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十四
3
《象緯考》
4
雜星變
5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六月戊午,大角星東北生角。孝宗隆興二年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內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八月乙巳,大角光體揺動。 淳熈元年七月辛亥,奎宿生芒。
6
等謹按:馬端臨謂宋代雜星變天文志,失於紀録,多錯見流星間,故《通考》所載止「紹興、淳熈」二條,而以上四事俱不載。今據《天文志、補録,豈其事皆出元代搜羅,宋時國史固未及載耶?
7
理宗端平二年春,天狗墜懷安金堂縣,聲如雷。三州之人皆聞之,化為碎石,其色紅。
8
度宗咸淳十年九月壬寅,有星見西方,曲如蚓。恭帝徳祐元年二月丁亥,有二星鬬於中天,頃之一星墜。
9
遼聖宗統和八年三月庚辰,太白熒惑鬬凡十有五次,道宗咸雍元年十一月壬戌,有星如斗逆行,隠隠有聲。十二月壬子,熒惑與月並行,自旦至午等。謹按:統和八年即宋太宗淳化元年咸雍元年,即英宗治平二年。以上數條,馬端臨考所載宋代事俱無之。
10
金太宗天會七年十一月甲寅,天旗明,河鼓直。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十一月戊辰,熒惑退行,其色稍怒。章宗明昌二年十一月乙丑,太白歲星見,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順行,危宿在羽林軍上,壘壁陣下,光芒。明大。三年四月己未,熒惑色怒而稍赤。
11
哀宗正大七年十二月庚寅,有星出天津下,大如塡星而色,不明,初犯輦道,二日見於東北,在織女南。乙未,入天市垣,戊申方出。癸丑,厯房北,復東南行入積薪,凡二十五日而滅。
12
等謹按,天㑹七年即宋高宗建炎三年,大定二十九年即孝宗淳熈十六年,明昌二年、三年,即光宗紹熙二年三年,馬端臨考俱與此不符。又正大七年即理宗紹定三年,考宋史紀志俱無之。元成宗大德元年八月丁巳,妖星出奎。九月辛酉朔,妖星復犯奎。
13
順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有星大如月,入北斗,聲震若雷,三日復還。 十八年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宿,失行於北,生芒角。十二月戊寅,太白生黒芒,環繞太白,乍東乍西,乍動乍靜,癸未復生,黒芒忽明,忽暗,乍東乍西。 二十二年四月丁亥,熒惑離太陽三十九度,不見當出不出。七月丙辰,熒惑見西方,須臾成白氣如長蛇,光炯有文,橫亙中天,移時乃滅。
14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辛巳,壘壁陣疎坼復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欽天監言井宿東北第二星,近歲漸暗小,促聚不端列。 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壘、壁陣疎者復聚。
15
等。謹按洪武實録,九年閏九月庚寅,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二十五年三月丙午至四月戊辰,辰星不見,凡二十有三日。志不載附録於此。憲宗成化六年六月丁巳,熒惑無光。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歲星光芒炫燿而有玉色。
16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動,揺北斗中璿璣權三星不明。
17
欽天監五官監候楊源奏:「自八月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動揺不止,大角,天王之座,心宿中星,天王正位也,俱宜安靜,而今乃動揺。其占曰:人主不安,國有憂,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不如常。第二曰天璇法星,后妃之象,后妃不遇其寵則不明,廣營宮室,妄鑿山陵則不明。第三曰:天機令星不愛百姓,聚興征徭則不明,第四曰天權,伐星號,令不明則伏,伏望祇畏天戒,安居深宮,絶嬉戱、禁遊獵、罷弓馬,嚴號令,毋輕出入逺寵幸、節賞賜、止工役,親元老大臣,日事講習,克修厥德,仍敇內外,廷臣同加修省,章下禮部,源精於占騐,見象緯異常,則憂形於色,必據實具奏,無所諱,然為劉瑾所惡,竟杖斃焉,士論傷之。
