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3
選舉考》
4
考課
5
宋寧宗嘉定二年五月,詔兩淮、荊襄守令,以戸口多寡為殿最。
6
六年六月,復監司臧否守令法。閏八月,詔御史臺置考課監司簿。
7
九年七月,詔邊縣擇才,不拘常法,其餘並遵三年之制。理宗紹定六年,詔倣紹興制糾察州縣,右正言何琮乞倣紹興成憲內,委省部,外責監司嚴糾州縣,凡赦令徳音,寛恤事件,恪意奉行,仍委監司取見行事實類申朝廷,攷其違戾,重置於罰,又請申飭監司賑濟,結局將所部州縣奉行臧否,從公比較,第列來上,仍命大臣㑹監司救荒績效,總課殿最,以示賞罰,並從之。
8
景定二年正月,詔:「監司率半嵗具劾去贓吏之數來上,視多寡為殿最,守臣助監司所不及,以一嵗為殿最,定賞罰。本路州無所劾而臺諫論列,則監司守臣皆以殿定罰,有治狀亷聲者,摭實以聞。
9
度宗咸淳三年,復定考核法。
10
命㕘酌舊制,凡文武官一以公勤亷恪為主,而又職事修舉為上等,公勤亷恪,各有一長為中等,既無亷聲,又多謬政者,考下等。其要,則以御史臺總帥閫,監司、監司總守倅,守倅總州縣屬官,餘如戎司及屯司軍大壘,則總之制司,或無制司,則併各郡總管、鈐轄,並總於帥司,或以逐路所部州郡多寡之數,分𨽻轉運、提舉、提刑三司、守倅,月一考州縣屬官監司,㑹所𨽻守倅制司,㑹戎司軍壘,遵照舊制,互用文移,㑹其兵甲獄訟金榖之數,及各司屬官書擬公事,拘𣙜錢物、招軍備器之數,次月置冊,各申御史臺上之課籍,俟至半年,類考較前三年定為三等,中者無所賞罰,上者或轉官,或減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六年八月,詔精擇監司、守令,監司察郡守,郡守察縣令,置籍考核,嵗終第其治狀來上。
11
遼聖宗統和九年七月,詔諸道舉才行,察貪酷。十年,命㕘知政事邢抱朴按察諸道守令能否而黜陟之。
12
十二年六月,詔州縣長吏有才能無過者,減一資考任之。
13
太平六年十二月,詔北面諸部亷察州縣及石烈、彌里之官,不治者罷之。又詔大小職官有貪殘虐民者,立罷之,終身不録,其不亷直,雖處重任,即代之。能清勤自勵者,在卑位亦聴薦拔。
14
興宗重熙十一年七月,詔外路官勤瘁正直者考滿代,不治事者即易。
15
金制,凡內外官之政績、所厯之資,考及更代之期、去就之故,秩滿皆備陳於解,由吏部據以定能否,又撮解由之,要於銓擬時讀之,謂之銓頭。又㑹厯任銓頭而書於行止簿,其有犯公私罪贓汚者,謂之犯選格,雖遇恩不得與。以亷察而升者為亷升。授東北沿邊州郡而升者為邊升。
16
其常調制,正七品兩任升六品,六品三任升從五品,從五品兩任升正五品,正五品三任升刺史。凡內外官皆以三十月為考,隨朝官以三十月為任,升職一等。世宗大定三年,詔監當官遷散官至三品尚任縣令者與省除。七年制,內外二品官遇擬注其厯過成考以上月日,不曽遷加,或經革撥,可於除目內備書以聞。十五年,制凡二品官及宰職、樞密使不理任,每及三十月則書於貼黃,不及則附於闕滿簿。內外三品官以五十月為任。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定制,自正七品而上,皆兩任而後升。明昌四年,以前制有職官已帶三品者不許告遷,有司因之不舉,以致無因遷敘。遂定制,已帶三品散官實厯五十月,從有司照勘,格前進官一階格,後為始再算。承安五年,以六品從五品闕少,命厯三任正七品,而後升六品。泰和元年,命內外官通算合得升等而少十五月者,依舊在職補足而後升除。或有餘月日以後積算遇闕而無相應人,則以資厯近者奏稟。二年,命少五月以下者本任補,六月至十四月者本任或別除補之。三年,制凡文資右職官應遷三品職事者,五品以上厯五十月,六品以下及門廕雜流職事至四品以上而散官應至三品者,皆厯六十月,方許告遷。七年,制自按察使副依舊三十月理考外,內外四品以四十月理考,通八十月遷三品。八年,詔:「以門廕官職事至四品者甚少,自今至刺史而散官應至三品者,即許告遷三品衛。紹王大安元年定文資本職出身內有至二品志本作一品」,疑誤職事官應遷一品散官者,實厯五十月方許告遷一品志本作二品,疑誤。三品職事官應告本品循遷者,亦厯五十月,不得過本品外。四品以下職事官如遷三品者,亦厯五十月,止許告遷三品一資。六品以下職事官厯六十月帶至三品,更不許告。犯選格者皆不許。如已至三品以上職事者,六十月亦聴。凡遷三品官資及致仕併橫遷三品者,則具行止以聞。四品則六十月告遷,雜班則否。宣宗貞祐三年九月,詔河北、山東等路及平涼、慶陽、臨洮府、涇、邠、秦、鞏、徳順諸州經兵,四品以下職事官,並以二十月為滿。興定元年六月,又置鄜、坊、丹州四品以下州縣官,視環、慶例,以二十月終更。
17
熙宗天眷三年四月,命溫都、思忠亷問諸路,得亷吏杜遵晦以下百二十四人,各進一階。貪吏張軫以下二十一人皆罷之。
18
