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行在所錄〔十〕 |
2  | 三衙 |
3  | 殿前司 |
4  | 在鳳凰山下 麗正門之右有 |
5  | 御書閣凝香堂整暇堂山之上為月岩有亭曰延桂其最高處曰介亭崖石嶙峋亭之後為衝天樓極江海湖山奇偉之觀 |
6  | 侍衛馬軍司 |
7  | 乾道七年虞允文為相移屯建康以為出師之漸號馬軍行司以邊帥兼領元有帥衙在保民坊今為司農寺將作監等公宇 |
8  | 侍衛步軍司 |
9  | 在鐵冶嶺西有 |
10  | 御書閣湖山堂錦繡樓相公井 |
11  | 合職 |
12  | 合門 |
13  | 在和寧門外 |
14  | 客省四方館 |
15  | 在東華門北客省掌收接 聖節進奉香及使人往來接伴之禮四方館掌收接諸朔旦正至表及大禮賀表 |
16  | 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 |
17  | 在文思院後有等子營 |
18  | 內諸司 |
19  | 入內內侍省 |
20  | 皇城司 |
21  | 御藥院 |
22  | 內東門司 |
23  | 天章閣 |
24  | 宴設庫 |
25  | 後苑 |
26  | 御前庫 |
27  | 文字房 |
28  | 睿思殿庫 |
29  | 內藏庫 |
30  | 綱房 |
31  | 御前酒庫 |
32  | 梅園庫 |
33  | 醋庫 |
34  | 御軍器庫 |
35  | 內軍器庫 |
36  | 御膳所 |
37  | 翰林院 |
38  | 禁衛所 |
39  | 奉安符寶所 |
40  | 主管往來國信所 |
41  | 同文館 |
42  | 提舉修內司 |
43  | 御前內轄司 |
44  | 東庫 |
45  | 西庫 |
46  | 南庫 |
47  | 北庫 |
48  | 青器(上穴下?) |
49  | 八作司 |
50  | 教樂所 |
51  | 外庫 |
52  | 慈元殿 |
53  | 皇后殿 |
54  | 吳益國位 |
55  | 淑妃位 |
56  | 昭儀位 |
57  | 修容位 |
58  | 美人位 |
59  | 才人位 |
60  | 御前應奉所 |
61  | 制造軍器處 |
62  | 內司備用庫 |
63  | 御輦院 |
64  | 翰林司 |
65  | 儀鸞司 |
66  | 御服所 |
67  | 御絲(革奚)所 |
68  | 萬壽香所 |
69  | 道場庫 |
70  | 通進司 |
71  | 御馬院 |
72  | 良馬院 |
73  | 祗候庫 |
74  | 主管翰林醫官局 |
75  | 主管合同憑由司 |
76  | 大內鑰匙庫 |
77  | 已上司存並領以內侍惟 皇城司則合門御帶環衛官兼乾辦 御膳所 御酒庫翰林司儀鸞司則右選為乾辦 |
78  | 諸後宅 |
79  | 昭慈聖獻孟太后宅 |
80  | 在後市街 |
81  | 顯仁韋太后宅 |
82  | 在薦橋東 咸淳五年十月 朝廷以 中興母後之家恩例視 開國 昭憲杜太后撥降錢米令臨安府重修家廟 |
83  | 憲節邢皇后宅 |
84  | 在薦橋南 |
85  | 憲聖慈烈吳太后宅 |
86  | 在州橋東 |
87  | 成穆郭皇后宅 |
88  | 在佑聖觀側 |
89  | 成恭夏皇后宅 |
90  | 在豐樂橋北 |
91  | 成肅謝皇后宅 |
92  | 在豐禾坊南 |
93  | 慈懿李皇后宅 |
94  | 在後市街 |
95  | 恭淑韓皇后宅 |
96  | 在軍將橋 |
97  | 恭聖仁烈楊太后宅 |
98  | 在漾沙坑 |
99  | 壽和聖福皇太后宅 |
100  | 在後市街 |
101  | 今上皇后宅 |
102  | 在崇新門內 |
103  | 家廟五室 賜祭器每四孟月以 御廚兵治祭饌以奉常禮直官贊相行禮 |
104  | 諸王府 |
105  | 濮安懿王府 |
106  | 即嗣王所居為府 |
107  | 吳王府 |
108  | 在後洋街 |
109  | 益王府 |
110  | 在新橋 |
111  | 秀安僖王府 |
112  | 在後洋街 |
113  | 莊文太子府 |
114  | 在井亭橋 |
115  | 沂靖惠王府 |
116  | 在清湖北 |
117  | 景獻太子府 |
118  | 在鐵冶嶺 |
119  | 榮文恭王府 |
120  | 在佑聖觀北 |
121  | 公主府 |