18
神宗萬厯四十四年,權星暗小,輔星沉沒。 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
19
熹宗天啟五年七月壬申,熒惑色赤,體大,有芒。愍帝崇禎九年十二月,熒惑如炬,在太微垣東南。 十二年十月甲午,塡星昏暈。 十三年六月,泰堦坼。九月,五車中三柱隠。十月,參足突出玉井。 十七年二月,熒惑怒角。三月壬辰,欽天監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又軒轅絶續不常,大小失。次文昌星坼,天津坼,瑤光坼,芒角黑青。
20
流星星隕星揺
21
宋理宗寶慶元年十月癸巳,有流星大如太白。 二年四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 紹定元年六月己酉,流星晝隕。 二年正月庚辰、九月壬辰,皆星出,大如太白,三年十一月丁未,流星晝隕。 四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九月甲辰,流星晝隕。 五年八月甲寅,星夕隕。閏九月己酉,星出,大如太白, 端平元年六月丙戌,有星西南行,大如太白,有尾跡,照地明。 二年四月戊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庚辰,星晝隕。七月丁酉,星出,大如太白。辛丑,流星晝隕。十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五月庚辰,星出心宿,大如太白,六月癸巳,星夕隕。尚書魏了翁奏:「臣伏見比日以來,天文示異,何其稠也!六月流星晝隕,其占為覆軍,為陰謀。越十七日己丑,熒惑入太微垣,其占為饑,為逆為喪。七月戊戌,太白經天,其占為兵,為臣強,此金火二星之變,至於今未退也,而火迫內垣,尤為急切。越六日丙午以後,金星入東井。夫孽非天作變不虛生,陛下亦思所以省已愆回天心乎?漢相王嘉謂:動民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下民微細猶不可詐,況於上天神明而可欺乎?臣謂民與天一也。安有為欺民之事而可以應天?亦安有為欺天之事而可以動民者?臣每見近年封章多言毎遇祀饗,必逢開霽,每有祈禱,無不饗答,臣以為此特淺淺之見耳,大水大火,大兵大盜無歲無之,而不此之問,姑以今年所聞。如正月徐邳覆軍,二月惠㓂作亂,三月黃陂逐將,四月建卒,違命五月,禁衞失伍,六月京口起禍,七月髙郵阻兵,封章奏疏,非不多矣,而不以是為異也,不特此也,雖乾文示異,無月無之,能盡徹於陛下之聽乎?陛下聞災異聞變,故未嘗不知畏懼也,而臣半年之間,渉萬里長途,所接州縣民吏,語及親政,未有能深信者,至江淮以來,則憂危之語日聞,以此知民未可以虛言動也,民未可動,則天决不可以虛文應也,惟陛下實體而篤行之。
22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此疏於景定三年後,今考魏了翁卒於嘉熈元年三月,而此疏所言端平二年事應載於此。
23
嘉熙元年正月壬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己丑,星夕隕。九月癸丑,星出七公西,至濁沒。十月戊戌,星出,大如桃。二年四月甲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甲辰,星晝隕。七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八月癸亥,星晝隕。九月乙未,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三月甲戌,星晝隕。八月辛丑,星出,大如太白, 四年正月辛巳,星出,大如太白,二月辛丑,星晝隕。三月癸未,亦如之。六月戊午,星出,大如太白。淳祐元年六月癸酉,星出,大如太白,己卯,星晝隕。 三年六月甲戌,星出氐宿距星,大如太白,八月乙卯,星晝隕。 四年四月丙子,星出尾宿距星下,大如太白,六月乙未,星出畢宿,大如太白, 六年七月癸酉,星出室宿,大如太白,九月甲子,星出斗宿,尾跡青白照地,大如太白, 七年九月丙辰,星出室宿。 八年六月甲辰,星出河鼓,大如太白,十月丙辰,星出角宿距星。 九年六月壬戌,有星自南方急流,至濁沒,赤黃色,大如太白,十月壬申,星出織女。 十年四月丁酉朔,星夕隕。 十一年七月丁丑,星出畢宿距星,赤黃色,大如太白,八月己丑朔,星夕隕。 十二年四月庚申,星出角、亢,大如太白,八月癸丑,星出角,色赤,照地。
24
