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之六

《卷之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烏石山志》卷之六
2
石 刻唐、後 唐、後 晉、後 周、宋、元、明、國 朝、 疑刻
3
名人金石歷代著錄頗盡,而於是山,唐之李陽冰篆、宋之朱晦翁書皆缺而不登,豈以遠在海濱,而其人其書尚有可議耶?抑未之見歟。茲纂輯山志,獨詳於此,蓋以樹木亭榭終古必敝,唯石為最壽。《郡志》收山之石刻於眉睫之地,且寥寥無幾,其他又奚論焉。志石刻。
4
5
盤陀和尚真身塔記大足元年,撰人闕,今亡。
6
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貞元六年,歐陽詹撰,今亡,文見《古跡》。《閩中錄》云:碑石今亦不存,僅見《四門集》中。按:石像出於天寶八載,《四門》記於貞元六年。他書作天寶八載者,誤。
7
無垢淨光塔銘并序貞元十五年,庾承宣撰正書。
8
唐元和碑立惠安明應王廟,時神未錫爵,碑文舊存,「心游墳典,性愛山水,身息宿猿之洞,門臨落景之坪」二十字今亡。
9
上生院記《三山志》:「大中六年,刺史李貽孫為記,是當淳熙時碑刻尚存,今碑文俱亡。」
10
遷新社祀大中十年濮陽寧撰,今亡。按:歐陽公作《集古錄》時,此碑尚在。
11
新修神光寺碑記咸通五年,李勛撰,盧元書並篆額。今碑文俱亡。
12
後 晉
13
顯應王廟碑天福五年,檢校太傅陳郯撰,碑文俱亡。按:顯應王後封惠安明應王。
14
崇妙保聖堅牢塔題名碑偽閩永隆□年正書,立石塔第四層。
15
崇妙保聖堅牢塔記偽閩永隆□年,林同穎撰,僧無逸正書,立石塔第五層。
16
後 周
17
鐘山肅安王廟記廣順二年,林嗣宗撰,碑文俱亡,詳卷一「鐘山」條下。
18
19
道山亭記熙寧間曾鞏撰,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林希書,今亡,文見《名勝》。
20
剛顯廟記紹興初,邑人鄭昂撰,今亡,文見《祠廟》。
21
靈應廟敕端平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今亡,文見《祠廟》。
22
靈應廟廣利侯敕端平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今亡,文見《祠廟》。《閩都記》:「九月二十八日下有保奏官福建運判袁庸行、都事郭任受、廟官蕭照立石,可知萬歷時靈應廟二敕尚存。」蒼按:閩中乏貞氏,墓志十有八九皆將樂石,其質脆而墳起,每有出土,村民以為至寶,售於刻坊,梓人磨而重鐫。唐下邳林夫人墓志、宋李鑄埋銘、宋陸侃墓志皆將樂石。先妣林太夫人壙志亦明鳳池東川盧公墓志,已經重磨,字形猶約略可辨,故錄其文於支譜。蒼自是凡作墓志埋銘,皆於石背深鑿十數孔,使石廢而止。
23
24
福州府常豐倉新建卻金廒記宏治十一年,左布政洪鐘撰,正書。
25
李延平、羅豫章、楊龜山、程明道、朱晦庵五先生記嘉靖八年,金賁亨刻,豎光祿坊道南祠,碑文俱不見,詳《祠廟》。
26
張汝弼送羅應魁調官福建市舶提舉詩,並李人龍序碑高七尺二寸,廣二尺一寸,上段錄張汝弼送羅應魁詩,嘉靖三十三年錢可學草書,下段詩序為人龍楷書。按:此碑當是先立於朱紫坊一峰書院,後移市舶提舉司。詳《祠廟》。按:此碑於道光二十六年,經林翰林春溥移置竹柏山房,後作為門碣。
27
道南祠碑記嘉靖四十一年,馬森撰,正書。
28
重修閩山廟記隆慶元年,陳元珂撰,正書。
29
感知碑在道山亭,萬歷初,郡士為提學副使胡定立,郡人林燫撰,碑文俱亡。
30
宗公祠碑記萬歷初,王世貞撰,今亡,文見《祠廟》。
31
兩賢祠碑記萬歷二十二年,徐即登撰,今亡,文見《祠廟》。
32
高賢祠題名碑萬歷二十六年正書。今亡,詳《祠廟》。
33
重修兩賢祠記萬歷二十七年,甘雨撰,碑文俱亡。
34
重修道南祠記萬歷三十七年,謝肇淛撰,正書。
35
閩學憲思城熊公去思碑碑高七尺,廣三尺一寸,萬歷四十一年,林材撰,正書,記後列門人姓氏。按:此碑於道光二十六年,經林翰林春溥移置竹柏山房,後作為門碣。
36
國 朝
37
重建三皇廟碑記康熙六年,總督張朝璘撰,正書。
38
重建剛顯廟記康熙十三年,邑人薛鎔撰,今亡,文見《祠廟》。
39
諭祭文康熙十六年,賜原任溫處道陳丹赤,謹錄卷首。
40
建復朱夫子石室清隱齋記康熙十七年,提學孫期昌撰,正書。
41
諭祭文二道康熙二十年,賜原任福建總督范承謨,謹錄卷首。
42
禦製原任福建總督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貞范承謨碑文康熙二十一年,謹錄卷首。
43
陳忠毅公祠碑康熙二十二年鄭開極撰,碑、文俱亡。
44
增置文公祠祀典記康熙二十四年,提學丁蕙撰,道山祠前有提學丁蕙去思碑,未錄。
45
忠貞範公祠堂碑記康熙二十六年,邑人鄭開極撰,正書。
46
重修範忠貞公祠堂碑記康熙三十年,張希良撰,正書。
47
重修道南祠碑記康熙三十四年,督學史陸輿撰,正書,旁有康熙四十九年督學範光宗修葺緣由碑,未錄。
48
施靖海侯祠碑王熙撰,正書。
49
清苕書院碑記康熙四十六年,蔡世遠撰,舊亡,後重鐫。
50
翠岩寺記康熙五十九年,李馥撰,碑文俱亡。
51
諭祭文二道光緒六年,賜原任兩江總督沈葆楨,謹錄卷首。
52
禦祭晉贈太子太保兩江總督沈葆楨碑文光緒六年,謹錄卷首。
53
重修三皇廟碑記乾隆三年,總督郝玉麟撰,正書。
54
惠獻貝子祠功績碑乾隆五年,巡撫王恕撰,正書。
55
惠獻貝子祠功績記乾隆六年,布政使張嗣昌撰,碑、文俱亡。
56
重建鄰霄亭記乾隆六年,布政使喬學尹撰,正書。
57
重修天后宮碑記乾隆十一年,鹽法道菩薩保撰,正書。
58
常豐倉碑記乾隆二十七年,福州府李拔撰,正書。
59
福建布政使李公祠記嘉慶二十三年,陳壽祺撰,正書。
60
重建兩賢祠碑道光二十四年,林熙撰,林瀍,正書。
61
重建福州烏石山天后宮碑記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撰,隸書。
62
福州烏石山三仙樓碑記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撰,隸書,鐫天後宮碑陰。
63
鹽務敬節堂青石碑此碑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督刻,立烏石山天後宮,蕭山丁文蔚代陳銘,篆書,徑二寸半。福州碑刻絕少篆隸,蒼所礱天後宮碑、三仙樓記及墓碑、埋銘、祠堂、考寓各石,多用篆隸,當以丁文蔚所書為最。
64
65
敕華嚴院楷書,徑九寸,鐫華嚴岩。
66
般若台 大唐大歷七年,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造,李陽冰書大篆,徑一尺,鐫華嚴岩,旁有「住持僧惠攝」楷書五字,乃重修李篆時所勒。
67
初陽頂在山上,今亡。《三山志》:「貞元末,閻濟美自婺州剌史為觀察使,酷愛此峰太陽先升,因題石上云。」
68
向陽峰在山上,今亡。周樸《薛老峰》詩:「薛老峰頭三個字,須知此與石齊生。直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始明。」所云「三個字」與石齊生,乃指向陽峰苔紋自然成字,所云「直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始明」,言因鐫薛老峰於石,而世人始見「向陽峰」三字也,不然,此詩題薛老老峰又複何說。
69
薛老峰咸通中薛逢為侯官令,人書「薛老峰」三字於向陽峰。舊志載為楷書,偽閩癸卯歲,一夕風雨,聞山上數千人喧噪,旦則「薛老峰」三字倒立。其年閩亡。按:薛老峰與向陽峰一石,薛老峰倒立,則向陽峰亦倒立,可知明嘉靖間建州楊應詔同傅汝舟游烏石山,記崖上有倒書「薛老峰」三字,是嘉靖間尚存,萬歷以後記載即云:不知所之。
70
後 唐
71
華嚴院住持主沙門神致看經石室 □時長興二載季夏十九日,故題楷書,徑四寸,鐫華嚴岩。
72
後 晉
73
