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七 神仙鬼怪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七 神仙鬼怪》[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程太虛
2 隋程太虛,西充人。自幼學道,精修勤苦。隱居南岷山,絕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煉處也。一夕,大風雨,砌下得碧玉印。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輒獲豐稔。唐元和中解體,後遷神於元宮,容貌不變。宣宗命人求之,過商山,宿逆旅,躡險有居第如公館。青童引見,一道士自稱程太虛,祖居西充。且囑曰:「明歲君自蜀至南岷,無忘我。」及至蜀,視畫像,與前見者無異。宋賜號道濟大師。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順慶府部》引《總志》)
3 磨劍泉
4 源泉岩溜漾清波,淬出光鋩利太阿。橋下斬蛟餘事耳,斷除天下幾妖魔。
5 磨劍泉
6 源泉岩溜漾清波,淬出光鋩利太阿。橋下斬蛟餘事耳,斷除天下幾妖魔。
7 漱玉泉
8 瀑布橫飛翠壑間,泉聲入耳送清寒。天然一曲非凡響,萬顆明珠落玉盤。
9 洞陽峰
10 南岷勝(上既下木)壓諸方,東壁奇峰出洞陽。丈五月輪才晃曜,大千世界便輝光。扶開華嶽煙雲渺,顯得蓬萊日月長。世道廢興原有數,浮沉聚散亦何傷。
11 醮壇峰
12 蒼松老檜擁華壇,鶴唳猿啼白晝閒。煙篆香殘凌漢表,風飄仙樂響山間。高燒華岳金蓮炬,齊到黃岡玉筍班。獨步蒼苔尋故址,恍然咫尺覲天顏。 以上《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六○二《順慶府部》
13 何仙姑
14 仙姑,增城何泰女。生唐開耀間,紫雲繞室,頂有六毫。四歲能舉一鈞。事親孝,性靜柔,游羅浮為仙。今有祠在增城縣南,有井尚存,即其舊宅。唐賜仙姑朝霞帔一襲。
15 原案:《太平廣記》:廣州有何二娘,以織鞋為業。後飛去上羅浮山為仙。唐開元中敕令黃門使往廣州求何氏,得之。後又踊身而去,不知所之。《孔氏六帖》:增城何氏女,有神仙之術云云。《輿地紀勝》:女仙中增城何氏女下有何仙雲。《會仙觀記》:昔有何仙居此,食雲母。唐景龍中白日升仙。竊疑何二娘、何氏女、何仙乃一人,即世俗八仙中之何仙姑也。
16 今按:《古今圖書集成神仙部》及《中國人名大辭典》又雜引《安慶府志》、《歙縣志》、《祁陽縣志》、《浙江通志》及《福建通志》,各有異說。
17 鳳台雲母
18 所居春岡,地產云母。嘗夢老人授服餌丹法,漸覺身輕健。有詩曰[見下]。後果有鳳來集其上,遂改名鳳台雲。
19 鳳台雲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雲芽。笑殺狂游勾漏令,更從何處覓丹砂?
