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第九

《卷第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積年久咳方二十一首
2
《病源》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久咳嗽是連滯歲月,經久不瘥者也。凡五髒皆有咳嗽,不已則各傳其腑,諸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寒氣聚於胃而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變面浮腫,氣逆故也。出第十四卷中
3
《深師》療五髒咳積年,劇則上氣不得臥,喉中如有物,醫所不療。五愈丸方。
4
桂心 細辛 乾姜 白前 甘草炙各三分 蜀椒 代赭 通草 款冬花 芫花熬各一分 伏龍肝 紫菀 牡蠣各二分熬
5
上十三味,搗篩,以飴糖和之,搗令調和。如棗核一丸含之,稍稍咽其汁盡,復含,令胸中熱為候。不知,以意加之。其久病重者,晝夜二十餘丸,若一歲咳者,一月愈,十歲咳者,百日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6
又療三十年咳。芫花煎方。
7
芫花二兩 乾姜三兩末之
8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納姜末,加蜜一升合煎之如糜。一服如半棗,日三。不知加之。一方不用乾姜,取芫花汁蜜和煎令可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
9
又療三十年咳,氣奔上欲死,醫所不療。海藻丸。褚仲堪方。
10
海藻三分 麥門冬五分去心 昆布 乾姜 細辛 文蛤 桂心 蜀椒汗各二分
11
上八味,搗篩,蜜和。服如杏仁許,夜臥一丸,著舌上,稍稍咽汁盡,更著一丸。忌生葱、生菜等。
12
又療三十年咳嗽上氣,短氣久冷,五髒客熱,四肢煩疼,食飽則劇,時有發,甚不能行步,夜不得臥,多夢。香豉丸。
13
香豉四分熬 杏仁二分去尖、皮、兩仁,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乾姜二分 細辛三分 吳茱萸二分
14
上八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15
又療三十年上氣咳嗽。款冬花丸方。
16
款冬花六分 桂心四分 紫菀六分 杏仁四分去尖、皮、兩仁,熬 附子二兩炮 藜蘆四分 乾姜六分 甘草七分炙 細辛六分 防風八分 芫花六分熬 蜀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稍加,日三服。忌生葱、辛、鹹、醋、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狸肉等。一方十四味,此方忌酢,恐有茯苓
17
又療三十年咳逆上氣,咽喉如水雞鳴,或唾膿血,師藥不能療者方。
18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乾姜一斤 豬肪三斤
19
上三味,搗篩,納肪中,以水五升,合豉等物熟煎。每以二合服之,大效。
20
又療三十年咳嗽。七星散方。
21
蜀椒 桑根白皮 芫花根皮 款冬花 紫菀 代赭 細辛 伏龍肝各一兩
22
上八味,搗為散,取作七星聚,聚如扁豆大。以竹筒口當藥上,一一吸咽之,令藥入腹中。先食訖,即服藥,日三服。後三日不瘥,複作七聚,以一臠肉炙令熟,以轉展藥聚上,令藥悉在炙肉中,仰臥, 咀炙肉汁,令藥力歆歆,皆毒螫咽中,藥力盡,吞肉,前後所療皆不至,食肉便愈。若不愈,復作如初法,必愈乃止。羊牛鹿肉皆可用,勿用豬肉。忌生菜。《千金》、《延年》不用椒與芫花根,餘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23
《千金》療三十年咳嗽方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24
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納蜜復秤知斤兩,次納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大含一丸,日三。禁一切雜食。
25
又療三十年咳方紫菀二兩 款冬花三兩
26
上二味,為散。先食飲服一錢匕,日三,七日愈。張文仲、《古今錄驗》、《深師》又療三十年咳方百部根(三斤
27
上一味,搗取汁,煎之如飴。以溫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師》方,白蜜二升,更煎五六沸,服三合,有驗。
28
又療久咳不瘥方兔矢四十九枚 胡桐律一分三分
29
上三味,搗篩,蜜和為丸。服如梧子三丸,令吐冷物盡則瘥。並出第十八卷中
30
《延年》療久咳不瘥方豬腎一具去脂膜二十八顆開口者
31
上二味,取腎一顆,上作十四孔,取椒納孔中,兩腎總著二十八顆了,以水緩煮令熟,割破細切,啖之令盡,有驗。張文仲處,出第五卷中
32
崔氏療積年咳,喉中啞聲方。
33
芫花根白皮六分切,熬令焦黑 貝母十二分 款冬花六分 百部根八分切,熬杏仁十分去尖、皮,熬 皂莢四分去皮、子,炙 五味子 蜈蚣半枚炙 桑白上十一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棗汁送之。出第六卷中
34
《必效》療咳嗽積年不瘥者,胸膈乾痛不利方。
35
紫菀一大兩 杏仁四十九枚去兩仁、尖、皮,熬一大合一大合
36
上四味,紫菀及杏仁各別搗,先煮酥、蜜,攪令和,納紫菀、杏仁研,破塊煎十餘沸,藥成,出瓷器中。每日空腹服一彈丸,細細含咽之。忌酒、面及豬肉等。凌空道士得此方傳,效不復可言。
37
又方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牙出,焙乾,炒令黃黑色一雞子許 大棗
38
上三味,鐺中煎令酥盡,取棗去皮食之,日二。
39
又方生姜五兩半大升
40
上二味,取姜刮去皮如 子切之。置餳中,微火煎姜使熟,食使盡則瘥。段侍御用之極效。
41
又方款冬花上一味,和蜜,火燒。含取煙咽之,三數度則瘥。
42
