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打造的初稿。若有错字,请协助纠正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1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乐书〉者,犹〈乐记〉也,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著于《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
2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一〉悲彼家难,〈二〉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四〉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五〉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六〉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敎。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七〉之声兴而士奋,郑衞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3
 〈一〉《正义》:音刈。
4
 〈二〉《正义》:乃惮反。家难,谓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纣。
5
 〈三〉《正义》:言成王作颂,悲文王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
6
 〈四〉《正义》:为,于伪反。
7
 〈五〉《正义》:音洛。言不乐至荒淫也。
8
 〈六〉《正义》:比音鼻。
9
 〈七〉《索隐》:上姑尧反,又音叫。下音击。
10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一〉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二〉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三〉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幷国于秦。
11
 〈一〉《索隐》:辟亦君也。 《正义》:辟,幷亦反。
12
 〈二〉《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或作「逐客」,误耳。
13
 〈三〉《索隐》:按:系〔家〕、《家语》所云孔子嗤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14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一〉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二〉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15
 〈一〉《正义》:祖伊谏殷纣,纣不听。孔安国云祖己后贤臣也。
16
 〈二〉《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谏二世,故名之也。
17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一〉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二〉
18
 〈一〉《索隐》:按:过沛诗卽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鄕,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也。侯,语辞也。《诗》曰「侯其禕而」者是也。兮亦语辞也。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
19
 〈二〉《正义》:肄音异。
20
  至今上卽位,作十九章,〈一〉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21
 〈一〉《索隐》:按:〈礼乐志〉〈安世房中乐〉有十九章。
22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靑阳,夏歌朱明,〈一〉秋歌西皞,〈二〉冬歌玄冥。〈三〉世多有,故不论。〈四〉
23
 〈一〉《集解》:瓒曰:「《尔雅》云春曰靑阳,夏曰朱明。」
24
 〈二〉《集解》:韦昭曰:「西方少皞也。」
25
 〈三〉《正义》:《礼记》〈月令〉云玄冥,水官也。
26
 〈四〉《索隐》:言四时歌多有其词,故此不论载。今见《汉书》〈礼乐志〉。
27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一〉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二〉沾赤汗兮沫流赭。〈三〉骋容与兮跇万里〈四〉,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五〉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28
 〈一〉《集解》:李斐曰:「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炖煌界。人数于此水旁见羣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旁。利长先为土人持勒靽于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苏林曰:「洼音『窐曲』之『窐』也。」 《索隐》:洼音一佳反,乌花反。苏林音「窐曲」之「窐」,窐卽窳也。
29
 〈二〉《索隐》:按:〈礼乐志〉「贡」作「况」,况与贡意亦通。 《正义》:太一,北极大星也。
30
 〈三〉《集解》:应劭曰:「大宛马汗血沾濡也,流沫如赭。」
31
 〈四〉《集解》:孟康曰:「跇音逝。」如淳曰:「跇谓超逾也。」 《索隐》:亦〔作〕「逝」。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亦音跇。跇,超也。
32
 〈五〉《集解》: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索隐》:梢音史交反。又本作「骚」,亦同音。
33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一〉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二〉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三〉声相应,故生变;〈四〉变成方,谓之音;〈五〉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六〉乐者,音之所由生也,〈七〉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八〉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九〉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一0〉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一一〉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一二〉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一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一四〉六者非性也,〈一五〉感于物而后动,〈一六〉是故先王愼所以感之。〈一七〉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一八〉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一九〉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二0〉
34
 〈一〉《正义》:皇侃云:「此章有三品,故名为乐本,备言音声所起,故名乐本。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乐声从心而生;一是乐感人心,心随乐声而变也。」
35
 〈二〉《正义》: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恶来触于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36
 〈三〉《集解》:郑玄曰:「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形犹见也。」王肃曰:「物,事也。谓哀乐喜怒和敬之事感人而动,见于声。」
37
 〈四〉《集解》:郑玄曰:「乐之器,弹其宫则衆宫应,然而不足乐,是以变之使杂也。」 《正义》:崔灵恩云:「缘五声各自相应,不足为乐,故变使杂,令声音谐和也。」
38
 〈五〉《集解》:郑玄曰:「方犹文章。」 《正义》:皇侃云:「单声不足,故变杂五声,使交错成文,乃谓为音也。」
39
 〈六〉《集解》:郑玄曰:「干,楯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文舞所执也。」 《正义》:比音鼻,次也。音,五音也。言五音虽杂,犹未足为乐,复须次比器之音及文武所执之物,共相谐会,乃是由音得名。为乐〈武〉阴〈文〉阳,故所执有轻重异。」
40
 〈七〉《正义》:合音乃成乐,是乐由音而生,诸乐生起之所由也。
41
 〈八〉《正义》:本犹初也。物,外境也。(言)将欲明乐随心见,故更陈此句也。
42
 〈九〉《集解》:郑玄曰:「噍,踧也。」 《索隐》:焦音如字。邹诞生作「噍」,音将妙反。 《正义》:杀,所介反。噍,踧急也。孙守真按:噍=焦;踧急=焦急,字形结构换部首+字形结构换声符:焦⇌叔。若外境痛苦,则其心哀戚,哀戚在心,故乐声踧急而杀也。此下六者,皆人君见前境来感己而制乐音,随心见之也。
43
 〈一0〉《集解》:郑玄曰:「嘽,宽绰之貌。」 《正义》:嘽,宽也。若外境可美,则其心欢乐,欢乐在心,故乐声必随而宽缓也。
44
 〈一一〉《集解》:郑玄曰:「发,扬也。」 《正义》:若外境会意,其心喜悦,悦喜在心,故乐声发扬也。
45
 〈一二〉《正义》:若外境乖失,故己心怒恚,怒在心,心随怒而发扬,故无辍飡,则乐声粗强而严厉也。
46
 〈一三〉《正义》:廉,隅也。若外境尊高,故己心悚敬,悚敬在内,则乐声直而有廉角也。
47
 〈一四〉《正义》:柔,软也。若外境怜慕,故己心爱惜,爱惜在内,则乐和柔也。
48
 〈一五〉《正义》:性本静寂,无此六事。六事之生,由应感见而动,故云非性。
49
 〈一六〉《集解》:郑玄曰:「言人声在所见,非有常。」
50
 〈一七〉《正义》:六事随见而动,非关本性,圣人在上,制正礼以防之,故先王愼所以感之者也。
51
 〈一八〉《正义》:胡孟反。
52
 〈一九〉《集解》:郑玄曰:「极,至也。」 《正义》:四事,防愼所感之由也。用〔正〕礼敎导其志,用(世)〔正〕乐谐和其声,用法律齐其行,用刑辟防其凶〔奸〕,民不复流僻,徒感防之,使同其一(敬)〔致〕,不为非也。极,至也。
53
 〈二0〉《集解》:郑玄曰:「此其所谓至也。」 《正义》:上四事功成,民同其心,俱不邪僻,故治道出也。民心所触,有前六者不同,故圣人用后四者制之。
54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一〉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二〉声成文谓之音。〈三〉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四〉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五〉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六〉声音之道,与正通矣。〈七〉宫为君,〈八〉商为臣,〈九〉角为民,〈一0〉徵为事,〈一一〉羽为物。〈一二〉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一三〉。宫乱则荒,其君骄;〈一四〉商乱则捶,其臣坏;〈一五〉角乱则忧,其民怨;〈一六〉徵乱则哀,其事勤;〈一七〉羽乱则危,其财匮。〈一八〉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一九〉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二0〉郑衞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二一〉桑闲濮上之音,〈二二〉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二三〉
55
 〈一〉《正义》:此乐本章第二段,明乐感人心也。人心卽君人心也。乐音善恶由君上心之所好,故云生于人心者也。
56
 〈二〉《正义》:情,君之情也。中犹心也。心旣感物而动,故形见于声也。
57
 〈三〉《正义》:谓之音,淸浊虽异,各见于外,成于文彩,并谓之音也
58
 〈四〉《正义》:乐音洛。言平理之世,其乐音安静而欢乐也。正政同也。
59
 〈五〉《集解》:徐广曰:「一作『烦』。」 《正义》:乱世之音,民心怨怒,乐声亦怨,由其正乖僻故。
60
 〈六〉《正义》:思音四。亡国,谓将欲灭亡之国,乐音悲哀而愁思。亡国之时,民之心哀思,其乐音亦哀思,由其民困苦故也。
61
 〈七〉《集解》:郑玄曰:「言八音和否随政也。」 《正义》:正和则声音安乐,正乖则声音怨怒,是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62
 〈八〉《集解》:王肃曰:「居中总四方。」 《索隐》:居中总四方,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重而尊,故为君。 《正义》:宫属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
63
 〈九〉《集解》:王肃曰:「秋义断。」 《索隐》:商是金,金为决断,臣事也。弦用七十二丝,次宫,如臣次君也。
64
 〈一0〉《集解》:王肃曰:「春物并生,各以区别,民之象也。」 《索隐》:弦用六十四丝,声居宫羽之中,比君为劣,比物为优,故云淸浊中,人之象也。 《正义》:角属木,以其淸浊中,民之象。
65
 〈一一〉《集解》:王肃曰:「夏物盛,故事多。」 《索隐》: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配事。弦用五十四丝。 《正义》:徵属火,以其徵淸,事之象也。
66
