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名剑记 明 李承勋 |
2  | 轩辕剑 |
3  | 《广黄帝本行纪》曰: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 |
4  | 画影剑 |
5  |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
6  | 夏葛剑 |
7  | 夏禹铸一剑藏之会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又有背面,面文为日月星辰,背记山川。 |
8  | 照胆 |
9  | 殷太甲剑名「照胆」,古文篆书。 |
10  | 昆吾一为锟鋙 |
11  | 子顺对魏王曰:「周穆王时,西戎献昆吾之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泥。」 |
12  | 辟邪剑 |
13  | 吴王有辟邪剑。 |
14  | 越五剑 |
15  | 《越绝书》:昔者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 |
16  | 龙泉太阿 |
17  | 《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曰:「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欤!」因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尺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 |
18  | 吴二剑 |
19  | 《吴越春秋》: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阖庐使诈二剑,一曰干将,一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 |
20  | 吴钩 |
21  | 《吴越春秋》:阖闾既宝莫邪,复命国中作金钩,曰善者赏百金。有人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以献,向钩呼二子之名,曰:「我在此」,两钩俱飞著父胸。乃赏百金,服不离身。 |
22  | 神剑 |
23  | 《钩命诀》:汉太公微时游山泽间,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器,可以克天下。昂精为辅,以歼三滑。」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
24  | 赤霄 |
25  | 汉高帝以秦皇戊子岁,于南山得一剑,名曰「赤霄」,及贵常服之。 |
26  | 神龟 |
27  | 《刀剑录》:汉文帝剑名曰「神龟」,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帝崩,命入剑玄武官。 |
28  | 茂陵剑 |
29  | 《世宗记》:汉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上铭曰「直千金,寿万岁」。 |
30  | 镇山剑 |
31  | 《刀剑录》:蜀后主禅造一巨剑以镇剑口山,往往人见精光,求之不获。 |
32  | 倚天青虹 |
33  | 《平阳史传》:魏武帝初时有二剑,一曰「倚天」,一曰「青虹」。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 |
34  | 珠剑 |
35  | 《魏志》:羊侃初为尚书郎,以力闻,魏帝试作武状,侃以手抉殿没指。帝壮之,赐以珠剑,拜征东大将军。 |
36  | 魏三剑 |
37  | 《典论》曰:「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淬以清漳,砺以石坚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又曰:「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以为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日华铤。」 |
38  | 清刚 |
39  | 魏太子造匕首二: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耀似朝日,名曰「阳文」。 |
40  | 尚方剑 |
41  | 《朱云传》:云奏帝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头。」 |
42  | 秘剑 |
43  | 《彭宠传》:朱浮对光武曰:「前吴汉发兵时,大王遗宠以秘剑。」 |
44  | 玉具 |
45  | 《冯异传》;赤眉延岑暴乱三辅,以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
46  | 思召 |
47  | 《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恩召」,解之曰思召为绍字。 |
48  | 文士剑 |
49  | 《文士传》:杨修举孝廉,历丞相府主簿,总知内外事,皆称意。魏文帝以下争与之交好,修以宝剑与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其重修如此。 |
50  | 西征剑 |
51  | 《晋书》:张轨镇凉州,南阳王模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陇以西征伐,悉心相委,如此剑矣。」 |
52  | 百万宝剑 |
53  | 《世说》:荀勖宝剑直百万,在母锺许。锺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不还,后锺起宅遂废。 |
54  | 定国 |
55  | 《刀剑录》:宋武帝裕于永初元年铸一剑,铭其背曰「定国」,后入于梁。 |
56  | 永昌 |
57  | 《刀剑录》:宋废帝元征中于蒋山之巅造一剑曰「永昌」。 |
58  | 梁神剑 |
59  | 《梁书》: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以象月并闰。 |
60  | 镇山沉水 |
61  | 《刀剑录》:魏道武帝于嵩阿铸二剑,一曰镇山,二曰沉水。 |
62  | 龙雀 |
63  | 《魏志》:赫连百炼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
64  | 水心剑 |
65  | 《束皙传》:秦昭王三月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捧水心之剑以奉王,曰:「令君制有西夏。」因此立为曲水。 |
66  | 五丁剑 |
67  | 《蜀小志》:五丁力士遗剑于梓潼县之龙潭,岩间发宝光。 |
68  | 千金剑 |
69  | 《剑侠传》:唐晋公王铎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
70  | 西河剑器 |
71  | 《唐本纪》: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郁跂顿挫,独出冠时,一人而已。 |
72  | 火精 |
73  | 《杜阳杂编》:唐德宗将幸奉天,自携火精剑出内殿,吹槛上铁狻猊应手而碎。及乘舆遇夜,侍从皆见上仗数尺光明,即剑光也。 |
74  | 鳞铗星镡 |
75  | 《酉阳杂俎》,郑云达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 |
76  | 西蕃宝剑 |
77  | 《宋鉴》:绍兴六年二月,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
78  | 古铜剑 |
79  | 《东坡集》:郭祥正遗东坡古铜剑二,坡诗以为谢:「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鋩。」 |
80  | 楚铜剑 |
81  | 《方舆志》:宋供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成者。 |
82  | 角巾剑 |
83  | 《剑侠传》:角巾道人脱郭伦于恶少窘辱,郭邀饮为谢,辞去曰:「吾乃剑侠,非世人也。」掷杯长揖,出门数步,耳中铿然有声,一剑跃出坠地,蹑之,腾空而去。 |
84  | 安定剑 |
85  | 《咸宾集》: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贡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贡为常。 |
86  | 泽剑 |
87  | 《少仪》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
88  | 吴粤剑 |
89  | 《考工记》: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使然也。 |
90  | 桃氏剑 |
91  | 《考工记》:桃氏为剑,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
92  | 分景流黄择精 |
93  |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带分景之剑,上元夫人带流黄择精之剑。 |
94  | 绕指柔 |
95  | 《广舆图》曰:扬州兴化平望湖中一剑,屈之首尾相就,识者曰即「绕指柔」也。 |
96  | 装剑 |
97  | 《一统志》:爪哇国有装剑。 |
98  | 龙泉 |
99  | 《寰宇志》,龙泉县南五里,水可用淬剑,昔人就水淬之,剑化龙而去,故剑名龙泉。 |
100  | 燕奴 |
101  | 《洞微志》:一术士于腕间出二弹子,令变,即化双燕飞腾,名燕奴。燕奴又变作二小剑,交击,须臾入腕中。 |
102  | 兰子七剑 |
103  | 《列子》云:兰子以技干宋君,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宋君惊异之,赐以金帛。 |
104  | 辟兵剑 |
105  | 《抱朴子》: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有八字者,以血书所持之剑,亦得禁辟五兵之道。 |
106  | 冶剑 |
107  | 《玉海剑冶赞》:风伯吹炉,云师炼冶,铁焰朝流,金精夜下,价直十城,名当千马。 |
108  | 斑剑 |
109  | 《文选王文宪集序》:增斑剑六十人。 |
110  | 白虎 |
111  | 《繁露》曰:刀之在左,青龙象也。剑之在右,白虎象也。 |
112  | 三尺水 |
113  | 李贺《剑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
114  | 含光承景宵练 |
115  | 《列子》曰:卫周孔其祖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其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宵练。 |
116  | 越八剑 |
117  | 《拾遗记》曰:越王句践使工人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以成八剑,一曰掩日,二曰断水,三曰转魄,四曰悬剪,五曰惊鲵,六曰灭魂,七曰却邪,八曰真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