大閩皇曦為自身家室、小男、愛女、內外眷屬、臣寮、五州管界人民、士庶乞保平安小楷,鐫石塔第一層。
74
女弟子大閩國後李氏十九娘為自身伏願:安處六宮,高揚四教,上壽克齊於厚載,陰功永福於長年小楷,鐫石塔第二層。
75
弟子閩王王亞澄並室中越國夫人餘氏十三娘,各為自身伏願。顯甲觀之儲休,保宜家之懿範,椿松比壽,蘭蕙齊芳小楷,鐫石塔第三層。
76
女弟子福清公主王氏二十六娘、駙馬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文質伏願天宮降福,仙掖迎祥,舜華永茂於容儀,柳絮恆資於賦詠小楷,鐫石塔第四層。
77
功德主睿明文廣武聖光德隆道大孝皇帝王曦為自身及皇后、宮□、眷屬、文武臣寮、六軍兆庶,發心敬造,小楷,鐫石塔第四層,塔名碑左。永隆三年歲在辛丑十一月八日建,監臨扈聖指揮使儀仗使撿校司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臣劉懷進、勾當捧聖軍將撿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臣鄭可端、吳逢泰布置造塔,控鶴官兼侍御史臣邱超、長樂府令史臣黃裳小楷,鐫塔名碑右。
78
弟子節度副使王繼潛、宮苑副使王繼源伏願:望殿承顏,游雷蘊譽,注福涯於四海,顯祿位於萬邦小楷,鐫石塔第五層,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左。
79
女弟子順昌公主王氏二十七娘、建安公主王氏二十八娘、同安公主王氏二十九娘,各為自身伏願:月娥仳美,星婺同休,雅彰麟趾之風,顯播鳳臺之譽。小楷,鐫佛右。
80
女弟子賢妃尚氏十五娘為自身伏願:竺乹諸聖,長開植福之門;蓬島群仙,每降延齡之籙。小楷,鐫石塔第六層。
81
戴君匡國燮理功臣、特進守太傅,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萊國公、食邑二千戶李真、妻趙國夫人陳氏,推忠竭節、匡濟功臣、西面經略使特進撿校太尉兼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持節泉州諸軍事、行泉州刺史、上柱國下邳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餘廷英、妻閩興長公主王氏,輸忠竭節效順,匡濟功臣、左軍使驃騎大將軍、撿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韓國公、食邑二千戶張再榮、妻太原郡君王氏,輸忠竭節、效順匡濟功臣、右軍使匡國大將軍、特進撿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蔡國公食邑二千戶程宏緯、妻太原郡君王氏,定亂威勇、效列忠節功臣、左龍虎統軍兼莊宅使判榷鹽事、特進撿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滕國公、食邑二千戶黃紹頗、妻梁國柔德夫人張氏,推誠葉力、保定竭節、翊佐功臣、右龍虎統軍、東上閤門使控鶴都指揮使、守左驃騎大將軍特進撿校太尉、上柱國兗國公、食邑二千戶連重遇、妻宋國□□夫人朱氏,推誠葉力、保定竭節、翊佐功臣、左龍武統軍、威烈效節都指揮使、守左驍騎上將軍特進檢校太尉、上柱國鄧國公、食邑二千戶朱文進、妻楚國貞範夫人王氏,輸忠竭節,效順匡濟功臣、左神武統軍監左金吾□特進撿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徐國公、食邑二千戶尚保殷、妻鄒國夫人孫氏,忠勇揚威、竭節功臣、左龍武統軍、右金吾使特進撿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虞國公、食邑二千戶許宏欽、妻平陽縣君賈氏,忠勇揚威、竭節功臣、右神武統軍、監左扈從都光祿大夫、撿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開國侯、食邑二千戶林守諒、妻武昌縣君殷氏,威烈效節、內扈駕小牌都指揮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太保、守左千牛衛上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開國男、食邑五百戶劉懷遂、妻太原郡君王氏,西上閤門使軍器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司徒守右千牛衛上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鄭懷通、妻陳留郡君氏氏;內外弓箭指揮使、內承旨都行首右鈐轄事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司徒守左千牛衛上將軍、濟南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林宏直、妻宏農郡君楊氏,御輦使兼左鈐轄事、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司空守左千牛衛上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王思俊、妻宏農郡君楊氏,明威殿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司空、守左驍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上黨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戶連懷義、妻吳郡縣君朱氏,進宮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校司空、守左驍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上黨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戶連懷俊、妻濟南縣君林氏,小楷,鐫石塔第七層,南無釋迦牟尼佛下。右各為自身家室等,伏願千靈萬聖,降難盡之休祥;八節四時,納無疆之福壽,家室康泰,男女安和,長承聖主之恩,永保朝廷之慶。甲辰歲正月十五日記。小楷,鐫佛旁。
82
83
薛老峰詩 楷書徑四寸,鐫觀音巖右。尚書祠部員外郎、知軍州事王逵,楷書二寸。「薛老峰」三字,雕鐫從渾元,偶留青草徑,合在紫薇垣。梵剎方臨兌,閩州地占坤,諸任推族重,絳縣讓年尊頭角龍蛇起,精神虎豹蹲。如銘。□□石,疑署翟公門。妙絕非人力。侵凌斷蘚痕。詎憂魚魯敝,聊記姓名存。筆塚傳衣缽,詞山列子孫。乘間玩奇跡,到即爽吟魂。慶歷□年冬十二月林□勒石。楷書,四寸。
84
本朝祀明堂之來年,人日,假福唐守李上交遊於此,男新監廬陵元規、孫試、匠簿詵侍行。楷書,徑六寸,鐫霹靂巖。按:李上交,皇祐二年知福州。
85
師秉、仲嘏、藏之、紹先、蒙伯,楷書,徑一尺,鐫襆頭石。皇祐庚寅歲仲春七日遊。楷書,三寸。
86
師秉、仲嘏、藏之、紹先、蒙伯,庚寅仲春七日遊烏石山。楷書,尺二寸,鐫李石。
87
幽幽境慶歷間蔡襄楷書,鐫山東北幽幽亭,久亡。詳《名勝》、《志餘》兩卷中。
88
程公闢、陳述古、沈公儀、湛仲謨、劉執中、杜伯通、馬損之,熙寧元年冬遊。楷書,徑七寸,鐫華嚴巖東。
89
伯常、仲謨《會宿宿猿洞》,師孟:「雙榻和雲宿翠屏,夢魂千萬到仙扃。還教畫手添新意,一簇林猿伴二星。」徽和:「月上高臺雲滿屏,洞門休喚夕猿扃。巍冠不整跏趺坐,秋楮斑爛數點星。」《宿宿猿洞》,徽:「洞天虛寂翠屏欹,心跡蕭然萬物齊。無耐宿猿嫌宿客,夜深猶擁亂雲啼。」師孟和:時仲謨同宿,「更深應是枕雙欹,思得皋夔事業齊。終為清時難退隱,出山甘被百禽啼。」楷書,徑三寸,鐫宿猿洞南面。
90
書湛仲謨《宿猿洞》:「永感無心戀縉紳,十年不起臥龍身。一朝黃紙除書下,八郡衣冠盡望塵。」楷書,徑一尺二寸,鐫宿猿洞西面。熙寧元年十一月知福州程師孟。楷書六寸。