 〈一二〉《集解》:王肃曰:「冬物聚。」 《索隐》:羽为水,最淸,物之象。王肃云「冬物聚,故为物,弦用四十八丝」
67
 〈一三〉《集解》:郑玄曰:「惉懘,獘败不和之貌也。」 《索隐》:苫滞。又本作「惉懘」。 《正义》:惉,獘也。懘,败也。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用,不相坏乱,则五音之响无獘败也。
68
 〈一四〉《集解》:郑玄曰:「荒犹散。」 《正义》:宫乱,则其声放散,由其君骄溢故也。
69
 〈一五〉《集解》:徐广曰:「捶,今礼作『陂』也。」 《索隐》:捶,邹音都回反。徐广曰「今礼作『陂』」音诐也。 《正义》:商音乱,其声欹邪不正,孙守真按:欹=倚,字形结构换部首。由其臣不理于官,〔官〕坏故也。
70
 〈一六〉《正义》:角音乱,其声忧愁,由政虐民怨故也。
71
 〈一七〉《正义》:徵音乱,其声哀苦,由繇役不休,其民事勤劳也。
72
 〈一八〉《正义》:羽音乱,其声倾危,由君赋重,(于)其民贫乏故也。
73
 〈一九〉《正义》:迭,互也。陵,越也。五声并不和,则君臣上下互相陵越,所以谓之为慢也。
74
 〈二0〉《集解》:郑玄曰:「君、臣、民、事、物也,其道乱,则其音应而乱也。」 《索隐》:无日犹言无复一日也。以言君臣陵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朝夕可待,无复一日也。
75
 〈二一〉《集解》:郑玄曰:「比犹同。」 《正义》:郑音好滥淫志,衞音促速烦志,并是乱世音,虽乱而未灭亡,故比慢也。比,必以反。
76
 〈二二〉《集解》:郑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闲,在濮阳南。」 《正义》:昔殷纣使师延作长夜靡靡之乐,以致亡国。武王伐纣,此乐师师延将乐器投濮水而死。后晋国乐师师涓夜过此水,闻水中作此乐,因听而写之。旣得还国,为晋平公奏之。师旷抚之曰:「此亡国之音也,得此必于桑闲濮上乎?纣之所由亡也。」
77
 〈二三〉《正义》:若用此濮上之音,其政必离散而民人流徙逃亡,缘臣诬上,各行私情,国卽灭亡而不可禁止也。
78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一〉乐者,通于伦理者也。〈二〉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衆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三〉是故审声以知音,〈四〉审音以知乐,〈五〉审乐以知政,〈六〉而治道备矣。〈七〉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八〉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九〉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一0〉食飨之礼,非极味也。〈一一〉〈淸庙〉之瑟,〈一二〉朱弦而疏越,〈一三〉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一四〉大飨之礼,〈一五〉尚玄酒〈一六〉而俎腥鱼,〈一七〉大羹不和,〈一八〉有遗味者矣。〈一九〉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敎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二0〉
79
 〈一〉《正义》:此乐本章第三段也。孙守真按:点校本「乐本章」标书名号。前第一段明人心感乐,第二段明乐感人心,此段圣人制正乐以应之。此段自有二重:自「凡音」至「反人道」为一重,却应第二段乐感人心也;又自「人(心)生而静」至「王道备矣」为一重,却应第一段人心感乐也。
80
 〈二〉《集解》:郑玄曰:「伦犹类也。理,分也。」 《正义》:音初生自君心,形而成乐,乐成则能通于百姓,使各尽其类分,故曰通伦理者也。
81
 〈三〉《集解》:郑玄曰:「禽兽知此为声耳,不知其宫商之变。八音并作,克谐,曰乐。」
82
 〈四〉《正义》:声为音本,若欲知音,常须审定其声,然后音可知。
83
 〈五〉《正义》:音为乐本,前审定其音,然后可知乐也。
84
 〈六〉《正义》:乐为政本,前审定其乐,然后政可知也。
85
 〈七〉《正义》:前审定其本,后识其末,则为治之道乃可备也。
86
 〈八〉《集解》:郑玄曰:「几,近也。」 《正义》:礼谓治国之礼,包万事。万事备具,始是礼极。今知乐者但正君、臣、民、事、物五者之情,于礼未极,故云几于礼也。
87
 〈九〉《集解》:郑玄曰:「听乐而知政之得失,则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礼。」 《正义》:若听乐而知礼,则是礼乐皆得;二者备具,则是有德之君也。又言有德之人是能得礼乐之情,故云德者得也。
88
 〈一0〉《集解》:郑玄曰:「隆犹盛也。极犹穷也。」 《正义》:大乐之盛,本在移风易俗,非穷钟鼓之音,故云非极音也。故《论语》「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是也。
89
 〈一一〉《正义》:食音嗣。食享谓宗庙祭也。大礼之盛,本在安上治民,非崇玉帛至味,故云非极味也。故《论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是也。
90
 〈一二〉《集解》:郑玄曰:「〈淸庙〉谓作乐歌〈淸庙〉。」王肃曰:「于〈淸庙〉中所鼓之瑟。」
91
 〈一三〉《集解》:郑玄曰:「越,瑟底孔,画疏之使声迟。」
92
 〈一四〉《集解》:郑玄曰:「遗犹馀也。」王肃曰:「未尽音之极。」 《正义》:倡音唱。一唱谓一人始唱歌,三叹谓三人赞叹也。乐歌此先王之道,不极音声,故但以熟弦广孔,少唱寡和。此音有德,传于无穷,是有馀音不巳。一云所重在德,本不在音,是有遗馀音,念之不忘也。
93
 〈一五〉《正义》:大享卽食享也。变「食」言「大」,崇其名故也。不尚重味,故食言大也。此言礼盛不(作)〔在〕至味之事。
94
 〈一六〉《正义》:祫祭之礼,则列玄尊在上,五齐在下也。
95
 〈一七〉《正义》:凡俎有肴生腊,(是俎)腥鱼者,生鱼也,俎虽有三牲而兼载生鱼也。
96
 〈一八〉《正义》:和,胡卧反。大羹,肉汁也。祫祭有肉汁为羹,无盐菜之芼和也。
97
 〈一九〉《正义》:遗亦馀也。此(者)〔皆〕质素之食。礼,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鱼。此礼可重,流芳竹帛,传之无已,有馀味。一云礼本在德,不在甘味,故用水鱼而遗味也。
98
 〈二0〉《集解》:郑玄曰:「敎之使知好恶。」 《正义》:好,火到反。恶,一故反。平,均也。言先〈王制〉礼作乐,本是敎训浇民,平于好恶之理,故去恶归善,不为口腹耳目之欲,令反归人之正道也。
99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一〉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二〉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四〉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五〉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六〉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衆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七〉衰麻哭泣,〈八〉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筓,所以别男女也;〈九〉射鄕食飨,所以正交接也。〈一0〉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100
 〈一〉《正义》:此第三段第二重也。人初生未有情欲,其(情欲)至静禀于自然,是天之性也。
101
 〈二〉《集解》:徐广曰:「颂音容。今礼作『欲』。」 《正义》:其心虽静,感于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102
 〈三〉《集解》:王肃曰:「事至,能以智知之,然后情之好恶见。」 《正义》:上「知」音智。
103
 〈四〉《集解》:王肃曰:「内无定节,智为物所诱于外,情从之动,而失其天性。」 《正义》:言好恶不自节量于心,唯知情欲诱之于外,不能反还己躬之善,则天性灭绝矣。
104
 〈五〉《集解》:郑玄曰:「随物变化。」 《正义》:夫物不一,故言无穷也。若人心嗜欲无度,随好恶不能节之,则与之而化,故云人化物。
105
 〈六〉《集解》:郑玄曰:「言无所不为。」 《正义》:心随物化,则灭天性而恣人心之欲也。
106
 〈七〉《集解》:郑玄曰:「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王肃曰:「以人为之节,言得其中也。」
107
 〈八〉《正义》:此以下并是陈礼节人之事也。制五服哭泣,所以纪丧事之节,而不使背死忘生也。事死者难,故以哀哭为前也。
108
 〈九〉《集解》:郑玄曰:「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筓。」 《正义》:冠音贯。筓音鸡。
109
 〈一0〉《集解》:郑玄曰:「射鄕,大射鄕饮酒。」
110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一〉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二〉礼胜则离。〈三〉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四〉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五〉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六〉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七〉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八〉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九〉
111
 〈一〉《集解》:郑玄曰:「同谓协好恶也,异谓别贵贱。」 《正义》:此第二章名为乐论。其中有四段,此章论礼乐同异也。夫乐使率土合和,是为同也;礼使父子殊别,是为异也。
112
 〈二〉《集解》:王肃曰:「流遁不能自还。」
113
 〈三〉《集解》:王肃曰:「离析而不亲。」 《正义》:胜,式证反。胜犹过也。礼乐虽有同异,而又相须也。若乐过和同而无礼,则流慢,无复尊卑之敬。若礼过殊隔无乐,则亲属离析,无复骨肉之爱也。
114
 〈四〉《集解》:郑玄曰:「欲其并行彬彬然。」 《正义》:乐和内,是合情也;礼检迹,是饰貌也。
115
 〈五〉《集解》:郑玄曰:「等阶级。」
116
 〈六〉《正义》:文谓声成文也。若作乐文采谐同,则上下并和,是乐和民声也。
117
 〈七〉《正义》:好恶并去声,又并如字。著,张虑反。若法律分明,善恶章著,则贤愚斯别,政化行矣。
118
 〈八〉《正义》:王者(为)用刑(则)〔以〕禁制暴慢,疏爵以举赏贤良,则政治均平,是刑以防之矣。旣是禁暴而又言举贤者,示刑最为重,不宜独行,必须赏罚兼明也。然礼乐之用非政不行,明须四事连行也。
119
 〈九〉《正义》:言礼乐刑政旣均,又须仁以爱民,义以正民,如此则民顺理正行矣。
120
  乐由中出,〈一〉礼自外作。〈二〉乐由中出,故静;〈三〉礼自外作,故文。〈四〉大乐必易,〈五〉大礼必简。〈六〉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七〉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八〉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九〉明长幼之序,〈一0〉以敬四海之内。〈一一〉天子如此,则礼行矣。〈一二〉
121
 〈一〉《集解》:郑玄曰:「和在心。」 《正义》:此乐论第二段,谓乐功也。出犹生也。为人在中,和有未足,故生此乐也。
122
 〈二〉《集解》:郑玄曰:「敬在貌。」 《正义》:作犹起也。为人在外,敬有未足,故起此礼也。
123
 〈三〉《正义》:乐和心,在内,故云静。
124
 〈四〉《集解》:郑玄曰:「文犹动。」 《正义》: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
125
 〈五〉《正义》:易,以鼓反。朱弦疏越是也。
126
 〈六〉《集解》:郑玄曰:「易简,若于〈淸庙〉大飨然。」 《正义》:玄酒腥鱼是也。
127
 〈七〉《集解》:郑玄曰:「至犹达也,行也。」 《正义》:乐行主和,和达则民无复怨怒也。礼行主谦,谦达则民不争竞也。
128
 〈八〉《集解》:郑玄曰:「宾,协也。试,用也。」
129
 〈九〉《正义》:前云「礼至不争」,故致天下尊卑之序也。礼使父慈子孝,是合父子之亲也。卽父事三老也。
130
 〈一0〉《正义》:长坐幼立,是明长幼之序,卽兄事五更是也。
131
 〈一一〉《正义》:《孝经》云:「敎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敎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敎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君。」卽是敬四海之内也。
132
 〈一二〉《正义》:言天子能躬行礼,则臣下必用礼,如此则礼行矣。「合父子」以下,悉自天子自身行之也。
133
  大乐与天地同和,〈一〉大礼与天地同节。〈二〉和,故百物不失;〈三〉节,故祀天祭地。〈四〉明则有礼乐,〈五〉幽则有鬼神,〈六〉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七〉礼者,殊事合敬者也;〈八〉乐者,异文合爱者也。〈九〉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一0〉故事与时并,〈一一〉名与功偕。〈一二〉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一三〉诎信俯仰级兆舒疾,〈一四〉乐之文也。〈一五〉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一六〉识礼乐之文者能术。〈一七〉作者之谓圣,〈一八〉术者之谓明。〈一九〉明圣者,术作之谓也。
134
 〈一〉《正义》:此乐论第三段,论礼与乐唯圣能识也。言天地以气氤氲,合生万物。大乐之理,顺阴阳律吕生养万物,是大乐与天地同和也。
135
 〈二〉《集解》:郑玄曰:「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也。」 《正义》:言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卑殊形,生用各别。大礼辩尊卑贵贱等差异别,是大礼与天地同节。
136
 〈三〉《集解》:郑玄曰:「不失其性。」 《正义》:乐与天地同和,能生成万物。
137
 〈四〉《集解》:郑玄曰:「成物有功报焉。」 《正义》:礼与天地同节,有尊卑上下,报生成万物之功。