等。謹按理宗紀,「淳祐六年九月甲子,有流星出於斗,大如太白。與志合。又云:「戊辰,太白晝見。癸酉,孟珙薨」。考《孟珙傳:「是年九月朔,大星隕於江陵府境內,聲如雷。戊午,珙薨」。紀與傳不同。據傳則紀所稱戊辰星變巳在,孟珙薨後矣,未知孰是。寶祐元年四月丁巳,星出,大如太白。 二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七月辛酉,星出,大如太白,十月丁丑,星出畢宿距星。 五年七月丁卯,星出,大如桃。六年九月戊辰,透霞星出。 開慶元年六月己亥,星出斗宿,河鼓急流,自東南至濁沒,赤黃色,有音聲,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 景定元年七月丙子,星出東南,大如太白,十月乙卯,星出東北,急流向太陰,有音聲,尾跡照地明,大如桃。 三年四月甲辰,星出,大如盞。六月己酉,星出,大如熒惑。九月丙子,星出,大如太白,閏九月丙戌,透霞星出,大如太白,庚子,星出,大如太白, 四年五月戊戌,星出自角宿距星。六月丁卯,星出河鼓。八月乙卯,星出天倉。 五年二月壬戌,星出自畢宿。五月甲午,星出河鼔大星東南,急流向西北,至濁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七月己卯,星出右攝提。度宗咸淳二年六月甲戌,星出左攝提。 三年七月庚寅,星出昴宿東南,急流至濁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太白, 四年七月戊午,星出氐宿距星西北,急流入騎官星沒,赤黃,有尾跡,照地明,大如桃。 五年五月庚申,星出斗宿距星東北,急流向牛,至濁没。六月庚寅,星出斗宿。七月壬戌,星出東南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濁没。
25
恭帝德祐元年四月癸亥,有大星自心東北急流,入濁没。
26
端宗祥興元年六月己巳,有大星東南流墜海中,小星千餘隨之,聲如雷,數刻乃止。
27
等謹按續通鑑綱目,是年八月,有星墜廣州南,初隕色紅,大如箕,中爆烈為五,既墜地,聲如鼓,一時頃止。
28
遼太祖天顯元年七月甲戌夕,大星隕於幄前。 九年,時太宗已即位五月癸丑,大星晝隕。九月庚子,西南星隕如雨。
29
《遼史趙思溫傳》曰:「太宗會同二年,檢校太師趙思溫家有星隕於庭,未幾卒」。
30
太宗大同元年四月,帝次赤岡,夜,大星隕於旗鼓前。金太宗天㑹。十一年七月己巳昏,有大星隕於東南,如散火。
31
熈宗天㑹十四年三月丁酉夜,中星揺。九月癸未,有星大如缶,起西南,流於正西。十一月己巳,狼星揺海陵。貞元元年四月戊寅,有星如杯,自氐入於天市,其光燭地。 正隆三年正月丁亥,有流星如杯,長二丈餘,其光燭地,出太㣲,沒於梗河之北。
32
《金史世宗紀》:「正隆六年,世宗為東京留守。五月夜,有大星流入第中,至十月,即帝位」。
33
世宗大定二年十月戊辰,有大星如太白,起室壁間,没於羽林軍,尾跡長丈餘。
34
章宗泰和六年八月癸丑,夜半,有流星如太白,其色赤,起於婁宿。 八年十一月庚子,未刻,有流星如太白者二,光芒如炬,幾一丈,起東北,沒東南。
35
衞紹王大定元年正月辛丑,有飛星如火,起天市垣,尾跡如赤龍之狀,移刻散。 二年正月庚戌朔,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西行漸如車輪,尾長數丈,沒於濁中,至地復起,光散如火,移刻乃滅。
36
宣宗貞祐三年七月庚申,有流星如太白,其色青白,有尾,出紫微垣北極之旁,入貫索中。 四年正月乙卯夜,中天有流星大如日,色赤,長丈餘,墜於西南,其聲如雷。興定元年十月癸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尾長丈餘,自軒轅起貫太微,沒於角宿之上。 二年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尾長丈餘,其光燭地,起建星,沒尾中一云:「自東北至西南而墜,其光如塔,狀先有聲如風,後若雷者三,牕紙皆震。 三年七月壬寅,初昏,有星自西南來,其光燭地,狀如月而稍不圓,色青白,有小星千百環之,若迸火然,墜於東北,少頃有聲如鼓。元成宗大德三年九月壬辰,流星色赤,尾長尺餘,其光燭地,起自河鼓,没於牽牛之西,有聲如雷。 五年十月辛卯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尾長丈餘,光燭地,自北起,近東,徐徐而行,分為二星,前大後小,相離尺餘,没於危宿。
37
元史廉希憲傳》曰:「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有大星隕於平章政事廉希憲正寢之旁,久之方滅,是夕希憲卒」。
