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蜀中廣記卷六十四

《蜀中廣記卷六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明)曹學佺 撰。
2
○方物記第六
3
食饌。
4
《山海經》曰:「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黍膏稷」。《補註》云:「蜀人種稷於深山中,以釀郫筒,酒間以作飯也」。
5
揚雄《益州箴》曰:「有稉有稻,自京徂畛,民攸溫飽。其《蜀都賦》則云:五榖、馮戎,瓜瓠饒多矣」。
6
《華陽國志》曰:「綿竹縣劉焉初,所治綿與雒各出稻稼,畝收三十斛,有至十五斛。又曰:江州縣北有稻田出御米。賈逵曰:梁,香米也。蜀本梁州出香米,謂之竹根黃。按谷名,有榿木,紅蔬名,有老鶯菌者,皆蜀中之佳號。
7
戎菽,蜀人所謂胡豆也。《志》云:「蜀人得種於羌戎,故名」。又云:「即蠶豆多食,傷腎而面黑黃」。山谷戎州荅李任道謝分豆粥詩》云:「豆粥能驅晩瘴寒,與公同味更同餐。安知天上養賢鼎,且作山中煮菜看」。《益州方物略》曰:「佛豆粒大而堅,農夫不甚種,唯圃中蒔之,以鹽漬食,小兒所嗜也」。贊曰:「豐粒茂苗,豆別一類,秋種春斂,農不常蒔」。又云:「紅豆花白,實若大紅,豆葉如冬青」。蜀人以為果飣。贊曰:「葉圓以澤,素蘤春敷。子生莢間,纍累綴珠」。
8
陸游云:豌豆之不實者,其葉名巢菜,蜀以為蔬」。《廣志》曰:朱提有秬豆花、紫苗似小豆,可為麫云。
9
巴志》:「三峽兩厓,土石不分之處,皆種燕麥。春夏之交,黃遍山谷,土民賴以充食。蜀人言食燕麥後咽水,能令下泄。一名油麥漂之,可作麫。
10
宋皇祐初,彭山縣上《瑞麥圖,仁宗曰:「朕嘗禁四方獻瑞,今得西川麥秀圖,可謂真瑞矣。其賜田夫束帛以勸」。淳熙九年,夔州進士陳謙亨進瑞麥,其穗二十六有三岐者。太守閩中林栗圖而贊之曰:「淳熙天子御圖三七協氣所鍾,嘉禾乃出巴、夔之山,亙連阡陌,或兩其岐,或六其脊,惟是西門近郊所植,六六同穎,函三為一。茲誠剏見,圖寫漏逸,乃知人為不逮天力。上方寅畏,擯華務實,臣不敢獻私志於室,采詩之官,汗青之筆,編諸詩書,示此其質。
11
范成大《東郊觀麥苗詩》:去歲秋霖麥下遲,臘殘一雪潤無泥。相將飽吃滹沱飰,來聽林間快活啼」。
12
揚雄《蜀都賦》有芍藥之羹,甘馥之和,方輿勝覽,廣安軍有十似,若所謂金羹玉飯,非溢美也。
13
王隱晉書:郪縣王長文,字德睿,州辟別駕,佯狂不就,乃微服竊出,至成都市中,蹲地嚙胡餅,白傅忠州寄胡餅,與楊萬州詩胡麻餅様,學京都麫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王蜀。時有趙雄武者,號趙大餅」,出典名郡,為一時富豪嚴潔,奉身精於飲饌,居常不使膳夫,六局之中,各有二婢,執役當廚者十餘輩,皆著窄袖,鮮潔衣妝事,一食邀一客,必水陸俱備,雖王侯之家不得相仿。能造大餅,每三年麫擀一所,大如數間屋,或大內宴聚,或豪家有廣筵,多於獨盛,內獻一所裁割用之皆有餘矣,雖懿親密分,莫知擀造之法,以此得名。
14
《少陵詩》:「西歷青羌阪,南留白帝城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註》云:「峽人以蜜煎餅,謂之粔籹」,江南謂之膏環也」。《山谷年譜》:「紹聖三年五月,弟知命攜一妾一子及山谷子相相之母,將抵黔南山谷,與書云:「初五日宿大浩,初六日,可來,趂迭石早飯」。又云:「今日甚思汝輩同剝粽子也」。又有帖云:「昨仲牖過此,盛稱亞室之秀慧,纎濃合度笑,語不可忘,女紅尤妙。公濟來」。又言:「作瓠羹極地道,故奉麫一石作瓠羹也。一𠽁」按此帖在戎州,見本志。
15
《蜀都賦》曰:麫有桄榔寰宇記》:播州㽛町縣有桄榔木,可以為麫,百姓資之」。宋新繁梅摰《登成都普賢閣觀桄榔詩》曰:「他年薄宦守西甌,一瞬流光二十秋。今見桄榔兩嘉樹,恍如重到海。邊游。太守王素和云:「聞說桄榔南海頭,移來西蜀屢經秋。自緣賦得詩情苦,不覺攀條憶舊游」。
16
