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台灣府輿圖纂要-

《台灣府輿圖纂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撩└畚病⑽謇鎦斂檳隊⒘鎦良彼⑵呃鎦撂哢擰⑵呃鎦料慮啞{、五里至上茄苳、七里至八獎溪、六里至水窟頭、十二里入嘉義城,計程一百里。
2 嘉義〔縣〕出北拱極門五里至埤仔頭、七里至打貓、三里至三迭溪、五里至大莆林、五里至打貓北保、五里至他里霧、五里至菁仔園、五里至虎尾溪塘彰化界、五里至鹿場、五里至西螺、十里至東螺、五里至茉莉莊、五里至關帝廟、五里至大莆心、五里至鞏固橋員林站、五里至燕霧保、五里至茄苳腳、五里至五里口莊、五里入彰縣南門,計一百里。
3 彰化縣出北門十里至大肚街、十里至龍目井、五里至沙轆、五里至牛罵頭即寓鰲頭、八里至青埔、二里至大甲溪南岸淡水交界、五里至大甲、十五里至房裡、五里至貓盂鋪、十里至吞霄、十里至白沙墩汛、二十里至後壟、十五里至中港、十里至老衢崎、七里至香山塘、八里入淡水廳歌熏門,計一百四十五里。
4 淡水〔廳〕北出拱宸門十二里至鳳山崎、十里至大湖口、十五里至楊梅壢、十八里至中壢、二十里至桃仔園、十里至龜崙嶺頂、十五里至海山口、十里至艋舺、十里至錫口由艋舺轉西至關渡十五里、關渡至海口十五里、十五里至水返腳、二十五里至暖暖由暖暖轉西北過獅球嶺至大雞籠街五里、三十里至三貂嶺腳東向五里至嶺頂、東南向二十里至頂雙溪、二十五里至遠望坑淡、蘭交界,計二百四十里。
5 噶瑪蘭廳遠望坑三里至嶐嶐汛、十里至草嶺腳、二里至草嶺頭、五里至大里簡、五里至番薯寮、七里至大溪、五里至硬枋、四里至北關、五里至烏石港、五里至頭圍街、五里轉北至二圍、十里至礁溪、三里至沙崙、二里至四圍、八里至新店、二里至廳治坎興門,計八十一里。南出離順門轉西南三里至民壯圍、七里至奇立板、轉南五里至溪洲渡、五里至羅東街、再轉東南六里至利澤簡、六里至猴猴莊、三里至馬賽港、五里至冬瓜山、十里至蘇澳,計五十里。
6 以上南至沙馬機、北至大雞籠並由淡界至噶瑪蘭蘇澳,共一千一百七十一里;由三貂迄噶瑪蘭蘇澳,則一千一百六十六里其餘鄉莊四遠,雜見各條;不載
7 澎湖廳東出文澳社八里至雙頭挂,一里至烏嵌社即界大海,西二里至樾蔭亭、一里至媽宮即界內港、南三里至石泉社、一十三里至井仔垵社、三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四里至東衛社、二里至蚱腳嶼、一里至港仔尾社、二里至潭邊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鎮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8 ——右陸程。
9 安平港南至鳳山縣之沙馬磯頭山水程七更、北至雞籠鼻頭山水程一十九更。轉鼻頭而東,即噶瑪蘭界;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舟行到此,必停候風順竟日,乃至烏石港。
10 澎湖東西吉嶼、旗後港乾巽相對,至旗後水程四更;八罩與大嶼丑未相對,至大嶼二更;大嶼與貓嶼乾巽相對,至貓嶼三更;貓嶼與花嶼子午相對,至花嶼一更半;與西嶼頭癸丁相對,至西嶼頭三更;西嶼與目嶼癸丁相對目嶼西南有鹵𥕏石一片,至目嶼二更;與花嶼丑未相對,至花嶼三更;花嶼與嶼坪鐵砧嶼乾巽相對,至鐵砧嶼一更;與八罩西勢三圈尾乙辛辰戌相對,至三圈尾二更。
11 郡港往福州,望北直去閩安鎮水程一十五更,不用灣泊澎湖;若從北路淡水西渡,僅水程七更。鹿港至蚶江九更、獺窟八更、廈門十一更。由郡港至澎湖四更,又廈門七更。
12 舟行以四、八、十月為順。凡往內地,皆於黎明時出安平港放洋,南風從南、北風從北,約行百里望見東、西吉,便抵澎湖,大約午後可到;南風宜泊水垵澳,北風宜泊網垵、內外塹等澳。自澎往廈,悉以黃昏為期;越宿,而內地之山隱現目前:此為順風南風時,駕駛近南,先見鎮海之南太武;北風時,駕駛近北,先見金門之北太武
13 由郡港放南風洋,水漲八分,用辛戌針;見吉嶼,轉單戌及干針,對虎井南邊過洋;正南風,用辛戌對東椗;轉單戌,收入廈門:此為順風。
14 由八罩上、下放洋,東南風用單乾;三更轉乾戍,見太武。由花嶼近處放洋,東南風用乾戌對大擔;若北流,多必至東椗。若用辛酉雖南風,亦妨碇索東碇下沙汕;宜用單戌轉辛針,而趨東椗:斯為有准。
15 ——右水程。
16 紀琅嶠
17 琅嶠在鳳山縣之極南,去縣百四十里;負山面海,周計里二百有奇。山徑陡絕,為生番巢窟;閩人、粵人與土生囝閩人納番婦生子,曰土生囝參居焉。路由東港至大昆麓,經兩小溪,皆履險而涉;溪盡即水底寮,又涉溪至枋寮,歷加洛堂、朋山、刺桐腳、獅頭山、頂下、風港、大小尖山。生番嗜殺,路不易達。由枋寮,海道約行七十里,可抵琅嶠之獅窟港。
18 南為社寮港,在龜山陰。阻溪結柵,皆土生囝聚居。其俗結髮短衣,手約銀環。削竹作弓,弛弦為仗;竹箭無羽而鏃銛,速發善中,不能及遠。淬腰刀於清泉,使廉利;佳者一刀直數牛。
19 鳥銃亦精絕,鮮虛發;一人一銃,倚以為命。寮西種藷、豆殆遍,畜牛亦蕃孽山外。海𣿭可泊舟,採螺蚌。近山之東西,平埔、猴洞、龍涎諸番地。龍涎有潭,廣三十里,悉種荷花;魚蝦之利,不可勝食。土生囝千餘輩,分二十一莊聯絡;西南建十五炮台以守。社寮,其總名也。
20 經清濁溪三里許,至柴城。城有市,皆閩人;東南九炮台。又鯪鯉溪南為澳莊,莊負保力山;亦〔建〕炮台以守。陂水護耕;水發源於番山、匯於鯪鯉溪,分繞閩、粵二莊,引而成濠溉田,複合入海。一望田疇繡錯,流水回環;青嶂白雲,塵氛遠絕。第土生囝與十四社番,每不能相安無事。
21 十四社者,舊有社十八,今存十四。社分四股,界以水道,皆有頭人。〔頭股頭人〕曰篤己篤,管豬勒索社、牡丹社、佳諸來〔社〕、蚊卒社、龜仔律社、高士佛社。二股頭人曰龍齕,管猴洞社、刺林格社、拔蟯社、謝不溢社、小麻利社。三股頭人曰甲丁,管麻仔社、快仔社。四股頭人曰郎仔郎,管龍涎一社;地最小,複為土生囝侵奪,故與龍齕社番逃居小麻利、蚊卒之間。統十四社,番丁七百餘。男子狀率凶醜,剪發去髭;裸上體,斷尺布圍腰,曰「抄陰」。男婦皆穿耳,塞螺殼令垂,可至肩;有皮裂流血,亦忍痛為之。婦服長衫,無褲,以首載重;視男貌特妍。其言:相見呼甲甲,謂兄弟也;打瑪嘓,吸煙也;麻麻,飲酒也。性愚拙,不知姓名、年歲。築石室,依岩洞;多植檳榔,種芋藝黍。牡牛捕鹿以生。病則擷姜為藥;嗜酒為命。織樹皮為粗布,曰達戈紋。男女彈嘴琴,唱和山麓間;意合,自為婚配。更有內山別種徙居琅嶠,為亞眉番。
