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三十五·樂考八

《卷一百三十五·樂考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石之屬雅部
2
陳氏《樂書》曰:「石之為物,堅實而不動。其卦則《乾》,其時則秋冬之交,其方則西北之維,其風不周,其聲尚角,其音則辨,立冬之氣也。先王作樂,擊之以為磬之屬焉。蓋金石之樂,其聲未嘗不相應。莊子曰:『金石有聲,不考不鳴。』《國語》曰:『金石以動之』。唐李真以車鐸而得徵音之石,則其相應可知。三代之樂既壞於秦漢,漢至成帝尚未有金石之樂。及晉武破苻堅之後,而四廂金石始備焉。後世復以泗濱石其聲下而不和,而以華原所出者易之,信乎審一以定和,難哉!」
3
磬 《周禮·冬官》:「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必先度一矩為句,一矩為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磬之制有大小,此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耳。倨音據。句,沈音鉤,註同。矩,如字。先度,待洛反。其博為一博,謂股博也,廣也,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之厚鄭司農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所當擊者也。」康成謂股,外面;鼓,內面也。假令磬股廣四寸半者,股長九寸也;鼓廣三寸,長尺三寸半者,厚一寸也。已上則摩其旁鄭司農云:
4
「磬聲大上則摩金慮其旁。」康成謂大上,聲清也,薄而廣則濁。巳上,時掌反。
5
注同。大音泰。摩,他賀反。下同。金慮音慮,已下則摩其大下,聲濁也。
6
短而厚則清。音端,劉又音穿,本或作端。」
7
宋明道制新樂,特磬十二:黃鍾、大呂,股長二尺,博一尺,鼓三尺,博六寸九分寸之六,弦三尺七寸五分;太簇以下,股長尺八寸,博九寸,鼓二尺七寸,博六寸,弦三尺三寸七分半。其聲各中本律。黃鍾厚二寸一分,大呂以下第加其厚,至應鍾厚三寸五分。詔以其圖送中書。議者以為「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其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之厚。」今磬無博厚,無長短,非也。元祐初,范鎮上樂議,曰:「臣所造編磬,皆以《周官·磬氏》為法,若黃鍾股之博四寸五分,股九寸,鼓一尺三寸五分;鼓之博三寸,而其厚一寸,其弦一尺三寸五分。十二磬各以其律之長而三分損益之,如此其率也。今之十二磬,長短、厚薄皆不以律,而欲求其聲,不亦遠乎?鍾有齊也,磬,石也,天成之物也。以其律為之長短、厚薄,而其聲和,此出於自然,而聖人者能知之,取以為法,後世其可不考正乎?考正而非是,則不為法矣。特磬則四倍其法而為之。國朝祀天地、宗廟及大朝會,宮架內止設鐘,惟后廟乃用特磬,非也。今已升后廟,特磬遂為無用之樂。臣欲乞凡宮架內於鐘後各加特磬,貴乎金石之聲小大相應。」
8
陳氏《樂書》曰:「古之為磬,尚象以制器,豈貴夫石哉?尚聲以盡意而已。
9