至皇統八年四月,遣㕘知政事、秉徳等亷察官吏。世宗大定二年八月,詔左諫議大夫石琚、監察御史馮仲尹亷察河北東路。十二月,遣尚書刑部侍郎劉仲淵等亷察,宣諭東京、北京諸路。三年三月,詔戶部侍郎魏子平等九人分詣諸路,明安、穆昆勸農及亷問。章宗泰和元年十月,御史臺奏:「在制,按察司官比任終遣官考核,然後尚書省命官覆察之。今監察御史添設員多,宜分路巡行,每路女直、漢人各一人同往」。從之,仍勅分四路。宣宗貞祐二年,臣僚言:「兵興以來,百務繁冗,政在用人。大定間,以監察御史及審録官分詣諸路考核,以擬,號為得人,可依已試之效,庶幾使人自勵。從之。南遷後,嘗以御史巡察興定元年,以縣令或非才監察御史一過不能備知,遂令每嵗兩遣御史巡察,仍別選官巡訪,以行黜陟之政。八月,并定監察御史失察法。哀宗正大元年,設司農司,自卿而下迭出巡察,吏治臧否而升黜之。
19
等,謹按金史選舉志曰:「亷察之制,始見於海陵時,故正隆二年六月有亷能官,復與差除之令,及攷本紀,則天眷皇統時已有之,不始於海陵也。世宗大定二年十一月,第職官亷能及汙濫不職,各為三等而黜陟之。
20
亷能官第一等進官一階,升一等,其次約量注受汚濫官第一等殿,三年降二等,次二年,又次一年,皆降一等。明安穆昆亷能者,第一等遷兩官,其次遷一官。汚濫者,第一等決杖百,罷去,擇其兄弟代之。次杖八十,又次杖七十,皆令復職。佛寧決則罷去,永不補差」。八年,省臣奏御史中丞伊喇道所亷之官,帝曰:「職官多貪汙以致罪廢,其餘亦有因循以茍嵗月者。今所察能實可甄奨,若即與升除,恐無以慰民愛留之意,且可遷加,候秩滿日升除」。十一年,奏所亷善惡官」,帝曰:「罪重者遣官就治,所犯細㣲者葢不能禁制妻孥耳,其誡勵而釋之。凡亷能官,四品以下委官覆實,同則升擢,三品以上以聞,朕自處之」。十二年二月,省臣奏亷察到同知城陽軍山和尚等清強官,帝曰:「此輩暗察明訪皆著政聲,可第其政績,各進官旌賞,其速議升除」。
21
四年,定功酬虧永之制。
22
舊制,凡諸提㸃院務官,三十月遷一官,周嵗為滿,止取無虧月日用之。至是定制,一任內虧一分以上降五人,二分以上降十人,三分以上降十五人,若有増羨,則依此升遷,其升降不盡之數,於後任充折。至二十一年,以舊制監當官並責決,而不顧亷恥之人,謂已決即得赴調,不以刑罰為畏命,自今若虧永及一酬以上,依格追官,殿一年外,虧永不及酬者,亦殿一年。二十九年,章宗即位,罷年遷之法,更定制,比永課増及一酬遷一官,兩酬遷兩官,如虧課則削亦如之,各兩官止,又罷使司、小都監與使副一體論増虧及餘前升降不盡之數,後任充折之制。泰和元年,制犯選及虧永者、右職漢人至宣武將軍,從五品,女直至廣威將軍,正五品,方注縣令。又吏格,曽犯選及虧永者,女直至武義,從六漢人及諸色人至武畧從六,皆注諸司亦兩除一差,至明威方注丞簿。宣宗貞祐三年,制曽虧永犯選者,遷至宣武注諸司,至懐、逺、從四下,方注丞簿至安逺從四上,注下令。哀宗正大元年,制:曽犯選曽虧永者,至廣威與諸司,兩除一差,至安逺,注丞簿,三任至鎮國從三品下,方注下令。七年十一月,諭宰臣以縣令多非其人,令吏部察其善惡,明加黜陟。
23
先是,詔隨季選人,如無過或有功酬者,依格銓注,有亷能及汚濫者,約量升降呈省。至是,復命有司,自今每季求仕人到部,令本部體問政跡出衆及贓汚者,申省核實以聞,約畧升擢懲㫁,年老者勿授縣令。又謂宰臣曰:「隨朝官能否,大率可知,若外路轉運使、幕官以至縣令,但驗資考。其中縱有忠勤亷潔者,無路而進,是此人終身不敢望三品矣,豈進賢退不肖之道哉?自今通三考視其能否,以定升降為格」。時青州防禦使常徳輝上言:「刺史、縣令,親民之職多不得人,乞加體察,然後公行亷問,庶使有懼心。且今酒稅使尚選能者,況承流宣化之官,可不擇乎?自今宜以能吏當任酒使者,授親民之職」。從之。
24
至十年正月,諭宰臣曰:「今天下州縣之職多闕員,朕欲不限資厯用人,何以徧知其能?擬欲遣使亷問,又慮擾民而未得其真,若令行辟舉之法,復恐久則生弊,不若選人時察明亷,如其相同,然後升黜之。又以守令以下小官能否,不能徧知,比聞百姓或請留者,類皆不聴,凡小官得民悦上,官多惡之,能承事上官者,必不得民悅,自今民願留者,許直赴部告呈省,遣使覆實其績,果善可超升之,如丞簿升縣令之類,以示激勸」。二十三年二月,御史臺進所察州縣官罪,帝覧之曰:「卿等所亷皆細碎事,又止録其惡而不舉其善,審如是,其為官者不亦難乎?其并察善惡以聞」。五月,縣令大綽爾齊等十人以不任職罷歸,六十以上者進官兩階,六十以下者進官一階,並給半俸。二十七年二月,以寶坻尉䝉古特黙清亷,雖非全才進官一階,著為令。章宗泰和五年十月,尚書省奏,升提刑司所察亷能官南皮縣令史肅以下十有二人,而大興主簿䝉古滿都,亦在選中。帝曰:「滿都,澆浮人也,且常才才,智過人,猶不當用,恐敗風俗,況常才邪?其再察之」。
25
