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天文

《卷一天文》[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卷一 天文
2 談天
3 神〔史記孟子荀卿傳〕騶衍觀陰陽消息而作十萬餘言。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而不可考而原也。騶百>大<百亦頗採騶衍之術以紀文。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百>大<百。〔按〕俗於間暇群居。高談𨴵弁。概云談天。原本於此。
4 天然
5 〔後漢書賈逵傳〕通天然之明。建大聖之本。二字始見。
6 天長地久
7 見〔老子上篇〕又〔張衡思元詩〕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淸祇懐憂。〔高彪淸誡詩〕天長而智久。人生則不然。〔唐樂府〕盧綸有天長地久詞。
8 天生天化
9 〔陰府經〕天生天化。道之理也。一本作天生天殺。〔按〕以列子天瑞篇常生常化、自生自化、等語証之。作化為是。
10 天大地大
11 〔老子〕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
12 回天之力
13 〔唐書張元素傳〕上書罷洛陽宮殿等役。魏徵嘆曰。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按〕三國志荀彧傳注。左悺。唐衡。殺生在口。故於時諺云。左回天。唐獨座。陸機文。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內。並出張公事前。然今為此言者。大率稱美之辭。當獨本自張傳。
14 貪天之功
15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曰。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16 頼天
17 〔史記三王世家〕皇子頼天。能勝衣趨拜。
18 馮天
19 〔晉書符堅載記〕諺云。馮天俟時。
20 靠天
21 〔史彌寧友渓乙稿〕人事當先莫靠天。〔按〕說文。靠訓相違。無依倚義。唐曹松靠坐看山。始以俗訓入詩。曹人用之者。如範致明岳陽風土記。江南回曲。或遠或近。雖無風濤之患。而常靠閣。朱子答呉伯起禮。不可只靠一言半句。便以為足。林逋詩。瘦靠闌幹搭梵巾。趙汝。鎹詩。愁來獨靠淸尊遺。數條外。亦不多見。
22 驚天動地
23 〔朱子語録〕聖人做事時。須要驚天動地。〔郎瑛七修類稿〕御史初至。則曰驚天動地。過幾月。則曰昏天黑地。去時。則曰寞天寂地。〔按〕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隱天動地。後漢書注、引馮衍與任武達書。懸幡竟天。擊鼓動地。驚天語。似因隱天、竟天、流傳音転。
24 幕天席地
25 〔晉書劉伶傳〕幙天席地。縦意如所。〔按〕如所言則天地若為幽蔽。耳目間不複有聞見也矣。故韓偓詩曰。如何飲酒連千醉。席地幕天無所知。俗言寞天寂地。當拠此作幕席字。
26 謾天謾地
27 〔劉一淸錢塘遺事〕賈似道當國。陳藏一作雪詞譏之云。沒靶沒鼻。霎時間。做出謾天謾地。
28 謝天謝地
29 〔邵子擊壌集〕毎日淸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30 天有眼
31 〔蔡琰胡茄十八拍〕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又〔五代史漢家人傳〕楊邠等死。蔡王信謂僚佐曰。吾嘗謂天無眼。使我鬱鬱居此。今諸公可勤我一杯矣。
32 天道不容地
33 〔南史謝超宗傳〕閣道壌。褚淵墜水沾濕。狼藉而出。超宗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載。□河伯。河伯不受。
34 天門開
35 〔老子上篇〕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注云。天門以此心而言。開闔以心之変化運動言。〔莊子天運篇〕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意即本於老子。〔太玄經〕天門大開。恢堂之階。〔漢樂章〕天門開。詄蕩蕩。〔三國志賈逵傳〕臣守天門。始終六年。天門始開、而臣在外。此則以天門喩君門也。〔史記天官書〕蒼帝行徳天門開。素帝行徳天牢空。〔晉書乞伏載記〕馮跋嘗夜見天門開。神光燭庭內。〔北史〕齊文宣過遼陽山。獨見天門開。餘人無見者。〔南史〕薛安都夢仰視天門開。乃実以天象言者。
36 三十三天
37 〔釋藏起世經〕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宮殿。帝釋所居。〔婆娑論〕天有三十二種。二十三天亦稱忉利天。乃三十二種之一。〔法念經〕若持不盜不殺。得生三十三天。又〔道藏靈実本元經〕言三十六天。
38 天上天
39 〔白居易元始天尊贊〕元聖何在天上天。〔酉陽雜俎〕三界外曰四人天。四人天外曰三淸。三淸之上曰大羅天。大羅之上。又有九天。此所謂天上天也。
40 擎天柱
41 〔楚辭天問篇〕八柱何當。注云。天有八山為柱。〔張說撰姚崇碑〕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用此。又〔宋史外戚傳〕劉永年生四歲。仁宗命賦小山。有一柱擎天之語。〔遼史後妃傳〕聖宗後蕭氏母。嘗夢金柱擎天。
42 破天荒
43 〔北夢瑣言〕荊州毎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劉蛻舎人。以荊解及第。為破天荒。蘇軾詩。滄海何曾斷地脈。朱崖從此破天荒。用劉蛻事也。〔獨醉雜詩〕江西士人未有以狀元及第者。紹聖四年。何昌言對策第一。謝民師有師寄之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按〕周必大詩。絳帳幸得天荒破。日日當為問道人。柳貫詩。會見天荒破。端令士氣鹿/(鹿+鹿)。皆用其事。
44 洩天機
45 〔神仙感遇傳〕載姚御史三子事。一碩儒言。星降人間。將福三子。今洩天機。三子免禍幸矣。〔五燈會元〕普月曰。杜口毗耶。已是天機漏洩。祖心曰。華亭叟。洩天機。夜深空載月明歸。〔陸游詩〕穉子問翁新悟處。欲言直恐洩天機。 奪天地造化 〔關尹子〕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之類。皆純氣所為。〔程明道語録〕至誠贊化育。謂可以回天地造化。
46 白日升天
47 〔魏書釋老志〕蜀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立功。累徳増善。乃可白日升天。長生世上。〔按〕史記注。陰符經注。水經注。倶載有白日升天事事。而俗見寒素者忽得上達。毎亦借以言之。拠王保定摭言。元和丙申。李逢吉等皆取自寒素。時有白日上靑天之語。則自唐時已然。
48 天網恢恢
49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0 天無絕人之路
51 〔元曲選〕貸郎旦劇。〔按〕詞曲雖無關典要。而可見其語之出自宋元。故亦間探於編。
52 天不奪人願
53 〔晉樂府子夜歌〕天不奪人願。故使儂見郎。〔白居易長相思〕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劉祁歸潛志〕載王特起詞。但願此心如奮。天地不違人願。〔鄭禧春夢録〕載呉氏女詞。又是愁腸未斷。奈天不從人願。〔按〕書泰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実即天從人願之說。
54 人難與天闘
55 〔王符潛夫論〕世主欲無功之人而強富之。則是與天闘也。況使無徳之人與皇天闘。而欲久立。自古以來。未之嘗聞。
56 坐井觀天
57 見〔昌黎文集原道〕又用管窺天。見(莊子秋水篇〕。載盆望天。見〔史記自序〕。
58 天公窮帽大
59 〔陶弘景名醫別録〕敗竺。一名敗天公。〔陸游詩〕從教打濕敗天公。用之。〔按〕當時似已有此言。故有此名也。杜佑通典云。王粛以俗言社公。故社為上公。俗言天公、雷公。豈上公乎。蓋以天為天公。亦俗言耳。
60 天□自有長子
61 〔馮汝弼佑山雜說〕餘不習詩。會榜後謂同年王柘湖曰。倘公入翰。奈何。柘湖笑作呉語曰。天□自有長茶子。〔按〕廣韻。□字從□。在二十三談。俗或從冉。皆誤。
62 天翻地覆
63 〔朱子中庸或問〕三辰失行。則必天翻地覆。
64 號天叫屈
65 〔左傳哀十七年〕渾良夫叫天無辜。〔莊子則陽篇〕□見辜人焉。號天而哭之。〔按〕俗並二段義為一言。宋人文已見之。歐陽修論尹師魯墓志云。不必號天叫屈。然後為師魯稱冤也。
66 呼天不聞
67 〔後漢書張奐傳〕凡人情。冤則呼天。窮則叩心。今呼天不聞。叩心無益。誠自痛傷。〔按〕元喬孟符曲所雲叫天不應。本此。
68 無天於上。無地於下
69 〔龍韜立將篇〕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尉繚武議篇。淮南兵略訓〕亦云。
70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71 〔五燈會元〕西餘、柔泐、潭英、倶舉此二語。
72 伙天易日
73 〔晉書齊王冏傳〕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
74 有天沒日
75 〔七修類稿〕真個有天沒日頭。宋神童詩也。
76 見天日
77 〔舊唐書韋庶人傳〕帝在房州時。常謂後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
78 靑天白日
79 〔朱子文集〕答魏元履云。武侯為漢複讎之心。如靑天白日。人人得而見之。〔蔡謨孟子集疏〕孟子見伊尹之心。如靑天白日。〔按〕魏志龐淯傳注。引列女傳。娥親伺李壽報仇、白日淸時、於都亭前餘壽相遇。便奮刀砍之。所云白日淸時。亦猶云靑天白日也。
80 不知天曉日晏
81 〔老學庵筆記〕宋景文好客。會賓廣廈中。外設重幕。內列寶炬。歌舞相繼。坐客忘疲。但覺漏長。啟幕視之。已是二晝。名曰不曉天。此俗語所云云也。
82 人初生。日初出
83 〔王建短歌行〕云云。今諺云。初出日頭暴出世。即此。
84 日出三竿
85 〔南齊書天文志〕日出三竿。謂朱黃赤暈色也。〔按〕後為此言者。如劍南詩。美睡三竿日之類。似失本意。
86 日精月華
87 〔道書〕服日精月華。日初出。東向叩歯。咒日魂名。日中五色流霞入口中。月初出。西向叩歯。微咒月魂名。月中五色精光入口中。〔按〕俗傳中秋夜。常有月華。故籍中未詳其事。惟琅嬛記引下黃私記云。八九月中。月輪外經云。時有五色。下黃人毎値此。則急呼女子持針線。小児持紙筆。向月拜以乞巧。略言之。
88 日陽
89 〔齊民要術〕藏生菜法。於牆南日陽中。掐坎。取雜菜種別布之。〔白居易詩〕幕幔看天色。移齋近日陽。鼻香茶熟後。腰暖日陽中。低屏軟褥臥藤床。舁向前軒就日陽。斗擻敝袍春晩後。摩挲病腳日陽中。用日陽字獨多。又飽食閒坐一首。以重葉洛陽韻。改日陽為暘字云。箕踞擁裘坐。半身在日暘。
90 月亮光光
91 〔古今樂録地駆樂〕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按〕今児童謡、易明為亮。亮亦本於古也。禾+(尤/山)康詩。皎皎亮月。麗於高隅。李益詩。庭木已衰空月亮。
92 鏡花水月
93 〔詩家直說〕詩有可解不可解。若鏡花水月。勿泥其跡可也。
94 風花雪月
95 〔鄭谷寄趙大諫詩〕雪風花月好。中夜便招延。〔鍾嗣成點鬼簿〕呉昌齢有斷風花雪月雜劇。
96 風雲月露
97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雲之狀。
98 出賣風雲雨雪
99 〔韓湘自傳〕憲宗出旨。的限叔於三日精禱致雪。叔大惶措。餘喜曰。叔可度矣。而言恐見悪。遂出榜簷頭曰。出賣風雲雨雪。市夫訝予妄。報於叔。叔收予詰之。予索酒大醉。登壇半日。𪒱雲漫野。六出立降。深可尺許。〔按〕俗作風雪雷雨。訛。
100 翻雲覆雨
101 〔杜甫貧交行〕翻手為雲覆手雨。〔按〕此只反複不常意。小說家牽高唐雲雨之文。資穢褻不堪之用。殊可笑。
102 雲開見日
103 〔後漢書袁紹傳〕趙太僕銜命來征。曠若雲開見日。何喜如之。又〔徐幹中諭〕文王遇姜公於渭陽。灼然如駆雲見白日。
104 行雲流水
105 〔宋史蘇軾傳〕行雲流水。初無定質。
106 風流雲散
107 〔王粲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108 順風而呼
109 〔荀子勸學篇〕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塩鐵論〕順風而呼者。易為氣。因時而行者。易為力。
110 順風吹火
111 〔焦氏易林泰之旅賁之觀〕皆云、順風吹風。附麒驥尾。易為之功。因懼受福。〔傳燈録〕風穴延沼、曰因風吹火。用力不多。又〔淮南子俶真訓〕順風縦火。膏夏、紫芝、與蕭艾倶死。
112 無風起浪
113 〔傳燈録〕僧問道堅。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堅曰。洋瀾左蠡。無風浪起。
114 隨風倒舵
115 見〔禪宗語録〕。
116 系風捕影
117 〔漢書郊祀志〕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水經贑水注〕南昌有大蕭、小蕭二峰。言蕭史所游萃處。雷次宗云。此乃繫風捕影乃論。〔劉考綽謝高祖啟〕捕景繫風。終無效答。〔蘇軾答謝孝廉書〕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千萬人而不一遇也。
118 如風過耳
119 〔呉越春秋〕季札曰。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齊書廬陵王子卿傳〕帝責之曰。汝讀學不就。年転長成。吾日冀汝矣。勿得敕如風過耳。使吾失氣。
120 耳邊風
121 〔杜荀鶴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王安石詩〕休添心上燄。只作耳邊風。又王建有萬事風吹過耳輪句。
122 東風射馬耳
123 〔李白答王去一詩〕世間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按〕宋元人又有西風貫驢耳語。當即因此転変。
124 滿面春風
125 〔王実甫麗春堂曲〕用此語。
126 一齊分付與東風
127 〔高則誠琵琶記〕用此語。〔按〕五燈會元。天衣哲云。一齊分付與西風。
128 口欱東南風
129 〔傳燈録〕藥山惟儼問僧在南泉幾時。曰粗經冬夏。然未曾上他食堂。儼曰。口牡聊遜縋恰!舶礎匙質欏x撓牘同。
130 東風西倒西風東倒
131 〔說苑君道篇〕東風則艸靡而西。西風則艸靡而東。〔按〕俗人互易其語云。東風東倒。西風西倒。似以誤讀劉勰新論致然。新論文曰。草之載風。風𩥦東則東靡。風𩥦西則西靡。然風之𩥦東者。來自西。西者來自東。與說苑実未嘗殊也。
132 風吹草動
133 〔晉書劉曜載傳〕崔岳謂曜曰。四海脫有微風揺之者。英雄之魁。卿其人矣。〔按〕俗謂細事騒擾曰風吹草動。本此。
134 風吹雨打
135 〔杜甫詩〕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陸希聲詩〕風吹雨打未摧殘。〔汪元量詩〕風吹雨打並成空。又〔廣燈録〕。首山省念。有風吹日炙語。
136 風中燭
137 〔古樂府怨謌行〕百年未幾時。奄若風中燭。〔杜詩注〕阮瞻九日會親友曰。人生如風中燭。不知明年此日。再開此會。誰是強健。
138 風色
139 〔何遜詩〕風色極天浄。〔盧照鄰詩〕今朝風色好。〔李白詩〕遠海見風色。〔文選注〕有物有文曰色。風雖非正色。行水上亦渙渙然有文章。故風賦在物色類。
140 風聲
141 〔蜀史許靖傳注〕王朗與靖書曰。聞消息於風聲。托舊情於思想。〔按〕樹之風聲。見書畢命。而俗雲風聲者。多主聞消息言。
142 風聞
143 〔賈逵國語注〕風聞。採也。採聽商旅之言。〔漢書尉陀傳〕。風聞老夫父母墓已壊削。〔晉書顧和傳〕對王導曰。明公寧使網漏吞舟。何忍採風聞以察察為政。〔唐書百官志〕御史台不受訟訴。有可聞者。略其生命。托以風聞。
144 殺風景
