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詩經通論卷七

《詩經通論卷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新安首源姚際恆著
2
3
車鄰
4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評]未見一章。寺人之令。通韻。○賦也。
5
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評]既見二章。並坐鼓瑟。今者不樂,逝者其耋!本韻。○興也。下同。
6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並坐鼓簧。今者不樂,逝者其亡!本韻。
7
小序謂「美秦仲」,劉公瑾疑為「美襄公」,無有定也。小序謂下篇為「美襄公」,故此云「美秦仲」,以其為秦風首耳。其臆測亦可見。偽說謂「襄公為諸侯,周大夫與燕,美之而作」,以詩中有「並坐」字,謂臣不當與君並坐也。然亦武斷。何玄子謂「鼓瑟者並坐」,亦非語氣。意或草創之時,君、臣習狎,容有之耶
8
車鄰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六句。
9
駟驖
10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本韻。○賦也。下同。
11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本韻。[評]迅快自喜如見。
12
遊于北園,四馬既閑。本韻。輶車鸞鑣,載獫歇驕。本韻。
13
小序謂「美襄公」,然未知為何公。其曰「媚子從狩」,恐亦未必為美也。
14
「歇驕」,依舊解作犬名為是。若作「歇其驕」解,非古人語氣。秦風諸詩多慓悍自喜之意,洵乎言乃心之聲也。
15
駟驖三章,章四句。
16
小戎
17
小、戎、俴、收,[評]戎車制。五、楘、梁、輈,本韻。[評]馭兩服。游、環、脅、驅,陰、靷、鋈、續,[評]馭兩驂。文、茵、暢、轂,[評]又寫車。駕、我、騏、馵、[評]寫兩服。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本韻。○賦也。下同。
18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本韻。[評]承上駕我句。騏、 、是、中,[評]兩服。騧、驪、是、驂、本韻。[評]兩驂。龍、盾、之、合,[評]車蔽。鋈、以、觼、軜、[評]驂轡飾。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本韻。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本韻。
19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評]承上龍盾兩句,言矛盾。蒙、伐、有、苑、虎、韔、鏤、膺,[評]弓室。交、韔、二、弓,竹、閉、緄、縢、[評]弓檠。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本韻。
20
序謂「美襄公,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一詩作兩義,非也。偽傳謂「襄公遣大夫征戎而勞之」,意近是。何玄子曰:「襄公當幽王時為西垂之大夫,未為諸侯也,而所遣者亦大夫耶」此駮非,大夫之臣亦可稱「大夫」也。鄒肇敏曰:「凡勞詩或代為其人言,或代為其室家言。而此詩『言念居子』,則襄公自念其居子。」予初亦疑「厭厭良人」為婦目夫之詞;以孟子「其良人出」,唐風「如此良人何」證之,殆合。然黃鳥哀三良,亦曰「殲我良人」,雅之桑柔亦曰「維此良人,作為式穀」,何也若為室家代述,則種種軍容固無煩如此縷耳。何玄子曰:「先秦之世,『良人』為君子通稱。呂氏紀序意曰『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請問十二紀』,註亦謂『良人,君子也』。」二說皆通。
21
[二章]戎車為駟馬,兩服、兩驂。上章言兩服曰「騏、馵」,此章曰「騏、肌梗「肌辜礎格[」,特變字耳,故「騏」字不變也。何玄子曰,「爾雅謂『跡白駁』。蓋馬有忌,有白色,故曰『駁』。上章曰『馵』,因其白之在足也。此章曰『肌唬因其賈在體也。」亦有理。
22
[三章]「鏤膺」,補傳曰:「韔以虎皮為之,而以金鏤飾其膺也。膺,胸也,謂弓室之胸也。」嚴氏曰:「此首言『虎韔』,繼言『鏤膺』,下文又言『交韔二弓,竹閉緄滕』,則皆言弓耳,不得以此『鏤膺』為彼鉤膺也。補傳為長。」二說皆是。寫軍容之盛,細述其實馬、器械制度,刻琢典奧,于斯極矣;漢賦迥不能及。「言念君子」以下,忽又為平淺之音,空淡之句。一篇之中,氣候不齊,陰、晴各異,宜乎作序者不知之,以為兩義也。
23
小戎三章,章十句。
24
蒹葭
25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洄、從、之,道阻且長。、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本韻。○興也。下同。[評]此四句即上在字注腳,特加描摹一番耳,故增宛字。
26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洄從之,道阻且躋。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本韻。
27
蒹、葭、采、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洄從之,道阻且右。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本韻。
28
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洄」、「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于是于「在」字上原作「於上在字」,今按語氣改為「於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覺點睛欲飛,入神之筆。上曰「在水」,下曰「宛在水」,愚之以為賢人隱居水濱,亦以此知之也。集傳曰「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詩明先曰「道阻且長」,後曰「宛在」,乃以為皆不可得,何耶如此粗淺文理,尚不之知,遑言其它!既昧詩旨,且使人不見詩之妙,可嘆哉!
