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之四十二 婦人妊娠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卷之四十二 婦人妊娠諸候下(凡四十一論)》[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Γッ胺繢洌繢洳諮柿罡雇矗煥退鷓桓矗蛐櫸Α6嘌瘓。岵諛塚啾涑裳嗔鈐濾煌ㄒ病�
2
卷之四十二 婦人妊娠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3
六十、妊娠墮胎後著風候
4
墮胎後榮衛損傷,腠理虛疏,未得平復,若起早當風取涼,即著於風。初止羸弱,或飲食減少,氣力不即平復。若風挾冷入腹內,搏於血,結成刺痛。若入腸胃,亦下痢。入經絡,或痺,或疼痛。若入太陽之經,則腰背強直成痙,或角弓反張,或口 僻,或緩弱不隨,或一邊攣急。各隨所傷處而成病也。
5
卷之四十二 婦人妊娠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6
六十一、妊娠欲去胎候
7
此謂妊娠之人羸瘦,或挾疾病,既不能養胎,兼害妊婦,故去之。
8
卷之四十三 婦人將產病諸候(凡三論)
9
一、產法
10
人處三才之間,稟五行之氣,陽施陰化,故令有子。然五行雖復相生,而則柔刑殺,互相害剋。至於將產,則有日遊、反支禁忌,若犯觸之,或橫致諸病。故產時坐臥產處,須順四時五行之氣,故謂之產法也。
11
卷之四十三 婦人將產病諸候(凡三論)
12
二、產防運法
13
防運者,諸臨產若觸犯日遊、反支諸所禁忌,則令血氣不調理,而致運也。其運之狀,心煩悶,氣欲絕是也,故須預以法術防之。
14
卷之四十三 婦人將產病諸候(凡三論)
15
三、胞衣不出候
16
有產兒下,苦胞衣不落者,世謂之息胞。由產婦初時用力,比產兒出而體已疲頓,不能更用氣產胸,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痞澀,故胞久不出。彌須急以方藥救治,不爾,害於兒。所以爾者,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
17
舊方胞衣久不出,恐損兒者,根據法截臍,而以物系其帶一頭。亦有產而看產人不用意慎護,而挽牽甚,胞系斷者,其胞上掩心,則斃人也。縱令不死,久則成病也。
18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19
一、產難候
20
產難者,或先因漏胎,去血髒燥,或子髒宿挾疹病,或觸禁忌,或始覺腹痛,產時未到,便即驚動,穢露早下,致子道干澀,產發力疲,皆令難也。
21
候其產婦,舌青者,兒死母活;唇青口青,口兩邊沫出者,子母俱死;面青舌赤,沫出者,母死子活。故將產坐臥產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有犯觸,多令產難。
22
產婦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痛連腰甚者,即產。所以然者,腎候於腰,胞繫於腎故也。
23
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
24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25
二、橫產候
26
橫產由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兒轉未竟,便用力產之,故令橫也。或觸犯禁忌所為。將產坐臥產處,須順四時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觸犯,多致災禍也。
27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28
三、逆產候
29
逆產者,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兒轉未竟,便用力產之,則令逆逆也。或觸犯禁忌所為。故產處及坐臥,須順四時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觸犯,多致災禍。
30
《養生方》云:妊娠,大小便勿至非常之去處,必逆產殺人也。
31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32
四、產子上逼心候
33
妊娠將養得所,則氣血調和,故兒在胎則安,當產亦易。若節適失宜,則血氣乖理,兒在胎則亟動,至產育亦難。產而子上迫於心者,由產難用力,胎動氣逆,胎上衝迫於心也。
34
凡胎上迫心,則暴悶絕,胎下乃蘇,甚者至死。凡產處及坐臥,須順四時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致災禍也。
35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36
五、產子但後孔候
37
產子但暗後孔者,由坐臥未安,匆遽強KT ,氣暴衝擊,故兒失其道。婦人產有坐有臥,若坐產者,須正坐,旁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傾斜,故兒得順其理。臥產者,亦待臥定,背平著度,體不傴曲,則兒不失其道。若坐臥未安,身體斜曲,兒正轉動,匆遽強HT,氣暴衝擊,則令兒趨後孔,或橫或逆,皆由產時匆遽,或觸犯禁忌,坐臥不安。審所為,故產坐臥須平正,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致災禍也。
38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39
六、產已死而子不出候
40
產婦已死,而子不出,或觸犯禁忌,或產時未到,驚動傷早,或傍看產人抱腰持捉失理,皆令產難,而致胎上掩心,悶絕故死也。候其婦將困乏際,面青舌赤,口渤海出者,則母死兒活也。故產處坐臥,須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招災禍也。
41
卷之四十三 婦人難產病諸候(凡七論)
42
七、產難子死腹中候
43
產難子死腹中者,多因驚動過早,或觸犯禁忌,致令產難。產難則穢沃下,產時未到,穢露已盡,而胎枯燥,故子死腹中。候其產婦舌青黑,及胎上冷者,子已死也。故產處坐臥,須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招災禍也。
44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45
一、產後血運悶候
46
運悶之狀,心煩氣欲絕是也。亦去血過多,亦有下血極少,皆令運。若產去血過多,血虛氣極,如此而運悶者,但煩悶而已。若下血過少,而氣逆者,則因隨氣上掩於心,亦令運悶,則煩悶而心滿急。二者為異。亦當候其產婦血下多少,則知其產後應運與不運也。然煩悶不止,則斃人。凡產時當向坐臥,若觸犯禁忌,多令運悶,故血下或多或少。是以產處及坐臥,須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招災禍也。
47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48
二、產後血露不盡候
49
凡妊娠當風取涼,則胞絡有冷,至於產時,其血下必少。或新產而取風涼,皆令風冷搏於血,致使血不宣消,蓄積在內,則有時血露淋瀝下不盡。
50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51
三、產後惡露不盡腹痛候
52
妊娠取風冷過度,胞絡有冷,比產血下則少。或新產血露未盡,而取風涼,皆令風冷搏於血,血則壅滯不宣消,蓄積在內,內有冷氣,共相搏擊,故令痛也,甚者則變成血瘕,亦令月水不通也。
53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54
四、產後血上搶心痛候
55
產後氣虛挾宿寒,寒搏於血,血則凝結不消,氣逆上者,則血隨上搶,衝擊而心痛也。
56
凡產,餘血不盡,得冷則結,與氣相搏相痛。因重遇於寒,血結彌甚,變成血瘕,亦令月水痞澀不通。
57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58
五、半產候
59
半產,謂妊娠兒骨節腑髒漸具,而日月未足便產也。多因勞役驚動所致,或觸犯禁忌,亦然也。
60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61
六、產後血瘕痛候
62
新產後,有血氣相擊而痛者,謂之瘕痛。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宿有風冷,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少,故致此病也。不急治,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痞澀,重則不通。
63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64
七、產後風虛腫候
65
夫產傷血勞氣,腠理則虛,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泄,故令虛腫。輕浮如吹者,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薄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也。氣腫,發汗即愈;水腫,利小便即瘥。
66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67
八、產後腹中痛候
68
產後髒虛,或宿挾風寒,或新觸冷,與氣相擊搏,故腹痛,若氣逆上者,亦令心痛、胸脅痛也,久則變成疝瘕。
69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70
九、產後心腹痛候
71
產後氣血俱虛,遇風寒乘之,與血氣相擊,隨氣而上衝於心,或下攻於腹,故令心腹痛。若久痛不止,則變成疝瘕。
72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73
十、產後心痛候
74
產後髒虛,遇風冷客之,與血氣相搏而氣逆者,上攻於心之絡則心痛。凡心痛,乍間乍甚,心之支別絡為邪所傷也。若邪傷心之正經,為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所以然者,心為諸髒之主,不受邪,邪傷即死也。
