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六百七十一

《卷六百七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牧守部 总序
2
唐虞之制,或十二州或九州,州皆有牧,《虞典》所谓咨十有二牧,《左氏传》所谓禹铸九牧之金是也。三代之制,王畿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一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伯亦牧也。商曰伯,夏、周皆曰牧。自唐迄周,九州之地以封诸侯,诸侯贤者乃为州牧,又使大夫三人监方伯之国,故曰三监。秦氏罢侯置守,凡三十六郡。郡置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内郡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又置尉,掌佐守典武职田。卒秩比二千石,亦有丞,秩六百石,又置御史监之。汉郡县承秦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分治长安城中。京兆初为内史,又为右内史。左冯翊初为左内史。扶风初名,主爵中尉,又为中尉,后更今名,各置郡尉。而诸侯所封之国,置内史治民中尉掌武职,又省监郡御史。丞相遣吏分刺州,不常置。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曰太守,郡尉曰都尉。武帝元封三年,分诸郡为十三部,部置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内,秩六百石,其察三辅,曰司隶校尉。成帝绥和元年,更刺史曰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又以州牧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又以刺史为州牧。郡守之职,掌治民、进贤、劝功,次狱除奸。尝以春行县所至,劝民农桑振救之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刺史之职,尝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皆有从事史、假佐。后汉皆因之,以河南郡为河南尹,省诸郡都尉,其职并归太守。属国都尉旧主蛮夷降者,中兴稍有八县,治民如郡。安帝又置扶风及京兆虎牙都尉。灵帝末,复以刺史为州牧。魏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州刺史。晋准旧制,王畿置司隶校尉,州置刺史,京师所治置尹,郡置太守,诸王国置内史。又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雍州刺史领西戎校尉,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亦或分置。又刺史、太守内史,多领将军、中郎将之职。元帝中兴,罢司隶,以其职为扬州刺史。宋、齐同之。自魏已降,大抵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都督诸军事,又轻者为假节、刺史,治民事。其非要州,不带都督,则单为刺史,谓之单车刺史。梁、陈之制,刺史二千石受拜之明日,辞宗庙而行扬州南徐州、东扬州刺史品第三。荆江南兖郢湘雍州刺史品第四。豫益广衡青北兖北徐梁司、南梁交越桂霍宁州刺史及丹阳尹、会稽、吴郡、吴兴太守,品第五。其馀万户以上郡守、内史,品第六,不满万户。太守内史品第七,其秩比二千石。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太守加秩,亦进一品。都督进二品。后魏以司隶部为司州,州置三刺史,用六品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之上中下三大夫。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而太守上有刺史,下有令长,虽置而不临民。又置大都督,总缉军民。北齐京师所治,司州置牧,清都置尹,馀州置刺史,郡置太守三等,上州刺史,清都尹三品三等,中州刺史三等,上郡太守从三品,三等。下州刺史四品三等州郡制禄之法。刺史、守令下车,各前取一时之秩。上上州刺史与司州牧同。岁秩八百疋,上中上下五十疋为差。中上百疋为差,中中中下五十疋为差,下上百疋为差,下中下下五十疋为差。上郡太守岁秩五百疋,降清都尹五十疋,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为差,中上四十疋为差。中中中下三十疋为差,下上四十疋为差,下中下下三十疋为差。涣μ敕乃给皇渚钍八疋,放其身力,则以州郡白直充。后周雍州牧九命,三万户以上州刺史正八命,二万户以上州刺史八命,一万户以上州刺史正七命,五千户以上州刺史,七命京兆尹,八命一万,五千户以上郡守,正七命,五千户以上郡守,正六命,一千户以上郡守,正五命,一千户以下郡守五命。而刺史奉辞之日,备列卤簿。又改都督为总管。隋雍州牧从二品,上州刺史正三品,中州刺史从三品下。州刺史正四品,京兆尹正三品,上郡太守从四品。中郡太守从五品下。郡太守正六品。州又置总管以统馀州。并益、扬荆,谓之大总管,视从二品。中总管视正三品下,总管视从三品。其为总管、刺史,皆加持节、刺史、太守,皆计户而给禄。大州六百二十石,其以四十石为差,于下下则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为差。后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炀帝即位,又罢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从四品。