29
蒹葭三章,章八句。
30
終南
31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本韻。○興也。下同。
32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本韻。
33
小序謂「戒襄公」。按此乃美耳,無戒意。
34
終南二章,章六句。
35
黃鳥
36
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本韻。臨其穴,惴惴其慄。本韻。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本韻。○興也。下同。
37
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本韻。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38
交交黃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鍼虎。維此鍼虎,百夫之御。本韻。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39
「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三子為殉;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見文六年左傳。
40
集傳云:「今觀『臨穴惴慄』之言,則是康公從父之亂命,迫而納之于壙,其罪有所歸矣。」其言蓋本之蘇氏,曰:「三良之死,穆公之命也。康公從其言而不改,其亦異于魏顆矣。」子由又本之子瞻,其過秦穆公墓曰:「穆公生不誅孟明,豈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按詩三章明言穆公,又左傳曰:「秦穆公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鄭氏曰:「從死,自殺以從死。」孔氏曰:「不刺康公而刺穆公者,是穆公命從己死,此臣自殺從之,非後主之過。」此唐以上人所論,知此偏是宋人有此深文,何也其意以穆公尚為賢主,康公庸鄙,故舉而歸其罪。不知從死乃秦戎狄之俗,非關君之賢否也;何必為穆公回護而歸罪康公哉!朱又執「臨穴惴慄」之詞,為康公迫死。鄭氏則以為三人自殺;其臨穴惴慄,為秦人視其壙語。今平心按之,其事出于穆公之命,三人自殺,要皆不得已焉耳,豈樂死哉!即使臨穴惴慄,亦自人情,不必為之諱也。
41
黃鳥三章,章十二句。
42
晨風
43
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本韻。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本韻。○興也。下同。
44
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未見君子,憂心靡樂。本韻。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45
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本韻。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46
序謂「刺康公棄其賢臣」,此臆測語。集傳屬之婦人,亦無謂。偽說謂「秦君遇賢,始勤終怠」,稍近之。
47
晨風三章,章六句。
48
無衣
4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本韻。○興也。下同。
50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本韻。
51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本韻。
52
小序謂「刺用兵」,無刺意。集傳仿之,謂「秦俗強悍,樂於戰鬥」。詩明有「王于興師」之語,豈可徒責之秦俗哉!觀其詩詞,謂秦俗強悍,樂于用命,則可矣。偽傳、說謂「秦襄公以王命征戎,周人赴之,賦此」,近是;然不必云周人也。犬戎殺幽王,乃周人之仇;秦人言之,故曰「同仇」。「子」,指周人也。
53
首二句毛傳謂興,是,取下「與子同」之意也。如以為賦,則夾雜矣。
54
無衣三章,章五句。
55
渭陽
56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本韻。○賦也。下同。
57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評]變。何以贈之瓊瑰、玉佩。本韻。
58
秦康公為太子,送母舅晉重耳歸國之詩。小序謂「念母」以「悠悠我思」句也。未知果然否大序謂「即位後思而作」,尤迂。
59
[增]「悠悠我思」句,情意悱惻動人,往復尋味,非惟思母,兼有諸舅存亡之感。
60
渭陽二章,章四句。
61
權輿
62
於我乎,夏、屋、渠、渠、[評]居。今也每、食、無、餘、[評]食。於嗟乎,句。不承權輿!本韻。○賦也。下同。
63
於我乎,每、食、四、簋、[評]單承上食。今也每、食、不、飽、本韻。于嗟乎,不承權輿!