22 東為傀儡山,北接卑南覓。南過龜仔律、龍涎為海,遠矚海山,為沙馬磯;「志」謂此山接連琅嶠者,誤也。
23 竊謂東港一隅地當僻處,琅嶠亦隸邑,不設官目征正供,但集匠首採修戰舟木料與耆老、通事相董率,其於民番釁隙卒不能止。釁隙深則慓悍生,地方遠則稽察難;此則官斯土者,所亟宜措置者也。
24 紀埔里社
25 埔里社者,彰化之歸化生番社也。去縣東南百餘里,與田頭、水社、貓蘭、審鹿、眉裏五社毗連,統在水沙連二十四社之內;例禁越墾。
26 其地南由集集、北由北投,兩路入山。由集集東行十里為風谾口、五里為水裡坑;由水裡坑南行三里折西登雞胸嶺,過嶺五里為芊蓁林,又五里為竹林子。一路懸崖仄磴,樹林陰翳。又五里田頭社,越社南之巒丹嶺五里為水裏社。社有日月潭,長可十里,闊三分之一;水色紅綠平分,四圍層巒迭翠。中一嶼為珠山,番倉數十間依山繞架;水邊艋舺縱橫艋舺,番舟名;刳獨木為之:「志」所謂『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者也。東北行五里為貓蘭,又五里審鹿。二社舊有漢民占墾,徙去。由審鹿而東,穿密林,行水裡坑口,險窄幾於一丸可封。二十里至埔里社,北十餘里為眉裏社。一望陂原沃野,局勢天開;東有觀音之山、西有鐵砧之嶺,史老、萬霧二溪環繞南北,可闢良田數千甲。田頭、水裏諸社,亦數千甲台灣以長戈丈量地畝,每一丈二尺二寸為一戈,積一百戈為一甲。台田一甲,當內地十一畝三分零。第番不能深耕、灌溉,招佃熟番亦不能如漢人之盡地力;是其拙耳。
27 顧其地為全台之腰腹、前後之關鍵,六社環連,高山四面;山以外所與接界者,曰決里、曰毛碎、曰貓丹、曰社仔、曰木武郡、曰子黑、曰佛子希、曰倒咯、曰蠻蠻、曰里仔、曰恩順、曰挽蘭、曰內外鬥截、曰平了萬、曰致霧、曰哆咯郎、曰福骨;皆二十四社。更外野番,東則扣大社、平達萬等社,東北噠哪嗎社、問那興等社,東南依物物社,正南治卯社、柑子林、大哮萬等社,西南社仔社;再南,則嘉義縣屬之阿里山等社。唯北面至眉社,則沙連之界已盡;逾赤嵌以北,為沙里興各社。計六社南北直長一百三十四里,東西橫長約六、七十里;山後平埔直長四、五百里。北由眉裏社,五日可至蘭境。中由南霧社,四日可至奇來。南由郡社、丹社,兩日可至泗波瀾;接卑南覓,出琅嶠而至山前。
28 先是,嘉慶十九年民人郭百年潛入埔〔里〕社開墾。道光初年,商人林至謀為業戶。二十一年及二十七年,亦兩次議開。總以與番爭利,後患難防;止之。夫自台灣開闢以來,生齒日眾,山前無曠土矣。往者,噶瑪蘭之開,乾隆年間亦先有民人潛入;嘉慶元年,吳沙率眾占奪。十餘年大局已定,乃為設官經理。六社自被漢人侵擾以後,社衰力弱,亦若有數。會有其時,前人所謂「氣運將開,非人力所能遏抑」者,殆不爽歟!
29 台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30 台郡周環皆海,為江、浙、閩、粵之外界。內則萬山盤結,生番阻絕;外則廳縣接連,廣袤一千餘里,呂宋、日本直吭嗌制之。形勢之雄,中原未有也。
31 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為台灣府。屬邑附郭曰台灣,屏羅漢內、外門。南八十里當郡城左翼者,為鳳山;北一百里當郡城右翼者,為諸羅即今嘉義。雍正元年,增彰化並淡水廳,地已極北。至五年,設澎湖廳,遠處海中。噶瑪蘭在淡水山後,設始於嘉慶十五年。
32 自昔分南、北、中三路:中路羅漢門,南控崗山、北為嘉屬捍蔽。而十八重溪以內之後大埔山皆峻絕,亦有徑可通大武籠,直達郡城;未可以羊腸而忽之。鳳治設於埤頭,寬闊爽敞,上下適中要地,可以控制全邑。舊城壓於半屏、打鼓二山,城形如釜;兵家之所忌也。琅嶠在南路極南,民番互錯;而防守寥寥,奸宄之所便也。嘉以北為北路,去嘉城四十里之斗六門,山厄觸口、水阻虎尾,最為嘉、彰二邑關鍵。貓霧捒、南北投二保素多跳梁;接連水沙連內山,又長鞭之馬腹也。觸口、集集二處扼絕沙連內外,林圮埔人煙叢聚,設守足為聲援,且與南北投為犄角;策之善也。淡水廳田疇平廣,南唯大甲溪最險。北一十二里為鳳山崎,下險上平,可屯千軍;龜崙嶺則高峰環聳,入山一路備極奧折,伏戎之區也。三貂近接雞籠,為淡、蘭關捩;蠶叢鳥道,實為「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之勢。草嶺,山險亦如之。北關則全蘭鎖鑰,頭圍則蘭治輔居;由山後土地坑有小路達艋舺,可一日而至。南為南關,距蘇澳五里,則兵可兼防;要害之在山者,止於此矣。
33 海濱重地,以安平為最要。安平距郡城西七里,右挹鹿耳、左環鯤身,帆檣坌集,舟師防之。旗後港原亦淺狹,今則洋船竟趨;旗、鼓二山之隘正當其衝,南艇、白底艍群聚。東港歧汊入於枋寮,又當其僻;叢奸之澳也。下湖穩固足恃,鹿港商賈輻輳;陸去彰化縣治二十里,抵泉州之蚶江水道九更、獺窟八更:山海要區,在在設險。北至滬尾,炮台巍峙,水師戰艦之所守。雞籠口則新增矣,洋人關稅在滬尾而停泊在雞籠;地去福州五虎門七更、去艋舺營五十里,水陸之所兼營也。轉雞籠泖鼻為噶瑪蘭界,險在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正口烏石港,門窄礁多。蘇澳寬敞而少彎泊之處,從前海寇林道干、蔡牽曾來窺伺於此。要之,壯全台之門戶、作內地之屏藩,綜其要樞,自在澎湖一嶼。若其餘小港水淺風飛,無庸覼縷。要害之在海者,又止此矣。
34 夫台山重迭之區,即野番盤踞之地。番性嗜殺,故設隘寮以守。而後山東去,波瀾壯瀾。自沙馬磯東折二百餘里為紅頭嶼,再上東北為火燒嶼、官爺嶼、麻丹嶼;火燒嶼近有居民。西轉,可入琅嶠山背之卑南覓崇爻大山。西北行百餘里,即彰化縣界之外埔里社,踞全台腹地;山高土肥,奸民混入,雖厲禁不能止也。由崇爻而直加宣、泗波瀾、奇萊,即接噶瑪蘭界。台、鳳洋船值北風時,每由山後抵福州;為商船未至之境,所謂「別開生面」也。
35 盛平化洽,島嶼風清;全台形勢之勝,亦等之海上畫圖。然閒暇綢繆,聖人以為知道;山海籌防,不可不一日講也。厄要備陳,則披卷了然,庶幾補於治乎!