鐘圓中規,磬方中矩,則倨句一矩有半,觸其弦也。其博為一,股博一律也;股為二,後長二律也;鼓為三,前長三律也。股非所擊也短而博,鼓其所擊也長而狹。鄭司農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康成云:『股,外面;鼓,內面。』則擊者為前而在內,不擊者為後而在外,內者在下,外者在上。其大小、長短雖殊,而其厚均也。黃鍾之磬,股、鼓皆厚二寸,則餘磬可推矣。史傳論造磬者多矣,或謂黃帝使伶倫為之,或謂堯使母句氏為之,或謂叔為之。以《明堂位》考之,叔之離磬,則特縣之磬。然則非特縣之磬,未必非母句氏、伶倫所造也。《曲禮》言『立則磬折垂佩』。《考工記》『言磬折以三五』,則磬取屈折之義也。先儒謂磬之為言勁也,豈曰屈折然邪?」
10
又曰:「小華之山,其陰多磬;鳥危之山,其陽多磬;高山,涇水出焉,其中多磬。則磬石所自,固雖不一,要之一適陰陽之和者。泗濱所貢浮磬而已,蓋取其土少而水多,其聲和且潤也。然其制造之法,倨句一矩有半。外之為股,內之為鼓,其薄厚莫不有數存於其閒。已上則摩其旁,而失之太清;已下則摩其端,而失之太濁。要之一適清濁之中者,薄以廣且厚而已。有虞氏命夔典樂,擊石拊石,至於百獸率舞,庶尹允諧者,由此其本也。蓋八卦以乾為君,八音以磬為主。
11
故磬之為器,其音石,其卦《乾》。乾位西北而夭屈之,以為無有曲折之形,焉所以立辨也?故方有西有北,時有秋有冬,物有金有玉,分有貴有賤,位有上有下,而親疏長幼之理,皆辨於此矣。古人論磬,嘗謂有貴賤焉,有親疏焉,有長幼焉。三者行,然後王道得;王道得,然後萬物成,天下樂之。故在廟朝聞之,君臣莫不和敬;在閨門聞之,父子莫不和親;在族黨聞之,長幼莫不和順。夫以一器之成而功化之敏如此,則磬之所尚,豈在夫石哉?存乎聲而已。然擊石拊石,堂上之樂也;百獸率舞,堂下之治也。堂上之樂足以兼堂下之治,堂下之樂不足以兼堂上之治。故昔王阜為重泉令,擊磬而鸞舞,則夔之擊磬而獸舞,豈無是理哉?唐天寶中,廢泗濱磬而以華原石代之,卒致祿山之禍。元、白賦詩以譏之,誠有意於去鄭存雅矣。自時而後,有取華陽響石為七縣焉,豈亦得泗濱浮磬之遺乎?徐景安謂浮磬擊有五音,以七音言之,非也秦刻嶧山以頌德曰:「刻此樂石,」蓋嶧山近泗水故也。」
12
△玉磬 天球
13
陳氏《樂書》曰:「春秋之時,齊侯以玉磬賂晉師止兵,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禮記·郊特牲》言諸侯宮縣而擊玉磬,《明堂位》言四代樂器而拊搏玉磬,則玉之於石,類也,玉磬則出乎其類矣。《書》言『天球在東序』,《詩》言『受小球大球』,蓋物之美者莫如玉,而球又玉之美出於自然者也。先王樂天以保天下,因天球以為磬,以其為堂上首樂之器,其聲清徹,有隆而無殺,眾聲所求而依之者也。《商頌》曰:『依我磬聲』,本諸此歟!《呂氏春秋》言『堯命夔鳴球以象上帝玉磬之音』,《傳》言『金石有聲,不考不鳴』,《禮》言『玉之清越,以長樂也。』由是觀之,鳴球之樂,雖出於所考,要之其聲清越以長,無量於羽屬鱗屬之鳴也。梓人為┺ね,取羽屬清揚而遠聞者以為磬ね。故擊其所縣,而由是ね鳴。取鱗屬以為┺,且其匪色必似鳴矣。然則謂之鳴球,非若瀛州青石之磬不擊而自鳴也。其鳴也因夔而已。漢武帝建招仙靈閣於甘泉西,上有浮金輕玉之磬,非古制也,其武帝之侈心乎!晉賀循奏登歌之ね,採玉以造磬;隋蘇夔妙達音律,造玉磬獻於齊;唐制:宗廟殿庭用玉磬。則玉磬堂上之樂,登歌用焉。《書》言搏拊琴瑟以詠,而以鳴球為先,義可見矣《通禮義纂》曰:
14
「晉賀循修奏登歌之ね,採玉造小磬,宗廟殿用玉,郊丘用石,本去堂上樂以歌,故名歌鐘、磬。唐制,設歌磬於壇上之西,歌鐘於東,近南北向,至匏竹立於壇下。」。《國語》曰:『蒙ギ。』《漢》樂章曰:『軒朱ギ磬』。蓋ギ與球同而字異,其實一也《治聞記》曰:「隋文帝開皇十四年,於翟泉獲玉磬十四,垂之於庭,有二神人擊之,其聲絕妙。」《國史纂異》曰:「潤州得十二玉磬以獻,張率虔叩其一曰,晉某歲所造。」《開天傳信記》曰:「太真妃最善擊磬搏拊之音。明皇令採藍田綠玉為磬,尚方造иね流蘇之屬,皆令鈿珠翠珍怪之物雜飾之。又鑄二金獅子以為趺。其他採繪縟麗,製作精妙,一時無比也。」由是觀之,玉磬十二古之制也。益之為十四,後世倍七音之失也。至於飾以金珠珍怪,趺以金獅騰攫,其唐明皇之侈心乎!不為有道之主所取也。」
