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辭二首》 |
1  |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2  |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華發色照裏閭。 |
3  |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帳脂粉香。 |
4  |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
5  |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
6  |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
7  |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
8  |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
9  |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
10  |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
11  |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 |
12  |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
《越人歌一首》 |
1  | |
2  | 今夕何夕?搴舟中流。 |
3  | 今日何日?與王子同舟。 |
4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司馬相如琴歌二首》 |
1  | |
2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
3  | 時未通遇無所將,何悟今夕升斯堂。 |
4  | 有艷淑女在此方,室邇人遐獨我傷,何緣交頸為鴛鴦。¤ |
5  |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字尾永為妃。 |
6  | 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
7  | 雙興俱起翻高飛,無感我心使予悲。 |
《烏孫公主歌詩一首》 |
1  | |
2  | 吾家之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
3  |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肉為食兮酪為漿。 |
4  | 常思漢土兮心內傷,願為飛黃鵠兮還故鄉。 |
《漢成帝時童謠歌二首》 |
1  | |
2  | 燕燕尾殿殿,張公子,時相見。 |
3  | 木門蒼狼根,燕飛來,啄皇孫。¤ |
4  | 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 |
5  | 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 |
《漢桓帝時童謠歌二首》 |
1  | 大麥青青小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夫何在西擊胡。 |
2  | 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
3  | 城上烏,尾畢逋。 |
4  | 公為吏,兒為徒。一徒死,百乘車。 |
5  | 車班班,至河間。至河間,奼女能數錢。 |
6  | 錢為室,金為堂,戶上舂無粱,無粱之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相怒。 |
《張衡四愁詩四首》 |
1  |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甫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
2  |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琴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怏。¤ |
3  |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プ,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