75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76
十一、產後小腹痛候
77
上由產時惡露下少,胞絡之間有餘血者,與氣相擊搏,令小腹前也。因重遇冷則血結,變成血瘕,亦月水不利也。
78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79
十二、產後腰痛候
80
腎主腰腳,而婦人以腎繫胞。產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復,面風冷客之,冷氣乘腰者,則令腰痛也。若寒冷邪氣連滯腰脊,則痛久不已。後有娠,喜墮胎。所以然者,胞繫腎,腎主腰脊也。
81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82
十三、產後兩脅腹滿痛候
83
膀胱宿有停水,因產惡露下少,血不宣消,水血壅痞,與氣相搏,積在膀胱,故令脅腹俱滿,而氣動與水血相擊,則痛也,故令兩脅腹滿痛,亦令月水不利,亦令成血瘕也。
84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85
十四、產後虛煩短氣候
86
此由產時勞傷重者,血氣虛極,則其後不得平和,而氣逆乘心,故心煩也;氣虛不足,故短氣也。
87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88
十五、產後上氣候
89
肺主氣,五髒六腑俱稟氣於肺。產則氣血俱傷,髒腑皆損。其後肺氣未復,虛竭逆上,故上氣也。
90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91
十六、產後心虛候
92
肺主氣,心主血脈,而血氣通榮腑髒,遍循經絡。產則血氣傷損,髒腑不足。而心統領諸髒,其勞傷不足,則令驚悸恍惚,是心氣虛也。
93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94
十七、產後虛煩候
95
產血氣俱傷,髒腑虛竭,氣在內不宣,故令煩也。
96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97
十八、產後虛熱候
98
產後腑髒勞傷,血虛不復,而風邪乘之,搏於血氣,使氣不宣泄,而痞澀生熱,或肢節煩憒,或唇乾燥,但因虛生熱,故謂之虛熱也。
99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00
十九、產後虛羸候
101
夫產損動腑髒,勞傷氣血。輕者,節養將攝,盈月便得平復;重者,其日月雖滿,氣血猶未調和,故虛羸也。然產後虛羸,將養失所,多沉滯勞瘠,乍起乍臥。風冷多則辟瘦,顏色枯黑,食飲不消;風熱多則 退、虛乏,顏色無異於常,食亦無味。甚傷損者,皆著床,此勞瘠也。
102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03
二十、產後風冷虛勞候
104
產則血氣勞傷,腑髒虛弱,而風冷客之,風冷搏血氣,血氣則不能自溫於肌膚,使人虛乏疲頓,致羸損不平復,謂之風冷虛勞。若久不瘥,風冷乘虛而入腹,搏於血則痞澀;入腸則下痢不能養,或食不消;入子髒,並胞髒冷,亦使無子也。
105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06
二十一、產後汗出不止候
107
夫汗,由陰氣虛而陽氣加之,裏虛表實,陽氣獨發於外,故汗出也。血為陰,產則傷血,是為陰氣虛也;氣為陽,其氣實者,陽加於陰,故令汗。汗出而陰氣虛弱不復者,則汗出不止。凡產後皆血虛,故多汗,因之遇風,則變為痙。縱不成痙,則虛乏短氣,身體柴瘦,唇口乾燥,久普通經水斷絕,津液竭故也。
108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09
二十二、產後汗血候
110
肝藏血,心主血脈。產則營損肝心,傷動血氣。血為陰,陰虛面陽氣乘之,即令汗血。
111
此為陰氣大虛,血氣傷動,故因汗血出,乃至斃人。
112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13
二十三、產後虛渴候
114
夫產血水俱下,腑髒血燥,津液不足,宿挾虛熱者,燥竭則甚,故令渴。
115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16
二十四、產後余疾候
117
產後余疾,由產勞傷腑髒,血氣不足,日月未滿,而起早勞段,虛損不復,為風邪所乘,令氣力疲乏,股肉柴瘦。若風冷入於腸胃,腸胃虛冷,時變下痢;若入搏於血,則經水痞澀;冷搏氣血,亦令腹痛,隨腑腹虛處,乘虛傷之,變成諸疾。以其因產傷損,餘勢不復,致羸瘠疲頓,乍瘥乍甚,故謂產後餘疾也。

產後中風候》

1
產則傷動血氣,勞損腑髒,其後未平復,起早勞動,氣虛而風邪乘虛傷之,致發病者,故曰中風。若風邪冷氣,初客皮膚經絡,疼痺不仁,若乏少氣;其人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濕則強,脈緩弱;若入傷諸髒腑,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腑髒經絡,而為諸疾。
2
凡中風,風先客皮膚,後因虛入傷五髒,多從諸髒俞入。若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若唇赤汁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可復治,五六日而死。
3
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青面黃,可治,急灸肝俞百壯。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
4
若脾中風,踞而腹滿,體通黃,吐咸水出,可治,急灸脾俞百壯。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也。
5
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HT 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若齒黃赤,鬢髮直,面土色,不可復治也。
6
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百壯。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而不可復治。其人當妄掇空,或自拈衣,如此數
7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8
二十六、產後中風口噤候
9
產後中風噤者,是血氣虛,而風入於領頰夾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頰。產則勞損腑髒,傷動筋脈,風乘之者。其三陽之筋偏虛,則風偏搏之,筋得風冷則急,故令口噤也。
10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1
二十七、產後中風痙候
12
產後中風痙者,因產傷動血脈,髒腑虛竭,飲食未復,未滿日月。榮衛虛傷,風氣得入五髒,傷太陽之經,復感寒濕,寒搏於筋則發痙。其狀,口急噤,背強直,搖頭馬鳴,腰為反折,須臾十發,氣急如絕,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皆死。
13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4
二十八、產後中柔風候
15
柔風者,四肢不收,或緩或急,不得俯仰也。由陰陽俱虛,風邪乘之,風入於陽則表緩,四肢不收也;入於陰則裏急,不得俯仰也。產則血氣皆損,故陰陽俱虛,未得平復,而風邪乘之故也。
16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17
二十九、產後中風不隨候
18
產後腑髒傷動,經絡虛損。日月未滿,未得平復,而起早勞動,風邪乘虛入。邪搏於陽經者,氣行則遲,機關緩縱,故令不隨也。
19
卷之四十三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凡三十論)
20
三十、產後風虛癲狂候
21
產後血氣俱虛,受風邪,入並於陰,則癲忽發,臥地吐涎,口 目急,手足繚左,又無所覺知,良久乃蘇是也。邪入並於陽則狂,發則言語倒錯,或自高賢,或罵詈不避尊卑是也。產則傷損血氣,陰陽俱虛,未平複者,為風邪所乘,邪乘血氣,乍並於陽,乍並於陰,故癲狂也。
22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23
三十一、產後月水不利候
24
手太陽、少陰之經,主下為月水。太陽小腸之經,少陰心之經也,心主血脈。因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復,而為風冷客於經絡,冷搏於血,則血凝澀,故令月水不利也。
25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26
三十二、產後月水不調候
27
夫產傷動血氣,虛損未復,而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乍在月前,乍在月後,故為不調也。
28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29
三十三、產後月水不通候
30
夫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平復,為風冷所傷。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故風冷傷經,血結於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變成血瘕,水血相并,後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變水腫也。
31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32
三十四、產後帶下候
33
帶下之病,由任脈虛損。任脈為經絡之海。產後血氣勞損未平復,為風冷所乘,傷於任脈,冷熱相交,冷多則白多,熱多則赤多也,相兼為帶下也。
34
又云: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產後屬胞門,謂因產傷損胞絡故也。
35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36
三十五、產後崩中惡露不盡候
37