36 台灣縣輿圖纂要
37 台灣縣圖
38 台灣縣輿圖表
39 台灣縣輿圖冊
40 台灣縣輿圖險要說
41 台灣縣圖
42 台灣縣輿圖表
43 台灣縣輿圖冊
44 疆界
45 坊里
46 山水
47 城池
48 衙署
49 鋪舍
50 防汛
51 道里
52 疆界
53 廣:東西七十五里。
54 袤: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55 按「舊志」:廣六十八里,袤四十里。今查東盡羅漢門六十五里,外則生番界矣;西盡海口十里:共得廣七十五里。袤則北至曾文溪三十里、南至二層行溪十三里,共得四十三里:此當年大路之界限也。自道光十五年撥嘉義所屬東北一帶四保歸台灣,則所轄近山較闊於海口,計得一百三十五里。
56 東界:至大烏山,與生番分界。
57 西界:至大港口,與海為界。
58 南界:至大甲溪莊,與鳳山縣交界。
59 北界:至曾文溪,與嘉邑交界。
60 東南界:至二層溪,與鳳邑交界。
61 西南界:至下加藤港,與海為界。
62 東北界:至阿里關,與嘉義為界。
63 西北界:至鹿耳門,與嘉義為界。
64 坊里
65 東隅:東安下坊真武廟、三界壇、龍王廟、昭忠祠、馬公廟、清水寺、臨水夫人廟、開台聖王廟、岳帝廟、文昌祠、山川台、吳將軍祠、小南門、縣學、同安公館、淡水公館、引心書院、打鐵街、枋橋頭、草花街、柱仔行、犁頭街
66 西隅:西定下坊道台口街、東轅門街、二府口街、總趕宮、魁星樓、莊雅橋、馬兵營、海安宮、安海街
67 南隅:西定下保西轅門街、五帝廟、保西宮、下太子廟、錢局倉、土墼埕、鳳山寮、草仔寮、南巷、做篾街
68 北隅:鎮北下保縣口街、總爺街、中營口、左營盤、觀音亭、萬福庵、天池底、十字街、紅毛樓、範進士、諸羅寮、三元巷、台灣寮、馬鞍橋、竹仔街、鞋街、新店尾
69 東廂:東安上坊考棚、公廨內、府倉、右營埔、經廳口、元會境、顧婦媽廟、觀音亭街、慈雲閣、七星夫人廟、府東巷、二老口、火炭程、太爺崎
70 西廂:西定上坊關帝廟口、內南河、內宮後、十三鋪、武館街、下橫街、大井頭、帽仔街、抽簽巷
71 南廂:寧南坊天公埕、文廟口、三界壇、五帝廟口、重慶寺、海東書院、打石街、上橫街、菜市埔、埔占園
72 北廂:鎮北上坊小北門、三老爺官、王宮港街、媽祖巷街、大銃街、做米街、四角井
73 ——右郡城內四隅、四廂。
74 保〔大〕東里莊九。城東二十里起:三舍甲二十里、頂山仔腳二十里、湖仔內二十里、王公仔莊十八里、過溝仔莊十八里、埤仔頭十八里、下山仔腳十八里、下湖莊十八里、茅尾莊十八里
75 保大西上、下里莊二十一。城東九里起:大學莊九里、大人廟莊十里、鱉穴仔莊十里、南潭莊十里、後裏莊十一里、品捧林十一里、過溝仔十里半、連招林十一里、青埔墘十一里、黃厝莊十一里、塗庫仔十二里、大埔莊十二里、媽祖廟十二里、七甲莊十二里、溪仔墘十二里、錢樹腳十二里、柑宅莊十二里、康厝莊十二里、田中央十三里、八里莊十四里、西勢仔十二里
76 新豐里莊二十八。城東二十里起:林仔邊二十里、塗井莊二十里、隙仔口二十里、關帝廟二十二里、五甲莊二十三里、過墘仔二十二里、北勢莊二十三里、四角廟二十四里、東勢莊二十四里、松仔腳二十四里、香洋花園莊二十四里、新埔莊二十四里、草潭莊二十四里、烏樹林二十四里、大丘田山莊二十四里、貢里山南勢寮二十四里、咬狗溪二十三里、苦溪仔山莊二十五里、深坑仔二十五里、馬椆莊二十五里、蜈蜞潭山莊二十五里、大溪莊二十六里、吊狗嶺六十七里、內鳶嶺二十八里、楠仔坑山莊三十里、烏山莊四十里、打鹿埔三十里、九芎林二十五里
77 長興里莊十。城東六里起:鹽地仔莊六里、嵌腳莊六里、塗庫莊太子廟七里、一甲莊七里、大灣莊八里、六甲店八里、竹仔腳莊八里、塗井仔八里、王厝莊八里、崩坑仔坑十里
78 永康上、中里莊十八。城東三里起:石頭坑三里、崙仔腳七里、塗虱堀七里、甲內莊七里、竹林前莊十一里、大路口莊十里、埔仔莊九里、角秀莊十里、石車莊八里、大埤麻園八里、萬松莊十里、小埤麻園八里、竹林內莊九里、埔羌頭莊十里、蜈蜞潭十三里、瓦厝廍四里、竹林仔莊五里、網寮莊八里
79 永康下里莊十七。城東一里起:黃檗寺一里、較場埔一里、營樹腳一里、前甲仔二里、太爺廍二里、石頭坑二里、中樓仔二里、關帝廳後甲莊三里、許厝甲三里、開元寺三里、虎尾寮三里半、東郭門街一里、大橋頭街一里、法華寺一里、竹溪寺二里、草店尾二里、雙義路三里
80 仁和里莊十二。城東三里起:大林莊三里、大路東莊四里、桶盤淺五里、竹篙塘五里、牛欄仔八里、南勢園六里、垵仔莊七里、十三甲莊七里、甲仔莊八里、堀仔莊八里、二甲莊八里、馬厝莊九里
81 羅漢內門莊莊四十。城東五十五里起:田仔坑一十五里、鹽水埔五十五里、長潭墘五十五里、番仔鹽五十七里、水西園五十七里、霞默林五十七里、埔尾五十八里、雙路厝五十九里、大坑五十九里。竹篙寮六十里、下嵌六十里、番仔路五十九里、觀音亭六十里、武厝內六十里、內厝六十里、虎頭山五十五里、加冬崙五十六里、大崙尾五十六里、埤仔坑五十六里、中埔莊五十七里、尾厝莊五十七、中埤頭五十七里、木柵內五十七里、烏山柴牛椆莊五十五里、大溝莊五十五里、更寮崙六十里、金交椅六十里、龍潭莊六十里、東勢埔六十二里、湖仔底五十五里、石車莊五十五里、鴨母寮六十里、客寮仔六十里、牛椆崙六十二里、瓦寮厝五十六里、茅埔莊六十三里、內湖莊七十里、隘寮莊六十七里、新興莊六十里、菜公坑五十七里
82 羅漢外門莊莊二十二。城東六十里起:番薯寮六十里、木柵莊六十里、三角仔六十五里、口隘莊六十五里、中隘莊六十里、大籃莊七十里、尾莊七十八里、竹仔寮七十里、百二青六十八里、茅埔莊六十五里、匏仔寮六十五里、紅花園六十五里、猴坪莊六十五里、田螺屈六十五里、梨花坑六十五里、大埔莊六十五里、員潭莊六十五里、北勢莊六十里、溪洲莊六十里、磱䃓坑六十里、三角屈六十里、蓮坡嶺六十五里
83 依仁里莊七。城南十三里起:中甲莊十三里、五帝廟十三里、二橋莊十四里、林仔邊十四里、下埤仔十四里、中洲莊十五里、小潭莊十六里
84 文賢里莊十。城南十一里起:山仔頭十一里、白沙崙十一里、坑仔墘十二里、車路墘十二里、漯仔底十二里、大甲莊十二里、三爺宮十二里、二層行十三里、頂加冬十三里、下加冬十三里半
85 新昌里莊五。城南一里起:仙草寮一里、田寮仔二里、下林仔三里、鹽埕莊五里、四鯤身十里
86 效忠里本莊。城西南一十里起:安平鎮一十里
87 武定里莊二十。城北三里起:柴頭港三里、漯底莊五里、洲仔尾七里、鹽行莊七里、渡船頭七里、蔦松莊十里、北管莊八里、三嵌店十里、芋埔外隘仔寮十里、中洲寮十里、和順寮五里、新寮仔十里、本淵寮八里、海尾寮六里、總頭寮八里、溪心仔寮八里、十三佃七里
88 新化里西保莊十三。城北十九里起:大洲莊十九里、看西莊二十里、溪塘莊二十里、宅仔內二十里、大道公二十里、中寮莊二十里、椰樹腳二十一里、三舍莊二十一里、五間厝二十一里、道爺莊二十一里、太爺莊二十二里、木柵莊二十二里、王甲莊二十二里
89 善化里東保莊十九。城北二十二里起:蓮池潭二十二里、埔羌林二十三里、小新營二十七里、坐駕莊二十六里、瓦窯莊二十七里、糖廍莊二十八里、大竹圍二十九里、令仔林二十九里、塗虱堀二十九里、外加拔莊三十里、搶火莊三十里、三塊寮三十里、東勢寮三十里、北仔店三十里、和莊三十里、灣裏街三十里、牛莊三十一里、二嵌店三十二里、埤仔尾三十三里
90 崇德東里莊二十二。城東南十七里起:埤仔口十七里、溝仔尾十八里、籃仔邊十九里、籃墘莊二十里、西勢林二十里、太苓莊二十三里、布袋尾二十六里、鱉穴仔二十七里、抬牛窩三十里、猴洞莊三十二里、田中央三十三里、灣崎莊三十四里、糞箕湖三十六里、古亭坑四十里、滾水莊三十六里、狗氳氤三十二里、新路仔三十六里、石山仔四十四里、甕菜陵四十里、下溪洲三十五里、南路頂三十六里、茅草山三十五里
91 崇德西里莊六。城東南十四里起:窩仔底十四里、圍仔內十四里、抬豬厝十五里、過潭莊十五里、大潭莊十六里、甫爺莊十七里
92 歸仁南里莊十。城東南一十里起:松仔腳一十里、三塊厝一十里、六甲莊一十里、圍尾莊一十里、搖琴館十一里、石腳桶十一里、潭墘莊十一里、南保莊十二里、李厝莊十二里、溝仔墘十二里
93 歸仁北里莊十六。城東南十六里起:後市仔十六里、嵌仔下十六里、嵌仔頭十七里、紅瓦厝十七里、國公府莊十七里、許羅厝莊十七里、灣厝莊十八里、檳榔園十八里、小路莊十八里、加冬腳十八里、香鼓宅十八里、看西厝二十里、楊厝莊二十里、舊社莊二十里、下宅仔二十一里、篷策宅二十二里
94 永豐里莊九。城東南十五里起:崙仔頂十五里、二甲莊十六里、紅毛寮十六里、雙嘴坑十六里、棋桿腳二莊十七里、沙崙莊十八里、杞舍莊十九里、土庫莊二十里、坑仔頭二十一里
95 仁德南里莊九。城東南六里起:下嵌腳六里、洋仔下六里、那拔林七里、上崙莊七里、後壁厝七里、田厝莊八里、納仔莊八里、蔦松腳八里、下崙仔八里半
96 仁德北里莊十四。城東南五里起:王賽巷五里、白崙仔五里、嵌腳莊五里、塗庫仔五里、崙仔尾五里半、姜布莊六里、狗肉莊六里、新佃莊六里半、竹圍仔六里、鍾厝莊七里、棋桿莊七里、埤仔頭七里、林仔頂八里、番仔車路八里半
97 永凝里莊六。城西南六里起:瀨口莊六里、曹厝莊十里、喜樹仔十里、港尾莊十一里、灣裏社十二里、白沙墩十三里
98 新化東里莊六。城東北二十八里起:南路頭磚仔井二十八里、南洲莊二十九里、山仔頂三十里、大莊三十里、苦瓜寮三十里、新莊三十一里
99 新化西里莊二。城東北二十里起:新港莊二十里、番仔寮北半莊二十里
100 廣儲東里莊九。城東北十三里起:車仔行十三里、洋仔莊十九里、竹仔腳十九里、營盤後十九里、唪口莊十九里、北勢莊十九里、頂下甲十九里、下港莊二十里、知母儀莊二十一里
