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六百四十

《卷六百四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贡举部 条制第二
2
天宝元年四月,诏曰:「化之原者曰道,道之用者为德,其义至大,非圣人孰能章之?昔有周季年,代与道丧。我列祖玄元皇帝乃发明妙本,汲引生灵,遂著玄经五千言,用救时弊,义高象系,理贯希夷,非百氏之能俦,岂六经之所拟承。前习业人等,以其卷数非多,列在《小经》之目,微言奥旨,称谓殊乖。自今以后,天下应举,除崇玄学生外,自馀所试《道德经》,宜并停。仍令所司更详,择一小经代之。其道经为上经,德经》为《下经》,庶乎道尊德贵,是崇是奉,凡在遐迩,知朕意焉」。
3
五月,中书门下奏:「两京及诸郡崇玄学生等,准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制,前件人合习《道德》及《南华》、《通玄》、《冲虚》等四经。又准天宝元年二月制,改《庚桑子》为《洞灵真经》,准诸条补《崇玄学》,亦合习读。伏准后制,合通《五经》,其洞灵真经,人间少本。臣近令诸观寻访道士全无习者,本既无广业实难成,并《通玄》、《冲虚》二经,亦恐文字不定,玄教方阐,学者宜精其《洞灵》等三经,望付所司各写十本校定讫,付诸道采访使颁行。其贡举司及两京崇玄学生,亦望各付一本。今冬崇玄学人,望且准开元二十九年正月诸条考试,其《洞灵真经》,请待业成后准式」。从之。
4
二年三月十六日,制崇玄生试及帖册各减一条。三年业成,始依常式。
5
七载五月,诏曰:「道教之设,淳化之源,必在玄阐,以敦风俗。顷列四经》之科,将冠九流之首,虽及门求进,颇有其人,而睹奥穷微,罕闻达者,岂专精难就,为劝奖未弘天下诸色人中有《通明道德经》及《南华》等四经,任于所在自举,各委长官考试申送。其崇玄生出身。自今以后,每至选宜,减于常例,以为留放」。
6
十一载七月,举人帖及口试,并宜对众考定,便唱通否。
7
十二月,敕礼部举人,比来试人,颇非允当,帖经首尾不出,前后复取者也。之乎颇相类之处,下帖为弊已久,须是鸶锢癫科,鹎朊刻前后,各出一行,相类之处,并不须帖是。载礼部侍郎杨浚始开为三行:不得帖断,绝疑似之言也明经所试一大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帖各有差帖,既通而口问之,一经问十义,得六者为通而后试微凡三条,三试皆通者为第进士所试一大经及尔雅旧制帖一小经并注开元二十五年改帖大经,其尔雅亦并帖注也帖既通而后试文,试赋各一篇,文通而后试,策凡五条,三试皆通者为第经策全通为甲策道,四帖通四帖以上为乙策道,三帖通三以下及策虽全通,而帖经文不通四,或帖经虽通四以上,而策不通四,皆为不第。明法,试律令各十帖,试册共十条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通八以上为乙,自七以下为不第。书者试说文、字林凡十帖说文、六帖、字林四帖。试无常限,皆通者为第,算者试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缀术、缉古帖各有差,九章、九帖、五经等七部各一帖,缀术、六帖、缉古四帖兼试问大义皆通者为第。凡众科有能兼学,则加超奖,不在常限。案今科第秀才与明经同为四等,进士与明法同为二等。然秀才之科久废,而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自武德以来,明经惟有丙、丁第,进士惟乙科而已。先试之期,命举人谒于先师,有司卜日宿张于国学,宰辅以下皆会而观焉,博集群议,讲论而退。礼部关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其制诰举人不有常科,皆В其目而搜扬之。试之日,或在殿庭,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册,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8
十二载七月,诏天下举人不得充乡试,皆须补国子学生及郡县学生,然后听举,四门博士停。
9
十三载十月,御含元殿,亲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词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暮而罢。其词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首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
10
是月,道举停习《道德经》,加《周易》,宜以来载为始。
11
十四载二月,弘文馆学生自今以后,宜依国子监学生例,帖试明经、进士、帖经并减半,杂文及策皆须粗通,仍永为常式。
12
肃宗至德二载已后,依前乡贡。
13