64
此賢者嘆君禮意寖衰之意。
65
一章先言居,再言食,即「適館、授餐」意。二章單承食言,由「無餘」而至「不飽」,條理井然。其「每食四簋」句,承上接下,在有餘、無餘之間;可以意會,初不有礙。其上一言居,下皆言食者,以食可減而居不移故也。又「夏屋渠渠」句,即藏「食有餘」在內,故是妙筆。自鄭氏不喻此意,以「夏屋」為餐具;近世楊用修力證之,謬也。然即知夏屋之非餐具,而知此詩意之妙者辭矣。
66
權輿二章,章五句。
67
68
宛丘
69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本韻。兮。賦也。下同。
70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本韻
71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本韻
72
此詩刺游蕩之意昭然。小序謂「刺幽公」,恐「子」字未安,毛傳謂「子」為大夫,不與序同。然具此樂舞,自屬君大夫之列。
73
宛丘三章,章四句。
74
東門之枌
75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本韻。○賦也。下同。[評]畫。
76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此句不用韻。不績其麻,市漢王符潛夫篇作「女」。也婆娑。本韻。
77
穀旦于逝,越以鬷邁。本韻。視爾如荍,貽我握椒。本韻。
78
大序謂「男女淫荒」,是寬泛語。何玄子謂「陳風巫、覡盛行」,似近之。蓋以舊傳大姬好巫,而陳俗化之。「婆娑」,舞貌;巫者必舞也。漢王符潛夫論曰「詩刺『不績其麻,女也婆娑』。今多不修中饋,休其蠶織,而起學巫、覡,鼓舞事神,以欺誑細民」云云,足證詩意。又按其于「市」作「女」,亦疑是。蓋「市也」二字未順,而上既云「南方之原」,又云「市」,亦重迭。若果為「女」字,則上「子仲之子」當為男言。男既婆娑,女也婆娑,是為男巫、女覡也。不然,兩「婆娑」亦迭。
79
東門之枌三章,章四句。
80
衡門
81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本韻。○賦也。下同。[評]倒字。
82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本韻。
83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本韻。
84
此賢者隱居甘貧而無求于外之詩。一章,甘貧也。二、三章,無求也。唯能甘貧,故無求。唯能無求,故甘貧。故一章云「可以」,即「豈其、必」之意也。二、三章云「豈其、必」,即「可以」之意也。一章與二、三章詞異意同。又因飢而言食,因食而言取妻,皆飲食、男女之事,尤一意貫通。
85
「樂飢」,毛傳云「樂道忘飢」。集傳云「玩樂忘飢」。皆添字,非。鄭氏以樂作「●」,意與「療」同,撰字,更武斷。且飲水果可以療飢乎大抵皆不知古文有倒字法也。倒字趁韻為多。樂飢,猶飢樂,謂雖飢亦樂也,猶孔子「蔬食,飲水,曲肱而枕,樂在其中」之意。
86
衡門三章,章四句。
87
東門之池
88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本韻。○興也。下同。
89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本韻。
90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本韻。
91
玩「可以」、「可與」字法,疑即上篇之意。取妻不必齊姜、宋子,即此淑姬,可與晤對、歌耳。又是上篇注腳,所謂「可以」即「豈其、必」之意,是矣。
92
「晤」,本訓「明」。今毛傳曰「遇也」,鄭氏曰「猶『對』也」。孔氏曰「釋言『遇,偶也』,是『遇』亦為對、偶之義」,與鄭同。按此雖皆非確義,然猶可通。集傳云「晤,猶『解』也」,則無此理矣。
93
東門之池三章,章四句。
94
東門之楊
95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本韻。○興也。下同。
96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晢」原作「」,今改。本韻。
97
此詩未詳。
98
東門之楊二章,章四句。
99
墓門
100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本韻。之。知而不已,誰、昔、然矣!本韻。○比而賦也。下同。[評]倒字。
101
墓門有梅,有、鴞、萃、止、[評]變。夫也不良,歌以訊本韻。之。訊、予、不、顧,顛倒思予。本韻。
102