十一年八月,命察隨朝官因循苟簡者出之。先是,帝嘗謂宰臣曰:「凡在官者,若不為隨朝職任,便不能離常調,宜驗入仕名項或亷,等第用之。若不稱職,即與外除」。至是,又諭曰:「隨朝之官,自計厯一考則當得某職,兩考則當得某職,第務因循,碌碌而已。自今外路官與內除者,察其公勤則升用,但茍簡於事,不須任滿,即以本品出之。
26
十二年三月,詔:「尚書省:「贓汚之官,已被亷問,若仍舊職,必復害民。其遣使諸道,即日罷之」。
27
十一年四月,大理卿李昌圖以亷問真定尹圗克坦真、咸平尹舒穆嚕阿瑪拉受贓不法,既得罪狀,不即黜罷,杖之四十。至是有是詔。至十八年七月,諭宰臣以職官再犯贓罪,不以多寡並除名。二十年三月,詔犯罪被問之官,雖遇赦,不得復職。
28
章宗明昌四年,詔定保舉體察異同之制,諭省臣曰:「凡被舉者,或先察者不同,其後為人再舉而察者同,或先察者同,而後察者不同,當何以處之?其議可久行無窒之術以聞」。省臣奏:「保舉與體察不一者,可除不相攝提刑司境內職事,再令體察,如果同則依格用,不同則還本資」。厯承安四年,以按察司不兼採訪,遂罷平倒別路除授之制。泰和元年,定制,自第一等闕外,第二等闕滿,合注縣令者升上令,少一任與中令,少二任與下令,少三任以上者與録事軍防判,仍減一資注令,少五任以上者注丞簿。第三等任滿合注縣令者升中令,少一任與下令,少二任以上者與録事、防判,亦減一資注令。少四任以上者並注丞簿。已入縣令者,秩滿日與上令,仍依各等資考,內通減兩任呈省。已任七品、六品者減一資注授,經保充縣令,明問相同,依資考不待滿升除,見隨朝者考滿升注,既升除後,將來覆奏公正亷能者不降。六年十一月,初定縣官増水田升除制。承安二年十一月,諭尚書省:「明安穆昆既不𨽻提刑司,宜令監察御史察其臧否。
29
泰和四年四月,詔定縣令以下考課法。初,明昌三年九月,諭宰臣:「隨路提刑司,舊止察老病不任職及不堪親民者,如得其實,即改除他路,若他路覆察得實,勿復注親民之職」。因問考課法今可行否,尚書右丞劉瑋曰:「考課之法,本於綜覈名實,今提刑司體察亷,能贓濫,以行賞罰,亦其意也。若別議設法,恐涉太煩」。又問唐時何如,瑋對以四善、二十七最,至是逐酌唐制,定為四善、十七最頒行之四善:一曰徳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勤恪匪懈,十七最一曰禮樂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二曰賦役均平、田野加闢,為牧民之最。三曰決㫁不渝與奪當理為判事之最。四曰鈐束吏卒,姦盜不滋,為督領之最。五曰案簿分明評擬均當為檢校之最。以上皆謂縣令丞簿、警巡使副、録事、司候判官也。六曰詳讞合宜,咨執當理,為幕職之最。七曰盜賊消弭,使人安靜,為巡捕之最。八曰明於出納,物無損失,為倉庫之最。九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為學官之最。十曰檢察有方,行旅無滯,為闗津之最。十一曰隄防堅固,備禦無虞,為河防之最。十二曰出納明敏,數無濫失,為監督之最。十三曰謹察禁囚,輕重無怨,為獄官之最。十四曰物價得實,姦濫不行,為市司之最,謂市令也。十五曰戎器完肅,捍守有方,為邊防之最,謂正副隊將、鎮防官也。十六曰議獄得情,處㫁公平,為法官之最。十七曰差役均平,盜賊止息,為軍職之最,謂都軍、軍轄也。凡縣令以下,三最以上有四善或三善者為上升一等。三最以上有二善者為中,減兩資厯。三最以上有一善為下減,一資厯。節度判官、防禦判官、軍判以下,一最而有四善,或三善為上,減一資厯,一最而有二善為中,升為榜首,一最而有一善,為下升本等首。八年十月,又以軍民共譽為亷,能官條附善最法。宣宗興定元年,行辟舉縣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戸口増,三曰賦役平,四曰盜賊息,五曰軍民和,六曰詞訟簡。六事俱備為上等,升職一等兼四事者為中等,減二資厯。其次為下等,減一資厯。否則為不稱職,罷而除之。平常者依本格。御史張升卿言:進士中下甲及第人及監官至明威當入縣丞主簿,而三事以下減一資厯注下令,四事減二資,厯注中令、令皆七品也,若復八品矣,輕重相戾,宜更定之。遂勅:自今四事以下如前條。六事完者,進士中下甲及第,監官當入縣丞、主簿人減三資,厯注上令,餘出身者亦同此。任二十月以上,雖未秩滿,若以理去官,六事之跡,已經覆奏論升,如秩滿例。五年二月,更定按察使糾察法。
30
時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由是各路按察,以因循為事,莫思舉刺,郡縣以貪相尚,莫知畏戢。因詔:「自今若糾察得實,民無寃滯,能使一路鎮靜者為稱職,其或煩紊使民不得伸愬者,為曠廢」。
31
元太宗七年,始立糾察官吏程式。
32
時中原略定,事多草創,東平行臺所統五十餘城,州縣之官或擢自將校,或起由民伍,率昧於從政,甚者專以掊克聚斂為此。帝乃命宋子貞為右司郎中,仿前代觀察采訪之。制官分三道糾察官吏,立為程式,與為期㑹,黜貪惰奨,亷勤官府,始有紀綱,民得蘇息。世祖中統三年,詔置簿、立式取㑹各官姓名,簿貫年甲入仕次第。