20 將游羅浮留詩
21 江北與羅浮山相望,嘗曰:「將游羅浮。」父母怪之,私為擇配。結縭之夕,忽不知所之。留詩屏硯間曰[見下]。明早起視家側井徑,有遺履而已。
22 麻姑怪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去去滄洲弄明月,倒騎黃鶴聽鸞簫。
23 有道士自羅浮之增城口占三絕寄家
24 頃之,有道士來自羅浮,見姑在麻姑石上,顧謂道士曰:「而之增城,屬吾親收拾井上履,口占三絕寄其家曰[見下]。其後增城李令世英與謝草堂者表其事。李令為天台黃岩人,始悟仙語無一不有驗云。
25 鐵橋風景勝天台,千樹萬樹梅花開。玉簫吹過黃岩洞,勾引長庚跨鶴來。
26 寄語童童與阿瓊,休將塵事惱閒情。蓬萊弱水今清淺,滿地花陰護月明。
27 已趁群真入紫微,故鄉回首尚遲遲。千年留取井邊履,說與草堂仙子知。
28 柔珠庵東壁題詩
29 仙姑又嘗於柔珠庵東壁題一絕,字比晉人差清婉少骨。壁後半毀,惟餘「百尺」十三字,其下必「風」字也。後二句無人能續之者。
30 百尺水簾飛白虹,笙簫松柏語天風。 嘉慶《廣東通志》三二九《釋老傳》轉引《羅浮山志會編》引明孫蕡《何仙姑記》
31 張巡
32 鐵筆歌 今按:疑為後人所作,錄附參考。
33 皇天生我兮男子,君王用我兮熊羆。力拔山兮勢雄,氣貫日兮虹霓。月正明兮磨槍礪劍,星未落兮擊鼓掀旗。搗賊室兮焚寨,臠賊肉兮充飢。食馬革兮計盡,殺妻妾兮心悲。為厲鬼兮身被鐵甲,為明神兮手執金錘。亦莫指我為張毅,亦莫指我為張飛。我乃唐之張巡,與許遠兮同時。在東岳兮押案,都統使兮陰司。事蓬萊兮殿直,任酆都兮獄推。景佑真君兮陽間封爵,忠烈大夫兮天上官資。漫濡毫而為翰,俾世人而皆知。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三九九《歸德府部》
34 嗜酒道人
35 劉處靜贈金不受
36 劉處靜,字道游,彭城人。其先避地遂昌,因家焉。遇異人,授以吐納之道。嘗召見,賜緋衣,退居仙都山隱真岩,結廬金龍洞側,門人欲塑其像。一日,有嗜酒道人來成之,處靜留飲旬日,以黃金三十銖贈其行,相送金龍洞前。及回,得片紙書云云十六字,裹原金在焉。於是頓悟,遂豫築玄壚於廬後,自撰其志。咸通十四年六月辛酉日解化。
37 子與吾金,吾授子真。真抱子形,形全於神。 雍正《浙江通志》二○一《仙釋傳處州府》引《仙都志》
38 鍾離權
39 詩寄太原學士 題元佑七年九月九日書。為宋人依托
40 潁川莊綽跋云:「昔維揚有何仙姑者,世以為謫仙,能與真靈接。一日,鍾離過之,使治黃素,乃書此詩。呂公亦跋其後,令俟王學士至而授之。後數日,王古敏仲自貳卿出守會稽,至維揚訪姑,即以與之。王秘不以示人。」
41 風燈泡沫兩相悲,未肯遺榮自保持。頷下藏珠當猛取,身中有道更求誰?才高雅稱神仙骨,智照靈如大寶龜。一半青山無買處,與君攜手話希夷。 《雲麓漫鈔》卷二
42 呂岩
43 一作嵒,字洞賓。○呂岩詩詞,多宋人依托,雖經《全唐詩》廣為收錄,仍多遺漏,現緣前例補之。
44 西靈觀
45 在新喻縣西五十里瑞仙山下,晉永和八年許真君建。
