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十七董宋臣丁大全之奸

《卷九十七董宋臣丁大全之奸》[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董宋臣丁大全之姦
2
理宗寶祐三年五月,以宦者董宋臣乾辦佑聖觀。宋臣逢迎上意,起梅堂、芙蓉閣、香蘭亭,強奪民田,引倡優入宮,招權納賄,無所不至,人以「董閻羅」目之。監察御史洪天錫上疏言「天下之患三,曰宦官、外戚、小人」蓋指宋臣及謝堂、厲文翁也。帝俾天錫易疏,欲自戒飭之。天錫又言「自古姦人雖憑怙,其心未嘗不畏人主之知。若知之而止於戒飭,則憑怙愈張,不若未知之為愈也」不報。
3
六月,以丁大全為右司諫。大全,鎮江人,面藍色,為戚里婢壻,夤緣閻妃及內侍盧允升、董宋臣,遂得寵於帝。自蕭山尉累拜右司諫。時正言陳大方、侍御史胡大昌與大全同除,人目為「三不吠犬」。
4
戊子,罷監察御史洪天錫。時雨土,天錫以其異為《蒙》,力言陰陽、君子小人之辯。又言「蜀中地震,閩、浙大水,上下窮空,遠近嗟怨,獨貴戚、巨閹享富貴耳。舉天下窮且怨,陛下能獨與數十人者共天下乎」會吳民列訴宦官董宋臣奪其田,天錫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舉所謂田屬御莊,不當白臺,儀鸞司亦牒常平。天錫謂「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貴人得以控之,則內外臺可廢,猶謂國有紀綱乎」乃申劾宋臣併慮允升,及言「修內司止於供膳脩,比年動曰御前,姦贓之老吏,逋逃之渠凶,一竄名其間,則有司不得舉手。狡者獻謀,暴者助虐,其展轉受害者,皆良民也。願無使史臣書之曰,內司之橫自今始」疏六七上,悉留中不報,天錫遂去。宗正寺丞趙崇嶓移書責丞相謝方叔不能救正,而讒者又曰「天錫之論,方叔意也」於是監察御史朱應元劾謝方叔及參知政事徐清叟,罷之。董宋臣、盧允升猶以為未快,厚賂人上書,力詆洪天錫、謝方叔,且乞誅之,使天下明知宰相、臺諫之去出自獨斷,於內侍無預。遂出方叔提舉洞霄宮。
5
四年六月,丁大全逐右丞相董槐。槐自以為人主所振拔,可以利安國家者無不為,嘗言於帝「有害政者三:一戚里不奉法,二執法大吏久於其官而擅威福,三皇城司不檢士。將師不檢下故士卒橫,士卒橫則變生於無時。執法擅威福,故賢、不肖混淆,賢、不肖混淆則奸邪肆,賢人伏而不出。親戚不奉法故法令輕,法令輕故朝廷卑。三者不去,政且日廢。願自上除之」於是嫉之者滋甚。時,帝年浸高,操柄獨斷,群臣無當意者,漸喜狎佞人。丁大全方諂事內嬖,竊弄威權,帝弗覺悟。大全嘗遣客私於槐,槐曰「吾聞人臣無私交,吾惟事上,不敢私結約。幸為謝丁君」大全度槐終不容己,乃日夜刻求槐短。槐入對,極言大全邪佞不可近。帝曰「大全未嘗短卿,卿勿疑」槐曰「臣與大全何怨。顧陛下拔臣至此,臣知大全奸邪而噤不言,是負陛下也。且陛下謂大全忠,而臣以為奸,不可與俱事陛下矣」上書乞骸骨,不報。大全益怨之,乃上章劾槐。章未下,大全夜半以臺檄調隅兵百餘人,露刃圍槐第,驅迫之出,紿令輿槐至大理寺,欲以此脅之。須臾,出北關,棄槐,囂呼而散。槐徐步入接待寺,罷相之制始下,物論殊駭。三學生屢上書言之,乃詔槐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6
大全既逐槐,益恣橫,道路以目。太學生陳宜中、黃鏞、林則祖、曾唯、劉黻、陳宗六人上書攻之。大全怒,使御史吳衍劾之,削其籍,編管遠州,立碑三學,戒諸生勿得妄議國政。士論翕然稱宜中等號為「六君子」。左司郎中陳宗禮見大全擅柄,以言為諱,嘆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對,言「願為宗社大計,毋但為倉廩府庫之小計。願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願寄腹心於忠良,毋但寄耳目於卑近。願四通八達以來正人,毋但旁蹊曲徑,類引貪濁」不納。
7
十一月,以丁大全簽書樞密院事,馬天驥同簽書院事。時閻妃怗寵,大全、天驥用事,有「無名子」書八字於朝門曰「閻、馬、丁當,國勢將亡」
8
十二月,罷知嚴州吳槃。帝以御寶黃冊催內藏坊場錢,槃奏言「內庫理財太急,督促太峻。龍章鳳篆,施於帑藏之催科。寶冊泥封,下同官吏之文檄。居萬乘之崇高,而商財賄之有無,事雖至微,關係甚大」董宋臣諷臺諫劾罷之。
9
六年夏四月,以丁大全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10
開慶元年春正月,國子監主簿徐宗仁伏闕上書曰「賞罰者軍國之綱紀,賞罰不明則綱紀不立。今天下如器之欹而未墜於地,存亡之機,固不容髮。兵虛將惰而力匱財殫,環視四境,類不足恃,而所恃以維持人心,奔走豪傑者,惟陛下賞罰之微權在耳。權在陛下,而陛下不知所以用之,則未墜者安保其終不墜乎。臣竊為此懼久矣。陛下當危急之時,出金幣,賜土田,授節鉞,公爵秩,尺寸之功在所必賞,故當悉心效力,圖報萬分。而自出兵越江踰廣以來,未聞有死封疆戰陣者,豈賞罰不足以勸懲之耶。今通國之所謂佚罰者,乃丁大全、袁玠、沈翥、張鎮、吳衍、翁應弼、石正則、王立愛、高鑄之徒,而首惡則董宋臣也。是以廷紳抗疏,學校叩閽,至有欲借尚方劍為陛下除惡,而陛下乃釋而不問,豈真欲愛護此數人而重拂千萬人之心哉。今天下之事勢急矣,朝廷之紀綱壞矣,若誤國之罪不誅,則用兵之士不勇,東南一隅已半壞於此數人之手,而罰不損其毫毛。彼方擁厚貲,挾聲色,高臥華屋,而使陛下與二三大臣焦心勞思,可乎。三軍之在行者,豈不憤然不平曰:稔禍者誰歟,而使我捐軀兵革之間。百姓之罹難者,豈不群然胥怨曰:召亂者誰歟,而使我流血鋒鏑之下。陛下亦嘗念及此乎」不報。宗仁又極論「宋臣盤固日久,蒙蔽日深,不誅,且誤國」竟不報。
11
冬十月,丁大全罷。時蒙古侵軼日甚,大全當國,匿不以聞,至是罷相,以觀文殿大學士判鎮江府。中書舍人洪芹繳奏,言「大全鬼蜮之資,穿窬之行,引用凶惡,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濁亂朝綱。乞追官遠竄,以伸國法」御史朱貔孫等相繼論「大全姦回險狡,很害貪殘,假陛下之刑威,以箝天下之口,挾陛下之爵祿,以籠天下之財」饒虎臣又論其「絕言路,壞人才,竭民力,誤邊防」四罪。詔致仕。
12
景定元年夏四月,出內侍董宋臣於安吉州。
13
三年十一月,竄丁大全於新州,道死。
14
URN: ctp:ws47816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