京兆、河南俱谓之尹,正三品。旧制,州有兵处,刺史带诸军事以统之。至是别置都尉,副都尉、领兵马郡,不复知兵矣。其后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京兆、河南则谓之内史,而悉罢持节、总管之名。唐初,又以郡为州,雍州、雒州并置牧,馀州置刺史,复以雒、荆、并、幽、交五州为总管府,总管与刺史皆号持节。七年,改总管为都督,督十州者为上都督,不及者为都督。后又都督刺史加号使持节诸军事,而实无节,但颁铜鱼而已。景云二年,分置二十四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已下官人善恶,畿内州不隶都督。长寿元年,又改并州为太原府,神龙中罢之。开元中,改为太原府,又始置节度使。其后又置诸道采访使,皆以刺史为之。节度使以司戎事采访使以听民政。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至德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又以益州为成都府,岐州为凤翔府,蒲州为河中府,荆州为江陵府。乾元元年,改停采访使,俄置观察处置使。兴元中,以梁州为兴元府。光化中,以华州为兴德府。凡唐之制,京兆、河南、太原尹从二品,馀尹从三品。其属僚有少尹而下。大都督,从二品。中都督正三品下。都督从三品。属官有长史而下以领户满四万已上曰上州刺史,从三品。户满二万已上曰中州刺史,正四品户不及二万。曰下州刺史,从四品。其属僚有别驾下都督而下,所掌清肃邦畿,考锕惈粜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年,录大都督多亲王为之,以长史领州务。囚徒恤鳏寡,阅丁中,务知百姓之疾。五代之制,并与唐同。昔汉宣帝云:与吾共治者,惟良二千石乎?夫一圻之地,千乘之赋,上承于王庙,下熙于民务,有刑辟之政,有军旅之事,所谓生民休戚之所属,王室安危之所渐,故得其人则成治,非其材则受弊。至乃仁慈以流声,清白以飞誉,礼让以化俗,公正以御物,不慑于威权,不溺于荣利,此良吏之最也。巽心耍以取容,依阿以附势,殖货以厚己,苛刻以求名,不畏于简书,不┰于枞、醮、思、槔、糁首也。并用考其行事,著之于篇。其佐吏则附见于幕府。凡牧、守部四十二门云。
3
○牧守部 选任:
4
自《舜典》所载,盖十有二牧,以讫于周重方伯连帅之任,秦置郡守,汉仍其制,或郡或国错峙于四封,曰守,曰相咸痨墩,仔兆ㄖ魄,Ю锲湮威,重可知矣。故推择之际,未尝轻焉。乃有密迩都邑,俯介戎貊,或豪猾恣横,或寇攘为孽,至乃干戈甫定,水旱相仍罢羸,赖其惠绥强暴,资其式遏。由是选循良之器,求真恢用,分符以往,专城而居,足以为王庙之藩屏,黔民之师长者矣。
5
周成王时,周公既没,成王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公之邑里官司
6
康王命毕公分居里,成周郊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作《毕命》言毕公见命之书。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フ康王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于フ,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鸲郊用成周之民,众命毕公,使安理治王成周东郊,令得所。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王顺其事,叹告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命之代。君陈言文武布大德于天下,故天佑之用能受殷之王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毖殷顽民,迁于雒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慎殷顽民,愁其叛乱,故徙于雒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言殷民迁周,已经三纪,世代民易,顽者渐化,四方无可度之事,我天子用安邑矣。十二年曰纪,父子曰世。道有升降,政繇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因俗改更之理,民之俗,善养之。俗有不善,以法御之,若乃不善其善,则民无所劝慕。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无不敬仰师法,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公之善功,多于先人之时,我小子为王,垂拱仰公,成理言其上,显父兄下施子孙」。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琶,公以周公之事往哉今我敬命,公以周公所为之事往为之哉?言非周公所为,不敢枉公往治。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明其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所以相劝。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又当谨慎监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京师安则四海安矣。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政以仁义为常,辞以理实为要,故贵尚之。