產傷於經血,其後虛損未平復,或勞役損動,而血暴崩下,遂因淋瀝不斷時來,故為崩中惡露不盡。
38
風崩中,若小腹急滿,為內有瘀血,不可斷之;斷之終不斷,而加小腹脹滿,為難矣。
39
若無瘀血,則可斷,易治也。
40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41
三十六、產後痢候
42
產後虛損未平復而起早,傷於風冷,風冷乘虛入於大腸,腸虛則泄,故令痢也。產後痢若變為血痢,則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
43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44
三十七、產後痢腫候
45
因產勞傷榮衛,脾胃虛弱,風冷乘之,水穀不結,大腸虛則洩成利也。痢而腫者,脾主土,候肌肉,土性本剋水,今脾氣衰微,不能剋消於水,水氣流溢,散在皮膚,故令腫也。
46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47
三十八、產後虛冷洞痢候
48
產勞傷而血氣虛極,風冷乘之,入於腸胃。腸胃虛而暴得冷,腸虛則泄,遇冷極虛,故變洞痢也。
49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50
三十九、產後滯痢候
51
產後虛損,冷熱之氣客於腸間,熱乘血,血滲於腸則赤;冷搏腸間,津液則變白。其冷熱相交,故赤白相雜,連滯不止,故謂滯利也。
52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53
四十、產後冷熱利候
54
產後髒虛,而冷熱之氣入於腸胃,腸虛則泄,故成冷熱痢。凡利色青與白為冷,黃與赤為熱。不止,熱甚則變生血,冷極則生白膿。膿血相雜,冷熱不調,則變滯痢也。
55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56
四十一、產後客熱痢候
57
產後髒虛,而熱氣乘之,熱入於腸,腸虛則洩,故為客熱痢,色黃是也。熱甚,則黃赤而有血也。
58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59
四十二、產後赤痢候
60
赤痢,血痢也。因產後血虛,為熱氣所乘,熱搏血滲入腸,腸虛而洩,為血痢。凡血痢,皆是多熱,熱血不止,蘊瘀成膿血痢也。
61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62
四十三、產後陰下脫候
63
產而陰脫者,由宿有虛冷,因產用力過度,其氣下衝,則陰下脫也。
64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65
四十四、產後陰道痛腫候
66
髒氣宿虛,因產風邪乘於陰,邪與血氣相搏,在其腠理,故令痛;血氣為邪所壅痞,故腫也。
67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68
四十五、產後陰道開候
69
子髒宿虛,因產冷氣乘之,血氣得冷不能相榮,故令開也。
70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71
四十六、產後遺尿候
72
因產用氣,傷於膀胱,而冷氣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遺尿。多因產難所致。
73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74
四十七、產後淋候
75
因產虛損,而熱氣客胞內,虛則起數,熱則洩少,故成淋也。
76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77
四十八、產後渴利候
78
渴利者,渴而引飲,隨飲隨小便,而謂之渴利也。膀胱與腎為表裏,膀胱為津液之府。
79
婦人以腎繫胞,產則血水俱下,傷損腎與膀胱之氣,津液竭燥,故令渴也。而腎氣下通於陰,腎虛則不能制水,故小便數,是為渴利也。
80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81
四十九、產後小便數候
82
胞內宿有冷,因產氣虛,而冷發動,冷氣入胞,虛弱不能制其小便,故令數。
83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84
五十、產後尿血候
85
夫產傷損血氣,血氣則虛,而挾於熱,搏於血,血得熱流散,滲於胞,故血隨尿出,是
86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87
五十一、產後大小便血候
88
夫產傷動血氣,腑髒勞損,血傷未復,而挾於熱,血得熱則妄行。大腸及胞囊虛者,則血滲入之,故因大小便而血出也。
89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90
五十二、產後大小便不通候
91
大小腸宿有熱,因產則血水俱下,津液暴竭,本挾於熱,大小腸未調和,故令大小便澀結不通也。
92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93
五十三、產後大便不通候
94
腸胃本挾於熱,因產又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腸胃痞澀,熱結腸胃,故大便不通也。
95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96
五十四、產後小便不通候
97
因產動氣,氣衝於胞,胞轉屈辟,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腸本挾於熱,因產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內熱結,則小便不通也。然胞轉則小腹脹滿,氣急絞痛;若虛熱津液竭燥者,則不甚脹急,但不通。津液生,氣和,則小便也。
98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99
五十五、產後小便難候
100
產則津液空竭,血氣皆虛,有熱客於胞者,熱停積,故小便痞澀而難出。
101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02
五十六、產後嘔候
103
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血氣榮潤腑髒。因產則腑髒傷動,有血虛而氣獨盛者,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不下食也。
104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05
五十七、產後咳嗽候
106
肺感微寒,則成咳嗽。而肺主氣,因產氣虛,風冷傷於肺,故令咳嗽也。
107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08
五十八、產後時氣熱病候
109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而為病者,謂之時氣。產後體虛,而非節之熱氣傷之,故為產後時氣熱病也。
110
診其脈弦小者,足溫則生,足寒則死。凡熱病,脈應浮滑而懸急,以為不順,手足應溫而反冷,為四逆,必死也。
111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12
五十九、產後傷寒候
113
觸冒寒氣而為病,謂之傷寒。產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動,為寒所傷,則嗇嗇惡寒,吸吸微熱,數日乃歇。重者,頭及骨節皆痛,七八日乃瘥也。
114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15
六十、產後寒熱候
116
因產勞傷血氣,使陰陽不和,互相乘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相加,故發寒熱。
117
凡產餘血在內,亦令寒熱,其腹時刺痛者是也。
118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19
六十一、產後瘧候
120
夫瘧者,由夏傷於暑,客在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陰陽交爭,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更虛更盛,故發寒熱;陰陽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交爭複發,故瘧休作有時。
121
其發時節漸晏者,此由邪客於風府,邪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衝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內,其氣既上,故其病發更早。
122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五髒,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產後血氣損傷,而宿經傷暑熱,今因產虛,復遇風邪相折,陰陽交爭,邪正相干,故發作成瘧也。
123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24
六十二、產後積聚候
125
積者陰氣,五髒所生;聚者陽氣,六腑所成。皆由飲食失節,冷熱不調,致五髒之氣積,六腑之氣聚。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產婦血氣傷損,腑髒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髒腑,與氣血相結,故成積聚也。
126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27
六十三、產後症候
128
症病之候,腹內塊,按之牢強,推之不移動是也。產後而有症者,由髒虛,餘血不盡,為風冷所乘,血則凝結,而成症也。
129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30
六十四、產後癖候
131
癖病之狀,脅下弦急刺痛是也。皆由飲食冷熱不調,停積不消所成。產後髒虛,為風冷搏於停飲,結聚故成癖也。
132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33
