則命親王或大臣總留守事其西南北京留守各一人南渡初東
211 京北京並置留守又以掌兵官為副留守
212 經略安撫司 唐置安撫使經略使德宗貞元中又置安撫副使宋初不常置咸平二年始置安撫使五年置經略使皇佑四年置經略
213 安撫使宣和三年諸路經略安撫使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南渡初以文臣充後以知州帶管內安撫使尋廢又置安撫大使自二
214 品以上為帥即為安撫大使
215 走馬承受 宋制隸經略安撫總管司諸路各一人政和六年改為廉訪使者靖康初複舊
216 發運使 唐置水陸發運使宋置發運使掌經度山澤財貨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儲廩以輸中都又置副使及判官紹興九年改為經
217 制使乾道六年複置都大轉運使後不複置
218 轉運使 唐置轉運使及副使後諸道分置巡院五代罷巡院複置轉運使宋初設句當水陸計度轉運使太平興國初置轉運使掌經
219 度一路財賦兩省以上則為都轉運使又置副使及諸路判官仁宗慶厯中並兼按察使尋廢又設隨軍轉運使與都轉運皆不常置其屬有主
220 管文字幹辦官
221 招討使 唐置招討使五代有行營北面招討使南面招討使又置都招討使宋制掌收牧招討殺盜賊之事不常置建炎中許便宜行
222 事其屬官並聽奏闢
223 撫諭使 宋制掌存問採民之利病條奏而罷行之不常置
224 (臣)等謹按五代時招討使或加中書令非親任之臣與藩鎮之有功者不輕授焉宋南渡後招討多遙領其地又權宜置官招徠河北
225 則設招撫使安輯群盜則設鎮撫使旋即罷廢葢偏安一隅僅為補苴之術而已
226 提點刑獄公事 宋制掌所部訟獄而平其曲直景德四年始置以朝臣充後參用武臣為副使熙寍二年罷用武臣建炎元年複置武
227 提刑四年罷之其屬有檢法官乾辦官又有提點開封府諸縣鎮公事掌察畿內縣鎮刑獄盜賊場務河渠之事
228 提舉常平茶鹽司 宋熙寍中始置提舉常平司及提舉茶鹽司又有都大提舉茶馬司建炎初以常平職事並歸提刑尋複置紹興十
229 五年改充提舉常平茶鹽公事並行兩司之事依舊法為監司與轉運判官敘官
230 提舉坑冶司 唐置諸道鑄錢使宋初以轉運使兼提點坑冶景佑二年始置提點元豐二年複分置兩司政和七年又置提點兩員于
231 飢州虔州紹興中並歸虔州又稱都大提點乾道六年複置二人淳熙中並為一司
232 提舉市舶司 唐廣德元年置廣州市舶使宋初以知州事兼市舶使元豐中始令轉運使兼提舉市舶使後又專置提舉司建炎中罷
233 閩浙市舶司歸轉運使唯廣南如故後複並置
234 提舉學事司 宋崇寍二年置掌一路州縣學政歲巡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諸生之勤惰而專舉刺之事宣和三年罷不置
235 (臣)等謹按唐以觀察使為監司宋初唯置轉運使後乃設提點刑獄至熙寍後增置監司有提舉河北糴便司提舉制置解鹽司經制
236 邊防財用司提舉兵馬提轄兵甲提舉保甲司提舉弓箭手提舉三白渠公事檢發司輦運司旋置旋廢事權不一故司馬光謂增立提舉為病
237 民之本源蘇軾亦論其事少員多人輕權重適以滋冗官之弊也南渡後轉運提刑屢有增損又合常平茶鹽為一司唯坑冶市舶仍置提舉猶
238 用元豐之制焉
239 府州軍監 唐設州刺史後改為郡太守五代仍稱刺史宋初懲藩鎮之弊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其後以文武官參為知
240 州軍事二品以上及帶二府職事者稱判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通判大郡置二人餘置一人州不及萬戶者不置武
241 臣知州及小郡亦特置焉幕職官有簽書判官廳公事兩使防團軍事推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諸曹官有錄事戶曹司法司理諸參軍慶
242 歷四年詔諸路州軍監並立學增置教授
243 縣令 唐制縣置令一人五代仍唐制宋制縣置令一人若京朝幕官則稱知縣事有戍兵則兼兵馬都監或監押建炎初多用武臣後
244 複改用文臣其屬有丞主簿尉
245 廟令 唐制五岳四瀆令各一人宋制五岳四瀆東海南海諸廟各置令丞主簿
246 總管鈐轄司 宋置掌軍旅屯戍營房守禦之政令崇寍四年京畿四輔置副總管鈐轄一人知州為總鈐轄
247 路分都監 宋制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
248 諸軍都統制 宋建炎初置御營司立都統制紹興十一年設御前諸軍都統制其後諸軍皆除都統制權任在帥臣右官卑者稱副都
249 統制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統領其下有正將准備將訓練官部將隊將等名皆偏裨之任
250 巡檢司 宋制有沿邊溪峒都巡檢番漢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或一州一縣巡邏又有刀魚船戰棹巡檢江河淮海置捉賊巡檢及
251 巡馬遞鋪巡河巡捉私茶鹽諸職各視其名以修舉職業
252 (臣)等謹按都統制初為御營軍帥其後分駐諸州即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則為方州治軍之職故宋職官志次於州縣之後都巡
253 檢以治邊徼軍政宋初擇親臣為之邊圉捍禦多以都巡檢奏績南渡後分置巡檢以控要害而總於都巡檢其制亦稍殊云
254 監當官 宋制掌茶鹽酒稅場務征輸及冶鑄之事諸軍州隨事置官建炎四年詔州以五人為額
URN: ctp:ws44162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