乾元元年四月,诏曰:「国子监学生明经法帖策口试各十,并通四以上,进士通三与及第。乡贡明经准常式,州县学生放归营农,待贼平之后,任依常式」。代宗宝应二年六月,礼部侍郎杨绾上疏曰:「国之选士,必资贤良。盖孝友纯备,言行敦实,居常育德,动不违仁。体忠信之资,履谦恭之操。藏器则未尝自伐,虚心而所应必诚。夫如是,故能率已从政,化人镇俗者也。自叔叶浇诈,兹道浸微,争尚文词互相矜马。卿浮薄,竟不周于时用。赵壹虚诞,终取摈于乡闾。自时厥后,其道弥盛,不思实行,皆犬旬空名,败俗伤风,备载前史。古人比文章于郑、卫,盖有繇也。近易帝始制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朝,刘思立为考工员外郎,又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从此积弊,转而成俗。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与,用致虚声。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况复徵以孔门之道,责其君子之儒者哉!祖习既深,奔竞为尚,矜能者曾无愧色,勇进者但欲凌人以毁黩为常谈,以向背为己任。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杨巳,宣腾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垂训。欲其返敦朴怀,礼让守忠,信识廉隅,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若不澄本,何当复清。方今圣德御天,再宁寰宇,四海之内,朦胂蚧皆,延颈举踵,思圣朝之理也。不以此时而理之,则太平之制又乖矣。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应,殊非经国之体也。欲望请依古制,令县令察孝廉,审知在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刺史当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其堪者送名于省。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跞∽,猿码罕壤,从械阶幢,1媸噪旱,纫磺胁⑼,F渌习经。取左传公羊狭豪窦恰吨芾瘛。芬抢裆,惺槊诗。《周易》任通一经,务取深达奥旨,旁通诸家之义。试日差诸司官有儒学者对问,每经问义十条,问毕对策三道。其策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取堪行用者,其经义并策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官。其经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者,罢归其明经。比试帖经,殊非古义,皆诵帖括异,图侥人幸。近有道举,亦非理国之体,望请与明经、进士并停。其国子监人,亦请准此。如有行业不著,所繇妄相推荐,请量加贬黜。所异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修廉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本,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制。诏委左右丞相、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同议奏闻。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各奏议状与绾同。贾至议曰:「谨案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且谥号述行美于文、文,兴则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行文也,繇词以观行,则及词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春秋,则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词,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雎》之义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盖王政之所繇废兴也。故延陵听诗,知诸侯之存亡。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二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惟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是以上失其源而下袭其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子繇是生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繇来者渐矣。