又方取莨菪子三指撮,吞唾咽之,日五六度,光祿李丞自服之,極神效。並出第一卷中
43
《古今錄驗》療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氣。麻黃湯方。
44
麻黃八分去節 蜀椒四分汗 細辛三分二分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兩仁者,碎
45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生菜。
46
又許明療人久咳欲死方取濃榆皮削如指大,去黑,剋令如鋸,長尺餘,納喉中。頻出入,當吐膿血則愈。
47
又香豉丸 療上氣,三十年咳氣,久寒冷痺,脾中客熱變為冷方。
48
食茱萸一兩 甘草一兩 香豉二十枚 細辛 杏仁去尖、皮、兩仁者,熬各一兩 紫菀二兩
49
上六味,搗篩為末,別搗杏仁如膏,乃納末攪令勻,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
50
不知,增之至五丸,暮臥時含十丸,著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51
久咳坐臥不得方二首
52
《集驗》療久患氣嗽,發時奔喘,坐臥不得,並喉裏呀聲氣欲絕方。
53
麻黃去節 杏仁去尖、皮、兩仁者,碎 紫菀各三兩 柴胡 橘皮各四
54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劑不瘥,頻兩三劑,從來用甚驗。張文仲同,出第四卷中
55
《備急》療久咳奔喘,坐臥不得,並喉裡呀聲氣絕方。
56
麻黃去節 乾蘇葉 橘皮各三兩 柴胡四兩 杏仁四兩去尖、皮、兩仁者,碎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兩劑必瘥,甚效。(張文仲同,出第三卷中
57
咳嗽短氣方七首
58
《病源》肺主於氣,候於皮毛,氣虛為微寒客於皮毛,傷於肺,氣不足,則成咳嗽。夫氣得溫則宜和,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併聚於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而短氣也。出第十四卷中
59
《深師》療傷中咳嗽短氣,腸中痛,流飲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熱邪癖,五內不調。肉蓯蓉湯方。
60
肉蓯蓉五兩 干地黃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 烏頭一兩炮 甘草 桂心紫菀 五味子各二兩 生姜 石膏碎,綿裹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61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分為七服,日四夜三。一方用大棗五十枚,水一斗二升,煮取九升。忌海藻、生葱、菘菜、蕪荑、豬肉、冷水。
62
療上氣,咽喉窒塞,短氣不得臥,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脅滿,不能食,面色萎黃。貝母飲方。
63
貝母 石膏綿裹,碎 桂心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兩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兩仁者 生姜五兩 半夏五兩洗
64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餳等。
65
又療咳而不利,胸中痞而短氣,心中時悸,四肢不欲動,手足煩,不欲食,肩背痛,時惡寒。海藻湯方。
66
海藻四兩 茯苓六兩 半夏五合洗 五味子五合 細辛二兩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兩仁者
67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葱、醋物。一方有生姜一兩,《千金》同,出第十八卷中
68
《古今錄驗》五味子湯 療逆氣咳嗽,胸膈中寒熱,短氣不足方。
69
五味子一兩 前胡三兩 紫菀 甘草 桂心 生姜各二兩三十枚擘
70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絞去滓,服一升,日三夜三。忌生葱、海藻、菘菜。《廣濟方》用橘皮,不用茱萸
71
又胡椒理中丸 療咳嗽逆氣,不能飲食,短氣方。
72
胡椒 蓽茇 乾姜 款冬花 甘草 橘皮 高良姜 細辛各四兩 白術五兩
73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菜、海藻、菘菜又瀉肺湯 療咳逆短氣方。
74
人參三分 生姜四分 半夏五分洗 甘草四分炙 橘皮十二分 竹葉二兩
75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此方亦療霍亂。忌羊肉、餳、海藻、菘菜又療咳嗽,及短氣脅痛。姜椒湯方。
76
生姜 椒去目、汗各一兩
77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合。並出第十九卷中
78
九種咳嗽方一首
79
《千金》九種氣咳嗽欲死,百病方。
80
乾姜二分 半夏 細辛 紫菀 吳茱萸 芫花 茯苓 甘遂 防葵 甘草
81
人參 烏頭 大黃 葶藶子 巴豆去皮、心,熬 濃朴 杏仁去皮、尖、兩仁者,熬各一分 五味子 遠志去心 枳實 皂角去皮、子,炙 當歸 桂心前胡 菖蒲 大戟 蜀椒各半分 白薇三分
82
上二十八味,搗,合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以知為度。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葱、酢物、野豬肉、蘆筍。一方無巴豆,有 蟲半分。恐非,出第十八卷中
83
咳逆及厥逆飲咳方七首
