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百八十七

《卷三百八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八十七:永北●在雲南省治西北一千三百五十里,東西距四百七十五里,南北距八百二十里,東至武定州元謀縣界三百五十里,西至麗江府鶴慶州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大理府賔川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外域黃喇嘛界六百里,東南至楚雄府大姚縣界三百里,西南至大理府鄧川州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四川鹽源縣界三百里,西北至麗江府麗江縣界一百五十里。自㕔治至 京師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
3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益州郡地。後漢為永昌郡地。晉以後,為施蠻所據。唐貞元中,南詔異牟尋始開置,名北方睒《明史》:北勝唐《南詔,異牟尋始開其地,名北方睒,亦號成偈睒,又名善巨郡《元史地理志》:唐南詔時,鐡橋西北有施蠻者,貞元中為異牟尋所破,遷其種居之,號劍。羗名其地曰成偈睒,又改名善巨郡」。。宋叚氏時改為成紀鎮《元史地理志》:「䝉氏終叚氏時,高智昇使其孫高大恵鎮此郡。後●大理」。元初內附。至元中,置施州,尋改北勝州,後升為北勝府,屬麗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州,屬鶴慶軍民府。二十九年,置瀾滄衛,以州屬之。●,雲南都司。正統七年,直●、雲南布政使司與衛同治。
4
本朝因之。康熙五年,改●大理府。二十六年,裁衞入州。三十一年,仍為直●州。三十七年,升為永北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永北㕔直●雲南省。領土府一:
5
永寧土府在㕔治北四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四川鹽井衛界六十里,西至麗江府麗江縣界。八十里,南至本㕔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劉卜䝉古黃喇嘛界一百六十里。漢越嶲郡西境,地名樓頭睒,與吐蕃接界。又名荅藍、磨些、蠻、祖、泥月烏,逐出吐蕃,遂居此睒。南詔時為磨些蠻所據,世屬大理。元憲宗三年內附。至元間,置荅藍管民官,尋改置永寧州,屬北勝府。明初屬鶴慶府,後改屬瀾滄衛。永樂四年升為永寧府。●雲南布政使司。正統三年設流官同知,駐北勝州。寧,本朝康熙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以永 土府●之土官阿氏世襲。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㕔土府,仍●。
6
形勢枕石峽,抱金沙列岫,自畫圖而出,長江儼束帶而朝,控扼吐番,屹為要地。《舊府志》。
7
風俗氣習樸野,勤於耕織《明統志》巢處山林,人物勇厲,俗尚爭競,夷有數種。《通志》
8
城池永北㕔城周五里有竒門,四環以濠,即舊北勝州城。明洪武二十九年築 。本朝康熙雍正中修,乾隆三年、十五年屢修。
9