古記云:大饑不饑,蜀有蹲鴟。史記:蜀卓氏之先趙人,秦破趙遷卓氏夫婦推輦而行曰:吾聞岷山沃野,下有蹲鴟,乃求逺遷,致之臨卭。揚雄蜀都賦曰:「聞蹲鴟之沃野,則以為世濟陽九。注云:濟,人飢也,葉似蹲鴟。華陽國志曰:「汶山郡都安縣有大芋如蹲鴟,諺曰:富何卒耕水窟,貧何卒,耕水窟」。言芋田能貧能富也。顏氏家訓,梁有權貴讀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以為羊字。後有餉羊肉者,即答書云: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寰宇記:「雲安有瓜疇芋區,區以薯蕷,疇以貫瓜,皆伏草根也。瓜疇芋區本於左。賦方物略云:「蜀芋多種,以赤鸇為最,俗號赤鸇頭,形長而圓,但子不繁衍。又有蠻芋亦美,其形圓而子,蕃人多蒔之,最下為搏果芋搏接也。言可接果,山中人多食之。本草有青紫白真蓮,禪野六種,惟野不堪食。贊曰:芋種不一赤鸇,則貴民儲于田,可用終歲。範蜀公詩:「白岩霜重紅梨曉,銀礫煙深紫芋秋」。按銀礫村名在犀浦,出芋圓而佳,與他產異。東坡詩朝行犀浦催收芋,是矣。廣志曰:蜀、漢既繁芋,民以為資,凡十四等。君子芋大如斗魁,又如杵■〈草、旅〉、草殻芋鋸子,芋勞巨芋,青浥芋。此四等多子,淡善芋魁,大如瓶,少子葉如傘蓋,紺色,紫莖長丈餘,可作羹臛微澀,得飲乃下蔓。芋緣枝生,大者次二三升,雞子芋色黃,百果芋魁。大子繁畝收百斛,種一百畝以養彘,早芋。七月熟,九面芋,大而不美象,空芋大而弱,食易飢,青芋素芋皆不可食。
17
揚雄《蜀都賦》:「五肉七菜,勝飫腥臊。故梁昭明啟曰:「呉愧千里之蓴,蜀慚七菜之賦也」。劉賓客嘉話》云:「諸葛所止令兵士種蔓菁,取其纔出,甲可生,啖也。葉稍舒,可煮食也。久居隨以滋長也,棄去不足惜也,回則易尋而採之也。冬有根,可斸食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溥乎?」三蜀人今呼為諸葛菜」。
18
高力士感《巫縣薺菜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
19
本草益州有苦菜,乃是苦□,即龍葵也。《寰宇記》:「益州舊貢龍葵桐」。《君藥錄》曰:「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從葉出,莖直花黃,八月實黑,實落而根復生,凌冬不枯,方物略真珠菜。戎、瀘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縷纎蔓,首如貫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煮,可行數千里不腐也。《贊》曰:「植根水中,端若串珠皿,而瀹之可以代蔬」。
20
《本草》,蜀人謂薇為「巢菜」,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東坡元修菜詩序:菜之美有吾鄉之巢,故人元脩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復云吾家菜耶?」因謂之元脩菜」。餘去鄉十五年,思而不得見。元脩適自蜀來,見予于黃,乃作詩使致其子種之。東坡之下,摠志巢菜,葉似槐,而小子如小豆,夏時種以糞田,其苗可食。《齊民要術》云:「蜀芥蕓薹取其葉者,皆七月半。種地欲糞熟蜀芥一畝,蕓薹一畝。種法與蕪菁同,既生亦不鋤之。十月後,足霜乃收取其子者,則二三月好雨澤時種,旱則畦種水澆,五月熟而採之。
21
益州記》云:綿竹東武山有江池,出白蓴,冬夏帶絲肥美,為一州最。《地圖記》云,是諸葛亮池中物。宋元嘉中,刺史陸岩嘗取以獻。
22
《高僧傳》云:綿州淨慧寺僧惠寛,出家在寺,其寺近池,人多捕魚為業,寛與授戒,且曰:「爾輩不當如此為給,吾能令汝所得,不失於舊」。因指其池畔盡生菌蕈,漁人採之,省力得利與魚同,後人因呼為「和尚蕈也。
23
《蜀都賦》:「樊以蒩圃。蒩,草名。《廣蒼云》:「蕺者,蒩也」。《文選注》云:「土茄覆地而生根,可食,蜀人謂之香蒩。黃魯直,謝楊履道送銀茄。四首藜藿盤中生精神珍蔬長蒂色。勝銀朝來鹽⺶飽滋味已覺瓜瓠漫輪囷。又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壩裏紫彭亨,蜀人生疏不下箸,吾與北人俱眼明」。又白金作顆非椎成中有萬粟嚼輕冰。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又畦丁收盡,埀露實葉底,猶藏十二三待得銀包已成穀,更當乞種過江南。天社任淵註云:「椎成漢劍名,蓋借用耳。茄之老者,其子堅黑如穀。