84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流行腑髒,宣發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於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逆不下,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 足皆痛也。其湯、熨、鍼、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養生方·導引法》云,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以鼻納氣,咳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髒,津潤六腑。又云,還向反望側望,不息七通。療咳逆胸中病,寒熱。出第十四卷中
85
《深師》療咳嗽短氣不得息,發熱,胸苦滿,不得飲食。五味子湯方。
86
五味子二兩 桂心 甘草 細辛各一兩 乾姜三兩 紫菀二兩一方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
87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無乾姜,生姜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出第十八卷中
88
《千金》竹皮湯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89
生竹皮三兩 紫菀二兩 飴糖一斤 生地黃汁一升
90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深師》同
91
又療大逆上氣,喉咽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方。
92
麥門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粳米三合 大棗十四枚
93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餳、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並出第十八卷中
94
《古今錄驗》療厥逆,髒氣有餘,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遊氣湯方。
95
濃朴四兩炙 人參 甘草 牡蠣各二兩熬 茯苓四兩 桂心 半夏各一兩洗 梔子四枚 生姜八兩 黃芩三兩
96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良驗。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醋物等。
97
又療咳逆上氣丸方乾姜四兩 桂心 款冬花各一兩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兩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98
上六味,先搗上五味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著牙上咀,常暮臥時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葱、豬肉、蘆筍。
99
又小胡椒丸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方。
100
胡椒五分 乾姜六分 款冬花三分
101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飲服三丸,日再服,以知為度。禁如前法。並出第十九卷中
102
十咳方六首
103
《千金》問曰,咳病有十,何謂也?師曰,有風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問曰,十咳之證,何以為異?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終,謂之風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咳引脅下痛,謂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下引少腹,謂之脾咳;咳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咳;咳則耳無所聞,引腰並臍中,謂之腎咳;咳而引頭痛,口苦,謂之膽咳;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夫風咳者下之,寒咳、支咳、肝咳,灸足太衝,心咳灸刺手神門,脾咳灸足太白,肺咳灸手太泉,腎咳灸足太谿,膽咳灸足陽陵泉,厥陰咳灸手太陵。留飲咳者,其人咳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時如小兒螈 狀。夫久咳為水咳而時發熱,脈在九菽一云卒弦者非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咳家其脈弦,欲行吐藥,當相人強弱無熱,乃可吐耳。通按:太泉疑太淵
104
又咳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不能臥坐者,陰不受邪故也。
105
又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與十棗湯方。
106
芫花 甘遂 大戟並熬等分
107
上三味,搗下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強人取重一錢,羸人半錢匕,頓服之。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益藥半錢,下後自補養。《古今錄驗》同,此方仲景《傷寒論》方
108
又咳而引脅下痛者,亦十棗湯主之。用前方