4  |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鴈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霑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
《秦嘉贈婦詩一首》 |
1  | 曖曖白日,引曜西傾。啾啾雞雀,群飛赴楹。 |
2  | 皎皎明月,煌煌列星。嚴霜悽愴,飛雪覆庭。 |
3  | 寂寂獨居,寥寥空室。飄飄帷帳,熒熒華燭。 |
4  | 爾不是居,帷帳焉施。爾不是照,華燭何為。 |
《魏文帝樂府燕歌行二首》 |
1  |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
2  |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
3  |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
4  |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可忘。 |
5  |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
6  |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
7  |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
8  |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
9  | 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往不還。 |
10  | 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 |
11  | 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
12  |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 |
13  | 仰看星月觀間,飛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 |
《曹植樂府妾薄命行一首》 |
1  | 日月既逝西藏,更會蘭室洞房。 |
2  | 華燈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桑。 |
3  | 促樽合坐行觴,主人起舞娑盤。 |
4  | 能者冗觸別端,騰觚飛爵闌幹。 |
5  | 同量等色齊顏,任意交屬所歡。 |
6  | 朱顏發外形蘭,袖隨禮容極情。 |
7  | 妙舞仙仙體輕,裳解履遺絕纓。 |
8  | 俯仰笑喧無呈,覽持佳人玉顏。 |
9  | 齊接金爵翠盤,手形羅袖良難。 |
10  | 腕弱不勝珠環,坐者嘆息舒顏。 |
11  | 禦巾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 |
12  | 雞舌五味雜香,進者何人齊姜。 |
13  | 恩重愛深難忘。 |
14  | 召延親好宴私,人且歌杯來何遲。 |
15  | 客賦既醉言歸,主人稱露未。 |
《傅玄擬北樂府三首》 |
1  | △歷九秋篇·董逃行 |
2  | 歷九秋兮三春,分遣貴客兮遠賓。 |
3  | 顧多君心所親,乃命妙妓才人,炳若日月星辰。 |
4  | 序金兮玉觴,賓主遞起鴈行。 |
5  | 杯若飛電絕光,交觴接卮結裳,慷慨歡笑萬方。 |
6  | 奏新詩兮夫君,爛然虎變龍文。 |
7  | 渾如天地未分,齊謳楚舞紛紛,歌聲上激青。 |
8  | 窮八音兮異倫,奇聲靡靡每新。 |
9  | 微笑素齒丹唇,逸響飛薄梁塵,精爽眇眇入神。 |
10  | 坐咸醉兮沾歡,引樽促席臨軒。 |
11  | 進爵獻壽翻翻,千秋要君一言,願愛不移若山。 |
12  | 君恩愛兮不竭,譬若朝日夕月。 |
13  | 此景萬里不絕,長保初醮結發,何憂坐生胡越。 |
14  | 攜弱手兮金環,上游飛閣間。 |
15  | 穆若鴛鳳雙鸞,還幸蘭房自安,娛心極樂難原。 |
16  | 樂既極兮多懷,盛時忽逝若頹。 |
17  | 寒暑革禦景回,春榮隨風飄摧,感物動心增哀。 |
18  | 妾受命兮孤虛,男兒墮地稱姝。 |
19  | 女弱難存若無,骨肉至親更疏,奉事他人託軀。 |
20  | 君如影兮隨形,賤妾如水浮萍。 |
21  | 明月不能常盈,誰能無根保榮,良時冉冉代征。 |
22  | 顧繡領兮含暉,皎日回光側微。 |
23  | 朱華忽爾漸衰,影欲捨形高飛,誰言往恩可追。 |
24  | 薺與麥兮夏零,蘭桂踐霜逾馨。 |
25  | 祿命懸天難明,委心結意丹青,何憂君心中傾。 |
26  | △車遙遙篇 |
27  | 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
28  | 君安游兮西入秦,願為影兮隨君身。 |