24
漢犍為郡不狼山出鄨水入沅,有野生薜可食。按《司馬相如傳》。《薜莎《註》云:薜,藾蒿也。水,草名。
25
《琅嬛記》云:「猿啼之地,蕨乃多有,每一聲遽生萬莖。今峽人以為粉用作「餅飥」。東坡《送蜀僧去塵詩》,「拄杖挂經須倍道,故鄉春蕨已闌干」。《丹鉛錄》云:「黃山谷有蕨牙初,長小兒拳」以為竒句。然太白詩已有「不知行徑下,初拳幾枝蕨」之句矣。
26
《廣志》曰:蜀地溫食瓜,至冬熟,有秋泉瓜,秋種亦冬熟。《齊民要術》云:「取白米一斗,䥶中熬之以作糜,下鹽使咸淡適口,調其寒熱,拭瓜以投,其中蜜塗甕」。此蜀人方美好」。陸機《瓜賦》云:「桂髓起于巫山矣」。《寰宇記》:「巂州有斯難樹,生子如瓜味酸可生食」。
27
《別錄》曰:五木耳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即暴。《乾山海經》曰:「崍山,其草多薤韭。《酉陽志》云:「邑梅長官司南八里韭山,昔有遺韭種于山,頂長丈餘,四時茁茂,夷人刈食之何少?卿子應《詩》:梁山薤,黃妙天下,玉筯金釵盈大把。其色鮮黃味美脆」。
28
巴南山川記》有石蒜、石蔥。《馬湖志》,元時馬湖蠻貢獨本蔥。
29
《呂氏春秋》曰:「和之美者,蜀郡楊樸之姜」。註云:「楊樸,地名。《梁山志》:「治北十五里,高梁山壤黃而腴。其人業樹姜,衣食取給焉」。
30
《漢書》:武帝使唐蒙諷曉南越,食蒙以蒟醤,謂從西北䍧牱江來,故曰感蒟。醤竹杖則開。䍧牱,越巂也。《正義》曰:蒟,似榖,葉如桑,以葉作醤,酸美。顏師古曰:亦名浮留,似蓽撥嶺南,取葉、和、檳榔食之。嵇含南方草木狀》云:蒟醤,蓽茇也,大而紫曰蓽茇,小而青曰蒟,可以調食,故曰醤。《丹鉛錄》云:今永昌人猶以蓽茇為豉方物,略蒟出渝、瀘、茂、威等州,葉如王瓜厚而澤實若桑椹,緣木蔓,生子熟。時外黑中白,長三四寸,以蜜藏而食之,辛香能溫。五藏,或用作醤。善和食味贊》曰:蔓附本生,實若椹纍。或曰浮留,南人謂之和,以為醬,五味告宜。按《蜀記》曰:扶留木根,大如箸,又似栁根,有蛤名。古賁生水中,燒以為灰,曰牡蠣粉。先以檳榔著口中。又取扶留藤一寸,古賁灰,少許同嚼,除胸中惡氣韻,府蒟葉如桑子,如甚玩之近是,但今人不解為醬而以為曲。《寰宇記》有蒟醤山,在故都濡縣,今之彭水也。
31
常璩《巴志》云:「蔓有辛蒟園,有芳蒻。《蜀都賦》,其圃則有蒟蒻。茱萸《註》云:「蒻,草也,其根名蒻,頭大者如斗,其肌正白,以灰汁煮則凝以苦酒淹食之。蜀人是珍本草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為鬼頭。《益州記》云:蜀人以冬月取蒻莖舂碎,炙之,水淋,一宿為葅。
32
《禮記》註藙音藙煎,茱萸也。《爾雅》謂之榝色,八切廣雅𣐊榝欓,越椒,茱萸也,一名藙根,東南行者勝子,至九月九日氣烈而熟,故俗至是日折以辟惡氣。又有名食茱萸者,其本髙大至百尺餘,枝莖青黃,上有小白點葉,類油麻花黃,蜀人呼其實為「艾子,即藙音之訛也。《戎州志》:「土人以艾子為油樹,高數丈子,如茱萸糜之,而取其汁,烹蔬筍,味辛香。方物略艾子,實正綠味辛,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投之。少選,香滿盂盞。或曰作為膏,尤良」。按揚雄《蜀都賦》作「藙藙」。艾同音云:「《贊》曰:綠實若萸味辛香苾,投粒羹臛椒桂之匹」。
33
《本草》:卭州有醋林子類,櫻桃而蒂短,其葉味酸采,得入鹽和魚鱠食,云勝用醋也。《廣志》曰:蜀名梅為䕩,大如雁子梅䕩,皆可以為油,黃梅以熟,䕩作之䕩,音老。按《周禮》饋食之籩,其食乾䕩」《食經》曰:蜀中藏梅,法取梅極,大者剝皮陰乾,勿令得風。經二宿去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也」。
34