學校,永北㕔學在㕔治東北,舊鎮撫司署數。本朝康熙二十二年遷建入學額, 二十名、戸口原額軍民人共一萬一千七百十三,滋生人丁二萬四千九百五十六
10
田賦民屯田地一千九百一十九頃一十一畝九分七釐零共徴銀四千四十二兩一錢四分九釐。夏税,秋糧四千二百二十五石二斗六升四合零
11
山川現錢山在城東二里,山多亂石,宛如鋪錢壺山在城東三里,峯巒竦立,宛如壺狀,春日晴朗,紫翠盈眸。又有清流環抱,潺潺有聲。吴道子觀,音石刻在此山之後。烏洞山在城西三十里石穴朝天,宛如獅嘯,洞廣丈餘,其深不可測。三刀山在城西三里,山徑險窄,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所闢。拜佛臺山,在城西五里,山麓有佛寺。雞鳴山在城西二十里,俗傳夜自雪山移來,欲填陳海,至此,雞鳴遂止,下有數孔,消泛漲之水。烏鴉山在城南十里,形如削玉,羣鴉時來。九龍山在城南一百里,一名九頭山,髙千餘丈,仰觀則九山皆齊,登頂則羣峯咸俯,人以為靈異。老虎山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山形如虎。舊府志:俗傳:昔山多怪諸葛亮,南征時斬其首,分而為四,遂絶。甸頭山在城北三十五里,羣峯聳列,林木森蔚,土人於此牧羊,又名牧羊坪卜几山在城北,廢香羅長官司治西,高聳數百餘丈。不山在城北,廢瓦魯之長官司東北三十里為司之勝,喇不峙其東,金沙遶其西筆架山在城東南四里,三峯秀峙,為境內勝景之一三泉山在城東南四里,上有石崖,山泉湧出田資灌溉烏鋪山在城東南一百十里,林木䓤蒨,毎至秋霽,羣烏飛集、瀾滄山在城西南三里,名勝志山,高二百餘丈。衛與驛皆曰瀾滄以此、金水蒼山在城西南三里,上有五峯巨坪、綿綿山在城東北七十五里,附近蒗蕖,名勝。志:綿綿,方語也。白角山在城東北八十里白角鄉名勝志:鄉以山得名、六揑山在城東北,廢刺和長官司治西,盤亙四里,為司之勝。漕峯山在城東北一百二十五里,其東為楊保山,其北為公山,峯巒聳㧞,土人祈雨於此幹如山在城西北廢革甸,長官司治北,司慿以為險、甲母山在永寧土府東,巖巒蒼翠聳入雲霄干木山在永寧土府東南十五里,高八十餘丈,根盤百餘里,一名獅頭山,亦名孤山象鼻嶺在城東二十里,形如其名,禱雨多應、大坡南嶺在城東南一百里,高二十餘丈。其頂有龍湫,聞人聲則風雹立至。香爐峯在城東二里,三山聳立如鼎足,故名紅石巖在城西北五里,丹崖千尺,面臨大河。、金沙江在城西,源自旄牛,徼外流入,廢瓦魯長官司界,遶喇不山,西流經卜羅村,入永寧土府界,又南流至卜腳入麗江。府由西而東,環遶㕔治,會四川打衝河,東流入武定府。明洪武十六年,傅友徳自鄧川州過金沙江攻北勝州,擒偽平章高生,復平麗江、巨津等州是也。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移㕔知事扵金江渡駐劄。羅易江在城東北,其上源合數溪諸水,滙流成江,經㕔界。又北過舊蒗蕖州東,而入永寧,合瀘沽湖。三渡河在城東北百二十里,旋繞三㢠,故名,下流入金沙江。桑園河在城南二百里。通志:自䝉番來,名五浪河,會走馬河、西卜河、西番河站河、大松河、清水河,入金沙江。舊志云自大理府來,又云出四川。二說皆失考。沙河在城北五里,一名觀音河,逆入五浪河,歸金沙江。白角河在城西北,名勝志,源出綿綿郷流,經白角鄉,逆入於西番界。勒汲河,在永寧土府北。明統志,源出西番,流經永寧北,東入四川鹽井衞界通志:河旁冇勒汲墩㕔地,初近吐番民,與番雜居,常為番人所凌,故築墩為界。舊志:勒汲河,一名開基河,源自㕔轄二角村,山後番界內流經㕔東北入四川鹽井衛前所界。潘浦海在城東一百四十里。陳海在城南四十里,周八十里,相傳本陸地。有陳姓者居此,一夕沉為海,故名。