122  | 周漢國端孝長公主府 |
123  | 在左藏庫西 |
124  | 勛臣賜第家廟 |
125  | 邸第 |
126  | 張循王府 |
127  | 在清河坊 紹興初 賜第 車駕嘗臨幸置御榻其中 慶元閒曾孫鎡築廟於第之東以高宗皇帝御書德勛二大字名太史陸游為廟碑 嘉泰二年廢於火孫宗愈始請廟於朝且自任營建 旨從之下禮寺討論祀循王而上五世頒祭器法式聽令自造仍差主管官壹守影使臣貳兵級貳拾柒而以宗愈之子孫世領祠事其家有石刻二具載顛末 |
128  | 韓蘄王府 |
129  | 在前洋街 紹興閒凡兩 賜第一在清湖橋西獻以為左藏庫基一在新莊橋西獻以益 景靈宮遂徙今處 |
130  | 高宗皇帝嘗名其閣曰懋功大書二字 賜以為扁 |
131  | 孝宗皇帝朝子彥直乞立家廟有 旨從之其祭器惟賜銅爵勺各一餘用竹木頒以圖式聽其家自造 淳熙五年即所居第創建凡廟室之制官兵之數皆如令 |
132  | 劉鄜王府 |
133  | 在明慶寺南 賜第歲月無所考 開禧三年有 旨即賜第基建家廟儀制並同張韓 |
134  | 楊和王府 |
135  | 在洪橋 紹興二十六年 詔賜家廟仍下將作監為祭器以 賜歲時行禮太常遣贊相者其所居第有閣夤奉 御書 |
136  | 孝宗皇帝賜 奎畫曰風雲慶會之閣 |
137  | 太傅平章賈魏公府 |
138  | 在葛嶺 景定三年正月 |
139  | 理宗皇帝內出 御札曰朕惟 我朝褒表功德具有彞典如趙普有翊戴之元勛則 賜第宅于 建隆文彥博有弼亮之偉績則 賜家廟于 至和今丞相賈似道忠貫日月身佩安危滌除妖氛再造 王室其元勛偉績不在趙普彥博下宜 賜第宅家廟令有司條具以聞公屢辭 詔書下者屢公辭益力乃賜 御札曰卿茂建元勛超軼千古 社稷宗廟亦嘉賴之第宅家廟之賜猶未足以竟 朕褒尚之意今卿免櫝屢陳乃以勞民重費其體國一念及此益用敬嘆特從所請仍以 集芳園為 賜可令封樁庫支撥緡錢百萬展拓規模就建家廟逐雅志也蓋公舊有別墅在園之南故以 賜焉公又辭 上複 親札勉諭曰賜卿邸第家廟 朕之初意也以卿執謙過甚力控遜櫝朕不得已有苑囿緡錢之賜卿乃複以給降之伙而有未安厥心之語卿盍思曩者妖氛未息天下大勢何如也自卿建此不世之殊勛民賴之而保其居 朕賴之而保其國今雖竭公帑之儲猶未足以酬卿之萬一緡錢百萬尚奚足惜耶卿宜祗服休命毋複贅詞公猶懇避竟弗許於是奉常已討論禮制上於 朝乃按舊典作新廟五室同宇饗以四孟月祭器皆 尚方所賜凡典領官吏埽灑軍兵與花果月頒之隸版曹及京兆府者悉如在 京諸 賜廟之儀資政楊棟撰廟碑 直學士院劉克莊撰祭器款識 園當湖山最佳處亭則清勝蟠翠雪香倚繡挹露玉蕊石則翠岩皆 |
140  | 高宗皇帝御扁至是 |
141  | 理宗皇帝又賜六大字曰西湖一曲曰奇勛公遂增築二堂奉而揭之奇勛之右曰秋壑一曲之左曰容堂亦皆 天筆也又因集芳之舊稍加營葺以侈 君賜其尢為奇觀者曰無邊風月敻出林杪可以覛江曰見天地心近而湖山遠而胥濤越岫咸獻狀於楹簷之下初陽台正臨其上因築精舍紀葛仙故跡而熙然台蒼崖如削則刻 賜園歲月焉 此其大凡餘不悉紀 |
142  | 今上即位之三年公上相印引去 詔拜太師鎮東軍節度使侍 經筵未幾複相公勉就職再閱歲引去彌切 上莫能奪拜辯章許就居賜第以示優禮乃建節樓於容堂之北又名其西之堂曰遂初喜遂便養初志也堂顏則 |
143  | 聖上所賜於是 |
144  | 三朝雲漢之章昭回相望盛矣哉 集芳之名不敢襲舊而更曰後樂云 |
145  | 題詠 |
146  | 官宇 |
147  | 宰執府 |
148  | 左丞相府 |
149  | 右丞相府 |
150  | 樞密知院府 |
151  | 參知政事府 |
152  | 同知樞密府 |
153  | 簽書樞密府 |
154  | 在 太廟北大渠口 紹興二十六年 詔兩浙轉運司建三執政府又即都省北建左右丞相府後聚建於今處 |
155  | 侍從宅 |
156  | 在都亭驛東 景定四年創為廳十有二又有堂曰進思 |
157  | 理宗皇帝御書刻石堂中吏部尚書陳昉恭跋 |
158  | 台諫宅 |
159  | 在油車巷為廳五又有廳為會茶議事之所 |
160  | 省院官宅 |
161  | 在開元宮前 |
162  | 百官宅 |
163  | 卿監郎官宅 |
164  | 在俞家園 咸淳七年創 |
165  | 七官宅 |
166  | 在郭婆井 |
167  | 五官宅 |
168  | 在仁美坊 |
169  | 三官宅 |
170  | 在潘閬巷 |
171  | 十官宅 |
172  | 在舊睦親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