138
 〈五〉《集解》:郑玄曰:「敎人者也。」 《正义》:明犹外也。言圣王能使乐与天地同和,礼与天地同节,又能显明其礼乐以敎人也。
139
 〈六〉《集解》:郑玄曰:「助天地成物者也。《易》曰:知鬼神之情状。然则圣人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也。」 《正义》:幽,内也。言圣王又能内敬鬼神,助天地生成万物。
140
 〈七〉《正义》:言行礼同节,故四海合敬矣。乐同和,故四海同爱矣。
141
 〈八〉《正义》:尊卑贵贱之别,是殊事也。施之同以庄敬,是合敬也。
142
 〈九〉《正义》:宫商错而成文,随事而制变,是异文;同以劝爱,是合爱也。
143
 〈一0〉《集解》:郑玄曰:「沿犹因述也。殷因于夏,周因于殷。」 《正义》:乐情主和,礼情主敬,致化是同。以其致化情同,故明王相因述也。
144
 〈一一〉《集解》:郑玄曰:「举事在其时也。」王肃曰:「有其时,然后得立其事。」 《正义》:言圣王所为之事与所当之时并行也。若尧舜揖让之事与淳和之时并行,汤武干戈之事与浇薄之时并行。此句明礼也。
145
 〈一二〉《集解》:郑玄曰:「为名在(于)其功也。偕犹俱也。」王肃曰:「有功,然后得受其名。」 《正义》:名谓乐名也。偕,俱也。功者,揖让干戈之功也。圣〈王制〉乐之名,与所建之功俱作也。若尧、舜乐名〈咸池〉、〈大韶〉,汤、武乐名〈大濩〉、〈大武〉也。
146
 〈一三〉《正义》:此陈乐事也。钟鼓之属是乐之器,有形质,故为事也。
147
 〈一四〉《集解》:徐广曰:「级,今礼作『缀』。」駰案:郑玄曰「兆其外营域」。 《索隐》:徐广曰:「级,今礼作『缀』。」缀舞者,酇列也。又按:下文「其舞行及远」,「及短」,礼皆作「缀」,盖是字之残缺讹变耳,故此为「级」而下又为「及」也。然并依字读,义亦俱通,恐违古记耳。
148
 〈一五〉《正义》:文饰之事也。
149
 〈一六〉《正义》:旣能穷本(知末)知变,又能著诚去伪,所以能述作,故谓之圣也。
150
 〈一七〉《集解》:郑玄曰:「述谓训其义。」 《正义》:谓上文「屈伸俯仰」,「升降上下」也。
151
 〈一八〉《正义》:尧、舜、禹、汤之属是也。
152
 〈一九〉《正义》:游、夏之属是也。
153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一〉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羣物皆别。〈二〉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三〉过制则乱,过作则暴。〈四〉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五〉论伦无患,乐之情也;〈六〉欣喜驩爱,乐之(容)〔官〕也。〈七〉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八〉庄敬恭顺,礼之制也。〈九〉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则此所以与民同也〈一0〉
154
 〈一〉《正义》:此乐论第四段也。谓礼乐之情也。乐法天地之气,故云天地之和;礼法天地之形,故云天地之序。礼乐从天地而来,王者必明于天地,然后能兴起礼乐也。
155
 〈二〉《集解》:郑玄曰:「化犹生也。别谓形体异。」
156
 〈三〉《集解》:郑玄曰:「言法天地。」 《正义》:天用和气化物,物从气化,是由天作也。地有高下区分以生万物,礼有品节殊文,是由地制也。
157
 〈四〉《集解》:郑玄曰:「过犹误也。暴,失文、武意也。」
158
 〈五〉《正义》:礼乐旣不可误,故须明天地者乃可制作也。
159
 〈六〉《集解》:王肃曰:「言能合道论,中伦理而无患也。」 《正义》:旣云唯圣人识礼乐之情,此以下更说其情状不同也。伦,类也。贺瑒云:「乐使物得类序而无害,是乐之情也。」
160
 〈七〉《正义》:(容)〔官〕犹事也。贺瑒云:「八音克谐使物欣喜,此乐之事迹也。」
161
 〈八〉《集解》:郑玄曰:「质犹本。」 《正义》:明礼情也。质,本也。礼以(心内)〔内心〕中正,无有邪僻,是礼之本。
162
 〈九〉《正义》:明礼情之事也。谓容貌庄敬,谦恭谨愼,是礼之节制也。
163
 〈一0〉《集解》:王肃曰:「自天子至民人,皆贵礼之敬,乐之和,以事鬼神先祖也。」 《正义》:言四者施用祭祀,随世而异,则前王所不专,故又云则此所以与民同,言随世也。
164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一〉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二〉干戚之舞,非备乐也;〈三〉亨孰而祀,非达礼也〈四〉。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五〉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六〉及夫敦乐而无忧,〈七〉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八〉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九〉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一0〉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一一〉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一二〉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一三〉
165
 〈一〉《集解》:郑玄曰:「功成治定同时耳,功主于王业,治主于敎民。」 《正义》:此第三章名乐礼章,言明王为治,制礼作乐,故名乐礼章。其中有三段:一明礼乐齐,其用必对;二明礼乐法天地之事;三明天地应礼乐也。
166
 〈二〉《集解》:徐广曰:「辨,一作『别』。」駰案:郑玄曰「辨,遍也」。 《正义》:辨,皮勉反,又边练反。夫礼乐必由功治,〔功治〕有小大,故礼乐应之而广狭也。若上世民淳易化,故王者功治广遍,是以礼乐备也。而殷、周民浇难化,故王者功治褊狭,则礼乐亦不具。
167
 〈三〉《集解》:郑玄曰:「乐以文德为备,若咸池也。」 《正义》:证乐不备也。干戚,(周)武〔舞〕也。乐以文德为备,故用朱丝疏越,干戚之舞,故非备乐也。
168
 〈四〉《集解》:郑玄曰:「达犹具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 《正义》:解礼不具也。谓腥俎玄尊,表诚象古而已,不在芬苾孰味。是乃浇世为之,非达礼也。
169
 〈五〉《集解》:郑玄曰:「言其有损益。」 《正义》:庾蔚之云:「乐兴于五帝,礼成于三王。乐兴王者之功,礼随世之质文。」崔灵恩云:「五帝淳浇不同,故不得相沿为乐;三王文质之不等,故不得相袭为礼。」
170
 〈六〉《集解》:郑玄曰:「乐,人之所好也,害在淫侉;礼,人之所勤,害在倦略。」
171
 〈七〉《集解》:郑玄曰:「敦,厚也。」
172
 〈八〉《集解》:郑玄曰:「礼为异。」 《正义》:天高于上,地卑于下,万物布散殊别于其中,而大圣制礼,别异尊卑,是衆大而行,故云礼制行矣。礼以节制为义,故云礼制。
173
 〈九〉《集解》:郑玄曰:「乐为同。」 《正义》:天地二气,流行不息,合同氛氲,化生万物。而大圣作乐,合同人心,是以象天地而起,故云乐兴也。
174
 〈一0〉《集解》:郑玄曰:「言乐法阳而生,礼法阴而成。」 《正义》:近,其靳反。春夏生长万物,故为仁爱。乐主陶和万性,故仁近于乐也。秋则杀敛,冬则蛰藏,并是义主断割。礼为节限,故义近于礼也。
175
 〈一一〉《集解》:郑玄曰:「敦和,乐贵同。」 《正义》:此释仁近乐之义。言乐之为体,敦厚和同,因循圣人之神气而从顺于天。
176
 〈一二〉《集解》:郑玄曰:「别宜,礼尚异也。」孙炎曰:「居鬼,品处人鬼之志。」 《正义》:此解义近礼之由。居鬼犹循神也。鬼谓先贤也。礼之为体,尊卑殊别,各有其宜,因居先贤鬼气而从顺于地,分别礼分。
177
 〈一三〉《集解》:郑玄曰:「各得其事也。」王肃曰:「各得其位也。」
178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一〉高卑已陈,贵贱位矣。〈二〉动静有常,小大殊矣。〈三〉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则性命不同矣。〈四〉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五〉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六〉地气上跻,〈七〉孙守真按:跻=跻,字形结构换部首。天气下降,〈八〉阴阳相摩,〈九〉天地相荡,〈一0〉鼓之以雷霆,〈一一〉奋之以风雨,〈一二〉动之以四时,〈一三〉暖之以日月,〈一四〉而百(物)化兴焉,〈一五〉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一六〉
179
 〈一〉《正义》:此乐礼章第二段也,明礼乐法天地事也。言君尊于上,臣卑于下,是象天地定矣。
180
 〈二〉《集解》:郑玄曰:「高卑谓山泽也。位矣,尊卑之位象山泽。」
181
 〈三〉《集解》:郑玄曰:「动静,阴阳用事也。小大,万物也。大者常存,小者随阴阳出入。」
182
 〈四〉《集解》:郑玄曰:「方谓行虫。物谓殖生者。性之言生也。命,生之长短。」 《正义》:性,生也。万物各有嗜好谓之性。命者,长短夭寿也。所祖之物旣禀大小之殊,故性命夭寿不同也。
183
 〈五〉《集解》:郑玄曰:「象,光耀。形,体貌。」 《正义》:言日月星辰之光耀,草木鸟兽之体貌也。
184
 〈六〉《正义》:结礼之别也。此天地明圣,制礼殊别,是天地之分别也,亦别辨宜居鬼而从地也。
185
 〈七〉《集解》:郑玄曰:「跻,升也。」
186
 〈八〉《正义》:明礼乐法天地气也。天地二气之升降合而生物,故乐以气法地,弦歌声气升降相合,以敎民也。然气从下升,(此)〔在〕乐象气,故从地始也。形以上尊,(故)礼象形,〔故〕从天始也。
187
 〈九〉《正义》:二气切摩而万物生发,作乐亦令声气切摩,使民心生敬也。
188
 〈一0〉《集解》:郑玄曰:「荡,动也。」 《正义》:天地八节荡动也。天地化物,八节更相感动,作乐亦令八音相感动也。
189
 〈一一〉《正义》:万物虽以气生,而物未发,故雷霆以鼓动之,如乐用钟鼓以发节也。大雷曰霆。
190
 〈一二〉《集解》:郑玄曰:「奋,迅也。」 《正义》:万物皆以风雨奋迅而出,如乐用舞奋迅以象之,使发人情也。
191
 〈一三〉《正义》:万物生长,随四时而动,如乐各逐心内所须而奏之。
192
 〈一四〉《正义》:暖音喧远反。万物之生,必须日月暖照,如乐有蕴藉,使人宣昭也。蕴藉者,歌不直言而长言嗟叹之属。
193
 〈一五〉《集解》:郑玄曰:「百物化生。」
194
 〈一六〉《正义》:结乐之和也。如此则圣人作乐,法天地和同,是乐者天地之和也,亦是敦和率神而从天也。
195
  化不时则不生,〈一〉男女无别则乱登,〈二〉此天地之情也。〈三〉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四〉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五〉,穷高极远而测深厚,〈六〉乐著太始〈七〉而礼居成物。〈八〉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九〉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一0〉。故圣人曰「礼云乐云」。〈一一〉
196
 〈一〉《正义》:此乐礼章第三段,明天地应于礼乐也。前圣人旣作礼乐,此明天地应乐也。若人主行化失时,天地应以恶气毁物,故云化不时则不生也。
197
 〈二〉《集解》:郑玄曰:「登,成也。乐失则害物,礼失则乱人。」 《正义》:此明天地应礼也。登,成也。若人君行礼,男女无别,则天地应而错乱成之也。
198
 〈三〉《正义》:结随礼乐得失而应之,是天地之情也。然乐是气化,故云害物;礼是形敎,故言乱人也。
199
 〈四〉《集解》:郑玄曰:「极,至也。蟠犹委也。」 《索隐》:音盘。邹诞本作「播」,亦作「蟠」。
200
 〈五〉《正义》:言阴阳和,四时顺,以应礼乐,礼乐与鬼神并助天地而成化也。
201
 〈六〉《集解》:郑玄曰:「高远,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礼乐之道,上至于天,下委于地,则其闲无所不之矣。」
202
 〈七〉《集解》:王肃曰:「著,明也。明太始,谓法天也。」 《索隐》:著,明也。太始,天也。言乐能明太始是法天。
203
 〈八〉《集解》:成物谓地也。居亦谓法也。 《索隐》:言地能成万物,故成物谓地也。居亦法也,言礼法地也。 《正义》:著犹处也。天为万物之始,故曰太始。天苍而气化,乐亦气化,故云处太始也。成物,地也,体盘薄长成万物也。在地成形,礼亦形敎,故云居成也。地卑,故曰居;天高,故曰著也。
204
 〈九〉《集解》:郑玄曰:「著犹明白也。息谓休止也。」 《索隐》:著谓(著)明白。〔著〕运生不息者,天之功也,故易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著养万物不动者,地之德也,故易坤卦云「安贞吉」是也。 《正义》:此美礼乐配天地也。著亦处也。言乐气化,处运生不息者,配天也。礼制尊卑定位,成养万物,处不移动者,配地也。
205
 〈一0〉《集解》:郑玄曰:「闲谓百物也。」 《正义》:此美礼乐若分则配天地,若合则与百物齐一也。(静动而生)百物禀天动地静而生,故呼百物为天地之闲也。
206
 〈一一〉《集解》:郑玄曰:「言礼乐之法天地也。」 《正义》:引圣证此章也。言圣人云,明此一章是礼乐法天地也,故言圣人曰「礼云乐云」。乐动礼静,其并用事,如天地闲物有动静也。
20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一〉夔始作乐,以赏诸侯〈二〉。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敎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三〉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四〉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五〉故观其舞而知其德,〈六〉闻其谥而知其行。〈七〉大章,章之也;〈八〉咸池,备也;〈九〉韶,继也〈一0〉;夏,大也;〈一一〉殷周之乐尽也〈一二〉
208
 〈一〉《集解》:郑玄曰:「南风,长养之风也,言父母之长养己也。其辞未闻也。」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 《正义》:此第四章名乐施,明礼乐前备后施布天下也。中有三段:一明施乐以赐诸侯也;二明施乐须节,旣赐之,所以宜节也;三明礼乐所施,各有本意本德。《世本》「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非谓舜始造也,改用五弦琴,特歌南风诗,始自舜也。五弦者,无文武二弦,唯宫商角徵羽之五弦也。南风是孝子之诗也。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风诗,以敎理天下之孝也。
209