145 〔李義山雜俎〕品目數十。其一曰殺風景。言淸泉濯足。花上曬棍。背山起樓。焼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也。〔西心詩話〕晏元獻以惠山泉烹日注茶。從容置酒賦詩。有未向人間殺風景句。自此殺風景之語。頗著於世。〔邵伯溫聞見後録〕王荊公歩月山中。蔣潁叔傳呼過之。有怪見傳呼佐婦右傾句。
146 裝風景
147 〔蘇軾詩〕醉顛只要裝風景。莫向人前自洗磨。
148 威風聲
149 〔殷蕓小說〕李膺為侍御史。靑州凡六郡。只陳仲舉為樂安視事。餘皆移病去。其威風如此。
150 飛風
151 〔東方朔神異經〕西海有人。馳馬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唐六典〕凡馬入尚乘局、左右閒。印以三花。其餘雜馬。以風字印右膊。以飛字印左膊。今言速為飛風。因此。
152 上風下風
153 〔佐傳〕風馬牛注。馬遂上風而去。牛遂下風而來。故云不相及也。〔又僖十五年〕秦獲晉侯。晉大夫三拜稽首曰。群臣敢在下風。〔莊子天運篇〕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化。〔孫子火攻篇〕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154 打頭風
155 〔杜甫詩〕風急打船頭。〔元稹詩〕船泊打頭風。〔按〕打字舊在梗韻。讀若頂。今語仍然。〔五代史補〕呉越王初入朝。上賜寶馬。馬出禁中。驕行卻走。王顧左右曰。此豈遇打頭風耶。
156 鬼頭風
157 〔王安石破塚詩〕旋風時出地中塵。李璧注。俗云。旋風鬼處為也。〔集韻〕有拋幀R艋頡=庠啤9恚芻/鬼]回風。一說鬼因風伺人也。
158 疾風知勁草
159 〔見後漢書王霸傳。又〔宋書顧覬之傳〕。松柳異質。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唐太宗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60 疾雷不及掩耳
161 〔六韜軍勢篇〕疾雷不及掩耳。迅不及瞑目。〔淮南子兵略訓〕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暇掩目。〔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晉書苻堅載記〕此捷濟之機。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又石勒載記〕直衝末柸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按〕諸云所謂者。皆述韜略文也。唐書李靖傳。作震霆不及塞聰。
162 靑天飛霹靂
163 〔陸游詩〕放翁病過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蟄龍。靑天飛霹靂。
164 雷公雷母
165 〔論衡雷虛篇〕畫工圖雷之象。纍纍如連鼓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其魄然若𧝬裂者。椎擊之聲也。世人信之。莫不為然。如複原之。虛妄之象也。〔按〕王氏但言雷公。未及雷母。道書並言之.且各傳姓名。雲雷公名江赫衝。雷母名秀文英。其虛妄更不待辨矣。〔都昂-日三餘贅筆〕易曰。震為雷。離為電。震為長男。陽也。而雷出天之陽氣。故云公。里為中女。殷也。而電出地之陰氣。故云母。此特因其說而曲為之解。
166 雷陣
167 〔皮日休詩〕倏忽雷陣吼。
168 雷閃
169 〔願雲詩〕金蛇飛狀霍閃過。白日倒挂金繩長。〔按〕文選海賦。目-蒦睒無度。注引說文。目-蒦。大視也。睒。暫視也。俗狀電光之疾。本無定字。用霍閃似不若目-蒦睒古雅。
170 用毛
171 〔蘇軾詩〕毛空暗春澤。自注云。蜀人以細雨為雨毛。
172 留客雨
173 〔陸機要覽〕昔羽山有神人與左元放共游薊子訓所。坐欲起。子訓應欲留之。二日之中三雨。今呼二日三雨。亦為留客雨雲。〔方岳深雪偶談〕載唐人題畫詩。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
174 過雲雨
175 〔元稹詩〕江喧過雲雨。船泊打頭風。〔張方平詩〕一霎過雲雨。滿帆開岸風。〔趙女鎹詩〕篷響過雲雨。帆開逆水風。
176 騎月雨
177 〔陸游詩〕爽氣收回騎月雨。自注。俗謂二十四五間有雨。往往輙成成泥潦。連至後月。謂之騎月雨。
178 挂龍雨
179 〔雲浪齋日記〕洪覺範詩。已收一霎挂龍雨。忽起千岩攧鷂風。挂龍雨。攧鷂風。皆方言。古今人未嘗道。〔按〕岑羲亦有西山一餉挂龍雨句。
180 雨濯
181 〔風土記〕六月大雨為濯枝雨。蘇味道單于川對雨。還從濯枝雨。來應洗兵辰。用之。〔按〕世以被雨淋曰濯。義本於櫛風沐雨。辭本於此。
182 手如雨點
183 〔羯鼓録〕宋璟論鼓事曰。頭如靑山峰。手如白雨點。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
184 驟雨不終日
185 〔老子上篇〕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月令廣義〕載為農家諺。作驟雨不終朝。迅雷不終日。
186 直待雨淋頭點
187 〔吹劍録〕載邵經國上樓攻媿詩。去時莫待淋頭雨。歸日應防徹骨寒。〔按〕宋許月卿亦有去時莫待淋頭雨句。五燈會元。法照、元善、兩師皆云。教休不肯休。直待淋頭雨。又守初禪師云。天晴不肯去。直待淋頭雨。
188 風急雨落。人急客作
189 見唐〔鹿門老人紀曆撮要〕。
190 日出雨落。公婆相角
191 〔顧元慶簷曝偶談〕和叔年七歲。其伯氏問曰。日出雨落。公婆相角、是何語。和叔曰。陰陽不和。〔古今風謡〕作相撲。云是宋諺。
192 行得春風有夏雨
193 〔陳後山談叢〕引此諺云。春之風數為夏之雨數。小大緩急亦如之。
194 蕩風冒雪
195 〔鄭熊番禺記〕廣俗。婿未見妻之父母。先飲酒一大杯。曰蕩風。〔字典〕蕩音湯。俗有蕩風冒雪之語。
196 雪上加霜
197 〔鮑照詩〕君不見冰上霜。表裏陰且寒。〔傳火録〕伊禪謂大陽和尚雪上更加霜。元人凍蘇秦。誶範叔。玉壺春諸曲。倶雲雪上加霜。
198 如湯澆雪
199 〔南史王瑩傳〕丈人一旨。如湯澆雪耳。〔按〕澆或作沃。家語。孔子曰。人之棄惡。如湯之灌雪焉。文選七發。小飲大(叕/酉)+欠。如湯沃雪。淮南兵略訓。以水滅火。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晉書列女傳。何鄧執權。為休奕害。猶排山壓卵。以湯沃雪。
200 擔雪填井
201 〔顧況行路難〕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普燈録〕普紹云。多少癡禪和。擔雪去填井。
202 雪消見尸
203 見〔元人百花亭。抱妝盒二曲〕。
204 雪中送炭
205 〔宋史太宗紀〕淳化四年。雨雪大寒。遣中使賜孤老貧窮人米炭。〔範石湖集〕大雪送炭與芥歸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又範有雪中送炭與龔養正詩。
206 雪等伴。雪怕羞
207 〔緗素雜記〕王君玉謂人曰。詩家不妨間用俗語。尤見工巧。嘗有雪詩云。待伴不禁鴛瓦冷。羞明常怯玉鉤斜。待伴羞明。皆俗語。而採拾入詩。了無痕(米/糸)+頁。此點瓦礫為黃金手也。〔按〕待伴字。詩人用之較多。如張伯雨山留待伴雪。春禁來年花。段天佑天寒待伴雪。日暮打頭風。皆工巧。
208 雪開眼
209 〔周必大紹興壬午龍飛録〕越人以欲雪而日光穿漏為雪眼。
210 鵝毛雪
211 〔白居易詩〕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𧝬人。
212 赤腳雪
213 〔陶南村集〕赤腳雪詩云。雪停五日未全消。雲浄天高氣泬寥。故老相傳名赤腳。來年山嶽要枯焦。〔按〕今以雪前無雨霰為赤腳。而陶詩所云不同。
214 詐晴
215 〔李覿詩〕天雨還有詐晴時。
216 掃晴娘
217 元李俊民有掃晴娘詩。
218 久雨望庚晴
219 〔婁元禮田家五行雜占〕久晴逢戊雨。久雨望庚晴。〔元李孝光詩〕梅月逢庚江雨歇。用此。
220 望雨春天光。望雪看天黃
221 見〔月令廣義〕。
222 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凍死
223 〔朝野僉載〕録唐時俚語云云。〔孔平仲談苑〕録前四句。〔漫叟詩話〕少陵秋雨嘆。禾頭生耳黍穂黑。今所行印本皆作木頭。其事見齊民要術。秋雨甲子。禾頭生耳。木當作禾。〔按〕今本齊民要術無此諺。蓋傳脫也。宋陸游亦嘗用為詩云。積雨恐侵春甲子。昏燈懶守夜庚申。
224 雲行東。車馬通。雲行西。馬濺泥。雲行南。水漲潭。雲行北。好曬麥
225 見漢〔崔寔四民月令〕。又〔甲平仲談苑〕載占諺云。雲向南。雨潭潭。雲向北。老鸛尋河哭。雲向西。雨沒犂。雲向東。塵埃沒老翁。與此辭異意同。
226 雨打梅頭。無水飲牛
227 亦〔四民月令〕所載農諺。〔按〕何景福五日對雨詩。雷聲填填雲冪冪。雨打梅頭麥穂黑。老翁倚耒向天泣。淤邪水深耕不得。諺言無水。詩言多水。其意相反。今農家仍主崔寔言。占之頗驗。
228 十日雨連連。高山也是田
229 〔明詩綜〕載廣信府田家諺。今不特廣信言之。
230 朝霞不出問。暮霞行千里
231 〔範成大詩)朝霞不出市。暮霞行千里。我豈知天道。呉儂諺云爾。〔按〕素問。霞擁朝陽。雲奔雨府。楚辭。虹霓紛其朝霞。夕淫淫而淋雨。李嘉佑志。朝霞晴作雨。耿湋詩。報雨早霞生。朝霞生雨野說。其懶最久。而儲光羲氏。落日燒霧明。農夫知雨止。暮霞生晴。亦經入唐人詩矣。
232 未雨先雷。船去歩歸
233 見〔四民月令〕。〔按〕五燈會元、録鼓山永安師語云。雷聲浩大。雨點全無。今俚語云。雷聲大、雨點小。承本於此。
234 秋孛轆。損萬斛
235 孛轆。謂雷聲也。〔範成大秋雷嘆〕汰哉豐隆無藉在。正用此時鳴孛轆。注引此諺。
236 鳥雲接日。明朝不如今日
237 見〔婁氏田家五行〕。〔陸務觀詩〕頗憂昨暮雲吞日。猶幸今朝雨壓風。自注。俗以黑雲接落日。為風雨之候。
238 日沒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239 見〔四民月令〕。
240 日出早。雨淋腦。日出晏。曬殺雁
241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占諺。
242 月如彎弓。少雨多風。月如仰瓦。不求自下
243 〔江休複鄰幾雜志。羅大經鶴林玉露。王逵蠡海録〕。皆載此諺。〔傳燈録〕陳尊宿與可觀、澄遠、二師皆舉揚此上二句。又〔玉芝堂談薈〕載占諺云。月偃偃。水漾漾。月子側。水無滴。意亦猶此。
244 幹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
245 〔姚寛西溪叢語〕引諺云云。〔按〕玉建聽雨詩。照泥星出依前黑。陸游詩。夜夜濕星占雨候。僧善珍詩。照泥星複雨。經朔月猶陰。倶用此諺。
246 霜淞打霧淞。貧兒備飯
247 〔墨莊漫録〕齊魯人諺云云。葢以淞為歲穰之兆也。曾子堅嘗有詩。園林春日靜無風。霧淞花開處處同。〔東坡集〕除夜雪詩。有助爾歌飯甕句。施宿亦引此諺語為注。
248 南閃千年。北閃眼前
249 〔楊愼補占陰晴諺詩〕電光分南北。陰霽在俄晷。自注、引諺云云。又〔廣輿圖〕載諺云。電光盜難。明日炎炎。電光西北。雨下連宿。意略同。
250 要宜麥。見三白
251 〔朝野僉載〕引西北人諺語云云。謂臘中三見雪也。〔韓琦詩〕嘗聞老翁語。一臘見三白。是為豐年兆。占驗勝蓍策。〔王安石雪霽詩〕前年臘歸見三白。李壁亦引此語注之。〔種樹書〕引諺。冬無雪。麥不結。反複其辭耳。
252 來雨來雪。無休無歇
253 見〔婁元禮田家五行〕。〔宋自遜詩〕殘年日易晩。來雪雨難晴用此。
254 黑豬渡天河
255 〔太平御覽〕引黃子發相雨書。天河中有雲如浴豬豨。三日大雨。蕭立等謂之黑豬渡河。有句云。黑豬渡河天欲風。蒼龍銜燭不敢紅。
256 河射角。堪夜作
257 〔四民月令〕載農語。〔按〕射讀入聲。謂自南北漸指向東西隅也。時俗傳述者。音猶如此。談吝、有天河東西。漿洗寒衣、之諺。東西、即猶云射角。
258 月子彎彎照九州島。幾家歡樂幾家愁
259 〔趙彥衛雲麓漫鈔〕此兩句乃呉中舟師之歌。彭祭酒嘗戲破其義云。形於上者無遠近之殊。形於下者有悲歡之異。人咸嘆賞。〔按〕楊萬里已嘗翻此歌為詩。又陳亞之詩。夕溪漁思月彎彎。朱繼芳詩。呉兒歌一曲。月子幾回彎。皆用之。月子之稱。始見於酉陽雜俎。唐居士夜呼其女。可將一下弦月子來。女遂貼紙月壁上。唐祝之。朗若張燭、是也。汪元量有月子纖纖雲裏光句。劉侗帝京景物略、謂新月曰月芽兒。可互參月子之義。
260 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261 〔陳世崇隨隱漫録〕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為真西山、劉漫塘、所擊賞者。
262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263 〔劉禹錫竹枝詞〕。
264 二十亨亨。月上二更
265 〔王思任西湖竹枝詞〕南屏鐘罷黑棱層。二十亨亨月二更。〔按〕亨讀虛郎切。杭州覘月出早遲諺云。十七八。略搭搭。十八九。坐等守。二十亨亨。月上二更。此詩用之。
266 月出卓八腳
267 〔胡應麟甲乙剩言〕云宋人所作。
268 晴乾吃豬頭。雨落吃羊頭
269 〔洪容齋四筆〕兩商人入神廟。其一陸行。欲晴。許賽以豬頭。其一水行。欲雨。許賽以羊頭。神顧小鬼言。晴吃頭。雨落吃羊頭。有何不可。〔按〕雖戲喩。見此等語自宋已有。
270 獃便獃。雨落還歸屋裡來
271 〔徐伯齡蟫精雋〕程泰之言。鄭毅夫守江陵。有頌云。我是蘇州監本獃。與爺祝壽獻棺材。近來仿髴知人事。雨落還歸屋裡來。
272 地理
273 京師
274 〔春秋成公十三年〕公如京師。〔公羊傳〕京、大也。師、眾也。天子之居。以眾大言之。〔詩大雅〕京師之野。〔集注〕京師。高邱而眾居。董氏曰。所謂京師者。蓋起於此。其後世因以所都為京師也。〔按〕夏、商都、無京師之名。白虎通。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師是也。大雅所言。系當公劉時。周尚未為天子。故集注云然。
275 輦轂之下
276 〔鹽鐵論〕餘結髪束修。辛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司馬遷報任安書〕僕頼先人緒業。得待罪於輦轂之下。〔韓昌黎文〕畿甸之間。輦轂之下。有善必見。有惡必見。
277 日月光天徳。山河壯帝居
278 見〔南史〕。〔朱翌猗覺寮雜鈔〕此陳後主從隋文東封。登芒山所獻詩也。天下教兒童者。以此題學書紙。〔戴冠濯纓亭筆記〕北京宮闕成。太宗命解縉題門帖。縉以此詩書之。上喜。賜賚甚厚。
279 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280 〔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又〔後漢書虞翻傳〕引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晉書姚興載記〕亦云。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281 貴郡
282 〔三國志張裔傳〕孫權問。貴土風俗。何以乃爾。〔晉書潘京傳〕趙偉問。貴郡何以名武陵。〔按〕今人稱貴省。貴縣等。皆昉此。
283 敝邑
284 〔左傳〕隱四年。衛告宋曰。君為主。敝邑以賦從。五年。邾告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按〕嗣後言敝邑處甚多。今凡自謙云敝者。昉此。
285 當方
286 〔周禮大行人〕時聘以結諸侯之好。疏、謂時會之年。當方有諸侯不順服。當方諸侯來。餘方無不順之事。身不來。即大夫來聘。〔按〕今有當方土地當方鄰之諺。
287 地方
288 〔晉書孝懷帝紀〕蒲子地方。馬生人。
289 地主
290 〔左傳〕諸侯之懷。事既畢。侯伯致禮。地主會餼以相辭。杜注。地主。所會主人也。〔杜甫詩〕淸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岑參詩〕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
291 地頭
292 〔唐書食貨志〕大暦元年。有地頭錢。毎畝二十。〔按〕朱子語録毎以此二字抵作一處字用。如云。虛說此個地頭。永不到真實地頭。
293 地面裡
