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一
3
经籍考》
4
等谨案:马端临以经史子集》分《部彚目为《经籍考》。其所采録,悉本歴代史志,以及王尧臣崇文总目》,而评论则以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録解题》为宗。又复旁参衆说,折以己见。凡著作之本末,流传之真贋,文理之纯驳约畧,皆有考焉。若王圻《续通考》,不论书之存佚,一切捃摭,泛滥无徴,则大失端临矜慎之初指矣。今等奉命续纂通考经籍》一门,谨从端临之例,经史子集,各就见存,以类编次。伏惟我
5
皇上右文稽古近。
6
勅儒臣采辑《永乐大典》,并访求遗佚,编为《四库全书》,凡总目所载宋代遗编,多有端临未及著録者,今皆一一补入。而辽、金、元、明四代之书,亦悉据《四库全书》,按次编録,至端临于每类之前,各载史志,部卷总数,葢依《舘阁书目》之旧。其书之存佚不可知,姑録之以备考也。今亦以宋明史志总数列前。其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亦即于卷首标识焉。又每类之中,或删其目,或易其名,皆参诸四库全书,而于焉。考稍为变通,以归允当。其间议论,自宋、元、明诸儒外,近世则采自顾炎武、王士正、朱彛尊诸人为多。其他论说之有当者,亦具载之。至若书之见解,或有异同,人之出处,不无譌舛,谨加案语,辨证于后。凡歴代储藏采访之规以及编纂缮锓之事,宋则断自理宗以后,与辽、金、元、明四代列为总叙一篇,以冠卷首,亦如端临之例云总叙》。
7
8
理宗淳佑元年八月,诏求遗书。
9
淳佑十一年六月,诏求遗书并山林之士有著述者,并许上进。
10
秘书省上言:「乞辟校勘、检閲等官,仍行下诸路漕司所部州县,应有印本书籍,解赴册府,以补四库之阙。及故家巨族,必有遗书,山林名儒,岂无著述,许令投进照格推赏」。从之。
11
等谨案:《马考》称淳熈四年,秘书少监陈騤等,以中兴舘阁藏书,前后搜访,部帙渐广。爰仿《崇文总目》,类次书目,计见在书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嘉定十三年,诏秘书丞张攀等续修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较之《崇文》所载,均有加焉。又称诸郡诸路刻板而未及献者,不预。此理宗时所以汲汲求书不已也。然自是以后,书目亦不复修,其卷帙多寡,不可考矣。
12
《宋史艺文志》序曰: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无増损,互有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大凡为书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卷。
13
等谨案:马考止取嘉定以前书,铨而志之,其时宋之全史,未出搜采,不能无遗。今核《宋史艺文志》所载,并有嘉定以前之书,而马考未著録者,其总数虽具于正史,而书已散佚,名目徒存,不皆可考云。
14
15
太宗大同元年三月,取晋图籍厯象石经》,悉送上京。《辽史文学传序》曰:辽起松漠,太宗以兵经畧方内,礼文之事,多所未备,及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
16
圣宗开泰元年八月,那沙国乞赐儒书,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
17
兴宗重熈十三年六月,诏编集国朝上世以来事迹等书。
18
命罕嘉努与耶律庻成録约尼汗至重熈以来事迹,集为二十卷进之。十五年,复命罕嘉努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庻成酌古凖今制为礼典罕嘉努。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庻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者,撰成三卷进之。臣等谨案:罕嘉努本传又称诏译诸书,罕嘉努译通厯、贞观政要、五代史以进,葢重熈十五年以后事也。
19
二十三年十月,幸新建秘书监。
20
等谨案:《辽史》称兴宗于是年十月幸新建秘书监。王圻《续通考》但云新建秘书监而不言,幸误也。道宗清寕元年十二月,诏设学,颁《五经》传疏。六年五月,监修国史耶律白请编次御制诗赋,仍命曰「为序」。
21
十年十一月,诏求乾文阁所阙经籍,命诸儒臣、校讐等谨案:王圻《续通考》作八年十一月,今据本纪改正。
22
咸雍十年十月,诏有司颁行《史记》、《汉书》等。谨案:道宗崇尚经籍,史不一书。《本纪》又称大安二年正月,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诰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四年四月西幸,召枢宻直学士耶律俨讲《尚书洪范》。五月,命燕国王延禧写《尚书五子之歌》,谨附识于此。