46 八月秋高氣漸清,再攜琴劍宿西靈。蕊珠新換當年殿,函谷重開往日經。晉代宰王香馥馥,周朝柱史燭熒熒。一聲鶴唳人間曉,吟起晴空徹杳冥。 隆慶《臨江府志》十三
47 朗州戲筆 二首
48 賣墨遨游到朗州,無端太守問因由。家居北斗星辰下,劍挂南山月角頭。朝覲玉皇登寶殿,暮隨王母宴瓊樓。知君相見不相識,回首白雲歸去休。
49 數年不到鼎城游,反掌俄經八十秋。劉氏宅為張氏宅,謝家樓作李家樓。千金公子皆空手,三歲孩兒盡白頭。惟有兩般依舊在,青山長秀水長流。 嘉靖《常德府志》十九
50 白雲岩
51 古木叢林號白雲,高岩更去謁觀音。路登青嶂上頭上,寺隱白雲深處深。法鼓震開天地眼,飛輪推出聖凡心。時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尋。
52 過水坪
53 山巔雲起日初辰,山徑霜清絕點塵。林下支鍋炊飯客,道旁背籠販鹽人。白崖嶺峻藏風洞,碧澗泉音露石垠。跋涉不知殘臘盡,動勞寧複計冬春。 以上《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一一六二《鄖陽府部》
54 游靈顯觀
55 素衣丹壑寄生涯,相近衡茅共幾家。臥聽松音臨水石,坐看山色老煙霞。林中有鶴窺來客,岩畔無人見落花。但把琴書消白晝,不須爐裡煉丹砂。 同上三三五《潞安府部》
56 呂劍留泉
57 五百年前此地來,碧桃移向石壇栽。三春綠柳千條縷,萬線清泉一劍開。紅日照殘新殿閣,白雲堆破舊樓台。昔年蹤跡今何在?尚有餘霞點翠苔。 同上一二八八《靖州部》
58 印山亭即事
59 誰道憑虛不可樓,波心一點注中流。魚游過影知空相,人到驚雲動遠眸。隔斷紅塵飛不到,回旋青氣望來收。江天寂寞難窮目,煙火漁燈亂客愁。 同上一四二八《平樂府部》
60 集虛觀留題 在岳池縣郭南門外。○又作《寓雲洞橋夜題石壁》
61 青蛇煉影月 一作「就自」 徘徊,夜靜雲間尚未 一作「開向此」 來。應是有人新換骨,暫留蹤跡到天台。 《輿地紀勝》一六五《廣安軍仙釋》。《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六○二《順慶府部》。又一二七○《辰州府部》
62 題昌元驛
63 東西南北留蹤跡,縱意風狂到處覓。朝朝暮暮去尋人,及至人尋還不識。 《永樂大典》一八二二四「像」字韻引《輿地紀勝》
64 飛雲山留題
65 飛雲山王氏道院,去蒲村鎮五里,昔有道人過之。留題云云。以逐句第三字合成「呂洞賓來」,主人覺而異之,已失道人所在矣。
66 攜笻來此步飛雲,錢滿賓階綠蘚勻。江上同歸共誰去,不堪回首不逢人。 《輿地紀勝》一五一《永康軍仙釋》
67 題壁二絕
68 展旗邀我過天聰,玉女雙鸞展笑容。卓筆醮干龍鼻水,等閒題破石屏風。
69 昔時曾臥龍湫水,今日止茲續舊游。何處酒家堪醉月,興酣解卻白狐裘。 《廣雁蕩山志》二十一《藝文》作回道人
70 詠景十首
71 桃花溪 以下詠景十首
72 東風昨夜落奇葩,散作春江萬頃霞。從此漁郎得消息,泝流直到是仙家。
73 桃川仙隱
74 說著神仙豈偶然,神仙名不是虛傳。岩洞石洞今還在,流水落花經幾年?