91
正旦會宿猿洞,主奉運使度支、提刑郎中、運判郎中、提刑供備,師孟:「夜半春歸曉始驚,鬱然佳氣入山亭。千門喜慶逢元日,一座光華聚使星。難得同時傳壽斝,合將新事作詩屏。啼猿似向遊人道,洞戶而今盡不扃。」徽和:「入山休顧曉猿驚,壽酒交持石外亭。刺史尊崇上卿月,主人嫻雅少微星。幾因避雨投松蓋,屢為障風夾檜屏。笑語林猿能解意,往來應不限巖扃。」運判紳和。「曉來人語□□驚,空有三元□□亭。凍酒點唇浮白蟻,穠桃迷眼落紅星。地名小酉神仙窟,天設湘陰水墨屏。醖藉□誇洞庭記,移文休勒北山扃。」楷書,徑一寸,鐫宿猿洞西面。
92
《宿猿洞餞仲謨》:「洞口車輪欲去時,江山風物動光輝。不須黃鶴相驚怨,自是君王未放歸。」書仲謨先塋功德院:「高門餘慶本光山,不幸流離五代間。今日太平家可樂,郎君富貴錦衣還。」熙寧二年八月,知州事程師孟。楷書,徑三寸,鐫宿猿洞北面。
93
《書湛仲謨宿猿洞》:「苒苒城蕪披野花,山中朝夕起雲霞。憑誰遍檢圖經看,洞宿寒猿今幾家。」楷書,徑一尺二寸。熙寧二年八月,權轉運使張徽。楷書,徑六寸,鐫宿猿洞右巖下。
94
光祿吟臺篆書,徑二尺,鐫閩山。熙寧三年□月,似是八月。知州事程師孟書。楷書,徑五寸,鐫光祿吟臺大篆右,「師孟書」三字不知何時泐仆於壑。《八閩通志》:「熙寧間程師孟嘗游於此,寺僧為刻『光祿吟臺』四字於石之西。應作北。師孟詩曰:『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臺。』今為居人所有。」《八閩通志》但云熙寧間,不敢斷為熙寧三年者,以此十三字行款離大篆三尺,未之及見。萬歷《府志》據《八閩通志》亦作熙寧間,獨王應山《閩都記》作熙寧三年,又不敢斷為程筆者,見行款之上半而未見下半「知州事程」四字,若見此四字則知泐僕於壑者之為「師孟書」三字也。蒼壬寅初刻山志時亦未見及此。道光、咸豐間,葉、李遞居閩山,日夕過從,審玩壑中數石,與臺石吻合,始知其被人鑿僕於壑。後李子作梅架小塔於「熙寧三年□月」之上。至光緒辛已拆除小塔,「熙寧三年□月」六字更覺漫滅。互見《古蹟》「光祿吟臺」條下。「光祿吟臺」大篆右邊隸書「宋嘉定十二年仲秋望日,提刑知州事程師孟書」十九字,《徐氏筆精》指為林南山偽刻,左旁隸書「明嘉靖十四年孟冬,吉旦閂石居士」十四字,與右旁「嘉定十二年」筆法相同,當亦林南山所題,石刻稱「望日」稱「吉旦」者此亦僅見。
95
熙寧辛亥六月晦,蔣之奇穎叔、張徽伯常登烏石絕頂。楷書,徑八寸,鐫鄰霄臺側。
96
尚書右司郎中張汝賢按察福建,元豐乙丑孟冬二十一日,與朝議大夫轉運副使陳紘,朝議大夫知福州謝卿材,承議郎轉運判官蔣續,宣義郎按察司管勾文字王谹,會議長樂臺。楷書,徑五寸,鐫山麓。
97
弟子王勝與室中陳六娘同發心,各為所生父母捨財入南澗寺,架廬一造,兼栽松竹,永為林樣,所冀微勳,願延景福。宋元豐乙丑歲季,冬十四日謹題。行書,徑二寸,鐫石夾廟西。
98
江煒仲文、上官敦復存中、鄭督僑、子政、毛勉德懋、關景山彥瞻同遊神光寺,登道山亭,元祐已巳三月晦。楷書徑五寸,鐫天香臺西。
99
元祐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府帥溫陵柯公率東陽陳愷、朱崧、胡章、莆陽鄭令卿、陳覺民、許國、括蒼葉之表、會稽高彖、關景山、建安熊浚明、桐川沈憑、溫陵許轂、楊璞、王裕民,同遊神光寺,會于道山亭。楷書,徑八寸,鐫天香臺。
100
柯仲常、祖夷仲、王若愚、曹子方、鄧仲告、陳濟翁、潘及之,元祐庚午十二月初四日遊神光寺。楷書,徑七寸,鐫望潮峰西。
101
或問社奚銘,予謂祭主敬,不敬如不祭。社稷歲再祭,所以為民祈報,而政莫先焉。予守茲土,視其壇地汙且隘,不足以行禮,迺廣而新之,壇壝器宇,靡不周備,敢不以告於後之人。於是勒銘於壇之東南烏石山之頂,前為亭,曰:「致養」,以其當州之坤焉。柯述仲常。楷書,徑五寸,鐫鄰霄臺後。
102
大宋福州社壇銘:后牧民,天乃食。維社稷,作稼穡。風雨雷,贊生殖。協時日,祭有秩。歲庚午,夏率職。即坤維,胝壇域。地汙隘,制匪式。爰廣新,古是則。辛未春,工告畢。齋有廳,器有室。暘若雨,事咸飭。後之人,敬毋歝。元祐六年三月,溫陵柯述撰,王裕民書。楷書,徑五寸,鐫鄰霄臺後。
103
王若愚、陳彥聖、文安國,紹聖甲戌季夏望日遊。篆書,徑一尺六寸,鐫桃石。
104
黃思道、溫禹弼,紹聖四年八月二十八日遊神光寺,登鄰霄台。楷書,徑一尺,鐫李石。
105
桐廬江公著晦叔、池陽檀宗旦之美、三衢吳亮君采、鄱陽程遵彥之邵,同游神光寺,登道山亭,元符三年十月十七日。楷書,徑五寸,鐫沖天臺旁。
106
之進被召,遠仲約會仁王寺之橫山樓,食罷,登致養亭,觀薛老峰,啜茶于道山亭,過南澗寺祖師閣,少休以歸。時崇寧乙酉仲夏十有四日。行書,徑四寸,鐫清塵巖。
107
智叔時甫□□□遊□□游侍行,崇寧四年九月七日。行書,徑三寸,鐫天王嶺。
108
崇寧五年二月癸酉,提點刑獄喬世材、提舉學事朱英、知郡事葉棣,同遊烏石山諸寺,會食橫山閣,晚歸。行書徑二寸,鐫清塵巖。
109
宣和甲辰季秋晦日,延平黃琚處中邀葉唐文彥質、雲間柳綽寬夫、邵武黃沂原敷、郡人鄭昂尚明、弟畋武、子仝遊。楷書,徑七寸,鐫天香臺。
110
建炎庚戌正月二日,因禮神光寶塔,遍遊烏石精藍,乘興造西禪,歷覽勝概而歸。男士街、士術、士衎、士程,侄士,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開府嗣王仲湜,巨源書。楷書,徑四寸,鐫蟠桃塢左。
111
參知政事孟庾宣撫閩部,按視城守回,邀嗣濮王仲湜資政殿大學士李綱,龍圖閣直學士許份,顯謨閣待制王仲薿,監察御史福建撫諭胡世將,集英殿修撰知福州事程邁,前右正言鄧肅,參議官尚書屯田員外郎李易,機宜朝散郎胡紡,乾辦公事直秘閣馬咸,承議郎鄭士彥,會於烏石山之長樂台瑞雲庵。紹興壬子正月二十一日。楷書,徑三寸鐫霹靂巖下。
112
靖康之間,金人犯闕,二聖北遷。逮建炎中興,天子受命吳國長公主始至睢陽。明年寇淮甸,遂浮江而南避於錢塘。車駕,幸建康還,復入覲,繼適江表,會胡騎奄至,循贛水走湘湖、瀕南海而達閩川,館於福唐之神光,因登烏石山,觀李陽冰篆,乃得古人之遺意。越五日而赴行在所,男長卿、粹卿、端卿、溫卿侍。紹興二年仲春十三日,河南潘正夫題。楷書,徑四寸,鐫霹靂巖。
113
紹興壬子仲秋,新安程邁晉道、東萊徐宇持志、東武侯懋仲勉、吳興劉嶠仲高,同登烏石山,遍游諸剎,主僧摩岩以待,時貪過九仙訪三十三奇,未暇留字。晉道還朝,既迫季秋,七日,約復來道山亭。是日,天氣澄爽,置酒高會,以極登覽之勝,悵念艱虞以來,盍簪之樂,曾不易得,蓋重於此作別云。楷書,徑三寸,鐫桃石。
114
建安葉宋、張播文,延平羅宗禮,紹興乙丑歲長至後一日同游。篆書,徑四寸,鐫石夾廟西,文左讀。
115
向彥績、薛國老深、仲士龍、王嗣廉、石伯元來游神光,登烏石山,訪三十三奇,由致養亭以歸,紹興乙丑冬中之閏十八日覺師同志。楷書,徑二寸,鐫霹靂岩下。
116
烏石山□□巨靈搜怪石,撐突倚山巔,□□群羊伏,昂昂萬馬聯,何年現蓬島,終古鎮桑田,拱揖閩王宅,東隅有九仙。紹興丁丑中秋前五日,州治中昭武黃□□□□□□捧硯。楷書,徑二寸,鐫霹靂巖。
117
陳休齋曾來,隸書,徑六寸,鐫天章臺側。淳熙丙申秋。隸書,徑三寸。
118
清源梁叔子會同年於道山亭,長樂黃雲翼、林季謙、商元質、林行父、高子雲、阮夢得、楊似之、鮑明之、高平叔、林正父、永嘉陳清伯、李致堯、浚水趙希尹,淳熙庚子中春六日。楷書,徑四寸,鐫霹靂巖下。
119
個裏靈靈處處通,本無來往與西東。臨行一句如何會,烏石山頭撞曉鐘。」行書,徑三寸,鐫霹靂岩下。嗣老禪師乃宗人,德莊道契,朅來三山,與之定交,硬豎脊梁,真衲子中鐵漢也,將別,書于石簡,壬寅淳熙九祀八月一日,忍庵趙公翼。行書,二寸。
120
趙子直、朱仲晦,淳熙癸卯仲冬丙子同登,楷書,徑一尺,鐫桃石。
121
旴川鄧漢卿、須城張孝則、古鄮豐象之,紹熙改元上巳後三日來遊。楷書,徑三寸,鐫桃石。
122