渐者何?谓忠信之凌颓,耻尚之失所,未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四者皆繇取士之失也。夫一国之士,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尝不出于士乎?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者大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道之差也。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至,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试者皆小艺。四人之业,士最关于风化。近代趋士,靡然向风,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向使礼让之道弘,仁义之风著,则忠臣孝子比屋可封,逆节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摇也。且夏有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汤之法弃而周始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废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皆取实行,故能风俗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三代之政,弘四科之举,西京始振经术之学,东都终持名节之行。至有外戚窃位,强臣擅权,弱主外立,母后专政,而社稷不陨,终彼四百,岂非学行扇化于乡里哉!厥后文章道弊,尚于浮侈,取士术异,苟济一时。自魏至隋,四百馀载,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窃号僭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速颠,享国咸促。今国家革魏、晋、梁、隋之弊,承夏、商、周、汉之业,四奥既宅,九州攸同,覆焘亭育,合德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道,从乱代取人之术?此公卿大夫之耻也。杨绾所奏,实为正论。然自典午覆败,中原板荡,戎狄乱华,衣冠迁徙,南北分裂,人多侨处。圣朝一平区宇,尚复因循,版图则张,闾井未设,士居乡土,百无一二。因缘官族,所在耕桑,地望系数百年之外,而身皆东西南北之人焉。今欲依制乡举里选,犹恐取士之未尽也。请兼广学校,以弘训诱。今两京有大学,州县有小学,兵革一动,生徒流离,儒臣师氏,禄廪无向,贡士不称行实,胄子何尝讲习?独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第,谓弘奖擢,不亦谬欤!祗足长浮薄之风,启侥人幸之门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选通儒硕生,间居其职,十道大郡,量大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置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利。如此则青青不复兴刺,扰扰繇其归本矣。人伦之始,王化之先,不过是也。李е等议与至协文多不载。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人,望且许应旧举,来岁即依新格。广德元年七月,礼部侍郎杨绾上贡举条目曰:「孝廉举人,请取精通一经,每经问义二十条,皆须旁通诸义,深识微言。试策三道,每日问一道,问古今理体,取堪行用者,经义及策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官义通七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者罢之。《论语》、《孝经》,圣人深旨、《孟子》,儒门之达者,望兼习。此三者为一经,其试如上。先取在家有孝义廉耻谦恭之行、好学不倦、精通经义、并堪对策者,县令徵于乡里,送名于州。刺史与曹官对试,以其通者送省。既是贡士、刺史、县令不得以部人待之,加其礼数。随朝集使,以十月二十五日到省,其乡饮酒及至上都朝见,并谒先师,并依旧式。又以寇难之故,衣冠多去故乡,所居必闻,才行斯在。望许所在州县且举所谙知者。秀才举人准旧格,惟试方略策五条。望令精通《五经》,每经准孝廉例问义二十条,对策五条,每日试一道,全通为上第,送中书门下,超与处分十条通七,策通四为中第,送吏部与官下者罢之。又国子监举人,亦请每岁本业博士推择才行送名,与祭酒依乡贡例,试通者送省。举人自县至州,皆不得跞∽。猿码罕壤,从械阶幢1,嫱k旱惹,氩⑼C鞣ň偃送,付刑部考试」。疏入,帝问翰林学士,或以进士明经行来颇久,不可顿令改业」。遂敕与旧法兼行。