101 廣儲西里莊十二。城東北十二里起:烏鬼橋十二里、五鬮莊十五里、樹仔腳十五里、新莊仔十五里、西勢莊十五里、對面莊十五里、元帥廟十五里、王田莊十六里、崙仔嶺十六里、後田莊十六里、英仔甲十六里、穴燒店十七里
102 新化南里莊三十二。城東北二十里起:田尾莊二十里、番仔寮二十里、上崙仔二十二里、下崙仔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三里、本官公莊二十四里、潭頂莊二十五里、隙仔口二十九里、卓猴莊三十二里、石仔崎三十二里、頭重溪三十四里、菜寮莊三十五里、揀死猴四十里、拔馬左四十五里、木岡街五十里、王梨坑五十二里、內莊仔五十二里、左鎮莊五十里、公仔林五十二里、中坑莊五十三里、半平橋五十四里、芋園莊五十三里、尖山莊五十五里、七命莊六十里、瓊仔埔六十里、地莊仔六十里、南莊街六十里、小崙尾六十一里半、苦苓腳六十一里、潯仔寮六十四里、青埔寮五十五里、烏只埔五十七里
103 善化里西保內中股大武壟莊三十七。城東北四十八里起:二重溪四十八里、走馬瀨五十三里、劉陳莊五十五里、船仔頭和簿莊五十五里、新莊仔五十七里、望明莊五十八里、芒仔茫五十九里、石牌仔六十里、噍吧哖六十里、後旦仔六十三里、噍吧望六十三里、虎頭山六十三里、駱駝莊六十五里、東西煙六十五里、宮才弄六十五里、坑仔內六十五里、四埔莊六十五里、南寮街六十五里、三埔莊六十六里、二埔莊六十七里、龜丹莊六十八里、內加拔七十里、北寮莊七十里、山杉林七十里、檳榔腳七十一里、新寮莊七十五里、雙溪莊七十三里、密機莊七十四里、■〈尞包〉仔寮八十里、竹頭崎八十里、後堀仔防里山社寮八十五里、芎蕉腳九十里、八張犁九十里、阿里關九十六里、甲仙埔九十六里、荖濃莊百二十里、火山地界百二十里
104 大穆降東、西莊莊五。城東北二十里起:大穆降本莊二十里、那拔林二十八里、三十六崙二十八里、礁坑仔三十八里、加冬坑二十九里
105 善化里西保莊十。城西北二十四里起:右先鋒二十四里、左營莊二十七里、過溝仔二十七里、九間厝二十七里、十仍莊二十八里、社內莊二十八里、曾文莊三十里、溪尾莊三十里、甲寮仔三十二里、六份寮三十三里
106 安定裏東保莊二十。城西北十六里起:牛肉寮十六里、許東營十七里、港口莊二十里、四份寮二十里、渡仔頭二十一里、上下洲二十二里、港仔尾二十二里、油車仔二十三里、領旗莊二十四里、加弄莊二十四里、鄭拐莊二十五里、六塊寮二十六里、大道公營二十六里、西衛莊二十七里、嶺頂莊二十七里、後堀潭二十七里、嵌頭百二甲二十八里、林厝莊二十八里、蘇厝莊二十八里、胡厝莊三十里
107 ——右里保三十三、屬莊四百七十七。
108 山水
109 木岡山:距縣東北三十三里。蒼翠聳拔;「志」以為邑少祖山。
110 卓猴山:距縣東北三十里。木岡之分支也。
111 番仔湖山:距縣東北八十里。在大烏山西北;拔地而起,高峻不易攀躋。
112 柳林山:距縣東北五十五里。列阜如屏,延亙綿邈。
113 大烏山:距縣東北百里。郡垣之祖山也。正南過平坡,列阜如屏,迤𨓦數里;與番仔湖山相連。
114 南馬仙山:距縣東七十里。由東北大烏山而來;在內山淡水溪東高挺層霄,與鳳山犬牙相錯。
115 目眉徽山:距縣東六十五里。羅漢內門之北山也。
116 大東方木山原名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五里。平原遼闊;以地屬生番,禁民越境開墾,防啟釁也。近數十年,番民和好,草萊日闢,生齒漸繁;分其名為大、小東方木,民番各安其業以居焉。
117 小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里。大東方木之分支也。
118 銀錠山:距縣東南六十里。以形得名。最易藏奸。
119 羅漢門山:距縣東六十里。四山環繞,中為平洋。設逃檢,分防其地。山有內門、外門之別。
120 內烏山:距縣東六十里。小烏之別名也。為羅漢門東壁外屏。
121 外烏山:距縣東南五十里。內烏、外烏一縱一橫,若連若斷;自西至東,為邑左衛。
122 分水山:距縣東五十里。稍下西行,即分水崙;崙南北□,右峰翼之以行。其陽皆良田美石,無坑塹。崙左之水南趨羅漢內門;崙右之水北入木岡溪,出大穆降。
123 土樓山:距縣東十里。即大坪山,又曰險山。入山門徑甚險,惟容一人騎;扼其險,即不能直入。趨西南茅埔,為邑左肩。
124 角帶圍山:距縣南二十六里。山勢盤曲如角帶,故名。南為岡山,屬鳳界。
125 香洋山:距縣東四十三里。平疇㟝嶁相望,絡繹不絕。
126 豬母耳山:距縣東北五十八里。山低衍若邱陵。
127 內湖山:距縣東北六十里。山南為外湖。
128 魁斗山:距縣南三里許。於正南陡起三峰,狀若三台。為府學朝案山,又郡垣左衛。
129 嵌頂山:距縣東七里。小阜嶔崎,散布南北,迢迢二十餘里;為郡城第一平障。
130 馬房山:距縣北一里。大北門外平岡,自嵌頂山而來,蜓蜴數里;郡垣之右衛山也。
131 關嶺:距縣東五十里。舊從此入羅漢門內門。今傾頹難行。
132 ——右山二十三條。
133 七鯤身:距縣西南十里。自岸浮海七嶼聯絡,距里許。風濤鼓蕩,不崩不蝕。一鯤身地最廣,即安平鎮紅毛城址存為;台協水師駐此。泉尤甘美。康熙辛酉夏六月,我師與賊戰於鯤身;時以暑渴,隨地掘尺餘,皆甘泉。為全台海口第一要區。
134 鹿耳門舊港淤淺:距縣西水程二十里。舊為台灣正口。今則淤淺,潮漲時水深僅二、三尺,容竹筏往來而已。
135 北汕尾:距縣西北一十里。北為鹿耳門,南為隙仔港。紅毛時,巨艇任出入;今則淺淤,不容小舟。
136 海翁汕:距縣西北十二里。土名隙仔口,又名海翁窟。在昔洋船泊此候風;今則淤淺與岸相連,幾失其處。
137 台江已成陸地:在縣大西門郭外。在昔各山溪之水澳聚於北,汪洋渟蓄,可泊千艘。尋因道光間防夷,填塞海口。不數年,由安平鎮漸次沙漲,直連大西門郭外;「志」所謂「安平晚渡」者。今成坦途;唯距城一里有■〈石犖〉𥕏石港一條,可通運載。然遇海漲颶風,往往為沙土所塞;商人時浚通之,故此港久而不廢。
138 二層行溪:距縣南十三里。合岡山、紅毛寮二溪之水,出喜樹港入海。南為鳳山界。
139 分水溪:距縣東□里。源出分水山。經水蛙潭南流至羅漢門,受石門坑之水匯為長潭。
140 岡山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大岡山。後為台、鳳交界。
141 紅毛寮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深溝。
142 咬狗溪:距縣東二十五里。源出內湖山。下流為許寬溪。
143 許寬溪:距縣東十五里。合舊咬狗諸溪西流,受鯽魚潭之水南匯二層行溪入海。
144 鯽魚潭:距縣東北十里。納眾山溪之水,自北而南匯為長潭;修而不廣,是可二十餘里。多生鯽魚,故名。三里之內田園,資以灌溉。一名龍潭,旱時禱雨於此處。潭有虎仔山橫截去路,故水由東繞北;近年地震、風台,山忽頹陷,潭水自東而南矣。
145 大井:在城內小西門西定坊。在昔來台之人,於此處登岸。自入版圖,生聚日繁、商賈日盛,遂填海為廬舍。今則圍井於城內,距海港三里餘矣。
146 卓猴溪:距縣東北三十里。發源卓猴山後;合洋子港之水匯於蔦松溪。
147 大穆降溪:距縣東北三十里。有南溪、中溪二名;合咬狗溪經蔦松溪入海。
148 蔦松溪:距縣東北十一里。咬狗溪、大穆降〔溪〕、卓猴溪,合洋仔港之水並匯於此。
149 新港溪:距縣北十五里。通木岡山溪;南出大穆降、西過廣儲西里,又西至武定裏洲仔尾匯新港西入海。
150 曾文溪:距縣北三十里。由淡水溪分支西南行,為卓猴溪;西為新港溪、為灣裏溪,又西經曾文莊為曾文溪,而達於海。
151 德慶溪:在縣小東門,附郭。源出小東門外;入郡城東安坊,合舊縣署後並府署東二泉西流,經縣署右至水尾仔北廠入海。
152 加荖灣港:距縣西北十五里。即鹿耳門北汕。今已漲淤成沙洲。
153 隙仔港:距縣西北水程三十五里。在鹿耳門外迤北。唯北風時,可以泊舟。
154 安平鎮大港:「舊志」:距縣西十五里;今移入僅十里。在昔港口深時,紅毛夷船隻皆從此港入。自偽鄭由鹿耳門入台後,此港遂淺淤,僅容小船出入。近年略深,逢小潮深五、六尺,大潮深七、八尺;舟載數百石者,漸可入矣。
155 喜樹港:距縣西南一十里。二層行溪之下流也。今淺淤,唯竹筏可行。
156 ——右水二十二條。
157 橋渡
158 大橋頭橋:在小西門外仁和里,為南路往來之衝。
159 柴頭港橋:在小北門武定裏,為北路往來要衝。溪流時漲,隨壞隨修。
160 烏鬼橋:在永康里。烏鬼所築,以磚石為之。
161 鯽魚潭橋:在城東永康里。砌磚為墩,釃水三道。高丈三尺;上鋪木板,翼以扶欄;可容舟車。東西累土成堤,寬與橋稱;長一百二十餘丈。後經修築,改名龍潭橋。
162 馬鞍橋:在城東北新化里新港。架木為之;溪流漂沒,里民時修。
163 廣安橋:在城南新昌里。橋當瀨北場,臨海;常須修築。
164 瘟岸橋:在武定裏。地勢窪下,積潦奔流。舊以小舟濟渡。乾隆三十一年,知府蔣允焄相勢築堤,袤八百餘丈;造木橋其上,民無病涉焉。
165 鹽水埔橋:在小南門外十五里;南路通衢。
166 ——右橋八。
167 鎮渡頭:本在西門外海口,距安平鎮水程七里。自道光二十二年海漲暴作,湧為沙洲。今則一片坦途,直達安平。
168 ■〈石犖〉𥕏石渡:在西門外一里。自台江淤填成陸後,僅餘一溝,以通運載。溪流漲發,往往填塞;商人時浚通之。
169 岡山渡:在城東南崇德里。以筏濟人。
170 二層行渡:在城南文賢里。舊有橋,橋南為鳳界。春、冬水涸,架竹覆土,可通輿馬;夏、秋泛濫,則舟以濟焉。
171 白沙墩渡:在城南文賢里。近二層行海口,以小艇濟。
