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五
3
象纬考
4
星昼见
5
宋理宗宝庆元年六月辛卯,太白昼见。是年七月,元行尚书省严实袭大名忠义军彭义斌于真定,义斌死之,山东州县尽陷。
6
绍定五年五月癸巳,太白昼见,经天。
7
时元遣使来议伐金,许之。
8
端平元年十一月壬戌,太白经天。 二年四月丁亥,太白昼见。七月戊戌,太白经天。
9
先是,元年十二月,元使宣抚使王檝来言:「何为败盟?」自是河、淮之间无宁岁。
10
嘉熙元年二月己酉,太白昼见。 二年五月辛巳,太白昼见。八月辛酉,昼见经天。 三年十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四年二月丁未,太白昼见。 淳佑元年六月庚申,太白昼见。十一月戊戌,亦如之。己巳,昼见经天。 二年十二月壬戌,太白昼见。 三年七月己亥,昼见经天。四年八月壬辰,太白昼见。 五年二月壬辰,昼见经天。六年四月辛酉,太白昼见。八月壬子,九月戊辰,并如之。 七年十月辛巳,太白昼见。 九年十二月戊申,太白昼见。 十一年二月乙卯,七月癸亥,并太白昼见。宝佑二年九月丁卯,太白昼见。 三年十月甲戌,太白昼见。 四年五月丁未,太白昼见。 五年七月己未,太白昼见。 开庆元年六月壬寅,太白昼见。 景定三年四月庚寅,太白昼见。闰九月甲申朔,亦如之。 五年四月戊午,太白昼见。五月己亥,昼见经天。度宗咸淳元年七月丁酉,太白昼见。 四年九月癸未,太白昼见。
11
恭帝德佑元年七月壬午,太白昼见。
12
辽圣宗统和八年十一月丁酉,太白昼见。道宗咸雍三年七月辛丑,荧惑昼见,凡三十五日。 大安四年正月甲寅,太白昼见。
13
金熙宗天㑹十四年正月辛巳,太白昼见,凡四十馀日伏。 天眷二年五月戊子,太白昼见。八月丁丑,复如之。皇统七年正月丁亥,太白经天。七月己巳,复如之。八年十月甲申,太白昼见。十一月壬辰,经天。十二月丙寅,昼见。
14
海陵天德二年九月乙亥,太白昼见,至明年正月辛卯后不见。 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经天。五月己亥、丁巳,十二月乙卯朔、闰十二月己亥,并如之。 贞元元年十二月乙卯,太白经天。闰十二月乙酉,复如之。 二年正月庚申,太白经天。七月癸丑,太白昼见,凡三十有三日伏。正隆二年正月庚辰,太白昼见,凡六十七日伏。 三年九月己未,太白经天,至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不见。四年十二月甲子,太白昼见,凡七日。 五年二月丁卯,太白昼见。四月甲戌,复见,凡百六十有九日乃伏。先是,正月,司天提㸃马贵中奏:「去年十二月,太白昼见经天,占为兵丧,为不臣,为更主」。至是凡三见。时海陵谋伐宋。
15
六年九月丙申,太白昼见。
16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癸巳,太白昼见。 三年正月庚子,太白昼见,凡百有十日乃伏。七月庚戌,昼见,百二十有七日乃伏。八月丙寅,昼见,经天。十一月庚寅,昼见经天,凡二十四日伏。 四年十二月辛卯,昼见经天。 六年四月辛丑,太白昼见,八十有八日伏。六月辛巳,昼见经天。九月壬子,太白昼见,百有三日乃伏。丙辰,经天。十月壬辰、十一月庚申、十二月戊子,俱昼见,经天。 七年十一月壬申,太白昼见,九十有一日伏。丁丑,岁星昼见二日。 八年三月己丑,太白昼见,百五十有八日乃伏。五月丁卯,岁星昼见。 九年十二月丁酉,太白昼见,十有六日伏。 十一年八月癸卯,太白昼见。 十二年八月丁亥,太白昼见,在日前,九十有八日伏。十月己酉,岁星昼见,在日后,四十有七日伏。 十三年闰正月辛酉,太白昼见,四十有九日伏。十月乙丑,岁星昼见于日后,五十有三日伏。 十四年三月辛丑,太白、岁星昼见,十有八日伏。丙辰,二星经天,凡二日。六月己未,太白昼见,三十有九日。八月己卯,昼见,又百三十二日乃伏。十月丙寅,岁星昼见,六日。十一月甲子,太白昼见,八十有六日伏。 十六年五月甲寅,太白昼见。五十有四日伏。 十七年十二月己巳,太白昼见,四十有四日伏。 十九年四月丁巳,岁星昼见,凡七日。七月丙子,太白昼见,四十有五日伏。 二十一年二月戊戌,太白昼见。三月甲子,亦如之。 二十二年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六十有四日伏。七月,戍子,岁星昼见二日。八月戊辰,太白昼见。百二十有八日,其经天者六十四日。 二十三年九月甲申,岁星昼见,五十有五日伏。十月辛酉,太白昼见,百四十有九日乃伏。十一月丁卯,岁星昼见,三十有三日伏。闰十一月庚申,昼见,九十日伏。 二十四年四月己未朔,太白昼见,百四十有五日乃伏。九月甲辰,岁星昼见,凡五十二日伏。 二十五年十一月庚辰朔,岁星昼见,在日后,几七十四日。壬午,太白昼见,在日后,百十有一日乃伏。十二月甲子,太白昼见,经天。 二十七年六月庚辰,太白昼见,百七十有三日乃伏。七月丙午,太白昼见,经天。 二十八年十一月庚子,太白昼见,在日前,四十有九日乃伏。 二十九年五月庚寅朔,太白昼见,在日后。章宗明昌元年二月丁亥,太白昼见。 二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岁星昼见,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顺行。 四年八月己亥卯初三刻,岁星见,未正二刻,太白见,俱在午位。 五年十一月癸丑,太白昼见,在日前,三十有三日伏。 六年正月庚寅,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二日乃伏。六月庚辰,复昼见,在日后,经天。自此昼见,凡百六十七日。
17
先是,四年三月,御史中丞董师中奏:「廼者太白昼见,京师地震,北方有赤气,迟明始散。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圣主也」。帝问所言天象,何从得之?」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帝曰:「司天台官不奏,固有罪,其以语人尤非。朕欲令自今司天有事而不奏者,长行得言之何如?」师中曰:「善」。至是年八月,岁星、太白同见,并在午位,视前两昼见,尤为异矣等谨按师中所奏,盖指元二年之事,抑或三年,并有其事,而司天讳之,观帝之语,师中者可知也。承安元年九月壬午,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七日乃伏。二年二月丁巳,太白昼见,在日后,百九十有五日乃伏。己未,经天。 泰和三年六月戊戌,太白昼见,在日后,百有十日乃伏。 六年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在日前,七十有六日庚戌,经天。六月辛未,岁星昼见,在日后。七月戊申,经天。八月辛亥,复晨见,至夜五更,与东井距星相去七寸内。己未卯正初刻,太白昼见在日前。庚申卯正初刻,昼见在日后。壬申,太白昼见经天,在日后。 八年七月戊戌朔,太白昼见,在日后。
18
卫绍王大安元年二月乙丑朔,太白昼见,经天。 至宁元年三月日正午,日、月、太白,皆相去咫尺等。谨按至宁志作「崇庆」,今从纪改正。宣宗贞佑二年九月丁亥,太白昼见于轸。 三年十二月庚寅,太白昼见于危,八十有五日伏。 四年四月丁酉,太白昼见于奎,百九十有六日乃伏。六月丙申,岁星昼见于奎,百有一日乃伏。 兴定元年四月戊辰,太白昼见于井,百六十有二日乃伏。八月戊申,岁星昼见于昴,六十有七日伏。十一月丙戌,太白昼见。 三年五月壬子,太白昼见于参,三十有六日经天,又百八十四日乃伏。八月己巳,岁星昼见于柳,百有九日乃伏。 四年六月己巳,太白昼见于张,百八十有四日乃伏。十一月壬辰,岁星昼见于翼,六十有七日。 五年正月辛丑,太白昼见于牛,二百三十有七日乃伏。十二月戊戌,填星昼见于轸。己亥,太白昼见于室。