14
是月,敕:「弘文、崇文两馆生皆以资荫补充。所习经业,务须精熟楷书字体,皆得正样,通七者与出身,不通者罢之。
15
二年五月,罢岁贡孝悌力田及童子科,从礼部侍郎杨绾奏也。绾以孝悌之行,宜有实状,童子越众,不在常科,同之岁贡,恐成侥人幸之路。
16
永泰元年,始置两都贡举、礼部侍郎官号皆以知两都为名,每岁两地别放及第。
17
大历三年四月,复置童子科举,每岁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考试,取十岁以下习一经,兼《论语》、《孝经》。每卷诵文十科,全通者与官通,七以上者与出身。仍每年冬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例,考试讫闻奏。
18
十年五月,诏今年诸色举人,并赴上都集先是,礼部侍郎贾至以时艰岁歉,举人赴省者众,权奏两都分理。时礼部侍郎常衮以贡举人合谒见异于选人,并合《上都集》举旧章也。是后不置东都贡举。
19
是月,敕停童子科举。
20
德宗建中二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准制,崇玄馆学生试日减策一道者,其崇玄馆附学官见任者,既同行事,例合г恩,惟策一道,不可更减大义两条」。从之。六月,敕孝廉科宜停。
21
二年十月,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先时,进士试诗赋各一篇,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赞奏以箴、论、表、赞代诗赋,仍各试策三道。应口问大义,明经人明经之目,义以为先。比来相承,惟务习帖,至于义理,少有能通,经术浸衰,莫不繇此。今若顿取大义,恐全少其人,欲且因循,又无以劝学。请约举司旧例,稍示考义之难,承前问义,不形文字,落第之后,喧竞者多。臣今请以所问录于纸上,各令直书其义,不假文言。既与策有殊,又事堪徵证,凭此取舍,庶归至公。如有义策全通者,五经举人,请准广德元年七月敕,超与处分明经,请减两选。伏请每岁甄奖不过数人,庶使经术渐兴,人知教本敕策明经义、策全通者,令所司具名闻奏,续商量处分,馀依。
22
三年四月,敕礼部应进士、举人等,自今以后,如有试官并不合选并诸色出身人有应举者,先于举司陈状,准例考试。如才堪及第者,送名中书门下,重加考锶。缡挡趴凹戳钏司进纳告身注毁官,申准例与及第至选日,仍稍优与处分。其正员官不在举限。贞元二年六月,敕:「自今已后,举选人有能习《开元礼》者,举人同一经例。选人不限选数,许集,但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条,策通二道已上者,放及第已下,不在放限。其有试官能通者,亦依正员官例处分。其明经举人,有能习律一部,以代尔雅者,如帖义俱通于本色减两选令,即日与官。其明法举人,有能兼习一经小帖义通者,依明经例处分。
23
五年四月,制曰:「明经举人,所习《尔雅》,多是草木鸟兽之名,无益理道。宜令习《老子道德经》,以代《尔雅》。其进士同大经例帖」。
24
六年九月,敕:「本置两馆学士,皆选勋贤胄子,盖欲令其讲艺,绍习家风,固非开此人幸门,堕紊典教。且令式之内,具有条章,考试之时,理须精锉任糯松人幸冒颇深,或假市门资,或变易昭穆,殊亏教化之本。但长浇漓之风未补者,务取阙员,已补者自然登第。用荫既已乖实,试艺又皆假人,诱进之方,岂当如此?自今已后,所司宜据式文考试,定其升黜,如有假代,并准法处分」。
25
九年五月,制曰:「王者设教,劝学攸先,生徒肄业,执礼为本。故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又曰:安上理人,莫善于礼。然则礼者,盖务学之本,立身之端,居安之大猷,致治之要道,属词比事而不裁之以礼,则乱疏通。知远而不节之以礼,则诬实百行之本源,为五经》之户牖。虽圣人设教,罔不会通,而学者遵行,宜有先后。自顷有司定议,计功记习,不量教化浅深,义理难易,遂使修传学者例从冬集,习礼经者独授散官。敦本劝人,颇乖指要,始务弘奖,以广儒风。自今已后,明经习礼记及第者,亦宜冬集。如中经兼习《周易,若仪礼者,量减一选。应诸色人中习三礼者,前资及出身人依科目例,白身人依贡举例。每经问大义三十条,试策三道。仍主司于朝官、学官中简选精通经术三五人闻奏。主司与同试问质定通否,义策全通为上等,转加超奖大义。每经通十五条已上,策通两道已上为次等,依资与官。如先是员外试官者,听依正员例。其习《开元礼》,人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为上等。大义通八十条已上、策两道已上为次等,馀一切并准习三礼例处分。其诸馆学士,愿习《三礼》及《开元礼》者,并听,仍永为常式。
26
十年,中书侍郎、平章事齐抗奏罢礼部别头举人。故事,礼部侍郎掌贡举,其亲故即试于考功,谓之「别头举人」,抗奏罢之。
27
十二年三月,国子司业裴肃奏:「《尔雅》为《六经》文字之楷模,《老子》是圣人玄微之奥旨。请勒天下明经、进士、《五经》及明一经、进士、《五经》及诸科举人,依前习道德经者,宜准天宝元年敕处分,应合习尔雅者,并准旧式初,天宝元年,尊崇道教,以老子乃玄元皇帝,微言奥旨,不可列为小经,今有司以《尔雅》代老子。至贞元五年四月,宰臣又议云:所习《尔雅》多是草木鸟兽之名,无益理道。又令举人停《尔雅》,改习《道德经》,至是又改焉