六十五、產後內極七病候
134
產後血氣傷竭,為內極七病,則舊方所云七害也。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皆產時傷動血氣,其後虛極未平復,犯此七條,而生諸病。
135
凡產後氣血內極,其人羸疲萎黃,冷則心腹絞痛,熱則肢體煩疼,經血痞澀,變為積聚 瘕也。
136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37
六十六、產後目瞑候
138
目不痛不腫,但視物不明,謂之目瞑。肝藏血,候應於目,產則血虛,肝氣不足,故目
139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40
六十七、產後耳聾候
141
腎氣通耳,而婦人以腎繫胞。因產血氣傷損,則腎氣虛,其經為風邪所乘,故令耳聾也
142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43
六十八、產後虛熱口生瘡候
144
產後口生瘡者,心髒虛熱。心開竅於口,而主血脈;產則血虛,髒有客熱,氣上衝胸膈
145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46
六十九、產後身生瘡候
147
產則血氣傷損,腠理虛,為風所乘,風邪與血氣相搏,髒腑生熱,重發肌膚,故生瘡也
148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49
七十、產後乳無汁候
150
婦人手太陽、少陰之脈,下為月水,上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養胎,既產則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經血不足者,故無乳汁也。
151
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後病諸候下(凡四十一論)
152
七十一、產後乳汁溢候
153
婦人手太陽、少陰之脈,上為乳汁,其產雖血水俱下,其經血盛者,則津液有餘,故乳汁多而溢出也。
154
故令渴也。渴引飲水止,飲入腸胃,則變為下利也。
155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56
一、養小兒候
157
經說:年六歲以上為小兒,十八以上為少年,二十以上為壯年,五十以上為老年也。其六歲已還者,經所不載,是以乳下嬰兒病難治者,皆無所承按故也。中古有巫方,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所相傳,始有小兒方焉。逮乎晉宋,推諸蘇家,傳襲有驗,流於人間。
158
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傷損。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綿也。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幃帳之內,重衣溫暖,譬如陰地之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又當薄衣,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不可以春夏卒減其衣,則令中風寒。從秋習之,以漸稍寒,如此則必耐寒。冬月但當著兩薄襦,一複裳耳,非不忍見其寒,適當佳耳。愛而暖之,適所以害之也。又當消息,無令汗出,汗出則致虛損,便受風寒。晝夜寤寐,皆當慎之。
159
其飲乳食哺,不能無痰癖,常當節適乳哺。若微不進乳,仍當將護之。凡不能進乳哺,則宜下之,如此則終不致寒熱也。
160
又,小兒始生,生氣尚盛,無有虛勞,微惡則須下之,所損不足言。及其愈病,則致深益。若不時下,則成大疾,疾成則難治矣。其冬月下之,難將護,然有疾者,不可不下。夏月下之後,腹中常當小脹滿,故當節哺乳將護之,數日間。又節哺之,當令多少有常劑。
161
兒稍大,食哺亦當稍增。若減少者,此是腹中已有小不調也。盒飯微將藥,勿復哺之,但當乳之,甚者十許日,輕者五六日,自當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飲乳者,此是有癖,為疾重,要當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則致寒熱,或吐而發癇,或致下利,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為也,則難治。先治其輕時,兒不耗損,百病速除矣。
162
小兒所以少病癇者,其母懷娠,時時勞役,運動骨血,則氣強、胎養盛故也。若待御多,血氣微,胎養弱,則兒軟脆易傷,故多病癇。
163
兒皆須著帽、項衣,取燥,菊花為枕枕之。兒母乳兒,三時摸兒項風池,若壯熱者,即須熨,使微汗。微汗不瘥,便灸兩風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兩邊各二壯,與風池凡為十壯。一歲兒七壯,兒大者,以意節度,增壯數可至三十壯,唯風池特令多,七歲以上可百壯。小兒常須慎護風池,諺云:戒養小兒,慎護風池。風池在頸項筋兩轅之邊,有病乃治之。疾微,慎不欲妄針灸,亦不用輒吐下,所以然者,針灸傷經絡,吐下動腑髒故也。但當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又以臍中膏塗之。令兒在涼處,勿禁水洗,常以新水洗。
164
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脈,因喜成癇。河洛間土地多寒,兒喜病痙。其俗生兒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江東地溫無此疾。古方既傳有逆針灸之法,今人不詳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於小兒。是以田舍小兒,任自然,皆得無橫夭。
165
又云:春夏決定不得下小兒。所以爾者,小兒腑髒之氣軟弱,易虛易實,下則下焦必益虛,上焦生熱,熱則增痰,痰則成病。自非當病,不可下也。
166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67
二、變蒸候
168
小兒變蒸者,以長血氣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變蒸有輕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髖亦冷,上唇頭白泡起,如死魚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遠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 ,無所苦也。變蒸之時,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亦無所苦。蒸畢,自明了矣。
169
先變五日,後蒸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變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旁邊多人。變蒸或早或晚,根據時如法者少也。
170
初變之時,或熱甚者,違日數不歇,審計日數,必是為蒸,服黑散發汗;熱不止者,服紫雙丸,小瘥便止,勿復服之。其變蒸之時,遇寒加之,則寒熱交爭,腹痛夭矯,啼不止者,熨之則愈。
171
變蒸與溫壯、傷寒相似,若非變蒸,身熱、耳熱、髖亦熱,此乃為他病,可為余治;審是變蒸,不得為余治。
172
其變日數,從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變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後六十四日複大蒸,後百二十八日復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畢也。
173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74
三、溫壯候
175
小兒溫壯者,由腑髒不調,內有伏熱,或挾宿寒,皆搏於胃氣。足陽明為胃之經,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調,則氣行壅澀,故蘊積體熱,名為溫壯。
176
候小兒大便,其糞黃而臭,此腹內有伏熱,宜將服龍膽湯;若糞白而酢臭,則挾宿寒不消,當服紫雙丸。輕者少服藥,令默除之;甚者小增藥,令微利。皆當節乳哺數日,令胃氣和調。若不節乳哺,則病易復,復則傷其胃氣,令腹滿。再、三利尚可,過此則傷小兒矣。
177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78
四、壯熱候
179
小兒壯熱者,是小兒血氣盛,五髒生熱,熏發於外,故令身體壯熱。大體與溫壯相似,而有小異。或挾伏熱,或挾宿寒。其挾伏熱者,大便黃而臭;挾宿寒者,糞白而有酸氣。
180
此二者,腑髒不調,冷熱之氣俱乘腸胃。蘊積染漸而發,溫溫然熱不甚盛,是溫壯也;其壯熱者,是血氣盛,熏發於外,其發無漸,壯熱甚,以此為異。若壯熱不歇,則變為驚,極重者,亦變癇也。
181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82
五、驚候
183
小兒驚者,由血氣不和,熱實在內,心神不定,所以發驚,甚者掣縮變成癇。
184
又小兒變蒸,亦微驚,所以然者,亦由熱氣所為。但須微發驚,以長血脈,不欲大驚。大驚乃灸驚脈,若五六十日灸者,驚復更甚,生百日後灸驚脈,乃善耳。
185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86
六、欲發癇候
187
夫小兒未發癇欲發之候,或溫壯連滯,或搖頭弄舌,或睡里驚掣,數齧齒,如此是欲發
188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89
七、癇
190
癇者,小兒病也。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其發之狀,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頸項反折,諸方說癇,名證不同,大體其發之源,皆因三種。三種者,風癇、驚癇、食癇是也。風癇者,因衣濃汗出,而風入為之;驚癇者,因驚怖大啼乃發;食癇者,因乳哺不節所成。然小兒氣血微弱,易為傷動,因此三種,變作諸癇。
191