若异于先王,君子所不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纣以靡靡利口惟贤,覆亡国家,今殷民利口,馀风未绝,公其念绝之!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繇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时言我闻,自古有之,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蔑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敝化奢丽,万世同流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此殷众士居宠日久,怙恃奢侈,以灭德义,服饰过制,美于其名以僭上,骄淫矜夸,将繇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言殷众士骄恣过制于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变,将用恶自终。虽今顺从周制,心未厌服,以礼闲御,其心惟难,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繇古训,于何其训以富资而能训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惟有德义,是乃大训。若不用古训,典籍于何其能训乎?」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罚。ㄑ园罟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治之不刚不柔,宽猛相济,则其德政信妨。ⅲ┪┲芄,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能慎其始君。陈弘周公之训,能和其中。毕公阐二公之烈,能成其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三君合心为一,终始相成,同致于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渥篑胖,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长,受其多福。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为周家立无穷之基,业于公亦有无穷之名,闻于后世,子孙训其成式,惟拢ㄑ葬要雷铀,锼彻之成法,惟以治)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人之为政,无曰不能,惟在尽其心而已。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无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政事,无敢轻之。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所以勉毕公
7
申伯以贤入为宣王卿士,佐王有功。王又欲使继其故诸侯之事,往作邑于谢南方之国,皆统理施其法度,特改大其邑,使为侯伯。故《崧高诗》云:「峻旧瓴,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峻,久阋病。P恢苤,南国也。缵,继于往式法也。汉郅都景帝初,为中郎将。时济南间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帝拜都为济南守。
8
灌夫为代相,武帝初即位,以淮阳天下郊劲兵处郊,谓四交辐辏而兵又劲︹,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9
汲黯为右内史,坐小法免官,隐于田园。会改铸五铢钱,民多盗铸,楚地尤甚。武帝以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之。臣尝有狗马之心,思报效。。今病力,力,谓甚也。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帝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言后即召也。顾淮阳吏民不相得,顾,谓思念也。吾徒得君重,徒,但也。重,威重也。卧而治之。
10
龚遂为昌邑郎中令、昌邑王,废髡为城。旦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帝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帝以为渤海太守。韩延寿为雒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难治,国家尝为选良二千石。
11
尹赏为长安令,江湖中多盗贼,乃以赏为江夏太守,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
12
张敞为函谷关都尉,宣帝即位,废王贺在昌邑,帝心惮之,徙敞为山阳太守。后为胶东相。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不称罢归。于是制诏以敞守京兆尹。后坐事亡命冀州,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敕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拜冀州刺史。
13