小序謂「刺陳佗」「佗」原作「陀」,下同,今改。是。觀詩中云「夫」,云「國人」,則為君國之事而非民間之事矣。蘇氏曰:「陳佗,陳文公之子而桓公之弟也。桓公疾病,佗殺其太子免而代之。桓公之世,陳人知佗之不臣矣;而桓公不去,以及于亂。是以國人追咎桓公,以為智不及其後,故以墓門刺焉。『夫』,指陳佗也。佗之不良,國人莫不知之;知之而不去,昔者誰為此乎」可謂善說此詩矣。集傳以「誰昔」為「疇昔」,大謬。
103
[一章]「墓門有棘」,必須「斧以斯之」,以比國有不良,必須去之。
104
[二章]鴞止于梅,亦比佗之在國也。「歌以訊之」,非別有歌,意即此詩也。「予不顧」猶「不顧予」。
105
墓門二章,章六句。
106
防有鵲巢
107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本韻。○比而賦也。下同。
108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本韻。
109
小序謂「憂讒賊」,大序以陳宣公「陳宣公」,原作「陳靈公」,據校改實之,不知是否。
110
朱鬱儀解每章首二句曰:「水隄曰『防』,陵霄曰『苕』。鵲巢于木,不於防;苕生于下濕,不於丘。唐中,非甓所也。『鷊』謂綬草,亦生下濕,非邛之所產也。」此說似通。何玄子以「鷊」為鳥名,亦近是。
111
防有鵲巢二章,章四句。
112
月出
113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賦也。下同。
114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115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本韻。○三章皆同韻。兮、
116
自小序以來,皆作男女之詩,而未有以事實之者。朱鬱儀以為刺靈公之詩。何玄子因以三章「舒」字為指夏徵舒,意更巧妙,存之。
117
似方言之聱牙,又似亂辭之急促;尤妙在三章一韻。此真風之變體,愈出愈奇者。每章四句,又全在第三句使前後句法不排。蓋前後三句皆上二字雙,下一字單;第三句上一字單,下二字雙也。後世作律詩,欲求精妙,全講此法。
118
月出三章,章四句。
119
株林
120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本韻。[評]先作問者信辭。匪。適。株。林。從。夏。南。賦也。下同。[評]答以疑辭。
121
駕。我。乘。馬。說。于。株。野。本韻。乘。我。乘。車。朝。食。于。株。本韻。[評]再答以信辭,不更露夏南字,仍若疑辭妙絕。
122
刺陳靈公淫夏姬之詩。
123
設問:「『胡為乎株林,從夏南』乎」曰,「『匪適株林、從夏南』,或他適耳。然見其駕我乘車以舍于株野,且乘我乘車以朝食于株,則信乎其適株林矣。但其從夏南與否則不得而知也。」二章一意,意若在疑、信之間,辭已在隱躍之際,詩人之忠厚也,亦詩人之善言也。
124
集傳云:「蓋淫于夏姬,不可言也,故以從其子言之。詩人之忠厚如此。」按夫死從子,夏姬在子家,言夏姬則必言夏南,此定理也。詎以是見詩人之忠厚哉!
125
首章詞急迫,次章承以平緩,章法絕妙。曰「株林」,曰「株野」,曰「株」,三處亦不雷同。「說于株野」、「朝食于株」兩句,字法亦參差。短章無多,能曲盡其妙。
126
株林二章,章四句。
127
澤陂
128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評]先傷之。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本韻。○興也。下同。
129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有美一人,碩、大、且、卷、[評]後寫其形貌。寤寐無為,中心悁悁。本韻。
130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本韻。
131
序謂「刺時男女相悅」;集傳謂「與月出相類」。但詩云「傷如之何」,云「涕泗滂沱」,苟男女相念,奚至于此是必傷逝之作。或謂傷泄冶之見殺,則興意不合,未詳此詩之旨也。
132
陳詩十篇,集傳以為淫詩者六。既誤解「鄭聲淫」,豈陳聲亦淫耶
133
澤陂三章,章六句。
134
135
羔裘
136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本韻。○賦也。下同。
137
羔裘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本韻。
138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本韻。
139
小序謂「大夫以道去其君」,以詩中「豈不爾思」句也。大序謂「君好潔其衣服」,則執泥矣。鄭語,史伯謂鄭桓公曰「鄶仲恃險,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此詩云「逍遙」、「翔」,意近之矣。