19
时司天𤓰尔佳、德玉等以太白昼见,奏为臣强之象,请禳之。帝曰:「斗、牛,吴分,盖宋境也。他国有灾,吾禳之可乎?」
20
六年七月乙亥,太白经天,与日争光。
21
元宪宗六年六月,太白昼见。
22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庚子,太白昼见。十二月丙寅,亦如之。 二十六年七月戊子,太白经天。四十五日。八月辛未,岁星昼见。 三十一年四月戊申,太白昼见。八月庚辰,复昼见。九月丁巳,经天。
23
成宗元贞元年十月戊辰,太白昼见。十一月甲戌,经天。二年正月丙戌,太白昼见。 大德元年六月乙未,太白昼见。十月戊午,经天。十一月戊子、十二月甲辰,皆如之。 二年十二月戊午,太白经天。 三年正月乙巳,太白经天。六月壬申,岁星昼见。 七年九月丙寅,太白昼见。十月丁亥,经天。十一月己未,十二月丙戌,并如之。九年七月甲寅,太白经天。十月丙戌,复如之。十一月丙寅,岁星昼见。十二月壬申,太白经天。 十年十二月壬寅,太白昼见。
24
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庚申,太白昼见。 三年四月戊辰,太白昼见。十月甲辰,经天。 四年十二月时仁宗已即位庚辰,太白经天,癸未、壬辰,并如之。
25
仁宗皇庆元年四月丙子,太白昼见。庚寅,经天。 二年七月辛卯,太白昼见。乙未、丙辰,并如之。丁巳,经天。八月戊午朔,太白昼见。 延佑二年正月己未,太白昼见。二月戊子,亦如之。癸已,经天。丙午,亦如之。五月庚午、六月甲申,太白昼见。 三年九月癸丑,太白昼见。丙寅,经天。六年十月庚午,太白昼见。
26
英宗至治元年六月辛酉,太白经天。十月甲辰,亦如之。三年五月戊戌,太白经天。
27
泰定帝泰定元年十月乙亥,太白经天。 三年七月戊辰,太白经天,至于十二月。 四年闰九月己巳,太白经天,至于十二月。 致和元年二月壬戌,太白昼见。文宗天厯二年六月丁未,太白昼见。七月癸亥,经天。至顺二年二月壬子,太白昼见。五月辛丑,经天。六月丁未,复昼见。
28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二年二月丁亥,太白经天,四月丁丑,复如之。戊寅,太白昼见。辛巳、壬午,并如之。七月己亥,太白经天,甲辰、丙午,并如之。己酉,太白昼见。庚戌,经天。癸丑、甲寅,亦如之。八月丙辰朔,经天。丁己、戊午、己未、癸亥、丙寅、戊辰、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丁丑、己卯、庚辰、壬午,及九月庚寅、甲午、乙未、己亥、壬寅,并如之。 至元元年十月戊辰,太白昼见。十一月甲申、丙戌,太白经天。十二月甲子、丙寅、丁卯、庚午、壬申,并如之。癸酉,岁星昼见。乙亥,太白、岁星皆昼见。戊寅,太白经天,岁星昼见。 二年二月甲申,太白经天。五月丙辰、丁巳,太白昼见。 三年四月庚子,五月戊申、戊午、辛酉,并如之。六月庚午,太白经天,辛未、甲戌、己卯,并如之。壬午,太白昼见。己丑、庚寅,复如之。七月癸卯,太白经天,乙巳、丙午,复如之。庚戌,太白昼见。甲寅,经天。辛酉,太白昼见。壬戌,经天。癸亥、甲子,复如之。十月庚午,太白昼见。丁亥、庚寅、辛卯、丙申,复如之。十一月丁酉,太白经天。己亥、丁巳、戊午、癸亥、甲子、乙丑,复如之。 四年十二月癸卯,太白经天。己酉、庚戌、辛亥、丙辰,并如之。五年七月甲戌,太白经天。乙亥、丙子、戊寅、乙酉、丙戌,并如之。八月戊子,己丑、庚寅、辛卯、戊戌、己亥、壬寅、甲辰,并如之。九月戊午、己未,并如之。 六年六月癸卯,太白昼见。己酉、辛亥,复如之。七月甲寅、丁巳、壬戌、癸亥、乙丑、丙寅、癸酉,并如之。 至正元年二月甲戌、乙亥、丙子、丁丑,太白昼见。二月己卯、庚辰、丙戌,并如之。 二年五月甲申,太白经天。七月丁酉,太白昼见。八月丙午,复如之。十年七月辛未,太白昼见。壬申、丁丑、壬午,并如之。八月癸未朔,丁酉,九月癸丑朔,并如之。 十一年十月己丑,十一月丁卯,并太白昼见。庚午,岁星昼见。十二月丙子朔,太白昼见。丁丑,经天。庚辰、丙戌、辛卯、壬辰、甲午,并如之。丁酉,太白昼见。庚子,经天。辛丑,亦如之。壬寅,太白昼见。 十二年三月戊辰,太白昼见。 十三年七月戊辰,太白昼见。九月壬辰,太白经天。十月庚子,亦如之。 十五年闰正月丙辰、五月癸丑、六月癸亥,并太白经天。八月戊寅,太白昼见。九月乙丑、庚寅,亦如之。 十八年七月戊申,太白昼见。 二十一年六月甲辰,太白昼见。二十三年二月戊戌、庚子,太白昼见。五月壬午、甲午,六月壬戌,七月乙酉、丙戌、辛卯,八月己酉、壬子、己未,并如之。 二十四年六月癸卯,三星昼见,白气横突其中。九月乙丑,太白昼见。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戊辰,太白昼见。二月辛丑,汴梁路见日傍有一月一星。 二十六年七月甲辰、丙午、丁未、戊申、八月辛亥,并太白昼见。 二十七年十一月戊寅,太白昼见。
29
等谨按《顺帝纪》,二十六年七月甲午、丙午,太白经天志无甲午,《纪》无「甲辰、丁未、戊申,及八月辛亥,惟丙午则合,今从《志》。
30
明太祖洪武四年二月戊戌,太白昼见。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并如之。 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太白昼见。十二月甲申,亦如之。 八年八月丁巳,太白昼见。  九年二月丁巳至己酉,太白昼见。三月壬申,亦如之。  十二年四月己未,太白见东方。闰五月戊戌,昼见。帝勅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曰:「己未,太白见东方,至甲子,顺行而西,西征大利,宜追击畨冦」。十三年七月甲午,太白昼见。  十五年四月丁亥,太白昼见。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并如之。  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太白昼见。 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太白昼见。六月丙申至辛亥,并如之。九月戊寅,经天与荧惑同度。乙酉、丁亥,昼见。十月癸巳至丙申、戊戌至辛酉,并如之。 十九年七月癸亥,三辰,昼见,十月甲申朔至庚寅,并如之。 二十年五月丁丑,三辰昼见。六月戊戌,太白经天。七月壬寅三辰,昼见。又壬寅至甲辰,太白昼见。 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太白昼见。十二月丁卯,三辰,昼见。  二十三年三月丁亥,太白昼见。 二十四年八月辛巳,太白昼见。  二十五年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二十六年四月甲辰,太白昼见。八月庚子,太白与月同昼见。
31