172 曾文渡:距縣西北三十里。人往來多徒涉;雨過溪流暴漲,則以筏濟。南為台界、北為嘉界。
173 ——右渡六內廢渡一
174 陂潭
175 甘棠潭:在城東保大東里。鄉民合築而成。
176 蓮花潭:在城南文賢里。大旱不涸,可資灌溉。
177 王有潭:在城東仁和里。鄉民王有築以灌田者。
178 鴛鴦潭:在城南文賢里。兩潭上下相連,故名。
179 月眉潭:在城南文賢里。形如半月。
180 參差陂:在城南文賢二圖。紅毛時,王參差所築;蓄雨水以備旱。
181 嵌下陂:在城南文賢里。地勢低窪,鄉人築堤蓄水以資灌溉。
182 公爺陂:在城東新豐里。偽鄭時,蓄以灌田。
183 新港西陂:在城北新化里。蓄積雨水,以資灌溉。
184 新港東陂:在城北新港社。引四山流注之水以備旱。
185 ——右陂潭十。
186 城池
187 台灣府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計一十二里;垛口三千九百六十八。城門八,曰大東、小東、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北、小北。
188 按台灣府城,初建以木柵為城;大、小門七座,無小西門。乾隆五十三年,改建今城;乃增小西門,為八門。道光己未年,又添建外圍一處,自小西門起,繞大西門至小北門而止;謂之外月城。另開門三:「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兌悅」、「小北」曰「拱乾」。
189 衙署
190 台灣道署:在城南隅寧南坊。
191 台灣府署:在城東隅東安坊。
192 府經歷署:同上。
193 台防同知署:在城西隅西定坊。
194 台灣縣署:在城北隅鎮北坊。
195 典史署:同上。
196 羅漢門巡檢司署:在城東羅漢外門番薯寮街。今署坍塌。
197 大武壟巡檢司署:在城東北灣裏街。
198 鋪舍台屬謂之站
199 縣口站:北至三嵌店站十里、南至二層行站十三里。
200 二層行站:北至縣口站十五里、南至鳳邑大湖站七里。
201 三嵌店站:北至曾文里二十里、南至縣口站十里。
202 曾文站:北至嘉義茅港尾站十里、南至三嵌店站二十里。
203 ——右鋪站四。
204 防汛
205 台灣鎮署:駐大北門內。統轄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及台、澎水陸十三營官兵。
206 中營游擊署:駐大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207 鎮左營游擊署:駐小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208 鎮右營游擊署:駐郡城小東城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五員、額外二員、馬步戰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209 鎮標三營官兵,並無分營汛塘
210 城守營參將署:駐郡城大北門內。
211 左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一員、馬步戰守兵共四百九十五名城守左、右軍營轄台、鳳、嘉三縣大小塘汛三十三處;內屬台灣者二十
212 府城汛:郡城小東門。把總一員、兵八十五名。
213 土墼埕塘:郡城小南門內。安兵五名。
214 南炮台塘:郡城大南門內。安兵五名。
215 鹽水埔汛:距城南一十里。外委一員、兵一十九名。
216 埤仔頭塘:距城東南八里。安兵十名。
217 港岡塘:距城東南十里。安兵六名。
218 角帶圍塘:距城東南十五里。安兵五名。
219 猴洞汛:距城東南三十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八十一名。
220 羅漢門汛:距城東六十里。千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七十七名。
221 茂公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外委一員、兵二十八名。
222 ——右城守左軍管轄塘汛十處。
223 〔右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六員、額外一員、馬步戰守兵六百零二名。
224 分防郡城大小八門堆卡:端防千總一員、兵一百五十三名。
225 加留灣汛:距城北二十七里。端防千總一員、兵三十五名。
226 北炮台塘:郡城小北門外。安兵五名。
227 柴頭港塘:距城北三里。安兵五名。
228 蔦松塘:距城北十里。安兵七名。
229 木柵塘:距城北二十里。安兵五名。
230 溪邊塘:距城西北三十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
231 大武壟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千總一員、兵十三名。
232 大穆降汛:距城東北二十里。外委一員、兵四十六名。
233 舊城汛:距城東南二十五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四十名。
234 ——右城守右軍管轄汛塘十處。
235 台協水師署:駐安平鎮城西七里。管轄本標三營汛水師官兵。
236 中營游擊署:駐安平鎮城西七里。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經制外委千總二員、經制外委把總三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中營本標管轄台、鳳、嘉三縣水師大小塘汛十二處;屬台灣〔六〕處,又設配船巡哨、巡緝、軍局添防兵丁。
237 輪防鹿耳門汛:距城東水程二十五里。中營游擊一員、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兵三十名。
238 大港汛:距城西水程七里。端防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兼管鯤身、喜樹仔、茄藤仔、鯤身頭、蟯港五塘。
239 鯤身塘:距城西南陸程十五里、水程十里。安兵五名。
240 喜樹仔塘:距城西南陸程十里。安兵五名。
241 茄藤仔塘:距城南陸程十三里。安兵五名。
242 鯤身鎮塘:距城南陸程三十五里。安兵五名。
243 ——右安平副將管轄台灣縣屬水師汛塘六處。
244 添防軍局:距城西水程六里。兵丁六百名歸中營標下管帶,以備隨時配船巡哨、巡邏之用。
245 番屯
246 新港屯:距城北十五里。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九十六名。
247 道里
248 東:出大東門二里至草莊尾、三里至嵌下腳莊、五里至上帝廟莊、五里至後市仔莊、五里至舊社街、五里至深坑仔莊、十里至灣崎莊、五里至竹仔坑莊、五里至排仔路頭莊、五里至口隘莊、五里至大林莊、五里至尾莊、五里至山杉林、四里至八張犁、五里至大山、十九里至荖灑莊。
249 西:出大西門三里至五條港口、七里至安平鎮。
250 南:出大南門五里至水雞潭、五里至港尾溝、五里至大甲莊溪。
251 北:出大北門四里至大橋莊、一里至小橋莊、一里半至大竹林、三里半至蔦松莊、五里至洋仔港店、五里至新市莊、三里至大社、七里至苦瓜寮、七里至嘉邑本縣莊、三里至後堀仔、三里至秀才莊、三里至三嵌莊、三里至大匏崙、四里至走馬瀨、三里至蕭離莊、二里至噍吧哖街、一里至後裏莊、四里至東西煙、五里至加拔莊、五里至濺尿、四里至密機莊、三里至石砶仔、三里至雙溪、四里至陳東潭、五里至牛場、五里至匏靴寮、四里至火燒店、二里至七埒、三里至下埔、二里至頂埔、五里至石硤仔內、十里至阿里山簡仔霧生番社。
252 東南:出小南門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營盤仔、二里至鹽水埔、三里至二層行溪入鳳山交界。
253 西南:出小西門三里至下林仔,二里至鹽埕、二里至半路店、三里至喜樹仔莊、二里至灣裏莊、二里至白沙墩、三里至頂茄苳莊、一里至下茄苳莊。
254 東北:出小東門三里至石頭坑、二里至竹林仔、二里至塗虱堀、三里至大灣莊、二里至塗庫仔、二里至埤仔頭王宮、五里至大丘田、二里至苦坑仔、七里至尖峰嶺、四里至大鵬、四里至紅毛寮、六里至庫關寮、六里至鹽水坑、十里至竹仔尖、四里至田中尖、三里至木屐寮、三里至抬牛湖、二里至蜈蜞潭、五里至大丘園、三里至芎蕉腳、二里至頂公館、六里至阿里關。
255 西北:出小北門三里至柴頭港土地廟、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莊、五里至木柵莊、三里至怕死人坑、四里至打土壟莊、三里至曾文橋、三里至曾文溪。
256 台灣縣輿圖險要說
257 郡治坐寅向辛;台灣為郡屬首邑,寓郡以為治也。東以羅漢門為屏藩,西以鹿耳門為門戶;大武壟則北方要隘,木岡山亦南路關頭:其形勝也。