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192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93
八、發癇瘥後身體頭面悉腫滿候
194
凡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以兒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其癇瘥後而腫滿者,是風癇。風癇,因小兒濃衣汗出,因風取涼而得之。初發之狀,屈指如數,然後掣縮是也。其癇雖瘥,氣血尚虛,而熱未盡,在皮膚與氣相搏,致令氣不宣泄,故停並成腫也。
195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196
九、發癇瘥後六七歲不能語候
197
凡癇發之狀,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螈 ,或脊背強直,或頭項反折,皆由以兒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而癇發瘥後不能語者,是風癇。風癇,因兒衣濃汗出,以兒乘風取涼太過,為風所傷得之。其初發之狀,屈指如數,然後發螈 是也。
198
心之聲為言,開竅於口,其癇發雖止,風冷之氣猶滯心之絡脈,使心氣不和,其聲不發,故
199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00
十、驚癇候
201
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初覺兒欲驚,急持抱之,驚自止。故養小兒常慎驚,勿聞大聲。每持抱之間,常當安徐,勿令怖。又雷鳴時常塞兒耳,并作餘細聲以亂之。
202
驚癇當按圖灸之,摩膏,不可大下。何者?驚癇心氣不定,下之內虛,則甚難治。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不可捉持之,捉之則令曲突不隨也。
203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04
十一、風癇候
205
風癇者,由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中;或衣濃汗出,腠理開,風因而入。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是也。當與 心湯。
206
又病先身熱,螈 驚啼叫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內在六腑,外在肌膚,猶易治。病先身冷,不驚 ,不啼喚,乃成病,發時脈沉者,為陰癇,內在五髒,外在骨髓,極者難治。
207
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
208
診其心脈滿大,癇 筋攣;肝脈小急,亦癇 筋攣。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直,不得俯仰。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其癇可治。小兒脈多似雀鬥,要以三部脈為主,若緊者,必風癇。
209
凡諸癇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210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11
十二、發癇瘥後更發候
212
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搖,或手足螈 ,或背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其瘥之後而更發者,是餘勢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乳食不節,或風冷不調,或更驚動,因而重發。如此者,多成常疹。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突不隨也。
213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14
十三、傷寒候
215
傷寒者,冬時嚴寒,而人觸冒之,寒氣入腠理,搏於血氣,則發寒熱,頭痛體疼,謂之傷寒。又春時應暖而反寒,此非其時有其氣,傷人即發病,謂之時行傷寒者。小兒不能觸冒寒氣,而病傷寒者,多由大人解脫之時久,故令寒氣傷之,是以小兒亦病之。
216
診其脈來,一投而止者,便是得病一日,假令六投而止者,便是得病六日。其脈來洪者易治,細微者難治也。
217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18
十四、傷寒解肌發汗候
219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寒從外搏於血氣,腠理閉密,冷氣在內,不得外泄,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所以須解其肌膚,令腠理開,津液為汗,發泄其氣,則熱歇。
220
凡傷寒,無問長幼男女,於春夏宜發汗。又脈浮大宜發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
221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22
十五、傷寒挾實壯熱候
223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人本髒氣實者,則寒氣與實氣相搏,而壯熱者,謂之挾實。實者有二種,有冷有熱,其熱實,糞黃而臭;其冷實,食不消,糞白而酸氣,比候知之。其內雖有冷熱之殊,外皮膚皆壯熱也。
224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25
十六、傷寒兼驚候
226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驚。驚不止,則變驚癇也。
227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28
十七、傷寒大小便不通候
229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於氣而生熱,熱流入大小腸,故澀結不通。凡大小便不通,則內熱不歇,或乾嘔,或言語。而氣還逆上,則心腹脹滿也。
230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31
十八、傷寒腹滿候
232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腹滿者,是熱入腹,傳於髒,髒氣結聚,故令腹滿。若挾毒者,則腹滿、心煩、
233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34
十九、傷寒咽喉痛候
235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其咽喉痛者,是心胸熱盛,氣上衝於咽喉,故令痛。若挾毒,則喉痛結腫,水漿不入,毒還入心,煩悶者死。
236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37
二十、傷寒嗽候
238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嗽者,邪在肺。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傷寒邪氣先客皮膚,隨氣入肺,故令嗽。
239
重者,有膿血也。
240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41
二十一、傷寒後嗽候
242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也。瘥後而猶嗽者,是邪氣猶停在肺未盡也。寒之傷人,先客皮毛。皮毛肺之候,肺主氣,寒搏肺氣,入五髒六腑,故表裏俱熱。熱退之後,肺尚未和,邪猶未盡,邪隨氣入肺,與肺氣相搏,故傷寒後猶病嗽也。
243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44
二十二、傷寒汗出候
245
傷寒者,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也。而汗出者,陽虛受邪,邪搏於氣,故發熱;陰氣又虛,邪又乘於陰,陰陽俱虛,不能制其津液,所以傷寒而汗出也。
246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47
二十三、傷寒餘熱往來候
248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使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餘熱往來者,是邪氣與正氣交爭。正氣勝,則邪氣卻散,故寒熱俱歇;若邪氣未盡者,時干於正氣,正氣為邪氣所干,則壅痞還熱,故餘熱往來不已也。
249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50
二十四、傷寒已得下後熱不除候
251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得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若四五日後,熱歸入裏,則宜下之。得利後,熱猶不除者,餘熱未盡故。其狀:肉常溫溫而熱也。
252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53
二十五、傷寒嘔候
254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嘔者,是胃氣虛,熱乘虛入胃,胃得熱則氣逆,故嘔也。
255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56
二十六、傷寒熱渴候
257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渴者,是熱入髒,髒得熱則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258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59