按《实録》十四年十月壬申晓,辰星见东方,《志》不载。惠帝建文四年七月时成祖已即位。庚子,太白经天。成祖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癸卯,太白与月同昼见。六月壬申,亦如之。 四年七月壬寅,太白昼见。 五年八月丙申,太白昼见。 六年二月甲辰,太白昼见。 八年十月庚戌,太白昼见。 十二年九月癸未,太白昼见。 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并太白昼见。仁宗洪熙元年六月时宣宗已即位。戊戌,太白昼见。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并如之。
32
宣宗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太白昼见。 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太白昼见。 九年十二月甲子,太白昼见。 十年七月时英宗已即位丁亥,太白昼见。英宗正统四年七月壬子,太白昼见。十月丙申,复如之。六年五月庚戌,太白昼见。 十一年七月甲申,太白经天。 十三年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十四年正月辛亥,太白昼见。八月丙子,亦如之。
33
景帝景泰元年十月乙酉,太白昼见。 二年五月庚子、辛亥,太白并昼见。壬子,经天。九月甲辰,岁星昼见。 三年五月丁巳,太白昼见。六月壬戌,岁星昼见。八月甲子,荧惑昼见于未位。十一月壬戌,太白昼见。 四年五月丁丑,岁星昼见。六月甲辰,亦如之。 五年正月甲戌,太白昼见。二月丙戌、六月癸卯,并如之。七月庚戌,岁星昼见。壬子、癸丑,亦如之。 六年七月丁酉,岁星昼见。 七年正月戊戌,太白昼见。
34
英宗天顺元年四月甲午,太白昼见。五月丙子,岁星昼见。八月壬子,太白昼见。 二年十月己未,太白昼见。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太白昼见。 四年十一月庚寅,太白昼见。十二月丙戌,如之。 五年正月丁未,太白昼见。七月乙卯,岁星昼见。十二月癸巳,太白昼见。 六年六月己丑,太白昼见。八月庚午,太白、岁星同昼见。 七年三月己丑,岁星昼见。闰七月辛酉,太白昼见。癸未,亦如之。 八年正月庚申,太白昼见。
35
宪宗成化元年二月癸未,太白昼见。 三年四月癸丑,太白昼见。 四年六月丙申,太白昼见。 六年六月丙戌,太白昼见。 七年八月癸卯,太白昼见。 八年正月乙卯,太白经天,与日争明。 十一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 十二年十月丙戌,太白昼见。 十三年十二月甲午,太白昼见。 十四年六月庚子,太白、岁星俱昼见。八月甲午,太白昼见。丁酉,岁星昼见。 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太白昼见。 十六年七月丙申,岁星昼见。 十七年三月癸未,太白书见。八月癸亥,如之。 十八年九月庚戌,太白昼见。癸未,岁星昼见。 十九年四月癸亥朔,太白昼见。 二十年八月壬申,太白、岁星俱昼见。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太白昼见。 二十二年六月己丑,太白昼见。 二十三年九月时孝宗已即位丙午,太白昼见。孝宗𢎞治元年五月庚午,太白昼见。六月甲寅,岁星昼见。 二年正月壬戌,太白昼见。三月庚申,如之。五月癸亥,岁星昼见。丙戌,太白昼见。八月癸巳、庚子,如之。 四年四月辛酉、辛未,并太白昼见。 五年五月乙亥,太白昼见。十月己酉,岁星昼见。辛酉,太白昼见。 六年九月癸卯,岁星昼见。十二月乙丑,太白昼见。 七年五月庚戌,太白昼见。十一月癸卯,岁星昼见。 八年七月戊子,太白昼见。 九年二月己酉朔,太白昼见。辛亥至甲寅,岁星昼见。四月壬午,亦如之。甲寅至丙辰,并如之。甲子至丁卯,太白昼见。六月丙子,未刻,太白经天。八月癸未,复如之。 十一年八月甲申,岁星昼见。十月辛巳,太白昼见。 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太白昼见。八月庚寅,亦如之。 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太白、岁星同昼见。十月丁未,太白昼见。己酉,亦如之。 十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岁星昼见。十二月庚戌,太白昼见。 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太白昼见。六月,岁星连日昼见。 十六年七月辛卯,岁星昼见。壬辰,太白昼见。 十七年二月戊戌,六月癸亥,并太白昼见。七月壬子,岁星昼见。 十八年二月壬戌,太白昼见。五月时武宗已即位。乙未,岁星昼见。辛亥,太白经天。八月癸亥至戊辰,太白昼见。辛巳至九月癸未,岁星昼见。九月甲午,申刻河,鼔北斗见。庚子,星昼见。
36
武宗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十月己未,太白昼见。十一月乙酉,岁星昼见。 二年正月庚辰,太白经天。三月戊辰,太白昼见。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岁星昼见。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太白昼见。十月己卯、庚辰,太白昼见。 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太白昼见。 五年五月丙子,太白昼见。 六年三月壬寅,岁星昼见。四月壬申,亦如之。 六年七月壬申,太白昼见。八月癸未,亦如之。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太白昼见。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并如之。 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岁星昼见。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太白昼见。 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太白昼见。 十二年十月甲子至己巳,岁星昼见。 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太白昼见。十五年正月己未,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十六年八月丁亥,太白昼见。
37