嘉定改元,上既更化,鄭自誠、孫德輿、黃桂聯冠進士第,於是同年陳道卿、曾夢傳、林少從、鄧復、葉棠、趙汝誠、鄭斯立、黃順卿、徐範、趙汝寵、周霖、陳子是、陳有聲、許應龍、黃燮、陳時舉、趙必興、楊公衍、陳震、趙繇夫、高子升、趙彥仞、鄭闡珍、朱伯旻、趙縝夫、茅綖夫、趙崇萃、任一震、陳元震、趙彥傜、以中冬戊戌會之于道山,刻石鄰霄以志吾閩之盛,開封鄭損以鄉進士預焉,楷書,徑三寸,鐫石天東。合沙刻石陳全。楷書,寸許。
123
庚戌同年,仕三山者,金華沈如愚元發、招武黃靜夫體仁、四明林惟孝叔全、玉牒趙崇恬安伯、崇復仁翁,偕是邦陳子堅子正、李熹晉老、曾準正叔、黃勻鈞可,高惟月明之,潘景伯仰之,序拜於道山,舉酒相屬,從容懽洽,自期集迨今,歲月飄忽如許,各天一涯,無繇合並,茲會凡十有一人,是可識也。時嘉定五年壬申正月五日。楷書,徑三寸鐫天章臺側。
124
潁川韓元豹德文、浚儀趙崇復仁翁、延平余談原中、廬陵周必賢君舉、上饒周珒德輔,暇日把酒道山,小憩竹石之下,坐待月華,一笑而去,僧妙觀同遊。時嘉定壬申陽復前七日。楷書,徑三寸,鐫杏臺裏石壁。
125
「壘石嵯峨接斗魁,登臨疑是小蓬萊。它時穩步丹霄去,也道雲遊到此來。」時嘉定癸酉燈□后十有一日,廬陵自然居士李圖南來遊是山,登眺既畢,小憩於斯軒□,上人瀹茗聚話,談論風生,亦足以洗塵襟而慰牢落也,因成廿八字。是時小兒如圭,以帥屬□使長於富沙未返,從遊不及,惟斿、克二孫侍行。楷書,徑一寸,鐫杏臺裏石壁。
126
東嘉蔡荃、簡策、沈因、謝有大、郡人林能千,嘉定甲戌十月望前一日來遊。楷書,徑二寸,鐫道山亭右。
127
錢唐劉輔之、姑蘇李明仲、浚儀趙德穎、金華葉明中、富沙丘敬之、錢唐岳之茂、溫陵蘇元中、永嘉林道甫,以嘉定丁丑重陽前一日來遊。楷書,徑三寸,鐫道山亭側。
128
嘉定甲申夏四月,郡丞桐江詹又民敬叔以上浣之暇,登平遠臺,陟石樽山,訪九仙遺蹟,出通仙門,得支徑至禊遊堂,觀南湖,入寧越門,上烏石山,憩於道山亭,於時積雨初霽,氣象清明,四山環抱,如列屏嶂,而是亭左右大石特立,巨木交蔭,悠然遠覽,南臺江中風帆浪舶歷歷可數。前則田疇廣衍,後則屋室參差,登臨之勝,景物之繁,軒豁呈露,不待搜剔而盡見之已。而夕陽西墜,雲煙杳靄,恍覺身在蓬瀛間,充然若有得也。然視事已八閱月,始克來此,汩沒吏塵,寸步千里,未知再遊復在何日?薄暮而歸,徘徊甚久,摩挲石下,刻以誌之。兄子容、子好敏侍行。楷書,徑三寸,鐫霹靂巖下。
129
王簡卿、趙履節、徐清伯、寶慶丁亥仲秋下浣同遊烏石山寺。楷書,徑一尺二寸,鐫霹靂巖下。
130
盧山胡伯量、番陽夏季起、李增卿,紹定辛卯重九日登鄰霄臺。楷書,徑六寸,鐫桃石。
131
四明汪彥領客浚儀趙崇賓、四明夏興邦、范炳、金華趙希谼、永嘉朱景彞、豫章黃伯荄、莆田顧孺傑同遊道山,兒之道侍行,時紹定辛卯仲冬朔日。楷書,徑三寸,鐫道山亭右。
132
端平二年四月五日,延津項顒、邗城張蘊、靜海姚琪、天台趙汝孖、永嘉范昌世、建安游孝嚴、四明夏興邦、金華趙希谼、會稽唐慶遠、怡山鄭逢年,同登烏石山。楷書,徑八寸,鐫鄰霄臺東。
133
周自介、趙崇、詹攀鱗、陳淳祖、黃鎮祖、黃鎮周、淳祐改元九日登道山。楷書,徑六寸,鐫天章臺側。
134
趙成已、克一、唯伯、穎叔、淳祐甲辰日南至之九日,同來。楷書,徑寸許,鐫霹靂岩旁小石側。石中題歲月,聊紀此時游,寄語岩頭老,能令不朽不,呈和尚禪師,汴趙希道唯伯書。行書,一寸。
135
淳祐丁未良月望後九日,止泓趙希袞偕客楊煥、鄭杲之、陳士挺、趙孟信來遊,子與諫、與革侍,住山紹潾。隸書,徑六寸,鐫天章臺北。
136
淳祐十年秋先重陽十日,眉山史季溫與建、張毅然莆、趙時願會于道山亭,杯茶清話,不減登高之樂隸書徑五寸,鐫霹靂巖下。
137
淳祐十年九月,柯山趙希浄、合莆趙時願、林叢、桂衢徐士廉督浚河之役,凡八百三十丈,旬日竣事,會兩司屬僚觀焉。是日,風高氣清,太守宴而眾賓懽,因識道山亭之石,八分書,徑三寸鐫道山亭畔。□事黃循父敬書。八分二寸。
138
景定癸亥仲秋望天台陳傳□、陳□□、郡人林元、王剛中、陳□、鄭履正、王安□、住山師嘩同來。楷書,徑四寸,鐫天章臺北。
139
王鎔、趙希、陳仁玉癸亥九日遊道山。楷書,徑一尺五寸,鐫桃石。
140
咸淳天子親郊之歲,九江吳公實帥閩江,東西之仕于閩者趙若遂、范宜損、趙必岊、繆君寶、章魁、孫邵斗、陳松,以正月癸卯會拜于道山堂,序列以齒。楷書,徑五寸,鐫霹靂岩下。
141
咸淳丙寅孟陬六日,浙之東游宦於閩者會拜道山,謹履端也,籩豆有楚,威儀孔時,宗藩主人揚觶語曰:「官無崇庳,各有職業,歲既更始,益懋爾圖,能無愧明德,新民之□,則豈但枌里重,將為天下重,盍留氏名以觀厥後,可乎?」眾唯唯,遂以齒書。天台趙希孟能、呂必延壽道、四明趙若惠君錫、金華唐爍潛父、杜潛叔起,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天台張□□□、永嘉林鏜夫聲遠、天台徐柏悅之、永嘉□□□□□括蒼鮑志及時中,永嘉蔡申顯伯、□□卿恕齋,吳公聞而致饋,以光斯集。楷書,徑四寸,鐫霹靂巖下。
142
咸淳三年春正月十有二日,繡衣使者永嘉陳淳祖唯道會浙東之仕于福唐者,序拜道山。永嘉陳懋欽堯俞、金華唐爍潛父、四明趙若惠君錫、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留夢發彥和、金華呂守之悅善、永嘉林鏜夫聲遠、方槱良材、天台徐柏悅之、永嘉丁一鳳景陽、朱士可起予、陳子崇居廣、張公輔良弼、林潭叔源、括蒼劉夢龍夔友、會稽董回孫景淵、永嘉蔡申顯伯、連帥九江吳公以饋至。楷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北。
143
咸淳戊辰正月六日,閩之同官池師曾、廖時脩、林拱辰、趙崇錥、呂大奎、舒文舉、趙時錡、莊彌高、方景傳、夙師靖、陳舉龍、楊思謙、陳松、翁燧、真同祖、游義遠序拜於道山亭。時陽巖洪公帥鄉部以饋至。約而不至者,黃裳、趙若□、林應龍、鄭文龍、謝舉。楷書,徑四寸鐫霹靂巖下。
144
咸淳已巳正月七日,三山鄭文龍、建安舒文舉,廖時修、清源連端懋、三山趙崇錥、延平廖邦傑、清源劉縝、莆陽劉強甫、建安趙崇伳、□陽方景傳、建安夙師靖、三山□□、清源曾于善、莆陽趙若琮、清漳楊思謙序拜于道山堂,時陽巖先生洪公帥鄉部以饋來。期不至者,清源趙崇郛、建安翁燧。楷書,徑二寸鐫霹靂巖下。
145
宿猿洞程師孟篆,徑二尺,鐫豹頭山。以下皆宋刻,年月無考。
146
長樂臺程師孟楷書,鐫千福院,今亡。
147
沖天臺程師孟篆書,徑二尺四寸,鐫東峰岩前。
148
道山亭程師孟篆書,徑二尺,鐫蟠桃塢西。
149
以上四刻並不署書人姓氏。舊志皆稱為程師孟書。按:宿猿洞、沖天臺、道山亭、閩山、詳下疑刻。光祿吟台篆法尺寸皆同。「閩山」二字似亦程公闢所書,若系唐天寶八載敕改烏石山為閩山時所刻,則「閩山」之上應加「敕」字,山上嗣聖中「敕華嚴院」四字其明證也。
150
鄭尚明同羽人佳妙□□□□試茶于三笑巖。草書,徑四寸,鐫清塵岩。按:尚明、穆孫,鄭昂字。
151
石室清隱,楷書,徑一尺,鐫今先賢石室池畔石上。晦翁。行書,一寸。
152
光風霽月,草書,徑八寸,嵌天王嶺道山祠。晦翁。草書,寸餘。
153
以上二刻當是淳熙間避偽學禁時所書。
154
福俗傳朱子書,楷書,高丈餘,鐫觀音巖旁,有「開禧丁卯正月郡人張元簡」十一字,楷書,徑四寸。
155
修三禮處。黃乾書,在山西麓,今亡。
156
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雲深谷中,穩坐浮生裡。此即安文頭陀磨崖詩,在南澗寺,今亡。
157
四明趙崇熙志道與天台于大任、仁叔楊景清、明叔□□、秦安道偕行,二子必□、必□、侍後,長子□□冠就,成口號□□□霹靂破巖□□□向道山□之上。楷書,徑二寸,鐫霹靂岩下。
158
159
歲元默敦牂中秋後之二日,閩省參政易陽焦公寬甫自清源歸覲,道福唐,又三日,宣慰秀巖石祥甫戴酒會于烏石之道山亭,申隱信、雲甫、省郎鎮陽毛漢卿、提舉東平古純甫、寓客南洲卞仲元、住山釋紹玉與焉。時秋雨霽,金飆薦涼,秀壁蒼巖,雲煙晻靄,如助獻酬者,而衍波長陸、平疇遠水皆隱現吐吞於履舄之下,真奇觀也。蓋自開闢,即有此山,閱幾千年而有今日,其可無以紀歲月,筆之者申隱雲甫,摹之石者釋紹玉也。楷書,徑二寸,鐫道山亭左。
160