294 〔元典章〕至元二十八年。中書省奏。遷轉官員。自己地面里。體做官者。
295 田地
296 〔朱子文集〕為學須以主。敬立志為先。方可就此田地上推尋義理。見諸行事。〔又語録〕堯舜性之。是合下如此。湯武身之。是做到那田地。〔五燈會元〕云門偃曰。從上來事。莫相埋沒。然須到這田地始得。亦莫趁口快亂問。
297 地道
298 〔漢書田延年傳〕霍將軍召問延年。欲為地道。師古曰。為之開通道路。使之有安全之地。〔按〕今稱地道藥材。似本諸此。
299 坐地
300 〔說苑雜言篇〕齊景公謂晏子曰。寡陣人坐地。二三子皆坐地。〔七修類稿〕古無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從從土。方言曰。尋坐地。亦原於古之意。
301 落地
302 〔陶詩〕落地為兄弟。何必骨月親。〔按〕俗以人初生世。為落地。
303 人傑地靈
304 見〔王勃滕王閣序〕。
305 引人入勝地
306 〔世說〕酒正引人入勝地。
307 腳踏實地
308 〔邵伯溫聞見録〕司馬溫公問康節曰。某如何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宋史劉甲傳〕甲嘗謂吾無他長。惟足履實地。
309 貴腳踏賤地
310 〔元曲選〕武漢臣玉壺春。李壽卿伍員吹簫。馬致遠靑衫淚等劇。並見此語。。
311 卷地皮
312 〔山堂肆考〕王知訓帥宣州。性貪婪。因入覲賜宴。伶人戲作緑衣大面如鬼。或問何為者。答曰。吾宣州土地也。問何故來此。曰、王知訓入覲。和知皮卷來。故得至此。〔按〕廬仝蕭宅贈答詩。揚州惡百姓。疑我卷地皮。蓋自王知訓前。先嘗有此語也。元呉萊亦用為詩云。乘風作國蠹。抵隙為民殃。地膚竟卷去。天孽倶凋傷。
313 無地穴可入
314 〔賈誼新書審微篇〕季孫慚曰。使穴可入。吾豈忍見穴/必子賤哉。〔按〕關漢卿曲所云無地縫鑽入去。即此語意。
315 無立錐地
316 〔荀子儒效篇〕大儒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韓非子〕舜無置錐之地於宇內、而徳結。〔呂氏春秋〕無欲者。其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史記隆公世家〕秦滅六國後。使無立錐之地。〔滑稽傳〕孫叔敖為楚相。死。其子無立錐地。(後漢書公孫述傳、郭丹傳。三國諸葛亮傳〕倶有此語。
317 平地起骨堆
318 〔傳燈録〕浮山遠答僧問祖師西來意云。〔按〕康進之負荊曲云。平地起孤堆。孤葢骨音之轉。
319 半截入土
320 〔東坡志林〕桃符仰視艾人曰。汝何等草芥。輒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321 捽草杷土
322 見〔漢書貢禹傳〕注云。杷。蒲巴切。以手扌+(倍-イ)之也。俗小變其文曰。杷泥弄草。
323 根生土長
324 見〔呉昌齡風花雪月曲〕。又王實甫麗春堂云。土長根生父母邦。
325 不習水土
326 〔蜀志先主傳注引蜀本紀〕武都有丈夫化女子。蜀王娶為妻。不習水土。無幾物故。〔南史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是不習水土。
327 拖泥帶水
328 〔嚴滄浪詩話〕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楊萬里竹枝詞〕知儂笠漏芒鞋破。須遣拖泥帶水來。〔五燈會元〕慧暉曰。雲門尋當干爆爆地。到這裡也解拖泥帶水。
329 泥裡倒。泥里起
330 〔傳燈録〕芭蕉山繼徹答僧問宗門語。
331 隨鄉入鄉
332 〔範成大詩〕且複隨鄉便入鄉。又〔五燈會元〕道寛示僧、有隨鄉入俗語。〔按〕莊子山木篇人其俗、隨其俗。乃斯語所由來。
333 鄉貫不通
334 〔戰國策〕魯仲連遺燕將書。管仲簒而怯。且辱身。此三行者。鄉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按〕謂其不當通籍於朝。今語云。不通鄉貫、是也。
335 離鄉背井
336 〔元曲〕多用之。如馬致遠漢宮秋。張國賓合汗衫。鄭徳輝倩女離魂。關漢卿金線池。高則誠琵琶記等。不且枚舉。
337 輕車熟路
338 〔韓退之文〕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339 狹路相逢
340 〔古樂府〕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傳燈録〕僧問。水陸狹路相逢時如何。水陸以胸拓一拓。又休靜般芝次。洞山把住曰。狹路相逢時如何。靜曰。反側反側。
341 路絕人稀
342 〔樂府華山畿辭〕路絕行人斷。夜夜故望汝。
343 開生路
344 〔魏志曹仁傳〕圍白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陶潛孝傳〕江革負母避賊。賊賢之。不害、而告其生路。
345 據要路
346 〔古詩〕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唐書崔湜傳〕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於人哉。
347 入路更須出路
348 〔五燈會元〕黃龍慧南雲。古人一期方便。與諸人計個入路。既得入路。又須得個出路。
349 漸入佳境
350 〔晉書顧覬之傳〕毎食蔗。恆自尾至本。或問之。曰。漸入佳境。
351 一邱一壑
352 〔晉書謝鯤傳〕一邱一壑。自謂過之。〔按〕漢書敘傳。班嗣諭莊周曰。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邱。則天下不易其樂。謝鯤本此為語。故云過之。非泛道邱壑之勝也。
353 孤峰獨宿
354 〔五燈會元〕琅松交劬蹺街釕。汝等在這裏過夏。一不得孤峰獨宿。一不得物外安身。又僧問道簡。孤峰獨宿時如何。簡曰。閒卻七間僧堂不宿。誰教儞孤峰獨宿。〔直語類録〕今雲孤峰獨聳。即此語訛轉。
355 游山玩水
356 〔又〕汾州善昭曰。從上來行腳。不為游山玩水。看州縣奢華。皆為聖心未通耳。
357 千山萬水
358 〔續玄界録〕韋義方往天壇南尋妹。千山萬水。不見有路。問樵人、無知張老莊者。
359 高高山頭
360 〔樂府紫騮馬歌〕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
361 冰山
362 〔開天遺事〕楊國忠相。公卿以下。莫不趨媚之。張象曰。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按〕司馬溫公採此語入通鑒。
363 安於泰山
364 〔戰國策〕呂不韋說陽泉君曰。說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貴千萬歲、寧於泰山四維。〔文選枚乘諫呉王書〕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注引春秋保乾圖〕安於泰山。與日合符。〔後漢書嚴助傳〕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也。〔焦氏易林〕安如泰山。福佑屢臻。
365 不識泰山
366 〔劉伶酒徳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367 泰山壓卵
368 〔晉書孫惠傳〕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又列女傳〕排山壓卵。如湯沃雪。〔五代史雜傳〕周世宗曰。劉旻遇我師。如山壓卵。
369 隸力移山
370 〔列子湯問篇〕愚公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其子孫。荷擔扣石。墾壌箕畚。移於北海之尾。
371 山也有相逢
372 見〔喬孟符金錢記、揚州夢二曲〕。〔按〕今俗云。山水有相逢日。而二曲皆無水字。葢水之相逢。恆理也。故專舉山以喩其理外之情。
373 指山賣磨
374 見〔岳百川鐵拐李。賈仲明對玉梳二曲〕。
375 這山望見那山高
376 〔呂氏先識覽〕登山者。處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俗語本此。
377 天下名山僧占多
378 〔韻府群玉〕占字下引此。雲唐人詩。
379 海水不可斗量
380 〔淮南子泰族訓〕江海不可斗斛也。〔神異經〕西南大荒中。有人知河海斗斛。
381 滄海變桑田
382 〔葛洪神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又水淺於往日。豈將複為陵陸乎。
383 海枯見底
384 〔杜荀鶴詩〕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385 海涵
386 〔王僧孺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鏡雲伸。〔蘇軾表〕天覆群生。海涵萬族。
387 海蓋
388 〔劉敞檀州詩〕市聲衙日散。海葢午時消。自注。毎日海氣如霧。士人謂之海葢。〔按〕今俗有此語。猶云大概。或即因此。
389 苦海
390 〔王定保摭言〕鄭光業有一巨箱。凡投贄有可嗤者。即投其中。號曰苦海。〔按〕釋典有苦海之說。此以為喩。
391 走江湖
392 〔謝靈運詩〕範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蘇軾詩〕人人走江湖。一一操網釣。
393 江心補漏
394 〔王銍續義山雜纂〕載不濟事十四條。其一曰。江心補漏。〔元曲救風塵、百花亭〕有船到江心補漏遲句。
395 不到烏江未肯休
396 〔五燈會元〕洪英、悟□、倶舉揚此語。
397 文字不鮮明。旁は「斤」。
398 黃河尚有澄淸日
399 〔呉越備史〕羅隱寢疾。王親臨撫問。因題詩於壁云。黃河信有澄淸日。後代應難繼此才。
400 中流砥柱
401 〔水經注〕禹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402 急流勇退
403 〔朱子名臣言行録〕一僧謂錢若水曰。公急流中勇退人也。〔蘇軾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載複古詩〕日暮倒行非我事。急流勇退有何難。
404 流水
405 〔管子牧民篇〕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按〕今以流水為疾速之辭。本此。
406 奔波
407 〔晉書〕婁會上慕容垂疏。杜豪競之門。塞奔波之路。〔韓昌黎〕論佛骨表。老少奔波。棄其業次。又石鼓歌。坐見舉國來奔波。
408 波及
409 〔左傳僖二十三年〕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410 起風波
411 〔莊子人間世〕言者、風波也。風波易以動。〔邵子安樂窩自怡詩〕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黃魯直詩〕人問恁是無風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412 小水不容大舟
413 姚興語。見〔晉書桓謙傳〕。
414 遠水不救近火
415 〔韓非子說林〕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北史赫連達傳〕又有此語。又〔陳師道詩〕不應遠水救近渇。空倉四壁雀不鳴。
416 水洩不通
417 〔傳燈録〕徳山門下。水洩不通。
418 細水常流
419 〔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當流。則能穿石。
420 水到渠成
421 〔朱子集〕答路徳章曰。所喩水到渠成之說。意思畢竟在渠上。未放水東流時。巳先作屈曲整備了矣。〔範成大詩〕學問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
422 水長船高
423 〔傳燈録〕繼徹雲。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莫將來問。我也無答。
424 覆水難收
425 〔鶡冠子注〕太公既封齊侯。道遇前妻。再拜求合。公取盆水覆地。令收之。惟得少泥。公曰。誰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後漢書光武帝紀〕反水不收。後悔無及。〔何進傳〕覆水不收。宜深思之。〔李白詩〕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426 近水惜水
427 〔林洪山家淸事〕泉須愛護用之。諺云。近水惜水。此實修福之事。
428 入水見長人
429 〔五燈會元〕天台用良答僧問云。〔又〕天章、善投、子(偶-イ)+頁、並舉斯語。
430 般柴運水
431 〔傳燈録〕龐居士偈云。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
432 利水
433 〔考工記輈人〕輈注則利准。注云。故書、准作水。鄭司農云。注則利水。謂轅脊上雨注。令水去利也。
434 水火
435 〔濳夫論〕邪之與正。猶水與火不同。原不得並盛。〔蜀志魏延傳〕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惟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南史侯景傳〕邵陵王綸。柳仲禮。甚於讎敵。臨城公大連。永安侯確。逾於水火。
436 水落石出
437 見〔蘇軾赤壁賦〕。〔按〕古艶歌行。兄弟兩三人。流蕩在他縣。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頼得賢主人。攬取為子細。夫婿從門來。斜倚西北盼。語卿且勿盼。水淸石自見。今語意當源此詩。而訛為水落石出也。東坡但當境寫物。別無所喩。
438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439 〔鶴林玉露〕張乖厓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厓杖之。吏曰。一銭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厓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按〕漢書枚乗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潭細傘K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乖厓判之全用此文。
440 水浸鵝卵石
441 〔五燈會元〕有水浸鋼石卵之語。俗又因之小變。
442 以石投水
443 〔呂氏春秋〕白公問孔子。人可與微言乎。孔子不應。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沒人能取之。〔李康運命論〕張良誦三略之說。以游於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遇漢祖也。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444 以卵投石
445 〔墨子貴義篇〕以其言非吾言者。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荀子議兵篇〕以桀詐堯。若以卵投石。〔淮南子主術訓〕人主執正持平。則群臣以邪來者。猶以卵投石。以火投水。又〔焦氏易林〕卵與石鬪。麋碎無處。
446 心堅石穿
447 〔陸象山語録〕引俗諺云。
448 頑石點頭
449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邱山。聚石為徒。講涅盤經。群石皆為點頭。
450 飛砂走石
451 〔探神記〕武王時。雍州城南有大樹為妖。以兵圍伐之。乃有神飛砂走石。雷電霹靂。無令得近。〔博異志〕呂鄉筠月夜泊君山側。遇一老父。於懷袖間出笛三管吹之。飛砂走石。翔鳥墮地。
452 窮坑難滿
453 〔複齋漫録〕劉韐為豐城尉。性不飲酒。時推官某善飲啖。抵邑公會。以諺語戲曰。小器易盈真縣尉。劉答曰。窮坑難滿是推官。