29  | 君在陰兮影不見,君依光兮妾所願。 |
30  | △燕人美篇 |
31  | 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
32  | 為車兮風為馬,玉在山兮蘭在野。 |
33  | 無期兮風有止,思心多端兮誰能理。 |
《擬四愁詩四首》 |
1  | 昔張平子作四愁詩,體小而俗,七言類也。聊擬而作之,名曰擬四愁詩,其辭曰: |
2  | 我所思兮在瀛州,願為雙鵠戲中流。 |
3  | 牽牛織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無由,愍余不遘嬰殷憂。 |
4  | 佳人貽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魚。 |
5  | 海廣無舟悵勞劬,寄言飛龍天馬駒。 |
6  | 風起披飛龍逝,驚波滔天馬不厲,何為多念心憂世。 |
7  | 我所思兮在珠崖,願為比翼浮清池。 |
8  | 剛柔合德配二儀,形影一絕長別離,愍余不遘情如攜。 |
9  | 佳人貽我蘭蕙草,何以要之同心鳥。 |
10  | 火熱水深憂盈抱,申以琬琰夜光寶。 |
11  | 卞和既沒玉不察,存若流光忽電滅,何為多念獨結。 |
12  | 我所思兮在崑山,願為鹿蛩窺虞淵。 |
13  | 日月回曜照景天,參辰曠隔會無緣,愍余不遘罹百艱。 |
14  | 佳人貽我蘇合香,何以要之翠鴛鴦。 |
15  | 懸度弱水川無梁,申以錦衣文繡裳。 |
16  | 三光騁邁景不留,鮮矣民生忽如浮,何為多念氏自愁。 |
17  | 我所思兮在朔方,願為飛鴈俱南翔。 |
18  | 煥乎人道著三光,胡越殊心生異鄉,愍余不遘罹百殃。 |
19  | 佳人貽我羽葆纓,何以要之影與形。 |
20  | 增冰憂結繁華零,申以日月指明星。 |
21  | 星辰有翳日月移,駑馬哀鳴慚不馳,何為多念徒自虧。 |
《盤中詩一首》 |
1  | 山樹高,鳥鳴悲。泉水深,鯉魚肥。 |
2  | 空倉雀,常苦饑。吏人婦,會夫希。 |
3  | 出門望,見白衣。謂當是,而更非。 |
4  | 還入門,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階。 |
5  | 急機絞,杼聲催。長嘆息,當語誰? |
6  |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還無期。 |
7  | 結中帶,長相思。君忘妾,天知之。 |
8  | 妾忘君,罪當治。妾有行,宜知之。 |
9  | 黃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穀。 |
10  | 姓為蘇,字伯玉。 |
11  | 作人才多智謀足,家居長安身在蜀,何惜馬蹄歸不數。 |
12  |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馬肥麥與粟。 |
13  | 今時人,智不足。與其書,不能讀。 |
14  | 當從中央周四角。 |
《張載擬四愁詩四首》 |
1  | 我所思兮在南巢,欲往從之巫山高。 |
2  | 登崖遠望涕泗交,我之懷矣心傷勞。 |
3  | 佳人遺我筒中布,何以贈之流黃素。 |
4  | 願因飄風超遠路,終然莫致增想慕。 |
5  | 我所思兮在朔湄,欲往從之白雪霏。 |
6  | 登崖遠望涕泗頹,我之懷矣心傷悲。 |
7  | 佳人遺我中翮,何以贈之連城璧。 |
8  | 願因歸鴻起遐隔,終然莫致增永積。 |
9  | 我所思兮在隴原,欲往從之隔泰山。 |
10  | 登崖遠望涕泗連,我之懷矣心傷煩。 |
11  | 佳人遺我雙角端,何以贈之雕玉環。 |
12  | 願因行超重巒,終然莫致增永歎。 |
13  | 我所思兮在營州,欲往從之路阻修。 |
14  | 登崖遠望涕泗流,我之懷矣心傷憂。 |
15  | 佳人遺我綠綺琴,何以贈之雙南金。 |
16  | 願因流波超重深,終然莫致增永吟。 |
《晉惠帝時童謠歌一首》 |
1  | 鄴中女子莫千妖,前至三月抱胡腰。 |
《陸機樂府燕歌行一首》 |
1  | 四時代序逝不追,寒風習習落葉飛。 |
2  | 蟋蟀在堂露盈階,念君遠游常苦悲。 |
3  | 君何緬然久不歸,賤妾悠悠心無違。 |
4  | 白日既沒明燈輝,寒禽赴林匹鳥棲。 |
5  | 雙鳩關關宿河湄,憂來感物涕不。 |
6  | 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 |
《鮑照代淮南王二首》 |
1  | 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 |
2  | 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
3  | 合神丹,戲紫房。 |
4  | 紫房彩女弄明,鸞歌鳳舞斷君腸。¤ |
5  | 朱城九門門九開,願逐明月入君懷。 |
6  | 入君懷,結君佩,怨君恨君恃君愛。 |
7  | 築城思堅劍思利,同盛同衰莫相棄。 |