任淵云:眉之野人,或食虴,蜢史應之。嘗為童子師,落魄無檢,喜作鄙語,人以屠儈目之。山谷先生至眉,以詩戲之云:「先生早擅屠龍學,袖有新硎不試刀,歲晩亦無雞可割,庖蛙煼蜢薦松醪」。一本煼蜢作煎鱔,前輩詩。來朝為送先生飯,一夜,沿溪捉鱔魚」,蓋以館師及屠儈為嘲耳。
35
魏略》云:新城孟太守道蜀豬豚雞,鶩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煮飴蜜以助味。太守,孟達也。陸游云:「某族伯父彥逺,言少時識仲殊長老,東坡為作安州老人,食□□□□□□□□□□,食皆蜜也,豆腐、麫筋、牛乳之類,皆用蜜漬,客多不能下筯,惟東坡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劉孝儀謝東宮賚橘啟亦云:豈如蜀食待飴蜜而成甜也。
36
《蜀都賦云:「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圖采而得道」。《華陽國志》:宕渠縣有石蜜宿山,圖所采也。本草石蜜,出益州及西戎,煉砂餹為之成餅。塊有黃白色。寰宇記》:茂集達三州產蜜,資州產甘蔗。《容齋隨筆》云:糖霜之名,唐以前無所見,自古食蔗者始為蔗漿。宋玉招魂所謂胹鱉炰羔有柘漿是也。其後為蔗餳。孫亮使黃門就中藏吏,取交州獻甘蔗餳是也。後又為石蜜。《南中八郡志》曰:笮甘蔗汁曝成飴,謂之石蜜。本草》亦云煉糖和乳為石蜜是也。後又為蔗酒。唐赤土國用甘蔗作酒,雜以紫瓜根是也。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陁國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榨,瀋如其劑,色味愈於西域逺甚,然只是今之沙糖蔗之技盡於此不言作霜。然則糖霜非古也。歷世詩人模竒寫異,亦無一章一句言之。唯東坡過金山寺作詩送遂寜,僧圓寳云:涪江與中冷共此一味水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黃魯,直在戎州作。頌答梓州,雍熙長老寄糖霜,云逺寄蔗霜知有味,勝於崔子水晶鹽,正宗掃地從誰說,我舌猶能及鼻尖,則遂寧糖霜見於文字者,實始二公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冰,而遂寧為冠。四郡所產甚微,而顆碎色淺,味薄纔比,遂之最下者,亦皆起於近世。唐大厯中,有鄒和尚者,始來小溪之傘山,教民黃氏以造霜之法。傘山在縣北二十里,山前後有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戶十之三。蔗有四色,曰杜蔗,曰西蔗,曰艻,蔗本草荻蔗也。曰紅蔗,本草崑崙,蔗也,紅蔗止堪生啖,艻蔗可作沙糖,西蔗亦可作霜色,淺土人不甚貴。杜蔗紫,嫩味極厚,專用作霜。凡蔗最困地力,今年為蔗田者,明年,改種五穀以息之。霜戶器用曰蔗削,曰蔗鐮,曰蔗凳,曰蔗碾,曰榨斗,曰榨床,曰漆甕。各有制度,凡霜一甕中,品色亦自不同。堆棧如假山者為上,團枝次之,甕鑒次之,小顆塊次之,沙腳為下,紫為上深,琥珀次之,淺黃又次之,淺白為下。宣和初,王黼創應奉司,遂寧常貢外,歲別進數千斤。是時所產益竒牆壁,或方寸應奉司罷,乃不再見。當時因之大擾,敗本業者居半,久而未復。遂寧王灼作《糖霜譜》七篇,且載其說,予采取之,以廣聞見。按遂寧志,唐有鄒和尚者,乘白驢來,寓遂寧傘子。山山之民素以種蔗凝糖為業,驢常食其蔗,民苦之,告于師師曰:汝知蔗之為糖,而不知糖之為霜也,因教以為糖霜。世稱絕品。
37
藥石
38
司馬相如凡將篇,有烏喙、桔梗、芫華、欵冬、貝母、木蘗、蔞、芩、草、芍藥、桂、漏蘆蜚亷雚、菌荈、託白斂、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
39
譙周《巴蜀異物志》文章草贊》曰:「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北堂書鈔》云:「《異物志》楊孚作未詳」。按文章草,即今五加皮也。《本草》「惟蜀產者佳,一名白棘顛」,一名「《文章草陶隱居雲釀酒益人東華真人煮石經云:「舜登蒼梧之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庸偃息,正道此也」。又名金鹽,母王屋山人王常曰:「欲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母諺曰:「若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珠滿車」。今蜀人呼為白茨葉」。