33
至至元十九年定制,諸職官解由到省部,考其功過,以慿黜陟。成宗大徳元年,外任官解由到吏部,止於刑部照過,將各人所厯,立行止簿,就檢照定擬。至元元年八月,詔定官吏員數,計月日以考殿最。元制:凡遷官之法,其理算論月日,遷轉、慿散官內任以三十月為滿,外任以三嵗為滿錢,榖典守以二嵗為滿,而理考通,以三十月為則,內任官率一考升一等,十五月進一階,京官率一考,視外任減一資。外任官或一考進一階,或兩考升一等,或三考升二等,四品則內外考通理前任少則後任足之,或前任多則後任累之。一考者及二十七月,兩考者及五十四月志作五十七月,疑誤。三考者及八十一月以上,遇升則借升而補以後任。凡文武散官,多采用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職事二等,至元二十年始升官職對品,九品無散官,謂之平頭勅。䝉古色目,初授散官或降職事,再授職,雖不降,必俟官資合轉,然後升職。漢人初授官不及職,再授則降職授官,惟封贈、廕敘、官職各從一高必厯,官至二品,則官必從職,不復用理算法矣。此外月日不及者,惟厯繁劇,得優獲功賞則優,由內地入邊逺則優憲,臺亷能政蹟則優,以選出使絶域則優,亦各有其格焉。
34
七年五月,詔定管民官,以六十月遷轉。尚書省臣言:「管民官遷轉,舊以三十月為一考,數於變易,人心苟且,乃更定之。
35
八月,詔以五事考守令。
36
一曰戸口増,二曰田野闢,三曰詞訟簡,四曰盜賊息,五曰賦役均九年。以五事備者為上遷,升一等。四事備者減一資。三事有成者為中選,依常例遷轉。四事不備者添一資,五事俱不舉者黜降一等。二十三年,又益以勸課農桑,克勤奉職者,以次升奬,其怠於事者笤罷之。仁宗皇慶二年七月,勅守令勸課農桑,勤者升遷,怠者黜降,著為令。泰定帝致和元年正月,頒農桑舊制十四條於天下,仍詔勵有司以察勤惰。順帝至正四年正月,申守令黜陟之事,六事備者升一等,四事備者減一資,三事備者平遷。六事俱不備者降一等。九年五月,又定守令督攝法路,督攝府,府督攝州,州督攝縣。
37
十年五月,定內外官復舊制,三嵗一遷,其後十七年正月,立《遷轉官員法,凡無過者授見闕,滿代者,令還家以俟。十九年四月,定內外官以三年為考,滿任者遷敘,未滿者不許超遷。二十八年,又定隨朝以三十月為滿,在外以三周嵗為滿,錢榖官以得代為滿,吏員以九十月日出職。至仁宗皇慶元年,御史中丞郝天挺言:「國初設官在內,須三十月在外,須三周嵗考其殿最,以為黜陟。比者省院臺部之臣,久者一二嵗,少者三五月,甚有旬日之間而屢遷數易者奔走往來之不暇,何暇宣風布化,㕘理機務哉?乞自今惟大臣可急闕選授,其餘內外大小官屬,必候任滿考績,方許選調,庶免朝除夕改啟倖長姦之弊」。從之。文宗天厯二年,中書省臣又言:「比年朝官多不久於其職,或數月即改遷,於典制不類,且治績無從考驗,請如舊制為宜。敕除風憲官外,其餘朝官,不許二十月內遷調。
38
東平布衣趙天麟上太平金鏡䇿,略曰:今國家選法,腹外,三年為一考,腹內二年半為一考,自非負罪之員,皆有進而無退。臣以為選法宜以賢能為先,不宜以日月為上。請凡內外官員三年第一考為初考,上等加官階二級,中加一級,下則仍舊階,而上中下三等皆復守其本職。六年再考如初考而復守本職,九年終考,如再考然後黜陟。其職,凡考法令亷,訪司官重其保結,考其行實而牒司路,以達於上司。銓定階次,籍記倚閣,凡三考黜陟,其事業循常者,依累次官階而除之,以次第所宜。其才徳超異者,雖階次甚卑,而待之以不次之位。如是,則居官守祿者既思階次之超升而盡其公道,又懼憲職之知覺而滅其私心,庶幾乎選法有以定矣。
39
天麟又論考幽明曰:國家入仕之門太多,考選之方太闕,臣謹依經考史,㫁以愚意,條陳聖人之九徴,及當今所切二十六美之三十九類,與夫三要,惟陛下察之。所謂九徵者:一曰逺使之而觀其忠,二曰近使之而觀其敬,三曰煩,使之而觀其能,四曰卒然問焉而觀其智,五曰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六曰委之以財而觀其仁,七曰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八曰醉之以酒而觀其則九曰雜之以處而觀其色,所謂二十六美之三十九類者,一曰文史之美,三類草制飾詔諄悉詞情也,校書正字可為定體也,教誨後學,材徳多成也。二曰禮官之美,三類補衮,拾遺將,順其美也。朝㑹祭祀儀章丕舉也,宣慰風俗,雍熙聿致也。三曰樂官之美,一類金石宮商,條理聲正也。四曰知人之美,一類善惡,周覧洞曉於心也。五曰敬賢之美,一類推轂進士,常若不及也。六曰考校之美,一類彰善,癉惡照文無失也。七曰糾察之美一類彈劾所至,不避權豪也。七曰亷訪之美,二類亷察官吏,儆懼肅清也,訪問風俗化成禮義也。