28
十三年十二月,顾少连为尚书左丞,权知贡举。奏:「伏以取士之科,以明经为首,教人之本,则义理为先。至于帖书及以对策,皆形文字,并易考寻。试义之时,独令口问对答之失覆,视无凭黜,退之中,流议遂起。伏请准建中二年十二月敕,以所问录于纸上,各令直书其义,不假文言,仍请依经疏对奏」。敕:「宜依。
29
十四年九月,诏乡贡武举并应百只箭及三十只箭人等,今年宜权停。时谏议大夫田敦因蒙召对,奏言:「兵部武举等每年常数百千人,持挟弓矢,出入皇城间,恐非所宜」。上闻而矍然,故命停之。其实武举者,每岁不过十数人。时议恶敦惯欲,非短旧事,奏议不实,自是讫于贞元,更不复置。
30
十六年十二月,敕:「礼部别头举人,宜委礼部考试,不须置别头」。
31
十八年五月,敕:「明经、进士,自今以后,每年考试所收人,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
32
十九年六月,敕:「礼部举人,自春以来,久愆时雨,念其旅食京邑,资用屡空。其礼部举人,今年宜权停」。
33
宪宗元和二年十二月壬申,礼部贡举院奏:「五经举人请罢试口义,依前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便放入第」。从之。敕:「自今以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或曾任州府小吏一事不合入清流者,虽薄有词艺,并不得申送入。如举送以后事发长吏停见任及已停替者,殿二年,本试官及司功官并贬降」。
34
三年五月,兵部奏:「乡贡武举,准贞元十四年九月诏,宜权停,今请准旧例却置」。从之。
35
七年十二月,权知礼部侍郎韦贯之奏试明经,请停墨义,依旧格问口义。从之。
36
十三年十月,权知礼部侍郎庾承宣奏:「臣有亲属应明经进士举者,请准旧例送考功试之」。先是,贞元十六年,高郢掌贡请停考功别试,识者是之,至是始复。穆宗长庆元年三月,敕:「今年礼部侍郎钱徽下进士及第郑朗等一十四人重试闻奏」。四月,制曰:「国家设文学之科,本求实才,苟容侥人幸,则异至公。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扰主司,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永言败俗,深用兴怀。郑朗等昨令重试,意在精镆。漳、懿混兑焓橹中,固求深僻题目,贵令所试成就,以观学艺浅深。孤竹管是祭天之乐,出于《周礼》正经。阅其呈试之文,都似不知本事。词律鄙浅,芜累至多。亦令宣示钱徽,庶其深自怀愧,诚宜尽弃,以警将来。但以四海无虞,人心方泰,用引宁僭,式示殊恩,特掩尔瑕,庶明予志。孔温业、赵存约、窦犬旬直所试粗通,与及第。卢公亮等十人并落下钱,徽从别敕处分。自今以后,礼部举人,宜准开元二十五年敕及第讫,所试杂文并策,送中书门下详覆。
37
二年二月,谏议大夫殷侑奏:「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伦之纪备矣。故先师仲尼,称志在《春秋》,历代立学,莫不崇尚其教。伏以《左传》卷轴文字比《礼记》,多较一倍。公羊狭罕,壬惺、椤吨芤住、范嘟衔灞妒。且怨朝旧制明经。若大经中经,能习一传,即放冬集。然明经为学者,犹十不一二。今明经一例,冬集人之常情。趋少就易,三传无复学者。伏恐周公之微旨,仲尼之新意,史官之旧章,将坠于地。伏请置三传科,以劝学者。《左传》问大义五十条,《公羊》狭,焊魑蚀笠迦十条、策三道,义通七以上、策通二以上与及第。其白身应者,请同《五经》例处分。其先有出身及前资官应者,请准学穷一经,例别处分」。又奏:「历代史书,皆记当时善恶,系以褒贬,垂裕劝戒。其司马迁《史记》、班固、范晔《两汉书》,旨义详明,惩恶劝善,亚于《六经》,堪为代教。伏惟国朝故事,国子学有文史直者,弘文馆弘文生,并试以《史记》、《两汉书》、《三国志》,又有一史科。近日已来,史学都废,至于有身处班列,朝廷旧章,昧而莫知者,况乎前代之载,焉能知之。伏请量前件史科,每史问大义一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上为及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请同五经》、《三传》例处分。其有出身及前资官应者,请同学究一经别处分。其有出身及前资官,稍优与处分。其三史皆通者,请录奏闻,特加奖擢。仍请班下两都国子监任生徒习,请敕旨宜依,仍付所司。
38
三年,礼部侍郎王起掌贡举。先是,贡举偎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曰:「伏以礼部放榜已是成名,中书重覆尚未及第,若重覆之中,万不一定,则放榜之后,远近误传,其于事理,实为非便。请今年进士堪及第者,本司考试讫,其诗赋先送中书门下详覆,候敕却下本司,然后准例大字放榜」。从之。
URN: ctp:ws6900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