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治舌衄。 |
2  | 二方出方氏《泊宅编》。 |
3  | 槐花上炒为末掺之。昔有士人,无故出血,仍有小穴,医者不晓何疾,偶曰此名舌衄,用此而愈。 |
4  | 治舌肿。 |
5  | 蒲黄上为末掺之,须真者佳。一士人沿汴东归,夜泊村步,其妻熟寐,撼之,问何事,不答,又撼之,妻惊起视之,舌肿满口,不能出声。急访医,得一叟负囊而至,用药掺,比晓复旧,问之,乃蒲黄也。 |
6  | 治汤火伤。 |
7  | 大黄上捣碎。调以美醋,敷疮上。《夷坚志》云:金山修供神,怒庖人不谨,渍其手镬中,痛楚彻骨,号呼欲死,神授此方遂愈。 |
8  | 苁蓉丸 |
9  | 暖水藏,明目。 |
10  | 苁蓉 巴戟 枸杞子 菊花 川楝子 |
11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粒,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临卧。 |
12  | 治乾癣 |
13  | |
14  | 樟脑 白矾 雄黄 |
15  | 并细研,以生姜自然汁、酽醋各少许,磨羊蹄菜根如手指大二寸许,调药擦敷。止有食顷痛极,不过三次见效。 |
16  | 治淋。 |
17  | 皂角刺 破故纸 |
18  | 为细末。红酒或无灰酒调下。 |
19  | 治沙石淋。 |
20  | 定磁末,罗细,以生地黄槌碎,同煎。如熟水,时时饮之。 |
21  | 治毒蛇伤 |
22  | |
23  | 香白芷为末,麦门冬水调饮。仓卒时,新汲水亦可。 |
24  | 治冷积降气,宽膈逐痰 |
25  | 橘皮去穣,取红一斤,甘草、盐各四两,水五碗,慢火煮乾,焙,捣为末,点服。 |
26  | 补益治漏,秘精丸 |
27  | 大附子 龙骨 牛膝 肉苁蓉 巴戟 菟丝子 |
28  |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五十粒。甚者,日午再服。小便如米泔者,不过十服。 |
29  | 治伤折骨碎 |
30  | 此方用之甚验。 |
31  | 大鳔胶一味,碎锉,用无灰酒煮烂如粥,逐旋抄吃,极苦硬,须强进之,以多为度,每二两或四两为一服,伤甚者,不过半斤。 |
32  | 治疝气偏坠 |
33  | 牡蛎 良姜上二味为末。用津唾调涂之,立消。 |
34  | 乌金散 |
35  | 专治痔疾,神验。 |
36  | 黄牛角腮 乌金子 五倍子 紫河车 威灵仙 枳壳上等分,入瓷瓶内,用白雄鸡粪和黄泥固济,上留一窍子,炭火 ,烟尽为度。取出地上,出火气,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 |
37  | 倍苓丸 |
38  | 治肠风下血。 |
39  | 槐花 五倍子 五灵脂 |
40  | 上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
41  | 治风毒瓦斯眼 |
42  | 连眶赤烂,洗眼神妙。 |
43  | 白沙蜜 乳香 好黄丹 |
44  | 上一处,于砂石器内,或银器内,用慢火熬令焦黑色,滴在水中不化为度。每用两黑豆大,沸汤浸洗眼。药成,露一宿方好。 |
45  | 治腰痛。 |
46  | 五加皮上不拘多少,为细末,如梧桐子大,酒煮面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
47  | 秋石丹 |
48  | 治男子妇人虚劳瘦。 |
49  | 秋石 干山药 |
50  | 上为末,别以酒调山药为糊,如梧桐子大,又以干山药为衣。每服二十丸。 |
51  | 治诸痫 |