38
《巴延傳》曰:「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丙申,有大星隕於東北。庚子,開府儀同三司太傅巴延卒。武宗至大元年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陳,南至於大角旁,尾跡約三尺,化為白氣,聚於七公,南行,圓若車輪,微有鋭,經貫索滅。
39
泰定帝泰定四年十月乙巳,晝有流星。 致和元年五月庚辰,流星如缶大,光明燭地。
40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泰定四年十月,有大星隕於𥔲嘉縣之虛,初山為黑石,狀如東,𤓰上有㸃,如星擊之,鏘然有聲,人不言,舉之則動,言則弗動。土人以為怪,積薪焚之,雷雨交作,乃止。考雲南通志》,虛初山,今名黑初山,豈以星化黑石而改耶?順帝元統二年七月己酉夜,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跡約長五尺餘,光明燭地,起自天津之側,没於離宮之南。至元四年九月癸酉,奔星如酒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於近濁。 至正十年十一月冬至夜,陜西耀州有星隕於西原,光耀燭地,聲如雷。鳴者三,化為石,形如斧,一而如鐵,一而如錫,削之有屑,擊之有聲。 十一年正月丁卯,蘭陽縣有紅星大如斗,自東南墜西北,聲如雷,光芒數十丈,久之乃滅。 十六年十月丁未,大名路大名縣有星如火,從東南流,芒尾如曳篲,墜入於地,化為石,青黒光,狀如狗頭其斷處類新割者,有司以進,太史騐視,云天狗也,命藏於庫。十一月丁亥,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跡約長五尺餘,光明燭地,起自西北,東南行,沒於近濁,有聲如雷。 十七年閏九月癸卯,有飛星如酒盂大,色青白,光明燭地,尾跡約長尺餘,起自王良,沒於勾陳之下。十二月己亥申時,流星如太白大,尾跡約長三尺餘,起自太陰近東,往南行,沒後化為青白氣。 十九年正月癸丑,流星如酒盂大,色赤,尾跡約長五尺餘,起自南河,沒於螣蛇,其星將沒,迸散隨落處,有聲如雷。四月己丑,建寧路甌寧縣有星墜於營山前,其聲如雷,化為石。十月辛巳,流星如桃大,色黃潤,後離一尺,又一小星相隨,色赤,尾跡通約長三尺餘,起自危宿之東,緩緩東行,沒於畢宿之西。 二十年閏五月乙亥,流星如桃大,色赤,尾跡約長丈餘,起房宿之側,緩緩西行,沒於近濁。 二十二年九月己巳,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燭地。 二十三年六月庚戌,益都臨胊縣龍山有星墜入於地掘之,深五尺,得石如磚,褐色,上有星如銀,破碎不完。七月乙酉,有星墜於慶元路西北,聲如雷,光芒數十丈,久之乃滅。 二十四年六月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見南方,光如晝。丁未,大星隕,照夜如晝,及旦,黒氣晦暗如夜。 二十五年五月辛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燭地,起自房宿之側,緩緩西行,沒於太微垣右㼬法之下。 二十六年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跡約長尺餘,起自心宿之側,東南行,光明燭地,沒於近濁。七月辛巳朔,石州大星如斗,自西南而落。十一月己丑,流星如酒杯大,分為三,星𦂳相隨前星色青明後二星,色赤,尾跡約長二丈餘,起自東北,緩緩往西南行,沒於近濁。 二十七年七月丁酉,絳州星隕,光耀如晝。二十八年三月,有星流於東北,衆小星隨之,其聲大震。陶宗儀《輟耕録》曰:松江孫元璘言,至正乙未七月六日夜,自平江歸泊舟城西栅口地方掀篷露坐,忽見一星大如杯碗,色白而微青,尾長四五尺,光焰燭天,戛然有聲,由東北方飛入月中而止。此時月如仰瓦,正乘之無偏倚,若人以手合置其中者。松江自丙申二月十八日軍亂,越三日苗來尅復首尾,兩月之間,焚殺擄掠十里之城,悉化瓦礫之區,視他郡尤可畏。
41
明太祖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壘壁陣,抵羽林軍,爆散有聲。五小星隨之,至土司空旁,發光燭天,忽大如椀,曳赤尾至天倉沒,須臾東南有聲。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東南行三丈餘,分為二,又五丈餘分為三,經昴宿復為二,經天廩合為一,沒於天苑。 三十年五月庚申夜,流星大如雞子,尾跡有光,自天廚入紫微垣後,有二小星隨之,至㳺氣中沒。