15
△編磬 離磬喬
16
陳氏《樂書》曰:「磬之為器,昔人謂之樂石,立秋之音,夷則之氣也。蓋其用:編之則雜而小,離之則特而大。叔之離磬則專,ね之特磬非十二器之編磬也。古之為鐘,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其為磬非有齊量也,因玉石自然,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而已。《爾雅》:『大磬謂之介,徒鼓磬謂之喬。』《周官》:『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言編鐘於磬師,則知有編磬矣。《爾雅》言大以見小,磬師言鐘以見磬。大則特縣,小則編縣。《儀禮》:『鞀倚于頌磬西。』則所謂者,其編磬之繩歟!《小胥》:『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鄭康成釋之,謂編縣之十六枚同在一ね謂之堵,鐘磬各一堵謂之肆。《禮圖》取其倍八音之數而因之,是不知鐘磬特八音之二者爾,謂之取其數可乎?《典同》:
17
『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則編鐘、編磬不過十二爾,謂之十六可乎?嘗讀《漢書》,成帝時,於犍為水濱得石磬十六,未必非成帝之前工師附益四清而為之,非古制也。康成之說,得非因此而遂誤歟?古有大架二十四枚同一иね,通十二律正倍之聲,亦庶乎古也{郭璞曰:「{喬音囂,以玉飾之。」}}。宋朝元豐中,施用李照編鐘,阮逸編磬,仍下王樸樂二律,以寫中和之聲,可謂近古矣。然補注四聲以足十六律,非先王之制也。」
18
△笙磬 頌磬歌磬
19
陳氏《樂書》:「《大射之儀》:『樂之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西階之西,頌磬東面。』蓋應笙之磬謂之笙磬,應歌之磬謂之頌磬。笙磬位乎阼階之東而面西,以笙出於東方,震音,象萬物之生也。頌磬位乎西階之西而面東,以頌出於歌聲,而聲出於面言之方也。《鄉飲酒》之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鄉射》之禮:『笙入,立於縣中,西面。』蓋笙磬在東而面西;頌磬在西而面東。笙入,立於縣中之南而面北,故頌磬歌於西,是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所以貴人聲也。笙磬吹于東,是以東方為下,所以賤匏竹也。《大射》:『鞀倚于頌磬西。』頌磬在西而有,是編磬在西而以頌磬名之,特磬在東而以笙磬名之。《周官》:『視了掌凡樂事:播鞀,擊頌磬,掌太師之縣。』則頌磬,編磬也;笙磬,特磬也。縣則又兼編與特言之。然言笙磬,繼之以鐘應笙之鐘也,笙師共笙鐘之樂。是以言頌磬,繼之以鐘,應歌之鐘也。《左傳》『歌鐘二肆』是己。《詩》言『笙磬同音』,《書》言『笙鏞以閒』,大鐘謂之鏞,則笙鏞,特縣之鐘也。以笙鏞為特縣之鐘,則笙磬為特縣之磬明矣。蓋笙,震音;磬,乾音。其音皆陽;鏞,兌音,其音則陰。是笙、磬異器而同音,笙、鏞異音而同和。然則特磬、特鐘、編鐘、編磬,皆各堵而同肆,則隨之而已。大夫判縣,天子倍之而為宮,士去天子之三而為特,諸侯倍士之二為軒。名位不同,樂亦異數故也。唐之歌磬,編縣十六,同一иね,合二八之聲,郊祀設於壇上,宗廟設於堂上,皆次歌鐘之西,節登歌之句,非不合周之頌磬也。然不知編縣十六同一иね,鄭康成之說,非先王之制也。」[B121] 徒鼓鐘謂之修,徒擊磬謂之[B121]。