 〈二〉《集解》:郑玄曰:「夔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乐。」
210
 〈三〉《正义》:陈其合赏也。若诸侯孝德明盛,敎令尊严,年谷丰稔,故天子赏乐也,天下因而法之也。
211
 〈四〉《正义》:行音胡郎反。级音子衞反。本,或作「缀」,音同。此明虽得乐赐,而随功德优劣(也)〔为〕舞位行列也。缀谓缵列也。若诸侯治民劳苦,由君德薄,王赏之以乐,则舞人少,不满,将去缵疏远也。
212
 〈五〉《集解》:王肃曰:「远以象民行之劳,近以象民行之逸。」 《正义》:佚音逸。言若诸侯治民暇逸,由君德盛,王赏舞人多,则满,将去缵促近也。庾蔚之云:「此为虞夏礼也。虞犹淳,故可随功赐乐;殷周渐浇,易生忿怨,不宜犹有优劣,是以同制。诸侯六佾,故与《周礼》不同也。」
213
 〈六〉《正义》:观其舞位人多少,去缀近远,卽知其君德薄厚也。
214
 〈七〉《集解》:郑玄曰:「谥者行之迹。」 《正义》:行音胡孟反。制死谥随君德,故闻死谥则知生行。此一句比拟其舞也。
215
 〈八〉《集解》:郑玄曰:「尧乐名。言尧德章明。」 《正义》:旣生时舞则知德,死则闻谥验行,故更引死后闻乐则知行事解之也。〈大章〉,尧乐也。章,明也。民乐尧德大明,故名乐曰大章,后人闻大章则知尧生时德大明。上章是尧德之明,下章是后明于尧德。《白虎通》云「大章,大明天地之道」。
216
 〈九〉《集解》:郑玄曰:「黄帝所作乐名,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王肃曰:「包容浸润行化皆然,故曰备也。」
217
 〈一0〉《集解》:郑玄曰:「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
218
 〈一一〉《集解》:郑玄曰:「禹乐名。言禹能大尧舜之德。」
219
 〈一二〉《集解》:郑玄曰:「言尽人事也。《周礼》曰『殷曰大濩,周曰大武』。」
220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一〉风雨不节则饥。〈二〉敎者,民之寒暑也,〈三〉敎不时则伤世。〈四〉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五〉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六〉善则行象德矣。〈七〉夫豢豕为酒,〈八〉非以为祸也;〈九〉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一0〉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一一〉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一二〉
221
 〈一〉《正义》:此则乐施章第二段,明施乐须节也。旣必须节,故引譬例。寒暑,天地之气也。若寒暑不时,则民多疾疫也。
222
 〈二〉《正义》:风雨,天事也。风雨有声形,故为事也。若飘洒凄厉,不有时节,则谷损民饥也。
223
 〈三〉《集解》:郑玄曰:「敎谓乐也。」
224
 〈四〉《正义》:寒暑不时,旣为民疾苦;乐敎不时,则伤世俗之化也。
225
 〈五〉《正义》:风雨不节,则民饥馑;礼事不节,则治无功也。
226
 〈六〉《集解》:王肃曰:「作乐所以法其治行也。」
227
 〈七〉《集解》:王肃曰:「君行善,卽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 《正义》:此广乐所以须节已。言先王为乐必以法治,治善则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也。
228
 〈八〉《集解》:郑玄曰:「以谷食犬豕曰豢。为,作也。」
229
 〈九〉《正义》:此言礼须节也。豢,养也。言前王豢犬豕及作酒之事,本以为礼祀神祇,设宾客,和亲族,礼贤能,而实非为民作祸灾也。
230
 〈一0〉《集解》:郑玄曰:「小人饮之善酬,以致狱讼。」 《正义》:此礼事也。言民得豢酒,无复节限,卒至沈酗鬭争杀伤,而刑狱益生烦多,则是酒之流害生其祸也。
231
 〈一一〉《集解》:郑玄曰:「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也。」
232
 〈一二〉《正义》:此结节功也。旣防酒祸,故饮不醉争,以特合欢适也。
233
  乐者,所以象德也;〈一〉礼者,所以闭淫也。〈二〉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三〉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四〉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五〉
234
 〈一〉《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明礼乐之所施各有本意,在于象德也。此言乐意也,言乐之所施于人,本有和爱之德。
235
 〈二〉《正义》:此言礼意也。言礼之所施于人,(大)〔本〕止邪淫过失也。
236
 〈三〉《集解》:郑玄曰:「大事谓死丧。」 《正义》:民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使其各遂哀情,是礼以哀之也。
237
 〈四〉《正义》:乐音洛。大福,祭祀者庆也。民庆必歌舞饮食,庶羞之礼使不过,而各遂欢乐,是有以乐之也。
238
 〈五〉《正义》:分,扶问反。结二事。哀乐虽反,皆用礼节,各终其分,故云皆以礼终。
239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一〉乐,乐其所自生;〈二〉而礼,反其所自始。〈三〉乐章德,〈四〉礼报情反始也。〈五〉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六〉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七〉靑黑缘者,天子之葆龟也;〈八〉从之以牛羊之羣,则所以赠诸侯也〈九〉
240
 〈一〉《集解》:郑玄曰:「言乐出而不反,而礼有往来。」 《正义》:施,式豉反。此第六段,乐象法章第五段,不以次第而乱升在此段,明礼乐用别也。庾蔚之云:「乐者,所以宣畅四气,导达情性,功及物而不知其所报,卽是出而不反,所以谓施也。礼者,所以通彼之意,故有往必有来,所以谓报也。」
241
 〈二〉《集解》:郑玄曰:「自由也。」 《正义》:此广施也。乐名所起,由民下之心所乐生,非有所报也。
242
 〈三〉《正义》:此广报也。反犹报也。礼生无名,但是事耳,随时得质文之事而报之。
243
 〈四〉《正义》:闻名知德,若大章是也。
244
 〈五〉《集解》:孙炎曰:「作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德,若舜之民乐其绍尧,(也)周之民乐其伐纣,而作韶、武也。制礼者本己所由得民心,殷尚质,周尚文是也。」 《正义》:礼报人情而制,随质文之始也。
245
 〈六〉《正义》:此以下广言礼以报为体之事。舆,车也。大路,天子之车也。诸侯朝天子,修其职贡,若有勋劳者,天子赐之大路也。
246
 〈七〉《正义》:庾蔚之云:「龙旗九旒,上公之旌。」
247
 〈八〉《集解》:《公羊传》曰:「龟靑缘。」何休曰:「缘,甲𠳕也。千岁之龟靑𠳕,明乎吉凶也。」 《索隐》:葆与「宝」同,《史记》多作此字。《公羊传》「宝龟靑缘」,何休以缘为甲装,千岁之龟靑装,明于吉凶。装音耳占反。 《正义》:缘,以绢反。
248
 〈九〉《集解》:郑玄曰:「赠诸侯,谓来朝将去,送之以礼也。」 《正义》:合结上诸事,皆是天子送诸侯礼也。言五等诸侯朝毕反去,天子赠之大路龙旗宝龟,又送之以牛羊之羣也。
249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一〉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二〉。乐统同,〈三〉礼别异,〈四〉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五〉穷本知变,乐之情也;〈六〉著诚去伪,礼之经也。〈七〉礼乐顺天地之诚,〈八〉达神明之德,〈九〉降兴上下之神,〈一0〉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一一〉
250
 〈一〉《正义》:此第七章明乐之情,与之符达鬼神,合而不可变也。中有三段,一明礼乐情达鬼神也,二证礼乐达鬼神之事,三明识礼乐之本可尊也。前第六章明象。象必见情,故以乐主情。乐变则情变,故云情之不可变也。
251
 〈二〉《集解》:郑玄曰:「理犹事也。」 《正义》:礼主事礼别也,故云事之不可易者也。
252
 〈三〉《正义》:解情不变也。统,领也。同,和合之情者也。
253
 〈四〉《集解》:郑玄曰:「统同,同和合也。辨异,异尊卑之位。」 《正义》:解事不可易也。礼别于尊卑之事也。
254
 〈五〉《正义》:贯犹通也。言人情莫过于同异,而礼乐能统同辨异,故其说理能通人情。
255
 〈六〉《正义》:庾蔚之云:「乐能通和性分,使各不失其所,是穷自然之本也。使人不失其所守,是知变通之情也。」
256
 〈七〉《正义》:著,竹虑反。去,丘吕反。著,明也。经,常也。著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也。
257
 〈八〉《正义》:见,胡练反。合明礼乐也。礼出于地,尊卑有序,是见地之情也。乐出于天,远近和合,是见天之情也。
258
 〈九〉《正义》:达,通也。礼乐不失,则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是通于神明之德也。
259
 〈一0〉《集解》:郑玄曰:「降,下也。兴犹出也。」 《正义》:乐六变,天神下;八变,地祇出:是兴降上下之神。
260
 〈一一〉《集解》:郑玄曰:「凝犹成也。精粗谓万物大小也。领犹理治也。」
261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一〉天地欣合,阴阳相得,〈二〉煦妪覆育万物,〈三〉然后草木茂,区萌达,〈四〉羽翮奋,角觡生,〈五〉蛰虫昭稣,〈六〉羽者妪伏,毛者孕鬻,〈七〉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八〉则乐之道归焉耳。〈九〉
262
 〈一〉《正义》:为,于伪反。昭音照。此乐情章第二段,明礼乐能通达鬼神之事。前旣云能通鬼神,此明其事也。大人圣人与天地合德,故举礼乐为敎,而天地从之大明也。
263
 〈二〉《正义》:欣,喜也。合犹蒸也。礼乐化行,故天气下,地气蒸合,阴阳交会,故相得也。论体谓之天地,论气谓之阴阳也。
264
 〈三〉《集解》:郑玄曰:「气曰煦,体曰妪。」
265
 〈四〉《集解》:郑玄曰:「屈生曰区。」 《正义》:区音勾。草木据其成体之茂,区萌据其新牙,故曰达。达犹出也。曲出曰区,菽豆之属;直出曰萌,稻稷之属也。
266
 〈五〉《集解》:郑玄曰:「无袵曰觡。」 《索隐》:牛羊有袵曰角,麋鹿无袵曰觡。 《正义》:觡,加客反。羽翮,鸟也。角觡,兽也。鸟兽得天地覆育煦妪,故飞者则奋翅翮,走者则生角觡也。
267
 〈六〉《集解》:郑玄曰:「昭,晓也。凡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正义》:蛰虫得阴阳煦妪,故皆出地上,如夜得晓,如死更有气也。
268
 〈七〉《集解》:郑玄曰:「孕,任也。鬻,生也。」 《正义》:伏,房富反。羽,鸟也。毛,兽也。二气旣交,万物生乳,故鸟生卵妪伏之,兽怀孕而生育之也。
269
 〈八〉《集解》:郑玄曰:「内败曰殰。殈犹裂也。」 《正义》:殰音读。殈音呼觅反。胎生,兽也。卵生,鸟也。怀任在内而死曰殰,卵坼不成子曰殈。今和气不殰殈也。
270
 〈九〉《集解》:孙炎曰:「乐和阴阳,故归此也。」 《正义》:庾蔚之云:「一论天地二气,万物各得其所,乃归于乐耳。」
271
  乐者,非谓黄锺大吕弦歌干扬也,〈一〉乐之末节也,〈二〉故童者舞之;〈三〉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四〉礼之末节也,〈五〉故有司掌之。〈六〉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七〉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八〉商祝辩乎丧礼,〈九〉故后主人。〈一0〉是故德成而上,〈一一〉蓺成而下;〈一二〉行成而先,〈一三〉事成而后。〈一四〉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一五〉
272
 〈一〉《集解》:郑玄曰:「扬,钺也。」 《索隐》:郑玄曰:「干,楯也。扬,钺也。」则扬与钖同。皇侃以扬为举,恐非也。 《正义》:此乐情章第三段,明识礼乐本者为尊,识末者为卑,黄锺大吕之属,故云非谓也。扬,举也,谓举楯以舞也。
273
 〈二〉《正义》:黄锺已下,是乐之末节也。
274
 〈三〉《正义》:末事易之,不足贵重,故使童子小儿舞奏之也。
275
 〈四〉《正义》:此亦明末也。用礼之本在著诚去伪,安上理民,不在铺筵席樽俎,升降为礼之事也。
276
 〈五〉《正义》:布筵以下,是礼之末节也。
277
 〈六〉《集解》:郑玄曰:「言礼乐之本由人君也。礼本著诚去伪,乐本穷本知变。」 《正义》:有司,典礼小官也。末节事易解,不为可重,故小官掌其事也。
278
 〈七〉《集解》:王肃曰:「但能别声诗,不知其义,故北面而弦。」郑玄曰:「弦谓鼓琴瑟。」 《正义》:此更引事证乐师晓乐者辩别声诗。声谓歌也。言乐师虽能别歌诗,并是末事,故北面,言坐处卑也。
279
 〈八〉《集解》:郑玄曰:「后尸,居后赞礼仪也。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 《正义》:此礼事也。宗祝,太祝,卽有司之属也。虽能分别正宗庙之礼,然佐于尸而非为敬之主,为卑,故在尸后也。
280
 〈九〉《集解》:郑玄曰:「商祝,祝习商礼者,商人敎以敬于接神。」
281
 〈一0〉《正义》:商祝者,殷商之神祝,习商家神礼以相佐丧事,故云辩丧礼。其虽掌丧事而非发丧之主,故在主人后,言立处贱也。
282
 〈一一〉《正义》:上谓堂上也。德成谓人君礼乐德成则为君,故居堂上,南面,尊之也。
283
 〈一二〉《正义》:下,堂下也。艺成谓乐师伎艺虽成,唯识礼乐之末,故在堂下,北面,卑之也。
284
 〈一三〉《正义》:行,胡孟反。先犹前也,尸及丧主也。行成谓尸尊而人孝,故为行成。
285
 〈一四〉《集解》:郑玄曰:「德,三德也。行,三行也。蓺,才伎也。先谓位在上也,后谓位在下也。」 《正义》:事为劣,故为在宗、商二祝也。识尸及主人后也。
286
 〈一五〉《集解》:郑玄曰:「言尊卑备,乃可制作以为治。」 《正义》:故先王使上下前后尊卑分,乃可制礼作乐,以班于天下也。如周公六年乃为礼也。
287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一〉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敎焉。〈二〉
288
 〈一〉《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后也,误在此。「闭淫」之后,又用此章广为象其德,故云圣人之所以观德也。
289
 〈二〉《集解》:郑玄曰:「谓立司乐以下,使敎国子也。」