42
帝觀天象,以流星入紫微,占在北方,屢敇晉、燕、代遼寧谷,諸王愼防邊鄙。
43
等。謹按洪武實録:七年十二月庚申夜,四鼓,有流星,青赤色,尾跡長五尺餘,起紫微垣北斗魁上,約長五尺餘,發光照地,徐徐南行,至軒轅右角旁,分作五星沒。十四年五月己酉,有星黃白色,自羽林軍西南,委曲行復還至羽林軍沒。十五年十一月己巳,有流星初出,大如鷄子,青赤色,有尾起天苑,西南行丈餘,發光燭地,大如椀,至㳺氣中沒。二十二年七月甲午夜,有星自外屏西南流三丈餘,化為白雲。二十八年八月丁卯夜,有星大如椀,尾光燭地,起河鼓,入天市垣,至侯星旁,沒後有二小星,隨之以上皆紀志所不載者,然比事屬辭寧詳無,畧以實録,非野史可比,故毎朝皆附載於後。成祖永樂元年閏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蒼,大如斗,光燭地,出中天雲中,西南行,隆隆有聲,入雲中。 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燭地,出中天,西北行入雲中。十月庚辰,輦道東南有星如盞,黃色,光潤而不行。 十六年十二月辛巳干支從紀,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燭地,自柳東行,至近濁。 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盞,色青白,光燭地,起東南雲中,西北行入雲中,有聲如砲。七月庚寅,有星如椀,色赤,有光,自奎入,參炸散,衆星揺動。九月仁宗已即位。戊戌,有星見斗宿,大如椀,色黃白,光燭地,有聲,如撒沙石。
44
《永樂實録》:二年九月庚申,赤星大如椀,有尾,光燭地,出羽林軍西南行,後二小星隨之。三年三月己未夜,有星大如椀,青赤色,有尾,光燭地,出角宿,有聲,西北行,至井宿炸散。六年五月丙辰,赤星大如椀,光燭地,出狗國,東南行入游氣後二小星隨之。十四年五月甲寅,有星大如椀,青赤色,出天桴旁,如遺火光,東南行至雲中。二十一年九月庚子夜,有星大如月,青白色,光燭地,尾跡黃色,起壘壁陣西方星,東南行至羽林軍。
45
宣宗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椀,光赤,出卷舌,東行過東井墜地,有聲如雷。
46
《宣德實録》:元年六月戊辰,有赤星大如椀,光燭地,出紫微東蕃外,入紫微垣。三年二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斗,色赤,光燭地,起右攝提,有聲如雷,後有五小星隨之,至近濁炸散。七年正月戊寅,有流星大如椀,色青白,光燭地,起中天,北行,有聲如雷。十二月乙未,曉刻,有流星,大如椀,色青白,光燭地,出軒轅西,南行至雲中,有聲如雷。九年二月己未,有流星大如斗,色赤,有光,西行至濁。十月甲辰朔,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光,起正東游,氣行丈餘,大如椀,至東南濁,有聲如雷。
47
英宗正統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曉,大小流星百餘。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數百。 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燭地,自三師西北抵少弼,尾跡化蒼白氣,長五尺餘,狀如蛇,屈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聲,光燭地,自太乙旁東南行丈餘,發光大如斗,至天市垣沒,四小星隨之。
48
《正統實録》:元年九月丁巳,參宿、狼星動揺。四年七月辛未夜,北方有星大如雞子,流二丈餘,發光大如椀,有聲,尾跡,赤出紫微垣右樞旁,東南行至天囷,尾跡化為赤白雲,徐、徐南行。十二年六月戊寅夜,西方有星如椀,流丈餘,發光如斗,色青白,光明燭地,起天津,東南行,至羽林軍,尾跡炸散,後有十餘小星隨之,有聲如雷。十四年十月辛亥,狼星復動揺。
49
景帝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大小流星八十餘。八月壬午,有赤星二,光燭地,皆有小星隨之,尾跡炸散聲如雷一如桃,一如斗,一出紫微西蕃北行,至陰德三小星隨之。一出天津,東南行至河南,十餘小星隨之。英宗天順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椀,赤光燭地,自左旗東南行抵女宿,尾跡炸散。 八年二月時憲宗已即位壬子,有星如椀,光燭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蒼白氣如蛇形,長丈餘,良久散。