九曰宿衛之美,一類小心,周密京輦増威也。十曰籌計之美,二類帷幄畫計、折衝倒戈也,棑壘整陣,臨時合權也。十一曰督領之美,三類器械精完、士卒閑習也,號令嚴明,部伍齊肅也,臨敵耀威,身先士伍也。十二曰鎮防之美,一類守堅持重,冦盜難窺也。十三曰屯田之美,一類勸勵稼穡勤事多獲也。十四曰芻豢之美,一類孳畜頭匹茁壯蕃滋也。十五曰使臣之美二類,喉舌宣納,成美昭光也,委幹事務辦濟平允也。十六曰決㫁之美。三類勾檢考核瑕隙無隠也,要察圓明囚無間言也,疑獄得情處置合律也。十七曰農桑之美,一類董督樹藝,水旱有備也。十八曰董役之美,一類監役合宜,丁夫悅事也。十九曰闗津之美。一類姦詐不漏,行旅不壅也。二十曰營造之美,一類練事,分功捷於供奉也。二十一曰明利之美,一類出納有常,簿籍易照也。二十二曰算數之美,一類多寡,有方了然胸臆也。二十三曰僧官之美一類𢎞宣釋教,守戒精嚴也。二十四曰道官之美,一類𢎞宣道教,守徳精嚴也。二十五曰醫官之美。二類,科品分明,舉無不應也。開發後學成材者衆也。二十六曰隂陽之美。二類厯法,推步授時無舛也,卜筮循經,不為詭異也。所謂三要者,一曰公,二曰亷、三曰勤。徑情服事不邀功利謂之公賄賂在前不以為念,謂之亷服勞王室,悉心竭力,謂之勤請,以九徴考左右携僕,以二十六美之三十九類與夫三要之說。明諭選曹及內外百官值三年當考之時,凡一美三要者為上等,一美二要者為中等,一美一要及有要無美、有美無要者,皆為下等。若美要並無,雖無大罪,亦停免之。如此,則自中及外,大小官吏,若玉壺之氷,秋霜之月,凜乎其清,皎乎其明矣。二十二年二月,詔各道提刑按察司,能遵奉條畫,蒞事有成者,任滿升職。贓汚不稱任者,罷黜除名。二十三年二月,立按察司巡行郡縣法,除使二員,留司副使以下,每嵗二月,分蒞按治,十月還司。至二十八年二月,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亷訪司,每道仍設官八員,除二使留司以總制一道,餘六人分臨所部,凡民事錢榖、官吏姦弊,一切委之,俟嵗終,省臺遣官考其功效。
40
二十五年正月,詔行大司農、各道勸農營田司,巡行勸課,舉察勤惰,嵗具府州縣勸農官實蹟以為殿最。二十九年十月,制行,臺臣每嵗終赴闕,奏一嵗舉刺之數。
41
成宗大徳八年三月,定近侍宿衛人敘用降罰格,從中書省言:「凡自內降㫖除官者,果為近侍宿衛,踐履年深,依已除敘。嘗宿衛未官者,視散官敘,始歴一考,凖為初階,無資濫進,降官二級,官髙者量降,各位下再任者,從所𨽻用三任之上,聴入常調,䝉古人不在此限」。
42
武宗至大二年十月,令州縣正官以九年為任。三年七月,給親民長吏考功印厯,令監治官嵗終驗其行蹟,書而上之。亷訪司、御史臺、尚書禮部考校以為升黜。
43
先是,世祖至元十九年,集賢直學士程鉅夫奏陳五事,朝廷多采行之,其一厯考功厯,略曰:「國朝建御史臺,雖有考課之目,而未得其要,莫可致詰。乞照前朝體例,應諸道府州司縣下至曹掾等,各給出身印紙厯子一卷,書本人姓名出身於其前,俾各處長吏以銜結狀保明,書其厯任月日在任功過於後,秩滿有司詳視而差其殿最,則人之賢否,一覧而知,考核得實,庶無僥倖」。是年,始頒行之。至仁宗皇慶元年六月,御史臺臣言:「比年亷訪司多不悉心奉職,宜令監察御史檢核名實而黜升之」。制可。
44
仁宗皇慶二年六月,命監察御史檢察監學官,考其殿最。
45
泰定帝泰定四年五月,罷諸王分地州縣,長官世襲,皆依常調,以三載為考。
46
順帝至元四年五月,勅考功郎中佛家律等,較天下郡縣官屬功過。
47
後至正五年十月,又詔遣官分道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
48
明制,有考滿考察之法,二者相輔而行,厯代因之,考滿者論一身所厯之俸。其目有三:曰稱職,曰平常,曰不稱職,為上、中、下三等。三年給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職掌事例,考核升降。諸部寺所屬,初止署職,必考滿始實授,外官率遞考以待核。雜考或一二年,或三年、九年,所任繁簡,或不相當,則互換其官,謂之調繁調簡。其繁簡之例,在外府州縣各以糧數多寡并其地之衝僻為差。在京諸司俱從繁例。太祖洪武十四年制,在京六部五品以下,聴本衙門正官察其行能騐其勤怠。四品以上及一切近侍官與御史為耳目風紀之司,并太醫院、欽天監、王府官不在常選者,任滿黜陟,取自上裁。十六年,稍加裁酌,京官考核,俱由其長,開具送部核考。其直𨽻有司首領官及屬官,亦十四年定制,從本司正官考核,任滿,從監察御史覆考。各布政使司首領官,俱從按察司考核。其茶馬、鹽馬、鹽運、鹽課提舉司、軍職、首領官,俱從布政司考核,仍送按察司覆考。其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鹽運司五品以上,任滿黜陟,取自上裁。內外入流并雜職官,九年任滿,給由赴吏部考核,依例黜陟。果有殊勲異能超邁等倫者,取自上裁。又以事之繁簡與厯官之殿最,相㕘互核,為等第之升降。王圻曰:「近例惟試御史一年考核,實授試中書舍人,三年考核,實授主事署郎中、員外郎六年考核實授員外郎、署郎中三年考核實授。其餘京官一年考核之例,俱不行。