二十七、傷寒口內生瘡候
260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口生瘡,熱毒瓦斯在髒,上衝胸膈,氣發於口,故生瘡也。
261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62
二十八、傷寒鼻衄候
263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得宣泄,蘊積毒瓦斯,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鼻衄,是熱搏於氣,而乘於血也。肺候身之皮毛,其氣開竅於鼻。蘊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而妄行,發從鼻出者,名鼻衄也。
264
凡候熱病而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凡衄,小兒止一升數合,則熱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265
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266
二十九、傷寒後下利候
267
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毒瓦斯,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熱歇後而利者,是熱從表入里故也。表熱雖得解,而裏熱猶停腸胃,與水穀相並,腸胃虛則洩利。其狀,利色黃。若壯熱不止,則變為血利。若重遇冷,則冷熱相加,則變赤白瀉利也。
26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69
三十、時氣病候
270
時氣病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如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為病亦頭痛、壯熱,大體與傷寒相似,無問長幼,其病形證略同。言此時通行此氣,故名時氣。世亦呼為天行。
27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72
三十一、天行病發黃候
273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謂之天行。大體似傷寒,亦頭痛壯熱。其熱入於脾胃,停滯則發黃也。脾與胃合,俱象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熱氣蘊積,其色蒸發於外,故發
274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75
三十二、時氣腹滿候
276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也。而腹滿者,是熱入腹,與髒氣相搏,氣痞澀在內,故令腹滿。若毒而滿者,毒瓦斯乘心,煩懊者死。
277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78
三十三、時氣病結熱候
279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熱入腹內,與腑髒之氣相結,謂之結熱。熱則大小腸痞澀,大小便難而苦煩熱是也。
280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81
三十四、敗時氣病候
282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若施治早晚失時,投藥不與病相會,致令病連滯不已,乍瘥乍劇,或寒或熱,敗壞之證,無常是也。
283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84
三十五、時氣病兼瘧候
285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而又兼瘧者,是日數未滿,本常壯熱,而邪不退,或乘於陰,或乘於陽。其乘於陽,陽爭則熱;其乘於陰,陰爭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並,互相乘加,故發寒熱成瘧也。
286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87
三十六、時氣病得吐下後猶熱候
288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似傷寒,亦頭痛壯熱。而得吐下之後,壯熱猶不歇者,是腸胃宿虛,而又吐利,則為重虛,其熱乘虛而入裏,則表裏俱熱,停滯不歇,故雖吐下而猶熱也。
289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90
三十七、時氣病後不嗜食面青候
291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與血氣相搏,故頭痛壯熱。熱歇之後,不嗜食而面青者,是胃內餘熱未盡,氣滿,故不嗜食也。諸陽之氣,俱上榮於面,陽虛未復,本帶風邪,風邪挾冷,冷搏於血氣,故令面青也。
292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93
三十八、時氣病發復候
294
時氣之病發復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搏於血氣,蘊積則變壯熱頭痛。熱退之後,氣血未和,腑髒熱勢未盡,或起早勞動,或飲食不節,故其病重發,謂之復也。然發復多重於初病者,血氣已虛,重傷故也。
295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96
三十九、溫病候
297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暖,其氣傷人即發,亦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凡邪之傷人,皆由觸冒,所以感之。小兒雖不能觸冒,其乳母抱持解脫,不避風邪冷熱之氣,所以感病也。
29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299
四十、溫病下利候
300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成病,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也。其下利者,是腸胃宿虛,而感於溫熱之病,熱氣入於腸胃,與水穀相搏,腸虛則泄,故下利也。
30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02
四十一、溫病鼻衄候
303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溫病,並皆頭痛壯熱。其鼻衄者,熱乘於氣,而入血也。肺候身之皮毛,主於氣,開竅於鼻。溫病則邪先客皮膚,而搏於氣,結聚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流散,發從鼻出者,為衄也。
304
凡候熱病鼻欲衄,其數發汗,汗不出,或初染病已來都不汗,而鼻燥喘息,鼻氣有聲,如此者,必衄也。小兒衄,止至一升數合,熱因得歇;若至一斗數升,則死矣。
305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06
四十二、溫病結胸候
307
溫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溫病,並皆頭痛壯熱。凡溫熱之病,四五日之後,熱入裏,內熱腹滿者,宜下之。若熱未入里,而下之早者,裏虛氣逆,熱結胸上,則胸痞滿短氣,謂之結胸也。
30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09
四十三、患斑毒病候
310
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於胃,毒瓦斯熏發於肌肉。狀如蚊蚤所嚙,赤斑起,周匝遍體。此病或者傷寒,或時氣,或溫病,皆由熱不時歇,故熱入胃,變成毒,乃發斑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31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12
四十四、黃病候
313
黃病者,是熱入脾胃,熱氣蘊積,與穀氣相搏,蒸發於外,故皮膚悉黃,眼亦黃。脾與胃合,俱象土,候肌肉,其色黃,故脾胃內熱積蒸發,令肌膚黃。此或者傷寒,或時行,或溫病,皆由熱不時解,所以入胃也。
314
凡發黃而下利、心腹滿者,死。診其脈沉細者,死。
315
又有百日半歲小兒,非關傷寒、溫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胃熱,慎不可灸也。灸之則熱甚。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數與除熱粉散,粉之自歇,不得妄與湯藥及灸也。
316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17
四十五、黃膽病候
318
黃膽之病,由脾胃氣實,而外有溫氣乘之,變生熱。脾與胃合,候肌肉,俱象土,其色黃。胃為水穀之海,熱搏水穀氣,蘊積成黃。蒸發於外,身疼膊背強,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是也。小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滿,小便澀者,多難治也。不渴者易治,渴者難治。脈沉細而腹滿者,死也。
319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20
四十六、胎疸候
321
小兒在胎,其母髒氣有熱,熏蒸於胎,到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
322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23
四十七、瘧病候
324