50
《天順實録》:三年九月乙酉,赤星大如杯,尾跡屈曲如蛇,西行至危宿。四年八月辛亥,南方赤星大如椀,發光如斗,有聲如雷,起昴宿,西南行至近濁。五年九月庚子,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光燭地,出危宿,東西行,至北落師門,化蒼白雲,長丈餘,屈曲南行。
51
憲宗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綏波羅堡有星二,形如轆軸墜地,紅光燭天一墜樊家溝一,墜本堡。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歲星光芒炫燿而有玉色。 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墜番禺縣東南,聲如雷,散為小星十餘,旣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復。 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墜,化白氣,復曲折上騰,有聲踰時。西方有赤星,大如椀,自中天西行近濁,尾跡化白氣,屈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轟轟如雷震。
52
《成化實録》:元年正月己酉朔,有流星光燭地,自左攝提東南行至天市西垣。四年七月己未,北方有流星青白色,光明燭地,自閣道旁西北行衝勾陳尾,跡後炸散。六年十月丙午夜,東北流星赤色,光明燭地,自昴宿北行至井宿。十六年九月癸卯,有流星大如盞,赤色,光芒燭地,自婁宿西北行,至霹靂旁,尾跡散。二十年九月己亥,山西澤州星隕,聲如雷。十二月己卯,廣東陽江縣有大星墜西方,光熖燭天,有聲如雷。
53
二十三年十月時孝宗已即位。丙子,有大星起西北,亘東南,光芒燭地,蜿蜒如龍。
54
時朝宁之間,人馬辟易,因下詔求直言。孝宗𢎞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盞,自南行丈餘,大如椀,西南至近濁,尾化白雲,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電,自西南往東北,聲如鼓,隕光山縣,化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見大星飛空,如光山所見。十一月甲戌,星隕眞定西北,紅光燭天。 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晝隕。 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輪流,至西北,隕於鉛山縣,其聲如雷。 九年三月戊午,平凉東南有流星如月,紅光燭地,至西北止。 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黃白,光長三十餘丈,一小星隨之,隕於寧夏西北隅。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隕於永平,有聲。 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隕於肅州,大如房,響如雷,良久滅。十月壬申曉,東方赤星如椀,行丈餘,光燭地,東南行,小星數十隨之。 十四年閏七月辛巳,山東有星大如車輪,赤光燭天,自東南往西北,隕於夀光。 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晝流。《𢎞治實録》:二年七月戊辰夜,遼東都司有大星光如電,起東北,墜西北,有聲如雷。十月甲午,遼東廣寧衛有星自西北往東南,光如電,聲如雷。五年九月丁亥,河南信陽州有大星紅光映天,自西北流至東北而隕,聲如鼓。七年三月丙辰,河南陜州有星大如斗,光芒照地,自東南流於西北,凌散而隕,聲如雷。八年四月丁巳,山東厯城縣有星自東北流墜西南,紅光燭天,聲如雷。十年正月壬子,鄜州有星自西北流至東北。四月辛丑,大同陽和衞有星紅光如火,自東南流至西南而隕,聲如雷。十二年十月庚寅,有流星隕於鳯𦍤,光如火,聲如雷。十四年七月戊申夜,南城有火星如蛇,紅光青熖,自西流東約九丈餘。八月丙辰,廣西融縣有星,大如箕,尾長丈餘,自西南流至西北。十五年十月丙午,濟寧有星起西南,光如電,至東北隕。十七年三月丁卯夜,合浦有流星大如箕,紅光燭地,自西北至東南而裂聲如鼓。五月辛丑,南京有星晝流。十八年正月癸巳,登州等府有流星晝隕,光丈餘。