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理四。 |
2  | 高句麗、百濟。 |
3  | ○按『通典』云:「朱蒙以漢建昭二年,自北扶餘東南行,渡普述水,至紇升骨城居焉。號曰句麗,以高為氏。」古記云:「朱蒙自扶餘逃難,至卒本。」則紇升骨城、卒本,似一處也。『漢書志』云:「遼東郡距洛陽三千六百里,屬縣有無慮,則『周禮』北鎭醫巫閭山也,大遼於其下置醫州。玄●郡,距洛陽東北四千里,所屬三縣,高句麗是其一焉。」則所謂朱蒙所都紇升骨城、卒本者,蓋漢玄●郡之界,大遼國東京之西,『漢志』所謂玄●屬縣,高句麗是歟。昔大遼未亡時,遼帝在燕景,則吾人朝聘者,過東京涉遼水,一兩日行至醫州,以向燕●,故知其然也。自朱蒙立都紇升骨城,歷四十年,孺留王二十二年,移都國內城。 |
4  | ○按『漢書』:「樂浪郡屬縣,有不而。」又總章二年,英國公李勣奉勅,以高句麗諸城,置都督府及州縣。目錄云:「鴨●以北已降城十一,其一國內城,從平壤至此十七驛。」則此城亦在北朝境內,但不知其何所耳。 |
5  | 都國內,歷四百二十五年,長壽王十五年,移都平壤。歷一百五十六年,平原王二十八年,移都長安城。歷八十三年,寶臧王二十七年而滅。 |
6  | 而或云:「故國原王十三年,移居平壤東黃城,城在今西京東木覓山中。」不可知其然否。平壤城似今西京,而浿水則大同江是也。何以知之?『唐書』云:「平壤城,漢樂浪郡也,隨山屈●為●,南涯浿水。」又『志』云:「登州東北海行,南傍海●過浿江口椒島,得新羅西北。」又隋煬帝東征詔曰:「滄海道軍,舟●千里,高帆電逝,巨艦雲飛,橫絶浿江,遙造平壤。」以此言之,今大同江為浿水,明矣。則西京之為平壤,亦可知矣。『唐書』云:「平壤城亦謂長安。」而古記云:「自平壤移長安。」則二城同異遠近,則不可知矣。高句麗始居中國北地,則漸東遷于浿水之側。渤海人武藝曰:「昔高麗盛時,士三十萬,抗唐為敵。」則可謂地勝而兵强。至于季末,君臣昏虐失道,大唐再出師,新羅援肋,討平之。其地多入渤海、靺鞨,新羅亦得其南境,以置漢、朔、溟三州及其郡縣,以備九州焉。 |
7  | ○漢山州。國原城。南川縣。駒城。仍斤內郡。述川郡。骨乃斤縣。楊根縣。今勿內郡。道西縣。仍忽。皆次山郡。奴音竹縣。奈兮忽。伏忽。蛇山縣。買忽。唐城郡。上忽。 |
8  | 釜山縣。栗木郡。仍伐奴縣。齊次巴衣縣。買召忽縣。獐項口縣。主夫吐郡。首●忽。黔浦縣。童子忽縣。平淮押縣。北漢山郡。骨衣內縣。王逢縣。買省郡。七重縣。波害乎史縣。泉井口縣。述●忽縣。達乙省縣。臂城郡。&內乙買。鐵圓郡。梁骨縣。僧梁縣。功木達。夫如郡。於斯內縣。烏斯含達。阿珍押縣。所邑豆縣。伊珍買縣。牛岑郡。獐項縣。長淺城縣。麻田淺縣。扶蘇岬。若只頭恥縣。屈於押。冬比忽。德勿縣。津臨城縣。穴口郡。冬音奈縣。高木根縣。首知縣。大谷郡。水谷城縣。十谷縣。冬音忽。刀臘縣。五谷郡。內米忽。漢城郡。●●城。獐塞縣。冬忽。 |