世宗嘉靖元年九月辛未,太白昼见。 二年三月辛未,太白、岁星俱昼见。 三年四月庚戌,太白昼见。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昼见。 十一年四月癸巳,太白昼见。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并如之。 十三年闰二月庚申,太白昼见。五月癸巳,太白与月同昼见。 十七年九月辛卯,太白昼见。 十八年四月癸亥,太白昼见。十一月壬寅,亦如之。 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太白昼见。 二十二年七月丙午,太白昼见。 二十三年二月辛巳,太白昼见。 二十四年闰正月戊寅,太白昼见。二十五年十月辛卯,太白昼见。 二十六年四月丙申,太白昼见。 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太白昼见。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亦如之。 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太白昼见。 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太白昼见。八月戊寅,岁星昼见守井。 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太白昼见。 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太白昼见。 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太白昼见。七月戊辰至辛未,亦如之。 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太白昼见。十月癸卯至丙午,亦如之。 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太白昼见。 三十八年七月癸酉,太白昼见。 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太白昼见。 四十年三月丙子,太白昼见,厯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昼见。 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太白昼见。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太白昼见。 四十三年五月甲寅,太白昼见。十月戊子,亦如之,厯二十二日。 四十五年正月己亥,太白昼见。
38
穆宗隆庆元年七月辛酉,太白昼见。 二年正月甲寅,太白昼见。 三年三月甲子,太白昼见,厯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太白昼见。
39
神宗万厯十一年七月辛丑,太白昼见。 十二年七月癸巳,太白昼见。 十六年九月丁丑,太白昼见。 二十一年八月甲午,太白昼见。 二十四年十月丙寅,太白昼见。 二十七年九月辛卯,太白经天。 三十七年三月辛丑,太白昼见。 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太白昼见。四十年五月壬寅,太白昼见。
40
等谨按志载二十七年九月辛卯,太白经天。考实録九月系丁未朔,月内不应有辛卯,给事中李应策疏言九月初五日未时,日纒角太阴,太白同尾度,见于午午,未次舍相逼,星见异月同见尤异,月犯金,异月昼犯,金尤异,则太白系辛亥,与太阴同昼见也。左中允黄汝良疏言,九月庚戌,太白昼见,侵犯日纒,则又系月之四日矣,存以备考。又按实録》三十二年,大学士沈一贯言:「比者太白昼见,轸翼分野,正当楚地,今尚未没,伏惟谨天戒,收人心志不载」。三十二年,太白见楚分野事,又纲目三编。三十二年,楚王华奎献黄金助工经汉阳,楚宗人疑其输贿,遮夺之。巡抚赵可怀属有司捕治,宗人持兵突入抚署,击杀可怀。是时楚宗人以擅杀抚臣,故坐死者数十人,则太白昼见,当翼、轸分野,理宜有之,而史失载也。
41
熹宗天启二年二月丙戌,太白昼见。五月壬寅,有星随日昼见。 三年三月丁巳,太白昼见。十二月乙丑,亦如之。 五年四月癸未,太白昼见。七月癸酉,经天愍帝崇祯元年七月壬戌,太白昼见。 三年四月己卯,太白昼见。十二月丙辰,如之。 十一年四月壬子,岁星昼见。 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星昼见,五星聚合。
42
宋理宗宝庆二年正月壬午,太白、岁星、填星合于女。十月辛亥,荧惑、岁星、填星合于女。 三年八月甲戌,太白、荧惑合于星、翼。
43
等谨按八月甲戌志作甲申,今以上为癸亥,下为丙子,从纪。
44
绍定元年十月丁巳,荧惑、填星合于危。 二年正月丁亥,荧惑、岁星合于娄。 三年闰二月乙酉,太白、岁星合于毕。十月己巳,荧惑、填星合于室。 五年六月乙丑,荧惑、填星合于娄。八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张。 六年五月庚戌,太白、荧惑合于柳。 端平元年正月丁未,太白、荧惑合于斗。六月庚午,荧惑、填星合于胃。 二年二月壬午,太白、填星合于胃。十月己未,岁星、太白合于心。三年六月癸卯,荧惑、填星合于毕。九月庚申,太白、岁星合于尾。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太白与填星合于井。三年八月癸亥,荧惑、太白合于斗。 四年五月庚午,岁星、太白合于娄。七月甲戌,太白、荧惑合于井。己丑,荧惑、太白合于鬼。八月己酉,荧惑、填星合于柳等。谨按理宗纪:嘉熙元年十二月戊寅朔,金木水火,四星与日俱纒于斗,时日食将既,诏损膳避朝,庶图消弭,令有司检会故实以闻。志不载。頋炎武日知録曰:四星之聚,占家不以为吉。騐之前代,张光武帝,汉牛女,中宗绍、晋参觜,神武王齐危文宣代魏东井,肃宗复唐张髙祖、王周,皆为有国之祥也。故汉献帝初,韩馥以四星会箕尾,欲立刘虞为帝。唐咸通十年,荧惑填星、太白、辰星㑹毕、昴,诏王景崇披衮冕军府称臣以厌之,然亦有不同者。如慕容超之灭,四星聚奎、娄,姚泓之灭,四星聚东井。后晋天福五年,术士孙智永以四星聚斗,分野有灾,劝南唐主巡东都。宋靖康元年,太白、荧惑、岁、填四星合于张。是年,四星合于斗,诏图消弭。此则天官家所谓四星若合其国,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而不可泥于一家之占矣。
45
淳佑三年闰八月壬寅,太白、填星合于翼。 四年九月癸丑,荧惑、填星合于轸。 六年三月戊午,太白、荧惑合于毕。十月乙未,填星、岁星、荧惑合于亢。 十年十二月戊戌,太白、岁星合于危。 十二年七月庚寅,太白、荧惑合于轸。九月戊戌,太白、填星合于箕。 宝庆元年五月丁酉,荧惑、岁星合于昴。 三年八月丁卯,岁星、荧惑在柳。 五年六月丙戌,太白、岁星合于翼。 六年十一月甲戌,填星、荧惑、顺行在危。十二月辛丑,填星、太白、荧惑合于室。 景定元年正月庚辰,岁星、荧惑行入尾。 三年四月庚子,荧惑、岁星合于危。十一月丁未,荧惑、填星合于娄。 五年四月庚午,太白、岁星合于娄。六月戊辰,荧惑与岁星合。八月壬寅朔,荧惑与填星合。度宗咸淳三年七月己亥,太白、填星合于井。 十年十月丙寅,荧惑与填星行在轸。
46
恭帝德佑元年十月丁巳,太白与填星合。金熙宗皇统九年七月甲辰,太白、辰星、岁星合于张。世宗大定四年正月戊子,荧惑、岁星同居氐。 十七年九月庚戌,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 二十二年十一月癸未,荧惑、太白皆出氐中。 二十四年十月壬申,太白、辰星同度。 二十六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㑹于轸。章宗泰和八年八月壬戌,太白、岁星光苣相及同在张一度。
47
哀宗正大三年十一月癸酉,五星见于西南。天兴元年七月乙巳,太白、岁星、荧惑、月俱㑹于轸、翼。八月甲戌,太白、岁星交。
48
元世祖十五年十一月辛亥,太白、荧惑、填星聚于房。二十八年正月壬寅,太白、荧惑、填星聚奎等。谨按《太祖纪》,二十一年十一月丁丑,五星聚见于西南。《志》不载。
49
成宗大德二年二月辛酉,岁星、荧惑、太白聚危。 五年三月己巳,荧惑、填星相合。 六年七月癸巳朔,荧惑、填星、辰星聚井。 九年十一月庚戌,岁星、太白、填星聚于亢。