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動,揺北斗中。璿璣、權三星不明。十二月庚午,有星如椀,隕寧夏,中衛空,中有紅光,大二畆。 二年八月己亥,寧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墜,後有赤光一道。濶三尺,長五丈。 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東南流西北,分為二,尾如彗,隨沒,聲如雷。 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長四五丈,紅光燭天,自西北轉東南,三首一尾,墜四川崇慶衞,色化為白,復起緑燄,髙二丈餘,聲如雷震。 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隕於山西龍舟谷,廵檢司㕔事。四月丙戌,陜西鞏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東方流西南而隕。《正德實録》:元年三月壬午夜,流星如椀,青白色,光燭地,起天市西垣內,東北行至紫微垣東蕃內,尾跡炸散,聲如雷,二小星隨之。癸未旦,有星大如月,光如電,自東南流於西北。六月丙寅戌刻,山東沂州有星如斗,色赤,自東南流於西北,後一小星隨之。十二月庚午,鞏昌有流星紅光如火,自東北往西南,聲如雷,數小星隨之。二年二月乙酉,有星大如盤,色赤,自西北流,往東南。八月戊寅夜,流星如彈,色青白,光燭地,起畢宿正,南行至雲中,沈沈有聲如雷。三年十一月己亥夜,東方流星起井宿,東北行至軒轅,青白色,發光如葢,尾跡炸散。四年八月丙戌夜,大星見山東益都、臨淄、樂安等縣紅光如虹起,西南向東北而散。五年四月辛亥,四川通江縣有星晝隕,大如斗,芒青,尾長丈餘。六年六月壬午,江西臨江府夜見火星交流,頃之,火大如車輪,尾長數丈,隕府城東北。吉安府火星如斗,赤光燭天,自西北流東南墜聲如雷。十二月丁亥,有流星如斗,隕於山西澤州西南。七年三月丁未夜,河南柘城流星如火,自東北至西北。六月壬子,陝西漢中府火星如斗,起西南,隕於東北。八月丙午,河南開封府夜有流星如月,起東南至西北散。八年八月甲辰,廣東雷州府有流星大如月,起東南,沒於西北,聲如雷。九年正月戊辰,揚州府通州有流星大如斗,自西南至東北,光耀如晝。二月丁未夜,山東單縣有流星大如斗,紅光如電,自東北至西南沒。十月庚寅朔夜,四州松潘衞有星大如斗,尾長八尺,自東流西,聲如雷。戊午,大足縣有流星如火,自東南往西北,尾長數十丈,光芒燭地。十一月辛酉,有流星如火,墜於陜西鞏昌府正北,聲如雷。十年四月,南直𨽻通州,有星如火,自西北流東南,聲如雷。十一年二月甲戌,有星隕於薊州,大如斗,隨有白氣蜿蜒上升,久之乃滅。十二年六月壬申,江西建昌有星自東南流至西北,光熖燭天。九月,帝駐蹕宣府。丙子夜,南方流星如盞。壬辰、戊戌並如之。庚子昏刻,北方流星如盞,發光如椀,後有五小星,隨之。十三年正月癸丑,陜西莊浪衞有流星如電,自西北隕於東南。十四年十月壬戌,東方流星如盞,赤色,光明照地起下台,東北行至招揺,尾跡化為白氣。十五年二月甲申,山西平陽府及洪洞趙城縣有流星如火,自東而西,有聲如雷,山東臨淄、樂安縣亦如之。十六年九月丁巳,瀋陽有星起西北,光如火,有聲,往東方落。十二月乙未,甘肅行都司有星如火,大如車輪墜地,復上而散。世宗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盞,光照地,自中台東北行近濁,尾跡化為白氣,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縱橫交行,不計其數,至明乃息。 十四年九月戊子,開封白晝有星如盌,東南流,衆小星從之如珠。 十九年五月辛丑夜,星隕棗強,為石四。
55
《嘉靖實録》:元年十月壬午,流星如盞大,赤色,尾跡有光,起自勾陳,西北行至紫微西蕃外,尾跡化為白氣,曲如蛇行,良久乃散。二十一年十月壬寅,四川建昌衞有火星如車輪,從北方出流行,帶有尾,至南方散,聲如雷。二十四年五月癸未,有星大如斗,首緑尾赬,自北流入南,熒然有聲。二十五年八月戊戌午時,南方流星大如椀,赤色,光如斗,起中天,西南行至近濁。三十二年九月庚午,高唐州有星如日,起自東北,飛向西北而隕,光燭天。穆宗隆慶元年十二月丁亥,西寧衞有星光從正北起,隕於西南。甲午辰刻,有流星如盞大,青白色,自中天東行,尾跡有光,長二丈餘。
56