《代白歌辭二首》 |
1  | 朱唇動,素腕舉,洛陽少童邯鄲女。 |
2  | 古稱綠水今白佇,催弦急管為君舞。 |
3  | 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鴈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 |
4  | 春風澹蕩使思多,天色凈綠氣妍和。 |
5  | 桃含紅萼蘭紫芽,朝日灼爍發園花。 |
6  | 卷幌結帷羅玉筵,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顧笑買芳年。 |
《行路難四首》 |
1  |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
2  |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 |
3  | 西家思婦見之惋,零淚霑衣撫心歎。 |
4  |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
5  |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髮蓬亂。 |
6  | 人生不得常稱意,惆悵徙倚至夜半。¤ |
7  | М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
8  | 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
9  |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
10  |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錯漠與先異。 |
11  | 還君玉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悲思。¤ |
12  | 奉君金卮之酒碗,玳瑁玉匣之雕琴。 |
13  |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葡萄之錦衾。 |
14  |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
15  | 願君裁悲且滅思,聽我抵節行路吟。 |
16  |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
17  |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綺幕。 |
18  |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芳藿。 |
19  |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帷對影弄禽雀。 |
20  | 含歌攬淚不能言,人生幾時得為樂。 |
21  | 寧作野中雙飛鳧,不願間別翅鶴。 |
《釋寶月行路難一首》 |
1  | 君不見孤雁關外發,酸嘶度楊越。 |
2  | 空城客子心腸斷,幽閨思婦氣欲絕。 |
3  | 凝霜夜下拂羅衣,浮中斷開明月。 |
4  | 夜夜遙遙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
5  | 寄我匣中青銅鏡,倩人為君除白發。 |
6  | 行路難,行路難!夜聞南城漢使度,使我流淚憶長安。 |
《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一首》 |
1  | 屬車掛席塵,豹尾香煙滅。 |
2  | 彤殿向蘼蕪,青蒲復委絕。 |
3  | 坐委絕,對蘼蕪。 |
4  | 臨丹階,泣椒途。 |
5  | 寡鶴羈雌飛且上,雕梁翠壁網蜘蛛。 |
6  | 洞房明月夜,對此淚如珠。 |
《沈約八詠二首》 |
1  | △望秋月 |
2  |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 |
3  | 照曜三爵臺,徘徊九華殿。 |
4  | 九華玳瑁梁,華榱與壁。 |
5  | 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 |
6  | 凝華入黼帳,清暉懸洞房。 |
7  | 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
8  | 桂宮裊裊落桂枝,早寒淒淒凝白露。 |
9  | 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 |
10  | 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 |
11  | 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 |