都會東南未可夷,衣冠文物見多儀。儒風興盛猶唐館,霸氣沉雄入釣池。海近重城朝日早,江圍平野暮潮遲。道山亭迥斜陽晚,一片瑤鐫晤語時。」至元庚寅夏仲重午登道山亭,秋澗老人題,男公孺侍行,並士人劉三益。楷書,徑三寸,鐫蟠桃塢左。
161
雪巖總統沙羅巴、海巖總統苑吉祥、雪庵宗師李溥光,大德二年四月望同登絕頂。楷書,徑五寸,鐫石天上。
162
「城繞青山市繞河,市聲南北際山阿。雲來雲去三晡雨,霜後霜前兩熟禾。東郭農人報豐稔,西皋老子亦婆娑。肩輿到處皆名剎,時與高人醉踏歌。」大德二年立,秋日同雪巖總統飲烏石之道山亭,濟南趙文昌題,住山□烏石也□摹刻。行書,徑三寸,鐫石天上。
163
天歷己巳仲冬八日,括蒼林君則,偕建安張伯陽游道山,子似祖侍書。楷書,徑三寸,鐫霹靂巖下。
164
至元後庚辰人日,建安張伯陽偕大名路仲□重游,釋覺山。楷書,徑六寸,鐫霹靂巖下,餘字蝕入樹根。
165
至正三年癸未重九,福唐劉順老偕子德生、懋生、愿生、恩生、志生,為大祖拂塵。莆田鄭枃、永陽梁說同拜。隸書,徑三寸,鐫華嚴岩東。
166
趙州孟誠伯真、京口蔣天則、元用來遊閩中之烏石山,莆田鄭枃子經書石,廣信章容元度勒字。隸書,徑六寸,鐫石天北。
167
章容元度、鄭燁宗晦、鄭詵子釋、姜柏子貞、鄭畊子山,來觀「薛老峰」字隼尾法。隸書,徑一尺五寸,鐫金剛跡石。
168
中書省斷事官八都兒丁,令史王敬先,江南行臺監察御史安止善,書吏曹能之,福建閩海道廉訪副使馬合、麻德卿、索士巖,知事張允中,照磨王正已,同登道山,實至正丁亥冬季月乙酉日也。楷書,徑三寸,鐫道山亭右。
169
「追陪偶上道山亭,壘嶂層巒繞郡青。子迪。萬井人家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幃屏。元卿。波搖海月添詩興,座引天風吹酒醒。本初。久立危欄頻北望,無邊秋色杳冥冥。」文卿。右憲使崞山僧家奴元卿公、僉憲奧魯赤文卿公、申屠駧子迪公、赫德爾本初公、暇日燕集聯句也。譚忝備憲幕,重惟諸公皆文章名士,南北隔數千里,同仕於閩,以道義相處,文字為娛,誠一時之佳會,因勒岩石以紀我元文物之盛云。至正九年八月望日,經歷趙譚識。知事任允書、憲副朵兒只班善卿公繼登斯亭,覽山川之勝概,睹群公之賦詠,曰:「此盛事也。」遂題於後。隸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170
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九日,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許從宣、僉憲普顏帖穆兒、郭興祖、乃馬歹,經歷王欽、知事彰□、照磨禾顏帖穆兒同登茲山,是日也,天宇泬霜風勁厲,感萬物之說□,思鷹隼之□擊,仰瞻宸極,對越甚邇,不徒昇高望遠以為樂也。遂命從事者題名勒石,以紀勝遊云。八分書,徑二寸,鐫蟠桃塢西。
171
至正壬辰冬,餘以柏府之命如廣海,經三山,止神光寺。明年正月朔,寇逼郡城。是日,與廉使許希文共守南門,董督備禦,越二十六日,建、邵分憲僉事郭繼先率援兵南下,賊遂敗潰宵遁。迄秋,餘自廣回,復假禪榻之寓者彌月,凡山川之形勝,民物之殷庶,無不在心目間也。噫,人生等浮漚,世事如轉蓬,是以登茲山而增慨,撫故實而興嗟。後之紀斯遊者,亦必覽是而有感焉。至正十三年良月九日,前大興府尹、海道都漕運萬戶燕山李世安識,時侍行吏吳人葛思讓也。楷書,徑二寸,鐫天章臺側。
172
至正庚子夏,南臺群公會於道山亭,歷覽山川,興懷今古,刻石以紀歲月,都事王伯顏不花彥芳、監察御史易普刺金、仲達鎖飛鵬、舉觀童用賓、通事卜顏帖木兒仲賢、宣使孫士敏汝學、察史武征、文獻高仲彥實、王宜叔、宜楊、志希、尹幕史達蘭不花、元善。四月二十又五日,監察御史孔汭世川謹誌。楷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173
至正甲辰春二月乙未朔,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雪庭公游道山,仲子岳山、季子完澤鐵牧爾侍行。公名燕赤不華,字子實,散□□氏尸灤陽,天台鄭守仁謹題,時住山釋宗廣刻石。八分書,徑四寸,鐫天香臺西。
174
忠孝文武燕赤不華摹勒,鐫天秀岩。
175
天秀岩楷書,徑一尺,雙峰夢下至正甲辰四月題。楷書,五寸。
176
清泠臺楷書,徑一尺,鐫霹靂巖下。
177
《東壁亭記》,福城之三山,閩山其一,即烏石山也。至正二十四年,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摹勒皇太子所賜「忠孝文武」於石,亭是山之陽而建焉,名其亭曰「東壁」亭之西有岩,名曰「天秀」,又亭其椒曰「望海」。「望海」之西又亭焉,曰「東升」。「東升」之西臺焉,曰「清泠」。門其南曰「春明」、曰「天秀」者,狀其景之勝也。曰「清泠」者,即其氣之肅也。曰東、曰海、曰春,皆因儲皇之恩錫而起也,於是,山巔海隅煥焉若重光之照臨,莫不敬歎欽羨于仰瞻之下,不惟平章公忠孝文武之名可垂永遠。凡宅于茲者,皆將以是自勉也,不可以不記。朝散大夫、江西等處左右司郎中揭汯記并書。楷書,徑二寸,鐫天秀岩後。
178
至正二十四年,歲在甲辰,十一月,戶部員外郎張閭以董鹽廁至三山,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賢□□□□□□□,至十二月七日登道山亭,讀曾文定公記,飲霹靂巖畔,轉□□□,又飲焉。又自觀音巖下,逕仁王寺東登東壁亭,伏觀福建行省平章燕赤不華公摹勒皇太子所賜「文武忠孝」四字,□□□□「望海」、「東升」二亭又飲焉。日暮,乃□□□□□之會,可為千載之故□也。從行者,戶部掾□□瑞□□□伯□□□□□□德山;記之者,□□行省□□□□□□。楷書,徑寸許,鐫天秀岩下。
179
至正甲辰冬,奉使閩省,丁丑月霽日,禮部員外郎傅好禮之綱、春官主事趙子希顏、都水少監楊有慶、自叔部史劉嚴彥、瞻宣使蔣仲皋、奏差郭義夫同登烏石山巔,遙望北闕於白雲之表,希顏書。楷書,徑四寸,鐫鄰霄臺旁。
180
至正二十五年正月三日,戶部侍郎王叔璵、員外郎張閭伯、高留守、司經歷曹德輔、閩省檢校董公著同登,唐觀、李習從行。隸書,徑五寸,鐫天秀岩後。
181
□□□□□□畢,臣禮□□門,元□之仁,邦人德之□□紀績,□□□□難□此人,至元□□侯官率陳□□□石道。楷書,徑四寸,鐫襆頭石。明嘉靖初磨鐫「烏石在,黎公在」六大字。按:元有兩至元。以下皆元刻,年月無考。
182
字,六寸,鐫天秀岩下。副使側□書。
183
184
洪武已未孟冬既望,龍虎將軍、福建都指揮使、滁陽趙奉,資政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括蒼陳銘,通奉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太原張機,安遠將軍、同知福建都指揮使司事祈陽王誠,同遊烏石山,登般若臺,觀李陽冰篆,歷覽古蹟苾蒭,釋德洽謹識,住山釋道啟刻石。楷書,徑四寸,鐫清泠臺右。
185
洪武庚申中秋日,江右藍仲晦、黃尚父、冶城陳則誠、林子羽、林子山、臨川黃公遠、山之僧圓極、玩月於此。八分書,徑三寸,鐫李石。
186
洪武甲子秋九月九日,福建衛指揮使、昭勇將軍武昌吳邁,同昭勇將軍、福建都衛指揮使瀟湘趙祥游南山烏石,坐清泠臺,時天門揭曉,海宇澄秋,望闕懷忠,後天下樂,悠然之趣得焉。于是乎登。偕行福州府都僧綱釋善旭識,臺西講經論沙門德洽勒石。楷書,徑六寸,鐫清泠臺上。
187
鱗次臺,篆書,徑一尺,鐫天王嶺。建文元年,沈沂為黃濟書。篆書,四寸。
188
貴州僉憲陳輝伯煒,雲南參議王善師舜,水部主事鄭文季友,南康太守劉麒伯禎,監察御史羅澤宗本、林文秩禮亨、弟審理文秸嘉亨,選部主事洪英實夫,金部主事陳復鼎初,張衍理文,光祿署丞林生子儀,翰林修撰陳棖叔剛,刑科給事中姚銑孟聲、弟銴孟文,本府學教授陳從景著,福州中衛百戶朱成克誠,進士廖伯、牛師冉、鄭亮汝明,儒士戴侃宏齡,釋性源,宣德甲寅仲春望日,同觴詠於此。楷書,徑五寸,鐫金剛跡東。嘉靖壬戌年,水陸征倭有功,升授本衛所世襲千戶、歷任掌事五世孫男朱忠,萬歷丙申年仲春吉旦,重詠于此立。楷書,三寸。
189