50
仁宗皇庆元年十二月甲申,荧惑、填星辰星聚井。英宗至治元年正月甲辰,辰星、太白、荧惑、填星聚于奎。二月壬子,太白、荧惑、填星聚于奎。 二年十二月乙丑,太白、歳星、荧惑聚于室。 三年二月癸亥朔,荧惑、太白、填星聚于胃。
51
泰定帝泰定二年二月庚寅,荧惑、岁星、填星聚于毕。三年三月庚午,填星、太白、岁星聚于井。顺帝至正二年十一月辛卯,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三年正月戊戌,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奎。 二十一年六月乙未,荧惑、岁星、太白聚于翼。 二十四年七月癸亥,太白与岁星相合于翼二星,相去八寸馀。 二十五年七月丁丑,填星、岁星、荧惑聚于角、亢。闰十月戊辰,太白、辰星、荧惑聚于斗。 二十六年十一月丙申,太白、岁星、辰星聚于尾。 二十七年十月丁卯,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
52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六月癸未,辰星、荧惑、太白聚于井。十七年六月丙戌,岁星、填星、太白聚于参。 十八年二月乙巳,五星并见。三月戊子,填星、岁星、太白聚于井。二十年二月壬午朔,五星并见。 二十四年七月戊子,太白、荧惑、填星聚于翼。十一月乙未,辰星、岁星合于斗。十二月甲子,荧惑、辰星合于箕。 二十五年正月辛丑,荧惑、岁星合于牛。 二十六年十月壬辰,太白、填星同度。
53
成祖永乐元年五月甲辰,五星俱见东方。 二年四月戊子,太白、荧惑合于井。
54
英宗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太白、填星、荧惑聚于翼。十二月辛未,太白、岁星合于尾。
55
景帝景泰元年十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箕。十二月己丑,辰星、岁星同度。 二年九月庚申,太白、荧惑、填星聚于轸。 四年三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壁。 五年五月戊辰,太白、岁星合于奎。六月己酉,荧惑、岁星合于胃。十一月己未,太白、填星合于氐。 七年三月戊戌,太白、荧惑合于奎。十月戊申,岁星、荧惑合于鬼。英宗天顺元年五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二月丙辰,太白、填星合于心。 二年九月甲寅,太白、填星合于斗。 三年九月乙巳,太白、岁星合于角。 四年十月壬申,岁星、荧惑、辰星、太白聚于氐。 五年十一月己亥,填星、荧惑合于牛。甲子,太白、荧惑合于虚。 六年九月甲午,太白、荧惑合于张。 七年十月庚寅,岁星、荧惑合于女。庚戌,太白、岁星合于女。 八年二月时宪宗已即位丙午,填星、岁星、太白聚于危。
56
宪宗成化四年四月癸巳,岁星、荧惑合于井。壬子,太白、岁星合于井。 七年七月庚子,太白、岁星合于井。 十一年八月甲午,荧惑、填星同度。
57
孝宗𢎞治十三年四月癸丑,荧惑、太白、辰星聚于井。十六年八月庚申,荧惑、填星聚于井。 十八年五月丙申,太白、岁星合于星。九月时武宗已即位。乙未,太白、岁星同度。武宗正德二年九月戊辰,辰星、岁星、太白聚于亢。世宗嘉靖三年正月壬午,五星聚于营室。光禄少卿、署钦天监事乐䕶上言:「占书云:五星之聚,是谓改易。王者有德受庆,子孙蕃昌,无德受殃,失其国家,百姓流亡。又云:五星聚房,周祚以昌聚箕,齐桓用覇,汉兴聚井,宋盛聚奎。天宝聚于尾箕,而唐德弗称,旋有禄山之祸。皇上圣德中兴,五星适聚,冝易简寡欲以修德俭,用节财以惠民。帝纳之。十九年九月乙卯,太白、辰星、填星聚于角。 二十三年正月癸卯,荧惑、岁星、填星聚于房。 四十二年七月戊戌,太白、岁星、填星聚于井。 四十三年四月庚子,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聚于柳。
58
神宗万厯十七年十二月辛卯,荧惑、太白同度。 二十年六月壬子,太白、辰星、填星聚于井。 三十二年九月辛酉,岁星、填星、荧惑聚于危。
59
熹宗天啓四年七月丙寅,五星聚于张愍帝。崇祯七年闰八月丙午至九月壬申,填星、荧惑、太白聚于尾。 十年十一月己卯,岁星、荧惑合于亢。甲午,填星、辰星同度。
60
瑞星
61
辽穆宗应厯十一年二月丙辰,老人星见,南京,留守萧思温奏老人星见,乞行赦宥。十三年二月乙巳,老人星见。 十五年正月,老人星见。圣宗统和元年十月癸未朔,老人星见。 三年七月丙寅,老人星见。
62
金熙宗皇统三年八月丙申,老人星见明。太祖洪武三年七月,文星见。
63
太史以闻,帝大喜。吏、礼二部中选者,魏潜等十九人皆擢监察御史。
64
二十年二月丙寅,有星出东壁。
65
太史占曰:「文士効用」。帝大喜,以为将策进士兆也。成祖永乐十三年八月戊寅,夀星见。
66
礼部尚书吕震率百官请上表贺,不许。十五年七月戊寅旦,夀星见。
67
百官请贺,帝曰:「比岁有之,不足贺也」。
68
二十一年八月戊午旦,夀星见。
69
南京钦天监以闻,皇太子遣礼部侍郎郭敬诣行在上表贺。
70
等,谨按马端临考书,老人星见最详,王圻本于辽、金二代老人星见,皆书,至明,止书永乐十三年十五年夀星见不受贺二条,明天文志则谓老人星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今考实録,永乐元年八月庚午,四年二月庚辰、七月癸未、五年八月癸巳,皆老人星见。六年十月庚辰夜,中天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盖周伯德星云。八年八月辛酉,老人星见至十三年十四年。又两见十六年八月丙戌、十七年八月甲午,十八年七月庚寅、十九年八月庚子,俱夀星见。至二十一年又见,叠书于册,不一而足。今据王圻本及实録所𨽻事有据者书之,馀皆类志于后。若南北人所见异同,及其事之虚实,姑以俟知者辨之。宣宗宣德五年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弹丸,见九斿旁,色黄白,光润,旬有五日而隐。
71
行在钦天监奏曰:「占书,人君施孝德,兴礼乐,而民人和悦。外国来朝,则含誉星见」。于是羣臣表贺等。谨按志又载六年三月复见。考实録,是年朝鲜遣陪臣成抑等贺,含誉星见。是朝鲜以五年十二月含誉见而来贺,非又见也。
72
八年闰八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大如椀,明朗清润,良乆聚成半月形。丁丑,有黄赤色见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臣等:谨按史志不载而见于实録者,则有景泰二年八月戊子。天顺五年八月乙亥,七年二月癸亥、八月戊子,俱老人星见。宏治二年二月壬寅,三年二月己酉,八月丙午,四年二月壬子,八月癸丑,五年二月甲寅,八月戊午,七年八月乙丑,八年二月庚午,九年二月乙亥,八月辛巳,十年二月壬午、八月壬午,十一年二月乙酉、八月己丑,十二年八月壬辰,十三年二月丙午,八月丁酉,十四年二月壬寅、八月丁丑,十五年二月辛酉、八月癸丑,十六年二月乙卯,八月丁巳,十七年二月戊午、八月戊辰,十八年二月壬戌,八月甲子,并老人星见。万厯三十六年二月己未,八月丙子,南京老人星见。观宏治朝、瑞星之多,则天门开事益不足信。然天道既幽渺,难知星形,亦惝恍无定,庸知所称为瑞者之,即为实𫆀,今姑存之,以备考证。
73
客星