12  | 居人臨此笑以歌,別客對之傷且慕。 |
13  | 經衰圃,映寒叢,凝清夜,帶秋風。 |
14  | 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 |
15  | 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蒙蒙。 |
16  | 藺天衢而徒步,轢長漢而飛空。 |
17  | 隱巖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
18  |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
19  | 閑階悲寡鵠,沙洲怨別鴻。 |
20  | 昭姬泣胡殿,明君思漢宮。 |
21  | 餘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
22  | △臨春風 |
23  | 臨春風,春風起春樹。 |
24  | 遊絲曖如網,落花似霧。 |
25  | 先泛天淵池,還過細柳枝。 |
26  | 蝶逢飛搖,燕值羽差池。 |
27  | 揚桂旆,動芝蓋。開燕裾,吹趙帶。 |
28  | 趙帶飛參差,燕裾合且離。 |
29  | 回簪復轉黛,顧步惜容儀。 |
30  | 容儀已灼,春風復回薄。 |
31  | 氛氳桃李花,青跗含素萼。 |
32  | 既為風所開,復為風所落。 |
33  | 搖綠帶,手兀紫莖。舞春雪,雜流鶯。 |
34  | 曲房開兮金鋪響,金鋪響兮妾思驚。 |
35  | 梧桐未陰,淇川如碧。 |
36  | 迎行雨於高唐,送歸鴻於碣石。 |
37  | 經洞房,響紈素。感幽閨,思帷。 |
38  | 想芳園兮可以游,念蘭翹兮漸堪摘。 |
39  | 拂明鏡之冬塵,解羅衣之秋襞。 |
40  | 既鏗鏘以動佩,又氛氳而流麝。 |
41  | 始搖蕩以入閨,終徘徊而緣隙。 |
42  | 鳴珠簾於繡戶,散芳塵於綺席。 |
43  | 是時悵思婦,安能久行役。 |
44  | 佳人不在茲,春風為誰惜。 |
《春日白曲一首》 |
1  | 蘭葉參差桃半紅,飛芳舞戲春風。 |
2  | 翡翠群飛飛不息,願在間長比翼。 |
《秋日白曲一首》 |
1  | 白露欲凝草已黃,金玉柱響洞房。 |
2  | 雙心一影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
《吳均行路難二首》 |
1  | 君不見上林苑中客,冰羅霧象牙席。 |
2  | 盡是得意忘言者,探腸見膽無所惜。 |
3  | 白酒甜鹽甘如乳,綠觴皎鏡華如碧。 |
4  | 少年持名不肯嘗,安知白駒應過隙。 |
5  | 博山爐中百和香,鬱金蘇合及都梁。 |
6  | 逶迤好氣佳容貌,經過青瑣歷紫房。 |
7  | 已入中山陰後帳,復上皇帝班姬床。 |
8  | 班姬失寵顏不開,奉帚供養長信臺。 |
9  | 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風切切四面來。 |
10  | 玉階行路生細草,金爐香炭變成灰。 |
11  | 得意失意須臾頃,非君方寸逆所裁。¤ |
12  | 洞庭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 |
13  | 昔時抽心耀白日,今旦臥死黃沙中。 |
14  | 洛陽名工見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 |
15  | 白璧規心學明月,珊瑚映面作風花。 |
16  | 帝王見賞不見忘,提攜把握登建章。 |
17  | 掩抑摧藏張女彈,殷勤促柱楚明光。 |
18  | 年年月月對君子,遙遙夜夜宿未央。 |
19  | 未央彩女棄鳴篪,爭見拂拭生光儀。 |
20  | 茱萸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樹枝。 |
21  | 不學衡山南嶺桂,至今千年猶未知。 |
《張率擬樂府長相思二首》 |
1  | 長相思,久離別,美人之遠如雨絕。 |
2  | 獨延佇,心中結。 |
3  | 望去去遠,望鳥飛飛滅。 |
4  | 空望終若斯,珠淚不能雪。¤ |
5  | 長相思,久別離。 |
6  | 所思何在若天垂,鬱陶相望不得知。 |
7  | 玉階月夕映,羅帷風夜吹。 |
8  | 長思不能寢,坐望天河移。 |
《白歌辭二首》 |
1  | 歌兒流唱聲欲清,舞女趁節體自輕,歌舞並妙會人情。 |
2  | 依弦度曲婉盈盈,揚蛾為態誰目成。¤ |
3  | 妙聲屢唱輕體飛,流津染面散芳菲,俱動齊息不相違。 |
4  | 令彼嘉客澹忘歸,時久玩夜明星稀。 |
《費昶行路難二首》 |
1  | 君不見,長安客舍門,倡家少女名桃根。 |
2  | 貧窮夜紡無燈燭,何言一朝奉至尊。 |
3  | 至尊離宮百餘處,千門萬戶不知曙。 |
4  | 惟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 |