52  | 道人黄大成传。屡用之如方。 |
53  | 鸭舌胆矾 |
54  | 上为细末。每发时,用一字,以笔管吹入鼻内,涎出即愈。 |
55  | 治豆疮倒入肉 |
56  | 景卢传。 |
57  | 人齿一个,。烧成灰。用 猪尾血调和了,入酒小盏同服之。窦永仲教授,年六岁时生疮,为邻近焚花所触,尽 入肉、诸医束手,母已发声哭。亲戚刘知县说此方,才饮酒了,元疮随手如故。 |
58  | 治喉闭 |
59  | 陈子范教授传。 |
60  | 皂角 |
61  | 上挝为末。用醋一碗,就锅内煎数沸,以帛滤滓,令病患服之。 |
62  | 又方。 |
63  | 麻油 |
64  | 上以箸绞油生沫。即以油沫饮之。 |
65  | 治腰痛 |
66  | 以下二方,孙仲益尚书传。 |
67  | 芸薹子上用米醋研,调敷疼处。 |
68  | 治肠风 |
69  | 橡斗子上以干大枣置橡斗子中,以面裹,火炮,碎为末。用陈米饮作一服。 |
70  | 疮药方 |
71  | 饶州十七里李家传,甚妙。 |
72  | 丛竹壳 野油麻叶 陈屋茅 百合花 猫儿骨以上烧灰,入轻粉,和麻油调涂。 |
73  | 治癣 |
74  | 羊蹄根 |
75  | 上至五更初,先以布揩癣上,即取羊蹄根、烂嚼,止用汁涂,后以其片揩之,将冷水嗽口及洗手。初用药时,忌不得语,欲气勿泄也。 |
76  | 接骨方 |
77  | 牡蛎 |
78  | 上为末。用糯米粥调之,涂其上,欲以沙木板夹之即愈。 |
79  | 治漏疮 |
80  | 高逢辰制乾传。 |
81  | 麝香 腊茶上等分,为末。乾敷。 |
82  | 治外风入疮口肿毒方 |
83  | 全蝎 白僵蚕 蝉蜕 |
84  | 上为细末。裂葱汁调涂即愈。 |
85  | 癣药 |
86  | 白矾 黄丹 白药子 |
87  | 上为细末,旋掘羊蹄根独脚者,。取自然汁调药。先用布擦癣,微破,用药敷之。 |
88  | 治喉闭 |
89  | 郭廷圭知县传。 |
90  | 白矾 好酒 |
91  | 上同熬,以酒尽为度,入合子,临时用之。 |
92  | 治盗汗 |
93  | 防风 |
94  | 上为细末,浮麦煎汤服之。婺州汪伯敏将仕云,尝见周仲恭尚书言,旧有盗汗之疾,每至大屋,则肢体凛然,须以帏幕遮护,后得此方遂愈。 |
95  | 治伤风 |
96  | 五积散 败毒散上以二药合煎服之。盖五积性温、败毒稍凉,服之无不效者。 |
97  | 治脚肿 |
98  | 四物汤 小续命汤上以二药同煎。章谧静之节推云,尝有人猝患脚肿,服此遂愈。 |
99  | 甘豆汤 治脚肿。 |
100  | 黑豆上同煎汤服之。郭镇廷圭知县云,昔年太学士人,围闭中,多患脚肿,至腹则死,前后如此者非一人。后有施此方,服之皆愈,盖神方也。 |
101  | 灸劳法。 |
102  | 以肚脐相对,取背脊骨灸之,甚妙。 |
103  | 治头风头痛。 |
104  | 人中白 焰硝 |
105  | 上用水一碗,无灰皮纸滤下,研细,重汤煮过,再研,入少脑子。每用少许,以斡耳子搐入鼻中即愈。襄阳府胡急脚,专货此药,积钱至数万缗。秘惜不传,上官医以计得之。 |
106  | 茶牙汤 |
107  | 治偏正头疼,恶心呕吐不止者。 |
108  | 细茶牙 生草乌 细辛 |
109  | 上为粗末。每五钱,水二盏,慢火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一服取效。 |
110  | 附牛丸 |
111  | 治丈夫妇人腰痛重 ,步武艰辛,痛不可忍,附牛丸。 |
112  | 附子 黑牵牛 |
113  | 上为细末,酒煮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如半边腰疼,只用黑牵牛,瓦上焙乾一边、附子炮一边、馀一边生用,不去皮。捣罗为末,如前法服。 |