454 避井落坑
455 〔易林觀之益〕避井入坑。憂患日生。〔晉書褚翜傳〕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456 從井救人
457 見〔論語〕。
458 臨渇掘井
459 〔素問〕病已成而藥之。猶渇而掘井。鬪而鑄兵。不亦晩乎。〔墨子公孟篇〕亂則治之。猶噎而穿井也。死而求醫也。〔王銍續雜纂〕不濟事條。有臨渇掘井。〔陳師道詩〕有誰能留渇須遠井句。
460 黃泥塘中洗彈子
461 〔陳龍川集通朱元晦書〕震之九四。震遂泥。葢處群陰之中。雖有震動。如俗諺所謂黃泥塘中洗彈子耳。
462 腰帶過浮橋
463 〔晉書蔡謨傳〕性尤為愼。毎事必為過防。故時人云。蔡公過浮航。脫帶腰舟長。〔按〕俗誚過愼者曰捧卵過橋。猶此。
464 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465 〔趙徳麟侯鯖録〕載無名子題驛壁詩。記得離家日。尊親囑付言。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雨宿宜防夜。鶏鳴更相天。若能依此語。行路免迍邅。〔苕溪漁隱引高齋詩話〕但述其一聯。又小不同雲、逢橋須下馬。遇夜莫行船。
466 九日灘頭坐。一日過九難
467 〔宋無鯨背吟〕九日灘頭不可移。九灘一日尚嫌遲。全用此諺。
468 得隴望蜀
469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470 朝秦暮楚
471 〔晁補之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472 東行西走
473 〔易林〕東行西走。喪其犬馬。又南行北走。延頸望食。〔漢寶元妻詩〕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474 令之東而東。令之西而西
475 〔管子小稱篇〕公曰。仲父令寡人東。寡人東。令寡人西。寡人西。
476 移東就西
477 〔舊唐書陸贄傳〕移東就西。便為課績。取此適彼。遂號羨餘。〔朱子語録〕移東換西。終是不成家計。
478 指東劃西
479 〔傳燈録〕義忠謂大顛。不用指東劃西。
480 周而不備
481 〔水經注序引玄中記〕昔大禹記識山海。周而不備。〔按〕譚概謂俚俗言不周備曰周而不此為可笑。不知其所言、乃不備。別自有出。非述論語文也。
482 四分五裂
483 〔六韜奇兵篇〕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史記張儀傳〕天下四分五裂。〔又鄒陽傳〕四分五裂之國。〔魏志司馬朗傳〕洛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北史周法尚傳〕卒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
484 四通八達
485 〔子華子問黨篇〕齊之為國也。其塗所出。四通八達。游士之所湊也。〔史記酈食其傳〕陳留、天下之衝。四通八達之郊也。〔晉書慕容徳載記〕滑台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又〔五燈會元〕入處真實。向後自然七通八達。
486 無邊無礙
487 〔起世經〕一切諸天。行時來去。無邊無礙。無有遲疾。
488 轉灣抹角
489 見〔秦簡夫東堂老劇〕。
490 轉向
491 〔荀子儒效篇〕紂卒易鄉。注鄉。讀曰向。謂倒戈也。〔漢書李夫人傳〕轉鄉歔欷不複言。鄉亦讀向。轉面向裏也。
492
493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注曰。略、總攝巡行之名。〔又昭二十四年〕楚子為舟師以略呉疆。注曰。略、行也。〔按〕今猶以偶一經行曰略。
494 橫截
495 〔揚雉雍州收箴〕黑水西河。橫截昆崙。邪指閶闔。畫為雍垠。〔按〕俗人指說道路曰、橫截過去。此其出處。
496 繞出
497 〔後漢書岑彭傳〕至武陽。繞出延岑軍後。〔按〕繞、讀去聲。謂盤旋其途。以超越之也。今亦有此言。
498 傅近
499 〔爾雅〕傅、曆也。郭注云。傅、近。〔仲長統昌言〕宦豎、傅近臥房之內。交錯婦人之間。〔按〕今俗訛作附近。
500 左近
501 〔南史夷貊傳〕自然洲、有樹生火中。左近人剝皮績布。即火浣布。
502 四鄉
503 〔晏子春秋〕晏子獨立牆陰。田子垣曰。何不求四鄉之學士與坐乎。〔白虎通八風篇〕涼風至、而報地徳、化四鄉。〔焦氏易林〕配合相迎。利之四鄉。
504 腹裏
505 〔元曲章〕延佑四年。御史台奏。腹裏百姓。為飢荒流移江南等路。〔按〕腹里。猶云內地。今律、盤詰奸細條。有綠邊關塞及腹裏地面文。
506 化外
507 〔宋史太祖紀〕舊禁銅錢、無出化外。
508 極樂世界
509 〔柳宗元浄土院記〕佛言。西方過十萬億里。有世界曰極樂。〔白居易畫西方幀記〕極樂世界者。以無八苦、四惡道、三毒、五濁業故也。
510 土著
511 〔史記大宛傳〕其俗土著耕田。〔又西南夷傳〕其俗或土著。或移徒。〔漢書西域傳〕西域諸國。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唐書高竇傳贊〕古著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按〕日/一/黽錯貴粟疏。不地著。則離鄉輕家。地著。猶云土著。
512 土宜
513 〔周禮土方氏〕辨土宜之法。〔左傳文六年〕無使失其土宜。〔隋書儀禮志〕正會日。宜詔、勞諸郡上計。勞訖。付紙遣陳土宜。
514 鄙-阝
515 〔日知録〕宋時登科録。必書某縣某鄉某里人。改鄉為都。改里為圖。蕭山縣志曰、自元始。嘉定縣志曰。不曰而曰圖者。以毎里冊籍首列一圖。故名圖。是也。今省作鄙-阝謝少連作歙縣志。乃曰。鄙-阝音鄙。左傳都鄙有章。即其立名之始。其說鑿矣。〔按〕說文有鄙-阝字。音與鄙同。解云。嗇也。圖省為鄙-阝。亦不始於俗。李北海靈麾將軍碑。好山水鄙-阝。慕神仙事。已如此寫。
516 彳+胡+斤彳+同+亍
517 〔楊愼升庵外集〕今之巷道名為胡洞。或作衙㣚。又作網巍=暈蘧菀病D掀朧樽ⅰE巷也。南方弄。北方曰網巍E之反切為網巍8欠窖遠。〔李贄疑耀〕世以彳+胡+斤彳+同+亍為俗字。不知山海經已有之。食囂鳥可以止彳+同+亍。注。治洞下也。又飛魚食之已痔彳+同+亍。獨彳+胡+斤字未經見。〔按〕彳+同+亍字已見說文。解云。通街也。李氏引山海經。而不及說文。何耶。彳+胡+斤字當依楊氏作。衙。說文衙衙行貌。宋玉九辨、道飛廉之衙衙。與躍韻葉得讀吾音。蓋衙彳+同+亍者。猶言行旅通街耳。〔日下舊聞〕彳+胡+斤彳+同+亍二字。元人以入詩者。
518 馬頭
519 〔通鑒〕史憲誠據魏博。於黎陽築。馬頭為渡河之勢。注云。附岸築土。植木夾之。以便兵馬入船。謂之馬頭。〔按〕晉書地理志。武昌郡鄂縣有新興馬頭。似亦此制。
520 甕城
521 〔五代史朱珍傳〕率兵叩鄲城門。已入甕城。鄲人從城上礫石投之。珍軍皆死甕城中。珍僅身免。〔按〕今仍謂城門口外蔽小郭曰甕城。亦曰月城。
522 十字街
523 〔北史李諧傳〕李庶亡後。見夢於其妻曰。我托劉氏為女。劉家在七帝坊十字街東南八窮巷是也。〔張佑蘇小小歌〕長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
524 十字港
525 〔陸游詩〕上船初發十字港。放棹忽過三家村。
526 冷巷
527 〔白居易題新居〕冷巷閉門無客到。
528 腰鋪
529 〔陳造詩〕腰鋪人家緊閉門。
530 悲田
531 〔釋典〕以供父母田為恩田。供佛為敬田。施貧窮為悲田。後世謂養濟院曰悲田院。取此。
532 陸種地
533 〔晉書食貨志〕毎有雨水。輙複橫流。延及陸田。言者不思其故。因云此土不可陸種。〔按〕今人謂藝桑麻地為陸種地也。
534 快捷方式
535 〔唐書盧藏用傳〕藏用始隱終南。有意當世。晩徇權利。司馬承禎將還山。藏用指終南曰。此中大有佳處。承禎曰。以僕視之。仕宦之快捷方式耳。
536 䟕路
537 〔方以智通雅〕山歧曰岔。水歧曰汊。二音同。金陵有地名岔口。順公引作䟕路口。〔按〕䟕字見景佑集韻。或亦借差字用之。韻會小補、引唐人詩。枯木岩前差路多。
538 水口
539 〔王逸楚詩注〕夏首。水口也。〔郭璞方言注〕汭。水口也。
540
541 〔水經注〕章+(又/貢)水徑王歩。歩側有城。葢齊王之渚歩也。〔述異記〕呉中有瓜歩、魚歩、龜歩。湘中有靈妃歩。〔柳宗元鐵爐歩志〕江之滸。凡可歩而上下者曰歩。〔靑箱雜記〕嶺南謂水津為歩。有罾歩、即漁者施罾處。有船歩。即人渡船處。〔按〕俗謂問渡處曰埠頭。據諸書當作歩字。而宋史皆從俗作埠。度宗紀有武陽埠。熊本傳有銅佛埠。劉錡傳有黃連埠。趙淮傳有銀樹埠。宋以前未見用之。
542
543 〔集韻〕溝納舟者為濱。〔按〕潘之恆半塘小志。謂呉音以濱為邦。俗作濱字。不知濱自在庚韻中。廣韻亦載。並因濱轉也。
544
545 〔左傳〕周氏之汪。服虔注。停水曰汪。今俗言水之少而定曰一汪兒。〔集韻〕轉作去聲。亦訓停水。今俗言飲水過多曰汪住。是也。
546 羊溝
547 〔太平御覽引莊子逸篇〕羊溝之雞。〔中華古今注〕謂羊喜抵觸垣牆。為溝以隔之。故曰羊溝也。〔七修類稿〕俗以暗者為陰溝。若靈光殿賦。元醴騰湧於陰溝、是也。則明者宜為陽溝。〔按〕此說亦通。然未見所出。三輔黃圖。畏安御溝謂之楊溝。以植楊於其上也。宋之問有楊溝連鳳闕句。今所呼。或又因綠此耶。
548 土饅頭
549 〔東坡集載王梵志詩〕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土饅頭。墓塚之廋辭也。〔範成大營壽藏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550 土墼
551 〔後漢書〕問紆為勃海太守。免歸。廉潔無資。當築墼自給。〔埤蒼〕形土而方曰墼。今之土磚也。〔急就章注〕墼者。抑泥土為之。令其堅激也。北方又有糞墼。南方又有炭墼。〔歸田録〕丁度戲晁宗愨曰。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吾衍學古編〕凡篆□不可太圓。亦不可太方。只以炭墼範子為度。〔豹隱紀談〕載數九諺云。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552 白善
553 〔本草注〕土以黃為正色。白為惡色。故白土名堊。後人諱之。呼為白善。〔按〕善又加土作墡。其字已見廣韻。
554 漩渦
555 〔朱子答呂子約書〕蘇黃門初不學佛。只因在筠州陷入此漩渦中。崖岸 〔唐書鄭群傳〕群天性和樂。不為崖岸嶄絕之行。
556 嶢崎
557 〔朱子語録〕伏羲只是理會網罟等事。不曾有許多嶢崎。〔按〕毛萇正月詩傳。有崎嶇嶢崅之語。此節用之。與言蹺欹者別。
558 (幸+又)/皿
559 〔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有(幸+又)/皿厔縣。〔寰宇記〕山曲曰(幸+又)/皿。水曲曰厔。〔按〕二字音若輈質。今以事費曲折者曰(幸+又)/皿厔。其字應如此寫。
560 凹凸
561 〔神異經〕大荒石湖、千里無凹凸。〔名畫記〕張僧(謠-言)+系畫一乘寺壁。遠望如凹凸。名凹凸花。俗呼其寺曰凹凸寺。〔丹鉛録〕土窪曰凹。土高曰凸。古之象形字也。周伯溫乃云凹當作坳。凸當作垤。俗作凹凸非是。反以古字為俗字矣。〔按〕凹字詩歌多作平聲。為韻則葉入三爻。葢與坳實通用。然考唐韻凹。惟烏洽一音。至集韻始又音於交切。則烏洽其本音也。
562 杭州風
563 〔田汝成游覽志餘]外方人嘲杭人曰杭州風。諺曰。杭州風。會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曰。杭州風。一把蔥。花簇簇。裡頭空。
564 蘇州獃
565 〔高徳基平江記事〕呉人自相呼為獃子。又謂之蘇州獃。範成大答同參詩。我是蘇州監本獃。〔鄭思肖獃懶道人凝云小隱記〕獃懶道人。蘇人也。既獃矣。又懶焉。蘇人中真蘇人也。〔按〕今蘇杭人相嘲。蘇謂杭曰阿獃。杭謂蘇曰空頭。據諸說。則舊言獃者。蘇人也。據田汝成說。則舊言空者。杭人也。不知何時互易。趙宦光說文長箋云。浙省方言曰阿帶。謂愚(章+(又/貢))/心貌。阿入聲。帶平聲。一曰阿獃。趙氏。蘇人也。蘇人之嫁獃於浙。其自是時起歟。
566 上說天堂。下說蘇杭
567 〔七修類稿〕引諺云云。〔鄧林初入杭詩〕游遍江湖未到杭。不知人世有天堂。〔按〕劉□樹萱録。員半千有莊在焦戴川。極風景之勝。里諺曰。上有天堂。下有員莊。蘇杭之諺。乃仿於此。
568 文字不鮮明。
569 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
570 見〔李壽卿伍員吹簫劇。〕今言涼亭雖好。訛。
571 何面目見江東父老
572 〔史記項羽紀〕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573 蘇湖熟。天下足
574 見〔鄭虎臣呉都文粹〕。
575 江陰莫動手。無錫莫開口
576 〔明詩綜〕江陰人拳勇。無錫人善歌。故常州語云云。
577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578 黔中諺。亦見〔明詩綜〕。
579 縱饒洗遍千江水
580 〔容齋三筆〕衢州酒家壁。有題油污衣詩者。落句云。縱饒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初不污時。〔按〕元人連環計雜劇。更洗遍為掬盡。更下句為難洗今朝滿面羞。未審別有出否。
581 十年江上無人問
582 〔春渚紀聞〕範希文嘗於江上見一漁父。問姓名。不對。留一詩云。十年江上無人問。兩手今朝一度叉。〔按〕劇本十年窗下無人問。似即竄此。
583 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
584 〔癸辛雜識〕倪文節與秀邸為鄰。頗有侵越地界之爭。嘗為之語云云。
585 未看山頭土。先觀屋下人
586 〔七修類稿〕引諺云云。
587 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已歸三尺土。難保百年墳
588 〔葉盛水東日記〕此不知何人語。要亦至理也。〔按〕高則誠琵琶紀已用之。蓋是元以前語。
589 千年田。八百主
590 〔五燈會元〕靈樹和尚語。
591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592 〔王直方詩話〕張嘉甫言。少見人誦此詩。不知誰作。後過毗陵。汪迪家。出所藏晉水部賀公手書。乃知此詩賀作。〔按〕賀為五代石晉人。俞文豹唾玉集作賀知章詩。七修類稿作宋賀仙翁詩。皆誤。葉水心集。有留耕堂記云。餘童稚時。已聞田野傳誦。出游四方。所至閭巷。無不道此相訓切。葢其辭意質而勸戒深也。葛君資深取之。顏其所居之堂。又羅大經鶴林玉露採此語。著方寸地說。
593 時間
594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595 見〔梁元帝纂要〕。〔婁元禮田家雜占〕作一日之計在於寅。
596 陽春布徳澤。萬物生光輝
597 〔文選長歌行〕。
598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599 〔蜀檮杌〕孟昶命學士題桃符板。以其辭非工。命筆自題云云。〔茅亭客話〕謂蜀太子元喆題桃符云。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傳說不同。
600 白日莫閒過。靑春不再來
601 唐〔林寛少年行〕。
602 一日快活敵千年
603 〔北史和士開傳〕說武成帝云。
604 過得一日過一日
605 〔剣南集〕醉中信筆詩。過得一日過一日。人間萬事不須憂。
606 今日不知明日事
607 〔宋李殿丞詩〕。又〔陸游詩〕渠曹定是別肺腸。今夕不為明日計。
608 天無寒暑無時令。人不災涼不世情
609 〔範成大詩〕。
610 一年三百六十日
611 〔漢官志周太常諺〕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施肩吾春游樂〕一年三百六十日。賞心那似春中物。又李白、杜牧、倶有百年三萬六千日句。
612 二十四氣
613 〔禮記月令疏〕漢時以驚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漢末先雨水。後驚蟄。自劉歆作三統暦改也。三統暦三月節穀雨。淸明為中。而通卦驗及今暦。以淸明為三月節。穀雨為三月中。其餘皆同。
614 四時八節