40
蜀都賦》:「《蘼蕪》布濩於中阿。《本草》芎藭出蜀中者為川芎。宋祁《方物略》曰:「芎蜀中處處有之,葉名《蘼蕪》,《楚辭》所謂江蘺也。其根為芎,似雀腦者,善成都九日,藥市芎與大黃,如積香,溢于廛。或言其大若胡,桃者不佳,人多蒔於園檻,葉落時,可用作羹。蜀少寒,莖葉不萎,今醫家最貴川。芎川。《大黃》云:《贊》曰:柔葉美根,冬不隕零。采而掇之,可糝于羹。
41
《蜀都賦》云:「或蕃丹椒」。注曰:「岷山多藥草椒,尤好異于天下」。《寰宇記》:「黎州產紅椒,即丹椒也」。入貢本草茂州椒」,其殻一開一合為佳,即岷山界。又云:「蜀椒生於巴郡,八月采實陰乾」。范子計然曰:「蜀椒出武都山。赤色者,佳《爾雅》。「檓,木椒」。按叢生,實大者為檓樹,如茱萸,有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皆合煮其葉以為香」。
42
《寰宇記》:巴豆嘉、眉戎皆有之。眉州入貢。《本草》云:樹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厚,初生色青,後漸黃赤。四月舊葉落盡,新葉生齊花成,穗色微黃,五六月結實作房。至八月熟類白豆蔻,漸漸自落,乃收之一房二瓣,一子或三子子,有殻戎州出者,殻上有縱文,隱起如線,一道或兩三道,土人呼為金線巴。豆雷公云:「使巴與豆及剛子,須詳認,誤則殺人。巴顆小緊實色黃,豆則顆有三棱,色黑,剛子顆,小似棗,核兩頭尖,則巴與豆又二物也。又《蜀都賦》有「巴菽巴戟」,《廣雅》曰:「巴菽即巴豆。巴戟者,巴戟天也」。《寰宇記》:「果、劍、巴、夔、忠皆產劍州者」。《貢志》云:「龍州宣撫司南十里藥叢山,上產巴戟」。
43
本草羌活出蜀、漢者,佳春生苗葉如麻,六月開花作叢結。實時葉黃者是夾石中,生葉青者是土脈中生寰宇,記翼、保威、榮威悉當、松諸州皆產。《宋史》載威州者,貢志云:威、茂之間有羌活山,昔用兵時,於此放羌戎數百。其後山谷中產,皆因以為名。
44
蜀漆者,常山之苗裔。本草常山,生益州山谷。二八月采其根陰乾,用《寰宇記》。渠縣產常山。
45
《本草》附子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月采春采,則為烏頭寰宇記》。梓州舊進兩熟烏頭能改,亝漫錄載綿州十子附子,是其一也。方物略云,附子生彰明,縣有重及一兩者,花色紫。本草言附子無正種,附烏頭而生,然則與烏頭天雄共一物耳。陶弘景以天雄、烏頭附子皆出建平,謂之三建,唐人非之,以綿、龍二州所生為良。今則彰明者佳贊曰,附堇而生翠莖紫,蕤生蜀者良,三建,則非。寰宇記,龍安縣松嶺闗之東四十里有山出附子,因名附子山,附子水出焉。又云龍州產附子,宋史政州者,貢即龍州也。
46
《本草》,金櫻子,蜀人熬作膏,入酒補治有殊效」。又云:「《續隨子》蜀郡處處有之,苗如天戟,一名百兩金」。《寰宇記》:陵州今貢續遂子,以端午采者佳」。又云:「巂州出五味子汶山,縣東十八里有五味山,以藥名也。《開州志》:「唐貢車前子。張籍《答韋開州》詩云:「開州五月車,前子作藥,人皆道有神,慚愧,使君憐病眼,三千餘里寄閒人」。
47
《蘇文忠集》:青城山老人村有見五世孫者,道極險逺,生不識鹽⺶,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
48
本草藥子》,蜀中多有之。忠萬者,勝《寰宇記、巴渝集達皆產,或稱黃藥,或白藥,或苦藥,或木藥不同。按大厯中,黎幹為京尹,奏忠州有苦藥子,性寒解,一切熱毒,撰方以進,於是為常貢焉。《文獻通考》:合州巴川郡,唐時貢藥子二百顆,永貞二年皆停。《宋史》萬、合二州梁山縣仙井監,皆貢藥子。
49
蜀都賦》:「《風》連延蔓於蘭皋」。註云:「風連出岷山及廣都」。漢末李當之《本草》,黃連惟取蜀郡,黃肥而堅者為良。《寰」宇《記》:「榮、雅、渠、忠、利五州皆產」。
50