23
24
太祖天辅五年十一月,诏克辽中京,以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先次津发赴阙。
25
太宗天㑹五年四月,以宋图书与大军北还。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八月,以女直字《孝经》千部付㸃检司,分赐䕶卫亲军。
26
九月,译经所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扬子》、《文中子》、《刘子》及《新唐书》,命颁行之。
27
帝谕宰臣曰:「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使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28
等谨案王圻,续通考》作二十四年九月,今据《本纪》改正。
29
二十六年三月,制明安、穆昆皆先读女直字,经史,然后承袭。
30
从亲军完顔竒纳言也,因曰:「但令稍通古今,则不敢为非尔」。
31
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学士院进唐杜甫、韩愈、刘禹锡、杜牧、贾岛、王建,宋王禹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秦观等集二十六部。
32
五年正月,诏求遗书。
33
凡崇文总目,内所阙书籍,悉购之㝷。又置宏文院译写经书。
34
泰和元年十月,勅有司购遗书。
35
勅曰:「宜偿其价,以广搜访,藏书之家有珍惜,不愿送官者,官为誊写,毕复还之,仍量给其直之半」。是年,又定秘书郎为二员,掌经籍图书。
36
四年十月,诏亲军三十五以下习《孝经》、《论语》元。
37
太宗八年六月,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
38
从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也,召儒士梁渉充长官,以王万庆、赵著副之。
39
世祖至元元年二月,勅选儒士编修国史,译写经书,起馆舎、给俸以赡之。
40
四年二月,改经籍所为宏文院。
41
五年十月,勅从臣托果斯等録《毛诗》、《孟子》、《论语》。六年九月,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
42
十年正月,立秘书监,掌图史经籍。
43
十二年九月,以伊实特穆尔为御史大夫,括江南诸郡书板及临安、秘书省书籍。
44
秘书监上言:「本监应収经籍图书、书画等物,见数不教失落」。又言:「江南诸郡,多有经史、书籍、文板,俱令収拾见数,不教失散。
45
十三年二月,诏収宋临安图籍典故文字,时宋初奉表䧏诏谕临安,凡秘书省图籍典故文字,尽仰収拾,又命宣慰使焦友直収拾宋秘书省图籍,㝷以江南运到经史、子集、文字、书画等物,俱付秘书监収掌,遇有检閲,于秘书监开取,用毕还监。十五年四月,以集贤大学士许衡言,遣使至杭州等处,取在官书籍板刻至京师。
46
二十七年正月,复立兴文署,掌经籍板等。谨案:王士㸃等《秘书监志》,称至元十一年,以兴文署𨽻秘书监,掌雕印文书,又称十三年以兴文署并入翰林院。《元史、本纪》及《百官志》俱未载,惟纪其复立兴文署属集贤院,而始建中废,以及改𨽻年月,均未详考,今据秘书监志辑,其大畧如此。成宗大德七年三月,布哷齐、岳铉等进《大一统志》,先是至元二十二年,命大集《万方图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诏大臣近侍提其纲,立局置,属编纂,凡九年而成书,续得云南、辽阳》等书,又纂修九年,至是缮冩始就,总计六百册一千三百卷进呈,蔵之秘府。
47
等谨案元所修《大一统志》,最为繁博。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惟载其目,今已散佚无存。
48
十一年八月时武宗已即位,中书右丞博罗特穆尔以国字译《孝经》进,命刻板摹印,诸王以下咸赐之。诏曰:「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逮于庻民,皆当由是而行」。
49
武宗至大四年六月时仁宗已即位,刋行《贞观政要》:帝览《贞观政要》,谕翰林侍讲阿琳特穆尔曰:「此书有益于国家,其译以国语刋行,俾䝉古色目,人诵习之」。仁宗延佑四年四月,以《大学衍义》译国语。先是,帝为太子时有进大学衍义者,命詹事王约等节而译之,帝曰:「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因命与《图象孝经》、《列女传》并刋行,赐臣下。至是,翰林学士承㫖和搭拉都哩黙色刘赓等译《大学衍义》以进,帝复令翰林学士阿琳特穆尔译以国语。五年八月,复以江浙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
50