萧望之,宣帝时为少府。帝以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馀,才任宰相任,堪也,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移病,谓移书言病。一曰以病而移居。帝闻之,使侍中成都侯安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更,犹言历也。前为平原太守日浅,故复试之于三辅,非有所闻也所闻谓闻其短失。望之即视事。
14
王尊,为槐里令,兼行美阳令。事元帝,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第。擢为安定太守。后为中太仆,坐事左迁高陵令,以病免。会山南群盗数百人为吏人害,岁馀不能禽。或说大将军王凤:「独选贤京兆尹乃可。于是凤荐,尊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间,盗贼清。
15
王章为司隶校尉,会京兆尹王尊免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
16
孙宝,为谏议大夫。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后为丞相司直。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成帝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17
彭容,哀帝时为渔阳太守,有名于边,容貌食饮绝众。是时单于来朝,当道二千石,皆选容貌,饮食士,故容徙为云中太守。
18
后汉郭谖,渔阳太守。建武九年,颍川盗贼群起,徵拜颍川太守。召见辞谒,帝劳之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福也」。十一年,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谖并州牧。
19
董宣,建武中为怀令。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群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20
樊晔为轵长,隗嚣灭后,陇右不安,乃拜晔为天水太守。
21
臧宫为辅威将军,建武十一年,与吴汉并灭。公孙述,光武以蜀地新定,拜宫为广汉太守。
22
祭肜为襄贲令贲音肥,在今沂州临沂县。建武十七年,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和︹盛,数入塞,杀掠吏人。朝廷以为忧,益增缘边兵,郡有数千人,又遣诸将分屯障塞。帝以肜为能,拜辽东太守。
23
袁安为阴平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考覆。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24
王堂为铣橇钪斡忻迹铣,窍卦。诮衿,胫荻阿。安帝永初中,西羌寇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克。三府举堂治剧,拜巴郡太守。
25
卢植为博士。灵帝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26
朱隽为太仆,光和中,贼帅常山人张燕寇河内,逼近京师,于是出隽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却之。
27
张纲为侍御史,时广陵贼张婴杀太守,据郡梁冀,乃用纲为广陵太守。纲至,乃陈示祸福,婴等开门出降。纲乃抚纳离叛,使各得安居,部内肃清。帝嘉之,赐钱十万。
28
贾琮为京兆尹,中平元年,交酝捅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源,淌芳搬绨菀,槔墒被平硇缕。票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精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
29
周纡为博平令,以威名迁齐相。
30
黄昌为宛令,政尚严猛,皆称神明。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
31
阳球辟司徒刘宠府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
32
王允,为侍御史。中平初,黄巾贼起,选拜豫州刺史。
33
糜竺曹公表为嬴郡太守,曰:「泰山郡界广远,旧多轻悍,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以为守将。偏将军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
34
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传车参驾,施赤帷裳。
35
魏何夔,后汉建安中为长广太守,徵还,参丞相军事。海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长广有威信,拜乐安太守。到官数月,诸城悉平。
36
蒋济,楚国人。太祖拜济丹阳太守。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杨州刺史,济为别驾。令曰:「李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矣」。
37