瘧病者,由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邪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陰陽交爭,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更盛更虛,故發寒熱;陰陽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交爭復發,故瘧休作有時。
325
其發時節漸晏者,此由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衝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內,其氣既上,故其病發更早。
326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五髒,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日蓄積乃發也。
327
小兒未能觸冒於暑,而亦病瘧者,是乳母抱持解脫,不避風者也。
32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29
四十八、瘧後餘熱候
330
夫風邪所傷,是客於皮膚,而痰飲漬於髒腑,致令血氣不和,陰陽交爭。若真氣勝,則邪氣退。邪氣未盡,故發瘧也。邪氣雖退,氣血上虛,邪氣干於真氣,髒腑壅痞,熱氣未散,故餘熱往來也。
33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32
四十九、患瘧後脅內結硬候
333
瘧是夏傷於暑,熱客於皮膚,至秋復為風邪所折,陰陽交爭,故發寒熱。其病正發,寒熱交爭之時,熱氣乘髒,髒則燥而渴,渴而引飲,飲停成癖,結於脅下,故瘥後脅內結硬也
334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35
五十、瘧後內熱渴引飲候
336
瘧病者,是夏傷於暑,熱客於皮膚,至秋復為風邪所折,陰陽交爭,故發寒熱成瘧。凡瘧發欲解則汗,汗則津液減耗。又熱乘於髒,髒虛燥。其瘧瘥之後,腑髒未和,津液未復,故內猶熱渴而引飲也。若引飲不止,小便澀者,則變成癖也。
337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38
五十一、寒熱往來候
339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髒,致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干,陰陽交爭,時發時止,則寒熱往來也。
340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41
五十二、寒熱往來五髒煩滿候
342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髒,致令血氣不和,陰陽交爭,故寒熱往來。而熱乘五髒,氣積不泄,故寒熱往來而五髒煩滿。
343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44
五十三、寒熱往來腹痛候
345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髒,血氣不和,則陰陽交爭,故寒熱往來。而髒虛本挾宿寒,邪入於髒,與寒相搏,而擊於髒氣,故寒熱往來而腹痛也。
346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47
五十四、寒熱結實候
348
外為風邪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則發寒熱。而髒氣本實,復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內,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苦難,小便亦澀,是為寒熱結實。
349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50
五十五、寒熱往來食不消候
351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有痰飲漬於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則寒熱往來。其脾胃之氣,宿挾虛冷,表雖寒熱,而內冷發動。故食不消也。
352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53
五十六、寒熱往來能食不生肌肉候
354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故發寒熱往來。胃氣挾熱,熱則消穀,穀消則引食,陰陽交爭,為血氣不和;血氣不和,則不能充養身體。故寒熱往來,雖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355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56
五十七、胃中有熱候
357
小兒血氣俱盛者,則腑皆實,故胃中生熱。其狀:大便則黃,四肢壯,翕然體熱者
35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59
五十八、熱煩候
360
小兒髒腑實,血氣盛者,表裏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
36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62
五十九、熱渴候
363
小兒血氣盛者,則腑髒生熱,熱則髒燥,故令渴。
364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65
六十、中客忤候
366
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鬼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穀解離,腹痛反倒夭矯,面變易五色。其狀似癇,但眼不上搖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
367
若乳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後乳者,最劇,能殺兒也。
368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69
六十一、為鬼所持候
370
小兒神氣軟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錄。其狀:不覺有餘疾,直爾萎黃,多大啼喚,口氣常臭是也。
371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72
六十二、卒死候
373
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而死也。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虛,復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竭於內,陽氣阻隔於外,而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而死也。若腑髒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皆有頃邪退乃生也。
374
凡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盡,停滯心腹,久乃發動,多發成注也。
375
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376
六十三、中惡候
377
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於人也。無問大小,若陰陽順理,榮衛平和,神守則強,邪不干正。若精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大而滿,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餘勢不盡,停滯髒腑之間,更發後,變為注也。
378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79
六十四、注候
380
注之言住也,謂之風邪鬼氣留人身內也。人無問大小,若血氣虛衰,則陰陽失守,風邪鬼氣因而客之,留在肌肉之間,連滯腑髒之內。或皮膚掣動,遊易無常,或心腹刺痛,或體熱皮腫,沉滯至死。死又注易傍人,故為注也。
381
小兒不能觸冒風邪,多因乳母解脫之時,不避溫涼暑濕,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軟弱,而為鬼氣所傷,故病也。
382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83
六十五、尸注候
384
尸注者,是五尸之中一尸注也。人無問大小,腹內皆有尸蟲,尸蟲為性忌惡,多接引外邪,共為患害。小兒血氣衰弱者,精神亦羸,故尸注因而為病。其狀沉默,不的知病處,或寒熱淋瀝,涉引歲月,遂至於死。死又注易傍人,故名之為尸注也。
385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86
六十六、蠱注候
387
人聚蟲蛇雜類,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餘一存者,即名為蠱,能變化。或隨飲食入腹,食人五髒。小兒有中者,病狀與大人、老子無異,則心腹刺痛,懊悶。急者即死,緩者涉歷歲月,漸深羸困,食心髒盡,痢血,心髒爛乃至死。死又注易蠱人,故為蠱注也。
388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89
六十七、陰腫候
390
足少陰為腎之經,其氣下通於陰。小兒有少陰之經虛而受風邪者,邪氣衝於陰,與血氣相搏結,則陰腫也。
391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92
六十八、腹脹候
393
腹脹,是冷氣客於髒故也。小兒腑髒嫩弱,有風冷邪氣客之,搏於髒氣,則令腹脹。若脾虛,冷移入於胃,食則不消。若腸虛,冷氣乘之,則變下痢。
394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95