通志一作「程海」,下流入金沙江。又有㟍峨海,在城東南三十五里,下流亦入金沙江。草海,有二:一在近屯西山下。明初係軍民田地。正徳間地震,累月隨沉為湖,積水經年不涸,雨甚則淹禾。一在順州,即羊保海。夏秋水積成湖,至春乃涸。後居民損資挖海尾洩水,至冬即可現地。然其地甚寒,且無源泉,耕者甚少。牛甸湖在城東一百二十二里。程湖在城南五十里,灌溉千餘畝,下流入金沙江,又名溫潭。瀘沽湖,在永寧土府東三十里,周三百里,中有三島,高可百丈。其近南二島,一名羅水,一名列格。永寧土官立寨於上,名列格寨。明統志:瀘沽湖即魯窟海子,其水流通四川打衝河。河頭雞在城東一百四十五里,春時温煖可浴九龍潭,在城西北十五里,泉有九眼,灌田萬餘畝,下流入全沙江。又大龍潭在城南一百四十里,有泉,百眼賴以灌田。又小龍潭在城南二百三十里。温泉有三:一在城東十里,一在城南二百里,一在城西北瓦都寨,浴之皆能祛疾。春水泉在城西北五里赤石崖,水清味甘,每嵗二月,居民宴樂泉畔汲泉和鹽梅諸物飲之,謂之喫。春水布榖,一鳴其味即易。
12
古蹟㟍峨舊城在城南五十里㟍峨村,䝉氏所築,遺址尚存,廢順州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古南蠻地。唐時地名牛睒,南詔徙諸浪人居之,與羅落蠻雜處。元置順州。元史地理志,順州在麗江之東,俗名牛睒。昔順蠻種居劍共川。唐貞元間,南詔異牟尋破之,徙居鐡橋、大婆、小婆三探覽等川。元憲宗三年內附。至元十五年,改牛睒為順州。明統志,洪武十五年仍曰順州,改屬鶴慶。萬歴二十八年築土城,環城有濠永。本朝康熙八年省州,并入鶴慶,尋以其地改屬 ,北土司子姓世襲。土州同辦納錢粮。蒗蕖廢州在城北八十里,元置●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蒗蕖州治羅共睒,在麗江之東,北勝、永寧南北之間,羅落、磨些三種蠻世居之。憲宗三年征大理,至元九年內附,十六年改羅共睒為蒗蕖州。明統志:元初屬麗江,後改屬北勝府。洪武十五年屬鶴慶。二十九年改屬瀾滄衛,在衛城北一百八十里。滇志:土知州阿的天啟中并入北勝州,今阿姓子孫給土舍委牌辦納錢粮。瀾滄廢衞。即今㕔治。明統志:洪武二十九年於北勝州南築城,置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雲南都司。明史。洪武二十九年置瀾滄衛司,領北勝、永寧、蒗蕖三州。永樂四年以永寧州陞為府。正統七年以北勝州直●布政司衞只領蒗蕖一州。天啟中并蒗蕖入衞。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衞入州,三十七年升州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府為㕔。革甸廢長官在永寧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今改屬永北㕔。香羅廢長官司。在永寧土府北一百五十里,今改屬永北㕔。瓦魯之廢長官司在永寧土府北二百八十里,今改屬永北㕔。刺次和廢長官司。在永寧土府東北二百四十里,今改屬永北㕔。《明史:永樂四年四月設刺次和瓦魯之革甸、香羅四長官司●,雲南永寧衛,以土酋張首為刺次和長官,阿苴為瓦魯之長官,阿措為革甸長官,八非為香羅長官。通志四司俱明永樂四年置,皆西番土官阿姓。正統以後,屢為鹽井土酋所侵,據四司皆廢。祭鋒臺在府城南二十里,相傳諸葛亮征南時祭劒於此。
13