黃氏鱗次臺後,山東西界於路,南接古寺,荒□□久。大明正統乙丑仲冬,□□孫□追述祖□□,子濟公□進士□□□,先志□□□□□□□□□,詠□□□□□□□□□□□□真□□□□□□□□□□□藏玉且□□□好脩,□□□□□□□□□雨,苔春老錦,□□□□□□□□重巨喬鐘□有自然,竹梧巢□黃世□。楷書,鐫天王嶺,以下漶漫不可識。
190
成化癸巳九月九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林聰季聰、同福城耆英,廣東按察司副使張文從周,貴州按察司僉事李叔義文宜,光祿寺寺丞潘東孟陽,雲南布政左參議王英孟育,封戶部員外郎黃穉孟仁,溫州府知府邵銅振聲,撫州府同知丘鑒仕輝,臨川縣知縣姚洪志大,懷應府孟縣儒學教諭李忠思誠,登高至此。楷書,徑五寸,鐫金剛跡東。
191
致仕僉事九十翁李叔誼,又偕致仕吏部右侍郎王克復、翰林檢討龔福、廣東右布政使謝瑀、按察副使翁晏、僉事陳廷玉、貴州右參政林迪、左參議鄧珙、鄒平、教諭王佐、合州同知高圭、蘇州府知府李廷美同遊,有明弘治壬子秋九月望後一日題刻。癸丑秋又偕浙江左參議謝琚、蘇州府通判藍通重遊。楷書,徑四寸,鐫石天北。
192
正德已巳重九日,欽差巡按監察御史屠奎、巡按監察御史王注同登。楷書,徑四寸,鐫桃石。
193
烏石山高鎮大方,襟連瀛海□縈江。勢鄰霄漢瞻依日,秀毓英豪左右邦。清濁始分元有此,乾坤佳處不教雙。磨崖欲寫無窮景,安得春容筆似扛。正德癸酉八月朔旦公安鄒文盛識。行書,徑二寸,鐫鄰霄臺旁。
194
正德戊寅九日,華亭周鵷文儀,昆山周震世亨,同登。楷書,徑四寸,鐫鄰宵臺側。
195
烏石山或建祠宇,且樹木長盛,予患,言於當道。未幾衛卒兩度亂,僉云當毀祠伐木。尋有咎予非是者,賦此用告諸後:「烏石分明是虎頭,虎頭昂聳豈良謀。憑君莫究從前事,我為生靈獨隱憂。」正德十四年春三月,煙霞病叟林廷玉書。楷書,徑四寸,鐫望潮峰側。
196
嘉靖乙酉,涇縣教諭橫州張璽,典閩藩文衡事竣,舊知縣丞陳明重九日速登烏石,偕鄉士夫雲岑陳燁、懷麓葉性、九竹郭轔紀遊。楷書,徑三寸鐫石天北。
197
石 天行書,徑一尺四寸,鐫雙峰夢左。嘉靖丁亥春,高禧、潘積中、謝宜相題。隸書,四寸。
198
烏石崢嶸,祥地設天成位我客戾止,鵬,朝陽鳳鳴,顯。行書,徑四寸,鐫鴉浴池西。嘉靖戊子仲春朔日,順天府尹、前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荷峰陳公祥,右參政北湖侯公位、左參議、松澗謝公顯,按察使僉事白湖曾公鵬,偕都閫苗公俊、康公英、徐公丙中並遊,勒石。行書,二寸。
199
烏石餞東洲公聯句:瑤草真吾好,東洲□僑。煙霞此地偏。西□□乾。日移千嶂動,東□□□。城抱五雲連。荔子丹成錦,□□□□。蓮花白滿川。那堪共□□,西□□□。忽漫賦離筵。嘉靖丙申夏五月廿有四日題。草書,徑四寸,鐫李石。
200
大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季冬十二月十又五日,監察御史縉雲樊獻科,邀吏科左給事中宛豐郭汝霖來飲。越三十九年庚申孟春正月初五日,汝霖又邀獻科來飲。時汝霖以航海待渡,獻科按閩歷四載,冬將別去,山川不改,光景如梭,獻科因舒嘯記之。草書,徑五寸,鐫石天北。
201
隆慶六年長至後,桂林殷從儉,偕郡人羅一鷟、陳全之、張邦彥到此,行書,徑一尺,鐫李石,督工官黃朝產刻石。行書,三寸。
202
超遊九霄,行書,徑二尺,鐫金剛跡東。萬歷丁丑夏,三山張煒書。行書,四寸。
203
萬歷甲午九月九日,中丞德清許孚遠,直指陳留劉芳譽,邀檢討耀州王圖職、方華亭、方應選,同登烏石鄰霄臺。楷書,徑一尺二寸,鐫桃石。
204
萬歷丙申四月念六日,經歷陳德言、照磨陳世芬、檢校張希載邀遊,睹先大夫遺跡,有感,遂成二律:「首夏移尊傍石臺,萬家煙井望中開。江分九曲通遙島,地擁三山接上台。取醉便成河朔飲,裁詩誰負大夫才。不堪苔蘚埋遺跡,讀罷令人思轉哀。」「烏石山頭一振衣,萬峰茜削映斜暉。平崖吊古人何在,華表尋仙鶴未歸。按節有聲傳父老,承家無計愧輕肥。空餘此日思親淚,泣斷寒雲濕不飛。」不肖男問辨百拜書。楷書,徑三寸,鐫石天北。
205
大明萬歷已亥清和既望,閩三司公宴於烏石山清虛亭,蟾魄當空,萬里乙色,漁燈數點,隱約在望,前此胤此,多不得月,則茲宵信勝遊也。時在館滇國朱運昌、憲長諸暨陳信學、大參豐城徐即登、憲副皖城汪道亨、南海金節、武林高從禮、都閫章貢陳大器,而勒石紀歲月者,則學使吳興沈儆炌也。越六月,建南守道四明楊德政、巡道嚴陵鄧美政,入會城再宴于此。楷書,徑三寸,鐫金剛跡東。
206
清塵巖行書,徑一尺四寸,鐫山上。賜進士大夫龍國祿書,萬歷庚子三山晉安□□□□。草書,三寸。
207
雲關幽鍵行書,徑一尺三寸,鐫山麓。萬歷庚子本省都司許國威為雲南鴉足山旭上人書。行書,四寸。
208
大明萬歷二十有九載,歲在辛丑,同官于閩者休邑吳繼臣、太和楊寅賢、長洲徐淳友、旰江范煉、廣昌李可賢、琴川湯來召、保昌李潔、會稽葉靈禎、古歙汪道行、上幕盧邦俊、湞昌劉應魁十一人焉,於季秋九日相率效龍山故事,僉野服遊曲徑,逶迤入平林,斗折而西上數百武,登鄰霄臺之巔。斯時也,氣佳景清,見群山迭翠,萬壑爭流,風帆煙艇,雲霞掩映,真使人應接不暇,咸忻然會心,浮大白而憩石上,恍不知其在人境也。已而,蒼茫暮靄,起自四山,乃相為嘆詠,荷月而歸,乃命工鐫石以紀一時之勝云。楷書,徑四寸,鐫放生地頂。
209
秋日登烏石山,宿絕塵禪房,與海澄諸子言別。「半壁清虛證果因,白雲深鎖自無塵。尤憐聚散孤峰外。鶴影黃花處處新。」萬歷辛丑九月望日,西粵龍國祿題。楷書,徑五寸,鐫望耕臺石。
210
壁立巖巖一片峰,銀鉤倒挂玉芙蓉。居人何處窮遺墨。薛老當年此寄蹤。嘯詠祗留明月在,摩挲應被古苔封。卻同姓氏緣非偶,異代風流得再逢。」山居之暇,尋倒書「薛老峰」感賦。時萬歷丁未秋,福唐薛夢雷。楷書,徑五寸,鐫天秀岩下。
211
薛君和招同林謹任、陳泰始、洪汝臣諸公集薛老莊分得東字:名園開宴集群公,河朔風流此日同。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峰傳薛老人何在,尊入平原酒不空。莫向鄰霄臺上望,煙塵今正起□東。萬歷已未夏葉向高。草書,徑四寸,鐫天秀岩下。
212
元亭東壁俯江流,山郭周遭四望收。蜃氣霧浮鮫室暝,濤聲風送海門秋。尊前促膝傾千古,醉後遙心寄十洲。久矣投簪今白髮,欣逢明聖□優游。集薛老村分得秋字,林材。楷書,徑三寸,鐫天秀岩左。按:林材,字謹任
213
天地一聲鐘按:此為吳縣進士杜庠詩,今亡。以下皆明刻,年月無考。
214
草樹迷蒙謝豹啼,江山依舊世人非。野翁識破塵寰事,一度來時一醉歸。林廷玉書。楷書,徑五寸,鐫霹靂岩。按:廷玉,侯官人,官都御史。
215
冰 壺楷書,徑四尺,鐫望潮峰側。煙霞病叟書楷書,三寸。按:煙霞病叟即林廷玉。
216
烏石在 黎公在楷書,陽文,徑四尺,鐫襆頭石,今呼黎公崖。按:此為嘉靖初鐫,詳《古蹟》。
217
龔用卿曾遊楷書,徑四寸,鐫天香臺旁。按:用卿,侯官人,嘉靖丙戌狀元,官祭酒。
218
承帝曰:咨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興久旅□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裒,勞餘神禋,鬱塞昏徙,南瀆衍□,衣制食備,萬國其奠,竄舞蒸奔。右岣嶁碑,嘉靖中御史李元陽摹刻山南。
219
鐘山萃靈馬森,楷書,徑一尺,鐫鐘邱園。
220
大明孫子長讀書處楷書,徑二尺,鐫沖天臺後。
221
雙峰夢楷書,一尺三寸,鐫石天前。邵嘉民謂賓書行書,一寸。
222
岩居川觀篆書,徑一尺鐫福字坪西。閩中邵嘉民題篆書,二寸。
223
石 團楷書,徑一尺,鐫石。居人謂賓誌楷書,一寸。
224
松 嶺行書,徑一尺,鐫石林。許豸書行書,五寸。
225
荒畦隨意構,爽頓開顏。缺徑憑花補,迴窗倩竹關。煙容凝石淺,山色到門閒。徙倚危闌畔,潮來浦幾灣。許豸書。草書,徑四寸,鐫清泠臺西南。
226
國 朝
227
百字碑,鄰霄亭圮垂百年,客夏震合力經營道山廢跡,以次修舉。維時靖南王□殿下督撫。二劉公奉皇帝命,休息吾民,比歲大稔,山海無事。亭成,閩人樂之,爰紀厥事,磨文於巖,頌皇帝德,傳之後人,其永無斁。康熙十有一年壬子春,內陞前侍御史郡人蕭震題。八分書,徑九寸,鐫石天頂。