宋子京云:大黃蜀山多有之,苗根長盈二尺,予在藥市,所見大者,形似牛舌而緊,致有紫地錦文,可治為枕。唐人以為產蜀者佳贊曰:葉大莖赤,根若巨皿。治疾則多方家所詺寰宇記果、瀘、恭、當、拓五州皆產。
51
蜀《本草圖經》:黃蘗樹高數丈,葉似呉茱萸,又如紫椿經,冬不凋皮,外白裏,深黃色,其根結塊如茯苓,出夔、合州山谷中。
52
益州張詠進豨薟丸表》云:「切以餐石飲水,可作充腸之饌。餌松含栢,亦成救病之功。是以療飢者不在於珍羞,愈病者何煩於異術!不恥管窺,輒干天聽。臣因換龍興觀掘,得一碑,上刻修養術並藥方二件,依方訪問,采覓其草。金棱銀線,素莖紫荄,對節而生,形同蒼耳。不費登高曆險,每常求少獲多。急採非難,廣收甚易。倘勤久服,旋見神功。臣自進百服,而眼目清明,千服而髭須烏黑,筋力輕健,效驗多端。本州島有都押衙羅守一,因中風墜馬,失喑不語,臣與十服,其病立瘥。又和尚智嚴,年七十,忽患偏風,口眼喎斜,臣與十服,亦便得痊。謹合一百劑,差職吏史元奏進。
53
《寰宇記》:天麥門,冬忠州出。宋史新編,普州、順慶皆貢天門。冬梁簡文謝賚益州天門冬啟,建自星橋見珍,《玉壘本草》稱其輕身延壽,實為上藥。姬晉之重丹桂,曹丕之愛落英,一蒙恩賜,竊幸徃代。張世南游宦紀》聞:向在蜀見制麥門冬法,古用湯泡,少時則易去心。今只以銀石銚火上,微烙隨手,漸剝極易為力,又不漬去藥味。又乳香沒藥最難研,若作丸,以乳缽研略,細入酒或水研之,頃刻如泥,更無滓腳,酒糊則用酒研,麫糊則用水用,力省而不飛耗。
54
寰宇記:「閬翼威當悉恭拓,諸州皆出當歸」。宋史威州貢本草,當歸川蜀,畦種肥好多脂,不以平地山中為等差,峽人謂之「文無」。按崔豹古今注云:古人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當歸也。芍藥,一名將離」。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諸葛亮與母相失,後得母書,令求當歸。維答書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逺志不在,當歸神僧傳。唐玄宗問一行國祚幾何?有留難否?對曰:鑾輿有萬里之行。帝驚,問其故,不答。退以小金合進署曰:至萬里,即開帝一日發合視之,蓋當歸少許。及祿山亂,駕幸成都,至萬里橋,乃悟。未幾果歸。
55
方物略燖麻劍南處處有之,觸其葉則如蜂,螫以溺,濯之即解。「莖有刺葉,或青或紫,治風腫。贊曰:「葉能螫人,有花無實,冐冬弗悴,可以祛疾」。按杜工部有除𦼓草,詩𦼓音燖,蜀名「𦼓」麻。寰宇記「麻山有麻,能解瘴毒」,本草升麻,生益州山谷寰宇,記出茂戎、彭雅之間。
56
《方物略:金星草、峩眉、青城山俱有之,葉似萱。其背有點,雙行相偶,黃澤類金星,故名亦云金釧。草醫家以傅疽,創甚良。贊曰:「長葉叢生,背點星布。高醫近識,傅疽可愈」。按此草解「■〈疒邕,〉疽及丹石,毒」與「喉生乳蛾搗水飲之即愈。本草以戎州者為上,喜生背陰石上淨處及竹箐中少日色處,或生大木,下及古瓦屋中,初出深緑色葉,長一二尺。至冬背生黃星點子,兩兩相對,色如金,無花,實凌,冬不凋。其根盤屈如竹根而細折之,有筋如豬馬鬃。
57
本草夏枯草生蜀郡川谷,冬至後始葉,似旋覆。三四月,開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參,花結子,亦作穗,五月便枯。今蜀人用以煎水,盥面不皺。
58
彰明志,縣東二十九里有豆、萆山。《九州島記》云:「山有北芒,神生豆萆草」。
59
《新津志,縣南八里有山生稠,稉草服之長生。
60
《本草經》曰:合歡味,甘平生,益州川,谷安五。髒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
61
《寰宇記》:果州有《雞父草,五月採山大豆,八月採豆療急風,傷寒草,治因產破血。二藥,本草不書也。本草山豆根以忠萬者為佳。苗蔓如豆葉,《青經》冬不凋。
62
寰宇記》遂、嘉二州有紫葛根,《宋史》嘉州者貢。按本草葛,根生汶山山谷中。
63
本草伏牛,花生蜀地葉青,細似黃蘗而不光,莖有刺花,色淡黃,穗似杏花而小。又云:蜜蒙花。蜀中州郡皆有之,樹高丈餘,葉似冬青而厚,背白有毛。《寰州記》「紅花」。
64