49
等,謹按舊制,凡南京各官,俱南京吏部、都察院考核,停俸赴京,給由,吏部類引,復職給慿還,任其考滿免赴京。始於成化二十二年。
50
考察者,通天下內外官計之,其目有八:曰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罷、曰不謹。京官四品以上自陳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職、致仕、降調、閑住為民者有差,具冊奏請,謂之京察。京察之嵗,大臣自陳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遺行者,給事、御史糾劾,謂之拾遺,科、道官亦有互糾之制,世宗嘉靖十七年始禁之。外官,自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定,三年一朝覲,以辰戌丑未嵗察典隨之,謂之外察。州縣以月計,上之府府,上下其考以嵗計,上之布政司。至三嵗,撫按通核其屬事狀,造冊具報,麗以八法,而處分察例有四,與京官同,謂之大計計處者,不復敘用,定為永制。按:宣徳五年正月,考察,朝覲官貪汚者,發邊衛充軍,不在四例之內。
51
太祖洪武四年,命戸部尚書朱守仁亷察山東萊州諸郡官吏。
52
至六年二月,又令御史臺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舉有司官有無過犯,奏報黜陟,此考察之始。景帝景泰三年八月,又命都御史洪英、尚書孫元貞、薛希璉等分行天下,考察官吏。憲宗成化六年二月,命大理寺少卿宋旻、侍郎曽翬、原傑黄琛,副都御史滕昭,巡視畿南、浙江、河南、四川、福建,考察官吏,其餘直省有巡撫等官者,命亦如之。孝宗𢎞治十六年五月,命刑部侍郎樊瑩巡視,雲貴察官吏。自後外官考察,槩屬撫按,朝臣無專遣者矣。
53
五年六月,定六部職掌及嵗終考績法。十二月,詔以農桑學校課有司。
54
時日照知縣馬亮善督運,以無課農興士效立,命黜之。
55
十年七月,遣御史巡按州縣。
56
此設巡按之始。至成祖永樂二年九月,命自今御史巡行,察吏,毋得摭拾人言賢否,皆具實蹟以聞。二十二年,仁宗即位,十一月,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時以御史奉命者不能無私,諭吏部尚書蹇義嚴加戒飭。
57
十一年三月,命吏部課朝覲官殿最。
58
河問府知府楊冀安等考績入覲,帝命吏部第為三等,稱職而無過者為上,賜坐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為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者為下。不預宴,序立於門,宴者出然後退。此朝覲考核之始。至十八年,吏部言天下布、按、府、州、縣朝覲官,凡四千一百一十七人,稱職者十之一,平常者十之七,不稱職者十之一,而貪汚闒茸者亦共得十之一。帝令:稱職者升平,常者復職,不稱職者降,貪汚者付法司罪之,闒茸者免為民。永宣間,又從部議,初考稱職次考未經考核,今考稱職者,若初考平常,次考未經考核,今考稱職者,俱依稱職例升用」。景帝景泰二年,吏部、都察院考察當黜退者七百三十餘人,帝慮其未當,仍集諸大臣更考存留者三之一。孝宗𢎞治六年,考察當罷者共一千四百員,又雜職一千一百三十五員。帝諭:方面知府必指實跡,毋虛文泛言,以致枉人。府、州以下任未三年者,亦通核具奏。尚書王恕等具陳以請,而以府、州、縣官貪鄙殃民者,雖年淺,不可不黜。帝終謂人才難得,降諭諄諄,多所原宥,當黜而留者九十餘員。給事、御史又交章請黜遺漏及宜退而留者。復命吏部指實跡。恕疏各官考語及本部訪察者以聞。帝終以考語為未實,諭令復核。恕以言不用,且疑有中傷者,遂力求去。穆宗隆慶二年,命三六、九年考滿官到部,仍照舊例分別三等,不得概考稱職。其平常與不稱職者,或量移別處,或請㫖罷黜。
59
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曰:王端毅恕於𢎞治三年,奏言:「考課之法,廢格不行,甚非政體。今後考滿官,俱令給由赴部,照例考核,故當時政治精明,中外恬熙。及王瓊為太宰,乃言四方之逺一官赴京考滿,往回勞費,且誤公務,許令本處考核,方面官有巡撫、巡按開報考語,亦令就任復職,待朝覲官定黜陟,於是成法盡壊,而政體日偷。
60
二十三年,勅定布政使府州縣按察司官責任條格。二十六年,定學官考課法群見《學校考》。宣宗宣徳三年十二月,勅南京刑部侍郎段民考察在京百司。