114  | 治烂缘风眼 |
115  | 覆盆子上取叶 碎,以汁滴眼中,即有虫出。上官医云:顷岁寓居潭州浏阳县石霜寺,有皇叔太尉者乳媪,患烂缘风眼,近二十年。一日有药妪过之,曰:老婆能治此眼,眼中有虫赤而长,其细如丝。遂入山取药,其家遣人尾其后,但见沿山路采取树叶,以手 碎,入口咀嚼,留其汁,以皂纱蒙患人眼,握笔画双眼于纱上,然后用药汁滴于眼之下缘,须臾虫自纱中出,其数十七,其家甚喜。妪去数日复至,则眼下缘肉乾如常人,再用前法治眼上缘,得虫又以十数。妪谓上官曰:公为医官,不可不传此方,须以钱二万偿我。上官诺之。遍召傍近村妇患此眼者治之,无不瘥。妪又曰:是方出本草果部中覆盆子注,云叶 绞取汁滴目中,去肤赤,有虫出如丝线。上官屡用之皆效。 |
116  | 治KT疮 |
117  | 上官医传。 |
118  | 鳝鱼上以鳝鱼数条,打死。先用油涂其腹,置患人腿上,盘令周遍,以帕子系定。食顷,患人觉痛不可忍,然后取鳝,鳝腹上有针眼大窍子,皆虫也。虫既去尽,却用死人胫骨烧灰,涂疮口,即愈。 |
119  | 治癣疥。 |
120  | 宣连 |
121  | 上焙乾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日午临卧,酒吞二十粒。东坡云,惠州军校姚欢,年八十馀,须发不白,自言年六十岁。患癣疥,周匝顶踵;或教服黄连,遂愈。久服,故发不白。 |
122  | 治香港脚灸法。 |
123  | 上灸风市两穴,以多为贵。蔡元长为开封少尹,一日据案,忽觉虫自足心行至腰间,落笔晕倒,久之方苏。椽曹曰:此疾非俞山人不可疗。使呼之,俞曰:真香港脚也,灸风市一艾而去。明日又觉虫自足至风市便止,又明日疾如初。召俞,俞曰:是疾非千艾不可,一艾力尽,故疾复作。蔡如其言,灸数百,自此遂愈。。 |
124  | 治毒蛇咬 |
125  | 毒瓦斯已入腹,青黯肿胀,痛不能忍。 |
126  | 生白矾末。须看所咬疮口大小,然后抄矾末于刀头上,熔令沸,乘沸滴在疮口上,随手痛止。若腹中毒瓦斯未退,根据前黯肿,即取草决明叶两握,研取自然汁,以热酒侵下,却将滓贴疮口上,软帛轻手系之。 |
127  | 治鼻衄不可止欲绝者 |
128  | 上茅花,无即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锉,水两碗,煎浓汁一碗,分二服。沈存中云,林次中御史在楚州,尝访一故人,久之不出,或问之,云:子妇衄血垂尽,方救视未及延客。 |
129  | 坐中一客云:适有药,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浓汁一碗,带囊中取小红丸二粒,令茅花汤吞下,一服即瘥,而不言其方。后有人闻之曰:此只是茅花之功耳。试复问之,其人大笑曰:诚如此,红丸乃含香朱砂丸,恐不信茅花之功,以此为记耳。存中在 延时,一将官卒病衄甚困,以此疗之即瘥。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线勒颈后尚可止衄,此灸决效无疑。 |
130  | 治诸鲠。 |
131  | 以木炭皮为细末,研令极细。如无炭皮,坚炭亦可。粥饮调下二钱,日四五服,以鲠下为度,此法人家皆有。沈存中云,在汉东乃目睹其神,有刘晦士人邻家一儿,误吞一钱,以此饮之,下一物如大乌梅,剖之,乃炭裹一钱也。池州徐使君极宝此方,数数用之,未有不效者。近岁累有人言得此方之效,不复悉载。 |
132  | 治盗汗。 |
133  | 当归 人参 猪心 |
134  | 上以猪心分四片。用一片,水三盏,煎一盏半,作二服。 |
135  | 龙须散 |
136  | 治中暑,迷闷不省人事,暑月代一切暑药。 |
137  | 甘草 乌梅 白矾 五倍子 |