75 秦人洞
76 洞門深鎖白雲封,九節丹崖第幾重?欲向山中詢甲子,秦人盡日不相逢。
77 纜船洲
78 笑拋漁艇入蒼茫,豈意壺中歲月長。歸到荒洲無覓處,萋萋芳草對斜陽。
79 空心杉
80 古木槎牙樹底空,學仙游子坐空中。自從白日飛升去,幾度寒鴉噪晚風。
81 煉丹台
82 誰築斯台學煉丹?丹成飛上紫雲端。空餘遺址在人世,滿目青山碧草寒。
83 遇仙橋
84 幾回秦女夜吹簫,洞底松風送寂寥。不作巫陽雲雨夢,卻尋仙侶到藍橋。
85 仙徑亭
86 紫氣南來第一關,道人家在白雲間。山門深鎖無人到,流水落花春晝閒。
87 歸鶴峰
88 鶴歸華表幾千年,雞犬隨丹盡上天。開遍碧桃春不老,千岩萬壑鎖蒼煙。
89 梅溪煙雨
90 摩挲睡眼望山凹,非霧非煙景四郊。一幅生綃不收拾,被風展卻挂林梢。 以上《嘉靖常德府志》十九。又《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一二六二《常德府志》及《山川典》一六二《桃源山部》
91 大圓山
92 大圓山有光塵子墨跡云云。傍書宋乾道壬辰年,相傳以為呂仙作矣。
93 三山相接欲飛騰,高下來為半日登。合向中間著夫子,大員道士小員僧。 《蜀中名勝記》十八《重慶府定遠縣》
94 登平都訪仙 二首 題呂純陽
95 盂蘭清曉過平都,天下名山總不如。兩口單行誰解識,王陰空使馬蹄虛。
96 一鳴白鳥出青城,再謁王陰二友人。口口惟言三島樂,抬眸已過洞庭春。 同上十九《酆都縣》
97 嵩山觀 題呂岩
98 兩日行山興尚稠,塵緣未斷且回頭。一天風雨吹涼閣,四面藤蘿伴客留。著眼盡難為業障,平生無過是浮漚。何須底死言名利,尋得清閒即便休。 同上三十《潼川州遂寧縣》
99 題酒家門額
100 唐末,馮翊城外酒家門額,書云云。於王字末,大書酒也。字體散逸,非世俗書,人謂是呂洞賓題。
101 飛空卻回顧,謝此含春王。 《清異錄》四
102 西江月 六首 以下詞
103 原八首,前二首已見《全唐詩》,此六首,《全宋詞》亦未收。
104 世有學人無數,愚癡妄意如麻。汞鉛錯認結為沙,運火欲覓黃芽。千日虛勞心力,人人盡破其家。真鉛似玉本無瑕,將鳳欲比狂鴉。
105 至道不煩不遠,至人只在目前。淮王煉石得衝天,漢世已經千年。全在低心下人,事該緣分偶然。安爐置鼎盡周圓,須得汞去投鉛。
106 聽說金公兩字,何物喚作金孫。尋枝尋葉必知根,無智便乃心昏。若用凡鉛為體,都來少魄無魂。水銀漸結必難存,秘訣要處誰論。
107 真假兩般元字,金公所料重迷。凡鉛縱與岳山齊,不肯假與金妻。聽說真鉛住處,他家跳在深溪。兩情恩愛事因媒,義重爭向東西。
108 水火運來周歲,四六勿錯如初。水多火少失功夫,勝地方始安爐。直須認鼎與藥,卻如雞子無殊。內黃外白結凝酥,一顆圓明汞珠。
109 彼此離於生處,火遭水破驚忙。分身各自擬深藏,半路再遣蕭郎。夫為無衣素體,妻因水浸衣黃。丙丁甲乙有形相,剛遣令合陰陽。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三○二《靜功部》
110 西江月
111 落日數聲啼鳥,香風滿路吹花。道人邀我煮新茶,蕩滌胸中瀟灑。世事不堪回音,夢魂猶繞天涯。鳳停橋畔即吾家,管甚月明今夜。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一
112 沁園春
113 昨日南京,今朝天岳,倏焉忽焉。指洞庭為酒,渴時浩飲,君山作枕,醉後高眠。談笑自如,往來無礙,半是風狂半是仙。隨身在,有一襟風月,兩袖雲煙。 人間,放浪多年,又排辨東華第二筵。把珊瑚砍倒,栽吾琪樹,天河放淺,種我金蓮。捶碎王京,踢翻蓬島,稽首虛皇玉案前。無難事,信功成八百,行滿三千。 隆慶《岳州府志》十八
114 沁園春
115 琳館清標,瓊台麗質,何年天上飛來。揚州暫倚,後土為深栽。獨立乾坤一樹,春風占,萬朵齊開。天然巧,蕊珠圓簇,玉瓣輕裁。 見一花九朵,類玲瓏玉斝,錯落瓊杯。得滿盛香露,洗蕩塵埃。是真元孕育,有仙風道骨,豈是凡胎。問真宰,難留下土,攜爾上蓬萊。 《揚州瓊花集》