20
唐《禮書》:「先蠶降神,宮縣之樂不用鐘,以十二大磬代之,與房中之樂同設,非先王之制也。」
21
△石之屬胡部
22
編磬十六枚 唐西涼部之樂,非特有編鐘,亦有編磬,段安節《樂府雜錄》論之詳矣。以西涼方響推之,一架用十六枚,則其編鐘、編磬,亦不過十六耳。
23
△石之屬俗部
24
編磬上每ね二十四枚,中每ね十六枚,下每ね十四枚
25
編磬二十八之說,始於漢之鄭康成,非古制也。大架所用二十四枚,應十二律倍聲,唐李沖所傳也。
26
小架所用十四枚,通黃鍾一均上倍之,大周正樂所出也。二八之制,其失自乎四清;二七之制,其失自乎二變。上不失之四清,下不失之二變,其為李沖所傳者乎。《樂苑》曰:「堂上磬十四枚:下七枚,具黃鍾一均聲;上七枚,倍也。」非徒不知去二變以協律,亦不知堂上特設黃鍾一以上拊之制也。
27
石鼓 《傳》稱「八方之荒,有石鼓焉,蒙之以皮,其音如雷。」零陵有鳴石二,其狀似鼓,亦謂之石鼓,磬之類也。晉時吳郡臨平有石鼓出焉,考之無聲。
28
張華謂武帝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卒如其言,聲聞數里。郭緣生《述征記》曰:「逢山祠有石人石鼓。」《臨海記》曰:「白鶴山有石鼓如金石之響,《後秦記》曰:「天水冀地,石鼓鳴野,群雉皆ず。」《齊地記》曰:「城東祠山,有石鼓,將有寇難則鳴,所以豫警備也。」《吳興記》曰:「長城有夏架山石鼓,盤石為足,聲如金鼓,鳴則三吳有兵矣。」《郡國志》:「吳王離宮在石鼓山,南有石鼓。」要之,皆感應異器,鼓鳴即兵起,非樂器之常也。
29
玉鼓 《春秋孔演圖》:「有人金卯興於豐,擊玉鼓,駕六龍。」然則鼓蓋有以玉為之者矣。
30
石鐘 《武昌記》:「鐘臺山有一石鐘,或時鳴響,遠邇聞之,故名鐘臺。」裴子野宋略》曰:「永嘉元年,鐘山洪水,有鐘自山流出,時人因以名之。」
31
玉律 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六,孔為十二音。晉武帝時,汲冢亦獲玉律。故古法物有七品,而姑洗、中呂,玉律居二焉。《尚書中候》曰:「用玉為律以候之。」東漢以玉律十二候氣,於殿中以竹律六十候氣,於靈臺以十二律候氣,先王之法也,以六十律候之,豈因京房之陋歟?王子年《拾遺》記,亦謂延吹玉律而天神俱降,其言迂誕。
32
玉 黃帝之時,西王母獻昭華玉,然則下管蓋有以玉為之者矣。
33
笙 漢奚景及說文曰:「舜祠下得笙白玉管,」則古人蓋有以玉為笙者。
34
紫玉簫 白玉簫 唐咸寧中,張毅塚中得紫玉簫,古有《紫玉簫曲》是也。
35
明皇天寶中,安祿山自范陽入覲,獻白玉簫管數百,陳於梨園,則玉簫之器,蓋不始於古矣。
36
玉琴 吳均續齊諧記》述王彥伯善鼓琴,嘗至吳郵亭,維舟中渚,秉燭理琴,見一女子坐東床,取琴調之,似琴而非,聲甚哀,雅類今之登歌,乃楚《明光曲》也,唯嵇叔夜能為此聲。彥伯請受之,女更為彈。遲明,女取錦繡等物贈別,彥伯以玉琴答之而去,則古人固有以玉為琴者矣。
37