74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六月己丑,客星守犯尾宿。理宗嘉熙四年七月庚寅,客星出尾宿。辽道宗咸雍元年八月丙申,客星犯天庙,诏诸路备盗贼,严火禁。
75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六月甲戌,客星见于华盖,凡百五十有六日灭。
76
卫绍王大安二年二月,客星入紫微中,其光散如赤龙之状。
77
元世祖至元十年三月癸酉,客星青白如粉絮,起毕,度五车北,复自文昌贯斗杓,厯梗河,至左摄提,凡二十一日。
78
仁宗延佑二年十月丙子朔,客星见太微垣。十一月丙午,客星变为彗,犯紫微垣,厯轸至壁十五宿,明年二月庚寅乃灭。
79
明太祖洪武九年六月戊子,客星大如弹丸,白色,止天仓经外屏卷古入紫微垣,扫文昌,指内厨,入于张。七月乙亥灭。 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馀,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坦。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 十八年九月戊寅,客星见太微垣,犯右执法,出端门。乙酉,入翼,彗长丈馀。至十月庚寅,犯军门,彗扫天庙。
80
等谨按「星」字上加「客」字,俱从《明史》《实録》后仿此。宣宗宣德五年八月庚寅,客星见南河旁,如弹丸大,色青黑,凡二十有六日灭。十月丙申,蓬星见外屏南,东南行,经天仓、天庾,八日而灭。
81
景帝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客星见鬼宿积尸气旁,徐徐西行。
82
英宗天顺二年十一月癸卯,客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体微,状如粉絮,在轩辕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没于东井。 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为白气而消。六年六月丙寅,客星见策星旁,色苍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渐微。
83
考宗𢎞治三年十二月丁巳,客星见天市垣,东南行。戊辰,见天仓下,渐向壁。 七年十二月丙寅,客星见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 十二年七月戊辰,客星见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东藩经少宰、尚书,抵太子后宫,出西藩少辅旁,至八月己丑灭。 十五年十月戊辰,客星见天庙旁,自张抵翼,复退至张,戊寅灭。武宗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东南有星如火,变白,长可六七尺,横亘东西,复变鈎屈状,良乆乃散。世宗嘉靖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见东南,色苍白,有芒,积十九日灭。 十三年五月丁卯朔,客星见螣蛇,厯天厩入阁道,二十四日灭。 十五年三月戊午,客星见天棓旁,东行厯天厨,西入天汉,至四月壬辰没。 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转东北行,逾月没。神宗万厯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衆星皆西环。 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 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 三十七年,有大星见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见东方。熹宗天启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见于东方等。谨按《明史天文志》云:《史记》天官书有客星之名,而不详其形状,叙国皇、昭明诸异星甚悉,而无瑞星、妖星之名。然则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诸异星之总名,而非有专属也。李淳风志晋、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誉之属为瑞星,彗孛国皇之类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为客星,自谓本之汉末。刘睿《荆州占》:夫含誉,所谓瑞星也,而光芒则似彗。国皇所谓妖星也,而形色又类南极老人瑞与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属之瑞,而云其国大昌,又属之客星,而云其国有兵有丧。其说如此,果足据乎马迁不复区别,良有以也。据此,以客星为诸异星之总名当矣。然自马端临考,以瑞星别作一门,王圻《续通考》因之,编次厯代皆然。今以文星、景星之属移入瑞星门内,馀悉依志编次。
84
云气
85
等谨按马端临考目録》内有云气而无虹霓,乃自汉迄宋,每朝错载云气虹霓,盖以虹霓即云气之变态,从其类也。若王圻《续通考》,于云气后别载虹霓,似非前人类志之意,故仍端临旧例,以虹霓附入云气中。编年分载,庶几醒目。
86
宋理宗嘉熙三年十月己丑,虹见。 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贯日。丙辰,白气亘天。
87
《宋史孟珙传》曰:端平元年正月,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攻蔡州,见黑气压城上。
88
淳佑二年四月甲寅,白气亘天。 十年十二月丁巳,虹见。 景定三年七月甲申夜,白气亘天。 宝佑五年十月甲午,虹见。
89
《宋史五行志》:度宗咸淳三年,襄阳城中白气自西而出。
90
辽太祖神册二年六月乙巳,幽州城中有气如𤇆火状。时围幽州不克,及见是气,帝曰:「未可攻也」。遂班师。天显元年正月己未,白气贯日。七月辛巳,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
91
景帝保宁五年四月丙申,白气昼见。
92
圣宗统和二十年正月癸丑,东方五色虹见。道宗夀隆七年正月壬戌朔夜,白气如练,自天而降,黑云起于西北,疾飞有声,北有青赤黑白气相杂而落等。谨按金史太祖纪,辽道宗时,常有五色云气若二千斛囷,仓状屡见东方,辽司天孔致和,窃谓人曰: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至咸雍四年,太祖生云。
93
金海陵天德二年正月甲辰,白虹贯日。十一月丙戌,亦如之。十二月乙卯,庆云见,状如鸾,凤五彩。 三年正月丁酉,白虹贯日。 正隆六年十月丙午,庆云见等。谨按金史世宗纪,是年九月,有云来自西黄龙见云中,至是日,庆云见,官属诸军劝进,实为帝即位东京之兆也。
94
世宗大定七年闰七月己卯午刻,庆云环日。八月辛亥午刻复如之。 二十三年十月己未,庆云见于日侧。二十九年正月乙卯,白虹贯日亘天。二月乙丑,白虹亘天。
95