9  | 今達。仇乙峴,今豊州。闕口,今儒州。栗口,今殷栗縣。長淵,今因之。麻耕伊,今靑松縣。楊岳,今安嶽郡。板麻串,今嘉禾縣。熊閑伊,今水寧縣。甕遷,今甕津縣。付珍伊,今永康縣。鵠島,今白嶺鎭。升山,今信州。加火押。夫斯波衣縣。牛首州。伐力川縣。橫川縣。峴縣。平原郡。奈吐郡。沙熱伊縣。赤山縣。斤平郡。深川縣。楊口郡。豬足縣。壬岐縣。三峴縣。●川郡。大楊管郡。買谷縣。古斯馬縣。及伐山郡。伊伐支縣。藪●川縣。文峴縣。母城郡。冬斯忽。水入縣。客連郡。赤木縣。管述縣。豬●峴縣。淺城郡。●谷縣。菁達縣。薩寒縣。加支達縣。於支吞。買尸達。泉井郡。夫斯達縣。東墟縣。奈生郡。乙阿且縣。于烏縣。酒淵縣。何瑟羅州。乃買縣。東吐縣。支山縣。穴山縣。 |
10  | ●城郡。僧山縣。翼峴縣。達忽。豬●穴縣。平珍峴縣。道臨縣。休壤郡。習比谷。吐上縣。岐淵縣。鵠浦縣。竹峴縣。滿若縣。波利縣。于珍也郡。波且縣。也尸忽郡。助攬郡。靑已縣。屈火縣。伊火兮縣。于尸郡。阿兮縣。悉直郡。羽谷縣。 |
11  | ○右高句麗州郡縣,共一百六十四,其新羅改名及今名,見『新羅志』。 |
12  | 百濟。 |
13  | ○『後漢書』云:「三韓凡七十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北史』云:「百濟東極新羅,西南俱限大海,北際漢江,其都曰居拔城,又云固麻城,其外更有五方城。」『通典』云:「百濟南接新羅,北距&高麗,西限大海。」『舊唐書』云:「百濟,扶餘之別種,東北新羅,西渡海至越州,南渡海至倭,北&高麗,其王所居,有東西兩城。」『新唐書』云:「百濟西界越州,南倭,皆踰海,北高麗。」按古典記:"東明王第三子溫祚,以前漢鴻嘉三年癸卯,自卒本扶餘至慰禮城,立都稱王,歷三百八十九年,至十三世近肖古王,取高句麗南平壤,都漢城,歷一百五年。至二十二世文周王移都熊川,歷六十三年。至二十六世聖王移都所夫里,國號南扶餘,至三十一世義慈王,歷年一百二十二。至唐顯慶五年,是義慈王在位二十年,新羅庾信與唐蘇定方討平之。 |
14  | 舊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唐以其地,分置熊津、馬韓、東明等五都督府,仍以其酋長為都督府刺史。未幾,新羅盡幷其地,置熊、全、武三州及諸郡縣,與高句麗南境及新羅舊地,為九州。" |
15  | ○熊川州。熱也山縣。伐音支縣。西原。大木岳郡。其買縣。仇知縣。加林郡。馬山縣。大山縣。舌林郡。寺浦縣。比衆縣。馬尸山郡。牛見縣。今勿縣。構郡。伐首只縣。餘村縣。沙平縣。所夫里郡。珍惡山縣。悅巳縣。任存城。古良夫里縣。烏山縣。黃等也山郡。眞峴縣。珍洞縣。雨述郡。奴斯只縣。所比浦縣。結已郡。新材縣。沙尸良縣。一牟山郡。豆仍只縣。未谷縣。基郡。省大兮縣。知六縣。湯井郡。牙述縣。屈旨縣。完山。豆伊縣。仇智山縣。高山縣。南原。大尸山郡。井村縣。 |