杜畿为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痪、俨、⒅、莘词焙佣太守。王邑被徵。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煌谋。帝谓:「荀T唬汗匚髦,罱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ゾ、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T唬憾喷芷淙艘、玻,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38
贾逵为议郎,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驻农太守。
39
晋郑褒,魏末为散骑常侍。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褒曰:「贤叔大匠垂名称于阳平,魏郡百姓,大蒙惠化。且卢子家卢毓、王子雍王肃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40
滕肥宋囊,广州刺史,甚有威惠。徵为执金吾、广州部典督。郭马等为乱,孙皓以匪抻型惠为领表所服,以为使持节、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以讨之。
41
阮种,自中书郎迁平原相。时襄邑卫京自南阳太守迁于河内,与种俱拜,武帝望而叹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忧乎!」
42
马隆初为武威太守,大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西平太守。
43
诸葛恢为元帝镇东从事中郎,承制调为会稽太守。临行,帝为置酒谓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以君有莅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离,当恢振圮运。政之所先,君为言之」。恢陈谢,因对曰:「今天下丧乱,风俗陵迟,宜尊五美,屏四恶,进忠实,退浮华」。帝深纳焉。
44
刘弘为荆州刺史,平张昌。时荆部守宰多缺,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乃表曰:「被中诏,敕臣随资品选,补诸缺吏。夫庆赏刑威,非臣所专。且知人则哲,圣帝所难,非臣ウ蔽,所能斟酌。然万事有机毫鹨,松鹘鞣钰书,差所应用。盖崇化莫若贵德,则所以济也。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也。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跞∫葬缡苛,⒊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宛。长史陶侃、参军蒯常、牙门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侃常各以始终军事。初为都战帅,忠勇冠军,汉沔清肃,实初等之勋也。《司马法》赏不逾时,欲人知为善之速福也。若不超拔,无以劝犬。旬功之士,慰熊罴之志。臣以初补襄阳太守,侃为府行司马,使典论功事,常为山都令。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汴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倡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跞√刈潭补醴陵令。南郡廉吏仇勃母老疾困,贼至,守卫不移,以致拷掠,几至陨命。尚书令史郭真、张昌以为尚书郎,欲访以朝议,遁逃不出。昌质其妻子,避之弥远。勃孝笃著于临危,贞忠厉于︹暴,虽各四品,皆可以训奖臣子,长益风教。臣跞∫圆为归乡令,真为信陵令,皆功行相参,循名较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朝廷以初虽有功,襄阳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馀并从之。陟、弘之固阋病胂陆,淘唬悍蛲,程煜抡咭,擞胩煜峦,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固闳会嵛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皮初之勋,宜见酬报」。诏听之。
45
陶侃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既破杜虑膊尉王贡,告捷于王敦。敦曰:「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伯仁方入境,便为盗所破,伯仁,周ダ字,时为荆州刺史。不知那得刺史!」贡对曰:「鄙州方有事难,非陶龙骧莫可」。敦然之,即表拜侃为使持节、宁远军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镇于沌口。
46
尹奉为零陵太守,时王坚代父逊为宁州刺史,南夷校尉陶侃惧不能抗对。蜀人太宁末,表奉为宁州,徵坚还京。
47
桓伊为大司马参军,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场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48
吴隐之为左卫将军,有廉节。时以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虽贫窭不能自立,不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49