258 邑之來脈根自內烏山,東十餘里為羅漢門。平疇廣衍,四壁皆山;東西里可二十、南北里亦三十,因而分為內、外門焉。內門迤𨓦而行,為土崙、為石屏、為翁仔上天山。稍西,為雁門關;「志」所謂「雁門煙雨」者也。舊有路由此進內門;今則傾塞不可行,必紆道土樓山又名險山盤旋而後可入。東則蘇遠埔嶺;逾嶺而南,又有內、外湖可資灌溉。繞而東,為石門坑、赤竹嶺;又東,為三峰崙、大小東方木;折而南,為大奇。越嶺更進,為鼓山;則出羅漢外門矣。中門如阿猴林、噍吧哖、卓猴、木岡、銀錠、望明、蝦蟇林等處,皆險要地,最易藏奸。故當朱逆之亂而來,將帥能以七日收複府治而獨於羅漢門餘孼搜捕轉稽時日者,為險夷之地勢不固易據而難攻故耳。
259 內、外門更進東有淡水大溪;則生番界也。發源於彰化內山,經行乎台、嘉後界、順流乎鳳山東港;上流則與嘉義之石門、虎頭諸山相接壤,下流則與鳳山之南馬仙、彌濃諸山為比鄰。野徑交通,奸宄易肆;此尤三邑之厄要也。
260 至若鹿耳、鯤身港道漸淤淺,唯安平一口舟楫可通;故昔人籌防為倍密。又有四草湖者,地近外洋;冬、春間風濤較順,他港尚可通舟。如安平迫交秋、夏,南風與港道相違,加以北汕南潮多所衝觸,舟行於此葢無幾矣。
261 論水程,則澎湖西達旗後,東北與嘉、彰港口迄淡水呼吸相通,金湯鞏固,襟帶回環。信乎!恢恢郡治作南北之屏藩、為山海之關鍵也。
262 謹就履勘所及,備舉險要以呈。
263 鳳山縣輿圖纂要
264 鳳山縣圖
265 琅嶠山圖
266 凡例
267 鳳山縣輿圖表
268 鳳山縣輿圖冊
269 鳳山縣輿圖總說
270 鳳山縣圖
271 琅嶠山圖
272 凡例
273 一、各縣村莊錯落散處,故必條列各小莊名目,類載於所轄本保之後。鳳邑村莊聚而不分,故但書莊里總號而不贅書小莊名目。
274 一、縣城惟北與台灣縣交界正路一條,故僅載至二層行溪道里;餘已分及於各條之下。
275 鳳山縣輿圖表
276 鳳山縣輿圖冊
277 疆界
278 坊里
279 山川
280 城池
281 衙署
282 鋪舍
283 防汛
284 道里
285 疆界
286 廣:東西八十七里。
287 袤:南北四百三十八里。
288 南北正界僅七十五里。「志」載: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蓋謂繞道陸行。合之二層行至縣六十八里,計得四百三十八里。按「舊志」,以旗尾溪為東盡界。今查應以彌濃山為界,在縣治七十里。合之西界,共廣八十五里。
289 東界:至彌濃山麓,七十里。
290 西界:至旗後港,一十五里即打鼓港,今名旗後
291 南界:至東港盡海岸,三十里。
292 北界:至二層行溪台灣縣界,六十八里。
293 東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磯頭,實在東南
294 西南:至旗後山,一十五里。
295 東北:至大滾水山,二十里。
296 西北:至漯底山,一十五里。
297 坊里
298 興隆莊即鳳山縣舊城:距縣城西北二十里。
299 長治裏一圖:距縣城北七十里。
300 長治裏二圖:距縣城北六十五里。
301 維新里:距縣城北五十五里。
302 仁壽里:距縣城北三十里。
303 嘉祥里:距縣城東五十五里。
304 依仁里:距縣城西北八十里。
305 淡水港東里:距縣城東南五十里。
306 淡水港西里: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
307 觀音山莊:距縣城東北二十里。
308 半屏山莊:距縣城西北一十里。
309 赤山莊:距縣城東一十五里。
310 大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二十里。
311 小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312 鳳山莊:距縣城南三十里。
313 ——右里八、莊七。
314 山川
315 赤山:距縣城東一十五里。由鳳山過淡水溪,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
316 傀儡山: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高聳直接雲霄,其上為野番所居。內地舟至澎湖,望此山為准的。其南為蜈蚣嶺,後山矣。
317 崇爻山:在東南野番界,人跡鮮到;不知道里。高峻不知幾及;時有雲霧蒙其巔,天晴乃見。
318 山豬毛山:山後為化番界。
319 彌濃山:山岡平衍。
320 北葉山:距縣城東北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321 鳳山:距縣城南三十里。橫列邑治東南,宛然如飛鳳;為文廟朝案山。其南為東港;漠漠平沙,直達海岸。東北有無數小峰,累累布列如鳳卵然;名曰鳳彈。西南扼塞,此其最也。
322 琅嶠山:距縣城東南二百四十里。山險而峻;為生番巢穴,人跡鮮到。
323 小琉球山:距縣城南水程一百八十里。縣南大海中孤嶼,周圍三十餘里;蒼蔚蔥籠,遠望若天際浮雲一抹。中多產竹木、榔子。山腳四面皆巉岩巨石,激浪吞波;並無港澳可泊船只。所居皆漁人、蛋戶,寥寥數十家而已。
324 卑南覓山:距縣城東二百二十里。山與崇爻相連,亦生番界也。
325 沙馬磯頭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礡,直抵海中。往來呂宋船隻,皆以此山為指南。
326 老龜佛山:距縣城東南三百八十里。與網翠兩峰對峙,自沙馬回折而來。
327 蜈蚣嶺:距縣城南二十五里。不甚高峻。
328 石塔嶼:距縣城西一十二里。旗後水口山。
329 石佛嶼: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旗後水口山。
330 涼傘嶼:距縣城西一十七里。
331 三嶼皆屹立海中,為旗後水口關鎖。
332 半屏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二里。由岡山迤𨓦而來,突起一峰,形如半規。山背磱𥕏嶙嶙,其陽如削成片玉,光平可玩;為舊治後障。然去城咫尺,易於窺伺;故今新縣移駐埤頭街矣。
333 龜山:距縣城西北十五里。近接半屏,其形如龜。舊城兩頭俱圍至龜山腰腳而止。
334 小岡山:距縣城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突然如覆一簣。其巔有巨石,圓秀如冠。
335 大岡山:距縣城北四十里。與小岡山南北對峙。內地來舟至澎湖,即望見之。其東北一帶,與猴洞及嘉義南馬仙山連綿相續而來。
336 蘭坡嶺: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不甚高峻。
337 觀音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起伏盤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薩端坐,眾小峰拱峙於側。
338 大龜文山:距縣城東七十里。由卑南覓騰擲而來。
339 芋匏山:距縣城東七十里。其形如匏,故名。與嘉義內優山連界。
340 大烏萬山:距縣城東二百七十里。人跡罕到。
341 大柴高山:距縣城東三百里。人跡罕到。
342 霄馬乾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三十里。
343 以上三山,唯和番民偶到其處。
344 大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層峰起伏,直趨小滾山而止。山上有溫泉噴湧而出。
345 小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一十五里。由大滾水山迤𨓦而來。
346 七星山:距縣城東北三十里。脈自觀音山北而來,七峰錯落,形如北斗。山上石皆圓瑩,散布如星。
347 尖山: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孤峰瘦削,秀若玉筍。
348 打鼓山俗名打狗: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東北逶𨓦蜿蜓,直抵海岸,為旗後。水口上沙,現在通商夷人造屋其地。
349 旗後山: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西南鳳鼻山穿海西來,與打鼓山西北對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結屋於此。兩山之間,即為出後港口。此二山為港口要隘,宜定炮台。近年各國通商夷人,於旗後高峰豎望竿一枝,常雇人守之;日以千里鏡照海,遠見夷船張挂何色旗號,則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旗以應之。
350 漯底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壙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頂寬而平,上有小竅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無底。
351 ——右山三十四。
352 關帝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自內山發源。