16  | 賓屈縣。也西伊縣。古沙夫里郡。皆火縣。欣良買縣。上柒縣。進乃郡。豆尸伊縣。勿居縣。赤川縣。德近郡。加知奈縣。只良肖縣。共伐共縣。屎山郡。甘勿阿縣。馬西良縣。夫夫里縣。碧骨郡。豆乃山縣。首冬山縣。乃利阿縣。武斤縣。道實郡。礫坪縣。●坪縣。金馬渚郡。所力只縣。閼也山縣。干召渚縣。伯海郡。難珍阿縣。雨坪縣。任實郡。馬突縣。居斯勿縣。武珍州。未冬夫里縣。伏龍縣。屈支縣。分嵯郡。助助禮縣。冬老縣。豆●縣。比史縣。伏忽郡。馬斯良縣。季川縣。烏次縣。古馬彌知縣。秋子兮郡。菓支縣。栗支縣。月奈郡。半奈夫里縣。阿老谷縣。古彌縣。古尸伊縣。丘斯珍兮縣。所非兮縣。武尸伊郡。上老縣。毛良夫里縣。松彌知縣。●平郡。猿村縣。馬老縣。突山縣。欲乃郡。 |
17  | 遁支縣。仇次禮縣。豆夫只縣。●陵夫里郡。波夫里郡。仍利阿縣。發羅郡。豆●縣。實於山縣。水川縣。道武郡。古西伊縣。冬音縣。塞琴縣。黃述縣。勿阿兮郡。屈乃縣。多只縣。道●縣。因珍島郡。徒山縣。買仇里縣。阿次山郡。葛草縣。古祿只縣。居知山縣。奈已郡。 |
18  | ○右百濟州郡縣,共一百四十七,其新羅改名及今名,見『新羅志』。 |
19  | ○三國有名未詳地分。 |
20  | 調駿鄕。神鶴村。翔鸞村。對仙宮。 |
21  | 鳳庭村。飛龍村。飼龍鄕。接仙鄕。 |
22  | 敬仁鄕。好禮鄕。積善鄕。守義鄕。 |
23  | 斷金鄕。海豊鄕。北溟鄕。麗金成。 |
24  | 接靈鄕。河淸鄕。江寧鄕。咸寧鄕。 |
25  | 馴雉鄕。建節鄕。救民鄕。鐵山鄕。 |
26  | 金川鄕。睦仁鄕。靈池鄕。永安鄕。 |
27  | 武安鄕。富平鄕。穀成鄕。密雲鄕。 |
28  | 宜祿鄕。利人鄕。賞仁鄕。封德鄕。 |
29  | 歸德鄕。永豊鄕。律功鄕。 |
30  | 龍橋鄕。臨川鄕。海洲成。 |
31  | 江陵鄕。鐵求鄕。江南鄕。河東鄕。 |
32  | 激瀾鄕。露均成。 |
33  | 永壽成。 |
34  | 寶劒成。 |
35  | 岳陽成。萬壽成。 |
36  | 濯錦成。河曲成。 |
37  | 岳南成。 |
38  | 推畔成。進錦成。 |
39  | 澗水成。傍海成。 |
40  | 萬年鄕。飲仁鄕。通路鄕。懷信鄕。 |
41  | 江西鄕。利上鄕。抱忠鄕。連嘉鄕。 |
42  | 天露鄕。漢寧成。會昌宮。 |
43  | 邀仙宮。北海通。鹽池通。東海通。 |
44  | 海南通。北●通。末康成。 |
45  | 脣氣成。奉天成。 |
46  | ●定成。 |
47  | 萊遠城。萊津成。乾門驛。坤門驛。 |
48  | 坎門驛。艮門驛。兌門驛。大岵城。 |
49  | 岱山郡。枯彌縣。北●郡。非惱城。 |
50  | 瓢川縣。皐夷島。泉州。冷井縣。 |
51  | 慰禮城。比只國。南新縣。腰車城。 |
52  | 沙道城。骨火國。馬頭柵。槐谷城。 |
53  | 長峰鎭。獨山城。活開城。芼老城。 |
54  | 廣石城。坐羅城。狐鳴城。刀耶城。 |
55  | 狐山城。臨海鎭。長嶺鎭。牛山城。 |
56  | 汲里彌城。實珍城。德骨城。大林城。 |
57  | 伐音城。●山城。多伐國。近●城。 |
