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蟹之为物,虽非登俎之贵,然见于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谓焉。故因益以今之所见闻,次而谱之。自总论而列为上下二篇,又叙其后,聊亦以补博览者所阙也。神宋嘉佑四年冬序。 |
2  | 总论 |
3  | 蟹,水虫也。其字从虫,亦曰鱼属,故古文从鱼作蟹。以其外骨则曰介虫,取其横行目为螃蟹焉。骨眼蜩腹,䖱脑鲎足,其爪类拳丁,其𩪋类执钺,匡跪又皆外刺。性复多躁,或编诸绳缕,或投诸笭箵,则引声噀沫,必死方已。类皆䲊育,生于济郓者其色绀紫,出于江淛者其色青白。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虽皆有佳味,独蟹参于药论耳。明越溪涧石穴中亦出小蟹,其色赤而坚,俗呼为石蟹,与生伊洛者无异。厣圆多腴而夺之𩪋,脐长多瘠而与之虾。其生于盛夏者,无遗穗以自充,俗呼为芦根蟹。瘠小而味腥,至八月则蜕形。已蜕而形浸大,秋冬之交稻梁已足,各腹芒走江,俗呼为乐蟹,最号肥美。由江而纳其芒于海,中之魁遇冰雪则自伏淤淀,不可得矣。今人设啖具以案酒者,此特为之先置焉。江淮间尚推重如此,况非所育之地乎。 |
4  | 曰蟚蚎者,二月、三月之盛出于海涂。呉俗犹所嗜尚,岁或不至,则指目禁烟,谓非佳节也。今之通泰,其类实繁,然有同蟚𧑅差大而毛,好耕穴田畆中,谓之蟚蜝,毒不可食。晋蔡道明误食之几死,尤宜慎辨也。又多生于陂塘沟港秽杂之地,往往因雨则濒海之家,列阵而上,填砌縁屋,虽驱挮之不去也。噫!蟹虽微类,至于腹芒以朝其魁,其得自然之礼欤。嗜欲已足,舍陂港而之江海,其得自然之智欤。虽外刚躁而内无他肠,其得自然之正欤。岂独以其滋味餍世人之口腹哉。故论其畧而冠诸二篇之首。 |
5  | 上篇 |
6  | 离象 有匡 仄行 螖蠌 走迟 虫孽 性躁 左持 捕鼠 不啖 郭索 蟚蜝 诛解系 蛙矜 龟长 侈味 琐𤥐 介虫之孽 无肠公子 天文 食证 异名 诫嗜 兵异 集鼠 鲎类 浦名 画 输芒 蛉腹 同鼠孽 为灾 玉篇 月令 图经 琴声 唐韵 说文 长生 食莨 斩王摅 药证 |
7  | 离象 |
8  | 《易》之离,象曰: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孔颖达云:取其刚在外也。 |
9  | 有匡 |
10  | 《檀弓》曰: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孔颖达云:蟹背殻似匡。 |
11  | 仄行 |
12  | 《周礼》:梓人为簨簴。别叙:小虫,蟹属,以为雕琢。郑康成注云:刻画祭器,愽庶物也。虫自外骨,至胷鸣,内有仄行者。释云:蟹属。贾公彦疏曰:今人谓之螃蟹,以其侧行者也。内却行者蚓𧊔之属,即由延也。脰鸣者即虾蟇也,纡行者即蛇也。案周礼祭器未有以由延、螃蟹、虾蟇及蛇为饰者,不知起何法制,且经文但云以雕琢耳,康成专取为祭器之饰,义诚安考? |
13  | 螖蠌 |
14  | 《尔雅》释鱼篇云:螖蠌,小者蟧。 |
15  | 走迟 |
16  | 《大司乐》:乐,六变。注:蛤蟹,走则迟。 |
17  | 虫孽 |
18  | 越王勾践召范蠡曰:「吾与子谋呉,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 |
19  | 性躁 |
20  | 《荀子劝学篇》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 |
21  | 左持 |
22  | 晋春秋毕吏部:卓字茂世,尝谓人曰: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足乐一生哉。 |
23  | 捕鼠 |
24  | 《淮南子》曰:使蟹捕鼠必不得。 |
25  | 不啖 |
26  | 虞预《会稽典録》云:吞舟之鱼,不啖鰕蟹。熊虎之爪,不剥狸鼠。 |
27  | 郭索 |
28  | 《太玄》:鋭前一蟹之郭索,后蚓黄泉。 |
29  | 蟚蜝 |
30  | 《晋书》:蔡谟字明道,初渡江,见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诣谢尚而说之。尚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
31  | 诛解系 |
32  | 晋解系字少连,与赵王伦同讨叛羌。时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后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彤救系等。伦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遂害之。 |
33  | 蛙矜 |
34  | 《庄子秋水篇》:公子牟曰:子独不闻夫堋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阙甃之崖,赴水则接掖持頥,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