353 茄藤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港原系內海,可通舟楫。乾隆十三年經裏民修浚,自府港直達縣治彌陀港,民甚便之。後港邊奸民藉端抽稅,民間不願販運,悉由外洋;往往風濤多有不測。乾隆二十四年,台灣府複檄台、鳳二縣會勘,捐俸疏浚,禁止抽稅,遂仍通舟楫;並飭二縣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354 鰲興港:距縣城東七十里。源出內山。
355 力力溪:距縣城南五十五里。源出東南番山。
356 萬丹溪:距縣城南一十五里。其北為竹仔港,又北為蟯港。
357 放索溪: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源出東南番界。
358 岡山溪:距縣城北四十里。源出山豬毛後山。其下為淡水溪。
359 淡水溪:距縣城東北二十里。源從巴六溪來,經大澤機社、阿猴社,西出為大澤西溪;瀠回數十里,與赤山之冷水溝合流入海。
360 東港:距縣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夾板不能出入,來往商船停泊。北港為舊港,淺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間,溪流暴漲,舟多衝壞;商人苦之。
361 中港:距縣城北五十里。漁舟寄泊。
362 旗後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後: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為前鎮港,再入為鳳山港;北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處,有巨石當流,劈分水門為兩:近打鼓者為上門、近旗後者為下門;上門淺而多石,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門。近口外有暗礁,須避稍出傍。旗後山邊又有暗沙一條,大船出入必雇本港漁船引帶,方不誤事。此港當年甚淺,不堪泊舟。近十餘年日漸深闊,自鹿耳門淺淤以後,今唯旗後可泊巨艦;此桑田滄海之明徵也。
363 濁水溪: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滾水山;合小岡山,受鯽魚潭之流,會彌陀港入海。溪水終年混濁,故名濁水溪。
364 大澤機西溪:距縣城東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澤機西南山;北過搭樓社東,合北溪之流轉西北入阿猴溪。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365 大澤機北溪:距縣城東北五十里。源從大澤機北;出羅溪門,西經搭樓社轉西北與阿猴溪合。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366 蟯港:距縣城西北二十里。與萬丹港相連。
367 彌陀港:距縣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368
369 龍目井: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兩井相對,故名。
370 ——右溪港一十七。
371 橋渡
372 楠仔坑橋:距縣城東一十里。橋在觀音山楠仔坑街。架木為橋,長二丈餘;馬可通。
373 赤山仔橋:距縣城東一十五里。架木為之。鄉民建造。
374 陂腹內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橋,高九尺、長十餘丈。
375 竹仔港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之。鄉人修造。
376 坑仔口橋:距縣城東南五十里。架木為之。鄉人屢修。
377 小店仔橋:距縣城北三十里。木梁;長二丈餘,輿馬可通。俗呼橋仔頭。
378 鯽魚潭橋:距縣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濫橋。地當孔道,夏、秋水漲,屢修屢壞,常以舟濟。冬、春水涸,編竹覆土其上;輿馬可通。
379 岡山溪橋:距縣城北四十里。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380 鳳山港橋:距縣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漲,用竹筏濟人;冬、春,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381 ——右橋九。
382 硫磺水渡:距縣城西北七里。亦稱田尾渡。當大路之衝,寬十餘丈;有潮流。以小舟濟人。
383 排仔路頭渡:距縣城東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384 阿猴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385 新園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386 萬丹渡:距縣城東三十里。闊約十餘丈,系內海小門。從府治渡海及濱海村莊由水程行者,必過斯渡。小舟濟人。
387 蘭坡嶺渡:距縣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頭。
388 以上四渡,冬、春水淺,對渡不過數十丈。夏、秋注漲,沙埔淹沒,渡程幾至四、五更遠;又系機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發,往來宜慎。
389 旗後渡:距縣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對渡旗後港,水程一里餘。
390 二層行渡:距縣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屬台界、南屬鳳界。夏、秋間,以小舟渡人;冬、春,編竹覆土為橋。
391 蟯港渡:距縣城西北三十餘里。為海口小渡。
392 彌陀港渡:距縣城西北二十餘里。竹筏濟人,輿馬可渡。
393 ——右渡十。
394 陂潭
395 將軍陂:距縣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琅所築。名曰新陂。
396 竹橋陂:距縣城東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來。
397 三鎮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398 大湖陂:距縣城北六十五里。蓄貯天水。
399 赤山陂:距縣城東南一十五里。周圍百餘丈,蓄貯天水。
400 烏樹林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蓄積天水。
401 中衝崎陂: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402 北嶺旗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403 新園陂:距縣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404 硫磺陂:距縣城東二十里。有泉不竭。
405 草潭:距縣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廣。
406 石漯潭: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407 井水潭:距縣城東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觀音山。
408 菱角潭:距縣城東北五十五里。東灌嘉祥里田,西灌維新里、長治裏三里內。
409 ——右陂潭一十四。
410 城池
411 〔縣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炮台五、火藥局一。
412 縣城原在興隆莊;咸豐三年亂後,移駐埤頭,遂城為此。後以舊治為舊城矣。
413 舊縣城:距縣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龜山麓左繞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臨下之勢,在人而不在我。此舊城所以當棄也。
414 衙署
415 鳳山縣署:在縣城東畔。
416 下淡水縣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417 興隆莊巡檢署:在興隆莊即舊城
418 鳳山縣典史署:在縣城東畔。
419 鋪舍
420 縣前鋪:東南至下淡水鋪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
421 楠仔坑鋪:南至縣前鋪二十里、北至中衝鋪二十里。