5  | 丹梁翠柱飛屠蘇,香薪桂火炊彫胡。 |
6  | 當年翻覆無常定,薄命為女何必麤。 |
7  | 君不見,人生百年如流電,心中坎Б君不見。¤ |
8  | 我昔初入椒房時,詎減班姬與飛燕。 |
9  | 朝逾金梯上鳳樓,暮下瓊鉤息鸞殿。 |
10  | 柏臺晝夜香,錦帳自飄。 |
11  | 笙歌膝上吹,琵琶陌上桑。 |
12  | 過蒙恩所賜,餘光曲沾被。 |
13  | 既逢陰後不自專,復值程姬有所避。 |
14  | 黃河千年始一清,微軀再逢永無議。 |
15  | 蛾眉偃月徒自妍,傅粉施朱欲誰為。 |
16  | 不如天淵水中鳥,雙去雙歸長比翅。 |
《皇太子聖製烏棲曲四首》 |
1  | 芙蓉作船絲作糸乍,北斗橫天月將落。 |
2  | 采蓮渡頭礙黃河,郎今欲渡畏風波。¤ |
3  | 浮似帳月成鉤,那能夜夜南陌頭。 |
4  | 宜城醞酒今行熟,停鞍系馬暫棲宿。¤ |
5  | 青牛丹轂七香車,可憐今夜宿倡家。 |
6  | 倡家高樹烏欲棲,羅帷翠帳向君低。¤ |
7  | 織成屏風銀屈膝,朱唇玉面燈前出。 |
8  | 相看氣息望君憐,誰能含羞不自前。 |
《雜句從軍行一首》 |
1  | 中亭障羽檄驚,甘泉烽火通夜明。 |
2  | 貳師將軍新築營,嫖姚校尉初出征。 |
3  | 復有山西將,絕世受雄名。 |
4  | 三門應遁甲,五壘學神兵。 |
5  | 白隨陣色,蒼山答鼓聲。 |
6  | 邐迤觀鵝翼,參差睹雁行。 |
7  | 先平小月陣,卻滅大宛城。 |
8  | 善馬還長樂,黃金付水衡。 |
9  | 小婦趙人能鼓瑟,侍婢初笄解鄭聲。 |
10  | 庭前桃花飛已合,必應紅妝起見迎。 |
《和蕭侍中子顯春別四首》 |
1  | 別觀葡萄帶實垂,江南豆蔻生連枝。 |
2  | 無情無意猶如此,有心有恨徒別離。¤ |
3  | 蜘蛛作絲滿帳中,芳草結葉當行路。 |
4  | 紅臉脈脈一生啼,黃鳥飛飛有時度。 |
5  | 故人雖故昔經新,新人雖新復應故。¤ |
6  | 可憐淮水去來潮,春堤楊柳覆河橋。 |
7  | 淚跡未燥詎終朝,行聞玉佩已相要。¤ |
8  | 桃紅李白若朝妝,羞持憔悴比新楊。 |
9  | 不惜暫住君前死,愁無西國更生香。 |
《雜句春情一首》 |
1  | 蝶黃花紫燕相追,楊低柳合路塵飛。 |
2  | 已見垂鉤掛綠樹,誠知淇水沾羅衣。 |
3  | 兩童夾車問不已,五馬城南猶未歸。 |
4  | 鶯啼春欲駛,無為空掩扉。 |
《擬古一首》 |
1  | 窺紅對鏡斂雙眉,含愁拭淚坐相思。 |
2  | 念人一去許多時,眼語笑靨迎來情,心懷心想甚分明。 |
3  | 憶人不忍語,銜恨獨吞聲。 |
《倡樓怨節一首》 |
1  | 朝日斜來照戶,春鳥爭飛出林。 |
2  | 片光片影皆麗,一聲一囀煎心。 |
3  | 上林紛紛花落,淇水漠漠苔浮。 |
4  | 年馳節流易盡,何為忍憶含羞。 |
《湘東王春別應令四首》 |
1  | 昆明夜月光如練,上林朝花色如霰。 |
2  | 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 |
3  | 試看機上交龍錦,還瞻庭裏合歡枝。 |
4  | 映日通風影朱幔,飄花拂葉度金池。 |
5  | 不聞離人當重合,惟悲合罷會成離。¤ |
6  | 門前楊柳亂如絲,直置佳人不自持。 |
7  | 適言新作裂紈詩,誰悟今成織素辭。¤ |
8  | 日暮徙倚渭橋西,正見涼月與齊。 |
9  | 若使月光無近遠,應照離人今夜啼。 |
《蕭子顯春別四首》 |
1  | 翻鶯度燕雙比翼,楊柳千條共一色。 |
2  | 但看陌上攜手歸,誰能對此空中憶。¤ |
3  | 幽宮積草自芳菲,黃鳥芳樹情相依。 |
4  | 爭風競日常聞響,重花疊葉不通飛。 |
5  | 當知此時動妾思,慚使羅袂拂君衣。¤ |
6  | 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輕塵。 |
7  | 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應新。¤ |
8  | 銜悲攬涕別心知,桃花李色任風吹。 |
9  | 本知人心不似樹,可意人別似花離。 |
《樂府烏棲曲應令二首》 |
1  | 握中酒杯瑪瑙鐘,裾邊雜佩琥珀龍。 |
2  | 欲持寄君心不惜,共指三星今何夕。¤ |
3  | 淚黛紅輕點花色,還欲令人不相識。 |
4  | 金壺夜水誰能多,莫持賒用比懸河。 |
《燕歌行》 |
1  | 風光遲舞出青,蘭條翠鳥鳴發春。 |
2  | 洛陽梨花落如雪,河邊細草細如茵。 |
3  | 桐生井底葉交枝,今看無端雙燕離。 |
4  | 五重飛樓入河漢,九華閣道暗清池。 |
5  | 遙看白馬津上吏,傳道黃龍征戍兒。 |
6  | 明月金光徒照妾,浮玉葉君不知。 |
7  | 思君昔去柳依依,至今八月避暑歸。 |
8  | 明珠蠶繭勉登機,鬱金香花特香衣。 |
9  | 洛陽城頭雞欲曙,丞相府中烏未飛。 |
10  | 夜夢征人縫狐貉,私憐織婦裁錦緋。 |
11  | 吳刀鄭綿絡,寒閨夜被薄。 |
12  | 芳年海上水中鳧,日暮寒夜空城雀。 |