290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一〉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二〉应感起物而动,〈三〉然后心术形焉。〈四〉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五〉而民思忧;〈六〉嘽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七〉而民康乐;〈八〉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九〉而民刚毅;〈一0〉廉直经正〈一一〉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一二〉宽裕肉好〈一三〉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一四〉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一五〉而民淫乱。〈一六〉
291
 〈一〉《正义》:此第五章名乐言,明乐归趣之事。中有三段:一言人心随王之乐也,二明前〈王制〉正乐化民也,三言邪乐不可化民也。前旣以施人,人必应之,言其归趣也。此言人心随王之乐也。夫人不生则已,旣已生,必有血气心知之性也。
292
 〈二〉《正义》:性合五常之行,有喜怒哀乐之分,但其发无常,时随外境所触,故亦无常也。
293
 〈三〉《正义》:解所有四事之由也。缘外物来感心,心触感来,起动应之,故有上四事也。
294
 〈四〉《集解》:郑玄曰:「言在所以感之也。术,所由也。形犹见也。」
295
 〈五〉《集解》:郑玄曰:「志微,意细也。吴公子札曰『其细已甚』。」
296
 〈六〉《正义》:杀音所界反,又色例反。思音先利反。此以下皆言心乐感而应见外事也。若人君丛脞,情志细劣,其乐音噍戚杀急,不舒缓也。音旣局促,故民应之而忧也。
297
 〈七〉《集解》:郑玄曰:「简节少易也。」
298
 〈八〉《正义》:嘽,昌单反。易,以豉反。乐音洛。嘽,绰也。缓,和也。慢,疏也。繁,文多也。康,和;乐,安也。言人君道德绰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与节奏简略,而下民所以安。
299
 〈九〉《集解》:王肃曰:「粗厉,亢厉;猛起,发扬;奋末,浸疾;广贲,广大也。」
300
 〈一0〉《正义》:粗音麄。贲,房粉反,又音坟。粗,略也。厉,严也。猛,刚;起,动也。末,支体也。广,大也。贲,气充也。言人君若性麄严刚动而四支奋跃,则乐充大,民应之,所以刚毅也。
301
 〈一一〉《集解》:孙炎曰:「经,法也。」 《索隐》:孙炎曰:「经,法也。」今礼本作「劲」。
302
 〈一二〉《正义》:经音劲。言人君廉直劲而刚正,则乐音矜严而诚信,民应之,所以肃敬也。
303
 〈一三〉《集解》: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美。」 《索隐》: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304
 〈一四〉《正义》:肉,仁救反。好,火到反。肉,肥也,谓音如肉之肥。言人君宽容肥好,则乐音顺成而和动,民应之,所以慈爱也。
305
 〈一五〉《集解》:王肃曰:「狄成,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涤,放荡;滥,僭差也。」 《索隐》:王肃曰:「狄成,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
306
 〈一六〉《正义》:辟,疋亦反。邪音斜。狄音惕。狄,涤,皆往来疾速也。往来速而成,故云狄成;往来疾而僭滥,故云涤滥也。言君上流淫纵僻,回邪放散,则乐音有往来速疾僭差之响,故民应之而淫乱也。心本无此六事,由随乐而起也。
307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一〉稽之度数,制之礼义,〈二〉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三〉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四〉刚气不怒,柔气不慑,〈五〉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六〉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七〉然后立之学等,〈八〉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九〉以绳德厚也。〈一0〉类小大之称,〈一一〉比终始之序,〈一二〉以象事行,〈一三〉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一四〉故曰「乐观其深矣」。〈一五〉
308
 〈一〉《正义》:此乐言章第二段也。前言民随乐变,此言先〈王制〉正乐化民也。言圣人制乐,必本人之性情也。
309
 〈二〉《正义》:稽,考也。制乐又考天地度数为之,如律吕应十二月,八音应八风之属也。
310
 〈三〉《集解》:郑玄曰:「生气,阴阳也。五常,五行也。」 《正义》:道音导。行,胡孟反。合,应也。
311
 〈四〉《集解》:郑玄曰:「密之言闭也。」 《正义》:阳谓禀阳气多人也。阳气舒散,人禀阳多则奢;阴气闭密,人禀阴多则缜密。今以乐通二者之性,皆使中和,故阳者不散,阴者不密也。
312
 〈五〉《集解》:郑玄曰:「慑犹恐惧也。」 《正义》:慑,之涉反,惧也。性刚者好怒,柔者好惧。今以乐和,使各得其所,不至怒惧也。
313
 〈六〉《正义》:四,阴、阳、刚、柔也。畅,通也。交,互也。中,心也。今以乐调和四事,通畅交互于中心,而行用举动发于外,不至散密怒慑者也。
314
 〈七〉《正义》:此结乐为本情性之事也。闭阳开阴,抑刚引柔,悉使中庸,故天下安其位,无复相侵夺之也。
315
 〈八〉《集解》:郑玄曰:「等,差也。各用其材之差学之也。」 《正义》:前用乐陶情和畅,然后乃以乐语乐舞二事敎之,民各随己性才等差而学之,以备分也。
316
 〈九〉《集解》:郑玄曰:「广,增习之也。省犹审(习之)也。文采谓节奏合也。」
317
 〈一0〉《集解》:郑玄曰:「绳犹度也。」王肃曰:「绳,法也。法其德厚也。」
318
 〈一一〉《集解》:孙炎曰:「作乐器大小称十二律。」 《索隐》:类,今礼作「律」。孙炎曰「作乐器小大称十二律」也。
319
 〈一二〉《集解》:郑玄曰:「始于宫,终于羽。」
320
 〈一三〉《集解》:郑玄曰:「宫为君,商为臣。」
321
 〈一四〉《正义》:此结本人之情,以下缘本而敎亲疏。以下之理悉章著乐功,使闲者皆知而见辑睦情也。
322
 〈一五〉《正义》:此引古语证观感人之深矣。
323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一〉气衰则生物不育〈二〉,世乱则礼废而乐淫。〈三〉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四〉慢易以犯节,〈五〉流湎以忘本。〈六〉广则容奸。〈七〉狭则思欲,〈八〉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九〉是以君子贱之也。〈一0〉
324
 〈一〉《正义》:此乐言章第三段,言邪乐不可化民。将言邪乐之由,故此前以天地为譬,此以地为譬也。敝犹劳熟,烦犹数搅动也。土过劳熟,水过挠动,则草木鱼鳖不长大也。
325
 〈二〉《正义》:此以天譬也。气者,天时气也。气者衰微,则生物不复成遂也。
326
 〈三〉《正义》:此合譬也。世谓时世。乱,其礼不备,乐不节,故流淫过度。水土劳敝,则草木鱼鳖不长大,如时世浊乱之礼乐,不可为化矣。
327
 〈四〉《正义》:乐音洛。此证乐淫之事也。淫乐则声哀而无庄,故虽奏以自乐,必致倾危,非自安之道,故云乐而不安。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则是有庄敬而安者也。
328
 〈五〉《正义》:易,以豉反。言无庄敬〔也〕。慢易(也)无节奏,故云犯节也。卽是哀而不庄也。
329
 〈六〉《正义》:湎音沔。靡靡无穷,失于终止,故言忘本,卽乐而不安之义也。
330
 〈七〉《正义》:言淫慝礼乐,声无节也。广,声缓也。容,含也。其声缓者,则含容奸伪也。
331
 〈八〉《集解》:王肃曰:「其音广大,则容奸伪;其狭者,则使人思利欲也。」 《正义》:狭,声急也。其声急者,则思欲攻之也。
332
 〈九〉《正义》:感,动也。言此恶乐能动善人涤荡之善气,使失其所,而灭善人平和之德也。
333
 〈一0〉《正义》:君子用乐调和,是故贱于动灭平和之气也。
334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一〉逆气成象〈二〉而淫乐兴焉〈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四〉倡和有应,〈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六〉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七〉
335
 〈一〉《正义》:此第六章名乐象也。本第八,失次也。明人君作乐,则天地必法象应之。中有五段:一明淫乐正乐俱能成象;二明君子所从正乐;三明邪正皆有本,非可假伪;四证第三段有本不伪之由;五明礼乐之用。前有证,故明其用别也。今此明淫正二乐俱能成象,故先言淫乐为习应人事也。言君奏奸声之乐以感动人民,则天地应之而生逆乱之气也。
336
 〈二〉《集解》:郑玄曰:「成象谓人乐习之也。」
337
 〈三〉《正义》:兴,生也。若逆气流行于世而民又习之为法,故云成象。旣习乱为法,故民之乐声生于淫佚也。
338
 〈四〉《正义》:言顺气流行,民习成法,故乐声亦生于和也。
339
 〈五〉《正义》:倡音昌尚反。和,胡卧反。君唱之,天地和之,民应之,故云唱和有应也。
340
 〈六〉《正义》:分,房问反。此是有应也。回邪,不正也。曲,折也。直,不邪也。言相应和,表直影正,表曲影邪,各归其分也。
341
 〈七〉《正义》:奸声致慝,正响招顺,是以天下万物之理,各随君善恶,以类而相动也。
342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一〉比类以成其行。〈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废礼不接于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三〉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四〉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五〉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六〉奋至德之光,〈七〉动四气之和,〈八〉以著万物之理。〈九〉是故淸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一0〉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一一〉小大相成,〈一二〉终始相生,〈一三〉倡和淸浊,代相为经。〈一四〉故乐行而伦淸,〈一五〉耳目聪明,〈一六〉血气和平,〈一七〉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一八〉曰「乐者乐也」。〈一九〉君子乐得其道,〈二0〉小人乐得其欲。〈二一〉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二二〉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二三〉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二四〉广乐以成其敎,〈二五〉乐行而民鄕方,〈二六〉可以观德矣。〈二七〉
343
 〈一〉《集解》:郑玄曰:「反犹本也。」 《正义》:此乐象章第二段也,明君子从正乐也。君子,人君也。反犹本也。民下所习旣从于君,故君宜本情,不使流宕,以自安和其志也。
344
 〈二〉《正义》:行,胡孟反。万物之理以类相动,故君子比于正类以成己行也。
345
 〈三〉《正义》:此以下皆反情性之类事也。术,道也。旣本情和志,又比类成行,故奸声乱色不留视听,淫乐秽礼不与心道相接,惰慢邪僻不设置己身也。声色是事,故云聪明,而气无形,故于身为设也。
346
 〈四〉《正义》:百体谓身体百节。旣不行奸乱已下诸事,故能使诸行并由顺正以行其德,美化其天下也。不留聪明于奸声乱色,故耳目得顺正也。不用心术接淫慝礼乐,故心知得顺正也。不设身于邪僻,故百体得顺正也。不言鼻口者,嗜不一也,亦因戒臭味顺正也。
347
 〈五〉《正义》:其身已正,故然后乃可制乐为化,故用歌之音声内发己之德,用琴瑟之响外发己之行。歌者在上,此是堂上之乐,故前明之也。
348
 〈六〉《正义》:又用干戚羽旄箫管,从而播之。丝竹在下,此是堂下之乐,故后明之也。
349
 〈七〉《索隐》:孙炎曰:「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
350
 〈八〉《索隐》:孙炎曰:「四气之和,四时之化。」
351
 〈九〉《集解》:孙炎曰:「奋,发也。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四气之和,四时之化也。著犹诚也。」
352
 〈一0〉《集解》:王肃曰:「淸明广大,终始周旋,皆乐之节奏容仪发动也。」 《正义》:历解乐所以能通天地。言歌声淸明,是象天气也。广大谓钟鼓有形质,是象地形也。谓奏歌周而复始,如四时循环也,若乐六变九变是也。谓舞人回旋,如风雨从天而下。
353
 〈一一〉《集解》:郑玄曰:「五色,五行也。八风从律,应节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王肃曰:「至乐之极,能使然耳。」
354
 〈一二〉《正义》:大小谓月晦小大相通以成岁也。贺瑒云:「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
355
 〈一三〉《正义》:岁月终而更始也。贺瑒云:「五行宫商,迭相为终始也。」
356
 〈一四〉《集解》:郑玄曰:「淸谓蕤宾至应钟也。浊谓黄锺至仲吕也。」 《正义》:代,更也。经,常也。日月半岁阴阳更相为常也,卽还相为宫也。
357
 〈一五〉《集解》:郑玄曰:「伦谓人道也。」 《正义》:谓上正乐之行也,谓下事张本也,卽乐行之事也。由正乐旣行,故人伦之道淸也。
358
 〈一六〉《正义》:不视听奸乱,故视听聪明。
359
 〈一七〉《正义》:口鼻心知百体皆由从正,故血气和平。
360
 〈一八〉《正义》:旣皆由从正以行其义,故风移俗革,天下阴阳皆安宁。移是移徙之名,易是改易之称也。文王之国自有文王之风,桀纣之邦亦有桀纣之风。桀纣之后,文王之风被于纣民,易前之恶俗,从今之善俗。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
361
 〈一九〉《正义》:引旧语乐名,广证前事也。前事邪正之乐虽异,并是其人所乐,故名曰乐也。
362
 〈二0〉《正义》:虽其人所乐而名为乐,而人心不同,故所乐有异(有异)而名通,故皆名乐。君子,尧舜也。道谓仁义,故制乐亦仁义也。
363
 〈二一〉《正义》:小人,桀纣也,人欲,邪淫也。
364