228
三山成鼎峙,烏石最其巔。海嶼千峰外,江濤半嶺前。曉晴觀日湧,晚翠傍雲眠。膏沐桑麻遍,春城萬縷煙。康熙十一年壬子春日,蠡城王業衡題並書。草書,徑五寸,鐫金剛跡東。
229
登鄰霄亭聯句:「海色平於掌,天風浩浩來。崇岡舒眺日,疑是望京臺。」其一。「勝踞群峰上,磨岩紀璚煌。不須銅作柱,海國有金湯。」其二。康熙壬子夏上谷劉斗□□□書草書,徑八寸,鐫金剛跡石側。
230
補 石行書,徑一尺二寸,鐫鴉浴池旁。秀水沈溥,字補石,同婺州傅願之侗遊此,遂以「補石」二字書石記勝。康熙甲寅上巳。行書,二寸。
231
欽命參贊軍機等事、都察院左都御史加一級介山,兵部左侍郎加四級吳努春同遊人根德、登德、阿蘭太巴士,康熙丁巳歲孟春,至此遊覽,羅密書。楷書,徑上寸,鐫李石。
232
欽差齎御書三言至閩,內閣撰文中書德其內遊此,康熙壬戌年中秋日題。楷書,徑五寸,鐫李石。
233
辰韓金鎮定一、鳳凰山安爾璽琮侯,奉天子命,從大將軍克平閩海,功成班師,行有日矣。重九登鄰霄臺,聯吟紀勝。「六年建旆駐炎方,定一。九日登高泛菊觴。雁羽不驚秋色淡,琮侯。魚書初靜陣雲黃。臺鄰霄漢瞻天近,定一。望倚枌榆感路長。銅柱昔賢嘉績在,琮侯。龍山何獨擅詞場。」定一。康熙壬戌秋勒石。楷書,徑三寸,鐫鄰霄臺側。
234
快 哉行書,徑一尺六寸,鐫清泠臺東。康熙甲戌仲□□□高□□書。草書,二寸。
235
「磴道斜分始及巔,臺高憑眺擬飛仙。煙生萬戶環山郭,翠插千峰接海天。歸路愛穿松逕裏,勝遊須醉菊籬邊。三秋好景惟重九,喜共群黎樂有年。」丙申重九同人遊道山登沖天臺之作,石沙木合。楷書,徑寸許,鐫沖天台後。
236
「是為登高始造巔,更聞此地可尋仙。花迷曲徑疑無路,雲鎖飛梁別有天。放眼直窮滄海外,置身如在碧霄邊。時逢令節須行樂,肯把豪情讓少年。」奉和原韻,東吳顧正陽。楷書,徑二寸鐫沖天臺後。
237
「春風尋□碧山巔,高閣憑欄望九仙。江雨欲晴雲□樹,海潮初至水連天。石橋鶴去輕煙外,木末鴉歸返照邊。登眺渾忘身是客,韶光仿佛永和年。」關中酉山韓書。楷書,徑二寸鐫天台後。
238
「興酣曳杖翠微巔,快趁輕風似羽仙。望眼橫令窮碧海,吟懷直欲逼青天。山圍粉堞炊煙裏,錦綴丹楓落日邊。無那黃花能笑客,蕭疏旅鬢又經年。」奉和原韻,古吳廣成。行書,徑二寸,鐫沖天臺後。
239
「登高深喜躡崇巔,杖履叨陪說法仙。應節菊花開滿地,及時雁字寫長天。山峰屈突穿城裏,海水紆回到郭邊。遙望四圍香稻稔,倉箱飽獲樂豐年。」奉和原韻,鴛水徐清。草書,徑二寸,鐫沖天臺後。
240
「石徑紆迴更上巔,放懷憑眺恍如仙。松濤淅瀝聯秋浦,雁影橫斜落遠天。道到精微言豈盡,交逢知遇樂無邊。茱萸醉把成嘉會,今日登高勝昔年。」南昌劉宏璧奉和。楷書,徑二寸,鐫沖天臺後,共兩處。
241
屏除騶從陟峰巔,身立高臺意欲仙。五色糕供桑落酒,三神山接海門天。無諸畫堞人煙外,召伯甘棠井里邊。政暇風流佳句在,摸巖吟誦自年年。」南昌劉思遷恭和。楷書,徑寸許,鐫沖天臺後。
242
丁酉春日遊道山,見壁間石大方伯原韻,「層樓高架道山巔,登眺恍逢姑射仙。紫氣東來連海樹,白雲西望接江天。松風細響鶴亭外,蔓草春深猿洞邊。廿載飄零成底事,無如此處度流年。」楷書,徑二寸,鐫沖天臺後。
243
「力疾來登百尺巔,手添檀炷禮真仙。風搖曲檻疑無地,洞駕飛橋別有天。煙景愛看三月侯,羽程催赴五雲邊。何時重踏榕城路,肅侍喬椿祝大年。」壬寅季春遊道山,恭次家大人原韻,長□石洙。楷書,徑三寸,鐫天台橋下。
244
瞻彼烏石,峨峨聳峙。翠列諸峰,帶瀠遠水。鳳翥龍蟠,祥鐘百雉。有閣在麓,春秋享祀。作作有芒,奎光南指。躡根探窟,蟬聯鵲起。蚌鶊屢易,崇極而圮。榖旦于差,仍厥舊址。丹雘梓材,各奏爾技。匪云壯觀,爰踵前美。山靈呵護,自今以始。星斗文章,林瓊榜蕊。於萬斯年,中天橫紫。楷書,徑五寸,鐫山北。時乾隆已巳孟冬望日,王朝屏識。楷書四寸。
245
山環水帶行書,徑二尺,鐫鄰霄臺旁。乾隆辛巳,郡守李拔題行書,七寸。
246
道山真境楷書,徑一尺,鐫山上。乾隆壬午重陽,三韓馬負圖行書,二寸。
247
望耕臺行書,徑一尺八寸,鐫山上。乾隆壬午,郡守李拔題行書,二寸。
248
鳳城西南,烏石巃嵸,仙蹤傑節,千載凌空,從我上游,錢方伯。廣外臺。陳鹺使。公,退食之餘,振衣高峰,俯視一氣,豁目盪胸,群山拔浪,遁藏蛟龍,治薄大荒。時征金川屢捷。萬國攸同,題名紀事,天海交風。乾隆甲午九月,楷書,徑四寸,鐫桃石。知福州府事方體泰、知興化府事郭世勳、理事同知永全、糧捕通判謝維祺、同知知閩縣張朝縉、知侯官縣事張潤、知福寧府事徐元題石。楷書,二寸。
249
乾隆四十有五年秋九月九日,提督、福建學政、翰林院編修、大興朱筠竹君,來登烏石山巔,觀李陽冰般若臺題字及宋元諸刻石,武進陳宋賦秋士侍行,其冬十一月朔書磨勒崖上。楷書,徑六寸,鐫桃石。
250
餘北行有日矣,及門閩林君其晏以十一月二十八日邀餘為烏山之游,置酒薛氏園亭,自其屋左竹徑折行上山,鑿石趺,頗僻隘,跬步盤躃而上,尋石大士亭,愒于木欄。久之,東行,循崖而往,徑上俯臨石天,李陽冰般若臺望望在其下,折登至桃石,觀九日題石刻成矣。西上鴉浴池,一步險絕,池凹數寸,大旱不涸,靈山之腦,往往有之。再西登鄰霄臺,為斯山之巔,然望桃石更高,以桃石不可登,斯為巔矣。自此東下,抵許氏濤園,長松古榕覆蓋奇石,宋元題刻自巔至此為最富,又東過天章台至道山亭,曾子固刻記已不可見,斯山所著名也。觀蟠桃塢、沖天台、雀舌橋諸題。南折下至道山觀啜茶,於金魚池上題池上壁而去,飲于薛氏之榭,及門武進陳宋賦侍行,同游者閩何應舉、林開瓊、侯官林喬蔭、閩龔景瀚、長樂梁上國、閩林其英、周世德,乾隆四十有五年歲次庚子冬十有一月二十有八日,大興朱筠題記。楷書,徑寸,鐫金魚池石壁。
251
第一山房篆書,徑一尺三寸,鐫鱗次臺林材書。隸書,徑三寸。按:林材,嘉慶間,鱗次臺居人,人多誤為明都御史林謹任。
252
坐臥遊行書,徑五寸,鐫山南。道光元年建,已月結,夏日曉峰居士吳湛恩作行書,一寸。
253
道光紀元歲次辛巳重九,唐仲冕、陶山吳榮光、伯榮同登。楷書,徑三寸,鐫鄰霄臺。
254
德 泉楷書,鐫山上。道光甲申僧□□□。
255
彭 石篆書,徑一尺,鐫霹靂巖北。筠川為蒹秋題行書,四寸,道光十三年鐫。詳《古跡》。
256
瀍 井篆書,徑一尺,鐫山南麓井上。筠川書行書,二寸,道光二十一年鐫。詳《古跡》。
257
道光壬寅秋朔,山志成,邑人郭柏蒼同劉永松、黃宗彞、弟柏薌會觴於此,永松書石。篆書,徑一尺四寸,鐫金剛跡東。
258
世事渾如一局棋,我來況是白頭時。千年丘壑聊伴客,自笑還題石上詩。光緒辛巳,蒹秋題《沁泉山館》詩,書鐫光祿吟臺石側。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隸書,徑五寸,鐫閩山光祿吟臺石南。
259
沁 泉篆書,徑五寸,鐫閩山光祿吟臺大潭下。光緒辛巳但寤軒老人得泉於此。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鐫,詳《古蹟》,互見《志餘》。
260
古豐井篆書,徑七寸,鐫閩山漾月池旁古方井上。
261
清 郎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鐫,詳《古蹟》。
262
石 泉篆書,徑六寸,鐫閩山南眺雨樓下井上。
263
蒼 作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鐫,詳《古跡》。
264
隱 泉行書,徑五寸,鐫閩山西秋翠院古井上。辛已蒼書篆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鐫。
265
澤香古井行書,徑五寸,鐫閩山光祿吟臺南古井上。光緒年柏蒼書篆書,二寸,光緒八年鐫。
266
壬午蒹秋得法祥院石隸書,徑二寸,鐫法祥院發食臺石上,石置閩山西南秋翠院隱泉旁。
267
閩山保福寺石盆隸書,徑四寸,鐫閩山西南光祿坊保福寺大飲盆上。光緒八年,青郎記於日夕佳樓隸書,二寸,邑人郭柏蒼鐫。
268