《王筠行路難一首》 |
1  | 千門皆閉夜何央,百憂俱集斷人腸。 |
2  |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機上斷流黃。 |
3  | 情人逐情雖可恨,復畏邊遠乏衣裳。 |
4  | 已繅一繭催衣縷,復搗百和衣香。 |
5  | 猶憶去時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長。 |
6  | 衣兩襠雙心共一示朱,衣日復兩邊作八衣最。 |
7  | 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 |
8  | 胸前卻月兩相連,本照君心不照天。 |
9  | 願君分明得此意,勿復流蕩不如先。 |
10  |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 |
《劉孝綽元廣州景仲座見故姬一首》 |
1  | 留故夫,不踟躕。 |
2  | 別待春山上,相看采蘼蕪。 |
《劉孝威擬古應教一首》 |
1  | 雙棲翡翠兩鴛鴦,巫落月乍相望。 |
2  | 誰家妖冶折花枝,蛾眉曼睇使情移。 |
3  | 青鋪綠瑣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 |
4  | 美人年幾可十餘,含羞轉笑斂風裾。 |
5  | 珠丸出彈不可追,空留可憐持與誰。 |
《徐君蒨別義陽郡二首》 |
1  | 翔鳳樓,遙望與浮。 |
2  | 歌聲臨樹出,舞影入江流。 |
3  | 葉落看村近,天高應向秋。¤ |
4  | 飭面亭,妝成更點星。 |
5  | 頰上紅疑淺,眉心黛不青。 |
6  | 故留殘粉絮,掛看箔簾釘。 |
《王叔英婦贈答一首》 |
1  | 妝鉛點黛拂輕紅,鳴環動佩出房櫳。 |
2  | 看梅復看柳,淚滿春衫中。 |
《沈約古詩題六首》 |
1  | △歲暮愍衰草 |
2  | 愍衰草,衰草無容色。 |
3  | 憔悴荒徑中,寒ぼ不可識。 |
4  |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
5  |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
6  | 氛氳鳷鵲右,照曜望仙東。 |
7  | 送歸顧暮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
8  | 巖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
9  | 爛熳兮客根,贊幽兮寓隙。 |
10  |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
11  |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
12  | 露高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
13  | 雕芳卉之九衢,靈茅之三脊。 |
14  |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
15  | 既傷簷下菊,復悲池上蘭。 |
16  | 飄落逐風盡,方知歲早寒。 |
17  | 流螢暗明燭,鴈聲斷纔續。 |
18  | 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
19  |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
20  | 山變兮青薇,水折兮平葦。 |
21  | 秋鴻兮疏引,寒鳥兮聚飛。 |
22  |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巖圍。 |
23  | 夜漸蘼蕪沒,霜露日霑衣。 |
24  |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
25  | △霜來悲落桐 |
26  |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
27  | 燕至葉未抽,鴻來枝已素。 |
28  | 本出龍門山,長枝仰刺天。 |
29  | 上峰百丈絕,下趾萬尋懸。 |
30  | 幽根已盤結,孤株復危絕。 |
31  | 初不照光景,終年負霜雪。 |
32  | 自顧無羽儀,不願生曲池。 |
33  | 芬芳本自乏,華實無可施。 |
34  | 匠者特留眄,王孫少見之。 |
35  | 分取生孤,徙置北堂垂。 |
36  | 宿莖抽晚干,新葉生故枝。 |
37  | 故枝雖遼遠,新葉頗離離。 |
38  | 春風一朝至,榮戶坐如斯。 |
39  |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 |
40  | 顧已非嘉樹,空用憑阿閣。 |
41  | 願作清廟琴,為舞雙玄鶴。 |