109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其脈沉者,不可發汗。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療,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也,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土氣汗出而咳,屬飲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發汗,發汗出則厥逆冷。
110
又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111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桂心 乾姜 甘草炙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112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納諸藥,煮得三升,去滓,服一升。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黃;若食飲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六片破;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熬。芫花不主利,麻黃止喘,今語反之,疑非仲景意加減。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羊肉、餳。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113
青龍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而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複冒者。可與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湯主之,治其氣衝方。
114
茯苓四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三兩炙 五味子半升
115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以《千金》校之,亦脫此方,今於仲景方錄附之
116
衝氣則抵,而反更咳胸滿者,與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心,加乾姜、細辛以治其咳滿方。
117
茯苓四兩 甘草 乾姜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118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醋等物。
119
咳滿即止,而復更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姜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方。
120
茯苓四兩 甘草 乾姜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121
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122
水去嘔則止,其人形腫,可納麻黃,以其人遂痺,故不納麻黃,乃納杏仁也。若逆而納麻黃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方。
123
茯苓四兩 乾姜三兩 細辛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 甘草三兩炙
124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125
若面熱如醉狀者,此為胃中熱,上衝熏其面令熱,加大黃利之方。
126
細辛 甘草 乾姜各三兩 茯苓四兩 五味子 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大黃三兩蒸
127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餳、醋、羊肉。並出第十八卷中
128
久咳嗽上氣唾膿血及濁涎方五首
129
《病源》久咳嗽上氣者,是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累年,久不瘥則胸背痛,面腫,甚則唾膿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130
《深師》療肺氣不足,咳逆唾膿血,咽喉悶塞,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補肺湯方。
131
款冬花三兩 桂心二兩 鐘乳二兩 乾姜二兩 白石英二兩 麥門冬去心四兩 五味子三兩 粳米五合 桑白皮根一斤 大棗一百枚擘
132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桑白皮、棗令熟,去滓,納藥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忌生葱等。《千金》同
133
又療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臥。皂莢丸方。
134
長大皂莢一挺去皮、子,炙
135
上一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一丸,日三夜一,以大棗膏和湯下之。《千金》、《經心錄》、《延年》同,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一名棗膏丸
136
又療咳逆上氣,吐膿或吐血,胸滿痛不能食。補肺湯方。
137