 〈二二〉《正义》:若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君子乐用仁义以制小人之欲,则天下安乐而不敢为乱也。
365
 〈二三〉《集解》:郑玄曰:「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 《正义》:若小人在上,君子在下,则小人肆纵其欲,忘正道,而天下从化,皆为乱惑,不得安乐。
366
 〈二四〉《正义》:若以道制欲则是君子,以欲忘道则为小人,故君子之人本情修性以和其志,不使逐欲忘道,反情以至其行也。
367
 〈二五〉《正义》:内本情和志而外又广于乐,以成其敎,然后发以声音,以著万物之理也。
368
 〈二六〉《集解》:郑玄曰:「方犹道也。」 《正义》:君上内和志行,乐敎流行,故民皆向君子之道,卽仁义制欲者,故乐行而伦淸,以至天下安宁也。
369
 〈二七〉《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370
  德者,性之端也;〈一〉乐者,德之华也;〈二〉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三〉诗,言其志也;〈四〉歌,咏其声也;〈五〉舞,动其容也:〈六〉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七〉是故情深而文明,〈八〉气盛而化神,〈九〉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一0〉
371
 〈一〉《正义》:此乐象章第三段,明邪正有本,皆不可伪也。德,得理也。性之端,本也。言人禀生皆以得理为本也。
372
 〈二〉《正义》:得理于内,乐为外,故云德华也。
373
 〈三〉《正义》:历解饰所须也。乐为德华,若莫之能用,故须金石之器也。
374
 〈四〉《正义》:前金石为器,须用诗述申其志,志在心,不术不畅,故用诗述之也。
375
 〈五〉《正义》:若直述其志,则无酝藉之美,故又长言歌咏,使声音之美可得而闻之也。
376
 〈六〉《正义》:若直咏歌未畅,故又举手蹈足以动其形容也。
377
 〈七〉《正义》:三者,志、声、容也。乐气,诗、歌、舞也。君子前有三德为本乎心,后乃诗歌舞可观,故云然后乐气从之也。
378
 〈八〉《正义》:德为性本,故曰情深也。乐为德华,故云文明。
379
 〈九〉《正义》:歌、舞、蹈,乐气从之,故云气盛。天下咸宁,故曰化神也。
380
 〈一0〉《集解》:郑玄曰:「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于内,则不能为乐耳。」 《正义》:内外符合而无有虚假,不可以为伪也。
381
  乐者,心之动也;〈一〉声者,乐之象也;〈二〉文采节奏,声之饰也。〈三〉君子动其本,〈四〉乐其象,〈五〉然后治其饰〈六〉。是故先鼓以警戒,〈七〉三步以见方,〈八〉再始以著往,〈九〉复乱以饬归,〈一0〉奋疾而不拔,(也)〔一一〕极幽而不隐。〈一二〉独乐其志,不厌其道;〈一三〉备举其道,不私其欲。〈一四〉是以情见而义立,〈一五〉乐终而德尊;〈一六〉君子以好善,小人以息过:〈一七〉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一八〉
382
 〈一〉《正义》:此乐象章第四段也,明证前第三段乐本之事。缘有前境可乐,而心动应之,故云乐者心之动也。
383
 〈二〉《正义》:象,法也。乐舞无声则不彰,故声为乐之法也。
384
 〈三〉《正义》:若直有声而无法度,故须文采节奏,声之仪饰也。
385
 〈四〉《正义》:本,德也。心之动必应德也。
386
 〈五〉《正义》:德行必应法也。
387
 〈六〉《正义》:饰,文采节奏也。前动心有德,次行乐有法,然后乃理其文饰也。
388
 〈七〉《集解》:郑玄曰:「将奏乐,先击鼓以警戒衆也。」 《正义》:此引武王伐纣之事,证前有德后有饰也。武王圣人,是前有德也;而用此节奏,是后有饰也。先鼓者,为武王伐纣,未战之前,鸣皮鼓以警戒,使军衆逆备也。今作武乐者,未奏之前鸣皮鼓以敕人使豫备具也,是明志后有事也。
389
 〈八〉《集解》:郑玄曰:「将舞必先三举足,以见其舞之渐也。」王肃曰:「舞武乐三步为一节者,以见伐道也。」 《正义》:见,胡练反。三步,足三步也。见方谓方战也。武王伐纣,未战之前,兵士乐奋其勇,出军阵前三步,示勇气方将战也,今作乐象之。缵列毕而舞者将欲舞,先举足三顿为步,以表方将舞之势也。
390
 〈九〉《集解》:郑玄曰:「武舞再更始,以明伐纣时再往也。」 《正义》:著,竹虑反。再始谓两过为始也。著,明也。文王受命十一年,而武王除丧,军至孟津观兵,曰「纣未可伐也」,乃还师,是一始也。至十三年,更兴师伐之,是再始也。今舞〈武〉者,前成列将欲舞而不舞,是一始也。去复更来,是二过始,明象武王再往,故云再始著往也。
391
 〈一0〉《集解》:郑玄曰:「谓鸣铙而退,明以整归也。」 《正义》:复者,伏也。饬音敕。复乱者,纣凶乱而安复之。饬归者,武王伐纣胜,鸣金铙整武而归也。以去奏皮鼓,归奏金铙者,皮,文也,金,武也,初示文德,使纣自改之则不伐,纣旣不改,因而用兵,用兵旣竟,故鸣金铙而归,示用已竟也。今奏武舞,初皮鼓警衆,末鸣铙以归,象伐纣已竟也。铙,镫铎也。
392
 〈一一〉《集解》:王肃曰:「舞虽奋疾而不失节,若树木得疾风而不拔。」 《正义》:谓舞形也。奋,迅;疾,速也。拔,倾侧也。伐纣时士卒欢喜,奋迅急速,以尚威势,猛而不倾侧也。今武舞亦奋迅急而速,不倾倒象。
393
 〈一二〉《集解》:郑玄曰:「极幽谓歌也。」 《正义》:皆谓文采节奏也。
394
 〈一三〉《集解》:王肃曰:「乐能使仁人独乐其志,不厌倦其道也。」 《正义》:言武王诸将,人各忻悦,象武王有德,天下之志并无厌(干戈)〔仁义〕君臣之道。
395
 〈一四〉《正义》:缘人人不厌,故作乐者事事法之。欲备举武王之道耳,非为私情之所欲也。
396
 〈一五〉《正义》:不厌武王之道,其情旣见,则不私其欲,义亦立也。
397
 〈一六〉《正义》:为乐之理旣终,是象德之事,其德亦尊显也。
398
 〈一七〉《正义》:乐理周足,象德可尊,以此敎世,何往而不可,君子闻之则好善,小人闻之则改过也。
399
 〈一八〉《正义》:此引旧语,结乐道之为大。
400

  君子曰: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一〉致乐以治心,〈二〉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三〉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四〉致乐,以治心者也;〈五〉致礼,以治躬者也。〈六〉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七〉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八〉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九〉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一0〉故曰「知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一一〉
401
 〈一〉《正义》:此第十章名为乐化章第十,以化民,故次宾牟贾成第十也。其章中皆言乐陶化为善也。凡四段:一明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二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也;三明圣人制礼作乐之由也;四明圣人制礼作乐,天下服从。此初段,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恒故能化,化故在前也,引君子之言以张本也。斯须,俄顷也。失之者死,故俄顷不可去身者也。
402
 〈二〉《集解》:郑玄曰:「致犹深审也。乐由中出,故治心也。」
403
 〈三〉《集解》:王肃曰:「易,平易;直,正直;子谅,爱信也。」郑玄曰:「油,新生好貌。」
404
 〈四〉《集解》:郑玄曰:「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
405
 〈五〉《正义》:结所由也。有威信,由于深审乐以结心之故。
406
 〈六〉《正义》:前明乐治心,今明礼检迹。若深审于礼以治身,则庄敬也。郑玄云「礼自外作,故治身也。」
407
 〈七〉《集解》:郑玄曰:「礼自外作,故治身也。」 《正义》:旣身庄敬俨然,人望而畏之,是威严也。治内难见,发明乐句多;治外易观,发明礼句少,而又结也。
408
 〈八〉《集解》:郑玄曰:「谓利欲生也。」
409
 〈九〉《集解》:郑玄曰:「易,轻易也。」
410
 〈一0〉《集解》:郑玄曰:「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容貌进止也。」孙炎曰:「德辉,明惠也。理,言行也。」
411
 〈一一〉《正义》:错,七故反。引旧证民莫不承听,莫不承顺也。圣王有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于天下,天下悉从,无难为之事也。
412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一〉故礼主其谦,〈二〉乐主其盈。〈三〉礼谦而进,以进为文;〈四〉乐盈而反,以反为文。〈五〉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六〉故礼有报〈七〉而乐有反。〈八〉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九〉
413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旣方明所失,故前更言其所发外内不同也。动亦感触。
414
 〈二〉《集解》:郑玄曰:「人所倦也。」王肃曰:「自谦损也。」 《索隐》:王肃曰:「自谦愼也。」
415
 〈三〉《集解》:郑玄曰:「人所欢也。」王肃曰:「充气志也。」
416
 〈四〉《集解》:郑玄曰:「进者谓自勉强也。文犹美也,善也。」王肃曰:「礼自减损,所以进德修业也。」
417
 〈五〉《集解》:郑玄曰:「反谓自抑止也。」王肃曰:「乐充气志而反本也。」
418
 〈六〉《集解》:郑玄曰:「放淫于声乐,不能止也。」
419
 〈七〉《集解》:孙炎曰:「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王肃曰:「礼自减损,而以进为报也。」
420
 〈八〉《集解》: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 《索隐》: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也。
421
 〈九〉《集解》:郑玄曰:「俱起立于中,不销不放。」
422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一〉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二〉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三〉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四〉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五〉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六〉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七〉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鄕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八〉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九〉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一0〉要其节奏,〈一一〉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一二〉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423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三段也。明圣人所以制乐,由人乐于歌舞,故圣人制乐以和乐之,故云乐者乐也。但欢乐是人所贪,贪不能自止,故云人情也。
424
 〈二〉《集解》:郑玄曰:「人道,人之所为也。」
425
 〈三〉《集解》:郑玄曰:「不可过。」
426
 〈四〉《集解》:郑玄曰:「形,声音动静也。」
427
 〈五〉《集解》:郑玄曰:「文,篇辞也。息,销也。」
428
 〈六〉《集解》:郑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肉,声之洪杀也。」
429
 〈七〉《集解》:郑玄曰:「方,道也。」
430
 〈八〉《集解》:郑玄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也。」
431
 〈九〉《正义》:前云先〈王制〉之声音,形于动静,故此证其事也。此是发于声音也。民听正声,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广大也。
432
 〈一0〉《集解》:郑玄曰:「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433
 〈一一〉《集解》:郑玄曰:「要犹会也。」
434
 〈一二〉《集解》:郑玄曰:「纪,总要之名。」
435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一〉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436
 〈一〉《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从服也。若内有喜,则外歌舞以饰之,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
437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一〉「吾端冕而听古乐〈二〉则唯恐卧,听郑衞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438
 〈一〉《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后,见子夏而问于乐也。
439
 〈二〉《集解》:郑玄曰:「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 《正义》:此文侯问事也。端冕谓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称端也。著玄冕衣与玄端同色,故曰端冕听古乐也。此当是庙中听乐。玄冕,祭服也。
440