61
六年三月,命吏部考察外官,自布政、按察二司,始著為令。
62
先是,仁宗洪熙元年,命考察、布、按二司官,不職者降為縣官,至是,復著是令。十年,定制,直𨽻府州縣,從吏部差官及巡按御史考察各布政司府州縣,從布政司及巡按御史考察。其布、按二司堂上官,從吏部、都察院考察,其屬官從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景帝景泰七年,令天下府州縣官,許巡按巡撫并按察司堂上官㑹同考察,其布、按二司,聴巡撫、巡按官考察。英宗正統十年正月,賜朝覲官亷能著稱、治行超卓者衣一襲、鈔百錠,仍宴於禮部。
63
故事,考察畢亷,能官賜勅奬勵,遣官勞以尊酒,至是,刑科給事中鮑輝以為請,故有是賜,自後率以為常。至十四年,令考察存留官有政績顯著者,行各撫按官,置備綵幣羊酒齎奬,仍不次擢用。
64
憲宗成化十九年十一月,申嚴考察連坐之罰。初,大理寺評事申安言:「旌異之典,朝廷所以激勸有司。今撫、按官於亷能者未必旌異,旌異者未必亷能。乞詔大臣議,自今旌異,必待三年考滿之後,若所舉不公,後以姦貪敗者,連坐庶幾。吏稱其職,民安其業」。至是,吏科給事中王瑞等復言:「三載黜陟,朝廷所以勵庶官之典也。今天下諸司除土官外,無慮九千餘處,諸司官除隂陽、醫僧、道外,無慮千萬餘員。吏部於各官之賢否在布、按二司則據撫按揭帖,在諸司則㕘布,按等官揭帖上之。詢訪雖出於公心,下之奏報多任其私意,或假公以市恩,或乘機以償怨,毀譽失真,賢否失實,其他弊端不一而足。乞諭吏部榜示各官,凡揭帖所報失實者連坐,或有當黜而留者,許本處撫按論奏。有當黜而妄訴者,亦罪之。命俱如所言。孝宗𢎞治元年正月,命考察鎮守武臣武臣考察曰軍政,憲宗成化二年,令五年一行,以見任掌印帶俸差操及初襲官一體考核。十三年,令兩京通考以為常。五府大臣及錦衣衛堂上官自陳候㫖,直省總兵官如之,在內五府所屬并直省衛所官,悉由巡視官及部官註送。在外都司、衛所官,由撫、按造冊繳部。副㕘以下,千戶以上,由都、布、按三司察註送撫,咨部考舉題奏。錦衣衛管戎務者,倍加嚴考,南北鎮撫次之。各衛所及地方守禦并各都司𨽻巡撫者,例同。惟管漕運者不與考。是年孝宗初立,又有是命。至神宗萬厯二十二年三月,以兵科都給事中張棟等言,復定軍政之限及考選糾拾之例。十七年六月,定兩京五品以下官六年一考察。十四年,南京吏部尚書林瀚言:在外司府以下官,俱三年一次考察,兩京及在外武職官亦五年一考選,唯兩京五品以下官,十年始一考,察法太闊。畧下吏部覆請如瀚言。至是,遂定以己亥之嵗六年一舉行。至武宗正徳四年三月,吏部侍郎張綵請不時考察京官,從之。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大學士嚴嵩欲鋤異已,乃降中㫖,考察科道官罷斥降調有差。神宗萬厯五年十一月,以星變考察百官,皆非常制也。世宗嘉靖七年正月,詔考核天下巡撫官十年,定外官考滿給誥勅法。
65
吏部言:「舊制,在外有司官員九年考滿稱職者,給與應得誥勅。至正統十四年,奉有詔書事例,凡外官曽經撫、按官保舉,果有卓異政績者,不拘三六年考滿,先與應得誥勅旌異。葢九年例,得封贈者,所以待常流三六年先得旌異者,所以優異等國家之制,未為不備。但舊例薦舉官員,必須轉行巡按御史,核實明白,方與奏請。文移往返,動經嵗月,以致恩典稽遲,人不知勸。夫在外官員,職在臨民,比之京官,勤勞數倍,顯揚之願,尤人情所同,苐近年保舉每病冗濫。請今後撫按官薦舉所屬,應旌異官員,務遵正統間例,將本人任內卓異政績,明白開奏,不許濫及通候各官考滿到部,察訪相同,即與比照京官事理,按月類題,免其再行核實。
66
穆宗隆慶四年二月,吏部疏請申明朝覲、考察事宜,從之。
67
凡朝覲之年,先行各撫按官悉心亷訪,手註考語,指實直書,毋得拘泥對偶,組織浮詞,抄謄舊案,虛應故事。其四品以上,尤當奉公秉直,甄別分明,以釐夙弊來朝,正官如有支詞漫語,應答無據,及畏避上官,附和任情者,先以罷軟論黜」。奏可。三月,吏部又言:「各處撫按㕘劾故事,止施於州縣正官,而不及佐貳、教官,中間雖有不肖彰聞者,逺則必待三年黜落,近則改升正官,俱為寛縱,不足以示懲請。下都察院行各撫按,所屬佐貳以下,罪過顯著者,遵㫖逮問,差薄者革任閒住,每季具題,以備覆奏」。八月,掌吏部事大學士髙拱言:「數十年來,考察懲汰之數,大較前後不相上下,以是襲為故常,其數既足,雖有不肖,姑置勿論,其數不足,雖無其人,強索以充,可謂謬矣。乃其稱為不肖者,又多苛求隠細,茍應故事,而所謂大奸大惡者,或有所不敢問,或有所不能識,縱豺狼於當路,覓狐䑕以塞責,此人心所為不服也。又考察半嵗之前,撫按論劾俱不題覆,夫為不善者,方其未露,猶或有僥倖之心,少存顧忌,若其既露,明知必去,則將無所不至矣,而乃留之半嵗,民何以堪?自今撫按官凡有糾劾,疏既具,即革任聴處疏下,即覆其去者,如考察例,不得復用,其留者,檄到乃覆。至於考察懲汰,必大奸惡,一切隠細勿論,斥去不肖,從其多寡,惟求至當,毋襲故常」。十二月,拱又言:外官考才力不及者,不徒曰調用,而必曰酌量調用,原無定議,然部院考察與撫院論核,概以不及,則銓補之日,無所適從,尚得遷就其間。自今方面有司,有才不宜於地者,當移其地,不易其官署,曰調簡僻,有官不稱其才者,雖易其官,當仍其品署。曰調閒散,亦有操守未壊,性氣稍偏,而尚有他長可録,年勞當叙者。署曰降級或才力不宜有司文學猶堪造士者,署曰改教。四者皆麗不及之條者也。至於先曰調簡再考不及者,此終難䇿勵,即從置斥,直置罷軟之下」。詔俱從之。