35  | 龟长 |
36  | 《大戴礼》云:甲虫三百六十四,神龟为之长,蟹亦虫之一也。 |
37  | 侈味 |
38  | 《南史》:何胤字子季,出继叔父旷所,更字胤叔。初胤侈于食味,前必方丈,后稍欲去。甚者犹食白鱼䱇、脯糖蟹,以为非见生物,拟食蚶蛎,使门人议之。学生锺岏曰:䱇鱼就脯,骤见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懐此怛,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阙,惭浑沌之竒犷,殻外缄非金人之慎。不悴不荣,曽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铄其何殊。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
39  | 琐𤥐 |
40  | 郭景纯《江赋》云:「琐𤥐腹蟹,水母目虾。」又《松陵集》注云:琐𤥐似蜯,常有一小蟹在腹中为𤥐出求食,蟹或不至,𤥐馁死。所以淮海人呼为蟹奴。 |
41  | 介虫之孽 |
42  | 《月令》章句曰:介者,甲也。谓龟蟹之属。 |
43  | 无肠公子 |
44  | 《抱朴子》云:山中无肠公子者,蟹也。 |
45  | 天文 |
46  | 《释典》云:十二星宫有巨蟹焉。 |
47  | 食证 |
48  | 孟诜《食疗本草》云:蟹虽消食,治胃气、理经络,然腹中有毒,中之或致死,急取大黄、紫苏、冬瓜汁解之,卽差。又云:蟹目相向者不可食。又云:以盐渍之,甚有佳味,沃以苦酒,通利支节,去五脏烦闷。 |
49  | 异名 |
50  | 《中华古今注》云:蟚蚎,小蟹也。生海涂中,食土。一名长卿,其一螯偏大者为拥剑,一名执火。 |
51  | 诫嗜 |
52  | 《混俗頥生论》曰:凡人常膳之间,猪无筋、鱼无气、鸡无髓、蟹无腹,皆物之禀气不足者,不可多食。 |
53  | 兵异 |
54  | 《军畧灾篇》云:地忽生蟹,当急迁砦栅,不迁,将士亡。 |
55  | 集鼠 |
56  | 陶隐居云:仙方以黑犬血灌蟹,三日烧之,诸鼠毕集。 |
57  | 鲎类 |
58  | 郭景纯传山海经云:鲎形如惠文冠,青黑色,十二足,长五六尺,似蟹。雌常负雄而行,渔者取之必双得。即呉都赋所谓乘鲎者也。吕延济亦注云似蟹。 |
59  | 浦名 |
60  | 南齐建武四年,崔慧景作乱到都下。不克,单马至蟹浦,投渔人太叔荣之,荣之故为慧景门人,时为蟹浦戍,因斩慧景头纳鳅篮中,送都下焉。 |
61  | 画 |
62  | 唐韩晋公滉善画,以张僧繇为之师,善状人物、异兽、水牛等,尤妙于螃蠏。 |
63  | 输芒 |
64  | 孟诜《食疗本草》云:蟹至八月卽啖芒,两茎长寸许。东向至海,输送蟹王之所。陶隐居亦云:今开蟹腹中,犹有海水,乃是其证。予谓即陆鲁望云执穗,以朝其魁者也。与夫羔羊跪乳,蜂房会衙,俱得自然之礼。 |
65  | 蛉腹 |
66  | 《唐韵》况字,逋翁混胎丈人摄魔还精符曰:螟蛉之子,虾目蟹腹,卽卽周周,两不相掩,此之谓体异而气同。 |
67  | 同鼠孽 |
68  | 唐陆龟蒙字鲁望,作《稻鼠记》,引《国语》曰:今吾稻蟹不遗种,岂呉人之土鼠与蟹更俟其便而效其力,歼其民欤? |
69  | 为灾 |
70  | 晋《隐逸传》,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睦闻。初兄弟毎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采螊𧑅以自资养。 |
71  | 玉篇 |
72  | 八足𧉈蜅䗚 |
73  | 月令 |
74  | 季冬行秋令,介虫为妖。 |
75  | 图经 |
76  | 罗处约《新修苏州图经鸟兽虫鱼篇》,蟹居其末。 |
77  | 琴声 |
78  | 《琴谱履霜操》有蟹行声。 |
79  | 唐韵 |
80  | 蟚螖𧈭蟹蝤蛑蠞螯𩪋螃䱑魟𩷕䱺虷拥剑鰖厣蝑江𧋍𧉥 |
81  | 说文 |
82  | 六足蛫胥 |
83  | 长生 |
84  | 陶隐居云:仙方投蟹于漆中,化为水,饮之长生。 |
85  | 食茛 |
86  | 陶隐居云:蟹未被霜者,甚有毒,以其食水茛也。人或中之,不即疗则多死。至八月,腹内有稻芒,食之无毒。 |
87  | 斩王摅 |
88  | 《晋书》:刘聪字符明,即伪位左都水使者,襄陵王摅坐鱼蟹,不供,斩于东市。 |
89  | 药证 |
90  | 《本草》云:蟹蝑,味咸,性寒,有毒。主胷中邪气热结,痛喎僻音建面肿,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取黄以涂久疽疮,无不差者。又杀莨菪毒,其爪尖主破胞堕胎。《陈藏器本草》云:人或断绝筋骨者,取胫中髓及脑与黄微熬纳疮中,即自然连续。《海药本草》云:石蟹,案广州记云:出南海,祇是寻常蟹,年深岁久,日被水沫相抱,因兹化成石蟹。每遇海潮,即飘出。又有一般者,入洞穴年深,亦成石蟹。味咸寒有毒,主消青盲眼浮翳,又主眼涩。皆细研水飞入药,相佐用以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