紫草、蜀州皆有之,今崇慶州也。又云:「嘉州古貢紅花」,通考》牡丹皮,唐時巴川郡歲貢十斤。《寰宇記》,廣安軍渝合皆出渝合者,貢巴川隸合州也。又云蜀州貢木蘭皮。蜀都賦》云:「菌桂臨崖,本草菌,桂圓如竹,為眾藥。通使一名菌薫葉,曰蕙根,曰薫」。
65
《水經注》:巴東舊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即永谷也。地多木爪,樹有子,大如甒,白黃,實甚芬香。《爾雅》之所謂楙也。
66
《資州圖經》曰:生瓜菜,產平田陰畦間,苗長三四寸,叢生葉,青圓似莧花,葉白實細,黑味作生瓜,氣取莖葉自然汁傅胎腫毒及治,走注。傷寒,利胸膈。
67
《方物略:「石瓜生峩眉,山樹端挺葉,肥滑如冬,青椹似桑,花色淺黃,實長不圓。殻解而子始見,以其形似瓜,故名煮為液。治痺」贊曰:「脩干澤葉,結實如綴,膚解核零,可用治痺」。
68
本草𥼆菜,一名白英,味甘寒。生益州山谷治寒熱。久服輕身延年𥼆音谷。
69
《寰宇記》:松州有松桑嶺,其上多甘松松。《潘志》:「甘松嶺在治西北三百里,產甘松處也」。
70
《蜀都賦》:「鬱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黃花白質紅,未秋出莖心而無實,其根黃赤。《寰宇記》:資州產高良姜。通志》:戎州出黃精,姜韋應物餌,黃精詩靈藥出西川,服食採其根,九蒸換凡骨,經著上世言。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齋居感眾靈,藥術啟妙門。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71
南充志:縣北二十里清山,亦名小龍門,懸崖上有草,謂之堯韭,可以瘳疾。
72
方物略海芋,高四五尺,葉似芋而有幹及根皮不可食。方士家號隔河仙,可用變金。或云《止瘧贊》曰:「木干芋葉,擁踵盤戾,農經弗載,可用治癘」。
73
文與可有子平寄惠希,夷先生所傳唐福山藥,方戲作《長歌謝之歌云:「蜀江之東山,色盡如赭有」。道人云:「此是丹砂伏其下,煙雲光潤若洗濯,澗谷玲瓏如刻畫,我聞神仙草藥不在凡土生是中當有靈苗異卉之根。莖果然,人言所出山芋為第一,西南諸郡有者,皆虛名就中唐福,眾稱賞肥實甘香,天所養。有時嵓頭倒垂三尺壯士臂,忽然洞口直,舉一合仙人掌土人入冬農事,閒千篝萬鍤,來此山可憐,所鬻不甚貴,著價即售,曽不慳,徃年子瞻為餘說,言:君部內此物,尤竒絕,後復寄書勸我,當餌之滿紙,親題華嶽先生訣,予因購之,不惜錢,依方服餌將二年,其功神聖久乃覺,筋牢體溢攴節堅。自問丹霄幾時上,早生兩翅教高颺。
74
敘志:州西北二里仙侶山,有一泉五洞,上產仙茅,宋楊道人昇仙於此,名楊仙洞。
75
《南江志》:縣南二里菖蒲澗,產九節。菖蒲寰宇記》雅安產石菖蒲。
76
《禮含文嘉》曰:「夏以姒祖感薏苡而生」。按:岷山多薏苡,近石泉界也。
77
本草石香葇生,蜀郡陵榮資簡岩石縫中二八月采苗莖花實俱可用。又云:三棱狀如烏梅而稍大體輕,有鬚相連蔓,延作漆色,蜀人織以為器,一名䔷。
78
范成大詠蜀紫荷車》詩:綠英吐弱線,翠葉抱脩莖,矗如青旄節。草中立亭亭,根有卻,老藥鱗皴友松苓,長生不暇學,聊冀病身輕。
79
《博物志》曰:胡蕙本出洛中,有驅羊入蜀者,著子于毛,蜀人取而種之,因名羊負來」本。草羊泉生蜀郡山谷,俗名漆姑,葉似菊花,紫色,子類枸杞,根如逺志,無心有糝。又云,鹿藿生於汶山。
80
寰宇記》:「導江縣貢藥有紫背、龍牙、白背、龍牙、大鶴、仙小、鶴仙。嘉州有金毛,狗脊有丁公藤,《夾江志》地出,王不留行。
81
《稽聖賦》云:「竹布實而根苦,蕉舒花而株槁。蕉,甘蕉也。蜀人謂之「天苴即天麻」。
82
《史記》:「巴、蜀寡婦,清之先得丹穴,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貲。《華陽國志》:涪陵,巴之南鄙,出丹漆。又云:「丹興縣出名丹。《蜀都賦》:「丹砂赩熾,出其阪。註丹興、漢葭二縣,並出本草丹砂生符陵山谷光色如雲母。陶隱居云:符陵是涪州。《志林》云:「爾朱道士晩客於眉山,自言受記於師云:汝後遇白石浮,當飛仙去」。爾朱雖以此語人,自亦莫識所謂。後客涪州,愛其地產丹砂,雖瑣細而皆矢,鏃狀瑩徹,不雜土石,遂止煉丹。數年,竟於涪州白石仙去長老道,其事甚多,然不記名字可恨。《通考》云:「唐黔州黔中郡貢朱砂十斤」。《寰宇記》:「黔州出水銀」,《本草》言水銀生涪陵平土而出於丹砂也。