  子夏答曰:「今夫古乐,进旅而退旅,〈一〉和正以广,〈二〉弦匏笙簧合守拊鼓,〈三〉始奏以文,止乱以武,〈四〉治乱以相,讯疾以雅。〈五〉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六〉奸声以淫,溺而不止〈七〉,及优侏儒,〈八〉獶杂子女,不知父子。〈九〉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一0〉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一一〉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一二〉
441
 〈一〉《集解》:郑玄曰:「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齐一也。」 《正义》:子夏之答凡有三,初则举古礼,次新乐以酬问意,又因更别说以诱引文侯,欲使更问也。此是答述古乐之情。旅,衆也。
442
 〈二〉《集解》:郑玄曰:「无奸声也。」
443
 〈三〉《集解》:郑玄曰:「合,皆也。言衆皆待击鼓乃作也。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也。」 《正义》:拊音敷武反。拊,一名相。亦奏古笙乐也。弦,琴也。匏,瓠属也,四十六簧;笙十九至十三簧也。簧,施于匏笙之管端者也。合,会也。守,待也。拊者,皮为之,以糠实如革囊也,用手抚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时,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堂上乐工闻抚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堂下乐工闻鼓乃吹管播乐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为节,故言会守拊鼓也。
444
 〈四〉《集解》:郑玄曰:「文谓鼓,武谓金也。」
445
 〈五〉《集解》:孙炎曰:「整其乱行,节之以相;赴敌迅疾,趋之以雅。」郑玄曰:「相卽拊也,亦以节乐。雅亦乐器名,状如漆筒,中有椎。」
446
 〈六〉《集解》:郑玄曰:「俯犹曲也。言不齐一也。」 《正义》:此第二述杂乐也。俯,曲也。新乐行列不齐,进退曲也。
447
 〈七〉《集解》:王肃曰:「奸声淫,使人溺而不能自止。」
448
 〈八〉《集解》:王肃曰:「俳优短人也。」
449
 〈九〉《集解》:郑玄曰:「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乱男女尊卑也。」
450
 〈一0〉《正义》:此结新乐答也。
451
 〈一一〉《正义》:此第三段,诱引文侯更问前故说此句,言文侯所问乃是乐,而好铿枪之音,非律吕克谐之正乐也。
452
 〈一二〉《集解》:郑玄曰:「铿枪之类皆为音,应律乃为乐。」
453
  文侯曰:「敢问如何?」〈一〉
454
 〈一〉《集解》:郑玄曰:「欲知音乐异意。」
455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一〉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祅祥,此之谓大当。〈二〉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旣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三〉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四〉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与?」〈五〉
456
 〈一〉《正义》:当,丁浪反。此答古乐之由也。天地从,四时当,圣人在上故也。
457
 〈二〉《集解》:郑玄曰:「当谓不失其所也。」
458
 〈三〉《集解》:郑玄曰:「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敎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俾当为『比』,择善而从之曰比。」
459
 〈四〉《集解》:郑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后世。」
460
 〈五〉《集解》:郑玄曰:「言无文王之德,则所好非乐。」
461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462
  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一〉宋音燕女溺志,〈二〉衞音趣数烦志,〈三〉齐音骜辟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四〉诗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五〉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曰:『诱民孔易』,此之谓也。〈六〉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埙篪,〈七〉孙守真按:鞉=鼗,字形结构换部首。此六者,德音之音也。〈八〉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醻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九〉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也。钟声铿,铿以立号,〈一0〉号以立横,〈一一〉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硜,〈一二〉硜以立别,〈一三〉别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一四〉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一五〉滥以立会,会以聚衆。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衆。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一六〉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一七〉孙守真按:枪=锵,字形结构换声符。
463
 〈一〉《集解》:郑玄曰:「滥,滥窃奸声也。」 《正义》:子夏历述四国之所由以答文侯也。
464
 〈二〉《集解》:王肃曰:「燕,欢悦。」
465
 〈三〉《集解》:孙炎曰:「趣数,音促速而数变也。」郑玄曰:「烦,劳也。」
466
 〈四〉《集解》:郑玄曰:「言四国出此溺音。」
467
 〈五〉《集解》:郑玄曰:「古者乐敬且和,故无事而不用,溺音无所施。」
468
 〈六〉《集解》:郑玄曰:「诱,进也。孔,甚也。言民从君之所好恶,进之于善无难也。」
469
 〈七〉《集解》:郑玄曰:「椌楬谓柷敔。」 《索隐》:埙,以土为之,大如鹅子,形似锤,吹之为声。篪,以竹为之,六孔,一孔上出名翘,横吹之,今之横笛是也。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是也。
470
 〈八〉《集解》:郑玄曰:「六者为本,以其声质。」
471
 〈九〉《集解》:郑玄曰:「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
472
 〈一0〉《集解》:郑玄曰:「号令,所以警衆也。」王肃曰:「钟声高,故以之立号也。」
473
 〈一一〉《集解》:郑玄曰:「横,充也。谓气作充满。」
474
 〈一二〉《集解》:王肃曰:「声果劲。」
475
 〈一三〉《集解》:郑玄曰:「谓分明于节义。」
476
 〈一四〉《集解》:郑玄曰:「廉,廉隅。」
477
 〈一五〉《集解》:王肃曰:「滥,会诸音。」
478
 〈一六〉《集解》:郑玄曰:「闻欢嚣则人意动作也。」
479
 〈一七〉《集解》:郑玄曰:「以声合己志。」
480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一〉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二〉
481
 〈一〉《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
482
 〈二〉《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衆也。」 《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旣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舞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483
  答曰:「病不得其衆也。」〈一〉
484
 〈一〉《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衆心为忧,忧其难。」 《正义》:牟贾答也。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衆心,故前鸣鼓戒衆,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衆心故也。
485
  「永叹之,淫液之,何也?」〈一〉
486
 〈一〉《集解》:郑玄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 《正义》:此第二问也。
487
  答曰:「恐不逮事也。」〈一〉
488
 〈一〉《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 《正义》:此答亦是也。言衆士望武王欲伐速,恒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淫液之声。
489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一〉
490
 〈一〉《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 《正义》:第三问也。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何)也。
491
  答曰:「及时事也。」〈一〉
492
 〈一〉《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 《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493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一〉
494
 〈一〉《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 《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495
  答曰:「非武坐也。」〈一〉
496
 〈一〉《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 《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497
  「声淫及商,何也?」〈一〉
498
 〈一〉《集解》:王肃曰:「声深淫贪商。」 《正义》:第五问也。
499
  答曰:「非武音也。」〈一〉
500
 〈一〉《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 《正义》:此答又非也。
501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一〉
502
 〈一〉《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503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一〉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二〉
504
 〈一〉《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 《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
505
 〈二〉《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 《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506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一〉
507
 〈一〉《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 《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是也。 《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508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一〉「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旣闻命矣。〈二〉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三〉
509
 〈一〉《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四)〔五〕事,(五)〔四〕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
510
 〈二〉《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
511
 〈三〉《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512