58  | ●●城。●岑城。●項城。石吐城。 |
59  | 富山城。阿旦城。武羅城}}}。耳山城。 |
60  | 甘勿城。桐岑城。骨平城。達咸城。 |
61  | 西谷城。勿伐城。小●城。畏石城。 |
62  | 泉山城。雍岑城。獨母城。缶谷城。 |
63  | 西單城。□●城。櫻岑城。岐岑城。 |
64  | 旗懸城。城。蛙山城。 |
65  | 濕水。龍馬。豬岳。●山。直朋。 |
66  | 達伐。●山。木出島。狗壤。 |
67  | 大丘。沙峴。熊谷。風島。 |
68  | 斧峴。狼山。叢山。安北河。 |
69  | 泊灼城。蓋馬國。句茶國。華麗城。 |
70  | 藻國。 |
71  | ●鎭。 |
72  | 檀廬城。加尸城。石城。水口城。 |
73  | 卑倉城。蓋牟城。沙卑城。牛山城。 |
74  | 道薩城。白●城。建安城。蒼●城。 |
75  | 辱夷城。松讓國。荇人國。橫山。 |
76  | 白水山。迦葉原。東牟河。優渤水。 |
77  | 淹●水。沸流水。薩水。 |
78  | 毛屯谷。●嶺。龍山。●川。涼谷。 |
79  | 箕山。長屋澤。易山。礪津。尉中林。 |
80  | 烏骨。沙勿澤。貴湍水。安地。 |
81  | 薩賀水。矛川。馬嶺。鶴盤嶺。 |
82  | 馬邑山。王骨嶺。豆谷。骨句川。 |
83  | 理勿林。車廻谷。曷思水。椽耶部。 |
84  | 北溟山。閔中原。慕本。●山。 |
85  | 倭山。蠶支落。平儒原。狗山瀨。 |
86  | 坐原。質山。故國谷。左勿村。 |
87  | 故國原。裴嶺。酒桶村。巨谷。 |
88  | 靑木谷。杜訥河。柴原。箕丘。 |
89  | 中川。海谷。西川。鵠林。 |
90  | 烏川。水室村。思收村。烽山。 |
91  | 候山。美川。斷熊谷。馬首山。 |
92  | 長城。磨米山。銀山。後黃。 |
93  | ●留山。小獸林。禿山。武●邏。 |
94  | 大斧峴。馬首城。甁山柵。普述水。 |
95  | 烽峴。禿山柵。狗川柵。走壤城。 |
96  | 石頭城。高木城。圓山城。錦峴城。 |
97  | 大豆山城。牛谷城。橫岳。犬牙城。 |
98  | 赤峴城。沙道城,德安城。寒泉。 |
99  | 釜山。石川。狗原。八坤城。 |
100  | 關彌城。石峴城。雙峴城。沙口城。 |
101  | 斗谷。耳山城。牛鳴谷。沙井城。 |
102  | 馬浦村。長嶺城。加弗城。葦川。 |
103  | 狐山。穴城。獨山城,金峴城。 |
104  | 角山城。松山城。赤●城。生草原。 |
105  | 馬川城。沈峴。眞都城。高鬱府。 |
106  | 葛嶺。支羅城。大山柵。郁里阿。 |
107  | 崇山。張吐野。絶影山。淸津。 |
108  | 遺鳳島。大●。●●。鳧栖島。 |
109  | 鳳澤。龍丘。連城原。浮雲島。 |
110  | 天馬山。海濱島。壑中島。玉塞。 |
111  | 連峯。叢林。升天島。乘黃島。 |