138  | 上为细末,入白面四两,同和匀。每服一大钱,新水调下。如泄泻、霍乱作渴,一服即愈。虽平日不敢饮冷者,以冷水服药不妨。 |
139  | 治风牙疼 |
140  | 华阴细辛 多年锻石上二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揩牙,沥去涎,温水灌漱立止。 |
141  | 治蛀牙疼 |
142  | 巴豆,不以多少,去壳,面裹煨熟,去面,粟米 同巴豆研为丸,如萝卜子大。每用一二粒,绵裹安于蛀孔内,仍睡,少时觉不疼去之。 |
143  | 治风牙蛀牙一切疼痛 |
144  | 每用药,止用一米大,仍以连纸贴之 |
145  | 巴豆 豆豉 大蒜头 |
146  | 上作一处,研极烂,丸作一团,用油纸裹。每遇牙疼,至卧时,先以温水漱口,次以针微剔所痛之处,以药实之,明日复以水漱灌即愈。 |
147  | 治五种牙疼 |
148  | 不蛀破处者。 |
149  | 细辛 乾姜 川乌 草乌 荜茇 吴茱萸 草 木律 |
150  | 上为细末。先用盐汤蘸湿手,点药揩牙。候良久、药力败,用温水灌漱,齿痛即止。 |
151  | 治风蛀牙如虫蛀破者 |
152  | 乳香 巴豆 |
153  | 上火上熔乳香成汁,用巴豆不住搅和、候冷取出、圆成膏子。酌量牙齿窍穴大小,将灯上炙,旋圆,纳于穴中,痛即止。 |
154  | 治牙摇牙宣 |
155  | 汤致远知院传 |
156  | 草根 |
157  | 上去皮细切,用生姜汁浸一夕,次日曝乾,晒为末用之。 |
158  | 治暴嗽不止或失声者 |
159  | |
160  | 款冬花 |
161  | 上用生蜜,搜和作饼子,贮火香炉中,如装香然。安药在火上,令病患开口 烟,米饮吞下,临卧时。。 |
162  | 治恶疮久不较,诸药无效。 |
163  | 白鳝鱼头 |
164  | 上烧为细末,用轻粉调涂。 |
165  | 治冷漏 |
166  | 行在邹春大夫传。 |
167  | 蜣螂虫 |
168  | 上用三两枚,于瓦上炒成灰,乾掺疮口。 |
169  | 治喉闭 |
170  | 南硼砂 青黛 甘草 白僵蚕 |
171  | 上为细末,用脑子少许,研和,乾掺喉间即愈。 |
172  | 治咽喉肿痛 |
173  | 白矾 甘草 |
174  | 上为细末,乾掺喉中,徐徐吞下。 |
175  | 治冻死 |
176  | 旧荐上用荐束冻死者其中,衮转不绝手,自然和气相续即愈。 |
177  | 治死 |
178  | 泥浆上于行路中,旋以刀器掘开一穴,入水其中,捣之,却取烂浆,以饮死者即愈。 |
179  | 治溺死 |
180  | 予在鄱阳,尝有溺水者,身僵气绝,用此法治之即苏。 |
181  | 乾壁泥上先打壁泥一堵,置之地上,却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翕入泥中,其人遂苏。 |
182  | 治火烧汤泼 |
183  | 醋上以酸者,用手擦地上泥涂之。 |
184  | 治汤火疮 |
185  | 釜镬下黑尘上以水烂研,入蜜及油,调敷立愈。 |
186  | 治嵌甲 |
187  | 青蝇 麝香 |
188  | 上取蝇折去两翼不用,以其馀晒乾,入麝为末。或急用,则取蝇置怀中,候乾掺之,或疮干即入油调敷。,黄丹油调敷,然。 |
189  | 治小肠气 |
190  | 舶上茴香 |
191  | 上用生姜四两,研碎并滓汁拌和茴香,过一宿,晒焙乾为细末,次用青盐二两,别碾入药,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盐汤或温酒下,空心食前。郭廷圭知县云,旧苦此疾,岁不下五七发,服药一料,病根遂除,今以十五六年不作。 |
192  | |