422 中衝鋪: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
423 鯽魚潭鋪:南至中衝鋪二十里、北至岡山鋪二十里。
424 岡山鋪: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北至府前鋪二十里。
425 府前鋪:南至岡山鋪二十里。
426 每鋪鋪兵四名。
427 ——右鋪舍七所。
428 防汛
429 鳳山營參將一員、都司一員、千總三員、把總五員、外委七員、效用三員。
430 南路營參將署:城南門。駐防鳳山城內。協防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馬步戰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431 存城汛:隨防把總一員、外委二員、額外四員、步戰守兵五百二十名,並管坪仔頭、苦苓門、打鹿潭等三塘。
432 坪仔頭塘:距縣城東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十名。
433 打鹿潭塘:距縣城東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434 苦苓門塘:距縣城東一十里。安兵五名。
435 水底汛:距縣城東南六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丁一百一十名,並管枋寮口汛。
436 舊城汛:距縣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437 石井汛:距縣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名。
438 觀音山汛: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十名。
439 小店塘:距縣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440 蘭陂嶺塘:距縣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441 溪邊塘:距縣城東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442 阿公店汛:距縣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五十名。
443 二濫塘:距縣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444 攀桂橋塘: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五十一名,並管土地公崎。
445 番薯寮汛:距縣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四十二名。
446 南路下淡水營都司署:距縣城東三十里。駐札山豬毛等汛。隨防把總二員、外委三員,效用三員、兵丁二百名。
447 山豬毛汛:距縣城東三十里。隨防把總一員、兵丁六十九名。
448 阿猴汛:距縣城東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六十九名。
449 阿里港汛:距縣城東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員、兵丁八十名。
450 九塊厝汛:距縣城東三十里。協防效用一員、兵丁二十名。
451 新園汛:距縣城東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一百名。
452 茄藤港汛:距縣城東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453 放索塘:距縣城東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454 大昆麓塘:距縣城東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455 潮州莊汛:距縣城東南三十里。協防效用一員、兵丁四十名。
456 萬丹汛:距縣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五十名。
457 東港汛:距縣城東南三十里。協防外委一員、兵丁三十名。
458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459 道里
460 北出平朔門十里至橋仔頭、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濫、十里大湖、八里二層行溪,入台灣縣界。
461 鳳山縣輿圖總說
462 鳳山縣為全台南路盡界也,濱海隅以成邑,因故鎮以為城。據大岡,作東北之藩籬;控打鼓,為西南之門戶。林有阿猴之險,磯崇沙馬之雄。原濕曠平,村莊叢聚;山溪環繞,港𣿭紛歧:固僻壤之奧區,實台疆之後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臨下之勢,每為寇盜所先憑;林逆之亂,曾棄縣城而守埤頭。後□紳民之請也,事竣後,以其地太卑濕,仍留駐舊城。咸豐三年林拱之變,事起於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複退保埤頭,得無恙。夫埤頭者,鳳邑東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鳳鼻;東倚觀音之勝,西臨旗後之淵。濠塹寬深,竹城堅密;全局壯麗,大勢宏開。山海通行,販運便利。官民於是乎安之,文武衙署遷移駐焉。
463 自二層行渡溪,南經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諸莊,關隘重重,足為北方屏障。由埤頭南折而東,近藉赤山為外衛,遠收鳳麓為前屏。越鳳麓西南,則為東港;鳳鼻雄據港岸,琉球嶼遠映海中:此南方之形勝也。
464 埤頭迤南,一片平沙直達苓仔寮,為旗後港矣。旗峰高拱,橫截壯闊;鼓岫回環,平列瘴海。潮流衝緩自北而南,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門戶。
465 進而磯頭、琅嶠,「志」載或二、三百里;蓋謂海岸之繞道耳。若舟行徑渡,不過百里而遙。濱海之區,斥鹵鹽澀,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處,終歲捕魚為業。再入,則崇爻、傀儡諸番。番性嗜殺,無人敢入其境:此東南之大概也。
466 至若風帆所向,北指雞籠,南通蘇澳;東航郡治,西渡漳、泉:雖一隅之蕞爾,固四達之通津。爰書所見以陳。
467 嘉義縣輿圖纂要
468 嘉義縣圖
469 凡例
470 嘉義縣輿圖表
471 嘉義縣輿圖冊
472 嘉義縣輿圖說
473 嘉義縣圖
474 凡例
475 一、冊中所載道里,唯南北內外路及海口各路。其迤東一帶入山道里,已分系冊內「山」條之下,故不贅書。
476 一、邑東眾山皆在莊保不及之處;所書東南、東北者不過舉其略兼者而言,其實則皆東也。故僅記其坐方、道里。
477 一、台地海口土少沙多,一經海漲風台,溪港遷變無定。圖中所繪,皆舉目前實在情形,與「舊志」不無互異;故特聲敘於各條之下。
478 一、塘汛有營屬嘉義而轄及彰化者;只就本邑者書之;他屬不載,省淆混也。
479 餘例與龍溪同。
480 嘉義縣輿圖表
481 嘉義縣輿圖冊
482 疆界
483 坊里
484 山水橋梁、陂塘附后
485 城池
486 衙署
487 鋪舍
488 防汛
489 道里
490 疆界
491 廣:東西六十一里。
492 袤:南北一百三十里。
493 按「志」載:大武巒山人跡罕到;又稱:距縣治二十一里。今查由山麓至縣,實則三十一里。合之西至海岸三十里,共得廣六十一里。
494 東界:至大武巒山麓三十一里,與生番為界。
495 西界:至笨港三十里。
496 南界:至新港溪八十里,以海為界。
497 北界:至虎尾溪五十里,與彰化為界。
498 東南:至枋岸山五十里,與生番為界。
499 西南:至猴樹港三十里,以海為界。
500 東北:至葉林山七十里,與生番為界。
501 西北:至舊土地公港三十里,以海為界港道已淤
502 ——右嘉邑所轄四正、四隅疆界。
503 坊里
504 東:內教場、橫街仔、媽祖宮、觀音亭、關帝廟。
505 西:中和街、十字街、水涵口、魚仔市、米市街、布街、新店街、西門口。
506 南:南街仔、紅毛井、城隆廟、菁仔市。
507 北:總爺街、文廟口、縣學前、義倉口。
508 ——右在城街市。
509 哆囉嘓東上保莊十七。城東方三十里起:木屐莊三十里、竹頭排三十二里、土地莊三十二里、關仔嶺莊三十二里、苦苓崙莊三十二里、頭竹角莊三十二里、仙草埔莊三十二里、內科裡莊三十二里、井仔腳莊三十二里、內埔莊三十二里、外埔莊三十二里、李仔園莊三十二里、二坑仔莊三十二里、水井莊三十二里、竹園莊三十二里、大埔莊三十二里、子龍廟莊三十二里
510 哆囉嘓東下保莊四十。城東方三十里起:牛港嶺莊�
URN: ctp:ws60848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