112  | 八駿山。絶群山。求麟島。負圖島。 |
113  | 吐景山。河精島。遊氣山。平原。 |
114  | 大澤。騏驎澤。躡景山。金穴。 |
115  | 蘭池。西極山。浦陽丘。鐵伽山。 |
116  | 桃林。石礫山。瑞驎苑。麓苑。 |
117  | 沙苑。風達郡。曰上郡。 |
118  | ○總章二年二月,前司空兼太子大師英國公李勣等,奏稱「奉勅高麗諸城,堪置都督府及州郡者,宜共男生商量准擬,奏聞件狀如前。」勅:「依奏,其州郡應須隸屬,宜委遼東道安撫使兼右相劉仁軌。」遂便穩分割,仍摠安東都護府。 |
119  | ○鴨●水以北,未降十一城:北扶餘城州,本助利非西;節城,本蕪子忽;豊夫城,本肖巴忽;新城州,本仇次忽;●城,本波尸忽;大豆山城,本非達忽;遼東城州,本烏列忽;屋城州;白石城;多伐嶽州;安市城,舊安寸忽。 |
120  | ○鴨●水以北,已降城十一:●●城;木底城;藪口城;南蘇城;甘勿主城,本甘勿伊忽;●田谷城;心岳城,本居尸押;國內州;屑夫婁城,本肖利巴利忽;朽岳城,本骨尸押;●木城。 |
121  | ○鴨●以北,逃城七:●城,本乃勿忽;面岳城;牙岳城,本皆尸押忽;鷲岳城,本甘彌忽;積利城,本赤里忽;木銀城,本召尸忽;梨山城,本加尸達忽。 |
122  | ○鴨●以北,打得城三:穴城,本甲忽;銀城,本折忽;似城,本史忽。 |
123  | ○都督府一十三縣:●夷縣;神丘縣;尹城縣,本悅已;麟德縣,本古良夫里;散昆縣,本新村;安遠縣,本仇尸波知;賓汶縣,本比勿;歸化縣,本麻斯良;邁羅縣;甘蓋縣,本古莫夫里;奈西縣,本奈西兮;得安縣,本德近支;龍山縣,本古麻山。 |
124  | ○東明州四縣:熊津縣,本熊津村;鹵辛縣,本阿老谷;久遲縣,本仇知;富林縣,本伐音村。 |
125  | ○支●州九縣:已汶縣,本今勿;支●縣,本只●村;馬津縣,本孤山;子來縣,本夫首只;解禮縣,本皆利伊;古魯縣,本古麻只;平夷縣,本知留;珊瑚縣,本沙好薩;隆化縣,本居斯勿。 |
126  | ○魯山州六縣:魯山縣,本甘勿阿;唐山縣,本仇知只山;淳遲縣,本豆尸;支牟縣,本只馬馬知;烏蠶縣,本馬知沙;阿錯縣,本源村。 |
127  | ○古四州,本古沙夫里,五縣:平倭縣,本古沙夫村;帶山縣,本大尸山;●城縣,本●骨;佐贊縣,本上杜;淳牟縣,本豆奈只。 |
128  | ○沙泮州,本號尸伊城,四縣:牟支縣,本號尸伊村;無割縣,本毛良夫里;佐魯縣,本上老;多支縣,本夫只。 |
129  | ○帶方州,本竹軍城,六縣:至留縣,本知留;軍那縣,本屈奈;徒山縣,本抽山;半那縣,本半奈夫里;竹軍縣,本豆●;布賢縣,本巴老彌。 |
130  | ○分嵯州,本波知城,四縣:貴旦縣,本仇斯珍兮;首原縣,本買省坪;皐西縣,本秋子兮;軍支縣。 |
131  | ○賈耽『古今郡國志』云:「渤海國南海、鴨●、扶餘、柵城四府,●是高句麗舊地也,自新羅泉井郡至柵城府,凡三十九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