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舌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舌腫痛
2 〔無〕
3 金沸草湯
4 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憎寒熱,齒浮,舌腫痛。
5 荊芥穗四兩旋複花前胡麻黃去節,各三兩赤芍藥半夏各一兩上銼散,每五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渣,漱口,吐一半,吃一半。世醫用此發散傷寒傷風,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獨未知用之舌腫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腫滿塞,粥藥不入,其勢危甚,大煎此一劑,乘熱以紙籠氣熏之,遂愈。
6 〔世〕烏犀膏治重舌木舌。方見咽喉痛。〔《本》〕治心脾壅熱,木舌腫脹。
7 玄參升麻大黃犀角各三分甘草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不拘時。
8 〔世〕舌腫脹退場門。硼砂細末,切生姜蘸藥,揩舌腫處即退。又云,蓖麻取油蘸紙捻燒煙熏之愈,又治牛舌出亦好。
9 〔丹〕重舌,用好膽礬研細敷之。
10 〔無〕
11 黑散子
12 治舌忽然腫破。用釜底煤研細,以醋調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能先決出血竟敷之,尤佳。一法用鹽等分調敷。
13 〔《山》〕舌腫,亂發燒灰水調下〔丹〕飛絲入口,喉舌間生泡。紫蘇嚼,白湯下,立效。
14 針灸舌痛獨取脾脈,經云:脾足太陰之脈,所生病者舌本痛。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15 〔《摘》〕治舌下腫,難言,口瘡,舌縱,涎出,及舌根急縮:廉泉三分,得氣即瀉,灸三壯。〔《集》〕治舌腫:廉泉三分,灸。金津玉液各用三棱針出血。天突少商〔東〕又法:廉泉然谷風府天突關元〔垣〕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頷下結喉上。治舌下腫,難言,舌縱,涎出,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刺瘧論云:舌下兩脈者,廉泉也。刺禁論云:刺舌下中脈太過,血不止,為喑。刺節真邪論云:取廉泉穴,血變而止。以明宜出血,禁用針。或問取廉泉穴,二說不同,一說取頷下結喉上,一說取舌下兩脈,何者為當?答曰:舌本者,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兩脈,是取舌梢也,舌標也,此法誤也。當取頷下者為當,此舌根也。況足陽明之脈,根於厲兌,結於廉泉,頷下乃足陽明之所行也。若取舌下兩脈,非足陽明經也。戊與癸合,廉泉足少陰也,治涎下。解云:胃中熱上溢,廉泉開放涎下,當出血瀉胃中熱,又知非舌下兩脈也。頷下結喉上者為准矣。脹論曰: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針經》云:少陽結於廉泉,今曰陽明者誤也。〔子和〕南鄰朱老翁,年六十餘歲,身熱數日不已,舌根腫起,和舌尖亦腫,腫至滿口,比元舌大三倍。一外科以燔針刺其舌兩旁下廉泉穴,病勢轉凶,將至顛。戴人曰:血實者宜決之,以針磨令鋒極尖,輕砭之,日砭八九次,出血約一二盞。如此者三次,漸覺血少,痛減腫消。
16 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出則愈。又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燔針艾火,皆失此義也。
17 〔無〕凡舌腫,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臥蠶,有頭尾小白,可燒鐵烙,烙頭上即消。
18 舌強舌卷
19 〔無〕
20 礬石散
21 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語。
22 枯礬桂心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安舌下。
23 針灸舌卷,獨取手少陽絡與筋。經云: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痺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又云:手陽明之筋,其病支痛,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是也。
24 〔《診》〕舌卷,若唇青卵縮者,必死。經云:厥陰絡者,甚則舌卷,卵上縮。經又云:肝者筋之合也,肝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也。
25 舌縱涎下多唾
26 〔蕭〕治口角流涎不止,口目邪,手足痿軟,方如下。流涎者,自然流出也。
27 神龜滋陰丸
28 治足痿。
29 龜板炙,四兩知母酒炒,二兩鎖陽酒洗,一兩黃柏炒赤,二兩枸杞子五味子各一兩乾姜炮,半兩上為末,清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30 通天愈風湯
31 人參一錢威靈仙去蘆,半錢南星湯泡貝母去心。各一錢連翹防風去蘆。各五分栝蔞仁十五粒白術一錢半桔梗三錢甘草荊芥穗各五分生姜三片上水一鐘半,煎七分去渣,入荊瀝一呷,姜汁些少,半飢時服。吞下清心導痰丸五十粒,日一服。
32 清心導痰丸
33 白附一兩南星姜汁,二兩半夏姜汁,二兩黃連炒,七錢半天花粉一兩白殭蠶炒,去絲嘴,半兩川烏鹽制,二錢鬱金七錢半天麻羌活各半兩上為末,姜汁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通天愈風湯吞下。
34 清心牛黃丸
35 膽星一兩牛黃二錢黃連一兩歸身甘草辰砂各半兩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時唾津咽下。
36 嘗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喑,脈洪大。用連、芩、柏、梔、白術、蒼術、半夏、竹瀝、姜汁,服之五日,涎止笑息。
37 〔仲〕云: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東垣云:多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藥中加益智仁。此多唾者,用力吐方出也。〔《靈》〕舌縱涎下,煩,取足少陰。寒熱病篇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38 口問篇〔《甲》〕舌縱涎下,煩悶,陰穀主之。
39 自嚙舌
40 〔《靈》〕黃帝曰:人之自嚙舌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41 舌苔、舌黑
42 二條見傷寒
URN: ctp:ws47285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