玉笛 《梁州記》:「咸寧中,有盜竊發張駿塚,得白玉笛。唐天寶中,明皇命紅桃歌貴妃《梁州曲》,親御玉笛,為之倚曲。」則玉之為樂器,非特可為笙簫,亦可為笛矣。今士夫之家,往往有之《開天傳信記》載:「唐明皇嘗坐朝時,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進奏曰:『陛下向來數以手指按其腹,豈非聖體小不安邪?』明皇曰:『非也,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余以《上清之樂》,流亮清越,殆非人所聞也,酣醉久之,合奏諸樂以送吾歸,其曲淒楚動人,杳杳故耳。吾以玉笛尋之,盡得之矣。坐朝之際,慮物遺亡,故懷玉笛,時手指上下尋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因為之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再拜,且請其名,明皇笑曰:『此曲名《紫回》。』遂載於樂章,今太常刻石在焉。」
38
瑤ね如衣架
39
《楚辭》曰:「簫鐘兮瑤ね。」然則瑤玉以為鐘ね,希代之器,非可為後世法也。
40
玉方響 《杜陽編》述唐文宗時,有宮娥沈阿翹,本吳元濟之妓,嘗自進元濟所與一白玉方響,光明潔冷,可照數十步,以犀為槌,以檀香為架,芬馥襲人,彌月不散,制度精妙,希世之寶也。
41
神鉦其狀如鼓
42
《郡國志》:「洞庭山有宮五門,東有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其聲清越,世所謂神鉦也。」晉孝武樂章曰:「神鉦一震,九域同來。」
43
石角 《三國典略》曰:「初,魏世山摧,得三石角,藏之武庫。」至是齊主入庫,賜從臣兵器,特以此角賜平秦王歸彥,曰:「餘事常山不得反,事長廣得反。反事時,將此角哧漢也。」
44
○上之屬雅部
45
陳氏《樂書》曰:「土則埏埴以成器,而沖氣出焉。其卦則坤,其方則西南之維,其時則秋夏之交,其風則涼,其聲尚宮,其音則濁,立秋之氣也。先王作樂,用之以為塤之屬焉。蓋塤、篪之樂,未嘗不相應。《詩》曰:『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又曰:『如塤如篪。』《樂記》:『以塤篪,為德音之音。』《周官》:笙師并掌而教之,則其聲相應。信矣。」
46
△土鼓
47
陳氏《樂書》曰:「《禮運》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尊而А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明堂位》曰:『土鼓蕢桴,伊耆氏之樂也。』蓋樂以中聲為本。土也者,於位為中央,於氣為沖氣。則以土為鼓,以土蕢為桴,所以達中聲者也。伊耆氏之樂,所尚者土。鼓則中聲作焉。
48
擊者蕢桴,則中聲發焉。禮之初,始諸燔黍捭豚以為食,尊А飲以為飲。然則蕢桴土鼓有不為樂之初乎?《周官》章:凡逆暑於中春,迎寒於中秋,祈年於田祖,祭蠟以息老物。一於擊土鼓而已,有報本反始之義焉,夫豈以聲音節奏之末節為哉?此所以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也。然土鼓之制,窪土而為之,故《禮運》之言土鼓,在乎未合土之前,與壺涿氏炮土之鼓異矣。杜子春謂以瓦為陶,以革為面,不稽《禮運》之過也。」
49
瓦鼓 《周官》:「壺涿氏除水蟲以炮之鼓。」鄭康成以為瓦鼓也。
50
古缶形如足盆,或曰形如覆盆,以四杖擊之
51
土音缶,立秋之音也,古者盎謂之缶。則缶之為器,中虛而善容,外圓而善應,中聲之所自出者也。唐堯之時,有擊壤而歌者,因使質阜以糜各冥缶而鼓之,是以易之。盈缶見於比,用缶見於坎,鼓缶而歌見於離,《詩》之擊缶,見於《宛邱》,是缶之為樂,自唐至周所不易也。昔秦、趙會於澠池,趙王為秦王擊缶,亦因是已,孰謂始於西戎乎?先儒之說,一何疏邪!徐曰:「聽黃鍾之音,知擊缶之細」,則缶之樂,特其器之細者歟!