等谨按金史,天文志谓金九主莫贤于世宗,故终金之代,庆云环日者三,皆见于其世云。章宗明昌三年十二月丙辰,北方微有赤气。 泰和三年十月甲辰,申、酉间天,色赤,夜将旦复然。 五年九月戊子,戌时,西北方黑云间有赤气如火,次及西南、正南、东南方皆赤,中有白气贯彻,乍隐乍见,既而为雨,随作,风人定后,黑云间,赤气复起,于西北方及正西正东、东北往来游曵,内有白气数道,时复出没。其赤气又满中天,约四更皆散。 六年正月,北京申龙山县西见有云结成车牛行帐之状,或如前后摧损之势,晡时乃散。九月乙酉夜,将曙,北方有赤白气数道,厯王良下,徐行至北斗开阳揺光之东而散。
96
卫绍王大安元年四月壬申,北方有黑气如大道,东西竟天,至五更散。 三年三月辛酉,辰刻,北方有黒气如堤,内有白气三,似龙虎之状。 至宁元年,紫云覆彰德城上数日。
97
等谨按宣宗纪及五行志,帝判彰德军,所至著祥,异时有卫绍王至宁元年紫云覆城之瑞,遂入继大统,乃其騐也。
98
宣宗贞佑元年十月丙午夜,有白气三,冲紫,微而不贯。十二月丙申,白气东西竟天,移时散。 三年六月戊申夜,有黑气广如大路,自东南至于西北,其长竟天。 兴定三年七月庚申,五色云见。十月乙丑,平凉府庆云见。十一月癸丑,白虹二,夹月,寻复贯之。 五年正月,山东庆云见。六月戊寅,日将出,有气如大道,经丑未,厯虚危,东西不见首尾。移时没。十二月己丑,北方有白气,广三尺馀,东西亘天。
99
帝于庆云见平凉时遣官騐实,以告太庙,告国中,至山东行省蒙古纲,奏《庆云见,命图》以进。元光元年十一月丁未,东北有赤云如火。哀宗正大二年二月甲寅,有黄黑祲。 三年三月庚午,省前有气微黄,自东北亘西南,其状如虹,中有白物十馀,往来飞翔,又有光,倐见如二星,移时方灭。 四年六月丙辰,有白气经天或云太白入井。十一月乙未,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约长丈馀,两旁俱有白虹贯之。元世祖中统二年正月辛未夜,东北赤气照人,大如席。二十四年七月癸丑,白虹贯日。
100
等谨按元史五行志载白虹于金,不从革内,仅存此与至顺三年五月二条,不免太畧,今从纪备録之。
101
武宗至大三年正月丁亥,白虹贯日。八月甲寅,复如之。泰定帝泰定四年二月辛卯,白虹贯日。文宗至顺元年九月癸巳,白虹贯日。 二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日。 三年五月丁酉,白虹并日出,长竟天。顺帝至元三年正月丁巳,白虹贯日。八月癸未,亦如之。四年八月丁酉,白虹贯天。 至正十三年冬,袁州路每日暮,有黑气环绕郡城。 十四年十二月辛卯,绛州北方有红气如火蔽天。 十八年三月辛丑,大同路夜,黑气蔽西方,有声如雷。少顷,东北方有云如火,交射中天,遍地俱见火,空中有兵戈之声。 十九年九月丙午夜,白虹贯天。 二十一年七月己巳,忻州西北有赤气蔽天如血。乙酉,大同路北方,夜有赤气蔽天,移时方散。八月癸未,彰德西北夜有红气亘天,至明方息。 二十二年,京师有白气如小索,起危宿,长数百丈,扫太微。二十三年三月壬戌,大同路夜有赤气亘天,中侵北斗。六月丁巳,绛州有白虹二道,冲斗牛间。庚申,平阳路有白气三道,一贯北极,一贯北斗,一贯天汉,至夜分方灭。八月丙辰,沂州有赤气亘天,中有白色如蛇形,徐徐西行,至夜分乃灭。十月丙申朔,青齐一方,赤气千里。 二十四年九月癸酉夜,天西北有红光,至东而散。 二十六年三月丁亥,白虹五道亘天,其第三道贯日,又有气横贯东南,良乆乃灭。 二十八年七月癸酉,京城虹气满空,如火照人,自旦至辰方息。乙亥,京城黑气起,百步内不见人,从寅至已方息。闰七月壬戌,白虹贯日,乙丑,亦如之。
102
等,谨按明史帝纪,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太祖自将攻婺州,大破之,婺州降。先一日,城中人望见城西五色云如车,盖以为异。及是乃如为太祖驻兵地云。
103
明太祖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己酉,十一月壬戌,并如之。 五年正月庚午、丙子,五色云见。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复如之。 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庆云见。 七年四月丙午,庆云见。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并如之。 八年正月壬申,庆云见。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并如之。 九年八月癸巳,庆云见。 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贯月。 十三年正月壬子,白虹贯日。九月甲申,五色云见。甲辰,白虹贯日。 十四年正月,黑气亘天。十一月壬午,黑气亘天。 十五年正月甲申,五色云见。丁未,白虹贯日。五月庚申,五色云见。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五色云见。 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色云见。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并如之。 十九年三月己巳,白虹贯日。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色云见。 二十一年二月乙卯,黑气亘天。五月乙酉,五色云见。 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白虹贯日。 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七年六月乙卯,五色云见。 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馀,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 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104
二十一年五月,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云物之祥,徵乎治世,舜形于诗歌,宋以为贤人之符,此圣德所致,国家之美庆也」。帝曰:「古人言天降灾,祥在德,使德靡悔,灾亦可弭。茍爽其德,虽祥无福。国家之庆,不专于此也」。
105
成祖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 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 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十七年九月丙辰,庆云见。十二月癸未,亦如之。 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随生黄气、璚气。 二十二年十一月时仁宗已即位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106
仁宗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六月时宣宗已即位。庚戌,中天有白气,东西竟天。宣宗宣德元年二月己卯,白虹贯月珥。 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实録》:是日皇长子生,即英宗也。十二月甲戌,白虹贯月珥。 四年六月戊子,五色云见。 五年四月庚辰,白虹贯日珥。 十年三月时英宗已即位。丁亥,月生五色云。十二月辛亥,白虹贯日珥。