五年十一月,锓行唐陆淳所著《春秋纂例》等书,集贤大学士库春言:「唐陆淳著《春秋纂例》、《辨疑》、《微㫖》三书,有益后学,请令江西行省锓梓以广其传」。从之。文宗天厯二年二月,立奎章阁学士院,命儒臣进经史。是年,立艺文监𨽻奎章阁、学士院,専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讐者,俾兼治之。又立艺林库,専一收贮书籍。广成局专一印行祖宗圣训,凡国制等书,皆隶艺文监。
51
等谨案:《本纪》但云是年立艺文监及艺林库、广成局,其职掌之制未详。今叅以陶宗仪《辍耕録》所载,较为详晰。
52
九月,敕翰林国史院官同奎章阁学士采辑本朝典故,凖《唐》、《宋㑹要,著为《经世大典》。
53
继又命赵世延、赵世安领纂修《经世大典》事,至至顺二年四月,纂修成,凡八百八十卷,目録十二卷等。谨案:元修《经世大典》,今已散佚,无存元。《秘书监志》曰:至正二年五月,凖监丞王道关奏:「窃谓古之书库有目,图画有题,所以谨储藏而便披玩也。伏覩本监所蔵,多系金宋流传及四方购纳,古书名画不为少矣,専以祗备御览也。然自至元迄今,库无定数,题目简帙,寜无紊乱,应预将经史子集及歴代图画,随时分科,品类成号,他时奉㫖,庻乎供奉有伦,因得尽其职也。合无行下秘书库依上编类成号,置簿缮写,凡在库书,经一百二十一部,一千二十三册,史七十九部,一千七百二十四册。集五十七部,一千七百二十四册。道书三百三部,四百二册。医书一十四部,一百七十一册,方书八部,一百五十二册。先次送库书十二部,四百七十八册。经六部,一百一十三册,史四部,七十五册,集二部一百九十册。后次发下书一千一百五十四部,一万六百三十四册。经二百四十四部,二千一百四十五册,史一百三十二部,一千八百四十三册。子一百二十二部,七百一十二册,集四百六十三部,五千九百三十四册。法帖四十二部,二百一十七册。续发下书六百四十二部,七千五百一十册。经一百六十六部,一千九百四十六册,史四十六部,一千二百七十册。子二十六部,七十三册。集一百二十部,二千五十三册。类书九十六部,九百三十一册。小学六十八部,二百二十八册。志书三十三部,三百三十册。医书五十一部,四百六十一册。隂阳书,二十五部,一百三十册。农书一十二部,三十七册,兵书五部,二十一册。释道书三部二十二册。法帖一部,一十册。臣等。谨案元代蔵书,可考者止秘书监志、书目一卷,今撮録于此。
54
陶宗仪《辍耕録》曰:元至正六年,朝廷开局修宋、辽、金三史,诏求遗书,有以书献者予一官,江南蔵书多者止三家,庄、蓼唐其一也。继命危学士朴特来,选取其家,虑恐兵遁图䜟,干犯禁条,悉付祝融氏,及収拾烬馀存者,又无几矣。蓼唐尝为宋秘书小史,其家蓄书数万卷,且多手抄者,经、史、子集、山经、地志、医卜、方技、稗官小说,靡所不具,书目以甲乙分十门。
55
陆深《金䑓纪闻》曰:元时州县皆有学田所入,谓之学租,以供师生廪饩,馀则刻书,工大者合数处为之,故讐校刻画,颇有精者。
56
57
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収图籍。十三年七月,以翰林院典籍司藏书。
58
初,洪武三年,设秘书监丞,典司经籍。至是从吏部之请,罢之,而以其职归之翰林院典籍。至十五年,又设司经局,属詹事院,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刋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又有古今通集库,亦以蔵书。
59
十四年三月,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成祖永乐四年四月,遣使购遗书。
60
帝御便殿閲书史,问文渊阁蔵书,解缙对以尚多缺畧,帝曰:「士庻家少有馀赀,尚欲积书,况朝廷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访购,唯其所欲与之勿较。五年十一月,诏编《永乐大典》成。
61
先是,命解缙纂集类书为《文献大成》。已而嫌其未备,乃命姚广孝等重修,至是告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赐名《永乐大典》。
62
等谨案,明修是书最为浩博。永乐六年,诏复写一部,未完而辍。至嘉靖中,乃续缮成之。今原册尚存,所缺仅什之一。其中诚多世不经见之书,苐依韵缀字,蹖襍不伦,无当于柱下之蔵也。乾隆三十八年我。
63
皇上特命儒臣,详加校勘,完善者存之,散见者裒之,芟芜除谬,区别至精,凡书佳者悉已缮録彚入四库,次则标存名目,列于书末,真是编之大幸矣。十七年三月,遣使取南京文渊阁书,运致北京。帝在北京,遣侍讲陈敬宗至南京,起取文渊阁所贮古今书籍,自一部至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皇太子乃遣修撰陈循,如数赍送,得一百柜,督舟十艘,载以赴京。
64
宣宗宣德四年十月,幸文渊阁,与杨士竒等讨论经史,因赐士竒等诗。
65
时秘阁贮书约二万馀,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
66
等谨案:焦竑经籍志》,称宣徳以来,世际升平,笃意文雅,广寒、清暑二殿及东、西琼岛游观所至,悉置典坟。葢是时尝命缮録书籍,分贮各殿,以备观览也。