615 〔隨巣子〕鬼神為四時八節。以紀育人。唐人以四字連用者。〔杜甫詩〕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李商隱詩〕四時當首夏。八節應條風。
616 良辰美景
617 〔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北齊書段(螢-蟲)/水傳〕良辰美景未嘗虛乗。〔陳書孫王+(湯-シ)傳〕毎良辰美景。賓僚並集。泛長江而置酒。
618 花朝月夕
619 〔舊唐書羅威傳〕毎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馬令南唐書昭惠周後傳〕花朝月夕。無不傷懐。〔提要録〕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八月十五日為月夕。
620 開春
621 〔楚辭九章〕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纂要〕初春曰開春也。〔文選顏延之詩〕開冬眷物徂。李善注。開冬、猶開春、開秋。
622 一場春夢
623 〔侯鯖録〕東坡行歌田間。饁婦曰。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坡然之。人呼此媼曰春夢婆。
624 無計留春住
625 〔歐陽修詞〕春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按〕白居易先有無計留春得句。
626 三冬二夏
627 〔後漢書段(ヒ/火)+頁傳〕三冬二夏。足以破定。〔按〕俚語約計歲時曰三個黃梅四個夏。猶此。
628 無冬無夏
629 〔詩陳風〕辭。又〔太玄經〕無冬無夏。祭之無度。
630 肥冬瘦年
631 〔豹隱紀談〕呉門風俗多重至節。謂曰肥冬瘦年。互送節物。顏侍郎有詩述之。
632 冬烘
633 〔叶夢得避暑録話〕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之言。
634 小春
635 〔初學記〕十月天時。和暖似春。故曰小春之月。〔範成大詩〕狂風<(火/(火+火))吹小春。〔楊萬里詩〕小春活脫似春時。〔按〕爾雅十月為陽月。因又曰小陽春。
636 正月
637 〔杜佑通典〕秦始皇名政。諱之。故正月字從平聲。〔按〕雲麓漫鈔。仁宗時。以御名同音。欲改正月為一月。有以本音政為言者。遂改還政音。然至今仍習從平聲也。
638 上瀚、中瀚、下瀚
639 〔古今詩話〕俗以上瀚、中瀚、下瀚、代上旬、中旬、下旬。葢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月三旬。韋應物詩。九日馳驅一日間也。〔按〕唐世休瀚事。頻見載詠。唐書劉晏傳。質明視事。至夜分止。雖休瀚不廢。溫庭筠有休瀚日謁所知詩。劉長卿亦有月晦逢休瀚句。漢時謂之休沐。制以五日。張安世傳。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萬石君傳。建毎五日洗沐。歸謁親。是也。改沐為游。見於六朝宋鮑照詩。雲休瀚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640 黃道日
641 〔唐書暦志〕以冬至赤道日度及約餘。依前求定差以減之。是為黃道日度。
642 龍虎日
643 〔月令廣義〕正月巳。二月亥。三月午。四月子。五月未。六月丑。七月申。八月寅。九月酉。十月卯。十一月戌。十二月辰。為龍虎日。龍虎。厲神也。不宜於上、宜制下。〔按〕如其說。則世以凡月寅辰日為龍虎。非是。
644 年忌
645 〔靈樞經〕凡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是謂年忌。〔按〕此以七為始。而逓以九數乘之也。今俗以二九、三九相乘之歲。如十八。二十七。以至九十九八十一歲為暗九。謂有疾厄之慮。傳之失其真矣。
646 月忌
647 〔周密齊東野語〕俗以初五、十四、二十三、三日。為月忌。葢三日乃河圖數之中宮五數耳。五為君象。故民庶不敢用。
648 大月小月
649 〔周髀算經〕置小月二十九日。置大月三十日。〔白虎通徳論〕月行或過或不及。日不可分。故月有大小。〔蔡邕獨斷〕閏月補小月。〔劉熙釋名〕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許愼說文〕霸。月始生生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按〕漢以前稱月大小者。見此數條。六經史漢。但有其說。無其稱也。今又謂大月曰大盡。小月曰小盡。此葢起自宋世。朱子語録。月之生時。大盡則初二。小盡則初三。竹坡老人詩話。頃歲朝廷多事。州縣不頒暦。朱希真作小盡行雲。藤州三月作小盡。梧州三月作大盡。前此少見大小盡文。
650 閒月忙月
651 〔後漢書劉般傳〕冬春閒月。不妨農事。〔唐書食貨志〕門夫番上不至者。閒月督錢百七十。忙月二百。
652 月半
653 〔日知録〕今人謂十五為月半。古經已有之。儀禮月半不殷奠。禮祭義。朔月月半君巡牲。而亦有以上下弦為月半者。釋名云。弦。月半之名也。望。月滿之名也。弦曰半。以月禮言之。望曰半。以日數言之。
654 月頭
655 〔花蕊夫人宮詞〕月頭支給買花銭。〔郭翼詩〕月頭月尾雨陰陰。
656 月盡頭
657 〔徐凝詩〕三月盡頭雲葉秀。小姑新著好衣裳。
658 一個月
659 〔王建寄韋處士詩〕一個月來山隔。不知茅屋若為居。
660 日子
661 〔文選〕陳琳檄呉將校部曲文、年月朔日子。注云子、發檄時也。〔隋書〕袁充上表云。歲月日子。還其誕聖之時。〔日知録〕漢人未有稱夜半為子時者。古人文字。年月之下。必繫以朔之第幾日某干支。故曰朔日子也。宋書禮志。年月朔日甲子。尚書令某甲下此。此古文移之式。陳琳檄文。但省一甲字耳。南史劉之辶<(磷-火)傳。參較古本漢書。稱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而。今無上書年月日子。此亦可証今俗不知。但以子為日之語助矣。
662 日中
663 〔易〕日中為市。〔詩〕日之方中。〔書〕自朝至於日中昃。〔左傳〕自日中以爭。至於昏。〔史記項羽紀〕日中大破漢軍。〔漢書五行志〕日中時食。從東北過半。〔按〕古未有十二時之目。紀晝大率用日。如質明。大昕。目旰。哺時諸稱。今皆不挂人口。惟日中則人人言之。
664 一日雞。二日狗
665 〔北史魏收傳〕引董勛答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醜。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按〕諸惟人日為古今所盛稱。雞日則呂居仁有避地逢鶏日句、其餘未經人用。今語又増之曰。陽嘉為谷。九日為蠶。不見出處。
666 夜半子時。雞鳴醜時
667 〔杜預左傳注〕始分一日為十二時。其名目但曰夜半。曰雞鳴。曰平旦。曰日出。曰食時。曰隅中。曰日中。曰日昳。曰哺時。曰日入。曰黃昏。曰人定。未借及十二支也。今恆言猶或兼之。曰、夜半子時。雞鳴醜時。日出卯時。日沒酉時。黃昏戌時。人定亥時。略得古之遺。
668 直月
669 〔周禮賈師〕國之賣價。各率其屬。而嗣掌其月。鄭康成注。更相代直月。
670 直日
671 〔晉語〕史黯曰、臣敢煩當日。韋昭注。直日也。言不敢煩主之直日者以自白。〔漢書京房傳〕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南史殷不害傳〕與舎人庾肩吾日奏事。
672 某年月日
673 〔大戴禮〕戴周迎日辭。維某年某月上日。〔司馬法仁本篇〕某國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史記廉藺傳〕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築。〔按〕後人傳志稿中略具年月之辭。仿此。
674 當年
675 〔韓詩外傳〕先生者。當年霸。後生者。三年而複。當讀去聲。〔唐方幹詩〕庭梅曾試當年花同。
676 開年
677 〔庾信行雨山銘〕開年寒盡。正月游春。〔盧思道詩〕開年簡時日。上辛稱天吉。
678 窮年累世
679 〔荀子榮辱篇〕人欲餘財蓄積之富。而窮年累世不知足。
680 連年累歲
681 〔古樂府〕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
682 積年累月
683 〔顏子家訓後娶篇〕夫婦之義。曉夕移之。積年累月。安有孝子。
684 一年一度
685 〔範成大田園雜興〕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靈岩即虎邱。〔五燈會元〕天衣懐舉一年一度春語。
686 年頭月尾
687 〔唐書楊王+(湯-シ)傳〕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尾。孤經絕句。奏請帖平文以存家學。〔林光朝詩〕年頭月尾無一事。咄咄癡頑不識字。
688 即日
689 〔史記項羽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漢書霍光傳〕即日承皇太后詔。〔呉志太史慈傳〕吏然慈言。即日倶去。〔褚遂良帖〕即日須髪盡白。〔按〕即日猶當日。而日之相近。或亦以即言之。如〔陸游詩〕、知汝即日歸。明當遣舟迎。
690 另日
691 〔楊升庵外集〕俗謂異日為另日。音命令之令。然其字說文玉篇無有也。只當作令日。戰國策、趙燕拜武靈王胡服之賜。曰、敬循衣服。以待令日。即異日也。〔按〕國策注。令訓為善。謂擇善日衣之。升庵說似傳會。列子周穆王篇、有別日升昆崙邱語。另、或為別字之省。
692 外後日
693 〔老學庵筆記〕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裴、大暦中人也。〔按〕今又謂之大後日。
694 後五日
695 〔史記留侯世家〕圯上父曰。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複怒曰。後何也。曰後五日複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又扁鵲傳〕入朝見齊桓侯曰。君有疾。在腠理。後五日複見。曰。有疾在血脈。後五日複見。曰。有疾在腸胃。後五日複見。望而退走。曰。今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後五日。桓侯體病。墜死。〔按〕兩傳云後五日。皆的定是五日也。今俗因其文。凡言後日。率以五字綴之。宋劉一止詩。更看後五日。放過前一著。已如今俗所綴。
696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697 見〔文子精誠篇〕。又〔管子治國篇〕農者月不足。而歲有餘者也。〔莊子庚桑楚篇〕。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漢書章帝詔〕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月計不足。歲計有餘。
698 三日三夜
699 〔史記孟子荀卿傳〕淳於髠見梁惠王。壹語連三日三夜倦。〔按〕諺云、三日三夜說不了。本此。
700 不日不月
701 〔詩〕君子於役。不日不月。箋云。行役反無日月。〔管子白心篇〕不日不月。而事以從。注云。不計日月。〔按〕流俗所謂沒日沒月。即斯言也。
702 何以過日
703 〔南史陳後主紀〕監者言、叔寶耽醉。罕有醒時。隋文帝使節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爾。何以過日。
704 朝不謀夕
705 〔左傳昭元年〕趙孟曰。吾儕偷食。朝不謀夕。〔又僖七年。襄十六年。三十一年〕倶曰。朝不及夕。〔國語〕王聞鬪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毎朝。設脯糗以羞之。〔晉書李密陳情表〕人名危淺。朝不慮夕。〔按〕傳燈録云。早起不審夜。俚語云。朝不保暮。皆因之小變。
706 朝暮人
707 〔史記晉世家〕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弒之。〔漢書楊惲傳〕太僕定有死罪數事。朝暮人也。師古注。言不得久活也。
708 朝三暮四
709 〔列子黃帝篇〕狙公誑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莊子齊物論〕同。
710 日暮途遠
711 〔史記〕伍子胥曰。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之。〔尉繚子〕亦有此語。〔按〕今語小變。曰。日暮途遠。
712 犁明
713 〔史記呂后紀注〕徐廣曰。犁猶此也。緒言犁明者。將明之時。
714 侵早
715 〔杜甫贈崔評事詩〕天子朝侵早。〔賈島新居詩〕門嘗侵早開。〔王建宮詞〕為報諸王。侵早入。隔門催送打球名。〔按〕侵早。即凌晨之謂。作淸早者非。
716 黃昏人定
717 黃昏。始見〔楚辭〕人定。見〔後漢書來飲、耿弇兩傳〕。〔古焦仲卿妻詩〕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718 三更半夜
719 〔宋史趙昌言傳〕陳象輿、董儼、皆昌言同年。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按〕後漢彭寵傳。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陳後山談叢、(刀-ノ)<一學士約。喜交結。請謁常至夜半。號(刀-ノ)<一半夜。事皆相類。今厭人宵聒不休。亦往往以此號之。
720 五更轉
721 〔古樂府〕有伏知道、從軍五更轉。自一更至五更。各五言四句。隋煬帝效之。作龍舟五更轉。見〔文中子〕。今小曲有所謂鬧五更者。仿此。
722 半更
723 見〔史記滑稽傳〕。〔孟浩詩〕瑞雪初盈寸。閒宵始半更。用之。
724 登時
725 〔魏志管輅傳注〕注易之急。急於水火。水火之難。登時之驗。易之淸濁。延於萬代。〔北史祖珽傳〕夜忽鼓噪喧天。賊眾大驚。登時散走。〔舊唐書張柬之傳〕姚崇言柬之沈厚有謀。能斷大事。則天登時召見。〔王子年拾遺記〕使者令猛獸發聲。帝登時顛蹶。掩耳震動。〔抱樸子自序篇〕或齎酒肴候洪者。雖非儔匹不拒。後有以答之。亦不登時也。〔按〕鹽鐵論、登得前利。不念後咎。焦仲卿妻詩、即相許和。所云登者。蓋即登時之謂。
726 當時
727 當、去聲。〔十洲記〕不死草。形如菰苗。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
728 見在
729 見、音現。〔周禮御史〕凡數。從政。注云。其見在空缺者。〔又槁人注〕弓弩矢箙棄亡者。除之。計今見在者。又〔職喪疏〕今存者。據儀禮之內、見在者而言。〔漢書外戚傳〕武即書對。兒見在。未死。〔三國志魏延傳〕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論衡正說篇〕尚書滅絕於秦。其見在者二十九篇。
730 目前
731 〔列子楊朱篇〕目前之事。或存或發。千不識一。〔呉志陸瑁傳〕為赴目前之急。除心腹之患。又即目。見〔元典章〕。亦猶云目前。
732 爾來
733 見〔蜀志〕諸葛亮出師表。
734 如今
735 出〔詩杕杜箋〕。又〔論語〕而今而後。而如二字通。
736 上頭
737 〔元史泰定帝紀〕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安業。〔元典章〕至元二十八年旨。官人毎一路過去上頭。百姓毎生受。又延佑四年奏。百姓為飢荒上頭。流移江南等路。〔按〕上頭、乃指謂其時之辭。
738 當初
739 〔水經滱水注〕安喜城下有積木交橫。葢當初山水渀蕩。漂積於斯。〔按〕琵琶記。有早知今日悔當初句。
740 古老
741 〔書無逸傳〕小人之子。輕侮其父母曰。古老之人。無所聞知。〔按〕此古老二字平下。崔融請封中嶽表。宣太平之風化。聽古老之謳謠。李白游九華山記。不經古老之口。複闕名賢之記。乃謂古先之耆老。今俚俗所言。如云古老錢。古老屏風。大抵皆祖書傳。
742 長遠
743 〔晉書明帝紀〕若如今言。晉祚複安得長遠。
744 不今不古
745 〔揚子法言〕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746 周而複始
747 見〔京房易傳〕。又〔漢書郊祀歌〕陰陽五行。周而複始。〔韓詩外傳〕周則複始。窮則反本。
748 沒了期