闗隘南山闗通志:永北有南山、西山、北山三闗,所云三闗內固者也。寧番廵司在城東二百里,舊有土廵檢楊姓世襲。、髙家老寨在城東五里,元時土蠻高斌祥駐兵於此。瓦都寨在永寧土府北五十里,與四川鹽井衛接界,舊為土酋戍守處、瀾滄驛在城東南。又清水驛在城南九十里,明永樂二年同時建舊俱有驛丞,今裁。黃草坡哨在㕔境,永北志境有三渡河、紅石崖、●坪、深谷等哨。又有觀蘭鋪、海腰鋪及清水、羅門、片角、期納等鋪,舊有兵戍守。
14
津梁來薰橋在城南一里、太平橋在城南二里,為往來孔道。桑園橋在城西南,跨桑園河。延夀橋在城西,跨四城鄉之小溪。通川橋在城北五里,通四川路。開基橋在永寧土府城南,其上流又冇天生橋。海門橋在永寧土府城西,魯窟海子之水流經此,入四川打衝河。
15
堤堰九龍堤在城西北三十里,觀音箐壩在城東三里河草壩在城西南三里。又盟莊壩在城西三十五里,長溝壩在城北三十里、包家閘在城南八里,為居民蓄牧之利。又海閘在城南七十里
16
寺觀開化寺在城東一里、大徳寺在城西拜佛䑓山下,名勝志:寺前有宋叚氏所建鐘樓,境內每有大風雹,登樓鳴鐘即止永寧寺在永寧土府北三里必溪村,又名刺羅佛殿卧佛寺,在㕔境西闗半山中,岑樓叠架林木森羅舊傳:洞中有臥佛,人以火炬探之,石佛像宛然。
17
名宦明、李先芬忠州人,萬歴間,知順州,性澹泊,敢任事,創建州城社學及墾田増戶,皆為民計,乆逺有古良吏風
18
本朝李楷奉天,鑲藍旂人,康熙三十八年,知永北府事,慈恵亷明,士民懐之,建祠奉祀,人物明卜各吉永寧人,仕元為土官,洪武中,領兵歸附,授土知州,子各吉八合嗣。永樂初,率香羅、革甸、瓦魯之刺、次和四部番人入朝,上嘉之,陞永寧為府,授各吉八合為知府,賜鍍金花帶,鐫四字曰「克篤忠誠」劉思善字復吾,北勝州人,庠生孝友誠慤,隣人何姓,家夜失火,以銀一囊約五百餘金,擲過墻內,思善拾之,隣因火災,惛憒竟忘其物,思善次日,治酒寛慰,酒畢,以原物還隣,驚喜交集,願以一半酬思,善拒之,義形於色,親黨嘆服,州牧聞其事,奨以徳夀還金額。雍正六年,合郡舉入節義祠,嵗時祭祀。
19
本朝劉晟基字景傳,永北人,嵗貢九嵗,失父孀母彭氏,年二十九,矢志撫孤族,人有欲奪節而利其産者,奉母避之山莊産,則推譲族人同母茹荼飲,蘖能飬志承顔,刻意積學,立品砥行,工詩文,著冇㼋圃堂集,為一時推重,永郡人士多出其門,任雲州司訓十餘載,課士有方,維持名教,人咸稱頌弗衰云。高暐永北人,恩貢生。沉潛理學,寡言詞,敦實行性至孝,母黎氏失明,㡬二十年,朝夕扶持不少懈,居䘮三年,不入私室,未嘗見齒,為士民推重。雍正元年,察舉孝亷,紳士以其名上,堅辭不受。乾隆元年,又行察舉,郡守採輿論將列,實以應辭益力,人皆稱為真孝亷云。列女明舉人譚本仁妻姚氏,永北人夫亡時,年二十九,矢志守節,敎子登科。又同時李喬妻范氏,夫亡,年十九,守節撫孤並膺族奨。又生員李鐘元妻蔡氏,年十八,夫亡守節,歴六十七年,於萬歴年間建坊旌表。又思州府經歴盧●妻寗氏,隨夫任所值銅苗作亂,被虜投河,亦經有司題請旌表。
20
本朝生員袁珮環妻阮氏,永北人,夫亡,時氏年二十九,守節撫孤,事姑盡孝康熙五十七年㕔旌表,又宋振麟妻趙氏,雍正九年 旌表,又同 楊大覬妻馬氏、楊輔妻李氏、沈泰妻楊氏、趙良佐妻彭氏、沈維榮妻皮氏、王嗣春妻譚氏、田嘉芳妻張氏生員李習傳妻楊氏、生員劉晟妻胡氏,●選縣丞譚閣妻阮氏,俱於乾隆元年以來先後 旌表。又張懐思妻胡氏夫亡徇節,乾隆十二年 旌表。
21
土産氂牛舊刺,次和香羅,瓦魯之三長官司出。鹿茸 金 銅。 鹽俱永寧土府出攀枝花狀似棉花,可作布,亦可鋪褥。
22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八十七
URN: ctp:ws70336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