107
等谨按《宣德实録》所载云物颇繁,其言红黑、苍白云之类,大抵皆寻常时有者,故不附録。英宗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十二月丙戌,亦如之。辛亥,未刻,黑气亘天。 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八月甲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亦如之。 三年四月庚辰,白虹贯日珥。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十二月癸酉,白虹贯月珥。 七年十二月辛丑,白虹贯月晕。 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 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 十一年正月乙未,白虹弥天。 十四年八月戊申,东北生虹霓如杵。
108
等,谨按:正统实録,元年八月丁卯夜,有黑气二道,东西竟天。二年七月壬寅夜,北方生白虹一道,两头至地。六年七月戊戌,五色云见于西方。七年四月戊戌,月生五色云。八年十月辛卯,昏刻天,中有黑气,南北亘天。九年十月丙午夜,五鼔北方有黑气,长十馀丈,濶五尺馀,离地逾三尺,徐、徐北行。十年八月癸亥,日生五色云。十一年二月辛酉,有异气现华盖殿金顶及奉天殿䲭吻之上。十四年正月辛卯,白虹贯月。此外所载白黑云气,亦寻,常时有者不録。
109
景帝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鋭而贯日,其状如鱼。壬寅,黑气南北亘天。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鋭如耕壠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十月辛未,西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 二年正月癸卯,白虹贯日珥。四月庚辰,有黑气如烟,摩地而上。六月戊寅,日生五色云。 三年正月丙辰,日生白虹。 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 五年十一月壬戌,白虹贯月右珥等。谨按《景泰实録》:元年闰正月癸酉酉刻,西方有气,下黑上黄,非云非雾蔽天,掩日,更尽方散。二年四月甲午,西方有黑气如烟雾摩地,而生徐、徐南行。七年九月丁丑夜,北方白虹见首,尾指地馀所载亦如苍白云之类,不録。
110
英宗天顺元年二月庚戌,白虹贯日。辛亥,白虹贯日弥天。 二年二月乙卯,白虹贯日。十月壬申,月生五色云。四年十月戊午,月生五色云。
111
等谨按:天顺实録:元年六月甲辰,北方有黑气,濶而且厚,如山林烟火状。七月戊申,白虹见东方,直起上鋭,长十馀丈。二年十月己巳,南京日入后,西南有赤气如火影。十二月甲子正北火影中见赤气一道,濶二尺馀,直冲天中,长五十馀丈,其形上鋭,状如立枪。三年十二月甲戌夜,南方火影,中见赤气濶二尺馀,长十馀丈,其形上鋭如立,四年八月乙丑,西北有黑气摩地而生,徐、徐南行,馀所载皆黑白云气不録。
112
宪宗成化八年三月庚子,黑气起西北,临清德州昼晦。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 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 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 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金乡,申未时黑气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成化实録》:三年七月癸酉,东北生白虹,两头自地出,良乆㪚。五年。三月癸卯,月生,五色云晕。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
113
等。谨按成化十八年十月事,实録载孝宗𢎞治十八年十月,武宗已即位。庚午,孝宗葬泰陵,五色云见,非成化朝事也。今从天文、五行二志载于此。孝宗𢎞治二年正月甲戌,白虹弥天。辛巳,日生五色云。丙戌,白红弥天。 四年二月庚戌,白虹弥天。 五年二月己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十二月辛未夜,东方有白气,南北亘天,去地五丈。 六年八月壬申,南京有黑气,东西百馀丈。 十四年三月己酉朔,日生五色云。 十六年二月庚子,冝良黑气弥空,咫尺莫辨人形。 十八年二月己巳,白虹弥天。
114
《𢎞治实録》:八年七月甲午夜,京师北方白霓见,色苍白。九年三月乙酉,白虹贯日弥天。十一年十二月庚申,亦如之。十三年二月己亥,白虹弥天。十四年三月己酉朔,日生五色云。十八年十月,武宗已即位。庚午,孝宗葬泰陵,五色云见。
115
武宗正德元年正月乙酉,白虹弥天,崇明空中,夜有红光曳尾如虹,起东北,至西南没,声如雷。年丑,凤阳红光发,与日同色,声如雷。三月戊申夜,太原空中见红,光如弯弓,长六七尺,旋变黄,又变白,渐长至二十馀丈,光芒亘天。 二年八月己亥,赤光见宁夏,长五丈。十二月年酉甲子,白虹弥天。 十二年闰十二月丁丑夜,瑞州有红气变,白形如曲尺中外,二黑气相鬬者乆之。《正德实録》:元年十二月庚戌,青州有气如龙色红黄,乆之,变青白而散。六年正月壬子朔,清河乾圩黑气突起,俄而雷雨大作,忽明忽晦,至巳刻,气如炎暑。九年十一月癸酉,山西襄陵西南白气二,如帚移时散。
116
世宗嘉靖七年正月乙亥,白虹弥天。 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 十七年九月戊子,日生五色云。 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五色云见,长径二寸,形如龙凤。十二月壬午立春,白虹弥天。 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白虹弥天。
117
穆宗隆庆五年三月年巳,白虹亘天。
118
《隆庆实録》:二年四月甲申,万全都司空中有赤黑二云如鬬。六年正月庚申夜,北方有赤气如火光,良乆渐散。
119
神宗万厯三十五年正月庚午,黑气蔽天。 四十八年二月癸丑,白虹弥天。
120
万厯实録》:九年十月丙申,庆云见于宜阳,凝结如盖,厯已尽,午方散。十九年二月丁丑,甘肃凉州有白气贯月。二十四年七月丁丑,白气贯月。三十七年二月壬戌夜。八月甲戌,黔白气亘天。熹宗天启元年二月甲午,白虹弥天。
121
愍帝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十二年二月壬申,浚县有黑黄云起,旋分为二。顷之四塞,狂风大作,黄埃涨天,间以青白气。五步之外,不辨人踪,至昏始定。十三年正月丁卯,黑气弥空者三日。
122
等谨按,以上所载黑气,皆互见于物异。考黒眚、黑祥门,以例须两存故也。
123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五
URN: ctp:ws70453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