一法五兩 桂心 干地黃 茯苓 濃朴 乾姜 紫菀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甘草 鐘乳 白石英各二兩 桑白皮根 人參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138
上十八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生葱、醋物。《千金》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139
《古今錄驗》療寒冷咳嗽,上氣胸滿,唾腥膿血。四味石鐘乳散方。
140
鐘乳碎,研 白 石 款冬花 桂心各一
141
上四味搗,合下篩。以筒吸之如大豆許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數試有驗。
142
當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千金》、《集驗》同,出第十九卷中
143
《必效》療上氣唾膿血方灸兩乳下黑白際各一百壯,良。《千金》同
144
咳嗽膿血方一十一首
145
《病源》咳嗽膿血者,損肺傷心故也。肺主氣,心主血,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傷於陰脈則有血,血與氣相隨而行,咳嗽極甚,傷血動氣,俱乘於肺,以津液相搏,蘊結成膿,故咳嗽而有膿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146
廣濟》療瘕 吐膿損肺方。
147
人參二分 瓜蒂三分 杜蘅五分
148
上三味,搗篩為散。平旦空腹以熱湯服方寸匕,當吐痰水惡汁一二升。吐已,復煮白粥食淡水未盡,停三日,更進一服。忌生冷、油膩、豬、魚。《肘後》、《古今錄驗》用杜蘅三分、人參一分,服一錢匕,出第二卷中
149
《深師》療咳逆唾膿血。雞子湯方。
150
雞子一枚 甘草二分炙 甘遂一分 大黃二分 黃芩二分
151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雞子攪令調。盡飲之,良。忌海藻、菘菜又療傷肺唾血方茅根上一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絞取汁飲之。主熱渴。出第四卷中
152
《刪繁》療肺偏損、胸中應肺偏痛,唾血氣咳。款冬花散方。
153
款冬花 當歸各六分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細辛 貝母各四分 乾姜 干地黃各八分 白術 甘草 杏仁去尖、皮各五分 紫菀三分
154
上十四味,搗篩為散。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葱、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出第五卷中
155
《千金》百部丸 主諸咳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156
百部根二兩 升麻半兩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紫菀 乾姜各一兩
157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
158
又療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氣不欲食,惡風,目暗 ,足膝脛寒湯方。
159
乾地黃切半升 桑白皮切二升切一升 白膠五兩 桂心二尺
160
人參紫菀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生姜五兩 飴糖一升 大麻仁一升 大麥三升
161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麥,濾取一斗,去滓,納藥煎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又療肺病咳嗽膿血,及唾涕血出不止方。
162
好酥五十斤
163
上三遍煉,停凝,當出醍醐。服一合,日三,以瘥止。
164
又方三遍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灌鼻中,日二夜一。
165
又療咳嗽喘息、喉中如有物,唾血方。
166
杏仁二升去尖、皮、兩仁者 豬脂二合一升 生姜汁二升一升
167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黃黑,出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合煎五物,令可丸。服如杏核,日夜六七,漸加之。並出第十八卷中
168
《古今錄驗》瀉肺湯 療肺中膿咳唾血,氣急不安臥方。
169
芎 麻黃去節 細辛 椒去目、閉口,汗 當歸各一兩
170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微汗或吐膿血。忌生菜。一方有生姜一兩
171
又羊肺湯 療咳晝夜無閒,息氣欲絕,肺傷唾血方。
172
五兩 牡蠣 桂心六兩 射干 桃仁去尖、皮 貝母 橘皮 百部根五味子各三兩 生姜六兩 白石英 半夏洗各五兩 款冬花 甘草 濃朴炙各二兩 羊肺一具
173
上十六味,切,先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取一斗,去肺,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葱。出第十九卷中
174
久咳嗽膿血方四首
175
《病源》久咳嗽膿血者,肺感於寒,微則成咳嗽,咳嗽極甚,傷於經絡,血液蘊結,故有膿血,氣血俱傷,故連滯積久,其血黯瘀與膿相雜而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176
《廣濟》療積年咳嗽膿血方。
177
莨菪二升 大棗一百顆青州者
178
上二味,以水三大升,取馬糞燒火煎熟之,候令汁盡取棗,早晨服一枚,日中一枚,日暮一枚,不覺漸加,口乾胸熱則以為度,不吐不利。忌並如前法。
179
又療咳經年不瘥,氣喘欲絕,傷肺見血方。
180
桑白皮切五合 白羊肺一具切 芍藥十分 款冬花六分 茯苓十一分 貝母十二分 麥門冬六分 杏仁六分去尖、皮,熬為脂 升麻十二分 生地黃汁一升