宋胡藩初参高祖相国军事,属卢循馀党,与苏溪贼大相聚结,故以藩为始兴相。
50
褚淡之,初为高祖车骑长史。高祖受禅,后会稽郡缺,朝议欲用蔡廓,高祖曰:「彼自是蔡家佳儿,何关人事,可用褚佛」。佛,淡之小字也。乃以淡之为会稽太守。何尚之,元嘉中为太子中庶子。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文帝不许,乃以尚之为尹。南齐张冲为庐陵王北中郎司马,未拜,丰城公遥昌为豫州。明帝虑寇难未已,徙冲为征虏长史、南梁郡太守。
51
梁夏侯夔,普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显达请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树往迎显达,夔亦自楚城会之,遂留镇焉。诏改魏郢州为北司州,以夔为刺史,兼督司州。陈欧阳呤肆何东衡州刺史。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请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矣」。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曰:「欧阳嗄有经济之才」。乃授武州刺史。
52
王励,字公齐,仕梁为侍中。高祖为丞相,以励兼长史。吴中遭乱,民多乏绝,乃以励监吴兴郡。及萧勃平后,又以励旧在岭表,早有政绩,乃授使持节、都督广等二十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行,改为衡州刺史,持节、都督并如故。王琳据有上流,衡、广携贰,励不得之镇,留于大庾岭。
53
吴明彻为镇东将军、吴兴太守,及引辞之郡,文帝谓明彻曰:「吴兴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
54
陆缮为侍中时,留异拥割东阳,新安人向文政与异连结,因据本郡。朝廷以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55
后魏张烈,孝文时为太子步兵校尉。齐东昏将陈显达治兵汉南,谋将入寇。时顺阳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荆州刺史、广阳王嘉虑其有异,表请代之。帝诏侍臣各举所知。时有申荐者,帝曰:「此郡今当必争之地,须得堪济之才,何容寰僖病L子?步兵张烈,每论军国之事,时有会人意处,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勰称赞之,遂敕除陵江将军、顺阳太守。
56
辛绍先为神部令,献文帝皇兴中,薛安都以彭城归国,朝廷欲绥安初附,以绍先为下邳太守,加宁朔将军。为政不苟激察,举其大纲而已。
57
辛祥为并州平北府司马。会刺史丧,朝廷以其公清,遂越长史,敕行州事。
58
薛昙尚为徐州,涎羰主行南阳平郡事,母忧去职。孝明正光中,诏以阳平邻接梁地,绥捍须人,仰尚书举才而遣。左仆射萧宝寅举昙尚应选驰驿之郡。
59
裴庆孙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聚党作逆,庆孙击之,大溃于后。贼复鸠集,北连蠡升,南通绛、蜀,凶徒转盛。庆孙又讨之,至阳城。朝廷以此被山带河,衿要之所,遂立邵郡,因以庆孙为太守、假节、辅国将军。
60
淳于诞,孝昌中为巴州刺史。朝议以梁州安康郡阻带江山要害之所,分置东梁州,仍以诞为镇远将军、梁州刺史。
61
北齐高翼,渤海人。豪侠有风神,为州里所宗敬。魏孝昌末,葛荣作乱于燕、赵,朝廷以翼山东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几,贼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山、济之间。魏因置东冀州,以翼为刺史,加镇东将军。
62
司马子如,初从神武为大行台郎中。元颢入雒,人情离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
63
源文宗为泾州刺史,入迁散骑常侍。属秦州刺史宗嵩卒,朝廷以州在边陲,以文宗往水位泾州,颇著声绩。除秦州刺史,乘传之府,特给后部鼓吹。
64
王则为征南将军,随侯景西讨。景于颍川作逆,则镇柏崖戍,文襄以则有武用。徵为徐州刺史。
65
后周泉企,魏孝武时为东雍州刺史。齐神武专政,孝武有西顾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雒州刺史、当州都督。未几,孝武西迁,神武率众至潼关,企遣其子元礼督乡里五千人北出大谷以御之,齐神武不敢进。梁魏兴,与雒州接壤,表请内属,诏企为行台尚书以镇之。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为吏民所怀,乃表企复为刺史,诏许之。
66
令狐整为司宪中大夫。初,梁兴州刺史席固以州来附,文帝以固为丰州刺史。固莅职既久,犹习梁法,凡所施为,多亏政典。朝议密欲代之,而难其选,令整权镇丰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广布威恩,倾身抚绥,数月之间,化洽州府。于是除整丰州刺史,以固为湖州。
67
申徽为都官尚书。时瓜州刺史成庆为成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假节、瓜州刺史。
68
王罴为右将军,与别将裴衍破梁将曹义宗于荆州。时诸方鼎沸,所在凋残,荆州新经寇难,尤藉慰抚,以罴为荆州刺史。
69
郭彦为中部中大夫,镇豫州。武定中,纯州刺史樊含卒,其地既东接陈境,俗兼蛮左,初丧主,境内骚然。朝议以彦威信著于东南,便令镇抚。彦至,吏民畏而爱之。
70
李远为大丞相府司马,时河东初复,民情未安,太祖谓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