  子曰:「居,吾语汝。〈一〉夫乐者,象成者也。〈二〉总干而山立,〈三〉武王之事也;〈四〉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五〉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六〉且夫武,始而北出,〈七〉再成而灭商,〈八〉三成而南,〈九〉四成而南国是疆,〈一0〉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一一〉六成复缀,以崇天子,〈一二〉夹振之而四伐,盛(振)威于中国也。〈一三〉分夹而进,〈一四〉事蚤济也。〈一五〉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一六〉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一七〉武王克殷反商,〈一八〉未及下车,〈一九〉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二0〉封帝舜之后于陈;〈二一〉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二二〉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二三〉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二四〉庶民弛政,庶士倍禄。〈二五〉济河而西,〈二六〉马散华山之阳〈二七〉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二八〉而不复服;〈二九〉车甲弢〈三0〉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三一〉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三二〉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三三〉左射狸首,右射驺虞,〈三四〉而贯革之射息也;〈三五〉裨冕搢笏,〈三六〉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三七〉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三八〉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敎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三九〉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四0〉所以敎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四一〉
513
 〈一〉《集解》:郑玄曰:「居犹安坐也。」
514
 〈二〉《集解》:王肃曰:「象成功而为乐。」
515
 〈三〉《集解》:王肃曰:「总持干楯,山立不动。」
516
 〈四〉《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答所以迟也。象武王伐纣,持楯立,以待诸侯至,故云武王之事也。
517
 〈五〉《集解》:王肃曰:「志在鹰扬也。」 《正义》:答迟久已竟,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武王欲及时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纣,志愿武王之速得,自奋其威勇以助也。
518
 〈六〉《集解》:王肃曰:「武乱,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无事也。」 《正义》:贾前答武坐,非也,因又为之说,言当伐纣时,士卒行伍有乱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轩左,以待处分,故分八佾象鬭时之乱,挨相正之,则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519
 〈七〉《集解》:郑玄曰:「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 《正义》:说五事旣竟,而迟久之意未周,故更广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云「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津之时也。王居镐在南,纣居朝歌在河北,故舞者南来,持楯向北,尚象之也。
520
 〈八〉《集解》:郑玄曰:「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 《正义》:再成谓舞者再来奏时也。舞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舞,象武王前观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击刺。
521
 〈九〉《集解》:王肃曰「诛纣已而南。」 《正义》:舞者第三奏,往而转向南,象武王胜纣,向南还镐之时也。
522
 〈一0〉《集解》:王肃曰:「有南国以为疆界。」 《正义》:舞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时,南方荆蛮并来归服,为周之疆界。
523
 〈一一〉《集解》:王肃曰:「分陕东西而治。」 《正义》:舞者至第五奏,而东西中分之,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后,周公、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
524
 〈一二〉《集解》:郑玄曰:「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王肃曰:「以象尊崇天子。」
525
 〈一三〉《集解》:王肃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与纣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 《正义》:夹音古合反。夹振,谓武王与大将(军)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铎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纣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云「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乐舞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526
 〈一四〉《集解》:徐广曰:「一作『迟』。」
527
 〈一五〉《集解》:王肃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528
 〈一六〉《集解》:郑玄曰:「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
529
 〈一七〉《集解》:郑玄曰:「欲语以作武乐之意。」 《正义》:今衞州所理汲县,卽牧野之地也。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其语卽下所陈是也。
530
 〈一八〉《集解》:郑玄曰:「反,当为『及』,谓至纣都也。」
531
 〈一九〉《索隐》:给,礼文作「及」,盖声相近而字误耳。 《正义》:车,戎车也。军法,一车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云「戎车三百两」,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
532
 〈二0〉《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蓟音计,幽州县是也。
533
 〈二一〉《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
534
 〈二二〉《正义》:汴州雍丘县,故杞国。
535
 〈二三〉《集解》:郑玄曰:「积土为封。封比干之墓,崇贤也。」
536
 〈二四〉《集解》:徐广曰:「〈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闾。」
537
 〈二五〉《集解》:郑玄曰:「弛政,去纣时苛役。倍禄,复其纣时薄者。」
538
 〈二六〉《正义》:济,渡也。河,黄河也。武王伐纣事毕,从怀州河阳县南渡河至洛州,从洛城而西归镐京也。
539
 〈二七〉《集解》:郑玄曰:「散犹放。」
540
 〈二八〉《集解》:徐广曰:「在弘农县,今曰桃丘。」
541
 〈二九〉《正义》:示无复用。服亦乘也。桃林在华山之旁,此二处并是牛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归之前处,故《尚书·武成篇·序》云「武王伐殷,往伐归兽」是也。
542
 〈三0〉《集解》:徐广曰:「音韬。」
543
 〈三一〉《集解》:郑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544
 〈三二〉《集解》:王肃曰:「所以能櫜弓矢而不用者,将率之士力也,故建以为诸侯,谓之建櫜也。」 《索隐》:王肃云:「将帅能櫜弓矢而不用,故建以为诸侯,因谓建櫜也。」
545
 〈三三〉《集解》:郑玄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王肃曰:「郊有学宫,可以习礼也。」
546
 〈三四〉《集解》:郑玄曰:「左,东学;右,西学也。狸首、驺虞,所歌为节也。」
547
 〈三五〉《集解》:郑玄曰:「贯革,射穿甲革也。」
548
 〈三六〉《集解》:郑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属也。搢,插也。」
549
 〈三七〉《集解》:郑玄曰:「文王之庙为明堂。」
550
 〈三八〉《集解》:郑玄曰:「耕藉,藉田也。」
551
 〈三九〉《集解》:郑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学曰东胶。」
552
 〈四0〉《集解》:郑玄曰:「冕而总干,在舞位。」
553
 〈四一〉《集解》:郑玄曰:「言武迟久,为重礼乐也。」
554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一〉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二〉如赐者宜何歌也?」
555
 〈一〉《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
556
 〈二〉《集解》:郑玄曰:「气顺性。」
557
  师乙曰:「乙,贱工也,〈一〉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二〉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淸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三〉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四〉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五〉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六〉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七〉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八〉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九〉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0〉子贡问乐。〈一一〉
558
 〈一〉《集解》:郑玄曰:「乐人称工也。」
559
 〈二〉《集解》:郑玄曰:「执犹处也。」
560
 〈三〉《集解》:郑玄曰:「肆,正也。」
561
 〈四〉《集解》:郑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562
 〈五〉《集解》:郑玄曰:「育,生也。」
563
 〈六〉《集解》:郑玄曰:「以其肆直。」
564
 〈七〉《集解》:郑玄曰:「以其温良而能断也。」
565
 〈八〉《集解》:郑玄曰:「言歌声之著,动人心之审,而有此事。」
566
 〈九〉《集解》:郑玄曰:「长言,引其声。」
567
 〈一0〉《集解》:郑玄曰:「手舞足蹈,欢之至。」
568
 〈一一〉《正义》:结此前事,悉是答子贡问之事。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为〈乐记〉通天地,贯人情,辩政治,故细解之。以前刘向《别录》篇次与郑目录同,而〈乐记〉篇次又不依郑目。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以后文出褚意耳。
569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570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571
  而衞灵公之时,〈一〉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二〉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卽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三〉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卽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572
 〈一〉《正义》:时衞都楚丘。楚〔丘〕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衞之楚丘邑也。
573
 〈二〉《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卽师延投处也。」
574
 〈三〉《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虒祁之宫」。杜预云:「虒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
575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576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闲。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577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578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敎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馀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579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淸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馀曲。
URN: ctp:ws45411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