749 〔五代史補〕錢鏐封呉越王。工役大興。或夜書府門曰。沒了期。沒了期。修城才罷又冬衣。嗟怨頓息。
750 生生世世
751 〔南史王敬則傳〕順帝泣而彈指。惟願後身生生世世。不複天王作因綠。
752 人生一世
753 〔史記晉世家〕重耳謂齊女曰。人生一世。必死於此。〔淮南王傳〕人生一世間。安能邑邑如此。〔漢書班女+(捷-手)伃傳〕惟人生兮一世。忽一家兮若浮。〔後漢書張霸傳〕人生一世。但當敬畏於人。
754 寸陰自惜
755 〔司馬法〕不賓咫尺玉。而愛寸陰旬。〔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756 身+(沈-シ)忄+呉少年
757 〔金史五行志〕興定童謡曰。靑山轉。轉山靑。身+(沈-シ)誤盡。少年人。
75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759 〔文選長歌行〕。
760 三歲至老
761 〔王文祿沂陽子〕引諺云。
762 千載一遇
763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千載一遇。賢智之嘉會。〔邯鄲淳答贈詩〕聖主受命。千載一遇。又〔晉書慕容云載記〕機運難邀。千載一時。公焉得辭也。〔劉峻廣絕交論〕斯賢達之素交。曆萬古而一遇。
764 年紀
765 始見〔後漢書光武帝紀〕。又〔三國志魏武紀注〕建元去官之後。年紀尚小。〔張溫傳〕溫年紀尚小。鎭重尚淺。〔晉書魯褒傳〕不計優劣。不論年紀。
766 年幾歲
767 〔日知録〕古人但云年幾何。自太史公始變之。秦始皇本紀曰。年十三歲。
768 實年
769 〔白居易照鏡詩〕豈複更藏年。實年君不信。〔按〕今公家冊籍。書年必加用實字。蓋在唐已然也。
770 誕辰
771 〔黃溥言閒中古今録〕世稱生辰曰誕辰、曰華誕。此因詩誕生后稷而云然。殊不知誕者。發語辭也。以稱生辰。似無意義。
772 初度
773 〔離騒經〕皇覽揆予初度。二字始見。
774
775 〔禮記王制〕九十有秩。注。秩、常也。有常饍也。〔按〕今凡七十、八十、通謂之秩。非矣。然白居易詩云。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又云。行開第八秩。可謂盡天年。自注。俗謂七十以上為開第八秩。蓋以十年為一秩。自唐已然。而七秩則開、而六十一歲。八秩開而七十一歲也。
776 春牛圖
777 〔李シ+(倍-イ)刊誤〕月令。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晩。此其遺也。凡立春在十二月望。策牛人在前。示其農早也。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則策牛人當中。示其中也。在正月望。策牛人在後。示其晩也。盧肇有題春牛牓子詩。〔王應麟困學紀聞〕土牛之法。以歲之干色為首。支色為身納音色為腹。以立春日干色為角、耳、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景佑元年、以土牛經四篇頒天下。丁度為序。〔元典章〕至元二十四年答+リ付。陰陽克擇。依春牛經式。造作土牛芒神色相施行。其芒神貌像、服色、裝束、及鞭縻等。亦就年日干支。為其施設。
778 春書
779 〔酉陽雜俎〕北朝婦人。常以立春進春書。
780 春聯
781 〔簪雲樓雜說〕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帝都金陵。於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悉加春聯一副。帝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按〕觀蜀孟昶題桃符板事。及宋趙庚夫歲除即事詩。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即今之春聯。乃源本於桃符板。其無板而以紙代之。別立春聯之名。或昉在明初耳。
782 分歲
783 〔風土記〕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頒而散。謂之分歲。〔陳善杭州志〕古有守歲之宴。言為達曙飲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謂之分歲。〔範成大分歲詞〕禮成祭徹夜未央。飲福之餘即分歲。〔陳造詩〕椒酒須分歲。江梅巧借春。
784 嘗新
785 〔禮月令〕孟秋之月。農乃登穀。天子嘗新。
786 獻時新
787 〔隋書〕許善心母範氏。有高節。高祖敕尚食。毎獻時新。常遣分賜。
788 趨時
789 〔易繫辭〕變通者。趨時者也。〔史記貨殖傳〕白圭趨時。
790 敘寒溫
791 〔晉書〕王獻之與徽之、操之、倶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世說〕謝混與王齊、王睹、敘寒溫。數語畢。還與羊孚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江總詩〕無人妨語默。何處敘寒溫。〔杜甫詩〕虛名但蒙寒溫問。泛愛不救溝壑辱。又寒暄、即猶寒溫。〔五代史孫晟傳〕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談辨鋒生。
792 溫暾
793 〔輟耕録〕南人方言曰溫暾者。言懷暖也。〔王建宮詞〕新晴草色暖溫暾。〔白居易詩〕池水暖溫暾。〔元稹詩〕寧受寒切裂。不愛陽溫暾。〔按〕溫暾與溫㬮、溫麻/香、義同。音亦相近。說文□字下云。讀若水溫㬮。㬮、乃昆切。李商隱詩。疑穿花逶迤。漸近火溫麻/香。皮日休詠金𤄬シ+束+鳥。亦用溫麻/香二字。麻/香、奴敦切。俗又作溫吞。呂居仁軒渠録。有營婦托學究寫書寄夫云。天色汪囊。不要吃溫吞蠖托底物事。
794 火熱
795 〔貫休長安道句〕黃塵霧合。車馬火熱。
796 及熱
797 〔南史〕王敬則曰。事須及熱。
798 趨炎附熱
799 〔宋史李垂傳〕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800 偷寒送暖
801 見〔白仁甫牆頭馬上曲〕。
802 連底凍
803 〔厚徳録〕應山二連。伯氏君錫。為人淸修孤潔。人號為連底淸。仲氏元禮。加以駿肅。人號為連底凍。羅鄴有蜀河連底凍無聲句。
804 冷處著把
805 〔五燈會元〕シ+阝+力潭文准曰。告諸禪徳。也好冷處著把火。
806 冰炭不同器
807 〔鹽鐵論〕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並明。〔按〕元人曲屢用此語。皆作不同罏。非。
808 一日脫膊。三日齷齪
809 見〔陸冰呉下田家志。婁氏五行雜占〕。十二月謂之大禁月。忽有一日稍暖。即為大寒之候。故諺云云。
810 早起三朝當一工
811 〔宋樓鑰詩〕。
812 在家常起早
813 〔杜甫詩〕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814 五更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815 〔傳燈録〕丹霞來古寺經宿。明旦粥熟。行者盛一缽與師。又盛一碗自吃。殊不願丹霞。丹霞即自盛吃。行者曰。五更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816 日長如小年
817 〔唐庚詩〕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818 歡娯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819 〔張茂先情詩〕居歡愒夜促。在慼怨宵長。即二語所本。又〔易林〕獨宿憎夜。又寂寞恨更長之意。
820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821 見〔高則誠琵琶記、白仁甫梧桐雨劇〕。
822 百年難遇歲朝春
823 見〔鹿門老人紀曆撮要〕、〔陸浚源藜床瀋餘〕。
824 春寒多雨水
825 見〔呉下田家志〕。
826 春無三日晴
827 〔五燈會元〕佛日、智才舉此語。
828 正月三白。田公笑嚇嚇
829 見〔朝野僉載〕。
830 正月逢三亥。湖田變成海
831 〔周密浩然齋視聽鈔〕引呉諺。
832 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
833 〔明詩綜〕花朝日晴。則百果多實。呉中諺云云。〔月令廣義〕四月十四。得東南風吉。十六黃昏時日月對照。主夏秋旱。月上遲有白色。主大水。諺云。有利無利。只看四月十四。有谷無穀。只看四月十六。二說不同。
834 淸明斷雪。穀雨斷霜
835 見〔呉下田家志〕。
836 淸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
837 〔田汝成游覽志餘〕書此貼楹間。則夏月無靑蟲撲燈之擾。
838 三月無三卯。田家米不飽
839 見〔周益公日記〕。
840 三月三日晴。桑上挂銀瓶
841 〔紀曆撮要〕及〔楊升庵集〕引古諺云云。〔玉芝堂談薈〕述有下二句云。三月三日雨。桑葉無人取。
842 立夏不下。田家莫耙。小滿芒種莫管
843 〔月令廣義〕立夏小滿皆欲雨。故云。
844 四月八。凍殺鴨
845 〔明詩綜〕引黔中諺。又〔廣信府志〕載田家諺。四月八日晴。魚兒上高坪。〔紀曆撮要〕載農諺。小麥不怕神共鬼。但怕四月八夜雨。
846 黃梅寒。井底乾
847 見〔月令廣義〕。又〔談薈〕載四月占。日暖夜寒。東海也談薈〕
848 未吃端午粽。布襖未可送
849 〔劍南詩集〕五月十日曉寒詩。弊褲久當脫。短褐竟未送。自注。呉中諺云云。俗謂典質曰送也。〔呉下田家志〕作寒衣未可送。
850 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除
851 見〔呉自牧夢梁録〕〔按〕太平廣記。張仁寶年少而逝。端午日。其父聞叩門聲。於門罅伺之。見其於門上題五月五日天中節。題未畢。其父開門。即失所在。據此。則此風自唐有之。
852 夏至有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853 〔湧幢小品〕俗語云云。驗之殊不然。及閱感精符云。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戌遇一冬晴。乃知俗說之訛。
854 六月三日雨一陣。上畫耘田下畫困
855 見〔月令廣義〕〔按〕俚俗謂眠為困。或書作睏。
856 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857 〔明詩綜〕引呉中諺。
858 長江無六月
859 〔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舉此語。
860 夏旱修倉。秋旱離鄉
861 〔陳後山談叢〕浙西地下多水。故春夏厭雨。惟秋則畏旱。故諺云云。
862 朝立秋。暮颼。暮立秋。熱到頭
863 見〔呉下田家志〕。
864 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865 見〔紀曆撮要〕。
866 八月初一雁門開。懶婦催將刀尺裁
867 見〔呉下田家志〕。
868 秋分在社前。斗米換斗錢。秋分在社後。斗米換斗豆
869 〔談薈〕〔月令廣義〕皆載此諺。又云。社了分。米穀如錦墩。分了社。米穀如苔鮓。社了分。米穀不出村。分了社。米穀偏天下。
870 雲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871 〔月令廣義〕言其相應也。又〔紀曆撮要〕風吹上元燈。雨打寒食墳。
872 九月九。生衣出抖摟
873 見〔呉下田家志〕。又〔明詩綜〕載黔中諺。九月重陽。移火進房。
874 九月十三晴。釘靴挂斷繩
875 見〔馮夢禎快雪堂日記〕。
876 十月無工。只有梳頭吃飯工
877 〔呉下田家志〕言日短事忽遽也。
878 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畏養。冬至後。米價落。貧兒轉消索。
879 見〔紀曆撮要〕。
880 冬至前後。瀉水不走
881 見〔呉下田家志〕。
882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883 〔談薈〕載立春殘年占云云。〔月令廣義〕作兩春夾一冬。牛闌九個空。
884 除夜犬不吠。新年無疫癘
885 呉中諺。見〔明詩綜〕。
886 逢庚則變。遇甲方晴
887 〔範石湖集〕大雨紀事詩。或云逢庚變。或云換甲始。用此諺。〔月令廣義〕或謂諺乃雲逢庚只變。遇甲變晴。葢單日逢庚則變。遇甲雙日方晴。
888 歲在申酉。乞漿得酒。歲在辰巳。鬻妻賣子
889 〔袁子正書〕語云云。
890 數九
891 〔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多作九九詞。又云。九盡寒盡。伏盡熱盡。〔唐薛能詩〕九九已從南至盡。芊芊應傍北籬生。〔宋韓琦和崔諫議詩〕五九寒須伴臘梅。〔元楊允孚灤京雜詠〕試數窗雨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自注。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塗一圏。八十一圏既足。變作杏花。則暖回矣。〔按〕此皆謂自冬至數之也。而陸泳呉下田家志、周遵道豹隱紀談、數九諺。並有二首。一從冬至。一從夏至。楊愼丹鉛録。王世貞委宛餘編。馮應京月令廣義。田汝成游覽志餘。所載倶然。今俗亦兩歌之。其自夏至數云。一九二九。扇子弗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密汁。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一作爭向露天宿。五九四十五。頭載楸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葢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燈炭墼。其自冬至數云。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簷頭吹篳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鷺縮。一作方才凍得熟。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一作窮漢街頭舞。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一作樹頭靑漬漬。七九六十三。布衲兩頭攤。一作破衲足頭擔。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一作口中呬暖氣。九九八十一。犂耙一齊出。一作三句云。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獦蚤出。
892 倫常
893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894 王蠋語。見〔史記田單傳〕。
895 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896 〔後漢書韋彪傳〕引孔子語云云。注曰。此孝經緯之文也。
897 世亂識忠臣
898 見〔唐書崔圓傳。五代史死節傳〕。〔按〕老子上篇。國家昏亂有忠臣。為此語所本。
899 天下無不是底父母
900 〔小學〕羅仲素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雲、只為天下無不是底父母。
901 至親莫如父子
902 〔漢書高帝紀〕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北史宇文護傳〕天下至親。不過兄弟。〔袁採世範〕人之至親。莫過於父子兄弟。
903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904 〔管子大匡篇〕鮑叔曰。先人有言云云。〔左傳僖七年〕子文亦曰。古人有言。知臣莫若君。〔晉語〕祁奚曰。人有言。擇臣莫若君。擇子莫若父。〔戰國策〕趙武靈王謂周紹曰。選子莫若父。諭臣莫若君。