140
[三章]「日出有曜」,陸農師曰:「言『日出有曜』,然後見其『如膏』,且亦聽朝之時也;而反以燕游,又與『狐裘以朝』、『狐裘在堂』異矣。」亦新。
141
羔裘三章,章四句。
142
素冠
143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評]此句下章無。勞心慱慱本韻。兮。 賦也。下同。
144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本韻。兮、[評]此句上章無。
145
庶見素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本韻。兮。
146
小序謂「刺不能三年」;舊皆從之,無異說。今按之,其不可信者十。時人不行三年喪,皆然也,非一人事;何必作詩以刺凡眾之人于情理不近。一也、思行三年喪之人何至于「勞心慱慱」以及「傷悲」、「蘊結」之如是;此人無乃近于人耶二也。玩「勞心」諸句,「與子同歸」諸句,必實有其人,非虛想之辭。三也。舊訓「庶」為「幸」,是思見而不可得,設想幸見之也。既幸見之,下當接以「我心喜悅」之句方合;今乃云「傷悲」,何耶四也。喪禮從無「素冠」之文。毛傳云「素冠,練也」。鄭氏不以為練冠而以為締冠,孔氏曰:「鄭以練冠者練布為之,而經傳之言素者皆謂白絹,未有以布為素者,則知素冠非練也。」据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為說。觀此,則毛、鄭已自齟齬。然鄭為縞冠,亦非也。玉藻「縞冠、素紕」,間傳鄭註云「黑絲白緯曰縞」案此處有誤,鄭注作「黑經白緯曰纖」。此何得以「素冠」為縞冠乎!玉藻鄭註云「紕,緣邊也」,此何得以「素紕」為素冠乎!五也。喪禮從無「素衣」之文。毛傳曰「素冠,故素衣」,混甚。鄭氏據喪服小記「除成喪者,其祭也朝服、縞冠」為說,曰「朝服緇衣、素裳。然則此言『素衣』者,謂素裳也」。按朝服緇衣、素裳,禮無具文,乃鄭自撰,以士冠禮云「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以為從裳色,故知素裳。然則士冠禮止言「素」,非言素裳也。即使為素裳,非言素衣也。何得明改詩之「素衣」以為素裳乎!六也。喪禮從無「素」之文。孔氏曰「喪服斬衰,有衰裳、絰帶而已,不言有。檀弓說既練之服,云『練衣黃裏、縓緣、要絰、繩屨、角瑱、鹿裘』,亦不言。有則喪服始終皆無」,可為明證。七也。且鄭之解「素衣」、「素」,唯據小記「除成喪者,其祭也朝服、縞冠」之「朝服」為說,其於「素衣」、「素」既已毫不相涉;且朝服,吉服也,小記不過言祥祭之日得以借用其服,非朝服為祥祭之服也。安得以朝服惟為祥祭之服而言此詩為祥祭服耶!可笑也。八也。且小記之說本以「成喪」對「殤喪」言,此期、功之喪皆是,非言三年也。誤而又誤。九也。不特此也,詩思行三年之人,何不直言「齊衰」等項而必言祥後之祭服,如是之迂曲乎則以上亦皆不必辯也。十也。而素冠等之為常服,又皆有可證者。「素冠」,孟子「『許子冠乎』此句原作「許子曰冠素」,不合孟子本文,故今增「冠乎」二字。曰『冠素』」。又皮弁,尊貴所服,亦白色也。「素衣」,論語「素衣、麑裘」。曹風「麻衣如雪」,鄭云「麻衣,深衣也」。鄭風女子亦著「縞衣」。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為喪服而忌之也。古人喪服唯以麻之升數為重輕;不關于色也。「素」,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又于皮弁服云「素積、緇帶、素」。玉藻云「,君朱,大夫素」,則又不必言矣。
147
此詩本不知指何事何人,但「勞心」、「傷悲」之詞,「同歸」、「如一」之語,或如諸篇以為思君子可,以為婦人思男亦可;何必泥「素」之一字,逐迂其說以為「刺不能三年」乎!「素冠」者,指所見其人而言;因素冠而及衣、,即承上「素」字,以「衣」、「」為換韻:不必泥也。「棘人」,其人當罪之時,易坎六爻曰,「係用徽纆,置於叢棘」,是也。「欒欒」,拘欒之意。若如舊解,以「棘」訓急,孔氏謂「急于哀戚」,甚牽強。至以「欒欒」為瘠貌,尤不切合。
148
素冠三章,章三句。
149
隰有萇楚
150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本韻。○比也。下同。
151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本韻。
152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本韻。
153
序謂「疾恣,思無情慾者」。解者因以「夭」為「少」,「無知」為「無妃匹」之意,殊牽強。集傳謂「政繁、賦重,人不堪其苦」;然何為怨及「家、室」乎「家、室」明是指妻,乃以無家為無累,豈非飾辭乎!