71
杨雄为洵州刺史,蛮帅文子荣窃据荆州之汶阳郡,又侵陷南郡之当阳、临沮等数县。诏遣开府贺若敦、潘招等讨平之。即以其地置平州,以雄为刺史。
72
权景宣为广州刺史。侯景举河南来附,景宣从仆射王思政经略应接。既而侯景南叛,恐东魏复有其地,以景宣为豫州刺史,镇乐口。
73
章世康,为司会中大夫。尉迟迥之乱,隋文帝为相国,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74
隋公孙景茂,初仕后周。为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诏徵入朝,访以政术,徵拜汝南郡太守。
75
和洪初,仕周为仪同令。龙州蛮聚众为乱,刺史独孤善不能御。朝议以洪有武略,代善为刺史。后为折冲中大夫。高祖为丞相时,东夏初平,物情尚梗,高祖以洪有威名,令领冀州事,甚得人和。
76
樊叔略,开皇初为汴州刺史。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
77
柳俭,开皇初为广汉太守,有能名。时高祖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牧宰,以俭仁明著称,擢拜蓬州刺史。卫玄拜魏郡太守。高祖谓玄曰:「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宄,是用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
78
侯莫陈[A13C]为邢州刺史。时朝廷以岭南刺史、县令多贪鄙,蛮夷怨叛,妙简清吏以镇抚之,于是徵[A13C]入朝,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及到官,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后为常山太守。时岭南、闽越多不附帝,以[A13C]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服,复拜南海太守。
79
令狐熙为沧州刺史。高祖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以熙为汴州刺史。
80
高励为上开府时,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励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81
长孙平,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称善,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
82
郭绚,大业中,炀帝将有事于辽东,以涿郡为冲要,访可任者,闻绚有痪职。蒌每へ。
83
丘和,为天水郡守。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咸怨,数为乱逆,于是选淳良太守抚之。黄门侍郎裴矩言:「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帝从之,追和为交蕴守。
84
唐武士蔽涞履┡辛尚书事。杨州有人告赵郡王孝恭有变,追入京属吏。高祖令士背坻浼蛐Q钪荻级,礁长史。
85
陈政初,为宇文化及太常卿,亡归长安,授内史舍人。时汉川多盗贼,高祖曰:「吾前欲授卿梁州总管,论者以为大扰。吾度梁汉之任,非卿不可」。政曰:「臣归国日浅,末由报效,蜀、汉既清,无可展力。今山东尚扰,化及未平,愿得执鞭行阵」。少答万一。高祖曰:「汉川作牧,山东振旅,并为卿任」。遂授以梁州,兼令安抚。
86
萧嫖中书令,时州置七职,务取才望兼善者为之。时太宗临雍州牧,以嫖州都督。
87
高士廉为光禄大夫,太宗以蜀王恪为益州大都督。幼未之藩,以士廉有重望,才足镇静方面,拜左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88
杨恭仁,贞观五年迁雒州都督。太宗谓曰:「雒阳要重,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
89
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则天长安中,纳言李峤、夏官尚书唐休景等奏曰:「臣等并以凡才,谬膺大任,不能使兵革止息,仓府殷盈,户口尚有逋逃,官人未免滥浊。使陛下临朝轸念,屡以为言,夙夜惭惶,不知启处。伏思当今要务,莫若富国安人。安人之方,在择刺史。窃见朝廷物议,远近人情,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出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比来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风俗不澄,赜伸洞私,裢于台阁寺监,妙简贤良,分典大州,共康庶绩。臣等请辍近侍,率先具僚,务在忧国济人,庶当有所补益」。则天曰:「卿等处鸾台凤阁,谁为此行?」嗣立对曰:「臣以庸愚,谬膺奖擢,参掌机密,非所克堪。承乏外台,庶当尽节,傥垂采录,臣愿此行」。上令书名共探著者则去。既而嗣立探得之,于是命嗣立及御史大夫杨再思等二十人,各以本官简校刺史。其后以政绩可称者,惟常州刺史薛谦光徐州刺史司马露人。后玄宗时,谦光为太子宾客,元行冲为散骑常侍。开元三年,诏曰:「周命召相宅建邦,汉命萧何留台作镇,眷言斯土,任在其人。太子宾客、昭文馆学士薛谦光、右散骑常侍元行冲等,国之耆儒,朝之硕彦,举直错枉,清心不可容,非殚见洽闻,白首以之从学,履历时久,精明日新,必能慎固邦畿,保鸲家刎,成居守之务,宜叶往俞之委。谦光宜充东都留守,行冲为副」。
90