68
神宗萬厯二年正月,諭吏部都察院無拘資格出身,官職大小從公分別賢否,核其實蹟,并具保薦論劾之人以聞。
69
次年六月,又命撫、按官有司賢否一體薦劾,不得偏重甲科。至十一年,副都御史邱橓陳吏弊八事,詔稱「善勅撫、按,痛懲夙弊,不如詔者罪。後吏部尚書陸光祖又疏請舉清吏不能用也。
70
邱橓陳吏治積弊八事:曰京官考滿河南道例書稱職外吏給由撫按官,概與保留,以朝廷甄別之典,為人臣市交之資,此考績之弊一也。御史巡方,未離國門,而密屬之姓名已盈私牘,甫臨所部,而請事之竿牘,又滿行臺,以豸冠持斧之威,束手俯眉,聴人頤指,此請託之弊二也。撫按定監司考語,必托之有司,有司則不顧是非,侈加善考,監司徳且畏之,彼此結納,上下之分,蕩然其考守令也亦如是,此訪察之弊三也。貪墨成風,生民塗炭,而所劾罷者,大都單寒輭弱之流,茍百足之蟲,傅翼之虎,即贓穢狼藉,還登薦剡,嚴小吏而寛大吏,詳去任而畧見任,此舉劾之弊四也。懲貪之法,在提問乃徒有其名,或陰從之使去,或累逮而不行,或批駁以相延,或朦朧以幸免,即或終竟其事,亦必博長厚之名,而以盡法自嫌,苞苴或累萬金,而贓止坐之銖黍草菅,或數十命,而罰不傷其毫釐,此提問之弊五也。薦舉糾劾,所以勸儆有司也,今薦則先進士而舉監,非有慿藉者不與焉,劾則先舉監而進士,縱有恣議者罕及焉,晉接差委,專計出身之塗,於是同一官也,不敢接席而坐,比肩而行,助成驕縱之風,大喪賢豪之氣,此資格之弊六也。州縣佐貳雖卑,亦臨民之官,必待以禮,然後可責以法,今也役使譴訶,無殊輿𨽻,獨任其汚黷害民,不屑禁治,禮與法,兩失之矣。學校之職,賢才所闗,今不聞職業而一聴其所為,及至考課,則曰此寒官也,槩與上考,若輩知上官不我重也,則因而自棄,知上官必我憐也,又從而日偷,此處佐貳教職之弊七也。科塲取士,故有門生座主之稱,若巡按舉劾其職也,乃劾者不任其怨,舉者獨冐其恩,尊之為舉主,而以門生自居,篚筐問遺,終身不廢,假明揚之典,開賄賂之門,此餽遺之弊八也。陸光祖疏陳察吏之法曰:臣望皇上無舉卓異而舉清吏,特召臣等行撫按諸臣,亷訪公論,以苦節獨行,飲氷茹檗,如昔海、瑞邱橓孟秋,其人者列為一等,以公亷寡欲、闇修實履如昔,袁洪愈、嚴清、宋纁其人者,列為一等,撫按同五花文冊,揭報本部。臣等㕘酌,僉同於大察畢日,列名上請,如得其真,雖數十人不為多,如不得其真,雖數人不為少,皇上特賜宴賞,或勅本部紀録舉後,如有改節,以負特恩,較貪吏之誅戮,倍之。夫舉卓異天下將,矯䖍鷙詭而騖於名舉,清吏,天下,必刻意勵行而修其實,化貪為亷,在此一舉矣!
71
十年,詔:「凡保留官員,巡按㑹上司覆勘,即與奏聞,以憑旌擢。有作弊妄保者,罪坐所由」。
72
初,太祖操重典,繩羣下,守令坐小過,輒逮繋,聞其賢,旋遣還,且加賞賚,有因以超擢者。宣宗以後,循良吏,以秩滿奏留者,若孫皓、薛慎等不可勝紀,時帝加意循良,而吏部尚書蹇義尤慎擇守令,考察明恕,延及英宗,吏治淳厚,部民奏留,率報可,然其間亦有作弊者,自後部民奏留,率下所司核實,至是,復申諭之。《春明夢餘録》曰:夫取人之途,欲寛不寛,則野有遺賢也,課官之法,欲嚴不嚴,則朝無實政也,取而任之,任而課之,亦賢者所樂見其長也,聖王豈有姑息之政哉?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舍明試,別無車服之道,故周禮日有成月,有要嵗有㑹,不厭詳焉。明興考課之制,逺法唐虞,近酌厯代,最為有法,至江陵柄國,大加振刷,益赫然可觀,迨其顛躓時,且以覆轍鑑之矣,人務因循,事趨簡便,內外大計,止據各衙門開報,聊一舉行,而三年報滿,概加褒奬,以為封典之地已耳,何怪乎人競傳舍其官,而事功日見其隳也?
73
十三年正月,詔除閏考之法。
74
舊制,察典京朝官六年,外官三年以為期。後執政有所處分,輒間一行之,謂之閏考。至是㕘政,王時槐、林梓等皆以察處,而巡撫南、贛張岳抗疏薦之。吏部因言非時閏考,自後永宜停止,不得妄請,報可。十六年七月,定邊臣考績法。
75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URN: ctp:ws66532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