52
△大塤古塤小塤
53
陳氏《樂書》曰:「《周官》之於塤,教於小師,播於瞽蒙,吹於笙師。
54
以塤為德音見於《禮》,如塤如篪見於《詩》。則塤之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數也;中虛上銳如秤錘然。火之形也。塤以水火相合而後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後成聲,故大者聲合黃鍾、大呂,小者聲合太蔟、夾鍾,要在中聲之和而已。《風俗通》謂圍五寸半,長一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六空也,蓋取諸此。《爾雅》大塤謂之[A14B],以其六孔交鳴而喧嘩故也。譙周曰:『幽王之時,暴公善塤。』《世本》曰:『暴公作塤』蓋塤之作,其來尚矣,謂之暴公善塤可也,謂之作塤,臣未之敢信矣。塤又作塤者,金方而土圓,水平而火銳,一從熏,火也;其徹為黑,則水而已;從圓,則土之形圓故也。或謂塤,青之氣。陽氣始起,萬物暄動,據水土而萌,始於十一月,成於立春,象萬物萌出於土。
55
中是主土王四季所言,非主正位六月而言,亦一說也塤,六孔:上一,前三,後二。王子年《拾遺記》曰:「春皇庖犧氏灼土為塤,禮樂於是興矣。」
56
雅塤 頌塤 古有雅塤如鴈子,頌塤如雞子,其聲高濁,合乎雅頌故也。今太常舊器無頌塤。至皇祐中,聖制頌塤,調習聲韻,並合鍾律。前下一穴為太簇,上二穴:右為姑洗,啟下一穴為仲呂;左雙啟為林鍾。後二穴:一啟為南呂,雙啟為應鍾,合聲為黃鍾。頌塤、雅塤對而吹之,尤協律清和,可謂善矣。誠去二變而合六律,庶乎先王之樂也。
57
○土之屬胡部
58
胡缶 古者西戎用缶以為樂,黨項因亦擊缶焉。然則缶本中國樂器,竊意夷人竊而用之也。李斯曰:「擊甕扣缶,真秦之聲。」豈以秦人盡有西戎之地而為此聲故邪?
59
○土之屬俗部
60
七孔塤 一三五為九,二四為六。九者陽數之窮,六者陰數之中。古塤六孔,用其方色,所以應六律出中聲也。今太樂舊塤七孔,上下皆圓而髹之,以應七音而已,非先王雅樂之制也明道時,禮官言太樂塤舊以漆飾,敕令黃其色,以本土音云
61
八缶,如水盞,凡八,置之桌上
62
唐永泰初,司馬滔進《廣平樂》,蓋有八缶,具黃鍾一均聲。
63
八孔塤 景祐馮元《樂記》:「今太樂塤,八孔:上一,前五,後二。髹飾其上。」《釋名》曰:「塤之為言,喧也,謂聲濁,喧喧然,主塤言之。」又曰:
64
「塤,曛也,主塤言之。」故《說文》曰:「塤為樂器,亦作塤。」其實一也。
65
水盞
66
近世民閒用九甌盛水擊之,謂之水盞。合五聲四清之音,其制蓋始於李琬,特世俗之樂,非雅調也。
67
拊瓶 扣甕 擊甌以十二磁甌為一棹
68
唐武宗大中初,天興縣丞郭道源取邢甌越甌十二酌水作調,以著擊之,其音妙於方響。咸通中,吳亦精於此。
69
劉安曰:「窮鄉之社,扣甕拊瓶,相和而歌以為樂。」豈亦擊甌類歟!《墨子》「農夫息於吟缶之樂」亦此類。
70
擊壤 壤之為器,以木為之,形如覆節,長一寸餘,前廣後銳,童子之樂也,與堯時擊壤而歌者異矣。
71
鼓盆覆缶
72
古之缶制,形如覆盆。缶類也。莊周鼓盆而歌,以明哀樂不入於焜次,齊景公飲酒,去冠披裳而鼓盆,晏子責之。
73
土 唐《歷代樂儀論》:「俗樂之器,土則附革而為也。」呂不韋曰:
74
「堯使質阜以糜各冥缶而鼓之。」然則土豈亦糜各冥缶之類歟?
75
腰鼓 腰鼓之制,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纖腹。沈約宋書》:蕭思話好打細腰鼓,豈謂此歟!
76
瓦琵琶 晉阮咸善彈琵琶,後有發咸塚者,得琵琶,以瓦為之,時人多不識之。以琴合調,大抵異器而同音也。
URN: ctp:ws61312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