42  | 薜荔可為裳,文杏堪作梁。 |
43  | 勿言草木賤,徒照君末光。 |
44  | 末光不徒照,為君含眺。 |
45  | 陽柯綠水弦,陰枝苦寒調。 |
46  | 厚德非可任,敢不虛其心。 |
47  | 若逢陽春至,吐綠照清潯。 |
48  | △夕行聞夜鶴 |
49  | 聞夜鶴,夜鶴叫南池。 |
50  | 對此孤明月,臨風振羽儀。 |
51  | 伊吾人之菲薄,無賦命之天爵。 |
52  | 抱局促之長懷,隨春冬而哀樂。 |
53  | 愍海上之驚鳧,傷間之離鶴。 |
54  | 離鶴昔未離,近發天北垂。 |
55  | 忽值疾風起,暫下昆明池。 |
56  | 復值冬冰合,水宿非所宜。 |
57  | 欲留不可住,欲去飛已疲。 |
58  | 勢逐疾風舉,求溫向衡楚。 |
59  | 復值南飛鴻,參差共成侶。 |
60  | 海上多霧,蒼茫失洲嶼。 |
61  | 自此別故群,獨向瀟湘渚。 |
62  | 故群不離散,相依滄海畔。 |
63  | 夜止羽相切,晝飛影相亂。 |
64  | 刷羽共浮沉,湛澹泛清潯。 |
65  | 既不得離別,安知慕侶心。 |
66  | 九冬霜雪苦,六翮飛不任。 |
67  | 且養凌翅,俯仰弄清音。 |
68  | 所望浮丘子,旦夕來見尋。 |
69  | △晨征聽曉鴻 |
70  | 聽曉鴻,曉鴻度將旦。 |
71  | 跨弱水之微瀾,發成山之遠岸。 |
72  | 怵春歸之未幾,驚此歲之半。 |
73  | 出海漲之蒼茫,入途之杳漫。 |
74  | 無東西之可辨,孰遐邇之能算。 |
75  | 微昔見於洲渚,赴秋期於江漢。 |
76  | 集勁風於弱軀,負重雪於輕翰。 |
77  | 寒谿可以飲,荒皋可以竄。 |
78  | 谿水徒自清,微容豈足玩。 |
79  | 秋蓬飛兮未極,寒草萎兮無色。 |
80  | 楚山高兮杳難度,越水深兮不可測。 |
81  | 美明月之馳光,願征禽之騁翼。 |
82  | 伊余馬之屢懷,知吾行之未極。 |
83  | 夜綿綿而難曉,愁參差而盈臆。 |
84  | 望山川悉無以,惟星河猶可識。 |
85  | 聞雁夜南飛,客淚夜霑衣。 |
86  | 春鴻思暮反,客子方未歸。 |
87  | 歲去歡娛盡,年來容貌非。 |
88  | 攬衽形雖是,撫臆事多違。 |
89  | 青蒲雖長復易解,白誠遠詎難依。 |
90  | △解佩去朝市 |
91  | 去朝市,朝市深歸暮。 |
92  | 辭北纓而南徂,浮東川而西顧。 |
93  | 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 |
94  | 伊當仁之菲薄,非餘情之信芳。 |
95  | 充待詔於金馬,奉高宴於柏梁。 |
96  | 觀鬥獸於虎圈,望窕於披香。 |
97  | 游西園兮登銅雀,舉青瑣兮眺重陽。 |
98  | 講金華兮議宣室,晝武帷兮夕文昌。 |
99  | 佩甘泉兮履五柞,贊兮詣兮紱承光。 |
100  | 託後車兮侍華幄,游勃海兮泛清漳。 |
101  | 天道有盈缺,寒暑遞炎涼。 |
102  | 一朝賣玉琬,眷眷惜餘香。 |
103  | 曲池無復處,桂枝亦銷亡。 |
104  | 清廟徒肅肅,西陵久茫茫。 |
105  | 薄暮餘多幸,嘉運重來昌。 |
106  | 忝稽郡之南尉,曲千里之光貴。 |
107  | 別北荒於濁河,戀橫橋於清渭。 |
108  | 望前軒之早桐,對南階之初卉。 |
109  | 非餘情之屢傷,寄茲焉兮能慰。 |
110  | 眷昔日兮懷哉,日將暮兮歸去來。 |
111  | △被褐守山東 |
112  | 守山東,山東萬嶺鬱青蔥。 |
113  | 兩溪共一寫,水潔望如空。 |
114  | 岸側青莎被,巖間丹桂叢。 |
115  | 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蒙。 |
116  | 遠林響咆獸,近樹聒鳴蟲。 |
117  | 路帶若溪右,澗吐金華東。 |
118  | 萬仞倒危石,百丈注懸叢。 |
119  | 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 |
120  | 洞井含清氣,漏穴吐飛風。 |
121  | 玉竇膏滴瀝,石乳室空籠。 |
122  | 峭途彌險,崖步才通。 |
123  | 餘舍平生之所愛,暮年而逢此。 |
124  | 願一去而不還,恨鄒衣之未褫。 |
125  | 揖林壑之清曠,事氓俗之紛詭。 |
126  | 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網之未毀。 |
127  | 既除舊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 |
128  | 播趙俗以南徂,扇齊風以東靡。 |
129  | 乳雉方可馴,流蝗庶能弭。 |
130  | 清心矯世濁,儉政革民侈。 |
131  | 秩滿撫白,淹留事芝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