181
黃芩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地黃汁、蜜等,微火上煎如魚眼沸,攪勿停手,取二升二合煎成,淨綿夾布濾。每食後含一合,日夜三四度,老小以意減之,微煖含之佳。忌生冷、油、醋、面、魚、KT 、蕪荑。(並出第二卷中
182
《深師》療咳逆,氣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嘔血,短氣連年。款冬花丸方。
183
款冬花十八分 紫菀十二分 杏仁八分去尖、皮、兩仁者,熬 香豉十分熬
184
心干地黃各三上十一味,搗篩,蜜和如彈丸。含稍稍咽汁,日四夜再,神良。忌海藻、菘菜、生葱、蕪荑、鯉魚。(出第十八卷中
185
《近效》療久咳兼唾血方。
186
白前三兩 桑白皮 桔梗各二兩 甘草一兩炙
187
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李子劍方
188
咳嗽唾粘方二首
189
《廣濟》療肺熱咳嗽,涕唾多粘。甘草飲子方。
190
甘草六分炙 款冬花七分 豉心一合 生麥門冬八分去心 葱白一握 檳榔十顆合子,碎 桔梗六分 地黃汁半升
191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利。忌生菜、熱面、炙肉、海藻、菘菜、魚、KT 、粘食、豬肉、蕪荑。出第二卷中
192
《延年》紫蘇飲 療咳嗽短氣,唾涕稠,喘乏,風虛損,煩發無時者,宜服此方。
193
紫蘇 貝母各二兩 紫菀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五枚擘 葶藶子一兩熬令黃,別搗 甘草一兩炙
194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里。禁豬、魚、肉、KT、海藻、菘菜。出第五卷中
195
許仁則療咳嗽方一十二首
196
許仁則論,咳嗽病有數種,有熱嗽,有冷嗽,有肺氣嗽,有飲氣嗽。熱嗽者,年少力壯,體氣充滿,將息傷熱,積熱所成,故致熱嗽,此但食飲取冷,兼以藥壓之自歇。冷嗽者,年衰力弱,體氣虛微,如復寢食傷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將息以溫,兼進溫藥則當平復。肺氣嗽者,不限老少,宿多上熱,後因飲食將息傷熱,則常嗽不斷,積年累歲,肺氣衰便成氣嗽,此嗽不早療,遂成肺痿,若此將成,多不救矣。飲氣嗽者,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上衝,衝入於肺,肺得此氣,便成嗽,久而不除,漸成水氣,若作此病,亦難療之。熱嗽之狀,更無其餘,但遇於熱便發此者,宜合生地黃等七味湯服之方。
197
生地黃一升切 生姜二合切 桑白皮根切一升 射干切二升 乾葛切六合 紫蘇三合 竹瀝一升
198
上藥細切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竹瀝攪調。每食後良久則服之,分一劑作四服。若覺可則重合服之,病輕者三數劑則瘥。忌蕪荑。
199
又依前生地黃等七味飲,雖得暫瘥,於後還發,宜合紫菀等十味丸方。
200
紫菀五分 桑白皮六合 射干四兩 百部根五兩 麻黃二兩去節 乾葛五兩 地骨皮 升麻各四兩 干地黃六兩 芒硝六兩
201
上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竹瀝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蕪荑。
202
又冷嗽之狀,但遇諸冷,此疾便發,有如此者,宜合大棗等七味湯主之方。
203
大乾棗三十枚擘 桂心四兩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兩仁,研 細辛五兩 吳茱萸 當歸各三兩
204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溫分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一劑覺得力,至三四劑亦佳,隔三四日服一劑。此湯原欠一味。忌生葱、生菜。
205
又依前大乾棗湯服之雖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宜合當歸等十味丸服之方。
206
當歸 細辛 甘草炙各五兩 桂心 吳茱萸 人參各三兩 蜀椒三合汗 橘皮乾姜各四兩 桑白皮八兩
207
上藥搗篩,蜜和丸。煮乾棗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服此丸經三五日覺熱,每服藥後,良久吃三數口,粥食壓之。豈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208
又肺氣嗽經久將成肺痿,其狀不限四時冷熱,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粘,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作有時,唇口喉舌乾焦,亦有時唾血者,漸覺瘦悴,小便赤,顏色青白毛聳,此亦成蒸。有此狀者,宜合白前等七味湯服之,兼有麻黃等十味丸、桑白皮等十味煎。
209
又肺氣嗽經久有成肺癰者,其狀與前肺痿不多異,但唾悉成膿,出無多少,有此病者,於白前湯中加半夏五兩,黃 三兩,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於麻黃丸中加黃 五兩,苦參六兩,芍藥三兩,於桑白皮煎中加黃 切三升,共桑白皮、地骨皮同煎,又加水三升同煎,忌羊肉、餳。
210
白前湯方白前三兩 桑白皮三兩 生地黃一升 茯苓五兩 地骨皮四兩 麻黃二兩去節 生姜六兩
211
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加竹瀝五合。分溫四服,食後服之,晝三夜一。覺得力,重合服五六劑佳,隔三日服一劑。忌醋、蕪荑。
212
又依前白前等七味湯雖服覺可。根本未除,宜合麻黃等十味丸服之方。
213
麻黃二兩去節 白前二兩 桑白皮六兩 射干四兩 白薇三兩 百部根五兩 干地黃六兩 地骨皮五兩 橘皮三兩