83
華陽國志》,梓潼郡涪縣有陽泉,出石丹。
84
范子計然曰:「空青出於巴郡,本草空青,生益州山谷,久服輕身能化,銅鉛作金」。又云:蜀名山縣有銅處,曽青出其陽。青者,銅之精也。又云:「空青生越巂,山有銅處銅,精熏則生空青,其腹中空,梁江淹空,《青賦》曰:夫赤瓊以照燎為光,碧石以葳蕤為色,咸見珍於東國,並被貴於西極,況空青之麗寳,挺山海之不測,於是寫雲圖氣,學靈狀仙,寳波麗水,華峰艷山,晹谷之樹,崦嵫之泉,西海之草,炎州之煙,曲帳畫屏,素女彩扇,錦色氛鬱,綺質蔓延,點拂濃薄,如隱如見,山水萬象,丹青四變,咸百鎰而可珍,亦千金而不賤。故淹作扇,上彩畫,賦有空,青出峩眉之岨,雌黃出嶓塚之陰。
85
《華陽國志》:「越巂會無縣,山色青碧。《蜀都賦》所稱碧砮出此」。
86
本草扁青生,朱提繪畫家用之,青翠不渝。珙縣志:落幹里麻窖,中出青大如筯初,掘其色淡,乘風始變青,所謂土青也」。《寰宇記》:「空青出銅山縣賴應山」。又云:梓州貢空青。曽青石碌也。
87
《山海經》:數歷之山,楚水出焉,其中多白珠。郭注云:「今蜀郡平澤出青珠」。按《寰宇記》,蜀州晉原縣有豐平澤青珠,是出本草石闌干生。蜀郡平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者也。註云:「黃環出蜀郡」。《華陽國志》會無縣,其穴多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或即青珠也。
88
《呉百官錄》云:劉蜀主得賜雲母車一乘,唐閭丘均為蜀州刺史,第八息進武后雲母粉表:「伏按:雲母者千二百,玉石之精,七十二,氣霧之英,體華而光,不為水毀,不為火煆。夫萬物之精者,神氣所會,未有不化神而能長久者也。是以服食者,則翱翔自任,役使百靈。臣肌性虛羸,少嬰疾苦,務求攝理,驗討方書,品丹石之名,徵草木之氣,前聖所錄,粗知其體,即味消邪厲,力輔神,年類非難得之珍,價無兼金之重,觸疾則愈,莫若茲物。伏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陛下,福德所符,天祚攸久,豈假上藥,方固南山,然一日萬幾,或煩聖慮,色力營衛,必有相資,臣從西山野人,得其良者,其色多白,乃是雲液。臣不揆拙昧,輒採古仙,要方量事施藝,翦棄粗類,收聚輕英,開潔清之所逺,淹穢之迹,浸以茅露,洮以東流,曠日彌時,然後功就果得,光潤融爛,質理研微,試之柔膚,隨手化滅,皆云所見,未始相侔,臣意其精殊,倘涉靈秘,豈以凡妄所敢!飡嘗謹詣朝堂,敢冒死封進,伏希陛下,兼愛博物,受其區區,不以凡人忽棄神寳,無任下情。
89
雲安縣,舊圖,經縣北三十里白玉池,產太乙元精石。張華博物志》:蜀牙門山東峰有石穴,深數里,出鍾乳」。《郡國志》曰:彰明縣黃蕨山有鍾乳穴十九,珙縣東五里鳯頭山有石,磧中出石,燕石、螺石、筍石蜉蝣等形。晴日久曝,雷雨偶作,則石燕各彙脫出。俗謂乘雨飛動,止復為石也」。按石燕能治目,固齒寰宇記,渝、合二州出石膽。
90
《華陽國志》:「五成縣山出龍骨,云龍升其山,値天門閉不達,墮死於此。後沒地中,故掘取得龍骨」。《寰宇記》:「玄武山一名三嵎,山在本縣東二里,六屈三起,多龍骨」。
91
《寰宇記》茂州今貢麝臍、霸、松、恭、拓、當、悉靜,諸州皆有之,有顆麝、散麝之分。
92
《蜀都賦》有「碧砮芒硝」。註:芒硝出蜀都廣陽山,本草朴硝出益州汶山、蠶陵二縣界,山崖上色青白,亦有雜黑斑者。《寰宇記》:「益州舊貢,雪山,朴硝色白如玉」。又云:「茂州產馬牙硝,悉州亦產威逺志,縣出土硝,居民以之糞田焉」。
93
《方物略》云:「水硫黃出資榮山磵中,秋潦已收,布茅水上,取其聚沫熬之,複投於水,即成號真珠黃。以淺黃者為上,其用次於海。舶來者贊曰:「厥生在石,水蕩其液,觸梗凝體,品亞南舶。榮縣志:「北十里有硫黃嶺,《圖經》所稱威榮出硫黃處也」。
URN: ctp:ws6177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