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洜"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說文解字注
條件: 包含字詞「洜」
Total 1

說文解字注

149
注解: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畍中,東南入渭。左馮翊三字,當作北地二字。前志:北地郡歸德下,洛水出北蠻夷中,入河。入河者,入渭以入河也。此揔舉其源委也。左馮翊褱德下曰:洛水東南入渭。此言其入渭之處也。許之例,舉源地,不舉委地。然則當云出北地歸德無疑矣。今甘肅慶陽府安化合水二縣,漢歸德地也。今陜西同州府朝邑縣有懷德城,漢縣也。括地志云:洛水源出慶州洛源縣白於山。方輿紀要曰:洛水出慶陽府合水縣北二十里白於山。東北流經廢洛源縣。又經保安縣、安塞縣、甘泉縣、鄜州,又南經洛川縣南,中部縣東,而沮水入焉。沮水自中部縣子午嶺東南流而入於洛水,卽說文□水,出北地直路西,東入洛也。自是洛水亦兼沮水之稱。又南流經宜君縣,過耀州,合漆水,歷三原縣、富平縣、白水縣,又東南流經澄城縣、同州府,至朝邑縣南入渭水。水道提綱云:舊合渭入河。自明時改流,徑入河,不南入渭。今洛口南去渭口三十里。按水經注本有雍州洛水篇,今亡之矣。禹貢道渭節謂之漆沮。職方雍州其浸渭洛。小雅瞻彼洛矣傳曰:洛,宗周之浸也。左傳、國語皆云三川震。韋、杜以涇渭洛為三川。從水各聲。盧各切。五部。按雍州洛水、豫州雒水,其字分別,自古不紊。周禮職方:豫州,其川熒雒。雍州,其浸渭洛。正義本不誤逸周書職方解,地理志引職方正同。雒不見於詩。瞻彼洛矣傳曰:洛,宗周浸水也。此職方氏文也。洛不見於左傳,傳凡雒字皆作雒。如僖七年伊雒之戎,宣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是也。淮南墬形訓曰:洛出獵山。據高注謂雍州水也。雒出熊耳。據高注謂豫州水也。漢地理志弘農上雒下云:禹貢雒水,出塚領山,東北至鞏入河。豫州川。盧氏下云:伊水,出熊耳山,東北入雒。黽池下云:穀水,出穀陽谷,東北至穀城入雒。新安下云:禹貢□水,在東南入雒。河南穀成下云:禹貢廛水,出朁亭北,東南入雒。此謂豫州水也。左馮翊褱德下云。洛水,東南入渭。北地歸德下云。洛水,出北蠻夷中。入河。直路下云。沮水,出東西入洛。此謂雍州水也。已上皆經數千年尚未誤者。而許書水部下不舉豫州水,尤為二字分別之證。後人書豫水作洛,其誤起於魏。裴松之引魏略曰:黃初元年,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魏於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變雒為洛。此丕改雒為洛,而又妄言漢變洛為雒。以揜己紛更之咎,且自詭於復古,自魏至今皆受其欺。周禮、春秋在漢以前,誰改之乎。尚書有豫水,無雍水。而蔡邕石經殘碑多士作雒。鄭注周禮引召誥作雒。是今文、古文尚書皆不作洛,鄭、蔡□不擅改經文也。自魏人書雒為洛,而人輒改魏以前書籍,故或致數行之內雒洛錯出,卽如地理志引禹貢旣改為洛矣。則上雒下曰禹貢雒水。不且前無所承乎。若郊祀志汧洛從水,後文宣帝以四時祀江海雒水,成王郊於雒邑,字皆從隹,又當時二字確然分別之証也。,古文。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