905 有是父、斯有是子
906 〔孔叢子居衛篇〕子思曰。有此父斯有此子。道之常也。〔揚子法言〕石舊、石建、父子之美也。無是父、無是子、無是子、無是父。又〔史記酷吏傳〕天子謂張湯母曰。非此母、不生此子。〔晉書〕範逵謂陶侃母曰。非是母、不生是子。
907 教子以義方
908 〔左傳隱三年〕石碏曰。愛子。教以義方。弗納於邪。〔馮道贈竇禹鈞詩〕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禔B
909 淸白遺子孫
910 〔後漢書楊震傳〕子孫蔬食歩行。或令開產業。震曰。使後世稱為淸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隋書〕房彥謙謂其子曰。人皆以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淸白。〔南史〕梁徐勉曰。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淸白。
911 子承父業
912 〔傳燈録〕利山和尚、舉揚此語。
913 養子方知父慈
914 〔又〕洞山價、舉揚此語。
915 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
916 〔東坡居士集〕賀子由生第四孫詩。〔戴表元集〕壽陳子猷太傅十詩。以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為韻。
917 家憑長子。國憑大臣
918 見元〔王仲文救孝子劇〕。
919 養兒備老
920 〔元稹詩〕養兒將備老。〔高明琵琶記〕養兒代老。積穀防飢。
921 娘惜細兒
922 〔袁文甕片+(戶/甫)閒評〕世有娘惜細兒之語。陟帖之詩云。母曰、予季行役。季。少子也。母以少子行役。其心眷眷然而形之語言如此。此正所謂娘惜細兒者。不獨今人為然。〔按〕袁氏浙東菫+阝人。今此語仍行浙東。其事情則國策趙威後曾明言之。
923 鼻祖
924 〔揚雄反騒〕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方言〕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梁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注曰。鼻祖、皆始之別名也。〔許旌陽服氣書〕人受胎於父母。其始成鼻。畫家畫人。亦從鼻始。故鼻云祖。又〔說文〕俗以始生子為鼻子。
925 義父
926 〔洛陽伽藍記〕隱士趙勉。云是晉武時人。正光初來京師。汝南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謝肇淛文海披沙〕項羽尊懷王為義帝。猶假帝也。唐人謂雁髻曰義髻。彈箏假甲曰義甲。皆以外置而合宜者。故今人謂假父曰義父。假子曰義子、義女。〔按〕唐書王世充傳。請事侗母劉太后為假子。李錡傳。番落健兒。稟給十萬。使號錡為假父。假父假子之稱。又見於此。若史遷呂不韋傳所云假父。乃與後世義父不同。
927 公婆
928 〔明孝慈録〕舅姑即公婆。〔按〕公婆之稱。古有之也。漢書賈誼策。抱哺其子。與公並倨。古為焦仲卿妻詩。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乃謂舅為公也。晉樂府。後來新婦今為婆。干寶搜神記。李信妻走告姑曰。阿婆。兒夜來不知何故變相。乃謂姑為婆也。
929 再生父母
930 〔元史〕烏古孫澤。初知興化軍。繼改軍為路。授澤行總管府事。民候迎道左曰。是曩昔再生父母也。
931 顯考妣
932 〔邱浚家禮儀節〕家禮舊本。於高曾祖考妣上。倶加皇字。今本改作故字。似俗。不若用顯字。蓋皇與顯。其義相符。〔潘昂霄金石例〕古人書皇祖、皇考。韓魏公易以顯字。〔元典章〕大徳四年。江西省咨。萍鄉縣侯震翁告朱惠孫。墓庵內供伊母魂牌。刊寫皇妣字様。儒學提舉司、於禮記內、披究得、皇妣二字。經典該載。不曾奉到上司明文。合與不合回避。已追牌座。當官燒毀。今後徧行禁止。〔按〕當時但禁用皇字。其改作某字。未著明文。今通行書顯考妣。蓋先經易於韓魏公之言、實也。
933 府君
934 府君本漢太守之稱。〔後漢書〕廣陵太守陳登。患胸中煩懣。華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三國志〕孫策進軍豫章。華歆為太守。葛巾迎策。策曰。府君年徳名望。遠近所歸。近世疏狀譜牒。乃以稱其祖考。考〔司馬溫公書儀〕慰狀格式。先某位奄棄榮養。自注云。無官。改先某位為先府君。〔朱子家禮〕祠堂章、自注云、無官者。以生時行第稱號。加於府君之上。〔又語録〕無爵而曰府君、夫人。漢人碑已有。只是尊神之辭。府君如官府之君。今人亦謂父曰家府君。〔姚翼家規通俗編〕蓬窗類記言。無官者稱府君。蓋襲古式。而不知本朝有禁。然禁無可考。而嘗於載籍中。見湛甘泉告祖文。稱曾祖處士府君。此公非不知禮、不考典故者。邱文莊乃本朝達禮之士。其輯家禮。亦稱處士府君。恐蓬窗所記誤也。詩先祖是皇。注皇、君也。而慶源輔氏曰。君即府君之謂。即府君乃人子尊祖考之辭。非以爵稱也明矣。
935 太君
936 〔宋史職官志〕凡升朝官以上。遇恩。母封縣太君。妻封縣君。更上則郡太君、郡君。〔司馬溫公書儀〕母亡雲先太夫人、先太君。無封邑者。止云先夫人。
937 孤哀子
938 〔開元禮〕虞祭祝文。父喪稱孤子。母喪稱哀子。祖父稱孤孫。祖母稱哀孫。大小祥祭如之。〔朱子家禮〕父母倶亡。即稱孤哀子。又曰。凡禮中所言孤子。如當室及不純採之類。皆謂已孤之子。非所自稱也。而鄭氏禮注。亦云三十以下。無父稱孤。明三十以上。不得為孤也。今欲行古禮。父母喪倶宜稱哀子。然世俗相承已久。恐難卒變。〔語類〕或問世間孤哀之稱如何。曰。溫公因今俗以為父母。不欲混也。從之亦無害。陳子昴為其父墓志。自稱孤子。李華祭蕭潁士文。已有父喪。亦自稱孤子。
939 承重孫
940 〔儀禮喪服傳〕為父後者。則為出母無服。疏云。謂父歿。適子承重。不合為出母服。承重二字見此。〔通典〕有晉庾純等適孫為祖承重談。〔按〕晉書禮志云。陳留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五代史晉家人傳論。亦云。為人後者、所承重。則承重之言。不獨專於祖孫。
941 孝子
942 〔禮雜記〕祭承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劉熙釋名〕祭曰卒哭。止孝子無時之哭也。期而小祥。孝子除首絰也。又期而大祥。孝子除練服也。間月而禪。孝子之意澹然衰也。皆因祭以稱之。今概謂居喪者曰孝子。服曰戴孝。不典也。而其俗自晉宋來皆然。〔晉書王綏傳〕父為殷桓所捕。未測存亡。綏居處飲食。毎事貶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宋書明恭王皇后傳〕廢帝欲加酖害。左右止之曰。若行此事。官家便作孝子。〔南史周盤龍傳〕不為世子。便為孝子。孝子則門加素堊。世子則門施丹赭。〔梁邵陵王綸傳〕道逢喪車。奪孝子服而著之。〔呉明徹傳〕葬日。有乘白馬者經墳。此是最小孝子大貴之徵。〔北史崔イ+(鹿/灬)傳〕崔子約居喪哀毀。人云崔九作孝。風吹即倒。〔王睿傳〕睿之葬也。假姻親義舊。衰絰縞冠。送喪者千餘人。時人謂之義孝。
943 孝子順孫
944 〔漢書黃霸傳〕百姓鄉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後漢書百官志注〕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皆扁表其門。〔按〕孝順二字。始見楚語。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
945 公子王孫
946 〔戰國策〕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此四字連見故籍者。〔史記貨殖傳〕宛孔氏有游間公子之名。師古曰。公子者。王侯貴人之子。言其舉動性行有似之。若今言郎矣。〔漢書韓信傳〕哀王孫而進食。蘇林曰。王孫言如公子也。〔文海披沙〕秦漢人相呼。率有此美稱。如蔡中郎謂王粲為王孫。雋不疑謂暴勝之為公子。蓋亦口頭虛語耳。
947 兒子
948 〔史記齊悼惠世家〕兒子畜之。〔張釋之傳〕教兒子不謹。〔漢書高帝紀〕鄉者夫人兒子皆以君。〔魏志王昶傳〕書戒兄子及子曰。郭伯益宏曠不足。輕貴有餘。不願兒子為之。徐偉長不治名高。惟道是務。願兒子師之。劉公干性行不均。少所拘忌。不願兒子慕之。任孝先淳粹履道。內敏外恕。願兒子遵之。〔晉書桓元傳〕殷仲堪當懷成敗之計。為兒子作慮。〔劉□載記〕崔岳曰。吾既無兄弟之累。身又薄祜。未有兒子。
949 文字不鮮明。「曜」のようにも見える。
950 子息
951 〔戰國策〕孝臣賤息舒祺最少。〔尸子注〕息。小兒也。東觀記。有此我子息之語。
952 孩子
953 〔墨子明鬼篇〕殷紂賊誅孩子。〔論衡本性篇〕紂為孩子之時、微子睹其不善之性。〔焦氏易林〕孩子含餌。為利所悅。
954 崽子
955 〔水經注〕變童丱女。弱年崽子。〔方言〕崽者。子也。湘沅之間。凡言是子者。謂之崽子。〔按〕崽、音如宰。俚俗以為罵語。其實非罵語也。
956
957 〔顧況哀吇詩〕郎罷別吇。吇別郎罷。〔按〕𨷷中方言。以父為郎罷。子為吇也。集韻。吇音蹇。今俗亦以吇子為罵語。
958 豚兒犬子
959 〔史記司馬相如傳〕少學擊剣。其親名之曰犬子。〔三國志注〕曹公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夫耳。是豚兒、犬子。乃輕賤之辭也。〔留靑日札〕別為一說云。越語。範蠡欲國民眾多。凡國人生丈夫子。與酒三壺。犬一。生女子。與酒一壺。豚一。所謂豚犬。蓋幼幼之事。殊亦有據。
960 末代孫
961 〔大戴禮少間篇〕禹崩十七世。乃有末孫桀。武丁後九世。乃有末孫紂。皆不率先王明徳而亡。〔岳珂桯史〕韓イ+(廣<(托-言))胄既逐趙忠定。太學生敖陶孫題詩三元樓壁曰。九原若遇韓忠獻。休說渠家末代孫。
962 遺腹子
963 〔淮南子說林訓〕遺腹子不思其父。無貌於心也。〔史記趙世家〕趙朔妻有遺腹。走匿公宮。〔李廣傳〕李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後漢書鄭康成傳〕康成子益恩。赴黃巾之難。有遺腹子名小同。以下史。言遺腹子頗多。又遺腹女。見〔後漢書劉平傳〕。
964 侄男
965 〔顏真卿序顏元孫干祿字書〕第十三侄男真卿書。〔柳宗元祭六伯父文〕亦自稱侄男。〔按〕侄本姑謂兄弟之女之稱。釋名。侄、迭也。共行事夫。更迭進御也。爾雅。喪服經。左傳。雖亦借稱兄弟之子。並是對姑之辭。通典。雷次宗曰。謂吾姑者。吾謂之侄。此名特從姑發。以女子有行。事伯叔。故特制侄名。而字偏從女。如舅與從母。為親不異。而言謂我舅者。我謂之甥。亦特自舅而制也。名發於舅。字亦從男。故侄字有女。明不及伯叔。甥字有男。見不及從母。是以周服篇無侄字。小功篇無甥名也。對伯叔而稱侄。顏之推謂自晉世始之。晉書王湛傳。王濟才氣。抗邁于湛。略無子侄之敬。是也。唐人嫌其混於女子。而加男而明之。雖出名流。未免杜撰之目。
966 弟男子侄
967 〔元典章〕有新附軍人。弟男子侄。結連惡少為害。四字始見。
968 三男兩女
969 〔後漢書方術傳〕三男兩女。孫息盈前。何為坐自殫竭。〔按〕三兩是約舉之辭。時語可驗。
970 大男小女
971 〔草木子〕戴呂思誠寄內詩。少米無柴休懊惱。大男小女好看成。〔按〕小男小女。見管子海王篇注。
972 男大須婚。女大須嫁
973 〔五燈會元〕楊次公傑。判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恩女大須嫁討甚閒工夫。更說無生話。寄天衣懷。懷稱善。
974 相女配夫
975 見〔王實甫西廂劇〕。
976 兒女債
977 〔琵琶記〕願相公早畢兒女之債。
978 倒箱女
979 〔莊綽鶏肋篇〕江浙人生女多者。畢嫁。作倒箱會。
980 女生外向
981 〔白虎通〕男生內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按〕孟子疏、引作女生內向。男生外向。似訛。
982 盜不過五女之門
983 〔後漢書陳蕃傳〕引諺云云。
984 抱不哭的孩兒
985 〔程子遺書〕不哭的孩兒。誰抱不得。
986 他年為老娘。倒綳孩兒
987 〔張師正倦游録〕苗振將試館職。晏相曰。宜稍溫習。振曰。豈有三十年為老娘。倒綳孩兒者乎。既試、不中選。晏笑曰。苗君竟倒綳孩兒矣。〔按〕今諺有云。多年老娘。錯翳臍帶。即此語耳。
988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989 〔顏子家訓教子篇〕俗諺云云。誠哉斯言。〔按〕謂端其始也。今諺云。三朝息婦。月里孩兒。同此。
990 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991 〔愼子〕不聰不明不能王。不瞽不聾不能公。〔釋名〕充耳所以止め聽。故里語曰。不瘖不聾。不成姑公。〔張湛列子力命篇注〕引語。不瞽不聾。不能成功。〔宋書庾炳之傳〕何尚奏曰。仲文嘗言。不癡不聾。不成姑公。〔隋書長孫平傳〕有告都督邴紹非毀朝廷者。帝將斬之。平諫曰。鄙諺、不癡不聾。末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喩大。〔唐書〕郭曖與升平公主琴瑟不調。主恚。入奏。尚父拘曖。詣朝待罪上曰。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992 醜婦怕不得見舅姑
993 〔蘇子瞻雜纂二續〕戴怕不得八事。一曰、醜婦見舅姑。
994 落索阿姑餐
995 〔顏子家訓治家篇〕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諺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
996 夫倡婦隨
997 出〔關尹子〕。
998 鄉里夫妻
999 〔南史張彪傳〕呼妻為鄉里。曰、我不忍鄉里落他處。〔沈約山陰柳家女詩〕還家問鄉里。詎堪持作夫。〔丹鉛續録〕俗語。鄉里夫妻。歩歩相隨。言鄉不離里。如夫不離妻也。
1000 單夫只妻
1001 〔齊民要術〕紅花一頃。日須百人摘取。一家手力。十充一。但毎旦有小兒僮女百十與群。白來分摘。善以單夫只妻。亦得多種。
1002 夫主
1003 〔後漢書班昭女誡〕正色端操。以事夫主。又云。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禮義之不可不存也。又云。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己也。
1004 妻子
1005 〔詩〕妻子好合。〔韓非子〕鄭人使其妻為褲。曰。象吾故褲。妻子因毀新令如故。〔杜甫詩〕結髪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按〕此本僅言妻而兼助以子字。今語猶有然。
1006 結髪夫妻
1007 〔文選蘇子卿詩〕結髪為夫妻。恩愛兩不離。〔又曹植詩〕與君初定情。結髪恩義深。〔古為焦仲卿詩〕結髪同枕席。黃泉共為友。〔江淹詩〕而我在萬里。結髪不相見。〔黃憲天祿閣外史〕寡人有母。結髪於先君。而生寡人。〔北史齊文宣紀〕謂崔暹妻曰。頗憶暹不。曰。結初義深。實懷追憶。〔又馮翊太妃傳〕司馬子如曰。妃是王結髪婦。〔按〕結髪本言初冠時。史記主父偃傳。結髪游學。李廣傳。結髪與匈奴戰。漢書霍光傳。結髪內侍。後漢書魯褒傳。結髪傳父業。皆是也。蘇子卿詩。亦謂自初冠時為夫妻。而後人直借以代夫妻字。
1008 繼室
1009 〔左傳隱元年〕繼室以聲子。〔又昭三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1010 正室側室
1011 〔周禮〕正室謂之門子。注云。正室適子。將代父當門者。〔禮記文王世子〕若有出疆之政。庶子守公宮。正室守太廟。注亦云。正室。適子也。〔左傳桓二年〕天子建國。侯立家。卿置側室。注云側室。眾子也。〔文十二年〕趙有側室曰。穿。注云。側室。支子。〔按〕經。則正室側室。古不以言妻妾。言其所生子也。然淮南修務訓稱。以楚莊之琴。側室爭鼓之。注云。側室之寵人。則妾、自有側室之稱。漢書文帝曰。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宋書。陸展染須髪。欲以媚側室。妾云側室。妻可云正室矣。
1012