宋法祥院淅米盆篆書,徑三寸,鐫閩山後方井營日夕佳樓前,法祥院石盆上。土中得法祥院四石盆,光緒壬午郭蒹秋鐫石。隸書,二寸,光緒八年,邑人郭柏蒼鐫。其一即宜和六年石盆,詳《古跡》。
269
宋法祥院衲盆隸書,徑三寸,鐫閩山南眺雨樓前,法祥院石盆上。光緒癸未人日,夢鴦藤館主人蒹秋書。行書,二寸,光緒九年邑人郭柏蒼鐫。
270
閩縣葉大泳、陳懋侯、陳建侯、侯官劉大受於沁泉山館煎茶坐月澈曉,時光緒癸未初秋壬辰。篆書,徑七寸,鐫閩山光祿吟臺前,沁泉大潭側。
271
癸未十一月丙戌夕,淡月疏星,與菉泉丈話別於閩山鶴磴荔陰中,可莊王仁堪題。行書,徑六寸,鐫光祿吟台前,大潭上。
272
繞閩山梅花十五樹,光緒甲申人日,閩縣郭媄宜,妹問琴、拾珠、問琴媳陳閨瑛,拾珠女陳閨瑜、閨琬、閨琛,猶女王珪如,侯官郭鳳楣、妹鳳楹,沁園主人葉叔艷,冒凍歷覽,圍爐談詩於柳湄小榭,夜分而罷。拾珠識之。篆書,徑八寸,鐫閩山光祿吟臺前大潭上。郭媄宜,長泰教諭,閩縣陳為舟妻。郭問琴,龍溪訓導,閩縣葉大泳妻。郭拾珠,翰林院編修,四川學政,閩縣陳懋侯妻。陳閨瑛,湖北武昌府,閩縣陳建侯女。陳閨瑜、閨琬、閨琛、陳懋侯女。王珪如,舉人王修文女。郭鳳楣,侯官舉人劉大受妻。鳳楹,河北道侯官郭溶女。葉叔艷,翰林院侍讀、廣東學政、閩縣葉大焯女。
273
白海南浮青嶂外,烏山西望碧雲重。草書,徑四寸,鐫鴉浴池下。按:二句見楊貞《鄰霄台》詩,以下皆國朝刻,年月無考。
274
貝子以三十六,身在平□,千方重刻石,□□下山去,□□天地□□□□士□□□。楷書,徑二寸,鐫石天東。
275
德 泉蕭震書,鐫山南麓。震,侯官人,官御史。
276
胎 英蕭震,楷書,鐫石天南。
277
飲 嵐隸書,徑一尺五寸,鐫清泠臺西。
278
廣陵禹之鼎行書,二寸。按:之鼎,字上吉,江都人,康熙中授鴻臚寺序班。
279
汲 雲行書,徑六寸,鐫華嚴巖南。有介書。行書三寸。
280
吞 江行書,徑六寸,鐫華嚴巖南,亦許友書。
281
半 泉隸書,徑一尺,鐫清泠台西。
282
竹 垞,行書,徑一寸。按:朱彞尊,字竹垞,秀水人。
283
二隱峰楷書,徑五寸,鐫山北麓。按:此係康熙間陳學孔書。
284
開封趙勝非奉使閩浙,癸巳季春二十九日登鄰霄,由沖天回,憩於道山,會稽石安素同來。楷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285
趙榜眼讀書處隸書,徑一尺二寸,鐫山北麓。按:趙榜眼名晉,字柱國,閩縣人,康熙癸未及第。
286
「節當繫頸肘桁楊,晝夜微吟欲斷腸。蒙難以身嘗百苦,先生在嶽作《百苦吟》。諸艱歷試佐三綱。肯教河朔遭塗炭,願共鴟夷入海洋。烏石山前增悵望,幾回灑淚代椒漿。血染閩疆遍毒痛,孤臣失陷笑捐軀。悔將心腹輕輸賊,為賊臣劉秉政所賣。恨洩機關反被俘。結義五人同畢命,幕客稽留山、林能任、王幼譽、沈天成等。繫囚三載少完膚。可憐稿葬空陳跡,日夕山頭聽鷓鴣。白馬陳師欲乞靈,相逢揮涕飲新亭。見危致命無旋踵,視死如歸樂就刑。自信素絲曾未染,終令臣節有餘馨。零丁大義誰知已,昨夜三山看落星。威名草木已先知,其奈殘疆一木支。身後褒忠原有錄,生前墮淚想遺碑。鐘情不少勾留處,公撫浙時,題「勾留處」三字,於湖心亭。絕命今成男子奇。于岳墳頭添石友,歸求大道有餘師。」戊子仲夏登道山亭,瞻禮少保忠貞范公遺像,浙西後學顧永年拜稿。草書,鐫范公祠後,碑嵌壁。
287
春日遊道山聯句:「春社年年此日新,董馥齋。高山仰止快同人。舒理臣。離奇景物巖前出,張子仁。濃淡煙霞樹裏陳。□□□。綠酒樽中浮紫氣,碧仙閣上遠紅塵。韓酉山。城南城北連江水,雲去雲來護翠茵。董馥齋。花滿平原飛錦繡,鶯呼垂柳動絲綸。□□□。下帷擁座論文靜,拔茹穿松坐嘯頻。舒理臣。最是泛遊饒勝□,並觀偕樂足芳辰。張子仁。舞雩歸詠和風暖,我輩何如點也真。」董馥齋,楷書,徑寸許,鐫沖天臺後石壁,按:韓酉山名書。
288
疑 刻
289
霸 石楷書,徑五寸,鐫石。
290
閩 山篆書,徑二尺,鐫今玉尺山旁,篆書,四寸,署「雪樓程師孟書」。《榕陰新檢》載「此為林南山偽刻」。詳《志餘》。
291
鄰霄臺楷書,徑三尺,鐫石。
292
金剛跡楷書,徑三寸,鐫鄰霄臺東。
293
鴉浴池楷書,徑三寸,鐫山上。
294
霹靂岩楷書,徑一尺五寸,鐫山半,相傳宋程師孟書。
295
蟠桃塢楷書,徑二尺,鐫道山亭右。
296
天章臺篆書,徑二尺三寸,鐫道山亭左。
297
望潮峰楷書,徑一尺四寸,鐫天香臺南。
298
天香台楷書,徑一尺五寸,鐫望潮峰西。
299
降魔石楷書,徑五寸。鐫東峰巖。
300
舒嘯巖隸書,徑六寸。鐫小洞天左。
301
避俗巖篆書,徑一尺,鐫小洞天右。野 舟 為東泉題行書,二寸。
302
第一山摹米芾行書,字徑二尺,鐫天王嶺。米芾書行書,三寸。
303
蒙 泉楷書,徑□寸,鐫山北麓。
304
沁洌泉隸書,徑六寸,鐫山北。用 巖行書,寸餘。
305
浣塵泉楷書,徑五寸,鐫福字坪右。
306
墡泉井楷書,徑五寸,鐫山西麓井上。
307
仙 床隸書,徑五寸,鐫小洞天下。
308
環翠石隸書,徑一尺,鐫山北。
309
秩山書隸書,二寸。
310
圓天石楷書,徑一尺,鐫鄰霄臺後。
311
醉薰臺行書,徑一尺,鐫山南麓。□□四十三年甲□。行書,三寸。
312
住提僧惠攝楷書,徑五寸,鐫華嚴岩左,李陽冰《般若臺記》下,蓋當時重修李篆時所勒,今拓《般若臺記》者亦兼及之。周明辨辛酉重修篆書,徑四寸,想亦重修李篆時所勒。
313
丁亥仲冬子西□□夢錫同來。□書,徑□□,鐫山上。
314
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八百年。但使兒孫能守分,不令滄海變桑田。楷書,徑四寸,鐫鱗次臺側。
315
「蓬壺分得片雲奇,影出遙天海色移。繞麓煙霞扶□□,當空日月落鴉池。塵藏孤逕含幽邃,水抱諸峰入望微。我欲登臨憑作賦,越王臺古正淒其。」西蜀內江王三錫。草書,徑五寸,鐫石天北。
316
「一別林泉十七秋,歸來剩得雪盈頭。眼中看盡升沉事,總備青藤日醉遊。」癸卯中秋。行書,徑四寸,鐫二隱堂後。
317
「一勺清泉一撮山,疏□草樹自迴環。夢中時化□□鶴,飛入長松不肯還。」行書,徑三寸,鐫二隱堂後。
318
「卜宅山隈六世餘,儒風世守舊門閭。開成三徑蒔花木,待與兒孫好讀書。」行書,徑二寸,鐫二隱堂後。
319
「迢遞烏山景,巍峨自古今。登臨一玩久,清趣滿胸襟。」富峪李贊題。楷書,徑二寸半,鐫石天北。
320
傲首今依孤嶂伴,野心已被白雲留。楷書,徑八寸,鐫二隱堂後。
321
海闊天空楷書,徑一丈二尺,鐫鄰霄臺下。
322
禪關西景楷書,徑一尺二寸,鐫鄰霄臺後。
323
雲溜萬壑篆書,徑一尺四寸,鐫二隱堂後。
324
風月吟臺行書,徑二寸,鐫二隱峰旁。
325
山水之間隸書,徑四寸,鐫二隱堂後。
326
心月孤圓行書,徑五寸,鐫清塵巖旁。
327
孤禪靜室行書,徑五寸,鐫清塵巖旁。
328
第一奇峰楷書,徑一尺二寸,鐫山麓。
329
山水清音楷書,徑一尺二寸,鐫鄰霄臺後。
330
介景亭楷書,徑一尺二寸,鐫觀音岩西。
331
一局台篆書,徑二寸,鐫天秀岩側。
332
羅浮嶺楷書,徑八寸,鐫山上。
333
上池泉楷書,徑四寸,鐫山麓。
334
虎 符楷書,徑九寸,鐫霸石。
335
列 岫楷書,徑一尺,鐫沖天臺後。
336
石 丈隸書,徑八寸,鐫榕樹坪。
337
輞 川楷書,徑一尺,鐫金魚池石壁。
338
石 麟行書,徑八寸,鐫桃石。葉圭書。行書,三寸。
339
豹 霧行書,徑一尺四寸,鐫二隱峰旁。
340
片 石楷書,徑八寸,鐫沖天臺北。
341
玄 岩楷書,徑四寸,鐫蟠桃塢。
342
雲 禪行書,徑四寸,鐫清塵巖旁。
343
蒼 巖行書,徑二尺,鐫山麓。
344
豹 園楷書,徑一尺五寸,鐫山麓。
345
淨 岩行書,徑七寸,鐫山麓。
346
染 月楷書,徑一尺一寸,鐫山麓。
347
雲 岫楷書。徑一尺,鐫山上。
348
雲 窩草書,徑五寸,鐫二隱峰旁。
349
岩 春楷書,徑一尺六寸,鐫山上。
350
真 境楷書,徑一尺五寸,鐫山北,餘字蝕入土中。
351
《烏石山志》卷之六終 於麓古天開園畫樓,開鐫匠吳大擀
URN: ctp:ws56706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