六十九、霍亂候
396
霍亂者,陰陽清濁二氣相干,謂之氣亂,氣亂於腸胃之間,為霍亂也。小兒腸胃嫩弱,因解脫逢風冷,乳哺不消,而變吐痢也。或乳母觸冒風冷,食飲生冷物,皆冷氣流入乳,令乳變敗,兒若飲之,亦成霍亂吐痢。皆是觸犯腑髒,使清濁之氣相干,故霍亂也。挾風而絡實者,則身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痢。
397
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亦以藥與乳母服,令血氣調適,乳汁溫和故也。小兒吐痢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398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399
七十、吐痢候
400
吐痢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小兒有解脫,而風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泄痢,胃氣逆則嘔吐。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云吐痢,亦不呼為霍亂也。
401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02
七十一、服湯中毒毒瓦斯吐下候
403
春夏以湯下小兒,其腸胃脆嫩,不勝藥勢,遂吐下不止;藥氣熏髒腑,乃煩懊頓乏者,謂此為中毒,毒瓦斯吐下也。
404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05
七十二、嘔吐逆候
406
兒啼未定,氣息未調,乳母匆遽以乳飲之,其氣尚逆,乳不得下,停滯胸膈,則胸滿氣急,令兒嘔逆變吐。
407
又,乳母將息取冷,冷氣入乳,乳變壞,不捻除之,仍以飲兒,冷乳入腹,與胃氣相逆,則腹脹痛,氣息喘急,亦令嘔吐。
408
又,解脫換易衣裳及洗浴,露兒身體,不避風冷,風冷因客膚腠,搏血氣則熱,入於胃,則腹脹痛而嘔逆吐也。凡如此,風冷變壞之乳,非直令嘔吐,腸虛冷入於大腸,則為痢也
409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10
七十三、噦候
411
小兒噦,由哺乳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令噦也。
412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13
七十四、吐血候
414
小兒吐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即血隨氣上,
415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16
七十五、難乳候
417
凡小兒初生,看產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調和,無有疾病;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
418
又云: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
419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20
七十六、吐候
421
小兒吐 者,由乳哺冷熱不調故也。兒乳哺不調,則停積胸膈,因更飲乳哺,前後相觸,氣不得宣流,故吐 出。診其脈浮者,無苦也。
422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23
七十七、百病候
424
小兒百病者,由將養乖節,或犯寒溫,乳哺失時,乍傷飢飽,致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欲發驚癇,或欲成伏熱。小兒氣血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故謂之百病也。若見其微證,即便治之,使不成眾病;治之若晚,其病則成。
425
凡諸病,至於困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也。病如胸陷者,其口唇乾,目上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柱臥,不舉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縛得,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
426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27
七十八、頭身喜汗出候
428
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若濃衣溫臥,腑髒生熱,蒸發腠理,津液泄越,故令頭
429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30
七十九、盜汗候
431
盜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小兒陰陽之氣嫩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溫,因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而汗自出也。
432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33
八十、痰候
434
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
435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36
八十一、胸膈有寒候
437
三焦不調,則寒氣獨留,膈上不通,則令兒乳哺不得消下,噫氣酸臭,胸膈痞滿,甚則氣息喘急。
438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39
八十二、瘕癖結候
440
五髒不和,三焦不調,有寒冷之氣客之,則令乳哺不消化,結聚成 瘕癖結也。其狀:按之不動,有形 者,症也;推之浮移者,瘕也;其弦急牢強,或在左,或在右,癖也。皆由冷氣、痰水、食飲結聚所成,故云 瘕癖結也。
441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42
八十三、痞結候
443
否者,塞也。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腑髒之氣不宣通。其病,腹納氣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444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45
八十四、宿食不消候
446
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脾胃則冷。
447
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乳哺消化。若傷於冷,則宿食不消。診其三部脈沉者,乳不消也。
448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49
八十五、傷飽候
450
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於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
451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52
八十六、食不知飽候
453
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數而多泄,亦呼為豁泄,此腸胃不守故也。
454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55
八十七、哺露候
456
小兒乳哺不調,傷於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飲食,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腑髒之不宣,則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
457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58
八十八、大腹疔奚候
459
小兒疔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則水穀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若久不瘥,則變成穀症。
460
傷飽,一名哺露,一名疔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立名也。
461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62
八十九、洞泄下痢候
463
春傷於風,夏為洞泄。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於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痢也。其冷氣盛,痢甚為洞泄,洞泄不止,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痢髒虛,風邪乘之故也。亦變眼痛生障,下焦偏冷,熱結上焦,熏於肝故也。
464
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465
九十、痢後虛羸候
466
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痢。利斷之後,脾胃尚虛,穀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URN: ctp:ws73167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