王丘,开元十二年,以黄门侍郎为怀州刺史,崔沔以中书侍郎为魏州刺史,王易从以吏部侍郎为怀州大都督府长史,韩休以礼部侍郎为虢州刺史。张景钜源,罄砩偾湮。滑州刺史王昱以京兆少尹为常州刺史。制曰:「昔皋繇与禹言,乃曰在知人,在安民。此皆念在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厥旨。而长吏不称,苍生靡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之始。王丘等行为时,宗才称人,秀赜熊驳,轮于衣冠,加之善政,布在台阁。咸以飞碇府载,深经国之图。朕所明知,躬自推择,是有烦卿之寄,用彰恤下之心。俾牧人宣条无窆,盱睹髡芏,变风致理,可辑于遗黎。尔其克沃朕心,式钦往命」。因敕宰臣曰:「朕欲妙择牧宰,以崇风化,亦欲重其资望,以励衣冠。自今以后,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
91
源光裕,开元十三年,以大理卿为郑州刺史。杨承令以尚书左丞为汾州刺史,许景先以吏部侍郎为虢州刺史。寇Г以兵部侍郎为宋州刺史,郑温琦以礼部侍郎为怪荽,淌防畀钜宰谡,卿为邢州刺史。袁仁敬以大理少卿为杭州刺史,崔志廉以鸿胪少卿为襄州刺史,蒋挺以国子司业为湖州刺史,裴观以左威卫将军为沧州刺史,崔诚以左司御率府副率为遂州刺史。初,帝谓宰臣曰:「刺史之任,必在得人,卿即于诸司中选有赝,长官奏来,朕自选择,乃有兹授」。
92
苏震为太常卿,是岁,东都耆老表乞行幸,帝重违其心,乃选耆旧勋贤,为之牧守,遂以震为河南尹、兼御史中丞,仍充东都畿内观察使。
93
李岘,天宝末为京兆尹,著声绩。杨国忠恶其不附已,出为长沙太守。肃宗至德初,朝廷务收才杰,以清寇难,岘应召至行在,拜扶风郡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师,拜礼部尚书,守京兆尹,复兼御史大夫。
94
李泌,天宝末,为澧州刺史。诏曰:「今荆南都会,粤在澧阳,俾人归厚,惟贤是牧。以泌文可以化成风俗,政可以全活桄穗,济颁条期乎共理,无薄淮阳之守,勉思渤海之功」。其见重如此。
95
嗣曹王皋为处州别驾,行州事,人便之。徵至京师,久之,未得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96
李亘为户部尚书,肃宗以兵兴之故,轸虑远人,乃拜亘都统、江淮节度观察使。
97
敬括为大理卿,志尚简淡。代宗大历初,叛臣周智光复反,诏选循良为近辅,以括为同州刺史。
98
李纾,建中末为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领三辅,乃授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99
张建封,贞元初,为寿州刺史。会高承宗父子独孤,莘相次为徐州刺史,人浸贫困,不能自存,又以咽喉要地,据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至是,以建封为徐州刺史。
100
吴凑为右金吾大将军。贞元十四年,京兆尹韩皋贬抚州员外司马,特召凑对于延英,面授京兆尹,令便视事,尚未有制。
101
裴佶迁谏议大夫。会黔中观察使韦士文惨酷驭下,为夷獠所逐,俾佶代之,酋渠自化。
102
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先是,土豪方清,乘岁凶歉,诱聚饿隶于黟、歙间,其众数万,以残害生人,据守山险,州郡不能制。副元帅李光弼奉朝命徵诸侯兵以讨之,贼平,独有平卢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许果恃兵精功多,逼留于上,元不发,有窥觎要害之意。朝廷以疮痍之后,重兴干戈,乃以栖筠为浙西以镇之。
103
赵昌,贞元七年为处州刺史,属安南都护为夷、獠所逐,遂拜安南都护。夷人率化十馀年,因屋坏伤胫,恳疏乞还,以简校兵部郎中裴泰代焉,拜国子祭酒。及泰为酋领,逐出,德宗召昌问状,昌时年七十二,而精彳建如少年者。德宗奇之,复命为都护,南人相贺。
104
李统跷京兆尹,迁尚书左丞。宪宗元和初,以京师多剽窃,复选为京兆尹。摧奸肃物,威望甚著。
105
孔为国子祭酒。初,广州崔咏卒,宰臣奏拟皆不可。帝因谓:「裴度尝有谏进海蚶淡菜者,词甚忠正,卿可求此人度出以访人」。或有言谏者,度即日以闻,乃命为广州刺史。
106
辛秘为河南尹。是时,以再讨王承宗,以潞州压贼境,凋费尤甚。朝议以兵革之后,思能完复者,乃命秘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107
卢士玫,为京兆少尹。穆宗长庆初,奉宪宗园寝,刑简事集,时论推其有才,擢拜大尹。
108
陈楚为义武军节度。长庆二年七月,为东都留守。居守之任,故事或用旧德,或用故相,未尝以武将而当保鹬重。盖浚郊有事,地逼封圻,遂用勋臣,俾专守御,且非旧制,寻亦改焉。
109
令狐楚镇郓州,时北门大旱,文宗意忧轸。以楚理郓有绩,擢为北都留守,兼太原尹。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利之,故封内晏然。
110
丁公著,为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文宗以浙西灾疫,询求良帅,命公著简校户部尚书,为浙西观察使。田牟,开成中为陇州刺史。会盐州刺史王宰好以法临党项,羌人不安,以牟宽厚,故命易之。
111
后唐刘遂清,字得一。初仕梁为保銮军使,历内诸司使。明宗即位,加简校尚书右仆射,委以西都监守。逾岁,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既至郡,大有御侮之略,境内赖焉。王都平,加简校司空,迁棣州刺史。
URN: ctp:ws589761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