神宗萬厯三年五月癸亥,晝景州隕二星,化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隕費縣火,光照地,質明,落赤,㸃於城西北,色如硃砂長二里,濶一二尺。是月,臨漳有星長尺許,白晝北飛。 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盌隕於沈邱蓮花集。 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陽晝隕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隕於平陰,震響如雷。 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隕西寧衞,大如月。 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隕閩縣東南。 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飛星,餘光若彗,長二十餘丈。 二十七年三月庚子,蓋州衞連隕大星三。 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見東南,赤如血,大如椀,忽化為五,中星更明,久之㑹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數百交錯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聲如雷。 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椀,墜於南京龍江後營,光如火,至地逰走如螢,移時滅。明日,復有星如月,從西北流至閲兵臺,分為三,墜地有聲。十一月,有星隕南京教塲,入地無跡。 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隕於涇陽、淳化諸縣,大如車,輪赤色,尾長丈餘,聲如轟雷。 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流星大如斗,墜陽曲西北,碎星不絶。 四十一年正月庚子,流星晝隕,有光。 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晝,星墜清豐東流村,聲如雷。 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隕於南京安德門外,聲如霹,化為石。
57
萬厯實録》:三年十一月丁酉,四川松潘有流星二,各長丈餘,起正東向,西南流去。十五年三月戊午,大星墜於平凉,光如電。十九年十一月丁丑,火星隕於永昌古城堡。二十年五月乙丑,有星大如斗,自西北流,至東南而隕,四小星隨之,皆紅録色,尾長二三丈。二十二年八月壬戌,東北方流星如盞,赤色,有聲如雷,三小星隨之。十月己酉,有星隕渤海所南門樓上,燒燬殆盡。二十三年九月癸巳,火星墜永寧堡,大如房。二十七年三月癸巳,遵化縣有星自西北流至東北,光如皎月。三十年八月甲寅五更,有長星頭大紅色,尾尖,白色,發響,一聲裂,開中紅邊白,自東飛向西南,前直後,曲能動,紅色星團圓一半徐散。三十四年五月丁丑,卯刻,有流星如盂,赤色,尾跡有光。三十九年七月丁卯,流星如椀,青白色,光明燭地,尾跡炸散,起織女,西北行入貫索。四十六年十一月乙巳,有星如斗,自北隕南,聲如雷,炸裂分散。
58
熹宗天啟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隕如雨,天啟實録》。三年三月乙巳,有星隕薊、鎭,大如車輪,火光四燭。九月壬子,南方流星大如盞,赤色,尾跡有光,自虛宿東南行入壘壁陣後,二小星隨之。五年七月丙子,流星如盞,尾跡有光,自室入危後,二小星隨之。七年三月己巳,有流星大如椀,色赤黃,光照地,起天棓,西北行入紫微垣,過少宰入勾陳,尾跡炸散為白雲。
59
愍帝崇禎十五年夏,星流如織。 十七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隕於御河。
60
等謹按,自正德以下史載流星之變漸繁,又益以實録雖腕,脫書之不盡。夫實録之不可盡信,已於天變門內粗明其畧,兹於流星星隕之屬,必諦審其首尾起訖,及所墜處所確有指名者,則附録焉。若但云光如斗,聲如雷,火光一道,化為某色等,語涉率易,畧無証佐,皆置不載。又《實録》星隕下,往往書天隨鳴,天鼓隨鳴,凡星之墜旣有聲如雷者,則聲之出自星與出,自天不知其從何辨之,此大概不足信,而天鼓鳴且已詳天變門,故悉從刪。
61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十四
URN: ctp:ws74153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