154
愚意,此篇為遭亂而貧窶,不能贍其妻子之詩。指萇楚而比之,不能如彼之「無知」、「無家、室」之累也。以正意論,「無知」是「無家、室」前一層意,正意在「無家、室」上。以比意論,「無知」指萇楚,又為正意,而「無家、室」則寓言耳。
155
隰有萇楚三章,章四句。
156
匪風
157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評]起得飄忽。顧瞻周道,中心怛本韻。兮。賦也。
158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弔本韻。兮。賦也。
159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本韻。○興也。[評]風致絕勝。
160
小序謂「思周道」,是。辨說謂「『周道』但謂適周之路,如四牡所謂『周道逶遲』耳」。然「西歸」、「好音」之說為何
161
三章]首二句是興,乃覺其妙。或以為比。「若烹小鮮」,由于老子,不應先有之;且意味亦酸腐矣。
162
匪風三章,章四句。
163
164
蜉蝣
165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本韻。○興也。下同。
166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本韻。
167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評]實指麻言,奇。心之憂矣,於我歸說。本韻。
168
大序謂「刺昭公」,第以下篇刺共公,此在共公前也。或謂刺共公,或謂刺曹羈,皆臆測。大抵是刺曹君奢慢,憂國之詞也。
169
「掘閱」,朱鬱儀曰:「管子云『掘閱得玉』,是『閱』、『穴』字通也」。「麻衣」,鄭氏謂「深衣」,是也。古禮服、喪服,布皆是麻,未有木棉也。吉、凶唯以升數為別。
170
蜉蝣三章,章四句。
171
候人
172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本韻。○興也。
173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本韻。○興也。
174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本韻。○興也。
175
薈、兮、蔚、兮,南、山、朝、躋、婉、兮、孌、兮,季、女、斯、飢。本韻。○比也。[評]取喻皆不猶人。
176
大序謂「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按左傳,僖二十八年春,晉文公伐曹。三月,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遂執曹伯襄以畀宋人,即共公也。序不言傳文者,示其為在傳之前也。然曰「共公」,則用傳明矣。
177
[一章]毛傳謂候人為「賢者」,似鹵莽。或謂候人即在「三百赤芾」之中;然詩明有兩「彼」字,亦非。按此亦興意,言彼候人尚何戈與祋,任其職則必供其事,彼「三百赤芾」者何為耶
178
候人四章,章四句。
179
鳲鳩
180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本韻。兮。興也。下同。
181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本韻。[評]此實寫前後言儀處。
182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本韻。[評]從上言儀,卸出末句。
183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本韻。[評]從上言正國,卸出末句。
184
小序謂「刺不壹」;詩中純美,無刺意。或謂美振鐸,或謂美公子臧,皆無据。唯何玄子謂曹人美晉文公,意雖鑿,頗有似處。今錄而存之。曰:「左傳晉文公為公子時,出亡,過曹,曹伯不禮焉。及即位,伐曹,執曹伯以畀宋人,事在僖二十九「九」當作「八」。年。于是周襄王策命晉侯為侯伯,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遂盟諸侯于踐土。十月,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云云。公悅,乃復曹伯。此詩之作,蓋在曹伯復國之後。其取興於『鳲鳩』者,以鳲鳩養子均平,頌文公之待曹國與他國無異也。尊之為『鳲鳩』而自居於『子』者,亦猶文王之時,大邦畏力,小邦懷德,皆怙文王如父也。其曰『正是四國』,則亦唯晉為盟主,始足當之;襄王策命中所謂『以綏四國』,是也。」愚按,曹為蕞爾國,凡詩四篇;前後三篇氣象皆衰颯不振,不應此篇獨為盛美贊頌之辭。又「正是四國」及「胡不萬年」,等句,皆近頌天子語;曹君安得有此。今何氏謂頌晉文,頗覺g合。蓋其時小時于霸主尊之若天子與
185
鳲鳩四章,章六句。
186
下泉
187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歎,念彼周京。本韻。○比而賦也。下同。
188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歎,念彼京周。本韻。
189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歎,念彼京師。本韻。
190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本韻。之。
191
此曹人思治之詩。大序必謂共公時,無據。
192
[四章]郇伯為文王子,曹人必不遠及之;是必其後人亦為郇伯者,然不可考其世矣。
193
下泉四章,章四句。
URN: ctp:ws45817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