214
上藥搗篩,蜜和丸。煮桑白皮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加至十五丸,丸如梧子大。本欠一味,忌蕪荑。
215
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飽滿而在夜,肺既居上,此是病在上,已晝,服丸,夜無憑準,宜合桑白皮汁等十味煎,每夜含咽之方。
216
桑白皮切一升 地骨皮切三升
217
二味用水七升熟煎,取三升汁,去滓,澄清。
218
生地黃汁五升 生麥門冬汁二升 生姜汁一升 竹瀝三升 生葛根汁三升
219
白蜜一升 牛酥三合 大棗膏一升
220
上八味,先於微火上取生地黃汁以下、生葛汁以上,和煎減半,則納桑白皮等二物汁和煎之,三分減一,則納酥、蜜、棗膏攪之,勿停手,得如稠飴狀,煎成訖,置別器中。服之,每夜欲臥時,取一胡桃大含之,細細咽汁,稍加至雞子大,欲晝日間丸服亦得。忌蕪荑。
221
又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 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有如此者,宜合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十五味丸服之方。
222
細辛 半夏 桂心 桑白皮各五兩 乾姜 當歸各四兩 芒硝六兩 杏仁六合去尖、兩仁者,研
223
上藥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當得快利後,好將息,經三四日,合丸服之。忌生蔥、生菜、羊肉、餳。
224
丸方葶藶子六合熬 細辛 五味子各五兩 乾姜 當歸各四兩 桂心 人參 丁香大黃 商陸根各三兩 橘皮四兩 桑白皮六兩 皂莢肉二兩炙 大腹檳榔二十枚
225
麻上藥搗篩,蜜和丸。煮桑白皮飲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如梧子大。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忌生蔥、生菜。
226
又依前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等十五味丸,不覺可,漸成水病,餘一如前況,更加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宜合大乾棗三味丸服之方。
227
大棗六十枚擘,去核 葶藶子一升熬 杏仁一升去尖皮、兩仁者,熬
228
上藥合搗,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著,細細下蜜作丸。依前以桑白皮飲下之,初服七八丸,日再服,稍稍加之,以大便通為度,病重者時令鴨溏佳。亦有以前三味煮湯服之又依前大棗等三味丸服,雖覺氣暫歇,然病根深固,藥力微弱,且停服大棗丸,合巴豆丸五味細細服之,蕩滌宿病方。
229
巴豆仁二十枚熬,去心、皮 杏仁一百顆去尖、皮、兩仁者,熬 牽牛子五合熬 葶藶子六合熬 大棗六十枚擘,去核
230
上藥合搗,一如前大棗丸法。還以桑白皮飲下之,服三四丸,日再服。如利即減,秘即加,常以大便調為候,病甚時時取鴨溏亦佳。忌蘆筍、野豬肉。吳升同,出下卷中
231
雜療咳嗽方三首
232
《古今錄驗》五髒六腑皆令人咳,肺居外而近,上合於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嗽也。邪客於肺,則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喉鳴,甚者唾血。肺咳經久不已,傳入大腸,其狀咳則遺糞。腎咳者,其狀引腰背,痛甚則咳涎。腎咳經久不已,傳入膀胱,其狀咳則遺尿。肝咳者,其狀左脅痛,甚者不得轉側。肝咳經久不已,傳入膽,其狀咳則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狀引心痛,喉仲介介如鯁狀,甚者喉痺咽腫。心咳經久不已,傳入小腸,其狀咳則失氣。脾咳者,其狀右脅痛,陰陰則引肩背,甚者不得動,動便咳劇。脾咳經久不已,則傳入胃,其狀咳即嘔,甚則長蟲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痛,不能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又非時有風寒冷,人觸冒解脫,傷皮毛間,入腑髒為咳上氣,如此也。又非時忽然暴寒傷皮膚,中與肺合,則咳嗽上氣,或胸脅又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熱得非時之寒暴薄之,不得漸散,伏結深喜肺癰也。因咳服溫藥,咳尤劇,及壯熱吐濃血,汗出惡寒是也,天有非時寒者,急看四時方也。
233
又療咳嗽上氣,時時嘔白唾沫數十歲者方。
234
吳茱萸 五味子 大黃 桂心 甘草 細辛 人參 紫菀 款冬花各一兩 大戟竹茹各三分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亦療陰冷咳,至良。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深師》同,並出第十九卷
235
《深師》療諸咳,心中逆氣,氣欲絕。杏仁煎方。
236
杏仁四兩去尖、皮,末 豬膏二斤 白蜜二升 生姜汁三升
237
上四味,著銅器中,於微火上先煎姜汁,次納蜜膏令如餳,置器著地,乃納杏仁末,複令得一沸,煎成。服如棗大一丸含之,日三,不知,稍稍增之。
238
又療氣上迫滿,或氣不通,煩悶喘嘔。蘇子湯方。
239
蘇子一升 乾姜三兩 半夏四兩洗 桂心 人參各一兩 橘皮 茯苓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240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若虛熱,去乾姜,用生姜六兩,加黃芩二兩。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酢等物。並出第十八卷中
URN: ctp:ws45810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