1013 〔詩〕慍於群小。注曰。小。眾妾也。〔漢書元后傳〕小婦弟張美人。師古曰。小婦妾也。〔水經河水注〕引佛經。有國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妬之。亦分妻妾為大小。
1014 如夫人
1015 〔左傳僖十七年〕齊侯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1016 渾家
1017 〔元典章〕萬戶、千戶里有底渾家孩兒。也教依例當差。〔按〕續燈録。可真舉渾家送上渡頭船句。葢宋有斯稱。
1018 未亡人
1019 〔左傳莊二十八年〕楚文夫人曰。令尹不尋仇讎。而於未亡人之側。又魯穆姜、衛定姜、倶自稱未亡人。見〔成九年、十四年傳〕。
1020 夫妻反目
1021 〔易小畜爻辭〕。
1022 惡婦破家
1023 〔易緯〕引古語。躓馬破車。惡婦破家。又〔申子〕妬妻不離破家。
1024 娶婦不著一生貧
1025 〔楊誠齋江東集〕和王道父山歌。種田不收一年事。娶婦不著一生貧。
1026 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
1027 見〔元曲選〕盆兒鬼劇。
1028 難兄難弟
1029 〔世說〕陳元方子與季方子爭論父功徳。諮於太邱。太邱曰。元方雜為兄。季方難為弟。
1030 昆玉
1031 〔南史王玢傳〕子琳娶梁武帝妹。有子九人。並地名。時人以為玉昆金友。〔崔鴻前涼録〕辛攀兄弟五人。並以才識名。秦雍為之語曰。五龍一門。金友玉昆。〔按〕今稱人弟兄曰昆主義應本此。但不曰金玉、曰昆友、而曰昆玉。似複別有出處。晉書陸機兄弟生華亭。並有才名。人此之昆岡出玉。昆玉。或昆玉之訛歟。
1032 同堂兄弟
1033 〔北史公孫表傳〕祖季真云。二公孫同堂兄弟耳。吉凶會集。便有士庶之異。〔崔金+(鹿/灬)傳〕崔休誠子侄曰。汝等皆宜一體。勿作同堂意。又〔三國志孫琳傳注〕亮言。琳同堂姉。邂逅洩漏。誤孤非小。
1034 孝弟
1035 〔舊唐書〕崔龜從太和二年。改太常博士。時饗宗廟。於敬宗室稱皇帝孝弟。龜從議曰。臣審詳孝字。義本主於子孫。理離施兄弟。宜去孝弟二字。制從之。〔按〕今作佛事者。所題榜疏。猶往往有孝弟及孝妻等稱。
1036 兄弟
1037 〔元史泰定帝即位詔〕王哥哥兄弟毎。也都理會的。又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元典章〕軍戶替補條。亦有哥哥兄弟孩兒毎語。〔按〕俗以兄弟二字並呼其弟。據文。兄弟上先言哥哥。則此呼言時已通行上下也。
1038 結十弟兄
1039 〔顏子家訓〕四海之人。結為兄弟。亦何容易。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按〕此事自漢晉以來。不勝枚舉。南史。宋明帝與蘇侯神結為兄弟。以祈福助。尤其恠誕者也。春明退朝録。太宗謂侍臣曰。昔唐莊王終日沈飲。與俳優輩結十弟兄。不知當時刑政何如也。結弟兄期以十人為數。又見於此。
1040 牽郎郎拽弟弟
1041 〔張懋建石癡別録〕兒童衣裾相牽。毎高唱云云。初意其戲詞。後見詢芻録。乃知為多男子祝辭。
1042 房分
1043 〔漢書石舊傳〕入子舎。師古曰。子之舎。若今言房矣。〔北魏書宗室深傳〕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鎭者、便為淸塗所隔。
1044 中表
1045 〔晉書杜後傳〕母裴氏。中表之美。高於當世。〔列女傳〕王渾妻鍾氏。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隋書經籍志〕有盧懷仁中表實録二十巻。高諒表親譜四十巻。
1046 半子
1047 〔唐書回紇傳〕成安公主下嫁。可汗上書言。昔為兄弟。今為半子。〔劉禹錫祭陽庶子文〕乃命長嗣。為君半子。
1048 嬌客
1049 〔蘇軾和王子立詩〕婦翁未可撾。王郎非嬌客。注曰。女婿曰嬌客。子立乃子由婿也。〔老學庵筆記〕秦檜有十客。呉益以愛婿為嬌客。
1050 補代
1051 〔猗覺寮雜鈔〕世號贅婿為布袋。不曉其義。或云。如身入布袋。氣不得出也。頃附舟入浙。有同舟者號李布袋。篙人問其說。一人曰、語訛也。謂之補代。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而絕。不肯出嫁。招婿以補其世代耳。此言絕有理。〔潛居録〕馮布少時。絕有才幹。贅於孫氏。其外父有煩瑣事。輒曰俾布代之。故呉中謂婿曰布代。〔按〕馮布事。未見他書。元人雜劇如張國賓、薛仁貴、武漢臣、老生兒、並有補代之言。朱氏猗覺寮之言是也。
1052 連衿
1053 〔懶真子〕友婿。江北人呼連裌。亦呼連衿。
1054 姑夫
1055 見〔禮記〕。又〔蜀志李恢傳〕。姑夫爨習、為犍為令。有違犯事。恢坐習免。〔南史袁淑傳〕至十餘歲。為姑夫王弘所賞。〔範雲傳〕六歲就其姑夫袁叔明讀毛詩。又婦人呼小姑之夫亦曰姑夫。〔五代史唐王淑妃傳〕石敬塘兵犯京師。妃謂太后曰。事急矣。宜少避以俟姑夫。〔呂氏童蒙訓〕故家晁氏。凡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未嘗敢呼字也。
1056 姨夫
1057 〔續□當談〕元氏小叔與侄大淵書。吾時在鳳翔。毎借書於齊倉曹家。徒走就陸姨夫師受。
1058 文字不鮮明
1059 姉夫
1060 〔漢書霍光傳〕夜設九賓。延見姉夫昌邑。關內侯。〔呉志呂蒙傳〕少依姉夫鄧當。〔蜀志來敏傳〕隨姉夫黃琬奔荊州。〔晉書郗惜傳〕與姉夫王羲之。並有邁世之風。〔石勒載記〕姉夫張越與將蒲博。戲言忤勒。〔世說〕張敏曰。秦子羽雖有姉夫之尊。然少而狎焉。
1061 妹夫
1062 〔漢書王子侯表〕隆元侯坐知女妹夫亡命匿罪免。〔晉書賈后傳〕后詐有身。取妹夫韓壽子尉祖養之。〔李特載記〕特弟庠與妹夫李含等。以四十騎歸趙廣<(金+欠)。〔北史崔昂傳〕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婦兄、妹夫。倶省罪過。〔按〕爾雅。姉妹之夫為甥。古無直以姉妹夫相稱謂者。自漢以來稍稍見史籍如此。
1063 小舅小叔。相追相逐
1064 〔北夢瑣言〕引諺。
1065 外甥多似舅
1066 〔晉書何無忌傳〕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世說新語〕桓豹奴是王丹陽外生。形似其舅。又殷顗是謝鎭西外甥。謝公熟視殷曰。阿巣故似鎭西。〔王維詩〕寧親為令子。似舅即賢甥。〔容齋續筆〕舊有以書句兩語而証以俗語者。如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証之曰外甥多似舅。
1067 師嚴道尊
1068 〔禮學記〕師嚴然後道尊。
1069 尊師重傅
1070 〔漢書孔光傳〕太后詔書。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按〕此語本荀子大略篇。惟尊師苟作貴師。
1071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1072 〔關漢卿玉鏡台劇〕有此語。
1073 交友投分
1074 見〔周興嗣千文〕。潘岳有投分寄石友句。
1075 小友
1076 〔唐書李泌傳〕張九齡呼泌為小友。
1077 老友
1078 〔宋史蔡元定傳〕朱某曰。此吾老友也。
1079 親友
1080 〔戰國策〕孟嘗君曰。所借衣車者。非親友則兄弟也。〔漢書張釋之傳〕條侯、山都侯、咸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為親友。〔後漢書陶謙傳〕趙昱潛志好學。雖親友希。得見之。〔曹植箜篌引〕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陶潛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1081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082 〔後漢書〕宋弘語。
1083 親者無失其為親。故者無失其為故
1084 見〔禮檀弓〕。
1085 交絕不出惡聲
1086 見〔戰國策〕樂毅報燕惠王書。
1087 遠親不如近鄰
1088 〔秦簡夫東堂老曲〕用此語。
1089 百歲奴、事三歲主
1090 〔唐書劉季述傳〕李振謂程岩曰。百歲奴、事三歲郎主。常也。〔五代史李振傳〕無郎字。
1091 奴僕宮星陷
1092 〔四朝聞見録〕高宗自能推歩星命。或臣下不能始終仰副聖懷。則曰吾奴僕宮星陷也。
1093 家生奴
1094 〔漢書陳勝傳〕免驪山徒人、奴產子。師古曰。奴產子。猶今人云家生奴也。〔白居易詩〕蒼頭碧玉盡家生。
1095 一家一計
1096 見〔關漢卿望江亭曲〕。又漁樵記亦云。
1097 合家大小
1098 〔北史邵護傳〕其母作書與護有此語。又〔晉書王祥傳〕囑家人大小勿送喪。
1099 老小
1100 〔孟子〕反其旄倪。趙注云。王先還其老小。〔後漢書周舉傳〕冬中一月。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晉書食貨志〕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不役。
1101 家長
1102 〔詩〕侯主侯伯。箋、主、家長也。〔墨子天志篇〕惡有處家得罪於家長而可為也。〔魏武帝禁絕火令〕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朱子家禮〕事無大小。必咨稟於家長。又長家。見〔管子立政篇〕。
1103 家無二主
1104 見〔禮坊記〕。又家主。見〔墨子兼愛篇〕。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知愛人之家。
1105 家口
1106 〔南史張敬兒傳〕迎家口悉下至都。〔北史盧同傳〕遣賊家口三十人。並免家奴為良。〔李密傳〕百官家口。盡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按〕孟子八口之家。管子十口之家。家口二字所從出也。
1107 家屬
1108 〔史記盧綰傳〕燕王詐論他人。以脫張勝家屬。〔後漢書陰皇后紀〕後隨家屬徒淯陽。〔逢萌傳〕歸將家屬浮海。
1109 家累
1110 〔漢書四域傳〕募民壯健有累重敢徒者詣田所。注云。累、妻子家屬也。〔晉書戴洋傳〕孫混欲迎其家累。洋言此地當敗而止。〔梁昭明陶靖傳〕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韓退之與李翱書〕家累僅二十口。攜此將安所歸托乎。〔按〕今人自言其妻妾子女、曰賤累。子女多。曰累重。由於此。
1111 宗親
1112 〔史記五宗世家〕同母者為宗親。
1113 骨肉至親
1114 〔春秋釋例〕侯之娶。各有姉侄為勝の力の代わりに女。皆同姓之國。骨肉至親。所以息陰訟。〔漢書武五子傳〕壺關三老上書曰。骨肉至親。父子相疑。〔又〕帝謂燕王旦曰。今王骨肉至親。〔晉書〕左貴嬪為離思賦曰。骨肉至親。化為他人。
1115 內助
1116 〔魏志郭后傳〕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宋史孟後傳〕宣仁太后曰。得賢內助。非細事也。
1117 內願
1118 〔漢書楊僕傳〕失期內願。師古注。言思妻子也。又〔左思詩〕外望無寸祿。內顧無鬥儲。所云內顧。意別。
1119 尊而不親
1120 〔禮表記〕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水土、親而不尊。火、尊而不親。天、尊而不親。命之於民也、親而不尊。鬼、尊而不親。
1121 疏不間親
1122 〔韓詩外傳〕李克對魏文侯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間親。〔蜀志劉封傳〕古有言。疏不間親。新不加舊。
1123 疏と疏が混じっているがテキスト通り
1124 離問骨肉
1125 〔晉書王豹傳〕長沙王謂齊王冏曰。小子離間骨肉。何不銅馳下打殺。〔五代史王思同傳〕朝廷信用奸人。離間骨肉。我實何罪。
1126 親眷
1127 〔鮑照別庾郎中詩〕已經江海外別。複與親眷違。〔按〕唐書宰相世系表。有東眷裴、西眷裴、中眷裴、三裴同出自陽吉平侯茂。蓋同族亦得有眷稱也。
1128 六親
1129 〔左傳注〕六親。父子、兄弟、姑姉、甥舅、昏媾、姻亞。又〔老子〕六親不知有孝慈。王弼注曰。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漢書禮樂志〕六親和睦。應劭注曰。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按〕呂氏春秋。父母、兄弟、妻子、曰六戚。與應氏說合。
1130 四輩
1131 〔沈約述僧設會論〕非資四輩。身口無托。〔範梈詩〕閉戶讀書古都市。四輩冠蓋方隆隆。〔按〕此似泛謂四方之士。今俗言四輩者。乃指親族友鄰。殊覺未合。逸周書大武解。有四戚乃目。一內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蓋今之所言。實當為四戚耳。
1132 姻家
1133 〔後漢書蔡𪩡傳〕上書言與羊陟姻家。豈敢申助私黨。〔宋史王曾傳〕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請謁。曾多所裁抑。
1134 通家
1135 〔後漢書孔融傳〕造李膺門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膺問之。對曰。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徳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三國志滕胤傳〕父胄。與劉(謠-言)+系州里通家。又〔夏侯元傳注〕太傅薨。許允謂元曰。無複憂矣。元曰。卿何不見事乎。此人猶能以通家年少遇我。
1136 鄉親
1137 〔晉書皇甫謐傳〕其鄉親勸令應命。謐為釋勸論以通志焉。〔宋書翟法賜傳〕雖鄉親中表。莫得見也。
1138 私親
1139 〔晉書禮志〕魏明帝詔曰。簒正統而奉公義。何得複願私親哉。
1140 牽連之親
1141 〔楊雄答劉歆書〕臨邛林閭、翁孺。與雄外家牽連之親。
1142 指腹為親
1143 〔魏書王寶興傳〕尚書盧遐妻。崔浩女也。初寶興母、遐妻、倶孕。浩謂曰。汝輩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為親。及婚。浩為撰儀。〔南史韋睿傳〕韋放興張率側室倶孕。因指腹為婚姻。〔元典章〕至元六年。准中書省議。有依前指腹及割衫襟等為親者。今後並行革去。
1144 就親
1145 〔公羊傳注〕今就婿為綴婿。〔按〕俗謂出贅外家曰就親。即斯言也。
1146 母子
1147 〔朱子語録〕氣體之充。都是這一點母子上生出。〔按〕母子猶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醤油之類。
1148 人種
1149 〔世說〕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既發。將去。仲容借客驢自追之。曰。人種不可失。〔立世毗曇論]毎一劫末。合集閻浮提內男女。惟餘一萬。留為當來人種。
1150 斷種
1151 〔大智度論〕世人有子。若不繼紹。則名斷種。為最可恥。
1152 若要長。觀後養
1153 〔陳龍正學言詳記〕引鄉諺。
1154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1155 見〔元曲選來生債劇〕。
1156 荒年無六親
1157 見〔紀曆撮要〕。又〔楊升庵集〕引古諺。荒年無六親。早年無鶴神。
1158 一夜夫妻百夜恩
1159 〔元曲〕用此語甚多。琵琶記、漁樵記、秋胡戲妻、舉案齊眉、風光好、救風塵、對玉梳、碧桃花劇。皆有之。其源未詳。
1160 巧妻常伴拙夫眠
1161 見〔武漢臣生金閣劇〕。
1162 兒要自養。穀要自種
1163 見〔楊文奎兒女團圓、張國寶羅李郎二劇〕。
1164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1165 〔癸辛雜志〕戴葉李紀夢詩。有兒孫自有兒孫福句。〔宋詩紀事〕戴嘉佑時天台道士徐守信詩。兒孫自有兒孫計。莫與兒孫作馬牛。〔元關漢卿蝴蝶夢劇〕作莫為兒孫作遠憂。
URN: ctp:ws47991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