116 失調名
117 別無巧妙,與你方兒一個。子後午前定息坐,夾脊雙門昆崙過。恁你得氣力,思量我。 《夷堅丁集》十八
118 附羅浮山八仙石題詩
119 舊志云:「石在藥槽之下,流杯池上。相傳有八仙飲於此,飲畢題詩云云。鐫諸石上,歲久,字猶未甚漫滅。
120 溜流青嶂瀉溪灣,漱石飛雲湍複旋。琥珀杯深誰共飲?八仙齊會賀堯年。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一八九《羅浮山部》,又見《羅浮山志》十
121 虞皋
122 皋,福州永貞人,以鬻黃精為業。延鈞時人。
123
124 故人朱當敏歸時,皋及賓客皆送之。至洞門,客以尺八擊玉磬,皋和而歌云云。歌畢,忽然俱去。
125 朝為雄兮暮為雌,天地終盡兮人生幾時。 《全五代詩》八七引《榕陰新簡》
126 寧化九龍進士
127 安濟廟,在清流縣南夢溪洞口,即九龍陽數潛靈王廟也。自唐有之,莫詳創始封爵之由。廟前有灘險甚,往來之舟非禱於祠下不敢行。宋朝賜今額。嘉佑中,樞密直學士蔡公襄知泉州,有布衣上謁,自稱寧化九龍進士。公與坐,莫測其為神。及送之庭除,忽不見,始異之。取刺而觀,於中得詩五十六字,尋加訪問。明年,遞詩於廟,尸祝不虔,失其真跡。大觀間,縣尉張龜齡嘗序其事。今林木森陰,觀者必敬。詩云云。末題閩通文二年四月封明威校尉,永隆二年正月封興瑞將軍,九月封陽數潛靈王。
128
129 遠遠青青迭迭峰,峰前真宰讀書翁。半岩冷落高宗雨,一洞淒涼吉甫風。溪隱豹眠寒霧露,井凋鳳宿舊梧桐。九龍山下英雄氣,盡屬君王宇宙中。 《永樂大典》七八九二「汀」字韻引《臨汀志祠廟》
130 蜀宮人
131 月夜吟
132 李西美帥成都,士人陳甲館於便齋。月夜有危髻古衣裳婦人數輦,笑語花圃中,有甚麗者誦詩云云。忽不見。今府第,故蜀宮,豈當時宮女猶有鬼耶?
133 舊時衣服盡雲霞,不到迎仙不是家。今日樓台渾不識,只餘古木記宣華。 按《蜀檮杌》。宣華,故苑名
134 小雨廉纖梅子黃,晚雲收盡月侵廊。樹陰把酒不成醉,何處無情枉斷腸。 《全五代詩》六十引《聞見後錄》
135 附錄 友邦
136 晁衡
137 晁衡,一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部仲麻呂。十六歲留學長安,在唐朝歷任校書、左補闕、秘書監等職,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為友。五十餘歲時與鑒真和尚同時渡海回國,鑒真歷險到達日本,晁衡卻漂流海上,幸在中南半島登岸,兩年後重返長安,任鎮南都護。大歷五年在中國逝世,年七十三歲。
138 思歸
139 慕義名空在,輸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 《古今和歌集》(《光明日報》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日王仁波文引)
140 金地藏
141 金地藏,新羅國僧。至德間渡海,居青陽九華山。嘗以岩間白土雜飯食之,人以為異。年九十九,忽召徒眾告別,但聞山鳴石隕,俄頃趺坐於函中。洎三稔,開將入塔,顏貌如生,舁之而動,骨節若撼金鎖焉。 (《全唐詩》八○八作新羅國王子。)
142 酬惠米詩
143 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未敢叩門求地語,昨叨送米續晨炊。而今餐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飢。 以上《嘉靖池州府志》九
144 續拾
URN: ctp:ws7474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