67
英宗正统六年六月,诏编《文渊阁书目》:杨士竒等上言:「文渊阁见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中南京取来,向于左顺门外北廊収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㫖移贮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㸃勘,编置字号,辑成文渊阁书目》,请用广运之寳钤识,仍蔵于文渊阁,永逺备照,庻无遗失」。制曰:「可」。
68
朱彛尊曰:宋靖康二年,金人索秘书监文籍,莭次解发,见丁特起《孤臣泣血録》。而《洪容斋随笔》亦云: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书籍,靖康荡析之馀,尽归于燕元之平金也。杨中书惟中于军前收集伊洛诸书,载送燕都及平宋王承㫖,构首请辇宋三馆图籍,宋之实録,正史皆完。当时勅平章政事太原张易兼领秘书监事,有诏许京朝官假观,由是言之。文渊阁蔵书,乃合宋金元所储,而滙于一,益以明永乐间南都所运百柜。考正统六年编定目録凡四万三千二百馀册,若《永乐大典》一书多至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皆蔵诸皇史宬,不与焉。缥缃之富,古所未有。其后典守不严,嵗久被窃万厯。三十三年,内阁制勅房辨事大理寺左寺副孙能传中书舍人张萱䓁奉阁谕较理,纂辑书目,则并累朝续添书籍入焉。然大半残阙,较之正统目録则十仅存二三尔。崇祯甲申之变,散佚转多矣。
69
等谨案:《文渊阁书目》,葢本当时阁中存记册籍,故所载多不著撰人名氏。又有册数而无卷数,惟畧记若干部为一橱,若干橱为一号,以千字文为次。自天字至徃字,凡得二十,号五十橱。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収之书,世无传本者,徃徃见于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第士竒等承诏编録,不能考订撰次,俾观者漫无考稽,牵率殊甚。独藉此编之存,尚得畧见一代秘书之名数耳。至于朱彛尊所论,盖深惜其典守非人,致多散佚,且以奉诏编目可以言而不言为士竒罪也。又首叙金元开国収集图书,并具述有明一代蔵书始末,均可与正史参证,故备録之。
70
武宗正德十年十一月,命修补藏书。
71
大学士梁储等请检内阁并东阁蔵书残阙者,令中书胡頥、典籍刘伟及原管主事李继先等次第修补。从之。自是书籍亡失多矣。
72
谢肇、淛五杂爼曰:内府、秘阁所蔵书,皆倒摺四周外向,虽遭虫䑕啮而中未损,但文渊阁制既卑狭而牖复暗黒,抽閲者必秉炬以登,内阁老臣无暇留心及此,徒付管钥于中翰,涓人之手,渐以汨没,良可叹也。
73
王肯堂鬰《冈斋笔麈》曰:文渊阁蔵书,皆宋、元秘阁所遗,虽不甚精,然无不宋、元板者,典籍既不知,爱重阁老亦漫不检省,徃徃为人窃去,今所存仅千百之一矣。
74
世宗嘉靖十一年七月,南京国子监刋修二十一史成。初,南京国子监祭酒张邦竒等请校刻史书,欲差官购索民间古本,部议恐滋烦扰。帝命将监中十七史旧板考对修补,仍取广东《宋史》板付监案:《宋史》为成化十六年両广总督朱英所刻。辽、金二史原无板者,购求善本翻刻。至是,以成祭酒林文俊等表进。
75
顾炎武曰:「宋时止有十七史,明则并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一史,辽、金二史向无刻本,南北齐、梁、陈、周书人间传者亦罕,故前人引书,多用《南、北史》及《通鉴》而不及诸书,亦不复采辽金者以行世之本少也」。
76
等谨案:《元史》则洪武三年已有刋本,故是时议弗及之。又万厯中北监刻《十三经》二十一史,其板视南稍工而较勘未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详见顾炎武《日知録》中。
77
《明史艺文志》序曰:「明御制书文,内府镂板,而儒臣奉勅修纂之书,及象魏布告之训,卷帙既黟,文藻复优,当时颁行天下。外此名公卿之论,撰骚人墨客一家之言,其工者深醇大雅,卓卓可传,即有怪竒驳杂出乎其间。亦足以考风气之正变,辨古学之源流,识大识小,掌故备焉。挹其华实,无譲前徽,可不谓文运之盛。与前史兼録古今载籍,以为皆其时柱下之所有也。明万厯中,修撰焦竑修国史,辑《经籍志》,号称详博。然延阁广内之蔵,竑亦无从徧覧,而贋书错列,徒滋伪舛。故今苐就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稍为厘次,勒成一卷。凡卷数莫考,疑信未定者,宁阙而不详云。等谨案焦竑国史经籍志》,书虽详博,然但据古人著録,未尝目见本书,多有唐、宋所逸,而竑反采録畧无欠缺者,此未足徴信也。至于有明一代,艺文著述,则固详具正史焉。
78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
URN: ctp:ws47239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